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世界顶级摄影作品赏析

世界顶级摄影作品赏析

世界顶级摄影作品赏析

【篇一:世界顶级摄影作品赏析】

1、苏珊.温丝特[美]纽约 1997年-世界著名摄影作品赏析1

1998年世界摄影大奖赛获奖作品

只要有两个小时不注射海洛因,戈罗瑞娜就会发狂。发狂的戈罗瑞

娜看上去很可怕,她会不停的撕扯自己身上的衣服,并在胸前的皮

肤上留下斑斑血痕。她嘴里发出野兽一般的声音,扭曲的面孔上涕

泪横流,有时还会在垃圾堆里不顾一切地滚来滚去。不难想象,在

这种时候,戈罗瑞娜已不是朋友们所熟悉的那个戈罗瑞娜了。

2、杰达.杰克本森[美] 1997年

1998年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获奖作品

迈克.泰森在拳击场上将对手埃文德.霍利菲尔德的耳朵视为猎物而肆

无忌惮地撕咬下一大块,就此泰森再次扩大了知名度。事故发生在1997年6月28日拉斯维加斯举行的一场重量级拳击赛的第三局。

泰森受到取消比赛资格、罚款、禁赛等处罚,他还不得不退还3000

万美元的酬金。目前霍利菲尔德受损的耳朵已由外形整容师进行了

补治。

9、(美国)斯坦利.福尔曼 1975年

作者是《波士顿先驱美国人报》记者,听到火警后,他连忙开车赶

到现场。一边朝火场跑,一边把携带的两台相机调好光圈和快门,

同时观察着着火房屋的情况。

紧张中,一名消防队员正跨到太平梯上,想帮助已经站在太平梯上,想帮助已经站在太平梯上等待救援的两个女孩——19岁的黛安娜和

3岁的蒂亚娜。

作者用镜头密切地注意每一个下落的东西,没想到却拍摄到了这桩

惨剧的全过程。

第二天,这组照片见报后,波士顿居民大为震惊。人们被激怒了,

强烈要求当局采取措施,检修这些不太平的太平梯。波士顿政府在

24小时之内对全城的楼房进行了检修,以使人们的生命得到可靠的

保障。

这幅触目惊心的照片,令人目睹了惨剧的过程,显示了摄影纪实警

示社会的强大力量。

这组照片荣获了美国普利策新闻照片奖。其中这一幅在世界新闻摄

影比赛(wpp)年度赛中被评为最佳新闻照片。

10、美国洛高.莫洛比托 1967年

事情发生在美国佛罗里达州。7月17日早晨,电线工人兰度.赞比安

到杰克逊维尔市进行例行检查时,碰到了一根活的高压线,立刻被

电击得不省人事。在附近工作的工人马上跑过来抢救。

画面上是最先跑过来爬上电线杆的工人汤普逊。他发现赞比安已经

窒息,马上用口对口的方法进行人工呼吸抢救。随后的工人上来一

起把赞比安救落到地面,送往医院,终于从死神手里夺回了赞比安

的生命。

这是拯救生命的一吻,这是伟大的一吻。

作者洛高.莫洛比托是一名有经验的记者,当他走在路上时,听到人

们惊慌的叫喊,便马上跟着跑了过去,观察事态的发展,最终拍摄

到这幅感人至深的照片。

让世界充满爱,这个镜头让人们看到人间深深的爱。

第二年,这幅作品获得了美国普利策大奖。

11、(美国)帕特里克.德马克林 1976年

明亮的阳光,灿烂的阳光,是生命之源。有阳光,才有万物的生长,才有茁壮的生命。

在大山大川之间,万物之灵的人,万美之荟萃的人,耸立其间,这

是多么壮美与豪迈的形象。

作者正是基于这样的构思,塑造了一个现代的、浪漫的经典形象。

背靠大自然,令我们想起了不朽的《蒙娜丽莎》,作为人文主义觉

醒的象征,她把自信的微笑洒满全世界。而今天的新女性,却以更

加理性与冷峻的目光投向远方,千年人类衣着文明随风飘洒,与浓

云似的黑发形成对应,而打破传统,敞胸露怀地迎接阳光,溢发出

现代人情怀的浪漫,时代前进了,我们不妨把这个形象与维纳斯——蒙娜丽莎一脉相承地贯穿起来欣赏。

12、庄重与浪漫似乎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状态、不同的

情绪、不同的时代特征。德马克林却将二者天衣无缝地融为一体,

将人物个性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这位年轻的女郎,秀美而健康,

她深知这一点,于是极为庄重的姿态中双眼沉稳、率直地直视摄影师,直视我们。不容回避,要你说出是爱是恨。而在庄重的形象中,秀发凌乱,上身裸露又十分浪漫。这是一个十分有人性与个性的形象,一位模特曾说:“很多摄影师都把我们当做静态生活中的苹果或

者别的什么来拍摄,从不把我们当成自己。德马克林却不同。他总

是抓住我们的个性。”他努力使拍摄对象的个性更加耀眼,更加灿烂,他以博大的胸怀,澎湃的激情准确地表现丰富的人生。

13、(美国)帕特里克.德马克林 1975年

德马克林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时装摄影师,而且是一位超群出众的肖

像摄影大师。他拍摄的人像作品,每一张都散发着自然的魅力,传

统人像中的一本正经,另类人像的不伦不类,在他的人像作中均无

踪影,有的是质朴的表情、自信的眼神、坦诚的率真与你对视,与

你会心,“我就是我”的自信与坦诚,令人直接感受到人物的心灵。

经典的传统首先在于精湛技艺的运用,影像的细腻、影调的丰富、

构图的简洁、主体的突出,都恰到好处而无可挑剔。

艺术需要创新,于是许多摄影者千方百计在画面上寻求与制造刺激点。其实这幅作品告诉我们,精美得无可挑剔就会形成强烈的视觉

冲击。

14、(美国)托马斯1928年

谋杀和被处死是人类社会中恐怖与残忍的事件。有谋杀就有“杀人偿命”的惩罚。人们不愿看到这样的事件发生,而一旦发生,又都希望

看到当时的情景。

1928年1月12日,美国妇女罗丝由于谋杀亲夫与同谋犯格雷一同

被判处上电椅处死。《纽约每日新闻》的执行编辑们不满足于用文

字报道死刑的情况,认为公众有权利看到实际情况的照片。但是,

美国同世界各国一样,许多牵扯政治、军事、法律的事件,就有一

个不约而同的规定:不许拍照!结果他们就商量出一个办法,决定

用一架微型照相机,系在记者的脚踝上,这样可以通过监狱看守的

搜身。在刑前一个月,《芝加哥论坛报》记者托马斯被借到纽约,

因为当地记者和监狱官都不认得他,行动不易被识破。托马斯住在

旅馆里,用一架改装的微型照相机进行练习,一根长长的快门线从

裤腿里往上结在胸前,拍摄时,把裤脚稍稍提起,便可露出镜头。

终于等到执行死刑的那一天,托马斯混在记者群里进入到监狱。罗

丝被带上电椅,捆上了皮带,第一次通电,她震动了一下,托马斯

及时拍了下来。第二次、第三次通电,只要电流一通,他都偷偷地

揿动快门。

事后他飞快地赶回报社冲洗。因为曝光时间长,影像有些模糊,但是,正好从中看到人被电击的恐怖情景。照片被用整版篇幅刊登在《纽约每日新闻版》上,通栏大标题是“死亡”!当时,这张照片震

动了整个美国,全国上下议论纷纷。

做历史的见证人,不给任何重要事件留下历史的空白。这是新闻摄

影师的使命。这幅照片的拍摄与发表就是明证。

15、(美国)玛格丽特.怀特

二次大战结束以后,印度的局势动荡不安。印度是一个多民族聚居

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和习俗,彼此之间的利害冲

突不断。再加上殖民统治者的挑拨离间,导致血腥的厮杀此伏彼起,人民的生活贫困不堪。

怀特在长达3年的印巴采访中,记录了印度和巴基斯坦分裂斗争中

的流血事件。拍摄了许多百姓忍饥挨饿的苦难生活。

这幅人物特写镜头,可以说是当时灾难深重的印度人民内心痛苦的

缩影;苦难无边而又无可奈何。无言的紧闭的嘴唇,逼视的无望的

双眼,都令人感到内心的哀怨与走出苦难的企盼。

16、这是作者为他的好朋友,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拍摄的肖像专

集《达利的胡子》中的一幅。

两位艺术家相识于1940年,在拍摄中结成友谊,开始了长期而默契

的合作,创作了许多令人称奇的作品。

达利以揭发世界病为自己的使命。他认为自己有洞察世界的非凡的

眼睛。于是作者就要求他与自己合作,用“自己演出”的精神配合拍摄,达利深知自己的表演好坏在拍摄中的地位,于是在配合中显示

出比一般影视演员更强的忍耐力,因而屡屡获得成功。在这幅作品中,哈尔斯曼采用了拍摄与暗房的特技,巧妙地表现出达利有超凡

的三只眼睛。作者拍摄的是现实,具有人物实态的真实感。然而又

有对现实的超越,在荒诞中别具一种耐人寻味的夸张的艺术真实。17、(美国)菲利普.哈尔斯曼

一系列超现实主义作品创作的成功,使哈尔斯曼坚信摄影创作的能

动性。如实的再现是一种,意念的具象又是完全不同的一种,于是

他接连不断地创作出表现人的哲思与意念的作品。

关于人生的苦与甜、哀与乐、生与死等等,人们思考得很多,争论

得很多,这是人人面临的一个难题,一个困惑。

经过反复构思,作者请来了他的老朋友和九位人体模特,经过反复

设计描述,终于用七个美女构成了一个逼真的骷髅,猛然看见,令

人触目惊心、恐怖万分,仔细观察,又会发现这是七位极为赏心悦

目的女人体。丑陋与美艳,可怕与可爱,诱惑与抵御,种种矛盾融

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何去何从?每位读者都禁不住会像男主人公一样深深的思考。

二战结束后日本经济逐步从废墟上复苏,发展迅猛。然而随之而来

的工业污染也日益严重。

由于一家名叫“奇索”的化学工厂不断向海里排放含有大量水银毒素

的污水,以致当地渔村许多人得了一种怪病:四肢萎缩,全身痉挛,导致死亡。

史密斯得知这一情况,决定用照片揭露这种污染环境的罪恶,为受

害的人们讨回公道。1971年在日本女友的帮助下,他开始到水俣村

采访。在三年半的时间里,他和渔民住在一起,吃在一起,拍摄了

许多真实的镜头。厂方为了阻止他采访,雇用了打手多次袭击他,

以致被打伤住进了医院。但他“九死不悔,永不妥协”,终于拍摄到

了上千幅照片,完成了采访。他选出175幅出版了一本名叫《水俣》的画册,发行量达到三万册。这个专题不仅轰动了日本,也轰动了

全世界,引起了全世界人民对环境保护问题的高度重视。他的这些

作品,有如唤起人们共同起来保护环境的警钟。

20、巴西萨尔加多

即使在困苦中,即使在贫贱中,也不失坚毅与强韧,也不失自立与

刚强,这就是人性的力量。萨尔加多以更多的理解、尊重、赞颂的

态度拍摄的这位淘金者,虽然衣衫褴褛,浑身泥污,但仍令我们肃

然起敬。在这个触目惊心的形象中,涌动着一般苍凉而粗糙的意志力。他显示了人的力量,人的自信,人的尊严,激起我们对劳动、

对生命的尊重。

21、(美国)拉瑞.保罗斯1966年

20世纪60年代的越南战地摄影,有许多成为了摄影史上的经典之作。因为这些杰出的战地新闻照片,生动地、深刻地揭露了战争的残酷

和罪恶,唤起了大众的良知,共同起来反对战争,从而为尽早结束

这场罪恶之战做出了贡献。

美国的战争决策者——约翰逊政府为此十分恼怒,他们说:“政府派

遣到越南的记者既不称职,也不爱国。他们不应该对美国的外交政

策提出批评,甚至连怀疑也不能有。”

然而,富有正义感的摄影记者认为有必要让公众知道战争的真相。

他们表示:“没有一种检查制度能够阻止大众毫无成见的心理,去真

诚地反对赤裸裸的暴行,反对令人作呕的行为,反对来自越南前线

的令人心潮起伏的悲剧。”

这幅作品令人触目惊心。直躺在地上的伤兵,如同木雕泥塑,不知是死是活。头缠绷带的黑人士兵,茫然不知方位,不知向何处去?战争将一个又一个年轻的生命,推向生死未卜的境地。

据统计,赴越美军四十万,死亡四万,伤残者三十多万。

拍摄战争的记者,也时时处于生死未卜的险境。但他们无所畏惧,仅在越南战争中,就有二三十位摄影记者,献出了生命。这幅作品的作者也在其中,他在越南朗那殉职。

22、(美国)马克.吕布 1967年

美国侵越的战争,越打越难缠。美国气急败坏,决定与南越军队联合向柬埔寨进攻。面色阴沉的总统尼克松在电视上说:“我们将不允许敌人躲在有利的庇护所里把上千个美国人杀掉。”

这种战争叫嚣在美国大学校园里的反应是意料之中,学生掀起了空前的抗议示威浪潮。四百多所大学因抗议活动而罢课。十万多名学生直捣华盛顿,把白宫变成了一个武装兵营。

面对荷枪实弹的武装士兵,学生毫不畏惧,他们手捧鲜花,祈求和平,有的学生还采来一束束鲜花,插进士兵的枪口。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反动的政治家们为了自己及其集团的利益,屡屡惹是生非,使得世界战乱不断,不得安宁。血气方刚的学生,有知识、有见解、有骨气、有热情,在各个国家都是保卫和平的中坚力量。

23、人们在共同的环境中生活,看到的是共同的街景,柯特兹探寻着不寻常的视角,以便提供给人们在“同见的场景中的不见这美”。在城市街景的拍摄中,柯特兹十分重视俯摄。他说,平平常常的街景,如果换一个角度,景观就会表现出有趣的结构。

这幅作品就是爬到卢浮宫对面的教堂上去拍摄的。值得一提的是作品对前景、中景、远景这些不同景别的组合。画面给人以丰富广阔的视野和联想空间。无数次被拍摄过的卢浮宫,在柯特兹的镜头中呈现出空间的浩渺和时间的变迁,使人产生丰富的感受和想象。24、在美国新墨西哥州埃尔西德兹。

当太阳的余晖还没有散尽,明亮的圆月已经冉冉升起。山顶飘飞着层层云雾。山脚下,静静的村庄旁,是一片静静的墓地,十字架碑闪着灼灼白光。天上地下,仿佛回荡着一曲深沉的生死交响乐。

这幅作品是亚当斯的代表作,是他拍摄的最受人欢迎的一张作品。他说:“这是机遇与熟练运用技术的产物。”拍摄时,他就预感到,这是一幅卓越的影像。那时,他们正乘车在公路上行驶,亚当斯往

右边一看,发现画面上令人激动的景色,急忙下车,架好8*10相机,经过一系列技术操作,按好雷登15滤镜,调好f32,时间为一秒钟,又经过精心冲洗与印制,才得到这幅杰作。

25、亚当斯的作品令人感到胸怀博大、心态平静、构图工整、结像

清晰。在静静的画面中,似乎有大自然的天籁之声在轰响,有诗人

浑厚的声音在低吟高唱。

亚当斯是大自然的歌者,是用黑白影调歌赞大自然的抒情诗人。

亚当斯自踏入纯粹主义摄影的门槛之日起,他就把目光凝聚在物体

的光影、色调、质地、肌理上,以大相机、大底片、硬镜头、小光

圈为主要手段,追求影调丰富,影纹清晰的画面表现,使摄影从根

本上跳出了画意摄影的困囿。而更为重要的是,亚当斯对大自然的

热爱,这种精神的主导,使他的作品具有表现情感、表现心灵的巨

大魅力。

26、(美国)大卫.伯内特 1984年

在多灾多难的非洲,埃塞俄比亚是一个山地、高原国家,由于众多

的河流发源于此,人们又称这里是“东亚水塔”。然而由于殖民主义

的掠夺,国内政治动乱不断,经济十分落后,连最好的水源也受到

破坏,使这里连年干旱、颗粒无收。

这幅作品以特写的镜头展示了倍受干旱折磨的生活状况:一个十岁

的男孩干渴到了极点。就像一棵被火太阳暴晒的禾苗,渴求着甘露

的降临,但是没有甘露。小男孩出于生命本能的需要,跑到曾经有

过水流的自来水管下去拼命吮吸着。这是他的生命之源,这是他惟

一的生命之路。他双眼紧闭,古铜色的皮肤有如一尊渴望生命的雕像。然而,这里不再有水,结果会怎样?不言而喻。作品的强大感

染力正在于此。

27

28、摄影帮助人们用形象感知世界,驰骋想象。能动的反映,这是

认知;主动地创造,这是想象。摄影在后者又有哪些可能性呢?想

象的摄像能走多远?

柯特兹在这方面又进行了大胆的探索。

居住巴黎期间,许多“新潮”艺术家,他们的作品与艺术观给柯特兹

以很深的影响。柯特兹认识到摄影不仅可以“写实”,而且可以“造梦”,于是他又开始拓展影像的另一个有别于传统的发展空间。

1933年,柯特兹拍摄了大量的变形扭曲人体,一改人体摄影以惟美

再现作为惟一的审美定势,而把用各种技巧拍摄的变形为体、扭曲

的人体,展示给人们看,仿佛在告诉人们:摄影可以写实,也可以

造梦。

29、(美国)刘易斯.海因 1908-1909年

海因拍摄的童工照片,有的以群体出现,巨大的厂房,瘦弱的群体;有的以个体特写出现,童稚的面孔,沉重的负担。这些直面现实的

照片,以不可怀疑的直观性、凭证性将工厂主为了牟利拼命压榨童

工的真相展示给社会。因此,激起了公众对童工制度的极大愤慨。

20世纪30年代,美国终于通过了禁止使用童工的法条。海因的照片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这幅作品中的男孩,在巨大的机械和昏暗的厂房里,双手无力地下垂,眼神一片迷茫。日复一日的沉重劳动,不仅使他感到疲惫,也

使他对未来绝望,不知何日是尽头。

这个孩子姓甚名谁并不重要,海因把他作为一个童工形象推向社会,有如警钟轰鸣。

30、20世纪的非洲,似乎是生产天灾和人祸、枯瘦和饥饿、暴君和

政变的大陆,如果说,权力和繁荣常在美国手中,哲学和富足是欧

洲的专利的话,那么赤贫和动荡,则不容置疑地属于非洲。

是殖民主义掠夺抑制了非洲。赤道阳光下的悲剧,是对人类理想和

精神的讽刺。这意味着人类要实现理想、欢乐与富裕,还有很长很

长的路要走。

这幅作品中应该丰满的乳房像一个空袋子,应该活泼可爱的男孩像

一个骷髅,惨不忍睹的形象让人们看到,还有人这样贫穷,还有人

如此瘦弱。摄影师是怀着深深的同情去拍摄这些镜头的。他们说:“我们从事摄影这项艰苦工作的目的,就是要引起人们对问题的重视

和讨论。”

31、中国形容性情残忍凶狠的人便使用“杀人不眨眼”这句话。这幅

在世界引起极大反响的照片可称是这句话的写照。

这是一个令人震惊和反感的特别瞬间,而正是因为它被拍摄下来的

时间才显得格外重要。那是1965年2月1日,南越西贡政府警察局

上尉警官阮隆正在开枪击毙一个被认为是越共的嫌疑犯。这幅照片

拍摄下的正是子弹打入越共头部的一瞬间。

这幅照片令人产生对于法律思想的严肃反思:警官有无权力在未确认、未审判的情况下击毙嫌疑

犯?这场战争值得去打吗?在南越,美国是在为民主和自由而战吗?

随着这张照片知名度的升高,阮隆的声名越来越坏。他被免职后逃

到美国谋生,仍不断接到辱骂与恫吓电话。

【篇二:世界顶级摄影作品赏析】

screen.width-500)this.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 alt=世

界上最著名的32张摄影作品title=铁血网提醒您:点击可查看大图/> 18、《穿衣的模特儿和裸画》——画家为他穿著大衣的女友画一幅

裸画,这是在塞纳河畔由摄影师精心安排的一个“行为艺术”,最初

的目的不过是想看看周围的人对此有何反应。

screen.width-500)this.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 alt=世

界上最著名的32张摄影作品title=铁血网提醒您:点击可查看大图/> 19、《亲战游行》——这位穿戴整齐的游行者所佩的徽章上写着:“上帝保佑美国,支持我们在越南的孩子们。”但事实与他的期望正

好相反。美国越来越深地卷入战争不仅未使北越军队退却,反而让

更多的“孩子”命丧。本作品为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收藏。

screen.width-500)this.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 alt=世

界上最著名的32张摄影作品title=铁血网提醒您:点击可查看大图/> 20、《拿玩具手榴弹的小男孩》——阿伯斯的风格是一种和意识形

态世界的不和谐,正如这幅照片中阳光明媚的公园和两棵梨树之间,以及优美的景致和小孩子明显的恐怖而带点残暴的表情。

screen.width-500)this.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 alt=世

界上最著名的32张摄影作品title=铁血网提醒您:点击可查看大图/> 21、《亭亭玉立》——1927年,韦斯顿的摄影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在访问一个画家朋友时,他带回了一批贝壳。他对它们进行长时间

的曝光,试验各种可能想到的组合安排,布光,运用背景。这些贝

壳照片带着一种强有力的形体感和神秘的内在生命。这使得它们跟

以前出现过的静物照片具有了显著的区别。

screen.width-500)this.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 alt=世

界上最著名的32张摄影作品title=铁血网提醒您:点击可查看大图/> 22、《艺境》同样是静物摄影杜瓦诺斯眼中的雕塑则显得写实多了。screen.width-500)this.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 alt=世

界上最著名的32张摄影作品title=铁血网提醒您:点击可查看大图/> 23 、《的凶手被枪杀》——“奥斯瓦尔德出现了。我举起照相机,

察觉到有人从人群中挤出来。他向前迈了三步。我按下快门。我直

到听到了枪响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当人们向鲁比扑过去时我照了

另一张照片。可是闪光灯不起作用,又来不及充电。”我一直为第一

张照片感到担心。我有没有过早地按下快门?差不多过了两个小时

我才能够从监狱里下班回办公室去把照片洗出来。快门没有按得过早。

screen.width-500)this.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 alt=世

界上最著名的32张摄影作品title=铁血网提醒您:点击可查看大图/> 24、《你先请》——猫米特和狗托森正在决定谁先下嘴。金花鼠吉

姆万万没有想到,主人刚离开家自己就要变成这两个“朋友”的晚餐。它们三个都是马克家喂养的宠物。在主人面前,它们似乎是亲密无

间的伙伴。

screen.width-500)this.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 alt=世

界上最著名的32张摄影作品title=铁血网提醒您:点击可查看大图/> 25、《[饥饿的苏丹》——这张照片是凯文卡特,赢得九四年普立兹

新闻特写摄影奖的作品。那是一个苏丹女童,即将饿毙跪倒在地,

而兀鹰正在女孩后方不远处,虎视眈眈,等候猎食女孩的画面。这

张震撼世人的照片,引来诸多批判与质疑。当人们纷纷打听小女孩

的下落,遗憾的是,卡特也不知道。他以新闻专业者的角色,按下

快门,然后,赶走兀鹰,看着小女孩离去。在他获颁这一生最高的

荣誉,两个月之后,卡特自杀身亡。道德良心上的遣责,可能是卡

特无奈结束生命的原因之一吧?在我们周遭,正有无数这样的图像

在形成、在发生,你我是否也仅止于按下人生镜头的快门,然后,

漠然地擦肩而过?

screen.width-500)this.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 alt=世

界上最著名的32张摄影作品title=铁血网提醒您:点击可查看大图/> 26、《乡村医生》—— 1948年,被《生活》杂志派往的克瑞米林拍

一个工作中的医生。这次史瑞米林之行也促成了第一影作品集的诞生。史密斯曾经作为战地摄影记者随来到了的战场。但最终,由于

他的成果不受编辑的肯定,史密斯被子辞退。他认为如果使用得当,摄影将促进改良和理解的伟大力量,他认为实事摄影不在于事先如

何安排,更重要的是其内容含能被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读者所领悟。就像这位抽着烟,端着几乎末碰的咖啡的杰瑞亚尼医生那样,

史密斯也在捕捉着此际和下一时刻之间的人生的感觉。

screen.width-500)this.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 alt=世

界上最著名的32张摄影作品title=铁血网提醒您:点击可查看大图/> 27 、《模范监狱所见》——瘦削的腿脚和手臂竞能从狭窄的铁栅缝

里伸出。怒吼的嘴巴隐约可见,这所“模范监狱”究竟“模范”到了什

幺程度,也就可想而知。布列松善于在的场景里发现隐藏着的问题

和内在矛盾。他说:“摄影,意味着在若干分之一秒的时间里,同时

认识出现象的本质,又能快速地把有含意的形式,严密地组合起来。这是一种使自己的头脑、眼睛、心灵同时集中在同一个轴心上的活动。

screen.width-500)this.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 alt=世

界上最著名的32张摄影作品title=铁血网提醒您:点击可查看大图/> 28 、《雕塑家贾柯米蒂》——布列松拍摄人物时,经常喜欢在他们

的动作过程中下手。这张意大利现代派雕塑家贾柯朱蒂的照片,就

是在他们搬运雕像时抓拍下来的。抓拍的时机,恰好是贾柯米蒂处

于两个塑像之间,而且举步前行的姿态又与前景中塑像的身姿有某

些相似之处。

screen.width-500)this.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 alt=世

界上最著名的32张摄影作品title=铁血网提醒您:点击可查看大图/> 29 、《布列松习作》——这张照片的题材并不重大,但却是布列松

的一幅脍炙人口的名作。表现一个男孩:两只手里,各抱一个大酒瓶,踌躇满志的走回家去,好象完成了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照

片中的人物,情绪十分自然真实,显示出布列松熟练的抓拍功夫。

抓拍是布列松一生所坚持的基本手段。他从来不去干涉他的拍摄对象。

screen.width-500)this.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 alt=世

界上最著名的32张摄影作品title=铁血网提醒您:点击可查看大图/> 30、《苦难的眼睛》—— 1948年冬至1949年春,布列松先后采访

了中国的北平、南京、上海等城市,这张愁容满面的男孩子照片,

是在南京市民买米的队伍中抓拍下来折,照片揭示了中国人民的悲

惨和苦难。布列松是一位善于思考的摄影家。著名的美国杂志摄影

家协会主席b 格林曾说:“看上去,布列松的摄影好象是漫不经心随

手拈来。但实际上他是一个很有思想的人。

screen.width-500)this.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 alt=世

界上最著名的32张摄影作品title=铁血网提醒您:点击可查看大图/> 31 、《玛丽莲梦露》——此照之所摄,是60年代美国著名女明星

玛丽莲梦露。虽然布列松是在梦露不经意时抓拍了此照,但从这一

凝固的瞬间里,还是抓住了模特的天生丽质和娴雅风度。

screen.width-500)this.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 alt=世

界上最著名的32张摄影作品title=铁血网提醒您:点击可查看大图/>

32 、《“决定性瞬间”的美学》——这张照片是布列松抓拍艺术中代表性名作。在前景中跳跃的男子,其身影恰好跟背后招贴广告中跳

跃女郎相似,一前一后,互相呼应,相应成趣。这个拍摄瞬间,也

就是布列松心目中的“决定性的瞬间”。

screen.width-500)this.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 alt=世

界上最著名的32张摄影作品title=铁血网提醒您:点击可查看大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