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发动机冷却系统设计规范

发动机冷却系统设计规范

发动机冷却系统设计规范
发动机冷却系统设计规范

编号: 冷却系统设计规范

编制:万涛

校对:

审核:

批准:

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年月曰

第2页

一、概述

要使发动机正常工作,必须使其得到适度的冷却,冷却不足或冷却过度均会带来严 重的影响。

发动机过热,会破坏各运动机件原来正常的配合间隙,导致摩擦阻力增 特别是活塞

环和气缸壁之间的运动,严重时会发生烧蚀、卡滞,使发动

“拉缸”现象,刮伤活塞或气缸,更严重时还会发生连杆打烂气缸体现 油变稀,运动机件间的油膜破坏,造成干摩擦或半干摩擦,加速磨损。 同时会降低发动 机充气量,使发动机功率下降。

发动机过度冷却时,由于冷却水带走太多热量,使发动机功率下降、动力性能变差。

发动机过冷,气缸磨损加剧。同时,由于过冷,混合气形成的液体,容易进入曲轴箱使

润 滑油变稀,影响润滑作用。

由此可见,使发 动机工作温度保持在最适宜范围内的冷却系,是何其重要。一般地,

发动机最适宜的工作温度是其气缸盖处冷却水温度保持在

80C ~90C ,此时发动机的动力 性、经济性最好。

、冷却系统设计的总体要求

a )具有足够的冷却能力,保证在所有工况下发动机出水温度低于所要求的许用值(

般为55°);

冷却系统的设计应保证散热器上水室的温度不超过99 Co

采用105 kPa 压力盖,在不连续工况运行下,最高水温允许到 110 C,但一年中 水温达到和

超过99 C 的时间不应超 过50 ho

冷却液的膨胀容积应等于整个系统冷却液容量的 6 %o

冷却系统必须用 不低于19 L/min 的速度加注冷却液,直至达到应有的冷却液平面, 以保证

所有工作条件下气缸体水套内冷却液能保持正常的压力。

三、冷却系统的构成

液体冷却系主要由以下部件组成:散热器、风扇、风扇护风罩、皮带轮、风扇离合器、 水泵、节温器、副水箱、发动机进水管、发动机出水管、散热器除气管、发动机除气管冷却不足, 加,磨损加剧, 机停转或者发生

象。也会使润滑 a) C ) d) e)

四、主要部件的设计选型 1、散热器

散热器的散热量(Q 和散热器散热系数(K )、散热器散热面积(A )及气液温差

(/T)有关: Q=K- A-/T

其中:Q---散热器的散热量(kcal/h )

K---散热器散热系数(kcal/m 2?h?oC )

A---散热器散热面积(n2) /T---气液温差:散热器进水温度和散热器进风温度

之差(oC )

散热器的散热系数是代表散热效率的重要指标,主要影响因素如下:

①冷却管内冷却液 ③散热器的材料和管带的厚度---国内散热器的材料目前基本上已标准化;

④制造质量---主要是冷却管和散热带之间的贴合性和焊接质量;

1.1 散热器是冷却系统中的重要部件,其主要作用是对发动机进行强制冷却,以保证发 动机能始终处于最适宜的温度状态下工作,以获得最高的动力性、经济性和可靠性。

1.2

发动机最适宜的 冷却液温度为85 C -95 C,测量位置在散热器的上水室。 1.3 散热器和风扇组合匹配效率是当散热器芯子未被气流扫过的面积最小时为最高,因

率有较大提高, 但超过0.8m/s 后,效果不大;

②通过散热器芯部 的空气流量---空气的导热系数很小,因此散热器的散热能力主要取

决于空气的流动 ,通过散热器芯部的风量起了决定性作用;

的流速---据试验结果,冷却液流速由0.2m/s 提高到0.8m/s ,散热效

此,最好采用接近正方形的散热器芯子。

1.4 散热器的总散热面积、芯子的迎风面积、结构形状和结构尺寸要通过发动机冷却系

统所需最大散热量来计算确定,并应通过试验评价来最终确定。但一般可按散热器芯子 的迎风面积来估 算:0.31~0.38m2 /lOOkW ,载货车和前置客车通风良好时,可取下限值;

后置客车通风欠 佳时可取上限值;城市公交车长期低速运转可偏下限值;自卸车、牵引 车、山区长途客 运车等经常大负荷运行的车辆可偏上限值。

1.5 散热器进风口的实际面积不得小于散热器芯子迎风面积的 80 %,以防止散热能力下 降。后置客车散 热器的进风通道要与发动机舱密圭寸隔离,散热器周围要安装密圭寸橡胶, 以防止发动机舱的热风回流到进风通道,影响散热性能;进风通道的面积应不小于散热 器芯子的迎风面积。

1.6 在灰尘多的脏环 境下使用时,应选用直排或斜排冷却管,且管子间隔要大,以避免 散热器芯子堵塞,影响散热效果。

1.7 散热器安装时,紧固必须牢靠,与车架的连接必须采用减振垫,采用减振垫的目的

是为了隔离和吸收来自车架的部份振动和冲击,使散热器在车辆运行中,不致发生振裂、 扭曲等非正常损坏,延长散热器寿命。

1.8 因为散热器与车 架之间安装有隔振橡胶,因而形成了绝缘状态,通过冷却液介质, 在散热器与车架之间产生了电位差,在冷却液中产生了微弱电流,使冷却系统的零部件 发生电腐蚀。因此,一定要采取散热器负极接地等措施,消除电位差,防止电腐蚀。

2冷却风扇

风扇选型主要考虑风扇的风量、噪声和功率消耗。

风扇风量(G 与风扇直径(D )、风扇转速(n )之间存在如下比例关系:

G =K1?????????D 3 而风扇噪声的声 压级(SPL 和风扇直径(D )、风扇转速(n 之间存在如下比例关系:

根据上述比例关 系可得:SPL=K3????????Q???????n 2/D

2.1 冷却风扇首先要满足冷却系统对风量和压头的需要;同时要消耗功率小、风扇效率 高,且有较宽的 高效率区;风扇噪声小,重量轻,成本低等。目前普遍采用的有金属风 扇和塑料风扇两 种,风扇叶片应具有足够的强度,以防车辆涉水时,折断风叶;在寒冷 地区使用,推荐选用带硅油离合器的风扇。

其中K1为比例系数

SPL= K2????????n 3?D

其中K2为比例系数

其中K3为比例系数

2.2 确定风扇直径与 转速时,要注意风扇叶尖的圆周速度不大于 91 m/s,后置客车不大

于100 m/s ,否则对风扇噪声和强度都不利。风扇直径尽可能与散热器芯子迎风尺寸基本 相同,以便风扇扫过的面积尽可能大地覆盖散热器芯子的迎风面积,使气流全面地通过 散热器。

2.3 为考虑冷却系整体阻力,通过散热器芯部的压差不应大于所选风扇特性曲线中最大

工作压力的70%;风扇的风压、风速等设计应按发动机在标定工况下和在最大扭矩工况 下冷却水所需最大散热量来计算确定,并经整车冷却系统的试验评价来最终确定。

2.4 为充分利用车辆行驶时的迎风速度,车用发动机风扇都采用吸风式;风扇前端面至

散热器芯子的距离应大于50 mm ,有利于气流均匀通过散热器芯部整个面积,尤其是 散

热器的四角;冷 却风扇后端面至发动机前端面的距离应大于 100 mm,至其它零部件的 距

离应大于20 mm ,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风扇噪声及叶片振动,并改善发动机的气流状况

, 满足发动机的冷却需要。

如果风扇装在水 泵皮带轮上,一般不允许加装风扇垫块,如果总布置设计必须加风 风扇装在曲轴前端,风扇与连接法兰之间必须装有橡胶减振器,用于吸 防止叶片扭振断裂,同时避免影响曲轴系平衡;后置客车风扇一般由曲

轮驱动,风扇驱动皮带和风扇皮带必须分别设置皮带张力调整机构。曲 ,惰轮和风

扇皮带轮的轮槽必须分别在一个平面上,皮带和皮带轮的交 差角应控制在0.5°以内,必须先调整好后之后再安装皮带,否则会损坏皮带、皮带轮或 轴承,甚至会发

生皮带翻转或脱落。

2.6 安装风扇时,不可使用弹簧垫圈,因为弹簧垫圈能使风扇托架产生预紧力,影响强 度。

3风扇护风罩

2.5 扇垫块时,如果 收曲轴的扭振, 轴皮带轮通过惰 轴皮带轮和惰轮

3.1 风扇护风罩是为了提高风扇的冷却效率,使通过散热器芯部的气流均匀分布,并减 少发动机舱内热空气回流而设计的,因此,设计风扇护风罩时应注意技术的合理性。

3.2 对于前置发动机,风扇护风罩的设计分整体式和分开式两种;对于后置式发动机, 一般都采用整体式。分开式护风罩两部分之间有相对运动,必须用帆布圈柔性密封连接。

3.3 护风罩与风扇叶尖的径向间隙应尽可能小,以保证风扇冷却效率。当采用分开式护

风罩时,风扇与 护风罩无相对运行,其径向间隙应不超过风扇直径的 1.5 %,或者5 mm ~10 mm ;当采用整体式护风罩时,风扇与护风罩有相对运动,其径向间隙也不应超过风 扇直径的2.5%,或者15mm~20mm 。

3.4 应注意护风罩结 构设计的合理性,不应有阻挡风扇气流的死角。

3.5 风扇伸入护风罩的轴向位置,与进气效率有很大关系,对于吸风式风扇,风扇叶片 的投影宽度应伸入护风罩内2/3为宜。

3.6 在安装护风罩时必须注意,护风罩与散热器之间不得有缝隙,应采用橡胶或泡沫塑 料垫加以密封,以保证冷却效率不降低。

3.7 驾驶员应经常检 查风扇与护风罩之间的径向间隙,以确保发动机风扇与散热器发生 相对位移时,风扇与护风罩之间不产生碰触。

4压力盖

4.1 为满足冷却系最高工作温度为99 C 的要求,冷却系必须 采用压力盖,以保证密封 式冷却系的冷却液能保持一定的压力,从而提高冷却液的沸腾温度,可使发动机在高温 条件下不产生沸腾,保证发动机工作安全;可使冷却液温度与环境大气温度之间液 气温差变大,从而提高散热器的散热能力;可以减轻或消除冷却液循环中的气泡和气阻

i 杜里贰

SS 武 F r IP' 文社叟 式

现象,保证冷却 液实际循环流量的稳定,让足够的冷却液把热量从发动机内带走;可以 减缓或消除发动 机水套内高温壁面上的膜态换热,改善热传导质量,使受热表面得到良 好的冷却。

4.2 在无膨胀水箱的冷却系中,压力盖装在散热器上水室的加注口上;在有膨胀水箱的

冷却系中,压力 盖装在膨胀水箱的加注口上。压力盖开启压力一般有

50kPa 70kPa 、90kPa 105kPa 四种,应根据使用地区海拔高 度选定,以补偿由于海拔高

度上升引起的大气太力下降。推荐压力盖的开启压力为

50 kPa ~90 kPa,在高原地区使用 时为

105 kPa 。 5膨胀水箱

5.1 当冷却系采用低 位密封式散热器时,必须增设高位膨胀水箱,它的主要功能是给冷

却液提供一个膨胀空间,及时去除冷却液中积滞的空气以及发动机高温下产生的水蒸汽, 以便更有效地利用散热器的散热功能,提高冷却效率。

5.2 膨胀水箱的总容 积应包含占冷却系统总容积6%的膨胀容积、占冷却系统总容积10%的 储备容积

以及必

能保持水套内正常的水压,而能及时补充冷却液,延长补液周期;必备 了安全起见,防止冷却液在循环中吸入空气而设置的,要求冷却液的最

备的残留容积。储备容积是为了确保冷却系由于微量不能觉察的泄漏和 冷却液蒸发后仍 的残留容积是为

基本农田建设设计规范

基本农田建设设计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基本农田建设的术语和定义、技术指标、耕作田块规划设计、田间排灌沟渠规划设计、机耕路规划设计、农田防护林设计和路、沟、林、渠、田综合规划设 计。 本标准适用于我省境内平原、低山丘陵地区的洋田、山垄田和梯田三种类型,且面积小于666.7公顷的基本农田建设规划设计。 SL252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灌水标准 SL265水闸设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基本农田系指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主要农产品的需求,以及对建设用地的预 测,长期不得占用或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期内不得占用的耕地。

3.2基本农田建设系指对基本农田的田块、土壤肥力、沟、渠、路、林等方面按照本规 范的标准进行改造与建设。 3.3洋田:系指分布平原地区各河流的入海口、内陆盆地和河流中、下游的一级阶地的 田块。包括滨海平原田和平洋田。 3.3.1滨海平原田:系指主要由冲、海积形成的洋田,分布于各河流的入海口。3.3.2平洋田:系指主要由冲、洪积形成的洋田,分布于内陆盆地和河流中、下游的 一级阶地。

向垂直线的交角小于30o方向布置。 5.2耕作田块长度 田块边长应根据作物类型、耕作机械工作效率、田块平整度、灌溉均匀程度以及排 水畅通度等因素确定。 5.3耕作田块宽度 耕作田块宽度应考虑田块面积、机械作业要求、灌溉和排水和防止风害等要求;同

时应考虑地形地貌的限制。 5.4田块的地下水位 耕作田块田面高程应满足农作物排渍的要求,即田面高程E≥E 0+d(E 为所在田块最高 地下水位的高程,d为设计排渍深度)。水田设计排渍深度可取d=0.6m,旱地设计排渍 深度可取d=0.8m。 5.5耕作田块形状 5.5.1要求外形规整,长边与短边交角以直角或接近直角为好,形状选择依次为长方形、 。 平原地区以种植水稻为主,水田宜采用格田形式。格田设计必须保证排灌畅通,调控方便,并满足水稻作物各生长发育阶段对水份的需求。格田田面高差应在3~5cm以内,长度保持在80~120m,宽度以30~40m为宜。格田之间以田埂为界,埂高以20~30cm, 埂顶宽以15~20cm为宜。 5.7.2低山丘陵地区(山垄田、梯田)设计 低山丘陵地区宜修筑梯田为主。根据地形、地面坡度、土层厚度的不同将其修筑成 梯田。

发动机冷却系统设计规范

编号: 冷却系统设计规范 编制:万涛 校对: 审核: 批准: 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年月曰

第2页 一、概述 要使发动机正常工作,必须使其得到适度的冷却,冷却不足或冷却过度均会带来严 重的影响。 发动机过热,会破坏各运动机件原来正常的配合间隙,导致摩擦阻力增 特别是活塞 环和气缸壁之间的运动,严重时会发生烧蚀、卡滞,使发动 “拉缸”现象,刮伤活塞或气缸,更严重时还会发生连杆打烂气缸体现 油变稀,运动机件间的油膜破坏,造成干摩擦或半干摩擦,加速磨损。 同时会降低发动 机充气量,使发动机功率下降。 发动机过度冷却时,由于冷却水带走太多热量,使发动机功率下降、动力性能变差。 发动机过冷,气缸磨损加剧。同时,由于过冷,混合气形成的液体,容易进入曲轴箱使 润 滑油变稀,影响润滑作用。 由此可见,使发 动机工作温度保持在最适宜范围内的冷却系,是何其重要。一般地, 发动机最适宜的工作温度是其气缸盖处冷却水温度保持在 80C ~90C ,此时发动机的动力 性、经济性最好。 、冷却系统设计的总体要求 a )具有足够的冷却能力,保证在所有工况下发动机出水温度低于所要求的许用值( 般为55°); 冷却系统的设计应保证散热器上水室的温度不超过99 Co 采用105 kPa 压力盖,在不连续工况运行下,最高水温允许到 110 C,但一年中 水温达到和 超过99 C 的时间不应超 过50 ho 冷却液的膨胀容积应等于整个系统冷却液容量的 6 %o 冷却系统必须用 不低于19 L/min 的速度加注冷却液,直至达到应有的冷却液平面, 以保证 所有工作条件下气缸体水套内冷却液能保持正常的压力。 三、冷却系统的构成 液体冷却系主要由以下部件组成:散热器、风扇、风扇护风罩、皮带轮、风扇离合器、 水泵、节温器、副水箱、发动机进水管、发动机出水管、散热器除气管、发动机除气管冷却不足, 加,磨损加剧, 机停转或者发生 象。也会使润滑 a) C ) d) e)

基本农田建设设计规范

基本农田建设设计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基本农田建设的术语和定义、技术指标、耕作田块规划设计、田间排灌沟渠规划设计、机耕路规划设计、农田防护林设计和路、沟、林、渠、田综合规划设计。 本标准适用于我省境内平原、低山丘陵地区的洋田、山垄田和梯田三种类型,且面积小于666.7公顷的基本农田建设规划设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今后这些标准如有修改、修订的,应按修改后的标准执行。 GB 3838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50288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GB /T50265 泵站设计规范 GB/T16453.1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 GB/T16453.3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 NY/T309 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 TD/T 1012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 SL18 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 SL207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 SL252 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灌水标准 SL265 水闸设计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基本农田系指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主要农产品的需求,以及对建设用地的预测,长期不得占用或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期内不得占用的耕地。 3.2 基本农田建设系指对基本农田的田块、土壤肥力、沟、渠、路、林等方面按照本

规范的标准进行改造与建设。 3.3 洋田:系指分布平原地区各河流的入海口、内陆盆地和河流中、下游的一级阶地的田块。包括滨海平原田和平洋田。 3.3.1 滨海平原田:系指主要由冲、海积形成的洋田,分布于各河流的入海口。 3.3.2 平洋田:系指主要由冲、洪积形成的洋田,分布于内陆盆地和河流中、下游的一级阶地。 3.4 山垄田:系指分布在丘陵、山区的丘间和内陆山间谷地的田块。 3.5 梯田:系指分布在丘陵、山区坡地上沿等高线方向修筑的条状台阶形田块。 3.6 灌溉水利用系数:灌入田间的水量(或流量)与渠首引入总水量(或流量)的比值。 3.7 渠系水利用系数:末级固定渠道放出的总水量与渠首引进的总水量的比值。 3.8 田间水利用系数:净灌水定额与末级固定渠道放出的单位面积灌水量的比值。3.9 灌溉设计保证率:是以灌溉设施供给灌溉用水全部获得满足的年数占总年数的百分数,用符号“P”表示。如P=90%则表示灌溉设施在长期使用中平均每100年可保证90年正常供水,其余10年不能完全满足。 3.10 机耕路类型与路宽 3.10.1 干、支道:系指村与村、乡(镇)、县、国家公路连接的道路。 3.10.2 田间道:系指田块与村庄,乡村道路或其他公路连接的道路。 3.10.3 生产路:系指田块与田块连接的道路。 4 基本农田建设技术指标 基本农田建设技术指标见表1。 表1 不同地貌类型基本农田建设技术指标

海水循环冷却系统设计规范第4部分

海水循环冷却系统设计规范第 4 部分:材料选用及防腐设计导则》 编制说明 海水循环冷却系统设计规范第 4 部分: 材料选用及防腐设计导则》 海洋行业标准起草组 二〇一七年三月

一、制定标准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我国水资源总量不足,人均淡水资源量更少,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且地 区分布不平衡,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沿海地区水资源短缺尤其突出,淡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特别是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海水利用专项规划》提出2020年我国“海水直接利用能力达到1000亿立方米/年,大幅度扩大和提高海水化学资源的综合利用规模和水平”,要求“海水利用对解决沿海地区缺水问题的贡献率达到26~37%”。《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在海洋资源高效开发利用优先主题中也提出“发展海水直接利用技术和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技术”。随着国家海洋环保政策的日益严格,海水循环冷却替代海水直流冷却和淡水冷却的趋势日益突显,其技术节水环保的特点已得到工业循环冷却行业的多次验证和广泛认可,工程应用前景也越来越好。但海水循环冷却技术同时对系统的防腐、防垢和防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合理解决系统设备材料的腐蚀问题是海水循环冷却技术推广应用的首要任务。海水循环冷却系统所涉及的设备和材料种类较多,而不同设备材料的服役环境差异也较大。因此,制定材料选用及防腐设计导则是十分必要的,是我国海水循环冷却技术的推广和工程设计提供坚实的技术依据。 通过本标准的编制,形成满足海水循环冷却系统要求的,科学可靠、实用性强的海水循环冷却材料选用及防腐设计导则,为海水循环冷却工程选材提供技术参考,提高海水循环冷却工程用材料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并与其他相关标准共同形成海水循环冷却系统设计技术标准体系,为海水循环冷却技术在我国的大规模工程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二、工作简况 2.1 任务来源 根据国家海洋局《关于下达2007年度第三批海洋行业标准制订计划项目的通知》 (国海环字[2007]211 号)文件,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为《海水循环冷却系统设计规范第4部分:材料选用及防腐设计导则》的起草单

水冷发动机冷却系统介绍

水冷发动机冷却系统介绍 为了保证发动机的工作可靠性,降低其热负荷,必须加强它的冷却散热。发动机 主要依靠其冷却系统来保证自身在工作过程中得到适度的冷却。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功 用就是把发动机传出来的热,及时散发到周围环境中去,使发动机具有可靠而有效的 热状态。现代完善的冷却系统,可以使发动机在各种不同环境温度和运转工况下具有 最佳的热状态,既不过热,也不过冷。发动机的冷却系统按照传热介质来分类可以分 为以水为传热介质的水冷型冷却系,以空气为传热介质的风冷型冷却系,以油(如机 油等)为传热介质的油冷型冷却系[z][23][32]。现代汽车发动机,尤其是轿车发动机普遍 采用的是水冷型的冷却系。在水冷型冷却系中,如果按照传热方式来分类,有单相传 热和两相传热两种方式,前者为人们通常所说的水冷型冷却系,后者称为蒸发式冷却 系。 汽车发动机的水冷系统均为强制水冷系统,即利用水泵提高冷却液的压力,强制 冷却液在发动机中循环流动。这种系统的组成主要包括:水泵、散热器、冷却风扇、 节温器、补偿水箱、发动机冷却水套以及附加装置等。 发动机冷却系统冷却液在冷却系统中的循环路径:冷却液经水泵增压后,进入发 动机缸体水套,冷却液从水套壁周围流过并吸热而升温。然后向上流入缸盖水套,从 缸盖水套壁吸热后经节温器(对于该型号发动机,当出水温度低于82℃时,进行小 循环,这时节温器将冷却液流向散热器的通道关闭,使冷却液经水泵入口直接流入缸 体或气缸盖水套,以便使冷却液能够迅速升温。当高于82’C时,水经过散热器而进 行的循环流动,从而使水温降低。)然后回到水泵,如此循环不止(如图2.1.1所示)。 冷却液随发动机的不同而不一样。冷却液用水最好是软水,否则将在发动机水套 中产生水垢,使传热受阻,易造成发动机过热。纯净水在O℃时结冰。如果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水结冰,将使冷却水终止循环引起发动机过热。尤其严重的是水结冰时体 积膨胀,可能将缸体、气缸盖和散热器胀裂。为了适应冬季行车的需要,在水中加入 防冻剂制成冷却液以防止循环冷却水的冻结。最常用的防冻剂是乙二醇。冷却液中水 与乙二醇的比例不同,其冰点也不同。50%的水与50%的乙二醇混合而成的冷却液, 其冰点约为一35.5OC。本文中发动机所用的是复合型三防长效冷却液,沸点不低于107 ℃,冰点不高于一35℃。 因此,发动机冷却系统的设计要求是要保证对冷却液温度的要求,现代发动机的 冷却系统设计趋向于在实现高的冷却能力的同时,使整个冷却系统的结构更紧凑、消 耗功率小、减小系统阻力。

基本农田设计规范

基本农田设计规范 本文由belion1982贡献 pdf 文档可能在WAP 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基本农田建设设计规范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基本农田建设的术语和定义、技术指标、耕作田块规划设计、田间排灌沟渠规划设计、机耕路规划设计、农田防护林设计和路、沟、林、渠、田综合规划设计。本标准适用于我省境内平原、低山丘陵地区的洋田、山垄田和梯田三种类型,且面积小于666.7 公顷的基本农田建设规划设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今后这些标准如有修改、修订的,应按修改后的标准执行。GB 3838 GB 5084 GB 8978GB50288GB /T50265GB/T16453.1GB/T16453.3NY/T309TD/T 1012SL18 SL207 SL252SL265 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基本农田系指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主要农产品的需求,以及对建设用地的预测,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泵站设计规范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沟壑治理技术 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节水灌溉技术规范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灌水标准水闸设计规范 长期不得占用或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期内不得占用的耕地。 3.2 基本农田建设系指对基本农田的田块、土壤肥力、沟、渠、路、林等方面按照本规范 的标准进行改造与建设。 3.3 洋田:系指分布平原地区各河流的入海口、内陆盆地和河流中、下游的一级阶地的田 块。包括滨海平原田和平洋田。 3.3.1 3.3.2 地。滨海平原田:系指主要由冲、海积形成的洋田,分布于各河流的入海口。平洋田:系指主要由冲、洪积形成的洋田,分布于内陆盆地和河流中、下游的一级阶 3.4 3.5 3.6 3.7 3.8 山垄田:系指分布在丘陵、山区的丘间和内陆山间谷地的田块。梯田:系指分布在丘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规划设计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指以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为目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在农村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及重大工程、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整备区等开展的土地整治活动,并通过农村土地整治建设形成的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建设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基本农田。 一、建设目标 1、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实现集中连片,发挥规模效 益。 2、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高标准基本农田面积比重。 3、提高基本农田质量,完善田间基础设施,稳步提高粮食 综合生产能力。 4、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发挥生产、生态、景观的综合功能。 5、建立保护和补偿机制,促进高标准基本农田的持续利用 二、建设内容 主要由田间工程和田间定位检测点组成。 1、高标准农田田间工程主要包括土地平整、土壤培肥、灌溉水源、灌溉渠道、 排水沟、田间灌溉、渠系建筑物、泵站、农用输配电、田间道路及农田防护林网等内容,以便于农业机械作业和农业科技应用,全面提高农田综合生产水平,保持持续增产能力。 A土地平整土地平整包括田块调整与田面平整。田块调整是将大小或形状不符合标准要求的田块进行合并或调整,以满足标准化种植、规模化经营、机械化作业、节水节能等农业科技的应用。田面平整主要是控制田块内田面高差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尽可能满足精耕细作、灌溉与排水的技术要求 B 土壤培肥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和科学施肥等技术措施,耕作层土壤养分常规指标应达到当地中等以上水平。 C灌溉水源应按不同作物及灌溉需求实现相应的水源保障。水源工程质量保证年限不少于20年。 D灌溉渠道渠灌区田间明渠输配水工程包括斗、农渠。工程质量保证年限不少于15年。 E排水沟排水沟要满足农田防洪、排涝、防渍和防治土壤盐渍化的要求。 F田间灌溉根据水源、作物、经济和生产管理水平,田间灌溉采用地面灌溉、喷灌和微灌等形式。

最新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毕业论文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浅谈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系(分院)汽车工程系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名称汽车电子 指导教师**** 年月日

浅谈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 摘要冷却系统是发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可靠性有很大影响。随着发动机转速和功率的不断提高,对冷却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对发动机冷却系统的设计与研究也愈来愈深入。汽车发动机的冷却系统是保持发动机正常工作的重要部件,如果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维修率很高,就会引起发动机其他部件的损坏,使发动机的整体工作能力受到影响,因此,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维护与保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冷却系统冷却系统维护故障诊断案例分析 1 冷却系统的组成 水冷却系统一般由散热器、节温器、水泵、水道、风扇等组成。散热器负责循环水的冷却,它的水管和散热片多用铝材制成,铝制水管做成扁平形状,散热片带波纹状,注重散热性能,安装方向垂直于空气流动的方向,尽量做到风阻要小,冷却效率要高。散热器又分为横流式和垂直流动两种,空调冷凝器通常与其装在一起。 水泵和节温器 发动机是由冷却液的循环来实现的,强制冷却液循环的部件是水泵,它由曲轴皮带带动,推动冷却液在整个系统内循环。目前最先进的水泵是宝马新一代直六发动机上采用的电动水泵,它能精确的控制水泵的转速,并有效的减少了对输出功率的损耗。这些冷却液对发动机的冷却,要根据发动机的工作情况而随时调节。当发动机温度低的时候,冷却液就在发动机本身内部做小循环,当发动机温度高的时候,冷却液就在发动机—散热器之间做大循环。实现冷却液做不同循环的控制部件是节温器。可以将节温器看作一个阀门,其原理是利用可随温度伸缩的材料(石蜡或乙醚之类的材料)做开关阀门,当水温高时材料膨胀顶开阀门,冷却液进行大循环,当水温低时材料收缩关闭阀门,冷却液小循环。 空气的流动 为了提高散热器的冷却能力,在散热器后面安装风扇强制通风。以前的轿车散热器风扇是由曲轴皮带直接带动的,发动机启动它就要转,不能视发动机温度变化而变化,为了调节散热器的冷却力,要在散热器上装上活动百页窗以控制风力进入。现在已经普遍使用风扇电磁离合器或者电子风扇,当水温比较低时离合器与转轴分离,

发动机冷却系统设计规范

编号: 冷却系统设计规范 编制:万涛 校对: 审核: 批准: 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年月日

一、概述 要使发动机正常工作,必须使其得到适度的冷却,冷却不足或冷却过度均会带来严重的影响。 冷却不足,发动机过热,会破坏各运动机件原来正常的配合间隙,导致摩擦阻力增加,磨损加剧,特别是活塞环和气缸壁之间的运动,严重时会发生烧蚀、卡滞,使发动机停转或者发生“拉缸”现象,刮伤活塞或气缸,更严重时还会发生连杆打烂气缸体现象。也会使润滑油变稀,运动机件间的油膜破坏,造成干摩擦或半干摩擦,加速磨损。同时会降低发动机充气量,使发动机功率下降。 发动机过度冷却时,由于冷却水带走太多热量,使发动机功率下降、动力性能变差。发动机过冷,气缸磨损加剧。同时,由于过冷,混合气形成的液体,容易进入曲轴箱使润滑油变稀,影响润滑作用。 由此可见,使发动机工作温度保持在最适宜范围内的冷却系,是何其重要。一般地,发动机最适宜的工作温度是其气缸盖处冷却水温度保持在80℃~90℃,此时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最好。 二、冷却系统设计的总体要求 a)具有足够的冷却能力,保证在所有工况下发动机出水温度低于所要求的许用值(一 般为55°); b) 冷却系统的设计应保证散热器上水室的温度不超过99 ℃。 c) 采用105 kPa压力盖,在不连续工况运行下,最高水温允许到110 ℃,但一年中 水温达到和超过99 ℃的时间不应超过50 h。 d) 冷却液的膨胀容积应等于整个系统冷却液容量的6 %。 e) 冷却系统必须用不低于19 L/min的速度加注冷却液,直至达到应有的冷却液平面, 以保证所有工作条件下气缸体水套内冷却液能保持正常的压力。 三、冷却系统的构成 液体冷却系主要由以下部件组成:散热器、风扇、风扇护风罩、皮带轮、风扇离合器、水泵、节温器、副水箱、发动机进水管、发动机出水管、散热器除气管、发动机除气管等。

发动机冷却系统计算

发动机冷却系统计算 发动机冷却系统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冷却系统的作用是使发动机在各种转速和各种行驶状态下都能有效的控制温度,其中水套是整个冷却系统的关键部分。本文为发动机冷却系设计计算分析,水套计算分析由AVL 公司的FIRE 软件完成。通过CFD 计算,可以得到水套整个流场(速度、压力、温度以及HTC 等)分布。通过速度场可以识别出滞止区、速度梯度大的区域,通过温度分布可以分析可能产生气泡的位置,通过换热系数的分布可以评估水套的冷却性能,通过压力分布可以显示出压力损失大的区域。本文针对功率点进行了计算。 1.散热量的计算 在设计或选用冷却系统的部件时,就是以散入冷却系统的热量Q W 为原始数据,计算冷却系统的循环水量、冷却空气量,以便设计或选用水泵和散热器。 1.1 冷却系统散走的热量 冷却系统散走的热量Q W ,受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很难精确计算, 因此在计算时,通常采用经验公式或参照类似发动机的实测数据进行估算。在采用经验公式估算时,Q W 估算公式为:)/(3600s kJ A h N g Q n e e W = (1) 式中:A —传给冷却系统的热量占燃料热能的百分比; g e —内燃机燃料消耗率( kg/kW ·h); N e —内燃机功率(kW); h n —燃料低热值(kJ/kg)。 根据表1CK14发动机总功率实验数据:6000rpm 时,N e =70.2kW, g e =340.8 g/kW ·h, 汽油机热量理论计算一般A=0.23~0.30,但随着发动机燃烧技术的提高,热效率也不断提高,根据同类型机型热平衡试验数据反运算,A 值一般在0.15左右。 汽油低热值h n =43100 kJ/kg, A 选取0.15,故对于CK14发动机标定功率下散热量: KW Q W 433600 431002.703408.015.0≈???=

(完整word版)冷却系统橡胶软管设计规范

冷却系统橡胶软管设计规范 编制: 校对: 审核: 批准:

目录 1. 范围 (4) 2. 引用标准 (4) 3. 胶管分类 (4) 4. 设计要求 (4) 4.1. 总体要求 (4) 4.2 尺寸及公差 (4) 4.3. 胶管与连接硬管的配合尺寸 (5) 4.4 .胶管的转弯半径R与胶管内径D1 及转弯角度θ的关系 (5) 4.5. 胶管的扩口尺寸: (6) 4.6 胶管脱模相关 (6) 5. 性能要求 (6) 6. 图纸描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言 为规范冷却系统橡胶软管设计,编制此设计规范。本设计规范主要根据橡胶软管的生产工艺、性能要求,结合设计经验编制。本规范为第一次编制,需根据实际不断进行改进、完善。

1. 范围 本设计规范介绍冷却系统橡胶软管的基本设计要求。 2. 引用标准 GB/T 18948-2003 内燃机冷却系统用橡胶软管和纯胶管规范 GB/T 18948-2009 内燃机冷却系统用橡胶软管和纯胶管规范 Q/SQR.04.175-2011内燃机冷却系统用橡胶软管技 术要求 3. 胶管分类 胶管分为橡胶软管及纯胶管;橡胶软管由橡胶层( EPDM 层)及加强层(聚酯网)组成,纯胶管由橡 胶层( EPDM 层)组成。根据橡胶管用途及使用环境可分为四种类型: 1 型:工作环境温度为: -40℃ -100℃; 2 型:工作环境温度为: -40℃ -125℃; 3 型:工作环境温度为: -40℃ -150℃; 4 型:工作环境温度为: -40℃ -175℃; 我司目前 采用的胶管为橡胶软管、 2 型。 4. 设计要求 4.1.总体要求 橡胶软管表面应光滑, 凸凹深度不超过 0.5mm,橡胶软管整体不允许有气泡、 裂痕、 夹杂以及其 他影响使用的损 伤,层与层之间结合良好,扩口处过渡均匀。 4.2 尺寸及公差 长度尺寸及公差见表 1。 表 1 尺寸公差 单位: mm 内径、壁厚及尺寸公差见表 。 表2 壁厚及尺寸公差 版本: 01 冷却系统橡胶软管设计规范 共 8页 第 4页 单位: mm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 (TD/T 1033—2012) reduction in property value. Find warning signals, timely reporting or warning, develop and implement measures against customer transfers and other acts leading to loss or increase the difficulty of clearing. Personal credit business of late, agencies should be timely collection, if necessary, ask the right institutions to bring proceedings. Non-approved by head office, agencies at all levels shall not without the following: give 目次 前 言 (1) 1 范围 ................................................................. 2 2 规范性引用文 件 ....................................................... 2 3 术语和定义 ........................................................... 2 4 总 则 ................................................................. 3 5 建设目标 . (3) 5.1总体目标...................................................... 3 5.2具体目标...................................................... 4 6 建设条件 ............................................................. 4 6.1基础条件...................................................... 4 6.2建 设区域...................................................... 4 7 建设内

发动机冷却系统

第9章发动机冷却系统 本章重点: 1、冷却系的功用、分类、组成 2、冷却系主要机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本章难点: 1、强制循环式水冷系统中冷却液的循环路径 2、通过改变流经散热器的冷却液流量和改变空气流量来调节冷却系统冷却强度的方法 本章基本要求: 1、掌握冷却系的功用、分类、组成 2、掌握冷却系主要机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了解通过改变流经散热器的冷却液流量和改变空气流量来调节冷却系统冷却强度的方法。 9.1 概述 一、冷却系统的功用与分类 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功用是使发动机在所有工况下都保持在适当的温度范围内。对水冷式发动机,气缸体水套中适宜的温度为80~90℃;对风冷式发动机,气缸壁适宜的温度为150~180℃。 发动机所采用的冷却方式分为水冷式和风冷式两种。以冷却液为冷却介质冷却发动机的高温零件,然后再将热量传给空气的冷却系统称为水冷系统;以空气为冷却介质的冷却系统称风冷系统。 二、强制循环式水冷却系统的组成及水循环路径 目前在汽车发动机上应用最普遍的强制循环式水冷却系统是利用水泵提高冷却液的压力,强制冷却液在冷却系统中循环流动。强制循环式水冷却系统的组成及水循环路径如图9.1所示。 通常,冷却液在冷却系统内的循环流动路线有两条,一条为小循环,另一条为大循环。所谓大循环是水温高时,冷却液全部经过散热器而进行的循环流动;而小循环就是水温低时,冷却液不经过散 热器而进行的循环流动,从而使水温很快升高。冷却液是进行大循环还是小循环,由节温器来控制。

在水冷系统中,不设水泵,仅利用冷却液的密度随温度而变化的性质,产生自然对流来实现冷却液循环的水冷却系统,称为自然循环式水冷系统。这种水冷却系统的循环强度小,不易保证发动机有足够的冷却强度,因而目前只有少数小排量的汽车发动机在使用。

冷却系统基本设计规范

冷却系统基本设计规范 简式国际汽车设计(北京)有限公司 2008.5

目录 1.冷却系统的构成和设计要求 (1) 1.1 冷却系统的构成 (1) 1.2 冷却系统的设计要求 (1) 2 冷却系统设计 (2) 2.1 散热器 (2) 2.2 冷却风扇 (6) 2.3 风扇护风罩 (7) 2.4 压力盖 (8) 2.5 膨胀水箱 (10) 2.6 取暖器 (13) 2.7 水泵 (13) 2.8 散热器管路 (13) 2.9 冷却液 (14)

1.冷却系统的构成和设计要求 1.1 冷却系统的构成 冷却系统由散热器、风扇、膨胀箱等部件组成。其功能是对发动机进行强制冷却,保证发动机能始终处于最适宜的温度状态下工作,以获得较高的动力性、经济性及可靠性。汽车冷却系统的结构简图见图1-1所示: 图1-1 冷却系统的构成 1.2 冷却系统的设计要求 1) 冷却系统的设计应保证:使用冷却水作冷却液和 0.5bar 以下的压力盖时,发动机出水口的温度允许到 100 ℃;使用冷却水作冷却液和 0.7-0.9bar 压力盖,在不连续工况运行下,最高水温允许到 110 ℃。 2)如果使用长效防冻防锈液作冷却液和 0.5bar 以下的压力盖时,发动机出水口的温度允许到105℃;使用长效防冻防锈液作冷却液和 0.7-0.9bar 压力盖,在不连续工况运行下,最高水温允许到 115 ℃。 3) 冷却液的膨胀容积应大于等于整个系统冷却液容量的 6 %。 4) 冷却系统必须用不低于 19 L/min 的速度加注冷却液,直至达到应有的冷却液平面,以保证所有工作条件下气缸体水套内冷却液能保持正常的压力。

轮船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介绍

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介绍 冷却系统的作用是及时散发发动机受热零件吸收的部分热量,保证发动机在最适宜的温度状态下工作。 发动机的冷却系有风冷和水冷之分。冷却液为冷却介质的称水冷系统,新上市轿车几乎都用水冷系统。 冷却系统的循环 在冷却系统中,有两个散热循环:一个是冷却发动机的主循环,另一个是车内暖风循环。 1、发动机冷却主循环: 主循环中包括了两种工作循环,即冷车循环和正常循环。发动机起动后,逐渐升温,冷却液的温度还无法打开节温器,此时冷却液只经过水泵在发动机内进行冷车循环,使发动机尽快地达到正常工作温度。随着发动机冷却液温度升到了节温器的开启温度,冷却循环开始正常循环。此时,冷却液从发动机流出,经过散热器散热后,再经水泵流回发动机。 2、暖风循环: 暖风循环同样是发动机的一个冷却循环。冷却液经过暖风加热芯,将冷却液的热量传入车内,然后流回发动机。暖风循环不受节温器的控制,只要打开暖气,该循环就开始工作。冷却系统零部件 在冷却系统中,冷却介质是冷却液,主要零部件有节温器、水泵、水泵皮带、散热器、散热风扇、水温感应塞、水温传感器、储液罐、暖风加热芯等。 1、冷却液 冷却液又称防冻液,是由防冻添加剂及防止金属产生锈蚀的添加剂和水组成的液体。它需要具有防冻性,防蚀性,热传导性和不变质的性能。现在经常使用乙二醇为主要成分,加有防腐蚀添加及水的防冻液。 2、水泵 水泵给冷却液加压,保证冷却液在冷却系中循环流动。水泵的故障通常为水封的损坏造成漏液,轴承毛病使转动不正常或出声。 3、散热器 发动机工作时,冷却液在散热器芯内流动,空气在散热器芯外流过,热冷却液由于向空气散热而变冷。散热器上还有一个重要的小零件,就是散热器盖,随着温度变化,冷却液会热胀冷缩,散热器器因冷却液的膨胀而内压增大,内压到一定时,散热器盖开启,冷却液流到储液罐;当温度降低,冷却液回流入散热器。 4、节温器 节温器在80℃后开启,95℃时开度最大。节温器不关闭,会使循环从开始就进入正常循环,这样就造成发动机不能尽快达到正常温度。节温器不能开启或开启不灵活,会使冷却液无法经过散热器循环,造成温度过高,或时高时正常。 5、散热风扇 正常行驶中,高速气流已足以散热,风扇一般不会在这时候工作;但在慢速和原地运行时,风扇就可能转动来助散热器散热。风扇的起动由水温感应器控制。 6、水温感应塞 水温感应器是一个温度开关,当发动机冷却液温度超出90℃以上,水温感应器将接通风扇电路。循环正常时,温度升高,如果风扇不转,就需要检查水温感应塞和风扇。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土地整治项目地形图测绘要求20140221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土地整治项目测绘要求 1 测绘内容及范围 1.1 测绘内容为项目区内及周边的各种地形、地物及现状地类要素。 1.2 测绘范围测至项目区界址线外50—200米,并标示出与项目区有关的河流、 湖泊、水库、水工建筑物、道路、村庄及建(构)筑物等的相对位置。 2 地形测绘 2.1 基本比例尺:平原地区1:5000,丘陵山区1:2000。 2.2 基本等高距:平原地区和丘陵山区统一为2m。 2.3 高程注记点密度:每个10cm×10cm的方格网内,平原地区不少于6个高程 注记点,丘陵山区不少于12个高程注记点,并标注地形变换点的高程。2.4 输出的图纸应以项目区为单位整体输出,当整体输出图纸大于1.5m?2.0m 时,适当缩小比例尺输出,缩小比例尺应不小于测图比例尺的2倍。 2.5 项目区范围的界址点需标注坐标,并列出界址点坐标表。 3 地物测绘 3.1 村庄只施测村庄的外围线,内部标注村庄名称。村庄内与项目区有关的沟、 渠、路、桥、水系等应完整绘出。 3.2 坑塘、河道应测注塘底、河道底的高程;河道每隔30米测注一个高程点。 3.3 水闸应测注闸顶高程,并注明水闸的孔数及水闸的宽和高,用孔数?宽?高 表示,单位为米,保留两位小数。

3.4涵洞应测注涵洞底高程,并标示涵洞的规格。其中,圆涵标注内、外孔径; 方涵标注宽和高,用宽 高表示。单位为米,保留两位小数。 3.5 项目区内的沟渠、坑塘、墓葬地、其他草地、盐碱地、沼泽地、裸地、双线 田坎、双线道路等要素应根据实际情况依比例测绘,不得取舍。 3.6 项目区内各类道路的位置、长度、宽度、路面高程、类型等属性应根据现状 标示。 3.7 现状渠(或水沟)的位置、长度、宽度、深度、类型要明确标示。 3.7.1 宽度:在图上标示为单线时,要在沟渠旁注明其实际宽度。 3.7.2 深度:每隔30米应测注一个沟渠底的高程,沟渠的转弯处必须测注一个高 程点。 3.7.3 类型:当沟渠的材料不是土质时,要加注沟渠的材料和尺寸。 3.8 电线杆的位置要准确,输电线路走向应按照规定标示。 4 断面测绘 4.1 河道断面测绘 4.1.1 河道要求每隔250米布设一个横断面。当相邻两横断面的河底高差大于2.5 米时,加测一个高程变化点的横断面。在河道突然扩大或缩小的变化处、有水工建筑物处,也应加测横断面。 4.1.2 河道两岸有防洪堤的,要在堤外20米范围内加测地形高程点。 4.1.3 纵断面测绘:沿河道中心线每隔50米测一个高程点,同时施测水面高程。 水面高程要加注测绘日期。 4.2 拦河坝、水闸断面测绘。 4.2.1 拦河坝、水闸要施测坝(闸)顶中心线的高程及坝(闸)体的横断面。

发动机冷却系统设计规范..

发动机冷却系统设计规范..

号: 冷却系统设计规范 编制:万涛 校对: 审核: 批准: 第1页

第1页

水泵、节温器、副水箱、发动机进水管、发动机出水管、散热器除气管、发动机除气管等。 四、主要部件的设计选型 1、散热器 散热器的散热量(Q)和散热器散热系数(K)、散热器散热面积(A)及气液温差(⊿T)有关: Q=K·A·⊿T 其中:Q---散热器的散热量(kcal/h) K---散热器散热系数(kcal/m2?h?oC) A---散热器散热面积(m2) ⊿T---气液温差:散热器进水温度和散热器进风温度之差(oC)散热器的散热系数是代表散热效率的重要指标,主要影响因素如下: ①冷却管内冷却液的流速---据试验结果,冷却液流速由0.2m/s提高到0.8m/s,散热效 率有较大提高,但超过0.8m/s后,效果不大; ②通过散热器芯部的空气流量---空气的导热系数很小,因此散热器的散热能力主要取决 于空气的流动,通过散热器芯部的风量起了决定性作用; ③散热器的材料和管带的厚度---国内散热器的材料目前基本上已标准化; ④制造质量---主要是冷却管和散热带之间的贴合性和焊接质量; 第1页

1.1 散热器是冷却系统中的重要部件,其主要作用是对发动机进行强制冷却,以保证发动机能始终处于最适宜的温度状态下工作,以获得最高的动力性、经济性和可靠性。 1.2 发动机最适宜的冷却液温度为85 ℃~95 ℃,测量位置在散热器的上水室。 1.3 散热器和风扇组合匹配效率是当散热器芯子未被气流扫过的面积最小时为最高,因此,最好采用接近正方形的散热器芯子。 1.4 散热器的总散热面积、芯子的迎风面积、结构形状和结构尺寸要通过发动机冷却系统所需最大散热量来计算确定,并应通过试验评价来最终确定。但一般可按散热器芯子的迎风面积来估算:0.31~0.38m2/100kW,载货车和前置客车通风良好时,可取下限值;后置客车通风欠佳时可取上限值;城市公交车长期低速运转可偏下限值;自卸车、牵引车、山区长途客运车等经常大负荷运行的车辆可偏上限值。 1.5 散热器进风口的实际面积不得小于散热器芯子迎风面积的80 %,以防止散热能力下降。后置客车散热器的进风通道要与发动机舱密封隔离,散热器周围要安装密封橡胶,以防止发动机舱的热风回流到进风通道,影响散热性能;进风通道的面积应不小于散热器芯子的迎风面积。 1.6 在灰尘多的脏环境下使用时,应选用直排或斜排冷却管,且管子间隔要大,以避免散热器芯子堵塞,影响散热效果。 1.7 散热器安装时,紧固必须牢靠,与车架的连接必须采用减振垫,采用减振垫的目的是为了隔离和吸收来自车架的部份振动和冲击,使散热器在车辆运行中,不致发生振裂、扭曲等非正常损坏,延长散热器寿命。 1.8 因为散热器与车架之间安装有隔振橡胶,因而形成了绝缘状态,通过冷却液介质,在散热器与车架之间产生了电位差,在冷却液中产生了微弱电流,使冷却系统的零部件发生电腐蚀。因此,一定要采取散热器负极接地等措施,消除电位差,防止电腐蚀。 2 冷却风扇 风扇选型主要考虑风扇的风量、噪声和功率消耗。 风扇风量(G)与风扇直径(D)、风扇转速(n)之间存在如下比例关系: G=K1?n?D3------其中K1为比例系数 而风扇噪声的声压级(SPL)和风扇直径(D)、风扇转速(n)之间存在如下比例关系: SPL= K2?n3?D2------其中K2为比例系数 根据上述比例关系可得:SPL= K3?Q?n2/D------其中K3为比例系数 第2页

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设计原则

发动机冷却系统的设计原则 (李勇) 水冷式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一般由散热器、节温器、水泵、缸体水道、缸盖水道、风扇及连接水管、冷却液等组成。我们主机厂主要根据整车布置及发动机功率的要求来选定散热器及各零部件的形状、大小,并合理布置整个冷却系统,保证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和耐久性,从而提高整车的性能。 一、冷却系统的总体布置原则 冷却系统总布置主要考虑两方面,一是空气流通系统;二是冷却液循环系统。因此在设计中必须做到提高进风系数和冷却液循环中的散热能力。 1,提高进风系数。要做到提高进风系数就必须要做到:(1)减小空气的流通阻力,(2)降低进风温度,防止热风回流。 (1)减小空气的流通阻力 设计中应尽量减少散热器前面的障碍物,进风口的有效进风面积不要小于60﹪的散热器芯部正面积;在整车布置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迎风正面积较大的散热器;风扇与任何部件的距离不应小于20mm,这样就可以组织气流通畅排出,可以减少风扇后的排风背压。 (2)降低进风温度, 要合理布置散热器的进风口,提高散热器与车身、发动机舱接合处的密封性,防止热风回流。 (3)合理布置风扇与散热器芯部的相对位置 从正面看,尽量使风扇中心与散热器中心重合,并使风扇直径与正

方形一边相等,这样可以使通过散热器的气流分布最为均匀,或者使风扇中心高一下些,使空气流经散热器上部的高温高效区。 另:考虑发动机振动的因素,风扇和护风罩之间的间隙应该在20mm 以上。 从轴向看,尽可能加大风扇前端面与散热器之间的距离,并合理设计护风罩。要使气流均匀通过散热器芯部整个面积,必须要求风扇与散热器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一般对载货汽车,风扇与散热器芯部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50mm。 2,提高冷却液循环中的散热能力 要提高冷却液循环中的散热能力,提高冷却液循环中的除气能力是关键。冷却系统的气体会造成水泵流量下降,使散热器的冷却率下降;还会造成发动机水套内局部沸腾,致使局部热应力猛增,影响发动机性能;在热机停工况,气体还会造成冷却液过多的损失。因此要提高冷却液循环中的除气能力,其措施就是设计膨胀水箱和相应的除气管路(当散热器位置比发动机位置高时,可以在散热器上部直接开一个注水口,并在注水口上用一压力式的散热器盖即可,我厂的农用车型的散热器就是采用此方式进行排气及加水)。 二、散热器的选择 (1)现在我厂基本上全部都采用铜制散热器,芯部结构为管带式的。散热器要带走的热量Q w,按照热平衡的试验数据或经验公式计算:Q w=(A·g e·Ne·h n)/3600 kJ/s 式中: A—传给冷却系统的热量占燃料热能的百分比,对柴油机A=0.18~0.25

汽车冷却系统设计要求

汽车冷却系统设计要求

汽车冷却系统设计 ——叶海见 汽车冷却系统设计 (2) 一、概述 (3) 二、要求 (3) 三、结构 (3) 四、设计要点 (6) (一)散热器 (6) (二)散热器悬置 (6) (三)风扇 (6) (四)副水箱 (8) (五)连接水管 (8) (六)发动机水套 (8) 五、设计程序 (8) 六、匹配 (8) 七、设计验证 (9) 八、设计优化 (9)

一、概述 二、汽车对冷却系统的要求 (一)汽车对冷却系统有如下几点要求 1、保证发动机在任何工况下工作在最佳温度范围; 2、保证启动后发动机能在短时间内达到最佳温度范围; 3、保证散热器散热效率高,可靠性好,寿命长; 4、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 5、水泵,风扇消耗功率小,噪声低; 6、拆装、维修方便。 (二)冷却系统问题对汽车的影响 1、冷却不足时,会导致内燃机过热,充气系数下降,燃烧不正常(爆燃、早燃等),机油变质和烧损,零部件摩擦和磨损加剧(如活塞、活塞环和缸套咬伤,缸盖发生热疲劳裂纹等),引起内燃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全面恶化。 2、冷却过剩时(40~50℃),汽油机混合气形成不良,机油被燃油稀释;柴油机工作粗暴,散热损失增加,零部件磨损加剧(比正常工作温度工作时大好几倍),也会使内燃机工作变坏。 三、冷却系统布置选型 (一)冷却系统结构 1、分类: 液体蒸 发 简单蒸发冷 却 以加注冷却液来补偿冷却介 质蒸发损失的蒸发冷却。

冷却冷 却 带辅助水箱 的蒸发冷却 用辅助水箱补充冷却介质的 蒸发冷却。 带冷凝器的 蒸发冷却 蒸发的冷却介质在冷凝器中 凝结后,通。过冷却回路流 回到发动机加水箱的蒸发冷 却。 循 环 冷 却 对流冷却 利用热虹吸作用使冷却液自 然循环的冷却方式。 强 制 冷 却 开式强 制冷却 冷却介质不进行再循环的强 制。冷却方式。 单循环 强制冷 却 冷却介质在冷却水箱、冷却 塔、管式冷却器、散热器等 中进行冷却的强制冷却方 式。 双循环 强制冷 却 利用副回路(外循环)中的 冷却液在热交换器中对发动 机冷却介质进行再冷却的强 制冷却方式。 空气冷却自然空气冷却 利用自然空气循环的冷却方 式。 强制空气冷却 利用风扇迫使空气循环的冷 却方式。 2、常用结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