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近代中国在鸦片战争后,在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下,中国人民的民主主义革命任务主要有两项,即:

(1)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2)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如何理解这两大任务之间的关系呢?这两大任务既存在着区别,又相互联系。

第一,这两大历史任务的主题、内容与实现方式都不一样,不能相互替代。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要改变民族遭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是要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主要是解决生产关系的问题;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地位和状况,是要充分发展以近代工业为主的社会生产力,主要解决生产力发展的问题,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第二,这两大历史任务又息息相关,不能分割。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

这两大历史任务也可从革命与现代化的关系角度作阐述。目前,在史学界的一些人中有一种较为流行的观点,即以“现代化范式”代替“革命范式”,在有的中国近代史着作中说:“一百年来的中国近代史其实是一场现代化史”。将现代化作为中国近代史的主线,以现代化代替革命,或者将两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有的人则更为直截了当地鼓吹“告别革命”,这是错误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离开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离开了革命,就不可能取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现代化也是化不起来的。现代化既不能作为中国近代史的主线,以之代替革命,也不能和革命对立起来、割裂开来。革命或反帝反封建斗争是为了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也即现代化)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二者是统一的,不是对立的。

前者为后者扫清障碍,后者是前者的归宿。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因为不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它们控制中国经济财政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压迫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

党知识竞赛

1. 无产阶级政党的第一个党纲是?《共产党宣言》 2. 最早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给中国人民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是哪一位革命先驱?李大 钊 3. 从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全国罢工达180多次,其中主要的有香港海员大罢 工和京汉铁路大罢工。但京汉铁路大罢工却遭到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造成了震惊中外的惨案,史称什么惨案?二七惨案 4. 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毛泽东和朱德等总结出红军作战的十六字诀是?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5.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朱德、毛泽东会师后, 工农革命军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6. 我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则,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会议 是?遵义会议 7. 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哪一次会议的召开。1935年一月召开的遵义会 议 8. 1938年,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驳斥了“亡国论”和“速胜论”,为抗日战争的胜 利指明了正确的道路。 9.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 和发展真理 10. 在党的纪律前人人平等。 11. 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将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 命令,朱德任总司令,彭德怀任副总司令。 12. 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走上了在农村建立根据地,以农 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历史证明,这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唯一正确的道路。 1927年9月,毛泽东和湖南省委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革命队伍称为工农革命军。 13. 下列口号:“打倒列强,除军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将 革命进行到底”。它们所反映的历史发展主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14. 1956年9月,中共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确定了繁荣科学和文化艺术工作的指导方 针。这一方针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5. 1956年9月15至27日党的八大在北京举行,这次大会明确了国内主要矛盾是? 落后的经济文化和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 16. 从近代到建国前我国第一次取得对外反侵略战争胜利的是?抗日战争 17. 抗日战争时期,被中共中央誉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的模范区”的是哪 一块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18. 1947年7月至9月,在刘少奇的主持下,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召 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19. 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基本消灭了剥削制度,全民所有制和劳 动群众集体所有制这两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已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 20. 1944年,共产党领导的敌后军民在华北、华中、华南地区,对日伪军普遍发起局部反 攻。

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的认识和理解

1.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完成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壮丽史诗。请你谈谈对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的认识和理解。 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成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始终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直接关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进完成三件大事:一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二是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三是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三件大事把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连接起来,把历史中国和当代中国连接起来。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就是要在此基础上继续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篇章。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必须把握两大历史任务之间的关系,第一,这两大历史任务的主题、内容与实现方式都不一样,不能相互替代。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要改变民族遭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是要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主要是解决生产关系的问题;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地位和状况,是要充分发展以近代工业为主的社会生产力,主要解决生产力发展的问题,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第二,这两大历史任务又息息相关,不能分割。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中华民族在近代主要是完成前一任务,在现代主要是完成后一任务。两大任务是统一的,统一于解放和发展中国的社会生产力 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应当展望和把握未来中国发展的光明前景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近代中国在鸦片战争后,在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下,中国人民的民主主义革命任务主要有两项,即: (1)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2)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如何理解这两大任务之间的关系呢?这两大任务既存在着区别,又相互联系。 第一,这两大历史任务的主题、内容与实现方式都不一样,不能相互替代。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要改变民族遭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是要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主要是解决生产关系的问题;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地位和状况,是要充分发展以近代工业为主的社会生产力,主要解决生产力发展的问题,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第二,这两大历史任务又息息相关,不能分割。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 这两大历史任务也可从革命与现代化的关系角度作阐述。目前,在史学界的一些人中有一种较为流行的观点,即以“现代化范式”代替“革命范式”,在有的中国近代史着作中说:“一百年来的中国近代史其实是一场现代化史”。将现代化作为中国近代史的主线,以现代化代替革命,或者将两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有的人则更为直截了当地鼓吹“告别革命”,这是错误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离开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离开了革命,就不可能取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现代化也是化不起来的。现代化既不能作为中国近代史的主线,以之代替革命,也不能和革命对立起来、割裂开来。革命或反帝反封建斗争是为了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也即现代化)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二者是统一的,不是对立的。 前者为后者扫清障碍,后者是前者的归宿。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因为不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它们控制中国经济财政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压迫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

对当代中国历史任务的理解和认识

对当代xx历史任务的理解和认识 当代xx人民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而在本世纪中叶中国要基本实现现代化,又面临三大主要任务: 一是既要努力实现欧洲早已完成的工业化,又要追赶新科技革命的浪潮;二是既要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又要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三是既要实现国内的可持续发展,又要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 中国历史任务的确定和坚持是在近、当代中国长期发展历程中不断摸索和总结出来的。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其中有: 中华民族与资本-帝国主义的矛盾,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各集团派系的矛盾,各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争夺的矛盾,等等。在这些社会矛盾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两对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基本上是在与中国封建主义结成同盟的条件下实现的。除了帝国主义割占的地区和直接管理的租界、租借地以外,它们主要是通过中国政府当局和各地的官僚、军阀来统治中国人民。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因为不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它们控制中国经济财政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压迫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

浅谈中共建党来三大历史时期

浅谈中共建党来三大历史时期 物理学院学号1300061307 摘要: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人民群众和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繁荣昌盛、充满生机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中共建党以来,在将近90年的时间里,它紧紧依靠和紧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在三大历史时期,做了三件大事。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过二十八年的艰苦卓越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决定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在世界上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它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革命的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性质: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半殖民地半封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近代中国社会复杂的阶级结构,导致了复杂的阶级矛盾。有些矛盾是对抗性的;有些矛盾是非对抗性的;有些矛盾又两者兼而有之(如近代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在这些矛盾中,只有两类矛盾居于主要地位,是中国进步与落后、革命与反革命的焦点,从总体上决定着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构成了近现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是: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其中前一种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但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主要有这样两种情况:其一,说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 盾是最主要的矛盾,这是从整个中国近现代史的角度高度概括的结果,不同的历史时期,最尖锐的矛盾冲突往往并不一定表现在这个矛盾领域。如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如几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其二,说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矛盾,但也有具体区别,国家不同,矛盾程度往往并不一样。尤其是抗日战争时期,最主要的矛盾是我国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而非与所有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虽同我们仍然有矛盾,但我们还要一定程度上争取他们的援助。 进而,近现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是: 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关系:前一任务为后一任务准备前提和条件; 后一任务是前一任务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这两大任务也就构成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 ?中国人民的反抗为什么会失败? ?1,社会制度的腐败 ?2,经济技术的落后 在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中,中华民族的觉醒大体上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第一阶段:“睁眼看世界”与“师夷长技以制夷” (1),开始突破传统的华夷观念 2),明确提出了“师夷长技”的主张。 ?第二阶段:产生了早期的维新思想 ?19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对西方了解的加深,冯桂芬、王韬、薛福成、马 建忠、郑观应等人开始从洋务运动中分化出来,不仅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而且也要求吸纳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他们具有比较强烈的反对外国侵略、希望中国独立富强的爱国思想,具有一定程度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 ?第三阶段: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 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才开始有了较为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 ?康有为提出了“保国、保种、保教”。 ?严复:第一次提出了“救亡”的口号,并翻译《天演论》,从理论上阐明中华民族的民 族危机。 ?孙中山:创立了以拯救民族危亡、建立新国家为己任的革命团体——兴中会,第一 个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 ?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篇一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就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两个任务确实有很大不同但是又密切结合。 两大历史任务的主题、内容与实现方式都不一样,前一个任务是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改变落后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后一个任务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社会极度落后状况,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除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扩展资料: 中国共产党从一诞生起就肩负起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庄严使命。具体地说,就是肩负起了两大历史任务,即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1912年全国曾出现过大大小小300多个政党和政治团体,但最终大都昙花一现,很快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消失了。 到1930年代抗战前后,资产阶级中间派再度活跃,纷纷组党,在中国又形成了一个除国民党和共产党之外的第三大政治力量,它们希望走建立英美式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第三条道路。 由于国民党的专制统治,不允许它们合法存在,最终它们转变态度,加入到了中国共产党的阵营。而国共两党及其领导下的两大军事力量较量的结果是国民党和国民党军在大陆的彻底失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近代史 篇二 一、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二、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中华民族在近代主要是完成前一任务,在现代主要是完成后一任务。两大任务是统一的,统一于解放和发展中国的社会生产力。 篇三 近代中国的时代特点以及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人民始终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 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在两大历史任务中,首先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反对外国列强的侵略,摆脱封建专制的统治.这个历史任务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既是反帝的民族革命,又是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要改变民族压迫和人民受剥削的状况,必须首先进行民族和民主革命,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解决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问题,才能为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创造前提与基础,为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开辟道路,才能使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成为可能.历史表明,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前一个任务为

中国近代两大历史任务是

中国近代史两大任务 中国近代两大历史任务是:一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话说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巍巍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无论是唯贤是举的尧舜禹唐,还是之后的专制封建,都逃不过这一定律。但是,毛主席曾经说过,要跳出这条历史的轨迹,那就必须解放老百姓,就必须让人民当家作主,当然,人民的丰衣足食也是极其关键的。于是乎,近代中国,就任务艰巨了。 两个任务是相互区别又相互紧密联系的。由于腐败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的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因为不经过反帝发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的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他们控制中国经济政治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压迫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其中有:中华民族与资本 - 帝国主义的矛盾,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各集团派系的矛盾,各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争夺的矛盾,等等。在这些社会矛盾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两对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基本上是在与中国封建主义结成同盟的条件下实现的。除了帝国主义割占的地区和直接管理的租界、租借地以外,它们主要是通过中国政府当局和各地的官僚、军阀来统治中国人民。 一般来说,当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中国内部各阶级,除一些叛国分子外,能够暂时地团结起来举行民族战争去反对帝国主义。这时,民族矛盾特别尖锐,阶级矛盾暂时降到次要和服从的地位。例如,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义和团反帝运动,都有过这种情形。而当帝国主义与中国的反动统治阶级结成同盟,用战争以外的形式共同压迫中国人民,尤其是封建主义统治特别残酷的时候,中国人民往往采取国内战争的形式去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同盟,而斗争的矛头主要直接地指向中国的封建政权,这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民族矛盾退居次要地位。例如,太平天国农民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三大历史任务)

第一个历史阶段 教材的第一至第三章,主要讲述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9年五四运动前的历史,这是风云变幻的八十年,是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酝酿、准备以及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其同中国封建势力相勾结,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 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对着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两大历史任务。农民阶级、地主阶级统治集团中的“洋务派”、新兴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先后对国家出路进行了探索,但是都失败了。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创立了中华民国。但是辛亥革命最终还是失败了,中国进入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仍然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需要新的领导阶级和新的指导思想。 第二个历史阶段 教材的第四至第七章,主要讲述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这是翻天覆地的三十年,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30年又分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及国民革命时期(1919年五四运动至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至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前夕)、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至1945年8月日本投降)和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成为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有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共产党的领导,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1924年1月,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实现第一次合作,共同推动国民革命新高潮的到来,从广东出发的北伐战争顺利推进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但是,至1927年7月,由于国民党右派的反共分裂以及共产党中央领导机关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劳苦大众开始了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新道路。但是,中共党内的“左”倾错误特别是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使中国革命陷于绝境。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成为中国革命的和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红军长征的胜利,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起,日本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中国人民进行了长达14年之久的抗日战争。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华民族进入全民族抗战的新阶段。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形成了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力量成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成为20世纪中国和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力争和平、民主,但是,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坚持内战、独裁,挑起了新的内战。中国共产党被迫进行自卫反击,先后打退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并迅速转入战略反攻。共产党在解放区发动农民开展土地革命,爱国民主运动持续高涨,国民党处于全民的包围之中。人民解放军经过战略决战和渡江战役等,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

关于中国近现代的两大历史任务的认识

关于中国近现代的两大历史任务的认识 王峥10125677 近代中国的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二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首先,必须完成的是球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反对列强的侵略,摆脱封建专制的统治。而这又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既是反帝的民族革命,又是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曲折的历史,是中华人民抗击帝国主义的抗争史,更是一部不断抗争不断进步的血泪史。这场悲剧始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自此,中国人面陷入了无尽的屈辱,无尽的痛苦之中。 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中国被迫接受了世界的影响。然而,接踵而至的侵略者开始疯狂的向东方展开侵略,战争,死亡,割地,赔款,国家的主权变得越来越不完整,直至八国联军侵华,中国国土变得千疮百孔,中国人民的生活民不聊生。 无数的仁人志士,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此进行了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斗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这些斗争和探索,每一次都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推动了中国的进步,却也都一次次的失败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社会具有重大意义,但也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命运。事实证明,那些不出动封建根基的农民战争,改良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的历史任务。 对于中国的路线问题,先进的中国人思考并尝试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证明农民阶级领导的革命不能拯救中国,百日维新和戊戌变法失败了,证明任何形式的改良运动都不能救中国。辛亥革命失败了,证明资本阶级的革命也不能救中国。一系列的历史告诉我们,资本主义的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一方面,中国的封建势力不允许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的封建社会历史长达两千年,封建势力为维护其统治地位,不允许发展资本主义。另一方面,帝国主义势力不允许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帝国主义决不允许中国发展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而且中国的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软弱性,由于他们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勾结,决定了中国的资产阶级不能彻底的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唤醒了知识分子的新的希望。随着工人阶级登上世界舞台,中国共产党蓬勃发展起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进行了激烈的反抗。先后团结一致的进行了8年抗日战争,以及4年的国民解放战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人民完成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一历史任务。于是,共产党决定走一条限制,改造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走社会主义的道路。这符合中国的国情,符合生产那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这一社会发展的规律,而且新民主主义革命也为中国人民选择这条道路奠定了基础。在政治上,我们已经掌握了国家政权,确立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巩固和加强连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34278

答:近代中国的时代特点以及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人众的矛侨,决定了近代中国人民始终而临着两大历史任务:?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在两大历史任务中,首先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反对外国列强的侵略,摆脱封建专制的统治。这个历史任务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既是反帝的民族革命,又是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妥改变民族压迫和人民受剥削的状况,必须首先进行民族和民主革命,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解决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问题,才能为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创造前提与基础,为进?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开辟道路,才能使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成为可能。 历史农明,近代中国社会的两人历史任务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前?个任务为后?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捉;后?个任务是前?个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中华民族在近代主要是完成前?任务,在现代主要是完成后-任务。两人任务是统?的,统?于解放和发展中国的社会生产力 补充:近代中国是?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外无民族独立,内无民主制度;经济之落后,政治之腐畋,国力之衰微,社会之混乱,人民之贫困,到了极点。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压迫和剥削。中华民族耍振兴,国家耍富强,人民要幸福,必须首先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求得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 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那样,首先“改变I口的社会形态、旧的生产关系以及竖立在其上血?的- 切社会的、政治的、持神的I口的建筑物,建立新的社会经济形态、新的生产关系以及竖立在其上面的?切社会的、政治的、精神的新的建筑物” {《毛泽东文集》第5卷,58贞,人民出版社1996 年版)。只有这样,才能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为现代化、民主化的进程扫淸障碍: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实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这是历史的法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近代中国,国破好深,民不聊生,矛厉重重,各种问题相当严重,近代中国的时代特点以及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质、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厉,决定了近代中国人民始终而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临着两大历史任务:富裕。 在两人历史任务中,首先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因此,如何反对外国列强的侵略,摆脱封建专制的统治,改变国家贫穷落后的而貌,解决独立、自由、民主、统?、富强的问题,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这个历史任务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既是反帝的民族革命,又是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是民族革命与民主革命的统-O 这两大历史任务的主题、内容与实现方式都不?样,不能互相替代,但又息息相关,不能分割。前?个任务为后?个任务扫淸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捉:后?个任务是前?个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 历史农明,近代中国社会的两人历史任务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从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任务看,要改变民族压迫和人民受剝削的状况,必须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解决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问题;从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这?任务来看,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和文化落后的状况,就要充分发展以近代匸业为主的社会生产力,解决生产力问题, 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不首先以生产力作为切入点,而是从摧毁I口的国家政权,改变I口的生产关系入手,是因为如果不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帝国主义的不平等条约压在中国人民头上,这种“权中之权”使中国的民族工业欲振不兴,举步维艰,处于穷困潦倒的境地,而封建土地私有制,又使广人农民失去土地,生活困难重重。这样就不能进行人规模的经济建设,实现工业化, 国家的繁荣富强这个目标也就不可能实现。因此,妥完成这-历史任务,就必须首先解决政权问题。 马列主义理论向我们提示,革命的根本问题就是国家政权问题。只有推翻|口的反动政权,才能使中国从帝国主义的枷锁中挣脱出来,获得民族独立,成为主权国家:只有推翻I 口的反动政权,才能使中国人民从封建主义的压迫下解放出来,翻身做主人,建立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政权,即人民民主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 和我国对外政策的几个问题 温家宝 2007年02月26日 一、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 深刻认识我国国情和所处的历史阶段,是我们党提出科学理论和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也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前提。 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这个“不发达”首先当然是指生产力的不发达。因此,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但讲初级阶段,不光要讲生产力的不发达,还要讲社会主义制度的不够完善和不够成熟。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就告诉我们,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必须认识和把握好两大任务:一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极大地增加全社会的物质财富;一是逐步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极大地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和促进社会和谐。上述两大任务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是统一的整体,并且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一系列不同发展阶段的长久进程中。没有生产力的持久大发展,就不可能最终实现社会主义本质所要求的社会公平与正义;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相应地逐步推进社会公平与正义,就不可能愈益充分地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活力,因而也就不可能持久地实现生产力的大发展。我们贯彻落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离不开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认识和全面把握。 我国在进入社会主义的时候,就生产力发展水平而言,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我国必须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去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有了巨大发展,综合国力大幅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实现了由解决温饱到总体上达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但是,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城乡发展和地区发展很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变。我们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人民的政治生活日趋活跃,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得到了较好维护。但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够健全,社会不公、贪污腐败等问题仍然存在,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够成熟。所以,我国今天远没有走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至于整个社会主义的长远发展,那就正如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精辟指出的: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我们将不断加深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将不断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此,有两点必须非常明确:第一,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要有全面的、深刻的理解。在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一个创举,也是长期而又艰巨的历史任务。第二,始终坚持改革,鼓

当代中国历史任务

谈谈对当代中国历史任务的认识和理解。 近代以来,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成为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勇敢担当起带领全国人民这两大历史任务的责任,集中体现为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 经过二十多年的革命斗争我们党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国家富强、人民富裕逐渐成为现实。 随着时代主题的转换和中国的发展进步,我们所面临的历史人物也发生了变化。十八大报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是当代中国面临的三大历史任务。” 这三大历史任务是队近代中国历史任务的继承和发展。近代中国历史任务是这三大历史任务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完成当代中国历史任务就是要在完成和推进的三件大事基础上,继续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篇章。 在当代中国,坚持走走中国特设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当代中国历史任务的必然途径,必须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觉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努力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对“指导思想多元化”的观点的理解。 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一个社会发展进步的指导思想集中反映了这个社会的统一意志和思想,是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缺少明确的是指导思想,一个民族就没有赖以为系的精神纽带,国家就缺少统一意志和共同行动,指导思想决定并主导了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行为。因此,必须确立“一元”指导思想。 当今社会,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化,不可否认,在这些思潮中,有值得借鉴学习之处,存在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因素。但这些思潮,由于缺少普遍适用性和宏观指导性,并不能够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在当代中国必须构建能够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并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质疑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这个价值体系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决定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武装全国各族人民,把广大人民团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必须加强培育和引导,并把这个价值体系作为我国的唯一指导思想不断壮大。

论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论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论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 互关系 近代中国的时代特点以及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人民始终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在两大历史任务中,首先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反对外国列强的侵略,摆脱封建专制的统治。这个历史任务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既是反帝的民族革命,又是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要改变民族压迫和人民受剥削的状况,必须首先进行民族和民主革命,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解决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问题,才能为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创造前提与基础,为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开辟道路,才能使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成为可能。 历史表明,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进程扫清障碍;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实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这是历史的法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近代中国,国破辱深,民不聊生,矛盾重重,各种问题相当严重。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不首先以生产力作为切入点,而是从摧毁旧的国家政权,改变旧的生产关系入手,是因为如果不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帝国主义的不平等条约压在中国人民头上,这种“权中之权”使中国的民族工业欲振不兴,举步维艰,处于穷困潦倒的境地,而封建土地私有制,又使广大农民失去土地,生活困难重重。这样就不能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实现工业化,国家的繁荣富强这个目标也就不可能实现。因此,要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就必须首先解决政权问题。 马列主义理论向我们提示,革命的根本问题就是国家政权问题。只有推翻旧的反动政权,才能使中国从帝国主义的枷锁中挣脱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 概括起来就是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包括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三个部分。因而我们不仅要建设发达的社会主义经济, 还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繁荣的社会主义文化。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是极其艰巨的, 也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首先, 从经济方面看, 我们要用相当长的时间通过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来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 同时又要用相当长的时间来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从世界范围看, 发达国家现代化一般都花了几百年时间。在我国, 作为现代化重要标志的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 目前的基础都还很不尽如人意。我国工业历经50 多年的发展, 虽然基本上建立起了相对独立、完整的现代化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但工业布局不合理、产业和产品档次偏低的状况还比较普遍地存在, 工业化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城市化率仅30%左右, 而城市化所涉及的城市功能完善、人口素质提高, 过程更为长久。建立和完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同样, 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 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其次, 从政治方面看, 我们要用相当长的时间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世界上最先进、最优越、最高类型的民主政治。然而, 我国现实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建立起来的, 建立的时间短, 发展中又经历了很大的曲折。虽然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内容是充实的, 但是民主的具体形式、具体制度还很不完备, 这些都决定了民主政治建设的长期性。一是我国还没有根本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的状态, 更不具备高度民主所需要的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当前我国生产力不发达, 人民生活也不富裕, 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还比较低, 人们还缺乏民主意识、民主知识和民主习惯, 这势必影响他们实际参政和议政的能力。因此, 在我国, 要创造使民主得以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条件, 不经过长期的努力是办不到的。二是封建意识残余和资产阶级思想影响的长期存在。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专制主义的影响很大, 民主法制少。新中国成立后, 虽然我们进行了坚决彻底的反封建主义斗争, 但对肃清思想政治方面的封建残余影响的重要性又估计不足, 时至今日这些封建思想仍在毒害人们的

如何理解近代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如何理解近代的两大历 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近代中国在鸦片战争后,在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下,中国人民的民主主义革命任务主要有两项,即:(1)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2)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如何理解这两大任务之间的关系呢这两大任务既存在着区别,又相互联系。 第一,这两大历史任务的主题、内容与实现方式都不一样,不能相互替代。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要改变民族遭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是要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主要是解决生产关系的问题;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地位和状况,是要充分发展以近代工业为主的社会生产力,主要解决生产力发展的问题,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第二,这两大历史任务又息息相关,不能分割。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 这两大历史任务也可从革命与现代化的关系角度作阐述。目前,在史学界的一些人中有一种较为流行的观点,即以“现代化范式”代替“革命范式”,在有的中国近代史着作中说:“一百年来的中国近代史其实是一场现代化史”。将现代化作为中国近代史的主线,以现代化代替革命,或者将两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有的人则更为直截了当地鼓吹“告别革命”,这是错误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离开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离开了革命,就不可能取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现代化也是化不起来的。现代化既不能作为中国近代

对当代中国历史任务的理解和认识

对当代中国历史任务的理解和认识 当代中国人民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而在本世纪中叶中国要基本实现现代化,又面临三大主要任务:一是既要努力实现欧洲早已完成的工业化,又要追赶新科技革命的浪潮;二是既要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又要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三是既要实现国内的可持续发展,又要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 中国历史任务的确定和坚持是在近、当代中国长期发展历程中不断摸索和总结出来的。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其中有:中华民族与资本 - 帝国主义的矛盾,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各集团派系的矛盾,各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争夺的矛盾,等等。在这些社会矛盾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两对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基本上是在与中国封建主义结成同盟的条件下实现的。除了帝国主义割占的地区和直接管理的租界、租借地以外,它们主要是通过中国政府当局和各地的官僚、军阀来统治中国人民。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因为不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它们控制中国经济财政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压迫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富裕。 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获得必须首先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事实上,只有通过革命争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以后,中国人民才有可能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逐步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从而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使无数爱国志士和革命先驱者为之献身的理想真正成为现实 在两大历史任务中,首先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反对外国列强的侵略,摆脱封建专制的统治。这个历史任务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既是反帝的民族革命,又是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要改变民族压迫和人民受剥削的状况,必须首先进行民族和民主革命,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解决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问题,才能为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创造前提与基础,为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开辟道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