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5年中国经济形势及趋势分析

2015年中国经济形势及趋势分析

2015年中国经济形势及趋势分析
2015年中国经济形势及趋势分析

2015我国经济形势分析报告

内容摘要: 2014 年,全球经济复苏步伐弱于预期,美国经济复苏势头较好,但欧元区和日本经济出现停滞不前现象;受金融动荡及乌克兰危机影响,新兴经济体增速继续放缓,但改革力度较大的印度经济表现较好;全球就业市场出现积极变化,但青年失业率仍处较高水平;发达国家物价低位徘徊,新兴经济体仍存在较大通胀压力;全球贸易低速增长。2015 年,再工业化有望推动美国经济继续扩张,结构调整将会促进全球经济复苏,但美国货币政策正常化将会对新兴市场形成一定冲击,发达国家高负债及主要经济体潜在增长率下移也将对世界经济构成一定不利影响。预计2015 年世界经济表现将好于2014 年,但仍属缓慢复苏,IMF 预计增速将在3.8%左右。

一、2014 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

1、全球经济复苏步伐弱于预期,增长格局出现新变化

2014 年以来,全球经济活动弱于预期,IMF、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和机构不断下调世界经济增速预期。与此同时,全球经济增长格局又出现新变化。发达国家经济一改前两年经济低迷状态,复苏速度有所加快,但发达经济体内部出现分化,美国经济表现出较强的韧性,欧元区和日本经济基本上陷入停滞状态,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则进一步放缓。美国经济呈现先抑后扬的趋势。受严寒天气影响,一季度GDP 下降2.1%。但受商业投资和国内需求快速增长影响,二季度GDP 增长4.6%,创2013 年三季度以来最快的扩张速度,三季度GDP 增速也达

到3.5%。重视实体经济发展是美国复苏的重要原因,为提升国际竞争力,次贷危机后奥巴马提出重振制造业、能源自给等计划,再工业化步伐虽然缓慢但已初现端倪。事实上,从2010 年1 月份开始,美国工业就恢复增长,截至2014 年9 月,已实现持续57 个月同比增长,且从2013 年8 月份开始持续一年超过危机前水平(图1)。显然,工业复苏对推动美国经济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二季度为零增长,三季度略有改善,但也只有0.2%。经济停滞主要原因在于投资不足和出口不旺,这些因素在短期难以改观,因此未来增长前景并不乐观。作为欧元区经济发动机,德国经济出现低迷现象,一季度GDP 环比增长为0.7%,但二季度环比收缩0.2%,为2012 年以来首次环比下滑,三季度增长0.1%,勉强避免了衰退。欧元区第二大经济体法国一、二季度GDP 环比均为停滞,三季度增长0.3%,略好于预期。作为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意大利一季度GDP 下滑0.1%后,二季度又下跌0.2%,三季度下跌0.1%,连续三个季度的下滑标志着意大利进入了2008 年经济危机后第3 个经济衰退期。与欧元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英国经济强劲复苏,前三季度经济同比增长分别达到2.9%、3.2%和3%。

日本经济走势同美国恰恰相反,一季度GDP 增长1.5%,折合成年率增长6%;二季度GDP 环比萎缩1.8%,折合成年率为萎缩7.1%,创2009 年一季度以来的最大降幅;三季度继续下滑1.6%。内需变化是是日本经济大幅波动的主要原因,4 月1 日消费税上调前,消费的大幅增长带动经济强劲反弹,一季度国内消费环比增长2%,二季度则大幅下滑5.1%。在内需疲弱和外需不景气的双重作用下,工业生产和投资随之

下滑,由此形成的连锁反应导致日本经济陷入停滞甚至衰退的泥潭。

一季度多数新兴国家经历了资本外流导致的金融动荡,受此影响上半年新兴国家经济增长普遍疲软。但在金融动荡结束之后,不同国家之间再度出现分化趋势。印度一季度GDP 同比增速回落到4.6%,但二季度则迅速上升到5.7%,与此同时,上半年利用外资同比增长38%。受国内需求不足影响,一季度巴西GDP 同比增长1.9%,但二季度则下降0.9%。受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对外国投资、国内生产和信心的影响,俄罗斯和独联体国家经济疲软,前三季度俄罗斯GDP 分别同比增长0.9%、0.8%和0.7%。不过,俄罗斯三季度的经济增长已高于市场预期。

2、就业市场出现积极变化,但青年失业率仍处较高水平

伴随经济的好转,美国就业状况持续改善,10 月份失业率下降到5.8%,为2008 年以来最好水平。但是,劳动参与率只有62.7%,为1978 年以来最低水平,部分失业者退出就业市场也是失业下降的原因之一。与此同时,新增非农就业中,就业岗位主要来自休闲、零售、招待以及临时工等低薪工作领域,就业的质量尚待提高。欧元区就业状况也有所改善,9 月份失业率为11.5%,连续四个月持平,比2013 年同期降低0.5 个百分点,但比2007 年同期高4 个百分点,就业市场与危机前水平仍相距遥远。除了经济低迷之外,欧元区高失业率同僵化的用工制度有关。尽管德国经济表现不佳,但9月份失业率下降到4.9%,比2007 年同期降低了3 .6 个百分点。原因在于德国用工制度相对灵活,早在上世纪90 年代,就使临时工合法化。10 月份英国失业率下降到2.6%,基本恢复到2007 年水平,这与其创新能力强密切

相关。日本一直是低失业率的国家,即使在国际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候失业率最高水平也只有5.5%,今年9 月份失业率已下降到3.5%。

从整体上看,全球就业市场略有改善,但青年失业率问题却日益突出。9 月份欧元区青年人失业率为23.3%;10 月份美国青年人失业率虽然下降到18.6%,但仍比2007 年同期高3.2 个百分点。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不仅会造成严重社会问题,从长期来看,对劳动生产率必将产生深远影响。由于对青年就业采取了积极的政策,俄罗斯和巴西尽管宏观经济低迷,但就业状况持续好转,9 月份失业率均下降到4.9%,分别比2007 年同期下降1.3 和3.2 个百分点。

3、发达国家物价低位徘徊,新兴经济体通胀压力较大

2014 年10 月,欧元区CPI 同比上涨0.4%,徘徊于五年低位,远远低于欧洲央行设定的2%通胀目标,这说明欧元区通货紧缩风险持续。美国同月CPI 也仅为1.7%,日本第一季度CPI 在1.5%左右,受

提高消费税影响,4、5 月份 CPI 快速上升到3.4%和3.7%,但之后逐步回落,9 月份下降到3.2%。发达国家通胀水平主要由供求决定,从需求方面看,宏观经济低迷导致有效需求不足,难以出现需求推动的物价上涨;从供给方面看,全球商品供给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等大宗商品供给充裕,难以出现供给不足导致的通货膨胀。与发达国家相反,俄罗斯、巴西和印度等国始终保持较高的通货膨胀水平。2014 年10 月份,俄罗斯消费者价格指数高达8.3%,巴西广义消费者价格指数为6.6%。5 月份,印度批发价格指数上升到6.2%,在此背景下,印度总理莫迪5月底上台以来一直将抗通胀作为首要任务,通过修改法律打

击囤积食品的投机行为,同时控制诸如土豆和洋葱等印度人大量消耗的食品出口,有效抑制了食品价格飞涨,10 月份批发价格指数下降到1.8%。影响新兴国家物价上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由于体制和政策因素,这些国家对农业和农产品流通领域的投入普遍不足,导致某些重要农产品供不应求,从而使食品价格上涨,这是上述三国共同特征。其二,高利率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物价上涨。由于新兴市场经济体通货膨胀的根源在于供给不足,紧缩的货币政策进一步抑制了工业生产,工业产品供给不足又进一步加剧物价上涨。其三,本币贬值加剧通货膨胀。2013 年以来,多数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货币不断贬值,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上涨。以俄罗斯为例,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一些消费品国际竞争能力不强,依赖国外进口,从而形成输入型通货膨胀。

其四,垄断导致的物价上涨,在电力、天然气供应方面,这些国家存在较大的垄断势力,垄断产品价格的上涨加剧了通货膨胀。其五,地缘政治导致的物价上涨,俄罗斯中断从欧美国家进口农产品,一方面导致国内物价上涨,另一方面,扩大从巴西等国的进口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巴西国内物价上涨。

4、世界贸易略有改观,但仍以较低的速度增长

考察本世纪以来全球经济和贸易增长的关系可以看出,在经济繁

荣的时期,世界贸易以更快的速度增长,但在经济萧条时期,世界贸易则以更低速度增长甚至出现衰退,这在2001 年和2009 年尤为明显。2014 年,世界贸易略有改观,但仍以较低的速度增长。据IMF 预

计,今年全球贸易将增长3.8%,虽然较去年加快0.8 个百分点,但仍比2000-2007 年5.9%的增速低2.1 个百分点。贸易增速下降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各种贸易保护措施制约了贸易增长。在经济疲软的背景下,一些国家为了维护本国产业的国际市场份额,采取了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主义方式,不仅发达国家层层设置贸易壁垒,一些新兴国家也频频出台新的贸易限制措施。二是地缘政治的影响。乌克兰危机不仅直接影响了俄罗斯和乌克兰两国的外贸,而且其外部效应还不断向中亚和独联体地区扩散,欧美国家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更是将影响扩大到发达国家。三是美国再工业化政策逐步发挥作用,再工业化导致部分生产环节回流国内,加上新兴产业进入生产阶段,能源自给战略导致石油进口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美国进口,贸易逆差不断降低。四是发展中国家内需下降,在经济繁荣时期发展中国家投资和消费需求旺盛,由于国内生产能力不足,进口大幅增加;在经济低迷时期,投资快速回落,与之相关的进口也随之下滑。二、2015 年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展望2015 年,美国仍将保持较强的复苏态势,欧元区国家为了避

免经济衰退将会采取更为积极的经济政策,日本提高消费税率政策的负面影响将逐渐弱化,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经济政策调整方面还有很大空间,2015 年世界经济表现将好于2014 年。但世界经济发展仍然面临前文所述不利因素的制约,因此,世界经济仍将缓慢复苏,IMF 预计增速将在3.7%左右。国际贸易状况有望好转,发达国家通货膨胀仍保持较低水平,新兴市场物价将有所回落,就业水

平略有改善。

1、有利因素

(1)再工业化有望推动美国经济继续扩张

上文已指出,美国工业生产已经恢复到进入危机爆发前的水平,

而且美国工业并非简单恢复到过去的状态,而是在新的起点上重塑全球竞争力。次贷危机爆发后,电子产业和新能源已成为美国经济复苏的新动力。如今,美国在信息通信技术、能源技术革命、制造业高端技术的研发和利用方面具有突出的比较优势。展望未来,新型制造业将促进美国工业持续发展。

从经济周期的角度看,二战以来,美国经历了11 个商业周期,

平均长度为69 个月,其中扩张阶段平均为58 个月。美国历史上最长的扩张周期为120 个月,即1991 年3 月到2001 年3 月的10 年时间。在再工业化的推动下,2015 年美国经济仍有望处于扩张周期,从整体上看,也将对世界经济产生积极影响。

(2)经济结构调整将有效促进经济增长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10 月份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中呼吁,

不论是发达经济体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应加大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IMF 指出,过去三十年里,在发达、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公共资本存量在产出中所占比例显著下降,表明未来存在较大基础设施需求。例如,新兴市场经济体的人均发电量仅相当于发达经济体水平的五分之一,而低收入国家的人均发电量仅相当于新兴市场经济体水平的八分之一左右,一些发达经济体的现有基础设施已经跟不上时代。当前,

发达经济体经济不景气、货币政策宽松,在这一特定时期扩大基础设施投资可以享受低利率带来的好处。从短期来看,基础设施投资将有效支持需求,从而降低一些国家经济出现衰退的风险;从长期趋势来看,这无疑有助于提高潜在生产能力。

对于新兴国家,结构调整的力度将会进一步加大,这必将在促进

经济增长的同时有效控制通胀。印度在外资政策上已做出重大调整,一是采取更为宽松的政策推进经济特区建设,二是放松对外资进入国防企业的管制,三是引进外资改善铁路系统,四是改善外资企业用工制度。巴西政府也认识到基础设施匮乏、贸易保护主义、产业结构单一、自主创新能力弱这些结构性问题和人为的障碍,开始着手进行结构改革,从而控制通胀、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生产成本。西方的经济制裁则倒逼俄罗斯加快国内结构调整,摆脱依赖资源发展的经济模式。事实上,这些调整已在进行并取得了初步成效。2014 年9 月,俄罗斯工业生产同比增长了2.8%、环比增长了2.7%,原因之一在于俄罗斯被迫实行进口替代战略,工业不仅没有衰退反而在增长。

(3)全球经济失衡风险有所减弱

IMF 的研究表明,全球贸易和资本流动失衡已由2006 年的峰值缩

小了三分之一以上,2015 年有可能进一步下降,大规模资本流动失衡的减弱有效降低了全球经济的系统性风险,且失衡问题已不再集中在以美国为代表的债务国和以中国、日本为代表的债权国,在此背景下,国际资本流动出现突然逆转的概率有所降低,对全球经济的威胁将逐步减弱。另外,由于供给增加,能源和大宗商品的价格仍将处于

低位,全球通货膨胀压力不大,一些国家可以采取更为灵活货币政策。

2、不利因素

(1)美联储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退出将会对新兴市场国家形成

一定冲击。由于美国经济持续复苏,就业市场明显改善,房地产市场也回归正常,在此背景下,购债计划于2014 年10 月结束,2015 年美联储将继续推进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可能首次加息。2014 年年初,量化宽松政策退出已导致国际短期资本流动格局的变化,新兴国家金融市场出现剧烈动荡,并直接影响了经济增长。尽管新兴国家经历了2014 年的考验,2015 年仍将受到或大或小的冲击,受冲击严重的国家将会被动调整货币政策。

(2)高负债对发达国家财政政策形成掣肘。2014 年,债务危机对

金融市场的影响已逐步减弱,但发达经济体负债率一直在上升。2013 年欧元区政府债务与GDP 之比为90.9%,2014 年一、二季度上升到91.9%和92.7%。美国情况同欧元区相似,二季度外债与GDP 之比上升到97.8%,比上年同期高出1.6 个百分点。在债务率居高不下的背景下,欧美国家利用财政手段支持经济增长的能力非常有限。

(3)主要经济体潜在增长率普遍下移。影响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因

素主要有资本、劳动、技术、制度等因素。在当前形势下,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国家,由于产能相对过剩,资本投入增速在进一步放缓;欧美国家面临老龄化问题,新兴国家人口红利在逐步弱化,劳动力增长对潜在增长率的贡献也在降低;发达国家制度相对成熟,变革的空间有限,同时改革的阻力也较大,制度对其潜在增长率的影

响不大。技术方C4面,新一轮技术革命尚未形成,当前投产的新技术推广和应用空间非常有限,难以形成一个主导产业,技术推动的经济周期性扩张难以在最近几年实现。

三、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其对策

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上述因素同样会对我国产生不利影响,需

要趋利避害,充分利用世界经济形势变化带来的发展机遇。

1、以“一路一带”建设为契机促进基础设施国际合作

2015 年,不论是新兴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有可能扩大基础设施

建设规模,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这为我国有关企业带来了巨大机遇。同时,我国应做好规划,将基础设施国际合作同我国“一路一带”建设密切结合,共同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2、增强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竞争力

美国再工业化进程将会进一步加快,这对我国部分产品的出口确

会产生一定消极影响,但也会促进我国有关产业发展,形成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在当前形势下,我国应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培育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延伸的国际竞争新优势,促进国内产业结构升级。

3、采取积极的政策提高潜在经济增长率

一是扩大先进技术设备的进口,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技术进步对我

国潜在经济增长率的贡献,还有利于拉动出口国的外需,对世界经济增长做出积极贡献。二是进一步加快职业技术培训,从而提高劳动者的生产效率,降低人口红利弱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三是

加快改革,进一步提高全要素劳动生产率。

4、进一步增强同新兴经济体的合作

一是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在减轻对方瓶颈因素的同时化解当

前国内产能过剩压力。二是通过经济特区合作在促进对方改革的同时提升我国走出去水平,我国在经济特区建设方面取得了世界瞩目的经验,许多新兴国家纷纷效法,我国可以以此为契机增强软实力。三是通过扩大金融合作在稳定对方市场的同时扩大我国影响力。四是通过政策交流分享发展经验、实现互利共赢。比如,我国在应对通货膨胀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面临共同的国际环境,近年我们实现了保增长、控通胀和调结构的统一,这些经验对于破解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政策的难题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论文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由企稳回升走向全面恢复的关键阶段,应努力保持来之不易的经济成果,妥善处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与困难,为下一阶段经济平稳运行打好基础。宏观调控应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 一、国民经济全面恢复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1.消费增长保持稳定 (1)推动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政策因素将继续成为支持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二季度家电、汽车、节能产品消费政策将继续完善,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收入的措施将进一步落实,“万村千乡”和“双百”工程建设将深入推进,政策对消费的推动作用依然较强。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将提高社会消费意愿。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同比增长9.2%,比上年同期加快0.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同比增长7.5%。根据一季度人民银行储户问卷调查,城镇居民判断收入增加的占比从2009年二季度的12.6%回升到2010年一季度的21.3%,实际收入与收入预期的改善将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与意愿。三是世博会召开刺激消费增长。二季度世博会在上海举行,届时周边地区旅游、会展等生活性与生产性服务消费将大幅增加。四是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将促使消费名义增速走高。2009年二季度CPI同比负增长1.3%,而今年二季度CPI呈明显上行趋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将提高。 (2)抑制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国家近期连续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在二季度显现,与住房相关的家具、建材消费增长将趋缓。而且,前期房价涨幅过大,对已买房居民下一阶段的其他消费形成一定制约。二是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将减少当地居民收入,降低居民生活水平,导致局部地区消费能力下降。三是近期粮食、蔬菜、水果价格涨幅较高,成品油价格调整,不利于居民实际购买能力提高。 总体而言,消费需求将保持稳定,初步预计,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9%。 2.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一是翘尾因素提高二季度物价涨幅。经计算,二季度CPI翘尾因素为1.6个百分点,PPI为4.4个百分点,分别处于全年翘尾值次高和最高水平,即使不考虑新涨价因素,二季度CPI与PPI也将呈现一定幅度上升。二是输入型物价上涨动力增强。世界经济复苏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国

2015年中国经济形势及趋势分析

2015我国经济形势分析报告 内容摘要: 2014 年,全球经济复苏步伐弱于预期,美国经济复苏势头较好,但欧元区和日本经济出现停滞不前现象;受金融动荡及乌克兰危机影响,新兴经济体增速继续放缓,但改革力度较大的印度经济表现较好;全球就业市场出现积极变化,但青年失业率仍处较高水平;发达国家物价低位徘徊,新兴经济体仍存在较大通胀压力;全球贸易低速增长。2015 年,再工业化有望推动美国经济继续扩张,结构调整将会促进全球经济复苏,但美国货币政策正常化将会对新兴市场形成一定冲击,发达国家高负债及主要经济体潜在增长率下移也将对世界经济构成一定不利影响。预计2015 年世界经济表现将好于2014 年,但仍属缓慢复苏,IMF 预计增速将在3.8%左右。 一、2014 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 1、全球经济复苏步伐弱于预期,增长格局出现新变化 2014 年以来,全球经济活动弱于预期,IMF、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和机构不断下调世界经济增速预期。与此同时,全球经济增长格局又出现新变化。发达国家经济一改前两年经济低迷状态,复苏速度有所加快,但发达经济体内部出现分化,美国经济表现出较强的韧性,欧元区和日本经济基本上陷入停滞状态,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则进一步放缓。美国经济呈现先抑后扬的趋势。受严寒天气影响,一季度GDP 下降2.1%。但受商业投资和国内需求快速增长影响,二季度GDP 增长4.6%,创2013 年三季度以来最快的扩张速度,三季度GDP 增速也达

到3.5%。重视实体经济发展是美国复苏的重要原因,为提升国际竞争力,次贷危机后奥巴马提出重振制造业、能源自给等计划,再工业化步伐虽然缓慢但已初现端倪。事实上,从2010 年1 月份开始,美国工业就恢复增长,截至2014 年9 月,已实现持续57 个月同比增长,且从2013 年8 月份开始持续一年超过危机前水平(图1)。显然,工业复苏对推动美国经济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二季度为零增长,三季度略有改善,但也只有0.2%。经济停滞主要原因在于投资不足和出口不旺,这些因素在短期难以改观,因此未来增长前景并不乐观。作为欧元区经济发动机,德国经济出现低迷现象,一季度GDP 环比增长为0.7%,但二季度环比收缩0.2%,为2012 年以来首次环比下滑,三季度增长0.1%,勉强避免了衰退。欧元区第二大经济体法国一、二季度GDP 环比均为停滞,三季度增长0.3%,略好于预期。作为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意大利一季度GDP 下滑0.1%后,二季度又下跌0.2%,三季度下跌0.1%,连续三个季度的下滑标志着意大利进入了2008 年经济危机后第3 个经济衰退期。与欧元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英国经济强劲复苏,前三季度经济同比增长分别达到2.9%、3.2%和3%。 日本经济走势同美国恰恰相反,一季度GDP 增长1.5%,折合成年率增长6%;二季度GDP 环比萎缩1.8%,折合成年率为萎缩7.1%,创2009 年一季度以来的最大降幅;三季度继续下滑1.6%。内需变化是是日本经济大幅波动的主要原因,4 月1 日消费税上调前,消费的大幅增长带动经济强劲反弹,一季度国内消费环比增长2%,二季度则大幅下滑5.1%。在内需疲弱和外需不景气的双重作用下,工业生产和投资随之

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__形势与政策论文

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 背景:后危机时代的经济将呈现经济增长放缓,经济再平衡,经济格局重构和治理机制改革等新特征。2013年的中国经济形势仍可以用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来概括,将会呈现经济增长适度下降和同伙膨胀加剧并存的局面。在“十二五”规划刚刚起步的这个时期,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 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成效日益明显,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综合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经济总量日益上升。据数据显示,到2010年上半年止,中国的经济总量已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这样的成绩当然离不开中国经济发展模式。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处于一片低靡状态,中国也不例外,当年的经济增长率下降了几个百分点,失业率陡增,出口额下降。为寻求世界经济复苏,西方国家联手中国举行G20国峰会,讨论如何合作发展。实践已证明,中国在此次金融危机中起了领跑者作用,成为全球经济新一轮增长的引擎。在2009年实现了经济增长突破8%的目标,2010年中国政府又投入40000亿,目的是刺激经济增长,确保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在一定程度上,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行,也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积极作用,一方面我们借次机会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成就,为中国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合作环境;另一方面也可以推进城市经济文化建设,以点带面,辐射周边,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正由“又快又好”向“又好又快”发展,即科学发展。为实现其目标,中国政府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中国当前经济发展模式正由“粗放型”向“节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因为从长远来看,只有节约型增长方式才能保持经济健康发展,粗放型增长方式是计划经济的产物,而中国当前是市场经济。 “三农”问题是历年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中之重,因为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城乡差距逐渐拉大,为此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发展农村经济放在首位,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分析报告

当前我国形势经济分析 一、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 1.GDP增速持续回落 从2011年开始,我国GDP增速一直处于回落当中,今年第一季度,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885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7%,增速比去年四季度和去年全年分别回落0.2和0.1个百分点,但高于今年7.5%的预期目标。 2.三大产业增速明显放缓 不管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还是第三产业的增速,都明显放缓,从2011年年末开始,就呈现出这样一个趋势。 3.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缓慢 固定资产投资(所谓中国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概括为投资拉动的模式)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指标,从2011年年末开始,在过去一年当中,其增速也呈现回落状态。尽管中央政府已经允许地方政府和铁道部加大基础设施支出,但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仍有所下降。 4.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改善幅度较小 据中国市场学会统计,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尽管有所提高,但幅度较小。从整个消费形势来看,尽管有小幅度回升,但从整体上说,还没有真正好起来。餐饮、烟酒消费,在中央八项规定的影响之下,其下滑速度是非常快的。 5.外贸出口回升势头不强劲

对外贸易继续延续了上年底企稳回升态势,出现了少许的回升势头,这主要得益于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经济的温和复苏,但是回升幅度和规模都很小。 6.财政收入增速下滑 财政收入是目前特别抢眼的一个经济因素。财政收入的增速,不仅与往年相比持续回落,而且已经低于GDP的增幅,甚至低于今年预算的增幅,就目前的运行情况来看,今年的财政收入形势将很不乐观。 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世界银行下调我国经济预期 在这样一种出现剧烈变化的经济走势面前,特别在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的宏观经济指标发布之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已经先后陆续下调了对于今年中国经济的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在2013年5月29日把中国2013年的增速调整为7.75%,而在此之前,其曾经预言过中国今年的GDP增速是8%;世界银行则于2013年4月15日将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期下调到8.3%(原来预期是8.4%);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于2013年5月29日将中国GDP增速大幅下调至7.8%,而此前在三月份的预期是8.5%。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称,内需疲软和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为调降中国经济增速的主要原因,预计随着信贷规模扩张和政府刺激政策的出台,2014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达到8.4%。 二、对中国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

魏杰教授: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深度好文)

魏杰教授: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深度好文) 10月9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经济学家魏杰,用了一整天的时间为第二期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经营管理培训班(EMT)60名学员精彩解读了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魏杰教授的核心观点:1.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 2.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防范金融风险,主要抓好六个方面重点工作:抑制资产泡沫;稳住外汇;稳住债务;治理金融秩序;调整货币政策;稳住实体经济。 3.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调整经济结构;二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三是调整开放战略;四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下根据魏杰教授的讲课整理: 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一、防范金融风险(一)抑制资产泡沫什么是资产泡沫?就是资产价格涨得太快太高。资产泡沫主要集中在股市和房市。从中国目前情况来看,股票不太可能,主要基于三点判断:一是证监会目前主要职能是加强监管;二是证券部门对

场外资金配置极度关注;三是IPO速度快规模大。预期未来五年内,股市将呈现慢牛态势。目前来看,资产泡沫主要在房市。房市是否存在泡沫,重点关注住房供给与刚性需求的关系。房产具有两种属性,即居住需求和投资需求。日本在1985年就是因为住房供给大大超过刚性需求,加上美国的剪羊毛,从而导致房市泡沫破裂,直到今天仍然没有走出泥潭。房产超过刚性需求后,一旦没有居住功能,也就没有了投机功能与投资功能。抑制房市泡沫的对策就是:中短期对策与长效机制相结合。中短期对策主要是两个立足点:一是严格约束投机和投资性需求。采取严格的限购政策;二是约束开发商的行为。今年以来两个手段很见效,一个是控制融资通道;另一个就是让面粉超过面包价格(地价高于房价)。长效机制,主要包括租售同权、共有产权、调整空间布局等手段。关于调整空间布局,是前段时间的热点问题。突然冒了一个雄安新区,有的人很吃惊,我说不用吃惊。我们几年前就在讨论调整空间布局。北京三大体系已经逐渐进入负面层面所以有必要调整,调整方向,把北京非首都功能剥离出去,找一个地方来承接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哪里承载啊?这个地点选择很重要,讨论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公布的是雄安新区,承载北京的非首都功能。什么叫非首都功能呢?首都功能就是四件事,第一个就是政治中心,第二个国际交往中心,第三个文化中心,第四个科学创新中心。这四项最后

形势与政策(国内外形势分析)

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既面临着需要紧紧抓住的发展机遇,也面 对着需要认真对待的严峻挑战,随着苏联解体,东西方冷战结束,我国周边国家谋求稳定,增加合作,促进发展.我国睦邻友好的周边外交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由于我们的邻国比较多,历史遗留问题也比较多这使得我国的政治和经济形势发展更加复杂。 近几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一直为其他国家所震惊,而中国本身所拥有的庞大的 市场,又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有利的条件。而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的军事、科技水 平也在突飞猛进。这一切迫使美国不得不将中国作为阻碍其在实现全球霸权主义统治 的一个强劲的对手。并且,在台湾问题上,美国虽然没有明确表态将台湾划进美日联 合防御范围,但从其模糊描述的背后不难看出,中国台湾乃至中国大陆早就是美国窥 视以久的土地。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为我国经济求得稳定,高速的发展空间。中美双方 经贸关系密切,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共同利益。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至今 余波未过。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的不断扩大,世界上发达国家和我国主要贸易伙伴 国家的居民消费信心指数大幅下降,进口需求滑落,这必然会对我国出口产生不利影响。美国虽然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但世界多极化趋势正在曲折中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已呈不可阻挡之势,世界各类经济组织、经济区域一体化和世界统一市场 正在迅速发展,使得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国家间的经济依存性不断增强; 由于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一些传统产业正在向其他国家转移。这就为包括 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参与世界分工、吸引外资、引进技术并获取比较利益,提供了 一定的机遇。 说起日们中国人都很气愤.日本对华关系一直都在跟着美国跑.他对我们潜在威 胁正在不断上升. 今年3月,日本地整合核泄露使得原本步履维艰的日本经济雪上加 霜,面对日本经济的衰落,现在非常需要一个地区性经济大国出来取代日本填补亚 洲龙头地位的空缺,带领亚洲经济走出危机。我国恰恰可以担当起这一角色。实际上,随着我国和日本在经济地位上转换,中国已经在朝着成为亚洲经济主导力量的方向发展。美和欧盟都需要并支持中国经济保持增长,为世界经济走出危机提供动力。中国 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曾一度使西方国家感到实实在在的威胁,西方政界和学术界也多 次评价过从技术转移以及贸易机会上来限制这种增长的可行性。现在,况已经起了变化。无论是美国还是欧盟国家,都从盼望转为担心中国经济出现偏差。因此,我国今 后经济发展在与外部发生的种种关系上,来自欧美国家的支持将多于阻挠,积极因素 将大于消极因素。 俄罗斯是一个大国,但是它目前的国土有三百多万平方公里,是从我们的国土中 分割出去的.因此,俄罗斯对我国的侵害是仅次于日本的.尽管现在中俄关系有了很大 改善,但我们还是不能放松对俄罗斯的警惕 ,因为俄罗斯的民族扩张主义根深蒂固,它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分析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分析 一些新兴国家的崛起、美国以及西方国家的相对经济衰落,构成了当前国际形势的总的特点,从而正引起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相应调整。但是,要认识到万事万物的运动不是直线前进的,前面充满着不确定性。从国际形势看,欧美债务危机影响不容小觑,中国已难独善其身,全球经济衰退正从外需角度影响中国经济增速。作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消费力下降,将对中国出口造成一定影响。在欧美国家经济增长乏力条件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从国内形势看,物价总水平仍在高位,房价没有出现明显拐点,民间流动性依然很强,通胀压力依然较大。同时,部分中小企业受到紧缩政策影响,融资和经营均出现困难。就业压力正在增大,节能减排形势严峻。 一、当前国际势态 (一)国际经济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然存在 当今世界经济中,发达国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财政赤字。与克服通货紧缩相比,必须优先摆脱财政赤字。希腊、意大利的财政问题很严重,日本的财政问题在发达国家中也是最严重的之一。日本国债大多数是国内投资者持有的,但是伴随社会老龄化的进程,储蓄率将逐渐下降,日本国内消化国债也将逐渐减少,必将希望外国人持有。为此,日本将不得不提高利率,由此将出现付息费用增加、财政状况恶化或日元贬值。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前发表的报告,日本的政府债务2015年将是国内生产总值的250%,大大高于希腊的140%。这相当于一个人背负超过自身体重2倍的沙袋。日本老龄化步伐加快,社会保障负担加重。问题明确但不能解决,这与希腊是相同的。 (二)国与国之间险恶的政治经济竞争没有改变 后金融时代,国际竞争不仅没有减弱,而是有加剧态势。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强,以技术创新和产业突破引领的新增长点短期内仍难以形成。各国经济政策主张分歧明显,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继续升温,在内需不振的形势下,各国更加重视扩大出口,而发达国家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花样翻新,贸易限制措施明显增多,经贸摩擦政治化日益突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救济措施也有加速上升趋势。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可能持续高位震荡,资本市场动荡加剧,引发主要货币汇率大幅波动,新兴经济体本币升值压力进一步增加,国际股市、债市动荡加剧。各国围绕政治话语权、气候变化、低碳经济等问题展开激烈竞争,力求在未来格局中占主动地位。 (三)发展中国家崛起面临的困难与阻力仍未减弱以欧洲、中国、印度为代表,21世纪世界和平发展,已然成为世界格局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趋势的一个主要内容和突出表现。此前对人民币汇率的指责往往来自欧美国家,而现在新兴经济体也开始对人民币汇率施压,并且这个问题正在以构成贸易补贴为由被推向WTO多边争端解决机制。新兴国家尤其中国和俄罗斯,依然面临发达国家的战略扼制与围堵,发展的国际阻力仍未减弱。比如,推翻卡扎菲政权,扶植亲西方和新政权,挤占中国和俄罗斯在利比亚的巨大经济权益,中国在战前大规模撤侨,其实撤出的大部分都是中国在利比亚投资项目的建设工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经济损失同样十分惨重。还有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近期中国与周边国家在南海问题上争端又起,先是越南在南海举行实弹演习;接

2015年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明显 ——2015年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进入2014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经济下行的压力更为明显。究其原因,我国现阶段正处于向经济新常态转变的过渡期,经济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的转换过程还没有完成,周期性产能过剩尚需要时间消化,调整失衡的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寻求新的经济增长动力迫切需要全面深化改革。整体来看,经济增速放缓甚至持续下滑的态势不会改变。 三驾马车的拉动作用趋稳 2014年下半年以来,投资收缩成为经济增速持续放缓的根本原因。近期内,尽管基建投资尚有一定扩张空间,但增速高峰已过,对投资增长的稳定器作用将变小,再加上制造业、房地产行业的投资增速继续回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贡献将下降。目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投资仍将在稳定经济增速、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劳动生产率等诸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关键是优化投资结构,其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贡献不会波动过大。 从出口来看,考虑到刺激出口的政策效应减弱,尤其是全球经济增速再次放缓、不同国家的增长动能分化,以及美、日、欧盟等发达经济体都在努力调整进出口格局,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出口增速很难持续维持两位数的增长,基

本维持在5%~10%,净出口对GDP同比增长的贡献率与拉动作用将大大减弱。 从消费来看,房地产销售回落以及对公消费、汽车、住房等传统消费的边际消费需求出现阶段性下降,成为压缩相关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而教育、养老、医疗、信息等居民新兴消费领域支出不断扩大,成为稳定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考虑到目前下行因素的作用力更大些,我国居民消费增速平稳下滑的态势不会改变,预计2015年将降至10%左右,对GDP增长的拉动与贡献率相对上升。 CPI温和上涨、PPI跌幅收窄 尽管收入增长放缓、投资消费需求不足、供给能力阶段性过剩等抑制物价上行的因素仍会发挥主导作用,但随着货币环境的逐渐宽松,以及结构性、季节性、中长期成本上涨等物价上行因素的作用逐步显现,预计2014年我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为2.3%~2.4%,2015年CPI涨幅会略大于2014年,温和通胀的态势不会改变。 随着经济结构转型期增速预期回调、产能过剩消化尚需时日,尤其是橡胶、黑色金属、农资、建材、煤炭、化工等多数生产资料仍处于去库存的过程中,预计2015年PPI(生产者物价指数)回落的幅度将进一步收窄。 此外,2014年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全面进入调整期,房地产市场多数指标的下行态势明显。尽管目前部分城市放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 2010 年,我国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势头,工业生产强力反弹,国内需求强劲,出口快速增长,三大动力协调性增强。 ● 2011 年,我国经济将由回升转入增长与通胀并行阶段,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世界经济殊途同归于“滞胀”;“三驾马车”均有放缓,经济景气小幅回落;通胀压力上升,价格调节面临“二难选择”。 ● 2011 年,我国经济将由政策刺激下的较快增长转为结构调整中的稳定增长阶段,全年 GDP 增长呈现“前低后高”走势,与 2010 年正好相反,增长 9.5%左右,比 2010 年回落 0.5 个百分点,CPI 增长在 4%左右,高于 2010年 0.7个百分点。 ● 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重在“调结构”和“控物价”;财政政策重在“调结构”“稳增长”;货币政策转向“稳健”,更加注重对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运用,货币信贷回归常态。2010年,中国经济延续了2009 年以来的回升向好态势,工业生产强力反弹,国内需求强劲,出口恢复性较快增长,三大动力协调性明显增强。由于发达经济体复苏进程艰难曲折、新兴经济体增长动力减弱,2011 年世界经济形势谨慎乐观。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在外需乏力、货币政策收紧和经济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下,预计 2011 年我国 GDP 增长9.5%左右,比 2010年回落约 0.5个百分点;CPI 上涨 4%左右,高于2010 年 0.7个

百分点左右。在经济减速、通胀增压的大背景下,宏观经济政策转向积极稳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注重稳定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和促进社会和谐;货币政策转向稳健,更加强调审慎灵活,把稳定物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保持信贷规模适度增长,加强利率和汇率调节。 一、2010年我国经济运行“前高后低”,协调性显著增强 2010 年,我国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势头,工业生产强力反弹,国内需求强劲,出口快速增长,三大动力协调性增强。 1.受政策效应衰减和基数两大因素的影响,GDP增长“前高后低”在外部环境改善、政策刺激和低基数等因素的影响下,2010 年我国经济延续了2009年以来的回升向好态势。前三季度,GDP 增长 10.6%,比上年同期加快了 2.5 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长 4.0%,与去年同期持平;第二产业增长 12.6%,比上年同期加快 4.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长 9.5%,比去年同期加快0.4个百分点。但分季度看,经济增长则呈逐季放缓态势。第一、二、三季度 GDP 分别增长 11.9%、10.3%和 9.6%,预计四季度经济增长还将有所放缓。今年季度之间经济增长逐季放缓,前高后低,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基数不断抬高。去年全年经济运行呈现“前低后高”,对今年经济走势的影响明显。二是政策主动调控。今年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两次房地产“新政”、规范地方融资平台和加大节能减排等政策对经济增长起到了明显的抑制作用。尽管 2010 年前 11个月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

现在中国的经济形势

现在中国的经济形势

经济形势 如今,每每谈及中国的经济发展问题时都离不开互联网。而过去对于中国的经济形势的话题都是根据国家政策泛泛而谈,没有从根本上谈及中国经济发展形势;今天中国经济需要站在互联网角度论经济形势,互联网发展之快影响之广已毋庸置疑。最近两年我听得最多关于经济资讯的就是:新的经济格局就要来了;现在经济必然遭遇重新洗牌,少则3年。多则7年。今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研究的改革方案无不与互联网直接或间接挂钩。同学你准备好了吗?新的一轮的经济格局中,我们也许成不了经济运作的制定者,但我们至少可以成为跟风者。 当今中国互联网发展现状,以阿里、腾讯、百度为代表的三大互联网龙头企业,逐渐形成中国互联网的三鼎足立。目前,作为互联网基本骨干之一——数据显示,腾讯以7亿多的用户确保其互联网的霸主地位;搜索引擎老大百度更是占据了70%以上的用户搜索量;而刚过去一个月的双11,阿里更是以其不断刷新的记录明示着互联网巨大的威力。一些嗅觉敏锐的传统企业似乎已经嗅到互联网的甜头也都纷纷向互联网进军,围着几位互联网老大转、争分着互联网的一杯羹。的确,大树底下好乘凉!殊不知,当树足够大时便会遮挡更多的阳光,生长于大树下的各个企业也就失去了最基本的生命资源,更谈不上发展壮大了。最明显的信号就是:最近非常瞩目的3Q大战,更加证明了这一点。对比中国与美国的数据,从十年来上市公司的现市值来看,中国企业十几年来都是三大互联网在领跑,而2007年以后更是荒漠到没有一家新生的互联网大企业,或许这就是互联网垄断带给小企业的冲击;而美国的上市企业,无论是老牌企业还是新生企业都能得到很好很快速的发展;可以说,如果没有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对google的反垄断诉讼,就没有后来的facebook;没有欧盟对微软的反垄断诉讼,就没有现在的youtube。究其原因,个人认为是对互联网发展的认识不全面导致的,互联网发展之快速是不容置疑的,而发展互联网并不是越快越好,互联网发展需要稳妥渐进推进,要统筹兼顾,形成一个健康平衡态势;否则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必然是一个开口向下的抛物线模式。 互联网发展已成大趋势。中国经济发展正在从以往过于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更多依靠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转变,不断拓展的内需和消费市场,将产生巨大需求和消费动力。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实施,数以亿计的中国人从农村走向城市,潜在的消费市场不可估量;而且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也纷纷进军到互联网上来了,新一轮的经济格局应互联网而产生;一场自创的“消费者节”双“11”,

2015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

2015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

2015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 班级:31332 学号:3133208 姓名:123 关键词:短期调控宏观政策稳增长

内容提要:当前经济下行业压力加大,是结构性、周期性和机制性三重因素叠加形成的,从短期调控政策来看,既与前期政策力度不够有关,也与政策传导机制不畅、执行不力导致政策效应难以发挥作用有关。以及对2015年经济形势的展望。 2015中国经济形势运行分析 当前经济下行业压力加大,是结构性、周期性和机制性三重因素叠加形成的,从短期调控政策来看,既与前期政策力度不够有关,也与政策传导机制不畅、执行不力导致政策效应难以发挥作用有关。 1、短期需求减弱与中期结构调整叠加 从短期因素来看,世界经济复苏缓慢,我国外部需求明显不足,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减速,房地产市场继续调整,以及工业企业去库存化等因素,使得我国经济延续了减速下行态势。从中期因素来看,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特征更加明显,经济增速换挡的压力和结构调整的阵痛相互交织,新兴产业增长难以弥补传统产业下降的影响。要素投入支撑作用减弱、结构升级要求提高、

化解前期过剩产能、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等都会影响经济增速。 2、宏观政策协调性不足加剧经济下行趋势 从财政政策来看,去年底以来国家出台的减税降费措施,对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和创业起到了一定作用,保持了就业稳定,促进了服务业发展。但是,财政支出政策总体上偏紧,2014下半年财政支出仅增长2.5%,较上半年大幅放缓了13.3个百分点,其中四季度财政支出下跌1.4%。2014年实际财政赤字率仅为1.8%,低于2.1%的预算目标。虽然今年初财政支出较去年四季度明显加快,一季度财政支出增长7.8%,但增幅同比放缓4.8个百分点,国家预算投资到位资金增长11%,同比放缓7.2个百分点。财政支出减缓通过乘数作用对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紧缩效应。由于财政支出传导到经济增长一般需要一个季 度左右的时间,去年四季度的财政支出紧缩对当前经济增长带来不利影响。 从货币政策来看,2014年央行两次定向降准,此后又推出了中期借贷便利和短期借贷便利,共计8000亿元规模,再加上提供给国家开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1上半年,中国的经济形势依然具有典型的“两面性”特征。短期内经济增长出现小幅波动,但整体来看经济运行将进一步趋于平稳。从上半年的主要指标数据看,尽管部分经济指标有所回落,但当前中国经济的总体运行态势良好,经济增长继续由前期政策刺激的偏快增长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首先主要的经济指标还是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044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6%;其中,一季度增长9.7%,二季度增长9.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5700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102178亿元,增长11.0%;第三产业增加值86581亿元。可以说,国家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使我国经济在面临欧洲债务危机、世界经济增长不断放缓等不利因素的情况下取得了不错成绩,但宏观经济运行中依然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 一、上半年国内经济形势:经济增速在宏观调控下平稳回落 GDP是最受关注的宏观经济统计数据,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GDP增速越快表明经济发展越快,增速越慢表明经济发展越慢,GDP负增长表明经济陷入衰退。 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2011年上半年GDP为2044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6%,与去年同期相比降低1.5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1个百分点。经济增速在宏观调控下平稳回落,但仍保持较快增长。 经济放缓是三个因素相互叠加的结果:一是宏观调控影响。自去年以来央行已连续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5次加息,M2增速从去年底的19.7%至今年6月末的15.9%,紧缩政策导致经济增速放缓。二是要素供给冲击。二季度以来,不少省份出现“电荒”,有关测算表明,仅用电缺口就将拉低工业增加值3.6个百分点。三是企业去库存化。从去年底到今年一季度,在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带动下,企业库存增加很快,远超往年同期,而新订单增加不明显。由于库存增加超过需求,且二季度开始大宗商品价格有所回落,企业开始去库存。 二、上半年国内物价走势:价格全面上涨,通胀形势不容乐观 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变动的综合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或紧缩的重要指标。与货币供应量等其他指标数据相结合,能够更准确的判断通货膨胀或紧缩状况。 PPI主要用于衡量各种商品在不同生产阶段的价格变化情况,与CPI一样,是观察通货膨胀或紧缩的重要指标。一般认为,PPI对CPI具有一定的传导作用。

中国当前经济形势分析

中国当前经济形势分析 出于稳定经济发展大局的考虑,今年我国经济的发展在速度上有所回落。而从具体的发展成就来看,我国经济结构得到调整,同时民生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经济运行态势良好。以下是对当前经济形势的浅要分析。 第一,经济结构得到持续的优化。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高于第二产业5.6个百分点,初步核算,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6364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4%,三产结构比例为9.2:42.6:48.2。高新技术革命潮流和经济全球化是实行经济结构调整的两个重要前提。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如信息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等的发展,我国经济结构逐渐向高科技产业转移,同时一些新的行业也不断涌现出来,并在短时期内获得快速的发展。需求结构继续改善。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1.2%,比上年提高3.0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快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 2.75,比上年缩小0.06。 第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生问题的解决。民生问题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必须关注的问题。在我国,受人口数量大、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的影响,就业难和居民人均收入低成为改善民生的两大难点,2014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25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76万人,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7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1%,扣

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0%。。而2015年,我国加大经济发展成果向民生建设倾斜的力度,使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事业的建设均得到有力的支持,同时也提高了国民收入,使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很大的提高。 第三,各项消费热点继续保持热度。我国的消费结构中,网络零售下的通讯器材如手机、电脑等是其中的消费热点,2014年全国网上零售额27898亿元,比上年增长49.7%。得益于产品的高速更新,这个消费热点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就使网络零售成为占据全国零售总额较重比例的经济体。除此之外,绿色食品、物资的回收利用、能源的有效使用、对生存环境的保护等绿色消费也在现阶段获得显著的增长。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良好,而下个发展阶段一方面要继续保持稳妥的经济发展方向,另一方面也要对当前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产业结构问题、人口问题、环境资源问题等作出相应的改革。在推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情况下,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动态调整相关政策,使我国经济的发展再上新台阶。

2015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与形势分析(上)

2015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与形势分析(上) 袁钢明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教授 二0一五年三月 今天的主题是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与形势的分析,并且还要结合两会的热点,以及一些政策的讨论。那么,我们现在面对的情况是,2015年马上就要展开了,在此之前我们回顾一下2014年,在此基础上分析一下2015年。2014年总的来说是“困难重重、稳中趋缓、有稳有缓”,2015年是“隐患难消、退中求稳”。 一、2014年宏观经济形态 (一)2014年宏观经济的变化 按照我的研究,目前的宏观经济势态是“有退有进”。当然政府报告和中共中央说的是“稳中有进”,中央电视台归纳的是“三稳四进”,就是政府报告中说的“增速稳、就业稳、价格稳”,“四进”就是经济协调性可持续性增强,发展质量提升,人民生活改善,改革开放新突破,“进”主要从运行质量和结构状态上来说,这是政府报告的说法。但是,根据我的研究或者经济的实际情况来看,它是“有退有进”,不完全都是“进”。 那么,按照统计局最新的说法是“稳中趋缓”,“缓”是什么东西呢?就是减缓或者放缓,就是稳中有退,稳中有落,不是稳中有“进”,是有“落”。为什么呢?因为稳中出现了放缓。前面三句话不一定是稳,应该是“增速落、就业增、价格落”,也就是两落一增。从结果和运行状态上来看,相对于上面的说法,是增长底线失守后撤,增长底线是7.5%,原定的底线后撤到区间去了。结构调整进退交错,收入增速全面下落,虽然人民生活有所改善,但是政府、企业、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全面下落。改革创新,且行且止,就是正在前进,也有停止不前的地方,因为有困难。风险挑战新旧交加,有旧的风险的积累,也有新的风险的产生。 那么看第一个图像,这是37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曲线,上下波动,去年掉到了7.4%,也就是说GDP增长速度“艰难守稳,似稳未稳”。为什么叫做“艰难守稳”呢?就是要想守住7.5%的底线非常艰难。你看最右端,从2012年底的7.7%降到了7.4%,降了0.3个百分点,没有守住7.5%。“似稳未稳”,看起来好像下降的幅度比2008年到2012年期间要平缓了,但是还在下落,所以还没有稳定。总的来看,我们进入了“新常态”。“新常态”的第一个特征就是高速增长换挡为中高速增长,高速增长指的是以前平均10%的高度增长,甚至10%以上,但是现在变成了7%多一点的中高速增长,因为10%的中间即5%的增长是中速,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经济政策研究分析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经济政策分析

————————————————————————————————作者:————————————————————————————————日期: 2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经济政策分析 ------由微观数据看中国经济发展形势 摘要: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在经过2009、2010年两年的经济复苏之后,我国经济又逐渐恢复。随后2011年和2012年有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两年,“复杂性”“多变性”贯穿其中,发展和变化多端。由于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新兴市场资产泡沫和过剩流动下通胀压力加大,国际保护主义升温。未来国际经济和金融形势更趋复杂,中国处于十分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内生增长动力强劲,国内投资不足,通货膨胀不减,经济周期波动,急需结构调整。 关键词:经济增长国内生产总值通货膨胀失业率投资 对我国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分析,须先由具体的相关数据分析开始:一、GDP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从2006年至今GDP平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0%以上,2012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193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8%。GDP绝对额的快速增长,带来的是我国国力的迅速提升和财富的不断增加,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但是与此同时,我国GDP高速增长的背后也隐藏着诸多的问题。首先,我国GDP的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特别是经过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政府推出四万亿投资计划,这方面的问题更为突出,2008年,资本形成总额对GDP的贡献率为47.5%,拉动GDP 4.6个百分点;2009年,资本形成总额对GDP的贡献率更

2016中国国内经济形势与政策模板

《形势与政策》论文 学号:1503140214 班级:机电1521 任课教师:张彬 时间:2016年6月4日星期六 2016中国国内经济形势与政策 内容提要: 关键词:世界经济环境,经济、2016中国经济发展、社会安定 内容: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日前提醒,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将“令人失望且不平稳”。世界银行也预测,面对多项周期性和结构性不利因素,全球经济增速在2016—2017年将只有“小幅度改善” 总体判断复苏乏力态势难改 2016年世界经济仍将呈现复苏乏力态势。发达经济体总需求不足和长期增长率不高现象并存,新兴经济体总体增长率下滑趋势难以得到有效遏制。主要经济体宏观政策方向不一致,大规模跨境资本流动,外汇与金融市场动荡,地缘政治变化和自然灾变等,都可能对世界经济运行带来负面干扰。按购买力平价计算,预计2016年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可能仅为3.0%左右。 全球物价形势也将持续低迷。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和总需求不足,是2015年主要国家物价水平持续下降的原因。大宗商品价格在2016年仍将低位震荡,总体来看可能只有小幅度上行,难以推动全球物价水平上涨。美联储加息不仅抑制本国需求扩张,而且将降低欧元区、日本和其他经济体宽松货币政策的效果。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长放缓局面仍将持续,经济金融风险加大还将进一步抑制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需求扩张。美国、欧元区、日本等主要经济体还有陷入通货紧缩的风险。当然,巴西和俄罗斯等少部分新兴经济体处于物价高涨和GDP负增长并存的滞胀阶段,这些国家需要付出较大代价调整,较长时间后才能恢复到物价和经济增长同时稳定的局面。 全球贸易低增长局面难以得到根本扭转。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货物出口增长率曾于2010年—2011年间恢复到20%左右。2012年开始,世界货物出口增长率急剧下跌,2012年—2014年间,基本保持在3%左右。2015年全球贸易低迷状况进一步恶化,全球货物出口出现较大幅度的负增长。全球贸易低迷主要因为全球需求不旺、世界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制造业转向主要依靠服务业,全球价值链扩张趋势放慢,国际贸易谈判进展缓慢。这几个因素在2016年仍将继续抑制国际贸易增长。全球贸易增长持续低迷,将提高贸易保护和竞争性汇率贬值的风险。同时,也应看到,在全球贸易增长下降的情况下,服务贸易增长趋势可能得到加强。需要强调的是,美国等12个国家签署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意味着区域贸易谈判和新型国际贸易规则谈判取得重要进展。不过,由于该协定最早于2017年生效,它对2016年全球贸易增长的正面效果极其有限。 国际直接投资将保持基本稳定,跨境资本流动将更为活跃。国际直接投资至今没有恢复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前的高峰。2015年全球并购活动开始增加,国际直接投资有企稳趋势。2016年国际直接投资仍将继续稳定增长,但难有大幅扩张。与此同时,跨境资本流

震撼雄文‖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深度分析(强烈推荐)

震撼雄文‖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深度分析(强烈推荐) 10月9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学者、经济学家魏杰教授,用了一整天的时间为第二期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经 营管理培训班(EMT)60名学员精彩解读了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魏杰教授的核心观点: 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防范金融风险,主要抓好六个方面重点工作:抑制资产泡沫;稳住外汇;稳住债务;治理金融秩序;调整货币政策;稳住实体经济。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调整经济结构;二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三是调整开放战略;四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以下根据魏杰教授的讲课整理: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 一、防范金融风险(一)抑制资产泡沫 什么是资产泡沫?就是资产价格涨得太快太高。资产泡

沫主要集中在股市和房市。从中国目前情况来看,股票不太可能,主要基于三点判断:一是证监会目前主要职能是加强监管;二是证券部门对场外资金配置极度关注; 三是IPO速度快规模大。 预期未来五年内,股市将呈现慢牛态势。目前来看,资产泡沫主要在房市。房市是否存在泡沫,重点关注住房供给与刚性需求的关系。房产具有两种属性,即居住需求和投资需求。日本在1985年就是因为住房供给大大超过刚性需求,加上美国的剪羊毛,从而导致房市泡沫破裂,直到今天仍然没有走出泥潭。房产超过刚性需求后,一旦没有居住功能,也就没有了投机功能与投资功能。 抑制房市泡沫的对策就是:中短期对策与长效机制相结合。中短期对策主要是两个立足点:一是严格约束投机和投资性需求。采取严格的限购政策;二是约束开发商的行为。今年以来两个手段很见效,一个是控制融资通道;另一个就是让面粉超过面包价格(地价高于房价)。长效机制,主要包括租售同权、共有产权、调整空间布局等手段。 关于调整空间布局,是前段时间的热点问题。突然冒了一个雄安新区,有的人很吃惊,我说不用吃惊。我们几年前就在讨论调整空间布局。北京三大体系已经逐渐进入负面层面所以有必要调整,调整方向,把北京非首都功能剥离出去,找一个地方来承接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哪里承载啊?这个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