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浅谈对双黄连注射剂毒性的认识

浅谈对双黄连注射剂毒性的认识

浅谈对双黄连注射剂毒性的认识
浅谈对双黄连注射剂毒性的认识

浅谈对双黄连注射剂毒性的认识

摘要:目的了解双黄连注射剂的毒性和不良反应类型及特点。方法对双黄连注射液的现代药理、毒理、不良反应进行系统总结,通过分析提出规避双黄连注射液临床不良反应的建议。结果双黄连注射液药理作用明确,毒性机制复杂,其临床不良反应主要是过敏反应。结论使用联合用药需谨慎,中药注射液有待系统研究。

关键词: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毒理

双黄连注射剂是由金银花、黄岑。连翘提取物制成的中药制剂(主要成分为绿原酸、连翘酚、连翘苷、黄酮苷、黄岑苷等),包括双黄连注射剂、双黄连注射液、注射用双黄连灭菌粉末等剂型。因其具有清热解毒、广谱抗菌、较强的抗呼吸道合胞病毒及抗流感病毒作用而常为临床用于外感风热所致发热、咳嗽、咽痛、上呼吸道感染、轻型肺炎、急性腭扁桃体炎等。于1992年12月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指定为全国中医医院急诊科(室)首批必备中成药。然而随着其临床应用日益广泛,ADR报道亦日趋增多。寻找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现将双黄连注射剂药理、毒性及不良反应综述如下

一、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体外抑菌试验表明该药对金葡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粪产碱杆菌、费氏柠檬酸杆菌等有抑制作用,尤其是对金葡菌、表皮葡萄球菌和变形杆菌的抑制作用较强。双黄连注射对白色念珠菌等5种真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 抑病毒作用:双黄连注射液对多种病毒包括甲型、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Ⅰ-Ⅳ型),多种流感病毒变株(B型),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3、7、21型,柯萨奇病毒B3型,艾克病毒8型,单纯疱疹病毒2型,脊髓灰质炎病毒Ⅰ型等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其半数中毒质量浓度(TC50)为6100 μg/ml,抗M HV-3病毒的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50)为304.9μg/ml,双黄连注射液治疗指数(T I)为20.07。

3.其他作用:双黄连注射液能显著提高机体免疫力,诱导组织中淋巴细胞的调亡,在抗菌抗病毒、抗癌、抗炎解热治疗中,在自体组织损伤后的重建修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氨苄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头孢唑啉钠及红霉素配伍后对金葡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明显增强; 静脉滴注会产生心脏抑制、血管扩张作用,可使血压下降。

二、毒性机制

1.绿原酸:注射用双黄连以绿原酸为主要成分,它有着广泛的药理作用,是众多药材和中成药抗菌、消炎利胆的主要有效成分,通常作为定性甚至定量的指标。同时它又是一种可疑的致敏物质,可引起变态反应,但口服后在小肠分泌液的作用下可转化成无致敏活性物质。在大鼠、小鼠、豚鼠等同种动物、异种动物间试验结果均显示注射用双黄连引起过敏反应的程度高于绿原酸,推测注射用双黄连作为一个复方引起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大于绿原酸本身。

2.黄岑苷:黄岑苷可降低血压,其降压机理是直接扩张血管或直接作用于血管感受器,反射性的引起降压。体外药理实验表明,双黄连对蟾蜍体心脏有负性肌力和负性频率作用,使心脏收缩振幅减少13%~16%,收缩频率减少22%~33%,其中黄连静脉滴注会产生心脏抑制、血管扩张作用,可使血压下降。关于黄岑致敏的机制尚不明。推测与黄岑苷在体内受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影响,水解成黄岑苷原及葡萄糖醛酸,从而影响糖代谢过程有关。

3.其他:虽然在理论上变态反应与剂量关系不大,但药物引起的血细胞破坏,抗体滴度、内生致热源释放等,仍与血液中药物浓度密切相关。金银花、连翘中含有皂苷。当剂量过大(或浓度过高),可导致呼吸中枢麻痹。另外,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看,不排除季节、贮存与过敏反应具有相关性的可能。并且,配伍不当可能会改变药物的理化性质,产生凝聚、析出等, 造成药效降低,毒副反应增加。此外,双黄连中含有的鞣质也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可疑致敏物质。

三、不良反应

注射用双黄连是较易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品之一,据文献统计,排在我国1990—1999年引起不良反应中药的第2位。2001年11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

测中心首次通报了双黄连注射剂引起的过敏反应。通报发布后,国家中心仍陆续收到有关双黄连注射剂的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2009年5月国家中心再次通报了双黄连注射剂的严重不良反应。

双黄连注射剂引起的常见不良反应如下

1.变态反应:

1.1过敏性休克:临床表现为胸闷、气短、心慌、出汗等症状,神志模糊,呼之能应,面色苍白,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应迟钝,口唇微紫绀,皮肤湿冷,肢端凉,脉搏细速摸不清。开始于输液后10 min。主要救治方法是肾上腺素 1 mg 皮下注射,地塞米松10 mg iv,10%葡萄糖酸钙10 m l+生理盐水,20 ml iv推注,生理盐水,250 ml+ VitC

2.0givdrip,,林格氏液500 ml快速滴脉滴。通常15min 后症状消失。

1.2 皮肤过敏反应:临床表现为如迟发型荨麻疹患者,出现全身皮肤瘙痒、灼热,面部水肿,丘疹样粉红色风团,畏寒,发热。开始于输液完后9 h。主要救治方法是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肌肉注射异丙嗪及柴胡,并静脉补液治。通常10天后痊愈。

2.消化系统

2.1胃肠道反应:临床表现为具有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患者出现呕吐、腹痛(为阵发性隐痛)等症状。开始于给药30 min后。主要救治方法是减慢注射速度,严重者停止注射。通常停药后症状自行消失。

2.2血管神经性水肿:临床表现为头面部瘙痒,眼睑颜面、手背、双下肢水肿,腹绞痛,便意频频,皮肤潮红,见密集的荨麻疹样皮疹,肿胀明显。开始于静脉滴注至200 ml后。主要救治方法是停止静脉滴注,给予肌注非那根25 mg、山莨菪碱(654-2)10 mg,,静脉注射50%葡萄糖40 ml加地塞米松10 mg。通常给药4 h后症状消失。

3.其他

还有胸闷、哮喘、静脉血管刺激反应、局部血管性静脉炎、心动过速、频繁房性早搏、双下肢瘫痪、幼儿水肿尿蛋白、急性溶血以及肝功能异常,血液病人白细胞降低,血尿等多种不良反应。

四.总结与讨论

双黄连注射剂作为一种中药注射液,存在给药途径特殊、化学成分复杂、原材料差异大等普遍问题。其不良反应以变态反应为主,可导致过敏性休克。对这类药物最好避免高浓度的一次性静滴给药。有观察显示,液体中的药物浓度大于1%或滴速在80滴/min以上时,容易引起和加重不良反应。因此,临床应用双黄连注射液滴速不宜过快,成人35~40滴/mind,小儿15~20滴/min,还应避免空腹用药,以免血药浓度过高,直接对胃肠产生刺激。剂量不宜过大,稀释用溶媒不宜过少。尽量使用生理盐水作溶媒。以减少双黄连针剂的不良反应。

双黄连注射液与其他中药注射液需要完善的地方一样,应规范制备工艺,减少与过敏相关物质的存在;解决注射剂中的杂质残留、颗粒过大等问题;提高控制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标准;合理避免中药注射剂的合用及联用,建立并完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预警体系;完善中药注射剂出现不良反应的救治。加强中药注射剂的毒理研究,探讨并揭示中药注射剂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并尽最大可能规避相关原因。相信通过系统对双黄连注射液的研究,将会在发挥双黄连注射液疗效的同时,极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永俊.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327例分析[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8,11(1):35.

[2] 袁宏伟.双黄连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及临床新用途[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6):2505.

[3] 李东,方世平.注射用双黄连不良反应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对策[J].中国药业,2000,9(9):19220

[4] 熊雄.双黄连注射剂致不良反应的分析[J].激光杂志,2003,24(2):90291

[5] 王燕,朱丹妮 . 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溯源[J].中成药,2010,32(7):1207

[6] 高春联,苗明三.双黄连注射液药理与临床研究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10, 21(12):3066

[7] 任经天,吴晔.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回顾性研究[J].药物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 2004,13(4):188

[8] 袁宏伟. 双黄连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及临床新用途[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6):2505

[9] 董文刚.刍议双黄连制剂研究及其临床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6:144

[10]孙传芬.静滴双黄连注射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山东中医杂志,2000,19(11):666

浅谈对中药毒性的认识

教师:李佳川专业:制药工程班级:1001 姓名:徐作军 学号:2

浅析对中药毒性的认识 摘要:中药的有毒与无毒都是药性的组成部分。是药三分“毒”,如果辨证失误,对有毒性的中药剂量掌握不准,就可导致患者中“毒”,中药的“毒”是古人最早认识的药物特性(偏性),然而中药药物毒性反应的危害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更加关注的共同问题,中药里的“毒”主要是中药药物里面重金属超标。 关键词:中药,毒性,中药毒性的认识,中药的不良反应。 一中药 中药即中医用药,为中国传统中医特有药物。中药按加工工艺分为中成药、中药材。中药主要起源于中国,除了植物药以外,动物药如蛇胆,熊胆,五步蛇,鹿茸,鹿角等;介壳类如珍珠,海蛤壳;矿物类如龙骨,磁石等都是用来治病的中药。少数中药源于外国,如西洋参。 二对中药毒性的认识 正确认识中药毒性,是安全用药的重要保证。有毒中药大多效强功捷,临床用之得当,则可立起沉疴;若用之失当,则可引起中毒。 1.毒性分级根据中毒表现的严重程度,可将有毒中药分成三级,即大毒、有毒及小毒。 (1)大毒:中毒症状严重,常引起主要脏器严重损害,甚至造成死亡者,这类归为“大毒”。如生草乌、生川乌、马钱子、雷公藤、巴豆等。 (2)有毒:当用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久,出现严重中毒症状,并引起重要脏器损害,甚至造成死亡者,归为“有毒”。如附子、蜈蚣、白花蛇、雄黄等。 (3)小毒:中毒症状轻微,一般不损害组织器官,不造成死亡者,归为“小毒”。

如吴茱萸、细辛、苦杏仁等; 2 根据重要的不良反应来分,又分为:急性毒性反应,慢性毒性反应或长期毒性反应,过敏反应,致畸、致突变及致癌作用。 (1)急性毒性反应 1)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反应常见的中毒症状为唇舌和肢体发麻、头痛、眩晕、烦躁不安、抽搐、惊厥、瞳孔缩小或放大等。可以发生的的中药有:马钱子、川乌、雪上一枝蒿、细辛、乌头等。 2)对心血管的毒性反应症状有:心悸、胸闷、心律失常、血压升高或下降等,这类要主要有:川乌、草乌、雪上一枝蒿、万年青等 3) 对呼吸系统的毒性反应常见的中毒症状有:呼吸困难、咳嗽咳血、呼吸衰竭、甚至死亡等.可以导致的中药有:”杏仁、白果、枇杷仁等。 4)对消化系统的毒性反应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等。中药有苍耳子、黄药子、雷公藤等. 5)对泌尿系统的毒性反应如腰痛、浮肿、尿频、尿少、尿毒症、肾功能衰竭等,中药有:关木通、青木香、广防己等。 6)对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以及对生殖系统的毒性反应。 (2)慢性中毒反应由于长时间用药累积后逐渐发生的毒性反应。 (3)过敏反应过敏体质者对某些具有免疫原性的中药容易发生的过敏反应。(4)致畸、致突变及致癌作用有些中药能干扰胚胎的正常发育引起畸胎,有些能引起细胞突变和癌变,如雷公藤、槟榔、雄黄、砒霜、土贝母等。 3.中毒原因 (1)剂量过大:超过常规剂量或超大量服用是引起中毒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一次大

中药注射剂基本知识

中药注射剂基本知识 一、概述 (一)概念 注射剂(Injectiones)俗称针剂。指药物制成的供注入人体内的灭菌溶液、乳状液和混悬液,以及供临用前配成溶液或混悬液的灭菌粉末或浓缩液。 (二)类型 1、无菌溶液(如参麦、生脉等); 2、无菌乳浊液(如莪术油注射液、鸦胆子油静脉乳); 3、无菌混悬液; 4、无菌粉末(如穿琥宁)。 (三)组成 药物+附加剂+溶媒+特制容器 (四)给药途径 1、皮内; 2、皮下; 3、肌肉; 4、穴位; 5、静脉; 6、脊椎腔等。 (五)优点 1、药效迅速,作用可靠,药物立即进入组织、血管或器官,不受消化系统及食物的影响。 2、适于不宜口服给药的患者,如神昏、抽搐、痉厥、消化功能障碍等。 3、适于不宜口服的药物,如不易被胃肠道吸收的药物;具刺激性的药物;易被消化道破坏的药物,如天花粉结晶蛋白粉针等。 4、定位发挥药效,如消痔灵注射液用于痔核注射。 5、穴位注射发挥特有疗效,如鱼腥草注射液,利水消肿,抗菌消炎,用于鼻炎的治疗。 6、较其它液体制剂容易贮存(因无菌、隔离空气)。 (六)缺点

1、部分药物注射时疼痛; 2、给药不方便; 3、由于不经过机体的消化吸收而直接进入静脉,使用不当易发生危险,故对质量要求高; 4、制造工艺复杂,造价高。 (七)中药注射剂的发展概况 中药注射液已有60多年历史,最早为30年代的柴胡注射液,用于感冒、发烧的治疗。60年代研制出抗601注射液,茵桅黄注射液,201-2(板兰根)注射液等20多个品种。70年代进入大发展时期,有关资料报道总数达700多种,由于多数质量不过关,副作用大,文革后渐受冷落,给医生留下了不好印象。1977年版《中国药典》共收载了疗效确切的中药注射液23种,也有一些被纳入省市药品标准中,例如单方制剂莪术油、穿心莲、人参、丹参、山豆根总碱、丁公藤注射液。复方制剂用于静脉给药的,据不完全统计约有30余种。 中药注射剂具有高效、安全、低毒的特点,是发展中医药,解决中医急症用药的方向,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中药注射剂的根本问题是质量问题,因此,1993年卫生部出台了《中药注射剂研究指导原则》,说明国家也越来越重视、规范中药注射液的研究、生产。95版《中国药典》及《卫生部药品标准》中收载了多种中药注射剂,且许多中药注射剂被列为《全国中医医院急诊科室必备中成药》,如鱼腥草、生脉、参麦、清开灵、参附、灯盏花、血塞通注射液等。 二、中药注射剂的基本知识 (一)分类 1、按物态分: (1)液体注射液(包括水针和油溶液) (2)注射用粉针(灭菌粉末) 2、按给药部位分:

注射剂的使用与配伍禁忌

注射剂的使用与配伍禁忌 西药注射剂配伍禁忌 1、注射用阿昔洛韦 忌配伍药品:盐酸头孢吡肟、盐酸多巴酚丁胺、盐酸多巴胺、磷酸氟达拉滨、盐酸吉西他滨、盐酸昂丹司琼、半托拉唑钠、酒石酸长春瑞滨。 2、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 忌配伍药品:两性霉素B、氨苄西林钠、阿奇霉素、头孢唑林钠、肝素钠、羟乙基淀粉、半托拉唑钠、苯妥英钠、丙泊酚、硫喷妥钠。3、氨茶碱注射液 忌配伍药品:盐酸胺碘酮、苯磺酸阿曲库铵、盐酸头孢吡肟、头孢曲松钠、盐酸氯丙嗪、环丙沙星、磷酸克林霉素、盐酸多巴酚丁胺、盐酸多柔比星、盐酸肾上腺素、胰岛素、盐酸异丙肾上腺素、盐酸哌替啶、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盐酸昂丹司琼、盐酸异丙嗪、酒石酸长春新碱、华法林钠。 4、盐酸胺碘酮注射液 忌配伍药品:两性霉素B、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头孢他啶、肝素钠、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泮托拉唑钠、碳酸氢钠。 5、两性霉素B 忌配伍药品:糖盐水、脂肪乳、盐水、硫酸阿米卡星、盐酸胺碘酮、盐酸头孢吡肟、盐酸氯丙嗪、盐酸西咪替丁、环丙沙星、盐酸苯海拉明、多西他赛、盐酸多巴胺、硫酸庆大霉素、盐酸利多卡因、硫酸镁、

盐酸昂丹司琼、紫杉醇、泮托拉唑钠、青霉素钠、氯化钾、丙泊酚、酒石酸长春瑞滨、盐酸吉西他滨。 6、氨苄西林钠 忌配伍药品:糖水、糖盐水、阿米卡星、氯丙嗪、盐酸多巴胺、盐酸肾上腺素、氟康唑、庆大霉素、甲氧氯普胺、盐酸昂丹司琼、酒石酸长春瑞滨。 7、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 忌配伍药品: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氯化钠、胺碘酮、昂丹司琼。 8、苯磺酸阿曲库铵 忌配伍药品:林格注射液、氨茶碱注射液、地西泮、丙泊酚、硫喷妥钠。 9、硫酸阿托品 忌配伍药品: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泮托拉唑钠、硫喷妥钠。10、阿奇霉素 忌配伍药品:硫酸阿米卡星、头孢噻肟钠、头孢曲松钠、头孢他啶、头孢呋辛钠、环丙沙星、磷酸克林霉素钠、枸櫞酸芬太尼、呋塞米、硫酸庆大霉素、亚安培南-西司他丁钠、左氧氟沙星、氯化钾。 11、葡萄糖酸钙 忌配伍药品:10%脂肪乳、两性霉素B、盐酸克林霉素、氟康唑、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泮托拉唑钠。 12、头孢唑啉钠 忌配伍药品:硫酸阿米卡星、维生素C注射液、酒石酸长春瑞滨。

临床输液常见配伍禁忌

近年来,由于临床静脉用药不断增多,特别是新药临床应用的日益广泛,药物配伍也日趋复杂,用药安全性和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重视,特别是静脉输液药物的配伍直接关系到医疗安全。因静脉注射药物选择溶解溶媒不当、溶解方法不妥、选择液体不当以及同瓶输液中添加药物种类过多、加入量过大、中西药随意混合、药物间存在配伍禁忌等多种原因,会导致输液变混、变色、出现结晶等现象,甚至因此引发医患矛盾和纠纷,给医院带来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因此,输液配伍中的安全用药应引起重视。笔者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我院近几年临床用药的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临床输液药物配伍的安全问题进行探讨。 1 青霉素与地塞米松属不宜配伍 个别医生处方中开%氯化钠注射液+青霉素80 万U+地塞米松5 mg。2007版《400种中西药注射剂临床配伍应用检索表》[1]和《中西药注射剂配伍变化》[2]都明确指出:青霉素与地塞米松混合静点存在配伍禁忌,两药混合后出现理化、药理、药动学及药效学等方面配伍禁忌。因此,地塞米松不宜加入到青霉素中,若确实需要,建议单独静点。 2 多种药物合用要注意配伍禁忌 临床配伍表中所列仅是注射液两两配伍情况,有些新药不可能列入。“混滴”是3 种以上注射剂配伍,因此容易出现有配伍禁忌的药物进行配伍使用。对首次使用、相互配伍信息不明的新药,应单独静脉输注;临床医师应详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品稳定性及用药注意事项。严格按照国家最新药典关于药物配伍禁忌要求,选择临床用药。必须依据药物治疗的先后顺序、药品理化性质、药品说明书要求,按组下达静脉输液药物治疗方案,除已经临床实践证明为安全合理的输液配伍组外,原则上每步静脉输液添加药物的种类不得超过2种。 3 中药注射剂与西药注射剂必须分步输注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和不良反应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和不良反应 摘要:目的通过对中药的毒性及中药不良反应的研究分析,指导合理使用,保证用药安全。方法分析了中药常见的毒性及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结论合理使用中药,降低中药的毒性和不良反应。中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最伟大的贡献之一,在人类战胜疾病,走向健康的征途中中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中药的开发和中药使用范围的扩大,有关中药的毒性和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引起了社会各界和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对这一重大问题的思考和重视,而且药品监督部门和卫生部门把这一工作作为药品监督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中药;毒性;不良反应 药品中使用的不良反应已成为用药安全的一大隐患。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不合理用药占用药者11%~26%,我国每年住院的5000 多万人次中,与药品不良反应有关的可达250 多万人,而死于药源性疾病和中药不良反应的人数大约有20 万,中药的不良反应比例仅次于抗生素,名列第二,人们应该意识到,即使是中药,也是存在一定的毒性或不良反应。因此,中药的毒性和不良反应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1 中药的毒性 国务院令第23 号颁布的《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中规定:医疗用毒性药品,系指毒性剧烈,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相近,使用不

当会致人中毒或死亡的药品。 中药的毒性与其所含的毒性生物碱,有毒苷类,有毒植物蛋白及毒素有关。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中毒反应:1.1 呼吸系统黄药子、雷公藤、乌头等可引起咳嗽、哮喘、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紫绀、急性肺水肿,呼吸衰竭等。 1.2 循环系统如雷公藤、蟾酥、山豆根、乌头类、人参、斑蝥等可引起心悸、胸闷、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心率减慢或增快、心律不齐、心音低沉或减弱、传导阻滞,房颤等。 1.3 消化系统雷公藤、蟾酥、枇杷叶、益母草、山慈菇、洋金花等可引起食欲不振、口苦恶心、腹泻、便秘、黑便、黄疸、肝脾肿大、肝脏损伤以及中毒性肝炎等。 1.4 泌尿系统关木通、广防己、斑蝥、雷公藤、山豆根等可引起尿频、尿急、尿少、尿闭、排尿困难或尿道灼热、尿毒症、急性肾衰等。 1.5 血液系统天花粉、狼毒、洋金花、斑蝥等可引起白细胞、粒细胞减少,过敏性紫癜,再障,弥散性血管凝血、严重者可引起死亡。 1.6 神经系统洋金花、雷公藤、蟾酥、乌头、蓖麻子等可引起头晕、口麻、瞳孔放大或缩小、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严重者可出现烦躁不安,意识模糊。语言不清或障碍,昏迷甚至死亡。 2 中药的不良反应 中药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涉及很多系统,包括: 2.1 呼吸系统主要症状是呼吸困难,急性肺水肿,呼吸衰竭等。2.2 循环系统主要症状是心悸,胸闷,面色苍白,四肢发冷,血压

如何正确认识中药的不良反应

如何正确认识中药的不良反应 如何认识中药的不良反应?古言道,是药三分毒,无论多么好的中药他本是都是有毒性的,我们首先应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古人道:毒,即药物的总称,治病是以药物的偏性纠正人体的机能失常。一般药物书籍都标注了药物的实际毒性,比如大黄能活血化瘀,但它又导致腹泻。所以我们一般都采取中药配伍来达到增强治疗效能减轻副作用的目的。对于副作用,一般来说是已知的,药品说明书上都有标注,并且一般较轻。 药品的不良反应,是个值得关注的大问题。界定药品不良反应的前提应该除却三种情况,一是不懂药瞎吃药;二是用药不当,患了甲病而吃了治乙病的药;三是超量服药。什么事物都要有个度,超出了那个合适的度,就可能会使药物本身的副作用掩盖其具有的治疗作用。现今不少人听了广告宣传的误导,认为中药是纯天然制剂,没有不良反应,没有毒副作用,可以超量吃,这是绝对错误的。药物再好,再管用,它也是摄人身体内的外来物质(包括中药),都必须经过肝脏、肾脏代谢处理,过量服用必定要加重肝肾的负担,使得药物本身的毒性增大而增加毒害作用。以上三种情况都不属于药品的不良反应。那么,什么叫药品的不良反应呢?人们应该认识到,药品是可能引起不良反应的,即使是经过严格审批的药品,在检验合格、正常用法用量的情况下,仍会在部分人身上引起不良反应。人们往往对西药的不良反应比较注意,而且西药在药品说明书上也将不良反应标注得比较清楚。而对中药的不良反应,人们则不太关注。 中药不良反应,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些中药制剂实际上是含有西药成分的中成药,并非纯中药制剂。日常购药,一定要当心含有西药成分的中成药,避免由于忽视其中所含西药成分的作用及使用禁忌而导致重复用药、过量用药后引起不良反应的发生。《黄帝内经》有大毒、小毒之说,《神农本草经》将中约分成上、中、下三品,以区别药物作用及毒性大小。但是中医用药讲究君臣佐使的配伍,讲究一药可杀另一药之毒,一药又可促进另一药的作用。相辅相成,相反相助,最人限度地发挥了疗效.也最大限度地减低了毒性。因不懂中医或仅有一知半解就使用中药,未辨证用药,都可引起不良反应。 中药讲究配伍,接下来我就对中药配伍做一简单解释。 中药七情:出单行外,均属配伍关系。 单行:用单位治病,例如独参汤可以治疗气虚气妥,南瓜子可以杀虫,黄芩可以清肺止咳; 相须:功效相似,增强原有药效; 相使:一种药为主一种药为辅,辅药能增强主要功效; 相累:一种药的毒性被另一种消除了,例如半夏的毒性能被生姜抑制; 相恶:两药合用,一种药能使另一种药的功效降,例如人参的补气作用被莱菔子削弱; 相反:两药合用,一种药会增强另一种药的毒性或者副作用,例如甘遂和甘草同用会使其毒性增强。 中药产牛不良反应还有诸多原因值得探讨。我国药物资源丰富,但由于历史原因,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现象很多,导致品种复杂混乱,容易引起中毒。此外,中药大多来自自然环境,从环境土壤中或水源中吸收有毒元素或农药残留的可能

浅谈对双黄连注射剂毒性的认识

浅谈对双黄连注射剂毒性的认识 摘要:目的了解双黄连注射剂的毒性和不良反应类型及特点。方法对双黄连注射液的现代药理、毒理、不良反应进行系统总结,通过分析提出规避双黄连注射液临床不良反应的建议。结果双黄连注射液药理作用明确,毒性机制复杂,其临床不良反应主要是过敏反应。结论使用联合用药需谨慎,中药注射液有待系统研究。 关键词: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毒理 双黄连注射剂是由金银花、黄岑。连翘提取物制成的中药制剂(主要成分为绿原酸、连翘酚、连翘苷、黄酮苷、黄岑苷等),包括双黄连注射剂、双黄连注射液、注射用双黄连灭菌粉末等剂型。因其具有清热解毒、广谱抗菌、较强的抗呼吸道合胞病毒及抗流感病毒作用而常为临床用于外感风热所致发热、咳嗽、咽痛、上呼吸道感染、轻型肺炎、急性腭扁桃体炎等。于1992年12月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指定为全国中医医院急诊科(室)首批必备中成药。然而随着其临床应用日益广泛,ADR报道亦日趋增多。寻找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现将双黄连注射剂药理、毒性及不良反应综述如下 一、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体外抑菌试验表明该药对金葡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粪产碱杆菌、费氏柠檬酸杆菌等有抑制作用,尤其是对金葡菌、表皮葡萄球菌和变形杆菌的抑制作用较强。双黄连注射对白色念珠菌等5种真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 抑病毒作用:双黄连注射液对多种病毒包括甲型、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Ⅰ-Ⅳ型),多种流感病毒变株(B型),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3、7、21型,柯萨奇病毒B3型,艾克病毒8型,单纯疱疹病毒2型,脊髓灰质炎病毒Ⅰ型等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其半数中毒质量浓度(TC50)为6100 μg/ml,抗M HV-3病毒的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50)为304.9μg/ml,双黄连注射液治疗指数(T I)为20.07。

中药注射剂用法用量、临床适应症及使用注意事项(最新修订)

中药注射剂用法用量、临床适应症及使用注意事项鉴于目前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出现较多不良反应,国家于2008年12月24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生产和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并附件《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 为加强我院在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现就我院现有中药注射剂用法用量、临床适应症以及注意事项归纳总结如下: 通用名用法用量适应症注意事项 1、丹红注射液 【成份】丹参、红花静脉滴注:一次20~40ml, 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 100~500ml稀释后缓慢滴 注,一日1~2次。 活血化淤,通脉舒络。用于 淤血闭阻所致的胸痹及中 风、冠心病、心绞痛、心肌 梗塞,淤血型肺心病,缺血 型脑病、脑血栓。 1 出血倾向患者禁用,孕妇忌 用。 2 不宜与其他药物同瓶滴注。 3 出现浑浊后禁止使用。 2、香丹注射液 (丹参、降香)。静脉滴注:一次10-20ml, 用5-10%葡萄糖注射液 250-500ml稀释后使用,一 日1-2次。 活血化淤,通脉舒络。用于 淤血闭阻所致的胸痹及中 风、冠心病、心绞痛、心肌 梗塞,淤血型肺心病,缺血 型脑病、脑血栓。 1 浑浊后不宜使用。 2 出血倾向患者禁用。 3 不宜与其他药物同瓶滴 注。 3、疏血通注射液 (水蛭、地龙)。静脉滴注:每日6ml或遵医 嘱,加于5%葡萄糖注射液 (或0.9%氯化钠注射液) 250-500ml中,缓慢滴入。 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用于 瘀血阻络所致的中风络急 性期,症见半身不遂、口舌 歪斜、言语蹇涩。急性期脑 梗塞。 1 孕妇忌用。 2 无瘀血症者禁用。 3 出血倾向患者禁用。 4、注射用血栓通 【成分】三七总皂苷静脉滴注:一次250-500mg, 用10%葡萄糖注射液 250-500ml稀释。一日1次。 肌肉注射:一次150mg,用 注射用水稀释至40mg/ml。 一日1-2次,或遵医嘱。 活血祛瘀,通脉活络。用于 瘀血阻络,中风偏瘫,及视 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症。 1 孕妇慎用。 2 连续使用不超过15天。 3 对酒精过敏的患者禁用。 4 人参、三七过敏患者禁用。 4 禁用于急性脑溢血期。 5、参麦注射液 (红参、麦冬)静脉滴注:一次20-100ml(用 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 稀释后应用) 益气固脱,养阴生津,生脉。 用于治疗气阴两虚型之休 克、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 慢性肺心病、粒细胞减少 症。(能提高肿瘤病人的免 疫机能,并能减少化疗药物 所引起的毒副反应--网上 查)。 1 本品含有皂苷,不要与其他 药物同时滴注。 2 该药用量过大,可引起心动 过速,晕厥等症。 3 本品含人参,不宜与含藜 芦、五灵脂的药物同时使用。 4 用药期间不宜喝茶和吃萝 卜,以防影响药效。 5 用药期间,忌烟酒,忌食辛 辣油腻之物。 6、生脉注射液静脉滴注:一次20-60ml, 用5%葡萄糖注射液 益气养阴,复脉固脱作用, 用于气阴两亏,脉虚欲脱的 1 寒凝血瘀胸痹心痛者不宜 应用。

-临床常见的药物配伍禁忌

临床常见的药物配伍禁忌 导读:药物配伍发生不良反应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表现为变色、沉淀、结晶、疗效降低、生命体征改变等,现列举几种常见的药物配伍不良反应及分析其原理。 1、处方:生理盐水100ml + 奥美拉唑40mg + 维生素B6 0.3 结果:输液逐渐变成黄色,最后变成黑色分析:奥美拉唑和维生素B6的配伍未见文献报道,说明书也未说明。奥美拉唑是一种碱性药物,能升高生理盐水的PH值,维生素B6又名盐酸吡多辛,含酚羟基,PH值为3~4,两者作用发生酸碱中和,变色可能是维生素B6的酚羟基在碱性条件下被氧化的缘故,所以两者不应在同一瓶输液中配伍。 2、处方:25%葡萄糖40ml +10%葡萄糖酸钙+ 地塞米松5mg 结果:生成不溶性钙盐沉淀分析:葡萄糖酸钙禁止与氧化剂、枸橼酸盐、可溶性碳酸盐、磷酸盐及硫酸盐配伍,生成不溶性的钙盐沉淀(葡萄糖酸钙药物说明书),危及生命。所以两者应分开静脉注射。 3、处方:甘露醇250ml+地塞米松5mg 结果:可能出现甘露醇析出结晶现象 分析:甘露醇为一组织脱水药,地塞米松有抗炎作用,两者配伍有利于消除水肿。因20%甘露醇为过饱和溶液,联合应用其他药物时,可能会因新的溶质和溶媒加入而改变甘露醇的溶解度而析出甘露醇结晶。故两者应分别使用,而不应加在同一容器内使用。 4、处方:25%葡萄糖40ml+西地兰0.4mg+呋塞米20mg 结果:生成呋喃苯胺酸沉淀 分析:呋塞米为一弱酸强碱盐,PH为8.5-10,禁止与酸性液伍用,在酸性环境下(25%葡萄糖PH3.5-5)生成呋喃苯胺酸沉淀,危及生命。可25%葡萄糖+西地兰、NS+呋塞米,分开静脉注射。呋塞米说明书中写到:呋塞米用生理盐水稀释,而不用葡萄糖稀释。对磺胺药过敏禁用。 5、处方:葡萄糖250ml+维生素K1注射液40mg+维生素C3.0g 结果: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维生素K1疗效降低 分析: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还原性,与醌类药物维生素K1混合后,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使维生素K1疗效降低。维生素K1注射液和维生素C注射液放置一段时间后,维生素 K1被完全破坏。 6、处方:西米替丁针合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结果:呼吸抑制 分析:西米替丁、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克林霉素均能与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前膜上的钙结合部位结合,而阻断乙酰胆碱的释放,产生神经肌肉接头阻断作用。联合应用时对肌肉神经阻断作用加强,有可能引起呼吸抑制,危及生命,故合用时一定注意。一旦发生呼吸抑制情况,应立即注射氯化钙以对抗。另外,这类药与麻醉剂合用,易引起呼吸肌麻痹,临床应用也应注意。关于西米替丁的药物不良反应及有关配伍禁忌,详阅药物说明书。 7、处方: 3:2:1注射液500ml + 酚磺乙胺注射液0.25 结果:几分钟后溶液颜色变红 分析:酚磺乙胺能增强血小板功能及血小板粘附性,缩短凝血时间,并能减少毛细血管通透性与防止血液渗透作用。3:2:1溶液里含碳酸氢钠34ml,溶液呈碱性,与酚磺乙胺合用,由于酚磺乙胺含酚羟基,与碱性药物配伍易氧化变色,变色点PH为6.7,故两药合用易至酚磺乙胺变色降效。 8、处方:5%葡萄糖注射液+ 三磷酸腺苷20mg + 辅酶A注射液100U+ 维生素B6100mg

本院常用注射剂配伍禁忌

药物名称可配伍输液配伍禁忌 舒血宁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250毫升 或500毫升后使用。 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禁 忌与其它药品混合配伍使 用。 维生素B6注射液0.9%氯化钠或5%~10%葡萄糖 注射液适量稀释后滴注。 禁与注射用炎琥宁,穿琥宁 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痰 热情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 喜炎平注射液,注射用阿昔 洛韦,泮托拉唑钠,头孢哌 酮啦舒巴坦钠等配伍使用。 参麦注射液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 500ml稀释后应用。 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禁 忌与其它药品混合配伍使 用。 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加入200-500ml 5%葡萄糖注射 液稀释后静脉滴注。 禁与氨茶碱同时静脉给药。 注射用奥美拉唑钠临用前将瓶中的内容物溶于 100毫升0.9%氯化钠注射液或 100毫升5%葡萄糖注射液中。 禁止用其他溶剂或其他药物 溶解和稀释。 不应与阿扎那韦合用。 注射用穿琥宁用0.9%的氯化钠注射液分两 次稀释后滴注。临用前加氯化 钠注射液适量溶解。 忌与酸、碱性药物或含有亚 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为抗 氧剂的药物配伍。 注射用七叶皂苷钠10%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 钠注射液250ml中供静脉滴 注。 与下列各类药物联合使用时 要谨慎: 1 与血清蛋白结合率高的 药物。 2 能严重损害肾功能的药 物。 3 皮质激素类药物。 4 含碱性基团的药物(配伍 时可能发生沉淀) 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用前用适量灭菌注射用水或 氯化钠注射液溶解后,再加入 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 糖氯化钠注射液或5-10%葡萄 糖注射液100ml中静脉滴注。 丙磺舒可抑制本品的肾排 泄。避免与酸、碱性较强 (PH4.0以下或PH8.0以上) 的药物配伍使用。 骨肽注射液溶于200ml0.9%氯化钠溶液。本品不可与其他类药物同时使用。 注射用头孢西丁钠1~2g头孢西丁溶于50ml或 100ml0.9%氯化钠溶液或5%或 10%葡萄糖注射液中。 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配伍 时,会增加肾毒性。 维生素C注射液 葡萄糖、生理盐水、右旋糖酐、 糖盐水、对半液、5 %葡萄糖的 不宜与碱性药物(如氨茶碱、 碳酸氢钠、谷氨酸钠等)、本院常用注射剂配伍禁忌

中药毒性及中毒因素分析

中药毒性及中毒因素分析 【关键词】中药;毒性 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中医药以其独有的理论和临床疗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缘中药多取材于绿色植物,许多人认为其纯天然、无污染,毒副作用小,甚至无毒副作用。因此许多老年慢性病患者长期服用中药,有些健康人也长期服用中药来预防疾病,增强体质。然近年来临床中药毒副作用的病例时有报道。中药的毒副作用渐受人们关注。为了让人们更客观地认识中药的毒副作用,笔者就中药毒副作用做肤浅论述。 1“毒”的含义 1.1古代毒性的含义 1.1.1“毒”为药物的总称[1]西汉以前以“毒药”作为一切药物的总称。如《淮南子·修务训》云:“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周礼·天官》:“医师聚毒药以共医事。”《素问·脏气法时论》:“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这里将药与毒并列,也反映出当时对药物的治疗作用和毒副作用还不能很好地把握,故笼统称为“毒药”。 1.1.2“毒”指药物的偏性古人认为药物之所以能够治病,就是在于利用其偏性来祛除病邪,协调脏腑功能,纠正阴阳盛衰,增强抗病能力。认为药物毒性就是药物的偏性,这种偏性既是中药发挥临床疗效的基础,但也是药物损伤机体导致毒副反应的根源。 1.1.3“毒”指药物作用的强弱不同每味药物性味不同,作用强弱也不同,古人常用无毒、小毒、常毒、大毒等来区分。如《素问·五常政大论》根据药物偏性的大小,指出:“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 1.1.4“毒”指药物的毒副作用包括毒性作用和副作用,毒性作用是指用药后引起机体损害性反应。副作用是指在常用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需要无关的不适反应。一般比较轻微,对机体危害不大,停药后能消失。 1.2现代毒性的含义毒性一般指药物对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及损害性。包括有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慢性毒性和特殊毒性如致癌、致突变、致畸胎、成瘾等。而毒药一般指对机体发生化学或物理作用,能损害机体引起功能障碍疾病甚至死亡的物质。剧毒药则指中毒剂量与治疗剂量比较接近,或某些治疗量已达到中毒剂量的范围,因此治疗用药时安全系数小。

常用注射剂配伍禁忌是什么呢

常用注射剂配伍禁忌是什么呢 相信很多朋友在生病之后,第一反应就是自己吃一些简单的药物,如果病情还是没有得到更好的缓解,那么就只有去到医院接受医生的检查和治疗。而只要住院通常就会进行输液,所以很多朋友都想明确的知道那些注射剂的成分,另外常用注射剂配伍禁忌是什么呢?针对这个疑问,接下来的时间就请朋友们和我一 起去学习一下。 β-内酰胺类包括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类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如克拉维酸、舒巴坦合用有增效作用。青霉 素类与氨基苷类(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除外)等量配伍有协同作用,但大剂量青霉素药物可降低氨基苷类药物的活性;其禁与四环素类、大环内脂类、磺胺类、氨茶碱等药物合用,但青霉素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可用青霉素与磺胺嘧啶分别注射治疗脑膜炎。青霉素G、苯唑青霉素与甲氧嘧啶联合应用有增效作用。青霉素与葡萄糖注射液配伍效价降低,应用生理盐水稀释。头孢拉定、头孢氨苄与氨茶碱、磺胺类、红霉素、强力霉素、氟苯尼考合用分解失效;与新霉素、庆大霉素、喹诺酮类联合疗效增强。头孢唑啉 钠与葡萄糖注射液及生理盐水配伍析出晶体,应用灭菌注射用水溶解。

氨基苷类有链霉素、双氢链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壮观霉素等。氨基苷类与β-内酰胺类、甲氧嘧啶、多粘菌素类配伍有协同作用。链霉素与四环素(对布氏杆菌)、红霉素(对猪链球菌)、万古霉素(对肠球菌)或异烟肼(对结核杆菌),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与喹诺酮类药物合用有协同作用。氨基苷类同类药物之间及高效利尿药、头孢菌素类等合用毒性增强;与碱性药物联用虽抗菌效能增强,但毒性增强。链霉素与磺胺类药物配伍水解失效。 四环素类包括土霉素、金霉素、四环素、甲烯土霉素、强力霉素等。四环素类同类之间或与泰妙菌素、泰乐菌素配伍对治疗胃肠道和呼吸道有协同作用;与甲氧嘧啶等抗菌增效剂、硫酸钠(1﹕1)同时给药分别有明显增效和促进本品吸收作用;与碱性药物如氨茶碱联合分解失效;与钙、镁、铁等二价金属离子发生络合阻滞其吸收。土霉素不能与喹乙醇、北里霉素合用。 以上几段文字内容就为我们详细地介绍了常用注射剂配伍禁忌,在此我衷心希望有这方面需求的朋友们能够认真学习上面的内容,这样心中对于这些禁忌才会引起更多的重视和警惕。当然我还是想再提醒大家的是,虽然输液能让病情恢复的更快,但是也在无形中加强了人们对药物的依赖性。

常用药品的配伍禁忌

药物配伍禁忌表 来源:转载时间:12-09更多关于药物配伍禁忌表的文章 静脉滴注药物配伍禁忌表 序号药物1 药物2 配伍结果 1 青霉素氧氟沙星混浊 2 青霉素氨茶碱青霉素失活、降效 3 青霉素碳酸氢纳青霉素失活、降效 4 青霉素葡萄糖分解快 5 青霉素阿拉明起化学反应 6 青霉素新福林起化学反应 7 青霉素庆大霉素庆大失活、降效 8 青霉素阿米卡星阿米卡星失活、降效 9 青霉素大环内酯类有配伍禁忌 10 青霉素维生素C 青霉素分解快降效 11 青霉素氢化可的松青霉素降效 12 青霉素黄岑注射液沉淀 13 青霉素黄连注射液沉淀 14 氨苄西林-舒巴坦10%GS或5%GNS 降效,室温1h失效 15 氨苄西林-舒巴坦5%碳酸氢钠降效,且外观有乳光 16 阿洛西林维生素B6 沉淀 17 阿洛西林氨甲苯酸沉淀 18 阿洛西林维生素C pH变化大于0.2,宜少配伍 19 阿洛西林阿米卡星pH变化大于0.2,宜少配伍 20 阿洛西林小诺霉素pH变化大于0.2,宜少配伍 21 阿洛西林庆大霉素pH变化大于0.2,宜少配伍 22 阿洛西林头孢唑啉pH变化大于0.2,宜少配伍 23 阿洛西林地塞米松pH变化大于0.2,宜少配伍 24 阿洛西林肌苷pH变化大于0.2,宜少配伍 25 阿洛西林诺佳(依诺沙星)沉淀 26 氨苄西林钠0.5%甲硝唑变色、沉淀 27 氨苄西林钠氨茶碱沉淀分解失效 28 氨苄西林钠庆大霉素有配伍禁忌 29 氨氯西林钠5%或10% GS液降效

30 氨氯西林钠氨茶碱沉淀分解失效 31 羧苄西林钠0.5%甲硝唑降效 32 羧苄西林钠小诺米星降效 33 美洛西林钠环丙沙星混浊 34 美洛西林钠甘利欣(甘草酸二胺)混浊 35 阿莫西林钠5%或10%GS 变色、降效(与温度、时间成正比) 36 阿莫西林钠5%GNS 同上 37 阿莫西林钠氨茶碱沉淀分解失效 38 头孢噻肟钠碳酸氢钠红色配伍禁忌、相互增加毒性 39 头孢噻肟钠甲硝唑4h后瓶底有少量气泡且溶液颜色变深 40 头孢噻肟钠氟康唑延迟混浊、变色 41 头孢噻肟钠5%GS 白色混浊 42 头孢曲松钠复方氯化钠乳白色混浊 43 头孢曲松钠氨茶碱PH变化、降效 44 头孢曲松钠氟康唑沉淀 45 头孢曲松钠万古霉素沉淀 46 头孢曲松钠莪术油葡萄糖液体变为棕色 47 头孢曲松钠氨基糖甙类混浊 48 头孢曲松钠速尿混浊 49 头孢曲松钠葡萄糖酸钙混浊 50 头孢他定维生素C 维生素C含量下降 51 头孢他定氟康唑沉淀 52 头孢他定5%碳酸氢钠降效 53 头孢拉啶止血敏混浊 54 头孢拉啶莪术油葡萄糖液体变为棕色 55 头孢拉啶氨茶碱分解失效 56 头孢唑林钠-舒巴坦钠培氟沙星白色混浊 57 头孢匹胺纳培氟沙星白色混浊、沉淀 58 头孢呋辛钠氨基糖甙类有理化配伍禁忌 59 头孢哌酮钠5%碳酸氢钠4h后变色沉淀 60 头孢哌酮钠0.5%甲硝唑4h后变色沉淀 61 头孢哌酮钠奋乃静变色、沉淀 62 头孢哌酮钠哌替啶变色、沉淀 63 头孢哌酮钠环丙沙星乳白色混浊 64 头孢哌酮钠西米替丁混浊 65 头孢哌酮钠拉贝洛尔变色、沉淀 66 头孢派酮钠氨基糖甙类沉淀或降效

对中药的认识

对中药的认识——安全用药 “是药三分毒”,这是从我国传统医药几千年发展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个基本认识。 然而,近年来很多关于中药使用的宣传,尤其是用于保健目的的宣传,却在大肆渲染“中药无毒论”。这种宣传是明显示错误的,容易误导患者和使消费者陷入中药毒性的漩涡中,延误病情,造成不良反果,严重的甚至可以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 中药分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尽管中药是是天然物质,但天然物质不一定是无害的。它们发挥治疗作用是通过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起作用的,进入人体后与西药一样都要经过肝肾等途径代谢,自然也就存在药物的毒性问题,会有副作用。因此,产生中药毒性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1、药物本身毒性的大小 2、药物剂量 3、药物的贮存方法 4、药物的加工炮制过程 5、药物的配伍 6、药物剂型的影响 7、给药途径的影响 8、使用药物时间的长短 9、病人自身的体质,如年龄等影响。 所以,中成药说明书中会列出一些禁忌症和注意事项,以供临床参考。

此外,中药的作用讲究辩证施治,合理组方,因人而异。 对一些单味中药的应用有“十八反”、“十九畏”的配伍禁忌。如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芜,硫磺畏朴硝等。另外,中医保健中所说的补药也是药,服用不当照样可引起严重后果,如阿胶滋腻,多食易伤胃,而且可能会上火。 除了中药本身之外,还存在一些中药的不合理应用的情况: 一是没有掌握适应症,盲目按西医病名或症状用药。 二是不按照说明书用药,如六神丸(清热类:具有清热解毒、泻火、燥温等功效的中成药)在孕早期服用可引发胎儿畸形,孕后期服用易致儿童智力低下等后果。而含有牛黄等成分的中成药,因其攻下、泻火之力较强,易致孕妇流产,如牛黄解毒片、片仔癀、败毒膏、消炎解毒丸等。 三是超剂量用药和随意延长用药时间,如口服云南白药的成人一次用量0.2-0.3克,但临床用量有许多都超过0.5克,引起头晕、恶心哎吐、四肢厥冷,甚至造成肾衰。 四是与西药随意搭配使用,如安神补心胶囊不能和溴化物及碘化物同用,否则导致药源性肠炎,中药注射剂与西药混用易导致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 所以,应用中药时,一定要尽量遵守医师的嘱咐,不要随意改变用量和服法,也不要因为一种药有效,就长期服用。(可以举出一个有副作用或是用法不当导致不良后果的例子)

双黄连注射液标准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国家药品标准 WS3-B-2104-96-2010 双黄连注射液 Shuanghuanglian Zhusheye 【处方】 金银花 250g 黄芩 250g 连翘 500g 【制法】 以上三味,黄芩酌予碎断,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分次滤过,合并滤液,滤液用盐酸(2mol/L)调节pH值至1.0~2.0,在80℃保温30分钟,静置24小时,滤过,沉淀加8倍量水,搅拌,用40%氢氧化钠溶液调pH值至7.0,并加等量乙醇,搅拌使溶,滤过,滤液用盐酸(2mol/L)调节pH值至2.0,60℃保温30分钟,静置12小时,滤过,沉淀用乙醇洗涤至pH值至4.0,加10倍量水,搅拌,用4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 值至6.0,加入0.5%活性炭,充分搅拌,50℃保温30分钟,加入1倍量乙醇搅拌均匀,立即滤过,滤液用盐酸(2mol/L)调pH值至2.0,60℃保温30分钟,静置12小时,滤过,沉淀用少量乙醇洗涤后,于60℃以下干燥。 金银花、连翘加水浸渍30分钟后,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分次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25(70~80℃测),放冷至40℃,缓缓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75%,充分搅拌,静置12小时,滤取上清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加入3~4倍量水,调节pH值至7.0,充分搅拌并加热至沸,静置48小时,滤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15(70~80℃测),放冷至40℃,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85%,静置12小时,滤取上清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备用。 取黄芩提取物,加水适量,加热并用4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7.0使溶解,加入金银花、连翘提取液,加水至1000ml,加入0.5%活性炭,保持pH值7.0,加热微沸15分钟,冷却,滤过,加注射用水至1000ml,灌封,灭菌,即得。 【性状】 本品为棕红色的澄明液体。 【鉴别】 (1)取本品10ml,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85%乙醇5m1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芩苷、绿原酸对照品,分别加85%乙醇制成每1ml含0.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μl,分别点于同一聚酰胺薄膜上,以醋酸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2)取本品4ml,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甲醇5m1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连翘对照药材0.5g,加甲醇10ml,热浸1小时,滤过,滤液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VI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5μl,分别点于同

中药注射剂制备要点总结

中药注射剂制备要点总结 注射剂容器的种类与规格 (1)注射剂容器的种类按原材料分为玻璃容器和塑料容器。 (2)规格分为单剂量、多剂量和大剂量。 (3)注射剂容器的质量要求注射剂容器主要由硬质中性玻璃制成。玻璃应无色透明,不得有气泡、麻点及砂粒;应具有低的膨胀系数这种优良的耐热性;熔点较低,易于熔封;要有足够的物理强度;应具有高度的化学稳定性。 安瓿的处理方法 处理工序为:切割、圆口、灌水蒸煮、洗涤、干燥灭菌。在烘箱内用120~140℃干燥;灭菌170℃干热灭菌2小时,装无菌操作或低温灭菌药液的。 安瓿的质量检查 安瓿在应用前必须经外观、清洁度、耐热性、耐酸性、耐碱性等检查,合格品经处理后,方能使用。 注射剂的配制与滤过 (1)注射液的配制:有稀配法和浓配法。为提高澄明度和稳定性,配制时常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①水处理,冷藏;②热处理冷藏;③活性炭处理;④加入附加剂 (2)注射剂的滤过:先粗滤再精滤,精滤常用G3常压,G4减压;G6滤过除菌;微孔滤膜常用0.8μm、0.45μm,0.22μm可滤过除菌。 注射剂概念及其分类 现对执业药师药剂学中注射剂概念及其分类作如下总结: 注射剂(injection)系指药物制成的供注入人体内的灭菌溶液、乳浊液或混悬液,以及供临用前配成溶液或混悬液的无菌粉末或浓缩液。包括: (1)水溶液型注射剂:易溶于水或增加其溶解度后易溶于水,且在水溶液中稳定或经用稳定化措施后稳定的药物,可制成水溶液型注射剂,如氯化钠、氨茶碱、维生素C等注射剂。 (2)油溶液型或非水溶液型注射剂:油溶液性药物可制成油或其他非水溶液型注射剂,如维生素E、黄体酮等注射剂。 (3)混悬型注射剂:在水中微溶、极微溶解或几乎不溶的药物,在一般注射容量内其溶液浓度达不到治疗要求的剂量时,可制成水性或油性的混悬液,如醋酸可的松、普鲁卡因、青霉素等。 (4)乳浊型注射剂:油类或油溶性药物,可制成乳浊型注射剂,如静脉注射用脂肪乳注射剂。 (5)注射用无菌粉末:亦称粉末针剂。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为药物的无菌粉末或疏松的冻干块状物,临用前加溶剂溶解或混悬后注射。

中西药配伍禁忌探讨

中西药配伍禁忌探讨摘要中西医结合发展的今天,怎样联用中西药才能增强疗效、避免产生不良反应,达到合理用药的目的,已经成为困扰临床医师的问题,也是临床药师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将就不恰当的中西药联用时药物所发生的理化性质的改变、药理变化,导致药物的治疗效果的降低、毒性反应的增加等问题进行总结讨论。关键词药物不良反应合理配伍用药安全引言中西药配伍,已成为当今临床治疗的一个手段,中西药配伍,有此能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但有些却降低疗效或产生毒副反应,中药的应用和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长期实践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中西药的配伍禁总在临床上却重视不够,常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现从药理化学和药理学两方面讨论中西药的配伍禁忌。一、理化性质改变。导致疗效降低或毒性增加1、形成沉淀含有鞣质的地榆、石榴皮、五倍子、大黄等中药以及麻仁丸、利胆片等中成药与某些西药制剂联用会使其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如与四环素类、红霉素等甙类,麻黄素、阿托品等生物碱以及亚铁盐制剂、碳酸氢钠制剂联用会产生沉淀,影响吸收。2、形成络合物含有槲皮素的中药柴胡、桑叶、槐角及含有这些中药的制剂与含各种金属离子的西药合用会形成络合物,影响吸收。3、酸碱中和五昧子、女贞子等酸性中药与氧氧化铝、氨茶碱等碱性西药合用,煅龙骨、煅牡蛎、硼砂等碱性中药与胃蛋白酶合剂、乙酰水杨酸等酸性西药合用都会起中和反应,使药效降低甚至失去药效。二、药理变化。导致疗效降低或毒性增加1、药动学变化1硼砂、海螵蛸、瓦

楞子、皂角等碱性中药及其制剂与心得安、氯丙嗪、硫酸亚铁等联用会使其吸收降低,与奎宁、氯奎、强力霉素、新斯的明联用会使其从尿排出,促使血药浓度降低,与奎尼丁联用会导致排出减少,血药浓度增加而引起中毒。2碱性中药如硼砂、煅牡蛎等,使尿液酸化药等解离增多,排泄加快,使作用时间和作用强度降低。3中西药配伍后,不同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不同,使药物的血药浓度有所变化,从而影响其组织结合。如含有鞣质类化合物的中药在与磺胺类药物合用时,导致血及肝脏内磺胺类药物浓度增加,严重者发生中毒性肝炎。4尿酸碱度影响药物的重吸收,酸化或碱化体液,从而影响药物的排泄。双黄连与氨苄青霉素合用,双黄连竞争性抑制氨苄青霉素从肾小管分泌,从而提高了氨苄青霉素的血药浓度,并经试验测定的血药浓度高于单用。2、药效学变化1麻黄及含有麻黄碱的中药制剂可使心肌受体兴奋而加强心肌收缩力,使洋地黄、地高辛等强心类药物作用增加、毒性增加,致心率失常、心衰等不良反应。2乙醇能增加肝脏药酶的活性,故与含乙醇的酒大黄、酒当归及药酒等乙醇制剂同服,会使上述西药在体内代谢增强,半衰期缩短疗效降低,毒副作用增加。此类中药亦不宜与水合氯醛同服,因乙醇与水合氯醛能生成具有毒性的醇合氯醛,使毒性加剧,严重者可导致死亡。3甙类中药,如人参、苦参,大黄等以及罗布麻片、速效救心丸等鹿茸制剂与可待因、吗啡、杜冷丁联用会加重医学专用,抑制呼吸,而与强心甙联用会导致药效累加,增加毒性。祖师麻以及含有瑞香素的中药制剂与维生素联用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