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一节 日本

第一节 日本

第一节  日本
第一节  日本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日本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认识日本地理位置特点的方法,并会举一反三。

2)了解日本突出的自然灾害:多火山地震,分析成因。

3)了解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及主要条件(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

4)了解日本的人口、民族构成及传统与现代并存的文化特点。

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文字和分析图表数据以及小组讨论、交流看法等学习活动,去学习知识、达成目标。

1)重在培养学生认识一国的地理位置、特点、主要灾害及成因分析,经济水平及发展特征等地理内容的方法。

2)培养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能力,以课堂活动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形式激活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观和资源观及生活技能,使他们懂得地震时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2)通过培养学生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

3)培养学生关于探索地理事物因果关系的学习习惯;了解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日本地理位置及主要城市、工业区的分布

2)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及主要条件(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

教学难点:

1)日本主要的自然灾害:多火山地震成因。

2)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及主要条件。学会学习国家地理的一般方法。

三、教学方法:

如何讲清一个国家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特征,是分国地理教学的关键;如何使学生牢记和理解日本的自然和人文特点,是日本教学的基点。采用谈话法、分析归纳法、讲述法和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又运用了图、表、数据、自制课件等教学手段来指导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

1)查找有关日本的资料和图片,截取相关的影视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

一、东亚岛国

1、位置及领土组成

2、首都、民族、语言

二、多山的地形

1、多山地丘陵,平原狭小

2、火山地震频繁

三、温湿的气候——海洋性特征显著

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四、东西融合的文化

五、发达的经济

1、发展经济的条件:

2.经济特征: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

3.发达的工业

(1)工业分布:太平洋沿岸,濑户内海沿岸(原因)(2)工业中心:大阪、横滨、名古屋、名古屋、北九州4.发达的农业和交通运输业

六、主要城市

地理11《认识区域》教案鲁教版

第一节认识区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区域的内涵。 2.了解区域的分类,并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区域。 3.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区域的一般特征。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图的分析,得出区域划分的不同类型,提高读图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区域的划分及区域之间的差异的学习,形成对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措施,因地制宜对区域进行开发利用的观念。 【教学重点】: 1、辨析均质区和功能区的概念 2.分析说明区域的一般特征 【教学难点】:辨析均质区和功能区 【教学方法】:讲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提出问题“什么是区域”,可以结合初中所学的世界和中国地理,列举出一些区域类型。 (新授) 一:知识结构 二:基础知识点 (一)区域的含义: 1、概念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指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2、特点(1)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界线 (2)有明确的区位 (3)内部特征相对一致 3、划分指标 单一指标自然要素 综合指标人文要素 4、划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二)区域的类型 1、均质区 2、功能区 3、区域的尺度与区域的特点 (三)区域的特征

1、整体性 2、差异性 3、开放性 重点解释: 1、所有的区域是否都有明确的边界? 不一定。有的区域边界是明确的(行政区);有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干湿区)。 2、如何全面认识一个区域? 我国东部季风区是不是一个区域? 从类型、区位特征、共性、区间差异和边界形状五个方面分析判断。 东部季风区符合上述要求,是一个区域。 3、如何区分均质区与功能区? 提示:均质区和功能区的区别在于,均质区内部某些要素具有相似性或相对一致性。其划分的依据就是某一自然要素或人文要素的相似性,如干湿区中的湿润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一般都在800毫米以上;而功能区内部则是在某些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某些方面的相关性或内在联系,它是由区域的中心与它所吸引或辐射的范围组成的,如城市经济区就是指以城市为中心,并包括该城市集聚和辐射能力达到的地区。 4、为什么说区域之间和区域内部都存在差异性? 提示:自然和人文现象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性,是地球表层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区域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不仅各个区域之间普遍存在着差异性,就是区域内部也存在着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是区域进一步划分的基础,应该说,区域的空间尺度越小,区域内部的差异性就越小。我们所说的区域内具有相对一致性,并不是说内部就没有差异,只不过是求大同存小异罢了。 5、为什么说区域既体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又反映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提示:区域内的地理环境要素是相互影响的整体。其地形、气候、土壤、生物等具有相似性,反映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但各区域所处位置不同,水热条件、土壤类型、生物种类等也存在着地域差异。 6、认识区域特征有什么实践意义? (1)整体性对于利用资源、修复生态系统、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差异性有利于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3)开放性有利于区域合作,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例题解析: 【例1】城市功能区是指( C ) A.提供城市职能的地区B.城市内有交通线路分隔的地区 C.相同功能活动集中的地区D.城市人口统计区 【例2】有关自然区域内部差异及其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B ) ①东北地区因降水少.故只能发展一年一熟的农业 ②华北暖温带区因≥100C积温超过了3 2000C,全区均可发展一年两熟的农业 ③秦岭一淮河以南的华中区和华南区因夏季雨热同期,降水较多,可发展水田农业 ④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东部因距海较近,降水相对较多.故可适当发展旱作农业 ⑤青藏高寒区只能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发展农业,高山带则因气候恶劣不可发展任何形式的农业 A.①④B.③④C.②⑤D.①③ 【例3】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建筑物呈现诸多不同。不仅传统民居如此,而且现代城市的住宅楼也如此。 (1)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分析形成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四章第一节光的反射教案1新版沪科版

光的反射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认识光的反射定律,能从众多的光现象中辨识出光的反射现象。 2.在实验探究中能主动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对实验现象作出总结。 3、能在实际中应用光的反射现象。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用科学探究方法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收集数据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等能力。 2.难点 (1)用科学探究方法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2)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教学方法 科学探究法。 教具准备 学生分组实验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师:月亮不是光源,它本身不发光,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亮反射太阳的光;用一面镜子可将室外的阳光反射到室内,光的反射现象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能看到黑板上的字,看到桌子、看到同学、看到马路上行驶的汽车都是由于发生了光的反射,可以说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光的反射;对于光的反射,你想知道什么?或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甲:反射光将沿什么方向射出? 生乙:光的反射有什么规律? 生丙:为什么光会发生反射现象? 生丁:反射光与入射光存在什么关系? 师:大家提的问题提得很好,由于时间所限,我们不可能每个问题都去研究,这节课我们先来探究光的反射有什么规律,其他问题大家可以回去查资料,回去研究。 二、新课内容 1.光的反射。 师:这是一条入射光线射到一个平面镜上,下面请问这们讨论猜想一下反射光线将沿什么方向射出?

师:请同学将其猜想在黑板上一一画出,为了便于说明标出1、2、3……如图2所示。 下面我们先表决一下,支持1的请举手,支持2的请举手,支持3的请举手。 下面我们调换一下座位,请支持1的坐在左边,请支持2的坐在中间,请支持2的坐在右边,支持1的最多,支持2的最少,不过不要灰心,真理有时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我们现在三军对阵,如何决出胜负呢? 生:做实验。 师:做实验首先要设计实验方案,需要什么器材?怎样去做?请各组利用桌面上的实验器材:光源、一个平面镜、一个可折转的光屏、量角器、三角板、铁架台,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讨论、思考,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巡视指导。 师:先请一组到讲台上将其实验方案演示给全体同学看,其他组的同学要进行评议:这个设计方案行不行。 该组同学设计实验装置与课本P52图4一15相同,可在光屏上看到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全班同学给予掌声鼓励。 生:分4个人一小组做实验,找反射光线。 师:1、2、3组的实验结果,得出反射光线将沿哪个方向射出? 生:沿1方向射出。 师:有没有沿2、3方向射出? 生:没有。 师:可见光沿2、3方向射出的猜想是错误的。 师:请1的支持者站起来,通过实验证明你们的猜想是正确的,让我们用掌声向他们表示祝贺。其他同学也不要气馁,下次受到鼓励的可能就是你们。 通过实验我们找到了反射光的射出方向,谁能给这两条光线起个名字呢? 生:入射光的光线叫入射光线,反射光的光线叫反射光线。 师: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存在怎样的位置关系呢?我们还需要通过实验来研究,为了研究问题方便,我们可以把我们在塑料板上找到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传播路径以及平面镜所在的位置像课本P52图4一15一样在塑料板上画出来。因为两点决定一线,所以在找到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传播的路径后,点两个点就可将其传播路径画下来。 生:在纸板上画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以及平面镜的位置,找两线位置关系。 师:反射光线的位置与入射光线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生: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跟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相等。

第一节 日本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日本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认识日本地理位置特点的方法,并会举一反三。 2)了解日本突出的自然灾害:多火山地震,分析成因。 3)了解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及主要条件(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 4)了解日本的人口、民族构成及传统与现代并存的文化特点。 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文字和分析图表数据以及小组讨论、交流看法等学习活动,去学习知识、达成目标。 1)重在培养学生认识一国的地理位置、特点、主要灾害及成因分析,经济水平及发展特征等地理内容的方法。 2)培养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能力,以课堂活动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形式激活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观和资源观及生活技能,使他们懂得地震时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2)通过培养学生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 3)培养学生关于探索地理事物因果关系的学习习惯;了解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日本地理位置及主要城市、工业区的分布 2)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及主要条件(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 教学难点: 1)日本主要的自然灾害:多火山地震成因。 2)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及主要条件。学会学习国家地理的一般方法。 三、教学方法: 如何讲清一个国家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特征,是分国地理教学的关键;如何使学生牢记和理解日本的自然和人文特点,是日本教学的基点。采用谈话法、分析归纳法、讲述法和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又运用了图、表、数据、自制课件等教学手段来指导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 1)查找有关日本的资料和图片,截取相关的影视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

第一单元第一节认识区域导案

第一节认识区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能举例说明区域的含义、特点,能够叙述出区域的类型及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图”的分析,得出区域划分的不同类型,提高读图分析的能力,通过对“海南岛的交通和旅游图”的分析、讨论,初步学会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学习地理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区域的划分及区域之间的差异的学习,形成对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措施,因地制宜对本区域进行开发利用的观念。 【教具使用】多媒体与教学案。 【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比较分析,自主学习、协作探究。充分利用教科书搭建的平台,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对问题有更深的认识。 【学法指导】通过合作和交流,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2 【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什么是区域”,可以结合初中所学的世界和中国地理,列举出一些区域类型。 一:知识结构 二:基础知识点 (一)区域的含义: 1、概念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指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2、特点(1)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界线 (2)有明确的区位 (3)内部特征相对一致 3、划分指标

单一指标自然要素 综合指标人文要素 4、划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二)区域的类型 1、均质区 2、功能区 3、区域的尺度与区域的特点 (三)区域的特征 1、整体性 2、差异性 3、开放性 重点解释: 1、所有的区域是否都有明确的边界? - 不一定。有的区域边界是明确的(行政区);有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干湿区). 2、如何全面认识一个区域? 我国东部季风区是不是一个区域? 从类型、区位特征、共性、区间差异和边界形状五个方面分析判断。 东部季风区符合上述要求,是一个区域。 3、如何区分均质区与功能区? 提示:均质区和功能区的区别在于,均质区内部某些要素具有相似性或相对一致性·其划分的依据就是某一自然要素或人文要素的相似性,如干湿区中的湿润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一般都在800毫米以上;而功能区内部则是在某些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某些方面的相关性或内在联系,它是由区域的中心与它所吸引或辐射的范围组成的,如城市经济区就是指以城市为中心,并包括该城市集聚和辐射能力达到的地区。 4、为什么说区域之间和区域内部都存在差异性? 提示:自然和人文现象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性,是地球表层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区域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不仅各个区域之间普遍存在着差异性,就是区域内部也存在着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是区域进一步划分的基础,应该说,区域的空间尺度越小,区域内部的差异性就越小。我们所说的区域内具有相对一致性,并不是说内部就没有差异,只不过是求大同存小异罢了。 5、为什么说区域既体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又反映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提示:区域内的地理环境要素是相互影响的整体。其地形、气候、土壤、生物等具有相似性,反映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但各区域所处位置不同,水热条件、土壤类型、生物种类等也存在着地域差异。 6、认识区域特征有什么实践意义? (1)整体性对于利用资源、修复生态系统、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差异性有利于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3)开放性有利于区域合作,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初中物理1.第一节 光的反射课件试题

第一节光的反射(一) 教学目标 1.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认识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自然界中最快的,记住真空中的光速。 2.通过本节教学,让学生初步学习怎样从具体事例(生活或自然现象)中发现问题,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问题。 3.通过各种光现象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光现象与生活和自然密切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让学生初步学习怎样从观察到的具体事例(生活或自然现象)中发现问题,并能用适当的语言表示。 (3)知道影子、日食、月食的形成。 2.难点 (1)保证实验现象清晰、明显。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表述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激光电筒、装有水的玻璃水槽、光屏、毛玻璃、蜡烛、火柴、乒乓球、大皮球。教学过程 一、光的神奇 1.让学生感受五光十色的大自然及城市夜景的美丽。 播放根据课本图4—1、4—2为素材,并收集一些大城市的夜景制作的课件画面,并配有朗诵:由于阳光,大自然变得如此色彩斑斓;密密的树林,挡不住阳光“直”的追求;神秘的X光的杰作;五光十色的灯光给黑夜的城市带来光明,把城市装点得如此华丽;看,这是上海的东方明珠,这是北京天安门广场,这是厦门的鼓浪屿……这是福州五一广场上空交相辉映的光束…… 2.让学生提问题,并引入新课。 师:光的世界变幻莫测,奥秘无穷,你最想知道什么?(或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甲:物体是怎么发光的? 生乙:光是通过怎样的路径传播的? 生丙:光传播的速度是多大? 生丁:光的颜色的来源?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提得很好,这节课我们主要是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及其应用。 二、光的传播 1.光源。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第一节 日本教案(8)

日本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各种地图以及各种日本自然、社会、文化方面的图片,使学生了解日本的自然环境特点,社会、文化风貌,了解日本的工业、农业、渔业现代化程度高,主要海港、主要工业区及领土组成。 2.通过读“东亚地图”“日本政区图、日本地形图、日本工业分布图等”,及北京和东京的气候比较图表,“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示意图”和“日本主要工业原料从国外进口所占的百分比”,使学生了解日本缺乏哪些主要工业原料和燃料,哪些重要原料依靠进口。从世界几个大洲进口原料、燃料占多大比重,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技能。 3.通过分析日本的自然环境特点,使学生认识日本经济发展的有利与不利条件,理解其工业分布的特点及原因,加深对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的理解。通过学习日本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加深对可持续发展协调人地关系的理解。 4.通过对日中贸易即日本对我国出口的产品和从我国进口产品的调查和讨论,使学生逐步树立国际意识,增强主人翁观念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日本是东亚的一个岛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和一些小岛组成,面积小,人口稠密。自然地理特征,多山、平原狭小;海岸曲折、港湾优良;多火山地震;矿产资源贫乏;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等方面。它们对日本经济的发展既有有利条件,也有不利的因素,教材首先讲这些特征,为讲经济发展准备条件。 教材的"发达的经济"部分,主要从两方面讲述。一方面充分利用有利条件,避免不利条件(许多自然资源缺乏),充分利用丰富的人力资源,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以及群岛多港口等,大力发展航运,进口原料,出口工业产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迅速发展经济;另一方面说明日本的经济发展水平、主要工业部门和对外贸易概况。教材用"日本主要工业原料

最新第一节 位置和范围习题讲课教案

第一节位置和范围 一、填空题 1、认识区域,首先要认识区域的和。 2、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从和、来描述。 3、亚洲绝大部分地区位于半球和半球。亚洲占据了的大部分,北东南三面分别环绕、、。 4、亚洲北部约达北纬,南部达南纬,经度位置约在东经至西经之间,范围很大。 5、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对、、和等自然地理特征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进而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5、亚洲包括大陆的大部分以及周边岛屿,面积万平方千米,几乎占世界陆地面积的-。 6、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因为亚洲是世界上面积,跨纬度,东西距离 的大洲。 7、读课本P4页图6.5亚洲地理分区,完成: ⑴、亚洲共分为、、、、、六个地区。是根据划分的。 ⑵、中国位于这五个区域中的地区,这一地区中还有、、、- 四个国家。 8、亚洲-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大洲,顺序是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9、印度位于,阿富汗位于,哈萨克斯坦位于, 10、亚欧分界:山,河、海,山, 海,海峡。 11、亚非分界:运河。亚洲和北美洲分界:海峡。 12、中国位于区,这一地区还有国家。 二、选择题 1、关于亚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既跨东西半球,又跨南北半球。②跨纬度最广的大洲。③跨经度最广的大洲。④地跨寒、温、热三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下列海峡和运河,不是亚洲和其他大洲的分界线的是() A.白令海峡 B. 土耳其海峡 C. 苏伊士运河 D. 马六甲海峡 3、下列国家不与我国接壤的是() A. 越南 B. 老挝 C. 缅甸 D. 泰国 4、亚洲东部的大洋是() A. 印度洋 B. 北冰洋 C. 太平洋 D. 大西洋 5、关于亚洲位置的正确说法是() A.全部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B. 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C.全部位于西半球和北半球 D. 小部分位于西半球和北半球 6、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是() A. 亚洲 B. 非洲 C. 欧洲 D. 南美洲 7、按照亚洲的地理分区,日本和中国都属于() A.东南亚地区 B. 东亚地区 C.中亚地区 D. 南亚地区 8、亚库特人身着皮毛服装,住冰屋,以雪橇为主要交通工具的主要原因() A.宗教传统 B. 寒冷的气候 C. 高温的气候 D.追逐时尚 9、位于东南亚的国家是() ①泰国②日本③伊朗④印度⑤越南 A.①② B.③④ C. ①⑤ D. ④⑤ 10、下列事物中不是亚洲与其他大洲的分界线是() A. 乌拉尔山 B. 里海 C. 尼罗河 D. 土耳其海峡 11、北美洲东西濒临的两个大洋分别是() A.大西洋、太平洋B.印度洋、北冰洋C.印度洋、太平洋D. 大西洋、北冰洋 12、下列关于亚洲和北美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南北半球看,大部分位于北冰洋 B、从东西半球来看,大部分位于东半球 C、亚洲的陆地面积要大于北美洲的陆地面积 D、都濒临太平洋和北冰洋

第四章多彩的光第一节光的反射(第一学时)

第四章多彩的光 第一节光的反射(第一学时) 一、温故互查 1、能发光的物体有 _________________ 。 2、透过树叶的阳光束路线是 ____ 的。 二、设问导读 1、阅读课本第53页第一自然段和54页第二自然段,思考回答:什么叫光源?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光源。 2、光线表示了光的哪些要素?是怎样表示的? 3、阅读课本第54页最后自然段,回答: (1)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使多少? (2)比较光在真空、空气、水、玻璃中传播速度的大小,你有什么发现? 三、自学检测 1、参考器材:激光灯、水、玻璃砖、放行玻璃水槽、硬纸板、蚊香、火柴、牛奶、滴管、墨水等。 2、利用上述器材,设计实验观察光在空气、水、玻璃中的传播路径,并将相关内容填写在下面。实验目的:观察光在 ________ 中的传播路径 选择的实验器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显示光的传播路径,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实验发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利用手电筒做游戏,看看谁的手影又多又好,手影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日月食的成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列举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巩固练习 1?太阳、月亮、烛焰、电视机荧光屏中属光源的是() A. 太阳、月亮 B.太阳、烛焰 C.月亮、荧光屏 D.四个都是 2?从地面向月球发射激光信号,经2.7s收到从月球返回的信号。那么,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 离是() A. 8.1 x 108km B.8.1 x 105km C.4.05 x 105km D.4.05 x 108km 3. 打雷时,人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 A. 打雷时总是先发出闪电后发出雷声 B. 闪电和雷声同时发生,只是光速远大于声速 C. 闪电和雷声同时传到,但光刺激强烈,人耳反应迟钝 D. 以上理由都不对

初中地理 第一节认识区域

第一节认识区域 第一课时 【能力训练】 1.我国西部地区的地理差异有 A.甘肃多沙漠戈壁,青藏多大河湖泊 B.陕甘宁地势低平,云贵川地形崎岖 C.新疆的河流皆为内流河,西藏的河流皆为外流河 D.青藏高寒干旱,甘肃温暖湿润 田晓同学在他的《我的家乡》作文中写道:“四月的早晨,广阔低平的田野一望无尽,船儿在密如珠网的河流中穿梭,微风徐来,田是绿油油的稻秧,迎风起舞。田边的采桑姑娘欢歌笑语,池中的鱼儿时而跃出水面,塘边上蔗苗茁壮,果树花香,一派春意盎然之景。”据此回答2~3题。 2.田晓的家乡位于下列哪个地区 A.黄淮海平原B.东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D.渭河平原 3.该地的气候类型及耕作土壤分别是 A.温带季风气候、黄土 B.温带季风气候、黑钙土 C.亚热带季风气候、红壤 D.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稻土 4.有关东北农业基地综合开发的叙述正确的是A.只要抓好种植业就行 B.大力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C.农业区搞加工业、经济效益较差 D.加强大豆榨油、甜菜制糖等食品工业5.南方丘陵山区农业资源的优势是 A.季风活动使光、热、水相当丰富,配合较好,没有农业气象灾害! B.生物品种丰富多份,生长快,更新能力强 C.土地类型多样,但水土流失严重 D.红壤广布,有机质丰富,为高产土壤之一6.下列关于山西能源基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山西是我国最主要的能源基地和最大的火电基地 B.目前,山西所产原煤大多就地转化为火电输出 C.制约山西火电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水源 D.目前,山西煤炭主要输往东南沿海、华北和西北地区 7.下列关于区域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国各个区域之间的已有基础与发展水平相似 B.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C.黄淮海平原应着重改良红壤等酸性土壤 D.西南地区需要大力加强交通运输建设8.浦东新区 A.没有第一产业 B.第二产业相对突出 C.第三产业相对突出 D.今后应重点发展第三产业 9.对海南特色经济可能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有A.位置偏、交通不便 B.热量丰富而光照不足 C.台风活动和低温天气 D.鱼类品种多、生长快、汛期长 10.青藏铁路将经过三江源地区,下列关于该区地理环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山高坡陡,地势起伏大 B.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 C.气温低、牧草矮、生态环境脆弱 D.积雪冰川多,水资源和水能资源丰富11.有关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①城市在区域中居于核心地位,对区域的发展 起基础作用②城市是有等级差别的,不同等级的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是相同的③城市是区域的服务中心,是一定地区范围的科技、教育、文化活动的中心④城市是区域经济的增长中心,工业、交通运输、商业贸易、金融等都比较发达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12.影响城市地域形态的因素主要包括 ①区域内的地理环境因素②地形、地貌条件 ③政治、经济、文化因素④国标地位和军事 因素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13.影响城市形态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政治B.气候 C.交通D.地形 14.城市是区域的生产中心,主要集中了区域的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日本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七章第一节日本(第2课时) 【课标解读】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内容分析】日本是世界经济强国,这得益于日本工业发达、贸易频繁。教材遵循课程标准“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这一要求,精心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重点介绍了日本经济的特点和发展脉络。这里作为难点,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学生能否透过现象看本质,根据数据、图片、生活实例认识日本高度发达的经济背后有着严峻的国情。 2.学生能否正确认识日本的国情,并能扬长避短,提出发展经济的诸多措施。 3.发展经济不可避免地带来资源、能源、环境等问题,分析日本怎样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解决工业发展中的问题。 【教学内容】第七章第一节日本(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日本的一些自然情况,知道了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岛国。日本的经济状况如何呢?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日本的经济特征。 板书:二、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讲授新课] 课件展示: ?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3万多美元,是世界最高收入国家之一 ?世界上前30家大商业银行中,日本占18家 ?日本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位 提出问题:这些资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讨论:略 师生小结:日本国土面积虽然很小,但是经济十分发达。人均收入高居世界前列,金融业在国际金融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位。这些都说明日本在世界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世界经济强国。 板书:1.世界经济强国 课件展示: 日本专门为出口而生产的汽车 引导活动:这是日本专门为出口而生产的汽车,其实日本出口到世界各国的产品很多。大家把所见过的日本产品介绍给大家。(学生交流:丰田、尼桑轿车,松下冰箱、洗衣机等电器,索尼牌录音机,化妆品等) 课件展示:把图7.10、7.12用课件打出。 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从国外进口所占的百分比 日本主要产品占世界市场的百分比 引导分析:该图反映了日本经济发展的什么特点?(日本的工业原料大部分需进口,而工业产品的出口量很大。说明日本的经济发展对外依赖性强) 提出问题:日本为什么要瞄准海外市场,大量进口原料,而又大量出口工业制成品呢?请大家阅读课本第三段并结合图7.9~图7.12来讨论这些问题。 学生活动:略 师生小结:日本把眼光瞄准海外市场,这与日本的国情密切相关。①日本地域狭小,资源贫乏,经济的高速发展,要求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工业原料和燃料。日本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工业原材料进口国。②日本国内市场狭小,就要求工业制成品大量出口。现在日本的工业产品已销往世界各地。

第一节-日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节-日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7.1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一日本》教学设计(二)

情 境导入哪些日本工业产品呢? 3、我们发现,在我们的日常生 活中,像刚刚同学们说到的汽 车、电脑、照相机、吸油烟机等 等,由此我们发现日本有大量的 工业产品出口到我国,大街上随 处可见,那么其他国家也是同样 吗? 通过这些信息,说明了什么问题 呢? 日本发达的加工制造业带动了日 本经济的发展,接卜来我们来了 解一些有关数据从这些数据中, 我们能深刻的体会出,日本的经 济咼度发达。 日本一些产品。学生 体会日本发达的工 业,工业产品遍及世 界各地。 体会日本经济咼度发 达,是亚洲唯一经济 发达国家。产生疑问 -日本经济为什么会 如此发达。 供证据创设情 境,从学生身 边的事物引 入,使学生对 事物的认识从 感性到理性。 让学生直观地 认识到日本的 产品种类很 多,从而产生 “探究为什么 日本会有如此 发达的工 业?”的欲 望,充分调动 了学生自主学 习的积极性。 探 索新知一、学法引领 首先我们来思考一下,一个国家 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会受到哪 些因素的影响呢? 二、自主学习活动一 1很好,接下来请同学们自读教 材17页图文,讨论分析: (1)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力和不 利条件有哪些? (2)日本工业发展具有怎样的 特点 2、明确归纳:日本因地制宜, 扬长避短,正是这种加工贸易形 式,促使日本的经济发展水平咼 度发达,这点也疋值得我国借鉴 的。 三、小组合作探究一 1、阅读教材18页,图7.14日 本的太平洋沿岸工业带,分析: (1)日本工业区主要有哪些? 分布有什么特点? (2)分析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 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原 因 教师归纳日本工业分布情况及 掌握学习方法 充分阅读文本,培养 学生读图析图能力, 自主发现问题,解决 问题。 阅读教材图7.14日 本的太平洋沿岸工业 带,找出日本主要的 工业区,培养学小组 合作意识。 给予学生充分 的自学空间。 培养学生运用 图表、数据等 信息去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 培养学生小组 合作意识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 第一单元 第一节 认识区域

第一节认识区域 一、区域的含义 1.概念: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2.特点:具有一定的界线、地域范围、形状和面积,有明确的区域特征。 3.划分目的:主要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对区域开发利用。 判断 1.甘肃省的干湿区域是按照降水量多少划分的。( × ) 2.干旱区与半干旱区界线是明确的。( × ) 3.区域空间尺度越小,表达的区域特征越详细。( √ ) 二、区域的类型 判断 1.干湿区域是根据单一指标划分的。( √ ) 2.文化区的划分指标是文字。( × ) 3.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依据是地貌、气候等自然要素特征。( √ )

4.凡是有山川河流阻隔的区域,都会形成方言。( × ) 三、区域的特征 1.整体性:区域内部各部分、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任何一个区域内部都有其相对一致性。 2.差异性:自然和人文现象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性,是地球表层最显著的特点之一。3.开放性:区域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区域有着各种联系,使区域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 判断 1.青藏高原海拔高,导致太阳辐射强,是区域整体性的表现。( √ ) 2.区域内部是不存在差异性的。( × ) 3.区域存在开放性特征是经济全球化的必要条件。( √ ) 探究点一区域的含义和类型 下图为“甘肃省年降水量分布图”和“甘肃省干湿区划分图”。 1.说出甘肃省年降水量在空间分布上有什么规律? 答案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2.分析导致甘肃省年降水量在空间上分布不均的原因。 答案甘肃省东南部位于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明显,年降水量较多;而西北部位于非季风

第一节日本教案

第一节日本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教学目标 1.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和主要的组成部分,了解日本的岛国,多优良港湾、多火山地震等地形特点。 2.能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教学重点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地形特点。 教学难点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填图活动法、讨论归纳法等相互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国国土面积有多大?(960万平方公里)排名世界第几位?(第三位)中国是一个国土辽阔的国家,国界漫长而又曲折,有许多国家与中国接壤或隔海相望。你知道的邻国有哪些呢?(学生答略) 日本是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日本的一些自然情况。 板书:第一节日本 讲授新课 一、地理位置 引导读图“世界行政图”并日本部分,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以下问题,明确日本的相对位置。 1.海陆位置:日本濒临的海洋有哪些?(东临太平洋,西隔东海、黄海、朝鲜海峡、日本海同中国、韩国、朝鲜、俄罗斯相望。日本是处于太平洋西部的一个国家。)板书:海陆位置——太平洋西北部 2.大洲位置:日本属于哪一大洲?(亚洲)在该洲的什么部位?(亚洲东部)(东亚)板书:大洲位置——亚洲东部 3.纬度位置:观察日本的纬度范围,判断日本大部分在什么温度带?(北温带) 比较读图:让学生比较图7.2“日本的地形”和图7.4“英国”,分析以下内容: 日本和英国两国哪国所跨经纬度更广?(日本大部分在23°N~46°N之间,南北跨纬度23°左右,英国大部分在49°N~61°N之间,南北跨纬度12°左右;从经度看,日本大部分在

人教版物理《光的反射1》教案、教学设计

《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初中八年级《物理》教科书(沪科版)内容来源:第四单元(上册)《多彩的光》 课题:第一节光的反射 课时:1课时 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 设计者: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知道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的传播特点,认识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自然界中最快的,记住真空中的光速。 (2)通过实验了解光的反射定律,能从众多光现象中辨识光的反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光的反射规律”的探究过程,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和处理,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领略物理课教学的特点和魅力。 (2)让学生初步学习怎样从具体事例(生活或自然现象)中发现问题,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收集数据的能力。 教学难点:如何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到反射光与入射光共面、反射光与入射光的位置关系、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 价、建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资 源、方法、手段等)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聊城 美丽景色的图片,提 出问题:如果没有光 还能看到这美景吗? 引导学生思考得出光 的反射课题。 学生观看图片、 感叹聊城美景的 ,同时思考问题。 PPt 展示图片 讲授新课:1.光的传播1、请同学们举例生活 中常见到的光源有哪 些?引导思考:光源 发出的光是如何传播 的呢?请同学结合生 活中看到的现象说说 自己的想法,初步得 到光是沿直线传播 的。2、引导学生利用 提供的物品把光传播 的路径显示出来,及 时让 学生上台展示小组内学生小组内利 用准备好的器 材(激光手电 装有液体的集 气瓶、有机塑 料板、白板、饮 料瓶)显示出 光的传播路径 PPt 展示图片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 实验现象 、 。

第一节日本.doc

第一节日本 教学目标:(一)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及首都等重要城市和海港的位置。(二山头)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日本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和文化特征。(三)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日本民族和人口方面的概况。(四)根据教材资料和课外资料,说出日本的交通运输特点。 (五)、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日本自然条件特点,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利用岛国多港湾来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六)能举例说明日本与我国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密切。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国家地理部分的第一节,全节3教学目标:(一)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及首都等重要城市和海港的位置。(二山头)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日本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和文化特征。(三)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日本民族和人口方面的概况。(四)根据教材资料和课外资料,说出日本的交通运输特点。 (五)、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日本自然条件特点,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利用岛国多港湾来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六)能举例说明日本与我国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密切。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国家地理部分的第一节,全节3教学目标:(一)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及首都等重要城市和海港的位置。(二山头)根据地图和资料,了

解日本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和文化特征。(三)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日本民族和人口方面的概况。(四)根据教材资料和课外资料,说出日本的交通运输特点。 (五)、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日本自然条件特点,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利用岛国多港湾来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六)能举例说明日本与我国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密切。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国家地理部分的第一节,全节3教学目标:(一)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及首都等重要城市和海港的位置。(二山头)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日本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和文化特征。(三)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日本民族和人口方面的概况。(四)根据教材资料和课外资料,说出日本的交通运输特点。 (五)、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日本自然条件特点,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利用岛国多港湾来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六)能举例说明日本与我国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密切。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国家地理部分的第一节,全节3教学目标:(一)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及首都等重要城市和海港的位置。(二山头)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日本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和文化特征。(三)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日本民族和人口方面的概况。(四)根据教材资料和课外资料,说出日本的交通运输特点。 (五)、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日本自然条件特点,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利用岛国多港湾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第一节《日本》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日本 【课前】自主学习 1.日本位于 , 西北部,隔海相望国家有中国、朝鲜、韩国、 ;领土由① 、② 、③ 和④ 四 个大岛及其附近的小岛组成;东临B ,西临A ,内海是 C 。 2.⑴日本是多火山、地震的岛国,称为“地震国”:原因(1)位于 板块和 板 块的交界处;(或者回答: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地震带 火山、地震带)所以, 多火山、地震。 ⑵预防措施:①多使用 的建筑材料,以防震减灾;②全民防震演习。 3.日本的地形以 为主;最高的山是 ,是活火山。最大的平原是 ;关东平原上有日本的首都 ;最大海港 。 4.⑴日本发展工业有利条件: ① ,多优良海港、海运便利; ② 资源丰富; ③较高的 。 ⑵不利条件: , 。 5.⑴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 沿岸 和 沿岸。 ⑵日本主要工业区: ① 工业区 ② 工业区 ③ 工业区 ④ 工业区⑶主要的工业城市: A (首都)、 B (最大的海港)、北九州、神户、大阪、 C B A 朝鲜 海 峡④③ ②① ●● ●● ●名古屋 大阪神户北九州⑤ ④③② ①B A

名古屋等。 6.日本的经济特点是① 的经济 进口 加工 出口 7.日本的民族构成中, 民族占绝对优势,传统服装是 ;日本文化特点是 的文化特点;中国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艺术、科学等方面。 【课堂】速效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日本地理位置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B .与其他国家有漫长的陆地国界线 C .日本的地理位置对造船业、海上运输业十分有利 D .日本位于太平洋的西北部 2.下列有关日本自然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B C .富士山是著名的活火山 D .地震、火山少 3.读右图,东京位于( ) A .九州岛 B .本州岛 C .四国岛 D .北海道岛 4.某旅游团到达日本首都东京时正值樱花盛开的季节,旅游团成员们提出了希望游览象征日 本的旅游胜地。这个旅游胜地是( ) A .乞力马扎罗山 B .富士山 C .乌拉尔山 D .金刚山 5.邻居张大爷的孙子在日本学习。一天,张大爷在与王林同学闲聊时问道:“我孙子说他的 学校位于日本最大的一个岛上,这个岛叫什么名字啊?”王林正确的回答应该是( ) A .本州岛 B .四国岛 C .北海道岛 D .九州岛 6. 日本人喜欢泡温泉,泡温泉成为日本的一种生活时尚。 日本温泉多与日本( )分布有关 A .火山 B .平原 C .岛屿 D .山地、丘陵 7.读“日本地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日本的文化具有东西方融合的特色 原料和燃料(如② 等) 投资建厂的对象:④ ①

第一单元 认识区域教案

富宁一中高效课堂高一年级地理教案 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认识区域 主备:孔繁艳副备:王兴竹蒙绍能王钟 【课标要求】了解区域的含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区域的内涵、区域的一般特征 ⑵了解区域的分类,并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区域。 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对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图的分析,得出区域划分的不同类型,提高读图分析的能力。 ⑵通过观察图像、搜集资料、独立思考、归纳演绎等过程,使学生亲身感受区域的存在,更深入地理解和领悟区域的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形成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地对区域进行开发利用的观念。 ⑵使学生认识到区域的三个特征是辩证统一的,不能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⑶使学生了解区域间的开放性有利于区域合作,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重点、难点】 重点 ⑴区域的含义⑵区域的三个特征(整体性、差异性、开放性) 难点 区域两种类型的概念及区分(均质区与功能区) 【学法指导】 通过合作和交流,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 培养能力,发展个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必修一和必修二我们分别学习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必修三我们开始学习区域地理。我们的生活与区域密切相关。例如,我们介绍自己家乡在某省某市,去过某风景区旅游等。我们经常听到省(直辖市、自治区)、流域、经济区、自然保护区等名词和反映区域的术语。那

么,到底什么是区域吗?让我们共同揭开它那神秘的面纱。 一、区域的含义 投影展示:“甘肃省年降水量分布”图和“甘肃省干湿区的划分”图 提问:甘肃省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特点?甘肃省自东南向西北可分为哪四个干湿区? 干湿区划分的指标是什么? 学生: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甘肃省自东南向西北可分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干湿区划分的指标主要是降水量多少及其与蒸发量的大小关系(补充干湿区的划分,200、400、800(秦岭—淮河)mm等降水量线) 学生讨论归纳“区域”的定义 教师小结并强调:⑴区域必须占据一定的地理空间。⑵区域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性。 ⑶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但界线多是模糊不清的, 有明确界线的如——行政区域的界线。 阅读知识窗:“区域的划分” 二、区域划分的指标 1、单一指标 教师讲述:根据≥10℃积温,把我国从北向南依次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五个温度带(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 知识拓展:中国重要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 ①秦岭—淮河是我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②秦岭—淮河是我国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③秦岭—淮河是我国半湿润地区与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④秦岭—淮河是我国旱田与水田的分界线 ⑤秦岭—淮河是我国小麦主产区与水稻主产区的分界线 2、综合指标 教师讲述:根据语言、宗教等指标,将世界划分为东亚文化区、欧美文化区等 小结:区域是以某种指标为依据划分的,既可以是单一指标,又可以是综合指标; 区域既可以按照自然要素特征来划分,又可按人文要素来划分。 三、划分区域的目的 主要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四、区域的类型 学生列举一些曾经学过的区域并对所列区域进行分类,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即区域一般分属两类,一类是均质区,一类是功能区 学生若列举不出,教师可提供一些区域,如热带、北温带、北寒带、自然带、东亚、南亚、巴西高原、住宅区、商业区、辽中南工业区和港口腹地等 学生阅读课本了解均质区和功能区的概念 1、均质区: 提问:什么叫均质区?学生回答: 提问:按自然要素或人文要素,均质区又可细分为哪两类? ①按自然条件的相似性或结构的一致性而划分的自然区域。如平原 区、高原区、气候区、温度带、干湿区域、植被区②按人文条件的相似性或结构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