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变质岩(复习)

变质岩(复习)

变质岩(复习)
变质岩(复习)

1.为什么自然界的岩石不仅仅是岩浆岩、沉积岩两大类?

答:地球演化过程中不同地球动力学事件使早先存在的岩石所处的地质环境和物理化学条件发生变化,偏离其初始形成时的地质环境及物理化学条件。这必然引起岩石的矿物组成、结构构造甚至化学成分发生变化(调整或改造),以适应新的地质环境及物理化学条件。

2.如何正确理解变质作用的概念

答:在地壳形成和发展、演化过程中,早先形成的岩石(包括岩浆岩、沉积岩以及先存的变质岩)在地壳一定深处,为适应新的地质环境和物理化学条件,在基本保持固态的条件下发生的矿物组成、结构构造甚至化学成分的变化称为变质作用。

3.变质作用与岩浆作用都是内生地质作用,它们的区别是什么?

答:变质作用的发生过程主要是一个升温过程,而岩浆作用主要是降温过程。

(变质反应重结晶)

变质作用主要是在固态条件下的矿物转变,而岩浆作用则是在液态条件下的矿物晶出。

(变晶结构)

变质作用与岩浆活动之间也不存在一条截然的界线。(部分重熔)

4.为什么说温度是变质作用最重要的因素?

答:○1温度升高可使原岩中一些矿物发生重结晶。

○2温度变化能引起原岩中矿物之间发生变质反应形成新矿物。

CaCO3(Cc)+SiO2 (Q)? CaSiO3 (Wo)+CO2↑

温度是变质反应中最重要的热力学平衡参数。

○3温度升高可为变质反应提供能量,并使岩石中流体的活动性增大,促进变质反应进行,使新矿物和新组构能以较快的速率和较大的规模形成。

○4温度持续升高可使原岩在重结晶和变质结晶基础上发生部分重熔,其中长英质组分成为流体相,引起混合岩化作用。

○5温度升高还可改变岩石的变形行为,从脆性变形向塑性变形转变。

5.负荷压力在变质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1改变发生变质反应的温度。压力增高,多数情况下可使吸热反应的平衡温度升高。

如: CaCO3(Cc)+SiO2(Q)? CaSiO3(Wo)+CO2↑压力由105Pa(1bar)增高到0.1GPa(1Kb)时,发生这一反应的温度将由470℃增到670℃。

○2压力的增高有利于形成分子积体较小、密度较大的高压矿物或矿物组合。

如硬玉和霰石等。

6.评述构造超压和流体超压对变质作用的影响。

答:构造超压——构造超压为平均应力与负荷压力之差,是构造作用对总压力的贡献。构造超压大小与岩石强度有关,后者本身又因成分、温度、变形速率及其他因素而变化。

由于变质作用发生在高温条件下,岩石强度通常不大,因而构造超压通常较小,正常变质条件下小于0.1GPa。构造超压只有在地壳浅部、岩石处于刚性状态且应变迅速时才有意义。而在地壳较深处,温度较高、负荷压力较大,岩石具有一定的塑性,应力可通过塑性变形而被释放,所以不大可能起附加压力的作用。

流体超压——有时在封闭体系中,随着温度的上升,多种变质反应将释放出大量的H2O 和(或)CO2,由于毛细孔体积很小,同时岩石的强度又足够大,则可出现Pf>Pl 的情况。两者的差值称作流体超压, Winkler认为这是“内部产生的气体超压”,一般是局部的。这种情况下,无论变质反应是否有流体相参与,Pf都是控制变质反应的独立因素。

在侵入体附近,由于岩浆结晶过程中析出大量流体相,也可在局部出现Pf>Pl的

情况,此时Pf也是控制变质反应的独立因素,可以不考虑Pl。

7.区分:重结晶作用与变质结晶作用,变质分异作用与交代作用,动态重结晶与静态重结

晶。

答:重结晶作用:是指在变质作用条件下,原岩中矿物颗粒的重新组合(只涉及同种矿物的溶解、组分迁移和再次沉淀结晶),只有矿物颗粒形状和大小的变化,而不形成新

的矿物相。重结晶前后,岩石总化学成分(除H2O、CO2等挥发分外)保持不变。

变质结晶作用:在变质作用的温度、压力范围内,原岩在基本保持固态的条件下新矿物相的形成过程,同时必然有相应的原有矿物相趋于消失。变质结晶前后,岩石总化

学成分(除H2O、CO2等挥发分外)保持不变。

变质分异作用:是在变质作用的温、压条件下,原岩中某些矿物组分经扩散作用而不均匀聚集的过程。它以组分在空间上有一定范围的迁移而不同于一般的重结晶作用,

又以没有组分从系统中带出或从系统外带入而不同于交代作用。

交代作用:在变质作用条件下,由变质原岩以外的物质的带入和原岩物质的带出而造成的一种矿物被另外一种化学成分与其不同的矿物所臵换的过程。

发育位错的晶体储集了变形施加的应变能,所以不稳定而力图通过重结晶来消除应变能并恢复到稳定的无应变状态。这种伴随变形发生的重结晶称为动态重结晶,包括恢复和重结晶两个阶段。无偏应力参与的重结晶作用称静态重结晶。

8.综合说明变质作用的分类

答:根据其规模,可分为局部变质作用和区域变质作用两大类:

一、局部变质作用

局部变质作用分布局限(其体积一般小于100km3),分布在一个具体的地质构造中,往往一个变质因素起主导作用。在局部变质作用发生的地区可清楚地观察到变质岩与未变质岩石的逐渐过渡。具体分为4类:

(1)接触热变质作用指发生于侵入体周围的接触带上,由岩浆侵入带来的热使围岩发生的变质作用,也称热变质作用。其主要控制因素是温度,变质作用的方式主要是重

结晶和变质反应。这类变质作用一般深度不大,围限压力不高,约为2~3×108Pa

以下。典型的接触热变质岩称为角岩。

(2)动力变质作用指断层带或其它强烈错动(剪切作用)带上,由于构造应力的作用,岩石通过碎裂、变形或重结晶等方式,发生结构、构造上的改造,有时有矿物成分

上的转换。其特点是低温、高应变速率。除高级动力变质外,一般变质温度相当于

绿片岩相。典型岩石如糜棱岩、碎裂岩。

(3)气-液变质作用指在化学活动性流体的参与下,岩石中某些活动性组份之间发生的一种交代作用。常发生于一些热液矿床或矿脉周围以及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带上,

前者称围岩蚀变,后者称接触交代变质作用。除流体外,温度、组分的化学位是主

要的控制因素,交代作用和变质反应是其主要的变质方式。

(4)冲击变质作用指陨石撞击地表引起的一种局部的、短时间的、压力巨大的变质作用。

是陨石冲击时产生的动能瞬时转化为热能使岩石变质。高压、高温条件→石英高压

变体:柯石英和斯石英;长石、石英熔融形成玻璃等。典型岩石为陨击角砾岩,是

一种基质呈似熔岩外貌的角砾岩。

二、区域变质作用

指岩石圈大规模范围内发生的多种因素综合起作用的复杂的变质作用。多与构造运动相伴发生,常见于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及显生宙造山带中。主要变质因素有温度、压力(包括围限压力和应力)和流体。一般发生于地壳深部,并且常伴随有混合岩化、大规模的构造变形及岩

浆活动。按照区域变质的环境可分出以下类型:

(1)造山变质作用是大规模分布于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和显生宙造山带的变质作用,与造山作用有密切的成因联系。面积数百至数千平方公里。在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呈面状

分布,在显生宙造山带呈带状分布。温度、压力、偏应力都是其重要的变质因素,

主要变质机制为重结晶、变质结晶和变形,形成的岩石常具有面理和线理,因而又

称区域动热变质作用。

(2)洋底变质作用是指洋中脊附近的洋壳岩石在上升热流和热卤水作用下发生的大规模变质作用。温度和流体中活动组分化学位(或浓度)是主要的变质因素。P/T很

低。变质作用机制是变质结晶作用和交代作用,形成的岩石通常不显片理、线理。

洋底变质作用不仅使岩石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也可导致岩石化学成分发

生变化,因而是区域规模的异化学变质作用。

(3)埋藏变质作用岩层由于上覆沉积物的深埋而处于地下较深处,由负荷压力和地热增温引起的一种大规模、很低级变质作用。常出现于造山变质和洋底变质的很低级部

分,或独立出现于强烈坳陷的沉积盆地底部,P/T变化范围很大。其特点是变质温

度低,重结晶和变质反应不彻底,多形成很低级至低级变质岩石,可看作是成岩作

用与变质作用的过渡类型。

(4)混合岩化作用地壳深部高级变质岩发育区,由于温度、压力的增高及流体的参与,一些变质岩能熔融产生相当数量的花岗质熔体(深熔作用)。当熔融程度很高时可

产生花岗质岩浆,冷凝后便形成典型的花岗岩;如果熔融程度较低,则出现部分属

花岗岩质、部分属原变质岩的宏观上不均匀的复合岩石,称为混合岩。从变质岩经

深熔而形成混合岩的过程称为混合岩化。它是变质作用向岩浆作用过渡的类型,亦

称超变质作用。

9.为什么说固-固反应是较好的地质稳压计?

答:固-固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固相,不涉及流体相,因此平衡条件与流体相无关,影响反应的因素仅仅是T和P,是较好的温压指示计。

10.为什么说与脱碳酸反应相比,脱水反应是较好的地质稳压计?

答:由于地壳流体中H2O的大量存在,因此在通常的成因分析中,把流体相近似地看作是纯水相,分析脱水平衡时,仅考虑图解中x(H2O)=1条件下的P-T曲线,把脱水反应作为地质温压计应用。

脱碳酸反应的下述一般特点:

它们都不仅受T、P控制,而且受x(CO2)控制。当x(CO2)=0时,反应的平衡温度最低,平衡曲线为具有负斜率的直线。

随着x(CO2)的增加,平衡温度增高,平衡曲线逐渐变为正斜率曲线,x(CO2)=1时,平衡温度最高,曲线斜率和曲率最大(如脱水反应一样,在高压下变为负斜率)。11.说明Ms+Q=Als+Or+H2O的岩石学意义。

答:是最重要的脱水反应之一,是中级变质与高级变质的临界反应。Or+Als组合指示高级变质,而Ms+Q组合指示中级变质。

反应式中的Als(铝硅酸盐)视反应的压力条件可以是Ky(高压)、Sill(中压)或And(低压)。

12.连续反应的特点是什么?

答:另一些反应涉及成分可变的固溶体,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关系是渐变的,在给定压力和流体成分的条件下,反应在一个温度范围内连续发生。在P-T、P-x、T-x等双变量图解上,反应物和生成物在双变反应区内共存。在双变区内,成分不断调整,反应的P-T条件取决于岩石成分。这样的反应称为连续反应或滑动反应。

13.变质带的定义和划分标志是什么?

答:在变质岩分布区,变质程度不同的岩石在空间上往往呈有规律的带状分布,可根据变质岩矿物、矿物组合、结构构造等特点将这些变质程度不同的带划分出来。同一个带的变质岩石在一个基本相同的P-T-x范围内形成,这些指示变质程度的带称为变质带,带与带之间的界线称为等变线。

标志就是巴洛式变质带的等变线反应(书281页)

14.岩石中既有Sil,又有And,是否说明岩石形成的P-T条件一定在And=Sil反应线上?

有哪几种可能?

15.已知岩石的矿物组合,请指出他们的化学类型:

(1)Di+Tr+Cc+Dol+Q;————(钙质变质岩)

(2)And+Crd+Ms+Bi+Q;————(泥质变质岩)

(3)Di+Hb+Bi+Pl+Q;————(基性变质岩)

(4)Ms+Bi+Mi+Pl+Q;————(长英质变质岩)

16.举例说明变质岩矿物成分的影响因素。

答:变质岩的矿物成分取决于原岩的化学成分和变质作用条件。一方面,相同变质条件下不同化学类型的岩石会出现不同的变质矿物组合;另一方面,同一化学类型的原岩在不同的变质条件下也会出现不同的变质矿物组合。

原岩是变质岩的物质基础,变质岩的矿物成分首先取决于原岩的化学成分。

如硅质灰岩,主要成分为CaCO3和SiO2,变质后可出现石英、方解石、硅灰石等碳酸盐和硅酸盐矿物,而不会出现红柱石、蓝晶石、夕线石等富铝矿物。

因此,如果变质过程中不伴随明显的交代作用,则一定化学类型的变质岩与一定的矿物成分相对应。反过来说,研究岩石的矿物成分则可推断岩石的化学类型。不仅对相同变质条件下形成的变质岩是如此,对所有变质岩(非交代成因)来说也是如此。

象岩浆岩一样,SiO2对变质岩矿物组合的影响是明显的。如果SiO2不饱和,就会出现硅不饱和矿物如刚玉、尖晶石、橄榄石等,这些硅不饱和矿物通常不与石英共生。五大类型常见岩石中通常都含石英,属于SiO2饱和至过饱和的岩石。

17.变质岩中矿物的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各有何特点?

答:矿物的化学成分特点(与岩浆岩对比)

(1)变质岩中广泛出现铝的硅酸盐类矿物(Al2SiO5)。如红柱石、蓝晶石、夕线石等。(2)变质岩中可出现不含铁的镁硅酸盐(Mg2SiO4)类矿物(如镁橄榄石)和复杂的钙镁铁锰铝的硅酸盐[X3Al2(SiO4)]类矿物(如石榴子石类),而岩浆岩中一般是铁镁呈类质同象的正硅酸盐[(Fe,Mg)2SiO4]。

(3)变质岩中可出现铁镁铝的铝硅酸盐类矿物如堇青石、十字石,岩浆岩中只出现钾钠钙的铝硅酸盐类矿物如各种长石。

(4)钙的硅酸盐如硅灰石(CaSiO3),为变质岩所特有。

(5)变质岩中含(OH)的矿物比岩浆岩中多。

(6)变质岩中碳酸盐类矿物分布广泛。

矿物的内部结构和其它特点:

(1)变质岩中层状、链状结构的矿物(绿泥石、云母、角闪石、辉石等)较多,常发育有较多的鳞片状、纤维状、针状、柱状矿物,且这些矿物的平均延展性(长宽之比)比岩浆岩中同类矿物的平均延展性大。

(2)变质岩中常发育有分子排列极紧密的矿物,这种矿物分子体积较小、比重较大,如石榴子石。

(3)变质岩中同质多象(多形)矿物发育,如红柱石、蓝晶石、夕线石。

(4)斜长石的环带结构在变质岩中较为少见。

(5)变质岩中矿物的变形现象发育。

18.变质岩的结构、构造与岩浆岩和沉积岩的结构、构造有何差异?为什么?

答:(1)在变质岩的形成过程中,在某一变质作用条件下所有矿物晶粒基本上是同时生长的,而且是在固态条件下成核、生长、调整的结果。因此,在观察和描述变质岩的结构时一定要注意变质矿物是在固态条件下同时生长的特点。与沉积岩中碎屑岩的结构和岩浆岩的结构及其形成过程明显不同。

(2)同一世代的变晶矿物没有明显的结晶顺序。晶体自形程度的差别取决于结晶势,不象岩浆岩中那样矿物的自形程度随结晶顺序依次变化。而且一般变质矿物颗粒排列紧密,彼此镶嵌或相互包裹。

(3)变晶结构的基本特征反映变质作用过程与岩浆作用过程不同,变晶结构是重结晶和变质结晶的产物,变质过程中的重结晶和变质结晶基本上是在固态条件下进行的,而且在同一次变质作用过程中各种矿物几乎是同时生长和发育的,与岩浆岩中矿物结晶是由熔融状态中晶出的过程不同。

19.区别:(1)变斑岩、变余斑岩、碎斑

(2)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片麻状构造

答(略)

20.比较总结下列岩石的差异:

(1)绿岩、绿片岩、钠长绿帘角岩、青磐岩

(2)钙硅酸盐角岩、钙硅酸盐粒岩、矽卡岩、榴辉岩

(3)白云母石英片岩、白片岩、云英岩

21.Korzhenskii矿物相律能否用于封闭系统?为什么?

22.为什么在交代岩分布区常可见到单矿物岩?

答:Korzhenskii矿物相律使交代分带现象变得容易理解,即越接近热液活动中心,活动组分越多,惰性组分越少,因而共生矿物数目也越少。在热液活动中心,甚至只剩下一、二个惰性组分,因而可出现单矿物岩。

23.确定矿物共生组合的主要标准是什么?

答:(1)一个矿物共生组合中的各种矿物都有机会相互直接接触。

(2)一个矿物共生组合中各矿物之间不存在反应和交代关系。

(3)一个矿物共生组合中同种矿物的化学成分及光性特征应该相近,如有环带,其边部的化学成分及光性特征应该相近。

(4)一个矿物共生组合中的一对矿物之间,元素的分配符合Nernst分配定律,即各处的元素分配系数近相等。

(5)矿物共生组合中矿物共生组合关系应符合矿物相律。矿物成分太复杂是不平衡的标志(通常不超过5、6种)。

24.为什么决定矿物共生组合多样性的组分是有效惰性组分?

答:可以看出,矿物共生组合中出现的矿物数目与完全活动组分、微量组分、次要的类质同象组分无关。在不考虑副矿物(孤立组分)的情况下,矿物共生组合中矿物的最大数目等于有效惰性组分数与过剩组分数之和。但过剩组分的多少不改变矿物共生,决定矿物共生组合多样性的是有效惰性组分。

25.为什么变质相的界限往往是渐变的?

答:变质相之间的界线是根据特定的变质反应标定的。一方面一个变质相包罗各种岩石类型,不同化学成分的岩石发生的变质反应不同,这些反应在P-T图解上不可能重合;另一

方面,许多变质反应是涉及固溶体的连续反应(滑动反应),这类反应在P-T图解上不是一条线,而是一个带。因此,变质相之间的界线是渐变的,相邻两相之间经常有过渡带。自然界也常发现处于两个相之间的过渡性矿物组合的存在。

26.为什么说变质相系反映的是变质作用或变质地区的P/T比,而不是其地热梯度?

答:许多变质岩原本是地表或近地表的岩石,后来由于某一地质作用下沉到地下深处经受了变质作用,而经历了前进变质过程。后来地壳抬升,这些岩石又必然经历从地下深处再剥露到地表的变化。因此,变质相系中由各变质相(或亚相)的温度和压力所标定的P-T曲线并不代表任一岩石真正经历的P-T条件的全过程,也不相当于该区真正的地热梯度。

27.变质作用P-T-t轨迹的概念和研究意义?

答:(1)概念:岩石在变质作用过程中P-T条件随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的历程或在P-T 图解中表示该历程的曲线

(2)研究意义:

P-T-t轨迹概念的提出使人们从动态的观点重新审视变质岩石学领域的一些重大问题和基本概念,是标志变质作用研究进入地球动力学阶段的里程碑。

P-T-t轨迹研究通过热传导理论和现代热力学原理,把变质过程中的热体制和构造作用联系起来,反映变质作用的动力学过程。变质作用P-T-t轨迹的主要功用在于对变质作用进行地球动力学解释,根据变质作用P-T-t轨迹的形态可以推断变质作用发生的大地构造环境及其经历的地质动力学过程。

变质地体的热模拟和变质岩经历的P-T-t轨迹、热演化及构造演化之间的关系研究成果表明,岩石经历的实际P-T-t轨迹的特点与变质作用的构造环境密切相关。

28.某接触变质晕的富铝泥质变质岩中出现Cld(硬绿泥石)、St(十字石)和Alm(铁铝

榴石)等矿物无Crd(堇青石),其原因是什么?

答:可能是因为原岩的Fe/Mg比较高所致,也可能是受早期区域变质的影响。

29.为什么许多成矿作用与气-液变质作用密切相关?

答:气-液变质作用的范围比交代作用的范围小,它不包括交代成因的混合岩化作用。气-液变质作用通常沿构造破碎带及矿脉两侧发育,在矿脉两侧发育时也称围岩蚀变,气-液变质岩也可称为蚀变岩;发育于侵入体与围岩接触带的气-液变质作用也称接触交代变质作用。

气-液变质岩常产于热液易于集中活动的地带,如侵入体和围岩的内、外接触带、矿脉两侧、断裂带、(韧性)剪切带等,形态呈脉状、透镜状、囊状及不规则状。

气-液变质岩的矿物成分多为低温含挥发分的矿物组合,常含金属矿物,并有原岩残留矿物。

气-液变质岩形成过程具多期多阶段性,与成矿作用关系密切,是良好的找矿标志。30.比较、总结下列岩石的差异:

(1)碎裂岩系列与糜棱岩系列

(2)千糜岩与千枚岩

答:(1)碎裂岩系列是脆性变形的产物,具碎裂结构或玻璃质碎屑结构,以脆性破裂为主,没有或很少有重结晶作用,其显著特征是岩石无定向或弱定向。按碎基含量和性质

划分为构造角砾岩、碎裂岩及假玄武玻璃。反映随变形强度增大粒度减小的趋势。

糜棱岩系列以韧性变形为主,其显著特征是具有明显的面状(流状)构造,常发育

线理,糜棱结构或变余糜棱结构。根据基质含量和重结晶程度分为糜棱岩类、千糜

岩、变余糜棱岩等。

(2)千糜岩是糜棱岩(或超糜棱岩)具千枚状构造的变种。重结晶作用明显,基质中富

水的片状或纤维状新生矿物(如绢云母、绿泥石、透闪石等)明显增多,使岩石

片理面上具丝绢光泽,外貌类似千枚岩。岩石中仅残留少量碎斑,其中可见各种

晶内和晶界塑性变形结构。

千枚岩是一种显微晶质-很细粒的变质岩石,主要矿物组合是绢云母-绿泥石-石

英,有时含较多钠长石,常为显微粒状鳞片状变晶结构,千枚状构造,在薄的片

理面上具有特征的丝绢光泽,也常出现交面线理或皱纹线理。

31.总结在塑性变性条件下,长英质原岩随应变强度的增加可形成的动力变质岩及其特征答:初糜棱岩——基质=10%~50%

糜棱岩——基质=50%~90%,重结晶颗粒含量<50%

超糜棱岩——基质>90%,重结晶颗粒=50%~90%

糜棱岩类中由初糜棱岩到糜棱岩再到超糜棱岩,反映岩石韧性变形程度增高,应变强度增大。结构构造上表现为粒度减小,碎斑含量减少,相应地基质含量增高,基质中动态重结晶颗粒所占比例增大,流状构造愈来愈显著。

32.评价动力变质岩的构造地质学和矿床学意义

33.简述泥质变质岩从成岩作用进入埋藏变质作用的标志。

答:埋藏变质岩的一般特点

(1)出现在造山变质和洋底变质的很低级部分,或独立出现在强烈拗陷盆地沉积的下部,与未变质沉积岩渐变过渡。

(2)变质以很低温(150~350℃)、低压(<0.35GPa)为特点,流体成分是一个重要因素,因而常常伴随低温交代作用。但透入性变形微弱,偏应力较次要。P/T变化

范围很大,从高P/T到很低P/T都有。由于P-T范围小,仅包括沸石相(Z)和葡

萄石-绿纤石相(P-P)。

(3)由于温度很低,矿物成分上以含沸石、葡萄石(Prh)、绿纤石(Pu)、混层状粘土矿物等很低温矿物及大量原岩中的残留矿物为特征。

(4)岩石无片理,变余结构构造发育,原生的沉积、火山或火山碎屑等结构以及原生层理、气孔等构造保留完好,外貌上与未遭受变质的原岩很难区分。

(5)缺乏与埋藏变质相关的深熔岩浆活动。

34.玄武岩在中P/T条件下遭受绿片岩相到麻粒岩相变质作用,试述其等化学变质作用(可

能出现的典型岩石及典型矿物共生组合和结构、构造)

答:

35.泥质岩石(富铝/富钾)在中P/T条件下遭受绿片岩相到麻粒岩相变质作用,试述其等

化学变质作用(可能出现的典型岩石及典型矿物共生组合和结构、构造)

答:

36.简述麻粒岩相的一般特点

答:(1)麻粒岩相是高级区域变质相,通常T>700℃,P>0.3GPa

(2)该相以基性变质岩中出现Ca-Cpx(钙质单斜辉石)+Opx(斜方辉石)组合为标志。

(3)普通角闪石分解反应是在相当大的温度区间内连续进行,在连续反应带含水矿物Hb仍然稳定,因而在麻粒岩相低温部分,基性变质岩具有向角闪岩相过渡的矿物

组合,如Pl+Hb+Di+Hy+Gt+Q。

(4)温度进一步升高,Hb将完全消失,因而在麻粒岩相高温部分,基性变质岩具有无水矿物组合,如Pl+Di+Hy+Gt+Q。

(5)在麻粒岩相低温部分,Ms分解反应导致在泥质变质岩中出现Sil-Or带,此时Bi 仍稳定。温度进一步升高,Bi也变得不稳定,并通过Bi+Als+Q=Gt+Crd+Or+V反应

开始消失,出现Crd-Gt-Or带。

Bi分解反应还可导致泥质变质岩中出现Hy:Bi+3Q=3Opx+Or+H2O

Bi完全消失后,在麻粒岩相高温部分出现无水矿物组合,如Sil+Crd+Gt+Or+Pl+Q 麻粒岩相独特的矿物学特征可概括为:

○1斜方辉石(Opx)为紫苏辉石(Hy),这种紫苏辉石与岩浆岩中的不同,其高Al,w (Al2O3)可高达6%~10%,因而有较强的粉红-淡绿色多色性。

○2单斜辉石(Cpx)为Ca-Cpx(Di、Aug(普通辉石)等),也含Jd分子(NaAlSi2O6)和Ca-Ts(钙契尔马克分子,CaAl2Si2O6),与榴辉岩中的单斜辉石相比,含硬玉分子较低,Jd/Ca-Ts<0.5。

○3石榴子石(Gt)是MgAl-FeAl榴石质石榴子石,Pyr牌号可达55。也可含相当数量的钙铝榴石,Gro牌号通常<20。

○4Bi是含Mg、Ti高的红棕色黑云母,w(TiO2)可达5%;Hb是含Ti、Al高的褐色普通角闪石。

○5Q有时带有暗蓝色或蓝灰色色调。

○6Kf是正长石(Or),常为条纹长石,成分上富Na;Pl是奥长石-中长石(牌号可高达50),常是反条纹长石,有时长石呈暗蓝、蓝绿或褐绿色(Miyashiro,1994)。

○7含Ti的副矿物通常是金红石和钛铁矿,只有在钙质岩中才出现榍石。

○8Al2SiO5矿物在中-低P/T下为Sil,在高P/T下为Ky。

37.简述蓝片岩相的一般特点(大洋消减的标志)

答:蓝片岩相岩石是分布最广的高压低温变质岩,由洋壳和海沟沉积物俯冲变质形成,原岩为洋壳基性-超基性岩,深海钙、硅、泥质沉积物和海沟浊积岩。

蓝片岩相特征矿物是蓝闪石类钠质角闪石,包括蓝闪石(Gl)和青铝闪石(Crs)以及镁钠闪石(Mg-Rie),它们构成Al-Fe3+连续类质同象系列,常统称为蓝闪石。

蓝闪石广泛出现在蓝片岩相许多岩石(泥质、长英质、基性、钙质)中,手标本上呈灰蓝、深蓝至蓝黑色,薄片中呈深天蓝色-淡紫蓝。蓝闪石的出现使岩石带蓝色,因而含蓝闪石的片岩统称为蓝片岩,相应的变质相称为蓝片岩相。

变质温度低,重结晶不彻底,蓝片岩相岩石的变余结构构造发育,如变余碎屑结构、变余辉长-辉绿结构,变余层理构造、变余枕状构造等。由于俯冲带构造变形强烈,因而岩石的面理发育,有的可以出现构造混杂现象,形成混杂岩。

38.简述榴辉岩相的一般特点

答: 为高压(P>1GPa)变质相。其典型岩石榴辉岩主要由红-红棕色石榴子石(Gt)和草绿色绿辉石(Omp)组成,其中的石榴子石是Alm-Pyr-Gro的成分复杂的固溶体。绿辉石是Di-Ca-Ts(钙契尔马克分子)-Jd-Ac(锥辉石)的成分复杂的Cpx。

榴辉岩中可含蓝晶石(Ky)、石英(Q),但无斜长石(Pl),属基性岩高压变质产物。

39.什么是超高压变质岩?其研究意义是什么?

答:(1)超高压变质岩通常只包括经历过超高压变质作用的表壳岩和相关的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在地幔环境中处于稳定状态的地幔岩不包括在内。含柯石英、金刚石等超高压变质矿物的榴辉岩称为超高压变质岩

(2)造山带中形成于下地壳-地幔深度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由于后期构造作用及岩浆

作用被抬升到地表,必然会发生再平衡形成各种ITD型反应结构,这在榴辉岩相岩石中非常普遍。有时变斑晶中还可保留早期俯冲(增压升温)阶段的矿物反应残留或假象。这些反应结构是建立变质作用P-T-t轨迹、再造岩石形成的构造过程的重要依据。

40.简述混合岩的主要岩石类型及其特征

答:(1)类型

根据基体和脉体的量比关系,混合岩可分为:

(1)混合岩类

脉体含量占次要地位,占岩石总体积的15~50%;如果脉体含量<15%,岩石以基体为主,可称为“混合岩化 岩”。

(2)混合片麻岩类

脉体约占50~85%;

(3)混合花岗岩类

长英质物质占绝大部分,>85%。

在估计基体和脉体的数量关系时,要注意观察的尺度。一般应以露头规模为准,范围应在1m2以上。避免把局部现象作为整体对待。

(2)特征

○1主要分布于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和显生宙岛弧带、大陆碰撞带、大陆拉张带等低-中P/T区域变质岩区,常与中高级区域变质岩及花岗岩类深成侵入体共生和相互过渡.

○2由基体和脉体两部分组成

基体是角闪岩相或麻粒岩相变质岩,代表混合岩的原岩,又称古成体。

脉体指混合岩中的长英质或花岗质部分,代表混合岩中新生的部分,又称新成体。

○3浅色体在化学成分上为长英质的,具有共结点或同结线成分,说明它们是部分熔融的产物。○4古成体定向性明显,面理非常发育,往往具有鳞片花岗变晶结构等变晶结构和交代结构。新成体和片麻状花岗岩通常具有半自形粒状等熔体结晶结构和交代结构,定向性较古成体弱.

○5混合岩的构造由基体和脉体的空间排列和组合方式所决定

○6混合岩的构造取决于混合岩化强度和基体构造

41.比较基体、脉体、古成体、新成体,浅色体、暗色体、中色体

答:基体是角闪岩相或麻粒岩相变质岩,代表混合岩的原岩,又称古成体。具体岩石类型有各种变粒岩、片麻岩、斜长角闪岩等,但或多或少受到改造。

脉体指混合岩中的长英质或花岗质部分,代表混合岩中新生的部分,又称新成体。其岩石类型有花岗岩、伟晶岩、细晶岩、长英质脉等。

脉体两侧通常具有暗色矿物聚集而成的壁或帮,称为暗色体,相应地将主体浅色长英质部分称为浅色体。与浅色体和暗色体相比,基体(古成体)具中间色调,又称中色体。

随着混合岩化程度增强,新成体含量增多,古成体被改造强度增大,逐渐过渡为片麻状花岗岩(混合花岗岩或深熔花岗岩)。古成体可包括泥质、长英质、基性、钙质、镁质等各种化学类型变质岩,但以长英质片麻岩最常见。古成体定向性明显,面理非常发育,往往具有鳞片花岗变晶结构等变晶结构和交代结构。新成体和片麻状花岗岩通常具有半自形粒状等熔体结晶结构和交代结构,定向性较古成体弱。

42.评述混合岩主要成因学说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

答(略)

43.混合花岗岩与岩浆成因花岗岩的区别标志:

(1)混合花岗岩没有完整的产状形态和明确的接触界面,与周围混合岩相互过渡。常表现为:混合花岗岩-混合片麻岩-混合岩-混合岩化变质岩-变质岩(混合岩化强度减弱)。(2)混合花岗岩中常含有不定量的斜长角闪岩、片麻岩、磁铁石英岩等残留体,残留体的片理与混合花岗岩的片麻理及其周围变质岩的片理是连续的,而岩浆花岗岩中的捕虏体往往发生过旋转、位移。

(3)混合花岗岩的岩性、构造都不均匀。表现为暗色矿物的含量、分布很不均匀,常发育片麻状构造、雾迷状构造等。

(4)混合花岗岩没有冷凝边和接触变质带,而是通过各种混合岩类向高级区域变质岩过渡(温差不明显),也没有岩浆花岗岩所特有的岩相分带、流动构造。

(5)混合花岗岩的围岩未受变位或扰动,而岩浆花岗岩体的围岩常有被岩体挤压而变形、变位的现象。

(6)混合花岗岩中罕见与岩浆冷却有关的文象结构。

(7)混合花岗岩中常见围岩中变质矿物(如夕线石、石榴石等)残余,而岩浆花岗岩中的矿物组合则符合鲍温反应系列。

(8)混合花岗岩中斜长石多无环带,少见双晶或无双晶,而岩浆花岗岩中斜长石有环带,双晶多见。

工程地质复习提纲(全)

工程地质 1.工程地质学是介于地学和工程学之间的一门边缘交叉学科,他研究土木工程中的地质问题,可见工程地质学是为了解决地质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之间矛盾的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 2.工程地质学中的地质因素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自然地质作用与现象等 3.圈层构造:地壳,地幔,地核 4.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5.地壳中的化学元素,除极少数呈单质存在外,绝大多数的元素都是以化合物的形态存在于地壳中。这些存在于地壳中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自然元素或化合物,称为矿物。其中构成岩石的矿物,称为造岩矿物。常见:石英,正长石,方解石。 6.造岩矿物绝大部分是结晶质 7.矿物的物理性质,决定于矿物的化学成分和内部构造。 8.矿物的物理性质: 1 颜色:自色,他色,加色 2 条痕色:与实际颜色不一定相同 3 光泽 4 硬度划分: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正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 5 解理,断口:矿物受打击后,能延一定方向裂开形成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解理。不具方向性的不规则断裂面称为断口。 解理分为:极完全解理完全解理中等解理不完全解理 解理的完全程度和断口是相互消涨的,解理完全是则不显断口。反之,解理不完全或无解理时,则断口显著。 9.(岩浆岩)岩浆岩依冷凝成岩浆岩的地质环境的不同,分为三大类:深成岩(3000米),浅成岩,喷出岩(火山岩) 10.岩浆岩的产状是反映岩体空间位置与相互关系及其形态特征,产状有:岩基,岩株,岩盘,岩床,岩脉。 11.根据SIO2的含量分为:(1)酸性岩类(大于65%)(2)中性岩类(52-65%) (3)基性岩类(45-52%)(4)超基性岩类(小于45%) 12.(结构)岩浆岩的的结构,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的大小,形状及其相互结合的情况。分为: 1.全晶质结构(粗粒结构,中粒结构,细粒结构,微粒结构) 2.半晶质结构

2011岩石力学考试试题(含答案).

1、岩体的强度小于岩石的强度主要是由于()。 ( A )岩体中含有大量的不连续面 ( B )岩体中含有水 ( C )岩体为非均质材料 ( D )岩石的弹性模量比岩体的大 2、岩体的尺寸效应是指()。 ( A )岩体的力学参数与试件的尺寸没有什么关系 ( B )岩体的力学参数随试件的增大而增大的现象 ( C )岩体的力学参数随试件的增大而减少的现象 ( D )岩体的强度比岩石的小 3 、影响岩体质量的主要因素为()。 (A)岩石类型、埋深 (B)岩石类型、含水量、温度 (C)岩体的完整性和岩石的强度 (D)岩体的完整性、岩石强度、裂隙密度、埋深 4、我国工程岩体分级标准中岩石的坚硬程序确定是按照()。 (A)岩石的饱和单轴抗压强度 (B)岩石的抗拉强度 (C)岩石的变形模量 (D)岩石的粘结力 5、下列形态的结构体中,哪一种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A)锥形(B)菱形(C)楔形(D)方形 6、沉积岩中的沉积间断面属于哪一种类型的结构面?() (A)原生结构面(B)构造结构面(C)次生结构面 7、岩体的变形和破坏主要发生在() (A)劈理面(B)解理面(C)结构 (D)晶面 8、同一形式的结构体,其稳定性由大到小排列次序正确的是() (A)柱状>板状>块状 (B)块状>板状>柱状 (C)块状>柱状>板状 (D)板状>块状>柱状 9、不同形式的结构体对岩体稳定性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排列次序为() (A)聚合型结构体>方形结构体>菱形结构体>锥形结构体 (B)锥形结构体>菱形结构体>方形结构体>聚合型结构体 (C)聚合型结构体>菱形结构体>文形结构体>锥形结构体 (D)聚合型结构体>方形结构体>锥形结构体>菱形结构体 10、岩体结构体是指由不同产状的结构面组合围限起来,将岩体分割成相对的完整坚硬的单无块体,其结构类型的划分取决于() (A)结构面的性质(B)结构体型式 (C)岩石建造的组合(D)三者都应考虑

变质岩岩石学复习题

变质岩岩石学复习思考题 一、判断题 1、变斑晶比变基质中的矿物形成要早。 2、接触变质晕内近侵入体处岩石变质程度较低,而远离侵入体处变质程度较高。 3、变粒岩与片麻岩的主要区别在于矿物成分方面的差异。 4、绿泥石片岩、绢云石英片岩及滑石片岩均属绿片岩相。 5、交代变质过程中,原岩既有矿物成分的变化,也有化学成分的变化,因此是封闭体系。 6、特征变质矿物就是稳定的温压条件范围较宽的变质矿物。 7、变质岩的化学成分变化范围比岩浆岩的要宽。 8、变质反应均是吸热反应。 9、特征变质矿物一定是新生矿物。 10、在等化学变质作用中,岩石的化学成分基本不变。 11、变质作用过程中,原岩基本是在固态下发生变化的。 12、斑状变晶结构中,变斑晶是最早结晶的。 13、角闪岩相的变质岩都含角闪石。 14、混合岩化作用中流体相起了很大的作用。 15、影响动力变质作用的主要物化因素是温度和负荷压力。 16、包含变晶结构是变晶结构的一种。 17、板岩、千枚岩、片岩的变质程度依次递减。 18、变质作用是一种内生地质作用,发生于一定的地壳深度和固态转变是它的两个基本特点。 19、定向构造是由片状、纤状或柱状矿物定向排列所构成。 20、负荷压力的增大有利于生成分子体积小、密度大的变质矿物。 21、只出现于变质岩中而岩浆岩中极少见的矿物,称为特征变质矿物。 22、变粒岩与片麻岩的主要区别不在于结构方面,而是矿物组成和构造的不同。 23、绢云千枚岩、绿泥石片岩、阳起石片岩、蛇纹石大理岩均可属绿片岩相。 24、变质岩的矿物共生组合主要受原岩成分的控制,而与变质条件关系不大。 25、糜棱岩和碎裂岩都是具定向组构的动力变质岩,但其碎基的比例不同。 26、混合花岗岩与岩浆成因花岗岩的区别标志之一是前者没有完整的形态和明显的接触界面。 27、一个变质相大致相当于一个等物理系列。 28、区域变质作用是在原岩基本保持固态的条件下进行的。 29、碎裂岩是原岩经强烈的塑(韧)性变形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动力变质岩 30、蓝片岩相变质作用是高压变质作用。 31、特征变质矿物就是稳定温压范围较窄且能灵敏反映变质条件变化的变质矿物。 32、变质岩的化学成分变化范围比岩浆岩的化学成分变化范围更窄。 33、高压相系的地温梯度比低压相系的地温梯度要高。 34、等化学系列岩石都处于同一温度和压力条件下。 35、在变质过程中,岩石的矿物成分变化都是交代作用引起的。

变质岩考题答案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个4分) 1、变质作用:指在地壳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由于地球内力的变化,特别是上地幔对地壳的影响,区域热流值和应力发生变化,使地壳中已经存在的岩石在基本保持固态情况下发生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和结构构造的变化,特殊情况下还可以产生局部重熔或重溶,形成部分流体相,这些作用的总和称变质作用。 2、正变质岩:原岩为岩浆岩经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称正变质岩。 3、负变质岩:原岩为沉积岩经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称负变质岩。 4、特征变质矿物:指稳定范围比较窄,对变质作用的条件变化反应比较灵敏,可以反映变质作用条件的矿物。如蓝晶石、红柱石、矽线石、硬绿泥石等。 5、贯通矿物:指稳定范围比较大,在不同的变质作用条件下都可以稳定存在的矿物。如石英、斜长石、方解石等。 6、重结晶作用:变质作用过程中岩石在固态下岩石中同种矿物重新结晶生长,使矿物的颗粒大小和形态发生变化,而不形成新矿物相的作用称重结晶作用。 7、变质结晶作用:变质作用过程中,在变质作用的温度压力范围内,岩石在基本保持固态情况下,通过变质反应使原有矿物逐渐消失,新矿物相逐渐形成的过程称变质结晶作用。变质结晶作用中由于岩石中的组份发生了重新组合,所以又可称为重组合作用。变质结晶作用过程中岩石的矿物成分发生了变化,但岩石的总化学成分不变。 8、交代作用: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在有流体相参与的情况下,岩石在固态下发生某些组份的带人和带出而使固态岩石的总化学成分发生变化的一种作用。交代作用过程中岩石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都发生变化。 9、裂隙溶液:交代作用过程中一种存在于岩石的裂隙中,可以自由流动的溶液,它以渗透方式进行组份迁移。 10、间隙溶液:主要以单个分子状态围绕矿物颗粒表面或存在于颗粒之间的间隙中的溶液。它不能自由流动,主要以扩散方式进行组份迁移。 11、变质分异作用:在变质作用的温压条件下,成分均一的原岩经变质作用发生矿物成分的不均一聚集现象,形成成分不均一的变质岩,这种作用称变质分异作用。 12、变质带:变质程度不同的岩石在空间上呈有规律的分带现象,这些带呈变质带。 13、递增变质带:在空间上变质程度由低级到高级顺序排列的变质带称递增变质带。又叫渐进变质带。 14、变余结构:变质岩中由于变质结晶作用不彻底而保留下来的原岩的结构特征称变余结构。在浅变质岩中比较常见。

变质岩复习题(2016)

一、名词解释 1、变质岩; 2、正变质岩; 3、副变质岩; 4、麻粒岩; 5、榴辉岩; 6、TTG片麻岩(TTG 岩系); 7、孔兹岩; 8、矽卡岩; 9、云英岩;10、变质作用;11、重结晶作用;12、变质结晶作用;13、交代作用;14、区域变质作用;15、冲击变质作用;16、动力变质作用;17、交代变质作用;18、接触-热变质作用;19、造山变质作用;20、洋底变质作用;21、混合岩化作用;22、热峰条件;23、P-T-t轨迹;24、等化学系列;25、等物理系列;26、变余结构;27、变晶结构;28、变晶系;29、反应结构;30、交代结构;31、碎裂结构;32、糜棱结构;33、筛状(变晶)结构;34、板状构造;35、千枚状构造;36、片状构造;37、片麻状构造;38、变质反应;39、晕长石;40、不连续反应和连续反应;41、固-固反应;42、变质带;43、成岩格子;44、共生分析;45、封闭系统的 Goldschmidt矿物相律;46、开放系统的Korzhenskii矿物相律;47、矿物共生组合; 48、ACF图解;49、变质相;50、变质相系 二、填空题 1、在没有交代作用的前提下,变质岩的化学成分主要受的影响。 2、变质作用机制包括、、和。 3、交代作用是使发生改变的一种作用。 4、根据有无交代作用的发生,可将接触变质作用分为变质作用和变质作用。 5、影响变质作用发生的因素是、、和时间等。 6、温克勒(Winkler)根据变质反应温度划分的四个变质级 是、、、。 7、铝硅酸盐Al2SiO5在不同变质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同质异相体矿物,它们分别 为、、。 8、以矿物组合及其含量命名的变质岩有、、、、、 和。 9、以构造命名的变质岩有、、、、和。 10、某变质岩石具有片状构造,斑状变晶结构,基质为中粒粒状鳞片变晶结构,矿物组成为 石榴石(10%)+十字石(15%)+黑云母(20%)+白云母(15%)+石英(40%),该变质岩名称为,可能原岩为系列,变质程度为。 11、某区域变质岩含蓝晶石8%;石榴子石10%;黑云母15%;斜长石(An=35)35%;石英25%; 少量白云母(<5%)和副矿物。岩石中片、粒状矿物呈不连续定向排列,则该岩石的结构应是,构造为,岩石完整的名称是。 12、某区域变质岩含石榴子石8%;矽线石12%;黑云母12%;钾长石25%;斜长石15%;石 英25%和少量钛铁矿。岩石中片、粒状矿物呈不连续定向排列,则该岩石的结构应是,构造为,岩石的精确命名为。 13、混合岩是由和两个基本组成部分组成。 14、变质作用根据产生的地质背景可分 为:、、、、、、和混合岩化作用等类型。 15、榴辉岩是主要由和矿物组成的高压基性变质岩。 16、正变质岩的原岩是,副变质岩的原岩是。 17、变质作用的决定性因素为。 18、某变质岩石具有片状构造,斑状变晶结构,基质为中粒粒状鳞片变晶结构,矿物组成为 石榴石(10%)+蓝晶石(15%)+白云母(35%)+石英(40%),该变质岩名称为,可能原岩为,变质程度为。

工程地质工作总结

工程地质工作总结 篇一:工程地质总结 工程地质总结 模块一 工程地质条件:地层岩性;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物理地质现象;天然建筑材料。 模块二 1.内圈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分为:地壳,地幔,地核 2.地核主要含铁,镍的物质组成 3.岩石包括:胶结物和矿物 任务一造岩矿物 1.矿物:地壳中化学元素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单质或化合物 2.造岩矿物 a.单质:金银汞铅石墨金刚石 B.石英方解石石膏 3.矿物的物理性质 1)矿物的形态 2)矿物的光学性质 a自色

B3)矿物的力学性质 a.硬度 滑石硬度为1金刚石硬度为10 在野外用于鉴定的物品:软铅笔(1度)指甲(2-2.5度)小刀铁钉(3-4度)玻璃棱(5-5.5度)钢刀刃(6-7度) B.解理(巧克力)和断口(掰甘蔗) 解理:矿物受到外力作用时,能沿一定的方向破裂成平面的性质称为解理 断口:矿物受外力打击后无规则地沿着解理面以外方向破裂,其破裂面称为断口 任务二岩浆岩按地质成因把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1.岩浆岩的化学成分 酸性中性基性超基性 Sio2→→→→→→→→→→由多变少 2.岩浆石的构造 (1)条带状构造 (2)块状构造 (3)气孔状构造 (4)杏仁状构造 (5)流纹状构造 3.主要岩浆岩 (1)酸性岩类:花岗岩,花岗斑岩,流纹岩

(2)中性岩类:正长岩,正长斑岩,闪长岩,闪长斑岩,安山岩,粗面岩 (3)基性岩:辉长岩,辉绿岩,玄武岩 (4)超基性岩:橄榄岩,辉岩 任务三沉积岩及其工作性质 从体积上看,沉积岩占地壳岩石总体积的7.9%,从分布面积上看,沉积岩站陆地面积的75% 1.沉积岩的形成 (1)原岩风化破坏阶段 (2)搬运作用阶段 (3)沉积作用阶段 (4)固结成岩阶段 2.沉积岩的结构 (1)碎屑结构(2)泥质结构(3)晶粒结构(4)生物结构 3.沉积岩的分类及主要的沉积岩 分布最广最常见的三种沉积岩:页岩,砂岩,石灰岩 1)碎屑岩类 (1)砾岩和角砾岩 (2)砂岩 2)黏土岩类 (1)泥岩 (2)页岩

变质岩(复习)

1.为什么自然界的岩石不仅仅是岩浆岩、沉积岩两大类? 答:地球演化过程中不同地球动力学事件使早先存在的岩石所处的地质环境和物理化学条件发生变化,偏离其初始形成时的地质环境及物理化学条件。这必然引起岩石的矿物组成、结构构造甚至化学成分发生变化(调整或改造),以适应新的地质环境及物理化学条件。 2.如何正确理解变质作用的概念 答:在地壳形成和发展、演化过程中,早先形成的岩石(包括岩浆岩、沉积岩以及先存的变质岩)在地壳一定深处,为适应新的地质环境和物理化学条件,在基本保持固态的条件下发生的矿物组成、结构构造甚至化学成分的变化称为变质作用。 3.变质作用与岩浆作用都是内生地质作用,它们的区别是什么? 答:变质作用的发生过程主要是一个升温过程,而岩浆作用主要是降温过程。 (变质反应重结晶) 变质作用主要是在固态条件下的矿物转变,而岩浆作用则是在液态条件下的矿物晶出。 (变晶结构) 变质作用与岩浆活动之间也不存在一条截然的界线。(部分重熔) 4.为什么说温度是变质作用最重要的因素? 答:○1温度升高可使原岩中一些矿物发生重结晶。 ○2温度变化能引起原岩中矿物之间发生变质反应形成新矿物。 CaCO3(Cc)+SiO2 (Q)? CaSiO3 (Wo)+CO2↑ 温度是变质反应中最重要的热力学平衡参数。 ○3温度升高可为变质反应提供能量,并使岩石中流体的活动性增大,促进变质反应进行,使新矿物和新组构能以较快的速率和较大的规模形成。 ○4温度持续升高可使原岩在重结晶和变质结晶基础上发生部分重熔,其中长英质组分成为流体相,引起混合岩化作用。 ○5温度升高还可改变岩石的变形行为,从脆性变形向塑性变形转变。 5.负荷压力在变质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1改变发生变质反应的温度。压力增高,多数情况下可使吸热反应的平衡温度升高。 如: CaCO3(Cc)+SiO2(Q)? CaSiO3(Wo)+CO2↑压力由105Pa(1bar)增高到0.1GPa(1Kb)时,发生这一反应的温度将由470℃增到670℃。 ○2压力的增高有利于形成分子积体较小、密度较大的高压矿物或矿物组合。 如硬玉和霰石等。 6.评述构造超压和流体超压对变质作用的影响。 答:构造超压——构造超压为平均应力与负荷压力之差,是构造作用对总压力的贡献。构造超压大小与岩石强度有关,后者本身又因成分、温度、变形速率及其他因素而变化。 由于变质作用发生在高温条件下,岩石强度通常不大,因而构造超压通常较小,正常变质条件下小于0.1GPa。构造超压只有在地壳浅部、岩石处于刚性状态且应变迅速时才有意义。而在地壳较深处,温度较高、负荷压力较大,岩石具有一定的塑性,应力可通过塑性变形而被释放,所以不大可能起附加压力的作用。 流体超压——有时在封闭体系中,随着温度的上升,多种变质反应将释放出大量的H2O 和(或)CO2,由于毛细孔体积很小,同时岩石的强度又足够大,则可出现Pf>Pl 的情况。两者的差值称作流体超压, Winkler认为这是“内部产生的气体超压”,一般是局部的。这种情况下,无论变质反应是否有流体相参与,Pf都是控制变质反应的独立因素。 在侵入体附近,由于岩浆结晶过程中析出大量流体相,也可在局部出现Pf>Pl的

《石油地质基础》试题及答案

《石油地质基础》试题 一、名词解释(5×2=10分) 1、干酪根:是指沉积岩(物)中分散的不溶于一般有机溶剂的沉积有机质,也可理解为 油母质。 2、构造运动:地球内部动力作用所引起的地壳结构改变和地壳内部物质变位的机械运动, 称为地壳运动,习称构造运动。 3、沉积岩:是在近地表条件下,主要由母岩的风化产物及其它物质,经搬运、沉积及成 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4、盖层:是指位于储集层之上能够封隔储集层并使能阻止储集层中的油气向上溢散的岩 层。 5、石油:储存在地下岩石孔隙介质中由碳氢化合物及少量杂质组成的呈液态或稠态的可 燃有机矿产。 二、填空题(30×1=30分) 1、根据海拔高程和地形起伏特征,陆地地形主要划分为山地、丘陵、 盆地、高原、平原等。 2、年代地层单位:宇、界、系、统。地质年代单位:宙、宙、纪、世。 3、地层接触关系分为整合接触、和不整合接触。 4、岩层产状三要素:走向、倾向和倾角。 5、摩氏硬度从1到10的矿物依次是:划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 灰石、正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 6、地质年代从早到晚依次是:震旦纪、寒武纪、奥陶纪、、 二、泥盆纪、志留纪、石炭纪、三叠纪、二叠纪、侏罗纪、白 垩纪、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

三、选择题(10×2=20分) 1、风化作用按其性质可分为( c )、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三种类型。A.沉积风化作用 B.搬运作用 C.物理风化作用 D.岩浆作用 2、成岩作用主要包括压实作用、( a )、重结晶作用。 A.胶结作用 B.风化作用 C.沉积作用 D.搬运作用 3、下列各组选项,均属于内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的是( c )。 A.地质作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B.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固结成岩作用C.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D.水平运动、升降运动、固结成岩作用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两种元素是( d )。 A.氧和铝 B.铝和硅 C.铁和镁 D.氧和硅 5、石油和天然气与( c ) 关系最为密切。 A.沉积岩 B.岩浆岩 C.变质岩 D.火山岩 6、下列岩石中,储油条件最好的是( d )。 A.火成岩 B.变质岩 C.粘土岩 D.沉积岩 7、沉积岩一般可分为( b )。 A.碎屑岩、粘土岩、石灰岩 B.碎屑岩、粘土岩、碳酸盐岩 C.碳酸盐岩、碎屑岩、变质岩 D.粘土岩、碳酸盐岩、砾岩 8、沉积岩形成过程中各种作用的先后顺序是( b )。 A.风化—搬运—剥蚀—沉积—成岩 B.风化—剥蚀—搬运—沉积—成岩C.剥蚀—风化—搬运—沉积—成岩 D.剥蚀—搬运—沉积—成岩。 9、不同的沉积相形成于不同的沉积环境,在沉积环境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d )。A.生物发育 B.气候状况 C.地球化学条件 D.自然地理条件10、在沉积相的分类中,湖泊相属于( a )相。 A.陆 B.海 C.滨海 D.浅海 四、简答题(5×5=25分) 1、以下胶结类型分别属于哪一类?

变质岩复习题

三节变质岩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变质岩 2.变质作用 3.变质重结晶作用 4.变质结晶作用 5.变质反应 6.交代作用 7.变质分异作用 8.复变质 9.前进变质10.退变质11.正变质岩与副变质岩12.变形与碎裂作用13.连续反应14.不连续反应15.共生组合16.共生分析17.变质相18.等物理系列19.等化学系列20.不稳定矿物21.稳定矿物22.特征矿物23.贯通矿物24.变质岩石结构25.变质岩石构造26.变余结构27.变余构造28.变质标型结构29.角岩结构30.包含变晶结构31.残缕结构32.筛状变晶33.后成合晶结构34.糜棱结构35.碎裂结晶36.接触变质作用37.接触变质岩38.渗透作用39.扩散作用40.交代结晶作用41.惰性组分42.活性组分43.开放系统44.封闭系统45.柯尔任斯基相律46.戈尔斯密特相律47.气液变质作用48.脆性变形49.韧性变形50.亚颗粒51.动态重结晶52.叠加结构53.等变线54.批示矿物带55.变质相系56.变晶结构57.变晶系58.斑点构造59.板状构造60.千枚状构造61.片状构造62.区域变质作用63.混合岩化作用 64.混合岩的基体和脉体 二、选择题 1.复变质岩是由()形成的变质岩。 (1)岩浆岩(2)沉积岩(3)变质岩 2.正变质岩是由()形成的变质岩。 (1)岩浆岩(2)沉积岩(3)变质岩 3.副变质岩是由()形成的变质岩。 (1)岩浆岩(2)沉积岩(3)变质岩 4.影响重结晶作用的主要因素是()。 (1)压力(2)温度(3)具化学活性的流体 5.影响交代作用的主要因素是()。 (1)压力(2)温度(3)具化学活性的流体 6.前进变质是由于()引起的变质作用。 (1)温度升高(2)压力升高(3)具化学活动性的流体成分改变 7.高压型变质岩是()的变质岩。 (1)高温高压(2)低温高压(3)地温梯度低地区 8.低压型变质岩的地温梯度是()。 (1)>30C/Km (2)20-30C/Km (3)平均10C/Km 9.红柱石角岩属于()变质岩。 (1)区域(2)接触(3)交代 10.榴辉岩是()变质岩。 (1)超高压(2)超高温(3)低温高压 11.变质岩由片状矿物和柱、粒状矿物组成,片柱状矿物连续定向排列构成面状所显示的岩石构成称为()构造。 (1)片麻状(2)条带状(3)片状 12.变质岩由片状矿物和柱、粒状矿物组成,片、柱状矿物被粒状矿物隔断、呈断续的定向排列所显示的岩石构造称为()构造。 (1)片麻状(2)片状(3)条带状 13.十字石石榴石云母片岩中,十字石、石榴石按粒度可分出大小明显不同的两群,大的十字石、石榴石称为()。 (1)斑晶(2)变斑晶(3)交代斑晶

矿物岩石学知识点总结

矿物岩石学知识点总结 一、矿物学知识 1、矿物的分类和命名采用矿物晶体化学分类的原则与体系,按化合物类型及化学键性质将矿物分为 五大类,再根据阴历自己络离子的不同分类分为: (1)含氧盐类,包括:硅酸盐类(橄榄石、石榴石、十字石、辉石、角闪石、云母、长石等)。碳酸盐类(方解石、白云石等),硫酸盐类(石膏、重晶石等),磷酸盐 类。 (2)氧化物和亲氧化物大类,氧化物(赤铁矿Fe2O3、石英、磁铁矿等),亲氧化物(褐铁矿)。 (3)卤化物类,氟化物(萤石),氯化物类(食盐)。 (4)硫化物类(方铅矿PbS、闪锌矿、黄铜矿CuFeS2、黄铁矿)。 (5)自然元素类(自然流、石墨吗)。 2、矿物的命名: (1)依据矿物的化学成分命名,如自然金。 (2)依据矿物的物理性质命名,如方解石、橄榄石。 (3)依据矿物的形态特点命名,如石榴石,十字石。 (4)依据矿物的两项突出特征命名,如方铅矿、黄铜矿。 3、常见造岩矿物的特点: (1)橄榄石:结构式:(Mg,Fe)[SiO4],单晶体柱状,橄榄绿色,随含铁的量而不同。晶体呈短柱状,常成粒状集合体。富镁的色浅,常带黄色色调,富铁的则色深,条痕无色,玻璃光泽,断 口油脂光泽,硬度7,不完全解理,常见贝壳状端口。橄榄石是组成上地幔的主要矿物,也是陨 石和月岩的主要矿物成分。它作为主要造岩矿物常见于基性和超基性火成岩中。 (2)普通辉石:单晶体为短柱状,横切面呈近正八边形,集合体为粒状。绿黑色或黑色。玻璃光泽。硬度5-6。有平行柱状的两组解理,交角为56。相对密度3.02-3.45,随着含Fe量增高而加大。条痕白色,玻璃光泽,透明,中等解理,是一种常见的造岩硅酸盐矿物,主要存在于火成岩和变质岩中,由硅氧分子链组成主要构架,晶体结构为单斜晶系或正交晶系。 (3)普通角闪石,普通角闪石的晶体呈长柱状,横断面为近似菱形的六边体,晶体的集合体一般为粒状、针状或纤维状。颜色绿黑至黑色,有玻璃光泽。条痕白色略浅灰绿色,近乎不透明。两组柱面解理完全,交角为124°或56°。摩氏硬度5-6,比重3.1-3.4。 (4)斜长石:白色或灰白色,条痕白色,玻璃光泽,透明,硬度6,完全解理,两组解理夹角86度,相对密度2.61—2.76晶形呈柱状、厚板状,常为粒状或块状;颜色多呈灰白色,有时微带浅棕、浅蓝及浅红色; 5)正长石,AlSi3O8],单晶呈短柱状或厚板状,有两种结晶习性:多呈粒状集合体。肉红色或浅红色,条痕白色,玻璃光泽透明,硬度6,完全解理两组解理夹角90度,相对密度2.57. 黑云颜色为黑色、深褐色,有时带浅红、浅绿或其它色调,透明至不透明。玻璃光泽,黑色则 呈半金属光泽。硬度2-3,比重3.02-3.1。解理:解理极完全,条痕:白色略带浅绿色(6)石英:SiO2, 为半透明或不透明的晶体,质地坚硬,外观常呈无色、白色、乳白色、灰白半透明状态,莫氏硬度为7,断面具玻璃光泽或油脂光泽,变动于 2.22~2.65之间。极不完全解理。条痕白色。 二、偏光显微镜的认识和使用 1、原理:是用于研究所谓透明与不透明各向异性材料的一种显微镜,利用光的偏振特性对具有双折 射性物质进行研究鉴定。将普通光改变为偏振光进行镜检的方法,以鉴别某一物质是单折射(各

变质岩复习资料_ed3

变质岩复习资料 1. 变质作用和变质岩的概念 变质作用 由于地球内动力作用,原始条件发生改变,已形成的岩石(原岩)为了适应新的环境在基本保持固态的情况下发生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的变化和调整,甚至局部发生部分熔融。从原始岩石到形成新的岩石类型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过程统称为变质作用。 变质岩 变质岩是指原有的岩石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具有新的矿物组合和结构构造的岩石。 2. 变质作用控制因素?温度的作用、来源、在变质作用过程中的范围 温度、压力、流体 温度的作用:a) 促进重结晶b) 促使化学反应的发生c) 导致一定程度的部分熔融 温度的来源:a) 地热增温b) 放射性衰变c) 机械能转变d) 岩浆侵入或上地幔热流活动 —般变质作用的温度范围为150~900℃(从成岩作用温度到部分熔融温度) 3. 压力的分类及定义,压力对变质反应的影响,构造超压 压力分为静压力和定向压力 1) 静压力: A负荷压力:是指岩石在地壳一定深度所承受的上覆岩层的重力,是一种均向性的静压力 作用:a) 使吸热变质反应的温度升高b) 产生高压矿物组合 B流体压力:变质作用过程中,岩石系统常存在少量流体相,其所具内压称为流体压力 P f=ΣPi 作用:控制反应平衡,是控制脱水和脱碳酸盐化等变质反应的主要因素 2) 定向压力/应力:(应力)当物体遭受定向外力作用,其内部就会产生一种抵抗力,称为应力。(只在固态岩石中起作用) 三个基本类型:张性、压性、剪切 作用: 影响结构、构造,增加变质反应和重结晶作用速度,但不影响平衡矿物对 构造超压:是应力的垂直分压,作用相同于负荷压,即为超出正常负荷压的那部分静压力。 4. 流体的成分、含量及变化规律,来源和作用 流体的成分:H2O, CO2, CH4, S, N2, HCl, HF... 流体含量:一般总量不超过1-2%(气液变质作用中流体含量更丰富) 变化规律:变质程度增加时,总体上流体是减小的,H2O/CO2比值减小 来源:1) 继承原岩2) 岩浆侵入和地幔去气作用3) 大气降水进入地下再循环4) 原有含挥发矿物的分解作用:1) 控制反应2) 携带活动组分导致交代作用3) 提高反应速率4) 降低熔融温度 5. 变质作用方式及含义,以及各种变质作用发生的控制因素 1) 重结晶作用(recrystallization):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原岩基本保持固态条件下的矿物结晶作用称为重结晶作用,狭义的重结晶作用不包括新矿物的形成 控制因素:a) 原岩的矿物组分及结构构造b) 变质条件(流体、温度和压力) 2) 变质结晶作用(neocrystallization) 和变质反应(metamorphic reaction): 变质结晶作用是指在变质作用的温度压力范围内,在原岩基本保持固态条件下,新矿物相的形成过程,同时必有相应的原有矿物趋于消失。 变质反应是变质作用过程中形成新矿物的化学反应。变质反应的主要特点是,有关反应是在岩石基本上保持固态条件下进行的,而且新矿物的形成和原有矿物的分解同时发生。 控制因素:a) 原岩的矿物组分及结构构造b) 变质条件(流体、温度和压力)

变质岩复习提纲答案

变质岩复习提纲答案 1、变质作用机制的主要类型 变质结晶、变形、变质分异 变质结晶作用:岩石在变质条件下的结晶作用。 变形:岩石在外力或其他物理因素(如温度、湿度)作用下发生形状或体积的变化。 变质分异:原先均匀的岩石发育成分层的变质过程。 2、主要的变质结晶作用机制 重结晶作用:指岩石在基本保持固体状态下的矿物重新组合和通过化学反应形成新矿物的过程。重结晶前后岩石总化学成分(除水和二氧化碳)不变。 交代作用:指固体岩石在化学活动性流体作用下通过组分带入带出而使岩石总化学成分(除水、二氧化碳等挥发分除外)和矿物成分发生变化的过程。 3、重结晶作用、交代作用 重结晶作用: 交代作用:指固体岩石在化学活动性流体作用下通过组分带入带出而使岩石总化学成分(除水、二氧化碳等挥发分除外)和矿物成分发生变化的过程。可分为:等化学变质作用(在封闭系统中)、

异化学变质作用 4、变质分异作用 变质分异作用:使原先均匀的岩石发育成分层的变质过程。 产生分层的机理: 1)、成分层代表扩散反应带 2)、成分层的发育是构造重结晶的结果 3)、成分层是强烈压扁(塑性变形)的结果 5、变质作用的因素:温度、压力、化学活动性流体、时间 6、温度对变质作用反应的作用 1)温度升高有利于吸热反应(如脱水反应),温度降低反应向放热方向进行。 2)温度升高可提高活化分子比例,克服活化能障碍,大大加快变质反应速率和晶体生长,是重结晶的决定性因素。 3)温度升高还可以改变岩石的变形行为,从脆性变形向塑性变形转化。 4)温度升高还会通过脱水反应、脱碳酸反应形成变质热液,他们作为催化剂、搬运剂和热媒介对变质作用施加影响。5)此外,温度升高还会导致部分熔融而发生混合岩化。 7、轨迹的概念、地质意义、应用

第5章 变质作用与变质岩试题

第5章变质作用与变质岩试题 一、名词解释 变质作用正变质岩副变质岩重结晶作用重组合作用交代作用接触变质作用接触热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变质带片理变质矿物 二、是非题 1.变质作用可以完全抹掉原岩的特征。() 2.重结晶作用不能改变岩石原来的矿物成分。() 3.接触变质作用常常影响到大面积的地壳岩石发生变质。() 4.标志变质作用程度的典型的级别顺序是低级变质作用的绿片岩;中级变质作用的角闪岩和代表高级变质作用的辉石变粒岩。() 5.标志高围压低温度形成的变质岩是蓝片岩;() 6.区域变质作用常常包含明显的机械变形。() 7.石灰岩经变质作用后只能变成大理岩。() 8.片岩、片麻岩是地壳遭受强烈构造运动的见证。() 9.高温、高压和化学活动性流体是引起变质作用的主要因素。() 10.当加热时,所有的岩石都可在一定温度下重新起反应。() 三、选择题 1.接触变质形成的许多岩石没有或几乎没有面理,这是因为() a.接触变质时几乎没有什么变形 ; b.接触变质在高温条件下进行的 ; c.接触变质在低 温条件下进行的 ;d.在变质过程中没有任何完好矿物重结晶。 2.富长英质成分(Al2SiO5的铝硅酸盐)的岩石在变质作用过程中随着温度、压力的逐渐增加可以形成Al2SiO5系列多形晶矿物,其顺序是() a.蓝晶石、红柱石、夕线石; b.红柱石、蓝晶石、夕线石; c.夕线石、红柱石、蓝晶石 ; d. 夕线石、蓝晶石、红柱石。 3.碎裂岩是动力变质的产物,它主要是由于()和()。 a.沿断裂带机械变形的结果 ; b.作为岩石接近熔点的塑性变形 ; c.与花岗岩侵入有 关 ;d.与断裂附近密集的节理有关。 4.下列哪一个不是变质作用的产物。()。 a.变斑晶 ; b.眼球花岗岩 ; c.斑晶 ; d.麻粒岩。 5.蓝片岩是什么变质环境的标志性产物?()。 a.接触变质 ; b.高温低压变质带 ; c.低温高压变质带 ; d.区域变质。 6.变质岩约占地壳物质体积的百分之几?() a.25% ; b.15% ; c.5% ; d.35% 。

变质岩复习

孔兹岩:主要有Sil 、Gt 、Q 、长石组成的泥质变质岩称为孔兹岩。 紫苏花岗岩:是一种含Hy (紫苏辉石)具花岗质成分的长英质岩石,通常含少量的Gt 和Bi 无富铝矿物Sil 和Crd ,石英呈暗蓝色或蓝灰色,长石呈蓝绿,他是花岗质或砂质岩石经历麻粒岩相变质而成。 钠长-绿帘角岩相: 泥质:富铝Q+Ab+And+Ms+Bi+Ch 富钾:Q+Ab+Ms+Bi+Mi 长英质:Q+Ab+Ms+Bi+Mi 变质xxx 基性: Ab+Ep+Act+Ch+Bi+Q 钠长-绿帘角岩 钙质Cc+Tr+Ep+Q+Ab+Bi Ep-Tr 大理岩、Cc-Ep-Tr 大理岩 普通角闪石角岩相 泥质:富铝:Q+Crd +And+Bi +Ms 红柱石角岩、堇青石-黑云母角岩 富钾:Q+Ms +Mi+Bi 云母角岩 长英质:Q +Ms+Mi+Bi 长英角岩 基性Q+Pl+Hb+Tr/Act+Cum/Ant 镁铁闪石-普通角闪石角岩 Q+Pl+Hb+Tr/Act+Di 透辉石-普闪石角岩通 钙质Q+Pl+Di+Gro 泥灰岩组合:斜长石钙锆榴石-透辉石角岩 Q+Gro+Di+Cc/Wo 不纯灰岩:钙铝榴石-透辉石大理岩 辉石角岩相: 泥质:富铝:Q+Sil/And+Crd +Or 含正长石矽线石-堇青石角岩 Q+Crd +Bi +Or 含正长石堇青石-黑云母角岩 富钾: Q+Sil /And+Crd +Or 矽线石-堇青石-正长石角岩 Q+Crd +Bi+Or 堇青石-黑云母-正长石角岩 长英质:Q+Sil/And+Crd+Or 矽线石-堇青石长英角岩 Q +Crd+Bi+Or 堇青石-黑云母长英角岩 基性:斜长石—二辉石组合Pl+Di+Hy (紫苏辉石)+Q 辉石角岩 钙质:Pl (斜长石)+Gro (钙铝辉石)+Di (透辉石)+Q 斜长石-钙铝榴石-透辉石角岩 绿片岩相(GS ) 泥质岩:富铝:含富铝矿物Prl (叶腊石)无Mi (微斜长石)组合:prl+Ch+Ms 富钾;Ch 带:有Stp 黑硬绿泥石无Bi 组合:Stp+Ch+Ms+Mi ,Stp 板岩。Bi 带:有Bi 无Stp ,典型组合:Ms+Bi+Mi+Q 微斜长石-二云母片岩 长英质岩:二云母长英砾岩 基性岩:从Ch 带至Bi 带。矿物组合没有变化,仅Act 阳起石含铝量增加。Ep+Act+Ch+Ab+Q 钙质:不纯泥质岩:以Cc 为主,代表性岩石为Ep-Tr 大理岩 泥灰岩:以该硅酸盐为主;Cc+Ep+Tr 粒岩 绿帘角闪岩相 泥质岩:富铝:Q+Ab+Prl+Ch+Ms 组合 Ch 带—含Stp 板岩—Stp+Ch+Ms+Mi; Bi 带—微斜长石二云母片岩—Ms+Bi+Mi+Q 长英质:Ch 带—Stp+Ch+Ms+Mi; Bi 带—Ms+Bi+Mi+Q 基性:Q+Ab+Ep+Ch+Act;从Ch 到Bi 带仅阳起石含铝量增加。 钙质:Ep-Tr 大理岩;Cc-Ep-Tr 粒岩Cc+Ep+Tr+Q+(Ab+Bi) 麻粒岩相 泥质:低温组合:Sil-Gt-Or 片麻岩;Gt-Bi-Or 片麻岩。高温组合:Bi 消失出现Crd;Sil-Crd-Gt-Or 片麻岩;组合;Hy-Gt-Or 片麻岩。 长英质含Bi,典型岩石 低温:Sil-Gt 长英麻粒岩;Gt-Bi 长英麻粒岩。高温:Sil-Gt-Crd 长

变质岩期末复习

一.名词解释 1.变质结晶作用:指在变质条件下, 同种矿物间的溶解, 组分迁移, 再沉淀结晶的改造作用. 这此过程中, 没有新的矿物相出现。 2.等物理系列:对于特定成分的原岩体系来说,决定变质岩中矿物组合的因素是变质条件,为了描述不同的变质条件及其对应的产物特征,引入了等物理系列的概念. 3.贯通矿物: 大部分矿物稳定存在的温度和压力范围较宽, 对温度和压力不敏感,. 4.混合岩化作用:在高级区域变质地区,由部分熔融产生的低熔物质(新成体)与变质岩基体(古成体)混合形成混合岩的过程。它是变质作用向岩浆作用的过度类型,又称超变质作用 5.变质作用: 6.接触变质作用:分布于岩浆侵入体与围岩接触带,主要由岩浆热导致的变质作用。主要因素是温度,压力较低,应力不明显。变质机制以静态重结晶或静态变质结晶为主。 7.交代假象结构:原来的矿物被另一种新矿物所置换,但仍保持着原来矿物的晶形,有时还保存着原来的解理等特点,如,角闪石和黑云母的绿泥石化 8.交代净边结构:在斜长石中最长见。在蚀变较强列的斜长石四周,有一圈清洁的边缘,是由于交代作用由外向内进行,原来的次生矿物如绢云母等再度被吸收而成。 9.交代蚕食结构:以交代关系相接触的两种矿物之间,接触线很不规则,成港弯状或锯齿状,通常弧形曲线尖角指向被交代矿物。 10.交代残留结构:交代作用进一步增强时,被交代矿物可分割成零星分布的残留体包在新形成的矿物中。 11.交代作用:指在变质条件下,由变质岩以外的物质的带入和原岩物质的带出,而造成的岩石中一种矿物被另一种化学成分不同的矿物所置换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尽管岩石基本处于固态,但以H2O和CO2为主的流体流体的存在是必要条件。 12.造山变质作用:(区域动热变质作用或狭义的区域变质作用) 与造山作用密切相关,大规模分布于前寒武纪结晶基底 (面状)和显生宙造山带(带状)的变质作用。变质因 素复杂,P/T比范围宽(三种压力类型)并与构造环境 密切相关,变质机制为变质(重)结晶和变形。形成的 变质岩常见面理和线理构造。 13:变质结晶作用:指在变质作用的温度压力范围内, 原岩在基本保持固态的条件下, 岩石中原有矿物被新生矿物所取代的过程. 14:变质分异作用:指原来矿物成分均匀的岩石经历变质作用后, 转变为 矿物成分不均匀的岩石的各种作用的总和 15:动力变质作用:分布于断裂带,由构造作用导致的变质作用。主要控制因素是应力,通常具较高的P/T比。变质机制以变形和动态重结晶或动态变质结晶为主 16.共生分析:从研究变质矿物共生组合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出发,应用相律,分析矿物组合与岩石化学成分和物理化学条件之间的关系,这是变质岩岩石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17.特征变质矿物:有些矿物稳定存在的温度和压力范围较窄,因而能较好地反映特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 18.等化学系列:指原始总化学成分特征相同的所有变质岩。同一化学系列变质岩中矿物组合的不同,只取决于变质作用的物理化学条件. 19.混合岩组成:基体+脉体 基体:角闪岩相或麻粒岩相变质岩,代表混合岩的原岩,但或多或少受到改造;

变质岩试题

岩浆岩与变质岩考试资料 1.岩石:天然产出的具有一定形状和结构、构造的固态矿物集合体。(少数岩 石可由玻璃或胶体或生物遗骸组成。) 2.岩浆:在上地幔和地壳深处形成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炽热、粘稠、富 含挥发物质的熔融体。 3.岩浆期后矿物:在岩浆基本凝固之后,由于受到后期气体挥发分或热液的影 响,使原生矿物、成岩矿物遭受蚀变和交代而形成的新矿物,成为岩浆期后矿物或次生蚀变产物。 4.酸度:岩浆岩中二氧化硅的重量百分含量。 5.利特曼指数:岩浆岩中碱质的碱性程度的组合指数。 6.等物理系列:指在同一变质条件下(温度和压力范围相同)形成的所有变质 岩岩石。 7.等化学系列:指具有同一原始化学成分的所有变质岩岩石。 8.特征变质矿物:是进稳定存在于很狭窄的温度——压力范围内的矿物,它对 外界条件的变化反应很灵敏,所以常常成为变质岩形成条件的指示矿物。9.斑状结构:表现为岩浆岩中由两类明显不同大小的颗粒组成,大颗粒散布在 小颗粒或玻璃质中,大颗粒称为斑晶,小颗粒或玻璃质称为基质,其基质由微晶、隐晶质或玻璃质组成。, 10.岩浆岩的产状:岩浆岩岩体的形状、大小及其与围岩的接触关系。 11.岩浆岩相:岩浆岩形成环境及在该环境所表现出来的岩石外貌特征的总和, 不同岩浆岩相的外貌和特征不同,其形成环境不同。 12.变质相: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同时形成的一套矿物共生组合及其形成时的物化 条件。 13.斑岩:浅成岩中具斑状结构且斑晶以碱性长石、副长石、石英为主的岩石。 14.玢岩:浅成岩中具斑状结构且斑晶以斜长石、暗色矿物为主的岩石。 15.辉绿结构:特征是基性斜长石和辉石颗粒大小相近,但斜长石自形程度较高, 且在较自形的板柱状斜长石所组成的近三角形间隙中充填由单个辉石的他形颗粒,此种结构反应斜长石结晶早,是基性浅成侵入岩的典型结构。16.交织结构:特征是大量斜长石长条状微晶呈平行或半平行排列,其间夹有辉 石或磁铁矿等粒状微晶,有时也含有少量隐晶质或玻璃质,多出现在向中性喷出岩过渡的种属中。 17.安山结构(波基交织结构):安山岩中常见结构,其特点是在玻璃基质中散 布着许多无定向的斜长石微晶。 18.粗面结构:变现为粗面岩基质中,长条形碱性长石微晶呈平行或半平行流状 分布。 19.花岗结构:酸性侵入岩中半自形颗粒至粗粒的等粒结构。 20.皇斑结构:皇斑岩所特有,岩石暗色矿物较多,斑晶和基质中的暗色矿物自 形程度很好,明显高于浅色矿物。 21.凝灰结构:火山碎屑物质为火山灰,其含量大于50%或75%的火山碎屑岩结 构。 22.变晶结构:是指岩石在保持基本固态条件下,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冲结晶和变

变质岩总结

变质岩总结 变质岩: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和矿物质的混合作用下由一种石头自然变质成的另一种石头。质变可能是重结晶、纹理改变或颜色改变。 变质岩是在地球内力作用,引起的岩石构造的变化和改造产生的新型岩石。这些力量包括温度、压力、应力的变化、化学成分。固态的岩石在地球内部的压力和温度作用下,发生物质成分的迁移和重结晶,形成新的矿物组合。如普通石灰石由于重结晶变成大理石。 变质岩是组成地壳的主要成分,一般变质岩是在地下深处的高温(要大于150 摄氏度)高压下产生的,后来由于地壳运动而出露地表。 一般变质岩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变质作用作用于岩浆岩(火成岩),形成的变质岩成为正变质岩;另一类是作用于沉积岩,生成的变质岩为副变质岩。 大面积变质的岩石为区域性的,但也有局部性的,局部性的如果是因为岩浆涌出造成周围岩石的变质称为接触变质岩;如果是因为地壳构造错动造成的岩石变质为动力变质岩。 原岩受变质作用的程度不同,变质情况也不同,一般分为低级变质、中级和高级变质。变质级别越高,变质程度越深。如沉积岩粘土质岩石在低级作用下,形成板岩;在中级变质时形成云母片岩;在高级变质作用下形成片麻岩。 岩石在变质过程中形成新的矿物,所以变质过程也是一种重要的成矿过程,中国鞍山的铁矿就是一种前寒武纪火成岩形成的一种变质岩,这种铁矿占全世界铁矿储量的70%。此外如锰钴铀共生矿、金铀共生矿、云母矿、石墨矿、石棉矿都是变质作用造成的。 是组成地壳的主要岩石类型之一。在变质作用中,由于温度、压力、应力和具有化学活动性流体的影响,在基本保持固态条件下,原岩的化学成分、成分和结构构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变质岩的主要特征是这类岩石大多数具有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