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我国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

我国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

我国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

我国人口政策分为调控和管理两个组成部分。

调控方面,推行常住人口实行计划生育政策,高度重视和积极促

进双方平等自主的婚姻生育,实行责任生育和多部门协同责任。另外,把人口教育和知识技术改革作为主要调控战略,发挥社会经济发展和

技术改革的效应,在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基础上,同时实行科学发展观

中的"优生优育"和"以人为本"方针,培育和增强人口素质,促进人口

可持续发展。

管理方面,加强人口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政府责任制、ik机制以及人口保障机制,深化常住人口登记制度改革,完善普查与调查

制度,加强对流动人口的事实性调查研究,建立人口预测与评估制度,强化人口数据管理和使用,完善人口与婚姻的登记制度。

四个基本国策

四个基本国策: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对外开放 四个战略:西部大开发、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 1、我国的人口形势、措施(1)人口形势(严峻):①人口总量大,增长速度快; ②人口分布不均衡,东部稠密,西部稀少; ③城镇人口少,农村人口多,城镇化水平不高; ④人口素质偏低。⑤人口老龄化严重。 (2)措施:计划生育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内容: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目的:提高人口素质 意义:①有效控制人口过快增长; ②促进人们婚育观念和家庭观念的转变,国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③促进人口素质提高和全面发展,为世界人口问题走出困境做出贡献。 2、我国的资源形势、措施(1)资源形势(严峻):①从总量上看,我国资源丰富,自然资源总量大,资源类型全,是资源大国; ②从人均资源来看,人均占有资源量严重短缺,是资源小国; ③资源存量地区差异较大,组合错位;④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2)措施:(国家、个人等角度)国家:①颁布一系列相关法律,依法开发和合理利用资源②强化对资源的节约和保护,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③大力发展科技,提高资源利用率。个人:①树立节约资源的意识;②宣传节约资源的重要性; ③自觉履行节约资源的义务,从自己,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例如,随手关电、关水龙头,一水多用等。④与浪费资源的行为作斗争。(举报、建议等) 3、我国严峻的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的分类:大气、水质、噪声、食品污染,生态的恶化、森林操场的减少。 (2)保护环境的措施:国家:①制定和颁布一系列保护环境的相关法律法规②通过行政和立法手段,切实保护和改善环境。③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个人:同上(树立、宣传、行动、斗争、举报等) 4、中国与世界的关系①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世界日益进入中国②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离不开中国③中国在主动融入世界的同时,也在为世界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负起应尽的责任。 5、世界舞台上的中国是怎样的?①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②中国在国际关系和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好评。③中国的前进步伐给整个世界带来了更多的希望。 6、面对机遇和挑战,国家和青少年该怎么办? 国家:需要进一步加快推进改革,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历史地看待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政策及其演变

历史地看待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政策及其演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政策经历了鼓励增长、放任增长和严格控制增长等几个阶段,这既有历史的必然因素,也有主观决策的失误。历史、辩证地看待这些经验教训,对于进一步认识当前我国人口问题的性质、检讨现行人口政策的得失、统筹解决当前我国人口问题很有必要。 1980—1990年“一孩化”时期。为实现2000年把人口控制在12亿的目标,1980年,中共中央、团中央向全国的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发出号召,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提倡生一个孩子”的政策被演变为“一孩化”政策,结果,欲速而不达,过度从紧的人口政策引起生育率的大幅度反弹。1981—1982年,全国总和生育率回升到2.63和2.86。[8](P25)此政策产生的影响一直延续到90年代初,教训深刻。 1991—1999年人口政策微调时期。1991年5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从实际出发作出了“关于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决定”,对人口生育政策进行了微调,允许符合条件的夫妇生育二胎,并将2000年的人口控制目标由原来的12亿调整为13亿,此后,我国人口生育率进入平稳下降时期。 2000年以后稳定低生育水平和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新时期。200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提出了稳定低生育水平的人口政策,保证了人口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2007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根据新的形势,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又作出了“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保障人口安全,促进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转变,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指明了方向。 (二)对70年代以来控制人口增长政策的反思 70年代以来实施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在早期虽遇到比较大的阻力,但经过30多年的努力,妇女总和生育率由1970年的5.81下降到目前的1.8,比其他发展中人口大国提前约半个世纪进入世界低生育水平国家的行列。这个成绩是巨大的,但在人口数量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其他方面的人口问题,比如,老龄化提前到来和性别比偏高问题;人口素质、结构、分布问题;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历史地辩证地检讨或反思7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政策的得失,从中可以得到许多有益的东西。 第一,人口政策要遵循人口发展规律。任何政策都应遵循客观规律,人口政策也不例外。我们在制订人口政策时,既要考虑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也要考虑人口自身的协调发展,使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人口结构合理,比例协调。80年代实行的“一孩化”政策,不仅没有达到进一步控

人口政策的调整情况和人口政策

人口政策的调整情况和人口政策 我国人口的基本国策 1、我国人口的基本国策是实行计划生育。在实现中国梦的行进坐标中,全面小康是“关键一步”;在“两个一百年”的奋斗征程上,全面小 康是第一个“百年渡口”。 2、我国人口的基本国策是: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数量,提高 人口的质量。 3、实行计划生育。计划生育,是有计划的节制生育是人口控制的一种,常见方法有生育控制、增加家庭生育的间隔时间,从而减轻人口压力 与家庭负担。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从而有计划地控制人口。 4、法律分析:我国的人口政策是计划生育。具体做法是少生、优生、晚婚、晚育。制定这一基本国策的原因和目的是为了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 经济的发展、资源、环境相适应。 5、我国人口发展的基本国策及其新特点是人口普查作为基础性、全 局性、权威性的基本国情调查,不仅是了解我国人口发展变动情况的重要 手段,对于国家重大宏观经济社会决策也具有重要意义。 6、”2001年《人口和计划生育法》第二条第一款:“中国是人口众 多的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是国家的基本国策。”男女平等1992年全国人 大通过、2005年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二条规定:“实行男女平 等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2023年10月26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布的《人口形势的变化 和人口政策的调整》报告就集纳了这20多位人口学者的政策建议。他们

提出,我国应实施“生育自主、倡导节制、素质优先、全面发展”的新人口政策。 法律分析:回顾我国成立以来人口政策的演变历史,大体上可划分为以下阶段:鼓励生育政策阶段:1949-1953年,恢复劳动力,鼓励生育。政策转变酝酿阶段:1954-1959年:政策转变酝酿,上层思想反复。 法律分析:1956年提出:为了保护妇女和儿童,很好地教养后代,以利民族的健康和繁荣,赞成在生育方面加以适当的节制,首次正式表示了中国政府在人口方面的政策性观点。 我国的人口政策已经经历了四个阶段:即政策强化、调整、放松和发展期。政策强化期:政府认为把人口减少是解决社会经济发展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并开始了一系列严格的计划性生育政策。 国内20多位顶尖人口学者历经两年的研究指出,我国的人口政策亟待转向,尤其是生育政策应该调整。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二条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中国人口政策变化过程 1964年国务院成立了计划生育办公室,标志着中国的人口政策开始成型,人口机构也初步建立。当时的号召是:“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 其中涉及的包括调整生育政策、投资健康和教育、注重农村地区儿童发展、统筹城乡发展中的人口流动、激发老龄社会的发展活力、促进性别社会平等和加强家庭发展7个方面。

中国的人口教学设计 中国的人口优秀教案

中国的人口教学设计中国的人口优秀教 案 《中国的人口》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依据与思路 (一)课标要求及解读 课标要求:1、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出我国的人口国策;2、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在课标中蕴含着对学生各种数据及统计图表、人口分布图的判读能力的要求,也蕴含着对学生地理分析能力的要求,故而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能力的训练与渗透将成为这一节课的重点与难点。此外,也涉及到了新课标的总课程目标中的一些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如“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知识与技能要求中的“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问题,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二)教学内容 本节属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的第三节内容,主要介绍中国的人口数量、增长情况、分布及人口问题等几个方面的内容。本节是对学生进行“两史一情”教育的重要内容。人口国情是我国最基本,也是最基础的国情,它对我国的资源、环境、产业特别是农业的影响十分深远。因而理解中国的人口突出特点、产生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对学生学好中国地理有着十分重要的

作用。而且本节知识点较少,内容简单,便于掌握,教师可充分利用本节内容的教学,帮助一些七年级地理学得较差的同学重树学好中国地理的信心与学习兴趣。 (三)学情分析 人口知识及问题在各类媒体、以往的教材中大量出现,学生应对本部分知识十分熟悉,教师可不必大量讲析,学生便可理解。在本节中大量应用了统计图表,但这一知识在七年级数学中已做了详细的介绍,故而读图特别是一些简单的统计图,不成为本节的重点讲授的内容。 初中生正处于思维从形象向抽象过度的时期,且八年级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比较燥动,因而对于这种比较枯燥的理论课,应适当加入一些比较深动的例子,来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印象。 对主要来自农村本校的学生而言,八年级学生也正处在学习两极分化的阶段,出现了一部分学地理的能力较差的学困生,同时学生的讨学思想已渐渐表露出来,即学习积极性不高。因而要让全班同学都动起来,在课堂中有所得十分困难;要让一些对地理有兴趣、学得好的学生在课堂中吃饱、吃好,这也有难度。 (四)设计思路 古人云:“授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教学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与学习的习惯,教是为了不教,新课程的教学改革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在本堂课中,主要采用先学后教的“三导式”(导学、导疑、导练)教学模式,即先利用学习资料,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教师进行心要的学法指导后,学生围绕教材开始自学,并完成学习资料中的“导学练习”,教师从中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然后教师根据学生预习情况,结合教学目标进行精讲,做到“学生会的不讲,大部分学生会的少讲,学生不会的、重难点知识精讲,之后结合学习目标和板书进行小结全课;最后用一页16开的练习进行巩固。从而达到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将课堂的主体还给学生,大大提高效率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

计划生育知识问答

计划生育知识问答 一、我国的人口政策是什么?答: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二、什么是计划生育?答:计划生育就是对人口再生产过程进行有计划调节,做 到计划地生育子女。 三、什么是计划生育“三有利”?答:实行计划生育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社会 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四、1982年,在什么报告中正式把实行计划生育确定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答: 中共十二大 五、人口发展必须与以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相适应,同什么相协调?答:资源利 用、生态平衡、环境保护。 六、现代型人口再生产的特征是什么?答: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 七、计划生育的宣传教育是计生整体工作一项什么措施?答:抓根治本 八、目前人类面临的五大危机是什么?答:即人口、粮食、能源、资源、环境。 九、我国现阶段存在的最主要的人口问题是什么?表现在哪几个问题上?答:人 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严重失调;就业、青少年教育、城市交通、住房。 十、目前人口总数居世界前七位的是哪几个国家?答:中国、印度、美国、俄罗 斯、印度尼西亚、巴西、日本。 十一、我国基本国情现状如何?答: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资源相对缺乏、人口文化水平相对偏低。 十二、妊娠妇女非法进行胎儿性别鉴定后终止妊娠的,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可作何处置?答: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根据不同情况,推迟安排其第一胎生育,或不再安排照顾第二胎生育。 十三、对计生专干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答:思想好、作风正、懂业务、会管理、

精干高效。 十四、什么是“社会主义新型生育文化”?答:其主要内容有: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生男生女一样好、女儿也是传后人、男女平等和计划生育 十五、生殖健康的基础是什么?答:男女平等 十六、目前认为妇女最佳生育年龄是多少?答:25—29岁 十七、公民享有什么的知情选择权?答:避孕方法 十八、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由何部门共同管理?答:由现居住地和户籍所在地人民政府 十九、何为晚婚?答:男25周岁,女23周岁结婚为晚婚 二十、何为晚育?答:以下三种情况生育第一个孩子的为晚育:①晚婚怀孕生育; ②男方已达30周岁以上生育;③女方已达24周岁以上生育。 二十一、何为独生育子女?答:独生子女是指:①无同胞兄弟姐妹或同父异母、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②成年前被收养的独生子女并有合法手续或有可靠证明的。二十二、何谓早育?答:早育是指:未达法定婚龄怀孕生育第一个孩子的。 二十三、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是一项具有显著社会效益的什么的事业?答:公益性二十四、《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定伪造、变造、买卖计划生育证明的,由哪个部门没收其违法所得?答:计划生育行政部门 二十五、流动人口计生管理的重点对象是哪些?答:流动人口中已婚育龄妇女 二十六、艾滋病可通过哪些途径传播?答:不加防护的性交、血液、母婴 二十七、《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是由哪个立法机关通过的?答:全国人大常委会 二十八、流动人口在一地已经被征收社会抚养费的,在另一地不因同一事实再次被征收什么费?答:社会抚养费

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主要内容

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主要内容 人口均衡发展是指在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结构中,各个年龄段的人口比例相对平衡,人口分布相对合理。人口均衡发展对于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下面将从人口规划、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探讨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主要内容。 人口规划是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制定和实施人口发展规划,可以控制人口数量和结构,调整人口分布。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生育政策来控制人口数量,鼓励合理生育,防止人口过快增长。同时,要加强人口流动管理,引导人口向中西部地区流动,减轻大城市人口压力,促进区域人口均衡发展。 教育是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重要保障。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可以促进人口流动,提高人口素质。政府应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吸引人口流向中西部地区。此外,要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就业能力,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就业是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重要保障。政府应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产业扶持力度,引导人口向中西部地区流动就业。同时,要加强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提供就业机会,保障就业权益,促进人口均

衡发展。 医疗是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重要保障。政府应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医疗资源的投入,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吸引人口流向中西部地区。同时,要加强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能力和水平,满足人口的基本医疗需求,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社会保障是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重要保障。政府应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吸引人口流向中西部地区。同时,要加强对特殊群体的关爱和保障,提供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服务,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促进人口均衡发展需要从人口规划、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等多个方面入手。政府要加大投入,制定相应政策,加强管理和服务,推动人口均衡发展。同时,社会各界也要共同努力,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支撑。

(完整word版)新中国人口政策及其影响

新中国人口政策及其影响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对人口的态度从放任人口增长变为有意识要限制人口增长,再到后来颁发“计划生育”这个稍有点震惊世界的政策,直到2015年实施的普遍二孩政策。这些改变并不是空穴来风,其间夹杂的人民生存生活发展问题、国家经济发展及自然环境的恶化等等问题都十分复杂,所以任何政策的下达都是要经过全方位的考虑及利弊分析的。中国对人口的管理过程一波三折,这都是政府对经济等各方面的统筹结果。 关键词:人口政策,计划生育,二孩政策,老龄化,经济发展。 正文:从不干预人口增长,到计划生育一家一胎,再到2015年的二胎政策,新中国的人口政策可谓一波三折,其中的考虑和牵扯颇多,每一个政策都有其原因和一系列影响。 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毛主席说过:“世界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还指出“人口众多是一件极大的好事.再增加多少倍人也完全有办法”,“这个办法就是生产",“革命加生产即能解决吃饭问题”。(毛泽东唯心史观的破产毛泽东选集第2版)所以政府放纵人口增长,并没有政策对人口增长进行直接干预。另一方面,在当时特定地背景下,苏联鼓励人口增长、奖励多子女母亲的政策和做法,也得到了新中国政府的支持并广为传播.此外,有关部门从维护妇女的健康角度所颁发的限制打胎、节育和人工流产等规定则从侧面鼓励了人口的增长。而事实上我们知道国家的进步和落后、富裕和贫穷,与这个国家的人口数量不成正比,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富裕强大,以及社会文明程度主要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和政治制度. 1950年4月20日,中央人民卫生部、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卫生部联合发布的《机关部队妇女干部打胎限制的办法》、以及1952年12月卫生部制定的、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同意实施的《限制节育及人工流产暂行办法(草案)》,以保障妇女生育安全和保护母亲和婴儿的健康为原则,明令禁止非法打胎,并对妇女打胎、节育及人工流产做出了非常详细的限制性规定。1953年1月12日,卫生部通知海关“查避孕药和用具与国家政策不符,应禁止进口”。(《史海纵横》2009年第一期)建国初期政府关于禁止人民群众进行节育、人工流产和避孕的这些规定,以及对节育用具的严格管制,虽然是着眼于母亲和子女的健康,但却使广大有节育要求的群众失去了节育的可能性。所以直接导致这段时期,全国人口全力增长。 直到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的结果为6。02亿,远远高于当初毛主席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说的:“我们的极好条件是有四万万七千五百万的人口和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巨大的人口基数和不限制人口增长的政策使得人口大大增长,但同时尤其是中国的粮食生产并没有与人口等比例增长,人民在吃、穿、住、交通、教育、卫生等方面都存在不少困难,也就产生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在这种背景下,1955年3月中共中央对卫生部党组关于节制生育问题的报告的批示中明确“我们党是赞成适当地节制生育的”。毛泽东也提到“将来要做到完全有计划的生育"。(反复与摇摆:新中国人口政策发展历程社会观察 22页)随后1957年7月马寅初发表了《新人口论》.但随着大跃进运动的展开以及政治活动的影响,马寅初的观点从开始被赞赏到后来被公开批斗,计划生育的事又被放下,人口又继续没有节制的增长。 大跃进的失败和三年困难时期后,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已超过7亿,人口的迅猛增长和经济受挫的现实,使得政府看到了实施计划生育的重要性.1962年12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共同发布《关于认真提倡计划生育的指示》,这是计划生育政策第一次正式提出,但“文化大革命”时期,计划生育的工作停滞不前,人口又盲目地增长着.1969年全国总人口突破8亿。1970年2月周恩来在全国计划会议上提醒“70年代人口要注意

中国人口政策演变历史概述

中国人口政策演变历史概述人口政策,从其狭义的角度看,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从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资源的、生态环境的综合战略利益出发,同时考虑到大多数群众的接受程度,对其人口的生育行为所采取的政府态度。这种态度,或者鼓励生育,以促进人口增长,或者限制生育,以减缓人口增长。在限制生育中,政府还要规定具体的限制要求,这种要求,往往与我们所追求的人口总量目标相联系。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生育政策的演变历史,大体上可划分为3大阶段为鼓励生育阶段、生育政策酝酿转变(含反复)阶段和推行限制生育政策阶段。 一、阶段时期 ㈠、鼓励生育政策阶段:1949-1953,鼓励生育政策 ㈡、政策转变酝酿阶段:1954~1959年:政策转变酝酿,上层思想反复。 ㈢、实施限制生育政策阶段: 1960~1970年:实施限制生育政策,但没有全面开展。 1971~1979年:全面推行“晚、稀、少”政策(相当于“二胎化”)。 1980~1984年:生育政策紧缩,全面推行“一胎化”政策。 1984~1991年:在农村实行“一孩半”政策,但在城市继续实行“一胎化” 政策。 1991年至今: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稳定。 揭示生育政策演变的历程,是为了运用科学历史主义的方法进行梳理和评价过去,以史为鉴,实事求是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免蹈覆辙,指导未来。一句话,就是为未来中国生育政策的继续完善与发展服务。

1、“晚、稀、少”政策创造了生育率下降奇迹的第一个十年。 从1970年到1979年的整个70年代,全国城乡推行的“晚、稀、少”政策,允许有计划地生育子女数是最多两个。1971年,国务院批转了卫生部、商业部、燃化部《关于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报告》,指出在第四个五年计划期间,一般城市人口增长率要降到千分之十以下,农村要降到千分之十五以下。1973年12月,全国第一次计划生育汇报会上,提出计划生育要实行“晚、稀、少”。“晚”是指男25周岁、女23周岁才结婚;“稀”指两胎要间隔4年左右;“少”是指只生两个孩子。此后在各地的宣传中出现了“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的口号。可以说,七十年代的计划生育相当于“二胎化”。由于其“从紧”,紧的合情,“从严”,严的有理有度,所以经过宣传教育与热忱服务,易受到大多数群众的普遍理解与拥护。加之,适宜的奖罚措施,使“早、密、多”传统落后的生育模式,时过不久便初步形成了“晚、稀、少”式的生育控制模式,最终跻身到世界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 2、紧缩政策导致生育率大幅反弹与完善政策抑制反弹的第二个十年。1981~1982年,全国总和生育率回升为2.63和2.86,第一、二孩出生间隔超常地缩短为2.2年,出生率回升为20.91‰和22.61‰,1980年至1984年初推行的紧缩政策,不仅导致了生育水平急剧回升,而且还使第三次人口出生高峰提前一年多于1986年到来。可见,80年代是紧缩政策酿成欲速则不达之果,是导致人口控制能力大幅滑坡,与完善政策尽最大努力抑制滑坡的十年。 (背景原因:1980年9月召开的五届人大第三次会议上确立了20世纪末将中国人口控制在12亿以内的奋斗目标,而这样的奋斗目标又是同人均1000美元的追求相联系的。1980年9月, 《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是我国为了控制人口数量,促进人口的健康发展而制定的一部重要法律。它于2001年12月29日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1次会议上经过审议通过,并于2002年9月1日正式实施。下面我们将分步骤来阐述“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有关的内容。 第一步:基本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1.保护人口的合法权益,维护公民的生命权、健康权、人格尊严和民族尊严。 2.坚持计划生育,加强生育政策宣传,推广科学落实生育计划,减轻家庭生育负担。 3.发展适宜人口政策和生育政策,采取多种措施,优化人口结构,促进人口健康发展。 第二步:个人权利和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对个人的权利和义务做出了具体规定,包括: 1.夫妻共同决定生育的权利和义务。 2.未婚青年有自愿结婚生育的权利和义务,但应遵守计划生育规定。 3.独生子女有接受优质教育、医疗保健等权利,也须遵守计划生育规定。 第三步:计划生育措施 为了实现有效的计划生育,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有多项措施: 1.实行严格的生育计划,限制夫妻生育的数量。未婚青年应在结婚后尽快计划生育,独生子女家庭可以获得一定的奖励。 2.开展晚婚晚育政策,鼓励适度晚婚晚育,提高生活水平。

3.建立计划生育科学技术,推广生殖健康知识和技能,提供生育 咨询和服务,加强生殖健康教育和宣传。 第四步:惩罚措施 对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个人和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 生育法规定了相应的处罚措施。个人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可以给予 罚款、限制人身自由等处罚。单位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除了以上处罚,还可能被撤销许可证、关闭或取缔。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是我国重要的法律法规 之一,它规范了个人和家庭的计划生育,维护了国家的人口平衡和发展。我们应当自觉遵守计划生育政策,从各自做起,为我国人口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人口政策及其制定的依据

人口政策及其制定的依据 一、人口政策的含义和种类 (一)人口政策的含义 制约人口因素的复杂性加大了科学界定人口政策的困难程度。国际上一些著名人口学家也感到给人口政策下定义比给人口学本身下定义还要困难。国内一些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对人口政策的理解也各不相同,众说纷纭,见仁见智。“国家直接调节和直接影响人口再生产过程所颁布的法令和措施的总和,称人口政策(刘家麟1992)”;“人口政策是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为维护统治利益,对人口发展过程施加影响和干预而作出的具有法令性的规定”(侯文若1985);“人口政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根据自己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比例关系,采取直接干预、调节和影响人口数量(包括鼓励或控制人口增长)、人口构成、人口分布等而制定的法令、措施、方法和手段的总和”(底书贵1989);“从形式上讲,人口政策应该是国家旨在影响人口过程的政策、法令。但是,问题往往却又不那么简单。……国家常常用法以外的形式干预人口过程。所以……不能把对人口过程给予了很大影响的国家行为排除在外(梁中堂1983);“人口政策是一个国家为实现特写历史时期人口发展目标而制定和推行的管理、调节人口过程,指导人口行动的一系列措施和准则的总和”(王俊祥1994)。从以上例举的几个对人口政策定义的表述中,我们不难发现他们之间的分歧和不同点。首先,涵盖范围不同,有的认为人口政策只涵盖于人口再生产过程和人口分布,并不涉足人口变动三大过程之一的人口社会变动过程。其次,作用领域不同,有的认为人口政策只作用于人口数量、人口构成和人口分布等领域,而不干预和影响人口质量的变化。再次,干预的手段不同。有的认为人口政策是干预和影响人口过程而作出的具有法令性的规定,而有的不提法的规定性,只提是调节人口过程、指导人口行动的一系列措施和准则的总和。最后,行为应否包括在人口政策之中也有不同看法,有的认为,国家常常用法以外的形式干预人口过程,而且在实践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在法以外的国家行为也应包括在人口政策之中,而绝大部分人则义为,行为属实践活动,不应包括在人口政策之中。 我们认为,上面例举的几种关于人口政策的表述,各有优点和不足,都从不同侧面给人以深刻启迪,已经闪烁出科学定义的光辉。人

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解读 序言 在我国这个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为了数量和促进人口结构优化,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数十年。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是我国政府为了落实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而颁布的一部法律。本文将深入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探讨其背后的深刻意义、影响和未来发展。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背景 1.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历史 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始于上世纪70年代,当时我国人口爆炸性增长给国家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为了数量,政府开始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通过 为了将计划生育政策贯彻落实到法律层面,我国政府于2002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这部法律明确规定了人口

政策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措施。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基本内容 1. 法律的主要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主要包括人口政策的基本原则、计划生育的基本政策、国家的支持措施、计划生育的义务和权利等内容。 2. 人口政策的基本原则 该法律明确了人口政策的基本原则,包括晚婚晚育、小家庭化、优生优育等,旨在数量、促进人口结构优化。 3. 计划生育的基本政策 为了贯彻落实人口政策的基本原则,法律规定了计划生育的基本政策,包括实行育龄夫妇的生育审批和奖励、实行计划生育宣传和技术服务等。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对我国社会的影响 1. 数量 通过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我国成功地控制了人口数量的增长,缓解了人口压力给国家带来的各种问题。

新中国人口政策的变迁

新中国人口生育政策的变迁 公共事业管理 2013104094 陈旭 中国现行的人口生育政策是属于限制人口增殖的政策,其基本内容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国家干部和职工、城镇居民除特殊情况经过批准外,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农村某些群众有特殊困难,包括独女户,要求生二胎的,经过批准可以间隔几年后生第二胎;不论哪一种情况都不能生三胎;少数民族地区也要提倡计划生育,具体要求和做法可由有关省、自治区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这一生育政策的主要特征是,既提出了限制人口数量过快增长的要求,又提出了提高人口出生素质的要求;既提出了国家提倡什么,又提出了国家抑制什么;贯彻了从实际情况出发,区别对待,分类指导,不一刀切的精神;少数民族也要计划生育,但生育数量可以适当放宽。 这一生育政策是当今中国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需要,它既照顾了宏观及其长远利益,也照顾了微观及其当前利益,缩小了国家和家庭在生育需要方面的差距,得到了绝大部分育龄群众的支持,因而取得了史无前例的举世公认的成就。最近几年来,中国总和生育率都在替代水平以下的低位水平就是证明。但是,这一生育政策现状的铸就也是来之不易的。

下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政策的变迁案例 1.鼓励生育阶段(1949年~1953年) 这一阶段,政府对生育及人口增长采取了放任自流的态度,并出台了限制避孕和人口流产的政策,鼓励人们生育。 1950年4月20日,国家卫生部和军委卫生部联合发布了《机关部队妇女干部打胎限制的办法》,规定“为保障母体安全和下一代生命,禁止非法打胎”。1952年,在上述规定的基础上,卫生部制定了一个面向全民的《限制节育及人工流产暂行办法》,将适用于机关部队妇女干部的规定在全国推广。1953年,卫生部又以“与国家政策不符”为理由,通告海关禁止进口避孕用具和药物。这些政策都强化了人们多生多育的观念和行为。 2.政策转变及反复阶段(1954年~1959年) 鼓励生育的政策在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后发生了急剧的转变。远远高于预期的人口数,与当时我国有限的资源与落后的综合国力形成对比,震动了政府领导人。从中央领导到学术界都提出一些节制生育的观点。 1955年3月中央在卫生部党组关于节制生育问题报告上指示:“节制生育是关系广大人民生活的一项重大政策性的问题。”1956年初,中央公布了《1956年~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在纲要中明确提出:“除了少数民族的地区以外,在一切人口稠密的地方,宣传和推广节制生育,提倡有计划地生育子女。”

中国人口政策及现状分析总

中国人口政策及人口现状分析 摘要;人口是指生活在特定社会制度,特定地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的总称,是一个社会文化,经济活动的基础。作为世界上拥有最多人口的中国,在享受着巨大人口福利带来的廉价经济优势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人口问题。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男女性别比例的失调,养老制度的不完善以及人口素质的整体偏低给中国的转型时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以及跨越式发展的机遇。 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匮乏,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的人口问题更加突出,矛盾更加尖锐,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因此,为了改善这种人口现状,达到人口再生产的转型,我国坚定的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并把它当作一项基本国策来推动和实行。几十年来,得益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坚定实施和推广,我国遏制了人口快速增长的趋势,缓解了人口过多带来的一系列人口矛盾,为世界人口工作做出了自己巨大的贡献。但是相反的,人口增长方式的转变,在带来优势的同时也给社会的稳步发展带来了阻碍,人口的老龄化和人口比例的失衡又成了摆在我们眼前的一道难题。如何根据我国现在的人口现状和发展趋势制定合理有效的人口政策,如何平衡好人口过多或人口过少畸形现状的,找到双方和谐共处的关键点,成了我国政府需要急切解决的一个重大任务。本文通过各种数据和实例论证了计划生育政策已经不适应现在的中国,并且认为每个家庭生育多少子女应该根据家庭自身的条件以及社会环境来决定,不能单纯的规定可以生几个。

关键词;计划生育老龄化性别比例现状对策 指导老师;李彩霞 目录 引言 一中国人口政策——计划生育政策 计划生育政策含义 计划生育政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口控制的政策,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中国大陆以外地区常被称为“一胎化政策”或“一孩政策”此政策限制城市户口已婚汉族男女只能生育一名子女,但许多地区对农村夫妇、少数民族和夫妇均为独生子女等几种情况作出了例外规定,民族自治地方也普遍设定了自己的计划生育政策。为了减轻人口增长过快对中国的经济、社会、资源、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中国政府在1970年代开始推行计划生育;1979年,中国政府进一步将“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确立为其基本国策之一。 (二)与计划生育政策相关的人口理论—现在人口适度理论 根据索维的现代适度人口理论的说法,首先要确定一个国家适度的人口规模。对于一个国家而言,究竟多大的人口规模合适?什么样的人口密度最合适?他认为应该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进步程度来考察,特别要注意一国的工农业生产能力。在一定的时期内,能够被一国工农业生产潜力允许达到最大生产率所达到的人口,就是适度人口。那我们不难发现,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的提出是恰到好处的,在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