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整合与创新—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探析

整合与创新—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探析

整合与创新—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探析
整合与创新—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探析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可持续发展, 2015, 5, 13-18

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2015 in Hans. https://www.sodocs.net/doc/0d17333086.html,/journal/sd

https://www.sodocs.net/doc/0d17333086.html,/10.12677/sd.2015.51003

Integration and Innovation

—The Exploration of “Beautiful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Planning in Zhejiang Province

Rugang Wang, Shan Jiang, Jingying Zhang, Xiang Qiu

Zhijiang College of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gzhou, Zhejiang

Email: wrg19741230@https://www.sodocs.net/doc/0d17333086.html,

Received: Jan. 7th, 2015; accepted: Jan. 16th, 2015; published: Jan. 21st, 2015

Copyright ? 2015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sodocs.net/doc/0d17333086.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construction of new rural developing trend, the article indicates that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planning of beautiful countryside is “upgrade” of the new rural planning; its work is with a comprehensive, local and operational characteristics. There are two questions on the operational level including the technical basis missing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 failing. To solve the problem, it proposes the two measures of planning integration and mechanism innova-tion.

Keywords

Beautiful Countryside, Integration, Innovation, Zhejiang Province

整合与创新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探析

汪如钢,蒋山,张静莹,邱翔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浙江,杭州

Email: wrg19741230@https://www.sodocs.net/doc/0d17333086.html,

收稿日期:2015年1月7日;录用日期:2015年1月16日;发布日期:2015年1月21日

整合与创新

摘要

本文通过新农村建设发展趋势分析,指明浙江省当前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是新农村规划的“升级版”,其工作具有综合性、地方性及操作性特点。操作层面上存在技术依据缺失和管理机制失效两大问题,于此提出规划整合和机制创新两大措施,以期解决问题。

关键词

美丽乡村,整合,创新,浙江省

1. 前言

各项经济指标表明,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发展中期和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以国际视角来看,对农村进行改革以建设新型农村,是世界上所有国家或地区在实现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一个历史阶段,也是城市化进程中必须实施的重要战略之一。如日本“村镇综合建设示范工程”、韩国“新村运动”、法国“农村改革”、英国“郊区新镇”、美国“示范城市”[1]。中国正在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并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作为其指导方针,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2]。

浙江省全面、系统的开展新农村建设活动以来,根据经济发展动态变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3]。一是以“生活宽裕”为目标,拓展居住空间,满足农民建房物质需求阶段,其规划形式表现为村庄建设规划。二是以“村容整洁”为目标,改造居住环境,满足农民精神感受需求阶段,其规划形式表现为村庄整治规划;三是近两年正在开展的美丽乡村规划,这是新农村规划的全面提升阶段。以“生产发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为目标,注重产业体系的构建和人文精神的塑造。

然而,政府和学术界目前普遍把“美丽乡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种概念延伸,技术和管理上并没有与村庄建设规划及整治规划之间作明显的区分界定。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实践表明[4],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是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一定条件后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升级版”。与过去偏重物质规划有所不同,其主要研究方向:以产业体系为导向,依托地方资源禀赋,挖掘地域文化特色,生态文明视阈下打造“绿色新产业,绿色新环境,绿色新文化,绿色新社区”四大工程[5]。因此,目前对于浙江省而言,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的系统性研究工作非常有必要,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的工作特点

2.1. 综合性

乡村的规模虽然小,然而建设规划工作涵盖的问题,涉及的专业技术却相当广泛。从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实践来看,具体工作既涉及到产业及资源特色、地域文化、社区管理等非物质形态方面因素的分析研究,又需要与建设及整治规划进行协调和技术整合,还包括建筑立面改造、公共活动中心空间优化、标志性绿化景观节点深化设计等具体方案。建设规划编制过程往往融汇了生态经济规划、详细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等多学科的交叉,需要多专业技术人员的参与,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2.2. 地方性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没有成熟的经验和模式可供借鉴,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为依

整合与创新

据,需要在实践中摸索前行。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实践证明,技术方案和管理手段只有充分结合农村、农民的具体地方实际情况,采取“自下而上”的规划模式因地制宜地解决实际问题,才能体现不同类型村庄的不同地域特色。

2.3. 操作性

从浙江省美丽乡村试点申报到规划设计及最后实施过程中,建设规划往往以实际项目体系为主线,强调近期实施的可行性。从某种意义上讲,规划成功与否,不在于是否描绘了一幅令人憧憬的远期前景,而在于是否能够迅速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一份可供实施的方案。浙江很多地区采取“6 + 12”的规划建设模式,即6个月完成美丽乡村申报和设计,12个月项目完工并验收。这种模式虽然过于短期化,有很大的负面效应,但却从中体现出了很强的操作性。

3.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规划面临的困境

3.1. 技术依据缺失

新农村建设规划和整治规划一般以国家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及地方为依据。与之相比,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在规划重点、内容及深度上有较大区别,因而缺失相对统一的技术标准和相关经验作为依据,没有固定的规划模式可循,结果导致规划设计成果的表达形式和内容深度多种多样。笔者在参与的浙江省一些地区的美丽乡村规划成果评审会上看到,规划编制单位有经济规划院、城乡规划院、建筑设计院、园林设计院等多种性质单位,规划成果有以文字为主,配以少量的平面图,多是口号性的宣传、建议,项目无法“落地”;有的全完是做成了园林景观设计成果,仅对有限的节点,如广场、公园等做了很详细的设计,甚至深化到施工图设计阶段,而缺少村庄的整体分析和研究;更多的是当作一次“新”的建设规划或整治规划,否定过去已有的规划,完全推到重来,从人口预测、土地利用、道路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到建筑立面整治、户型设计及环境卫生改造,面面俱到,没有一条清晰的主线。

3.2. 管理机制失效

浙江省新农村建设规划和整治规划基本由规划局或建设局组织编制与实施,经过多年的实践,管理和技术上已经形成一套成熟的运作模式和规划体系。然而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往往由浙江省各个地方农办牵头组织,由于主管领导和管理科员大多是非规划专业出身,几乎没有这方面的相关理论知识和管理经验,加上无成熟经验借鉴,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因而在美丽乡村申报、规划、实施、考核过程中指导思想模糊,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首先,申报环节缺少有效的评价机制。由于浙江省美丽乡村是分批次试点,建设补助资金比以往多很多,如浙江省一个村可以补贴500万元,所以申报过程中竞争非常激烈。受利益驱动,很多村进行人情公关,结果基础条件较差的乡村申报成功,反而一些有产业、文化、资源特色的乡村落选。其次,规划环节成果编制与审定主观性较强。由于浙江省美丽乡村规划没有现成的技术标准为依据(如前文叙述),设计单位难以对规划重点、编制内容和深度进行界定,不同的解读方式形成不同的规划设计思路,结果导致成果多样化,可操作性差。浙江省各个地方主管部门也凭个人喜好评定规划成果的优劣,标准不统一,缺乏科学合理性。最后,实施环节缺少严格的监督考核机制。浙江省很多村申报美丽乡村的项目体系不科学,主要是为了申报建设补助资金而大量拼凑项目,工程预算往往远超过补助资金额度。村集体经济收入不足以填补资金差额,而资金自筹渠道匮乏,结果出现实施项目与申报项目体系不一致的现象。项目验收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一般只要补助资金真实投入项目建设,考核基本合格通过。

整合与创新

4.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的整合与创新

4.1. 技术层面:规划整合

4.1.1. 规划标准的整合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目前非常紧迫的任务是建立统一的规划技术标准,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制定《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规范性文件,科学指导规划编制工作。新导则必须结合《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村镇规划标准》、《村镇规划编制办法》等国家法规规章以及《浙江省村庄规划编制导则》、《浙江省村庄整治规划编制技术导则》等规范性文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符合浙江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的技术标准。与过去村庄规划及整治规划相比,新导则不仅延续物质规划内容,而更加强调的是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的提升内容,即在生态文明视阈下打造“绿色新产业,绿色新环境,绿色新文化,绿色新社区”四大工程,以达到人与自然,村庄与生态的和谐统一。重点内容应该包括:①村庄绿色产业经济规划,为美丽乡村建设规划重中之重。要求深入调研村庄的基础经济情况,充分挖掘村庄的资源特色,围绕特色资源打造具有发展前景的特色产业经济,突出全产业链规划,并使规划具有可操作性,以达到村庄富裕的目标。②村庄绿色环境规划。更加强调村庄的生态基础设施规划,村庄外围注重山体植被绿化、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内部加强公园、绿化广场及垃圾收集、污水排放等公共性设施规划。重要节点要求做到施工图设计深度。③村庄绿色文化规划,为非物质实体规划内容,过去村庄规划几乎没有涉及这方面的内容。规划要求充分挖掘村落传统文化,继承并发扬光大。通过融入现代文化元素,利用现代文化塑造手法,打造能体现村庄新时代新风貌的文化体系,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④村庄绿色社区规划。以城市社区的模式来管理村庄,规划相应的管理职能,配套相应的设施,如卫生

医疗、体育文化、娱乐活动等,让村民共享城市生活。

4.1.2. 规划平面的整合

浙江省村庄建设规划起步比较早。从2003年“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到2006~2007年的村庄整治规划工作,最后到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1~2015年),总体上形成三个历史阶段,每个阶段都制定了相应的规划,基本上有三个版本。这些规划在不同的规划背景下较好的指导了村庄的建设,但由于地区及村庄个体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很多规划实施未按时完成,便开始了新一轮规划编制,不同规划版本之间未能较好衔接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另外由于不同规划侧重点不同,规划建设内容上甚至有相互冲突的地方。因此,美丽乡村建设规划首要任务就是整合不同版本规划内容。包括:①道路网的整合。

过去浙江省村庄建设规划侧重农房建设布局,以满足村民建房需求;而村庄整治规划侧重于建筑立面及环境整饬。前者很多采取“全拆全建”的规划方式,重注路网的通达性,旧村改造可操作性不强;后者关注破旧建筑立面的修复、刷新及绿化环境卫生的改造,可操作性较强,但不利于村庄长远发展。美丽乡村建设规划需要在充分调查现状道路基础上,结合建设规划与整治规划路网布局,进行协调、整合,形成既具有可操作性,又有利长远发展的路网格局。②建筑的整合。村庄建设规划建筑布置通常包括部分内容:一为新区布置,建筑基本采取整齐划一的行列式布置方式;二为旧村布置,过去的规划通常全拆新建,采取紧凑的行列式布置方式,以节约用地,增加建筑密度。结果表明,规划期内大部分旧村由于村民之间的拆迁安置利益关系无法平衡,导致规划无法实施。后续的整治规划较好的解决了这一矛盾,整治规划中很重要的一项措施就是对旧村建筑及农户进行详细的调查、问卷,并由村委主持设计单位与农户座谈,针对不同建筑确定拆迁安置、原拆原建、整饬保留、拆除违章等具体措施,增加旧村改造的可操作性,缺点是土地有较大浪费。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涉及到建筑布置较少,一般延续前版规划的建筑布置。因而要求前两版规划在建筑平面布置上进行叠加,针对叠加整合的建筑布置图,新区遵循建设规划,旧村依照整治规划,最终进行优化,形成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建筑平面布置图。

整合与创新

4.1.3. 规划内容的整合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与村庄建设规划及整治规划,由于背景、功能和所起的作用不同,规划内容上存在比较大的差别。建设规划与整治规划重点在于物质实体规划,即农房建设和环境改造,以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住房和生活环境需求。虽然也涉及到产业、基础设施、文化、社区等相关内容,但大多数流于形式,未真正作为项目进行实施。而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是针对于实际项目的规划,浙江省针对申报美丽乡村的项目体系专门有资金扶持,并最终要进行工程竣工验收,因而也是实施性非常强的规划。与前两者相比,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是乡村规划的“升级版”,重点在于建立项目体系,然后根据项目体系进行评审、设计、施工。项目体系主要包括物质实体项目和非物质实体项目,除了新增项目外,有部分项目内容可能在村庄建设规划及整治规划中有所罗列,因此,规划中需要进行整合,形成科学合理、高效的项目体系。项目体系一般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①产业体系,指能够支撑乡村快速发展的内生动力,包括现代农业体系、现代旅游业体系和地方小型工业体系,一般更为强调用工业化、信息化的手段组织并形成农业产业链系统或旅游业产业链系统。②基础设施体系,指能够保证和维持乡村产业经济发展、居民便捷生活生产的系列硬件基础设施和软件服务设施,包括道路、网络、水电、排污、学校、医疗、法律等,这些属于乡村发展的基础动力。③生态环境体系,指产业、乡村、居民等生产与发展所赖以存在的基本条件,属于一种开放性和扩散性的组织系统,相对于聚集式的城市系统,更能够体现出乡村聚落的本质属性。④地方文化体系,指能够区别于城市和其他乡村特征的内在属性,是每个成功乡村具有自身魅力而不可缺少的灵魂,包括农耕文化、牧渔文化、民风民俗、地方名人、节庆盛事等。

4.2. 管理层面:机制创新

4.2.1. 评价机制的创新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规划采取分批次、分重点实施,由于扶持补助资金额巨大,因而美丽乡村的申报竞争激烈。如何选取有特色、有竞争力的村庄作为实施对象,评价机制至关重要,笔者经历过无资源、无特色、家庭作坊式的小工业遍地开花,污染严重的村庄被选为美丽乡村,选取的理由仅仅是因为村庄规模大。面对这种村庄规划师无法下手,规划成果与建设规划及整治规划同质化,无法体现美丽乡村的“美”。因而,美丽乡村的选取工作首要的是进行评价机制创新,让真正有潜力的乡村进入扶持名单。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主要体现三个方面:①建立专家库。建立专家库,由专家根据申报材料来进行评价,可以避免非专业的主观因素影响结果。专家评价可能也会存在个人主观性,为了减少这一因素的影响,可以根据因子建立因子评价体系,赋予不同因子不同权重,专家根据申报材料及现场踏勘情况,分别对因子打分,最后确定综合总分,得分高的村庄入选。②规划师全程跟踪。很多村庄由于缺乏专业人才,无法准备良好的美丽乡村申报材料,导致落选。因而规划师的提前介入至关重要,从前期挖掘村庄特色、建立项目体系、准备专业的申报材料,到后期的规划设计需要规划师的全程跟踪。③网络在线申报。通过网络一方面方便统计计算、自动化生成,可以提高办公效率,另一方面回避申报单位与专家见面,避免人情公关、人情打分现象。

4.2.2. 实施机制的创新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扶持补助资金一般为300~500万元/每村,而申报成功的美丽乡村项目体系预算多为1000万元以上,缺口非常大。集体经济差的村庄往往采取减少项目,多少钱办多少事;集体经济好的村庄也难以填补资金缺口,实施过程中偷工减料现象普遍。美丽乡村建设实施过程中关键是资金的筹措,政府应该鼓励村庄进行实施机制创新,如采取BT模式进行部分项目融资、通过集体土地流转获取建设资金、集体物业抵押贷款、公益性项目向社会企业家或村民募捐等组合融资方式筹措项目建设资金。

整合与创新

4.2.3. 考核机制的创新

浙江省美丽乡村规划建设一般经历申报、规划、实施、考核四个过程。每个环节至上而下,环环相扣,其中规划、竣工验收存在相应的考核机制。规划环节,一般程序是规划设计单位编制完成规划成果后,需要经过专家评审通过,并送报当地政府审批后,才可组织实施。浙江省美丽乡村规划大多由地方农办牵头组织,由于缺乏这方面组织经验,往往农办直接认可即实施,缺少程序上的严肃性。没有经过专家论证的规划成果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如项目体系不合理,拼凑现象严重,没有详细的项目资金预算报告等等,对后续实施环节造成很大影响。农办可以从规划建设部门抽调专业人才成立美丽乡村规划审批科,负责联系设计单位,组织专家评审会,规范规划成果,切实把好规划环节重要关口。竣工验收环节,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只要补助资金实际投入工程建设,往往都可以考核通过。由于缺少资金、工程量小等原因,村庄往往没有采取招标形式,而是由负责人直接委托规模小的施工单位建设,施工质量较差。因此,采取工程招投标制度,引入第三方监理机构是保证工程质量、实施效果的重要举措。

5. 结语

2003年至今,浙江省新农村建设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在满足住房需求、改善居住环境及生态文明视阈下的美丽乡村建设三个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在认识上仍然存在很多的误区,笔者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分别从技术上和管理上提出一些见解,希望对浙江省有关部门和单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基金项目

浙江省教育厅课题(立项号:Y201432195)。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陆洲, 许妙苗(2010) 乡村转型的国际经验及其启示. 国际城市规划, 2.

[2]胡锦涛(2012)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人民出版社, 北京, 11.

[3]黄杉, 武前波, 等(2013) 国外乡村发展经验与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探析. 华中建筑, 5.

[4]兰东, 匡显桢(2013) 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美丽乡村建设—吉安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理论导报, 8.

[5]浙江省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2011)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1-2015). 中国乡镇企业, 6.

浅谈美丽乡村建设如何规划设计

浅谈美丽乡村建设如何规划设计 美丽乡村,是指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时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具体要求。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 1、美丽乡村如何规划设计? 美丽乡村是具现代生活质量及传统农村特质的可持续发展乡村,他不仅仅是一种称号,而是通过建设而形成的一种乡村形态和生活方式。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认为美丽乡村规划应坚持政府引导、村民参与、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坚持规划先行,规划与建设同步考虑,统筹兼顾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发展,凸显村镇特色,构建美丽乡村产业布局的空间骨架,宜居的生态环境,良好的配套建设,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实现村务管理民主规范,村民生活品质提升。 做好美丽乡村规划是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和谐发展、持续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抓手。 2、美丽乡村如何结合现代农业进行统一规划设计? 十三五规划指出要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是当前镇、乡、村庄规划的产业支撑,是美丽乡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京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在美丽乡村规划中,以农业产业为基础,挖掘地方特色产业,根据项目区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合理确定产业类型和规模、空间布局,制定产业发展路径,引入现代科技、现代管理、农业品种等,促进区域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整体提升一产水平,实现规模化、机械化生产;延长产业链,适度发展加工业;针对乡村的资源条件,合理开展农业休闲旅游等服务业。让农民不仅分享种养业而且分享加工流通休闲旅游带来的收益,通过美丽乡村的建设,达到“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裕”的目的。 3、美丽乡村建设如何统筹休闲旅游业发展?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十三五时期重要的建设内容。北京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对美丽乡村的规划,重点突出地域特色,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体验、科普教育、民俗体验、文化传承等为项目,依据各地具体条件,有规划地开发休闲农庄、乡村酒店、特色民宿、自驾露营、户外运动等乡村休闲度假产品,配套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构建建设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魅力美丽乡村综合体。

国家标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

国家标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 编制说明 《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国家标准起草组 2014年12月

国家标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 编制说明 一、背景 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召开,在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任务和目标。美丽中国的建设重点和难点在于农村。2013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乡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永续发展的需要;是强化农业基础、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需要;是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需要。国家财政部、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农业部等相关部委纷纷出台一些措施和政策来推动美丽乡村的建设。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于2012年发布了《关于开展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农改〔2012〕12号),开展了以美丽乡村建设等十项主要改革重点的示范试点。2013年7月,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作用,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的通知》(财农改[2013]3号),决定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主攻方向,启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农业部办公厅也于2013年初发布了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意见(农办科[2013]10号)。全国各地已全面拉开美丽乡村的建设。 近年来,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涌现出了浙江安吉、福建长泰、贵州余庆等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典型,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依然存在农村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效率低、管理水平不高、城乡区域差别大等突出问题。农村作为社会最基层的单元,与城镇相比,整体存在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基础薄弱、农民素质低等劣势,在如何实现“美”的过程中,在建设主体内容、建设技术、运行维护、服务及评价等各个环节上依然缺乏统一的技术指导;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使得美丽乡村的建设成果无法得以有效的巩固和持续发展。 标准化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抓手和创新驱动力。2010年国标委首次将安吉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列为第七批农业标准化试点项目,创新地将标准化的应用从农业、工业逐渐转向为美丽乡村、社会治理等更为广阔的领域,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整合与创新—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探析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可持续发展, 2015, 5, 13-18 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2015 in Hans. https://www.sodocs.net/doc/0d17333086.html,/journal/sd https://www.sodocs.net/doc/0d17333086.html,/10.12677/sd.2015.51003 Integration and Innovation —The Exploration of “Beautiful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Planning in Zhejiang Province Rugang Wang, Shan Jiang, Jingying Zhang, Xiang Qiu Zhijiang College of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gzhou, Zhejiang Email: wrg19741230@https://www.sodocs.net/doc/0d17333086.html, Received: Jan. 7th, 2015; accepted: Jan. 16th, 2015; published: Jan. 21st, 2015 Copyright ? 2015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sodocs.net/doc/0d17333086.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construction of new rural developing trend, the article indicates that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planning of beautiful countryside is “upgrade” of the new rural planning; its work is with a comprehensive, local and operational characteristics. There are two questions on the operational level including the technical basis missing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 failing. To solve the problem, it proposes the two measures of planning integration and mechanism innova-tion. Keywords Beautiful Countryside, Integration, Innovation, Zhejiang Province 整合与创新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探析 汪如钢,蒋山,张静莹,邱翔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浙江,杭州 Email: wrg19741230@https://www.sodocs.net/doc/0d17333086.html, 收稿日期:2015年1月7日;录用日期:2015年1月16日;发布日期:2015年1月21日

美丽乡村规划方案

美丽乡村规划方案 一、现状问题: 1、交通现状: ***除北大街外,道路现状宽度为6-7 米不等,路面为水泥路面,质量一般;现状设有一处城乡公交站点。 现状自然村内均没有专门的车行道路,几乎不能通车,只能步行,且路面宽度高度不等,质量一般。 2、景观风貌及产业,特色资源现状 ***四面环山,离县城较近,有煤炭资源和瓷技术。 不足:①村庄内绿化不足,几乎没有宅间绿化;②村庄现状地势起伏较大,存在多处驳坎,坎上局部设有水泥墙、栏杆等,形式杂乱,景观风貌较差;③现状山体上树林偏少。 因有悠久的煤炭和瓷文化,因此可以设置特色历史文化旅游的条件。 3、配套设施现状 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管理和村民不重视公共用地和空间的预留和协调,建筑间距较小,使得公共空间受到极大压缩,公共绿地、公共活动场地、交通设施、公共配套设施均显得局促和不足,现有各种村民设施不全,因此直接导致村民生活环境质量不高。另外,村庄内部卫生条件较差。如果未来发展特色旅游,相应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严重缺乏,如旅游接待、停车场、餐饮、宾馆等。 4、建筑风貌 村庄的建筑都是均为村民自发建设的老房子,建筑风格色彩较为老旧,质量参差不齐,整体建筑风貌杂乱而不统一,影响整体景观,另外,村民辅房乱搭乱建情况严重,且质量差、风貌差,尤其是作为猪圈或厕所使用,普遍存在脏、乱、臭的现象。 二、总体规划 (1)规划指导思想 1、从发展的角度着眼,强调动态的建设观,正确处理村庄整治与村民生活、旅游开发 的关系; 2、抓住村庄发展的脉络,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突出人、自然、建筑相融的整体空间 环境特色,将村庄质朴、厚拙、自然的原始风貌及乡土文化加以保护,同时融入时 代特色,强化下姜村特色新农村的感染力。 3、以科学的态度对现有文化、建筑及其环境现状进行充分的研究,在完全尊重村庄现 有发展肌理的基础上进行整治。 (2)规划原则 1、将村庄综合整治和产业引导相结合的原则。结合下***未来旅游产业的发展,集中资金,重点开发,分片实施,同时加强重点地段整治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2、保持村庄现有的自然肌理,拆除建筑违章,梳理开放空间,对部分建筑外貌局部进行改造,对建筑内部可以整修。 3、重点整治与一般整治相结合,建筑整治与环境整治相结合的原则。 4、对村民的私有空间和生产生活方式尊重与引导并重的原则。 5、建筑整治兼顾建筑样式的多样性和整体协调性的原则。

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锦绣画卷

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锦绣画卷 2011年02月10日07:44:05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美好家园王子庭摄 浙江日报2月10日讯浙江的农村,是一片富饶的土地。在这里,城乡开始融合发展。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明显提升,转移性、财产性收入增长较快,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2010年全省农林牧副渔业总值达到2173亿元,五年平均增长3.1%,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303元,五年年均增长8.4%。 浙江的农村,是一片秀丽的土地。在这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这片绿色的土地上,生产出的是生态食品,发展的是低能耗、低排放的新兴农业。一眼望去,村庄整洁、道路平坦宽畅、撒落在平原、山区、海岛间的一个个美丽乡村,如颗颗明珠般熠熠生辉。 浙江的农村,是一片幸福的土地。在这里,人们生活幸福有保障。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公共服务不断延伸,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十一五”期间,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累计报销医疗费用211.4亿元,受益1.82亿人次,2010年全省85%以上的村实现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约70%农户家庭实现卫生改厕,45%左右村庄开展了生活污水治理,60%多的行政村环境得到较好整治……2010年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民满意度达到77.92%。 一组组数据,一项项成就,生动地勾画出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画卷。那么,是什么推动浙江的新农村变得如此富饶、秀丽、幸福?浙江省农业和农村办公室负责人给出了答案,“近年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中央有关‘三农’工作精神,按照‘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大力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了从‘全面破除城乡分割’向‘全面推进城乡融合’的转变,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花团锦簇、生机勃勃,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高效生态农业 2010年,全省落实粮食生产功能区119万亩,启动建设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98个、主导产业示范区187个和特色农业精品园289个。 农业结构深入调整,十大主导产业加快发展,产值占农业总产值近80%。现代农业主体快速成长,农业龙头企业达到6301家,比2005年增长40.9%;农民专业合作社近2万家,比2005年增长超过6倍;各类种养业大户达到20.5万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达到707.5万亩,占承包耕地的36.1%,66个县(市、区)、1006个乡镇、1.2万个村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组织。 农业科技支撑不断增强,农业标准化生产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市场竞

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招投标书范本

千里马招标网https://www.sodocs.net/doc/0d17333086.html, 巩义市新中镇新中村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 招标文件 招标编号:巩建公开【】号 招标人:巩义市新中镇人民政府 招标代理机构:河南大明建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二〇一八年八月

目录 第一章招标公告 (2) 第二章投标人须知 (5) 投标人须知前附表 (5) .总则 (10) .招标文件 (11) .投标文件 (12) .投标 (14) .开标 (15) .评标 (15) .合同授予 (16) .重新招标和不再招标 (16) .纪律和监督 (17) .需要补充的其他内容 (17) 第三章评标办法 (24) 评标方法 (27) 评审标准 (27) 评标程序 (27) 第四章合同条款及格式 (29) 第一部分合同协议书 (32) 第二部分通用合同条款 (36) 第三部分专用合同条款 (37) 第五章工程量清单 (62) 第六章图纸 (64) 第七章技术标准和要求 (65) 第八章投标文件格式 (66) 一、投标函及投标函附录 (68) 二、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 (70) 三、授权委托书 (71) 四、投标保证金 (72) 五、优惠及服务承诺 (73) 六、已标价的工程量清单 (74) 七、施工组织设计 (75) 八、项目管理机构 (79) 九、资格审查资料 (80) 十、其他材料 (84)

第一章招标公告 、招标条件 本招标项目巩义市新中镇新中村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已由相关部门文件批准建设,建设资金来自财政资金,招标人为巩义市新中镇人民政府,招标代理机构为河南大明建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项目已具备招标条件,现对该项目进行公开招标。 、项目概况与招标范围 .工程名称:巩义市新中镇新中村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 .建设地点:巩义市新中镇新中村 .建设内容:绿化工程、电气照明、道路建设、公厕土建等。 .招标范围:施工图纸及工程量清单包含的所有工程内容; .预算金额:.万元 .质量要求:合格,符合国家现行施工质量验收合格标准 .计划工期:日历天 .招标编号:巩建公开【】号 .标段划分:共计施工一个标段。 、投标人资格要求 . 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 投标人须具有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三级及以上资质,并在人员、设备、资金等方面具有相应的施工能力,且具有有效的安全生产许可证; .拟派项目经理须具市政公用工程二级及以上(不含临时)注册建造师资格,应取得主管部门核发的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项目经理为本单位正式员工(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如劳动合同及社保证明),项目经理不得在其他在建项目担任相应职务。 . 投标人年月日(以合同签订日期为准)以来至少承担过工程投资额在万元以上类似施工项目业绩份(须提供合同或中标通知书原件); .投标人须有良好的财务状况,提供经会计师事务所或审计机构审计的-年度财务审计报告,新成立企业提供相关财务报表。 .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提供年月以来连续三个月的缴纳证明); .参加招投标活动前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的书面声明; .投标人在“信用中国”网站(https://www.sodocs.net/doc/0d17333086.html,)、中国政府采购网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哪些方案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哪些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关于加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根据南桥镇党委、政府的要求,为加快推进裕民村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提高美丽乡村建设水平,根据裕民村实际,现制定裕民村美丽乡村建设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和“三化同步”的总体要求,以镇村规划为龙头,以美丽乡村建设为重点,以村庄建设、环境整治为突破口,以创新工作机制为保障,将裕民村建设成为“村美、民富、和谐、幸福”的美丽乡村。 二、目标任务 裕民村建设总体目标是:达到省,市美好乡村建设标准,建成南桥镇的美丽乡村示范点,争取在全市排名靠前。努力实现“村庄布局规划合理、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群众富裕”的目标。 三、建设内容 1、完善村庄规划布局体系。结合全镇发展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具裕民本村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规划,合理安排建设布局,科学确定生产、生活、服务区块的区域布局与建设规模,明确道路、垃圾、污水、改厕、绿化等各类项目建设标准与要求。严格规划管理,确保规划的刚性执行。 2、加强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村主导、分级负责、多元投入

的原则,统筹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人居环境达到“五化”标准,即: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河道净化和环境美化。 3、开展村庄环境整治。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开展以“干净、整洁、有序、美观”为主要目标的村庄整治行动。二是开展杆线规范工程,确保杆线竖立和线路拉线走向规范。三是开展村内河沟流浚整治及塘坝扩挖整治工程,达到“流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效果。 4、实施村庄绿化、亮化工程。按照村庄规划布点的要求,在村内道路及村庄主干道进行植树绿化,确保村庄道路全覆盖。同时,逐步对村庄道路实现亮化工程。 5、推进土地流转,发展我村农业特色产业。充分利用裕民村本地资源,根据本地实际,大力发展裕民村的油菜种植等特色产业。计划在20xx年至20xx年,裕民村要逐步实现1000亩的土地流转目标,切实提高土地规模化经营。 6、完善文化活动场地等群众娱乐活动阵地。按照村庄布点规划,除现有的一处村民文化活动广场外,计划在原里光学校增建一处村民文化活动场地,强化和完善群众文化娱乐设施建设。按美丽乡村建设的标准进行实施,不断增强群众文化娱乐活动的自我服务功能。 四、方法步骤 裕民村美丽乡村建设主要工作安排如下: (一)动员部署阶段(20xx年4月3日前后)制定裕民村美丽乡

美丽乡村建设问题及对策

我市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我省也启动了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安排专项资金,重点培育建设美丽宜居小镇、中心村及特色村。我市也把美丽乡村建设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但是由于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投资较大、涉及面广的复杂的系统的工程,加之各镇办差异化较大,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科学规划,因地施策,克难攻坚,加快推进。 一、我市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发展规划有待完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要与当地生态、文化、产业相结合。我市美丽乡村建设处于起步阶段,有的村还没拿出规划;有的村规划编制形式较单一,在挖掘村庄自然、历史人文和产业元素方面不到位,没有突出鲜明特色的村庄文化;还有的村多次规划,各有侧重,实施起来无所适从。例如王屋镇五里桥村先后作过4次规划:即市政府的十大区域整治规划、市旅游局的“大好河山”规划、市一体办的社区规划及新农村建设节点规划,眼下建设美丽乡村究竟按哪一个规划走没有定论。规划的低标准和不定型性,造成的后果是边建边规划,边规划边改进,以致建成的项目推倒重来或需要加以改建,造成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比如在王屋镇五里桥村的整治过程,由于规划没有一次到位,农家乐农户的大门楼、室内卫生间大多都是建成后重新改建的,造成了一定浪费。 2、组织领导有待加强。美丽乡村建设是一场硬仗,是一项长

期而又艰巨的工作,是难啃的硬骨头。应当拿出十大区域整治时的决心和组织保障,由市级领导牵头,实行台账管理,制订时间进度,而目前我市还没有明确领导责任分工,没有形成强力推进的态势。 3、建设资金有待落实。美丽乡村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除上面补助外,主要靠镇村投入。由于我市镇、村级经济实力有限,难以保证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有较大的投入,这直接影响到工作进展。比如王屋镇每年可利用资金200万元左右,除去五保供养、困难群众救济、偿还遗留欠账后,所剩无几,是典型的吃饭财政,试点村集体经济更为困难。干部群众担心举债建设后,缺口资金弥补问题得不到解决。 4、长效管理机制有待健全。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民心工程,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重一时整治而忽略长期有效的管理。我市部分村镇设有建立和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已不同程度出现脏、乱、差和“牛皮鲜”回潮现象。如不建立健全配套的管理机制,必将陷入“治理—反弹—再治理”的怪圈。 5、建设标准有待提高。大部分的培育提升村建设工作主要停留在拆旧拆破、立面出新层面,建设工作的内涵还不深入。基础设施建设大多没有同步建设、及时配套,特别是绿化、美化、亮化、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等推进不到位。 6、古村落开发保护有待加强。我市部分镇办分布着有历史积淀、有文化内涵、有鲜明特色的古村落。由于年久失修,开发保护工作滞后,目前正面临着坍塌、毁损、逐步消失的困境。如王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 (2011—2015年) 为深入贯彻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目标,特制定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精神,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围绕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以深化提升“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建设为载体,着力推进农村生态人居体系、农村生态环境体系、农村生态经济体系和农村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形成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农村产业结构、农民生产方式和农村消费模式,努力建设一批全国一流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促进生态文明和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建设。 (二)总体目标。根据县市域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生态功能区规划,综合考虑各地不同的资源秉赋、区位条件、人文积淀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按照“重点培育、全面推进、争创品牌”的要求,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到2015年,力争全省70%左右县(市、区)达到美丽乡村建设

工作要求,60%以上的乡镇开展整乡整镇美丽乡村建设。总体实现以下目标: ——农村生态经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等技术模式广泛应用,低耗、低排放的乡村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等生态产业快速发展。 ——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乡村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以及农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庄绿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基本建立,农村居住环境明显优化。 ——资源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农村人口集中居住和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农村新型能源得到广泛开发和利用,节地、节材、节能技术得到普遍推广,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高。 ——农村生态文化日益繁荣。农村特色生态文化得到有效发掘、保护和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初步形成。 (三)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尊重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引导他们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生态家园。 ——坚持因地制宜。立足农村经济基础、地形地貌、文化传统等实际,突出建设重点,挖掘文化内涵,展现地方特色。

淇县灵山街道2020年小滹坨村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编制项目【模板】

XX县灵山街道2020年小滹坨村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编制项目 询价通知书 采购编号:QXCGXJ-2019-217 采购单位:XX县灵山街道办事处 采购代理机构:XX有限公司 二零二零年一月

目录 第一章询价公告 (1) 第二章询价须知 (4) 第三章采购项目相关要求 (11) 第四章合同书格式和基本条款(供参考) (13) 第五章响应文件格式 (17)

第一章询价公告 XX县灵山街道2020年小滹坨村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编制项目 询价公告 一、采购项目名称:XX县灵山街道2020年小滹坨村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编制项目 二、采购项目编号:QXCGXJ-2019-217 三、项目预算金额:250000元 四、采购项目需要落实的政府采购政策 本项目落实促进中小企业、监狱企业、残疾人福利性单位发展等政府采购政策。 五、项目基本情况(包括数量、规格描述等) 1、项目地址:XX县灵山街道小滹坨村 2、采购内容:编制XX县灵山街道2020年小滹坨村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实施方案 3、设计周期:20天 六、供应商资格条件 1、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的二十二条的规定的条件: (一)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需提供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营业执照; (二)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提供2018年度的财务审计报告或财务报表(若公司成立时间不足的,需提供本企业的财务状况书面声明,格式自拟,加盖公章); (三)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需提供相关证明或做出相关承诺: (四)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需提供2019年以来任意一月的纳税凭证及社保缴纳凭证; (五)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前三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提供参加本次采购活动前三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的书面声明; 2、具备城乡规划编制丙级或以上资质; 3、未列入“信用中国”网站的“失信被执行人”和“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名单”及“中国政府采购网”网站的“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需提供网站查询内容截图,供应商信用信息查询截止时间:自本项目询价公告发出之日起至递交响应文件截止时间内; 4、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报名。 七、询价文件的获取 1、时间:2020年1月13日至2020年1月16 日(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方案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目标,特制定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精神,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围绕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以深化提升“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建设为载体,着力推进农村生态人居体系、农村生态环境体系、农村生态经济体系和农村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形成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农村产业结构、农民生产方式和农村消费模式,努力建设一批全国一流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促进生态文明和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建设。 (二)总体目标。根据县市域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生态功能区规划,综合考虑各地不同的资源秉赋、区位条件、人文积淀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按照“重点培育、全面推进、争创品牌”的要求,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到,力争全省70%左右县(市、区)达到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要求,60%以上的乡镇开展整乡整镇美丽乡村建设。总体实现以下目标: ——农村生态经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等技术模

式广泛应用,低耗、低排放的乡村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等生态产业快速发展。 ——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改进。乡村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以及农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庄绿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基本建立,农村居住环境明显优化。 ——资源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农村人口集中居住和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农村新型能源得到广泛开发和利用,节地、节材、节能技术得到普遍推广,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高。 ——农村生态文化日益繁荣。农村特色生态文化得到有效发掘、保护和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初步形成。 (三)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尊重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引导她们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生态家园。 ——坚持因地制宜。立足农村经济基础、地形地貌、文化传统等实际,突出建设重点,挖掘文化内涵,展现地方特色。 ——坚持生态优先。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切实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展示农村生态特色,统筹推进农村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建设。

4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资溪县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核心,强化规划引领,注重景城联动、景村联动、镇村联动、城乡一体,积极构建以县城为龙头、集镇为骨干、中心村为补充的新型生态城镇体系,达到村容美、生态美、庭院美、身心美、生活美的“五美”总体要求。结合整体规划,推动镇村联动建设。要以全域规划的理念,尊重自然、体现特色、传承记忆,编制、完善、提升县、乡(镇)、村三级规划,实现乡(镇)村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土地利用等专项规划相互衔接配套,形成城乡一体的规划体系。(二)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目标任务 根据省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县实际,从全全局出发,着眼长远发展,确立人口相对集中、产业辐射能力强、要素集约、功能多元的宜居、宜业、宜游的中心示范村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达到村容美、生态美、庭院美、身心美、生活美的“五美”总体要求。坚持“党政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三位一体的建设模式和“农民筹资投劳、整合项目资金、财政奖补资金”三点结合的投入机制,突出村庄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四个重点,整治农村环境,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促进产业发展,提高农民素质;在2015年,我县率先将高阜镇高阜、石陂两个中心村建成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试点示范村,进一步提升其他乡(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三)、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基本原则 1、坚持规划引导,突出特色。立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依托自然地理条件,适应资源禀赋和民俗文化差异,突出地域特色,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试点规划。 2、坚持以人为本,体现民主。要始终坚持“议”字当先,严格农民民主议事程序,落实农民主体作用,把维护好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3、坚持试点先行,重点突破。鼓励各地实际先行先试,在局部村点取得重点突破和经验模式后再逐步推开。 4、坚持多元投入,整合资源。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鼓励农民和社会各界投入美丽乡村建设,形成多元投入格局。加大资金整合力度,集中力量办大事。 5、坚持以县为主,统筹推进。继续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以县为主的工作机制优势,发挥县级政府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组织规划、指导协调和管理监督等责任,形成齐抓共管、协调配合的统筹推进机制。 (四)、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实施的主要内容 严格按照我县乡(镇)村联动工程、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和美丽乡村建设导则要求,重点实施以下内容: 1、抓好规划编制。按照全域理念,着眼长远发展,修编完善全县乡(镇)村庄布点规划,科学确定中心村、需要保留的自然村,每个行政村原则上规划建设1个中心村。围绕“三区一园”、“四类村”

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实施方案

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实施方案 根据《x财政厅关于印发的通知》(x〔x〕13号)和《国务院综改办关于进一步做好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和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x〔x〕3号)和x年省市综改文件精神,为加快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转型升级,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县的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总体目标 我县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总体目标是到x年,在全县率先建成部分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试点示范村,建设一批人口相对集中、产业辐射力强、要素集约、功能多元的宜居宜业宜游的中心示范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达到村容美、生态美、庭院美、身心美、生活美的“五美”总体要求。 二、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基本原则 (一)坚持规划先行,尊循乡村发展规律。建设美丽乡村,做到规划先行,合理确定村庄布局和各类村庄的人口规模、功能定位、发展方向,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做到村内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的合理区分和服务设施的合理布点。按照“规划跟着目标走、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原则,立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依托本县自然地理条件,适应本地实际资源禀赋和民俗文化差异,

突出地域特色,根据我县村庄布局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等相互衔接,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试点规划。 (二)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主体地位。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都应守住农民民主议事这个“灵魂”,要始终坚持“议”字当先,严格农民民主议事程序,充分尊重农民自主权利,项目实施实行民主管理,尊重农民的参与权,项目管护实行民主协商,尊重农民的监督权,项目资金使用坚持公开公示,尊重农民的知情权。落实农民主体作用,把维护好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三)坚持试点先行,重点突破。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先行先试,在局部取得重点突破和经验模式后再逐步推开。重点围绕村内主干道建设、村内活动场所、小型水利设施、垃圾污水处理、村庄绿化亮化美化等方面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结合新农村建设和村镇规划,坚持规划引导,以村民民主议事为基础,科学合理布局,建立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库,有计划有步骤组织实施,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坚持多元投入,整合资源。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鼓励农民和社会各界投入美丽乡村建设,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美丽乡村建设资金的整合,由县政府主导、财政协调、部门协作,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将上级和本级财政安排的涉农资金进行全面、科学、有序整合,集中支持美丽乡村建设,发挥项目资金集中投放的聚合效应。加大资金整合力度,集中力量办大事。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方案讲课教案

为深入贯彻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目标,特制定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精神,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围绕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以深化提升“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建设为载体,着力推进农村生态人居体系、农村生态环境体系、农村生态经济体系和农村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形成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农村产业结构、农民生产方式和农村消费模式,努力建设一批全国一流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促进生态文明和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建设。 (二)总体目标。根据县市域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生态功能区规划,综合考虑各地不同的资源秉赋、区位条件、人文积淀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按照“重点培育、全面推进、争创品牌”的要求,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到2015年,力争全省70%左右县(市、区)达到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要求,60%以上的乡镇开展整乡整镇美丽乡村建设。总体实现以下目标: ——农村生态经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等技术模式广泛应用,低耗、低排放的乡村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等生态产业快速发展。 ——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乡村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以及农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庄绿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基本建立,农村居住环境明显优化。 ——资源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农村人口集中居住和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农村新型能源得到广泛开发和利用,节地、节材、节能技术得到普遍推广,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高。 ——农村生态文化日益繁荣。农村特色生态文化得到有效发掘、保护和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初步形成。 (三)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尊重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引导他们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生态家园。 ——坚持因地制宜。立足农村经济基础、地形地貌、文化传统等实际,突出建设重点,挖掘文化内涵,展现地方特色。 ——坚持生态优先。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切实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展示农村生态特色,统筹推进农村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建设。 ——坚持以县为主。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以县为单位通盘考虑,整体推进。省、市各级加强支持和指导。 二、主要任务 (一)实施“生态人居建设行动”。按照“规划科学布局美”的要求,推进中心村培育、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农村住房改造建设,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构建舒适的农村生态人居体系。 1.推进农村人口集聚。大力培育建设中心村,以优化村庄和农村人口布局为导向,修编完善以中心村为重点的村庄建设规划,通过村庄整理、经济补偿、异地搬迁等途径,推动自然村落整合和农居点缩减,引导农村人口集中居住。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全面整治农村闲置住宅、废弃住宅、私搭乱建住宅。实施“农村建设节地”工程,鼓励建设多层公寓住宅,推行建设联立式住宅,控制建设独立式住宅。 2.推进生态家园建设。全面开展“强塘固房”工程建设,推进农村屋顶山塘和饮用水源山塘综合整治、水库除险加固、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进一步健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到2015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方案范文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方案范文

为深入贯彻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目标,特制定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精神,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围绕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以深化提升“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建设为载体,着力推进农村生态人居体系、农村生态环境体系、农村生态经济体系和农村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形成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农村产业结构、农民生产方式和农村消费模式,努力建设一批全国一流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促进生态文明和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建设。 (二)总体目标。根据县市域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生态功能区规划,综合考虑各地不同的资源秉赋、区位条件、人文积淀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按照“重点培育、全面推进、争创品牌”的要求,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到,力争全省70%左右县(市、区)达到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要求,60%以上的乡镇开展整乡整镇美丽乡村建设。总体实现以下目标: ——农村生态经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等技术模

式广泛应用,低耗、低排放的乡村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等生态产业快速发展。 ——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改进。乡村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以及农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庄绿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基本建立,农村居住环境明显优化。 ——资源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农村人口集中居住和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农村新型能源得到广泛开发和利用,节地、节材、节能技术得到普遍推广,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高。 ——农村生态文化日益繁荣。农村特色生态文化得到有效发掘、保护和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初步形成。 (三)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尊重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引导她们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生态家园。 ——坚持因地制宜。立足农村经济基础、地形地貌、文化传统等实际,突出建设重点,挖掘文化内涵,展现地方特色。 ——坚持生态优先。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切实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展示农村生态特色,统筹推进农村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建设。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

本编制规划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评分或检查依据。

额指标,合理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调整生产结构,将规划范围内的山、水、田、林、路的治理和生产、生活、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设施的建设,统筹考虑,共同协调发展。 具体讲,就是在调查了解村庄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历史演变、现状特点和建设条件的基础上,确定村庄性质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统一规划与合理利用村庄用地,综合部署村庄经济、文化、公用事业及防灾等各项建设,统筹解决各项建设之间的矛盾,相互配合,为村庄居民提供适合我县特点、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居环境。 村庄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龙头,为了加快推进“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切实贯彻资源优化配置与节地、节水、节能和节材的方针,围绕增收致富奔小康,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为村庄建设提供有效指导,为***镇农村住宅建设探索一条合适的路子。 在规划过程中注意联系实际,因地制宜,做到类型多样,特色鲜明,立足于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和村庄环境面貌,方便群众生活和生产,保障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力争为整体推进镇政府“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一个科学、合理的示范和依据。

二、规划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美丽乡村建设指南(GB/T32000-2015)》 《山东省生态文明乡村(美丽乡村)建设规范》 《村庄整治技术规范》 《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 《山东省城乡规划条例》 《山东省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导则》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 《粪便无害化卫生要求(GB7959)》 《村镇规划卫生规范(GB18055)》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农村防火规范(GB50069)》 《防洪标准(GB50201)》 《农村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 《农村居民雷电防护工程技术规范(GB50952)》 《乡村公共服务设施规范标准(CECS354)》 《农村低压安全用电规程(DL493)》 其他相关规范 三、规划指导思想 本次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城乡统筹,深入实际,因地制宜,尊重地方与民族特色和优良传统,立足于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和村庄环境面貌,切实以规划带动解决***村的实际问题。抓住机遇、搞活经济,立足生态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