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21高考地理自然地理地域分异规律专题复习含答案

2021高考地理自然地理地域分异规律专题复习含答案

2021高考地理自然地理地域分异规律专题复习含答案
2021高考地理自然地理地域分异规律专题复习含答案

地域分异规律

一、我爱做选择

1.北纬40°-60°的亚欧大陆地区,自然带的分布主要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A.纬度地带性B.垂直地带性

C.非地带性D.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

2.下图是东非高原某地景观图,高大粗壮的猴面包树能储存水分,适应环境变化,维持生命活动。完成下题。

猴面包树反映当地具有的环境特征是

A.全年干旱少雨B.夏季炎热干燥

C.干季湿季分明D.终年高温多雨

3.互花米草是一种原产于北美的海滩植物,种子可随海浪传播,其根茎密集粗壮发达,固碳固氮,耐盐耐淹、抗风浪,能够促进泥沙沉降和淤积。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崇明东滩等地互花米草开始引进种植,并在沿海迅速繁殖扩张成为入侵物种。其产生的主要影响有

①生物多样性减少②滩涂大量减少

③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④提高滩涂养殖能力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4.在理想大陆和非洲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中,影响赤道沿线自然带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距海远近B.沿岸洋流C.海陆分布D.海拔高度

5.由于全球变暖,格陵兰岛西南部的一条河流河口三角洲的面积在逐年增长,且速度越来越快。这种现象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差异性B.地方性C.整体性D.普遍性

6.2019年9月,持续数日的亚马孙森林大火引发各国的关注,“地球之肺”的损毁必将加速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大量珍稀物种消失,甚至带来更多的灾害。这一现象表明自然环境具有

A.整体性B.差异性C.稳定性D.脆弱性

7.下图为某山脉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山麓自然带沿图中M方向更替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A.纬度地带性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D.非地带性

8.下图为我国某山地自然带分布图,影响东西两坡自然带谱数目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B.海拔C.坡度D.相对高度

9.2020年2月13日澳大利亚燃烧了4个多月的森林大火被扑灭了,大火对当地环境的影响错误的是()A.森林覆盖率降低B.生物多样性骤减

C.土壤肥力快速下降D.污染大气

10.“冬季漫长严寒,暖季短促,年降水量不多,因为蒸发弱地面比较潮湿,沼泽广布,这里的大片森林是世界上重要的用材林。”描述的是

A.亚寒带针叶林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D.高原山地气候11.下图照片拍摄于某个岛国最南端,这个地方叫“斜坡点”(46°S,169°E),树木倒向一边,枝条和树冠挨在一起并偏向某个固定方向。以下描述符合当地情况的是

①气候有明显的干湿季节变化②农业类型上属于牧场畜牧业③树木常年受东南信风的影响④树枝在强风压迫下朝东生长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2.某旅行社组织了“重走霞客路”大型旅行考察活动。下图为“考察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

旅行团在黄山、衡山、泰山、华山考察中都能见到的自然带是( )

A.常绿阔叶林带B.落叶阔叶林带C.山地苔原带D.山地冰雪带

13.根据2018年卫星卫星跟踪器发回的信号,人们绘制出一只白鹤的南迁飞行路线轨迹图(下图)。该白鹤南迁过程中沿途地区植被景观变化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是

A.非地带性B.纬度地带性C.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规律D.垂直地带性

14.大兴安岭地区森林茂密,有“林海雪原”之称,图中甲地所属的自然带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

博格达峰位于我国天山的东段。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5.图中博格达峰( )

A.垂直自然带分布主要以水分为基础

B.北坡和南坡垂直自然带的数量相同

C.垂直自然带的基带是温带荒漠带

D.各垂直自然带的分布随季节而变化

16.图中山地针叶林带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其位于( )

①阳坡,蒸发强②阴坡,蒸发弱③迎风坡,降水量多④背风坡,降水量少

A.②③B.①③C.②④D.③④

17.有文献表述:“地带性是地球形状和地球的运动特征引起地球上太阳辐射分布不均而产生有规律的分异”。符合该文献表述的地带性是

A.非洲西部从赤道向南北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

B.内蒙古自治区从东向西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

C.阿尔卑斯山从山麓向上出现的森林—草甸—荒漠景观

D.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出现的荒漠—绿洲景观

下图为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经纬度位置图,该交错带是某些自然特征的过渡地带,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8.该农牧交错带的自然特征是

A.从草原向荒漠过渡B.从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地区过渡

C.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D.从地势第一阶梯向第二阶梯过渡

19.导致该农牧交错带自然特征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B.水分C.海拔D.洋流

20.下图为某山地的一次特大暴雨雨量与海拔关系图。降雨量最多地区的海拔高度约为

A.2000m B.1500m C.1000m D.500m

二、我爱做解答题

21.贡嘎山位于川西横断山区,是四川省最高峰。该地区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业易受各种地质灾害的影响。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湾东河发源于贡嘎山东侧,是大渡河的一条支流, 该河流域内多断裂构造带,山体易发生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湾东河上游分水岭地带为贡嘎山现代冰川分布区, 在河谷两侧和谷底留下了大量的冰碛物(含冰水堆积物)。

(1)有户外爱好者选择从新兴(海拔1920米)到倒栽冲(海拔3180米)这条路线徒步考察贡嘎山。他们沿途看到的植被景观变化主要反映了哪一种地域分异规律?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说明贡嘎山东、西两坡自然带的分布差异。

(3)与西坡相比,贡嘎山东坡的雪线位置更低。从气候角度分析其原因。

(4)从水源和物质条件分析湾东河流域泥石流多发的原因。

22.中亚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部。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与中亚各国的经济交流合作不断深化。读材料和中国与中亚部分地区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与中亚国家之间已形成由铁路、公路、航空和管道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

材料二:新疆是中国最大的番茄制品加工出口基地,是全球三大番茄生产和加工中心之一,近年来,新疆和哈萨克斯坦共同合作发展番茄产业,在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

(1)中国某经贸代表团从吐鲁番出发沿铁路前往阿斯塔纳考察,简述沿线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2)结合材料,分析我国与中亚国家之间大力发展铁路运输的原因。

(3)该区域曾在威海沿岸地区大规模垦荒,引河水灌溉发展种植业。简述大规模垦荒对威海和沿岸土地的影响。

(4)结合材料,简述新疆和哈萨克斯坦合作发展番茄产业对该区域经济的影响。

参考答案

1.D2.C3.D4.D5.C6.A7.A8.D9.C10.A11.D12.B13.B14.C15.C16.A17.A18.B19.B20.D 21.(1)垂直地带性;随海拔升高热量减少,水分条件也随之变化。

(2)贡嘎山西坡的自然带上限比东坡高;西坡的自然带种类较东坡少。

(3)东坡受东南季风的影响大,且位于迎风坡,降水比西坡更多

(4)水源条件:夏季气温高,多冰雪融水;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丰富。

物质条件:断裂带附近的岩石易风化、破碎, 堆积物丰富;滑坡和崩塌,产生众多松散大石块;还有大量的冰碛物。这些都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物质条件。(任答两点)

22.(1)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处亚欧大陆内部,远离海洋,沿线区域东南高西北低,东南部主要为高原、山

地,西北部以平原为主;温带大陆性气候显著,沿线区域降水量偏低,东南部局部地区为迎风坡,降水量较高;河湖多为内流河、内陆湖,以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为主;草原、荒漠景观为主。

(2)运输量大,距离远,适合发展铁路运输:铁路运输连续性好,速度较快,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小。(3)入湖水量减少,湖水水位下降;湖岸线后退,湖的面积缩小:含盐量增加;咸海生态系统失衡。土地沙漠化和土壤盐碱化,土地退化。

(4)利用各自优势,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有助于扩大生产规模,延长产业链;增加劳动力就业,提高收入;扩大市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带动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产业。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题型讲解

知识精讲 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如图为某区域地理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按照字母顺序将“①色暗、肥沃的土壤、②地理位置、③冷湿的温带季风气候”填入,顺序正确( D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②③①

(2)该地区森林面积锐减对本地区的土壤和河流的影响主要有( B )

①土壤腐殖质增多②水土流失加剧,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③河流含沙量减小④降水多时易形成洪水、无降水时河流水量锐减甚至断流

A.①①

B.①①

C.①①

D.①①

知识精讲 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 自然带及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

1.下图为我国新疆地区雪线高程等值线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问题。

(1)影响乔戈里峰、博格达峰和友谊峰雪线高程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D )

A.海陆位置

B.降水量

C.海拔

D.纬度

(2)影响甲处等值线数值特征及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A )

A.大气环流和地形

B.海陆因素和洋流

C.坡度和坡向

D.全球变暖和人类活动

2.我国植被土壤分布的基本规律受季风和地形影响。读我国温带沿42°N地形图,回答下题。图中①①①①①分别表示的地表植被类型为( D )

A.荒漠草原、荒漠、森林草原、干草原、森林

B.荒漠草原、荒漠、干草原、森林草原、森林

C.荒漠、干草原、荒漠草原、森林草原、森林

D.荒漠、荒漠草原、干草原、森林草原、森林

2.下图为某岛沿20°纬线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问题。

(1)与甲、乙两地陆地自然带相同的地区分别是( B )

A.青藏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B.巴西高原、亚马孙平原

C.拉布拉多高原、密西西比平原

D.刚果盆地、东非高原

(2)乙地自然景观的分布体现了( D )

A.纬度地带性

B.经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

2.自然带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带性)的判读

1.下左图是非洲某区域示意图,右图是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1)当野生动物大规模迁徙到达甲地时,当地受( D )

A.西风带控制

B.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C.信风带控制

D.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2)图9中序号①、②对应的垂直自然带分别是( A )

A.热带草原带、积雪冰川带

B.热带荒漠带、高寒灌木林带

C.热带雨林带、高寒荒漠带

D.热带季雨林、寒带苔原带

(3)形成图9中自然带②的下界南北两坡高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B )

A.热量

B.水分

C.光照

D.地形

2.2013年6月21日,在柬埔寨金边举行的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了中国新疆天山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读天山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问题。

(1)M坡最有可能是( D )

A.东坡

B.西坡

C.南坡

D.北坡

(2)N坡缺失云杉林带的主要原因是( C )

A.纬度高,气温低

B.海拔高,气温低

C.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

D.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多

3.下图是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与北坡相比,南坡自然带丰富的原因是( A )

A.相对高度大,纬度低

B.坡向朝南,温度高

C.坡度大,纬度低

D.海拔高,降水多

(2)我国西藏的墨脱县位于喜马拉雅山区,2010年12月15日,墨脱公路嘎隆拉隧道贯通,结束了,墨脱县不通公路的历史,修建墨脱公路的主要目的是( B )

A.改变墨脱的生态环境

B.加强墨脱与外界的联系

C.保持墨脱经济发展的特色

D.促进墨脱的产业向外转移

4.读某山南北坡不同高度降水量和降水变率变化图,横轴表示测站的海拔,其中生且至3 539表示北坡测站海拔、932至1 739表示南坡测站海拔,回答问题。

(1)图中山脉可能为( D )

A.阴山

B.贺兰山

C.秦岭

D.天山

(2)关于该山脉降水量及降水变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降水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递增的趋势不明显

B.南北坡的最大降水高度均位于海拔1 600-2 100 m区域

C.降水变率与降水量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D.南坡降水变率明显小于北坡,高山区变率也小于低山区

(3)据图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该山南坡为迎风坡

B.该山降水越多变率越大

C.该山南坡可能为背风坡

D.该山南坡更适宜发展牧业

5.右图为我国某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1)该山地垂直自然带①①①①中,可能出现( D )

A.热带草原带

B.常绿硬叶林带

C.热带雨林带

D.针阔叶混交林带

(2)该山地南坡永久冰雪带下界的海拔比北坡的低,是因为( A )

A.北坡降水较少,积雪量少于南坡

B.南坡植被茂密,地面昼夜温差小

C.北坡气温较低,地面辐射强度小

D.南坡空气稀薄,大气保温作用弱

3. 综合考法——自然带分布高度的影响因素

1.下图示意非洲大陆西海岸某山脉植被分布,山麓年降水量高达9 000 mm 。据此回答问题。

(1)图例中的森林是指( A )

A.热带雨林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热带季雨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

(2)该山地降水最多的地方是( C )

A.东北坡

B.东南坡

C.西南坡

D.西北坡

2.阿尔泰山的植被垂直地带性明显,且植被分布下限由西向东升高。生活在该地的牧民以转场的方式进行放牧(一年四季分别在不同的地域放牧);每年的3、4月份,从准噶尔盆地出发,向着阿尔泰山挺进(如图所示)。回答问题。

(1)冬季牧场在 ( A ) A.① B.② C.③ D.④

(2)在四季转场的放牧过程中,最不缺水是 ( B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3)阿尔泰山植被分布的下限由西向东升高,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 B )

A.热量高低

B.降水多少

C.地下水深浅

D.坡度大小

3.右图为我国“某山地海拔高度与降水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荒漠带

1000

2000

3000

4000

西南 (米) 东北 降水<200 荒 漠 草 原 带 200-250 灌木草原带 250-350 森林和森林草原带 350-500 (毫米)

山地草原带 亚积雪带 ① ② ③

(1)该山地年降水量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减少的高度出现在( B )

A.南坡1500-2500米

B.南坡2500米以上

C.北坡500-2200米

D.北坡2200米以上

(2)甲河属于( A )

A.长江流域

B.淮河流域

C.黄河流域

D.珠江流域

(3)乙河谷从成因来讲,属于( D )

A.流水侵蚀谷

B.冰川谷

C.风力侵蚀谷

D.断层谷

4.读日本某山地降水量随海拔变化图,回答问题。

(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降水量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B.降水量最大值出现在海拔约2500米处

C.ad坡为阳坡,导致降水量出现变化

D.e点气温高于C点,水汽含量夏季时少于C点

(2)关于此山地的叙述可能正确的是( C )

A.此山降水的主要类型是锋面雨

B.降水的水汽来源是日本海

C.此山地的走向是东北—西南走向

D.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景观的变化时森林—荒漠—草原

5.读某山地等高线、等温线、雪线示意图,回答问题。

(1)该山地南坡属于( D )

A.阴坡和背风坡

B.阴坡和迎风坡

C.阳坡和背风坡

D.阳坡和迎风坡

(2)图中①①之间分布最广的植被可能为( C )

A.针阔混交林

B.高山草甸

C.高山荒漠

D.高山针叶林

6.读我国30°N附近甲山坡植被和聚落数量分布示意图,回答下题。

甲山坡出现地方性分异规律的植被是( B )

A.常绿林

B.干旱灌木

C.针叶林

D.高山草甸

7.下图为我国季风区某山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某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图,据此完成问题。

(1)该山地自然带垂直带谱中此森林集中分布的海拔(m)最可能是( A )

A.1 800~1 900

B.1 900~2 000

C.2 000~2 100

D.2 100~2 200

(2)该森林植被的生长习性是( B )

A.喜光喜湿

B.喜阴喜湿

C.好热耐旱

D.耐寒好旱

(3)调查发现,近年来高山苔原带中该森林植被增长趋势明显。主要原因是( C )

A.光照增强

B.水土流失加重

C.气候变暖

D.降水减少

8.下图为某山脉南、北两坡气候资料图,实线表示气温,虚线表示降水。据此回答问题。

(1)该山脉( D )

A.北坡自然带数目多 B.地处南半球低纬

C.南坡相对高度大

D.南坡为迎风坡

(2)山脉基带是( D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亚寒带针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9.下图为45°N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 424米,距海约180千米。读图,完成(1)~(2)题。

(1)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B )

A.大气环流

B.地形

C.纬度位置

D.洋流

(2)该区域中山脉西坡山麓的自然植被属于( C )

A.常绿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

C.针阔叶混交林

D.草原

10.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北坡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随海拔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该山地可能是( C )

A.秦岭

B.南岭

C.昆仑山

D.喜马拉雅山

(2)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的类型组合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B )

A.光照

B.水分

C.海拔

D.热量

11.在降雪量相同时,山地积雪厚度与坡度有关,当坡度大于40°时积雪厚度明显减小。下图为我国47. 5°N 某山南坡海拔相同的不同地段坡度及面积占比示意图。某年3月19日和7月6日该山分别发生了融雪洪水和森林火灾(自然原因引起)。据图文材料,完成问题。

(1)两次灾害发生的地段可能是( D )

A.融雪洪水在甲,森林火灾在丙

B.融雪洪水在丙,森林火灾在甲

C.融雪洪水在乙,森林火灾在甲

D.融雪洪水和森林火灾均在甲

(2)7月6日扑火队员的影子投向正北时北京时间刚好14:00,此山可能是( B )

A.大兴安岭

B.阿尔泰山

C.小兴安岭

D.祁连山地

12.读“我国某山脉主峰不同坡向冰川面积分布及退缩率统计图”,完成问题。

(1)该山峰最可能位于( A )

A.天山

B.秦岭

C.横断山脉

D.台湾山脉

(2)造成不同坡向冰川面积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C )

A.光照

B.气温

C.降水

D.地势

(3)近些年,造成冰川面积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D )

A.降水减少

B.地壳运动

C.风力增强

D.气温升高

13.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和民族聚落分布比例与海拔的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该山最可能位于我国( B )

A.青藏高原北部

B.青藏高原东南缘

C.云贵高原

D.东南丘陵

(2)材料中显示藏族聚落随海拔升高,比例增加的现象,这是因为( A )

A.藏族主要从事畜牧业生产

B.海拔高气候凉爽

C.藏族民居以木板为主,海拔高地区云杉多

D.海拔高光照充足

(3)小叶灌丛带所在的河谷干旱的原因主要是( B )

高考地理复习23个简答题答题规范

高考地理复习23个简答题答题规范 1.等高线地形图小专题: ⑴水库大坝建设选择在河流峡谷处,原因: ①地处峡谷处,利于筑坝; ②有盆地地形,蓄水量大。 ⑵交通运输线路(铁路、公路)选择某地的理由: 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和缓,建设周期短,投资少,施工容易。 ⑶确定某地为盆地,判断理由: 河流向中部汇集,表明地势中间低,四周高。 ⑷引水工程选择某地,原因:该地地势较高,河水可顺地势自流。 ⑸选择某地为梯田,理由: 该地地势平缓,坡度较小,在此开垦梯田,既扩大耕地面积,又利于水土保持,达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⑹登山选择某线路,原因:该地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较小,爬坡容易。 2.海洋资源小专题:

⑴渔业资源集中分布在温带沿海大陆架海域,原因: ①大陆架水域,海水较浅,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强盛; ②寒暖流交汇或冬季冷海水上泛,将海底营养物质带至表层; ③入海河流带来丰富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类饵料充足,易形成大渔场。 ⑵海底矿产资源分布规律:①近岸带的滨海砂矿:砂、贝壳等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 ②大陆架浅海海底:石油、天然气以及煤、硫、磷等矿产资源 ③海盆:深海锰结核(主要集中于北太平洋) 3.盐度和洋流小专题: ⑴盐度最高的是红海,原因: ①地处副热带海区,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②周围是热带沙漠地区,缺少大河注入. ⑵盐度最低的是波罗的海,原因: ①地处较高纬度,气温低,蒸发弱。 ②周围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有淡水注入.

⑶巴尔喀什湖东咸西淡的原因: ①东部:地处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缺少河流注入. ②西部:有河流注入,起稀释作用. ③中部窄,不利于两边水体交换,造成两侧盐度差异较大。 ⑷世界表层海水盐度的水平分布规律: 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⑸判断某洋流性质为寒(暖)流,判断理由是: 温度方面:洋流流经海区温度较同纬度其他海区低(高), 方向方面:由较高(低)纬度流向较低(高)纬度。 4.河流及交通小专题: ⑴中国南流出境河流境内外名称变化: 元江---------红河澜沧江---------湄公河 怒江---------萨尔温江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 ⑵西欧河流航运价值大的原因: 河流水量充沛,水位稳定,含沙量小,无冰期,航运价值大. ⑶俄罗斯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航运价值不大的原因:

高考地理难点突破——逆温现象及其应用(讲解)

高考地理难点突破——逆温现象及其应用(讲解与练习) 一. 逆温现象 1.一般情况——离地面越远,气温越低,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平均垂直递减率为0.6℃/100米。 2.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增的现象,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就是逆温。若由地面到高空气温垂直递减率每100米下降温度低于0.6℃,也属于逆温现象。 产生逆温的条件:设理论温度(按温度的直减率变化)为T,实际温度为T S (1)当T S≥T时,开始出现逆温现象(2)当T S<T时,逆温现象消失 二. 成因类型 1. 辐射逆温:由于地面强烈辐射冷却而形成的逆温。在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地面很快辐射冷却。贴近地面的大气层也随之降温。由于空气愈靠近地面,受地面的影响愈大,所以,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多;离地面愈远,降温愈少,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随着地面辐射冷却的加剧,逆温逐渐向上扩展,黎明时达最强。一般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地面很快增温,逆温便逐渐自下而上消失。夏季夜短,逆温层较薄,消失也快,冬季夜长,逆温层较厚,消失较慢。这种逆温在中高纬地区大陆上都能发生,特别是在沙漠地区经常出现。 2. 平流逆温:当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却的地面、水面或气层之上时,底层空气因受下垫面的影响迅速降温,上层空气因距离较远,降温较少,于是产生逆温。逆温的强弱,主要由暖空气和冷地表面的温差决定。温差大,逆温越强。冬半年,在中纬度的沿海地区,因为那里

海陆的温差显著,当海上暖空气流到大陆上时,常常出现逆温。 3. 地形逆温:常发生在山地、盆地和谷地中。由于山坡散热快,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较暖的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温度的倒置现象。这样的逆温主要是在一定的地形条件下形成的,所以称为地形逆温。如美国的洛杉矶因周围三面环山,每年有两百多天出现逆温现象。天山北坡的逆温层厚度至少有1500米,在南坡只有700米。这种冬季逆温层在青藏高原东部和北部边缘是普遍存在的。 4. 锋面逆温:对流层中,冷暖空气相遇,暖空气密度小,爬升到冷 空气的上面,两者之间形成一个倾斜的过渡区锋面。在锋面上,如 果冷暖空气的温度差比较显著,也可出现逆温,由于锋是从地面向 冷空气上方倾斜的,逆温层也随锋面的倾斜而呈倾斜状态。因此逆 温只能在冷空气所控制的地区内观察到而且,逆温的高度与观测点相对于地面锋线的位置有关.观测点距地面锋线愈近,逆温高度愈低。 三. 逆温的利与弊 1.利:由于逆温的出现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的发展,所以逆温的好处有: ①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因为沙尘暴发生的条件是大风、沙尘、强对流运动。 ②逆温出现在高空,对飞机的飞行极为有利。因为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飞行平稳。同时,万里晴空提高了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全。 ③逆温是一种气候资源,逆温现象看成是一种气候资源而加以利用主要是在一些山坡或河谷地区。如我国新疆伊梨谷地,逆温从10月至翌年3月,长达半年之久。1月份的坡地逆温层厚达400米,逆温强度达5℃。逆温带有效地提高了谷地在冬季的温度水平,多年生果树越冬可不必埋土,冻害得以避免或减轻,而且果实硬度高,品质好;在这里发展蔬菜,可减少热能投入,提高经济效益;逆温层坡地还是当地牲畜避寒、越冬的理想场所。从该地逆

广东高考地理自然地理资料

1自然地理 2)天体系统:总星系河外星系 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太阳系详解: 1>太阳:①结构层次 ②主要成分:氢和氦 ③能量来源与传输: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太阳辐射以电磁波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 ④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活动: 太阳辐射: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促进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 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循环、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 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为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提供太阳能,如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2> 二.地球自身 1)特性:有生命物质:宇宙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稳定的光照条件 地球条件:日地距离适中→适宜的温度条件 地球体积与质量适中→形成大气层 地球磁场→削弱宇宙射线对生命的伤害 2)外观: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椭圆球体 1广州执信中学2011级已毕业。祝使用愉快~空白处请自己画出模式/说明图

3)经纬和半球划分:赤道划分南北半球,20°W160°E划分东西半球;赤道上每隔1°经线,两地实地距离为111km (确定相对位置时,若两地经度和大于180°,则东经在西,西经在东) 4)运动:1>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转过360°;太阳日:24小时,转过360°59′ 速度:角速度:极点无角速度,其他均为15°/小时 线速度:极点无线速度,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作用:引起昼夜交替、时差、地球上物体偏转(地转偏向力) 应用:求解时间(注:0°经线所在的零时区区时是世界标准时) 2>公转:方向:自西向东,近日点为1月,远日点为7月 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速度:近日点较快,远日点较慢 作用:引起昼夜长短、四季 应用:求解太阳高度角 *地球运动要注意的: ①正午太阳高度角:规律:回归线以南以北,一年只有一次最大值,一次最小值 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最大值,一次最小值 赤道一年有两次最大值,两次最小值 太阳直射点,每个月大约移动8° 应用:确定地方时、房屋朝向、确定具体所在地进而判断其他地理特征、计算楼距 计算热水器最佳安装高度,判断山地自然带在南坡北坡的分布(判断向阳坡) ②极昼极夜:规律:南北半球同纬度地区,北半球的昼长等于南半球的夜长 66°34′的极圈,极昼极夜只有一天 北极极昼比南极极昼长(因为7月北极极昼的时候,地球在远日点,运动较慢)三.地球表面:水、大气、陆地 ·水: 1)水的类型:按存在类型分:水汽,冰,咸水,淡水 按存在空间分:海洋水,冰川水,地下水,河流水,湖泊水 降水类型:锋面雨,地形雨,对流雨,台风雨 2)水的关系:循环:动力:太阳辐射、重力 类型: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意义:维持全球水量平衡,更新陆地淡水资源 调节全球热量平衡,塑造地表形态 环节:蒸发蒸腾→水气输送→凝结降水→地表径流、下渗 人对水循环的影响:修建水库,拦洪蓄水,调节径流量的季节分配 跨流域调水,调节径流量的空间分布 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增加下渗量,调节径流,促进蒸发 保护湿地,涵养水源,调节径流,促进蒸发 循环图: 转化图:

高考地理规范答题模板--18种

高考地理规范答题模板——18类题型 各位同学:现将高考地理中常见的一些问答题的规范答题模板印发给你们,希望各位同学要认真识记,并在平时的做题中对应答题模板,规范答题、严格运用地理术语、书写规范、字迹清晰、条例明确,减少不必要的失分。争取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一、地形特征描述型问题答题模板 特征描述型按对象可分为对地理事物特征的描述、对地理事物分布特征的描述和对地理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特点的描述,是高考中的常设题型。地形特征描述类题目,虽然难度不大,但考生答题经常出现抓不住重点,失分较多的情况。 【答题建模】 地形特征要点特征描述判断依据 地形类型及分布地形以平原(盆地、丘陵、高原、 山地等)为主。它主要分布在×× 地区。 海拔<200米的为平原;200~500米的为丘陵;>500 米的为山地;四周高中间低的为盆地;海拔一般>1000 米的且四周等高线密集,中间稀疏的为高原。 地势特征 地势××高××低,或地势由×× ×向×××倾斜。 从等高线的数值变化,河流流向等方面判断。 海岸线特征及分布 海岸线平直,半岛岛屿少或海岸线 曲折,多半岛岛屿、海湾等 直接从图中海岸线分布上判断。 二、气候特征类题目的答题模板 气候特征类题目一般有三种类型:一是直接描述某地(种)气候类型的特征;二是分析造成某地(种)气候特征的原因或主要影响因素;三是比较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但无论是哪一种类型,一定要注意从气温和降水两个角度考虑。 【答题建模】 1.气候特征的分析和描述方法 (1)气温特征:主要分析最高月气温,最低月气温和气温年温差。气温年较差大于15℃可以认为大陆性较强,气温季节变化大;小于10℃表明海洋性显著,气温季节变化小。 (2)降水特征:主要读取各月降水量,分析降水季节变化,估算降水总量。一般来说,月降水量低于10mm描述时称为稀少,10-50mm为少雨,50-100mm为多雨,大于100mm为丰富。 (3)气温和降水配合情况:对上述气温和降水特征的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并对气温和降水配合情况进行描述,如7月均温大于22℃、降水量超过50mm,可描述为“高温多雨”。 2.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因素 (1)气温的影响因素:在分析距离很远的南北方向两个地点的气温差异时,一般考虑纬度因素;在分析距离很远的东西方向的两点气温差异时,一般会考虑海陆分布因素;在分析较近两点气温差异时,一般会考虑地形因素;在分析大陆两岸气温差异时,一般会考虑洋流因素的影响。 (2)降水的影响因素:首先考虑大气环流的影响;如果较近两点存在明显的降水差异,一般会考虑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在分析大陆东西两岸降水的差异时,一般会考虑寒暖流的影响。

高考地理选择题答题技巧(1)

专题:高考地理选择题答题技巧文综地理选择题一般以组题出现,即以一段图文资料为背景设计2个以上试题,每个问题都有其题干和选项,背景材料中有相关的信息,有时题干或题目之间也能成为有效信息,如果审题和解答时不注意,往往会造成连锁性错误,所以解答地理选择题必须掌握一定的解答方法技能。 一、选择题的置疑特点 命题者为了减少考试得分的偶然性,提高考试的可信度和区分度,势必增加选择题的迷惑性 ...(每题中的3个错误选项即为迷惑选项)。要提高解题的速度与准确率,就必须 熟知如下常见的置疑 ..(设置迷惑)方法: 1.混淆概念。 2.以偏概全或表述绝对化。 3.误联因果。一是题干与选项之间的因果关系,或是选项内部的因果关系。常见的 误联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因果倒置,一种是无因果关系。 4.正误同项。选项由两个以上的分句构成,其中部分分句是正确的,所以迷惑性大。 因此,审题要细心,不能“只看前不顾后”,才不致受迷惑。 5.肢不符干(异项)。选项本身正确,但是与题干不符。其迷惑度更大。 6.无图考图。与方向(方位、风向、洋流流向等等)有关的试题常常采用。 7.定式诱惑与变式迷惑。即或利用定式思维习惯来设置陷阱,或利用图文转换、图 图转换等形式上的变化来增加迷惑度。 8.隐含信息。把关键信息隐含在题干或地理图表中以增加试题迷惑度,这是当今高 考选择题最常用的置疑方法。 二.选择题的一般解题步骤 (1)仔细审题。 “仔细审题”是做好选择题的关键。随着命题手段的多样化,选择题的立体感和动态迁移感越来越强,迷惑性也越来越大。其答案不像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那样具有一定的伸缩性,一旦审题出现偏误,就会导致全盘皆错。仔细审题,对做选择题尤其重要。要根据选择题的特点,采用立体式的审题方法,明确题意和要求。具体要求如下: ①明确题目结构提取有效信息 选择题包括题干和选项两部分。题组试题的题干包括主题干和小题题干,主题干的条件是各个小题的共同条件,小题题干只是本小题的条件“仔细审题”是指对主题干与小题题干认真地加以审读,搞清题干中的主干语和条件限定语等。选项是指答案包括的内容和项目,主干语是选项表述的直接对象,条件限定语是对回答内容的各方面限定。特别要关注题干的“设问”,也就是“题眼”,它决定了选择的方向 ②全面分析题干内容和充分挖掘题目提供的条件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显性信息:题干中附有明确的解题条件; 隐性信息:多潜隐在题干提供的材料中; 限制性(或特定)条件:在题干中出现的数量词、方位词或特定名词等;借用条件;用同一事实的不同说法给出解题条件 (2)认真筛选。

高考地理-复习重、难点归纳总结分享

高考地理:中国地理复习重、难点归纳 一、我国疆域之最 最大的半岛:山东半岛。 最大的群岛:舟山群岛。 最大的岛屿:台湾岛。 领土的最北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 领土的最南端:4°N附近的曾母暗沙。 领土的最东端: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会合处。 领土的最西端:帕米尔高原上。 纬度最高的省:黑龙江省。 纬度最低的省:海南省。 跨经度最广的省:内蒙古自治区。 跨纬度最广的省:海南省。 面积最大的省: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邻国最多的省: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二、运用歌诀记忆我国邻国和34个省级行政区 (1)邻国: 朝鲜、蒙古、俄罗斯,吉尔吉斯、哈萨克, 塔吉克连阿富汗,巴、印、尼、锡和不丹, 缅甸、老挝和越南,十五邻国紧相连, 日、菲、马、印尼、文莱,隔海相望也不远。 (2)34个省级行政区名称: 四江三海两宁甘,两湖两广两河山, 云贵川藏福吉安,新建琼渝港澳归、 京津蒙新陕台湾。 注:“四江”指黑龙江、浙江、江苏、江西。“三海”指上海、青海、海南。“两宁”指宁夏、辽宁。“两湖”指湖北、湖南。“两广”指广东、广西。“两河”指河北、河南。两山指山东、山西。 三、中国三大平原的比较 四、中国四大高原的比较

五、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八、我国雨带推移规律 在一般年份: ①五月中旬,夏季风开始在南部沿海登陆,并在此形成锋面雨带,南部沿海地区最早进入雨季; ②六月中旬,夏季风北跃,雨带随之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长达一个月之久的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 ③七月中旬,夏季风北进到淮河以北,雨带也北移到华北,东北地区。 ④九月开始,冬季风增强南下,夏季风开始南撤,雨带随之南移; ⑤十月份,夏季风在大陆上消失,雨季随之结束,根据雨带推移规律,分析南北方各地雨季的长短和出现的早晚,分析各地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及原因;分析早涝灾害出现的时间和危害,如北方春旱夏涝,南方春涝伏旱等。

高考自然地理核心考点汇总

高考自然地理核心考点汇总 一、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及分布 1.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 2.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 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从总体上看是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强,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具体分布如下图所示: 二、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 1.地方时的计算 地方时的计算依据:地球自转,东早西晚,1度4分,东加西减,经计较,分秒必算。计算

时具体可分为四个步骤:一定时,二定向,三定差,四定值。 2.区时的计算 特别提示: (1)求差的技巧——“同减异加” ①经度差:两地同在东(西)经度,取两数之差;一地在东经度,另一地在西经度,取两数之和。

②时区差:两地同在东(西)时区,取两数之差;一地在东时区,另一地在西时区,取两数之和。 (2)求时间的技巧——“东加西减” 先画出表示全球所有经线(或时区)的数轴,标出已知经线(或时区)及其地方时(或区时),再标出所求经线(或时区),计算出两地经度差(或时区差)后,再将其转化为地方时差(或区时差)。如下图所示: 3.与行程(运动)有关的时间计算 例如:若有一架飞机某日某时从A地起飞,经过m小时到达B地,求飞机降落到B地的时间。 可以用两种公式计算: (1)降落到B地的时间=起飞时A地的时间±时差+行程时间(m)。 (2)降落到B地的时间=起飞时A地的时间+行程时间(m)±时差。 三、明确日期范围的确定方法 方法一:新的一天的范围是从0时所在经线向东到180°经线,旧的一天的范围是从0时所在经线向西到180°经线。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求出0时所在经线并科学绘图。 方法二:180°经线的地方时是几点,进入新的一天的区域所占时间就是几小时; 反过来,全球进入新的一天的区域所占时间是几小时,180°经线的地方时就是几点。 四、昼夜长短时空分布规律及计算 1.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 ①对称规律:同一纬线上各点昼夜长短相同(同线等长);南北半球同纬度昼夜长短相反。 ②递增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为夏半年,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长越长。 另一半球为冬半年,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 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的各纬度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极昼的范围也达到最大,南半球反之。

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技巧归纳

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技巧 归纳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自然地理部分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势起伏状况 3.主要地形分布(多种地形条件下) 4.重要地形剖面特征(剖面图中) ☆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 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 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 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 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 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影响降水的因素: 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长短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 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1.长度 2.流向 3.流域面积大小 4.落差大小(水能) 5.河道曲直情况 6.支流多少 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 2.海拔高度:海拔高,原) 3.天气状况:晴天多, 4.空气密度 ☆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1.降水:当地气候特征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线低2.气温:阳坡雪线高于海拔的高低 ☆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1纬度:.山地所处的纬2. 海拔:山地的海拔越3.热量(即阳坡、阴坡 「自然因素」 1.土地:地形、土壤 2.气候:光照、热量、 3.水源(灌溉水源)「社会经济因素」 1.市场 2.交通 3.国家政策 4.劳动力 5.科技:农产品保鲜、 6.工业基础 ☆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1.地理位置 2.资源因素:原料、燃 3.农业因素

【地理】2015年高考地理重难点突破——中国地理空间定位(图文训练)祥解

2009年高考地理重难点突破——中国地理空间定位 一、区域地理的高考考查方式 高考是通过概括区域特征、比较区域差异、解决区域问题和分析区域发展条件来考查地理学科特点之一区域性的。 二、复习目标:当一个经纬度坐标给出的时候,学生的地理思维不仅能反映出这一区 域的位置,而且关于这一区域的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特征会源源不断地展现出来,甚至进一步深入的相关分析和预测也会形成,即要求学生头脑中要有比较丰富的地球模型,要能出现立体化、数据化、结构化的数字地球。 三、复习原则及方法 解决区域“在哪里”、“怎么样”、“有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的问题;复习时,主要关注的方面: ①定位:本区在全球的绝对位置(经纬度)及相对位置②掌握本区域内气候、地形状况,并以此推断水文、土壤、自然带、工农业生产特点、城市、人口及交通等。 ③比较区域差异,进行跨区域比较异同,如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生产与河西走廊农业生产的区别。 ④发现区域问题,做出合理评价,制定发展策略。如我国黄土高原和南方山区的水土流失问题、中东的水资源问题、欧洲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等等。 ⑤关注热点地区。 四、常用定位方法: (一).海陆位置定位法(相对定位法)有的地理事物位于大陆内部,有的地 理事物位于大陆东部或西部(临海),有的被海洋包围(如岛屿)。利用这一特性可以确定地理事物的大致位置。如:某大陆西部为太平洋、东部为大西洋,且位于北半球,则可确定该大陆为:北美洲大陆 A、中国海陆位置:我国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3位。 、中国临国位置:

甘肃蒙古 新疆蒙古、俄罗斯、哈、吉、塔、阿富汗和克什米尔地区(巴印共 管) 西藏印度、尼泊尔、不丹和缅甸 云南缅甸、老挝和越南 广西越南 我国有广阔的海域面积,其中内海有渤海和琼州海峡,边缘海有黄海、东海和南海,为此我国还有六个隔海相望的海上临国,即韩国、日本、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 (二).地理坐标定位法(绝对定位法)解题中往往需要确定(判读或计算)地理坐标,常见的方法有: ①直接从(区域)经纬网图中读出经、纬度; ②利用时间求经度(时间差-经度差); ③利用正午太阳高度公式求纬度(公式:H=90°-纬度距); ④利用实地距离估算经度差和纬度差(110千米110千米?cosφ) 。

高考自然地理100题整理含答案

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地理综合测试 姓名学号成绩 范围:地图与地球、地球与宇宙、岩石与地貌、大气与天气气候部分内容满分100分 文组织共同发起,主题是“探索我们的宇宙”,希望通过星空探索,帮助人们重新认识他们在宇宙中的位置。 1.下列有关恒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由炽热的气体组成,能自己发光的球状天体 B.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呈云雾状外表 C.与星云比恒星具有质量小、体积小、密度小的特点 D.在天空中的位置固定不变 2.在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包含地球的天体系统层次是 A.地月系 B.太阳系 C.河外星系 D.总星系 (二)2010年1月1日和15日天象奇观“月偏食”与“日环食”分别上演。 3.1月1日的月相应为 A.满月 B.新月 C.蛾眉月 D.下弦月 4.发生月食的当天,月球上中天时刻为 A.夜半 B.傍晚 C.黎明 D.正午 5.发生日环食的必要条件是 A.日地月基本在一条线上,地球在中间 B.日、地、月基本在一条线上,月球在中间C.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 D.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 (三)经过4天昼夜奋战,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于当地区时2009年11月16日1时圆满完成在长城站(62°13'S,58°58'W)的物资卸运任务,离开长城站奔赴中山站。 6.此时北京时间约为: A.16日12点 B.16日13点 C.15日11点 D.15日14点

7.南极考察队员们遇到的危险有: ① 暴风雪迎面扑来,看不清路 ② 积雪覆盖的冰隙随时都有可能吞没队员 ③ 酷冷的严寒,给队员留下无情的冻伤 ④ 整个南极洲上碰不到任何人,无法求援 ⑤ 随时会遭到熊的袭击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⑤ C . ①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⑤ (四)右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③位于北回归线。 8、此日,①地的日期为 A 、3.21 B 、6.22 C 、9.23 D 、12.22 9、此刻,①、④两地的太阳高度分别为 A 、66°34′,90° B 、0°,23°26′ C 、0°,66°34′ D 、23°26′,66°34′ 10、某日,②地的日出时刻为北京时间6:00,此日,当②地日落时,④地的地方时为 A 、1时 B 、7时 C 、13时 D 、19时 (五)下表是2009年某日我国三个地点日出日落时间表(北京时间)。 11.下列节日最可能出现在表中所示日期前后的是 A .儿童节 B .五一劳动节 C .元旦 D .清明节 12.表中三个地点纬度排列由高到低依次是 A .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③②① D .②③① 13.表中①地位于②地的方向是 A .东北 B .西南 C .东南 D .西北 (六)下表是四地一年中昼长最大差值(R )和正午 14A .②④①③ B .③②①④ C .④③①② D .①③④② 15、④地的最短昼长为 A .8小时31分 B .9小时9分 C .10小时42分 D .11小时22分 16、当国际标准时为10时24分,①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则①地的经纬度可能为 A .43°26′N ,156°E B .23°26′N ,24°E C .20°S ,24°E D .46°34′S ,156°E (七)图一为晨昏线与北半球纬线圈相切点P 的纬度年变化示意图,图二为太阳直射点Q 位置周年变化图。 17、图一中①~⑤代表一个回归年中P 点五个的纬度位置,图二中a~e 代表一个回归年中Q 点的五个纬度位置,下列关于PQ 两点位置相关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P 点位于①时,Q 可能在a 处 B .P 点位于③时,Q 可能在b 处 C .P 点位于④时,Q 一定在c 处 D .P 点位于⑤时,Q 一定在d 处 18、下列关于P 点的纬度变化与现象的选项中,正确的是 00W 66034’N

地理高考地理23个常见简答题答题规范

重点推荐:高中地理23个常见简答题答题规范 内容简介:本文就高考地理最常涉及到的23个简答题进行分析,详细列出答题技巧和答题规范,包括高线地形图;海洋资源;盐度和洋流;河流及交通;地质地形等专题,对提高高考地理分数极为重要,建议考生认真阅读。 1. 等高线地形图小专题: ⑴ 水库大坝建设选择在河流峡谷处,原因: ① 地处峡谷处,利于筑坝;② 有盆地地形,蓄水量大。 ⑵ 交通运输线路(铁路、公路)选择某地的理由: 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和缓,建设周期短,投资少,施工容易。 ⑶ 确定某地为盆地,判断理由: 河流向中部汇集,表明地势中间低,四周高。 ⑷ 引水工程选择某地,原因:该地地势较高,河水可顺地势自流。 ⑸ 选择某地为梯田,理由: 该地地势平缓,坡度较小,在此开垦梯田,既扩大耕地面积,又利于水土保持,达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⑹ 登山选择某线路,原因:该地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较小,爬坡容易。 2. 海洋资源小专题: ⑴ 渔业资源集中分布在温带沿海大陆架海域,原因: ① 大陆架水域,海水较浅,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强盛;

② 寒暖流交汇或冬季冷海水上泛,将海底营养物质带至表层; ③ 入海河流带来丰富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类饵料充足,易形成大渔场。 ⑵ 海底矿产资源分布规律:① 近岸带的滨海砂矿:砂、贝壳等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 ② 大陆架浅海海底:石油、天然气以及煤、硫、磷等矿产资源 ③ 海盆:深海锰结核(主要集中于北太平洋) 3. 盐度和洋流小专题: ⑴ 盐度最高的是红海,原因: ① 地处副热带海区,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② 周围是热带沙漠地区,缺少大河注入. ⑵ 盐度最低的是波罗的海,原因: ① 地处较高纬度,气温低,蒸发弱。 ② 周围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有淡水注入. ⑶ 巴尔喀什湖东咸西淡的原因: ① 东部:地处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缺少河流注入. ② 西部:有河流注入,起稀释作用. ③ 中部窄,不利于两边水体交换,造成两侧盐度差异较大。 ⑷ 世界表层海水盐度的水平分布规律:

(完整版)高考地理大题题型与答题模式(含答案)

高考地理大题题型与答题模式 1特征描述类 设问形式: 描述事物即表现事物的形态或状态。高考中特征描述类试题,设问形式一般有“说明……特点”,“描述……状况”,“简述……特征”,“从……等方面归纳……主要特征”等。 思维建模 要准确描述地理事物特征必须把握正确的思维方式,建立解答该类试题的答题模式,并用规范而专业的语言准确地描述出来。具体答题思路是:首先要对题目涉及区域进行区域空间定位(经纬网定位法和区域特征定位法相结合),明确区域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和图文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特征分析;在描述时要注意梳理、组织语言,把握关键词,并且做到简洁、准确地描述。 模板典例 1.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土壤、水文(河流、湖泊)、植被(自然带) 2.地形特征: ①主要地形类型(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或河谷、冲积扇、三角洲); ②地势——海拔高低、地势起伏状况、地形倾斜方向、区域极值(地势最高、低值);③主要地形区及其分布。 3.地表环境特征: ①气候(湿、热、冷、干)②植被状况 ③土地类型(荒漠、草地、林地、耕地)④河流发育程度 4.气候特征: ①气温(气温高低、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小) ②降水(总量、季节或年际变化) ③降水与热量的组合状况(如雨热同期) 5.河流水文特征:①年径流量;②汛期;③含沙量;④结冰期(凌汛);⑤流速。 6.河流水系特征: ①流向与长度②流域面积③支流多少及形态 ④河网形态、密度⑤河道深浅、弯曲、宽窄⑥落差或峡谷分布 7.农业生产特征: ①农业地域类型②农作物种类及分布③农业各部门结构(所占比重) ④生产水平(机械化水平、生产经营方式、专门化水平商品率)

高考地理重难点突破:城市

高考地理重难点突破:城市 重难点解读 根据近几年的考查方向分析,2020年高考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的变化应该不大,一般借助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图表,对城市功能分区、城市等级和城市化等角度进行考察。考查形式基本都是依据图表进行分析,让学生能够从材料中获取相应的信息。在备考复习时,要注意结合新时代情景下城市群建设及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等社会热点,理解和掌握城市空间结构及其变化、城市化问题及其解决措施等核心考点。 典例探究 一、(2019·全国卷Ⅱ)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协调发展。根据协调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类型。图1为2001年至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图2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围及城市分布。据此完成1~3题。 1.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中的多数城市() A.海港规模大 B.沿长江分布 C.集聚长江口 D.行政等级较高 2.以上海为核心,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 A.均衡性B.边缘性 C.集中性D.对称性 3.与2001年相比,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多数与上海()

A.空间位置邻近 B.发展模式相同 C.城市性质相似 D.产业部门接近 【答案】1.D 2.B 3.A 【解析】1.读图可知,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的城市有上海、南京、合肥、苏州、杭州和宁波,这些城市中,只有上海、宁波有海港,A错误;这些城市中,仅有南京和上海沿长江分布,B错误;这些城市中,仅有上海位于长江口,C错误;这些城市中,上海为直辖市,南京、合肥、杭州为省会城市,苏州和宁波为地级市,多数城市行政等级较高,D正确。 2.读图可知,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中,安庆、池州、宣城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西南部,盐城和滁州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分布不均衡,A错。属于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都远离核心城市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空间范围的边缘地区,B对。安庆、池州、宣城相对集中,而盐城和滁州与之相隔较远,没有集中分布,C错。协调发展水平Ⅳ型城市的空间分布没有对称点,不具有对称性,D错。 3.读图可知,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有苏州、杭州、宁波、扬州、嘉兴和舟山,其中多数城市在空间上邻近核心城市上海,说明上海对周边城市发展辐射带动作用很大,提升了这些城市的等级水平,A对。上海是我国的直辖市之一,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将建设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可见,周边城市的发展模式、性质和产业部门与上海差别很大,B、C、D错。 二、(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Ⅲ?节选)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德国鲁尔区曾是以煤炭、钢铁产业为主的传统工业区,经过综合整治,经济由衰落走向繁荣,环境污染严重的局面得到根本改善。目前,该区有500多万人口,50多座城市,老龄人口比重高居德国之首。该区医疗保健业发达,拥有100多家医院、近万名医生及数以千计的保健站、药店等。波鸿市人口近40万,是重要的生物制药基地,多所大学的医学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2009年,鲁尔区医疗保健中心落户波鸿市,并新建保健园。图5示意鲁尔区的城市建成区和波鸿市的位置,图6示意鲁尔大学、生物制药科学园和保健园在波鸿市的位置。

高考地理分类汇编自然地理

2009年高考地理试题分类解析汇编 1<自然地理> 读下表,回答问题。表:非洲西海岸沿19°S的表层海水温度观测值 1.该海域沿岸 A.存在上升流,为热带雨林气候 B.有暖流经过,为热带草原气候 C.有寒流经过,为热带沙漠气候 D.盛行东南风,为热带季风气候 C 图10为大陆西岸四个地点的地理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 2.若不考虑地形因素,四个地点中1月份降雨较多的是 A.甲B.乙C.丙D.丁AC 3.甲、丁两地近海的洋流性质及其对当地气候的影响主要是 A.同属暖流B.同属寒流C.增温增湿D.降温减湿BD 图3显示中国不同地区山地年降水量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读图3,回答 4.图中山地年降水量: A.随海拔升高而递减 B.与山地气温垂直变化一致 C最大值所在海拔高度不同 D.垂直变化最大的是山地① C 5.图中显示中国不同地区山地年 降水量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山麓 景观分别为温带荒漠和亚热带常 绿阔叶林的是 A.①和②B.①和③ C.②和④D.③和④ B 下图为北半球某热带海岛地质、 地貌示意图, 6.图中 A.乙处为河流冲积扇 B.丙处侵蚀比对岸强 C.丁处矿床为天然 气 .D D.戊处位于背斜谷内 7.则在海岛开发的过程 中,该岛 A.人口容量最主要受耕 地资源、矿产资源限制 B.适宜大面积种植水 稻、甜菜、香蕉和橡胶 C.河流入海口处地势开 阔,适宜建设深水港 D.需要防范强风、暴雨、风暴潮等自然灾害.D

我国南水北调方案中涉及的某水源地总面积约94700km2,表1为该地区域部分土地覆盖类型面积构成,下图示意该区域部分土地覆盖类型的地形构成。 表1 部分土地覆盖类型面积构成 8.在该水源地内 A.阴坡坡度大于阳坡坡度 B.平均海拔水田低于旱地 C.石砾地、裸地多分布在山坡上 D.河谷中阔叶林面积最小A 读某外流湖自然消亡过程示意图 9.该湖泊自然消亡的原因,据图可以确定的是 A.地壳上升 B.水源减少 C.气候变干 D.物质沉淀D 10.湖泊的消亡引起了湖区自然景观的变化,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 A.整体性 B.差异性 C.稳定性 D.脆弱性A 读我国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下图) 11.地质队员发现乙处有金矿出露,考虑流水的侵蚀、搬运作用,能找到沙金(沉积物中的细小金粒)的地方是 A. a B. b C. c D.d D

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及答题技巧有哪些

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及答题技巧有哪些 【一】高考地理答题模板有哪些 1.影响日照时间长短的因素:昼长;地势(地势高,日出早,日落晚,日照时间长);天气状况。 2.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即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因素) 太阳高度(即纬度);天气状况;地势;空气密度 如为什么青藏高原太阳辐射最强?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 ②晴天多;③地势高;④空气稀薄,大气洁净。 3.河流的治理措施: 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作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4.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 自然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气候特征); 人为原因(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植被破坏,围湖造田)。 5.如何分析某一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 1)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方面去分析; 2)从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气象灾害等方面去分析; 3)从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气候条件分段分析。 有利条件: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秋季雨水少,天气晴朗,有利于棉花后期生长和收摘。

不利条件:播种期适逢春旱,灌溉水源不足。 6.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条件:位置、土地、水源。 2)经济因素;农业基础、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 3)社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社会协作条件、国防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历史条件、政策。 4)环境因素;主要用于微观布局。 工业区位因素是多方面的,在诸多的区位因素中,某种工业的区位选择所要考虑的主导因素可能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因此,在现实的区位选择中,要首先考虑其主导因素或具有明显优势的条件。【二】高考地理答题答题模板汇编 1.生产特点: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主要分布:南亚、东南亚、撒哈拉以南非洲、拉丁美洲 2.所在国经济结构特点:以热带企业化种植园为主的单一经济 3.所在国如何发展经济:①继续发挥优势,抓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②狠抓粮食生产,努力增产粮食;③调整产业结构,建立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④加强"南南合作";⑤加强"南北对话",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4.非洲粮食问题突出的原因:①人口自然增长率高;②自然条件恶劣;③乱垦滥伐,过度放牧,加剧了干旱和土地沙漠化; 5.新加坡缺水、缺粮的原因:①国土面积狭小,虽地处热带雨林区,但无大河,径流量小;②国土面积狭小,耕地面积小,粮食产

关于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技巧大全

高考地理答题(一) 一、河流的治理措施 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 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二、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 自然原因: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气候特征 人为原因:植被破坏、围湖造田、占用破坏河道 三、分析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 一是流速(位于地势阶梯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 二是径流量大(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 (一)凌汛的形成条件 一是有冰期(时间在初春解冻和初冬封冻); 二是流向较高纬。 在我国凌汛最严重的是黄河,主要发生在上游河段和下游河段(即山东河段)。 (二)解决缺水问题的措施 一是保护有限的水资源,防止水污染;开发水资源,提高供水能力; 二是加强用水管理,增强节水意识,提高用水效率,控制需水量的增长;控制人口增长。 四、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雪线是指永久冰雪下限的海拔高度) 一是0'等温线的海拔; 二是降水量的大小(影响降水量的因素是坡向,即迎风坡降水量大),因此,喜马拉雅山的南坡比北坡雪线低。 注:可根据该特点来判断迎风坡或背风坡。 五、开凿隧道问题 一是渗漏问题; 二是塌方问题。因此,开凿隧道要选择在背斜处,因为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地下水向两侧渗流,不容易发生渗漏问题;并且,背斜为穹形构造,不易塌方。 六、水库坝址的区位选择 1.选在河流较窄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处(因为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

2.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诱发水库地震; 3.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淹良田和村镇。 七、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一)自然条件 土地(地形、土壤)+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水源(指灌溉水源) 注:自然因素的改造: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技术改革,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另外,人们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使之适宜发展农业。 (二)社会经济因素 1.市场:市场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 2.交通运输: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即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减小。在最适宜的地方形成区域专业化生产,从而形成区域性或世界性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阿根廷5国成为世界主要商品粮生产国;荷兰、丹麦、新西兰等成为世界主要的乳畜产品供应国;拉丁美洲、非洲以及东南亚和南亚成为世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 3.政策 4.劳动力5.科技6.工业基础 八、如何分析某一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 1.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方面去分析; 2.从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气象灾害等方面去分析; 3.从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气候条件分段分析。 例如,试分析华北地区棉花生长的气候条件。 有利条件: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秋季雨水少,天气晴朗,有利于棉花后期生长和收摘。 不利条件:播种期适逢春旱,灌溉水源不足。 九、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一)自然条件:位置、土地、水源。 (二)经济因素:农业基础、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 (三)社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社会协作条件、国防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历史条件、政策。 (四)环境因素:主要用于微观布局。

2020年高考地理重难点专练03 水、河流、湖泊(含解析)

重难点03 水、河流、湖泊 〖重难点解读〗 从历年高考题本专题在高考命题中的命题频率很高。从高考题分布情况看,重难点主要集中在水循环原理的应用、河湖水文特征分析及陆地水体补给等知识点上,多以图文并重的形式进行命制。试题材料多选择具体区域的河流、湖泊、湿地的水文特征,综合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以及水循环的变化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等内容,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引导考生思考人类活动与水体运动之间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从因地制宜的角度审视人地协调观的途径。 〖典例探究〗 (2019·新课标全国卷Ⅰ)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132.5 km。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下图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据此完成7~9题。 7.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段河流 A.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小B.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 C.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D.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 8.黄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河水流量②支流汇入③沿岸地貌④两岸岩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9.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均较大。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导致黄河小北干流A.含沙量剧增,摆幅增大B.水量增大,流速加快

C.水位上升,淤积增强D.侵蚀加强,河床加深 【答案】7.D 8.C 9.C 【解析】7.堆积性游荡河道,必须要具备含沙量大、冲淤变化剧烈等特点。含沙量大为淤积提供了基础条件,流量季节变化大为冲淤的季节变化提供了基础条件,只有冲淤的不断变化,才能导致河道的游荡(改道)。 8.若河流处于深、窄的地形中,且两岸岩性不易受侵蚀,则河流游荡范围会受到限制,反之河道游荡范围会扩大,③④对。河水流量和支流汇入主要影响河道的宽度和深度,①②错。 9.结合图文材料可知,渭河从黄河小北干流南部汇入。因此,在主汛期,支流渭河洪峰会使干流流量增大,水位上升,进而导致干流的上(北)游与下(南)游河段的落差变小,流速减缓,泥沙淤积增强,C对。流速减缓,携带泥沙能力减弱,含沙量下降,泥沙淤积增强,河床抬升,A、B、D错。 (2019?新课标全国卷Ⅲ)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河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该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年内变化大,但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下图示意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 (1)对该河段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的现象作出合理解释。 (2)指出4~6月该断面河水深度的变化特征,并说明原因。 (3)分析8月该河段河底淤积的原因。 【答案】(1)(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未摆动);单一岩性(岩性相近)河岸,河岸直立。 (2)变化特征:深度增加。原因:融雪补给为主,流量持续增长,水位上升;融雪补给为主,含沙量低,流速持续加快,侵蚀河床。 (3)降水补给,(坡面侵蚀强,)河水含沙量高;径流量与流速变率大,流速降低时泥沙快速淤积。 【解析】(1)河岸越陡峭,河面宽度变化越小。由图可知,该河流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一方面由于该河段位于河流上游高山地区,伴随着地壳抬升,河流不断侵蚀下切,形成河谷,河水被困于河谷中,向下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