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原发性肝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指南(2015版)

原发性肝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指南(2015版)

原发性肝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指南(2015版)
原发性肝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指南(2015版)

原发性肝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指南(2015版)华夏病理2015-05-27 阅读:699

评论收藏

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癌学组,中国抗癌协会病理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消化病学组,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肝脏外科学组,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全国肝胆肿瘤及移植病理协作组

我国是世界上肝癌高发国之一,手术切除是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而病理学则是肝脏外科最主要的支撑学科。为此,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癌学组和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全国肝胆肿瘤及移植病理协作组于2010年制订了《原发性肝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方案专家共识》(简称2010版《共识》)[1],对推进我国肝癌病理诊断规范化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近5年来,肝癌临床和病理学研究有新的进展,肝癌异质性、生物学特性、分子分型和个体化治疗等新概念开始成为现代临床肝癌治疗学的基本指导思想,这对肝癌病理诊断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2014年4月,在吴孟超院士的直接参与和指导下,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癌学组、中国抗癌协会病理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消化病学组、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肝脏外科学组、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和全国肝胆肿瘤及移植病理协作组召开了《原发性肝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指南(2015版)》(简称《指南》)制订专家会议。

本《指南》在2010版《共识》的基础上,采用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临床指南委员会推荐的循证医学证据等级评价标准(表1)[2],吸收近5年国内外肝癌临床病理学研究的新成果,听取肝脏病理、外科和内科等多学科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回应临床提高肝癌疗效对病理的需求和关切,为肝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提供指导依据。本《指南》专家组多次就肝癌大体标本取材规范和微血管侵犯病理诊断规范等问题展开专题研讨,对各单位在肝脏肿瘤病理诊断与研究实践中积累的经验进行深入交流。在此基础上撰写了初稿并提交专家组讨论修改,并于2015年1月召开定稿会,做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最后形成了能基本反映我国现阶段肝癌病理诊断技术水平的《指南》,以期为提高我国肝癌病理诊断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提供指导性和引导性的意见和建议。

1病理检查方案

原发性肝癌统指起源于肝细胞和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其中以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癌最为常见,

表1循证医学证据推荐分级系统

但本方案中的大部分内容也适用于肝脏其他类型的原发性肿瘤。病理检查方案主要包括大体标本的固定和取材、大体和显微镜下特点的描述、免疫组化和分子病理学检查等重要环节。规范化的病理检查是从源头上保证病理诊断准确性的基础和前提,进而可为临床评估肝癌复发风险和远期预后以及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1.1大体标本的处理

1.1.1标本固定(1)手术医师应在病理申请单上标注送检标本的种类和数量,对手术切缘、可疑病变以及重要血管和胆管切缘可用染料染色或缝线标记,对切除小组织标本及淋巴结等应单独放置容器内并贴好标签说明;(2)为最大限度地保留细胞内核酸和蛋白质的完整性,防止细胞自溶,应尽可能将肿瘤标本在离体30min以内送达病理科切开固定[3];(3)病理科接收标本后,在不影响病理诊断的前提下切取新鲜组织冻存于组织库,以备分子病理学检查之用,沿瘤体最大直径,每隔1cm做一个剖面,并保持标本的连续性;(4)常温下置于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溶液4~5倍于标本体积中固定12~24h[4,5]。

1.1.2标本取材根据目前对肝癌异质性和微环境特点的认识,肝癌的外周区域是肿瘤异质性区域、高侵袭性细胞群体分布的集中区域、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 nvasion,MVI)和卫星结节形成的高发区域、影响转移复发和预后的高风险区域[6,7]。为此,应特别重视在癌与癌旁肝组织交界处取材,以便在相互对照中客观评估肝癌的生物学特性。为此,推荐以下肝癌标本“7点”基线取材方案(图1):(1)选取出血坏死少、组织完整的剖面,分别在12、3、6和9点的位置上于癌与癌旁肝组织交界处取材,

癌与癌旁肝组织的比例约为1:1,着重观察肿瘤对包膜、微血管以及邻近肝组织的侵犯。(2)编号A、B、C和D:分别对应12、3、6和9点的癌与癌旁肝组织交界处;编号E:肿瘤区域;编号F:近癌旁肝组织区域;编号G:远癌旁肝组织区域。肿瘤无出血和坏死的部位至少取材1块,以便分子病理学检查,对质地和色泽有差异的肿瘤区域应增加取材。(3)对距肿瘤边缘≤1cm(近癌旁肝组织或切缘)和>1cm(远癌旁肝组织或切缘)范围内的肝组织分别取材,以观察肿瘤卫星结节、异型增生结节以及肝组织背景病变(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等情况。(4)取材时应做好部位编号,组织块大小为(1. 5~2.0)cm×1.0cm×0.2cm。

图1肝脏肿瘤标本基线取材部位示意图

建议1:肝癌标本“7点”取材方案是一种基线方案,实际取材的部位和数量还需根据肿瘤的直径、形状、数量及癌旁肝组织的大小等酌情增减;MVI和卫星结节的检出率与癌旁肝组织的切除范围有关。因此,应描述癌旁肝组织的大小,并在多剖面检查的基础上,对可疑病灶重点取材(C,I)。

建议2:当肿瘤距肝切缘较近时,可在距肿瘤最近的切缘处做垂直于切缘取材,以实际评估肿瘤与切缘的距离;若肿瘤距切缘较远,可沿切缘平行取材,以最大面积评估切缘肝组织的状态(C,I)[3]。

1.2大体标本描述除描述送检肝脏标本的一般特点外,应重点描述肿瘤的大小、数量、颜色、质地、肿瘤与血管和胆管的关系、包膜形成与侵犯、周围肝组织病灶、肝

硬化类型、肿瘤至切缘的最近距离以及切缘受累等情况,并对形态特殊的肿瘤标本拍照存档。肝细胞癌的大体分型可参照中国肝癌病理协作组分类[8]和卫生部《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版)》分类[9],其中单个肿瘤直径≤1cm为微小癌、>1~3cm为小肝细胞癌(small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HCC);肝内胆管癌的大体类型可参照WH O(2010版)的分类,分为块状型、管周浸润型和管内生长型[10]。

SHCC是临床早诊、早治的重要病理学基础,目前国际上有多个SHCC体积标准,瘤体直径2~5cm不等[11]。有研究显示,SHCC生长至直径约3cm时,是其生物学特性由相对良性向高度恶性转变的重要时期[12],≤3cmSHCC可出现特定基因改变[13,14];>3cm肝癌发生MVI、卫星结节以及不良预后的风险明显增加[12,15];≤3cmSHCC患者术后5年总生存期和无复发生存期分别为67.8%和52%,显著好于>3cm肝癌患者的42.3%和29.3%(P<0.001)[12]。≤2cmSHCC,目前多是基于多中心的长时期病例汇总,单中心报道的病例还较少,生物学特性研究不多[11,15,16]。

建议3:≤3cmSHCC多表现为分化好、膨胀性生长、MVI和卫星结节发生率低等相对温和的生物学行为,具有根治性治疗的病理学基础;在SHCC出现高侵袭性行为之前行根治性治疗,对提高肝癌患者远期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实际意义(B,I)。

建议4:SHCC是一个肿瘤体积概念,并不完全等同于生物学意义上的早期肝癌;有些SHCC甚至微小癌也可以出现分化差、侵袭性生长、MVI和卫星结节形成等恶性生物学行为,提示这类SHCC已较早进入恶性演进阶段。因此,对≤3cmSHCC组织应全部取材检查生物学行为表现,临床上对≤3cmSHCC也应注意保留一定的治疗界限[17](B,I)。

1.3 显微镜下描述[10,18](1)肝细胞癌的组织学类型:常见有细梁型、粗梁型、假腺管型和团片型等;(2)肝细胞癌的特殊细胞类型:如透明细胞型、富脂型、梭形细胞型和未分化型等;(3)肝细胞癌的分化程度:可采用国际上常用的Edmondson Steiner四级(Ⅰ~Ⅳ)分级法;(4)肿瘤坏死(如介入治疗后)、淋巴细胞浸润及间质纤维化的范围和程度;(5)肝内胆管癌:以腺癌最为常见,也可以出现多种组织学和细胞学特殊类型,分化程度分为高、中、低分化;(6)肿瘤生长方式:包括癌周浸润、包膜侵犯或突破、MVI和卫星结节等;(7)慢性肝病评估:肝癌常伴不同程度的慢性病毒性肝炎或肝硬化,应采用公认的组织学分级和分期系统进行评估[19]。

建议5:文献中常用的慢性病毒性肝炎组织学分级和分期系统较多,包括国际肝脏研究学会(IASL)[20]、Knodell[21]、Scheuer[22]、Batts Ludwig[23]、METAVIR[24]以及Ishak[25]系统等(B,I)。建议在病理诊断工作中选用较为简便的指数系统,例如Scheuer系统与中国2000年慢性病毒性肝炎组织学分级和分期标准[26]基本对应。

建议6:通常应做Masson三色染色和网状纤维染色以辅助评估肝纤维化和肝小叶改建的程度(B,I)?

1.4 癌前病变描述

1.4.1 肝细胞癌癌前病变的主要类型[18,27,28](1)肝细胞异型增生:①大细胞改变,肝细胞与细胞核体积均增大,核染色质浓染及多核;②小细胞改变,肝细胞体积缩小,核体积增大伴轻度异型,细胞核呈拥挤表象;(2)异型增生灶:多由小细胞改变构成的直径≤1.0mm病灶;(3)低度异型增生结节(low-gradedysplasticnodules,LGDN):以大细胞改变为主构成的结节,细胞无明显异型性,间质内无孤立性动脉,无膨胀性生长;(4)高度异型增生结节(high-gradedysplasticnodules,HGDN):以小细胞改变为主构成的结节,肝细胞异型性增加,间质内出现孤立性动脉,有膨胀性生长,局部发生癌变时称为结节内结节;(5)肝细胞腺瘤(hepatocellularadenoma,HCA):WHO(2010版)将HCA分为H NF1α失活型、β-catenin活化型、炎症型和未分类型等4种亚型,其中β-catenin活化型HCA的癌变风险明显增加。

1.4.2 肝内胆管癌癌前病变的主要类型[10] (1)胆管上皮内瘤变(biliary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BilIN):根据胆管上皮的异型程度,可分为BilIN-1(低级别)、BilIN-2(中级别)和BilIN-3(高级别或原位癌);(2)胆管内乳头状肿瘤:限于胆管腔内生长的管状-乳头状肿瘤,可伴不同级别的BilIN;(3)其他:胆管黏液性囊性肿瘤和胆管错构瘤等也可有不同程度的恶变风险,需结合BilIN程度考虑。

建议7:对HGDN与高分化SHCC的鉴别诊断十分重要,后者可不同程度地表现细胞的核/质比和排列密度增加、小梁间隙增宽、假腺管结构、浸润性生长、CD34染色显示微血管密度增高、Ki-67表达增加、p53和GPC-3阳性,网状纤维染色显示病灶内网状支架减少或消失等特点,应在与HGDN鉴别的基础上做出诊断(B,I)。

1.5 MVI的病理诊断MVI也称微血管癌栓,主要指在显微镜下于内皮细胞衬覆的血管腔内见到癌细胞巢团。MVI多见于癌旁肝组织内的门静脉小分支(含肿瘤包膜内血管),这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紊乱成为肝癌主要的出瘤血管有关[29,30]。肝静脉分支作为肝癌次要的出瘤血管也可发生MVI,当两者不易区分时诊断MVI即可;偶可见肝癌侵犯肝动脉、胆管以及淋巴管等脉管小分支,应单独另报[31-33];区分脉管的性质可选用C D34(血管内皮)、SMA(血管壁平滑肌层)、弹力纤维(微小血管壁弹力纤维层)以及D2-40 (淋巴管内皮)染色等。有研究显示,MVI癌细胞数量≥50个与肝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如果脉管内仅有少量松散悬浮癌细胞(<50个),应在病理报告中另行说明,此类mvi被视为低度复发风险[33]。

MVI是肝癌术后复发风险的重要预测指标,也是临床肝癌术后抗复发治疗的重要病理学指征。文献资料显示,肝癌MVI的发生率为15%~57.1%[3],其差异可能与标本取材

和诊断标准的不同有关。临床研究表明,MVI与肝癌患者的不良预后,包括复发风险增加和远期生存率降低密切相关,即使≤3cm的SHCC也是如此[34]。Roayaie等[35]报道MVI 发生血管壁肌层侵犯以及MVI数量在5个以上时与术后复发率显著相关,MVI发生于癌旁肝组织>1cm范围与术后生存率显著相关。Sumie等[36]根据MVI的数量分为无MVI 组、轻度MVI组(1~5个MVI)和重度MVI组(>5个MVI),结果显示MVI分组越高,患者的疾病特异性生存期和无复发生存期越短。不仅如此,肝移植患者发生MVI也可显著降低移植术后3年无病生存率[RR=3.41(2.05~5.70)]和3年总生存率[RR=2.41(1.72~3.37)] [31]。

此外,Pawlik等[37]发现,MVI的发生与肝癌瘤体大小呈正相关。MVI的发生率在瘤体直径<3cm、3.1~5cm、5.1~6.5cm和>6.5cm的肝癌中分别为25%、40%、50%和6 3%(P<0.005),肝癌的瘤体大小和数量均是预测mvi的重要指标。

建议8:MVI是肝癌患者预后的重要预测指标(A,I),应将全部组织切片内的MVI进行计数,并根据MVI的数量和分布情况进行风险分级。M0:未发现MVI;M1(低危组):≤5个MVI,且发生于近癌旁肝组织区域(≤1cm);M2(高危组):>5个MVI,或MVI发生于远癌旁肝组织区域(>1cm)(B,I)。

1.6 卫星结节的病理诊断卫星结节(子灶)主要是指主瘤周边近癌旁肝组织内出现

的肉眼或显微镜下小癌灶,与主瘤分离,两者的组织学特点相似。卫星结节起源于MVI,当两者在组织学上不易区分时可诊断为卫星结节[38]。Lim等[39]发现,卫星结节发生率在<5cm和>5cm肝癌中分别为7%和23%(P<0.0001),是总生存率差的预测因素(p=0.00 54)。另有研究显示,92.3%的肝癌标本近端和91.7%的肝癌标本远端出现微转移灶的最大扩散距离分别为<1.5cm和<3cm[40],可作为检查和治疗的重点区域,且卫星结节还是术后复发风险的重要预测因素[41]。MVI 和卫星结节的病理诊断对临床治疗模式的选择也有实际参考价值,如Meniconi等[42]发现,首次切除肝癌标本中无MVI和卫星结节的患者出现早期肝内复发时,选择再次肝切除(P=0.01) 或射频消融(P=0.007)治疗后的总生存率要明显好于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

建议9:卫星结节的病理诊断应包括卫星结节的数量和分布范围;远癌旁肝组织内出现的癌结节(含多结节性肝癌)既可能是肝内转移灶,也可能是多中心起源的新生肿瘤, 需要时可做分子克隆检测以明确癌灶的来源(B,I)。

1.7 肝穿刺活检组织的处理对肝脏占位性病变通常采用16G穿刺针,于肿瘤及肿瘤旁肝组织交界处穿刺1条,或于肿瘤和肿瘤旁肝组织各穿刺1条,以便相互对照做出正确诊断;评估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穿刺组织则需略长,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后长度约1.5cm,固定时间1~2h,并保持组织完整无断裂,在每张玻片上放置≥6张间隔性连续组织切片,以综合评估各组织切片的病损程度[19,43]。

2 免疫病理诊断

2.1 常用诊断标志物[27,4 4,45] (1)肝细胞癌: ①肝细胞抗原(HepPar-1,肝细胞特异性,不能区别肝细胞性肿瘤的性质);②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③CD34(标记肿瘤新生血管);④多克隆性癌胚抗原(pCEA,肝细胞特异性,不能区别肝细胞性肿瘤的性质);⑤CD10(肝细胞特异性,不能区别肝细胞性肿瘤的性质);⑥精氨酸酶-1(arginas e-1,肝细胞特异性,不能区别肝细胞性肿瘤的性质);⑦热休克蛋白70(HSP70);⑧谷氨酰胺合成酶(GS);⑨甲胎蛋白(AFP)。(2)肝内胆管癌:①细胞角蛋白CK19、CK7;②黏蛋白-1(MUC-1)。(3)双表型肝细胞癌(dualphenotypeofhepatocel-lularcarcinoma,D PHCC)[6]:是肝细胞癌的特殊亚型,形态学表现为典型的肝细胞癌可同时显著表达肝细胞癌和胆管癌的标志物,因有双重表型特征而更具有侵袭性[6,46],亚型诊断依靠免疫组化检测。

2.2 生物学特性标志物文献中时有提出与肝癌侵袭能力、复发风险和远期生存等生物学特性相关的免疫组化标志物[47],但实际应用意义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建议10:现有肝癌标志物在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上均存在某种程度的不足,需合理组合、客观评估,有时还需与其他组织特异性标志物联合使用,主要目的:(1)肝细胞性良、恶性肿瘤之间的鉴别;(2)肝细胞癌与肝内胆管癌以及肝脏其他特殊类型肿瘤之间的鉴别;(3)原发性肝癌与转移性肝癌之间的鉴别(B,I)。

建议11:CD34免疫组化染色并不直接标记肝脏实质细胞,但可显示不同类型肝脏肿瘤微血管密度和分布特点:如肝细胞癌为弥漫型、胆管癌为稀疏型、肝细胞腺瘤为斑片型、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为条索型等,有助于鉴别诊断(B,I)。

3 肝癌分子病理诊断

3.1 分子分型分子分型是肝癌分子病理学研究发展的方向和趋势,目前文献中时有报道肝癌分子分型和分子预测标志物的检测方案[48],但其临床实际意义尚有待多中心和大样本的验证。

3.2 分子靶点检测肝癌药物分子靶点检测的临床应用仍处于研究和开发中,但一些临床试验结果的进一步验证值得期待[49]。

3.3 克隆起源分析肝癌术后复发是严重制约肝癌远期疗效的瓶颈之一。肝癌克隆起源理论认为,肝癌存在单中心(单克隆性)和多中心(多克隆性)两种起源模式。理论上单中心复发性肝癌来自首次切除肝癌的残留癌细胞,更适合介入和靶向药物等综合治疗,而多中心复发性肝癌在本质上属于新生肿瘤,更适合再次手术切除或肝移植[50];由于体内残留癌细胞具有长期“休眠”的生物学特性,即使是临床远期复发(术后>2年)的肝癌仍有

可能是单中心复发[51]。此外,也有学者提出了肝癌复发方式的组织学判断标准[52],但还需要分子克隆检测的验证。

肝癌克隆起源理论也同样适用于多结节性肝癌的发生。Finkelstein等[53]报道,多中心起源的多结节性肝癌患者的肝移植术后生存期要明显好于单中心起源的多结节性肝癌,提示分子克隆检测可为肝移植受体的筛选以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依据。Gehrau等[5 4]还提出肝癌诊疗路线图,其中对多结节性肝癌若经分子检测证实为多中心起源,可进入肝移植候选评估队列,如果是单中心起源,则侧重介入治疗或索拉非尼靶向药物治疗。

3.4 癌变风险评估对肝细胞腺瘤癌变风险的分子评估及对临床治疗模式的影响已引起关注。总之,围绕临床关切开展肝癌分子病理诊断,有助于临床治疗模式的优化与更新[5]。

建议12:多结节性肝癌和复发性肝癌的克隆起源方式是临床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和提高远期疗效的重要关切。为此,采用分子克隆检测的方法评估这类肝癌的克隆起源方式,可为临床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B,I)。

4 病理诊断报告

肝癌病理诊断报告应突出肝脏专科病理特点,着重描述肝癌术后复发病理危险因素。肝癌病理诊断报告一般由大体标本描述、显微镜下描述、免疫组化检查结果、其他特殊检查结果、典型病理照片以及病理诊断名称等部分组成,必要时还可以通过备注的方式,对临床需要引起重视的肿瘤重要生物学特征或病理学上还有待进一步鉴别诊断的病变等问题加以解释或补充说明。此外,为便于记录和统计临床和病理学参数,也可以在病理报告后附加清单式记录表格。

附:病理诊断报告举例

1.眼观:(1)肝右叶标本5.0cm×4.5cm×4.2cm大小,切面见

2.6cm×2.2cm大小灰白色肿瘤,伴灶性出血、坏死,周边包膜完整,周围肝组织呈大结节性肝硬化,未发现癌栓及卫星结节,肿瘤距手术切缘1.5cm;(2)肝左叶标本

3.0cm×2.0cm×2.2cm大小,切面见肝硬化组织内直径1.0cm×0.9cm大小灰白色结节,无包膜,与周围肝组织分界清楚。

2.镜检:(1)肝右叶肿瘤排列成细梁型结构,癌细胞多边形,细胞质丰富嗜酸性,细胞核圆形,轻度异型,癌组织与周围肝组织有移行,包膜内见1个MVI,近癌旁肝组织内见2个M VI;周围肝组织呈假小叶结构,可见1个由大细胞改变构成的异型增生灶,对周围肝组织有膨胀性挤压,远癌旁肝组织及切缘肝组织内未见肿瘤细胞。(2)肝左叶肿瘤排列成假腺管结构,癌细胞小立方形,核异型性不明显,肿瘤周边无包膜,与肝组织分界清楚(可附典型组织学照片)。

3.免疫表型:HepPar1、GPC-3、HBsAg均阳性;CD34显示微血管弥漫分布;假腺管区域GPC-3阳性,CK19阴性。

4.特殊染色:Mason三色染色显示肝组织胶原纤维间隔形成,包绕假小叶;网状纤维染色显示假小叶网状支架塌陷。

5.分子病理学检查:肝左叶和肝右叶肿瘤之间的微卫星杂合性缺失类型差异有显著性,提示为2个起源于不同克隆的原发性肿瘤(可另附分子病理学检查报告)。

6.病理诊断:(1)肝右叶小肝细胞癌,细梁型,II级;(2)肝左叶小肝细胞癌,假腺管型,II 级;(3)MVI评级为M1;(4)大结节性肝硬化;(5)癌旁肝组织异型增生灶。

7.备注:本例2个肝癌结节均为原发,癌旁肝硬化组织内出现异型增生灶,提示存在肿瘤多中心起源的病理基础,请临床注意密切随访。

本《指南》指导专家:吴孟超,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汤钊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刘彤华,北京协和医院。

本《指南》编审专家组成员(按姓氏拼音为序):步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陈杰,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陈柯,安徽省立医院病理科;陈孝平,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肝胆外科;丛文铭,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病理科;崔全才,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郭德玉,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病理科;胡锡琪,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病理学系;黄波,辽宁省肿瘤医院病理科;纪元,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病理科;荚卫东,安徽省立医院肝外科;李强,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肝外科;李珊珊,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李增山,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病理科;廖芝玲,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刘彤华,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刘秀峰,解放军81医院肿瘤内科;鲁昌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孟斌,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病理科;孟凡青,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病理科;秦叔逵,解放军81医院肿瘤内科;任国平,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石怀银,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孙青,山东大学附属千佛山医院病理科;汤钊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文天夫,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胆外科;吴孟超,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肝外科;杨甲梅,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肝外科;杨永平,解放军302医院肿瘤内科;叶胜龙,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内科;袁卫平,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胆外科;云径平,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病理科;曾韵洁,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病理科;张丽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病理科;张志伟,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肝胆外科;周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外科;周建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病理科;赵爱莲,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病理科;赵景民,解放军302医院病理科;朱虹光,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病理科?

本《指南》执笔和资料整理:丛文铭,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病理科,通讯作者,E-mail:wmcong@https://www.sodocs.net/doc/1510250753.html,;步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陈杰,北京协和医

院病理科;董辉?朱玉瑶?冯龙海,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病理科;陈骏,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病理科?

本文发表于《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5年第3期原文链接

卫生部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 一、概述 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以下简称肝癌) 是常见恶性肿瘤。由于起病隐匿,早期没有症状或症状不明显,进展迅速,确诊时大多数患者已经达到局部晚期或发生远处转移,治疗困难,预后很差,如果仅采取支持对症治疗,自然生存时间很短,严重地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CC)、肝内胆管细胞癌(ICC)和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细胞癌混合型等不同病理类型,在其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形态、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均有明显的不同;由于其中HCC占到90%以上,故本文所指的“肝癌”主要是指HCC。 二、诊断技术和应用 (一)高危人群的监测筛查。 我国肝癌的病因因素,主要有肝炎病毒感染、食物黄曲霉毒素污染、长期酗酒以及农村饮水蓝绿藻类毒素污染等,其他肝脏代谢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隐原性肝病或隐原性肝硬化。由于肝癌的早期诊断对于有效治疗和长期生存至关重要,因此,十分强调肝癌的早期筛查和早期监测。

常规监测筛查指标主要包括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和肝脏超声检查(US)。对于≥40岁的男性或≥50岁女性,具有HBV和/或HCV感染,嗜酒、合并糖尿病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一般是每隔6个月进行一次检查。一般认为,AFP是HCC相对特异的肿瘤标志物,AFP持续升高是发生HCC的危险因素。新近,有些欧美学者认为AFP的敏感性和特异度不高,2010版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指南已不再将AFP作为筛查指标,但是我国的HCC大多与HBV感染相关,与西方国家HCC致病因素不同(多为HCV、酒精和代谢性因素),结合国内随机研究(RCT) 结果和实际情况,对HCC的常规监测筛查指标中继续保留AFP。 (二)临床表现。 1.症状。 肝癌的亚临床前期是指从病变开始至诊断亚临床肝癌之前,患者没有临床症状与体征,临床上难以发现,通常大约10个月时间。在肝癌亚临床期(早期),瘤体约3-5cm,大多数患者仍无典型症状,诊断仍较困难,多为血清AFP 普查发现,平均8个月左右,期间少数患者可以有上腹闷胀、腹痛、乏力和食欲不振等慢性基础肝病的相关症状。因此,对于具备高危因素,发生上述情况者,应该警惕肝癌的可能性。一旦出现典型症状,往往已达中、晚期肝癌,此时,病情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版完整版)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版完整版) 1概述 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1,2]。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和HCC-ICC混合型3种不同病理学类型,3者在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形态、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差异较大,其中HCC占85%~90%,因此本规范中的“肝癌”指HCC。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肝癌诊疗行为,2017年6月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主持制定和颁布了《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该规范的颁布反映了当时我国肝癌诊断和多学科综合治疗以及研究的状况,对规范肝癌诊疗的临床行为、改善肝癌病人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以及优化医疗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自2017年至今,在肝癌的诊断、分期及治疗方面国内外新出现了许多符合循证医学原则的高级别证据,尤其是适应中国国情的研究成果。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委托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组织全国肝癌领域的多学科专家,结合目前肝癌临床研究的实际,修订并更新形成《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以下简称规范)。本规范参照的循证医学证据等级按照《牛津循证医学中心2011版》进行分级(附录1)。 2筛查和诊断

2.1肝癌高危人群的监测筛查 对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有助于肝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肝癌疗效的关键。在我国,肝癌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具有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过度饮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长期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各种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等人群,尤其是年龄>40岁的男性风险更大。借助于肝脏超声检查和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进行肝癌早期筛查,建议高危人群至少每隔6个月进行1次检查[3]。 2.2肝癌的影像学检查 各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各有特点,应该强调综合应用、优势互补、全面评估。 2.2.1超声检查(Ultrasonography,US): 超声检查因操作简便、实时无创、移动便捷等特点,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肝脏影像学检查方法。常规灰阶超声可早期、敏感地检出肝内占位性病变,可鉴别其是囊性或实质性、良性或恶性,并观察肝内或腹腔内相关转移灶、肝内血管及胆管侵犯情况等。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可观察病灶内血供,同时明确病灶性质及与肝内重要血管的毗邻关系。超声造影检查可提示肝肿瘤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帮助鉴别诊断不同性质肝肿瘤,在评价肝癌的微血管灌注和引导介入治疗及介入治疗后即刻评估疗效方面具有优势。超声联合影像导航技术为肝癌的精准定位和实时微创消融提供了有效的手段[4](证据等级3)。术中超声及术中超声造影检查能更敏感地显示肝内直径约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20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 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及HCC-ICC混合型三种不同病理类型,三者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形态及therapy、预后等方面差异较大。肝细胞癌占到85-90%,本规范中的肝癌指肝细胞癌。 1 筛查 1.1 辅检 ①超声检查:略; ②CT:常规使用CT平扫+增强,检出及诊断小肝癌能力总体略逊于MRI。更多用于肝癌局部治疗的疗效评价,特别是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后碘油沉积观察有优势。 ③MRI:常规采用平扫+增强扫描,系临床肝癌检出、诊断、疗效评价的常用影像技术。 (“快进快出”是肝癌CT/MRI扫描的诊断特点。) ④DSA:侵入性创伤性操作,多用于肝癌局部治疗或急性肝癌破裂出血治疗等。 ⑤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ET/CT):优势在于:1、对肿瘤分期,可全面评价淋巴结转移及远处器官的转移;2、再分期:可准确显示解剖结构发生变化后或解剖结构复杂部位的复发转移灶;3、疗效评价:更敏感、准确;4、指导放疗生物靶区的勾画、穿刺活检部位;5、评价肿瘤的恶性程度及预后。 ⑥肝穿刺活检:1、具有典型肝癌影像学特征的占位性病变、符合肝癌临床诊断标准的病人,通常不需要以诊断为目的的肝穿刺活检。2、缺乏典型肝癌影像学特征的占位性病变,肝穿刺活检可获得病理诊断,意义重要。 1.2 肝癌的血清学分子标记物 AFP是当前诊断肝癌常用而重要的方法。诊断标准:AFP≥400ug/L,排除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睾丸或卵巢胚胎源性肿瘤及怀孕等。 约30%肝癌病人AFP水平正常,检测甲胎蛋白异质体,有助于提高诊断率。 其他:α-L-岩皂苷酶、异常凝血酶原等。 1.3 肝癌的病理学诊断 免疫组化检查: 常用的肝细胞性标志物有:Hep Par-1、GPC-3、CD10、Arg-1及GS等; 常用的胆管细胞标志物有:CK7、CK19、MUC-1等。 余略。 2 诊断 2.1 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或任何原因引起肝硬化者,至少每隔6个月行一次超声检查及AFP检测,发现: ①肝内直径≤2cm结节,动态增强MRI、动态增强CT、超声造影及普美显动态增强MRI四项检查中,至少两项显示有动脉期病灶明显强化、门脉或延迟期强化下降的

肝胆外科原发性肝癌诊疗常规

肝胆外科原发性肝癌诊疗常规 【病史采集】 1.肝区痛、上腹部不适、饱胀、乏力、纳差、消瘦、发热、黄疸等。 2.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病史。 3.有无肺、胃、脑转移症状。 【体格检查】 1.肝肿大或上腹部肿块。 2.有无肝硬化及门脉高压的体征。 3.有无腹水、黄疸、下肢浮肿及恶液质等。 4.有无其他脏器转移的体征。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HbsAg、血清胆红素、蛋白定量、凝血酶原时间、谷丙转氨酶。 (2)甲胎蛋白(AFP)测定: 1)采用对流免疫法或放射免疫法测定。 2)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性肿瘤。 3)血清AFP > 400ng/ml;或> 200ng/ml观察2~3周内逐渐升高者即诊断为原发性肝癌。

2.影像学定位检查: (1)B型超声检查能发现直径2cm或更小的病变。 (2)放射性核素计算机体层扫描(ECT)能分辨1~2cm 病变。 (3)CT检查检出直径约2cm左右的早期肝癌。 (4)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对< 2.0cm的小肝癌其阳性率可达90%,是目前对小肝癌的定位诊断检查最好的方法。 (5)磁共振成像(MRI)可分辨2.0cm左右的肝癌。 【诊断】 1.病理诊断: (1)肝组织学检查证实为原发性肝癌者。 (2)肝外组织学检查证实为肝细胞癌。 2.临床诊断: 临床上有原因不明的肝区疼痛、消瘦、进行性肝肿大,AFP对流法阳性或放射免疫法> 400ng/ml者,或>200ng/ml 持续2~3周,影像学检查有明确肝内实质占位性病变者,即可诊断为原发性肝癌。 【鉴别诊断】 1.AFP阳性者需与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系统胚胎性肿瘤及转移性肝癌等鉴别。 2.AFP阴性影像学检查肝内占位性病变者应与肝血管

2015 NCCN 原发性肝癌临床实践指南

原发性肝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指南(2015版) 我国是世界上肝癌高发国家之一。手术切除是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而病理学则是肝脏外科最主要的支撑学科之一。为此,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癌学组和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全国肝胆肿瘤及移植病理协作组于2010 年制订了《原发性肝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方案专家共识(2010 年版)。 近五年来,肝癌临床和病理学研究又有了新进展,肝癌异质性、生物学特性、分子分型和个体化治疗等新概念开始成为现代临床肝癌治疗学的基本指导思想。这对肝癌病理诊断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此,2014 年4 月,在吴孟超院士的直接参与和指导下,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癌学组、中国抗癌协会病理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消化病学组、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肝脏外科学组、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和全国肝胆肿瘤及移植病理协作组召开了《原发性肝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指南(2015 年版)》制订专家会议。 并于2015 年1 月召开定稿会,做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最后形成了能基本反映我国现阶段肝癌病理诊断技术水平的《指南》,以期为提高我国肝癌病理诊断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提供指导性和引导性的意见和建议。 病理检查方案 原发性肝癌统指起源于肝细胞和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其中以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癌最为常见,但本方案中的大部分内容也适用于肝脏其他类型的原发性肿瘤。病理检查方案主要包括大体标本的固定和取材、大体和显微镜下特点的描述、免疫组化和分子病理学检查等重要环节。规范化的病理检查是从源头上保证病理诊断准确性的基础和前提,由此可为临床评估肝癌复发风险和远期预后以及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1. 大体标本的处理 (1)标本固定:a. 手术医生应在病理申请单上标注送检标本的种类和数量,对手术切缘、可疑病变以及重要血管和胆管切缘可用染料染色或缝线标记,对切除小组织标本及淋巴结等应单独放置容器内并贴好标签说明;b. 为最大限度地保留细胞内核酸和蛋白质的完整性,防止细胞自溶,应尽可能将肿瘤标本在离体30 min 以内送达病理科切开固定;c. 病例可接受标本后,在不影响病理诊断的前提下切取新鲜组织冻存于组织库,以备分子病理学检查之用,沿瘤体最大直径,每隔1cm 做一个剖面,并保持标本的连续性;d. 常温下10% 中性缓冲福尔马林溶液4~5 倍于标本体积固定12-24 h。 上述处理基本能够满足分子病理学和免疫病理学诊断的需要。 (2)标本取材:根据目前对肝癌异质性和微环境特点的认识,肝癌的外周区域是肿瘤异质性的代表性区域,是高侵袭性细胞群体分布的集中区域,是微血管侵犯和卫星结节形成的高发区域,也是影响转移、复发和预后的高风险区域。 为此,应特别重视在癌与癌旁肝组织交界处取材,以便在相互对照中客观评估肝癌的生物学特性。为此,推荐以下肝癌标本“7 点”基线取材方案(图1):a. 选取出血坏死少、组织完整的剖面,分别在12 点、3 点、6 点和9 点的位置上于癌与癌旁肝组织交界处取材,癌与癌旁肝组织的比例约为1:1,以着重观察肿瘤对包膜、微血管以及邻近肝组织的侵犯情况;b. 在肿瘤无出血和坏死的部位至少取材1 块,以供分子病理学检查之用,对质地和色泽有差异的肿瘤区域还应增加取材;c. 对距肿瘤边缘≤1 cm(近癌旁肝组织或切缘)

肝癌诊治指南(试行)

肝癌诊治指南(试行) 一、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的规范化诊治流程、诊断依据、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案。 本指南适用于具备相应资质的市、县级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试点医院及其医务人员对肝癌的诊断和治疗。 二、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三、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指南: HCC:(hepatocellular carcinoma)肝细胞肝癌 AFP: (a-fetoprotein)甲胎蛋白 CEA: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癌胚抗原 CA19-9:(Carbohydrate Atigen 19-9)糖抗原19-9 ICG15:(Indo Cyanine Green)吲哚氰绿15分钟潴留率 HBV:(hepatitisB virus)乙肝病毒 HCV:(hepatitisC virus)丙肝病毒 TAIT:( transarterial interventional therapy)经肝动脉介入治疗 3DCRT:(3-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三维适形放疗 IMRT:(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调强适形放疗 四、诊断依据 (一)高危因素。 有乙型/丙型肝炎或酒精性肝硬化、黄曲霉毒素接触史、饮水污染史者,是肝癌的高危人群。 (二)症状。 具备高危因素,合并肝痛、腹胀、纳差、乏力、消瘦、黄疸、腹水者,应高度警惕肝癌可能。 (三)体征。 1.多数肝癌患者无明显相关阳性体征。 2.合并高危因素者,出现肝大伴或不伴结节、上腹肿块、黄疸、腹水、脾大等,应警惕肝癌可能。 3.肝掌、蜘蛛痣、血管痣和腹壁静脉曲张等为肝硬化体征。 4.临床诊断为肝癌的病人近期出现咳嗽、喀血、骨痛、病理性骨折、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等提示远处转移的可能。 (四)辅助检查。 1.血液生化检查 对于原发性肝癌,可能出现血液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或胆红素升高、白蛋白降低等肝脏功能改变以及淋巴细胞亚群等免疫指标的改变。2.肿瘤标志物检查 AFP(甲胎蛋白)是肝癌诊断中最好的肿瘤标记。AFP>400ng/mL一个月;或AFP>200ng/mL 持续二个月,排除妊娠和生殖腺胚胎癌者,高度警惕肝癌,应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

原发性肝癌规范化诊治专家共识【精编版】

原发性肝癌规范化诊治专家共识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恶性程度高、浸润和转移性强的癌症,治疗首选手术。然而,多数患者就诊时已是中晚期,只能接受介入、消融、放疗、化疗等非手术治疗。以索拉非尼为代表的分子靶向药物的出现,为这类患者提供了新选择。目前我国在肝癌诊治方面仍缺乏规范化的指导,由全国多学科专家共同参与编写的《原发性肝癌规范化诊治专家共识》应运而生。我们将分次介绍共识,同时邀请部分执笔者对共识进行解读。 一、前言 原发性肝癌(PLC,以下简称肝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发病率逐年增长,已超过62.6万/年,居于恶性肿瘤的第5位;死亡接近60万/年,位居肿瘤相关死亡的第3位。肝癌在我国高发,目前,我国发病人数约占全球的55%;在肿瘤相关死亡中仅次于肺癌,位居第二。因此,肝癌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和生命。 为了推动我国临床肿瘤学事业的发展,提高肝癌多学科规范化综合治疗和研究水平,积极学习和应用国内、外的符

合循证医学原则的高级别证据,制订符合我国国情的肝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CSLC)、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CSCO)和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癌学组共同发起,组织多学科专家参与,制订了本《原发性肝癌规范化诊治专家共识》。 2007年11月10日、2008年4月5日和8月30日,先后在上海召开了三次专家共识研讨会。会议由叶胜龙教授和秦叔逵教授共同主持,吴孟超院士、汤钊猷院士、孙燕院士和管忠震教授亲临指导,国内肝癌诊治领域的60多位著名专家出席会议。 会上,专家们系统地复习了当前肝癌的国际指南与共识,讨论了肝癌的诊断、手术治疗(肝切除与肝移植)、介入治疗、局部消融治疗(主要包括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和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放射治疗、生物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系统化疗以及中医药治疗等一系列问题。各位专家认真准备、积极参与,基于尊重循证医学证据的原则,与国际上的诊治理念接轨,特别是针对我国肝癌诊治的现状和发展,大家各抒己见、集思广益,提出了许多良好的建议。 会后,由部分专家执笔,广泛征求意见,反复多次修改,

《原发性肝癌规范化诊治专家共识》

《原发性肝癌规范化诊治专家共识》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恶性程度高、浸润和转移性强的癌症,治疗首选手术。然而,多数患者就诊时已是中晚期,只能接受介入、消融、放疗、化疗等非手术治疗。以索拉非尼为代表的分子靶向药物的 出现,为这类患者提供了新选择。目前我国在肝癌诊治方面仍缺乏规范化的指导,由全国多学科专家共同参与编写的《原发性肝癌规范化诊治专家共识》应运而生。我们将分次介绍共识,同时邀请部分执笔者对共识进行解读。 1前言 原发性肝癌(PLC以下简称肝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发病率逐年增长,已超过62.6万/年,居于恶性肿瘤的第5位;死亡接近60万/年,位居肿瘤相关死亡的第3位。肝癌在我国高发,目前,我国发病人数约占全球的55%在肿瘤相关死亡中仅次于肺癌,位居第二。因此,肝癌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和生命。 为了推动我国临床肿瘤学事业的发展,提高肝癌多学科规范化综合治疗和研究水平,积极学习和应用国内、外的符合循证医学原则的高级别证据,制订符合我国国情的肝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抗癌 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CSLC、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CSCO和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癌学组共同发起,组织多学科专家参与,制订了本《原发性肝癌规范化诊治专家共识》。 2007年11月10日、2008年4月5日和8月30日,先后在上海召开了三次专家共识研讨会。会议由叶胜龙教授和秦叔逵教授共同主持,吴孟超院士、汤钊猷院士、孙燕院士和管忠震教授亲临指导,国内肝癌诊治领域的60多位著名专家出席会议。 会上,专家们系统地复习了当前肝癌的国际指南与共识,讨论了肝癌的诊断、手术治疗(肝切除与肝移植)、介入治疗、局部消融治疗(主要包括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和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放射 治疗、生物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系统化疗以及中医药治疗等一系列问题。各位专家认真准备、积极参与,基于尊重循证医学证据的原则,与国际上的诊治理念接轨,特别是针对我国肝癌诊治的现状和发展,大家各抒己见、集思广益,提出了许多良好的建议。 会后,由部分专家执笔,广泛征求意见,反复多次修改,最终形成了《原发性肝癌规范化诊治专家共识》。 2对国际肝细胞癌诊疗指南与共识的评价 由于肝癌中大多数是肝细胞癌(HCC,临床处理涉及内科、外科、介入、放疗、中医科和医学影像学等诸多学科,因此对于肝癌规范化诊治需要多学科专家共同讨论制订,以便为患者在确诊后选择最适合的首选治疗和综合治疗措施。 目前国际上已有可供借鉴和参考的肝癌治疗指南,主要包括:①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 肝癌临床实践指南;②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 HCC临床治疗指南;③英国胃肠病学会(BSG治疗指南;④美国外科学院(ACS制定的共识。 肝细胞癌的分期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 一、概述 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四位的常见恶性肿瘤及第三位的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1,2。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和HCC-ICC混合型三种不同病理类型,三者在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形态、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差异较大,其中肝细胞癌占到85%-90%以上,因此本规范中的“肝癌”指肝细胞癌。 二、筛查和诊断 (一)高危人群的监测筛查: 对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肝癌疗效的关键。在我国,肝癌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具有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长期酗酒、非酒精脂肪性肝炎、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食物、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等的人群,尤其是年龄40岁以上的男性风险更大。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和肝脏超声检查是早期筛查的主要手段,建议高危人群每隔6个月进行至少一次检查3。 1

(二)肝癌的影像学检查: 各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各有特点,应该强调综合应用、优势互补、全面评估。 1. 超声检查(Ultrasonography, US): 腹部超声检查因操作简便、灵活直观、无创便携等特点,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肝脏影像学检查方法。常规超声筛查可以早期、敏感地检出肝内可疑占位性病变,准确鉴别是囊性或实质性占位,并观察肝内或腹部有无其他相关转移灶。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不仅可以观察病灶内血供,也可明确病灶与肝内重要血管的毗邻关系,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及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信息。实时超声造影技术可以揭示肝肿瘤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帮助鉴别和诊断不同性质的肝肿瘤,凭借实时显像和多切面显像的灵活特性,在评价肝肿瘤的微血管灌注和引导介入治疗方面具有优势。 2. 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CT): 常规采用平扫+增强扫描方式(常用碘对比剂),其检出和诊断小肝癌能力总体略逊于磁共振成像。目前除常见应用于肝癌临床诊断及分期外,更多应用于肝癌局部治疗的疗效评价,特别对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后碘油沉积观察有优势。同时,借助CT的三维肝体积和肿瘤体积测量、肺和骨等其它脏器转移评价,临床应用广泛。 3.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常规采用平扫+增强扫描方式(常用对比剂Gd-DTPA),因其具有无辐射影响,组织分辨率高,可以多方位、多序列参数成像,并具有形态结合功能(包括弥散加权成像、灌注加权成像和波谱分析)综合成像技术能力,成为临床肝癌检出、诊断和疗效评价的常用影像技术。若结 2

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制度与流程

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制度与流程为规范我院肿瘤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降低医疗费用,减轻患者负担,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市、县级医院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试点工作的通知》(卫办医管发〔2010〕153号)通知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订本制度与流程。 一、严格遵守《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市、县级医院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试点工作的通知》中的要求。 二、八个常见肿瘤规范化诊治指南。 1.肺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2.肝细胞肝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3.宫颈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4.结直肠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5.乳腺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6.食管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7.胃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8.胰腺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三、相关科室成立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工作组,组长为科主任。在科室培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针对本科实际情况,对照指南制订易操作的本科诊疗规范。 四、对肿瘤化学治疗药物的超常规、超剂量、新途径的用药方案,由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通过病例讨论确定。

五、药剂科对相关科室提供必要的相关化疗药物信息,为此类特殊药品的新制剂、新采购药品提供详细的使用说明文件。 六、在工作过程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联系医务科,医务科及时向分管院长汇报,分管院长组织相关专家讨论提出整改意见,医务科按整改意见以书面的形式通知相关科室。 七、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诊治流程:

1.肺癌规范化诊治流程

2.肝癌诊断流程 发现肝脏占位 <1CM 1-2CM >2CM AFP ≥ 200ng/ml a AFP <200ng/ml 间隔3月复查超声及AFP b 肿物保持稳定18-24个月 恢复每6个月监测 肿物增大 根据大小进入相应流程 2种动态显像检查c 均为肿瘤典型表现 1种为肿瘤典型表现 无典型肿瘤表现 无典型肿瘤表现 任何1种动态显像检查 典型肿瘤表现 活检d 阳性 阴性 重复活检或影像学随诊 诊断原发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最全版)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最全版) 1 概述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肝癌诊疗行为,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于2017年6月主持制定和颁布了《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该规范的颁布反映了当时我国肝癌诊断和多学科综合治疗以及研究的状况,对规范肝癌诊疗的临床行为、改善肝癌病人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以及优化医疗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自2017年至今,在肝癌的诊断、分期及治疗方面国内外新出现了许多符合循证医学原则的高级别证据,尤其是适应中国国情的研究成果。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委托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组织全国肝癌领域的多学科专家,结合目前肝癌临床研究的实际,修订并更新形成《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以下简称规范)。

本规范参照的循证医学证据等级按照《牛津循证医学中心2011版》进行分级(附录1)。 2 筛查和诊断 2.1 肝癌高危人群的监测筛查对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有助于肝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肝癌疗效的关键。在我国,肝癌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具有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过度饮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长期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各种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等人群,尤其是年龄>40岁的男性风险更大。借助于肝脏超声检查(ultrasonography,US)和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检测进行肝癌早期筛查,建议高危人群至少每隔6个月进行1次检查[3]。 2.2 肝癌的影像学检查各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各有特点,应该强调综合应用、优势互补、全面评估。 2.2.1 US US因操作简便、实时无创、移动便捷等特点,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肝脏影像学检查方法。常规灰阶超声可早期、敏感地检出肝内占位性病变,可鉴别其是囊性或实质性、良性或恶性,并观察肝内或腹腔内相关转移灶、肝内血管及胆管侵犯情况等。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可观察病灶内血供,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要点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要点 1 概述 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CC)、肝内胆管癌(ICC)和HCC-ICC 混合型3种不同病理学类型,3者在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形态、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差异较大,其中HCC占85%~90%,因此本规范中的“肝癌”指HCC。 2 筛查和诊断 2.1 肝癌高危人群的监测筛查 对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有助于肝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肝癌疗效的关键。在我国,肝癌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具有乙型肝炎病毒(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过度饮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长期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各种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等人群,尤其是年龄>40岁的男性风险更大。借助于肝脏超声检查和血 清甲胎蛋白(AFP)进行肝癌早期筛查,建议高危人群至少每隔6个月进

行1次检查。 2.2 肝癌的影像学检查 2.2.1 超声检查(US): 超声检查因操作简便、实时无创、移动便捷等特点,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肝脏影像学检查方法。 2.2.2 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CT)和磁共振成像(MRI): 动态增强CT和多模态MRI扫描是肝脏超声和血清AFP筛查异常者明确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2.2.3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DSA是一种侵入性创伤性检查,多主张采用经选择性或超选择性肝动脉进行DSA检查。 2.2.4 核医学影像学检查: (1)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ET/CT),氟-18-脱氧葡萄糖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 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及HCC-ICC混合型三种不同病理类型,三者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形态及therapy、预后等方面差异较大。肝细胞癌占到85-90%,本规范中的肝癌指肝细胞癌。 1 筛查 1.1 辅检 ①超声检查:略; ②CT:常规使用CT平扫+增强,检出及诊断小肝癌能力总体略逊于MRI。更多用于肝癌局部治疗的疗效评价,特别是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后碘油沉积观察有优势。 ③MRI:常规采用平扫+增强扫描,系临床肝癌检出、诊断、疗效评价的常用影像技术。 (“快进快出”是肝癌CT/MRI扫描的诊断特点。) ④DSA:侵入性创伤性操作,多用于肝癌局部治疗或急性肝癌破裂出血治疗等。 ⑤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ET/CT):优势在于:1、对肿瘤分期,可全面评价淋巴结转移及远处器官的转移;2、再分期:可准确显示解剖结构发生变化后或解剖结构复杂部位的复发转移灶;3、疗效评价:更敏感、准确;4、指导放疗生物靶区的勾画、穿刺活检部位;5、评价肿瘤的恶性程度及预后。 ⑥肝穿刺活检:1、具有典型肝癌影像学特征的占位性病变、符合肝癌临床诊断标准的病人,通常不需要以诊断为目的的肝穿刺活检。2、缺乏典型肝癌影像学特征的占位性病变,肝穿刺活检可获得病理诊断,意义重要。 1.2 肝癌的血清学分子标记物 AFP是当前诊断肝癌常用而重要的方法。诊断标准:AFP≥400ug/L,排除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睾丸或卵巢胚胎源性肿瘤及怀孕等。 约30%肝癌病人AFP水平正常,检测甲胎蛋白异质体,有助于提高诊断率。 其他:α-L-岩皂苷酶、异常凝血酶原等。 1.3 肝癌的病理学诊断 免疫组化检查: 常用的肝细胞性标志物有:Hep Par-1、GPC-3、CD10、Arg-1及GS等; 常用的胆管细胞标志物有:CK7、CK19、MUC-1等。 余略。

原发性肝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方案专家共识(最全版)

原发性肝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方案专家共识(最全版) 我国是肝癌高发国家之一。随着肝脏外科诊治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肝癌临床病理诊断学得到了快速提高,在肝癌病理标本的数量和类型上具有明显优势。为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提高肝癌远期疗效,临床上对肝癌病理报告的内容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虽然目前已有医疗单位积累了数千乃至数万例的诊断经验,但从总体上看,我国肝癌病理诊断的发展仍不平衡,病理报告的内容及格式差异很大,还不能完全满足临床个体化精细治疗的需要。为此,由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会肝癌学组和全国肝胆肿瘤及移植病理协作组共同组织的"原发性肝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方案专家共识研讨会"于2010年1月17日在上海举行。会上,相关专业学会的主要负责人及与会专家学者就原发性肝癌的规范化病理诊断问题展开了热烈的研讨,并对所在单位在肝脏肿瘤免疫病理和分子病理诊断与研究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做法进行了广泛交流,从临床诊治的实际需要角度对肝癌的规范化病理诊断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并介绍了国外一些医院在肝脏肿瘤专科病理诊断上的做法,力求制订出一个能较好满足我国临床需要的肝脏肿瘤病理诊断共识方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初步共识草案,并进一步扩大征求意见,反复进行修改,最终形成该共识方案,以供实际工作中参考使用,并将不断修改完善。 一、病理报告的内容

原发性肝癌统指起源于肝细胞和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其中以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癌最为常见,但本方案中的大部分内容也适用于发生在肝脏的其他类型的肿瘤。肝癌在肝脏外科的诊治实践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病理诊断是临床制订治疗方案,提高医疗水平的重要参考依据。因此,在书写病理报告时,既要注重病理诊断的准确性,也要注重系统描述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病理生物学特点,为临床判断肝癌的恶性程度、侵袭转移潜能和手术预后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一)大体标本描述的重点内容[1,2] 包括:(1)标本类型:部分肝切除、肝移植切除病肝、肝楔形活检组织、肝粗针穿刺组织、肝细针穿刺细胞等;(2)肿瘤形态:大小、数目、色泽、出血坏死的程度、包膜完整性以及有无肉眼瘤栓;(3)癌旁肝组织病变:癌旁肝组织有无子灶、肝硬化的类型、手术切缘距肿瘤的最小距离以及切缘有无癌组织;(4)对体积较大或形态特殊的肿瘤标本应称取重量并拍照存档。 肝细胞癌的大体分型可以参考中国肝癌病理研究协作组于1979年制定的"五大型六亚型"分类。为使肝癌瘤体大小分型适应当前肝脏外科的诊治水平,我们建议:瘤体最大直径相加≤1.0 cm为微小癌、1.1~3.0 cm 为小肝癌、3.1~5.0 cm为中肝癌、5.1~10.0 cm为大肝癌、>10.0 cm 为巨块型肝癌、全肝散在分布小癌灶(类似肝硬化结节)为弥漫型肝癌。肝内胆管癌的大体类型可分为结节型、管周浸润型、结节浸润型和管内生长型。 (二)显微镜下描述的重点内容[2,3,4,5]

原发性肝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指南(2015) - 丁香园

原发性肝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指南(2015)- 丁香园 我国是世界上肝癌高发国家之一。手术切除是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而病理学则是肝脏外科最主要的支撑学科之一。为此,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癌学组和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全国肝胆肿瘤及移植病理协作组 于2010 年制订了《原发性肝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方案专家共识(2010 年版)。近五年来,肝癌临床和病理学研究又有了新进展,肝癌异质性、生物学特性、分子分型和个体化治疗等新概念开始成为现代临床肝癌治疗学的基本指导思想。这对肝癌病理诊断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2014 年4 月,在吴孟超院士的直接参与和指导下,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癌学组、中国抗癌协会病理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消化病学组、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肝脏外科学组、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和全国肝胆肿瘤及移植 病理协作组召开了《原发性肝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指南(2015 年版)》制订专家会议。并于2015 年 1 月召开定稿会,做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最后形成了能基本反映我国现阶段肝癌病理诊断技术水平的《指南》,以期为提高我国肝癌病理诊断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提供指导性和引导性的意见和

建议。病理检查方案原发性肝癌统指起源于肝细胞和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其中以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癌最为常见,但本方案中的大部分内容也适用于肝脏其他类型的原发性肿瘤。病理检查方案主要包括大体标本的固定和取材、大体和显微镜下特点的描述、免疫组化和分子病理学检查等重要环节。规范化的病理检查是从源头上保证病理诊断准确性的基础和前提,由此可为临床评估肝癌复发风险和远期预后以及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1. 大体标本的处理(1)标本固定:a. 手术医生应在病理申请单上标注送检标本的种类和数量,对手术切缘、可疑病变以及重要血管和胆管切缘可用染料染色或缝线标记,对切除小组织标本及淋巴结等应单独放置容器内并贴好标签说明;b. 为最大限度地保留细胞内核酸和蛋白质的完整性,防止细胞自溶,应尽可能将肿瘤标本在离体30 min 以内送达病理科切开固定;c. 病例可接受标本后,在不影响病理诊断的前提下切取新鲜组织冻存于组织库,以备分子病理学检查之用,沿瘤体最大直径,每隔1cm 做一个剖面,并保持标本的连续性;d. 常温下10% 中性缓冲福尔马林溶液4~5 倍于标本体积固定12-24 h。上述处理基本能够满足分子病理学和免疫病理学诊断的需要。(2)标本取材:根据目前对肝癌异质性和微环境特点的认识,肝癌的外周区域是肿瘤异质性的代表性区域,是高侵袭性细胞群体分布的集中区域,是微血管

原发性肝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指南(2015)

原发性肝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指南(2015) 2015-04-20 18:54来源:丁香园 字体大小 -|+ 我国是世界上肝癌高发国家之一。手术切除是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而病理学则是肝脏外科最主要的支撑学科之一。为此,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癌学组和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全国肝胆肿瘤及移植病理协作组于2010 年制订了《原发性肝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方案专家共识(2010 年版)。近五年来,肝癌临床和病理学研究又有了新进展,肝癌异质性、生物学特性、分子分型和个体化治疗等新概念开始成为现代临床肝癌治疗学的基本指导思想。这对肝癌病理诊断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此,2014 年4 月,在吴孟超院士的直接参与和指导下,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癌学组、中国抗癌协会病理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消化病学组、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肝脏外科学组、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和全国肝胆肿瘤及移植病理协作组召开了《原发性肝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指南(2015 年版)》制订专家会议。 并于2015 年1 月召开定稿会,做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最后形成了能基本反映我国现阶段肝癌病理诊断技术水平的《指南》,以期为提高我国肝癌病理诊断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提供指导性和引导性的意见和建议。 病理检查方案 原发性肝癌统指起源于肝细胞和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其中以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癌最为常见,但本方案中的大部分内容也适用于肝脏其他类型的原发性肿瘤。病理检查方案主要包括大体标本的固定和取材、大体和显微镜下特点的描述、免疫组化和分子病理学检查等重要环节。规范化的病理检查是从源头上保证病理诊断准确性的基础和前提,由此可为临床评估肝癌复发风险和远期预后以及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1. 大体标本的处理 (1)标本固定:a. 手术医生应在病理申请单上标注送检标本的种类和数量,对手术切缘、可疑病变以及重要血管和胆管切缘可用染料染色或缝线标记,对切除小组织标本及淋巴结等应单独放置容器内并贴好标签说明;b. 为最大限度地保留细胞内核酸和蛋白质的完整性,防止细胞自溶,应尽可能将肿瘤标本在离体30 min 以内送达病理科切开固定;c. 病例可接受标本后,在不影响病理诊断的前提下切取新鲜组织冻存于组织库,以备分子病理学检查之用,沿瘤体最大直径,每隔1cm 做一个剖面,并保持标本的连续性;d. 常温下10% 中性缓冲福尔马林溶液4~5 倍于标本体积固定12-24 h。 上述处理基本能够满足分子病理学和免疫病理学诊断的需要。 (2)标本取材:根据目前对肝癌异质性和微环境特点的认识,肝癌的外周区域是肿瘤异质性的代表性区域,是高侵袭性细胞群体分布的集中区域,是微血管侵犯和卫星结节形成的高发区域,也是影响转移、复发和预后的高风险区域。 为此,应特别重视在癌与癌旁肝组织交界处取材,以便在相互对照中客观评估肝癌的生物学特性。为此,推荐以下肝癌标本“7 点”基线取材方案(图1):a. 选取出血坏死少、组织完整的剖面,分别在12 点、3 点、6 点和9 点的位置上于癌与癌旁肝组织交界处取材,癌与癌旁肝组织的比例约为1:1,以着重观察肿瘤对包膜、微血管以及邻近肝组织的侵犯情况;b. 在肿瘤无出血和坏死的部位至少取材1 块,以供分子病理学检查之用,对质地和色泽有差异的肿瘤区域还应增加取材;c. 对距肿瘤边缘≤1 cm(近癌旁肝组织或切缘)和>1

肝细胞肝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肝细胞肝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试行) 1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简称肝癌)的规范化诊治流程、诊断依据、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案。 本指南适用于具备相应资质的地、市级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对肝癌的诊断和治疗。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2.1 肝细胞肝癌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3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指南: 3.1 HCC(hepatocellular carcinoma)肝细胞肝癌 3.2 AFP: (a-fetoprotein) 甲胎蛋白 3.3 CEA: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癌胚抗原 3.4 CA19-9:(Carbohydrate Atigen 19-9)糖抗原19-9 3.5 ICG15: (Indo Cyanine Green)吲哚氰绿15分钟潴留率 3.6 HBV:(hepatitis B virus)乙肝病毒 3.7 HCV:(hepatitis C virus)丙肝病毒 3.8 TAIT:( transarterial interventional therapy)经动脉介入治疗 3.9 TACE:(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经动脉化疗栓塞术 3.10RFA:(radiofrequency ablation)射频消融 3.11PEI :(percutaneous ethanol injection)经皮无水酒精注射 3.12MWA:(microwave ablation)微波消融 3.133DCRT:(3-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三维适形放疗 3.14 IMRT:(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调强适形放疗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 【诊断要点】 (一)病史采集 原发性肝癌早期多无典型的临床症状,部分症状常为慢性肝病所致,在中晚期始出现典型表现。 在我国,肝癌患者大多数伴有HBV阳性和肝硬化的存在。因此,在病史方面应重视早期发现。 1.了解肝炎、肝硬化的病史,有无反复出现肝功能异常伴甲胎蛋白的升高。 2.普查时有无肝功能、甲胎蛋白、肝脏影像学的异常。 3.近期有无上腹胀、疼痛(肝区)、上腹肿块、食欲减退、乏力、体重下降、消瘦、发热、腹泻、黄疸等表现。 (二)体格检查 1.腹壁静脉有无曲张,上腹部有无隆起。 2.肝脏有无肿大及肿块,肿块大小,表面是否光滑,活动度,肿块质地,有无压痛,肝区有无叩击痛。脾脏是否肿大,有无腹水,肝区有无血管杂音。

3.有无黄疸、肝掌、蜘蛛痣、下肢水肿、皮下结节、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等。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甲胎蛋白测定(AFP):AFP对肝癌的诊断在各种诊断方法中专一性仅次于病理诊断,其阳性率达60^一70%,为目前最好的早期诊断方法,亦可作为反映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的指标。 (2)r谷氨酰转肽酶同功酶(GGT - Ⅱ):此项检查对肝癌的敏感性较高,尤其对AFP阴性肝癌病人的阳性检出率达72.7%。 (3)岩藻糖苷酶(AFU):在肝癌病人血清中AFU的活性明显高于肝硬化和转移性肝癌,对肝癌阳性率较高,在AFP 阴性的肝癌和小肝癌阳性率达70.8%。 (4)异常凝血酶原(DCP):在川FP阴性肝癌,其阳性率为61.9%,可作为AFP阴性或低AFP肝癌的辅助诊断。 (5)5’核苷酸磷酸二脂酶同功酶V(5’-NPD-V):800/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