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二章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教案)

第二章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教案)

第二章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教案)
第二章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教案)

第二章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

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本章的讲授,使学生掌握旅游活动的概念,学会分析并掌握旅游活动的性质,熟悉旅游活动的特点及意义,了解旅游活动类型的划分以及衡量旅游发展状况的常用指标。

教学重点:1.旅游的概念;2.旅游活动的类型和特点。

教学难点:旅游的定义。

教学内容:

第一节旅游的概念

一、旅游定义的类型

1、概念性定义或理论性定义(Conceptual Definitions)

2、技术性定义或实践性定义(Technical Definitions)

本章侧重讨论关于旅游的概念性定义。

二、旅游的定义

1、“艾斯特”(AIEST)定义: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逗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导致长期定居,并且不会牵涉任何赚钱的活动。——瑞士汉泽克尔、克普拉夫于1942年提出,后来被旅游科学专家国际联合会采用为该组织对旅游的标准定义,简称“艾斯特”定义。

2、“旅游是人们离开其通常居住和工作的地方,短期暂时前往某地旅行和在该地逗留期间的各种活动。”

3、美国:旅游是人们出于日常上班工作以外的其他原因,离开自己居家所在的地区,到某个或某些其他地方去旅行的行动和活动。

4、英国:旅游是人的活动,即市场的活动,而非一项产业的活动,总之,是流动人口对接待地区及其居民的影响。

5、WTO马尼拉会议以后:旅游取代人员往来,是指人们出于非移民及和平的目的,或者出于能够导致实现经济、社会、文化及精神等方面的个人发展及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了解与合作等目的而进行的旅行活动。

6、旅游是人们离开通常居住和工作的地方,暂时前往目的地的旅行和在该地停留期间所从事的活动,以及(旅游目的地)为满足旅游者的需要而创立的各种设施。

7、旅游可以定义为在吸引和接待旅游者的其他来访游客过程中,由于旅游者、旅游企业、东道地政府和东道地社会的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艾斯特”定义的特点:在这个定义中,旅行和逗留“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的表述不仅包括了旅游者的活动,而且涉及了这些活动在客观上所导致的众多现象和关系,从而反映了旅游的内涵的综合性。该定义中关于“非定居者”的表述体现了旅游活动的异地性,强调“这些人不会导致定居”则在原则上指出了旅游活动的暂时性,并且规定了旅游活动的非定居性或非移民性。该定义中的“不牵涉任何赚钱的活动”的表述实际上反映的是旅游活动的非就业性。

综上所述,旅游的定义可以概括如下:

旅游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任职以外的其他原因离开自己的常住地前往异国他乡的旅行和逗留活动,以及由此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第二节旅游活动的类型

一、划分标准

常见的划分标准:

1、按地理范围划分:如国内旅游、国际旅游、洲际旅游、环球旅游、区域旅游等;

2、按旅行距离划分:如远程旅游、近程旅游;

3、按外出旅游的目的归属划分:如消遣旅游、事务旅游、个人和家庭事务旅游;

4、按组织形式划分:如团体旅游、散客旅游;

5、按计价方式划分:如包价旅游、非包价旅游;

6、按费用来源划分:如自费旅游、公费旅游;

7、按旅行方式划分:如航空旅游、铁路旅游、汽车旅游、轮船旅游、徒步旅游;

8、按活动内容划分:如观光旅游、民俗旅游、考古旅游、探险旅游、文化旅游、兴趣旅游或专项旅游。

二、国际旅游

1、国际旅游的概念:

国际旅游是指跨国开展的旅游活动,即一个国家的居民跨越国界到另一个或几个国家去访问的旅游活动。

国际旅游区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居民前往本国旅游称为国际入境旅游或简称为入境旅游(inbond tourism);本国居民离开本国到境外其他国家或地区去旅游称为出境旅游或出国旅游(outbound tourism )。

国际旅游包括国际来访的入境旅游和本国居民的出境旅游。

但是,迄今为止,我国港澳台同胞来大陆地区的旅游访问活动一直被视为入境旅游。

2、国际旅游的分类

三、国内旅游

1、国内旅游的概念

国内旅游是指人们在其居住国境内开展的旅游活动,通常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离开自己的长住地,到本国境内其他地方去进行的旅游活动。

2、旅游活动发展的普遍规律

旅游活动发展的普遍规律是人们控制旅游活动的地域范围通常是由远及近地渐进发展,因此国内旅游活动的发展总是先于国际旅游很多的发展。这主要是因为国内旅游活动的旅行距离相对较短,因而旅途所需时间较短,旅游费用较低,基本上不存在文化障碍,也不需要办理复杂的手续。

(1)发达国家的现代旅游发展路径:先发展国内旅游,再发展国际旅游。

发达国家的发展旅游业,是走一条国际旅游、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的常规型的发展路径,即发达国家在耐用消费品的需求满足以后,国内旅游开始兴盛繁荣,继而国际旅游业也发展起来。我们所说的发达国家,主要是指市场经济工业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在6000美元以上。原来的联邦德国旅游业的发展就是走的这样的一种道路,他们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空白点开始发展的。20世纪50年代,随着联邦德国国内经济的恢复,国内的旅游业开始兴盛起来,这就进入了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的经济恢复工作需要大量的外汇,在国内旅游发展的基础之上,举办了吸引国外旅游者入境旅游的系列活动,以赚取外汇,于是进入了第二个阶段。最后到了60年代,以发达国家的高额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国际收支顺差为依托,出现了“日耳曼民族大移动”的出境旅游,出国游客曾占世界第一位,进入了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全面发展的第三阶段。

(2)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路径:先发展国际旅游,再发展国内旅游。

当今许多发展中国家发展旅游业走的是非常规型的发展道路。

具体说,就是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率先发展国际旅游业中的入境旅游,并且这种入境旅游随着经济发展引致的外汇瓶颈加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同时,伴随国内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国内旅游业开始兴盛起来,当迈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000美元的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的行列时,国际旅游业中的支出旅游即出境旅游也崛起繁荣。我们所说的发展中国家,主要指人均国民

生产总值在410美元一下的低收入国家,也包括后起的发达国家,他们那发展旅游业的初期目标主要是为了赚取外汇、发展经济。

四、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的差别

国内旅游活动与国际旅游活动之间最根本的差别在于是否跨越国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两者还有以下一些具体差别:

1、从消费程度方面来看,国内旅游的消费层次一般较低,国际旅游的消费层次相对较高。

2、从逗留时间方面看,国内旅游者在旅游地区逗留时间一般较短,国际旅游者逗留时间相对较长。

3、从便利程度上看,国内旅游的开展一般很少存在语言障碍,而国际旅游不仅存在语言障碍,还需要办理各种旅行手续。

4、从经济作用方面看,国内旅游消费只是促使国内财富在地区间重新分配,并不直接带来国家财富总量的增加;而国际旅游会直接造成国家之间的财富转移。

第三节旅游活动的性质

一、旅游活动是多种现象的综合体现

由于旅游者在其旅游活动的开展中要同这一环境中的许多方面接触和打交道,这一环境中的几乎一切现象都会程度不同地表现于旅游者的旅游活动中,因而旅游活动的开展也便成了社会环境中多种现象的综合体现。

1、社会现象:现代旅游活动中的消遣旅游活动是人们的一种休闲活动,休闲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社会现象。旅游活动最基本的特征就表现为不同国家或不同地区之间的人员交往。

2、文化现象:旅游者外出旅游会不可避免接触到东道社会的文化;同时也会影响东道社会的文化和居民。

3、经济活动:旅游者在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与旅游企业产生的需求与供给关系,使旅游活动染上了经济活动的色彩。

4、政治色彩:旅游活动可以增进国际间相互了解,缓和紧张局势,有助于推进世界和平。

二、旅游活动的性质

1、旅游活动是一种以不同地域间的人员流动为特征,涉及经济和政治等许多方面的社会文化活动。

2、旅游活动属于闲暇活动,都是使人们从日常生活中解脱出来的一种手段,都属于一种暂时或短期性的特殊生活方式。

3、旅游在根本上是一种主要以获得心理快感为目的的审美过程和自娱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人类最基本的活动之一。

第四节旅游活动的特点

一、普及性

现代旅游活动的普及性表现为:

1、大众旅游(Mass Tourism)

大众旅游一词有双重含义:(1)它是指大众化旅游或旅游活动的大众化,即旅游活动的参加者的范围已扩展到普通的劳动大众;(2)是指大众型旅游,即现代旅游活动的大规模开展所形成的以有组织的团体包价旅游方式为代表的大众型旅游模式或旅游活动开展形式。

随着20世纪60年代大众型旅游逐渐走向普及,并形成为广大民众中占支配地位的旅游活动开展形式。

2、奖励旅游

很多国家的公司企业和组织机构以旅游活动作为激励员工的手段。

奖励旅游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最初是某些公司企业为了表彰和奖励那些各种成绩突出的销售人员,组织他们携带配偶外出旅游。后来一些管理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奖励旅游的激励作用远比金钱和物质奖品的激励作用持久。因此,奖励旅游作为一种激励手段此后被各种组织所效仿。目前奖励旅游已经成为一块含金量很高的高级旅游市场,而且其规模还在不断扩大。

3、社会旅游(Social Tourism)

社会旅游,也称为社会补贴旅游,是由国家采取通过由国家、地方政府、工作单位、工会或户主所属的其他组织团体提供资助或补助的办法,帮助低收入的贫困家庭,帮助他们实现外出旅游。

在法国、比利时、澳大利亚等国都有这一类型的旅游活动。这类社会补贴性旅游通常都是有组织地进行,并且一般都是选择本国境内的旅游度假地,有时也有可能根据实际旅行距离和费用情况选择前往邻国旅游或度假。这些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旅游度假作为人们携带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在不少发达国家中已经被提到社会发展的日程上来。

二、持续性

就整个世界范围来说,旅游活动的增长趋势具有持续性。

三、地理集中性

现代旅游者的活动范围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但是他们的旅游活动并非平均分散于世界各地,而是往往集中到某些地区或国家,甚至相对集中于某些区域乃至某些景点开展活动。例如,在全世界的国际旅游活动总人次中,在欧洲地区旅游的人次最多,其次是美洲,再次是东亚及太平洋地区。

旅游活动的地理集中性不仅反映在全世界国际旅游活动的地区发布根据上,具体到某个国家,旅游活动在该国各省及各城市之间的分布情况也呈现出这一特点。比如,需求较大的线路和游客数

量比较集中的地区便形成了所谓的旅游热线和旅游热点。在热点和冷点城市或地区之间的接待量的差别,反映出了旅游活动的地理集中性。

四、季节性

1、旅游活动的季节性

现代旅游活动的开展不仅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地理集中性,而且在时间分布上也呈现出分布不均衡的特点,这就是旅游活动的季节性。

气候条件的限制,使得不同的景区在不同时间有不同的季相;节假日的影响,旅游者自身工作、学习、休息的时间可能呈现某种规律性(带薪假期)——这两者的结合自然就形成了旅游者出游的时间有一定程度上的集中性分布。对于旅游地来说,旅游客流的发生时间自然就会大不相同(例如到阿尔卑斯山滑雪的旅游流,发生时间在入冬以后;到我国北方海滨度假胜地北戴河旅游的游客,却不能在这个时间出行)。

2、旅游活动季节性的成因

对于一个旅游目的地来说,利用季节性的形成既有该地自身方面的原因,也有客源地方面的原因。

(1)就旅游目的地自身方面的原因而言,该地的气候条件对来访旅游季节性的形成具有重大影响。特别是在该地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在很大程度上会为季节性气候所左右的情况下,这种影响就更加突出。

(2)就客源地方面的原因而言,一是人们的出游目的;二是人们带薪假期的放假时间。以商务为代表的工作性外出不会手季节的影响,这类旅行对当地居民出游季节性的形成没有影响。一探亲访友为代表的家庭及个人事务型旅游外出中虽然会受到传统节假日的影响,但是总起来看这类目的的外出对当地居民出游季节性的形成影响也不大。真正对当地出游季节性的形成以及对季节性的程度具有重大影响的,乃是消遣性目的的外出旅游。在带薪假期的时间发布方面,如果某客源地中,人们带薪假期的放假时间比较集中,则该地居民外出旅游的季节性通常很强,反之,如果人们带薪假期的时间比较分散,该地居民外出旅游季节性则会削弱。

(3)人们的传统习惯对旅游活动的季节性也有一定的影响。在有些国家中,尽管带薪假期时间分布日趋灵活,但是相当多的家庭仍然选择在传统的度假时节外出旅游。

3、综观战后以来国际上的有关研究和经验的归纳,值得引起注意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1)在其出国旅游者的社会经济构成中,来自社会上层的旅游者数量如果占绝对统治比例,则该国国民出国旅游的季节性很小或者根本不会有季节性表现。如目前南美洲一些国家以及西班牙的出国旅游情况便是如此。

(2)在其出国旅游者中,如果外出公务、商务或者出席会议为目的的差旅型旅游者占绝大比例,则该国国民出国旅游的季节性很小甚至不会出现季节性表现。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出国旅游情况当属此类。

(3)如果一个国家的出国旅游市场规模很大,并且消遣型旅游者在其中占绝大比例,那么该国居民出国旅游的季节性很可能会表现得非常强烈。例如在每年出国旅游人数和消费额均居世界前列的英国,由于其出国旅游市场的主体是消遣型旅游者,所以英国规模的出国旅游表现出很强的季节性。

(4)当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到相当高的阶段,居民家庭收入水平分高时,则该国居民外出旅游的季节性便会减弱。目前美国正在进入这一阶段,所以美国的出国旅游人数在全年中的分布比其他国家的情况要好得多。

第五节衡量旅游活动发展状况的指标

一、旅游人数

对于一个既是旅游目的地又是旅游客源地的国家和地区来说,旅游人数应分为外来游客的来访人数和本国或本地居民的外出旅游人数两个指标。但实际上,在通常的旅游研究中,人们所关注的往往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作为旅游目的地,在给定时期内所接待的来访旅游人数。并且,人们通常都是以人次为单位去统计来访旅游者的数量,也就是说,所谓来访旅游人数实际是来访旅游人次。

对于来访旅游人数的统计方面,世界各国的做法不尽相同。

在对本国居民的出境旅游人数统计方面,国际上通常的做法上由本国在这些出境旅游者回国入境时,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进行统计。

对于国内旅游人数,世界各国的通常做法都是通过定期的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进行统计测算。

二、旅游收入和旅游支出

(一)旅游收入

旅游收入通常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因接待来访的国内外游客,向其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而获取的直接收入。

1、国内旅游收入

国内旅游收入是指全国或国内某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因接待国内游客,向其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而获取的直接收入。

2、国际旅游收入

国际旅游收入通常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因接待海外来访的入境游客,向其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而获取的直接收入。在一个国家的国际旅游收入统计数字中,一般不包括国际间交通客运收入。

(二)旅游支出

一个国家的旅游支出通常是指该国的国家旅游支出。

所谓国际旅游支出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以年计算),一个国家的居民出境旅游期间在境外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消费开支总额。国际旅游研究中,一个国家的国际旅游支出中一般不包括国际间往返交通的消费开支。

(三)关于国际旅游收入和国际旅游支出的统计

关于国际旅游收入和国际旅游支出的统计,各国的做法不尽相同。

1、银行报告法:由国家中央银行通过对经理授权受理外币兑换业务的各银行和其他代理机构的交易登记进行汇总,然后计算出某一时期内本国的国际旅游收入或国际旅游支出。这种方法应用甚广,但是存在很大的缺陷,最大的不足之处在于难以准确地分辨清楚这些外汇收入来自各个客源国的数量。

2、估测法:实际上就是抽样调查统计法。用这种方法统计出来的数字最为可靠。

3、综合法:在银行报告法的统计结果基础上,利用其他一些来源的数据,对货币兑换统计数字进行修订,以改进其可靠程度。

三、人均停留天数

人均停留天数指来访旅游者在目的地的平均停留天数,也可用人均过夜次数表示。这一指标的设计主要是为了配合来访旅游人次这一指标,以更全面而准确地说明来访旅游活动的需求规模。将旅游者的人均停留天数与来访旅游人次相配合,计算来访旅游活动的人天数,可以更全面而准确地反映来访旅游活动的实际需求规模或目的地接待来访旅游者的实际情况,并且有别于同往年的情况以及其他旅游接待国或地区的同期情况进行有意义的比较。

第二章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教案)

第二章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 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本章的讲授,使学生掌握旅游活动的概念,学会分析并掌握旅游活动的性质,熟悉旅游活动的特点及意义,了解旅游活动类型的划分以及衡量旅游发展状况的常用指标。 教学重点:1.旅游的概念;2.旅游活动的类型和特点。 教学难点:旅游的定义。 教学内容: 第一节旅游的概念 一、旅游定义的类型 1、概念性定义或理论性定义(Conceptual Definitions) 2、技术性定义或实践性定义(Technical Definitions) 本章侧重讨论关于旅游的概念性定义。 二、旅游的定义 1、“艾斯特”(AIEST)定义: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逗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导致长期定居,并且不会牵涉任何赚钱的活动。——瑞士汉泽克尔、克普拉夫于1942年提出,后来被旅游科学专家国际联合会采用为该组织对旅游的标准定义,简称“艾斯特”定义。 2、“旅游是人们离开其通常居住和工作的地方,短期暂时前往某地旅行和在该地逗留期间的各种活动。” 3、美国:旅游是人们出于日常上班工作以外的其他原因,离开自己居家所在的地区,到某个或某些其他地方去旅行的行动和活动。 4、英国:旅游是人的活动,即市场的活动,而非一项产业的活动,总之,是流动人口对接待地区及其居民的影响。 5、WTO马尼拉会议以后:旅游取代人员往来,是指人们出于非移民及和平的目的,或者出于能够导致实现经济、社会、文化及精神等方面的个人发展及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了解与合作等目的而进行的旅行活动。 6、旅游是人们离开通常居住和工作的地方,暂时前往目的地的旅行和在该地停留期间所从事的活动,以及(旅游目的地)为满足旅游者的需要而创立的各种设施。 7、旅游可以定义为在吸引和接待旅游者的其他来访游客过程中,由于旅游者、旅游企业、东道地政府和东道地社会的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艾斯特”定义的特点:在这个定义中,旅行和逗留“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的表述不仅包括了旅游者的活动,而且涉及了这些活动在客观上所导致的众多现象和关系,从而反映了旅游的内涵的综合性。该定义中关于“非定居者”的表述体现了旅游活动的异地性,强调“这些人不会导致定居”则在原则上指出了旅游活动的暂时性,并且规定了旅游活动的非定居性或非移民性。该定义中的“不牵涉任何赚钱的活动”的表述实际上反映的是旅游活动的非就业性。 综上所述,旅游的定义可以概括如下: 旅游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任职以外的其他原因离开自己的常住地前往异国他乡的旅行和逗留活动,以及由此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第二节旅游活动的类型 一、划分标准 常见的划分标准: 1、按地理范围划分:如国内旅游、国际旅游、洲际旅游、环球旅游、区域旅游等;

旅游服务一类考纲

省普通高校职教师资班和高职班对口招生职业技能考试大纲 旅游服务一类 (2018年版) 一、考试性质 本职业技能考试是中等职业学校(含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和成人中专)旅游服务一类专业毕业生报考普通高校职教师资班和高职班对口招生的选拔性全省统一考试。 二、考试依据 1.《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旅游服务类》(教职成厅函〔2014〕11号)。 2.以中华人民国职业技能鉴定规为依据,结合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实际,选择了中等职业学校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中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以测试考生的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三、考试方法 旅游服务一类职业技能考试由专业知识(应知)和技能操作(应会)考试两部分组成,考试总分为350 分,其中专业知识(应知)部分为200分,技能操作(应会)部分为150分。 专业知识(应知)考试采用上机考试形式,容为旅游服务一类专业共性基础知识,考试时间为90分钟,考试试卷由计算机考试系统按规定的比例从题库随机抽取、组合。技能操作(应会)考试采取实际操作考试方式,分为酒店服务技能和导游服务技能,考试时间共约为20分钟。 四、考试容和要求 第一部分专业知识(应知) (一)考试科目与分值比例 1.旅游概论约占30% 2.中国旅游地理约占35% 3.餐饮服务与管理约占35% (二)试卷结构及分值比例 1.单项选择题约占50% 2.多项选择题约占20% 3.判断题约占30%

(三)考试围及要求 【旅游概论】 1.旅游概述 (1)了解旅游产生的过程。 (2)掌握旅游的定义。 (3)理解旅游与旅行、游览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4)掌握旅游的属性、特点和类型。 (5)了解世界主要旅游组织及标识。 2.旅游简史 (1)了解世界和我国旅游、旅游业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 (2)理解现代旅游和旅游业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 (3)了解我国近代旅游业诞生的历史背景;掌握中国旅游业诞生的标志。(4)掌握我国现代旅游业发展各阶段的特点。 3.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 (1)掌握旅游活动的基本构成要素。 (2)理解旅游者的概念及形成条件。 (3)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类型及主题公园的概念。 (4)了解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5)理解旅游业的定义、性质、特点。 (6)理解旅游业的影响与作用。 4.旅游业的构成 (1)理解旅游业的构成。 (2)掌握旅行社的概念、类型、作用。 (3)掌握旅游交通的概念、类型、作用。 (4)掌握旅游饭店的等级、类型、作用。 5.旅游市场 (1)掌握旅游市场的概念及形成条件。 (2)理解旅游市场细分的标准。 (3)掌握旅游者的流动规律。 (4)理解我国旅游市场的容及构成情况。 (5)了解全面提升我国国旅游市场的原因及措施。 6.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旅游概论》旅游资源教学设计教案

《旅游概论》旅游资源教学设计教案 ——曾维 一、设计依据: 中职教学要求: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应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 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感受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从感性认识出发,发挥想象,通过讨论, 获得理性知识。培养学生学习的基本方 法及学会做人的基本态度和基本情感。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旅游概论是中职旅游服务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传授旅游基本知识的专 业课程。要了解旅游知识就必须了解旅游构成的三要素,旅游资源就是其中的客 体,是旅游的吸引力因素,也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这就 要求全面的认识旅游资源。 2、对教材的处理: 旅游资源是旅游的吸引力因素,在旅游活动中具有突出的作用和地位。这节就是要通过展示一些学生熟悉的旅游资源,让学生自己分析得出结论,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理解旅游资源的分类、把握旅游资源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类型和特点。 2、学生学会理解和分析各类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功能。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分析各种旅游资源价值的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在旅游活动中的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增进爱护旅游资源的意识。 2、使学生能够认识我国旅游资源的特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四、教 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旅游资源的概念,旅游资源的类型及特点。 2、对旅游资源功能的分析与理解。 教学难点: 对旅游资源概念的理解,旅游资源的分类。 五、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刚步入职高,对新的专业知识,好奇心强,容易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想象力丰富,他们的思维积极性容易被激发出来,而且学生在前面教材的学习基础上,已经具备了一 定的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总结归纳的能力,这节课在多媒 1

主题公园的概念、类型和特点 教案

第三节主题公园的概念、类型和特点 一、基本概念 主题公园定义:主题公园是具有特定的主题,由人创造而成的舞台化的休闲娱乐活动空间,是一种休闲娱乐产业。 2.主题公园的缘起 迪斯尼乐园的出现标志着主题公园的诞生。 1989年9月深圳锦绣中华的成功开业,标志着中国主题公园的诞生。 3.主题公园具有下列特性: 主题公园是一种产业,其投资建设是一种企业行为; 主题公园是一种休闲娱乐空间; 主题公园必须有特定且易于了解的主题; 园中所有内容,包括实体环境的塑造、营运管理等都是在该统一主题之下构成的; 主题公园是一种非日常化的、戏剧性的舞台空间,让游客产生暂时摆脱现实时空的心理效果。 二、主题公园的类型 主题公园的类型可以从多方面进行划分,但一般或以主题内容进行划分,或以吸引范围进行划分,或以规模大小进行划分。 3.以主题内容划分 以传统文化为主题---中国民俗村 以童话幻想、科学、宇宙为主题;--广东中山宇游科幻城 以动物观赏为主题;--上海野生动物园 以异国地理环境和文化为主题;--世界之窗 以影视文化为主题;--浙江横店影视城 以文学文化遗产为主题;--无锡三国城 4.以吸引范围划分 具有国际吸引力的主题公园---如迪斯尼世界。 具有区域吸引力的主题公园。 5.以规模大小划分 大型主题公园和小(微)型主题公园 三、主题公园的特点 强烈的个性,普遍的适宜性、被动游憩形式、投入高,占地规模大、高门票,高消费第四节主题公园布局的影响因素 影响主题公园布局的主要因素有: ·客源市场和交通条件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城市旅游感知形象 ·空间集聚和竞争 ·决策者行为 一、客源市场和交通条件 客源市场 主题公园要求选址在经济发达、流动人口多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以保证有良好的客源市场条件。 交通条件 主题公园所在的城市除了客源市场条件好以外,还必须有良好的城市对外公共交通,

旅游的概念和特点

1、旅游的概念和特点。 概念定义 旨在提供一个理论框架,用以确定旅游的基本特点以及将它与其他类似的、有时是相关的,但是又不相同的活动区别开来。 技术定义 用它来为统计和立法提供旅游信息。各种旅游技术定义所提供的含义或限定在国内和国际范畴上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技术定义的采用有助于实现可比性国际旅游数据收集工作的标准化。 从广义来说,旅游是人们处于主观审美、娱乐和社会交往等非就业性目的,暂时离开自己的常住地到旅游目的地进行的一年以内的短期外出访问所引起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从侠义上说,旅游是个人以前往异地寻求愉悦为主要目的而度过的一种具有社会,休闲和消费属性的短暂经历。旅游是发生在自由时间的休闲行为,其本质取决于旅游的目的,在根本上是一种主要以获得心里快感为目的的审美和自娱过程。 旅游的特点:普及性,持续性,地理集中性,季节性。 2、旅游的本质和它特征。 旅游的本质是愉悦,其中包括社会性愉悦,休闲性愉悦,消费性愉悦。 旅游行为的特征异地性,暂时性,责任意识放松,占有意识外显。 3、旅游产品概念和特点。 旅游产品是为了满足旅游者的愉悦需要而在一定的地域被生产或开发出来以供销售的物象或劳务。其中最典型的旅游产品形式是旅游地。旅游产品的特点:①旅游产品是专门出卖给旅游者而生产或开发出来的。②旅游产品的生产有两种方式,一是依赖于旅游资源所生产的资源依托型旅游产品,二是凭借拥有的人、财、物等资源进行仿造或创造的资源脱离型旅游产品。③旅游产品主要供旅游者购买,其功能上具有可观赏性或愉悦性,在空间上具有地域性。④旅游产品可以是物质实体,也可以是某种现象。⑤旅游产品都或多或少地含有人类专门为旅游目的投入的劳动,否则就不是旅游产品。⑥旅游者的各种媒介要素(如饭店、交通等接待性产业)不是旅游产品,但它们可成为旅游产品利益的追加组成部分。⑦旅游产

旅游概论第二章教案 Word 文档

第二章旅游简史 第一节世界旅游简史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世界旅游、旅游业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掌握现代旅游和旅游业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 2、能力目标,使学生养成正确分析问题、看待历史的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促使其树立自信心。教材分析: 1、重点,掌握现代旅游和旅游业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 2、难点,对旅游业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的理解。 3、关键,了解并掌握世界旅游的发展历史。 教学方法: 1、教法分析,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2、讨论学习法, 课时计划:2个学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学习了《旅游概论》第一章以后,对旅游专业产生了一定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存在了一些疑问,让我们试着一起来解决这些疑问吧。 让学生对其分析,并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为什么旅行社(导游)是“不可替代”的? 2、你认为是什么力量推动,使古代奥运会流传至今,发扬光大? 3、你能回答这两个疑问吗? 旅游从旅行中孕育,又从旅行中分离是经过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的。由于在上一章我们已经对旅游的产生作了分析,这里仅就旅游的发展过程作一概括论述,借以了解旅游的历史传统,揭示旅游、旅游业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特征,以扩大对旅游的历史视野,加深对现代旅游的认识。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世界旅游历史的发展。 一、古代旅行和旅游的发展及其特征 (一)发展: 1、公元前3000年腓尼基人 2、公元前八世纪希腊、罗马 3、公元前六世纪中叶波斯帝国 4、公元7-8世纪阿拉伯帝国 5、公元10-11世纪西欧城市 (二)特征: 1、古代的旅行、旅游动机更多地与物质功利、宗教以及政治目的 相联系,因而,古代旅行、旅游往往与通商贸易、宗教旅行以及奴隶主、封建帝王的巡游活动相结合。 2、以欧洲人为代表的探险、考察旅行相对发达,但具有物质占有 和殖民文化倾向。

旅游者的概念及分类

第一节旅游者的基本概念 一、旅游者的概念性定义或理论定义 (一)国际旅游者 1、国际联盟定义:1937年“离开自己的居住国,到异国旅行和访问至少24小时的人。” 2、罗马会议定义:1963年“除为获得有报酬的职业以外,基于任何原因到一个不是自己通常居住的国家访问的人。” 特点: (1)以来访者的目的区分其是否旅游者。 (2)根据来访者的定居地(通常居住国),而不是根据其所属国籍来界定其是否属于国际旅游者。 (3)根据来访者停留时间,将国际旅游者分为(过夜)国际旅游者和(不过夜的)一日游游客(或短程旅游者) 3、世界旅游组织定义:1975年成立后采纳了罗马定义。 国际游客不包括下列人员: (1)意图向目的国移民或在该国谋求就业的; (2)以外交官身份或军事人员身份进行访问的; (3)上述人员的随从人员; (4)流亡者、流浪者或边境上的工作人员; (5)打算停留1年以上者。 可以计算为国际游客的: (1)为了娱乐、医疗、宗教仪式、家庭事务、体育活动、会议、学习或过境进入另一国家者; (2)外国轮船船员或飞机机组成员中途在某国稍事停留者;(3)停留时间不足一年的外国商业或公务旅行者,包括为安装机械设备而到达的技术人员; (4)负有持续时间不足一年使命的国际团体雇员或回国进行短期访问的旅行侨民。 4、我国的界定:一般将来华旅游入境人员称为“海外游客”,包括: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外国人:外国国籍的人(包括加入外国国籍的中国血统华人)。华侨:持有中国护照,但侨居外国的中国同胞。 港澳台同胞:居住在我国港澳台地区的中国同胞。 非海外游客:政府高层访问团;驻华使领馆人员和长驻我国的外国专家、留学生、记者;航班过境旅客、边境往来的边民;来华

旅游的定义与旅游的特点

绪论 一、人类最初的旅行活动远远不是什么消遣或度假活动,而是人们出于现实主义目的,特别是出于经商贸易、扩大对其他地区的了解和接触的需要,所促发产生的一种经济活动在最初的年代中,主要是商人开创的 国际旅游先国际后国内 中国旅游先国内后国际------一开始是政府办公机构 二、旅游的定义(判别) 第一类是旅游的概念性定义(Conceptual Definition),即为了规范人们对旅游的本质认识,从理论上对旅游现象进行抽象和概括。----提到本质特征如流动,人际 A.从需求的角度定义旅游 概念性定义:旅游是人们为了休闲、商务和其他目的,离开自己的常居环境,连续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旅行和逗留活动 B 从供给的角度定义旅游 概念性定义是特指旅游业;技术性定义是由为满足旅游者需求和愿望而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所有企业、机构和设施构成的产业 第二类是旅游的技术定义(Technical Definition),即为了使旅游调查和统计具有可操作性,从某些具体指标上对旅游现象进行界定。-----提到具体的数字 A 从需求的角度定义旅游 技术定义主要是出于统计和立法的目的,需要将短途旅游与其他类型的旅行区别开来 三、旅游与闲暇、游憩的概念关系(闲暇与游憩的区别) ?闲暇(leisure)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换句话说,闲暇是指个人不受其它条件限制,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利用或消磨的时间。 ?游憩(recreation)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游憩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它包含的范围极其广泛,从在家看电视到外出度假都属于游憩。 ?旅游(tourism)是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它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一个部分。旅游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要离开居住或工作的地方,短暂地到一个目的地进行活动。同时,旅游目的地要提供各种旅游接待设施以满足其需要。 四、旅游系统的基本特征 1.整体性 2.层次性 3.复杂性 4.开放性 5.动态性 6.地域性 五、我国关于国际旅游概念的定义 中国国家旅游局定义: 以目的和国籍界定,便于海关统计。 1979年定义:(国际)旅游者是指来我国参观、旅行、探亲访友、休养、考察或从事贸易、业务、体育、宗教活动、参加会议等的外国人、外籍华裔、华侨和港澳、台胞。 排除8种非旅游者:★应邀来访的部级以上人员及随从;

旅游概论教案(第一章第二章)

旅游概论 教 案 系别:商旅系年别: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班级: 2015级旅游管理高职班 2015级酒店管理高职班姓名:

课程表 一二三四五1-2 3-4 o 5-6 7-8 9-10 教材:《旅游学概论》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洪帅主编 2010年6月第1版 2014年6月第3次印刷 ISBN:978-7-313-06178-2/F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校历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备 注 一 8月24 25 26 27 28 29 30 1.2015年8月27日教 职工上班。 2.2015年8月29日、8月30日新、老生报到, 8月31日老生正式上课,新生军训。 3.第二十周为考试周。 4.节假日安排按照学院通知执行。 二 31 9月1 2 3 4 5 6 三 7 8 9 10 11 12 13 四 14 15 16 17 18 19 20 五 21 22 23 24 25 26 27 六 28 29 30 10月1 2 3 4 七 5 6 7 8 9 10 11 八 12 13 14 15 16 17 18 九 19 20 21 22 23 24 25 十 26 27 28 29 30 31 11月1 十一 2 3 4 5 6 7 8 十二 9 10 11 12 13 14 15 十三 16 17 18 19 20 21 22 十四 23 24 25 26 27 28 29 十五 30 12月1 2 3 4 5 6 十六 7 8 9 10 11 12 13 十七 14 15 16 17 18 19 20 十八 21 22 23 24 25 26 27 十九 28 29 30 31 1月1 2 3 二十 4 5 6 7 8 9 10 星 期 日 周

旅游活动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

旅游活动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一、旅游活动的基本类型 (一)按照旅游活动的地域范围划分 出境旅游 国际旅游 入境旅游 旅游活动 地方性旅游 国内旅游区域性旅游 全国性旅游 (二)按照旅游活动的动机(目的)和内容划分 观光旅游 文化旅游 旅游活动度假保健旅游 公务旅游 娱乐消遣型旅游 (三)按照旅游活动的组织方式划分 团体旅游(涵义、特点、优点、缺点) 旅游活动 散客旅游(特点) (四)按照旅游资源的性质划分 1、海岸带旅游 2、温泉旅游 3、森林旅游 4、名山旅游 旅游活动5、农村旅游 6、民族风情旅游 7、江河旅游 8、美食旅游

(五)按照旅游活动所使用的交通工具划分 1、徒步旅游 2、汽车旅游 旅游活动3、自行车旅游 4、飞机旅游 5、骑马旅游 (六)按照旅游者的消费水平划分 豪华型旅游 旅游活动标准型旅游 经济型旅游 (七)按照旅游者的费用来源划分 自费旅游 旅游活动公费旅游 奖励旅游 (八)按照旅游者的年龄和身份划分 青少年旅游 中老年旅游 旅游活动学生度假旅游 新婚蜜月旅游 (一)观光旅游(是旅游的基本类型和主体形式)特点为: 1、旅游者对旅游吸引物(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族风情、都市风貌等)以静态观赏为主,缺乏旅游活动中的参与性和交流性; 2、旅游者喜欢知名度高的旅游地(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会同中央电视台《中国财经报道》于2000年1月对北京、上海、广州等三个城市的700余名居民进行的关于旅游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决定是否旅游的关键因素中,旅游地风光占47%); 3、旅游者在旅游地的活动空间范围和自由度大,逗留的时间短,重游率低;4、旅游者由于流动性大,因此,在旅游地实现的消费量较少; 5、受气候的影响大,旅游的旺季和淡季十分明显。 (二)文化知识型旅游 1、主要类型

自助游特点及发展趋势

中国自助旅游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自助旅游的概念 (一)自助旅游的概念 人们通常用按是否需要通过旅行社等旅游代理机构来划分团队游客与散客,但随着旅游服务机构业态的发展以及旅游中介服务项目不断丰富,人们自行安排旅游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散客市场中有一个群体表现出共同的特征明显地有别于一般散客,人们将这一群体的旅游行为称之为自助旅游。 自助旅游是一种时尚的旅游方式,可以表述为:以“张扬个性、亲近自然、放松身心”为目标,完全自主选择和安排旅游活动,且没有全程导游陪同的一种旅游方式。自助旅游在旅游组织方式和旅游目的方面具有以下三个明显特征: 首先是旅游活动安排的自主性,包括对旅游目的地和行程的确定、交通方式和食宿标准的选择、游览项目的安排等方面拥有个人自主权。同时,自助旅游还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在旅途中可以根据个人喜好临时调整或改变行程; 其次是旅游目的主要以休闲、度假、娱乐、健身、求知、探险和满足个人特殊爱好等消遗性目的为主; 第三是没有全程领队、导游陪同,在旅途中需要旅游者自已打理一切旅游活动,因此旅游者在拥有自主权的同时,也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和旅行经验。 从以上界定可以看出,自助旅游与散客旅游这两个概念有很大程度的交叉,既有重叠,又有明显区别。从旅行的组织方式上看,两者都是自行设计旅游线路、自行安排相应的旅游活动,但自助旅游并不排除通过包括旅行社在内的中介机构进行预订(尤其是交通及住宿设施)。但从旅游目的上看,一般散客的旅游目的涵盖广泛,而自助旅游更侧重纯旅游或消遣性的目的,不包括公务、商务和会议旅游以及由接待单位负责安排的旅游活动,但在出差目的地或途中自行安排的休闲消遣型旅游活动也应视为自助旅游。 (二)自助旅游的类型 目前,自助旅游的类型有多种,可按交通方式、旅游目的、旅行距离、消费等级、旅游活动内容等标准进行分类,本文主要侧重按交通方式和旅游目的来划分。 按交通方式可分为:自驾车旅游、自行车旅游、徒步旅游等; 按旅游目的可分为:休闲度假自助游和专业目的自助游两类,而专业目的自助游又包括修学求知自助游、极限探险自助游、特殊兴趣自助游(摄影、登山、滑雪、高尔夫等)等。 (三)自助旅游的特点 自助旅游者追求在旅游中的自主性,或张扬个性、或放松身心;与整体旅游市场相比,他们的出游率较高,旅游已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他们大多来自经济发达地区,尤其是大中城市,受教育程度较高。他们在旅游过程中表现出如下特点: 1.两种类型的自助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上有明显不同 休闲型自助旅游者多以家庭为单位,或流向以海滨为代表的度假型旅游目的地,或流向城市周边的景区(点),而对城市周边游来说,自驾车旅游是比较流行的交通方式;专业型自助旅游者则追求新开发甚至尚未开发的旅游目的地,尤以西部地区更受青睐。他们在旅游目的地及出游时间的选择上都具有避热倾向,或是避开观光型的热点旅游目的地,或是避开

旅游概论第二章教案

教案首页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复习导入】 针对前节课的学习中暴露出的问题,设置案例,请学生讨论分析,进而巩固学习知识,由此导入新课 【告知目的】 能力目标: 1.熟悉散客导游在导游服务中的八个程序 2.掌握散客导游在导游服务中应做的工作 3.掌握散客导游在导游服务中的服务质量标准 知识目标:理解散客导游相关知识 【课程新授】 7.2 导游服务规范(二)——散客导游服务规范(二) 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讨论,归纳出散客导游人员八大服务程序及其具体工作 一、接站服务 (一)服务准备 1.认真阅读接待计划(即《旅游委托书》) 2.做好出发前的准备 3.联系交通工具 (二)接站服务 1.提前到港等候 2.迎接游客 (1)导游人员和司机应站在不同的出口迎接游客。 (2)如果没有接到应接的游客,导游人员应该: ①询问机场或车站工作人员。 ②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寻找至少20分钟。 ③与散客下榻饭店联系。 ④若确实找不到应接的散客,与计调人员联系并告知情况。 ⑤当确定迎接无望时,须经计调部或散客部同意后方可离开。 ⑥回到市区后,应前往散客下榻的饭店。如果敞客已入住饭店,应主动与其联系,

并表示歉意。 (三)沿途导游服务 与团队导游服务不同的是,对散客,沿途导游服务应采取对话的形式进行。 (四)入住饭店服务 1.帮助办理入住手续 注意:要记住散客的房号,并督促行李进户。 2.确认日程安排 注意:散客确认日程后,应让其签字书面确认。 3.确认机票 注意:导游人员帮助确认机票后,应向散客部或计调部报告确认后的航班号和离港时间。 4.推销旅游服务项目 (五)后续工作 应及时将同接待计划有出入的信息及散客的特殊要求反馈给散客部或计调部。 二、导游服务 (一)出发前的准备 1.做好物质准备。如携带游览券、导游小旗、宣传材料、游览图册、导游证、胸卡、名片等。 2.与司机联系集合的时间、地点,督促司机做好有关的准备工作。 3.应提前15分钟抵达集合地点,引导游客上车。 (二)沿途导游服务 散客的沿途导游服务与旅游团队大同小异。 (三)现场导游讲解 1.如果是单个游客,导游人员可采用对话或问答形式进行讲解。 2.如果是散客小包价旅游团,导游人员应陪同旅游团,边游览边讲解 时回答旅游者的提问。 案例5:地陪王小姐在陪同一对老年夫妇游览故宫时工作认真负责,在两个半小时内向游客详细讲解了午门,三大殿、乾清宫和珍宝馆。老人提出了一些有关故宫的问题,王小姐说:“时间很紧,现在先游览,回饭店后我一定详细回答

旅游的概念和特点讲课稿

旅游的概念和特点

1、旅游的概念和特点。 概念定义 旨在提供一个理论框架,用以确定旅游的基本特点以及将它与其他类似的、有时是相关的,但是又不相同的活动区别开来。 技术定义 用它来为统计和立法提供旅游信息。各种旅游技术定义所提供的含义或限定在国内和国际范畴上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技术定义的采用有助于实现可比性国际旅游数据收集工作的标准化。 从广义来说,旅游是人们处于主观审美、娱乐和社会交往等非就业性目的,暂时离开自己的常住地到旅游目的地进行的一年以内的短期外出访问所引起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从侠义上说,旅游是个人以前往异地寻求愉悦为主要目的而度过的一种具有社会,休闲和消费属性的短暂经历。旅游是发生在自由时间的休闲行为,其本质取决于旅游的目的,在根本上是一种主要以获得心里快感为目的的审美和自娱过程。 旅游的特点:普及性,持续性,地理集中性,季节性。 2、旅游的本质和它特征。 旅游的本质是愉悦,其中包括社会性愉悦,休闲性愉悦,消费性愉悦。旅游行为的特征异地性,暂时性,责任意识放松,占有意识外显。 3、旅游产品概念和特点。

旅游产品是为了满足旅游者的愉悦需要而在一定的地域被生产或开发出来以供销售的物象或劳务。其中最典型的旅游产品形式是旅游地。旅游产品的特点:①旅游产品是专门出卖给旅游者而生产或开发出来的。②旅游产品的生产有两种方式,一是依赖于旅游资源所生产的资源依托型旅游产品,二是凭借拥有的人、财、物等资源进行仿造或创造的资源脱离型旅游产品。③旅游产品主要供旅游者购买,其功能上具有可观赏性或愉悦性,在空间上具有地域性。④旅游产品可以是物质实体,也可以是某种现象。⑤旅游产品都或多或少地含有人类专门为旅游目的投入的劳动,否则就不是旅游产品。⑥旅游者的各种媒介要素(如饭店、交通等接待性产业)不是旅游产品,但它们可成为旅游产品利益的追加组成部分。⑦旅游产品不包括旅游购物品。 4、旅游业。 旅游业是以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条件,向旅游者提供旅行游览服务的行业。又称无烟工业、无形贸易。狭义的旅游业,在中国主要指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车船公司以及专门从事旅游产品买卖的旅游商业等行业。广义的旅游业,除专门从事旅游业务的部门以外,还包括与旅游相关的各行各业。旅行游览活动作为一种新型的高级的社会消费形式,往往是把物质生活消费和文化生活消费有机地结合起来的。 该定义强调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旅游业是所有旅游企业的组合 ②旅游企业生产或销售的产品是核心旅游产品 ③核心旅游产品主要是以景观或娱乐设施形式存在的满足旅游者愉悦的旅游产品

旅游概论教案——第六章

教案设计 课题第六章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生态旅游 授课班级授课时间使用教材《旅游概论》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生态旅游资源。掌握生态旅游的概念和特点。能力目标培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培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材分析重点掌握生态旅游的概念和特点。 难点对生态旅游的理解。 关键了解并掌握生态旅游的概念和特点。 教学方法 教法分析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学法分析小组讨论法 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45分钟)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教学分析教学内容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时间 分配 导入新课 学生在讨论 中思考相关 的学习内容 通过案例导 入,形象地开 展所学课程同学们,你们在过去的旅游过程中有没有发 现景区的问题呢?晓东是个细心的同学,他 把自己在旅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写信给当 地政府,你如何评价晓东的做法呢? 根据教材的导入案例,让学生对其分析,并 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晓东有必要写这封电子邮件吗?为什 么? 2、怎么样写,阅信人会更容易接受? 3、晓东说的这个地方的旅游业滑坡的症结 在哪里? 4、“发展”和“环保”,哪方面须优先? 分析教材 中的导入 案例,根 据问题让 学生以小 组的形式 展开讨 论,同时 教师启 发,学生 认真思考 问题,积 极回答 5'

教学过程教学分析教学内容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时间 分配 新授对学生思考 能力的考核 同时看看学 生对生态旅 游的认识 使学生的注 意力跟着老 师共同进入 课堂 狭义和广义 两个方面解 释生态旅游 的概念 在探讨中加 强学生对学 习内容的理 解 生态旅游以期对旅游资源破坏程度轻、 对环境影响小而为广大旅游界人士所著中, 为广大旅游者所追求,目前已成为世界旅游 发展的潮流。无论是从旅游资源保护角度出 发,还是从顺应世界旅游业发展趋势来看, 发展生态旅游都将成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 保证。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生态旅游的概 念和特点。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和特点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 狭义:是指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对生态学知 识有强烈兴趣或较多的了解的人们,到偏 僻、人迹罕至的生态环境中进行探险或考察 的专项旅游。 广义:是指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游览、观赏、 休闲、度假,在此过程中愉悦身心、增加生 态及相关知识。 (二)生态旅游的特点 1、天然性。 2、保护性。 3、知识性。 4、高层次性。 5、参与性。 那么,学习了生态旅游的概念和特点, 我们还需要对生态旅游了解些什么呢? 二、对生态旅游的认识 (一)生态旅游发展的原因 1、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引起人类社会对环 境质量的普遍关注。 2、旅游需求的变化和旅游动机的转变。 3、传统旅游呈现的弊端促使人们寻求新的 旅游方式。 (二)生态旅游的原则 1、少而精原则。 2、保护原则。 3、严格管理原则。 4、“双赢”原则。 教师讲解 课件展示 学生区分 教师讲解 课件展示 10' 5' 10' 教学过程教学分析教学内容教师调控时间

旅游本质属性的理解

旅游本质属性的理解 一、旅游本质的认识框架 旅游作为一种活动或现象,在历史上可能已经存在了成千上万年。然而把旅游现象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却还仅仅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情,并且这种研究一直主要地还是限于对旅游世界进行的某种直观的描述。旅游现象在今天已是深入人心并为普通大众触手可及的东西,因此,我们实有必要对旅游产品的消费者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对旅游现象的规律性运动有切实的把握。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直到今天,关于什么是旅游的问题我们还未能获得满意的答案。一些功利性的、泛化论的旅游观点仍弥漫在学术丛林之中,使我们难于拨云见日。 旅游的本质表现在不同的层次上。从作为内核的审美与愉悦的规定,到它所展示的一般属性,直到其外部可见的特征,甚至由这些综合因素所决定的旅游行为特点,都在不同的层面上诠释着旅游的本质。因此,我们只能在一个高度整合的框架下才能认识旅游的全貌。图表1是描述这一观点的示意图。在图中由上至下各层级之间具有规定或统辖关系,而由下至上则具有解释关系。 从图表1所表示的关系来看,在旅游者的旅游目的与旅游者的实际行为之间,存在着层次众多、构成复杂的干涉因素。由于这些因素的复杂作用,使旅游行为最终会以极不相同的外部形式体现出来,或规范,或怪异,或约束,或放纵,或从一而终,或随遇而安,形形色色,不一而足。然而,在这些复杂的因素之中,却有主次之分,彼此存在着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尽管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处于最末端的旅游行为特征与旅游本质之间有某种矛盾,但这种矛盾是在旅游本质与旅游特征的主导力量影响之下的必然产物,同时,旅游的本质与特征也会为旅游行为的倾向性的表现规范出一个适宜的阈值。 在图表1中,旅游的本质从根本上说是由旅游的目的决定的,当然这种目的最终会反映到整个旅游过程中,这同时也使我们得以通过旅游的外部特征反观其本质的规定。旅游的特征是使旅游与其他具有相同目的的行为相区别的根本标准,它们使旅游成其为旅游。旅游者的行为特征是由旅游的特征决定的,或者说,旅游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是孕育旅游行为特征的温床。 二、旅游的本质规定 从图表1我们看到,旅游在根本上是一种主要以获得心理快感为目的的审美过程和自娱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人类最基本的活动之一。 关于旅游所具有的审美属性,在学术界曾有过论述。一些文化论者和社会论者,一直强调旅游所具有的这种本质属性,从而形成了与经济论者几乎针锋相对的看法。 从渊源上看,主张旅游主要是一种经济活动的看法恐怕是与学术界把“旅游业”与“旅游”相互混淆的历史性错误有关。但更深刻的原因可能是人们起初出自对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的功利性认识。为了早日确立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产业地位,人们颇具倾向性地关注旅游所产生的经济贡献,并由这种贡献反推旅游的性质。今天已经没有人否认,旅游业不是一种事业而是一个产业。但旅游是什么的问题,反倒更加众口不一了。不过,近几年来从总的趋势上可以看出,人们已经注意到旅游现象的非经济性内核。叶朗在1988年1月20日的《中国旅游报》上曾撰文说:“旅游,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审美活动。离开了审美,还谈什么旅游?虽语焉不详,但谈吐率直,令人警醒。而在沈祖祥看来,旅游“是一种文化现象,一个系统,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的一个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旅游者这一旅游主体借助旅游媒

自助游特点及发展趋势

中国自助旅游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一自助旅游的概念 (一)自助旅游的概念 人们通常用按是否需要通过旅行社等旅游代理机构来划分团队游客与散客,但随着旅游服务机构业态的发展以及旅游中介服务项目不断丰富,人们自行安排旅游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散客市场中有一个群体表现出共同的特征明显地有别于一般散客,人们将这一群体的旅游行为称之为自助旅游。 自助旅游是一种时尚的旅游方式,可以表述为:以“张扬个性、亲近自然、放松身心”为目标,完全自主选择和安排旅游活动,且没有全程导游陪同的一种旅游方式。自助旅游在旅游组织方式和旅游目的方面具有以下三个明显特征: 首先是旅游活动安排的自主性,包括对旅游目的地和行程的确定、交通方式和食宿标准的选择、游览项目的安排等方面拥有个人自主权。同时,自助旅游还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在旅途中可以根据个人喜好临时调整或改变行程; 其次是旅游目的主要以休闲、度假、娱乐、健身、求知、探险和满足个人特殊爱好等消遗性目的为主; 第三是没有全程领队、导游陪同,在旅途中需要旅游者自已打理一切旅游活动,因此旅游者在拥有自主权的同时,也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和旅行经验。

从以上界定可以看出,自助旅游与散客旅游这两个概念有很大程度的交叉,既有重叠,又有明显区别。从旅行的组织方式上看,两者都是自行设计旅游线路、自行安排相应的旅游活动,但自助旅游并不排除通过包括旅行社在内的中介机构进行预订(尤其是交通及住宿设施)。但从旅游目的上看,一般散客的旅游目的涵盖广泛,而自助旅游更侧重纯旅游或消遣性的目的,不包括公务、商务和会议旅游以及由接待单位负责安排的旅游活动,但在出差目的地或途中自行安排的休闲消遣型旅游活动也应视为自助旅游。 (二)自助旅游的类型 目前,自助旅游的类型有多种,可按交通方式、旅游目的、旅行距离、消费等级、旅游活动内容等标准进行分类,本文主要侧重按交通方式和旅游目的来划分。 按交通方式可分为:自驾车旅游、自行车旅游、徒步旅游等; 按旅游目的可分为:休闲度假自助游和专业目的自助游两类,而专业目的自助游又包括修学求知自助游、极限探险自助游、特殊兴趣自助游(摄影、登山、滑雪、高尔夫等)等。 (三)自助旅游的特点 自助旅游者追求在旅游中的自主性,或张扬个性、或放松身心;与整体旅游市场相比,他们的出游率较高,旅游已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他们大多来自经济发达地区,尤其是大中城市,受教育程度较高。他们在旅游过程中表现出如下特点: 1.两种类型的自助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上有明显不同

旅游概论第一章教案

第一章旅游概论 第一节旅游的产生第二节旅游的概念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旅游产生的过程。掌握旅游的定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促使其树立自信心。教材分析:重点:掌握旅游的定义。 难点:对旅游的定义的理解。 关键:了解并掌握旅游的概念。 教学方法:教法分析:讲授法、情景教学法 学法分析:讨论学习法 课时计划:二个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同学们告别了中学学习,选择了热爱的旅游专业,那么,同学们对专业知识有多少了解呢? 1、学生在讨论中思考相关的学习内容 一、旅行导源于迁徙活动 “迁徙”就是人类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的迁移活动;受自然因素和战争的威胁而被迫进行的。 旅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具有明确目的的一种自由活动 二者的关系: 相同点:“迁徙”和“旅行”具有共同的外部特征——空间移动。 不同点:迁徙:自然行为 旅行:自由行为 二、旅游在旅行的发展中孕育和分离 提问:具有现代意义的旅行和旅游活动产生的条件是什么呢? 1、旅行观念产生的基础和条件 人类的剩余劳动产品已逐渐转化成商品,标志着商业到了应运而生的历史阶段,这就是人类旅行观念产生的社会基础和条件,并促使有自觉目的的意识的旅行活动的萌芽。 2、商人开创了旅行的先河

3、经商旅行孕育着旅游的因子 4、“享乐旅行”的出现标志着旅游的诞生 享乐旅行:是指出自消遣娱乐和享受人生价值的需要而进行的非功利性的旅行活动。 三、旅游产生的条件 1、人类意识的发展 2、精神需求的提高 3、经济条件的成熟 四、旅游的定义 1、概念的各种提法: (1)外国旅游界的定义,见教材p5-6页 (2)中国旅游界的定义,见教材p6-7页 (3)旅游定义包含的内容 ①旅游的异地性 ②旅游的时间性 ③旅游活动是经济、文化现象和社会因素相结合的产物 ④旅游的综合性 2、旅游的定义 提问: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认识,给旅游下个定义。 旅游是在社会条件许可的前提下,人们为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而进行的以游览娱乐为主要目的,在异地的非定居性旅行和暂时停留所进行的物质和精神活动的总和。 3、旅游活动的三大因素 (1)旅游主体:指具有各种欲望和动机的旅游者。 (2)旅游客体:即旅游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等。 (3)旅游媒体:包括旅行社、旅游交通、饭店、景区、商店等 五、旅游与旅行、游览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1、游览:是一种“边走边看”,即具有“步移景异”功能和动与静相结合的活动形式。 2、旅行:是指人们在空间上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行进过程,它的目的广泛。 3、旅游:是一种排除功利目的的旅行和游览相结合,以获得精神愉快感受的消遣性、娱乐性的社会活动。 六、旅游的内容 请同学们根据晓东和妈妈的这次长白山之旅,总结出旅游的内容。 旅游活动的六大内容: 食、住、行、游、娱、购

旅游小镇概念及特征

旅游小镇概念及特征 旅游小城镇是指以开发当地具有价值的自然或人文景观或在此基础上开展旅游服务的小城镇。旅游小城镇具有一般小城镇所不具备的特征: 1、经济特征——旅游是支撑产业从国民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旅游小城镇以旅游业为支柱型产业,旅游业对于小镇经济具有强大的带动作用,通过“住、购、食、娱”等元素的建设,来促进小镇经济的发展。 2.规模特征——精致是一种美 “精致是一种美”主要是体现在旅游小城镇的规模特征上。旅游小城镇由于其面积有限,并不追求规模宏伟或者建筑华丽,而是专注于在合宜的尺度内构建旅游吸引物。 3.功能特征——休闲是生活方式当前旅游市场已经从传统的单纯观光游转向休闲度假体验游,旅游小镇的兴起正是**了市场需求的这种转变。由于我国高速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人们对追寻与城市景观迥异的旅游地的兴趣越来越高。“给城市里的人在小城镇找个心灵归宿”所代表的休闲度假功能成为旅游小镇最主要的功能。 4.文化特征——文化是形象符号旅游小城镇所拥有的特殊文化,能转化为旅游小城镇独特的形象特征。徽州地区的众多古村落就是文化生成小镇形象符号的典型代表。徽州当地徽文化所特有的谨慎、保守,体现在建筑上就转化为“高墙小窗”、“马头墙”等特征,而这些建筑特征最终成为代表徽州地区众多古村落的形象符号,让游客产生一种“见到小窗、马头墙就是到了徽州”的感受,“小窗”、“马头墙”也就成为徽州古村落的形象符号。 5.商业特征——消费是经济业态旅游小城镇发展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而经济发展依靠的就是游客在当地的消费。不论是古镇游,还是生态小镇游,都鼓励人们慢下来、住下来、轻松下来。在这个过程中,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所起到的都是引导消费的过程,吸引人们通过消费去释放、去体会一种和平时不同的生活方式。 案例模式: 1、束河模式—企业参与的旅游小城镇开发模式

论述旅游活动的性质

论述旅游活动的性质 旅游活动是指人们为了休闲商务和其它目的离开惯常环境去另一个或另一些地方去旅游和短暂的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而且不导致定居和就业的一种活动。本质是以经济支出为手段,以审美和精神娱乐为目的的文化消遣活动。 特点:旅游活动普及性;增长趋势规模的持续性;地理集中性;时间分布的季节性;综合性(旅游资源丰富性,活动内容的丰富性,行业面广泛) 特征:异地性;旅游是在异地环境中实现的,求新求异是旅游者的心理特征。 暂时性;旅游在时间上表现为短暂停留的访问活动,最长不超过一年。 流动性;旅游不仅是从主源地到客源地的流动,也是从一个旅游地到另一个旅游地的流动。 基于以上三大特征,旅游活动具有的倾向性有:责任约束的松弛,占有意识的外泄(人在旅游活动中的外在表现)行为倾向:消费攀高;道德感弱化;文化的干涉;物质的摄取。 性质:1.旅游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是一种奢侈性享受,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生产工具的革新,商品经济的出现。人们把旅游当做一种短期的生活方式来享受。 2.旅游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是以娱乐享受为目的,同时欣赏民俗民风,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服务设施与服务也体现了文化性;旅游资源与旅游者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之中体现文化性; 3.旅游是人类一种综合性的社会活动。由于旅游规模的日益扩大,使旅游成为一种广泛的社会现象,导致旅游者与目的地居民形成大规模的群体性社会交往,引发一系列的社会文化问题;旅游业的的应运而生为旅游者提供各种物质与服务,引发一系列经济问题;目的地政府出于对政治经济社会的考虑,对旅游业予以关注,并将其纳入社会经济发展内容中。(旅游者,旅游企业,目的地政府与居民四者的关系) 4.旅游是超出人类生存需要的高级消费活动。越稀有的旅游资源,其价格就越高。 5.旅游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衣食住行需要满足之后,产生的一种追求高层次的精神需要 论述旅游活动的性质 旅游活动是指人们为了休闲商务和其它目的离开惯常环境去另一个或另一些地方去旅游和短暂的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而且不导致定居和就业的一种活动。本质是以经济支出为手段,以审美和精神娱乐为目的的文化消遣活动。 特点:旅游活动普及性;增长趋势规模的持续性;地理集中性;时间分布的季节性;综合性(旅游资源丰富性,活动内容的丰富性,行业面广泛) 特征:异地性;旅游是在异地环境中实现的,求新求异是旅游者的心理特征。 暂时性;旅游在时间上表现为短暂停留的访问活动,最长不超过一年。 流动性;旅游不仅是从主源地到客源地的流动,也是从一个旅游地到另一个旅游地的流动。 基于以上三大特征,旅游活动具有的倾向性有:责任约束的松弛,占有意识的外泄(人在旅游活动中的外在表现)行为倾向:消费攀高;道德感弱化;文化的干涉;物质的摄取。 性质: 1.旅游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是一种奢侈性享受,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生产工具的革新,商品经济的出现。人们把旅游当做一种短期的生活方式来享受。 2.旅游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是以娱乐享受为目的,同时欣赏民俗民风,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服务设施与服务也体现了文化性;旅游资源与旅游者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之中体现文化性; 3.旅游是人类一种综合性的社会活动。由于旅游规模的日益扩大,使旅游成为一种广泛的社会现象,导致旅游者与目的地居民形成大规模的群体性社会交往,引发一系列的社会文化问题;旅游业的的应运而生为旅游者提供各种物质与服务,引发一系列经济问题;目的地政府出于对政治经济社会的考虑,对旅游业予以关注,并将其纳入社会经济发展内容中。(旅游者,旅游企业,目的地政府与居民四者的关系) 4.旅游是超出人类生存需要的高级消费活动。越稀有的旅游资源,其价格就越高。 5.旅游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衣食住行需要满足之后,产生的一种追求高层次的精神需要论述旅游活动的性质 旅游活动是指人们为了休闲商务和其它目的离开 惯常环境去另一个或另一些地方去旅游和短暂的 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而且不导致定居和就业的一 种活动。本质是以经济支出为手段,以审美和精神 娱乐为目的的文化消遣活动。 特点:旅游活动普及性;增长趋势规模的持续性; 地理集中性;时间分布的季节性;综合性(旅游资 源丰富性,活动内容的丰富性,行业面广泛) 特征:异地性;旅游是在异地环境中实现的,求新 求异是旅游者的心理特征。 暂时性;旅游在时间上表现为短暂停留的访问活 动,最长不超过一年。 流动性;旅游不仅是从主源地到客源地的流动,也 是从一个旅游地到另一个旅游地的流动。 基于以上三大特征,旅游活动具有的倾向性有:责 任约束的松弛,占有意识的外泄(人在旅游活动中 的外在表现)行为倾向:消费攀高;道德感弱化; 文化的干涉;物质的摄取。 性质: 1.旅游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是 一种奢侈性享受,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生 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生产工具的革新,商品经济的出 现。人们把旅游当做一种短期的生活方式来享受。 2.旅游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是以娱乐享受为目 的,同时欣赏民俗民风,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 冶情操;服务设施与服务也体现了文化性;旅游资 源与旅游者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之中体现文化性; 3.旅游是人类一种综合性的社会活动。由于旅游规 模的日益扩大,使旅游成为一种广泛的社会现象, 导致旅游者与目的地居民形成大规模的群体性社 会交往,引发一系列的社会文化问题;旅游业的的 应运而生为旅游者提供各种物质与服务,引发一系 列经济问题;目的地政府出于对政治经济社会的考 虑,对旅游业予以关注,并将其纳入社会经济发展 内容中。(旅游者,旅游企业,目的地政府与居民 四者的关系) 4.旅游是超出人类生存需要的高级消费活动。越稀 有的旅游资源,其价格就越高。 5.旅游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衣食住行需要满足 之后,产生的一种追求高层次的精神需要 论述旅游活动的性质 旅游活动是指人们为了休闲商务和其它目的离开 惯常环境去另一个或另一些地方去旅游和短暂的 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而且不导致定居和就业的一 种活动。本质是以经济支出为手段,以审美和精神 娱乐为目的的文化消遣活动。 特点:旅游活动普及性;增长趋势规模的持续性; 地理集中性;时间分布的季节性;综合性(旅游资 源丰富性,活动内容的丰富性,行业面广泛) 特征:异地性;旅游是在异地环境中实现的,求新 求异是旅游者的心理特征。 暂时性;旅游在时间上表现为短暂停留的访问活 动,最长不超过一年。 流动性;旅游不仅是从主源地到客源地的流动,也 是从一个旅游地到另一个旅游地的流动。 基于以上三大特征,旅游活动具有的倾向性有:责 任约束的松弛,占有意识的外泄(人在旅游活动中 的外在表现)行为倾向:消费攀高;道德感弱化; 文化的干涉;物质的摄取。 性质: 1.旅游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是 一种奢侈性享受,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生 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生产工具的革新,商品经济的出 现。人们把旅游当做一种短期的生活方式来享受。 2.旅游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是以娱乐享受为目 的,同时欣赏民俗民风,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 冶情操;服务设施与服务也体现了文化性;旅游资 源与旅游者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之中体现文化性; 3.旅游是人类一种综合性的社会活动。由于旅游规 模的日益扩大,使旅游成为一种广泛的社会现象, 导致旅游者与目的地居民形成大规模的群体性社 会交往,引发一系列的社会文化问题;旅游业的的 应运而生为旅游者提供各种物质与服务,引发一系 列经济问题;目的地政府出于对政治经济社会的考 虑,对旅游业予以关注,并将其纳入社会经济发展 内容中。(旅游者,旅游企业,目的地政府与居民 四者的关系) 4.旅游是超出人类生存需要的高级消费活动。越稀 有的旅游资源,其价格就越高。 5.旅游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衣食住行需要满足 之后,产生的一种追求高层次的精神需要 论述旅游活动的性质 旅游活动是指人们为了休闲商务和其它目的离开 惯常环境去另一个或另一些地方去旅游和短暂的 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而且不导致定居和就业的一 种活动。本质是以经济支出为手段,以审美和精神 娱乐为目的的文化消遣活动。 特点:旅游活动普及性;增长趋势规模的持续性; 地理集中性;时间分布的季节性;综合性(旅游资 源丰富性,活动内容的丰富性,行业面广泛) 特征:异地性;旅游是在异地环境中实现的,求新 求异是旅游者的心理特征。 暂时性;旅游在时间上表现为短暂停留的访问活 动,最长不超过一年。 流动性;旅游不仅是从主源地到客源地的流动,也 是从一个旅游地到另一个旅游地的流动。 基于以上三大特征,旅游活动具有的倾向性有:责 任约束的松弛,占有意识的外泄(人在旅游活动中 的外在表现)行为倾向:消费攀高;道德感弱化; 文化的干涉;物质的摄取。 性质: 1.旅游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是 一种奢侈性享受,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生 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生产工具的革新,商品经济的出 现。人们把旅游当做一种短期的生活方式来享受。 2.旅游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是以娱乐享受为目 的,同时欣赏民俗民风,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 冶情操;服务设施与服务也体现了文化性;旅游资 源与旅游者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之中体现文化性; 3.旅游是人类一种综合性的社会活动。由于旅游规 模的日益扩大,使旅游成为一种广泛的社会现象, 导致旅游者与目的地居民形成大规模的群体性社 会交往,引发一系列的社会文化问题;旅游业的的 应运而生为旅游者提供各种物质与服务,引发一系 列经济问题;目的地政府出于对政治经济社会的考 虑,对旅游业予以关注,并将其纳入社会经济发展 内容中。(旅游者,旅游企业,目的地政府与居民 四者的关系) 4.旅游是超出人类生存需要的高级消费活动。越稀 有的旅游资源,其价格就越高。 5.旅游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衣食住行需要满足 之后,产生的一种追求高层次的精神需要 论述旅游活动的性质 旅游活动是指人们为了休闲商务和其它目的离开 惯常环境去另一个或另一些地方去旅游和短暂的 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而且不导致定居和就业的一 种活动。本质是以经济支出为手段,以审美和精神 娱乐为目的的文化消遣活动。 特点:旅游活动普及性;增长趋势规模的持续性; 地理集中性;时间分布的季节性;综合性(旅游资 源丰富性,活动内容的丰富性,行业面广泛) 特征:异地性;旅游是在异地环境中实现的,求新 求异是旅游者的心理特征。 暂时性;旅游在时间上表现为短暂停留的访问活 动,最长不超过一年。 流动性;旅游不仅是从主源地到客源地的流动,也 是从一个旅游地到另一个旅游地的流动。 基于以上三大特征,旅游活动具有的倾向性有:责 任约束的松弛,占有意识的外泄(人在旅游活动中 的外在表现)行为倾向:消费攀高;道德感弱化; 文化的干涉;物质的摄取。 性质: 1.旅游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是 一种奢侈性享受,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生 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生产工具的革新,商品经济的出 现。人们把旅游当做一种短期的生活方式来享受。 2.旅游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是以娱乐享受为目 的,同时欣赏民俗民风,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 冶情操;服务设施与服务也体现了文化性;旅游资 源与旅游者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之中体现文化性; 3.旅游是人类一种综合性的社会活动。由于旅游规 模的日益扩大,使旅游成为一种广泛的社会现象, 导致旅游者与目的地居民形成大规模的群体性社 会交往,引发一系列的社会文化问题;旅游业的的 应运而生为旅游者提供各种物质与服务,引发一系 列经济问题;目的地政府出于对政治经济社会的考 虑,对旅游业予以关注,并将其纳入社会经济发展 内容中。(旅游者,旅游企业,目的地政府与居民 四者的关系) 4.旅游是超出人类生存需要的高级消费活动。越稀 有的旅游资源,其价格就越高。 5.旅游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衣食住行需要满足 之后,产生的一种追求高层次的精神需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