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成考政治资料

成考政治资料

2018年成考政治复习资料哲学大题:1意识的能动作用有: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创造性、目的性和计划性,对人体生理活动有重要影响,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意识对物质反作用在于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反作用的途径是参加社会实践。2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实践-认识-实践。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是认识的第一次飞跃,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的第二次飞跃。感性认识有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理性认识有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会导致唯理论和经验论的错误。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社会发展状况的最基本标准,生产力中起决定的是劳动者。生产力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力诸因素中教育是准备性因素,科学是渗透性因素。生

产关系反映人与人的关系,

其内容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

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的统一。4是否承认人民群

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否承

认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

的决定性作用,是历史唯物

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重

大分歧之一。历史唯物主义

在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

创造者的同时,也承认杰出

人物在社会发展中有重要

作用。历史唯心主义否认人

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却

片面夸大杰出人物在社会

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主张英

雄创造历史。5如何回答社

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哪个是

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历史

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

的标准.认为社会存在是第

一性的,主张社会存在决定

社会意识的是历史唯物主

义;认为社会意识是第一性

的,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

存在的是历史睢心主义.历

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

义都承认社会意识在社会

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只不过

历史唯心主义片面夸大了

社会意识的作用。 6矛盾是

事物内部两方面之间既对

立又统一的关系,具有同一

性和斗争性两个基本属性。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

互联系、密不可分。同一性

是包含斗争性的同一性,没

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

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

同一性也就没有斗争性。矛

盾是既对立又统一,因此在

认识和实践中,要把矛盾的

同一性和斗争性结合起来,

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

中把握对立,反对只见同一

或只见对立的形而上学观

点。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

盾双方相互联系的性质。它

包括两方面的含义: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双方相互贯通,表现为矛盾双方相互渗透,在一定条件下各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的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性质。 7实践是指人能动地改造外部世界和人自身的物质性活动.实践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客观现实性.实践是一种变革现实的感性的物质活动;自觉能动性.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的创造性活动;社会历史性.实践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是历史地发展着的. 8人民群众是指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总和,劳动者是人民群众的主体。它的作用: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9生产力和生产关

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

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

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

力原因:这两对矛盾贯穿于

人类社会的始终,规定了社

会发展的基本方向和趋势,

它们互相作用,共同推动了

人类社会向前发展;这两对

矛盾所涉及的生产力、生产

关系(即经济基础)和上层

建筑,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

本领域,是社会发展过程中

始终起作用的三个基本规

律。这两对矛盾是其他一切

社会矛盾的根源,影响并制

约着其他各种社会矛盾的

存在和解决。10物质资料生

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

力量的原因:生产方式决定

社会的产生,决定社会的存

在,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决定社会制度的变化,决定

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对社

会发展的影响。11经济基础

是指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

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

和,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经

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

度、政治设施以及与之相适

应的社会意识形态;经济基

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和

性质,变化和发展;上层建

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

反作用,与经济基础相适应

的上层建筑有利于经济基

础的巩固和发展。反之,对

经济基础起破坏作用。12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

辩证的统一:普遍性存在于

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

着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和

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个性

比共性丰富得多,二者不能

互相代替;矛盾的普遍性和

特殊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可

以相互转化。矛盾的普遍性

和特殊性辩证统一的原理,

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

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

合,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基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13任何真理都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真理的绝对性是指任何真理都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都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每一个真理性认识的获得都是向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任何真理在广度上都是地整个客观世界的某个部分、某个方面的正确反映;在深度上都是对客观世界某些方面一定程度、一定层次近似正确的反映。 14内因就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一事物与他事物的相互影

响和相互作用,即外部矛

盾。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

是: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

据,是事物发展第一位的原

因;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

件,在事物发展中有重要作

用。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这一原理是我国坚持独立

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

的理论基础。我国社会主义

建设,必须首先依靠本国人

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只有这样才能建

立起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

国家。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

界,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

策。现代的世界是开放的世

界。各国经济技术联系非常

密切,在这种情况下,闭关

自守只会导致愚昧落后。对

外开放是以独立自主、自力

更生为基础的。15社会意识

的相对独立性有社会意识

与社会存在变化发展的非

完全同步性、社会意识与社

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

性、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

史继承性、各种意识间相互

作用,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

会存在。 16量变是质变的

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

然结果。 17辩证否定观:

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

发展和联系的环节,是扬

弃。18实践决定认识,是认

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

力、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

准、是认识的目的。

概论大题:1新民主主义革

命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

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

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

主义的革命;农民是革命的

主力军;无产阶级领导权是

革命的中心问题。2科学发

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

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

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主要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关键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4.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结束,我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并开始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956年底,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消灭了阶级剥削制度,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已经建立起来,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5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

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

验真理和发展真理。6 新民

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

的社会形态,它是近代中国

由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走

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与

桥梁,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

过渡性社会形态。 7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两层含义:我

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具备

了社会主义的一般特征;我

国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

段,即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8在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

成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

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封建主

义、国民党反动派残余势力

的矛盾。当时的主要任务是

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

务和恢复国民经济。1952

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标志

着上述矛盾已经解决,工人

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成

为社会的主要矛盾。这时的

主要任务是贯彻党的过渡

时期总路线,对农业、手工

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

会主义改造。9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

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

互促进的,统一于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

实践中。党的领导是人民当

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

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

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

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0教

育是一个民族发展和振兴

的最根本的事业,是现代科

技发展的智力基础.,是经

济持续增长、科技发展创

新、社会全面进步的必要条

件,是提高全民族素质、发

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加快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

的必由之路,所以教育是实

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

11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无

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这种文化既不同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的文化,也不是单纯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文化,而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它代表了中国文化的前进方向。“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实行的繁荣科学文化事业的指导方针。12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相同的,都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二者的不同点:领导权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工人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时代条件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范畴;指导思想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资产阶

级民主主义思想,新民主主

义革命则以马列主义、毛泽

东思想为指导思想;前途不

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要在

中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

国家,新民主主义革命则是

要在中国建立人民民主专

政的国家,然后逐步过渡到

社会主义。 13依法治国重

要意义:有利于加强和改善

党的领导是发展社会主义

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

根本保证,是发展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

的客观要求,是社会文明进

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

久安的重要保障。 14加强

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本

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法

可依是前提,有法必依是核

心,执法必严是关键,违法

必究是保障。 15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

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

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

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

观。 16我国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是抓

住和利用好战略机遇期、实

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

目标的必然要求,是把握复

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

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

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是巩

固党的执政地位的社会基

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

必然要求。 17过渡时期总

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

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

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

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

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

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

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

改造。特点: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改造基本经验: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积极引导、逐步过渡,和平方法。 18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的内容: 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呈现出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它可以依靠社会主义自身的力量,通过对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调整得到解决。 19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的内容: 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出在社会主义社

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

题;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

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

一起来;指出了解决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

本途径是改革。 20文化建

设的战略地位:是现代化建

设的重要内容,是凝聚和激

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

量,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

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

证。 21加强党的执政能力

建设的必要性: 是党正确

应对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顺

利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和

现实需要,是世界上一些长

期执政的大党、老党丧失政

权给予的历史警示,是进一

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

政水平的迫切需要。加强党

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

务是: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

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的要求,不断提高驾驭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

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

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

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22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

主义普遍原理于治国革命

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

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

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

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

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

慧的结晶。23毛泽东思想主

要内容:关于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

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关于革命军队建设、军事战

略和国防建设的理论;关于

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关于思

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

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

论。 24社会主义的根本任

务是发展生产力,原因有:

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思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 25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的原因: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正确方向,才能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为建设现代化创造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才能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才能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 26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政治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

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而党

的组织原则是掌握这两个

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

的英勇战士。27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的特征:在所有制结

构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

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分配制

度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

配方式并存。一部分人和地

区依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

营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

富裕;在宏观调控上,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把当前

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

与整体利益更好的结合起

来,能够把计划与市场的长

处结合起来。 28毛泽东

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

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

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三个

基本方面。实事求是就是一

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

际,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

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

相结合。群众路线就是一切

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就是

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群众

进行革命和建设,把立足点

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29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

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

制度。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

确立,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

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

定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

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为社会

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我国

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

要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

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一切

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

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

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30

“三个代表”是指代表中国

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31改革、发展、稳定三者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必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社会政治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中实现社会政治稳定。 32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维护国家的政治、经济的独立自主权利,决不允许别国干涉.我国是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现代化建设不可能依靠别人,必须立足于依靠本国人民的力量;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可以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促使人们奋发努力.取得外援要付出代价,放弃自力更生,就

会丧失独立自主的权力.

3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

学内涵是:民主法治、公平

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

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

处。34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

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必须着

重落实以下重要举措:优先

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

国;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

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

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建立

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

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

高全民健康水平;完善社会

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35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

市、武装夺取政权新道路的

必要性:中国是半殖民地半

封建国家,内部没有民主制

度而受封建主义压迫;外部

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

义压迫.无议会可用,无组

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

利.中国革命不能走合法的

议会斗争道路,只能以武装

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

家,农民占人口的80%以上,

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中国

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实

质上就是无产阶级领导下

的农民革命.红军、游击队

和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

展,是无产阶级领导下农民

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必然结

果,也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

到来的最重要因素.中国是

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革命

的敌人异常强大,并长期占

据着中心城市交通要道,而

广大乡村则是敌人统治的

薄弱环节.无产阶级要积蓄

力量,并避免在力量不够的

时候同强大的敌人决战,就

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

进的巩固的根据地,借以在

长期斗争中发展壮大,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的胜利. 36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可能性: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极不平衡,较好的群众基础,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正式红军的存在,党的正确政策。 37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革命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第二次革命将把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中国变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中国。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是因为:改革是为了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解放生产力。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可以叫做革命。改革是对原有体制进行全面改革,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必然引起经济

生活、政治生活、思想观念

等一系列重大变化。改革过

程也是对经济社会和各种

利益关系格局的重新调整

过程,改革的每一步必然会

引起人民思想观念、生活方

式的深刻变化。改革是社会

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不是

改变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

38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

本特点:帝国主义是近代中

国一切灾难和祸害的总根

源;外国列强的入侵,破坏

了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

经济基础,但封建剥削制度

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

民的剥削,仍占据着明显的

优势;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

些发展,但力量软弱,始终

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

主要形式;封建势力已经成

为帝国主义奴役中国的社

会基础;中国经济、政治和

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

不平衡;中国人民过着饥寒

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

活,其贫困和不自由的程

度,为世界所少见。 39

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是资

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原

因: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

建的社会性质,革命的对象

主要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

义,革命还有资产阶级参

加,革命不是废除私有财

产,而是保护私有财产。

40新民主主义革命政治纲

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

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一个

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

盟为基础的,各个革命阶级

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经

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

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

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

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41

建立统一战线的原因:由中

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阶级状况和革命的长期性、

残酷性及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复杂的民族矛盾、民族压迫、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是统一战线建立的可能性。42党的建设原因:无产阶级思想和非无产阶级思想之间的矛盾成为党内思想上的主要矛盾;党建经验: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整风是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好形式。 4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运用其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把其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43邓小平理论内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初级阶段理论、改革开放理论、市场经济理论。 44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

同富裕。 45公有制主体地

位的体现:公有资产在社会

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

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

发展起主导作用。 47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

方式并存的原因:由我国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

构的特点、所有制实现形式

和经营方式的多样化和市

场经济的发展决定。 48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

展的措施:建设创新型国

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

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区

域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49 如何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

型社会:开展宣传提高意

识,发展循环经济、完善法

规加大监督、加快结构调整

提高水平。 50 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政治发展道理的内

涵: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

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

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

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

层群众自治制度。 51文化

建设的基本方针:坚持以马

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

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

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

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

化创新;坚持立足当代又继

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

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

文化成果;坚持一手抓繁

荣、一手抓管理。 52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

原则(根本要求):坚持以

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

展观、坚持改革开放、坚持

民主法治、正确处理改革发

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在党的

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53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的基本原则: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54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坚持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党的生机活力;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管党治党水平。 55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

要把“引进来”和“走出去”

更好的结合起来,切实维护

国家安全。56 五四运动是

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原

因: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

台,成为主力军;启发广大

人民觉悟;运动后马克思

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

动的主流;它发生在十月社

会主义革命之后,属于世界

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5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

本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经济,发展市场经

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

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政治,在党领导下,在人

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

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

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

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

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

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

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

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

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 5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富强、民主、文明、和

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

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

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

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