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5课_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教案

第5课_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教案

第5课_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教案
第5课_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教案

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肇庆市实验中学高二历史备课组

课标要求: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分析明清之际思想批判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概括并理解明清之际思想批判四个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正确评价明清之际思想批判四个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了解并掌握经世致用的内容、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影响;了解并掌握“工商皆本”思想产生的背景。了解并掌握批判君主专制的思想内容、影响。

2、比较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的四个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培养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分析、理解历史人物和历史史实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了解经世致用的含义。学会分析明清之际思想批判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评价。学会正确评价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四个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主要内容,认识进步思想家们反封建思想和经世致用思想,培养学生立足现实、实事求是、学以致用的思想观念。通过对“亡国”、“亡天下”内涵的区分,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主要内容及评价。

难点: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产生的社会背景。

学情分析:

本节课知识学生初中阶级基本上没有接触过,学生对理论思想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较低,为此本节教学应将课本内容通俗化、简单化。使其更贴近学生。

教学过程:

一、时代背景:【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人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

2、君主专制加强,吏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

3、文化专制、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儒学因循守旧、走向僵化。

4、西学东渐,近代科技的传入使一些知识分子开阔了眼界,追求个性发展,对传统儒学进行批判和反思。

二、“异端”思想家李贽

1、背景:

(1)程朱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呈现了因循守旧、陈腐不化的习气

(2)商品经济冲击社会风尚,盛行拜金逐利风气,传统道德观念受到猛烈冲击。

(3)不少士人试图摆脱“四书五经”的束缚,蔑视礼法,追求个性解放。

2、思想主张:

(1)否定孔孟权威,鞭挞程朱理学。

李贽对程朱理学大加鞭挞,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至伦,认为人人都有权做出自己的判断,不应以“四书五经”作为统一的思考标准。

(2)抨击道学伪善,批判礼教纲常,强调个性自由发展。

【道学:宋代儒家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熹等的哲学】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逐利拜金风气盛行,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猛烈冲击。尊奉礼教的士大夫们鼓吹“存

天理,灭人欲”,从思想上扼杀这些叛逆理学的“异端”意识。

李贽极为痛恨这些满口仁义道德、维护传统礼教的卫道士,指斥他们借道学这块敲门砖,为自己谋取高官厚禄。他认为人皆有私,“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每个人都可以顺其“自然之性”,“各从所好,各骋所长”,使个性得到自由发展,而不应该被强迫顺从统治者的利益和愿望。

(3)提出世界源于“阴阳二气”的观念,否认“天理”的存在。

李贽用夫妇生育比喻人类社会发展,提出“万物皆生于两”,源于矛盾着的阴阳二气,而“不生于一”,并非生于“三纲五常”天理。这种“更不言一、亦不言理”的观点,从根本上否定“天理”的存在,摇撼“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

3、评价:

在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明代,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正统思想强调个性发展,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反封建的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推动人们思想的解放,有利于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

4、著作:《焚书》、《藏书》

三、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一)背景:

明末内外交困,危机四伏。士大夫面对危机,寻求改革方案。他们猛烈批判君主专制统治和宋明理学,倡导“经世致用”,开创了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民主的,具有批判、务实精神的进步思潮。

(二)三大思想家:

1、王夫子:(世称“船山先生”;著作《船山遗书》)

(1)批判宋明理学,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①强调“理在气中”;宣扬“形、神、物三相遇而知觉乃发”;颠覆理学“道在气先”理论根基。

②提出“私欲之中,天理所寓”,充分肯定作为人本能要求的情感欲望和私利的合理性。

(2)鼓吹“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

2、黄宗羲:(世称“梨洲先生”,著作《明儒学案》《明夷待访录》)民主思想、工商皆本

(1)反对专制暴君政治,鼓吹早期民主思想:

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者”;认为君臣应是平等“师友”;根本上否定陈腐的伦理纲常。

(2)提出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①最主要的观念是倡导言论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②提出用“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3)主张“工商皆本”,批判“重农抑商”

3、顾炎武:(世称“亭林先生”,著作《天下郡国得病》《日知录》)因地制宜、发展工商业

(1)针对明代严重脱离社会现实的空疏学风,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唤。

(2)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以世致用”、“明道救世”。

(3)身体力行,长年考察山川关隘、民族风谷和民生疾苦,写出许多与实际问题密切相关著作。

☆三位思想家与李贽不同的是:

把斗争的矛头从传统儒学进一步延伸到君主专制制度,并且在揭露和批判的同时还提出了改革现实时弊的主张------“经世致用”的思想。

☆四位思想家反映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

(1)李贽:提倡个性自由;

(2)黄宗羲:提出民主思想,主张工商皆本;

(3)顾炎武:主张因地制宜,发展工商业。

(4)王夫之:鼓吹“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

(三)经世致用思潮影响:

(1)重视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博学考据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

(2)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念为后世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提供了重要思想源泉。

四、明清进步思想家的共同特点:【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归纳】

1、反传统、反教条。李贽反对孔孟教条,痛恨维护传统礼教的卫道士.对封建正统思想发出大胆挑战。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也对传统的纲常礼教进行了强烈的批判。

2、反专制、倡民主。李贽主张个性得到自由发展.不应该被迫顺从统治者的利益和愿望。黄宗藏认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提出“众治”取代“独治”.黄宗羲提出建立“天下之法”,建立监督机构。

3、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李贽痛斥传统道德观念和“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提出人皆有私。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王夫之鼓吹“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他们的思想闪烁着革新的光芒.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

五、明清进步思想的影响:

1、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对理学的反思、批判,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2、这股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在其后数百年间具有启蒙作用,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学以致用的观念为后世提供思想源泉。

3、实质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批判,仍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

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现象:

(1)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得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2)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要深蒂固。

(3)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

课堂小结:

中国古代主流思想——儒学思想创立及其发展历程

发展阶段时期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创立春秋孔子“仁”、“礼”;为政以德;、教育思想

形成战国孟子仁政;“人性本善”;“浩然之气”。

战国荀子“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性恶论;礼法并施。

发展完善西汉董仲舒“大一统”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新儒学宋明二程、朱熹“理”是世界本原,是万物遵循的普遍规律;三纲五常;格物致知

陆九渊、王阳明心即理也,心是万物的渊源;“发明本心”;“致良知”

新发展明清李贽挑战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揭露道学家的虚伪;强调个性的发展。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批判君主专制;提倡经世致用;提出工商皆本。

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与学生课业教学反思

第5课_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教案

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肇庆市实验中学高二历史备课组 课标要求: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分析明清之际思想批判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概括并理解明清之际思想批判四个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正确评价明清之际思想批判四个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了解并掌握经世致用的内容、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影响;了解并掌握“工商皆本”思想产生的背景。了解并掌握批判君主专制的思想内容、影响。 2、比较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的四个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培养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分析、理解历史人物和历史史实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了解经世致用的含义。学会分析明清之际思想批判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评价。学会正确评价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四个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主要内容,认识进步思想家们反封建思想和经世致用思想,培养学生立足现实、实事求是、学以致用的思想观念。通过对“亡国”、“亡天下”内涵的区分,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主要内容及评价。 难点: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产生的社会背景。 学情分析: 本节课知识学生初中阶级基本上没有接触过,学生对理论思想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较低,为此本节教学应将课本内容通俗化、简单化。使其更贴近学生。 教学过程: 一、时代背景:【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人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 2、君主专制加强,吏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 3、文化专制、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儒学因循守旧、走向僵化。 4、西学东渐,近代科技的传入使一些知识分子开阔了眼界,追求个性发展,对传统儒学进行批判和反思。 二、“异端”思想家李贽 1、背景: (1)程朱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呈现了因循守旧、陈腐不化的习气 (2)商品经济冲击社会风尚,盛行拜金逐利风气,传统道德观念受到猛烈冲击。 (3)不少士人试图摆脱“四书五经”的束缚,蔑视礼法,追求个性解放。 2、思想主张: (1)否定孔孟权威,鞭挞程朱理学。 李贽对程朱理学大加鞭挞,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至伦,认为人人都有权做出自己的判断,不应以“四书五经”作为统一的思考标准。 (2)抨击道学伪善,批判礼教纲常,强调个性自由发展。 【道学:宋代儒家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熹等的哲学】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逐利拜金风气盛行,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猛烈冲击。尊奉礼教的士大夫们鼓吹“存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课程标准: 学思想的发展。 2011年高考大纲: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具体理解如下) 历史史实: 阅读理解概念:经世致用、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理解记忆: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主张。 历史解释: 结合政治、经济模块相关知识,分析李贽思想形成的社会因素,综合评价其思想主张;分析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形成的社会因素,综合评价其思想主张。 发展性选择: 分析黄宗羲思想中的民主、民本因素,探讨儒家民本思想的历史发展变迁。 分析经世致用的历史、现实价值。 分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多元解读,感悟其对中华民族的深远影响。 1、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 (1)、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政治日益腐败 (2)、经济上:农耕经济发展到顶峰,农业、手工业、商业高度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 (3)、文化上:明末清初进步思潮产生,肯定人欲,主张工商皆本,提倡经世致用,批判专制制度,出现早期民主思想的萌芽。 2、核心概念 (1)经世致用: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由明清之际思想家顾炎武等提出。他们认为学习、征引古人的文章和行事,应以治事、救世为急务,反对理学家不切实际的空虚之学。 (2)时间概念: ①明朝:1368——1644 ②清朝:1636——1912。 ★:【历史史实阐述】(基础决定高度) 一、异端”思想家李贽 (一)李贽的思想主张 根据材料分析李贽的思想主张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焚书》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焚书》 “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 1、 “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故举衣与饭,而世间种种自然在其中。”“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赞扬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

课外阅读《我的童年》(答案)

阅读季羡林《我的童年》的选段,完成练习(答案)。 我的童年(节选) 到了学校里,用不着(防备)什么,一放学,就是我的天下。我往往都到假(jiājià)山后,或者一个盖(房子)的工地上,拿出“闲书”,狼吞虎咽似(shìsì)的大看起来。常常忘了时间,忘了吃饭。有时候看到天黑,才摸黑回家。我对小说中的绿(lùlǜ)林好汉非常熟悉,他们的姓名都背得滚瓜烂熟,连他们使用的兵器也如数(shǔshù)家珍,比教科书熟悉多了。自己也想当那样的英雄。鼻子一哼,冒出一道白光,白光里带着宝剑,射杀坏蛋,然后再一哼,白光和剑便(biàn pián)回到自己的鼻子里。 有一回,一个小朋友告诉我,把右手五个指头往米缸里猛戳,一而再,再而三,一直戳到几百次,上千次。练上一段时间以后,再换上砂粒,用手猛戳,最终就可以练成铁砂掌,五指一戳,连树木也能戳断。我信以为真,也想练成铁砂掌,便猛戳起来。结果把指头戳破了,鲜血(xuěxuè)直流,疼痛难忍,知道自己与铁砂掌无缘,才停止了练习。 1.“戳”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C;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戈部,再查13画。 2.根据下面的意思在短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并选择其中一个词语写一个句子。 (1)把假的当做真的。(信以为真) (2)好像数自己家藏的珍宝那样清楚。(如数家珍) (3)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狼吞虎咽) 3.请用“\”划去下面句子中用得不正确的一个词语。 “闲书”给“我”的童年生活带来了无限的(疼苦快乐幻想趣味)。 4.从哪些事情中可以看出“我”最喜欢看闲书请用自己的话把它们概括出来。 (1)一放学就躲着看“闲书”;(2)把小说中的人物、故事情节倒背如流;(3)自己也想当小说中的人物;(4)练习铁砂掌,把指头戳得鲜血直流。 5.相信大家都喜欢看闲书,你能把你最喜欢的闲书推荐给大家吗并说说你推荐的理由。 我给大家推荐的闲书是《西游记》,推荐理由是:这本书是我国四大名着之一,主要讲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和唐僧师徒四人在去西天取经途中历尽艰辛、斩妖除魔,最终取得真经的经过。故事情节曲折,生动有趣,十分吸引人。 6.请用“fáng”的读音组词并填到文中的括号里。 7.把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划掉。 8.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吞吞吐吐(滚瓜烂熟)陌生(熟悉)细嚼慢咽(狼吞虎咽)

第5课 我的童年课后习题答案

第5课我的童年 一、作者开篇即说:“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来,眼前没有红,没有绿,是一片灰黄”结合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如此形容自己的童年? 本题的设题意图有二:第一,引导学生通读全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感受文章中包含的情感;第二,这句话颇可玩味却容易被忽视,提醒学生对它多加关注。 “灰黄”是季羡林对童年最为深刻的“色彩记忆”,他曾写有《“灰黄”漫忆》一文,具体诠释这一色彩。这一色彩给人的感觉是荒凉、没有生机,带着几饥饿和病痛。季羡林的童年生活中充满了饥饿、凄凉、绝望、痛苦……即使几十年后回忆往事,当年的感受仍然刻苦铭心。他以“灰黄”作为自己童年的色彩象征,是非常精当的。这样的表达方式既高度概括,又具体可感,且耐人寻味,可以说是有简洁明快之长,而无一览无余之弊。 在这一句中,作者以两个坚决的否定,突出一个确凿的坑定。无论肯定还是否定,都带有“极而言之”的色彩。就事实而言,作者的家乡官庄和后来生活的济南当然不可能无红无绿,只有灰黄;但就心理感受和留存的记忆而言,这样的写法又是合情合理的。 作者的童年是物质和精神都饱受苦难的年代。在父母身边时,物质生活极度匮乏,吃的是红高粱面饼,连基本的生活物资——盐,都无钱可买;“半个白面馒头”就是作者眼中最好吃的东西,家里“连带字的什么纸条子也没见过”;在济南叔父家,“我”的精神生活并不如意,一个六七岁的孩子离开母亲,几次梦里哭醒。所以作者回忆起童年生活,眼前没有喜气洋洋的红色,也没有生气勃勃的绿色,只是一片无奈悲凉的灰黄。 开篇点题,总领全文,抒写自己对童年的总体感受,含蓄地表现了自己童年的辛酸与苦痛,为全文奠定下灰色的感情基调。 二、品味下列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思考其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 1.这些芝麻绿豆般的小事是不折不扣的身边琐事,使我终生受用不尽。

2020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21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教案北师大版

第21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明末清初以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为代表引领的进步思潮。 2.知道中国古典小说的四大名著,了解明清时期世俗文学的成就。 3.知道昆曲和京剧,了解清代文学艺术的成就和特色。 过程与方法: 1.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结合相关影视片段,分析明清之际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的新变化、新因素具有向近代文明演进的色彩。 2.通过列表归纳四大名著,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会欣赏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的艺术性,了解其在中国及世界文坛中的地位;学习曹雪芹等人敢于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抨击封建礼教的反叛精神。 2. 通过本课学习,初步认识到思想文化文学艺术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感受到祖国文化的光辉灿烂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明清的进步思潮、四大名著、昆曲与京剧。 难点:如何初步理解明清之际在思想及世俗文化方面出现的这些新变化。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京剧《大闹天宫》剧照(孙悟空:若是不遂我心,定要打上灵霄宝殿。) 教师:从这幅剧照中,可以获取哪些信息? 学生自由发言,归纳: 1.孙悟空与《西游记》 2.国粹京剧3.“大闹天宫”──孙悟空的离经叛道 导入语:这部作品的创作与当时社会风气息息相关。为什么当时孙悟空这样离经叛道的形象大受群众欢迎呢?我们将通过今天的学习来逐一探究。 过渡:任务1.谈一谈你对孙悟空的认识? (开放题,用意在于肯定孙悟空对天庭的反抗的意识、斗争的精神和对君权的藐视)任务2.在明清之际出现了一些“孙悟空”一样反抗正统礼教的思想家。请自主阅读教材P104-105,了解明末清初以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为代表引领的进步思潮。 二、学习新课: (一)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1、明清进步思潮出现的背景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一、李贽思想 1.原因:明代晚期,以程朱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呈现因循守旧、陈腐不化的习 气。同时,在商品经济浸润下社会拜金逐利风气盛行,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猛烈冲击。 在此背景下,不少士人试图摆脱“四书五经”的束缚。他们冲破传统儒学的束缚,蔑视礼法,追求个性发展,在一潭死水的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重重波澜。明朝万历年间的著名思想家李贽就是其中的重要任务。 2.李贽对统治阶级极力推崇的程朱理学大加鞭挞,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之至论,认为人人 都有权做出自己的判断,不应以“四书五经”作为统一的思考标准。 3.李贽极为痛恨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维护传统礼教的卫道士,指斥他们借道学这块敲门砖, 为自己谋取高官厚禄。他认为人皆有私,“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禀赋之自然”。每个人都可以顺其“自然之性”,“各从所好,各骋所长”,使个性得到自由发展。 4.李贽用夫妇生育比喻人类社会发展,提出“万物皆生于两”,源于矛盾着的阴阳二气, 而“不生于一”,并非生自“三纲五常”天理。这种“更不言一,亦不言理”的观点,否定了“天理”的存在,摇撼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 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明末清初,一些士大夫努力寻求改革社会的方案。他们猛烈批判君主专制统治和宋明理学,倡导“经世致用”,开创了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民主的,具有批判、务实精神的进步思潮。其中影响最大的代表人物是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三大思想家。 1.王夫之: (1)王夫之系统地批判宋明理学,建立较为完整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他从哲学的根本问题入手,强调“理在气中”,即天地万物的规律体现在物质世界之中; (2)在认识论方面宣扬“形、神、物三相遇而知觉乃发”,即通过考察客观事物可以得到正确认识;由此颠覆程朱理学“道在气先”唯心主义先验论的理论根基。 (3)提出“私欲之中,天理所寓”,充分肯定作为人本能要求的情感欲望和私利的合理性。 2.黄宗羲 反对专制暴君政治、鼓吹早期民主思想,构成了这一时期进步思潮的又一重要方面。 (1)黄宗羲在《原君》篇中指责“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已,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公然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者”。 (2)认为臣对君的关系不是奴仆而应是平等的“师友”,无须“杀身以事君”,从根本上否定了陈腐的伦理纲常。 (3)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其中最主要的观念是倡导言论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以保证各级政权机关清正廉洁、决策正确和国家社会安定。 黄宗羲提出用“各得其私,各得其利”为原则的“天下之法”取代“桎梏天下人之手足”的“一家之法”,以约束帝王的“人治”。主张“是非决于学校”。 3.顾炎武 (1)顾炎武针对明代读书人沉湎于诵读程朱注解、严重脱离社会现实的空疏学风,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唤。 (2)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经世致用”、“明道救世”。(3)顾炎武还身体力行考察山川关隘、民间风俗和民生疾苦,写出了《天下郡国利病书》等许多与实际问题密切相关的著作。 经世致用思潮影响深远,其重视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博学考据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我的童年练习新版新人教版

《我的童年》练习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 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孤苦伶仃()发酵()溺爱()琐事()万象更新()私塾()教谕()谷穗() 2.下面词语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A.涎生孤苦伶仃琐事收割 B.腌咸菜龙干凤髓溺爱发酵 C. 椽子万象更新琐事滋味 D. 私熟光大门楣骄傲激励 3.文学常识 本文的作者是,、、作家。终身教授。散文集有《》《》《》《》等,其著作汇编成《》共24卷。 4.将下面句子改为陈述句,然后体会原句的表达效果。 我一直到今天对日常生活要求不高,对吃喝从不计较,难道同我小时候的这一些经历没有关系吗? 5.修改病句。 (1)虽然没有私塾,所以小伙伴是有的。 (2)我看到一些独生子女的父母那样过度溺爱子女,也颇不以为然。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我的童年 季羡林 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来,眼前没有红,没有绿,是一片灰黄。 最穷的村中最穷的家

20世纪初期的中国,刚刚推翻了清代的统治,神州大地,一片混乱,一片黑暗。我最早的关于政治的回忆,就是“朝廷”二字。当时的乡下人管当皇帝叫坐朝廷,于是“朝廷”二字就成了皇帝的别名。我总以为朝廷这种东西似乎不是人,而是有极大权力的玩意儿。乡下人一提到它,好像都肃然起敬。我当然更是如此。总之,当时皇威犹在,旧习未除,是大清帝国的继续,毫无万象更新之象。 我就是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刻,于1911年8月6日,生于山东省清平县(现改临清市)的一个小村庄——官庄。当时全中国的经济形势是南方富而山东(也包括北方其他的省份)穷。专就山东论,是东部富而西部穷。我们县在山东西部又是最穷的县,我们村在穷县中是最穷的村,而我们家在全村中又是最穷的家。 父辈们 我们家据说并不是一向如此。在我诞生前似乎也曾有过比较好的日子。可是我降生时祖父、祖母都已去世。我父亲的亲兄弟共有三人,最小的一个(大排行是第十一,我们把他叫一叔)送给了别人,改了姓。我父亲同另外的一个弟弟(九叔)孤苦伶仃,相依为命。房无一间,地无一垄,两个无父无母的孤儿,活下去是什么滋味,活着是多么困难,概可想见。他们的堂伯父是一个举人,是方圆几十里最有学问的人物,做官做到一个什么县的教谕,也算是最大的官。他曾养育过我父亲和叔父,据说待他们很不错。可是家庭大,人多是非多。他们俩有几次饿得到枣林里去捡落到地上的干枣充饥。最后还是被迫弃家(其实已经没了家)出走,兄弟俩逃到济南去谋生。 我父亲和叔父到了济南以后,人地生疏,拉过洋车,扛过大件,当过警察,卖过苦力。叔父最终站住了脚。于是兄弟俩一商量,让我父亲回老家,叔父一个人留在济南挣钱,寄钱回家,供我的父亲过日子。 每天最高的享受 我出生以后,家境仍然是异常艰苦。一年吃白面的次数有限,平常只能吃红高粱面饼子;没有钱买盐,把盐碱地上的土扫起来,在锅里煮水,腌咸菜;什么香油,根本见不到。一年到底,就吃这种咸菜。举人的太太,我管她叫奶奶,她很喜欢我。我三四岁的时候,每天一睁眼,抬脚就往村里跑(我们家在村外),跑到奶奶跟前,只见她把手一卷,卷到肥大的袖子里面,手再伸出来的时候,就会有半个白面馒头拿在手中,递给我。我吃起来,仿佛是龙胆凤髓一般,我不知道天下还有比白面馒头更好吃的东西。这白面馒头是她的两个儿子(每家有几十亩地)特别孝敬她的。她喜欢我这个孙子,每天总省下半个,留给我吃。在长达几年的时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教案) 编者: 李颖秋 教 学 过 程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知道其主要思想和对后世的影响。 【 进入新课 】 探究2:“异端”思想家李贽 问题1:李贽思想产生的主要背景是什么? ◆以程朱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因循守旧、陈腐不化; ◆商品经济发展使社会风尚变化,拜金逐利风气盛行; ◆一些士人试图冲破束缚、蔑视礼法、追求个性,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重重波澜。 问题2:李贽的思想主张有哪些? ◆鞭挞程朱理学,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事之至论,人人都有权做出自己的判断,不应以“四书五经”作为统一的思考标准。 ◆痛恨维护仁义道德、传统礼教的卫道士,提倡个性自由发展; ◆提出男女平等的观点 ◆提出“万物皆生于两”,源于阴阳二气,而非生自“三纲五常”天理,从而否定了“天理” 【 教学目标 】 ☆★ 知识与技能 李贽思想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及评价;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主张;进步思潮产生的原因及评价。 ………………………………………… ☆★ 过程与方法 讲解李贽思想产生的背景,学生归纳李贽的思想主张,讲解李贽思想的评价;分析明末清初进步思潮产生的背景、学生归纳三大思想家的主张,分析讲解其历史意义。 …………………………………………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李贽思想,学习其敢于抗争的品质;学习三大思想家的主张,理解政治经济变化对思想的决定作用。 ………………………………………… 【 教学重点 】 李贽思想产生背景及主张;明末清初进步思潮产生的背景及历史意义。 ———————————————————— 【 教学难点 】 李贽思想产生背景,明末清初进步思潮产生的背景。 ———————————————————— 【 教学方法 】 探究式、启发式、归纳法和讨论法。 ———————————————————— 【 教学用具 】 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第5课《我的童年》习题AB卷(含答案)

第5课《我的童年》习题AB卷(含答案) 5 我的童年 01 基础知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D) A.我父亲和叔父到了济南以后,人地生疏(shū),拉过洋车,扛过大件,当过警察,卖过苦力。 B.这些芝麻绿豆般的小事是不折不扣的身边琐事(suǒ),使我终生受用不尽。 .我看到一些独生子女的父母那样溺爱(nì)子女?也颇不以为然。 D.后听说哑巴小当了山大王,练就了一身蹿房越脊的惊人本领,能用手指抓住大庙的椽子(yuán),浑身悬空,围绕大殿走一周。 (解析:D项“椽”应读“huán”。) 2.下列语句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我父亲同另外的一个弟弟(九叔)孤苦零仃,相依为命。 B.这些芝麻绿豆般的小事是不折不扣的身边琐事,使我终生受用不尽。它有时候能激励我前进,有时候能鼓舞我震作。 .据说他从不到宫庄作案,“兔子不吃窝边草”,这是

绿林英雄的义气。 D.我每次想到这样一个光着屁股游玩的小伙伴竞成为这样一个“英雄”,就颇有骄傲之意。 (解析:A项“零”应为“伶”;B项“震”应为“振”;D项“竞”应为“竟”。) 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B) A.春天到了,一元复始,大地万象更新,草地上芳草如茵。 B.她第一次看到水牛,惊喜万分,大家都笑她是习以为常的城市佬。 .我们如何评价一个的生命,如果这个人告诉我们浑浑噩噩的生活不值得你留恋? D.荷米恩跺着脚走上楼梯,不以为然地看了看哈利手中的包裹。 (解析:B项中“习以为常”是指常做某种事情或常见某种现象,成了习惯,就觉得很平常了。此处应为“少见多怪”。) 4.(黔西南中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 A.通过这次升学考试,使我认识到了学习语要立足课本的重要性。 B.舞台上的表演精彩纷呈,我饶有兴趣地袖手旁观着。 .教育部门多次再三强调,各个学校要坚决防止避免学生私自下河游泳。

我的童年优秀教案设计及反思

我的童年优秀教案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梳理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品味质朴语言,领悟季羡林先生苦难童年的意义 【课时设计】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走近大师,引童年 播放2006年《感动中国》季羡林先生部分:(屏显) 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 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二、朗读课文,知童年 1.请大家自由的大声的朗读课文,读完之后,谈谈自己的疑问和感想。 (问题预设: 学生的问题呈现可能有: ①季羡林先生为什么说他的童年没有红,没有绿,是一片灰暗呢? ②他为什么以能有“山大王”的同学为荣呢? ③离开故乡,他过上了好日子,为什么还宁肯再啃红高粱饼子就苦咸菜呢?

3.在学生疑问和感想基础上梳理文章的内容: 投:作者都是从哪些方面回忆了童年的生活片段呢?作者是用哪 一个词来概括自己童年生活的感受的呢? 明确:一共从五个方面回忆了自己的童年:家庭、父辈、“享受”(吃食)、识字、离乡。这一切都是“灰黄”的。(板书:家庭、 父辈、“享受”、识字、离乡灰黄) 4.如果用“金色”来形容我们的童年的话,那你是怎样来理解季羡林先生对童年的感觉——“灰黄”的呢?仔细品读课文,试着换一 个词来诠释“灰黄”,并结合课文说明你这样表述的理由。(屏显) 灰黄的童年就是的童年。 教学预设: 灰黄的童年就是贫穷的童年——我们家是最穷的村中最穷的家。当时全中国的经济形势……而我们家在全村中又是最穷的家。 灰黄就是家庭苦难的童年——父辈们孤苦伶仃,相依为命。房无一间,地无一垄,两个无父无母的孤儿,活下去是什么滋味,活着 是多么困难。几次饿得到枣林去捡落到地上的干枣充饥。最后被迫 弃家出走,到济南卖苦力。 灰黄的童年就是家境异常艰苦的童年——一年吃白面的次数有限,平常只能吃红高梁面饼子;没有钱买盐,把盐碱地上的土扫起来,在 锅里煮水,腌咸菜,什么香油,根本见不到,一年到底,就吃这种 咸菜。 灰黄的童年就是单调的童年——家里没有一本书、连带字的什么纸条也没有见过。连有“山大王”这样的同学都成为了骄傲。 灰黄的童年就是孤独的童年、难过的童年——一个六七岁的孩子离开了自己的母亲,他心里回事什么滋味,非有亲身经历者,实难 体会。我曾有几次……就苦咸菜。 三、细读课文,品童年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山东冠县实验高中 高三历史单元翻转课堂学案 班级_______ 小组_______姓名_______ 使用时间: 年月日 厚德笃行第1页智慧幸福

厚德笃行第2页智慧幸福

厚德笃行 第4页 智慧幸福 ( 4)内容不同 中国的思想家抨击君主专制,提倡注重实际,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但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启蒙运动批判封建制度,并为之设立了一套政治方案,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5)影响不同 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对后来的辛亥革命只起了一定的影响;启蒙运动则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极大地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对亚洲革命运动也起了一定作用。 6.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是否属于民主思想? 民本思想本质上是以民为主,体现臣民意识;民主思想本质上是人民当家做主,体现公民意识。黄宗羲的思想是形式上的民主,本质上仍然是民本思想,和孔子、孟子、荀子的民本思想一脉相承。 流程三:【构建知识体系】(10分钟) 流程四:【巩固训练】(2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25)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 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A .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 .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 .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 .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2.(2017 新课标Ⅲ卷 24)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3、(2012·海南单科卷·4)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 A .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B .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 C .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 .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高二历史学案 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课标要点】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1)列举李贽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 (2)列举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 【自主学习】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完成以下问题: 1、明清时期儒学思想发展的社会背景是什么?这一时期有哪几位进步思想家? 2、列举李贽的主要思想主张,分析其影响 3、明末清初有哪些著名儒学思想家?他们共同的思想主张有哪些?这些思想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4、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思想又各有何侧重?他们思想共同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5、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是如何促进儒家思想发展的? 6、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顾炎武主张田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王夫之进面鼓吹“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掌握国家命脉)也”。 上述思潮与传统本末观相比发生了什么交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 【知识梳理】 一、主要思想家 1、离经叛道的李贽:明朝晚期福建人,号卓吾,有《焚书》和《藏书》等多种著作, 主张:①鞭鞑程朱理学,批判纲常伦理,反对绝对权威,②追求物质享受和个性解放,主张男女平等;③思想:万物的本原是阴阳二气,根本否定天理是万物本原,摇撼了理学的理论基础。 2、唯物思想家王夫之:明末清初湖南衡阳人,世称船山先生,著作《船山遗书》, 思想要点:①天地万物的规律在物质世界中,②正确认识要通过考查客观事物③肯定情感欲望和私利是合理的人性本能 3、批判君主专制的黄宗羲:明末清初浙江余姚人,世称梨洲先生,著有《明儒学案》和《明夷待访录》。 思想要点:①君主是天下之大害;②提出限制君权的设想③工商皆本。

季羡林《我的童年》公开课教案

《我的童年》 执教者:汤玉玲班级:2017级23班时间:2016年3月10日 知识目标:掌握生字词和文学常识。 能力目标: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特点。 2、品味本文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缅怀“苦难”的情怀及学习作者苦中作乐的精神。 教学重点: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特点。 2、体会作者缅怀“苦难”的情怀及学习作者苦中作乐的精神。 教学难点:品味本文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探究法、分组讨论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问导入(2.5分钟8:50:00) 师:同学们,如果要用一种颜色形容你的童年,你会选择什么颜色?为什么? 生:······ 师:我会选择绿色。我从小生活在一个小山村,虽然物质匮乏,却是我和小伙伴快乐的天堂,我们游戏的道具全都来自大自然:春天用野草和泥巴过家家、夏天拈一片细长叶子吹口哨、秋天比赛爬树或者爬竹竿、冬天到水田里砸一块冰用草绳拴着玩,偶尔还会舔上几口。 师:我们的童年绚丽多姿难以述尽,而季羡林先生却说“自己的童年是一片灰黄”。季老先生为何这样说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到季羡林的《我的童年》一文中去寻找答案。(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出示课件】(4分钟8:52:30) 1、生字词注音(四位学生上台在黑板上注音,其他学生在草稿本上注音) yùchuán shūnìsùlíng dīng gēng 教谕椽子生疏溺爱肃然起敬孤苦伶仃万象更新hún èméi cuān lù nìng 浑浑噩噩光大门楣蹿房越脊绿林英雄宁大嫂 【更改后齐读】 2、词语解释 教谕:学官名。宋京师小学和武学中设。元、明、清县学均置,掌文庙祭祀、教育所属生员。 生疏:不熟悉;疏远,关系不亲密 琐事:繁杂零碎的事 溺爱:对自己的孩子过分宠爱

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即墨五中高三历史导学案 编写人:高三历史组审核人:迟永时间:2011年11月课题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教师:班级: 授课 2011年11月课时1课时课型:复习 时间 课程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标准 【学习重难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经世致用思想、批判君主专制、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考试大纲】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课前预习案★自主学习课内探究案★合作探究 一、背景 1、政治:明清时期,封建制走向衰落。 2、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3、思想:文化专制,八股取士,程朱理学倡导的封建礼教严重束 缚人们的思想。 二、异端思想家李贽 1.背景 ①明代晚期, 习气。 ②在商品经济的浸润下社会风气盛行,传统的道德 观念受到猛烈冲击。 ③不少士人试图摆脱“”的束缚。他们冲破传统儒学的 束缚,发展。 2. 主张 ①批判孔孟权威:大力鞭挞,否认孔子学说是万世至论。 ②反对儒家理论:肯定人们;倡导发展; 提出的观点。 ③否定“天理”的存在:提出,源于阴阳二气,摇撼了“ ”的理论基础。 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㈠、背景: 1、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专制社会统治危机日益加深。 2、商品经济蓬勃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得到缓慢发展。 3、自然科学也有了一定发展。 4、一些士大夫寻求改革社会的方案,猛烈批判君主专制统治和宋 明理学,提倡经世致用。开创了要求个性解放、平等、民主的, 具有批判、务实精神的进步思潮。 ㈡、三大思想家: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一>王夫之 1.思想特色:系统批判宋明理学,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唯物主义思 想体系。 2.主张 ①强调“在气中”,即天地万物的规律体现在物质世界之中。 ②宣扬“形、神、物三相遇知觉乃发”,即通过可以 得到正确认识;颠覆了程朱理学“道在气先”的理

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明末清初以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为代表引领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潮,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明清之际儒学思想的发展,培养自己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还应该激发自己学习明清进步思想家站在时代前列,不畏强权、勇于斗争、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内容、代表人物 难点: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出现的原因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方式一:利用《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一句经典的名言: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和孙悟空的自封的“齐天大圣”的称号反映了什么问题? 学生答后提示:《西游记》是明朝时写的,反映了作者借孙悟空之口对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的不满,对旧的儒学进行的批判。 方式二:位于成武县张楼乡徐老家村申氏节孝坊,此牌坊是怎样获得的? 从一而终,夫亡不嫁,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一生孤苦,直到坟墓 【讲授新课】 一、探究学习:中国自古以来说是一个君叫臣死,臣不死不忠的社会,为何明清时期却出现了“君主是天下之大害者”的叛逆之言?这是为什么呢? 1、政治——君主专制加强,吏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 2、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人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 3、思想——明清时期文化专制、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儒学因循守旧、走向僵化。近代科技的传入使一些知识分子开阔了眼界,追求个性发展,对传统儒学进行批判和反思。不少士人试图摆脱“四书五经”的束缚,蔑视礼法,追求个性解放。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课《我的童年》教案 新人教版

5 我的童年 【学习目标】 1.了解季羡林的人生经历。 2.学会概括课文每一个小故事的主要内容。(教学重点) 3.品味关键语句,体会文章流露的感情。(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童年是无忧无虑的,每当我们回想起童年趣事时,脸上总会泛起幸福的光彩,那些童年往事就像潺潺的小溪在我们心中流淌。我们的童年如此让人留恋,那么,本文作者季羡林的童年是怎样的呢?他对他的童年怀有怎样的感情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寻找答案吧!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季羡林(1911—2009),字希逋,又字齐奘,山东聊城市临清人,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等。他早年留学国外,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阅俄、法文,尤其精于吐火罗文,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2.背景资料 季羡林出生在一个最穷村庄中最穷的家庭,他眼中的龙肝凤髓不过是白面馒头,他六岁就不得不远赴他乡,饱尝思念的酸楚。七十年后,这个穷孩子早已成为博古通今的大学者、成就斐然的散文家,他用朴素的语言描绘出自己灰黄色的童年,看似平淡的叙述中,饱含着复杂而又真挚的感情。 3.字音字形 溺.爱(nì) 生疏.(shū)琐.事(suǒ) 椽.子(chuán)肃.然起敬(sù) 孤苦伶.仃(líng) 家徒.四壁(tú) 浑浑噩.噩(è) 万象.更新(xiàng) 4.词语解释 肃然起敬: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肃然,恭敬的样子;起敬,产生敬佩的心情。 万象更新: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万象,宇宙间一切景象;更,变更。 孤苦伶仃:孤单困苦,没有依靠。伶仃,孤独,没有依靠。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然,是,对。 习以为常:指某种事情经常去做,或某种现象经常看到,也就觉得很平常了。习,习惯。 5.按照小标题的划分,本文一共分为五部分,试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 明确:第一部分:介绍自己的出生环境(社会环境、出生时间、出生地点以及家庭环境)。 第二部分:介绍父辈们的心酸生活及经历。 第三部分:介绍“我”童年异常艰苦的生活条件以及“我”的感悟。 第四部分:写“我”小时候认字时期的趣事。 第五部分:写“我”离开故乡的原因、离开故乡后的遭遇及对故乡的思念。 三、合作探究

第五课 明清进步思潮

第五课明清进步思潮 课标要求: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儒学的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明末清初以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为代表引领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潮。 2、了解明清儒家思想的发展。 3、掌握这四位思想家的主要思想及其特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适当的材料,让学生通过材料自己分析进步思想家的观点,培养材料分析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寻找关键知识点,让他们结合材料自己归纳。 3、恰当运用人物图片,使学生搞清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形成与其生活背景和经历的关系。 4、学生要发挥主动性,提取有效知识,锻炼分析材料的能力。 5、运用比较的方法对这四位进步思想家的主要观点和思想进行整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 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2、激发学生学习明清进步思想家站在时代前列,不畏强权、勇于斗争、敢于承担历史重任 的优秀品质。 重点与难点 重点: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主要思想的主张和特点。 难点: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产生的社会背景及进步思想的历史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 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那么儒学在明清时期又发生了些什么变化?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学习第五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新课: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的导言部分,阅读时大家把层次分清楚。我们可以看出导言是在讲明清之际的社会背景,因为一切思想的形成都是有历史背景作为支撑的,不会平白无故的冒出这些启蒙思潮。 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导言,抓抓关键词: 1、商品经济蓬勃发展,那么就会兴起一批工商业市民阶层,他们有钱但没有地位,想冲破 封建纲常的束缚,谋求更高的地位。 2、专制加强,吏治腐败的王朝统治,使得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起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 3、文化专制,八股取士,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儒学因循守旧,走向极端。 大家在初中都学过利玛窦这个人,作为西方传教士,他带来西方的新思想,那么就还有第四个背景:4、西学东渐,近代科技的传入使一些知识分子开阔了眼界,追求个性发展。 这就是明清之际的社会状况,在这矛盾重重,风雷激荡的年代,思想领域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革?这中反思和批判的思潮又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 展示李贽的图片ppt 首先我们来看这张李贽的图片,一看这身打扮我们就知道他是明朝人,实际上他生活的年代是1527年到1602年,是在明朝晚期的著名思想家,但在当时他被称为“异端”。大家仔细看他的面部表情,就能看出一股锐气和正气,就是他开启了我国古代文化思想的新潮流。李贽在当时是“异端”,是“离经叛道”(加了引号的),那么我想请大家阅读教材19面到

4第35讲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第35讲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知识点一“异端”思想家李贽 1.背景 (1)君主专制空前强化,阻碍了社会进步。 (2)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拜金逐利风气盛行,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猛烈冲击。 (3)宋明理学日益僵化;科举考试因循守旧、陈腐不化。 2.思想 (1)大力鞭挞程朱理学,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之至论。 (2)人皆有私,每个人都可使个性自由发展。 (3)提出男女平等的观点。 (4)提出“万物皆生于两”,摇撼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 知识点二明末清初思想家 1.共同主张 (1)批判君主专制统治和宋明理学。 (2)倡导“经世致用”。 (3)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 2.具体特点 (1)王夫之:建立较完整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2)黄宗羲:反对专制暴君政治,鼓吹早期民主思想。 (3)顾炎武:呼唤“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强调经世致用。 3.历史影响 (1)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2)带有早期启蒙性质,强烈冲击了君主专制统治,给后世民众以启蒙和启迪。 宗法制度对明清之际民主思想的影响 宗法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宗法制度本质上是专制而保守的,与以自由企业为基础的资本主义是相互矛盾的,它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使工商行会组织也染上浓重的宗法色彩,从而妨碍了商品与劳动力的自由流通。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核心观点:宗法制度与宗法观念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明清之际成为社会转型的阻力,导致明末清初的新思想未能跳出传统儒学的范畴。 【易错提醒】道学家不同于道家 儒学中以正统自居的理学家被称为道学家,宋明理学也被称为“道学”;而道家是春秋晚期老子创立的思想流派,其部分思想后来成为道教的教义。 【构图解史】李贽的思想 信息提取:李贽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被称为“离经叛道”。 【易错辨析】顾炎武的“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的思想和“主权在民”的思想有本质的不同。“主权在民”是近代西方出现的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顾炎武的这一主张没有上升到“主权在民”的高度,他仍寄希望于贤明的君主。 【构图解史】儒学发展的历程及特点 信息提取:中国古代传统儒学在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吸收新的内容,兼收并蓄,具有明显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重点一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背景及特点 “时空观念”下的“历史概念” 1.“经世致用” 经世致用的主旨是反对学术研究脱离现实,强调要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事。经世致用把学术研究和当前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往往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用于改革社会现实,开辟了一代重实际、重实证的新学风。 [对点训练] 1.(2020·广东揭阳模拟)顾炎武认为“今之所谓理学,禅学也”“古之所谓理学,经学也”,他重申宋人黄震的见解,认为“理具于吾心而验于物”,要破除理学“空谈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一、教学设计说明:岳麓版必修三文化发展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五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主要讲了明代思想家李贽、王夫之、黄宗羲和顾炎武的观点和历史作用。我当时想到本课的重点是思想家的观点而难点是理解他们观点的历史作用,怎么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本课,是通过我的讲述还是让学生自己讨论理解呢?最后我决定讲述和学生互相讨论相结合,由我讲述李贽的“异端思想”,通过小组讨论学习的方式,把全班学生分成六个学习小组对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进行讨论,这样就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1.教科书的编写意图 (1).就本册书而言 本册教科书着重介绍了人类社会文化领域发展进程中 的重要内容。文化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思想文化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程,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了解中外思想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重要现象及相关人物,进一步从思想文化层面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是高中历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 (2).就本专题而言 本专题着重介绍了“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明历史的多民族国家,思想影响之深远,古代科技之进步,是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不可比拟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传播到世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所以,学习本专题,有益于全面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也有益于深刻理解今天中国的国情。 (3).就本课而言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明清之际新经济因素的萌芽和明王朝的崩溃,孕育了批判君主专制,抨击纲常伦理、倡导经世致用、要求个性解放的进步思潮,开启了近代思想启蒙的先河。学习本课,有益于加深对明清之际思想启蒙与明清之后中国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基础 学生在七年级(北师大版下册第三单元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已经学习了明清经济的发展、近代化因素萌芽的趋向的基本史实,对明清的经济等历史有了大致的了解,但对于这些历史事件产生的深层次的历史影响缺乏深入的思考,因此需要指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利用新材料,进行材料分析,帮助学生拓宽视野。 2.学生特征 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已久,学生的思维方式渐趋成熟,对问题能够抽象的理解,因此对于人物主张以及历史影响会有自己的理解,会有不同的看法。 三、教学目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