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西方经济史论文—约翰穆勒的经济思想

西方经济史论文—约翰穆勒的经济思想

西方经济史论文—约翰穆勒的经济思想
西方经济史论文—约翰穆勒的经济思想

题目:约翰·穆勒的经济思想给我们的启示

摘要:通过对约翰·穆勒的解读进行开篇,进一步阐述他的经济思想,进而引出他的经济思想对我们的启示。约翰·穆勒把自斯密、李嘉图以来各种相互对立的学说折中成为一个平和的思想体系,他又广泛的吸收了19世纪上半期出现的英、法、德等国的各种政治学理论、方法、观点、形成了一个具有浓厚的折衷主义特点的理论体系,被认为完成了经济学说史上的一次大综合。

关键词:约翰·穆勒分配理论价值学说国家贸易理论货币理论启示

【正文】约翰·斯图亚特·穆勒是19世纪中叶最杰出的哲学家、逻辑学家、政治学家和经济学家,也是他那个时代最睿智、最有良知的学者之一。小穆勒在小时候没有进学校接受正规的教育,而是在父亲老穆勒的亲自指导教育下实践其理论教育。在父亲的严酷教育下,小穆勒从3岁开始学习希腊语和算术,8岁时学习拉丁语,稍晚些时学习几何、代数、化学和物理学。10时的穆勒已经通晓世界历史和希腊、罗马文学,11岁时详读父亲的《英属印度史》艺术的校样。12岁时学习逻辑学,并写出了一本《罗马政治史》,但因他认为此书是孩子气的无聊作品,将其书稿烧毁,因此并没有出版。13岁起研读李嘉图和斯密的政治经济学著作,他从小就接触李嘉图、边沁,深受他们思想的影响。在15~18岁时他编辑并出版了5卷边沁的手稿,19时开始发飙独立的学术论文。在在经济学方面,他被认为是最后一名古典经济学大师、古典经济学的集大成者。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的经济学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当时英法工业资产阶级都已经夺取了政权,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逐渐上升到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在19世纪50—60年代时英法的社会经济稳步高速增长;但在19世纪30—60年代期间,资产阶级经济学说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和发展,阶级利益和阶级斗争形势使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带上了强烈的辩护色彩,在社会主义学说的影响下掀起了社会改良运动,约翰·穆勒完成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第一大综合。他的经济学具有改良主义的倾向,主张用改良的方法来克服资本主义矛盾,在现存的社会内消除不平等;具有折中主义的特征,表现在,为适应当时的英国资产阶级的需要,他不仅继承了斯密、李嘉图等人的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原理,而且还吸收了资产阶级改良之一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某些观点,他的折中主义经济理论体系对当时的经济思想发生过巨大的影响。他的经济学思想也宣告了仅仅从生产角度出发研究经济问题和经济现象的古典经济学的结束。在他的经济学理论中提出了一些基本的理论:分配规律是历史的可变规律,而不是永恒的规律;把劳动看成是决定价值的一个因素,并且把工业产品和农业产品价值决定的法则区分开来;坚持关东经济学家的工资和利润的对立、利润同工资成反比的观点:发展了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中的科学因素。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的“政治经济学的静态理论”中分别研究生产、分配和交换的问题。首先是价值学说,他认为,一个商品的价值是该商品购买其他商品的一般能力,价格则是表示商品与货币相联系的价值。在自由竞争的条件下,一般商品的价值围绕着生产费用这个中心而变化。他认为,生产费用由劳动和资本构成;劳动则是主要的因素。他把价值分为市场价值和自然价值。市场价值决定于需求和供给,自然价值决定于生产费用;他在说明需求和供决定市场价格的同时,也分析了供求均衡的问题。穆勒的价值学说一总结的形势完成了这一背离劳动价值论的演变过程。其次是分配理论,在工资问题上,穆勒接受了工资基金理论,认为短期的工资决定于劳动的供求关系,长期的工资是由工人最低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在自由竞争条件下,工资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取决于维持雇佣劳动生活的资本的数量,即工资基金和要求就业的劳动这人数的比例。在利润问题上,他吸收了西尼尔的“节制论”,并加以补充。他把总利润分为三个部分:利息、保险费和管理工资。认为资本家在生产开始时,预付了工人的工资,进行了“节制”,因而利息是资本家节制的报酬。保险费是对资本家承担投资风险的报酬。管理工资则是资本家管理企业、组织领导生产所付出的劳

动和技能的代价。在地租的问题上,穆勒认为,地租是优等土地的收获超过劣等土地收获的不封,是使用土地的代价,是一种自然垄断的结果。他的地租理论基本沿袭了李嘉图的理论。他主张限制地租,用征收土地税的办法使地租社会化。再次是国际贸易理论,穆勒赞同李嘉图的自由贸易和比较成本学说,并在这个个基础上,提出了国际价值和国际价值规律的观点。在自由竞争制度下,一个国家的商品同另一个国家的商品相互交换的价值,不想国内商品的价值那样决定于生产费用,而是由为支付进口而出口商品的生产费用来决定。最后是货币和信用理论,穆勒的货币理论主要是探讨“使用所谓‘交换媒介’对各种商品相互交换的原理产生的影响”。在他看来,货币在社会经济中没有重要的意义,它不过是便利交换的一种工具,或笼罩于产品交换之上的一层面纱。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的“政治经济学的动态理论”中穆勒分别研究了经济发展和政府这两个问题,首先是经济的发展,穆勒认为,人类的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过程。他从人性论出发,批判奴隶制和封建制,认为它们违反人性,因而必然灭亡。穆勒讨论了土地报酬递减规律、马尔萨斯的人口规律、利润率下降规律以及资源消耗问题,他认为这些规律的综合作用将使人类社会处于静止状态;强调经济增长必须使人民大众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否则增长便是没有意义的事情。其次是国家适度干预学说,19世纪上半叶,关于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限度的讨论在西欧国家逐渐升温。穆勒以调和态度总结各方观点,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折中主义的国家适度干预理论。穆勒对国家干预的基本态度是,只是在带来很大便利的情况下,干预才是可行的。他把政府职能区分为“必要职能”和“任选只能”;把政府干预划分为命式和非命令式。穆勒还阐述了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之间的关系。他拥护经济自由主义的一般原则;另一方面,他又主张自由放任原则有其限度,政府应适当涉足于经济领域。穆勒对纯经济自由主义的理论、政策和纯国家干预主义理论、政策的辨证观点,是一种早期形态的“市场缺陷论”和“政府缺陷论”的折中,为日后西方经济学对国家干预的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思路。

通过以上的论述,约翰·穆勒对我产生了一些启示,我认为经济思想才是最有可能发现新真理的途径,而对任何探究的封杀和排斥,都会对人类造成损失,因而都是不明智的。此外,只有通过争辩,才能让我们学会更好地表述和捍卫真理,并使真理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没有争辩,或者不允许争辩,只会让已经建立起来的真理变得不堪一击。

西方经济史论文—约翰穆勒的经济思想

题目:约翰·穆勒的经济思想给我们的启示 摘要:通过对约翰·穆勒的解读进行开篇,进一步阐述他的经济思想,进而引出他的经济思想对我们的启示。约翰·穆勒把自斯密、李嘉图以来各种相互对立的学说折中成为一个平和的思想体系,他又广泛的吸收了19世纪上半期出现的英、法、德等国的各种政治学理论、方法、观点、形成了一个具有浓厚的折衷主义特点的理论体系,被认为完成了经济学说史上的一次大综合。 关键词:约翰·穆勒分配理论价值学说国家贸易理论货币理论启示 【正文】约翰·斯图亚特·穆勒是19世纪中叶最杰出的哲学家、逻辑学家、政治学家和经济学家,也是他那个时代最睿智、最有良知的学者之一。小穆勒在小时候没有进学校接受正规的教育,而是在父亲老穆勒的亲自指导教育下实践其理论教育。在父亲的严酷教育下,小穆勒从3岁开始学习希腊语和算术,8岁时学习拉丁语,稍晚些时学习几何、代数、化学和物理学。10时的穆勒已经通晓世界历史和希腊、罗马文学,11岁时详读父亲的《英属印度史》艺术的校样。12岁时学习逻辑学,并写出了一本《罗马政治史》,但因他认为此书是孩子气的无聊作品,将其书稿烧毁,因此并没有出版。13岁起研读李嘉图和斯密的政治经济学著作,他从小就接触李嘉图、边沁,深受他们思想的影响。在15~18岁时他编辑并出版了5卷边沁的手稿,19时开始发飙独立的学术论文。在在经济学方面,他被认为是最后一名古典经济学大师、古典经济学的集大成者。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的经济学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当时英法工业资产阶级都已经夺取了政权,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逐渐上升到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在19世纪50—60年代时英法的社会经济稳步高速增长;但在19世纪30—60年代期间,资产阶级经济学说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和发展,阶级利益和阶级斗争形势使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带上了强烈的辩护色彩,在社会主义学说的影响下掀起了社会改良运动,约翰·穆勒完成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第一大综合。他的经济学具有改良主义的倾向,主张用改良的方法来克服资本主义矛盾,在现存的社会内消除不平等;具有折中主义的特征,表现在,为适应当时的英国资产阶级的需要,他不仅继承了斯密、李嘉图等人的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原理,而且还吸收了资产阶级改良之一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某些观点,他的折中主义经济理论体系对当时的经济思想发生过巨大的影响。他的经济学思想也宣告了仅仅从生产角度出发研究经济问题和经济现象的古典经济学的结束。在他的经济学理论中提出了一些基本的理论:分配规律是历史的可变规律,而不是永恒的规律;把劳动看成是决定价值的一个因素,并且把工业产品和农业产品价值决定的法则区分开来;坚持关东经济学家的工资和利润的对立、利润同工资成反比的观点:发展了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中的科学因素。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的“政治经济学的静态理论”中分别研究生产、分配和交换的问题。首先是价值学说,他认为,一个商品的价值是该商品购买其他商品的一般能力,价格则是表示商品与货币相联系的价值。在自由竞争的条件下,一般商品的价值围绕着生产费用这个中心而变化。他认为,生产费用由劳动和资本构成;劳动则是主要的因素。他把价值分为市场价值和自然价值。市场价值决定于需求和供给,自然价值决定于生产费用;他在说明需求和供决定市场价格的同时,也分析了供求均衡的问题。穆勒的价值学说一总结的形势完成了这一背离劳动价值论的演变过程。其次是分配理论,在工资问题上,穆勒接受了工资基金理论,认为短期的工资决定于劳动的供求关系,长期的工资是由工人最低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在自由竞争条件下,工资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取决于维持雇佣劳动生活的资本的数量,即工资基金和要求就业的劳动这人数的比例。在利润问题上,他吸收了西尼尔的“节制论”,并加以补充。他把总利润分为三个部分:利息、保险费和管理工资。认为资本家在生产开始时,预付了工人的工资,进行了“节制”,因而利息是资本家节制的报酬。保险费是对资本家承担投资风险的报酬。管理工资则是资本家管理企业、组织领导生产所付出的劳

西方经济思想史

《经济学说史》 绪论:经济学与经济学说史 一、经济学——术语的演变 1、经济学economics 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和各种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规律的科学。 经济学又可称为经济科学(economic sciences)。 2、经济学术语在西方的演变。 (1)经济学的诞生过程。 经济一词在西方源于希腊文oikonomia,原意是家计管理。 古希腊哲学家色诺芬的著作《经济论》中论述。 1615年出现了以“政治经济学”(political economy)为名称的第一本书,即法国重商主义者A.de蒙克莱田(约1575~1621)的《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 到了重农主义和英国古典学派,政治经济学的研究重点转向生产领域和包括流通领域在内的再生产。古典政治经济学已经同政治思想、哲学思想逐渐分离,形成一个独立的学科,其论述范围包含了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的大部分领域。 17~19世纪末,政治经济学逐渐被用作研究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理论科学的名称。 (2)经济学的成熟。 19世纪末期,随着资产阶级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演变,即更倾向于对经济现象的论证,而不注重国家政策的分析,有些经济学家改变了政治经济学这个名称。 英国经济学家W.S.杰文斯在他的《政治经济学理论》1879年第二版序言中,明确提出应当用“经济学”代替“政治经济学”,认为单一词比双合词更为简单明确;去掉“政治”一词,也更符合于学科研究的对象和主旨。 1890年A.马歇尔出版了他的《经济学原理》,从书名上改变了长期使用的政治经济学这一学科名称。到20世纪,在西方国家,经济学这一名称就逐渐代替了政治经济学,既被用于理论经济学,也被用于应用经济学。 3、经济学术语在东方的演变。 (1)“经济”的出现。 在中国古汉语中,早有“经济”一词,是“经邦”和“济民”、“经国”和“济世”,以及“经世济民”、“经国济世”等词的综合和简化,含有“治国平天下”的意思。内容不仅包括国家如何理财、如何管理其他各种经济活动,而且包括国家如何处理政治、法律、教育、军事等方面的问题。 包括在“经世济民”内的“经济”一词,很早就从中国传到日本。 西方经济学在19世纪传入中、日两国。中国的严复则译为“生计学”。日本的神田孝平(1830~1898)最先把economics译为“经济学”;經済。 (2)中国“经济学”的使用 到1903年后,中国学者才逐渐采用“经济学”这个学名。 30~40年代,有的经济学家在编写和翻译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著作时,则称为“政治经济学”或“新经济学”。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经济学界大多数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经济学称为“政治经济学”,而对政治经济学以外的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则使用“经济学”一词。 80年代以来,经济学已逐渐成为各门类经济学科的总称,具有经济科学的含义。 二、经济学说史 内涵。 是一门具有一定理论性和历史性特点的经济理论学科,研究经济思想和理论产生、发展和变化的历史,从中了解一些概念与范畴、理论与政策及其产生和运用的条件。 一般说来,划分经济学说流派的标准是: 理论观点上基本一致 分析方法上基本一致

西方经济学毕业论文范文2篇

西方经济学毕业论文范文2篇 西方经济学毕业论文范文一:互动媒体教学设计西方经济学论文 一、互动媒体支撑下的课堂教学设计 互动媒体支撑下的课堂教学设计的目标在于,通过具体学科的教学交互活动的安排,以达到充分利用数字互动媒体设备与数字信息资源,促进学习者知识的获得与能力的培养,提高学习者自身学习能力以及利用数字化设备与信息资源的信息素养能力。因此,在互动媒体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包含的步骤有:教学活动整体设计、师生交互设计、学习者交互设计、交互内容设计以及交互媒介工具设计。 (一)教学活动整体设计 教学活动整体设计是在互动媒体环境下课堂教学设计的关键。通过教学活动整体设计来明确教学活动的目标,进而结合目标和客体去设计必需的、合理的活动情景主题,明确大致的活动流程,将教学目标具体化从而在后续环节中便于操作和执行。教学活动所具备的情景主题,为师生之间、学习者及其群体之间的共同理解与经验分享创造了宝贵的交互机会。教学情景的设计旨在促使学习者通过原有经验知识的回忆与提取,为学习目标提供共同经验,同时有助于为良好的互动关系建立基础。 (二)师生交互设计

互动媒体支撑下的课堂教学设计,人际交互的主导核心仍然是师生双方。教学活动中,学习者认知机能的发展、知识的建构、技能的获得、情感态度的变化等,都有赖于教学活动中交互操作的结果。在互动媒体环境中,教师与学生尽管处于同一个时空维度中,但互动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却可以使双方有多维度的交流和互动———不仅有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等多向的面对面、言语书面信息传播方式,还有师生之间、学习者之间通过多媒体的人———机———人的交互传播模式,从而使得交互的实时性和互动性更强。这种师生间的交互形式以互动媒体为依托呈现出言语书面交互、实验操作交互、教师主导交互、学生主导交互的形式。 (三)学习者交互设计 学习者交互的设计是对学习者及学习者团体之间的具体安排和组织。基于教学活动整体设计的安排可供学习者交互选择的方式有合作式交互、竞争式交互以及角色式交互。合作式交互可以使学习者在个人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加强团队协作能力的锻炼,通过小组讨论、沟通、展示、汇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学习目标的建构。竞争式交互能够使学习者间形成进取的氛围,强化学习者自觉学习的动力。角色式交互可以使学习者端正认知态度,明确学习动机。 (四)交互内容设计 交互内容是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学习和参考的信息资源,这些信息资源涉及目标内容设计、支撑内容设计、交互规则设计。针对具体的教学任务和目标,交互内容首先让学习者了解学习目

蒋学模《政治经济学教材》(第13版)笔记

蒋学模《政治经济学教材》(第13版) 第1章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马克思主义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一、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1.生产要素与生产力 (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①人类要生存就需要食物、衣服、住房等最基本的生活资料,这些只有通过物质资料的生产才能获得。 ②只有物质资料生产发展了,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等活动才能得到发展,从而人类社会才能发展。 (2)物质资料生产的概念 物质资料生产是指劳动者按照预期的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又叫劳动手段)加工于劳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性质或地理位置,使它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 (3)劳动过程的三要素:人的劳动、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①人的劳动 人是生产活动的主体。劳动就是劳动力的支出,就是人的脑、肌肉、神经、手等等的生产耗费。没有人的劳动,任何物质资料都生产不出来。 ②劳动对象 劳动对象是指人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东西。劳动对象可能是自然物,也可能是劳动产品。 ③劳动资料 劳动资料是指使人的劳动和劳动对象联系起来的媒介物。劳动资料中,最重要的是各种各样的生产工具,生产工具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除了生产工具以外,生产用建筑物和土地等劳动过程所需要的物质条件,也是劳动资料。 (4)生产资料 生产资料是指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称。 (5)生产力 生产力是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运用生产工具加工劳动对象进行生产时所形成的物质力量。生产力表明:人们在与自然界发生关系时,拥有什么样的经验与技能,拥有什么样的生产工具去作用于自然界,来实现预定的经济目的。生产力标志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6)决定劳动者与生产工具的发展的因素:

微观经济学期末论文

微观经济学期末论文 浅谈价格歧视对于社会福利的影响 摘要:本文从理论上对价格歧视的概念、分类及其福利效果进行了大致的分析,并以餐饮业、电力和民航业为例考察了价格歧视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最后,从社会福利重新分配的角度阐述了价格歧视不仅可以使得厂商获利最多,而且可以使部分社会福利分配更加公平。 关键词:价格歧视福利分析

【案例】麦当劳经常以某种形式发放优惠券,例如,在麦当劳的网站上发放,顾客只要打印这张优惠券,就可以凭券到麦当劳以7-8折不等的优惠价格享受某种套餐。或者把优惠券夹在麦当劳的宣传报纸里,顾客只要看这张报纸就会得到优惠券,或者在路边免费发放。等等,事实上,不仅仅是麦当劳,许多餐厅也有类似的优惠券。 那么,为什么要发放优惠券呢? 一种容易想到的解释是:吸引更多的顾客,扩大销售量。但如果是这样的目的,那么为什么不直接降价呢?可见,这个解释不对。 另一种解释是:麦当劳想借此进行价格歧视——把顾客分开。要获取麦当劳的优惠券,总是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成本的,而不是随手可得——上麦当劳的网站浏览寻找优惠券,打印优惠券,或者阅读麦当劳的宣传报纸,或者倒路边索取,都是需要花费少许成本,主要是时间成本。通常是什么人才愿意花费这些成本呢?是时间成本比较便宜的人。能上麦当劳的人中,什么人时间比较便宜呢?显然是一些收入偏低的人(工薪阶层)。 另外,优惠券能够购买的通常是某种指定的商品组合,而不是随意购买。也就是说,使用优惠券的顾客,是要付出代价——不能随意挑选商品的代价。这也是一种成本。 总而言之,使用优惠券,无论是谁都是要付出代价(成本)的。 通过上述种种方式,麦当劳成功地把麦当劳的顾客中的“富人”和“穷人”分开,然后,对于“富人”——不持有优惠券的人,麦当劳供给他们的商品就比较贵(没有优惠),而对于“穷人”——持有优惠券的人,麦当劳给他们打折。时间地点商品相同但价格不同,这就是典型的价格歧视。通过价格歧视,麦当劳向消费者榨取了更多的消费者剩余,增加了利润。 那么我们就从价格歧视的一般性理论来探讨一下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价格歧视情况。 一、价格歧视的概念及其实现的三个条件 价格歧视(Price Discrimination)实质上是一种价格差异,通常指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在向不同的接受者提供相同等级、相同质量的商品或服务时,在接受者之间实行不同的销售价格或收费标准。经营者没有正当理由,就同一种商品或者服务,对条件相同的若干买主实行不同的售价,则构成价格歧视行为。价格歧视是一种重要的垄断定价行为,是垄断企业通过差别价格来获取超额利润的一种定价策略。它不仅有利于垄断企业获取更多垄断利润,而且使条件相同的若干买主处于不公平的地位,妨碍了它们之间的正当竞争,具有限制竞争的危害。因而,世界各国的反垄断法规基本上都对它作出了限制。西方经济学中将价格

微观经济学小论文

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 经济学论文 课程名称:西方经济学 论文题目:关于火车快餐价格问题的分析专业:新闻 姓名:韦梦 2012 年 4 月 20 日

关于火车快餐价格问题的分析 外出乘坐火车上学、商务、旅游等,经常要为火车快餐支付日常价格两倍甚至更多的钱,是什么导致火车快餐价格如此之高呢?从今经济学的角度可以这样分析:火车是公共交通工具,除营利外,它也有公共服务的性质,我们暂且把火车运营垄断等因素除外,只从快餐本身分析,那么火车快餐价格的制定主要受供求理论的影响。人离不开吃饭,因此如果以市场价格供应,那么快餐的需求量会相当庞大,而车厢容量有限,沿途供给也有限,这就造成了火车快餐的供不应求,因此为了保持供求平衡,火车相关部门只得提高快餐价格,减少乘客需求。下面我们从相关理论具体分析。 关键字:火车快餐供给需求均衡价格理论弹性理论 火车是人们长途旅行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之一,它为不同的消费群体提供不同档次的服务,制定不同的价格,如提供的软卧、硬卧、硬座等,因此火车一直是运送长途旅客最多的交通工具。火车旅行有众多的优点,如票价较合理,运送速度较快,安全度较高,运输量大等,但火车也有自己明显的缺点,如普通客运车停站多、运行慢,火车车厢较拥挤、特别是春节前后,火车买票难等。其中火车快餐价格较高也是旅客们遇到的一个难题。众所周知,火车快餐价格常常高出市场价数倍,那究竟是什么导致了火车快餐价格如此之高呢?我们可以从西方经济学的需求与供给理论来解释这一现象。 在西方经济学中,需求是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对某种商品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数量,作为需求,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有购买的欲望;第二,有购买的能力。而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厂商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对某中产品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数量。作为供给也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有出售愿望,第二,有供给能力。两者缺一不可。无论在火车还是其他地方,人们总是离不开吃饭的,因此旅客对火车快餐有一种天然的需求,而且在市场条件下,人们对火车快餐的需求量是于乘坐火车旅客的人数成正比的。火车是公共交通工具,在我们国家,火车是由政府控制的,分配额疏散旅客是它的公共服务性质,但火车服务在通常情况下,主要体现的是它的商品属性。提供快餐有利可图,因此基本上所有长途运行的火车都提供快餐。从火车安全稳定运行方面,火车运营商也不得不如

西方经济思想史中工资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西方经济思想史中工资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内容摘要:有必要就工资理论给出定义,工资理论:研究工资的所有理论的总称,工资的概念,所谓工资,指劳动者被用人单位录用后,完成规定的劳动任务而作为劳动报酬领取的,由该用人单位支付的一定数额的货币。狭义的工资只包括货币工资不包括福利;广义的概念则是各种形式的劳动报酬的总称,如计时工资、计件、奖金、津贴、补贴及职工、个人福利,更广义:非雇用劳动者,如个体劳动者、农民,的劳动收入,包括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的的收入,也属于工资的范畴。 总体来说,西方经济思想史中有这样的工资五大理论:早期的工资学说、边际生产力工资论、供求均衡工资论、工资谈判论、分享工资论。 一、早期的工资学说 (一)早期工资学说,①生存工资论,这一理论是由魁奈.杜阁尔提出,亚当.斯密与大卫.李嘉图全面论述的,在这里,工资是“劳动的自然价格”这种“自然价格”,除包括工人本身能够维持生存部分的生活费外,还包括能够在工人人数总体上不增不减地延续后代所需要的生活费;②工资基金论,这一理论则认为水平高低取决于工资基金数量与人口数量之间比例。 (二)边际生产力工资论; (三)供求均衡工资论,其代表人物马歇尔指出:工资是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二者均衡时的价格。 (四)工资谈判论,认为劳动力市场上工资水平取决于市场上劳资双方的力量对比。 (五)分享工资论,代表人物马丁.魏茨曼:员工工资不再按工作时间确定固定的工资,而是把员工工资与某种能够恰当反映企业经营的指数相联系的制度。这就是将员工的利益与企业经营效益挂起钩来。 二、重要经济学家关于工资理论的思想

(一)阿奎那 阿奎那在他的封建农奴制度论中提出了关于劳动是上帝所喜悦的说法。按照他的意见,为了维持生活、防止游手好闲、加强到的风尚和获取施舍机会,劳动都是必需的。但是,因为阿奎那生活于封建社会的兴盛时期,所以他对劳动的看法贯穿了等级制的观念。在他看来,劳动有贵贱之分:体力劳动是低贱的,是“下等人”、即奴隶和农奴所做的事情;只有脑力才是高尚的,适合于“上等人”、即奴隶主和封建主的身份。有他的理论中不难看出其对一般体力劳动力的歧视,奴隶和农奴做的事仅仅只是其应该做的必需的行为,更没有所谓的工资的说法了,这也说明一部分早期没有工资理论的原因。 (二)威廉·配第“工资论” 到了威廉·配第时代的英国,工资是由法律规定的,国家规定了工资最高限额。配第力图从理论上论证政府所规定的工资额。 配第提出,工资是维持工人生活所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他说,法律应该使劳动者只能得到适当的生活资料;法律不应该把工资规定得低于工人所需的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之下。 日平均工资的价值是由劳动者“为了生活、劳动和延续后代”所需的东西决定的。配第还把工人的劳动日分为必要时间和剩余时间。 (三)亚当·斯密“劳动成本理论” 斯密有几种工资理论,譬如说生存工资理论,讨价还价工资理论,生产力理论,剩余索取权理论以及工资基金理论两方面. 斯密说,在工资的讨价还价过程中,劳动者相对于雇主来说处于不利的位置。雇主很少,他们联合起来很容易,并且法律允许雇主联合却禁止劳动者组成工会。议会中的很多法律都反对提高工资却没有一个反对降低工资的。而且雇主拥有广泛的资源,即使是在罢工中他雇佣不到劳动者进行生产,他仍然可以生活下去。“而对于工人来说,没有收入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不能够维持一个星期的生活,极少能够维持一个月,几乎没有人可以活到一年。” 在讨论工资时,斯密提出了工资基金原理,此原理是古典经济学家们的一个重要工具。此原理认为存在着支付工资的一定量的固定资本基金。由于生产过程需要消耗时间,它需要事先生产的物品譬如说食物、衣服、房屋以及生产工具和

西方经济学论文

基于供求关系理论下的我国大学生就业分析及建议摘要:随着高等教育学生规模的快速增长,大学生就业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促进因素,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运用经济学中的供求关系的原理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形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就业;需求;供给 China's college students’employment analysis and recommendations b ased on the theory of supply and demand Abstract:With the rapid growth of the scale of higher education students, university students' employment become the important factors of promoting economic growth,it also becomes the attention of the whole society. This paper uses the principle of supply and demand of economics to analyze this problem,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the cause of the problem . Key words:university graduates;employment; demand; supply 1.引言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缓慢,下行风险不断加大,就业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就业总量压力持续加大,就业形势将非常严峻,绝不亚于2008、2009年的金融危机时期。持续的欧债危机、美债危机等导致全球经济低迷,很多外企的全球市场不好,经济增长速度持续放缓,企业招聘自然缩水。而由于高校扩招和教育产业化政策推行,我国大学生人数的增幅远远超过经济增长所需要的人才增长,2013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规模达700万,比2012年增加19万。而大学生就业需求岗位的明显减少,再加上企业对于招聘的质量严格把关,使得大学生的就业更加严峻复杂。大学生就业是全社会就业问题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日趋关注的一个问题。依附于大学生身上的高人力资本得益于政府、社会、家庭、个人的长期投资,因而劳动力市场的任何波动都会引致人力资本投资的损失,并对经济增长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基于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本文从经济学理论中最为基本的供求理论出发来探讨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给出相关的建议。 2.基于大学毕业生的供求经济理论

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新进展

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新进展 ——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第十四届年会综述 周建波杜浩然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871) 内容摘要:本文介绍了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第十四届年会的主要议题,对与会代表围绕会议主题所提交论文的学术观点以及所进行的学术讨论进行了概括性和综合性的介绍与总结。 关键词:中国经济思想史,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第十四届年会 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第十四届年会于2010年8月9日至13日在武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成功召开。本届年会由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主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承办,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财经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等全国近50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以及港澳台地区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共收到会议论文50余篇。本届年会的主题是“世界文明进程中的中国经济思想史”,与会代表围绕主题按照古代经济思想、近代经济思想、现当代经济思想的组别进行了专题研讨。中国经济史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陈争平教授,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经济编辑室主任许建康教授等知名学者也应邀参加。会议总结了上届年会以来学会开展的各项工作,并进行了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第六届科研成果奖的评奖和颁奖活动,以鼓励本学会的中青年会员发表优秀研究成果,促进经济思想史学术研究的进一步繁荣。 一、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研究范围和内容的扩充 作为中华民族数千年悠久文明孕育与传承的精华,古代经济思想在中国经济思想史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本届年会提交的有关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诸多论文中不难发现,许多专家学者对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研究范围进行了扩充,使研究对象更为具体、细致,大大丰富了中国经济思想史的研究内容。 从总体来说,这些论文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中外比较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丁文辉教授在其论文《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重农或重商思想的比较研究》中提到地理环境对经济思想的影响不可忽视,认为古代中国所处的地理环境与古代西方地中海沿岸各国所处的地理环境不相同,其随后出现的人文状况、政治制度也不一样,因而二者经济思想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内容的侧重点也不完全相同,文章对古代中

经济学说ppt练习题答案

第一章 1、最早提出“经济”这一词汇的是古希腊学者是—色诺芬——— 2、柏拉图认为理想国中哲学家、战士、平民分别对应着人类的—智慧—、—勇敢—、—节制—三种美德。 3、亚里士多德的生财之道是—一种是属于家务管理的一部分,一种是“货殖”,即无限制地追求货币增殖。 4、明确把奴隶称为“有声的工具”的是—瓦罗—。 5、奥古斯丁认为—农业—是最纯洁的行业,—商业—是值得反对的行业。 6、阿奎那认为私有制是上帝创造的。 7、最早出现的关于货币的著作是《论货币的最初发明》。 第二章 1、重商主义者认为—金银—即是财富,财富来源于—流通—领域。 2、早期重商主义把—少买或不买,多卖少买———的原则绝对化。 3、托马斯·孟的重商主义代表作为—贸易论———。 4、孟认为“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多货币”。 5、柯尔培尔是法国晚期重商主义的典型代表—,推行了相关的极端政策。 6、重商主义者赋予了商人较高的政治经济地位。 7、早期重商主义又被称为—重金或货币—主义;晚期重商主义又被称为—货币差额论或重工主义。 8、为反对封建割据,重商主义者主张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 第三章 1、古典经济学把研究领域由流通领域转向了生产领域。 2、配第认为商品的价值决定于—劳动—。 3、配第在研究中广泛采用了—政治算术———方法,即统计分析法。 4、配第的地租理论实质上是关于——剩余价值——的理论。 5、在工资问题上,配第主张给工人以—最低限度—工资。 6、配第看来,—从事生产性劳动的人数—是一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因素。 7、—配第—是经济史上第一位提出“资本”概念的学者。 8、斯图亚特以“—产业的创造一般等价物的劳动—”这一概念近似描述了抽象劳动 9、—马西—认为,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 10、孟德维尔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给凯恩斯经济学以理论的启发。 第四章 1、法国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是—布阿吉尔贝尔—,代表学派是—重农学派—。 2、布认为,法国财富减少的根源是消费不足——。 3、布认为,土地收益不足的原因是—税收的变化无常—和—分配不公—。 4、“___财富__”的概念反映了布的产业平衡发展思想。 5、布认为:—货币—的数量与一国的财富无关。 6、坎帝隆最主要的代表作是—概论—。 7、坎帝隆把—土地—和—劳动—看做价值的两要素。 8、坎帝隆对—金银—充当货币材料的必然性进行了充分论述。 9、坎帝隆认为。流通中的货币增加通过—贸易顺差—引发物价上升。 10、法国古典经济学侧重于从—宏观—角度考察一国的生产关系。 第五章 1、重农学派思想体系最明显的特点是—资本主义—的实质及—封建式—的外观。

西方经济学期末论文

西方经济学期济学期济学 期末论文 济学期 题目:石油输出国组织“限油”的经济学分析 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班级:1303班 姓名:古古怪怪个 学号:辉光放电挺好看

石油输出国组织“限油”的经济学分析 一运用供求理论分析 1 资源的稀缺性 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的资源总是不足的。这就是经济学上所说的稀缺性。石油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其稀缺程度是显而易见的。瑞士银行发布的全球石油领域现状的最新报告显示,世界已证实石油储量有1.8 万亿桶。这意味着,按现有石油消费水平,世界石油还可开采46年。 2 人们对于石油需求的分析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及嗜好影响石油的需求。近些年全球经济复苏,人们的收入水平有所上升,随之而来的的私家车购买浪潮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人们对于是石油的需求。据统计,美国平均每户人家至少拥有3辆私家车;中国私家车拥有率已达8.2%,及私人购车总量可达29万辆,并且司家车购买量仍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除此之外,其他商品的价格影响消费者对于石油的需求。目前全世界对石油的替代品研究及推广虽有一定成效,但其应用仍存在许多问题。据统计,当前成熟的将生物质转化为生物燃料的技术并不多,技术上最成熟的就是乙醇和植物油为原料的乙醇汽油油,目前已占世界燃油供应的近3%,但其成本造价远远高于石油的价格。替代品的

高价,自然导致石油需求量的上升。 石油价格在最近几年一直居高不下,但由于石油的需求弹性较小,价变化对需求的影响并不是很大,最近几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保持在每天210万桶左右。总言之,世界石油需求量依然巨大。根据供给理论可得,石油需求的增加会引起石油均衡价格的增加,使石油出口国获得更大利益。 3 供给对价格的影响 石油输出国组织“限油”政策的产生必然会导致全球石油供给的下降。在需求一定的条件下供给的减少,根据供给理论可得,石油供给的减少会导致石油均衡价格的上升。据统计2013年因“限油”政策供给减少约每日100万桶,石油价格每桶同比可上涨1美元左右,使石油出口国获得更大利益。 二运用需求弹性理论分析 消费者对于石油的需求是强大而稳定的,石油的可替代程度也是比较低的,石油的使用时间也是比较短的。总言之,对于有车的家庭石油的需求弹性是比较小的。据统计,在美国石油的弹性系数为0.81。石油输出国的“限油”政策,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石油价格的上升,但石油的需求缺乏弹性,因此其需求并不会有太大变化。根据需求弹性理论可得,石油价格的上升,会使石油输出国总收益增加。

最新1月全国自考经济思想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月自学考试经济思想史试题 课程代码:0014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柏拉图曾赞成废除私有财产,但在后来的一部著作中又放弃了这一主张,这部著作是 () A.《理想国》B.《法律篇》 C.《经济论》D.《政治论》 2.在欧洲中世纪,其经济思想曾占据统治地位长达数百年之久的重要代表人物是() A.奥略里·奥古斯丁B.马尔库斯·西塞罗 C.克尤斯·加图D.托马斯·阿奎纳 3.被马克思称为“重商主义的福音书”和“一部划时代的著作”的是() A.《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B.《商业》 C.《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D.《关于英国公共福利的谈话》 4.经济思想史上最早揭示流通中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是() A.尼古拉·巴尔本B.托马斯·格莱辛 C.威廉·朗兹D.约翰·洛克 5.经济思想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比较有体系地阐述货币数量论的经济学家是() A.沙尔·孟德斯鸠B.杰科布·范德林特 C.大卫·休谟D.詹姆斯·斯图亚特 6.经济思想史上最先对资本主义社会划分阶级的经济学家是() A.威廉·配第B.亚当·斯密 C.理查德·坎梯隆D.卡尔·马克思 7.在古典经济学家中,最早提出信用会创造资本理论的是() A.维克多·米拉波B.杜邦·奈穆尔 C.安·杜尔哥D.约翰·罗 8.杜尔哥发展了魁奈关于阶级划分的观点,他划分阶级的依据是() 1

A.财产状况B.家庭出身 C.社会经济发展进程D.与宗教的关系 9.亚当·斯密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和核心部分是() A.货币学说B.价值学说 C.分工学说D.分配学说 10.经济思想史上第一个系统阐述劳动价值论,并以之为基础阐述经济理论的古典经济学家是() A.托马斯·马尔萨斯B.卡尔·马克思 C.大卫·李嘉图D.亚当·斯密 11.萨伊之后最早提倡实证研究方法的经济学家是() A.詹姆斯·穆勒B.麦克库洛赫 C.昆西D.西尼尔 12.李嘉图经济理论的基础是() A.劳动价值论B.货币学说 C.分配学说D.财政学说 13.经济思想史上第一次主张把政治经济学同政治学严加区分的经济学家是() A.让·巴蒂斯特·萨伊B.大卫·李嘉图 C.让·西斯蒙第D.威廉·杰文斯 14.西斯蒙第批判古典经济学所瞄准的主要对象是() A.亚当·斯密B.托马斯·马尔萨斯 C.约翰·穆勒D.大卫·李嘉图 15.德国历史学派的直接先驱者是() A.弗里德利希·李斯特B.威廉·罗雪尔 C.卡尔·克尼斯D.布鲁诺·希尔德布兰德 16.在美国早期经济学家中,第一次明白而浅显地、有意识地把交换价值归结于劳动时间的是() A.亚历山大·汉密尔顿B.本杰明·富兰克林 C.丹尼尔·雷蒙德D.亨利·凯里 17.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亨利·乔治的代表作是() A.《爱尔兰的土地问题》B.《社会问题》 2

宏观经济学讲义萨缪尔森

宏观经济学讲义 经济学发展历程 (2) 重点注意的问题 (2)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概述 (3) 第二章经济活动的衡量—国民经济核算 (4) 第三章国民收入决定:乘数模型 (9) 第四章货币、银行和金融市场 (15) 第五章经济政策与经济增长 (16) 第六章总需求与总供给理论 (18) 第七章经济周期理论 (21) 第八章经济增长的进程 (22) 第九章经济发展的挑战 (23) 第十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24) 第十一章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 (28) 第十二章宏观经济学流派及其论战 (30)

经济学发展历程 重点注意的问题 ?短期和长期 ?宏观和微观(合成谬误与分解谬误)?曲线的移动与沿曲线的移动 ?假定其他条件不变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概述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核心问题 (一)对象:整个经济,也即整个国家的产出、就业和价格。 宏观经济短期波动与长期增长。 (二)核心问题 1.为什么产出和就业会不时地下降?怎样才能减少失业? 2.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控制? 3.如何提高经济增长率? 二、宏观经济的目标与工具 三、宏观经济学的参与者:四个经济体(四部门)。 消费者(居民)——产品市场的需求者(购买商品等);要素市场供给者(提供劳动等)。 厂商(企业)——产品市场的供给者(提供商品等);要素市场需求者(购买劳动等)。 政府:决定政府支出和税收。 国外:国外的消费者和生产者。 四、宏观经济学的总需求-总供给(AD-AS)分析 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 ):一定时期内一个经济中各部门愿意支出的总量。 影响需求的因素——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消费支出等。 总供给(Aggregate Supply ):一定时期内一国企业所愿意生产和销售的商品和服务总量。 影响总供给的因素:潜在产出、劳动、技术、成本等。 宏观经济均衡:总产量和价格水平的一种组合,在这种组合下,买者和卖者都不再愿意改变他们的购买量、销售量或价格水平。 五、经济学的具体分析方法 (一)文字表述法:由定义、假设、假说、预测构成定义,对经济学研究的各种变量规定出明确的含义。 四类变量 内生变量:可以在一个经济体系内得到说明的变量(可以看成是未知数)。例如价格、总产量。 外生变量:由体系以外的因素决定,影响内生变量,但无法在一个经济体系内得到说明(可以看成是已知数)。 流量:在一定时期内变量变动的数值。时期分析:GDP ,投资、消费等。 存量:在某一时点上存在的变量的数值。时点分析:人口数量、总资本量。

金融系《西方经济思想史》教学大纲(霍翠凤、王超)

《西方经济思想史》课程教学大纲 霍翠凤王超2012年12月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编号:40L171Q-0 2.课程体系/类别:专业选修 3.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 4.先修课程:经济学原理 5.适用专业:经济学、金融学、工商管理等 二、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设置本课程的基本目标和要求是,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西方经济史的基本知识及其主要发展脉络,从中了解到西方经济理论,特别是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变化过程,学会比较和分析各种经济理论与经济现实的关系,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的关系,以及经济理论与社会的科学文化知识之间的关系,从而培养和提高正确分析与解决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问题的能力,以便以后能较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较好地理解我国的各项经济政策和方针。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二)具体教学内容安排: 绪言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绪言部分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西方经济思想史》课程学习的意义和必要性,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内容、任务和相关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要求。 课时分配:2 个学时 教学内容 一、西方经济思想史的学科特点 与经济学的其他分支学科相比,经济思想史的特点突出表现为: 1.属于社会经济发展史和人类认识史的共同产物——或者说,是主观认识的主体(人),不断研究和认识经济这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客体的产物。 2.经济思想的延续有很强的传承性、或者说很强的关联关系。每一代人都从上一代人的思想中学到和吸收一些东西。 二、学习西方经济思想史的意义及必要性 1.学习经济思想史有助于了解现代经济学理论的来龙去脉,加深对它的理解和认识。

2.有助于理解社会经济发展史与经济思想史的关系,把握经济思想演变的脉络和方向。3.有助于从前人的智慧结晶中获得启迪。 三、西方经济思想史的主要线索 可以概括为“三次革命”和“三次综合”。第一次革命,是亚当·斯密对重商主义的革命,以1776 年出版《国富论》为标志;第一次综合,是约翰·穆勒的综合,以1848 年穆勒出版《政治经济学原理》为标志;第二次革命,是开始于19 世纪70 年代的所谓“边际革命”,主要是由英国的杰文斯、奥地利的门格尔、瑞士洛桑的法国人瓦尔拉斯等人推动的;第二次综合,以马歇尔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为标志;第三次革命是凯恩斯革命,以1936 年出版《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为标志;第三次综合,以保罗·萨缪尔森1948 年出版《经济学》(第一版)为标志。以三次革命和三次综合的内容为线索,有利于我们从全局观念和整体高度把握西方经济思想发展史的大致脉络。 第一章欧洲奴隶社会的经济思想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古代奴隶社会的一些关于商品经济的早期经济思想,从而认识到任何一种比较成熟的经济体系都有其最初的萌芽阶段,了解这些经济思想在历史上的联系。 课时分配:2 个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古希腊的经济思想 一、古希腊经济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以自然经济为主的奴隶制社会,也有大量小生产者。商品货币经济已经有了一定发展,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都已经出现。 二、色诺芬的经济思想 财富观;价值观;对农业的重视;对分工的看法;对价格变动的看法;对货币的看法三、柏拉图的经济思想对于社会分工的看法;对交换的看法;对高利贷的看法。 三、亚里斯多德的经济思想 对“经济”和“货殖”的区分;对货币职能的认识;对交换行为的看法。关于经济活动的价值判断。 四、古希腊文化对西方经济思想的影响 主要分析西方经济学的研究范式与古希腊三段论逻辑的关系。西方经济学的研究范式主要包括三个层面:假设、论证、验证。其中,前提假设最为关键。前提假定条件的变化足以导致不同的理论分野乃至理论的变革。包括经济学在内的这种研究范式直接起源于近代科学、理性主义的兴起,但更根本更深层次的渊源却是古希腊文化。 第二节古罗马的经济思想 一、古罗马经济产生的背景 奴隶制社会,但有了大商业和高利贷,政治和法律思想有较大发展,经济思想包含其中。 二、古罗马农学家的经济思想:对于农业的重视。 三、古罗马哲学家的经济思想:西塞罗对大商业的重视。 四、古罗马法学家的经济思想 第二章重商主义的经济学说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论文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论文

西方经济学就业理论如何解决我国就业矛盾 摘要:失业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面临的难题。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经常爆发严重的失业问题,迟至1980年代初和1990年代初,主要发达国家仍都出现了较高的失业率。而我国近年的失业问题也日益严重,虽然每年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城镇下岗职工、登记失业人口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规模却不能有效地减少。本文将从理论上回顾西方经济学对就业问题的论述,再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加以深化认识和借鉴,进而寻求解决我国就业矛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非自愿失业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隐性失业 一、西方经济学中的就业理论 1、古典学派的充分就业理论 西方经济学所说的古典学派是指由萨伊奠基的、以马歇尔和庇古为主要代表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方经济学占统治地位的边际主义学派。该学派的失业理论从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出发,在这种市场上产品价格和货币工资可以根据市场供求状况灵活调整。劳动供给和劳动需求相互作用决定实际工资和就业水平,供求平衡时的就业量就是充分就业量。由于货币工资具有完全的伸缩性,一旦出现劳动的供求不平衡,出现失业,货币工资就会自行调整下降,它所引起的实际工资的下降将促使就业和产量扩大,直到达到充分就业为止。古典学派经济学家认为,由于不存在工资刚性,工资率可以自由伸缩,劳动市场总能达到充分就业均衡,长期持续的非自愿失业不可能存在,存在的只是自愿失业和短期性的摩擦性失业。失业和萧条状态之所以出现,原因在于工会和劳动者人为地阻止货币工资的下降。因此他们认为解决失业的办法是消除货币工资的刚性,使它们自由地降低,通过降低货币工资(在货币供应量和物价水平给定不变条件下)以降低实际工资。 2、凯恩斯的就业理论 凯恩斯就业理论是以有效需求原则为核心,认为就业量取决于有效需求。失业之所以持续不断,是由于资本主义社会一般情况均存在“有效需求不足”。即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不足,由此造成较多的社会失业,即不充分就业。凯恩斯主义的促进就业理论实际上主张降低工资,即在不降低名义工资的情况下,降低实际工资。但前提是扩大总需求,因为总需求的扩大,必然会导致通货膨胀,工人名义工资不变,但实际工资相对减少。为实现充分就业,凯恩斯认为,必须摒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依靠国家干预,提出需求管理政策,从而达到促进生产,增加就业的目的。

经济史与经济思想史版书籍资料汇总

经济史与经济思想史版书籍资料汇总 2楼《儒家革命与汉初统一》 3楼凯恩斯货币论(上、下) 4楼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6(10卷汉译本,pdf格式)(损坏,请勿购买!) 5楼陈平:《劳动分工的起源和制约—从斯密困境到广义斯密原理》6楼《民国初年经济政策的背景与起步》 7楼故事中的经济史(尼古劳斯。皮泊,德国) 8楼《制度经济学》(康芒斯) 9楼《经济学百年回眸》 10楼《经济学原理》(马歇尔) 11楼罗杰·巴克豪斯现代经济分析史 12楼《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13楼历史的经济学解释(英文) 14楼张伯仑-垄断竞争理论 15楼杨小凯-新贸易理论 16楼《经济论、雅典的收入》色诺芬 17楼《中国古代经济简史》 18楼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19楼道德情操论-亚当。斯密 20楼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21楼《中世纪经济社会史》(美国汤姆逊)22楼《现代英国经济史》(上\中\下) 23楼布阿吉尔贝尔选集

24楼《货币均衡论》(米尔达尔) 25楼《货币、信用与商业》(马歇尔) 26楼《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王志伟) 27楼《思想市场》 (张旭昆著) 28楼《经济史》(杨小凯)(与46楼雷同) 29楼《中国经济学一百年:经济学在台湾的发展》 30楼《国富论》 31楼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 32楼现代经济学前沿(第一~三册) 33楼《弗里德曼回忆录》 34楼《法律的经济学分析》

35楼《自由秩序原理》(哈耶克) 36楼《历史上的经济学家们》 37楼《世界经济中的中国》 38楼《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 39楼外国经济史(周建波) 40楼《利维坦》(霍布斯 ) 41楼俄国工人阶级状况 42楼《经济思想小史》( 43楼韩德强——萨缪尔森经济学批判 44楼《西方经济学》重要学术流派简介 45楼南开大学经济学基地班讲义系列——西方经济学流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