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计算机应用专业可行性调研分析及论证报告

计算机应用专业可行性调研分析及论证报告

计算机应用专业可行性调研分析及论证报告
计算机应用专业可行性调研分析及论证报告

冕宁县职业技术学校

计算机应用专业可行性调研分析及论证报告

四川省冕宁县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及应用专业于2005年正式开办,已连续招生7年。在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分类中属信息类,专业代码为071190,学制3年,前两年在校就读。第三学年实行“就业、升学”两条腿走路,如果不参加高考的部分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学生顶岗实习前参加毕业考试和职业技能鉴定,毕业考试、技能鉴定、实习成绩三项合格方可毕业,并于顶岗实习结束后办理毕业证;而参加高考的部分学生继续在校就读,在教师的指导下复习迎接高考。

我校从建校伊始就具有职业教育的性质,几经周折和发展,我校逐渐壮大,1984年经凉山州教育局批准成为从事中等职业教育的职业中学,即冕宁县巨龙职业中学,今又迎来了职业教育的春天,2009年2月经四川省教育厅批准更名为四川省冕宁县职业技术学校。目前是凉山州53125工程学校,四川省首批合格职业中学,是冕宁县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学校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能从事初、中技能鉴定。2008年被州教育局评定为州级重点职业中学。

我校拥有一个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求真务实、艰苦创业的领导班子。现有校级行政3人,设有三处三室(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行政办公室、招生就业办公室、教科室)6个行政科室,党政、工青妇、职代会组织机构健全。现有教职工69人,是一支有活力的年轻化队伍。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较强,富有敬业精神和团队精神,全身心投入教学与教研工作,现有国家级、省级、州级、县级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骨干教师)14人,先后有6名教师在省、州、县级教学科研活动和赛课中取得突出成绩。

学校占地68701㎡(103亩),建筑面积30301㎡,固定资产31071100余元,实训设备设施总价值1945600余元。在校学生1329人,2009年全县招收新生616人。同时,我校还承担了本县的劳务输出培训工作及凉山州扶贫办的部分劳务扶贫培训工作,年短期培训600人。

在专业设置上,学校坚持扬长避短,紧密结合市场,面向就业岗位需求,实行专业组负责制管理,设有五个专业组(信息技术、服装美术、畜牧兽医、电子建筑、餐旅烹饪)八个专业(信息技术(计算机平

面、计算机网络两个方向)、畜牧兽医、电子、建筑、、餐旅、烹饪、服装美术、文秘),每个专业配有能满足教学需求的实验实训设备,现有各类实验实训室37个,如现代远程网络室(两个阶梯教室)、计算机室(5间,205台电脑且网络连通)、多媒体教室(5间)、服装实训楼(20间)、畜牧兽医门诊、电子实训室、电焊实训室、旅烹实训楼室、客房实训室、餐饮实训室、前厅实训室形体实训室,画室等学生实作实训室。学校形成了开放灵活的综合专业结构体系,适应了社会多方面的需求。

我们将在省教育厅、州教育局和冕宁县委、县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继续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坚持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方向,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为推进地方小康社会和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计算机应用专业是我校骨干专业,早于1995年就已开设,只因各种主客观原因其间出现间断,而于2005年才迈入正轨,迄今已连续招生5年,今年招生155人,现有6个教学班,学历教育在校生315人。本专业现有专业教师15人(其中外聘教师5人),本科学历13人,专业教师学历达标率达86.67%;高级教师6人,占专业教师的40%;中级职称教师2人,占校内专业教师的13.33%;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13人,占专业教师总数的86.67%。截止目前为止,该专业已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中级技术人才累计达189人,短期培训219人。

为了进一步推进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改革,努力实现专业建设规划和办学目标,根据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全区中等职业学校骨干专业设置评估认定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对照省教育厅《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骨干专业评估认证指标体系》(试行)的要求。现将论证结果汇报如下:

一、专业定位与建设思路

通过对企业和院校调查、企业参与教学计划制定、教学过程实施、教学效果的评价和考核。探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形成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调研报告和具体实施方案。

本专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以铸造计算

机应用型初中级技能人才为中心,着力设置社会急需的、能宽口径就业的专业方向,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与道德修养,掌握图形图像处理、动画设计、视频处理、网络的基础知识、网络工程设计与维护(主要是企业网、社区网络、校园网等的设计、开发、管理与维护)、网站建设与维护,了解网络的法律法规、安全审计,具有规划、实施、安装、管理和维护计算机网络能力的高级应用型技能人才,本专业毕业生适合在行政、企事业单位、社区、学校等部门从事网络系统的设计、开发、管理、维护工作,从事网络工程设计与实施及网站的建设与维护工作。

多年来,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本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先后投入经费300多万元,用于专业筹划、师资招聘、实验室建设等工作。目前本专业按照国家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训的要求,建设了两间多媒体机房、五间微机实验室、一间计算机组装维护室、一间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室和多功能教室,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专业实习。同时培养一支师德高尚,技能精湛的教师队伍。通过聘任企业专家弥补师资的不足,对现有教师加大培养力度,特别重视专业教师的企业工作经验。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加强校企联合,逐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开放式教学的可行性及基本模式和管理办法。与企业共同开发精品课程、专业校本教材及数字化教学资源并应用于教学中,使企业生产所需技能渗透到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探索在学生德育教育中引入企业规范教育的新路子。

二、建设内容

总结十多年来的办学经验,并通过internet和社会的调研,及组织专家论证,我们将本专业发展方向定位为:将计算机应用与计算机管理联系起来,将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安全技术结合起来,将计算机应用与建设信息社会的实践统一起来,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科学研究和软件技术应用的良好训练,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能把计算机应用与管理结合在一起的高素质人才。

(一) 、专业建设规划

(1)资金投入。前期投入300多万元,用于专业策划、实验室一期建设、图书资料购置、教师招聘。(2)形成完备的课程体系和专业

方向。经过十多学年的摸索,逐步形成主干清晰、与社会计算机技术应用型人才需求高度接轨的课程体系和专业发展方向。(3)教师队伍建设。力争5年内形成教师骨干队伍,8年内各门课程初步具备教师梯队。8年之内,形成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科结构的合理搭配。(4)教材建设。经过7学年的摸索,形成成熟的教材体系;每门课程在每个学期都要编写完整的教学计划,并经过7年的积累和完善,形成完整的、具有独特风格的教材体系。(5)形成课件库。经过10年的积累,形成完备的多媒体课件库,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补充和完善。(6)实验环境建设。经过7年的建设,投入200-300万元,形成完备的计算机基础实验室、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室、多媒体应用机房、多功能教室、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室,使实验环境完全达到国家认证计算机操作员的标准实验条件。(7)教学与国家技术认证衔接。(8)学生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项目的挖掘与储备。根据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不断发掘应用性强、适应面广的课题,充实学生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项目。

(二) 、专业建设计划的实施

在专业的发展过程中,以专业建设计划为蓝本,努力实践,勇于创新,经过二多年的努力,达到了计划中预期的目标,为专业建设的进一步推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师资队伍

(1) 师资队伍结构

本专业拥有一支素质较好的、结构合理的、相对稳定的且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专业教师队伍数量足够,能充分满足本专业教学的需要,有高水平的专业技术带头人,并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学术梯队。

(2)教师队伍

本专业现有教师15人,学历教育在校学生315人,专业教师师生比为1:21;专业教师中学校专任教师11人,占专业教师数的73.33%;实训指导教师4人,占专业教师数的26.66%;外聘教师5人,占专任教师数的33.33%;每门主干课程配备教师3人,其中一名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54%。

(3) 师资培养

构筑一支与本专业的发展相适应、厚德博学、治学严谨、充满活力、具有团队精神、勤奋敬业、中青相结合且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和学术梯队,实施人才兴专业战略,以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为重点,坚持面

向生产一线,优化结构,强化激励,发展内涵的方针,遵循开放、创新、精干、高效的原则,鼓励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4)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及实施

1)2年内形成教师骨干力量,3年内各门课程初步具备教师梯队。通过引进和培养,逐步形成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科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2)支持教师报考国家劳动就业部的高新技术(ATA)考评员资格考试,考试费用一律报销。3)支持并鼓励教师参加业余的高学历学习计划。4)大小课结合的制度和教研究组的活动制度有助于教师队伍的成长。每一门课程都定期进行教研活动促进了交流。助教随堂听课制度有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和教学方法的积累延续。年长专家和骨干教师充分发扬传、帮、带精神,各课程教学定期总结学习,虽然本专业开设的时间不长,但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和课堂组织能力在整体上进步快速、提高明显。5)开展专业教学研究和科研项目,提高教师队伍科研能力。

(5)教师职业道德

全体教师热爱学生,忠诚教育事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守师德,治学严谨,认真做好备课、授课、作业、答疑等每一项工作。全体教师坚持每周组织教研活动,保证了教学活动按计划正常进行。

由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很大一部分学生入学时分数相当低,后进生教育成为专业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本专业要求教师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在教学方法上多下功夫,多给学生以鼓励,使得一大部分基础差的学生能够逐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能够学有所成,整个教师队伍的工作得到学生的肯定和赞扬。

教师充分发挥积极性,树立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师队伍在学生中反映良好。

(6)教学水平

经过多年的努力,计算机教研组的教学工作取得丰硕的成果。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实践,初步形成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高学历、高职称、合理年龄结构的教师队伍为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教学上坚持不懈的探索和创新,逐步形成校企合作、项目驱动、案例分析的教学模式,建立了具有显著特色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承担的科研课题、科技开发以及教学改革项目,为专业教学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

外,我组还是多种职业技能证书的培训点与考点,为全面推进“双证书”打下良好的基础。

2005年以来,我校已有7届毕业生。通过对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跟踪调查,企业普遍对毕业生就业后工作感到满意,对学校的教学质量给予肯定。目前,有不少毕业生已成为所在企业的业务骨干。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注重培训、钻研、开发,投入项目,所有教师都积极进修探讨,发表论文,参加技能考证、实际应用、项目实践。教师积极培训进修,提升学历学位,发表论文20多篇。

所有教师分担指导课程设计与实践、实习与毕业设计、科研与竞赛活动的任务。学生踊跃申请、参与展示毕业作品,介绍实习经验。

三、教学改革

1教学研究

教学与科研结合,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校鼓励教师进行学术研究,定期举办学术研讨会和学术交流活动。10多年来,加强了老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并通过科研、教研大大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2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

本专业课程设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基础理论适用、够用,专业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强,并制定了较为完善规范的教学大纲和实验大纲,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基础上,根据专业技术的最新发展和社会职业岗位的新要求,适时修订课程计划和更新教学内容。开设多种选修课,实行完全的学分制,学生可跨系选修课程,充分照顾学生的发展意愿和学习兴趣,谋求造就学生专长,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促进个性的健康成长。

3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3.3.1重视教学方法改革

(1)完全学分制。本专业将专业主干课程作为必修课程,除此之外,开设多门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学生可以按照完全学分制的要求进行选修,充分照顾学生的发展意愿和学习兴趣,谋求造就学生专长,促进个性的健康成长。

(2)大小班结合教学。按照理论学习和动手能力培养在教学上的特点的差异,实行大小班结合,大小课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学。在大课上进行理论知识、基础知识讲述,注重少而精,启发式教学。在小课上,

进行习题讲解、难点剖析,以习题课和实验课为主,注重互动式教学,从而巩固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动手能力。

3.3.2大力推广现代化教学手段

本专业依托学校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大部课程都在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机房进行。课程教学90%采用多媒体投影教学,大课教学播放多媒体课件,清晰而生动,实验课的教师可以用采用多媒体投影和局域网广播教学,使每个学生清晰看见每一步操作过程。

四、实验实训

1实验室建设

通过投入、建设、管理措施,形成了一个能满足实验实训教学要求的校内外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群;本专业目前有网络教室两个,以8M光纤与互联网相连,共计100台海尔HDP-8501品牌电脑,两台教师用机,两个网络教室均配置了多媒体各一套;配有计算机实训室三个,合计100台海尔HDP-8501品牌电脑,40台HP品牌电脑,三台教师用机;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作室一个,配置有供学生练习的方正电脑30台套,服务器2台;配置有四个多媒体教室合计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电脑四套;配有电工实验室1个;配置有电子实验室一个;配有网络主控室一个;合计拥有12个实训场所。其中计算机设备共计100多万元。可以完成计算机技术应用专业各种方面的实验实训,符合教育部部颁《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要求。学校落实了安全责任,各实训场地均符合安全生产要求,安全状况良好。开展实施面向计算机应用专业群相关岗位群的实验、实训、实习、设计等多层次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探索初见成效。

2实训基地的建设

(1)近年来我校与凉山州内各电脑公司、广告喷绘公司及福建、广州、山东等计算机各配件的生产公司合作,逐步形成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群。

(2)与企业共同制定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管理方法、顶岗实习的内容、考核方案及考核的实施。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融入企业生产和技能创新之中。

(3)通过工学结合调查研究、实施方案的制定,探讨现行体制下可行的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并应用于指导中职教学。

(4)联合办学

近年来与多所省内著名的职业院校进行了“1+2”和“2+1”模式的联合办学,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五、教学管理

5. 1专业建设

计算机应用技术是一个应用范围很广的专业,可以从事计算机行业的几乎所有工作。因此,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应学习的内容变得非常广,内容涵盖计算机软件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维护与管理等多个方面。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三年学习内容不可能涵盖所有的计算机应用领域。因此,必须将该大类专业划分成若干专门化方向。而这些专门化方向须根据市场需求方能确定。为此,计算机专业教师对市场需求进行专业调研,了解社会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能力与素质需求。并由此确定计算机应用技术大类专业的专门化方向。

经过对多家电脑公司的调研发现,各城市各企业都在实现网络信息化,各企事业单位需要能够进行网络系统规划、设计、施工、设备调试、维护的中高级计算机技术应用性人才。因此,有必要开设网络专门化方向。随着社会迅速发展,各种智能化居民小区,智能化办公楼纷纷建立。智能化楼宇中安装有门禁、安防、电视监控、背景音乐、有线电视、计算机网络等系统,需要对这些楼宇智能化设备进行安装、调试、维护、修理的技术人员,因此,有必要开设计算机技术系统系统维护调试专门化方向。

中职专业建设应突出一专多能,从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实际出发,主要对三年制计应专业人才培养问题进行了探讨,结合近年来的工作实践,总结了在该专业建设方面的一些措施与经验,以期中职计算机应人才培养能够更加适应社会需要。

5. 2课程建设

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的课程可分为文化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三大类。每门课程注明了参考学时或教学周数,学时范围供1—3年制学校。

课程设置的基本结构

全学程教学周为108周。其中:课程教学88周,教学实习10周,机动及劳动4周,考核6周。

课程教学每周34学时,共2000学时教学实习及上机实习每周12学

时,共1780学时,共3780学时。

文化课1800学时,占总学51%

专业课1620学时,占总学时39%

专业选修课360学时,占总学时10%

5.3制度与管理

教学管理制度与监督:我校推行以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建立两条线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教学运行一条线和教学质量监控一条线的管理模式),成立教学指导小组和教学督导小组。主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每月主持教学工作例会,组织各专业科长、各教研组长研究教学工作;建立并实行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制度;学校校各级领导坚持《学校听课制度》;高度重视,严格执行着学生教学反馈制度,将学生纳入到教学管理队伍中来,以协助学校共同做好教学质量管理工作。

教务信息化:采用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管理信息化;

深化人事制度与管理方面的改革:从2000年以来实现了全员的岗位聘用制,从2003年以来开始运用人事代理制度激活用人机制,严格按照“按需设岗、按岗定责、公开竞聘、聘约管理”的岗位聘任工作的基本原则与受聘上岗的教职工签订岗位聘用合同,明确受聘人的岗位责任和任期工作目标,建立起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优胜劣汰的运行机制。同时,建立科学、严格的考核制度,做到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群众考核与领导考核相结合,。实行学校考核奖惩制要与教师的年度考核结合进行,既为教职工评优、评先、晋职、晋级提供依据,又岗位责任制的执行提供保证,并积极创造条件,建立激励性校内分配机制,推行重实绩、重贡献、向高层次人才的重点岗位倾斜的分配制度,使教职工的实际收入与教职工实际工作的质和量挂钩,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原则,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和论资排辈的分配办法。

学校建立了以教务处为主体,综合实验室和计算机教研组为中心,以“实训模块”、“实践模块”和“实习模块”为主要内容的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并督导执行:制定了一套培养学生基本专业技能与基本操作技能为主的课程实验与项目实训管理制度;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应职岗位所需的综合技能为主的专门化实训实践(综合实训实践)管理制度;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

应职岗位(群)所需的职业能力(技术应用能力)顶岗实习管理制度,构建了一套相对独立的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严格执行,严密监督,始终坚持实践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以保证实践教学高质量。

教学档案,学校领导定期检查教师的教学进度、教学质量,检查教学档案。将各课程的教学档案进行存档。档案由教学秘书专人负责,按时归档,装订完整规范。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质量管理、学籍管理、教育研究、教学文件管理等,全部按学校管理规定执行。

5.4教材

本专业高度重视教材建设,计划经过2到3年的摸索,形成较为稳定的教材,一部分课程如果没有合适的教材,为了满足培养目标的需要,要通过教学过程中的不断积累形成自己编制的教材。至今,主要课程已经有了稳定的教材,所选教材都是国家中职规划教材。计算机教研组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所选教材作了必要的处理,形成了完备的多媒体课件。

注重实验实训教材的建设,要求每门课程在每个学期都要编写完整的自编实验指导计划,计划经过2到3年的完善,形成完整的具有独立风格的实验教材体系。实验教材体系与国家技术签证充分衔接。至今,已开设的课程都有了自编实验指导计划,部分课程的实验指导计划已经过2次以上的修正。

5.5图书资料

校图书馆内有信息类专业图书资料5600册,资料室图书有500余册,专业报刊、杂志5种。

六、教学质量

6.1基本技能

计算机应用专业基本技能符合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要求,本专业主要面向多媒体制作、影视广告、电子商务、会展、传媒、信息、教育等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掌握必需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具有办公自动化信息处理、网页设计与制作、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基本技能、扎实的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在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计算机系统管理、维护和应用操作人员,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中等应用型技能人才。

本专业通过7年的建设,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教学培养体系,从本专业02级学生的培养情况看,不论从基础知识还是从专业知识的培养都已达到我们的教学培养目标。

6.2综合素质

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经过三年的培养,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守社会公德,遵守社会主义道德。 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认真思考,发现问题,从自身实际出发,提出科学、合理、有创意的解决方法。

能与他人一起确定目标并努力去实现目标;尊重并理解他人的处境和观点,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能综合地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手段进行合作。能够通过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性活动方式不断获得新的知识,自主发现问题,独立解决问题,促进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学生每学期都能参加2次以上的课外科技、文化及社会实践活动。

学生在校其间每周2次体育课,每学年学校都要组织全校篮球运动会,足球运动会、排球运动会各一次,每年5月份都要组织全师生田径运动会。并不定期举办拔河、跳绳、踢毽子等活动。从而使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大于95%。

七、社会认可度

7.1社会需求

二十一世纪进入信息时代,席卷全球的信息科技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信息产业已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IT产业作为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其迅猛发展的关键是有一大批从事IT技术创新人才。一定数量、结构和质量的IT人才队伍是IT产业发展的支撑,IT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高水平的IT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是走向IT产业大国和强国的前提条件。

就中国来说,IT产业在过去5年经历了年28%的增长速度,是同期国家GDP增长速度的三倍,对GDP增长的拉动作用已进一步增强,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2003年,我国IT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88万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4000亿元,利税总额1000亿元,IT产品出口额1421亿美元。软件与系统集成销售收入1600亿元,软件出口额20亿美元,创历史最好水平。IT产业占全国工业比重达到12.3%,占GDP的9.1%,成为第一大产业。

而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将会利用国际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聚集各种资源,突破核心技术制约,在集成电路、软件、计算机与信息处理、现代移动通信、信息安全、信息服务和系统集成等技术领域加强创新,促进IT产品更新换代,推动我国由IT大国向IT强国转变,并进而推动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

信息时代的发展,大大促进了计算机应用的需求,目前我国的信息化还在初级水平,各行各业都加紧投入计算机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部署、运行、开发都需要大量各层次的应用型、开发型IT人才。

7.2就业率

学校形成了以学校招生就业处为核心、各专业科为基点、全院教职员工积极参与的完整实习就业工作体系。注重以市场需要为导向,开设《就业指导》、《职业道德》等课程和开办相关讲座,加强毕业生就业观念及职业规划教育,提高了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计算机教研组通过分析市场、行业需求,调查IT岗位,按照岗位技术与素质要求设计课程体系,每年优化教学计划。通过校企合作、岗位分析、双证教育、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技能实训、师生研讨、分级测评等方式,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并且根据企业特定需求补充课程讲座,拓宽专业适应性,努力培养能迅速融入企业岗位与项目任务的中高技能专业人才。

2005至2011年计算机应用技术与计算机应用技术(图形图像制作)毕业生最终就业率平均100%,专业对口率72%。

7.3用人单位评价

用人单位的满意度调查统计表明满意率86%,基本满意率14%,暂未出现不满意的情况。在专业的创办与发展过程中,紧扣市场需求,着力设置社会急需的、能宽口径就业的各个专业方向,根据市场信息调整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开设IT界较热门的又有一定超前性的技能课程。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新增专业可行性论证分析报告

新增专业可行性论证报告

————————————————————————————————作者:————————————————————————————————日期: 2

新增专业可行性论证报告 一、专业的社会背景和行业背景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作为始终伴随着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而发展的产业,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目前为了发展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每年均有大量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建设任务,建筑业发展前景广阔。 地处中国的最西部,是向西开放的门户。截止2009年底,总人口达到2158.63万人,近年来的建筑行业得到了飞速地的发展。尤其是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工作座谈会的胜利召开,会议将工作提升到了关系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特殊重要战略地位,为确保实现跨越式的大发展,国家推出了一系列的扶持及优惠政策,其中包括加快为各民族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因此的建筑行业也必将迎来快速的大发展时期。 然而,据统计,从事建筑行业的人数达百万,在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约达万人,许多技术岗位是由没有受过专门教育、仅仅经过短期岗位培训的人员占据着,这一现象是制约建筑业发展的瓶颈,是造成建筑质量低劣、建筑事故不断发生的根源。建筑业的产品多数是公共产品,其质量好坏直接关系着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因工程低劣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事故影响极坏,甚至影响社会安定。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迫切需要加快建设教育事业的发展,以满足生产一线对建设人才的需要。 从社会发展趋势看,科学技术进步和知识经济的出现,将使建设行业的科技水平、生产技术和手段发生重大变化。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我国面临的是一个经济全球化、信息国际化、知识产业化、学习终身化的时代,建设行业生产技术和生产手段的巨大变化迫使我们必须加快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以适应时代发展和建设事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从教育本身看,高职教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它所培养的是生产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但目前,高职因起步较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模还不能满足建筑行业的需求。 二、社会对本专业人才需求的预测分析 随着建筑业的迅猛发展,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短缺问题日渐突出。目

最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最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可行性研究的编制是确定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性意义 的工作,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的科学论证,下面是公文站小编整理的最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供大家参考! 最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 20xx年12月公布的《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条例》,进一步规范了XX政府对企业投资项目的核准和备案行为。 根据《条例》规的相关内容,从20xx年自20xx年2月1日起,XX项目立项将实现全方位监控,这对XX投资项目立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正是在此时,泓域咨询机构开始谋划“互联网+信息咨询”的咨询服务模式,完善XX项目立项备案的需求。泓域咨询通过资源整合,在全行业中首创了“互联网+信息咨询”的服务模式,通过信息资源整合,可为客户定制提供“行业+项目+产品”的投资咨询服务。按照“科学、客观”的原则,主要从XX技术、XX经济、XX工程等方面进行充分的论证和可行性分析,对项目建成后可能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进行科学预测估算,从而提出该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进行建设的咨询意见。

面对XX中小企业项目立项备案的市场需求,提供一份完善的XX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不仅对于XX企业项目立项至关重要,同时也为XX企业对项目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估起到积极作用。泓域咨询高级咨询工程师周春余表示,随着“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实施,XX中小企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在编制XX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过程中,要充分平衡企业发展与XX政策要求之间的关系,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XX项目立项要积极掌握产业发展政策的变化,力争在XX项目建设初期的科学规划。 目前,针对XX项目立项备案的XX可行性研究报告重点及难点分析已由泓域咨询机构发布,XX中小企业在立项、建设、运营过程中要面临更加具体的环境背景—— 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按照“布局合理、产业协同、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原则,加强规划引导,改善发展环境,推动智慧集群建设,形成一批产业集聚度高、创新能力强、信息化基础好、引导带动作用大的重点产业集群。加强产业集群对外合作交流,发挥产业集群在对外产能合作中的载体作用。 推动中小企业协调发展。建立中小企业跨区域交流合作机制,鼓励东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利用各自比较优势开展合作,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推进城乡中小企业协调发展。推动军民融合发展,促进中小企业进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和服务领域。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营造和谐发展环境。

专业教学改革可行性论证分析报告

专业教学改革可行性论证报告 一、师资力量雄厚,培训课在业内阻碍大。 保险专业课师资队伍建设是学院一直特不重视的大事,不仅重视及时调整补充,而且重视培养和提高。按学院要求,凡新调入的专业课教师,都要安排半年时刻到公司实习;凡40岁以下年轻教师均要参加在职硕士进修,拿到硕士证的给予报销学费的85%。只要条件同意,学院尽量安排专业课教师参加各种培训或学术活动。近年来,先后有8名教师到国(境)外考察。保险专业现有的16名教师中,教授3人,副教授6人,

讲师5人,助教2人。年轻教师中有硕士学位的占80%。在国家保险总公司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中,本专业教师有2人是委员。 保险专业开办17年来,已培养本科毕业生307人,专科毕业生3265人,保险高等专业证书毕业生503人,其中157名毕业生获得英国皇家保险学会与学院联合颁发的CIP证书、12名毕业生考上了中央财经大学、武汉大学等大学的研究生,为保险行业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其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在业内享有专门高的声誉,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 保险专业历届毕业生统计表

在科研方面,本专业教师已公开出版教材和专著38部,公开发表论文400余篇(不完全统计),科研课题由省部级以上立项或获奖的16项,科研水平得到总公司、保监办和同行赞誉。 在培训方面,学院培训规模达到每年2000人次以上,内容涉及保险业务的方方面面,学员层次多为地市经理、县区经理和业务部门主管,对培训课期望值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强烈。保险专业教师承担了学院历年培训课时的70%以上。由于选题适应业务进展要求,理论分析具有专业化水平,因而有10名左右的老师经常被各家公司请去讲学,不仅为公司咨询、培训、策划提供了服务,也为学院争得了荣誉。 二、进展前景看好,办学经费有保障 保险职业学院是由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和中国再保险集团公司合办的全国唯一一所股份制保险职业学院,其中“国寿”占股份70%,“中再”占股份30%,两大公司资本实力雄厚,特不是中国人寿保险公司,2003年已跻身世界500强企业。因而学院办学经费的行政拨款一直稳定,办学收费和培训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调研论证报告

专业。 五.建筑行业人才需求分析 根据职业人才需求预测的调查报告,全省150多个专业归为40个专业类,按专业类进行统计显示:(1)社会人才需求量依次为市场营销,工商行政管理,机械,土建……,其中土建名列第四位。(2)土建类人才需求的顺序为建筑工程技术,工业电器自动化,给排水……其中工民建列土建类首位。由此看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有广泛的社会需求。 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民建)毕业生适应的工作领域包括建筑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工程质量监督站、建设单位、监理公司、工程造价咨询等部门。 随着我国“十五”计划的实施,国家将鼓励房地产业的发展,特别是职工住房制度的改革,将会进一步促进房地产业的发展。近几年来,国家制定宏观财政政策,用以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其目的就是通过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事实证明,这种带动作用无疑会增加建筑工程专业人才需求。 我们对长、株、潭三市建设委员会(局)、人事局、各设计院(所)、建筑施工企业等单位的建筑工程专业人才现状与需求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主要调查与分析结果如下: 1、调查结果 大型施工企业调查结果 职工人均需求指数为:0.022 2、同比例类推计算结果 国有企业:0.022x423500=9400人

集体企业:0.022x627300=13800人 3、按单位发展规模推算 (1)设计单位:乙级单位今后五年共需530人 丙级单位今后五年共需1250人 (2)施工企业:国有单位今后五年共需9400人 集体单位今后五年共需13800人 (3)房地产单位:今后五年共需2600人 (4)管理单位:市级单位今后五年共需1200人 县级单位今后五年共需2400 累计共需31180人 上述预测较为保守,随着国家对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的加大,湖南省对土木建筑方面的人才需求会进一步的增加。但是对人才的需求不会只仅限于传统的房屋建筑工程方面,而是具有较为全面的土木工程基础知识的应用型人才。这对我们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六、对本专业建设发展的建议 1.我院应把握建筑行业的脉搏,在招生数量和规格上迅速适应市场的需要。到2008年,力争实现在校建筑工程技术学生达到3500人,95%以上的学生都能达到我省建筑行业的人才要求。 2.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的教师达到80人,其中专业带头人1人,安排教师到企业去参加实践。 3.课程设置上不断优化,教学手段上不断改进。通过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和使用,努力提高教学的质量尤其是实践教学的水平。 综上所述,在未来的十多年中,建筑业将会有一个更大更快的发展,社会对建筑工程人才的需求将逐步转向高职高专培养出的高素质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本专业的教学改革对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有直接的推动作用。 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系 执笔:李伟

新增专业可行性论证报告

新增专业可行性论证报告 一、专业的社会背景和行业背景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作为始终伴随着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而发展的产业,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目前为了发展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每年均有大量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建设任务,建筑业发展前景广阔。 地处中国的最西部,是向西开放的门户。截止2009年底,总人口达到2158.63万人,近年来的建筑行业得到了飞速地的发展。尤其是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工作座谈会的胜利召开,会议将工作提升到了关系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特殊重要战略地位,为确保实现跨越式的大发展,国家推出了一系列的扶持及优惠政策,其中包括加快为各民族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因此的建筑行业也必将迎来快速的大发展时期。 然而,据统计,从事建筑行业的人数达百万,在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约达万人,许多技术岗位是由没有受过专门教育、仅仅经过短期岗位培训的人员占据着,这一现象是制约建筑业发展的瓶颈,是造成建筑质量低劣、建筑事故不断发生的根源。建筑业的产品多数是公共产品,其质量好坏直接关系着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因工程低劣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事故影响极坏,甚至影响社会安定。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迫切需要加快建设教育事业的发展,以满足生产一线对建设人才的需要。 从社会发展趋势看,科学技术进步和知识经济的出现,将使建设行业的科技水平、生产技术和手段发生重大变化。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我国面临的是一个经济全球化、信息国际化、知识产业化、学习终身化的时代,建设行业生产技术和生产手段的巨大变化迫使我们必须加快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以适应时代发展和建设事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从教育本身看,高职教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它所培养的是生产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但目前,高职因起步较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模还不能满足建筑行业的需求。 二、社会对本专业人才需求的预测分析 随着建筑业的迅猛发展,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短缺问题日渐突出。目

课程体系构建调研论证报告

课程体系构建调研 论证报告

矿山机电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一、课程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 1、强调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是以理论知识够用为构架,以实际应用为目标,以就业落脚点,为形成突出实践应用特点的理论课程体系。 矿山机电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涉及课程的性质特点,内容的整合、重组,教材的编写和教学方法的变革,其目的是与市场人才规格需求零接轨,与就业相结合。在课程体系设计中,理论课程以实际应用为目标,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专业核心能力对理论知识的要求,把专业(行业)职业资格认证内容导入课程体系,融进教学内容,纳入教学计划,并在教学中认真落实。 2、优化课程体系结构与教学内容选择。 矿山机电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必须依据人才培养的细化目标,并不断优化每门课程的结构及教学内容的选择。将绝大多数专业的课程调整为五大模块式课程体系,即:公共课与基础课、职业技术基础课、职业技术综合课、职业能力专项训练和选修课。实践课程所占比例也大大提高。职业技术及能力模块课程实现有机衔接,逻辑关联,使课程间具有连贯性和递进关系。职业技术基础课、职业技术综合课和职业能力专项训练课程分段设置,循序渐进、由浅到深、由易到难,按先基础后提高的原则进行安排。

3、探索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为一体的课程教学模式。 矿山机电专业课程实践教学采用系列化、层次化模式。设有配合课程教学内容的实验、培养某种技能的实训、专业的或社会性的实践,形成专业系统知识和技能为一体的训练模式。 4、课程体系与职业资格或专业技术认证相一致的策略。 矿山机电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建立与岗位或专业核心能力相关的专业技术或职业资格等级证书认证服务的课程,体现专业技能与证书的一致性,真正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课程体系构建策略 1、编制新教学计划及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计划是贯彻落实课程方案和过程的纲领文件,体现课程的体系结构。教学大纲是教学计划对课程内容界定和对课程教学环节的具体要求,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也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没有教学大纲规范的教学是盲目的,很难做到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双重体现。因此,我们非常重视对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的制定与贯彻执行,纠正教学中的盲目性、随意性。为了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重视课程教学执行情况的反馈分析,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对教学文件逐年进行滚动修订。 2、按新专业方向要求重构课程。 我院主要面向纺织、轻工、建材、化工等行业开设专业,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在认真进行专业调研与论证的基础上,改造和整合了部分专业,一些专业还派生出了很多新的方向。

实训室机房建设项目方案论证报告

XXXX学院 实验(训)室建设项目建设方案论证报告项目名称XXX 实训室建设 项目建设资金预算XXX万元 项目负责人XXX 专业带头人XXXX 建设单位XXXX 系 2016 年7月1日

项目建设队伍基本情况(略) 项目建设的目的、意义,建设目标及所实现的功能(包括原有状况阐述)

1.项目建设的目的、意义 XX两专业实训条件比较薄弱,至今没有自己独立专用的实训室,借用XXX 专业的实训室(计算机远程考试机房)进行相关项目训练,而计算机远程考试机房为WW两专业考试专用,且每周都有相关考试,因此XXX两专业的实训课 程经常遭遇没有实训室可用的困难,出现临时调换教室、调整教学时间等问题,严重影响正常实训教学。通过建设XXX实训室,为XXX两专业的学生提供 校内实训平台,引进目前XXX企业普遍使用的最新操作软件和真实的单证案例,以真实或仿真模拟手段进行实训环节教学,让学生体验、掌握XXX操作方 法与技能,满足正常的实践教学需要,确保学生毕业后到企业能尽快适应企业 2.项目建设的目标 该实训室建成之后,可以满足每年XX名左右的XXX专业学生的集中性实践 教学的需要以及一些专业课的课内实践教学的辅助教学。该实训室的集中性实训时间至少为12周,实训学时为196学时,实训人时数为29400人/时数。 主要幵展的实训项目包括:XX操作实训、XXX实训、XXX实训,以及两个专 业的一些专业课的课内实践项目(用于网络资源的搜索、查询与应用、作业成果的制作与展示等),未来也会根据课程的需求和条件幵发新的实训项目。项目建设能形成系统的、兼具拓展功能的XXX专业的综合实训平台,为“理论与

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报告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评审报告 (标准文本-2009 版) 编号: 编写: 校核: 项目负责人: 公司负责人: (评审咨询机构全称、盖红章) 年月日

说明 1、本文本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标准文本》,评审《项目建议书》时可根据情况适当删减或侧重使用。 2、本文本为通用文本,使用时可根据项目类型、特点等具体情况适当删减或侧重使用。

目录 一、项目概况.............................................. 二、评审依据.............................................. 三、建设必要性论证评审意见................................ 四、社会需求调查和预测评审意见............................ 五、建设标准论证评审意见.................................. 六、建设内容及规模论证评审意见............................ 七、多方案比选情况评审意见................................ 八、环境影响等论证评审意见................................ 九、节能减排论证评审意见.................................. 十、工程项目管理方案评审意见.............................. 十一、经济分析和风险分析论证评审意见...................... 十二、可行性研究报告修订情况评审意见...................... 十三、评审结论意见与建议.................................. 附件: 1、投资估算评审对照表 2、可行性研究报告预审意见(未通过预审的项目适用) 3、现场查勘资料(照片、现场查勘会签表) 4、评审会议专家签到表 5、专家组评审意见 6、专家个人评审意见 7、评审咨询机构初审意见 8、可行性研究报告修订情况对比分析表 9、评审咨询机构营业执照、资质证书影印件

行业分析报告经典模板

行业分析报告模板

目录 行业概况6 行业简介6行业规模、发展速度、平均利润水平、主要厂商6 外部影响(政策、技术)(E)6 政策法规、行业管理模式6国内对行业的管理性政策法规、行业促进政策等6国内行业管理、促进政策对行业的影响分析(实例)6国外成功的行业管理模式(政策法规)7技术发展趋势7主要技术术语、简写和解释7国际技术走向、发展前景分析7国际技术领先的国家、公司的名称、简介、技术领先之处7国内技术水平、发展趋势、与国外的技术差距7国内技术领先公司的名称、简介、技术领先之处7 行业供求分析(S)7 行业供给、行业进入者7行业业务模式分析(资本集中度、利润来源、进入/推出壁垒)7行业集中度、竞争态势8行业大厂商盈利模式、竞争优势分析(实例)8行业小厂商盈利模式、竞争优势分析(实例)8行业中的外国企业竞争模式分析8行业需求、替代产品8对行业产品的需求规模、增长率及原因分析8行业替代品的种类、规模、可替代性分析9

对产品需求的变化周期及特点9需求细分市场分析9 产业链、相关行业分析(S)9 上游企业分析9供应商行业的名称(及行业编号),简介9供应商行业的讨价能力分析9下游行业分析10顾客行业的名称(及行业编号),简介10顾客行业的讨价能力分析10相关行业分析10相关行业的类别(替代性、补充性、服务性)、名称(及行业编号),简介10行业关系分析10 行业厂商行为分析(C)11 营销行为11行业典型营销模式介绍11营销创新分析11行业中营销大事记11生产行为11行业典型生产模式介绍11行业中产能变化(进入、购并、退出)大事记12行业扩张行为12行业对周围行业的扩张力度分析12行业扩张大事记12 行业主要厂商分析(C)12 第一厂商:分析12

计算机应用专业可行性调研分析及论证报告

冕宁县职业技术学校 计算机应用专业可行性调研分析及论证报告 四川省冕宁县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及应用专业于2005年正式开办,已连续招生7年。在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分类中属信息类,专业代码为071190,学制3年,前两年在校就读。第三学年实行“就业、升学”两条腿走路,如果不参加高考的部分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学生顶岗实习前参加毕业考试和职业技能鉴定,毕业考试、技能鉴定、实习成绩三项合格方可毕业,并于顶岗实习结束后办理毕业证;而参加高考的部分学生继续在校就读,在教师的指导下复习迎接高考。 我校从建校伊始就具有职业教育的性质,几经周折和发展,我校逐渐壮大,1984年经凉山州教育局批准成为从事中等职业教育的职业中学,即冕宁县巨龙职业中学,今又迎来了职业教育的春天,2009年2月经四川省教育厅批准更名为四川省冕宁县职业技术学校。目前是凉山州53125工程学校,四川省首批合格职业中学,是冕宁县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学校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能从事初、中技能鉴定。2008年被州教育局评定为州级重点职业中学。 我校拥有一个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求真务实、艰苦创业的领导班子。现有校级行政3人,设有三处三室(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行政办公室、招生就业办公室、教科室)6个行政科室,党政、工青妇、职代会组织机构健全。现有教职工69人,是一支有活力的年轻化队伍。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较强,富有敬业精神和团队精神,全身心投入教学与教研工作,现有国家级、省级、州级、县级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骨干教师)14人,先后有6名教师在省、州、县级教学科研活动和赛课中取得突出成绩。 学校占地68701㎡(103亩),建筑面积30301㎡,固定资产31071100余元,实训设备设施总价值1945600余元。在校学生1329人,2009年全县招收新生616人。同时,我校还承担了本县的劳务输出培训工作及凉山州扶贫办的部分劳务扶贫培训工作,年短期培训600人。 在专业设置上,学校坚持扬长避短,紧密结合市场,面向就业岗位需求,实行专业组负责制管理,设有五个专业组(信息技术、服装美术、畜牧兽医、电子建筑、餐旅烹饪)八个专业(信息技术(计算机平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申报论证报告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论证报告 我校自开设计算机及应用专业以来,按照教育部及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指示精神,严格落实专业教学计划,结合当地企业用工的需求,不断更新理论与技能教学,服务于襄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能全面发展,具有打字、排版、系统维护、网络、编程等方面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在企事业单位,计算机销售维修单位从事计算机操作、销售、维护的中高级等专业应用型人才。取得计算机中、高级资格证和其它技术等级证书。几年来,本专业经过了不断的完善,现已发展为学校的重点专业。为了更好的发展,我们成立了专业建设论证工作小组,通过走访企业,外出学习等方式,对本专业进行了认真的论证。 一、社会需求分析 首先,由于中、小企业中不可能配置众多计算机应用技术人员,要求毕业生具有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较宽,在实践工作中一专多能。我们专业设置灵活,以适应人才市场的变化。对于计算机应用专业,以及几乎所有企业、公司、事业单位都需要的技术,本专业在立足于专业基础知识教育稳定的前提下,保持专业课程开设的灵活性。 其次,在三年的教学过程中,本专业的灵活性同时表现在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组织上。实践性教学在教学中一般不低于总学时的50%。编制实践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考核办法,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通过教学中的大型实训、课程设计等流水线式实践环节的训练,逐步形成培养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动手能力培养。同时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以满足学生提高处理和解决各种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需要。 因此,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以大、中、小企业的办公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与维护岗位为主,从事计算机办公自动化、数据库的应用与维护、计算机设备维修、网页制作、软件编程、销售等,同时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 综上所述,我校开办《计算机及应用》专业,有较大的社会需求,它将成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重要渠道。 二、设置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可行性 1、专业设置的思路与方向 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应有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用人单位在考察一个人时,都非常重视其学历背后的综合素质。“我们需要的人员:具有良好的素质,要始终能跟得上知识更新的步伐,能够不断发展和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特别是有比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这是我们在对用人单位调查时经常听到的话。无论是毕业生还是在校生,也同样都非常关注个人素质的培养。学生毕竟是学校教育的“产品”,培育合格的人才是我们的基本任务。经过这几年对素质教育的提倡,各个学校都做了大量的探索工作。我们要树立质量意识,把质量作为主线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这不仅可以向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而且提高了学校自身的办学竞争力。 为使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熟练从事有关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工作,显然仅靠开设一门课是不能做到系统学习的。面向中职教育开办《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立足于“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宗旨,按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技术训练为内容,为社会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指导思想,本专业决定建立稳定、扎实的专业基础课群,经过努

药物制剂技术专业设置调研论证报告

药物制剂技术专业设置调研论证报告医药行业是现代化科技含量较高的新兴行业,我国加入WTO以来,医药经济进入飞速发展期,医药行业已经成为我国十大支柱产业之一,同时也是我省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河北省有成百上千家医药企业和医药零售网点,从业人员达几十万,并且不断有独资、合资、股份制等形式的医药企业诞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而国家对于医药企事业单位实行GMP 和GSP的规范化管理,要求从业人员有较高的行业知识和技能水平。随着药品生产和经营的发展,行业知识与能力层次不断提高,高技能人才的严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医药行业发展的瓶颈。这一客观事实要求职业教育能够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级药学技能型(包括药物制剂、药品营销专业)人才。 根据省教育厅专业设置与调整原则,高职教育应紧紧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就业市场为导向,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发展药学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具有较高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的高级药学技术人才,促进地方经济的稳定发展。 一、发展药学高职教育的背景调查 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对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当前,医疗卫生机构和日益增长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客观上要求医药产业提供高质量的医药产品和服务。医药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产业。高新技术成规模地推广应用,客观上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显然,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药学人才已难以适应医药产业的需求。

我们就唐山药厂数量及从业人员学历进行了初步统计, 唐山市药厂数量一览表 药厂从业人员学历构成统计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经营企业从业人员的调查统计,专业技术人员学历以中专为主,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员比例不到30%,远远不及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取得高级职称者几乎没有中专毕业生。因此,技能型高等人才无论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与医药产业的客观要求相比,均有较大差距。而且调查还显示,在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从业人员中,学术研究型本科人才所占比重较大,技术应用型大专人才所占比重偏小,而且即使是大专毕业生,也多数是中专生通过函授等成人教育取得学历的,还难以称得上是真正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通过对太阳石等大规模企业的调查发现,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不断应用,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会日益频繁,企业需要一批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留得住、用得上的面向生产、经营、管理、调试维护、使用操作和服务等第一线工作岗位;具备较强综合职业能力;基本素质较高;能够正确定位的实用型人才。从近几年的社会调研来看,企业对药学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呈上升趋势。因此,使药学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尽快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势在必行。 二、发展药学高职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药学技术专业人才一直由中专单一层次培养。近年来,由于药学技术专业内容大量更新,各学科的相互渗透、改造,其内容已超

财务管理专业专业_调研论证报告

财务管理专业专业建设论证报告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一步规范,中国加入WTO、广西纳入泛北部湾经济圈建设以及2008年后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社会对财会人员,特别中财务管理人才的质量会提出更高的要求:未来的财会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熟练的实践能力,必须具备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一定的外语运用能力等。因此,培养和造就大批的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已迫在眉睫。我们经过大量的社会调研和论证认为:设置财务管理专业是必要和可行的,在高等教育转型的背景下,加强专业建设,从前3届本专业的培养过程中,我们发现本专业需要与时俱进地进行改革转型。 根据学校关于制订2016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的要求,我们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先进性、适应性和特色性在系部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对区内相关企业、毕业生进行了深入的调研,通过文献检索,对国内外同类院校相同专业的转型发展经验和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专业建设改革的原则 1?根据社会需求增设专业方向。专业建设调整依据二十一世纪我国社会发展状况,经济建设情况和本地经济发展的需要,人才需求的情况,积极稳妥地设置、调整专业,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的人才需求。 2?专业建设以学校发展、面向市场为主,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树立现代化教育教学观念,优化课程结构,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校内部各项改革、各项资源的合理配置。 3.专业建设是在教育部本科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及有关行业制定的相关专

业建设标准、业务范围的基础上,依据该专业在本校已经具有的软硬件条件等确定的。 二、专业建设改革的必要性 我们在2012年暑假期间,以企业为主,其次为财务会计专业的毕业生,进行典型性抽样调查,企业选取我校毕业生为2012届、2011届和2010届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30人)及所在的企业进行调查。为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建设、转型从人才需求、人才要求等方面提供数据支持。 2013年5月,我们教研室全体成员到广西大学商学院和广西财经学院会计与审计学院进行调研,主要学习借鉴兄弟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方面的经验,就我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稿)的内容与两所高校的财经管理方面的专家教授进行了充分的研讨交流,专家们对我们的方案进行了诊断,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这些意见和建议在我们后来的制订的实施方案中得到体现。 1.调研背景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对财会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一直处于一种上升的趋 势,即使是大学生人数激增,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今天,财会类专业的就业形势也明显的比其他专业的要好,在各地的招聘职位需求排行榜上,财经类专业一直处于领先,根据对我系开办的财会电算化专业毕业生的调查结果显示,社会对财会电算化专业毕业生需求意愿较强,很多单位有长期需求,由于各行各业、所有大大小小的企事业单位都需要财会人员,所以整个社会每年对财会类 人才的需求总量是非常大的。同时财会类专业是各类院校中开设非常普遍的专业之 一。随着我国大专院校财会专业人才培养人数的不断增多和企事业单位对 财会人员学历要求逐步提高,整个社会对大专以及以下学历的财会专业毕业生

关于目前行业分析方法的调研报告

关于目前行业分析方法的调研报告 针对目前存在的不良贷款前清后增、客户经理不了解规范的调查流程、不了解各行业特点及分析侧重点等情况,我经过认真总结梳理,汇总出了贷款出现风险的原因分析;标准化的调查提纲(以贸易类为例);以调查提纲为标准流程,七类行业的分析方法及要点。调查提纲主要内容为:贷款用途;经营历史及资本积累;生意结构及经营模式;期初选点(确定期初权益);抽样确定成本率;确定损益表;确定资产负债表;权益交叉检验。针对七类行业,以贸易类、生产加工类为例完整论述了调查流程。其它五类行业,根据其行业侧重点,并结合案例对该行业分析当中应注意的要点进行了重点阐述。主要内容为: 一、贷款出现风险原因分析 (一)外部原因 1、行业风险:属国家限制、淘汰类行业,或者属于过剩行业,竞争激烈; 2、固定资产投资太多,盲目扩张,造成流动资金短缺; 3、产品附加值较低,无技术含量,无竞争优势,缺乏市场或国际环境变化; 4、应收账款太多,周期太长,收回难度较大; 5、自由资金太少,负债较多; 6、市场需求下降,营业额急剧下滑; 7、成本、费用控制较差,长期处于亏本状态; 8、长期涉及高息民间融资;

9、无真正资金需求,贷款转借他人; 10、涉及经济纠纷、刑事案件; 11、重大疾病、意外伤亡; 12、不正当经营,信用较差; 13、有购买股票、期货、彩票等投机嗜好以及黄赌毒等不良嗜好; 14、家庭不稳定,有大量开支; 15、涉及不熟悉行业; 16、重大或有负债或对外担保致使自己经营困难等。 (二)内部原因 1、客户经理不知道如何调查; 2、客户经理调查未尽职。一是未认真对客户资产进行核实;二是未认真对客户权益进行核实,从而未核实出客户的负债情况;三是未认真核实客户的营业额、成本及费用,从而不能了解客户的净利润;四是没有真正了解清楚贷款的用途(非常关键),资金挪用;五是没有 真正了解清楚客户的经营模式及股权结构,不知道真正的实际控制人;六是对行业不熟悉。 3、道德原因,人为因素; 4、未及时进行贷后监控,出现风险未及时处理或甚至未发现风险等。 二、行业分析要点

新教材调研论证报告

果蔬花卉专业《果品贮藏与加工》 课程开发调研及论证报告 本课程是果蔬花卉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是本专业必修课。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和社会对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学科课程和技能培训课程已经显得力不从心:首先,学科课程只是按照知识系统性机械地把学习理解为学习书本知识的过程,忽视专业知识与工作的联系,难以实现知识学习向能力学习的迁移;其次,传统技能培训课程孤立地培训操作技能技巧,不能将其整体化与综合工作任务相链接。因此,必须开发适合我校学生需求的专业课教材。 一、教材开发前的企业专业调研 课程的开发,都不可能脱离企业工作岗位对专业人员的需求,否则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教材开发前的企业调研,要求参与课程开发的专业教师对本专业的毕业生未来可能从事的工作的性质、任务、责任,以及技能和素质要求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与分析,形成完整的调查报告,从宏观上把握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和职业教育现状。 二、召开专家调研会 (一)确定本专业工作任务。 职业工作任务的构建来源于企业实践,它对人的职业成长起到关键作用,与企业的实际工作任务不一定一一对应,也不一定完全是再现实际生产中经常出现的具体工作任务、环节或步骤。邀请企业专家座谈,召开研讨会,根据市场调研结果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客观地对教材的内容及实训项目做出准确的定位和适当的调整,制定出适合本专

业的知识能力体系的工作任务,工作任务的制定要有典型性。在校本教材的编制中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果品贮藏加工的基本理论知识,更要掌握果品贮藏加工的方法。 (二)确定学生工作能力。 明确了一个岗位的工作任务,也就明确了它的职业能力。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就可以达到有效培养职业能力的目的。然而实际情况很可能是,学生围绕着工作任务零散地学了很多知识、技能,职业能力却并没有得到有效培养,学生就业后仍然不能完整地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在现实中我们常常遇到这种情况:学生在学校中学得不错,但进入企业却很难适应岗位需求,在开发此校本课程时,我们要认真思考工作任务应培养学生哪方面的工作能力。我认为,对于果品贮藏与加工课程,应要求学生达到的工作能力包括:在知识方面对各种果品贮藏的原理、方法、工艺流程比较熟悉,在技能方面掌握各种果品的加工方法,并能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 三、课程实施项目的构建 在分别从岗位、任务和能力三个角度对职业教育课程进行定位后,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依据这些定位设计课程的项目体系,把前期的开发成果转化成可实施的课程项目。项目的设计要综合考虑运用的理论及技能知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与课程目标的定位是否相适应。 中职学校的目标定位是培养简单型经验型人才,那么项目设计的难度应当与这一目标定位相适应,尤其要考虑中、高职之间的差距。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论证报告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论证报告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要大力发展工商业,而现代化的旅游管理是工商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旅游管理业务的发展方兴未艾,该行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随着加入WTO,中国经济将更加融入国际市场体系,这必将为我国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现在人们对旅游业的发展日益投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数十万的中、英文导游人才。 旅游管理专业正在酝酿着历史性的创新。为进一步调整专业结构,以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具备旅游行业的基本管理知识、技能,具有运用旅游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掌握有关旅游管理问题研究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具有较强的动手、组织、决策能力,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熟悉我国关于旅游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旅游业的发展动态和主要国家的风俗习惯、交往礼仪;熟练应用外语、计算机管理和运用相关软件能力的初级旅游应用型人才,为此,我校决定申请开设旅游管理专业。 一、社会需求分析 我们生活在一个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时代。必须实施以现代化的旅游管理积累资金,促进工业、农业与商业,促进经济信息化战略。当前,旅游管理业务的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古迹旅游、山水旅游、人文旅游与革命传统旅游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旅游建设日益开发与发展,中外游客不断增加。旅游业正在酝酿着历史性的创新。宾馆、饭店、

旅游公司、旅游社、旅游

景区规划建设等与旅游有关的产业日趋现代化、科学化、信息化,传统的管理方式正在受到挑战。如何更迅速地将管理方面的国际先进经验,以及有关的新技术、新成果变成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关键。电子商务的日益普及和信息化的浪潮,直接引发了面向旅游管理方面的新需求。电子化、信息化、数字化、国际化又推动了旅游多样化的趋势,我们学校让多批学生到有关的单位实习实训,使学生们迅速地培养为合格的灰领人才。做到知识够用、技术过硬、证书多样。 近年来日益增长的国内需求,充分证实了现代化的旅游管理,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推进电子导游、旅游信息化、旅游经济规范化将有巨大的市场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旅游管理业务同传统各行业的发展融合。另外,中国国内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并一步步地向国际市场迈进,引来更多国际旅游专家的注目,目前我国从投融资、税收、现代旅游管理技术、国际性合作旅游、旅游装备、旅游环境、旅游法律法规建设等多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支持,极大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标志着我国旅游管理业务进入现代化整体腾飞的关键历史阶段。 在我国绝大部分大中专院校中,旅游管理类课程设置大同小异,培养的学生都是“通才”,脱离了企业的需要。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分层次、多形式培养大量实用的旅游管理人才。 综上所述,我校开办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有较大的社会需求,它将成为培养旅游管理人才的重要渠道。

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本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一、项目概况 (1) 二、企业概况 (1) 三、研究依据及范围 (3) 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4)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 (5) 第二章项目背景与建设的必要性 (7) 一、项目背景 (7)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9) 三、项目建设的意义 (11) 第三章市场分析 (12) 二、隆回县房地产发展态势 (17) 三、区域市场分析 (18) 第四章建设内容及建设规模 (21) 一、建设内容 (21) 二、建设规模 (21) 第五章区域位置及建设条件 (22) 一、区域位置 (22) 二、自然条件 (22)

三、建设条件 (23) 第六章工程技术方案 (24) 一、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24) 二、总体规划及建筑设计 (24) 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6) 四、结构设计说明 (27) 五、给水排水设计说明 (31) 六、建筑电气设计说明 (31) 七、暖通设计说明 (34) 八、消防工程 (34) 第七章环境保护及节能 (36) 一、环境保护 (36) 二、节能 (37) 第八章物业管理 (42) 一、物业管理计划 (42) 二、机构设置 (42) 第九章项目招投标与实施进度 (43) 一、项目招投标 (43) 二、实施进度计划 (43) 第十章组织管理机构和职工人数的确定 (44) 一、组织管理机构 (44) 二、职工人数的确定 (44)

第十一章投资估算 (45) 一、编制说明 (45) 二、总投资估算表 (46) 第十二章项目财务预测数据 (47) 一、资金筹措及投资使用计划 (47) 二、项目的计算期 (48) 三、经营及销售税金 (48) 四、经营成本费用估算 (50) 五、利润及利润分配 (51) 六、借款还本付息估算 (51) 第十三章项目财务评价 (53) 一、财务的盈利分析 (53) 二、清偿能力分析 (54) 三、敏感性分析 (55)

企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本

企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写规范 企业基本情况: 项目产品市场调查和预测 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实施目标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综合经济效益分析 可行性分析结论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写规范 以工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为例,可行性报告的编写规范一般包括下列11项内容。 第一部分可行性研究总述 这一部分是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首要部分,总述要综合讲述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问题以及研究结论,并对项目是否可行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条件。 一、提出的背景 项目的背景包括项目名称、项目承办单位、项目的主管部门、项目拟建地区和地点、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及法人代表、研究工作依据、研究工作概况等七个方面。研究工作概况又包括:①项目建设的必要件,②项目发展以及可行性研究工作概况。 二、可行性研究的结论 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对项目的产品销售、生产规模、厂址、技术方案、资金总额及筹措、项目的财务效益以及国民经济、社会效益等若干重大问题,都应作出明确的结论。可行性研究结论包括;市场预测和项目建设规模: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供应:厂址选择;项目工程技术方案:环境保护;工厂组织与劳动定员:项目实施进度;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项目财务与经济评价;项目综合评价结论等十个方

面。 三、技术经济指标表 在总述部分中,可将研究报告中每个部分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从而使审批和决策者对项目全貌有一个全面概括的了解。 四、存在的问题及提出的建议 对可行性研究中提出的项目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并提出解决的建议。 第二部分项目的背景以及发展概况 第二部分主要应说明项目的发起过程,项目提出的理由,项目前期工作的发展过程以及投资者的意向、投资的必要性等可行性研究的工作基础。基于此目的,需将项目的提出背景与发展概况作系统的叙述,说明项目提出的背景,投资的理由,在可行性研究前工作情况及其成果,重要问题的决策和决策过程等情况。在叙述项目发展概况时,要能够清楚地提示出本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重点和问题。 一、项目的背景 项目的背景包括国家或行业发展规划、项目发起人以及发起缘由两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