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化学选修3教案

化学选修3教案

化学选修3教案
化学选修3教案

化学选修3教案

【篇一:高中化学选修3全册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全部教学案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教材分析:

一、本章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

电子排布式表示常

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与激发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

定条件下会发生跃

迁产生原子光谱。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4.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5.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

素的某些性质。

6.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

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本章知识分析:

本章是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原子

的结构,从构造原理

和能量最低原理介绍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原子光谱等,并图

文并茂地描述了电子云和

原子轨道;在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元素周期系、元素周

期表及元素周期律。总之,

本章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比较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原子结构与元素的

性质,为后续章节内容的

学习奠定基础。尽管本章内容比较抽象,是学习难点,但作为本书

的第一章,教科书从内容

和形式上都比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

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

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在原

子水平上认识物质

构成的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注意本章不能挖得很深,属于略微展开。

相关知识回顾(必修2)

1. 原子序数:含义:

(1)原子序数与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

原子序数====。(3)

原子组成的表示方法

aa. 原子符号: zxa z

b. 原子结构示意图:

c.电子式:

d.符号表示的意义: a b c d e

(4)特殊结构微粒汇总:

无电子微粒无中子微粒

2e-微粒 8e-微粒

10e-微粒 18e-微粒

2. 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叫周期;再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

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有上到下排成纵行,叫族。(2)结构:各周期元素的种数0族元素的原子序数第一周期 2 2

第二周期 810 第三周期 8 18

第四周期 18 36 第五周期 18 54 第六周期32 86第七周期

26118

a 表示;副族用

b 表示。

8、9、10纵行

罗马数字:i iiiii ivv vi vii viii

(3)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①周期序数=电子层数②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元素最

高正化合价数

(4)元素族的别称:①第Ⅰa族:碱金属第Ⅰia族:碱土金属②第

Ⅶa 族:卤族元素

③第0族:稀有气体元素

3、有关概念:

(1)质量数:

(2)质量数()=()+()

(3)元素:具有相同的原子的总称。

(4)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和一定数目的原子。

(5)同位素:相同而不同的同一元素的原子,互称同位素。(6)同位素的性质:①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②在天然存在的某种元素里,

无论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各种元素所占的百分比是不变的。(7)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a、某种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练习:用a质子数b中子数c核外电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e电子层数填下列空格。

①原子种类由决定②元素种类由决定

③元素有无同位素由决定④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由决定⑤元素原子半径由决定⑥元素的化合价由决定

⑦元素的化学性质由决定

4、元素周期律:

(1)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电子层。

分别用n=或来表示从内到外的电子层。

(2)排布原理:核外电子一般总是尽先从排起,当一层充满后再填充。

5

6、比较微粒半径的大小

(1)核电荷数相同的微粒,电子数越多,则半径越

如: h+< h< h-;fe > fe2+ > fe3+na+na; clcl-

(2)电子数相同的微粒,核电荷数越多则半径越.如:

①与he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微粒: h->li+>be2+

②与ne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微粒:o2->f->na+>mg2+>al3+

③与ar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微粒: s2->cl->k+>ca2+ 7、电子数和核电荷数都不同的微粒: (1)同主族的元素,半径从上到下

(2)同周期: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递减.如:nacl cl- na+

(3)比较ge、p、o的半径大小

8、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1)

(2)

(3)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原子结构:(第一课时)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认识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层分布及其能量关系

3、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及其能量关系

4、能用符号表示原子核外的不同能级,初步知道量子数的涵义

5、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能用构造原理认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6、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方法和过程:复习和沿伸、类比和归纳、能层类比楼层,能级类比

楼梯。

情感和价值观:充分认识原子结构理论发展的过程是一个逐步深入

完美的过程。教学过程:

1、原子结构理论发展

从古代希腊哲学家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的朴素原子说到现代量子力

学模型,人类思想中的原子结构模型经过多次演变,给我们多方面

的启迪。

现代大爆炸宇宙学理论认为,我们所在的宇宙诞生于一次大爆炸。

大爆炸后约两小时,诞生了大量的氢、少量的氦以及极少量的锂。

其后,经过或长或短的发展过程,氢、氦等发生原子核的熔合反应,分期分批地合成其他元素。

〖复习〗必修中学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核外电子排布的尸般规律

(1)核外电子总是尽量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

依次

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能量最低原理)。

(2)原子核外各电子层最多容纳29’个电子。

(3)原于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

电子

(4)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18个(k层为次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

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32个。

说明:以上规律是互相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理解。例如;当m层是最外层时,最多可排8个电子;当m层不是最外层时,最多可排18个电子

〖思考〗这些规律是如何归纳出来的呢?

2、能层与能级

由必修的知识,我们已经知道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由内而外可以分为:

第一、二、三、四、五、六、七??能层

符号表示 k、 l、 m、 n、 o、 p、 q??

能量由低到高

例如:钠原子有11个电子,分布在三个不同的能层上,第一层2个电子,第二层8个电子,第三层1个电子。由于原子中的电子是处在原子核的引力场中,电子总是尽可能先从内层排起,当一层充满后再填充下一层。理论研究证明,原子核外每一层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如下:

能层一二三四五六七??

符号klmnopq??

最多电子数2 818 32 50??

2即每层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2n(n:能层的序数)

但是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s、p、d、f),就好比能层是楼层,能级是楼梯的阶级。各能层上的能级是不一样的。

能级的符号和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如下:

能层 k l m n o ??

能级1s 2s 2p 3s 3p 3d4s 4p 4d 4f ??

最多电子数 2 2 6 2 6 10 2 6 10 14 ??

各能层电子数 2 8 18 3250 ??

(1)每个能层中,能级符号的顺序是ns、np、nd、nf??

(2)任一能层,能级数=能层序数

(3) s、p、d、f??可容纳的电子数依次是1、3、5、7??的两倍 3、构造原理

根据构造原理,只要我们知道原子序数,就可以写出几乎所有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即电子所排的能级顺序:1s 2s 2p 3s 3p 4s 3d 4p 5s 4d 5p 6s 4f 5d 6p 7s?? 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1—36号) 1氢 h 1s

??

2261钠 na 1s2s2p3s

??

2262611钾 k 1s2s2p3s3p4s 【ar】4s

??

有少数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对于构造原理有一个电子的偏差,如:

51铬 24cr [ar]3d4s

101铜 29cu [ar]3d4s

[课堂练习]

1、写出17cl(氯)、21sc(钪)、35br(溴)的电子排布

22625氯:1s2s2p3s3p

2262612钪:1s2s2p3s3p3d4s

226261025溴:1s2s2p3s3p3d4s4p

根据构造原理只要我们知道原子序数,就可以写出元素原子的电子

排布,这样的电子排布是基态原子的。

2、写出1—36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总结并记住书写方法。

4、画出下列原子的结构示意图:be、n、na、ne、mg

回答下列问题:

在这些元素的原子中,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次外层电子数的有,最外

层电子数

与次外层电子数相等的有,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层数相等的有; l

层电子数达到最多的有,k层与m层电子数相等的有。

5、下列符号代表一些能层或能级的能量,请将它们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

(1)ek enel em,

(2)e3se2se4se1s,

(3)e3s e3d e2p e4f。

【篇二:高中化学选修3教案】

篇一: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全部教学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全部教学案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教材分析:

一、本章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

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与激发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

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产生原子光谱。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

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4.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

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5.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

素的某些性质。

6.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本章知识

分析:

本章是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原子

的结构,从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介绍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以

及原子光谱等,并图文并茂地描述了电子云和原子轨道;在原子结

构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元素周期系、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

总之,本章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比较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原子结构与

元素的性质,为后续章节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尽管本章内容比较

抽象,是学习难点,但作为本书的第一章,教科书从内容和形式上

都比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在原

子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一些化

学现象。

注意本章不能挖得很深,属于略微展开。

相关知识回顾(必修2)

1. 原子序数:含义:(1)

原子序数与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

原子序数====。(3)原子组成的表

示方法

a. 原子符号: zxa z

b. 原子结构示意图:

c.电子式:

a

d.符号表示的意义: a b c d e (4)特殊结构微粒汇总:

无电子微粒无中子微粒

2e-微粒 8e-微粒

10e-微粒 18e-微粒 2. 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把电子层数相

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叫周

期;再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

顺序有上到下排成纵行,叫族。(2)结构:各周期元素的种数0

族元素的原子序数

不完全周期第七周期 26118

②族族序数罗马数字用表示;主族用 a 表示;副族用 b 表示。

7个

7 个

viii族是第8、9、10纵行 18 纵行

阿拉伯数字:12 3 4 5 6 7 8

罗马数字:i iiiii ivv vi vii viii(3)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①周期序数=电子层数②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元素最高

正化合价数 (4)元素族的别称:①第ⅰa族:碱金属第ⅰia族:碱土金属②第ⅶa 族:卤族元素

③第0族:稀有气体元素

3、有关概念:(1)(2)(3)(4)(5)(6)

质量数:质量数()=()+()元素:具有相同的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和一定数目的原子。同位素:相同而不同

的同一元素的原子,互称同位素。同位素的性质:①同位素的化学

性质几乎完全相同②在天然存在的某种元素里,无论是游离态还是

化合态,各种元素所占的百分比是不变的。

(7)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a、某种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练习:用a质子数b中子数c核外电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e电子层

数填下列空格。①原子种类由决定②元素种类由决定

③元素有无同位素由决定④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由决定⑤元素原

子半径由决定⑥元素的化合价由决定⑦元素的化学性质由决定4、元素周期律:(1)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电子层。

分别用n=或来表示从内到外的电子层。

(2)排布原理:核外电子一般总是尽先从排起,当一层充满后再

填充。 5、判断元素金属性或非金属性的强弱的依据6、比较微粒半

径的大小

(1)核电荷数相同的微粒,电子数越多,则半径越

如: h+< h< h-;fe > fe2+ > fe3+na+na; clcl-(2)电子数相同

的微粒,核电荷数越多则半径越.如:①与he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微粒: h->li+>be2+

②与ne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微粒:o2->f->na+>mg2+>al3+ ③

与ar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微粒: s2->cl->k+>ca2+ 7、电子数和核

电荷数都不同的微粒: (1)同主族的元素,半径从上到下

(2)同周期: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递减.如:nacl cl- na+ (3)比较ge、p、o的半径大小 8、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1)

(2)(3)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第一节原子结构:(第一课时)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认识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层分布及其能量关系

3、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及其能量关系

4、能用符号表示原子核外的不同能级,初步知道量子数的涵义

5、

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能用构造原理认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6、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方法和过程:复习和沿伸、类比和归纳、能层类比楼层,能级类比

楼梯。情感和价值观:充分认识原子结构理论发展的过程是一个逐

步深入完美的过程。教学过程:

1、原子结构理论发展

从古代希腊哲学家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的朴素原子说到现代量子力

学模型,人类思想中的原子结构模型经过多次演变,给我们多方面

的启迪。

现代大爆炸宇宙学理论认为,我们所在的宇宙诞生于一次大爆炸。

大爆炸后约两小时,诞生了大量的氢、少量的氦以及极少量的锂。

其后,经过或长或短的发展过程,氢、氦等发生原子核的熔合反应,分期分批地合成其他元素。

〖复习〗必修中学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核外电子排布的尸

般规律

(1)核外电子总是尽量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

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能量最低原理)。 (2)原子核外各

电子层最多容纳29’个电子。

(3)原于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

电子 (4)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18个(k层为次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32个。篇二:高中化学选修3

全套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高中化学选修3全套教案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

第一节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糖类的组成和分类

2、使学生掌握葡萄糖的结构简式和重要性质,了解其在人体内的储

存方式和氧化分解的生理意义。

3、使学生了解淀粉在人体内的水解吸收过程和纤维素的生理功能。教学重点:葡萄糖、淀粉的性质和生理功能。

教学难点:葡萄糖的结构。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

实验准备:

洁净的试管、烧杯、铁架台、石棉网、agno3溶液(2%)、稀氨水(2%)、葡萄糖溶液(10%)、淀粉、碘水、h2so4溶液(20%)、naoh溶液(10%)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还是让我

绿叶的事业吧,她总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荫的”。(印度诗人:泰

戈尔)诗人为何对“绿叶”情有独钟?

绿叶利用了廉价的水和二氧化碳,化腐朽为神奇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通过光合作用生成了葡萄糖。人们每天摄取的热能中大约75%

来自糖类。

[常识介绍]含糖食物与含糖量。用幻灯片展示教材p4表1-1[设问]什么是糖?

[教材阅读]学生阅读教材p4 资料卡片。

[板书]1、糖的概念:

糖类又叫碳水化合物,大多数糖符合通式cn(h2o)m但不是所有的

糖符合这个通式且符合这个通式的也不一定是糖。

2、糖的分类:

单糖:葡萄糖

不能水解成更简单的糖

分类二糖:蔗糖、麦芽糖 1 mol 糖水解生成 2 mol 单糖

多糖:淀粉、纤维素 1 mol 糖水解生成许多 mol 单糖

一、葡萄糖是怎样供给能量的

[小组实验]学生观察葡萄糖晶体并做葡萄糖溶解实验。

[板书] 1、物理性质:白色晶体,能溶于水,有甜味。

[置疑] 实验测得:葡萄糖分子量为180,含c、h、o三种元素的质

量分数为40%、6.7%、53.3%,求葡萄糖的分子式。

[板书]葡萄糖分子式为:c6h12o6

[设问]葡萄糖具有什么结构呢?含有氧原子,说明它可能含什么官能团呢?

[回答]可能含-cho、-cooh、-oh等。

[小组实验]实验1-1,葡萄糖的银镜反应。

[结论] 葡萄糖分子结构中含-cho

[讲述]葡萄糖除具有醛的性质外,我们还发现它具有下列性质:(1)1mol该未知物与5mol乙酸完全反应生成酯。

(2)1mol该未知物与1molh2加成反应时,被还原成直链己六醇

[讨论]葡萄糖具有什么结构?

[板书]2、结构简式:ch2oh-choh-choh-choh-choh-cho

[设问]由葡萄糖的结构可以预测葡萄糖有哪些化学性质?

[讨论]具有醇和醛的性质。

[板书]3、化学性质:

- (1)银镜反应:ch2oh-(choh)4-cho+ 2[ag(nh3)2]+2oh

-+ ch2oh-(choh)4-coo + nh4 + 2ag + h2o + 3nh3

(2)体内氧化:

[提问]人生病不能正常饮食时,医生一般会注射葡萄糖水溶液这是为什么?

[讲述]1g的葡萄糖完全氧化放出约15.6kj的热量。注射葡萄糖可迅

速补充营养。

[教材阅读]学生阅读教材p5.回答问题:葡萄糖在人体内如储存和被

氧化?

[讲述]?储存:葡萄糖以肝糖元、肌糖元等形式被肝脏、肌肉等组织合成糖元而储存起来。需要时糖元转化为葡萄糖氧化释放出能量。 ?氧化:c6h12o6(s) + 6 o22(g) + 6 h2o(l)

[反馈练习]

1、葡萄糖是一种单糖的主要原因是()

a.结构简单

b.不能水解为最简单的糖

c.分子中含羟基和醛基的个数少

d. 分子中含碳原子个数少答案:b

2、把naoh溶液和cuso4溶液加入某病人的尿液中,微热时,如果观察到红色沉淀,说明该尿液中含有()

a.食醋

b.白酒

c.食盐

d.葡萄糖

答案:d

[课外作业]

1、结合p6科学视野,走访当地医院相关科室的医生,了解对糖尿病如何进行检测?

2、阅读p6资料卡片,并查阅有关蔗糖、麦芽糖的书籍或网站,了解它们的性质。第二课时

二、淀粉是如何消化的

[提问]我们日常摄入的食物中哪些含有较丰富的淀粉?

[回答]米饭、馒头、红薯等。

[设问]米饭没有甜味,但咀嚼后有甜味,为什么?

[阅读教材]p6-p7

[讲述]淀粉是一种多糖,属天然高分子化合物,虽然属糖类,但它本身没有甜味,在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生成麦芽糖,故咀嚼后有甜味。[板书]淀粉在体内的水解过程:

(c6h10o5)nh10o5)m22o116o6 淀粉糊精麦芽糖葡萄糖 [补充实验]碘遇淀粉变蓝实验。

[置疑]如何用实验的方法判断淀粉是否已水解及水解程度?

[方案设计]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方案评价]对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讨论评价。

[参考方案]

硫酸 ?淀粉液

是否有银镜

[小组实验]选择最佳方案后进行小组实验,进行实验探究。

三、纤维素有什么生理功能

[展示]含纤维素的植物的画面。

[讲述]纤维素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生成的,是构成植物细胞的基础物质。一切植物中都含有纤维素,但不同的植物所含纤维素的多少不同。

[板书](c6h10o5)n + n h2[展示]牛、羊或马等草食动物吃草的画面。催化剂

[提问]草中的主要化学成份是什么?为什么牛、羊、马等动物能以草为生?

[阅读]学生阅读教材p9

[讲述]草等植物中含有纤维素,牛、羊、马等草食性动物能分泌出使纤维素水解成葡萄糖的酶,使纤维素最终水解成葡萄糖,葡萄糖在体内氧化为这些动物提供的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反馈练习]

1、下列物质遇淀粉变蓝色的是()

a 、kib、i2 c kio d、kio3

2、下列物质能水解且水解产物有两种的是()

a、蔗糖

b、麦芽糖

c、淀粉

d、纤维素

3、向淀粉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加热使之发生水解,为测定水解程度,需要加入下列试剂中的?naoh溶液 ?银氨溶液 ?新制的

cu(oh)2悬浊液 ?碘水?bacl2溶液,组合正确的是()

溶液是否变蓝银氨溶液溶液呈碱性水浴加热篇三:新课标高中化学选修3教案新课标高中化学选修3教案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一. 原子结构

原子的诞生: 现代大爆炸宇宙学理论认为,我们所在的宇宙诞生于一次大爆炸。大爆炸后约两小时,诞生了大量的氢、少量的氦以及极少量的锂。其后,经过或长或短的发展过程,氢、氦等发生原子核的熔合反应,分期分批地合成其他元素。宇宙的年龄至今有140亿年了, 但h 仍然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 地球上的元素绝大多数是金属, 非金属(包括稀有气体)仅22种

〖复习〗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

(1)核外电子总是尽量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能量最低原理)。

(2)原子核外各电子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

(3)原于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电子)。

(4)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18个(k层为次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

倒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32个。

〖思考〗这些规律是如何归纳出来的呢? 1、能层与能级

我们已经知道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按电子的能

量差异, 可以将核外电子分为不同的能层, 由内而外可以分为:第一、二、三、四、五、六、七??能层例如:钠原子有11个电子,分布

在三个不同的能层上,第一层2个电子,第二层8个电子,第三层1个电子。由于原子中的电子是处在原子核的引力场中,电子总是尽

可能先从内层排起,当一层充满后再填充下一层。理论研究证明,

原子核外每一层所能容纳的

即每层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

但是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s、p、d、f),就好比能层是楼层,能级是楼梯的阶级。各能层上的

能级是不一样的。能级的符号和所能容纳的最多

【篇三:高中化学选修3全套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高中化学选修3全套教案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

第一节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糖类的组成和分类

2、使学生掌握葡萄糖的结构简式和重要性质,了解其在人体内的储

存方式和氧化分解的生理意义。

3、使学生了解淀粉在人体内的水解吸收过程和纤维素的生理功能。教学重点:葡萄糖、淀粉的性质和生理功能。

教学难点:葡萄糖的结构。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

实验准备:

洁净的试管、烧杯、铁架台、石棉网、agno3溶液(2%)、稀氨水(2%)、葡萄糖溶液(10%)、淀粉、碘水、h2so4溶液(20%)、naoh溶液(10%)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还是让我

绿叶的事业吧,她总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荫的”。(印度诗人:泰

戈尔)诗人为何对“绿叶”情有独钟?

绿叶利用了廉价的水和二氧化碳,化腐朽为神奇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通过光合作用生成了葡萄糖。人们每天摄取的热能中大约75%来自糖类。

[常识介绍]含糖食物与含糖量。用幻灯片展示教材p4表1-1

[设问]什么是糖?

[教材阅读]学生阅读教材p4 资料卡片。

[板书]1、糖的概念:

糖类又叫碳水化合物,大多数糖符合通式cn(h2o)m但不是所有的糖符合这个通式且符合这个通式的也不一定是糖。

2、糖的分类:

单糖:葡萄糖

不能水解成更简单的糖

分类二糖:蔗糖、麦芽糖 1 mol 糖水解生成 2 mol 单糖

多糖:淀粉、纤维素 1 mol 糖水解生成许多 mol 单糖

一、葡萄糖是怎样供给能量的

[小组实验]学生观察葡萄糖晶体并做葡萄糖溶解实验。

[板书] 1、物理性质:白色晶体,能溶于水,有甜味。

[置疑] 实验测得:葡萄糖分子量为180,含c、h、o三种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6.7%、53.3%,求葡萄糖的分子式。

[板书]葡萄糖分子式为:c6h12o6

[设问]葡萄糖具有什么结构呢?含有氧原子,说明它可能含什么官能团呢?

[回答]可能含-cho、-cooh、-oh等。

[小组实验]实验1-1,葡萄糖的银镜反应。

[结论] 葡萄糖分子结构中含-cho

[讲述]葡萄糖除具有醛的性质外,我们还发现它具有下列性质:(1)1mol该未知物与5mol乙酸完全反应生成酯。

(2)1mol该未知物与1molh2加成反应时,被还原成直链己六醇 [讨论]葡萄糖具有什么结构?

[板书]2、结构简式:ch2oh-choh-choh-choh-choh-cho

[设问]由葡萄糖的结构可以预测葡萄糖有哪些化学性质?

[讨论]具有醇和醛的性质。

[板书]3、化学性质:

- (1)银镜反应:ch2oh-(choh)4-cho+ 2[ag(nh3)2]+2oh

-+ ch2oh-(choh)4-coo + nh4 + 2ag + h2o + 3nh3

(2)体内氧化:

[提问]人生病不能正常饮食时,医生一般会注射葡萄糖水溶液这是为什么?

[讲述]1g的葡萄糖完全氧化放出约15.6kj的热量。注射葡萄糖可迅速补充营养。

[教材阅读]学生阅读教材p5.回答问题:葡萄糖在人体内如储存和被氧化?

[讲述]?储存:葡萄糖以肝糖元、肌糖元等形式被肝脏、肌肉等组织合成糖元而储存起来。需要时糖元转化为葡萄糖氧化释放出能量。 ?氧化:c6h12o6(s) + 6 o22(g) + 6 h2o(l)

[反馈练习]

1、葡萄糖是一种单糖的主要原因是()

a.结构简单

b.不能水解为最简单的糖

c.分子中含羟基和醛基的个数少

d. 分子中含碳原子个数少

答案:b

2、把naoh溶液和cuso4溶液加入某病人的尿液中,微热时,如果观察到红色沉淀,说明该尿液中含有()

a.食醋

b.白酒

c.食盐

d.葡萄糖

答案:d

[课外作业]

1、结合p6科学视野,走访当地医院相关科室的医生,了解对糖尿病如何进行检测?

2、阅读p6资料卡片,并查阅有关蔗糖、麦芽糖的书籍或网站,了解它们的性质。

第二课时

二、淀粉是如何消化的

[提问]我们日常摄入的食物中哪些含有较丰富的淀粉?

[回答]米饭、馒头、红薯等。

[设问]米饭没有甜味,但咀嚼后有甜味,为什么?

[阅读教材]p6-p7

[讲述]淀粉是一种多糖,属天然高分子化合物,虽然属糖类,但它本身没有甜味,在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生成麦芽糖,故咀嚼后有甜味。

[板书]淀粉在体内的水解过程:

(c6h10o5)nh10o5)m

22o116o6 淀粉糊精麦芽糖葡萄糖 [补充实验]碘遇淀粉变蓝实验。

[置疑]如何用实验的方法判断淀粉是否已水解及水解程度?

[方案设计]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方案评价]对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讨论评价。

[参考方案]

硫酸 ?淀粉液

是否有银镜

[小组实验]选择最佳方案后进行小组实验,进行实验探究。

三、纤维素有什么生理功能

[展示]含纤维素的植物的画面。

[讲述]纤维素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生成的,是构成植物细胞的基础物质。一切植物中都含有纤维素,但不同的植物所含纤维素的多

少不同。

纤维素是白色、没有气味和味道的纤维状结构的物质,是一种多糖。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板书](c6h10o5)n + n h2[展示]牛、羊或马等草食动物吃草的画面。催化剂

[提问]草中的主要化学成份是什么?为什么牛、羊、马等动物能以草为生?

[阅读]学生阅读教材p9

[讲述]草等植物中含有纤维素,牛、羊、马等草食性动物能分泌出使纤维素水解成葡萄糖的酶,使纤维素最终水解成葡萄糖,葡萄糖在

体内氧化为这些动物提供的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反馈练习]

1、下列物质遇淀粉变蓝色的是()

a 、kib、i2 c kio d、kio3

2、下列物质能水解且水解产物有两种的是()

a、蔗糖

b、麦芽糖

c、淀粉

d、纤维素

3、向淀粉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加热使之发生水解,为测定水解程度,需要加入下列试剂中的?naoh溶液 ?银氨溶液 ?新制的

cu(oh)2悬浊液 ?碘水?bacl2溶液,组合正确的是()

溶液是否变蓝银氨溶液溶液呈碱性水浴加热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

物质结构与性质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原子结构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归纳与整理复习题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共价键 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 归纳与整理复习题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晶体的常识 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 第三节金属晶体 第四节离子晶体 归纳与整理复习题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全部教学案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教材分析: 一、本章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与激发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产生原子光谱。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4.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5.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6.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本章知识分析: 本章是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原子的结构,从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介绍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原子光谱等,并图文并茂地描述了电子云和原子轨道;在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元素周期系、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总之,本章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比较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为后续章节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尽管本章内容比较抽象,是学习难点,但作为本书的第一章,教科书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在原子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注意本章不能挖得很深,属于略微展开。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3.2醛-教案

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醛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结构特点及性质,并根据典型代 表物,认识醛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2、掌握乙醛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3、掌握乙醛与银铵溶液、新制C u (O H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正 确书写。 过程与方法:1、进一步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 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及加工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烃的含氧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 可能产生的影响,讨论含氧衍生物的安全使用,关注烃的含氧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影响。 【重难点】 重点:乙醛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难点:乙醛与银铵溶液、新制C u (O H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一、醛 1、定义:醛是由烃基与醛基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 2、表达式:R-CHO 3、官能团:-CHO 醛基 4、分类 饱和醛H 3C CHO 脂肪醛 按烃基种类 不饱和醛H 2C CH CHO 芳香醛 CHO 按醛基的数目 一元醛 CH 3CH 2CH 2CHO 二元醛 OHC CHO 饱和一元醛通式:C n H 2n O 5、命名: 普通命名法:与醇相似。 CH 3CH 2CH 2CHO 正丁醛 CH 3CHCHO 3异丁醛 CH 3 苯甲醛 系统命名法:①脂肪醛:选含有醛基的最长连续碳链为母体,称为某醛。 芳香醛:以脂肪醛为母体,芳基作为取代基。 ②由于醛基总是在碳链的一端,所以不用编号。 CH 3CH 2CHCHO CH 3CH 2-丁烯醛 2-甲基丁醛 3 CHCHO CH 2CH 2CHO 3-苯基丙醛

6 、物理性质:颜色:无色 状态:甲醛:气体 乙醛:液体 水溶性:低级的醛(C1~C3)易溶于水 气味:刺激性气味 7、用途:香料:P56[资料卡片]桂皮中含肉桂醛 CH CHO CH 杏仁中含苯甲醛CHO ; 工业原料:制酚醛塑料 医用防腐剂 甲醛 合成维纶的原料之一 合成醋酸等→乙醛 二、代表:甲醛、乙醛 甲醛:P56①物性: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易溶于水 ②用途:有机合成原料;35%-40%的水溶液又称福尔马林:消毒、 杀菌 ③分子组成与结构:分子式:CH 2O , 结构式:H C H O 结构简式:HCHO 或HCH O 特点:所有原子公平面 乙醛:P56①物性:无色,刺激性气味,液体,密度小于水, 沸点是20.8℃,易挥发,易燃烧,与水、乙醇互溶 ②分子组成与结构:分子式:C 2H 4O 结构式:C H C H H H O 结构简式:CH 3CHO 或CH 3CH O 等效氢:两种P56核磁共振氢谱 三、化学性质 1、加成: CH 3CHO +H CH 3CH 2OH (还原反应) 催化剂 CH 3CHO+HCN 3CHOH 2、氧化:

化学选修3教案

化学选修3教案 【篇一:高中化学选修3全册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全部教学案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教材分析: 一、本章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 电子排布式表示常 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与激发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 定条件下会发生跃 迁产生原子光谱。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4.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5.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 素的某些性质。 6.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 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本章知识分析: 本章是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原子 的结构,从构造原理 和能量最低原理介绍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原子光谱等,并图 文并茂地描述了电子云和 原子轨道;在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元素周期系、元素周 期表及元素周期律。总之, 本章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比较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原子结构与元素的 性质,为后续章节内容的 学习奠定基础。尽管本章内容比较抽象,是学习难点,但作为本书 的第一章,教科书从内容 和形式上都比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 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 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在原 子水平上认识物质 构成的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注意本章不能挖得很深,属于略微展开。 相关知识回顾(必修2) 1. 原子序数:含义: (1)原子序数与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 原子序数====。(3) 原子组成的表示方法 aa. 原子符号: zxa z b. 原子结构示意图: c.电子式: d.符号表示的意义: a b c d e (4)特殊结构微粒汇总: 无电子微粒无中子微粒 2e-微粒 8e-微粒 10e-微粒 18e-微粒 2. 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叫周期;再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 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有上到下排成纵行,叫族。(2)结构:各周期元素的种数0族元素的原子序数第一周期 2 2 第二周期 810 第三周期 8 18 第四周期 18 36 第五周期 18 54 第六周期32 86第七周期 26118 a 表示;副族用 b 表示。 8、9、10纵行 罗马数字:i iiiii ivv vi vii viii (3)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①周期序数=电子层数②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元素最 高正化合价数 (4)元素族的别称:①第Ⅰa族:碱金属第Ⅰia族:碱土金属②第 Ⅶa 族:卤族元素 ③第0族:稀有气体元素 3、有关概念: (1)质量数: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 教案3.2 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 教案3

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第一课时分子晶体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分子晶体的组成粒子、结构模型和结构特点及其性质的一般特点。 2、使学生了解晶体类型与性质的关系。 3、使学生理解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 4、知道一些常见的属于分子晶体的物质类别。 5、使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体验研究过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分子晶体的结构特点和性质特点 难点是氢键的方向性和氢键对物体物理性质的影响 从三维空间结构认识晶胞的组成结构 教学方法建议: 运用模型和类比方法诱导分析归纳 教学过程设计: 复问:什么是离子晶体?哪几类物质属于离子晶体? (离子化合物为固态时均属于离子晶体,如大部分盐、碱、金属氧化物属于离子晶体) 投影 展示实物:冰、干冰、碘晶体 教师诱导:这些物质属于离子晶体吗?构成它们的基本粒子是什么?这些粒子间通过什么作用结合而成的?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板书:分子通过分子间作用力形成分子晶体 一、分子晶体 1、定义:含分子的晶体称为分子晶体 也就是说:分子间以分子间作用力相结合的晶体叫做分子晶体 看图3-9,如:碘晶体中只含有I2分子,就属于分子晶体问:还有哪些属于分子晶体? 2、较典型的分子晶体有非金属氢化物,部分非金属单质,部分非金属氧化物,几乎所有的酸,绝大多数有机物的晶体。 3、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过度:首先让我们回忆一下分子间作用力的有关知识 阅读必修2P22科学视眼 教师诱导:分子间存在着一种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叫做分子间作用力,也叫范徳华力。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的性质有怎么样的影响。 学生回答:一般来说,对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也越高。 教师诱导:但是有些氢化物的熔点和沸点的递变却与此不完全符合,如:NH3,H2O和HF的沸点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创新设计》电子教案学案3-1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晶体的常识 (时间:30分钟) 考查点一晶体与非晶体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一定是晶体 B.晶体与非晶体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C.具有各向异性的固体一定是晶体 D.晶体、非晶体均具有固定的熔点 解析晶体与非晶体的根本区别在于其内部微粒在空间是否按一定规律做周期性重复排列,B项错误;晶体所具有的规则几何外形、各向异性是其内 微粒规律性排列的外部反映。有些人工加工而成的固体也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但具有各向异性的固体一定是晶体,A项错误,C项正确;晶体具有固 定的熔点而非晶体不具有固定的熔点,D项错误。 答案 C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玻璃是由Na2SiO3、CaSiO3和SiO2熔合成的晶体

B.水玻璃在空气中不可能变浑浊 C.水泥在空气和水中硬化 D.制光导纤维的重要原料是玻璃 解析玻璃是由Na2SiO3、CaSiO3和SiO2熔合成的混合物,是玻璃体不是晶体,故A项错;水玻璃是Na2SiO3的水溶液,在空气中发生反应:Na2SiO3 +CO2+H2O===Na2CO3+H2SiO3↓,故B项错;水泥的硬化是水泥的重要性质,是复杂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过程,故C项正确;制光导纤维的重要原料是石英而不是玻璃,故D项错。 答案 C 3.关于晶体的自范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破损的晶体能够在固态时自动变成规则的多面体 B.缺角的氯化钠晶体在饱和NaCl溶液中慢慢变为完美的立方体块 C.圆形容器中结出的冰是圆形的体现了晶体的自范性 D.由玻璃制成规则的玻璃球体现了晶体的自范性 解析晶体的自范性指的是在适宜条件下,晶体能够自发地呈现封闭的规则的多面体外形的性质,这一适宜条件一般指的是自动结晶析出的条件,A 项所述过程不可能实现;C选项中的圆形并不是晶体冰本身自发形成的,而是受容器的限制形成的;D项中玻璃是非晶体。 答案 B 4.如图是a、b两种不同物质的熔化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a是晶体②a是非晶体③b是晶体④b是非晶体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解析晶体有固定的熔点,由图a来分析,中间有一段温度不变但一直在吸

高中化学选修3第一章全部教案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原子结构:(1小节) 一、原子结构理论发展 从古代希腊哲学家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的一般原子说到现代量子力学模型,人类思想中的原子结构模型经过多次演变,给我们多方面的启迪。 现代大爆炸宇宙学理论认为,我们所在的宇宙诞生于一次大爆炸。大爆炸后约两小时,诞生了大量的氢、少量的氦以及极少量的锂。其后,经过或长或短的发展过程,氢、氦等发生原子核的熔合反应,分期分批地合成其他元素。 复习:必修2中学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 (1)核外电子总是尽量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依次 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能量最低原理)。 (2)原子核外各电子层最多容纳2乘以n平方个电子。 (3)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电子 (4)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18个(K层为次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倒 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32个。 说明:以上规律是互相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理解。例如;当M层是最外层 时,最多可排8个电子;当M层不是最外层时,最多可排18个电子 2、能层与能级 由必修2的知识,我们已经知道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由内而外可以分为: 第一、二、三、四、五、六、七……能层 符号表示 K、 L、 M、 N、 O、 P、 Q…… 能量由低到高 例如:钠原子有11个电子,分布在三个不同的能层上,第一层2个电子,第二层8个电子,第三层1个电子。由于原子中的电子是处在原子核的引力场中,电子总是尽可能先从内层排起,当一层充满后再填充下一层。理论研究证明,原子核外每一层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如下: 能层一二三四五六七…… 符号 K L M N O P Q…… 最多电子数 2 8 18 32 50…… 即每层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2n2(n:能层的序数) 但是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S、P、d、F),就好比能层是楼层,能级是楼梯的阶级。各能层上的能级是不一样的。 能级的符号和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如下: 能层 K L M N O ……

2021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分子的性质》word教案

2021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分子的性质》word教 案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2、结合常见物质分子立体结构,判定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谨认确实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多原子分子中,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判定。 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 (1)如何明白得共价键、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概念; (2)如何明白得电负性概念; (3)写出H2、Cl2、N2、HCl、CO2、H2O的电子式。 提出问题: 由相同或不同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共用电子对在两原子显现的机会是否相同? 讨论与归纳: 通过学生的观看、摸索、讨论。一样说来,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中的电子对不发生偏移,是非极性键。而由不同原子形成的共价键,电子对会发生偏移,是极性键。 提出问题: (1)共价键有极性和非极性;分子是否也有极性和非极性? (2)由非极性键形成的分子中,正电荷的中心和负电荷的中心如何样分布?是否重合? (3)由极性键形成的分子中,如何样找正电荷的中心和负电荷的中心? 讨论交流: 利用教科书提供的例子,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借助图示以及数学或物理中学习过的向量合

成方法,讨论、研究判定分子极性的方法。 总结归纳: (1)由极性键形成的双原子、多原子分子,其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重合,因此差不多上非极性分子。如:H2、N2、C60、P4。 (2)含极性键的分子有没有极性,必须依据分子中极性键的极性向量和是否等于零而定。 当分子中各个键的极性的向量和等于零时,是非极性分子。如:CO2、BF3、CCl4。当分子中各个键的极性向量和不等于零时,是极性分子。如:HCl、NH3、H2O。 (3)引导学生完成下列表格 一样规律: a.以极性键结合成的双原子分子是极性分子。如:HCl、HF、HBr b.以非极性键结合成的双原子分子或多原子分子是非极性分子。如:O2、H2、P4、C60。 c.以极性键结合的多原子分子,有的是极性分子也有的是非极性分子。 d.在多原子分子中,中心原子上价电子都用于形成共价键,而周围的原子是相同的原子,一样是非极性分子。 反思与评判: 组织完成“摸索与交流”。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课时《原子结构》教案

教案 课题:第一节原子结构(2)授课班级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 与 技能 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能用构造原理认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2、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3、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 4、知道原子的基态和激发态的涵义 5、初步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跃迁及吸收或发射光谱,了解其简单应用 过程 与 方法 复习和沿伸、动画构造原理认识核外电子排布,亲自动手书写,体会原理情感 态度 价值观 充分认识原子构造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 的兴趣。 重点电子排布式、能量最低原理、基态、激发态、光谱难点电子排布式 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三、构造原理 1.构造原理:绝大多数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的能级顺序都遵循下列顺序:1s 2s 2p 3s 3p 4s 3d 4p 5s 4d 5p 6s 4f 5d 6p 7s…… 2、能级交错现象(从第3电子层开始):是指电子层数较大的某些轨道的能量反低于电子层数较小的某些轨道能量的现象。 电子先填最外层的ns,后填次外层的(n-1)d,甚至填入倒数第三层的(n-2)f的规律叫做“能级交错” 3.能量最低原理:原子核外电子遵循构造原理排布时,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即在基态原子里,电子优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能级里,然后排布在能量逐渐升高的能级里。 4、对于同一电子亚层(能级)(等价轨道),当电子排布为全充满、半充满或全空时,原子是比较稳定的。 5、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可简化为:[稀有气体元素符号]+外围电子(价电子、最外层电子) 四、基态与激发态、光谱 1、基态—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第3章第1节教案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晶体常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安排在原子结构、分子结构以及结构决定性质的内容之后来学习,对于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本节内容主要是通过介绍各种各样的固体为出发点来过渡到本堂课的主题——晶体和非晶体。而晶体和非晶体的学习是以各自的自范性和微观结构比较为切入点,进而得出得到晶体的一般途径以及晶体的常见性质和区分晶体的方法。 教学目标设定: 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晶体与非晶体的差异。 2、学会分析、理解、归纳和总结的逻辑思维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区别晶体与非晶体的方法,认识化学的实用价值,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2、晶体的特征 教学方法建议:探究法 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引入]:前面我们讨论过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对于化学键的形成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也知道组成千万种物质的质点可以是离子、原子或分子。又根据物质在不同温度和压强下,物质主要分为三态:气态、液态和固态,下面我们观察一些固态物质的图片。 [投影]:1、蜡状白磷;2、黄色的硫磺;3、紫黑色的碘;4、高锰酸钾 [讲述]:像上面这一类固体,有着自己有序的排列,我们把它们称为晶体;而像玻璃这一类

固体,本身原子排列杂乱无章,称它为非晶体,今天我们的课题就是一起来探究晶体与非晶体的有关知识。 [板书]:一、晶体与非晶体 [板书]:1、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 [提问]:在初中化学中,大家已学过晶体与非晶体,你知道它们之间有没有差异? [回答]:学生:晶体有固定熔点,而非晶体无固定熔点。 [讲解]:晶体有固定熔点,而非晶体无固定熔点,这只是晶体与非晶体的表观现象,那么他们在本质上有哪些差异呢? [投影]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 [板书]:自范性:晶体能自发性地呈现多面体外形的性质。 [解释]:所谓自范性即“自发”进行,但这里得注意,“自发”过程的实现仍需一定的条件。 例如:水能自发地从高处流向低处,但不打开拦截水流的闸门,水库里的水不能下泻。[板书]:注意:自范性需要一定的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条件是晶体的生长速率适当。 [投影]:通过影片播放出,同样是熔融态的二氧化硅,快速的冷却得到玛瑙,而缓慢冷却得到水晶过程。 [设问]:那么得到晶体的途径,除了用上述的冷却的方法,还有没有其它途径呢?你能列举哪些? [板书]:2、晶体形成的一段途径:

新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3:2.3分子的性质(第1课时)教案 Word版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2、结合常见物质分子立体结构,判断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多原子分子中,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判断。 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 ①如何理解共价键、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概念; ②如何理解电负性概念; ③写出H2、Cl2、N2、HCl、CO2、H2O的电子式。 提出问题: 由相同或不同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共用电子对在两原子出现的机会是否相同? 讨论与归纳: 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讨论。一般说来,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中的电子对不发生偏移,是非极性键。而由不同原子形成的共价键,电子对会发生偏移,是极性键。提出问题: (1)共价键有极性和非极性;分子是否也有极性和非极性? (2)由非极性键形成的分子中,正电荷的中心和负电荷的中心怎样分布?是否重合? (3)由极性键形成的分子中,怎样找正电荷的中心和负电荷的中心? 讨论交流: 利用教科书提供的例子,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借助图示以及数学或物理习过的向量合成方法,讨论、研究判断分子极性的方法。 总结归纳: (1)由极性键形成的双原子、多原子分子,其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重合,所以都是非极性分子。如:H2、N2、C60、P4。 (2)含极性键的分子有没有极性,必须依据分子中极性键的极性向量和是否等于零而定。 当分子中各个键的极性的向量和等于零时,是非极性分子。如:CO2、BF3、CCl4。当分子中各个键的极性向量和不等于零时,是极性分子。如:HCl、NH3、H2O。(3)引导学生完成下列表格

一般规律: a.以极性键结合成的双原子分子是极性分子。如:HCl、HF、HBr b.以非极性键结合成的双原子分子或多原子分子是非极性分子。如:O2、H2、P4、C60。 c.以极性键结合的多原子分子,有的是极性分子也有的是非极性分子。 d.在多原子分子中,中心原子上价电子都用于形成共价键,而周围的原子是相同的原子,一般是非极性分子。 练习: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共价化合物中不可能含有离子键 B、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C、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存在共价键 D、原子以极性键结合的分子,肯定是极性分子 2、以极性键结合的多原子分子,分子是否有极性取决于分子的空间构型。下列分子属极性分子的是 A、H2O B、CO2 C、BCl3 D、NH3 3、下列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且共用电子对发生偏移的是 A、BeCl2 B、PCl3 C、PCl5 D、N2 4、分子有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之分。下列对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A、只含非极性键的分子一定是非极性分子 B、含有极性键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C、非极性分子一定含有非极性键 D、极性分子一定含有极性键 5、请指出表中分子的空间构型,判断其中哪些属于极性分子,哪些属于非极性分 (1)、只含有极性键并有一对孤对电子的分子 ;(2)、只含有离子键、极性共价键的物质 ;(3)、只含有极性共价键、常温下为液态的非极性分子 。 7、二氯乙烯的同分异构体有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两种,其中属于极性分子的结构简式是;属于非极性分子的结构简式是。 8、已知化合物B4F4中每个硼原子结合一个氟原子,且任意两个硼原子间的距离相等,试画出B4F4的空间构型,并分析该分子的极性。

化学选修3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教案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教材分析 本章比较系统的介绍了分子的结构和性质,内容比较丰富。首先,在第一章有关电子云和原子轨道的基础上,介绍了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以及键参数——键能、键长、键角;接着,在共价键概念的基础上,介绍了分子的立体结构,并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和杂化轨道理论对简单共价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进行了解释。最后介绍了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等概念,以及它们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并从分子结构的角度说明了“相似相溶”规则、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等。 化学2已介绍了共价键的概念,并用电子式的方式描述了原子间形成共价键的过程。本章第一节“共价键”是在化学2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运用的第一章学过的电子云和原子轨道的概念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共价键,通过电子云图象的方式很形象、生动的引出了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以及它们的差别,并用一个“科学探究”让学生自主的进一步认识σ键和π键。 在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中,首先按分子中所含的原子数直间给出了三原子、四原子和五原子分子的立体结构,并配有立体结构模型图。为什么这些分子具有如此的立体结构呢?教科书在本节安排了“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和“杂化轨道理论”来判断简单分子和离子的立体结构。在介绍这两个理论时要求比较低,文字叙述比较简洁并配有图示。还设计了“思考与交流”、“科学探究”等内容让学生自主去理解和运用这两个理论。 在第三节分子的性质中,介绍了六个问题,即分子的极性、分子间作用力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溶解性、手性和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除分子的手性外,对其它五个问题进行的阐述都运用了前面的已有知识,如根据共价键的概念介绍了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根据化学键、分子的极性等概念介绍了范德华力的特点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根据电负性的概念介绍了氢键的特点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根据极性分子与非非极性分子的概念介绍了“相似相溶”规则;根据分子中电子的偏移解释了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强弱等;对于手性教科书通过图示简单介绍了手性分子的概念以及手性分子在生命科学和生产手性药物方面的应用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共价键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化学键的概念,能用电子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离子键或共价键的形成过程。 2.知道共价键的主要类型δ键和π键。

高二化学选修3教案

高二化学选修3教案 1. 理解杂化轨道理论的主要内容,掌握三种主要的杂化轨道类型; 2. 学会用杂化轨道原理解释常见分子的成键情况与空间构型过程与方法: 理解杂化轨道理论的主要内容,掌握三种主要的杂化轨道类型 理解杂化轨道理论的主要内容,掌握三种主要的杂化轨道类型 采用图表、比较、讨论、归纳、综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课题引入】 在宏观世界中,花朵、蝴蝶、冰晶等诸多物质展现出规则与和谐的美。科学巨匠爱因斯坦曾感叹:“在宇宙的秩序与和谐面前,人类不能不在内心里发出由衷的赞叹,激起无限的好奇。”实际上,宏观的秩序与和谐源于微观的规则与对称。 通常,不同的分子具有不同的空间构型。例如,甲烷分子呈正四面体形、氨分子呈三角锥形、苯环呈正六边形。那么,这些分子为什么具有不同的空间构型呢? 【思考】 美丽的鲜花、冰晶、蝴蝶与微观粒子的空间构型有关吗! 【活动探究】

你能身边的材料动手制作水分子、甲烷、氨气、氯气的球棍模型吗! 【过渡】 我们知道,共价键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所以原子以共价键所形成的分子具有一定的空间构型。 【板书】 甲烷分子的形成及立体构型 【联想质疑】 研究证实,甲烷(CH4)分子中的四个C—H键的键角均为l09.5o,从而形成非常规则的正四面体构型。原子之间若要形成共价键,它们的价电子中应当有未成对的电子。碳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为2s2p,也就是说,它只有两个未成对的2p电子,若碳原子与氢原子结合,则应形成CH2;即使碳原子的一个2s电子受外界条件影响跃迁到2p空轨道,使碳原子具有四个未成对电子,它与四个氢原子形成的分子也不应当具有规则的正四面体结构。那么,甲烷分子的正四面体构型是怎样形成的呢? 【过渡】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鲍林提出了杂化轨道理论, 【阅读教材40页】 1. 杂化原子轨道 在外界条件影响下,原子内部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重新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教案-2.3 分子的性质 第三课时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

[讲]水是极性溶剂,根据“相似相溶”,极性溶质比非极性溶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如果存在氢键,则溶剂和溶质之间的氢键作用力越大,溶解性越好。相反,无氢键相互作用的溶质在有氢键的水中的溶解度就比较小。 [投影] [板书]2、溶解度影响因素: (1) 溶剂的极性 [讲]此外,“相似相溶”还适用于分子结构的相似性。例如,乙醇的化学式为CH3CH20H,其中的一OH与水分子的一OH 相近,因而乙醇能与水互溶;而戊醇CH3CH2CH2CH2CH20H中的烃基较大,其中的一OH跟水分子的一OH的相似因素小得多了,因而它在水中的溶解度明显减小。 [板书] (2) 分子结构的相似性。 [讲]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范德华力越大,则溶质分子的溶解度越大。如CH4和HCl在水中的溶解情况,由于CH4与H2O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小,故CH4几乎不溶于水,而HCl 与H2O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大,故HCl极易溶于水;同理,Br2、I2与苯分子间的作用较大,故Br2、I2易溶于苯中,而H2O与苯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小,故H2O很难溶于苯中。 [板书](3)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讲]当溶质分子和溶剂分子间形成氢键时,会使溶质的溶解度增大。 [强调]另外,如果遇到溶质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情况,如SO2与水发生反应生成亚硫酸,后者可溶于水,因此,将增加SO2的溶解度。

[思考与交流]1、比较NH3和CH4在水中的溶解度。怎样用相似相溶规律理解它们的溶解度不同? 2.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用有机溶剂(如乙酸乙酯等)溶解油漆而不用水? 3、在一个小试管里放入一小粒碘晶体,加入约5mL蒸馏水,观察碘在水中的溶解性(若有不溶的碘,可将碘水溶液倾倒在另一个试管里继续下面的实验)。在碘水溶液中加入约1mL 四氯化碳(CCl4),振荡试管,观察碘被四氯化碳萃取,形成紫红色的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再向试管里加入1mL浓碘化钾(KI)水溶液,振荡试管,溶液紫色变浅,这是由于在水溶液里可发生如下反应:I2+I—=I3—。实验表明碘在纯水还是在四氯化碳中溶解性较好?为什么? [汇报]1、NH3为极性分子,CH4为非极性分子,而水是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规则,NH3易溶于水,而CH4不易溶于水。并且NH3与水之间还可形成氢键,使得NH3更易溶于水。 2、油漆是非极性分子,有机溶剂如乙酸乙酯也是非极性溶剂,而水为极性溶剂,根据“相似相溶”规则,应当用有机溶剂溶解油漆而不能用水溶解油漆。 3、实验表明碘在四氯化碳溶液中的溶解性较好。这是因为碘和四氯化碳都是非极性分子,非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非极性溶剂,而水是极性分子。 [展示]模型: [设问]看一看两个分子的立体结构,像不像一双手那样?它们不能相互叠合? [板书]六、手性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2.1《共价键(第一课时)》教案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共价键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化学键的概念,了解共价键的本质和特征。 2.知道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说出σ键和π键的差别和一般规律。 3.通过σ键和π键的学习,差异性的比较,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4.通过σ键和π键的学习,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未知的精神,全面看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 教学难点: σ键和π键的差别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启发、讲解、推测、讨论、对比、归纳等方法。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设问] 前面学习了电子云和轨道理论,对于HCl中H、Cl原子形成共价键时,电子云如何重叠?例:H2的形成 [讲解、小结] [板书] 一、共价键

(1).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2).共价键的本质:在两个原子核之间的电子与原子核之间的电性作用是共价键的本质。 思考1:为什么H2S分子中原子个数比为2:1,为什么H2S分子是V字形分子?为什么两个键的夹角约为90o ? [板书] 2、共价键的特征 (1).饱和性 a. 共价键的饱和性:一个原子有几个未成对电子,便可和几个自旋相反的电子配对成键,这就共价键的“饱和性”。 b. 共价键的饱和性这一特征决定了原子形成分子时原子的数量关系和每个原子形成共价键的总数 练习1:试用原子结构知识和共价键的饱和性解释NH3、H2S的成键情况? [板书] (2).方向性: a.在形成共价键时,共价键将尽可能沿着电子概率出现最大的方向重叠成键,这就是共价键的方向性。 b.共价键的方向性的特征决定了分子的立体构型。 [板书] 3.共价键的类型(按成键原子的原子轨道重叠方式分类) 思考2:大家知道氮元素是活泼非金属元素,但为什么N2非常稳定,不易参加好多反应? (1). σ键的形成 σ键:原子轨道中的电子云以“头碰头”的方式相互重叠形成的共价键。 (a). s-s σ键的形成 s-s σ键:两个s轨道的电子云以“头碰头”的方式相互重叠形成的共价键叫s-s σ键。 例如H2分子中有一个s-s σ键。 (b). s-p σ键的形成 s-p σ键:一个s轨道的电子云和一个p轨道的电子云以“头碰头”的方式相互重叠形成的共价键叫s-p σ键。 一般是H原子与其它元素的原子形成的σ键属于s-p σ键。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原子结构教案

原子结构 【学海导航】 一、能层与能级 对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按能量的差异将其分成不同的能层(n);各能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对于同一能层里能量不同的电子,将其分成不同的能级(l);能级类型的种类数与能层数相对应;同一能层里,能级的能量按s、p、d、f的顺序升高,即E(s)<E(p)<E(d)<E(f)。 1.电子云: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的概率密度分布。电子云是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形象化描述。 2.原子轨道:不同能级上的电子出现概率约为90%的电子云空间轮廓图。s电子的原子轨道呈球形对称,ns能级各有1个原子轨道;p电子的原子轨道呈纺锤形,np能级各有3个原子轨道,相互垂直(用px、py、pz表示);nd能级各有5个原子轨道;nf能级各有7个原子轨道。 三、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构造原理:绝大多数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都遵循下列顺序: 1s、2s、2p、3s、3p、4s、3d、4p、5s、4d、5p、6s、4f…… 构造原理揭示了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从中可以看出,不同能层的能级有交错现象,如E(3d)>E(4s)、E(4d)>E(5s)、E(5d)>E(6s)、E(6d)>E(7s)、E(4f)>E(5p)、E(4f)>E(6s)等。 构造原理是书写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的依据,也是绘制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图(即轨道表示式)的主要依据之一。 2.能量最低原理:原子核外电子遵循构造原理排布时,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即在基态原子里,电子优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能级里,然后排布在能量逐渐升高的能级里。 3.泡利原理:每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 4.洪特规则: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各个轨道时,优先占据不同的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 四、基态、激发态、光谱 1.基态:最低能量状态。如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基态原子。 2.激发态:较高能量状态(相对基态而言)。如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跃迁至较高能级成为激发态原子。 3.光谱: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跃迁时会吸收(基态→激发态)和放出(基态→激发态)能量,产生不同的光谱——原子光谱(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利用光谱分析可以发现新元素或利用特征谱线鉴定元素。 【例题解析】 例1 下列有关电子云和原子轨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核外的电子象云雾一样笼罩在原子核周围,故称电子云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原子结构》教案设计(20200206162348)

原子结构与性质 教材分析: 一、本章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与激发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产生原子光谱。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4.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5.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6.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本章知识分析: 本章是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原子的结构,从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介绍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原子光谱等,并图文并茂地描述了电子云和原子轨道;在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元素周期系、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总之,本章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比较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为后续章节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尽管本章内容比较抽象,是学习难点,但作为本书的

第一章,教科书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 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在原子水平上认识物 质构成的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注意本章不能挖得很深,属于略微展开。 第一节原子结构:(第一课时)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认识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层分布及其能量关系 3、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及其能量关系 4、能用符号表示原子核外的不同能级,初步知道量子数的涵义 5、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能用构造原理认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6、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方法和过程:复习和沿伸、类比和归纳、能层类比楼层,能级类比楼梯。 情感和价值观:充分认识原子结构理论发展的过程是一个逐步深入完美的过程。 教学过程: 1、原子结构理论发展 从古代希腊哲学家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的朴素原子说到现代量子力学模型,人类思想中的原子结构模型经过多次演变,给我们多方面的启迪。

高中化学选修3全册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全部教学案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教材分析: 一、本章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 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与激发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 迁产生原子光谱。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4.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5.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6.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 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本章知识分析: 本章是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原子的结构,从构造原理 和能量最低原理介绍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原子光谱等,并图文并茂地描述了电子云和 原子轨道;在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元素周期系、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总之, 本章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比较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为后续章节内容的 学习奠定基础。尽管本章内容比较抽象,是学习难点,但作为本书的第一章,教科书从内容 和形式上都比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 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在原子水平上认识物质 构成的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注意本章不能挖得很深,属于略微展开。 相关知识回顾(必修2) 1.原子序数:含义: (1)原子序数与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 原子序数====。(3) 原子组成的表示方法 a. 原子符号:A z X A z b. 原子结构示意图: c.电子式: d.符号表示的意义: A B C D E (4)特殊结构微粒汇总: 无电子微粒无中子微粒 2e-微粒8e-微粒 10e-微粒 18e-微粒 2.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 排成横行叫周期;再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有 上到下排成纵行,叫族。 (2)结构:各周期元素的种数 0族元素的原子序数

高中化学选修3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3教案 篇一: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全部教学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全部教学案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教材分析: 一、本章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与激发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产生原子光谱。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4(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5(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6(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本章知识分析: 本章是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原子的结构~从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介绍了原子 的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原子光谱等~并图文并茂地描述了电子云和原子轨道,在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元素周期系、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总之~本章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比较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为后续章节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尽管本章内容比较抽象~是学习难点~但作为本书的第一章~教科书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在原子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注意本章不能挖得很深~属于略微展开。 相关知识回顾,必修2, 1. 原子序数:含义:,1, 原子序数与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 原子序数,,, , 。,3,原子组成的表 示方法 a. 原子符号: zXA z b. 原子结构示意图: c.电子式: A d.符号表示的意义: A B C D E ,4,特殊结构微粒汇总: 无电子微粒无中子微粒 2e-微粒 8e-微粒 10e-微粒 18e-微粒 2. 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叫周 期,再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有上到下排成纵行~叫族。 ,2,结构: 各周期元素的种数0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不完全周期第七周期 26118 ?族族序数罗马数字用表示,主族用 A 表示,副族用 B 表示。 7个 7 个 VIII族是第8、9、10纵行 18 纵行 阿拉伯数字:12 3 4 5 6 7 8 罗马数字:I IIIII IVV VI VII VIII,3,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