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浅析政府流程再造困境及发展策略

浅析政府流程再造困境及发展策略

浅析政府流程再造困境及发展策略
浅析政府流程再造困境及发展策略

浅析政府流程再造困境及发展策略

论文关键词:流程;业务流程再造;政府流程再造;信息技术

论文摘要以业务流程再造为理论支撑的政府流程再造改革模式日益受到极大关注,然而当代中国政府在其改革实践中存在的诸多现实困境,如何分析其产生缘由并探寻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发展策略,便成为我国行政改革诉求的重要目标和任务之一。

一、政府流程再造的理论检视

最近十几年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信息技术的迅速应用以及人的素质的大幅度提高,顾客、竞争、变化的压力促使政府部门都面临着崭新而又严峻的挑战,人们越来越被工业时代形成的那种强调职能分工、层级节制的金字塔形组织模式所存在的问题所困扰。与此同时,一些旨在提高管理绩效的企业管理工具渐渐引起了公共管理者的注意,其中就包括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迈克尔·哈默教授所倡导的“业务流程再造”。它是指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再思考和彻底性再设计,从而获得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业绩的戏剧性的改善。其中“根本性”、“彻底性”、“戏剧性”和“流程”是核心特征。[1]新的可持续的竞争优势,都将来自于企业所独有的以提高客户满意度为目标的流程变革管理上。流程已经成为这个时代企业管理的关键。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相继将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引入公共管理领域,实施“政府再造”,从而引发了公共管理革命的新浪潮。顾名思义,政府流程再造要求政府以服务为龙头,以是否直接面对公众提供服务为界限,将政府部门分为前台和后台。前台直接面对外部订单为公众提供服务,后台为前台提供服务。前台一方面是公众服务的供应商,同时又是后台所提供服务的客户,以此类推形成整条服务链。整体来看,在政府内部各岗位之间,以服务为“齿轮”进行相互链结,形成一个全员服务链,最终将政府的服务呈现在公众面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公共行政管理机制和管理方法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特别是我国政府各个部门之间缺乏及时信息交流和沟通的流程管理模式正日益显露出种种弊端:诸如分工过细,导致管理存在层次重叠、冗员多、成本高、对外界反应迟缓;只注重局部环节,缺乏整体协调,导致了本位主义和相互推诿现象;组织内部信息纵向横向沟通不够,导致资源闲置和重复劳动等。传统的组织结构形式和业务流程使政府部门之间沟通不畅、缺乏协调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只有实现政府流程的有效再造,才能促使我国政府以前瞻的企业经营精神,转变政府职能,整合业务流程。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在探索服务型政府建设时也开始尝试政府流程再造,并取得了初步的成绩。如成都市政府以建设“规范化服务型政府”为导向,结合行政审批制度,对有关部门的办事流程进行优化。[2]上海市徐汇区委、区政府以贯彻《行政许可法》为契机,为了建立面向社会的快速回应机制,在13个街道、镇及委办局,对700多项政府传统工作流程进行再造。[3]

二、政府流程再造的困境解读

政府流程再造确实可以改变过去以任务分工和计划控制为核心的流程设计理念,简化行政程序,压缩政府层级,为民众提供便捷和实惠的服务。然而,如果聚焦于现实操作中政府流程再造的运行过程,政府流程再造工程在我国目前尚属于起步阶段,无论是理论铺垫还是框架设计,都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政府系统复杂,流程梳理混乱

(1)职能层面:流程再造要求明确政府部门的职责,明确各自的权力界限,然而政府管理却存在越位、错位、缺位的“三位现象”。(2)结构层面:政府的“金字塔—鸽笼式”科层制结构仍没有得到变革。纵向来看,主要包括即中央、省(市、区)、(地级)市(自治州、盟)、县(市、旗)、乡(镇)五层模式。横向来看,机构设置仍然偏多,分设过细,力量分散,造成组织重叠,职能交叉,容易出现责任不清楚,互相推诿扯皮的现象。面对着这种部门众多,层级复杂的政府系统,如果不能很好地理顺部门内部和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政府系统的流程再造就无从谈起。

(二)保障制度缺乏,流程实施随意

由于采用“流程”为工作重点,政府流程再造对以官本位为基础的专业职能及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产生了极其猛烈甚至是残酷无情的冲击,分析并量化工作流程将是一项复杂及崭新的挑战,对管理行为的评定将不再是各种行政级别,而要突显以下特点:以流程的结果来衡量工作业绩;鼓励以顾客为中心;倡导协作文化。[4]传统政府部门的绩效考评制度缺乏单一衡量整体绩效的指标,仍然以职能为单位进行评估,评估重点是各部门和部门内各岗位,没有人专职对具体的流程进行评估,而是把流程人为地割裂,使流程成为片断式的任务流,忽视结果与成本,整个绩效评估体系处于既不科学也不规范的尴尬状态。

(三)技术支持不足,流程操作乏力

由于业务的模块化,组织和管理流程的虚拟化特质要求,缺乏信息技术则无法实现其流程化管理方式,“流程”只能停留在概念上的模糊想象,流程再造也就无法落到操作层面。目前中国的政务信息化却不容乐观,政府的信息及时处理能力比较薄弱,政府网络技术利用率不高,网络基础设施不够完备,政府网络统一性差,网络传输可靠性低,政务在线处理技术未广泛运用,政府网站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等。“根据埃森哲的研究报告,中国政府电子政务的总体成熟度为23%,尚处于正在建设平台的阶段,在24个研究对象中,落后于其他19个被调查者。”

三、政府流程再造的发展策略

基于历史的原因和体制的惯性,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与之相适应的专制主义政治文化以及全能统制政府模式的影响至今犹存,我国实施政府流程再造从一开始势必就存在着诸多困境。只有对这些问题发生的机理探寻充分的认知并采取对策,才能构建适合我国行政运行模式和行政发展模式的政府流程。

(一)流程锻造:实施政府流程再造的重心举措

政府在流程再造中一般遵循以下基本步骤:构思设想、项目启动、分析诊断、流程设计、流程重建和监测评估。[6]我国政府的流程管理更多集中在流程树立和描述上,而实际上,对政府业务进行现状描述、要素分析、规范优化是重要环节。

1.构思设想:政府流程再造的实施首先要得到高层领导的支持和愿景,同时再造之前要选择好对象,发掘那些可能获得阶段性收益或者是对实现组织战略目标有重要影响的关键流程作为再造对象。

2.项目启动:注重对流程再造团队的构建。根据业务职能的不同,需要建立领导、工作、咨询三支工作队伍。并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和预算;通过设立标准、社会公众的需求分析以及成本效益分析,来确立流程再造的目标结果。

3.分析诊断:对现有流程建立可视化业务模型,描述各个流程因涉及部门、岗位、职责、活动等要素所具有的属性,并通过确定流程的需求和公共产品或服务的实现情况,分析流程的存在问题及其原因,找出进行改造的切入点。

4.流程设计:流程的重新设计包括对多种备选方案的选择,要找出既能满足战略目标,又与人力资源、组织变革相结合的方案,并尽量将岗位和工作流程、信息技术等方面配合起来,产生新流程的原型系统,最终完成新流程的设计。

5.流程重建:根据人力资源结构和所选择的信息技术平台,依靠组织结构及运行机制的转变,来确保向新流程的平稳过渡。其间可作局部流程或某个低层级流程的试点,之后排定次序,在政府相应部门内分阶段实施。

6.监测评估:关注公众对实施新流程的反应和满意程度,对其业绩作出客观评价,以确定它是否满足预设的目标,不仅可以提供对重新设计的流程的审查,而且也为新流程的转向连续的改善活动提供依据。

(二)配套支撑:实施政府流程再造的有效路径

政府流程再造的实施步骤恰好印证了:将流程再造融入到官僚制行政体制的完善中去,已经不只是一种纯粹的管理工具或者管理战术,它是一种战略管理,是政府改革从组织、制度、技术的全程体系。因此,我们不能期望它会一蹴而就,也不能轻易地任之独立独行。

1.持续政府机构改革,为流程再造提供合理的组织架构

总体来说要整合政府职能,改变过去政府管理中无所不包、无所不能的传统习惯,调整归并业务内容相近的机构、联系紧密的机构或因分工过细导致职责交叉、关系不顺的机构,促使政府公务人员跨越功能界限,将专业职能部门转变为综合职能组合,在彼此行为边界上既职责分明又协同行动,实现无缝隙和协作一致的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同时努力形成纵向贯通、横向联结、程序简明、权责适当的行政关系,使传统的垂直职能组织转变为以流程为导向的水平组织模式,突破组织内的壁垒,扩大管理幅度,减少管理的层级,真正建立起一种能够灵活回应顾客需求、具有动态适应性的“扁平化—适应型”政府组织结构。

2.健全政府绩效评估标准,为流程再造提供有力的制度平台

基于流程为中心的绩效评估,是对传统的基于部门职能绩效评估体系的改进,它通过将方向、责任与审核标准清晰准确地从战略决策层传达到每一项具体的行动或任务中来,专注于人、流程、业绩之间的交互作用,使流程成为一种可以真实地观察、控制和调整的过程。不仅使评估更科学、公正、具有说服力,而且体现了“以流程为核心”的全新思路和“横向一体化”的更加广阔的视野,从而形成政府流程自我完善和提高的良性运行机制。评估项目主要包括新流程的表现,新人事及政府组织结构的工作效率。流程表现评价指标包括:提供服务的时间、成本、公众的满意度、协调和决策的质量等。

3.完善政务信息化建设,为流程再造提供优化的技术手段

政务信息化建设和政府的流程再造之间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其本质的内涵是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打破政府机关组织界限,使公众从不同渠道获得政府的信息及服务,使政府机关之间、政府与社会各界之间通过网络进行沟通,同时向公众提供各种不同的服务选择。因此,必须通过政务信息化这个桥梁对政府流程进行持续的再造,诸如推进机关内部网上办公和政府的广域专网建设,规范和创新行政行为和程序;推进政府公众信息网建设,统一数据标准,促进信息共享,保证网络和信息的安全,在互联网上向公众发布公共信息并提供在线服务;实行“窗口式”或“一站式”办公,实施有效的管理和立法等等。

[参考文献]

(1) 姜晓萍.公共部门服务流程再造的实践探索——以成都市为案例(C)//郭济.绩效政府:理论与实践创新.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221-234.

(2) 袁昭宇,袁玮.扁平化:徐汇再造政府流程(N).新民晚报,2004-11-08.

(3) 梅绍祖,.流程再造:理论、方法与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42.

(4) 董新宇,苏竣.电子政务与政府流程再造——兼谈新公共管理(J).公共管理学报,

2004(4):46-52.

(5) 王玉荣.流程管理(第2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92-95.

浅析政府流程再造困境及发展策略

浅析政府流程再造困境及发展策略 论文关键词:流程;业务流程再造;政府流程再造;信息技术 论文摘要以业务流程再造为理论支撑的政府流程再造改革模式日益受到极大关注,然而当代中国政府在其改革实践中存在的诸多现实困境,如何分析其产生缘由并探寻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发展策略,便成为我国行政改革诉求的重要目标和任务之一。 一、政府流程再造的理论检视 最近十几年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信息技术的迅速应用以及人的素质的大幅度提高,顾客、竞争、变化的压力促使政府部门都面临着崭新而又严峻的挑战,人们越来越被工业时代形成的那种强调职能分工、层级节制的金字塔形组织模式所存在的问题所困扰。与此同时,一些旨在提高管理绩效的企业管理工具渐渐引起了公共管理者的注意,其中就包括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迈克尔·哈默教授所倡导的“业务流程再造”。它是指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再思考和彻底性再设计,从而获得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业绩的戏剧性的改善。其中“根本性”、“彻底性”、“戏剧性”和“流程”是核心特征。[1]新的可持续的竞争优势,都将来自于企业所独有的以提高客户满意度为目标的流程变革管理上。流程已经成为这个时代企业管理的关键。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相继将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引入公共管理领域,实施“政府再造”,从而引发了公共管理革命的新浪潮。顾名思义,政府流程再造要求政府以服务为龙头,以是否直接面对公众提供服务为界限,将政府部门分为前台和后台。前台直接面对外部订单为公众提供服务,后台为前台提供服务。前台一方面是公众服务的供应商,同时又是后台所提供服务的客户,以此类推形成整条服务链。整体来看,在政府内部各岗位之间,以服务为“齿轮”进行相互链结,形成一个全员服务链,最终将政府的服务呈现在公众面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公共行政管理机制和管理方法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特别是我国政府各个部门之间缺乏及时信息交流和沟通的流程管理模式正日益显露出种种弊端:诸如分工过细,导致管理存在层次重叠、冗员多、成本高、对外界反应迟缓;只注重局部环节,缺乏整体协调,导致了本位主义和相互推诿现象;组织内部信息纵向横向沟通不够,导致资源闲置和重复劳动等。传统的组织结构形式和业务流程使政府部门之间沟通不畅、缺乏协调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只有实现政府流程的有效再造,才能促使我国政府以前瞻的企业经营精神,转变政府职能,整合业务流程。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在探索服务型政府建设时也开始尝试政府流程再造,并取得了初步的成绩。如成都市政府以建设“规范化服务型政府”为导向,结合行政审批制度,对有关部门的办事流程进行优化。[2]上海市徐汇区委、区政府以贯彻《行政许可法》为契机,为了建立面向社会的快速回应机制,在13个街道、镇及委办局,对700多项政府传统工作流程进行再造。[3] 二、政府流程再造的困境解读 政府流程再造确实可以改变过去以任务分工和计划控制为核心的流程设计理念,简化行政程序,压缩政府层级,为民众提供便捷和实惠的服务。然而,如果聚焦于现实操作中政府流程再造的运行过程,政府流程再造工程在我国目前尚属于起步阶段,无论是理论铺垫还是框架设计,都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物业管理面临的困境与发展出路

同许多新兴行业不同,物业管理这一行业进入到社会生活中来,不是因强大的市场需求,也不是因政策的推动,仅仅源于一个对国人非常陌生、非常新鲜的词汇——物业管理。先行者将其变成企业行为,继而通过政府、媒体、业务拓展去影响并制造需求,改变了国内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管理模式,最终以建设部1994年33号令《城市新建住宅小区管理办法》来确立了物业管理行业的诞生,并规定了这一行业的鲜明特征即社会化、专业化、企业化、经营型。 物业管理是房地产业在消费领域的延续,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所带来的只会是物业管理企业数量的剧增,也不可避免的造成了行业水平参差不齐,良莠兼具,而最终的结果是行业整体水平的难以提升。历史为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期房的预售承诺,现房的卖点支撑,使物业管理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遏制在管物业出租率、租金的下滑,化解发展商和小业主、使用者之间的矛盾,也责无旁贷的落在物业管理公司头上;死盘的解围救困,物业存量资产的盘活,也向物业管理投去了期望。市场的供大于求,使得高水平的物业管理公司实力彰显,专业水准在所管项目中充分发挥。 行业多年的发展,特别是2003年9月1日物业管理条例的颁布,使发展商对于物业管理的认知更加清晰,盲目的自建自管所导致的精力旁移,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运行成本不经济所引发的品牌形象受损,耽于琐碎伤害主业发展,非专业运作的事倍功

半等一系列不良后果,使得一大批具有战略发展眼光的房地产企业家们积极采取委托管理方式与物业管理公司合作,为物业公司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物业管理行业也才真正意义上走向社会化、专业化道路。 一、物业管理行业现状及深度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物业管理在中国尚属新生事物,虽经近十几年的发展,物业管理市场已初步形成,但我们应看到二十一世纪物业管理的发展仍将面临一系列困难,其主要表现在:管理体制上,尚处于新旧体制转轨过程中,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的物业管理新体制还没有普遍确立和完善;运行机制上,市场竞争机制尚未全面形成,垄断经营、不规范竞争还相当严重存在;市场主体与物权关系上,还没有建立业主委员会的主体地位;物业管理法律、法规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物业管理企业与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关系有待于进一步理顺;城市旧区环境整治与物业管理问题等等,上述问题,是宏观、大环境方面的。作为行业的细胞——物业管理企业,笔者认为影响其深度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人员素质和所掌握的技能远不能满足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的需要。 物业管理行业由于受计划经济影响较深,人员竞争力弱,服务意识不强,操作技能还需要不断适应市场的要求,再加上行业利润偏低,政府及舆论导向社会效益的多,经济利益的少,劳动力价值不能有效体现,也使一些高素质的人才在进入本行业之前

浅析品牌战略第三稿

浅析我国企业的品牌战略 赵友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品牌现已成为企业争夺和占领市场的重要工具。本文从品牌战略的内涵入手,分析了国内企业品牌战略的现状及其原因,从多角度提出了提高我国产品牌战略的多种措施,以期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品牌品牌战略品牌联盟市场定位 Abstract:As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under themarketeconomy, businessescompeteforthe brand has become animportant tool and occupation of the market. In thispaper,the con notation of thebrand marketing strategy,analysis of the internal corporate brand strategy and reasons, fr om multipleperspectives presented various measures toimprove domestic brands toenhance theircore competitiveness Key words: BrandBrand strategy Brand alliance Market positioning

品牌作为一种新的国际语言,进入全世界的千家万户,超越民族文化的障碍,吸引全球人们的共同消费。然而中国企业在品牌营销战略上,目前的现状并不乐观,对其观念和方法还是比较模糊。怎样建立行之有效品牌营销战略? 值得我们深思。 一、品牌战略解析 品牌,是企业为自己的产品或服务确定的一个名称、术语、标记、符号、图案,或者这些因素的组合,目的是让购买者识别产品的制造商和销售商或识别服务的提供者。它可用来辨识一个卖者或买者集团的产品,以便同竞争者的产品相区别。央视的“品牌中国”栏目中,燕京啤酒集团总经理李福成曾经这样说过“没有品牌的竞争是无力的竞争,没有品牌的市场是脆弱的市场,没有品牌的企业是危险的企业。”说明了企业对“建设强势品牌”的迫切需求。 品牌战略,对于品牌经营者来说,就是如何创造、培育、利用和扩大品牌资产的一系列基本决策。它的目标不仅是提高企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而且还包括提高品牌无形资产的价值。它是在商品营销基础之上的一种高级营销战略。品牌战略关键是树立企业良好的信誉,立足企业长远发展。所以品牌战略不仅要关注顾客,寻求顾客持续的忠诚度,而且还要建立与关联企业和社会分别相融、共同发展的良好关系。 二、我国企业品牌战略存在缺陷及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商品市场已从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许多企业提出了品牌战略建设。品牌战略是指将品牌作为核心竞争力,以获取差别利润与价值的企业经营战略。其本质是创造差异化的竞争战略,使企业在产品、技术与服务日趋同质化的社会背景下,谋求以品牌创造差异化来占领市场。我国企业的品牌战略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缺陷: (一)对品牌战略内涵认识不够,夸大广告的作用 我国相当多的企业简单地认为品牌战略只不过是给产品取个好听的名字,拍个好广告,然后在主要媒体(如CCTV)上砸大钱打广告。其实做广告仅仅是一种营销策略,并没有到达品牌战略的高度,自然也很难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如当年的标王:孔府宴酒、秦池、爱多企业在央视花巨资打广告努力提高品牌的知名度,但到后来终究是因为没有真正的理解品牌战略的内涵,忽视了提高品牌的

公共管理面临的突出困境与突围

公共管理面临的突出困境与突围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以及社会公共管理制度的不断调整,人们对于公共管理问题越来越关注。加强现代公共管理手段创新,提升公共管理主体治理能力已成为新常态下公共管理不能够回避的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了当前公共管理领域所面临的各种困境,并针对公共管理困境,探讨了新常态下公共管理的出路和突围。 关键词:公共管理;困境;突围 自建国以来,随着政治、经济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公共管理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一场新公共管理运动蓬勃兴起,这场运动中诸多理论和观念,对我国的学术界以及政策界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新常态下,我国的公共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果能够走出困境,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目标是本文着重探讨的一个问题。 一、公共管理新思维必要性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一场新公共管理运动蓬勃兴起,这场运动中诸多理论和观念,对我国的学术界以及政策界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非西方学术界的“政府再造”、“摒弃官僚制”等改革政府机构的激动情绪,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世界各国公共管理理论和管理观念。目前,公共管理中存在的诸多弊端,已经成为人们发泄不满情绪的众矢之地,加强现代公共管理手段创新,提升公共管理主体治理能力已成为新常态下公共管理不能够回避的问题。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发达国家经济陷于滞胀,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开始进行不同程度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也都开始反思其公共管理模式,一场声势浩大的新公共管理运动蓬勃兴起。在这场运动中,“摒弃官僚制”成为一个最响亮的口号。无论是英国撒切尔时期所提出的以市场为取向的公共管理新思维,还是美国里根时期具有强烈的“新泰勒主义”倾向的公共管理新思维,公共管理改革的重点都着眼于官僚制本身,而其后历届政府在公共管理改革思维模式上,基本上都延续了同样的观点。这些改革都在不同程度上更新了公共管理的传统观念,对于我国的公共管理,注入了新的理解和阐释。 二、我国公共管理领域现实困境 1.治理主体结构需要不断完善,治理手段需要不断创新 目前,从总体上看,我国社会和谐、政治稳定,行政生态环境符合我国经

企业品牌营销策略案例分析

企业品牌营销策略案例分析 加多宝狂砸几十亿换头换身,是怎么做到的? 一家企业花费百亿、辛苦耕耘10多年的品牌和包装被别人夺走,这家企业是否还能活下去?这在一般人眼中只能是天方夜谭,然而这 一天大的难题却被加多宝实现了。不仅活下来,加多宝还在短时间 内重新夺回了凉茶行业销量冠军的头衔。 第一个节点:从药到饮料 原来加多宝是一个药,和可口可乐出身是一样的,都是药房里的,在2002年加多宝把它变成了一个饮料,预防上火的饮料,这是加多 宝战略第一个重点。 作为一个药北方人是很难接受的,但是作为预防上火的饮料,顾客头脑里面对于上火,几千年都有这个传统,都知道有很多场合上火,作为预防上火的饮料大家接受度就高。 这是一个关键的节点:走出了药房,加多宝把整个凉茶品类从药饮带向饮料。 当时加多宝有红茶、绿茶和其他业务,甚至还可以做可乐,当时可乐很红,做可乐是可以赚钱,有现成的网络很容易就可以做。但 是加多宝没有去做可乐、红茶、绿茶、乌龙茶和其他业务,选择了 做凉茶。 凉茶当时是很小的,而且你去做市场调研的话,所有市场调研公司走一圈下来会告诉你,对不起,凉茶市场等于零,没人要喝凉茶。 我们当时去调研过,问你喝不喝凉茶,人家说我们北方人不喝隔夜茶,他们把凉茶等同于隔夜茶,真让他试饮,一喝眉头就皱起来:那么苦的东西这怎么咽得下去?感觉是不是有毒,逢药就有三分毒, 大家觉得跟喝药一样。

要做这一步就很了不起。现在我们国家供给侧改革,大多数供给都是无效供给。真正供给侧改革就是要从追随需求转向创造需求。 找到一个市场上我能做第一的领域,然后代表这个品类,我去把这 个定位做大。 2002年加多宝做过一次供给侧改革,就把这些业务全部放弃掉,把整个公司资源全部集中在凉茶,而且在凉茶里面只集中在一个红 罐凉茶,这一步相当了不起。 当然还对它进行了重新定位,这个重新定位就是把它从一个地方药饮变成了一个主流饮料,这样使得凉茶就从传统凉茶铺走向无处 不在、无所不在、非常方便现代人饮用、预防上火的饮料或者怕上 火的饮料,这第一步很了不起,值得很多企业学习。 第二个节点:千里跃进大北京 加多宝在2006、2007年左右,集中相当多的资源,把北京市场 给做起来了。 这意味着什么呢? 作为一个南方人喝的饮料,从药房走向了饮料,但是毕竟还是南方人在喝。2006年底在北京做市场调研的时候,我们跑了很久。发 现在北京卖出去的凉茶,消费者全是在北京工作的南方人,尤其那 些广东村、福建村卖得很好,北京人、北方人说这个还是难以接受,感觉是南方人喝的东西。 我们专业上又有一个问题,大家把当时凉茶定位为是南方人喝的饮料,北方人不喝。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把北方高势能市场做火做透。北京是全国势能最高的市场,尤其对于北方市场,北京的影响非常重大。任何 一个品牌要成功的话,如果能够把一些有很高势能的市场拿下来, 这个品牌后劲就相当可观。 2008年北京奥运,全世界的焦点都在北京,2006年、2007年、2008年,集中公司大部分乃至绝大部分资源放在北京,人力、物力、

信息系统规划与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知识讲解

信息系统规划与企业业务流程再造 前言 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及企业信息化理论作为两种先进的管理理论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然而,人们在实施BPR时发现,企业在优化业务流程时,如果离开信息化手段实施BPR是十分困难的。同时,很多企业在投入巨资进行信息化建设后,却发现达不到预期目标,要么超过预定时间、要么超过预算,迹象表明众多企业在IT应用方面的投资,似乎遇到一个巨大的黑洞,使得企业的大量投入见不到回报。 1企业信息化的认知与探讨 1.1 企业信息化定义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管理、经营等各个层次、各个环节和各个领域,采用计算机、通信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开发、广泛利用企业内外部信息资源,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逐步实现企业办公自动化,管理科学化,决策智能化,从而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 1.2信息化对企业的影响 信息化对企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利用缩减或优化了企业业务流程。第一、省去了传统模式下的信息传递中间环节,信息传递根据业务需求设定。第二、省去了传统模式下大量存在的重复信息的录入。第三、省去了传统模式下大量存在的校对环节。第四、省去了传统模式下的大部分信息搜集、汇报与分析环节。 2、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利用,使企业组织结构向扁平化方向发展。企业决策权向下转移并逐步分散。经营信息可直接通过信息平台传递到决策层,决策层也可以通过网络,邮件,甚至短信对客户经理提出的价格,折扣进行审批。信息系统的使用使决策者管理幅度加大,组织结构向扁平化方向发展。 3、基于网络的信息沟通与共享,破除了企业各部门间的信息隔膜,提高了组织间信息沟通的效率,增强了组织结构的灵活性与有效性。同时,企业能够更快的对信息进行分析和挖掘,找到有用的信息,提高了组织的灵活性。 2 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的认知与探讨 2.1 业务流程再造定义 迄今为止,已有不少学者对业务流程再造做了不同的定义。

当前建设责任政府面临的困境及出路

收稿日期:2011-06-01 作者简介:曾凡清(1972-),女,河南罗山人,本科,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室副教授。 当前建设责任政府面临的困境及出路 曾凡清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室,河南郑州450042) 摘 要:建设责任政府是我国各级政府所确定的价值取向。当前,建设责任政府面临法治建设 缺陷导致责任追究缺乏刚性、 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分割导致责任不易明确、人事制度的保护导致责任不易追究等困境, 我们面对这些问题应采取健全法律体系强化责任追究、实行问责制、增加政府行政行为的透明度、发挥新闻舆论监督作用等措施,加以解决。 关键词:责任政府;困境;出路 中图分类号:D0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701(2011)04-0061-03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在建设责任政府方面取得了不少成就,尤其是2003年“非典”事件以后,建设责任政府已成为中央政府以及各级地方政府所确定的政府发展取向,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正按照建设责任政府的要求,履行着自己应尽的责任。怎样更好地去衡量政府的责任, 在建设责任政府的过程出现怎样的困境以及如何更好地去解决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衡量责任政府的维度 1.可控性。控制政府的权力是建设责任政府的基础,可控性是政府责任分析的起点。政府责任的目标就是要保证政府机关向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最终向人民负责, 从而确保人民、人民代表大会对政府的监督。行政机关及行政官员要忠实执行代表机关制定的公共政策,如果在执行的过程中产生失误,就要承担责任。另外,政府责任的重要目标就是监督和控制政府行为,防止政府滥用自由裁量权。为了保证责任可控性,需要用立法权、司法权制约行政权。人民代表大会保证政府责任的政治手段有:质询权、调查权、听证会等。 2.服从度。确保政府服从法律的主要手段有外部控制与内部控制。外部控制即客观责任,指法令规章责任。内部控制即主观责任, 指忠诚、良心及认同,它是行政者本身对责任的感受,要求行政官员符合伦理准则要求。伦理是行政人员对其行为的“自我责任”或内部控制的形式。内部控制需要通过要求公共行政人员遵循一系列外部标准才能得以实施,这就要求确立相应的伦理责任制度。 3.问责性。问责性的标准是指政府及官员应承担其行为的责任。一是政府及官员因违法或失职而受惩罚, 承担民事或刑事责任。二是政府及官员要就其工作的绩效承担责任。绩效责任通过制订一系列绩效指标,把政府的整体责任转化为官员的个体责任。政府的违法行为必须被撤销、变更、确认违法、损害赔偿;公务员因违法失职、滥用职权、贪污腐败等行为必须受到行政处分和刑事处罚。 4.回应性。责任机制在民主政治中的最终目的在于确保政府对公民需要的回应。政府要对公民负责, 洞察、理解和权衡他们的喜好、要求和利益,经常要回应消费者、监督组织、新闻媒体的期望。 5.透明度。政府要服从人民代表大会经常性监督、检查与询问。政府要对其裁决与决定、执行的政策与尽到程序说明责任;行政决定要考虑各方面利益, 使各利益群体都有公平参与的机会。政府活动向公众、媒体公开。信息自由和政府行政公开是确保行政责任实现的重要途径, 旨在使行政制度对人1 6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第4期(总第112期) 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CPC Zhengzhou Municipal Committee No.4,2011(Sum ,112) 政治与公共管理

浅析服装品牌营销策略

浅析服装品牌营销策略 【文章摘要】“好的营销是成功的一半”,服装企业要获取市场的成功,不仅需要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有效的营销手段对于品牌的生存发展也起着至关 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市场定位;形象营销;营销组合;消费者心理 服装是一种典型的“以人为本”的商品,由于服装消费者对服装的评价和爱好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服装商品显著的特性:种类繁多、需求量大、特性复杂。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我国服装市场上的款式多达150多万种,而这么多的品种每年每季都处在动态的更新过程中。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这种特点更为显著。 但是,服装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如加工设备、资金、设计和生产技术人员以及可获得原料等是有限的,没有一个服装企业能够生产或经营那么多种服装满足所有消费者的需求,也不能以一种产品满足各种消费者的要求。这时一对尖锐的矛盾:有限和无限的矛盾。那么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在现代市场营销理论中,市场细分(Segmenting)耳标市场选择(Targeting)和产品定位(Positioning)共同组成了目标市场定位,也称STP营销。该理论指导服装企业从整个服装市场中选择一类或几类顾客作为自己的目标市场。企业通过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的营销,可以发现和占领最有利的市场机会,以最少的费用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明确细分市场特征,企业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面料开发、款式设计、工艺组织,使产品适销对路,并针对目标市场制定品牌定位和价格策略,进行促销宣传,安排分销渠道,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夹缝中

立足生存和发展。

一个成熟的品牌服装肯定要有十分明确的定位,即目标消费群体,如何根据自己目标客户的需求,提供差异化的产品以及服务,树立差异化的品牌形象,是服装企业目前面临的最重要的任务。 服装市场作为典型的异质市场,即顾客对产品的质量、款式、价格等有不同要求,而且对企业的同一营销策略会做出不同反应,这种特点决定服装企业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采用目标营销策略。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产品和市场的目标定位,那么企业的品牌也就无从谈起。 一.服装市场细分及目标市场选择 服装市场细分是指服装企业根据消费者需求特性的差异性,将服装市场根据产品属性、年龄、性别等要素划分为若干需求与愿望大致相同的消费群体,每个消费群体都是一个细分市场,以便选择自己的目标市场。对于服装企业来说,细分市场的主要目的是选择有足够容量的、有利可图的并且是可操作的(即能为该细分市场设定可行营销策略)目标市场。 服装商品之所以多种多样,往往是构成服装的多种因素决定的。这些因素客观上也成了服装市场划分的依据。细分服装的因素有很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四大类:地理因素、人口因素、心理因素、行为因素等。在表4.1中详细列举。与之相对应的市场细分就包括地理细分、人口细分、心理细分、行为细分,它们构成了服装市场细分的依据。 地理细分:把市场按地或分布或地理特征划分。如南方市场、北方市场。 人口细分:把市场按照人口的诸多特性如性别、年龄进行划分。如男装市场、女装市场;儿童市场、青年人市场、中年人市场、老年人市场。

企业业务流程再造

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的意义和应注意事项 学号:1104080222 姓名:龚先伟 Ford汽车公司采购应付账款部门的业务流程重组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福特汽车公司是美国三大汽车巨头之一,但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福特像许多美国大企业一样面临着日本竞争对手的挑战,正想方设法削减管理费和各种行政开支。 北美福特汽车公司2/3的汽车部件需要从外部供应商购进,为此需要有相当多的雇员从事应付账款管理工作,当时,公司财会部有500多名员工,负责审核并签发供应商供货账单的应付款项。按照传统观念,这么大一家汽车公司,业务量如此之大,有500多个员工处理应付账款是合情合理的。 促使福特公司认真考虑“应付账款”工作的是日本马自达汽车公司。这是一家福特公司占股22%的参股公司,有5位职员负责应付账款工作。尽管两个公司在规模上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按公司规模进行数据调整后,福特公司仍多雇佣了5倍的员工,5:500这个比例让福特公司的经理再也无法泰然处之了。福特公司决定对与应付账款相关的整个业务流程进行彻底重组。进行业务重组之前,管理人员计划通过业务流程重组和应用计算机系统,将员工裁减到最多不超过400人,实现裁员20%的目标。 Ford公司应付账款部门原来的业务流程: 财会部门接受采购部门送来的采购订单副本、仓库的验货单和供应商的发票,然后将三张票据在一起进行核对,查看其中的14项数据是否相符,核对相符后,财会部门才予以付款。财会部门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核对三张单据上14项数据是否相符。

第一,采购部门向供应商发出订单,并将订单的副本送往应付款部门;第二,供应商发货,福特的验收部门收检,并将验收报告送到财会部;第三,供应商同时将产品发票送至财会部。可以看出从采购部门向供应商发出订单到最后的付款有许多环节,尤其是“订单”、“验收单”和“发票”三者一致时才能付款的条件引出了大量的单证核对,这不仅耗费了财务和仓库的大量人力、时间和资金,而且还常发生差错和延误付款的事件。 依照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的思想和方法,Ford公司决定通过原有业务流程的分析、新业务流程的设计、支持业务流程再造的应付款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以及新业务流程的实施等几个步骤来完成应付账款部门的业务流程再造,以实现减少员工数和提高正确率的目的。 二、应付账款部门的业务流程的分析 Ford公司应付账款部门原有业务流程的处理共有九个环节,经过分析可以发现这些环节主要在两个方面耗去大量的人力。一是一式多份的单证的制作和传递,二是“订单”、“验收单”和“发票”等三者的核对。同时得出以下流程再造意见:(1)建立采购、采购付款和库存管理等部门的数据共享的采购业务管理系统; (2)取消付款中必须要有“发票”的条件,取消“发票”与“订单”和“验收单”等三者的核对业务; (3)采购部门的采购单不再向付款部门和库存管理部门传送采购订单,而直接将订单送入共享的数据库; (4)库存管理部门在收到采购物品并根据数据库中的订单核对后,只需发出确认信息;

管理学基础市政府面临的困境

管理学基础市政府面临的困境 管理学研究管理规律、探讨管理方法、建构管理模式、获得最大管理效益的学科。本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管理学基础市政府面临的窘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管理学基础市政府面临的窘境城市管理触及面广、领域宽泛,具有综合性、开放性、动态性3大特点,是1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自2008年我市成立城乡综合管理局以来,通过不断地攻坚克难,探索创新,城市面貌显著改良。与此同时,受主客观多方面因素影响,当前城市管理提档升级仍面临着很多窘境,且亟待破解。 1、面临窘境 1是法律法规窘境。没有全国性独立的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只能“借法执法”,致使执法“挺不直腰”,难以实现应有威慑。 2是体制机制窘境。缺少上级主管部门的政策支持和业务指点,实际工作中虽已展开联勤联动,但没有规范性的制度与流程保障,只能“单打独斗”,难以实现综合管理。 3是管理履行窘境。采取强迫性措施时,工作人员身心安全缺少保障,致使“迈不开腿”,难以实现预期效果。 4是计划建设窘境。城市没有严格实行功能分区,停车场(点)、农贸市场、环卫设施等城市管理硬件设施与资源滞后于城市发展,很多工作的展开成“无米之炊”,难以实现公道疏导。 5是设施装备窘境。环卫、执法车辆不足、老旧,受车编限制,街道果屑箱实际配备与相干标准相差很大,没有设施完善的环卫车辆停车场等等实际情况造成深度管理“捉襟见肘”,难以实现物事符合。

6是工作人员窘境。环卫工人、执法临聘人员待遇低、压力大,人员配备没有与城市范围扩增同步,致使人员难招、人材难留,“缺兵少将”,难以实现人岗相适。 7是社会舆论窘境。城管群体时时与负面新闻为伍,新闻媒体“妖魔化”城管,城管“饱受诟病”,难以实现全民参与。 2、微观举措 改良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建设是基础,管理是保障。重视所面临的窘境,从实际动身,围绕“治脏、治乱、治散”,城管部门应重点抓好抓实以下3方面工作。 (1)以治脏为重点,让城市净起来 1是提高打扫保洁水平。目前,我市已实现城市新区打扫保洁市场化,下1步,要主动适应市场化发展大势,在着力加强对专业企业监管考核的同时,适时将老城区打扫保洁也推向市场,真正实现“管办分离”并达成最大化管理效益。2是健全清运体系。进1步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常态化管理机制与体系,尽快实现城乡生活垃圾紧缩转运全覆盖,逐渐推动农村垃圾清运、转运与场镇打扫保洁市场化,推行散居院落打扫保洁精细化,切实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和100%无害化处理。3是扩大深化垃圾分类。依照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PPP)相干要求,继续巩固、深化、扩大垃圾分类现行做法与模式,加快我市已列入省PPP项目库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置项目建设进度,从源头减少生活垃圾处理量,逐渐提高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利用水平。 (2)以治乱为重点,让城市洁起来 1是打造管理示范区。以强力推动”门前3包”为契机和平台,突出组织领导、部门联动、责任书签订、工作平台运行、催促检

调研报告:当前我国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出路

调研报告:当前我国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出路 实体经济是一个国家的经济支柱,是一个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一个经济体的兴衰,最终取决于其实体经济的效率、规模和总体实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体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并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领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出现了发展动力不足、资本脱实向虚、创新能力不强等一系列复杂矛盾和问题,严重制约了实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016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着力发展实体经济”作为2017年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四大重点任务之一。这是党中央深入分析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基础上,为解决中国经济“重大失衡问题”而作出的重大战略性部署。 一、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矛盾 如何认识破解实体经济面临的问题,找准实体经济发展的出路,是在经济新常态大背景下我们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企业生存负担较重,整体盈利能力不强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传统要素成本优势正在消失,新矛盾新问题不断涌现。一方面实体经济运营成本不断攀升。进入新常态以来,我国传

统的劳动力成本优势衰减态势明显,资源能源环境约束正在加强,进而导致能源价格、劳动力成本、土地价格、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不断抬高实体经济的运行成本。尤其是目前我国企业税负较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投资实力和创新激情。另一方面,实体经济整体盈利能力不高。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整体产出效率不高,盈利能力下滑,主要是源于实体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缓慢,产品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较低,产能严重过剩与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的矛盾突出,多数行业处于全球产业链分工体系中的低端位置。同时,融资成本和非税负担居高不下,直接导致企业利润率持续走低。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工业企业总利润总额比上年下降2.3%,为多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2016年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443.5亿元,同比增长2.3%,增速比11月份回落12.2个百分点。 (二)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实体经济受到挤压 近些年来,资本的“脱实向虚”态势比较明显,金融领域和房地产领域资本急剧膨胀,聚集了过多的发展资源。这样不但扭曲了金融为实体经济发展服务的关系,而且严重削弱了实体经济发展新动力赖以形成的基础。一方面资金更多地向房地产集中。近年来,由于部分地方政府长期过度看重房地产对GDP、财政收入的贡献,甚至一度作为支柱产业加以政策扶持。超高的行业利润引导资金过度向房地产流动,不仅提高了房地产泡沫化程度,加剧未来的金融风险,而且导致实体经济发展资金的严重不足。

企业品牌策略的决策分析

浅论企业品牌策略 一.品牌的含义及品牌化的意义 1.品牌的含义及相关的概念 商品都有自己的名称,即商品的品名,如汽车,冰箱,饮料、电脑等,商品的品名只是商品的通用名称,商品除了通用名称外还应该有商业名称,这就是品牌。例如通用汽车、海尔冰箱、统一冰红茶、联想电脑等,其中通用、海尔、统一、联想就是商品的品牌了。品牌(brand)是一个综合、复杂的概念,是商标、名称、包装、价格、历史、声誉、符号、广告风格的无形总和。美国市场营销协会(AMA)曾为品牌做出这样的定义:品牌是一个名称、名词、标志、符号、或者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起目的是识别某个销售者或某个群体销售者的产品或劳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或劳务相区别开来。 与品牌相关的概念有品牌名称、品牌标志和商标。品牌名称是指品牌中可以用语言发音来表达的部分,如通用、海尔、统一、联想等;品牌标志是指品牌中可以识别但不能用语言发音俩表达的部分,诸如符号、图案、或专门设计的颜色和字体,比较著名的标识有麦当劳的堇色大拱门M、可口可乐的红白飘带、花花王子的兔小姐、米高梅的狮子等。商

标则是经过注册登记受法律保护的品牌中的一部分,企业的产品品牌经过必要的法律注册程序成为商标后,企业获得品牌名称和品牌标识的专用权。它不仅仅是一个商品的标志,更重要的是作为企业的一种形象而存在。 2.品牌的分层 品牌从本质上讲就是代表着厂商对销售给购买者的产品特征、利益和服务的一贯性的承诺,最佳的品牌就是产品质量的保证。美国密执安大学“国家质量研究中心”的克雷·弗内尔等研究人员话了5年的时间,研究了77家瑞典企业后发现,最能让消费者满意一个品牌的原因就是质量。美国备受推崇的品牌策略专家大卫·爱格也把顾客感知质量列为强势品牌资产的四大要素(其余三要素为品牌的知名度、品牌忠诚度、品牌联想力)。但是,品牌还是一个复杂的象征也就是消费者备受关注的六层次了。 1)属性。品牌首先使人们想到某种属性,例如海尔就是稳重、信赖、零缺陷、星级服务、和真诚到永远的赤诚之心。企业可以采用一种或几种的属性作为诉求点为产品做广告,海尔就是以星级服务和真诚到永远来赢得顾客的。 2)利益。顾客购买的不是属性,而是利益。因为属性需要转化为功能性或情感性的利益就拿汽车来说吧,耐用属性可以转化为功能性的利益,“至少我几年之内不用再买车

公共服务的流程再造_从_无缝隙政府_到_网格化管理_

公共服务的流程再造:从“无缝隙 政府”到“网格化管理” 竺乾威* 【摘要】打破部门、层级以及职能的边界,提供一种以公众需求为导向的、精细化的、个性化的全方位覆盖的公共服务是公共管理理论和实践一直在探讨并试图解决的问题。本文探讨了网格化管理在这方面对无缝隙政府的突破和超越,并对公共服务的流程再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无缝隙政府网格化管理流程再造 【中图分类号】D6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486(2012)02-0001-21 政府的公共服务如何在现有的官僚制结构下打破部门、层级以及职能的边界,实现一种“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方位提供?西方新公共管理改革中出现的“无缝隙政府”在这一公共服务的流程再造方面做出了可贵的努力,影响深远;而中国本土产生的基于信息技术的网格化管理,更是在政府全方位地提供公共服务方面全面突破和超越了“无缝隙政府”,在公共服务流程再造方面作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本文力图在理论上分析网格化管理对无缝隙政府的突破和超越,同时对公共服务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探讨。 *竺乾威,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十二五’时期八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公共服务体制机制创新研究”(10zd&009)、复旦大学985工程三期整体推进社科项目(2011SHKXZD013)。 1

◆专稿 一、无缝隙政府的流程再造 打破部门、层级以及职能的边界,提供一种以公众需求为导向、精细化、个性化、全方位覆盖的公共服务是公共管理实践一直在探讨并试图解决的问题。问题的缘起在于官僚制组织。官僚制组织的运作以纵向的层级控制和横向的职能分工为最重要的特征,这种集权和专业化的运作方式在带来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层级过多、职能交叉重叠,部门分割和管理的破碎化,并导致公共服务质量的下降。部门、层级以及职能之间的壁垒带来了协调的困难和管理运作的不畅。拉塞尔·林登列举的美国康涅狄格州劳工部的例子可以说是官僚制组织运作的一个典型例子。劳工部的员工在三个互不相关的项目领域里做着非常专业化的工作,这三个领域是:失业救济、培训和提供就业信息。员工无力处理面临的既复杂又涉及多种交叉职能的难题。这种各自为政的制度让劳工部的顾客和失业的市民们不厌其烦。失业的市民必须排着长队等待失业补偿,接着又重新排队获取工作信息和培训的信息(林登,2001:188)。这在官僚制政府的运作中是一个普遍而常见的现象。如果要提高服务质量,让公众满意,就必须改变这种运作方式。 因此,当新公共管理改革狂飚突起时,官僚制组织及其运作方式的再造自然构成了新公共管理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这方面改革声名卓著的、以“无缝隙政府”出现的政府流程再造模式也应运而生。正如欧文·休斯指出的,“公共行政的僵死的、等级制的官僚制组织形式如今正转变为公共管理的弹性的、以市场为基础的形式。这不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变革或管理风格的细微变化,而且是在政府的社会角色及政府与公民关系方面所进行的变革”(休斯,2004:1)。“无缝隙政府”不仅是管理风格以及管理流程的变革,而且也是政府的社会角色及政府与公民关系的变革。这可以在无缝隙政府流程再造的“以结果为取向”和“以顾客为取向”两个方面反映出来。 无缝隙的管理流程变革首先体现在围绕过程和结果,提供整合式的服务运作2

供应链管理与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的关系

供应链管理与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的关系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和市场竞争战略的深刻变化,在供应链管理的迅速发展的同时,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也日渐暴露出了这样那样的问题。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供应链管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分析,而业务流程再造理论的提出,恰恰提供了这样一种机会和工具。新经济的发展使得传统企业之间的竞争已转变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有些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为了获得长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供应链再造。本文首先从供应链再造的含义出发,对供应链再造的动因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供应链再造的原则,最后提出了规划和实施供应链再造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本文从以供应链管理为切入点,对供应链管理与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的关系,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进行企业的业务流程再造,企业业务流程再造对供应链管理产生的影响和促进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供应链业务流程流程再造 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企业以劳动分工和职能专业化为基础,组织内部的部门划分非常细,各部门的专业化程度较高。这种组织形式及与其相伴的业务流程适合于市场相对比较稳定的环境,而在当今市场需求突变、经营模式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则显现出很大的不适应性。在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提出后,也发现传统的组织结构形式和业务流程在实施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显现出一定的不适应性,这说明在现代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寻求更大的发展,就必须建立适应供应链管理的企业组织结构和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再造。 流程再造自本世纪初高调进入中国以来,逐渐成为了一个时髦的词汇。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不少欧美公司都高举过流程再造的大旗。1994年詹姆斯.钱皮所在的CSC Index顾问公司为编写“再造工程实施情况报告”,抽取621家北美和欧洲知名企业作为样本调查,结果表明,69%的美国公司和75%的欧洲企业都推行了一项或多项BPR项目。如何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流程再造的成功率?我认为,企业首先必须弄清楚流程应该围绕什么再造这个根本问题。有人也许会说出不少答案,却不能找出流程再造的目标,无法清楚回答流程围绕什么再造这个根本问题。正因为方向不清,目的不明,中心缺失,才使得再造无方。 一、供应链管理与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的关系 (一)对供应链管理和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的再认识 1、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是指在生产及流通过程中,为将货物或服务提供给最终消费者,联结上游与下游企业创造价值而形成的组织网络,是对商品、信息和资金在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顾客组成的网络中的流动的管理。它是在企业ERP基础上构筑的与客户及供应商的互动系统,实现产品供应的合理、高效以及高弹性。客户可以通过网络了解产品的供货周期、订单的执行情况等,企业则可以即时了解客户的销售情况,提高决策执行的准确性、及时性,缩短供应链的运作周期,降低交易成本。对公司内和公司间的商品、信息、资金的流动

构建服务型政府面临的困境

第17卷第3期呼伦贝尔学院学报No.3 V ol.17 2009年6月 Journal of Hulunbeier College Published in June.2009 构建服务型政府面临的困境 孙 牧 (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 摘 要:构建服务型政府是我国政府改革的目标。我国要建设成为服务型政府还面临着诸多困境:“官本位”意识的束缚、相关法律和制度的缺失、行政管理体制的弊端、对政府组织规模的模 糊认识、政府官员GDP至上的思维定势、官员寻租和腐败现象的蔓延、特殊利益集团的影响、公众 参与的缺失。只有走出这些困境,构建服务型政府的目标才有可能实现。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改革;困境 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601(2009)03-0026-03 服务型政府的理念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兴起的新公共管理运动。这场行政改革运动所涉及的“不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变革或管理风格的细微变化,而是在政府的社会角色及政府与公民的关系方面所进行的改革。”[1](P1)服务作为现代政府的理念之一,要求政府必须以公共服务为行政的宗旨,顺应社会需求,转变政府职能,改变传统的权力行政方式,为民众提供公共产品等服务。 建设一个怎样的政府?这是我们党执政、我们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必然要面临的目标与路径。“为人民服务”一直是我们政府的宗旨,但如何为人民服务,在实践上却缺少制度上的支撑。自从2005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提出服务型政府的概念以来,许多地方政府都开始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实践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效和经验。但由于传统政府管理模式的惯性影响,以及现阶段我国公民社会基础比较薄弱,缺乏完善的法治秩序和市场秩序,要走出管制型政府模式,构建一个对人民负责、让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仍然面临着重重困境。 一、“官本位”意识的束缚 所谓服务型政府,是相对于管理型、权力型、命令型政府而言,它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内,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并承担着服务责任的政府。[2]在我国,要确立服务型政府理念,首先要破除“官本位”意识,实现从“管理”到“服务”的跨越。破除“官本位”意识,这是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讲话中郑重提出来的。这说明,“官本位”意识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所造成的危害已经不容忽视。 “官”与“民”是历史上形成的两个范畴。官的本义是“为公”。民则为“民众之意”。但是在后来,人们的观念发生了转变。在先秦时期,社会上就产生了重官的思想:“今之县令,一日身死,子孙累世絜驾,故人重之。”历史发展到了今天,人们对官的概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逐渐形成了“官本位”的思想观念。由于官员掌握着社会资源的配置,所以人们把是否为官当成一种核心的社会价值尺度去衡量个人的社会地位和价值。 “官本位”是封建官僚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也是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停滞不前的原因之一。它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具有很大的危害:1. 强化当官心理,追逐仕途利益。2. 机构膨胀,人浮于事,财政不堪重负。3. 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4. 官僚主义严重阻碍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3]这种“官本位”意识对于我国社会现代化和民主化建设的阻碍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只要有这种“官本位”意识存在,我们所畅谈 收稿日期:2008-11-16 作者简介:孙牧(1984-)男,西北师范大学政治学院政治学理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