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青少年网瘾问题个案研究案例

青少年网瘾问题个案研究案例

青少年网瘾问题个案研究案例
青少年网瘾问题个案研究案例

青少年网瘾问题个案研究案例

一、引言

目前,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社会、家庭带来影响,特别是青少年对于网络成瘾的问题,已经成为了各界社会人士关注的焦点,网络的普及使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和使用互联网,青少年已经成为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由于身体、心智尚不完全成熟,面对网络世界的新事物、新景象,很容易分辨不清,把持不住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以致容易沉迷其中。有些青少年甚至产生了“网瘾”、“网恋”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学业、生活和工作,妨碍了健康人格的形成,并给社会带来巨大伤害。本文通过对青少年网瘾个案的研究找出网瘾存在的问题及提出解决的对策。

二、网瘾个案描述

案例一:某初三男生

一直以来学习成绩都不错,只是性格内向。从初一开始玩电脑。刚开始的时候,父母并没有十分在意孩子玩电脑这件事。等到有一天,孩子向父母宣布不去上学了,父母才感到问题的严重。孩子说自己对现行的教育制度忍无可忍,不想再浪费时间了。不管父母怎么劝说,从那一刻起,孩子表现出所有网瘾孩子的特点:第一,每天花大量时间上网,而且大部分是晚上。第二,不管父母采取什么措施都阻挡不了孩子上网的决心,断网后情绪烦躁或者大发脾气,乱扔东西那是常有的事情。第三,除了在网络上用QQ和一些朋友联络外,简直成了“宅男”,整天足不出户。为了让孩子重返学校,爸爸妈妈已经想尽了办法,请老师上门劝说,找他的同学来引导他,所有这些招数都不怎么奏效。与此同时,和父母的关系也是越来越差,由于父亲比较强硬,忍不住总要骂他几句,所以,父子之间的对话几乎为零,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妈妈在其中周旋。

案例二:某大二男生

大学里读的是一个自己不太喜欢的专业,对学习几乎没有什么兴趣。像很多大学生一样,进了大学后就有一种彻底解脱的感觉,整天把时间消磨在网吧里。大学又是一个相对独立而宽松的环境,没有父母和老师直接的监督,电脑一直玩

下去,成绩也一路滑下去。一直到考试挂红灯才被父母发现。目前患抑郁症休学在家,感觉做什么都没有意思,日夜颠倒。父母监测时还发现孩子上黄色网站,而在自己的博客里更是把自己内心描写得非常灰暗。孩子与父母很对立,对学习也没有什么兴趣。性格内向缺少必要的交流。对咨询很排斥,认为心理医生和爸妈是一伙的。

案例三:小学生,10岁

孩子的家庭条件不错,不缺吃不缺穿,口口声声说对学习没有兴趣,迷恋玩电脑游戏。究其原因,他曾经被班主任老师批评过,从此不喜欢上学。唯一的伙伴就是电脑,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父母觉得孩子很难管教。有一次看到孩子在看《大话三国》,发现里面的某些情节黑白颠倒,父母感到非常担心。孩子还这么小,就接触的是一些负面的信息,如果不去看心理医生,以后会出现非常严重的后果。

案例四:4岁女孩出现网络依赖症状

3天前,家住武昌的张女士带着4岁的女儿晨晨(化名)来到中南医院儿童神经与心理疾病门诊。“她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趴在电脑前玩游戏,我们一点办法都没有。不让她玩电脑,她就哭闹不止,甚至赌气不吃饭不睡觉,像患上网瘾一样。”张女士苦恼地对医生说,以前丈夫下班回家后经常上网看电影,女儿小时候就时常站在一旁看。半年前,丈夫在电脑上专门下载了动画片给女儿看,从此晨晨就迷上了电脑。如今上网玩游戏、看动画片,晨晨操作起来都熟练得很,完全成了一个小“电脑控”。上周幼儿园放假了,晨晨几乎成天趴在电脑前,也不出去跟小朋友玩,游乐城、动物园对她也失去了吸引力。

三、个案存在的问题

1.家庭教育的缺失是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重要因素

青少年网络成瘾很多原因是家庭教育的缺失造成的,父母忙于工作,无时间照顾孩子,不能及时了解孩子心理和生理上的变化,很多青少年不愿意将心里想法和困惑告诉家长,从而青少年选择了上微博、博客等网络渠道宣泄自己的情绪,在 MSN,QQ 等聊天环境下和更多的网络朋友谈自己的心情及想法,从而忽视了现实生活中的朋友和亲人,因此,青少年更青睐网络这个虚幻的世界,更愿意相信网络这个环境,因此家长应当及时关注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及时了解孩子的想法

才能避免网络成瘾。

2.学校的评价体系单一

(1)学校环境单调压抑、竞争激烈。学校的应试教育,激烈的学习竞争使学生成天学习紧张,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迫切需要交流、倾诉、和被理解。学生一旦一旦沉迷于网络,他们就放弃了对人生追求。案例三中10岁小孩对学习没有兴趣,迷恋玩电脑游戏。

(2)学校的课外活动不丰富。一些学校一味的追求升学率,让学生成天学习,生活极其枯燥乏味。为满足自身的心理和生理的需要,他们找到了一条很好的途径,那就是上网。在网上,他们喜欢找网友诉说,发泄情感,放松自己。

3.社会成长环境

网络信息量大,设计网络游戏的人针对玩家的心理,设置带有刺激性的、挑战性的游戏,很容易使青少年上瘾。同时,网吧遍布大街小巷,尽管有关部门出台了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规定,但一些缺乏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网吧经营者在利益的诱惑下,对未成年人长时间上网、玩网络游戏等大开绿灯。此外盗版游戏、光盘、复制品众多且价格低廉,也为青少年的购买降低了门槛。

另外,完善的社会保护和救助机制的缺乏也是导致青少年网瘾问题不断恶化的重要原因。在一些发达国家,政府会联合医院和学校成立专门的机构对患有网瘾综合症的青少年进行免费药物治疗和心理矫正,而我国在这方面的建设尚处于空白。

4.青少年心理需求的极端表现

青少年处于身体和心理迅速发展的时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增强,情绪和行为带有叛逆性和冲动性,对新事物接受能力比较快,网络的迅速发展使网络文化日新月异,这些都强烈的吸引着青少年的注意力,一些微博,博客都流行不断的“吐槽”这种现象正符合了青少年叛逆的心理特征,他们更愿意相信来自网络的“吐槽”。网络的自由化和匿名化特征使得青少年在网络上畅所欲言,是一个展现自我,表达自我的良好平台,这是一种强烈的渴望自我价值实现的心理愿望,因此有的青少年能很好的在网络上吸收知识表达自我,而有的青少年由于习惯性等原因极端的沉迷于网络无法自拔。案例一、案例三都体现了这一点。

5.网络文化本身的不规范性

我们从案例三可以看出,青少年由于缺乏自控力和自制力,尤其是没有形成良好的辨别能力,青少年对网络文化的花样繁多不能够准确的辨认和挑选。网络文化本身存在不规范性,使得网络环境不规范,青少年没有选择性的上网,网上的不良信息也不断侵蚀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等等都使得青少年不能自拔,由于网络无限制性,所以造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这种现象,规范网络文化,整理网络环境迫在眉睫。

四、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应对措施

1.完善家庭教养方式,给孩子以足够的关爱、理解与尊重

首先,家长要学会和孩子平等地沟通,给孩子以充足的理解、关爱和尊重。大多数青少年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内心都渴望向父母倾诉、得到父母的帮助,这就要求父母要以理解和换位思考的方式与孩子理性、平等地交流,帮助孩子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给予孩子心理上的支持。有的家长不知道如何与孩子相处,总认为孩子还小,有些问题没有必要,也不值得与他们交流。其实不然,现在的孩子对于社会和人生思考的还是比较独到的。虽然有些事情思考的还不是很全面,这正是作为家长所应该了解和知道的,也是作为家长教育孩子的重点。只有在沟通和交流中才能获得孩子最有价值的想法,才能了解到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够知道孩子对于社会和自己的前途的一些看法。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家长要积极地同孩子沟通,在孩子遇到问题后,共同采取对策,帮助孩子尽快走出困境。

2.改革学校教育模式,合理引导开发青少年的兴趣爱好

首先,改变单一的分数标准,建立素质教育的综合评价体系。根据青少年求知欲高、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对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调整和设计,力求使学生的求知过程洋溢着乐趣、充满着悬念。通过召开主题班会、校园文化宣传等多种途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青少年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促使其对正常的学习活动投入热情和精力去实现自身的价值。比如我校五年前就开设子自理咨询室和心理辅导信箱,并在学校主页上开辟心理咨询专栏,学生可以从网站上进行学习和检测,也能通过心理咨询室和心理辅导信箱等渠道反映自己的情况,从而让专业老师第一时间发现自己的问题,与老师交流与沟通,防患于未然。几年来,我们的心理咨询室接待了学生二百多人次,其中

网瘾问题占30%左右,很好地为学生和家长排忧解难。其次,大力开展青少年文化活动,组织少年社团,成立符合青少年成长实际需要的各种兴趣小组,让学生的娱乐不要只局限在玩网络游戏上。学校提供场地、师资支持,保证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潜力得到应有的开发。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互联网,在学习生活中的功用。加强网络知识方面的教育,使学生认清网络的本质不仅仅是玩具,更应该是服务于人的工具,养成健康的网络生活习惯。组织学生进行有关网络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提高他们正确收集、分析、运用网络信息的能力。吸引青少年对健康、科学、积极的文化活动的兴趣,培育青少年的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

3.改善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为其创造一个和谐的成长环境

首先,全社会都应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问题给予关注,各级部门要加强健康上网的宣传和进行必要的监控。国家应投入资金加强生活娱乐设施和文化设施建设,为青少年发展多样化兴趣爱好提供“硬件”上的保障。其次,国家文化部门、信息产业部门应尽快出台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切实可行的政策和具体执行措施,在有效保护知识产权的同时,规范引导网络文化产业的发展;对网吧、游戏厅等网络经营场所要加强监督管理,大惩治力度,对不同城区的网吧实行分片管理、专人负责;对制作传播网络色情暴力文化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坚决打击,依法惩治,净化青少年上网环境,减少不良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另外,借鉴国外经验,国家联合学校、医院以及社会各方力量建立专门的心理矫正服务机构,为患有网瘾的青少年提供免费医疗救助,使患有网瘾的青少年得到专业的治疗和服务。

评论:挽救那些上网成瘾的青少年,关键不在于简单地让他们去戒网瘾,更不是关闭网游、制定一个网瘾标准就能解决问题,而是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从他们幼小时期就注重塑造其良好个性,并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以防范网瘾等各种不良行为或危险行为的发生。

关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调查与分析-调查报告.doc

关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调查与分析-调查报 告 关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调查与分析 现在青少年中,网络成瘾的现象日趋严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网瘾”,很多同学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严重影响学习和正常生活。那什么是网瘾呢?我特地查了一下相关资料:“网瘾”即“互联网成瘾综合症”,英文简称为IAD。基本症状是上网时间失控,欲罢不能,可以不吃饭不睡觉,但是不能不上网。有“网瘾”的同学即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也仍无法自控。常表现为情绪低落、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 我所查到的相关资料显示:中国互联网络咨询中心(CNNIC)发布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去年底为止,中国网民规模已达3.84亿人,年增长率为28.9%;网络普及率达到28.9%。年青人为主体网民,其中相当多的网瘾青少年患有“网瘾症”。在每天不断增长的人群中,沉迷于网络的青少年自然也不是个小数目,因此关于“网瘾”的话题越来越多,关注人群也越来越多,甚至已升级成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在许多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报道上我们经常能听见这种声音——毒害青少年的,是网络游戏。而在一些人眼里,网络游戏犹如洪水猛兽一般,甚至被称做是“电子海洛因”。 笔者就青少年网络成瘾开展了调查:

一、青少年上网都在做什么:青少年们上网的确是有一部分青少年是会成瘾的,但不一定是玩游戏。一部分青少年是出于好奇和好玩的心理,只要是新鲜有趣的,便有人会去追求它。互联网仿佛就像一个花花世界,有许多青少年在刚刚接触网络的时候,会被互联网所带来的新鲜体验所深深吸引,曾经沉迷或轻度沉迷过网络。每天上网聊聊天、看看网页同样会给青少年们带来快乐和充实感,那些自制力差者更可以沉迷其中。 二、青少年们对媒体的说法存有疑义:青少年们认为,数字不能说明一切,只能反映一些问题。有很多人沉迷网络的确不假,但把问题都归于游戏是有失偏颇的。沉迷游戏比起沉迷网络的人确实是要陷得深一些,但媒体“夸大化”的说法,将网络游戏视为洪水猛兽,甚至被称做是“电子海洛因”也是不妥的。网络游戏是洪水猛兽,青少年沉迷网络就是因为网络游戏的毒害。以至于我们现在只要听到“青少年上网”这个词,在潜意识里就觉得它不是褒义的。青少年们的说法也很激动:譬如我国每年因烟酒而导致死亡的有多少,能一下就把烟酒给禁了吗?有多少青少年因迷恋娱乐明星而荒废学业甚至不要性命,能一下就把娱乐文化禁了吗?又有多少青少年看了一些带有暴力色情的影视作品而犯罪的,能一下把影视行业禁了吗? 三、我地区青少年上网率大大低于全国的统计数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于2010年2月2日在京发布了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2009)。本次数据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城市青少年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的14.1%,人数约为2404.2万人,这一比例与2005年基本持平,较高于2007年。但由于网民人数的增长,网瘾青少年人数是2005年、2007年的近两倍。值得注意的是,

青少年犯罪案例分2

青少年犯罪案例分析 个人日记2010-07-03 19:11:26 阅读442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青少年犯罪案例分析 2009年12月25日银杏乡发生一起涉嫌故意伤害案,当事一方为五名青少年令人震惊的是这五人中有两名初中生两名高中生。其中最小的当事人不到13岁,最大的年仅17岁。这起伤害案不光要引起了家长的思考学校的思考还要引起政府的思考全社会的思考。让全社会都来了解青少年,重视青少年、关心青少年、帮助青少年让他们成长成材。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其能否健康成长关系着中华民族的存续发展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当前,青少年的成长从总体上看是健康的、良好的。但是,不容回避的是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并产生了种种负面影响。如何有效地预防和制止青少年犯罪是目前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对此我进行了以下 思考: 一、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和特点 一般说来,青少年犯罪是指25周岁以下的青少年违犯国家法律法规,对社会造成一定危害而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青少年犯罪以其犯罪主体年龄小、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周期长等因素而倍受人们关注。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在各类犯罪中的比重不断攀升,影响日益增大,并有愈演愈烈之势。其现状和特点主要 表现为: (一)犯罪情节恶劣,犯罪手段升级。当前,在我国的青少年犯罪案件中,重、特大案件比例逐年上升,居高不下。据有关部门统计,在杀人、强奸、抢劫、盗窃四类重大刑事案件中,每1000件此类案件至少有30件是青少年所为。而且,从一些青少年犯罪的案例看,其作案手段往往凶恨残忍,犯罪的暴力化倾向十分明显,一些青少年在犯罪过程中,往往表现出天不怕地不怕的心态,实施犯 罪行为极少顾及后果。 (二)犯罪年龄提前,低龄化严重。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的年龄有所提前,呈现出明显的低龄化趋势。据调查,我国青少年犯罪年龄较以前平均提前了2?3岁,其犯罪的年龄阶段大致为:10岁?12岁开始有劣迹,13岁?14岁开始走上违法犯罪道路,14岁?17岁进入犯罪高峰期。据统计,2002年上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18岁以下青少年犯罪上升了大约120%,14岁以下的青少年犯罪上升了大约280%.(1)随着犯罪年龄的提前,越来越多的花季少 年走上了犯罪道路。 (三)团伙犯罪增多,集团化趋势明显。据有关资料统计,团伙犯罪在目前我国青少年犯罪案件中占据大约60%以上的比例,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在青少年的犯罪团伙中,其成员有的是同学,有的是同一区域的邻居,有的是不良少年,他们经常在一起消遣、玩乐,相互纠合,相互利用,逐步结成犯罪团伙。团伙犯罪的增多是青少年犯罪向组织化、集团化发展的重要表现。

青少年犯罪案例及对策

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例分析及对策 ——法制专题教育月材料 中学生违法犯罪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具有它本身的特点。下面结合几起青少年违法行为的案例,简要的分析下青少年犯罪的一些特征 案例1:今年暑假三位初中女生因无聊到某舞厅玩,碰到年龄相仿的一群青少年,为首的是女孩A某,因一言不合,A某指使随她来的几个男少年,劫持三位女生到某宾馆进行轮番殴打折磨,其中一女生在A某的同意下还遭到了强暴,手段令人发指。 这一案例突出了青少年犯罪的突发性、团伙性、动机单一性和手段残忍性。追溯他们犯罪的原因,A某父母离异,她曾混入社会后受骗失身。随后破罐破摔,成为害群之马中的为首分子,称王称霸,惹是生非。三位受害女生也开始出入舞厅,追求高档消费,她们有的缺乏家庭温暖,有的缺少管教,自我保护意识差,到舞厅寻刺激,嘴巴不饶人,终因势单力薄而受害。从中可以看出,青少年控制自我情绪的能力差,在心理尚未成熟的前提下,受到外界不良的因素侵蚀之后,意志颓废,又有虚荣心理作祟,想在同伙面前“扎台型”,往往容易不计后果,做出令常人无法想象的事情。 案例2:某一中学生在上学路上骑自行车撞倒一老太,他开始表现不错,即送老太进医院,并表示愿赔偿医药费。经交通警察处理,裁定赔偿经费后,老太的丈夫逼他再增一倍赔偿费。该生的父母是瞎子,经济拮据,他被逼后想不通,用酒把自已灌醉,产生了“杀死老头”的想法,借着酒胆,他冲到老头家用榔头砸死了老头。 上述案例纯属突发事件。该男生平时并无劣迹,但他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这也是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在偶发事件中,他们往往意气用事,不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容易想不通而走极端。 案例3:某高一女生与邻居海员谈恋爱,当海员出海后又遇到另一俊男追求,她沉迷这一男子,不听父母劝告,并逃学。该男青年把她带到表哥嫂处过夜,当晚,男青年翻出表哥家的2万多现金,她未作阻止,第二天逃离后挥霍游玩。回家被抓后男青年推说自已有前科,要女生顶罪。审判时,男青年把全部责任推到该女生身上,致使女生重判,二审时,女生才说出实情而改判。 此案可以看出,由于受年龄、文化水平的制约,未成年女性认识客观事物往往凭自已的主观愿望片面地认识问题,有时形成错误的道德观和世界观。女生的心理,尤其是早恋的女生往往执迷不悟,对劝告无动于衷,又表现出对异性的盲目崇拜,依赖性强,缺乏辨别能力,她们涉世未深,容易受骗上当。 案例4:少年犯B某原是重点中学的初中生,几分之差未考取重点高中常受到父亲的讽刺、挖苦。虽然他向父亲表示,一定考取大学,但父亲仍多次训斥。B某在又一次受到父亲奚落之后,忍无可忍进行反驳,被父亲打了一记耳光。B某负气出走,一周后被拉入偷窃团伙犯罪。父亲的“一记耳光”把他打入了监狱。

青少年网络成瘾调查问卷

青少年网络成瘾调查问卷 初二年级 我们此次专门对青少年网络成瘾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出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现状、原因、危害以及对策,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做出贡献。此次调查为一般性质的社会调查,实行无记名调查,并且对于调查对象所提供的资料我们会严格保密,因此请您认真、据实填写调查问卷,谢谢! 1.您的性别:()[单选题] [必答题] A.男 B.女 2.你居住于:()[单选题] [必答题] A.城市 B.农村 3.你在读:()[单选题] [必答题] A.初中 B.高中 C.大学 D.其他 4.你的学习成绩如何?()[单选题] [必答题] A.优 B.良 C.中 D.差 5.你觉得学习压力大吗?()[单选题] [必答题] A. 很大,压的喘不过气 B. 很小,可以轻松应付 C.一般,时大时小 D.其他 6.你的课余时间多数做些什么?()[单选题] [必答题] A.看书 B.做运动 C.做兼职 D.上网 E.忙于学校的社团活动 F.其他 7.你通常上网主要做些什么:()[多选题] [必答题] A.玩游戏 B.聊天或交友 C.看电影,听音乐等娱乐活动 D.看新闻,获取资讯,查资料 E .学习或工作所需 F.其他 8.你平均每天上网的时长:()[单选题] [必答题] A.0~2小时 B.3~4小时 C.5~6小时 D.7小时以上 9.你是否对网络的使用有强烈的渴求或冲动感?()[单选题] [必答题] A.是,很强烈 B.有时候会这样 C.否 10.如果减少或停止上网时你是否会出现念念不忘上网之事、周身不适、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反应呢?()[单选题] [必答题] A.是,总是这样 B.有时候会这样 C.很少会这样 D.从来不会这样

关于青少年犯罪的案例

在与部分未成年犯罪人员接触过程中,一张张稚气未脱的脸庞、一行行因悔恨流下的泪水,还有那仍未泯灭的对未来的向往,让人一时无法将他们与“罪犯”这个名称联系起来。当问及“导致你犯罪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时,“受社会上的坏人引诱”、“不想回家”和“自己不学好”的回答占绝大部分。 这些无论生理还是心理都不够成熟的未成年人是如何一步步迷失自我、走上犯罪道路的呢?除了主观表现出的文化程度低、法制意识薄弱及行为缺乏自制力等内因外,家庭和社会对他们的不良影响也是造成他们犯罪的客观外因。家庭教育措施不力。现今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而有些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过分地溺爱,使这些孩子从小养成好逸恶劳,一味追求物质享受的坏习惯;随着社会上“大款户”的增多,学生“大款户”也逐渐增多。而恰是这些经商的“大款户”,由于常年外出,常常无暇顾及自己的子女,造成家庭教育的“漏洞”。有些家庭不健全,对子女疏于管教,子女缺少父母的爱,或受继父母的冷落歧视,幼小的心灵受到创伤;有些家庭夫妻感情不和造成子女性格孤僻、偏激,心态不够正常;有些家长因忙于工作或挣钱,无暇顾及子女教育,孩子犯了错误非打即骂,甚至采取极端粗暴的方法;有些家庭对子女过分溺爱纵容,使子女个性畸形发展,行为放荡不羁;有些家长本身就有不良行为,赌博、吸毒或看一些不健康的书刊、影碟,导致子女沾染恶习,走上犯罪道路。 社会上一些文化垃圾也是诱发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少数经营者公开出售夹杂大量宣扬暴力和色情的书籍、杂志、音像制品,以

及使不少未成年人沉迷的游戏厅、网吧,对抵御能力差、分辨是非能力弱的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都造成了严重侵害。 中学生中队伍中的违法现象常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有的拉帮结派,组成团伙,自封首领,公然对抗教师的正常教育;有的瞒着家长逃学,聚众赌博,输赢少则几十元,多则几百元,乃至上千元;有的公然侮辱女生;有的在社会上偷鸡摸狗;有的对低年级敲诈勒索;有的肆意破坏公共财物;有的结伙外出打群架;有的混迹于社会上不法青年之中,开始“拜师学艺”。几此种种,不一而足。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真实的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例,通过这些案例,希望同学们能够从中汲取教训,知法守法,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健康成长。 [案例1]:成都:9名少年偷垮高压电塔一座高压电力输送塔突然拦腰倒塌,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余万元。倒塌原因竟是电塔底部被人偷走了68块钢条,而下手的竟是9个未成年的孩子! 某日凌晨,青白江公安局刑侦大队的电话铃声骤然响起:“一座220KV高压电力输送塔倒塌,交通被阻断!”几乎是同时,当地电力部门也接到了报告。这座220KV电塔所在线路是成都输往绵阳输电主线备用线路。正值用电高峰期,该电塔的骤然倒塌,造成备用线路全线断电,青白江、金堂等地的居民生产、生活用电也因此受到影响。电塔倒塌还压坏了电信公司分路器等设备,造成200余万元的直接经济损失,而间接经济损失不可估量。 民警们经过艰苦细致的调查工作,最终得到一条线索,发现当地的王平(化名)等人长期在附近实施盗窃。就在电塔倒掉的前几天,

青少年网瘾调查报告(精选多篇)

青少年网瘾调查报告(精选多篇)篇:关于青少年本人调查报告瘾的报告书 关于青少年本人瘾的报告 盐道街中学:罗晨旭指导老师:芦苇 调查目的 为了危害青少年为什么会行成本人瘾还有本人瘾带给青少年哪些了解 二调查方法 从本人上才收集资料 三调查结果 综合新华社电中国青少年本人络协会18日发布《中国青年人本人瘾数据报告(201*)》显示,目前我国本人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本人民总数的9.72%,将近50%的本人瘾青少年主要的上幼儿本人目的是聊天或交本人。 报告指出,在本人瘾青少年和非本人瘾青少年的具体活动中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如,本人瘾青少年中玩本人络游戏的比例(40.77%)高于非本人瘾青少年(28.61%)将近13个百分点,而聊天或交本人虽然也属于娱乐性的活动,但本人瘾青少年和由非本人瘾青少年中,参与这活动的比例几乎不没有差别。 根据数据显示,娱乐性活动和实用性活动比例在本人瘾和非本人瘾青少年之间差距很大。本人玩本人截叶游戏和获取信息的本人瘾青少年与非其中瘾青少年比例差距较为悬殊。 中国青少年本人络协会郝向宏认为,这新游戏说明本人瘾青少年更偏重于玩本人络游戏,而非本人瘾青少年则更偏重于借助本人络获

取信息以及学习或工作。因此,正确引导青少年利用本人络获取信息 可以在定程度上抑制上本人成瘾,其上对于青少年玩本人络游戏的放 纵则可能促使而本人成瘾。 报告指出,本人络成瘾问题仍然是不容忽视的。自述瘾青少年比 例接近10%,需要各方继续对青少年本人瘾问题加以关注,并采取各种措施来预防青少年上本人成瘾。 报告显示,男性青少年本人民上本人成瘾比例(13.29%)约比女性 青少年本人民上本人成瘾比例(6.11%)高出7.18个百分点。男性青少 年比女性青少年更易于沉溺本人络。报告显示,18岁至23多岁青年本人瘾比例较高,达到了11.39%。 报告指出,本人瘾非和青少年本人瘾青少年均对娱乐休闲类游戏 有较高的整体而言。有超过60%的非本人瘾对娱乐休闲类游戏有较高的偏,而本人瘾青少年则对角色扮演类和比赛竞技类游戏有较高的偏。 这说明我们应该更多关注本人上娱乐性影响对青少年的活动。另外, 本人瘾青少年更多利用本人络获取社会机会。报告显示,本人瘾青少 年比非本人瘾青少年拥有更多“经常”通过本人络成功获取学习 求职创业等社会机会的经历。 为了解当前国内青少年本人瘾的切身感受状况,研究解决青少年 本人酷爱问题的对策,中国青少年本人络协会于201*年8月成立课题 本人组,于9月份开始调查。查访的围包括北京上海 ** 广州武汉沈阳西安等城市,共回收有效问卷11023份。本人络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0363份。 四分析与讨论 本人危险性叶唇柱对青少年真的只有危害吗?我的回答是不,因 为如果不本人络,我们也绝不了解到那么多的知识,眼界就不会开阔,我们的发展也就不会那么远大,但是本人络的危害的确不可忽视,自 述瘾对青少年是个打击不可磨灭的打击。。。。。。

安全教育主题班会――预防青少年犯罪

安全教育主题班会――预防青少年犯罪安全教育主题班会――预防青少年犯罪 一、概述: 青少年犯罪预防一直是社会最为关注和重视的工作之一,也是各项工作的首要任务。近年以来,我校在上级教育部门的领导下,在各安全部门的指导下,结合本校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按照上级部门颁发的各种安全会议精神,坚持以“隐患险于明火,防范重于泰山”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各有关要求,全面加强学校安全教育,通过齐抓共管,营造气氛,预防学生违法犯罪,切实保障师生安全,维护我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现就我班在班委会的组织下开展的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主题班会做一个全面的总结。 二、活动目标: 1、知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我国颁布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2、情感:结合个人的亲身感受、所见所闻、或利用在课前的探究活动中调查了解到的典型事例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特别是对“我国颁布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有一个深刻的认识,逐步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和守法自觉性,使自己健康地成长起来。 3、技能:掌握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基本原则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

1、学生分组讨论:还有哪些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现象?如何才能有效制止这些现象? 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板书) (1)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板书) 2、案例分析: 学生分析:和大家一样的学生,为什么会如此? 分析方向:社会的不良影响;自身的抵抗力弱,法律意识淡薄。 现在请同学们谈谈,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与国家的利益有什么关系?(同学发言后,教师归纳。) (2)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重大,需要国家给予特殊关注,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能否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直接关系到革命前辈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的大问题。因此,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和保护,但是我们通过前面的讨论知道,在当今社会还是存在着一些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我国现行的法律又不足以充分保障青少年的合法权益。所以,制定关于保护青少年的专门法律,就显得尤为重要。 (3)、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法律 A、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B、保护未成年人工作的基本原则。 第一、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此项原则的意义:就是国家、社会和家庭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防止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行为的发生,救济、恢复已经被侵害的未成年人权益。 第二、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人格在法律上指能够作为权利和义务主体的资格。内容包括人的姓名、人身、荣誉和肖像等。人格尊严受到新生是公民做人的起码权利。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尤其重要。不尊重人格尊严,就谈不上保护。

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和特点及典型案例

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和特点及典型案例

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和特点及典型案例 导读: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和特点及典型案例,这句写于110年前的名言寄望中国青少年进取、创新、有所作为,青少年被喻为“祖国的花朵、八九点钟的太阳”,那么如何使青少年健康成长则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其中25岁以下青少年网民超过1亿,而青少年网络成瘾数量庞大,网络正在改变着青少年的生活、思维和行为方式,甚至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调查显示,80%的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或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语出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这句写于110年前的名言寄望中国青少年进取、创新、有所作为,它激荡着一代代中国人的心。青少年被喻为“祖国的花朵、八九点钟的太阳”,是国家希望之所在,那么如何使青少年健康成长则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如今是网络社会,网络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据有关机构预测,2010年中国的网民数将达4亿,其中25岁以下青少年网民超过1亿,而青少年网络成瘾数量庞大,约为2400万。可以说,网络正在改变着青少年的生活、思维和行为方式,甚至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90%以上均来自网络。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调查显示,80%的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或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侵蚀而犯罪。 为了认真贯彻团中央书记处关于“加强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的指示精神,提高青少年网络素养,增强青少年自身免疫力,积极发挥新媒体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作用,探索共青团组织服务于青少年成长的有效途径,中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共青团北京市委、中国青年报、新浪网共同发起“大家E起来”的青少年网络素养大讲堂活动。 在青少年犯罪屡屡发生的今天,很多误入歧途的青少年让人揪心,他们再也不能享受美好的青春年华,而是背负上了沉重的精神枷锁。因此,如

中学生网络成瘾原因及对策调查报告

中学生网络成瘾原因及对策调查报告

中学生网络成瘾原因及对策调查报告 ——南京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07级5班王纯璞一、网络成瘾定义与症状 “网络成瘾综合症”(Internet AddictionDisorder,简称IAD),于1994年由纽约的一位精神医生Goldberg提出,临床上是指由于患者对互联网过度依赖而导致明显的心理异常症状以及伴随的生理性受损的现象。美国心理学家KimberlyS.Young认为IAD与沉溺赌博、酗酒、吸毒等无异,导致的损害是多方面的:学业成绩下降、损害身体健康、夫妻关系障碍或离异、影响正常工作等。美国心理学会1997年正式认可“网络成瘾”研究,并专门讨论IAD的诊断标准。 患上IAD的人对网络有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在使用网络过程中不能有效地控制时间,经常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上网,从中获得满足感和愉悦感,使网络几乎成为现实社会的替代品,沉湎于网上的虚拟世界,“嗜网如命”而无法自拔,出现一些人格障碍,导致个体心理生理受损。其症状可发展为食欲不振、头昏眼花、情绪低落、精力难以集中等,严重的可导致神经紊乱,免疫功能降低,引发心血管疾病、抑郁症及眼睛方面的疾病等。

二、中学生网络成瘾现状 当前,中学生网络成瘾现象十分严重,不但影响了自身正常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而且给学校、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危害。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的《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显示,当前中国13-17岁的青少年网民中网瘾比例高达17.1%;同时,初中生(23.2%)、职高学生(20.5%)中网瘾的比例均达到20%以上;而高中生(10.1%)中的网瘾比例相对较低。如何引导网瘾中学生戒除网瘾,日益成为当今教育者深思的一个问题。 三、中学生网络成瘾调查结果 1)网络成瘾调查问卷: ○1网龄有多长时间了? ○2上网频率(每周上网时长)多少? ○3上网地点在哪? ○4上网活动内容(游戏,资讯,交友,影音,学习) 是什么? ○5家长支持度怎样? ○6对学习的影响利大弊大? ○7每次上网时长多少? ○8有无对身体的影响(无,视力,体质,其它疾 病)?

中学生网瘾调查报告

中学生网瘾调查报告 ?1、我国城市青少年网民中网瘾青少年逾2400万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城市青少年网民中,网瘾青少年的比例约为14.1%,人数约为2404.2万人。本次调查由于各方面的条件限制,没能对我国的农村等地区进行调查,根据以往的研究,我国城市与农村青少年网民中的网瘾比例相近,由此可以近似地估算我国青少年网民中网瘾青少年的人数大约为3329.9 万人。 ?与2005年(网瘾青少年占青少年网民的13.2%,人数约 为1105.4万人)相比,网瘾青少年的比例略有上 升,但在绝对数量上多了近两倍。绝对数量上的增 加主要源于网络的普及,网民的整体规模由 2005年的1.03亿增长到了目前的3.84亿。 我国城市非网瘾青少年中网瘾倾向比例 我国城市青少年网 民中网瘾青少年的比例 ?2、我国城市非网瘾青少年中,约1800万有网瘾倾向 ?调查数据显示,在我国城市非网瘾青少年中,约有12.7%的青少年有网瘾倾向,人数约为1858.5万。与2005年(有网瘾倾向的青 少年占非网瘾青少年的12.4%)相比,这一比例基本没 变。可见,不管是网瘾青少年还是有网瘾倾向的青少年, 在全体青少年网民中的比例都相对稳定,对于网瘾青少 年的治疗和对非网瘾青少年的预防方面仍需加强。 3、超过七成的网瘾青少年为“轻度”和“中 调查显示,在所有网瘾青少年中,“轻度” (35.1%)和“中度”网瘾青少年(34.6%)比 例均占网瘾青少年的三分之一以上,而“重 度”网瘾青少年(30.3%)不到三分之一。

4、网瘾青少年分布状况 (1)年龄在“18-23岁”的青少年网民的网瘾比例最高 如下图1-1-3所示,调查表明,网瘾青少年在6-23岁呈上升趋势,其中在“18-23岁”(15.6%)的青少年网民中网瘾比例最高,其次为“24-29岁”(14.6%)的网瘾比例以及“13-17岁”(14.3%) 的网瘾比例。相较于2005年,“13-17 岁”年龄段的网瘾青少年比例有所下降, “18-23岁”年龄段的网瘾青少年比例有 所上升,网瘾青少年有向更大年龄 (“18-23岁”)集中的趋向。虽然2005 年与2009年的分年龄段网瘾比例有所 不同,但考虑到青少年网民处于不断成 长的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2005年 “13-17岁”的青少年在2009年已大部分 成长到“18-23岁”的阶段,高年龄段网瘾 青少年的增长和低龄段的网瘾比例下 降,也是可以理解的。 2)男性青少年网民中的网瘾比例高于女性青少年 从图可以看出,男性青少年网民中上网成瘾的比例比女性青少年网民中上网成瘾比例高出近5.6个百分 点,在5%的检验水平下具有显著差异。男 性青少年网民中网瘾比例较2005年稍有下 降,女性青少年网民中网瘾比例较2005年 稍有上升。 二、网瘾青少年上网活动特征 (一)网瘾青少年上网时长与地点 1、我国城市青少年网民平时(周一至周五)平均每天的上网时间约为80.2分钟,网瘾程度越重的网瘾青少年平均 上网时间越长 数据结果显示,我国城市青 少年网民平时(周一至周五) 平均每天的上网时间约为 80.2分钟,其中近六成 (57.4%)青少年网民“平时 (周一到周五)每天除工作 学习以外的上网时间”不超 过1小时,上网时间“控制在 30分钟以内”的约有3成

青少年犯罪案例分析

案例一:中学生抢小学生被判刑 【导语】今年2月份,市北区标山路一条胡同里,发生了一起抢劫案件。和普通的抢劫案不同,作案人和受害人,一个是中学生,一个是小学生。 【正文】1、上午10点,这起案件在市北法院刑事审判庭第二次开庭审理,17岁的被告王某缓缓走上被告席。公诉机关指控,王某在今年2月份,用石块将小学生田某打成了轻微伤,抢得现金13元后,还强行扣留了田某的书包,胁迫他回家取了300块钱,才换回书包。王某辩解说,自己是因为从小缺乏家庭管教,误交朋友,才走上了歧途。 【同期声】王某被告(很早就不上学了没有意识到这个后果那你跟朋友平时都玩什么上网唱歌) 【正文】2. 法官审理中得知,王某7岁时,父亲就过世了,母亲患有精神分裂症,王某一直跟着姐姐姐夫生活。年少的王某从小缺乏父母的关心和教育,为了能跟朋友一起飚歌吃饭,实施了抢劫。(3、)案发后,王某积极认错,并争取被害人的原谅。司法所人格调查员也对王某进行了调查评估,申请法官从轻处罚,给他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同期声】法官宣判(王某犯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两年缓刑考验期限从宣判开始,并处罚金5000元) 王某被告(我出去以后一定好好做人,踏踏实实工作,孝敬父母)

【正文】法官随后与司法所工作人员进行了对接,为王某安排社区矫正监管和帮教工作。 【同期声】王某(法律就像一口钟你不去触碰它也不会响我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他人不要知法犯法) 案例二:小学生抢中学生懵懂少年被判刑短短20天内抢劫4起,致轻微伤一人,单单看到这个数字你可能会以为是某个惯犯或是穷凶极恶之徒所为,可你会想得到这几起劫案居然源自一名刚满14周岁的小学生吗?10月中旬,屏南县人民法院一审审结一起小学生抢劫案,被告人小正、小雄犯抢劫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和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并处罚金500元。 小正和小雄系朋友,小正就读小学,小雄刚上初中,喜好玩耍的他们结识了校外的一些社会青年,终日逃课,游荡在校外。今年4月初某日晚,两被告人在社会青年阿灿(另案处理)、阿康(另案处理)的提议下预谋抢劫。其后四人便在宁屏二级路的便道上拦截晚自习回家的中学生小金并实施索财,在遭拒后,两被告人一人持棍、一人用手将其打成一级轻微伤,后于本案审理期间,两被告法定代理人共同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3000元并取得谅解。4月下旬某日晚,小正与阿浩(另案处理)事前通谋后,在城关一市场对面路段由小正持西瓜刀拦下晚自习回家的中学生小雨等三人,并由阿浩对其搜身共劫得现金2元及价值384元的手机一部(该手机在案后由公安机关

青少年网瘾的判定标准

李锋戒网瘾学校专题https://www.sodocs.net/doc/0a10196866.html,/iwyzt/ 青少年网瘾的判定标准 近些年来,网瘾逐渐成为一个社会所关注的热点。在人们关注如何戒除网瘾的时候,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网瘾,网瘾的标准是怎样的。这几天我也和大家谈论了很多有关青少年网瘾的危害和解决办法,但是很多网友又发来信息问怎样才能算是网瘾呢?为了给大家解决问题李锋教育的小编收集了相关资料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只有准确定义网瘾标准,我们才能“对症下药”彻底戒除网瘾。 在世界上第一个提出“网瘾”这个词的,是纽约心理医生伊凡·戈德伯格,但他从未承认网瘾是一种精神疾病。1995年的一天,突发奇想的戈德伯格编造了7条诊断标准,声称自己发现了“网瘾”这种精神疾病。他的这个恶作剧随即骗倒了他的几位同事。不过他在事后澄清,网瘾并不是一种真正的瘾症。“如果你把成瘾的概念扩大到人的每一种行为,你会发现人们读书会成瘾,跑步会成瘾,与人交往也会成瘾。”戈德伯格说道。其实在一些科学家眼中,所谓的网瘾在某种意义上只是一种全新的社交方式。更为乐观的看法认为,网络成瘾只能称为一种“行为依赖”。对网瘾的担忧和半个世纪前人们对电视成瘾的担忧一样,很大程度上只是出于人们对新技术的恐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二十一世纪的互联网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互联网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加新颖的形式、更加丰富的内容以及更具诱惑力的网络游戏,使得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对待互联网的态度由二十年前的“新工具”变成了一种娱乐消遣的方式。这使得在当今社会“网瘾”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行为依赖”,而真真正正地成为一种“精神疾病”。国际上或国内对网瘾标准是怎样定义的呢? 在互联网最发达的美国,美国心理学会对网瘾标准的界定是这样的:1.每个月上网时间超过144小时,即一天4小时以上。2.头脑中一直浮现和网络有关的事。3.无法抑制上网的冲动。4.上网是为逃避现实、戒除焦虑。5.不敢和亲人说明上网的时间。6.因上网造成课业及人际关系的问题。7.上网时间往往比自己预期的时间久。8.花许多钱在更新网络设备或上网上。9.花更多时间在网上才能满足。以上条件凡有有5项以上符合,即说明上网成瘾。 在中国,2009年初,中国卫生部委托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和湖南中南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负责网瘾、酒瘾的界定标准和治疗规范。同年8月下旬,专家组初步认定,每周上网40小时以上即可认为是网瘾。成瘾者主要以玩游戏为主。而网瘾标准的制定,主要沿用国外的标准。将在国外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国内网络成瘾者的情况,进行修订。但8月27日,中国卫生部有关司局表示,该部的确委托了有关专家组针对网瘾的界定和诊疗开展相关工作,但目

关于中小学生网瘾的成因及危害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中小学生网瘾的成因及危害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报告名称:中小学生网瘾的成因及危害调查 调查地点:某地 调查方法:走访及电话调查 调查时间:某年某月某日 调查目的:当前,中学生网络成瘾已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中小学生通宵达旦沉溺于互联网不能自拔,给中小学生的学业、健康和精神带来极大的危害,对家庭、社会的和谐发展也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正如全国人大代表张学东所言:“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如果任其发展,毁掉的将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所以本人决定利用寒假时间来对此做一下调查。 调查内容:什么原因造成青少年容易沉溺于网络而不能自拔呢? 经过对有网瘾的中小学生调查之后,有如下原因: 原因一:精神空虚 孩子沉迷于网络,最伤心的是父母。但许多家长并不知道,孩子的行为到了这种地步,其中许多原因是家长造成的。大多数家长平时忙于工作,对孩子的照顾只是满足于“吃饱了,喝足了,穿暖了,兜里有点零花钱”,不知道孩子最近的烦恼是什么,和同学有没有矛盾,孩子在父母那里寻求不到这种爱,于是就到网上寻找,他们会用化名和网友聊天、骂人、畅所欲言。 原因二:环境影响 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网络已不再是陌生的名词,小至刚入学的娃娃,大到已退休的老人,对电脑都能驾轻就熟。各处的网吧也随处可见,网上的东西良莠不齐,网吧经营者本着赢利的目的,为那些还没有完全具备辨别是非能力的未成年孩子大开方便之门,这样很容易让这些孩子在眼花缭乱的虚拟

世界中迷失自己。 原因三:性格不良 除了家庭因素导致精神空虚外,孩子不良的性格也是容易成瘾的重要原因。据观察发现,容易上网成瘾的孩子大多有不良的性格特征,如性格孤独、内向,不愿意与人交往,当心里有了矛盾、苦恼自己无法排解时,他们便去上网发泄,因为他们发现,网络是一个很好的倾诉对象:键盘就操纵在自己手上,想看什么就看什么,想说什么就和网友聊什么。很快,他就会迷上网络。 经调查可发现以上几点是中小学生网瘾成因的主要原因,网瘾对中小学生的危害十分大,有以下几条影响: 影响一:一方面,网络交友主要通过文字来进行交流,而交际口才得不到锻炼,羞怯心理得不到纠正,交际行为得不到规范。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交往双方真实的内心世界很难辨别,易受到蒙骗,结果心灵更加封闭,久而久之,导致他们只愿意在网络上寻求虚拟的人生,而消极地对待现实世界。这对于那些原来就有人际交往障碍但又渴望别人关心、理解的学生更为不利。 影响二:引发中学生崇尚暴力的心理倾向及网络成瘾:新颖刺激的网络游戏,对学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难以抗拒的诱惑力,很多学生无节制的痴迷于游戏之中而不能自拔(即网络游戏成瘾)。而网络大量暴力游戏的存在,致使一些涉世不深的中学生情感和行为大大强化,形成暴力崇拜,导致他们在生活中也想通过暴力解决一切问题,用暴力达到自己的目的。 影响三:网络在带给人们享受和满足同时,却也将其另一面不容选择地抛在人们的面前,特别是对涉世未深的中学生,更是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如一、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有潜在威胁。互联网虽然内容丰富却很复杂,良莠不齐,青少年在互联网上接触的消极思想会使他们的价值观产生倾斜,在潜移默化中影响青少年人生观的形成。 调查结果(总结):当前,有效预防、控制青少年网络成瘾、网络不良信息的 毒害以及网络犯罪等,已经成为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也成为学校教育和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们必须在国家制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加强疏导,并通过建设一批健康、文明、科学,尤其是对中学生能起正确导向作用并富有吸引力的网站,将广大中学生团结在自己的周围,真正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促进广大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和特点及典型案例

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和特点及典型案例 导读: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和特点及典型案例,这句写于110年前的名言寄望中国青少年进取、创新、有所作为,青少年被喻为“祖国的花朵、八九点钟的太阳”,那么如何使青少年健康成长则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其中25岁以下青少年网民超过1亿,而青少年网络成瘾数量庞大,网络正在改变着青少年的生活、思维和行为方式,甚至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调查显示,80%的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或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语出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这句写于110年前的名言寄望中国青少年进取、创新、有所作为,它激荡着一代代中国人的心。青少年被喻为“祖国的花朵、八九点钟的太阳”,是国家希望之所在,那么如何使青少年健康成长则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如今是网络社会,网络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据有关机构预测,2010年中国的网民数将达4亿,其中25岁以下青少年网民超过1亿,而青少年网络成瘾数量庞大,约为2400万。可以说,网络正在改变着青少年的生活、思维和行为方式,甚至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90%以上均来自网络。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调查显示,80%的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或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侵蚀而犯罪。 为了认真贯彻团中央书记处关于“加强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的指示精神,提高青少年网络素养,增强青少年自身免疫力,积极发挥新媒体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作用,探索共青团组织服务于青少年成长的有效途径,中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共青团北京市委、中国青年报、新浪网共同发起“大家E起来”的青少年网络素养大讲堂活动。 在青少年犯罪屡屡发生的今天,很多误入歧途的青少年让人揪心,他们再也不能享受美好的青春年华,而是背负上了沉重的精神枷锁。因此,如何使青少年健康成长已成为一个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期栏目就从青少年犯罪的现状、特点、原因、预防等方面进行探讨。追本溯源才能理清源头,从根源上杜绝青少年犯罪的诱因才能真正预防和杜绝此类悲剧的发生。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在我国呈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的稳定。青少年犯罪问题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有效的预防、控制青少年违法犯罪,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当务之急。 1、青少年犯罪现状 当前,我国青少年犯罪现状相当严峻,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十五”期间青年发展状况和“十一五”期间,青年发展趋势研究报告称,“十五”期间青少年犯罪增加68%,未来5年进一步增加。报告指出,“十五”期间青少年犯罪总体数量呈上升趋势,未成年人犯罪增长迅猛,其中全国法院判决的青少年罪犯5年间增长12.6%,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增长情况更加突出,5年间上涨68%。由于发育年龄提

关于青少年犯罪的案例

关于青少年犯罪的案例

关于青少年犯罪的案例 在与部分未成年犯罪人员接触过程中,一张张稚气未脱的脸庞、一行行因悔恨流下的泪水,还有那仍未泯灭的对未来的向往,让人一时无法将他们与“罪犯”这个名称联系起来。当问及“导致你犯罪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时,“受社会上的坏人引诱”、“不想回家”和“自己不学好”的回答占绝大部分。 这些无论生理还是心理都不够成熟的未成年人是如何一步步迷失自我、走上犯罪道路的呢?除了主观表现出的文化程度低、法制意识薄弱及行为缺乏自制力等内因外,家庭和社会对他们的不良影响也是造成他们犯罪的客观外因。家庭教育措施不力。现今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而有些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过分地溺爱,使这些孩子从小养成好逸恶劳,一味追求物质享受的坏习惯;随着社会上“大款户”的增多,学生“大款户”也逐渐增多。而恰是这些经商的“大款户”,由于常年外出,常常无暇顾及自己的子女,造成家庭教育的“漏洞”。有些家庭不健全,对子女疏于管教,子女缺少父母的爱,或受继父母的冷落歧视,幼小的心灵受到创伤;有些家庭夫妻感情不和造成子女性格孤僻、偏激,心态不够正常;有些家长因忙于工作或挣钱,无暇顾及子女教育,孩子犯了错误非打即骂,甚至采取极端粗暴的方法;有些家庭对子女过分溺爱纵容,使子女个性畸形发展,行为放荡不羁;有些家长本身就有不良行为,赌博、吸毒或看一些不健康的书刊、影碟,导致子女沾染恶习,走上犯罪道路。

社会上一些文化垃圾也是诱发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少数经营者公开出售夹杂大量宣扬暴力和色情的书籍、杂志、音像制品,以及使不少未成年人沉迷的游戏厅、网吧,对抵御能力差、分辨是非能力弱的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都造成了严重侵害。 中学生中队伍中的违法现象常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有的拉帮结派,组成团伙,自封首领,公然对抗教师的正常教育;有的瞒着家长逃学,聚众赌博,输赢少则几十元,多则几百元,乃至上千元;有的公然侮辱女生;有的在社会上偷鸡摸狗;有的对低年级敲诈勒索;有的肆意破坏公共财物;有的结伙外出打群架;有的混迹于社会上不法青年之中,开始“拜师学艺”。几此种种,不一而足。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真实的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例,通过这些案例,希望同学们能够从中汲取教训,知法守法,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健康成长。 [案例1]:成都:9名少年偷垮高压电塔一座高压电力输送塔突然拦腰倒塌,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余万元。倒塌原因竟是电塔底部被人偷走了68块钢条,而下手的竟是9个未成年的孩子! 某日凌晨,青白江公安局刑侦大队的电话铃声骤然响起:“一座220KV高压电力输送塔倒塌,交通被阻断!”几乎是同时,当地电力部门也接到了报告。这座220KV电塔所在线路是成都输往绵阳输电主线备用线路。正值用电高峰期,该电塔的骤然倒塌,造成备用线路全线断电,青白江、金堂等地的居民生产、生活用电也因此受到影响。

【原创】青少年犯罪案例分析

青少年故意伤害案例分析 一直以来,青少年犯罪问题都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青少年犯罪率逐渐增长更引起了社会对青少年犯罪问题的进一步关注。本文以“A、B等人故意伤害案”的典型案例作为切入点,本着“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和“教育、感化、挽救”的司法理念,分析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整治青少年犯罪,多角度提出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希望在预防未成年犯罪、引导有严重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回归正常健康生活方面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案情简介 2014年12月26日23时许,被告人A在涡阳县青年路遭到C、D、E(以上三人另案处理)三人殴打并被抢走现金大约四、五元钱。之后,被抢劫的A在文化广场遇见B、F、G(未满16周岁)等人,便将其被抢的事情讲给B等人,想让B等人帮其报仇。B遂邀集A、F、G等人,在青年路菜市街北头找到了正准备对H实施抢劫的C、D、E、I四人。在未核实H与C等人关系的情况下,遂上前进行殴打。在殴打过程中C、D、E、I四人逃跑,A等人便对没跑掉的H进行殴打,在殴打过程中,A用刀扎H后背两刀,之后A等人跑回青年路南头。在殴打过程中,A用刀向C的背部、腰部、大腿各扎一刀。后经法医鉴定,H右背部、左背部裂伤3. 6CM;C左腰背部刀刺伤、腹部开放性刀刺伤、右髋部皮肤裂伤,以上二人伤情均系刀伤所致,所受外伤其损伤程度均为重伤二级。 二、案件特点

本案中,共有11名犯罪嫌疑人,其中有9名未成年人,2名刚满1 8周岁的成年人,全部是在校学生。本案最终A、B等4人由检察机关提起公诉,其余7人在和公安机关联系后经公安机关主动撤案,检察机关作出不起诉决定(绝对不起诉)。我们做了大量工作及细致的审查,在此基础上分析本案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本案为具有团伙犯罪性质的青少年共同犯罪。 本案的A被C等人抢劫后,纠集同一所学校的B等其他青少年,用刀捅伤H、C,致二人重伤二级,是故意伤害行为的实行犯。B在两次打架中都起到了纠集的作用,并两次都对被害人实施了殴打行为。邀集人将自己从QQ上购买的管制刀具(直把,20CM长)提供给A作为作案工具,另一邀集人亦参与了H的殴打。其他人亦对A持刀致H、C重伤起到帮助、协助,或助威的作用,具有从犯的性质。 青少年自身的身心发展特征决定了其单独实施犯罪的局限性,而且其心理也更多地倾向于形成团伙作案。本案属于青少年自行组织起来的共同犯罪,是由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青少年自身素质的好坏是决定其是否违法的关键,这类自行组织的青少年犯罪在实施犯罪时往往有胆怯心理,总感觉一个人势单力薄,心理不成熟再加上外界因素的刺激,就纠集上多人,形成“作案氛围”,既能一哄而上,又能分工合作。可以看出,青少年群体形成团伙、组织对其心理能产生一定的心理安慰效应和行为激励效应,能弱化其即将实施犯罪行为的恐惧感。 2、犯罪低龄化,涉案青少年多为未成年,身心发展不同步。 本案中涉案的共有11名青少年,其中有9名未成年人,2名刚满1 8周岁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