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9-GBT476煤的元素分析方法分析

9-GBT476煤的元素分析方法分析

9-GBT476煤的元素分析方法分析
9-GBT476煤的元素分析方法分析

煤的元素分析方法

GB/T 476-2001

代替GB/T 476-1991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中碳氢分析的三节炉法、二节炉法以及煤中氮测定的半微量开氏法的方法原理、试剂和材料、装置、试验步骤、结果计算及精密度等,本标准还规定了煤中氧含量的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褐煤、烟煤和无烟煤。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12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ISO 11722,ISO 1171,ISO 562 eqv)

GB/T 214 煤中全硫的测定方法(ISO 334 eqv)

GB/T 218 煤中碳酸盐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方法(ISO 952 eqv)

3 碳、氢测定

3.1 方法原理

一定量的煤样在氧气流中燃烧,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分别用吸水剂和二氧化碳吸收剂吸收,由吸收剂的增量计算煤中碳和氢的含量。煤样中硫和氯对碳测定的干扰在三节炉中用铬酸铅和银丝卷消除,在二节炉中用高锰酸银热解产物消除。氮对碳测定的干扰用粒状二氧化锰消除。

3.2 试剂和材料

3.2.1 碱石棉:化学纯,粒度1~2mm;或碱石灰(HG 3-213):化学纯,粒度0.5~2mm。

3.2.2 无水氯化钙(HG 3—208):分析纯,粒度2~5mm;或无水高氯酸镁:分析纯,粒度1~3mm。

3.2.3 氧化铜(HG 3—1288):化学纯,线状(长约5mm)。

3.2.4 铬酸铅(HG 3—1071):分析纯,粒度1~4mm。

3.2.5 银丝卷:丝直径约0.25mm。

3.2.6 铜丝卷:丝直径约0.5mm。

3.2.7 氧气(GB/T 3863):99.9%,不含氢。氧气钢瓶须配有可调节流量的带减压阀的压力表(可使用医用氧气吸入器)。

3.2.8 三氧化钨(HG 10—1129):分析纯。

3.2.9 粒状二氧化锰:化学纯,市售或用硫酸锰(HG 3—1081)和高锰酸钾(GB/T 643)制备。

制法:称取25g硫酸锰,溶于500mL蒸馏水中,另称取16.4g高锰酸钾,溶于300mL蒸馏水中。两溶液分别加热到50~60℃。在不断搅拌下将高锰酸钾溶液慢慢注入硫酸锰溶液中,并加以剧烈搅拌。然后加入10mL(1+1)硫酸(GB/T 625)。将溶液加热到70~80℃并继续搅拌5min,停止加热,静置2~3h。用热蒸馏水以倾泻法洗至中性。将沉淀移至漏斗过滤,除去水分,然后放入干燥箱中,在150℃左右干燥2~3h,得到褐色、疏松状的二氧化锰,小心破碎和过筛,取粒度0.5~2mm的备用。

3.2.10 高锰酸银热解产物:当使用二节炉时,需制备高锰酸银热解产物。制备方法如下:将100g化学纯高锰酸钾(GB/T 643),溶于2L蒸馏水中,煮沸。另取107.5g化学纯硝酸银(GB/T 670)溶于约50mL蒸馏水中,在不断搅拌下,缓缓注入沸腾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搅拌均匀后逐渐冷却并静置过夜。将生成的深紫色晶体用蒸馏水洗涤数次,在60~80℃下干燥1h,然后将晶体一小部分一小部分地放在瓷皿中,在电炉上缓缓加热至骤然分解,成银灰色疏松状产物,装入磨口瓶中备用。

警告:未分解的高锰酸银易受热分解,故不宜大量贮存。

3.2.11 真空硅脂。

3.2.12 硫酸(GB/T 625):化学纯。

3.2.13 带磨口塞的玻璃管或小型干燥器(不放干燥剂)。

3.3 装置

3.3.1 碳、氢测定仪

碳、氢测定仪包括净化系统、燃烧装置和吸收系统三个主要部分,结构如图1所示。

1—气体干燥塔;2—流量计;3—橡皮塞;4—铜丝卷;5—燃烧舟;6—燃烧管;7—氧化铜;

8—铬酸铅;9—银丝卷;10—吸水U形管;11—除氮氧化物U形管;12—吸收二氧化碳

U形管;13—空U形管;14—气泡计;15—三节电炉及控温装置

图1 碳、氢测定仪

3.3.1.1 净化系统,包括以下部件:

a)气体干燥塔:容量500mL,2个,一个(A)上部(约2/3)装无氯化钙(或无水高氯酸镁),下部(约1/3)装碱石棉(或碱石灰);另一个(B)装无水氯化钙(或无水高氯酸镁);

b)流量计:测量范围0~150mL/min。

3.3.1.2 燃烧装置,由一个三节(或二节)管式炉及其控温系统构成,主要包括以下部件:

a)电炉:三节炉或二节炉(双管炉或单管炉),炉膛直径约35mm。

三节炉:第一节长约230mm,可加热到(850±10)℃,并可沿水平方向移动;第二节长330~350mm,可加热到(800±10)℃,第三节长130~150mm,可加热到(600±10)℃。

二节炉:第一节长约230mm,可加热到(850±10)℃,并可沿水平方向移动;第二节长130~150mm,可加热到(500±10)℃。

每节炉装有热电偶、测温和控温装置。

b)燃烧管:素瓷、石英、刚玉或不锈钢制成,长1100~1200 mm(使用二节炉时,长约800mm),内径20~22mm,壁厚约2mm.

c)燃烧舟:素瓷或石英制成,长约80mm

d)橡皮塞或橡皮帽(最好用耐热硅橡胶)或铜接头。

3.3.1.3 吸收系统,包括以下部件:

a)吸水U形管(见图2)装药部分高100~120mm,直径约15mm,入口端有一球形扩大部分,内装无水氯化钙或无水高氯酸镁。

b)吸收二氧化碳U形管(见图3)2个。装药部分高100~120mm,直径约15mm,前2/3装碱石棉或碱石灰,后1/3装无水氯化钙或无水高氯酸镁。

c)除氮U形管(见图3):装药部分高100~120mm,直径约15mm,前2/3装粒状二氧化锰,后1/3装无水氯化钙或无水高氯酸镁。

d)气泡计:容量约10mL,内装浓硫酸。

3.3.2 分析天平:感量0.1mg。

3.4 试验准备

3.4.1 净化系统各容器的充填和连接

按3.3.1.1的规定在净化系统各容器中装入相应的净化剂,然后按图1所示顺序将各容器连接好。

氧气可由氧气钢瓶通过可调节流量的减压阀供给。

净化剂经70~100次测定后,应进行检查或更换。

3.4.2 吸收系统各容器的充填和连接

按3.3.1.3的规定在吸收系统各容器中装入相应的吸收剂。为保证系统气密,每个U形管磨口塞处涂少许真空硅脂,然后按图1所示顺序将各容器连接好。

吸收系统的未端可连接一个空U形管(防止硫酸倒吸)和一个装有硫酸的气泡计。

当出现下列现象时,应更换U形管中试剂:

图3 二氧化碳吸收管(或除氮U形管)

3.4.3 吸收系统各容器的充填和连接

按3.3.1.3的规定在吸收系统各容器中装入相应的吸收剂。为保证系统气密,每个U形管磨口塞处涂少许真空硅脂,然后按图1所示顺序将各容器连接好。

吸收系统的未端可连接一个空U形管(防止硫酸倒吸)和一个装有硫酸的气泡计。

当出现下列现象时,应更换U形管中试剂:

a)吸水U形管中的氯化钙开始溶化并阻碍气体畅通;

b)第二个吸收二氧化碳的U形管一次试验后的质量增加达50mg时,应更换第一个U形管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剂;

c)二氧化锰一般使用50次左右更换。

上述U形管更换试剂后,应以120mL/min的流量通入氧气至质量恒定后方能使用。3.4.4 燃烧管的填充

3.4.4.1 使用三节炉时,按图4所示填充:

1,2,4,6—铜丝卷;3—氧化铜;5—铬酸铅;7—银丝卷

图4三节炉燃烧管填充示意图

用直径约0.5mm的铜丝制做三个长约30mm和一个长约100 mm、直径稍小于燃烧管使之既能自由插入管内又与管壁密接的铜丝卷。

从燃烧管出气端起,留50mm空间,依次充填30mm丝直径约0.25 mm银丝卷,30 mm 铜丝卷,130~150 mm(与第三节电炉长度相等)铬酸铅(使用石英管时,应用铜片把铬酸铅与石英管隔开),30mm铜丝卷,330~350 mm(与第二节电炉长度相等)线状氧化铜,30mm铜丝卷,310mm空间和100mm铜丝卷。燃烧管两端通过橡皮塞或铜接头分别同净化系统和吸收系统连接。橡皮塞使用前应在105~110℃下干燥8h左右。

燃烧管中的填充物(氧化铜、铬酸铅和银丝卷)经700~100次测定后应检查或更换。

注:下列几种填充剂经处理后可重复使用:

氧化铜,用1mm孔径筛子筛去粉末;

铬酸铅,可用热的稀碱液(约50g/L氢氧化钠溶液)浸渍,用水洗净、干燥,并在500~600℃下灼烧0.5h;

银丝卷,用浓氨水浸泡5min,在蒸馏水中煮沸5 min,用蒸馏水冲洗干净并干燥。

3.4.4.2 使用二节炉时,按图5所示填充:

1—橡皮卷;2—铜丝卷;3,5—铜丝布圆垫;4—高锰酸银热解产物

图5 二节炉燃烧管填充示意图

按3.4.3.1给出的细节,做两个长约10mm和一个长约100mm的铜丝卷,再用100目铜丝布剪成与燃烧管直径匹配的圆形垫片3~4个(用以防止高锰酸银热解产物被气流带出),然后按图5所示部位填入。

3.4.5 炉温的校正

将工作热电偶插入三节炉(或二节炉)的热电偶孔内,使热端插入炉膛并与高温计连接。将炉温升至规定温度,保温1h。然后沿燃烧管轴向将标准热电偶依次插到空燃烧管中对应于第一、第二、第三节炉(或第一、第二节炉)的中心处(注意勿使热电偶和燃烧管管壁接触)。根椐标准热电偶指示,将管式电炉调节到规定温度并恒温5min。记下相应工作热电偶的读数,以后即以此为准控制炉温。

3.4.6 空白试验

将仪器各部分按图1所示连接,通电升温。将吸收系统各U形管磨口塞旋至开启状态,接通氧气,调节氧气气流量为120mL/min,并检查系统气密性。在升温过程中,将第一节电炉往返移动几次,通气约20min后,取下吸收系统,将各U形管磨口塞关闭1),用绒布擦净,在天平旁放置10min左右,称量。当第一节炉达到并保持在(850±10)℃,第二节炉达到(800±10)℃,第三节炉达到并保持在(600±10)℃后开始作空白试验。此时将第一节炉移至紧靠第二节炉,接上已经通气并称量过的吸收系统。在一个燃烧舟内加入三氧化钨(质量和煤样分析时相当)。打开橡皮塞,取出铜丝卷,将装有三氧化钨的燃烧舟用镍铬丝推棒推至第一节炉入口处,将铜丝卷放在燃烧室后面,塞紧橡皮塞,接通氧气并调节氧气流量为120ml/min。移动第一节炉,使燃烧舟位于炉子中心,通气23min,将第一节炉移回原位。

2min后取下吸收系统U形管,将磨口塞关闭1),用绒布擦净,在天平旁放置10min后称量。吸水U形管增加的质量即为空白值。重复上述试验,直到连续两次空白测定值相差不超过0.0010g,;除氮管、二氧化碳吸收管最后一次质量变化不超过0.0005g为止。取两次空白值的平均值作为当天氢的空白值。在做空白试验前,应先确定燃烧管的位置,使出口端温度尽可能高又不会使橡皮塞受热分解。如空白值不易达到稳定,可适当调节燃烧管的位置。

3.5 分析步骤

3.5.1 三节炉法分析步骤

3.5.1.1 将第一节炉炉温控制在(850±10)℃,第二节炉温控制在(800±10)℃,第三节炉炉温控制在(600±10) ℃,并使第一节炉紧靠第二节炉。

3.5.1.2 在预先灼烧过的燃烧舟中称取粒度小于0.2mm的空气干燥煤样0.2g,称准至

0.0002g,并均匀铺平。在煤样上铺一层三氧化钨.可将燃烧舟暂存入专用的磨口玻璃管或不加干燥剂的干燥器中。

3.5.1.3 接上已称量的吸收系统,并以120ml/min的流量通入氧气。打开橡皮,取出铜丝卷,迅速将燃烧舟放入燃烧管中,使其前端刚好在第一节炉炉口,再放入铜丝卷,塞上橡皮。保持氧气流量为120mL/min。1min后向净化系统方向移动第一节炉,使燃烧的一半进入炉子;2min后,移炉,使燃烧舟全部进入炉子;再2min后,使燃烧舟位于炉子中央。保温18min后,把第一节炉移回原位。2min后,取下吸收系统,将磨口塞关闭1),

用绒布擦净,在天平旁边放置10min 后称量(除氮管不必称量)。第二个吸收二氧化碳U 形管变化小于0.0005g,计算时忽略。

3.5.2 二节炉法分析步骤

用二节炉进行碳、氢测定时,第一节炉控温在(850±10)℃,第二节炉控温在(500±10)℃并使第一节炉紧靠第二节炉。每次空白试验时间为20min 。燃烧舟移至炉子中心后,保温13min ,其他操作按3.5.1.2和3.5.1.3的规定进行。

3.5.3 试验装置可靠性检验

为了检查测定装置是否可靠,可用标准煤样,按规定的试验步骤进行测定。如实测的碳、氢值与标准煤样碳、氢标准值的差值在标准煤样规定的不确定度范围内,表明测定装置可靠。否则,须查明原因并纠正后才能进行正式测定。

3.6 分析结果的计算

空气干燥煤样的碳(C ad )、氢(H ad )的质量分数(%)按式(1)、式(2)计算:

ad C =100m

0.2729m 1? …………………………(1) ad ad M m

m m H 1119.0100)(1119.021-?-=

…………………………(2) 式中: m ——分析煤样质量,单位为克(g );

m 1——吸收二氧化碳U 形管的增量,单位为克(g );

m 2——吸水U 形管的增量,单位为克(g );

m 3——空白值,单位为克(g );

M ad ——空气干燥煤样的水分,(按GB/T 212测定)单位为百分数(%);

0.272 9——将二氧化碳折算成碳的因数;

0.111 9——将水折算成氢的因数。

当需要测定有机碳(C o,ad )时,按式(3)计算有机碳质量分数(%):

ad ad o CO m

m C )(2729.01002729.021,-?=…………………………(3) 式中:

(CO 2)ad ——空气干燥煤样中碳酸盐二氧化碳质量分数(按GB/T 218测定),单位为百分数(%)。

3.7 碳、氢测定的精密度

碳、氢测定的精密度见表1:

1) 负压供氧时,应先关闭靠近硫酸气泡计的U 形管磨口塞,再依次关闭其他U 形磨口塞,然后取

下吸收系统。

3.8 碳、氢测定的精密度

碳、氢测定的精密度见表1:

4 氮的测定

4.1 方法原理

称取一定量的空气干燥煤样,加入混合催化剂和硫酸,加热分解,氮转化为硫酸氢铵。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把氨蒸出并吸收在硼酸溶液中,用硫酸标准溶液滴定。根据硫酸的用量,计算煤中氮的含量。

4.2 试剂

4.2.1 混合催化剂:将分析纯无水硫酸钠(GB/T 9853)32g 、分析纯硫酸汞5g 和硒粉(HG 3—926)0.5g 研细,混合均匀备用。

4.2.2 硫酸(GB/T 625):分析纯。

4.2.3 高锰酸钾(GB/T 643)或铬酸酐(HG 3—943):化学纯。

4.2.4 硼酸(GB/T 628):30g/L 水溶液,配制时加热溶解并滤去不溶物。

4.2.5 混合碱溶液:将化学纯氢氧化钠(GB/T 629)37g 和化学纯硫化钠(HG 3—905)3g 溶解于蒸馏水中,配制成100mL 溶液。

4.2.6 甲基红和亚甲基蓝混合指示剂:

溶液A :称取0.175g 甲基红(HG 3—958),研细,溶于50mL95%乙醇(GB/T 679)中。 溶液B :称取0.083 g 亚甲基蓝(HGB 3364),溶于50mL95%乙醇(GB/T 679)中。 将溶液A 和B 分别存于棕色瓶中,用时按(1+1)混合。混合指示剂使用期不应超过1周。

4.2.7 蔗糖(HG 3—1001)。

4.2.8 碳酸钠纯度标准物质(GBW 06101a ,使用方法见标准物质证书)。

4.2.9 硫酸标准溶液:c (2

1H 2SO 4)=0.025mol/L. 4.2.9.1 硫酸标准溶液的配制:于1000mL 容量瓶中,加入约40mL 蒸馏水,用移液管吸取0.7mL 硫酸(符合4.2.2的规定)缓缓加入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充分振荡均匀。

4.2.9.2 硫酸标准溶液的标定:于锥形瓶中称取0.05g 碳酸钠纯度标准物质(符合4.2.8的规定),称准至0.0002g ,加入50~60mL 蒸馏水使之溶解,然后加入2~3滴甲基橙,用硫酸标准溶液滴定到由黄色变为橙色。煮沸,赶出二氧化碳,冷却后,继续滴定到橙色。

硫酸浓度(c,mol/L )按式(4)计算:

V

m c 053.0 ……………………………………………(4) 式中:

V ——硫酸标准溶液用量,单位为毫升(mL );

m ——碳酸钠的质量,单位为克(g );

0.053——碳酸钠的毫摩尔质量,单位为克每毫摩尔(g/mmol )。

4.3 装置

4.3.1 开氏瓶:容量50 mL 和250mL 。

4.3.2 直形玻璃冷凝管:冷却部分长约300mm 。

4.3.3 短颈玻璃漏斗:直径约30mm 。

4.3.4 铝加热体(见图6)使用时四周以绝热材料缠绕,如石棉绳等。

4.3.5 开氏球。

4.3.6 圆盘电炉:带有控温装置。

4.3.7 锥形瓶:容量250mL 。

4.3.8 圆底烧瓶:容量1000mL 。

4.3.9 万能电炉。

4.3.10 微量滴定管:10mL ,分度值为0.05mL 。

图6铝加热体

4.4 分析步骤

4.4.1 在薄纸上称取粒度小于0.2mm 的空气干燥煤样0.2g,称准至0.0002g 。把煤样包好,放入50ml 开氏瓶中,加入混合催化剂2g 和浓硫酸(符合4.2.2 的规定)5mL 。然后将开氏瓶放入铝加热体的孔中,并用石棉板盖住开氏瓶的球形部分。在瓶口插入一短颈玻璃漏斗,防止硒粉飞溅。在铝加热体的中心小孔中放热电偶。接通放置铝加热体电炉的电源,

缓缓加热到350℃左右,保持此温度直到溶液清澈透明,漂浮的黑色颗粒完全消失为止。遇到分解不完全的煤样时,可将煤样磨细至0.1mm以下,再按述方法消化,但必须加入高锰酸钾或铬酸酐0.2~0.5g。分解后如无黑色粒状物,表示消化完全。

4.4.2 将溶液冷却,用少量蒸馏水稀释后,移至250mL 开氏瓶中。用蒸馏水充分洗净原开氏瓶中的剩余物,洗液并入250mL开氏瓶,使溶液体积约为100mL。然后将盛有溶液的开氏瓶放在蒸馏装置上。蒸馏装置见图7。

1—锥形瓶;2—玻璃管;3—直形玻璃冷却管;4—开氏瓶;5—玻璃管;6—开氏球;7—橡皮管;

8—夹子;9,10—橡皮管和夹子;11—圆底烧瓶;12—万能电炉

图7蒸馏装置

4.4.3 将直形玻璃冷凝管的上端与开氏球连接,下端用橡皮管与玻璃管相连,直接插入一个盛有20mL 硼酸溶液和1~2滴混合指示剂的锥形瓶中,管端插入溶液并距瓶底约2 mm 。

4.4.4 往开氏瓶中加入25mL 混合碱溶液,然后通入蒸汽进行蒸馏。蒸馏至锥形瓶中溶液体积达到80mL 左右为止,此时硼酸溶液由紫色变成绿色。

4.4.5 拆下开氏瓶并停止供给蒸汽,取下锥形瓶,用水冲洗插入硼酸溶液中的玻璃管,洗液收入锥形瓶中。用硫酸标准溶液(符合4.2.9的规定)滴定吸收溶液至溶液由绿色变成钢灰色即为终点。由硫酸用量计算煤中氮的含量。

4.4.6 用0.2g蔗糖代替煤样进行空白试验,试验步骤与煤样分析相同。

注:每日在煤样分析前冷凝管须用蒸汽进行冲洗,待馏出物体积达100~200mL 后,再下正式放入

煤样进行蒸馏。

4.5 分析结果的计算

空气干燥煤样的氮(N ad )的质量分数(%)按式(5)计算:

N ad = c (V 1-V 2)×0.014 ×100……………………………(5) m

式中:

c ——硫酸标准溶液的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

m ——分析煤样质量,单位为克(g);

V 1——硫酸标准溶液的用量,单位为毫升(mL);

V 2——空白试验时硫酸标准溶液的用量,单位为毫升(mL);

0.014——氮的毫摩尔质量,单位为克每毫摩尔(g/mmol)。

4.6 4.6氮测定的精密度

氮测定的精密度见表2:

表2

5 氧的计算

氧(O ad )的质量分数(%)按式(6)计算: ad ad t ad ad ad ad ad ad CO S N H C A M O )(1002,-------=……………………(5) 式中:

M ad ——空气干燥煤样的水分的质量分数(按GB/T 212测定),单位为百分数(%); A ad ——空气干燥煤样的灰分的质量分数(按GB/T 212测定),单位为百分数(%); S t ,ad ——空气干燥煤样的全硫的质量分数(按GB/T 214测定),单位为百分数(%); (CO 2)ad ——空气干燥煤样中碳酸盐二氧化碳的质量分数(按GB/T 218测定),单位为百分数(%)。

9-GBT476煤的元素分析方法分析

煤的元素分析方法 GB/T 476-2001 代替GB/T 476-1991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中碳氢分析的三节炉法、二节炉法以及煤中氮测定的半微量开氏法的方法原理、试剂和材料、装置、试验步骤、结果计算及精密度等,本标准还规定了煤中氧含量的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褐煤、烟煤和无烟煤。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12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ISO 11722,ISO 1171,ISO 562 eqv) GB/T 214 煤中全硫的测定方法(ISO 334 eqv) GB/T 218 煤中碳酸盐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方法(ISO 952 eqv) 3 碳、氢测定 3.1 方法原理 一定量的煤样在氧气流中燃烧,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分别用吸水剂和二氧化碳吸收剂吸收,由吸收剂的增量计算煤中碳和氢的含量。煤样中硫和氯对碳测定的干扰在三节炉中用铬酸铅和银丝卷消除,在二节炉中用高锰酸银热解产物消除。氮对碳测定的干扰用粒状二氧化锰消除。 3.2 试剂和材料 3.2.1 碱石棉:化学纯,粒度1~2mm;或碱石灰(HG 3-213):化学纯,粒度0.5~2mm。 3.2.2 无水氯化钙(HG 3—208):分析纯,粒度2~5mm;或无水高氯酸镁:分析纯,粒度1~3mm。 3.2.3 氧化铜(HG 3—1288):化学纯,线状(长约5mm)。 3.2.4 铬酸铅(HG 3—1071):分析纯,粒度1~4mm。 3.2.5 银丝卷:丝直径约0.25mm。 3.2.6 铜丝卷:丝直径约0.5mm。 3.2.7 氧气(GB/T 3863):99.9%,不含氢。氧气钢瓶须配有可调节流量的带减压阀的压力表(可使用医用氧气吸入器)。

舌尖上的中国的民俗元素分析

摘要】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民俗文化的国家,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人民群众创造出了各类民俗文化并传承下来。《舌尖上的中国》大获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其不仅关注食物本身,更发掘出了美食背后的文化底蕴。通过对中华美食群像式的介绍,将传统的民俗文化与美食之间微妙的联系以影像的形式展现出来,承担了重要的文化功能与教育责任,也使各地域的民俗文化得到了多重展现。 【关键词】民俗文化;物质生活民俗;社会生活民俗;精神生活民俗; 2012年《舌尖上的中国》在人们的生活中激起了千层浪,这部红透大江南北的美食类纪录片大获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其不仅关注食物本身,更发掘出了美食背后的文化底蕴,使各地域的民俗文化得到了多重展现。它唤起了人们对美食的记忆,将传统文化以一种简练、通俗、温和的手法进行阐释。 在我们对《舌尖上的中国》中民俗文化进行分析之前,有必要先对民俗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把握。 一、民俗的概念 民俗学家钟敬文说:“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1]1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春节前的小年,家家户户祭灶爷、吃灶糖,保佑全家来年幸福平安。腊月三十,人

们贴春联、贴窗花、放鞭炮、敲锣打鼓,延续着老一辈传下来的喜庆气氛。除夕夜一家团聚,吃饺子,有“更岁交子”之意。而守岁的习俗,既饱含对逝去岁月的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予美好希望之意。正月初一,开门大吉,先放鞭炮,碎红满地,可谓“满堂红”的好寓意。以上种种,都是民间风俗最直观的体现。 二、民俗的特征 民俗特征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乃至不同国家都有其各自的民俗特征。同时,民俗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又具有全人类、全世界共通的法则,我们在这里所说的,便是指各类民俗共有的特征。 (一)集体性。民俗的集体性,是指民俗在产生和流传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基本特征,也是民俗的本质特征。[1]11人的根本属性是社会性,每一个个体都不能脱离其所属的群体单独生存,在人类的各种群体活动中,民俗文化应运而生。 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就已经盛行,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白波一家人在北京过年的故事,使无数中国人产生了心灵共鸣。贵州省的下尧村,每年十月都会迎接一个专为稻谷丰收而设置的节日——新米节。而村民享受盛宴的方式也很特别,十里长街,百十张桌子排在一起,所有的村民沿街而坐,这就是能够体现出群体协作和分享的“长街宴”。由此可见,民俗文化是一种群体智慧的结晶。人类社会中绚丽多彩的人

浅析中国传统元素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0f18234438.html, 浅析中国传统元素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作者:马轼辙苏文珍农颖 来源:《广告大观》2019年第08期 摘要:在中国视觉传达设计中,传统文化的应用和整合是构成中国视觉传达设计艺术独特风格的关键。在中国传统元素中,绘画元素和篆刻元素都是非常具有传统特色的,随着我国文明的复兴,这些传统元素逐渐变得更适合社会的发展,这让整个文化发展有了更好的体验和进步。笔者从中国传统中所具有的元素为出发点,借此分别阐释在现代视觉设计中的应用与革新,希望对大家有所借鉴。 关键词:视觉设计;中国传统元素;应用革新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传统因素有重要的韵味和高雅的审美情感,如果我们能够有效将这些带有传统韵味的东西应用到我们现在的视觉传达设计中,不失是一个好的设计方法和创意。而传统的元素也得到了一个复兴和发展,当今时代的视觉传达设计能够完美的与传统文化元素相结合,让视觉传达设计能够有进一步的发展和进步。 1 简析中国传统元素与视觉传达设计 1.1 简析中国传统元素 中国的民族文化历史比较悠久,文明源远流长,从未断绝,所以它所蕴含的文化也是比较深厚,源远流长的文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元素。中国传统的因素与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紧密相连。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文明延长到今天的文明古国,世界文明古国只有中国的文明才延续下来,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文明能够有效成为世界文明的代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其中一定蕴含着丰富的素材。从具有诗意的山水画到平民百姓家的剪纸文化;从古法传承的篆刻艺术到今天刚复兴的陶瓷艺术,哪一项不都是蕴含着韵味,让人回味无穷,给人们的艺术创作带来丰富的灵感。而且中国文明形式以各种形式存着着,影响着我们的,为我们的文化研究带来无穷的动力。 1.2 简析视觉传达设计 视觉设计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利用一些技术组合起来成为一些新的美丽的事物,从而使他们能够满足人们的审美眼光,能够让人们的精神有更高的追求。当然现在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我们在进行视觉传达设计时候所利用的手段和工具也在不断进步,而人们的精神追求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所以这也就要求了人们现在对视觉传达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由于视觉传达设计在现代城市的利用也是越来越广泛,包括产品包装、广告、店面设计、房间设计等等这些都

GB21291煤的工业分析方法

GB21291煤的工业分析方法 代替GB212-1977 本标准参照采纳了国际标准ISO348∶1981(E)《硬煤分析试样中水分测定方法直截了当容量法》、ISO562∶1981(E)《硬煤和焦炭挥发分测定方法》和ISO1171∶1981(E)《固体矿物燃料灰分测定方法》。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畴 本标准规定了煤的水分、灰分和挥发分的测定方法和固定碳的运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褐煤、烟煤和无烟煤。 2.水分的测定 本标准规定了3种煤中水分的测定方法。其中方法A和方法B适用于所有煤种;方法C仅适用于烟煤和无烟煤。 A.方法A(通氮干燥法) i.方法提要 称取一定量的空气干燥煤样,置于105~110℃干燥箱中,在干燥氮气流中干燥到质量恒定。然后依照煤样的质量缺失运算出水分的百分含量。 ii.试剂 a.氮气:纯度99.9%,含氧量小于100ppm。 b.无水氯化钙(HGB3208):化学纯,粒状。 c.变色硅胶:工业用品。 iii.仪器、设备 a.小空间干燥箱:箱体严密,具有较小的自由空间,有气体进、出口,并带有自动控温装置,能保持温度在105~110℃范畴内。 b.玻璃称量瓶:直径40mm,高25mm,并带有严密的磨口盖(见图1)。 c.干燥箱:内装变色硅胶或粒状无水氯化钙。 d.干燥塔:容量250mL,内装干燥剂。 图1 玻璃称量瓶 e.流量计:量程为100~1 000mL/min。 f.分析天平:感量0.0001g。 iv.分析步骤

a.用预先干燥和称量过(精确至0.0002g)的称量瓶称取粒度为0.2mm以下的空气干燥煤样1±0.1g,精确至0.0002g,平摊在称量瓶中。 b.打开称量瓶盖,放入预先通入干燥氮气1)并已加热到105~110℃的干燥箱中。烟煤干燥 1.5h,褐煤和无烟煤干燥2h。 注:1)在称量瓶放入干燥箱前10min开始通气,氮气流量以每小时换气15次运算。 c.从干燥箱中取出称量瓶,赶忙盖上盖,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约20min)后,称量。 d.进行检查性干燥,每次30min,直到,连续两次干燥煤样质量的减少不超过0.001g或质量增加时为止。在后一种情形下,要采纳质量增加前一次的质量为运算依据。水分在2%以下时,不必进行检查性干燥。 v.分析结果的运算 空气干燥煤样的水分按式(1)运算: (1)式中:M ad——空气干燥煤样的水分含量,%; m1——煤样干燥后失去的质量,g; m——煤样的质量,g。 B.方法B(甲蒸馏法) i.方法提要 称取一定量的空气干燥煤样于圆底烧瓶中,加入甲苯共同煮沸。分馏出的液体收集在水分测定管中并分层,量出水的体积(mL)。以水的质量占煤样质量的百分数作为水分含量。 ii.试剂 a.甲苯(GB684):化学纯。 b.无水氯化钙(HGB3208):化学纯,粒状。 iii.仪器、设备 a.分析天平:最大称量为200g,感量0.001g。 b.电炉:单盘或多联,并能调剂温度。 c.冷凝管:直形,管长400mm左右。 d.水分测定管:量程1~10mL,分度值0.1mL(见图2)。水分测定管须通过校正(每毫升校正一点),并绘出校正曲线方能使用。

煤的元素分析方法GB476—91

煤的元素分析方法GB476—91 代替GB476—79 Ultimate analysis of coal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1-05-22 批准1992-03-01 实施 本标准参照采用了国际标准1SO625:1975(E)《煤和焦炭碳和氢测定方法利比西法》和ISO 333:1983(E)《煤氮测定方法半微量开氏法》。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中碳、氢、氮含量的测定方法和氧含量的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褐煤、烟煤和无烟煤。 2 引用标准 GB211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GB212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 GB214 煤中全硫的测定方法 GB218 煤中碳酸盐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方法 3 碳和氢的测定 3.1 方法提要 称取一定量的空气干燥煤样在氧气流中燃烧,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分别用吸水剂和二氧化碳吸收剂吸收,由吸收剂的增重计算煤中碳和氢的含量。煤样中硫和氯对测定的干扰在三节炉中用铬酸铅和银丝卷消除,在二节炉中用高锰酸银热解产物消除。氮对碳测定的干扰用粒状二氧化锰消除。

3.2 试剂和材料 3.2.1 碱石棉:化学纯,粒度1~2 mm;或碱石灰(HGB3213):化学纯,粒度0.5~2mm。 3.2.2 无水氯化钙(HGB3208):分析纯,粒度2~5mm;或无水过氯酸镁;分析纯,粒度1~3mm。 3.2.3 氧化铜(HGB3438):分析纯,粒度1~4mm,或线状(长约5mm)。 3.2.4 铬酸铅(HG3—1071):分析纯,粒度1~4mm。 3.2.5 银丝卷:丝直径约0.25 mm。 3.2.6 铜丝卷:丝直径约0.5 mm。 3.2.7 氧气:不含氢。 3.2.8 三氧化二铬(HG 3—933):化学纯,粉状,或由重铬酸铵、铬酸铵加热分解制成。 制法:取少量铬酸铵放在较大的蒸发皿中,微微加热,铵盐立即分解成墨绿色、疏松状的三氧化二铬。收集后放在马弗炉中,在600±10℃下灼烧40min,放在空气中使呈空气干燥状态,保存在密闭容器中备用。 3.2.9 粒状二氧化锰:用化学纯硫酸锰(HG 3—1081)和化学纯高锰酸钾(GB643)制备。 制法:称取25g 硫酸锰(MnSO4·5H2O),溶于500mL 蒸馏水中,另称取16.4g 高锰酸钾,溶于300mL 蒸馏水中,分别加热到50~60℃。然后将高锰酸钾溶液慢慢注入硫酸锰溶液中,并加以剧烈搅拌。之后加入10mL、(1+1)硫酸(GB625,化学纯),将溶液加热到70~80℃并继续搅拌5min,停止加热,静置2~3h。用热蒸馏水以倾泻法洗至中性,将沉淀物移至漏斗过滤,然后放入干燥箱中,在150℃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 GB/T212-2008 代替GB/T 212-2001,GB/T 15334-1994,GB/T 18856.7-2002 1 范围 ) GB/T 18856.1 水煤浆试验方法第1部分:采样 3 水分的测定 本章规定了煤的三种水分测定方法。其中方法A适用于所有煤种,方法B仅适用于烟煤和无烟煤,微波干燥法(见附录A)适用于褐煤和烟煤水分的快速测定。

在仲裁分析中遇到有用一般分析试验煤样水分进行校正以及基的换算时,应用方法A 测定一般分析试验煤样的水分。 3.1 方法A(通氮干燥法) 3.1.1 方法提要 单位为毫米

φ 图1 玻璃称量瓶 3.1.3.3 干燥器:内装变色硅胶或粒状无水氯化钙。 3.1.3.4 干燥塔:容量250mL,内装干燥剂。 3.1.3.5 流量计:量程为(100~1000)mL/min。 3.1.3.6 分析天平:感量0.1mg。 3.1.4 试验步骤 3.1. 4.1 在预先干燥和已称量过的称量瓶内称取粒度小于0.2mm的一般分析试验煤样(1±0.1)g,称准至0.0002g,平摊在称量瓶中。 3.1. 4.2 打开称量瓶盖,放入预先通入干燥氮气并已加热到(105~110)℃的干燥箱(3.1.3.1)中。烟煤干燥1.5h,褐煤和无烟煤干燥2 h。在称量瓶放入干燥箱前10min 开始通氮气,氮气流量以每小时换气15次为准。 3.1. 4.3 从干燥箱中取出称量瓶,立即盖上盖,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约20min)后称量。

3.1. 4.4 进行检查性干燥,每次30min,直到连续两次干燥煤样质量的减少不超过0.0010g 或质量增加时为止。在后一种情况下,采用质量增加前一次的质量为计算依据。当水分在 2.00%以下时,不必进行检查性干燥。 3.2 方法B(空气干燥法) 1±0.1)g,称准至0.0002g,平摊在称量瓶中。 3.2.3.2 打开称量瓶盖,放入预先鼓风并已加热到(105~110)℃的干燥箱(3.2.2.1)中。在一直鼓风的条件下,烟煤干燥1h,无烟煤干燥1.5 h。 注:预先鼓风是为了使温度均匀。可将装有煤样的称量瓶放入干燥箱前(3~5)min就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精编版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 GB/T 212-2008 1内容和意义 工业分析也叫技术分析或实用分析,包括煤中水分(M)、灰分(A)、和挥发分(V)的测定及固定碳(FC)的计算。 煤的工业分析是了解煤质特性的主要指标也是评价煤质的基本依据,根据工业分析的各项测定结果可初步判断煤的性质、种类和各种煤的加工利用效果及其工业用途。 2 水分的测定 水分测定方法 煤的水分测定方法:A 通氮干燥法 B 空气干燥法 C 微波干燥法 方法A适用于所有煤种,方法B仅适用于烟煤和无烟煤。C适用于褐煤和烟煤水分的快速测定。 在仲裁分析中遇到有用一般分析试验煤样水分进行校正以及基的换算时,应用方法A测定一般分析试验煤样的水分。 试验步骤 本实验室采用空气干燥法 称样——分析煤样(1±g;称准到,平摊在称量瓶中; 升温——干燥箱控温在(105~110)℃; 鼓风——提前(3~5)min;(注:预先鼓风是为了使温度均匀); 干燥——打开称量瓶盖,置于干燥箱中:烟煤1h、无烟煤; 冷却——从烘箱中取出,立即盖上盖,放入干燥器中冷却到室温(20min);称量 检查性干燥: 时间:30min 温度:(105~110)℃ 终止条件:△m<或质量增加 <%不必进行检查性干燥。 M ad 计算结果 质量减少时:以最后一次质量为计算依据

质量增加时:以质量增加前一次的质量为计算依据结果的计算 计算公式: M ad =m 1 /m×100 M ad ——一般分析试验煤样水分的质量分数,% m——称取的一般分析试验煤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m 1 ——煤样干燥后失去的质量,单位为克(g) 水分测定的精密度 水分(Mad)/%重复性限/% < ~ > 3 灰分的测定 灰分的定义和来源 不是煤中的固有物质 是矿物质完全燃烧后的衍生物 原生矿物质:成煤植物中所含的无机元素 次生矿物质:煤形成过程中混入或与煤伴生的矿物质 外来矿物质:煤炭开采和加工处理中混入的矿物质 煤中存在的矿物质主要包括粘土或页岩,方解石(碳酸钙)黄铁矿或白铁矿以及其他微量成分,如无机硫酸盐、氯化物和氟化物等。 灰的形成化学反应 煤在灰化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反应有: (1)粘土和页岩矿物质失去结晶水,这类矿物质中最普遍的是高岭土,它们在500~600℃失去结晶水。 2Si0 2·Al 2 3 ·2H 2 0→ 2Si0 2 +Al 2 3 +2H 2 0↑ CaS0 4·2H 2 0 → CaS0 4 +2H 2 0 ↑ (2)碳酸钙受热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后者在一定程度上与硫氧化物反应生成硫酸钙,在某种程度上还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酸钙。 CaC0 3→Ca0+C0 2 ↑

煤的分析基准表示方法和换算

一、煤的分析基准 1)收到基:以收到状态的煤为基准,来表示煤中各组成成分的百分比。 工业分析:M ar+H ar+V ar+FC ar=100% 元素分析:C ar+H ar+N ar+S ar+O ar+A ar+M ar=100% 式中S c·ar——煤中可燃硫。 2)空气干燥基:以空气干燥状态的煤为基准,来表示煤中各组成成分的百分比。 工业分析:M ad+A ad+V ad+FC ad=100% 元素分析:C ad+H ad+N ad+S ad+O ad+A ad+M ad=100% 3) 干燥基:以无水状态的煤为基准,来表示煤中各组成成分的百分比。 工业分析:A d+V d+FC d=100% 元素分析:C d+H d+N d+S d+O d+A d=100% 4)干燥无灰基:以假想的无水无灰状态的煤为基准,来表示煤中各组成成分的百分比。 工业分析:V daf+FC daf=100% 元素分析:Cdaf+H daf+N daf+S daf+O daf=100% 二、各种煤的换算 实验室应用分析试样测定各种成分的含量,其计算结果为空气干燥基。空气干燥基是换算为其它各基准的基础。设计锅炉设备和计算煤耗,要求采用收到基来表示煤中各组成成分的百分比,使之符合锅炉实际运行情况;在研究煤的组成结构时则要采用干燥无灰基来表示,以避免水分和灰分的干扰。 试验项目右下标代表符号

分析结果要从一种基准换算到另一种基准时,可按下式进行 Y =KX 0 式中:X 0——按原基准计算的某一组成含量百分比; Y ——按新基准计算的同一组成含量百分比; K ——基准换算的比例系数(见下表)

煤的元素分析剖析

煤的元素分析 煤的元素分析包括煤中碳、氢、氧、氮和硫的测定。由于我国煤质分析标准 将硫单独列为一项,所以,这里讲的元素分析,是指煤中碳、氢、氮的测定和氧 的计算。 第一节煤中碳、氢、氮和氧的存在形态和测定意义 煤由有机物和无机物两部分组成。无机物主要是矿物质和水;有机物主要由碳、氢、氧、氮、硫等元素组成。其中碳、氢、氧的总和占有机质的95%以上,其中碳元素占60%~98%,氢元素占0.8~6.6%,氧占1%~30%。氮含量变化范围不大,一般在0.3~3%之间,而硫元素大约占0.5~3%。一般来说随着煤化程度的加深,碳元素含量增加,氢、氧元素含量减少,表2-44是我国各种类别煤的元素组成。 表2-44 各种类别煤的元素组成 类别C daf/% H daf/% N daf/% O daf/% 褐煤60~76.5 4.5~6.6 1~2.5 >15~20 长焰煤77~81 4.5~6.0 0.7~2.2 10~15 气煤79~85 5.4~6.8 1~2.2 8~12 肥煤82~89 4.8~6.0 1~2.0 4~9 焦煤86.5~91 4.5~5.5 1~2.0 3.5~6.3 瘦煤88~92.5 4.3~5.0 0.9~2.0 3~5 贫煤88~92.7 4.0~4.7 0.7~1.8 2~5 无烟煤89~98 0.8~4.0 0.3~1.5 1~4 石煤93~97 0.5~3.0 0.5~1.0 1~4 泥煤55~62 5.3~6.5 1~3.5 27~34 煤中各种元素的赋存形式不尽一致。煤中碳、氢、氧主要以芳香族结构,脂 肪族结构以及脂环族结构存在,目前,一般认为煤是由带脂肪的侧链大芳环和杂 环的核所构成,碳是构成这些环的骨架,氢和其它元素结合分布在侧链和桥链上。少量碳以碳酸盐二氧化碳形式存在,少量氢、氧以结晶水方式存在。煤中氮,主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GB212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GB212—9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 GB212—91 代替GB212—77 Proximate analysis of coal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1-05-22批准 1992-03-01实施 本标准参照采用了国际标准ISO348:1981(E)《硬煤分析试样中水分测定方法直接容量法》、ISO 562:1981(E)《硬煤和焦炭挥发分测定方法》和ISO 1171: 1981(E)《固体矿物燃料灰分测定方法》。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的水分、灰分和挥发分的测定方法和固定碳的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褐煤、烟煤和无烟煤。 2 水分的测定 本标准规定了三种煤中水分的测定方法。其中方法A和方法B适用于所有煤种:方法C仅适用于烟煤和无烟煤。 在仲裁分析中遇到有用空气干燥煤样水分进行基的换算时,应用方法A测定空气干燥煤样的水分。2.1 方法A(通氮干燥法) 2.1.1 方法提要 称取一定量的空气干燥煤样,置于105~110℃干燥箱中,在干燥氮气流中干燥到质量恒定。然后根据煤样的质量损失计算出水分的百分含量。 2.1.2 试剂 2.1.2.1 氮气:纯度99.9%,含氧量小于100ppm。 2.1.2.2 无水氯化钙(HGB 3208):化学纯,粒状。 2.1.2.3 变色硅胶:工业用品。 2.1.3 仪器、设备 2.1. 3.1 小空间干燥箱:箱体严密,具有较小的自由空间,有气体进、出口,并带有自动控温装置,能保持温度在105~110℃范围内。 2.1. 3.2 玻璃称量瓶:直径40mm,高25mm,并带有严密的磨口盖(见图1)。 2.1. 3.3 干燥器:内装变色硅胶或粒状无水氯化钙。 2.1. 3.4 干燥塔:容量250mL内装干燥剂。 2.1. 3.5 流量计:量程为100~1000mL/min。 2.1. 3.6 分析天平:感量0.0001g。 2.1.4 分析步骤 2.1.4.1 用预先干燥和称量过(精确至0.0002g)的称量瓶称取粒度为0.2mm以下的空气干燥煤样 1±0.1g,精确至0.0002g,平摊在称量瓶中。 2.1.4.2 打开称量瓶盖,放入预先通入干燥氮气1) 并已加热到105~110℃的干燥箱中。烟煤干燥1.5h,褐煤和无烟煤干燥2h。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2版)_在线作业_3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2版)_在线作业_3 交卷时间:2016-02-13 14:43:01 一、单选题 1. (5分) 中国传统文化基本格局是()。 ? A. 儒法互补 ? B. 儒道互补 ? C. 儒墨互补 ? D. 法墨互补 得分:0 知识点:5.3 儒道互补——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 2. (5分) 中国绘画史上提出创作和鉴赏的金科玉律即“六法”的人是()。 ? A. 张僧繇 ? B. 王羲之

? C. 陆探微 ? D. 谢赫 得分:5 知识点:10.1 中国古代艺术的主要门类与成就展开解析 答案D 解析 3. (5分) 先秦法家重法派代表人物是()。 ? A. 子产 ? B. 管仲 ? C. 吴起 ? D. 商鞅 得分:5 知识点:7.1 中国古代法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展开解析 答案D 解析 4. (5分)

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指()。 ? A. 《伤寒杂病论》 ? B. 《本草纲目》 ? C. 《黄帝内经》 ? D. 《神农本草》 得分:5 知识点:11.1 中国科学技术的重要成就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 5. (5分) 汉语七大方言中使用最多的方言是()。? A. 粤语 ? B. 北语 ? C. 湘语 ? D. 吴语 得分:5 知识点:3.3 汉语、汉字的文化功能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 6. (5分) 中国人饮食方式()。 ? A. 自助式 ? B. 聚餐制 ? C. 个体式 ? D. 分餐制 得分:5 知识点:12.3 饮食民俗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 7. (5分) 揭露科举制度弊端和异化最为出色的古代长篇小说是()。? A. 《红楼梦》 ? B. 《水浒传》 ? C. 《儒林外史》 ? D. 《聊斋志异》 得分:5

GB476-91煤的元素分析方法代替GB476-1979

GB476-91 煤的元素分析方法 代替GB476-1979 本标准参照采用了国际标准ISO625:1975(E)《煤和焦炭碳和氢测定方法利比西法》和ISO333:1983(E)氮测定方法半微量开氏法》。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中碳、氢、氮含量的测定方法和氧含量的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褐煤、烟煤和无烟煤。 2.引用标准 GB211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GB212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 GB214 煤中全硫的测定方法 GB218 煤中碳酸盐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方法 3.碳和氢的测定 I.方法提要 称取一定量的空气干燥煤样在氧气流中燃烧,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分别用吸水 剂和二氧化碳吸收剂吸收,由吸收剂的增重计算煤中碳和氢的含量。煤样中硫 和氯对测定的干扰在三节炉中用铬酸铅和银丝卷消除,在二节炉中用高锰酸银 热解产物消除。氮对碳测定的干扰用粒状二氧化锰消除。 II.试剂和材料 i.碱石棉:化学纯,粒度1~2mm;或碱石灰(HGB3213):化学纯,粒度0.5~2mm。 ii.无水氯化钙(HGB3208):分析纯,粒度2~5mm;或无水过氯酸镁:分析纯,粒度1~3mm。 iii.氧化铜(HGB3438):分析纯,粒度1~4mm,或线状(长约5mm)。 iv.铬酸铅(HG3-1071):分析纯,粒度1~4mm。 v.银丝卷:丝直径为0.25mm vi.铜丝卷:丝直径约0.5mm。 vii.氧气:不含氢。 viii.三氧化二铬(HG3-933):化学纯,粉状,或由重铬酸铵、铬酸铵加热分解制成。 制法:取少量铬酸铵放在较大的蒸发皿中,微微加热,铵盐立即分解成墨绿色、 疏松状的三氧化二铬。收集后放在马弗炉中,在600±10℃下灼烧40min,放在 空气中使呈空气干燥状态,保存在密闭容器中备用。 ix.粒状二氧化锰:用化学纯硫酸锰(HG3-1081)和化学纯高锰酸钾(GB643)制备。 制法:称取25g硫酸锰(MnSO4·5H2O),深于500mL蒸馏水中,另称取16.4g高 锰酸钾,溶于300mL蒸馏水中,分别加热到50~60℃。然后将高锰酸钾溶液慢 慢注入硫酸锰溶液中,并加以剧烈搅拌。之后加入100mL(1+1)硫酸(GB625, 化学纯),将溶液加热到70~80℃并继续搅拌5min,停止加热,静置2~3h。 用热蒸馏水以倾泻法洗至中性,将沉淀移至漏斗过滤,然后放入干燥箱中,在 150℃左右干燥,得到褐色、疏松状的二氧化锰,小心破碎和过筛,取粒度0.5~ 2mm的备用。 x.氧化氮指示胶: 制法:在瓷蒸发皿中将粒度小于2mm的无色硅胶40g和浓盐酸30mL搅拌均匀。在 沙浴上把多余的盐酸蒸干至看不到明显的蒸气逸出为止。然后把硅胶粒浸入

煤的工业分析

实验1煤的工业分析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煤的工业分析方法。 2. 了解煤的使用性能及煤种的判断方法。 3. 学会用经验公式计算煤的低发热量。 二、实验原理 固体燃料煤是由极其复杂的有机化合物组成的,通常包含碳(C)、氢(H)、氧(0)、氮(N)、 硫(S)五种元素及部分矿物杂质(灰分A)和水分M。对煤进行成分分析,常采用元素分析和工业分析两种方法。其中元素分析可参照GB476—79《煤的元素分析方法》进行;而工业分析则是我国工矿企业中采用的一种简易分析方法,即通过对实验室中的空气干燥基煤样所含挥发分V、固定碳FC、灰分A和水分M进行测定以得到煤的工业分析成分的方法。若分别以Vad、FCad、Aad和Mad,表示空气干燥基下煤样中挥发分、固定碳、灰分和水分的重量百分含量,则有: Vad+ Fcad+Aad + Mad = 100 工业分析方法由于比较简单,一般工厂都可进行,且对于了解固体燃料的使用性能已能满足要求,因而得到广泛应用。 实验中所遵循的原理为热解重量法,即根据煤样中各组分的不同物理化学性质控制不同的温度和时间,使其中的某种组分发生分解或完全燃烧,并以失去的重量占原试样重量的百分比作为该组分的重量百分含量。其中对水分的分析采用常规测定的方法进行。鉴于空气干燥基下煤样中的水分为内在水分较难蒸发,故置于105?的鼓风干燥箱中干 燥,并进行检查,直至重量变化小于土0. 001g为止;对煤的灰分的,分析采用快速灰化法,即将煤样置于815C的马弗炉中灼烧40分钟,并检查其燃烧完全程度,直至重量变化小于土0. 001g为止;而对于挥发分,由于它是煤炭分类的重要指标之一,且是煤样在特定的条件下受热分解的产物,故采取将煤样放入带盖的瓷坩埚中,置于900± 10C的马弗炉中隔绝空气加热7分钟,冷却后称重,以失重减去水分即为挥发分重量。 上述各组分的计算式为: 水分:Mad =(失重/样品重)X 100 灰分:Aad=(灰重/样品重)X 100 挥发分:Vad=(失重/样品重)X 100- Mad

浅析室内设计中的中国传统元素

浅析室内设计中的中国传统元素 发表时间:2017-10-12T11:51:59.79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3期作者:许龙艳 [导读] 随着当代社会科技的迅速发展和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周围的一起都在瞬息万变,让人应接不暇。 广西华蓝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在室内设计风格多元化的今天,如何将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室内设计相交融,是设计师们思考研究的主题。室内设计是在上世纪60年代之后作为一门新的专业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并产生了无数的优秀设计师,设计独特风格的作品。室内空间设计是包含有环境、装修、陈设品、书法等在内的空间设计的综合系统,覆盖了功能及审美的部分内容,室内设计已然成为新时期的主流方向。 关键词:传统元素;中国传统文化;室内设计;书法 1.前言 随着当代社会科技的迅速发展和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周围的一起都在瞬息万变,让人应接不暇。现代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与高纯度工作的压力下。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与时俱进,所需求的是一种安静、愉悦身心、舒适的环境。因此设计师在室内设计上一些以前的观点与装饰手法等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中国传统元素作为中国源远流长、历久弥新的事物,广泛应用在现代家居室内设计中,不仅能够营造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并且够愉悦现代人的身心,满足精神状态的需求。 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看中国传统元素,第一,祥云、汉字、如意等元素凝聚着中国传统元素的视觉形象、图像习惯、符号。设计师们把这些元素运用到手工艺品和工业产品、服饰、建筑与城市建设等。无论在任何一个时代设计都与当时的文化密不可分。第二,符号化是中国历史的图像元素,有多种层次的含义。首先,直接与传统建筑、传统服饰等中国特有的视觉形象相对应 [3]。其次,中国传统元素在很大范围内影响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再次,中国传统文化又包含了两个层面传统文化精神及新时代文化精神。艺术设计是来源于生活、各种文化来构思的,也是通过艺术的加工来设计。不同的价值观及审美观念,体现出不同的精神与心理结构,本文将其概括分为四类:中国传统图案,传统家具,中式装饰、陈设品以及书法艺术等。 2.分析室内设计中常见的中国传统元素 2.1传统图案 传统图案源于七千年前的原始社会。其中以彩陶图案为代表,按照时间跨度划分为四类:原始社会图案,古典图案,少数民族图案,民间和民俗图案。 从原始社会流传下来的图案就是原始社会图案。其马家窑、辛店等遗址出土的彩陶图案代表着原始社会图案。彩陶图案制作精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前期色彩绘于烧制前,故和陶器一起焙烧后,色彩和陶胎结合紧密,易保存。 从古代流传下来有典范性的图案就是古典图案。发现的中国古典图案遗产很多,按历史时期划分主要有:商周时期的铜、青铜图案,战国时期刺绣、漆器等图案,秦汉时期的织锦、瓦当等图案,南北朝时期的石窟图案,唐代唐三彩、印染等图案,宋代瓷器,元代雕漆、红瓷器等图案,明清时期的青花瓷等,在其艺术上各有特色。 在长期生产和生活中创造并保存下来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图案就是少数民族图案。比如:藏族、维吾尔族和蒙古族的地毯图案,布依族、苗族的蜡染图案。高山族。土家族、壮族的纺织图案,瑶族、白族的刺绣图案等[1]。 具有民间风俗和地方特色的图案就是属于民间与民俗的图案。剪纸、刺绣、蓝印花布等是民间图案,元宵灯节的灯彩图案、端午辟邪的“五毒”(蝎子、蜈蚣、蛇、壁虎、蟾蜍)等是民俗图案。 2.2中国古典家具 屏风的历史由来已久,且在传统家具中有着重要地位。中式古典屏风即美观又雅致,屏风一般摆放在室内的明显位置。屏风有其强大功能:古代的备忘录、权利的象征、可以挡风、装饰作用、而且作为分割空间区域之用也一番有风味。与传统古典家具互相相映,连成一体,是中式家居装饰设计分割不了的整体。与时尚而精致的现代沙发相融合,与西式沙发和平共处,与圈椅、官帽椅相呼应,在客厅内放置一款图案精美的花台、做工精致的茶几,营造出古老东方特有的气息。现代有不少中式方形矮几和古董箱与欧式沙发结合在一起做客厅设计,散发着中西合璧的美感和协调,这样客厅不仅显得富有时代的气息,也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并且具有很强的实用功能。不得不感慨古老的元素结合在一起存在的一股的力量,可以帮助人们获得平常心心,带来宁静,感受到空气中的舒适。 2.3中国装饰与陈设品 中国传统的室内设计装饰手法有:动物图案例如,蝙蝠、鹿、鱼、鹊、是室内较常见的装饰图案。中国人喜欢有寓意的东西,也很相信这样的说法。蝙蝠的“蝠”跟“福”同音,有福如东海的意思;“鹿”跟“禄”同音,有升官发财的寓意;“鱼”跟“余”同音,有表达“年年有余”的寓意。植物图案例如有:“梅、兰、竹、菊”、是一种隐喻,像歌颂人类具有崇高的情操和品行就可以用植物的某种生态特点来表达。如竹有“节”,寓意人应有“七节”,松及梅耐寒,有提示人们不怕困难不畏惊险的寓意[2]。同样的,石榴有很多子表示多子多孙的寓意;松鹤独立表示身体健康、长寿无疆。 2.4中国传统书法艺术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从象形文字、甲骨文、钟鼓文等。书法是中国名族的文化瑰宝,同时在全球艺术宝库中有独特魅力。汉字本身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在漫长的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期着思想交流、文化传承的作用。中国传统书,在书写应用汉字的过程中产生了世界各名族文字中可以独立的艺术。 在现代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断进步的今天,人们多数的是在寻找一种精神上的寄托,但是精神寄托大多数的呈现在其所处的生活环境及居住空间上,到处可见的银光折射高楼大厦已不足为奇,包装在科技未来新型材料中城市的已经不是捉住人们视线的重要元素,相反的是一些本身带有传统气息的、看着有时尚气息、存在收藏价值的一种设计理念占据消费市场[3]。这些元素是我们中国民族特有的,也是他们所需要的,从而体现了传统元素在古往今来的室内设计中的主要地位。 在现代环境设计中,中国书法已经成为美化人们的生活,以及人们对美的欣赏和需求载体,在室内装饰设计中拥有着无限的作用和潜

煤质分析方法

煤炭 1 范围 煤炭的检验包括的项目很多,指标复杂,现根据本公司使用的煤种及实际情况,制定了煤炭检测标准。 本标准主要涉及以下内容:煤炭的取样、煤样的制备、煤中全水分的测定、煤的工业分析、煤中总硫的测定、灰熔点的测定及低位发热量的计算及煤的粒度测定。 本标准还规定了上述方法所用的试剂和材料、仪器设备、实验步骤、结果计算及精密度等。 本标准适用于褐煤、烟煤和无烟煤。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发布时所有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的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475—1996 商品煤样采取方法 GB474—1996 煤样的制备方法 GB/T211—1996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 GB/T212—2001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 GB/T214—1996 煤中全硫的测定 GB/T219—1996 煤灰熔融性的测定方法 GB/T1573—2001 煤的热稳定性测定方法

3 技术指标 本标准涉及的水煤气用无烟煤质量指标如表1 表1 项目质量指标 水分Mt,% ≤ 5.0 灰分Aad,% ≤ 20.0 挥发分Vad,% ≤ 9.0 固定碳FCad,% ≥ 75.0 总硫含量St,ad,% ≤ 1.0 灰熔点,oC ≥ 1350 收到基低位发热量Qnet.ar,Kcal/Kg ≥ 6500 粒度,mm 25-75,% ≥ 88 >75,% ≤ 7 <25,% ≤ 5 热稳定性TS+6,% ≥ 70 本标准涉及到的烟煤质量指标如表2 表2 指标名称质量指标 优等品合格品 水分Mt,% ≤ 10.00 10.00

浅析中国传统元素在当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大 众 文 艺 157 摘要: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试图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解读和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以及人的记忆系统中已有的经验、信息等对于设计的影响,并以中国元素的视觉形象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来阐述其在当下空间设计中的意义。 关键词:传统元素;认知心理学;现代环境艺术设计 文化是一个群体(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民族、企业、家庭)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中华文化经历五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内涵和审美情趣。尤其是在北京奥运会之后,大量的有中国特色的设计作品如雨后春笋般开始在设计界中暂露头角,加深了中国元素在世界范围内的认可度。如何有效地运用中国的传统元素来做设计,并将其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使之服务于现代人,成为现在设计研究者不可忽视的课题。 笔者持着学习和探讨的态度,试图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解读和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以及人的记忆系统中已有的经验、信息等对于设计的影响,并以中国元素的视觉形象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来阐述其在当下空间设计中的意义。 一、认知心理学与现代设计 1.认知心理学的相关概念 认知心理学是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研究的是人的高级心理过程,主要是认知过程,如注意、知觉、表象、记忆、思维和语言等。认知心理学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认知心理学认为凡是研究人的认识过程的,都属于认知心理学。而目前西方心理学界通常所指的认知心理学,是指狭义的认知心理学,也就是所谓的信息加工心理学,它认为人的认知过程就是信息的接受、编码,贮存、交换、操作、检索、提取和使用的过程,并将这一过程归纳为四种系统模式:即感知系统、记忆系统、控制系统和反应系统。在这个系统模式中,记忆系统与设计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记忆是原先的刺激不复存在时所保持的有关刺激、事件、意象、观念等信息的心理机能,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1。在记忆系统回忆和再认的过程中,存在对于先前的信息和经验重组和创新,因而,这个过程对在设计过程中创造性思维的开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对设计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 2.记忆系统与现代设计的关系 阿恩海姆在他的著作《艺术与视知觉》一书当中,曾经提出过:“我们得到的最新形象,是储藏于我们记忆仓库里的大量形象中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2。认知心理学认为人已有的知识和知识结构对他的行为和当前的认知活动起决定作用。也就是说,在艺术设计中,我们所得出的新的视觉形象都和我们记忆系统中的经验有关,通过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对记忆系统中的经验和信息的视觉形式进行复制和重组。因此,如果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待传统文化元素设计中的运用,可以这样认为,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我们把存储在记忆系统中的不同记忆类别的元素信息进行提取、重建或者重组,通过创造性思维将信息编码输出,用产品的形式或者视觉形式反映到我们的设计作品中。如何将记忆系统中的传统元素重建或者重组?我们应该首先存储或者理解传统元素,才能更好地驾驭传统元素在设计中的正确应用。 二、中国元素在传统文化背景下的视觉形态的应用 文化是一种意识形态,是形而上的,而在艺术设计中,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运用实际上是对这一意识形态进行了物质化,以可视的形态,通过我们的创造性思维,最终以艺术作品的形式将其表现出来。因此,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运用实际上是对其视觉形态的运用。 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觉形态进行设计,重点在于借用某些具有象征意义的视觉形态来表达某种志趣、情感和思想;或是对传统元素进行创新,将传统的设计语言渗透于现代的设计之中,创造出新的视觉形态,使其既有传统元素的形似和神韵,又具有现代设计的意味与形式,唤醒个人的记忆与民族的记忆,进而体现出某个民族的气质、精神和理念。具体的方式有如下几种: 1.复制和仿制。设计中运用传统文化的视觉形态如色彩、造型以及纹样,遵循原有结构上的韵律、节奏和秩序,采用“传统外观,现代结构”或者“现代外观,传统结构”等方式,与现代事物相结合,进行重组和重建。这种方式是对传统文化视觉形态的一种借用,并非机械的照搬,而是要运用现代事物作为载体,做到传统和现代相结合,从而形成新的形象。 由中国当代著名艺术家卢昊悉心设计的中国限量版法拉利599 GTB Fiorano跑车就是传统和现代相结合,中西合璧的最好例子。卢昊用现代创意的手法将中国古典元素——宋代哥窑开片瓷器式的纹理通过手工漆绘形式在车身上。方向盘点火按钮上“启动”和转速表上“零-十”的字样,均采用中国书法篆体。将中国元素和西方现代事物完美结合在一起。 2.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变异和进化。对元素的提取、转化和抽象再重构,这是当前设计中广泛使用的方式。设计师在丰富的文化传统中去捕捉和发现美的元素,在这些元素中提取适用的材料,使其成为自己创作的素材;同时对这些提取的元素进行转化和抽象,根据形象的构成,结合现代构成意识对中国传统艺术重构。用现代的观念和审美情趣去重新阐释和发掘传统的精华,寻到东西方文化的接合点,再有效的与设计作品相结合,形成有传统文化气息的设计作品。1998年建成的上海金茂大厦的设计是一个对传统文化元素的提取转化处理典型的例子:设计师将古典的“塔型”结构运用到一个现代的摩天大楼的建筑设计中,没有将中国塔形生硬的放大,但整个建筑的比例是与中国塔形美学比例和力学是相吻合的。建筑师将中国传统的密檐式塔作为设计构思的原点,将密檐式塔的韵律、轮廓线及细部加以高度的概括,使用”高技派”的设计手法,将传统建筑的精神通过现代的设计理念和构造手段表现出来。 3.透过文化元素表象寻求思想根源。从中华民族整体文化中寻求构思源泉,推陈出新。吴良墉先生设计的曲阜孔子研究院建筑群,它是传统文化及建筑思想运用的成功范例。 孔子研究院的园林设计采用的方式是古代的“书院”方式,构思精巧,布局严谨。设计中在建筑的北面堆土以象征坐山,南面堆土以象征案山,同时建筑左面引水成渠以喻青龙,前面的小沂河正对应风水中的“金带环抱”,整个布局体现了传统的文化观,也气和了传统的风水说要求建筑的选址负阴抱阳,前面有案山,背面有坐山的要求。整个设计还运用提炼的传统元素,充分使用隐喻的手法,将多种古代建筑元素作为设计的原型,并按照现代的美学观加以变异,来重新演绎传统。 三、结语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解读传统文化的视觉形态在现代环境 浅析中国传统元素在当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袁 浪 (福建省厦门大学艺术学院 350000) 设计与人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