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最新变质岩复习资料

最新变质岩复习资料

最新变质岩复习资料
最新变质岩复习资料

试题

1.热接触变质岩石是岩石的一种构造。主要在受轻微热接触变质作用的泥质岩石中,由炭质、铁质或空晶石、堇青石、云母等矿物的雏晶,集中成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斑点,不均匀分布于基本未重结晶的致密状泥质基质中。热接触变质岩由热接触变质作用(也称热变质作用)形成。它是在岩浆体散发的热量和挥发份作用下,使围岩发生重结晶和变质结晶形成的。

2.接触变质晕的发育程度取决于以下因素:

(1)岩体的规律大小规模大、热量多,则晕圈宽度大。

(2)岩体的侵入深度喷出地表,岩浆冷却迅速,散热快,使底板围岩烧烤变质(称烘烤或高热变质作用)晕圈宽度窄。中深条件下,热能散失慢,晕圈发育宽度大。

(3)岩体成分酸性岩因富含挥发份,易促进化学反应,因而晕圈发育。

(4)围岩的成分、结构和产状泥质岩和碳酸岩类易变化;石英长石质的岩石难以变化。原岩结构细小疏松比结构致密的容易发生变质。此外围岩的片理和层理与接触面垂直,在这方向上晕圈发育宽度也大。

(5)岩体和围岩的接触关系接触面平缓则晕圈发育。

3.命名

热接触变质岩的命名一般采用次要矿物+主要矿物+岩石基本名称的方法。

岩石的基本名称根据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的不同,有:

1.具变余结构、构造的,在原岩名称前冠以“变质”二字和主要新生矿物的名称。如二云母变质石英砂岩。

2.具变晶结构或变成构造的

(1)具定向构造的:根据构造特征分别定名为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等。

(2)不具定向构造的:

角岩(hornfels),具角岩结构或显微变晶结构,矿物成分作散布状或其它非定向排列的热变质岩都可称为角岩。

大理岩(marble)。主要由碳酸盐矿物组成。

石英岩(quartzite)。石英含量>85%。如含长石15-25%,则称长石石英岩。

以上的进一步命名根据矿物含量。<5%的不参加命名;含量5-10%的,冠以含字;含量>10%的,直接参加命名。含量较多的矿物名称放在后面,含量较少的放在前面。例如夕线石红柱石云母片岩。

特征变质矿物含量虽<5%,也应参加命名,在矿物名称前冠以含字。

有时也可将颜色或特征的结构、构造加以命名。如灰绿

色条带状大理岩。

4.变质岩:是在地壳形成发展过程中,早先形成的岩

石(包括岩浆岩、沉积岩或变质岩)为适应新的地质环境

和物理化学条件,在固态情况下发生的矿物组成、结构构

造的重组甚至包括化学成分的变化所形成的岩石。变质岩

和其他两大类岩石之间的界限并不是绝然的,其间存在有

逐渐的过渡关系或有密切的联系。沉积岩和岩浆岩都可以

通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

5.通过变质岩石学学习,谈谈研究变质岩的意义和

任务

变质岩岩石学是研究地壳内部发生的变质作用、变形

作用和变质岩的形成特点及其演变历史的学科,天体陨石的冲击变质亦属这一研究范畴。

在地壳演化过程中,地幔、地壳的相互作用,引起区域热流和构造环境的变化,发生了一系列属于不同变质相、变质相系和不同形变程度的变质岩石。它们是变质作用在自然界的记录,因而也是变质岩岩石学的研究对象。

变质岩岩石学的研究要掌握更多的岩相学、区域地质学资料,充分搞清各种岩石之间野外关系,加强岩石组合和岩石的物质组分(包括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的研究,从而进一步引出客观存在的形成条件和岩石构造历史,并从物理化学基础理论来阐明其内在联系和发生的根本原因。此外,从全球构造观点,总结分析岩浆建造、变质建造和沉积建造的时空分布规律,这些将是岩石学的基本任务。变质相和变质相系的研究初步奠定了变质作用和大地构造的联系,而地幔与地壳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热流是区域变质的根本原因。80年代以来变质作用的温度-压力-时间轨迹的研究揭示了变质作用历史与地壳构造演化之间的关系。变质岩岩石学的任务,综上所述,当前变质岩研究的任务应该是:

1.对不同类型的变质岩,进行全面、系统的岩石学研究。查明其野外产状、时代、矿物组成、结构构造及化学组成,包括主要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等,充分掌握其时空分布规律,为提高地质基础研究水平和找矿服务。

2.研究变质作用过程。即变质作用的发生及其演化。变质过程中温度,压力条件。变质过程有无流体参与、流体的成分、压力,及其对物质扩散迁移的影响。

3.变质变形关系。一个变质作用旋回可以持续数lOMa,其间有多次变形幕发生。因此,变质变形关系研究,对于查明变质作用历史,乃至造山带(或变质活动带)的历史意义极大。没有变质变形历史的基本了解,同位素年代学的研究就失去意义。变质变形关系是建立一个造山带热演化的地球物理模型的基础工作。

4.变质作用的时代。要区分原始岩石形成年龄和变质年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为此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同位素年代学工作必须与基础地质研究相配合才能取得可靠的成果。

三、通过变质岩石学学习,谈谈如何研究变质岩

为了完成以上所提出的任务,变质岩研究方法可以概括为:

1.地质方法

包括野外观察和室内研究。野外观察变质岩的产状,不同岩体间的相互关系,地层时代,构造和宏观结构特点等是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野外发现问题为室内研究工作捉供了方向。

变质岩室内研究最基本的手段是偏光显微镜下的工作和有目的化学分析相结合。偏光显微镜不仅可以对变质岩进行鉴定,而且可以获得主要固溶体造岩矿物(如斜长石)的光性资料以判断其成分;矿物之间相互关系以判定矿物共生,进行世代分析提供变质反应的资料等。

化学分析工作对于深入研究变质反应和原岩恢复必不可少,尤其一些复杂成分的矿物如石榴子石中的环带等,电子探针分析优越性很大。

2.实验变质岩石学

自从高压设备引入实验岩石学以来,变质岩实验岩石学进入了新的纪元。

大家知道,多数结晶岩都是由少数几种物相(即矿物)所组成,并且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再现性,这就说明岩石结晶时曾达到或渐近于某种化学平衡,这种化学平衡条件便是变质岩形成时的物理化学条件。

取几克实验样品,对于变质岩来说多数是硅酸盐样品,把它封存在韧性的铂(或者银、金)样品座内,放入高压釜内按所需的温度、压力条件加热,其反应所需的时间长达几个小时甚至几星期。现代的电子技术可以自动记录并控制实验条件,使我们可以随时了解变质反应的结果。采用淬火方法,突然冷却使之迅

速脱离高温高压环境,可以使实验反应所生成的矿物组合保存下来,通过电子探针等测试手段,便可把实验生成矿物鉴定出来。用这样的方法可以了解到各种矿物组合形成的温度,压力等物理化学条件。从而间接地了解到地壳内部的地质作用、物质组成和物理状态。因此实验岩石学方法是了解变质岩成因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由于自然界变质反应的速率极其缓慢,对于变质岩实验研究来说最大的困难便是时间,实验样品比起天然样品粒度要细得多,因比反应以较高的速率进行,与天然条件很不一样,因此在反应所需时间的估计上会有所夸大。

3.理论综合方法

全面综合研究资料,从大量已确定的事实中引出规律,以指导进一步的实践,这便是理论综合方法。

20世纪20年代,V.Goldschmidt和P.Eskola,应用化学平衡热力学的原理来观察变质岩中矿物共生组合的更替,发现化学成分相同的原岩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共生组合,反映了物化条件的差异,从而创立了变质相的概念,提出了变质相的分类。

由于第二次大战以后,变质岩研究资料大量积累,在岩石化学成分与矿物组合之间关系的基础上,都城秋穗提出了变质相系列的概念用以反映地壳中的地热梯度,使变质相的研究紧密地和区域构造研究联系起来。

本世纪80年代出现了一种新的趋势,即从地表得到的变质岩石学资料,编制出压力—温度—时间轨迹图解,从变质作用的热增减(thermal budget)出发,在大陆平均热流情况下,由于陆壳的侵蚀或加厚,可以出现各种不同的相系,某一变质作用所要求的最低热耗决定于岩石的户rd轨迹,这种新研究趋势把变质作用过程,变质岩的形成,看作是地球动力学的一个环节。

本世纪70年代以来,欧、美、日等先进工业国家进行的变质地质图的编制,对于提高变质岩研究水平,促使变质地质学研究的深化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我国学者董申保教授等领导下,全国变质图(1:400万)的编图工作已经完成,全国变质图的问世,对于我国变质地质学和岩石学研究的深化,把变质岩研究与大地构造和地壳演化结合起来,起到了有力的指导作用。

7.变质作用可定义为:变质作用是地壳形成和演化过程中,由于地壳的变化或地壳与地幔相互作用引起的一种重要地质作用。它基本是在固态条件下,由于温度,压力或应力作用使原来岩石的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发生改变,同时形成相应的变质岩石。

8. 变质作用与岩浆作用的界限应以其作用的表现区分。主要区别在于:

1、变质作用发生时主要是一个升温的过程,先期存在的岩石通过温度上升达到变质的环境,产生新的矿物组合;而岩浆作用则主要是降温的过程,是高温的岩浆在温度下降的条件下,不断晶出矿物的过程。

2、变质作用主要是在固态情况下的矿物转变,而岩浆作用则是在液态中矿物晶出。这一点首先表现在岩石结构上,由于变质岩是在固态下矿物的成核和生长过程的产物、多呈变晶结构,其中晶粒的自形与否主要看矿物的结晶能或成面能的大小,而与矿物的晶出顺序无关。但岩浆中晶出的矿物其自形程度与矿物从熔体中析出的顺序关系极大。

当温度升高而变质岩中存在一定数量的流体时。岩石可能产生“部分重熔”,出现数量不等的熔体,即所谓的“混合岩化”。混合岩化作用可以看作是岩浆作用与变质作用中间的过渡环节。

9. 变质作用的特点和类型与区域地壳演化和大地构造环境有密切关系。变质作用类型的划分是以反映热流变化的变质相和变质相系为基础,并结合变质作用在发生发展期间的大地构造环境进行的。因此,变质作用类型在时空分布上的变化反映了一定的大地构造环境的变迁,并进一步表明了变质作用与地壳演化的关系。变质作用可以发生于广泛的地质环境,根据变质作用产生的地质背景,可以分出七大类型:(1)区域变质作用;(2)动力变质作用;(3)接触变质作用;(4)气-液变质作用;(5)混合岩化作用;(6)洋底变质作用;(7)冲击变质作用等。

10.区域变质作用

是分布范围广泛而且变质因素复杂的一种变质作用。它常发生在前寒武纪的结晶基底,或出现于造山带的核部,因此一般均具较大的规模。主要变质因素有:温度、压力(包括静压力和应力)和流体均同时起重要作用,其中以静压力最为重要,所以区域变质一般发生于深部,我们之所以能够对它直接进行观察,是因为后期地壳抬升和剥蚀的缘故。区域变质作用可划分为如下几种类型。1)埋藏变质作用;2)汇聚板块边缘的区域变质作用;3)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4)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5)区域中高温变质作用;6)断陷变质作用。

11. 变质作用是自然界的一种内动力地质作用。地壳中变质作用是由地壳发展一定阶段一定地区的地质环境所决定,还和岩浆活动、构造运动或复杂的深成作用有关。另外,决定变质岩矿物和组构特征的直接控制因素则是变质作用当时的物化条件,其中主要包括温度、压力、具化学活动性的流体和时间等因素。

12. 变质作用的方式是指使岩石发生变质的途径或形式。变质作用的方式是复杂多样的,主要有重结晶作用、变质结晶作用和变质反应、交代作用、变质分异作用以及变形作用和碎裂作用等。

13.等化学系列是指具有同一原始化学成分的所有岩石,其中矿物共生组合的不同,是由变质作用类型和强度所决定的。P.尼格里变质岩化学成分分类表中,列出了5个等化学系列:富铝系列、长英质系列、碳酸盐系列、铁镁质系列(基性系列)、超铁镁质系列(超性系列)。H.n.谢勉年科将变质岩划分为七个等化学系列。

14等物理系列是指同一变质条件下形成的所有岩石,矿物共生组合的不同,是由原有岩石的化学组成决定的。等物理系列通常按温度分为低级(低温)、中级(中温)和高级(高温)三个等级。低级的下限如以钠长石代替沸石等稳定出现为标志,一般认为温度在300—400℃左右;低级和中级的界限,一般以红柱石或蓝晶石出现为标志,一般认为是510-530℃左右;中级和高级变质的界限,若以麻粒岩中斜方辉石代替普通角闪石等出现为标志,则可能在700℃左右。

15.变质岩矿物成分的控制因素变质岩的矿物成分决定于下列因素:即原岩的特点,变质作用和交代作用的类型和强度。

16根据其稳定范围划分为:

1)特征变质矿物:是仅稳定存在于很狭窄的温度-压力范围内的矿物,它对外界条件的变化反应很灵敏,所以常常成为变质岩形成条件的指示矿物,如红柱石、蓝晶石、夕线石等。

2)贯通矿物:是能在一个很大的温度-压力范围内稳定存在的矿物,如方解石、石英。

2.按变质矿物的成因可分为:

1)稳定矿物:又称为新生矿物,是指在一定的变质条件下原岩经变质结晶作用和重结晶作用形成的矿物。它可以是原岩中已有的、经变质后仍然存在的矿物,如大理岩中的方解石,也可以是原岩中不存在、经变质作用后新产生的矿物,如硅灰石大理岩中的硅灰石。

2)不稳定矿物:又称残余矿物,是指在一定的变质条件下,由于反应不彻底而保存下来的原岩矿物,如云英岩中的钾长石残余就是不稳定矿物。

3.变质岩中常见的矿物

1)按变质作用的级别可分为:

低级变质矿物:绢云母、绿泥石、蛇纹石、滑石、钠长石等。

中级变质矿物:白云母、钾微斜长石、硬绿泥石、镁铝榴石、十字石、蓝晶石、透闪石、阳起石、绿帘石等。

高级变质矿物:夕线石,紫苏辉石及正长石等。

2)变质岩矿物成分是化学成分的直接反映。按岩石化学可分为:

变质泥质岩类

石英(Q)、刚玉(Co)、硬绿泥石(Ctd)、红柱石(And)、夕线石(Sill)、蓝晶石(Ky)、铁铝榴石(A1m)、十字石(St)、白云母(Ms)、黑云母(Bi)、绿泥石(Chi)、堇青石(Cord)、碱性长石(Kfs)Fe-Ti氧化

物、石墨。

长英质变质岩类

长石,石英为主,少量云母。角闪石类及其它副矿物。

钙质变质岩类

方解石、白云石为主。泥灰岩类变质岩中常含:

钙铝榴石(Gro)、绿帘石(Ep)、钙长石、硅灰石(Wo)、符山石(Ves)

硅质白云岩变质岩中常含:

透辉石(Di)、钙铁辉石(hed)、透闪石(Ir)、阳起石(Ac)、镁橄榄石(Fo)、金云母(Phl)

基性变质岩类

角闪石类、斜长石(Pl)辉石类、榍石(Sph)、葡萄石(Preh)、绿纤石(Pump)、

铁镁质变质岩岩类

滑石(Tc)、蛇纹石(sterp)、直闪石(An+h)、顽火辉石(En)、菱镁矿(Mag)、水镁石(bru)。

这里必须指出:变质岩矿物成分按岩石的化学类型归并,是指其相对的常见性和标型方面而言,并非严格划分。许多矿物,实际上可以出现在多种不同成分的岩石中,如黑云母,虽是泥质变质岩常见的矿物,但长英质、基性变质岩类乃至一部分镁质变质岩中都能够出现。

17变质矿物的共生组合:变质岩的形成作用决定于地壳发展一定阶段的地质背景,这一背景的特点决定着变质岩形成作用的方向和条件,同时,变质岩的形成作用,也可以看作是特定的组份体系在一定的物化条件下的一种物理化学过程,在这一特定的条件下形成一个变质矿物共生组合,即变质反应趋近或达到了平衡后形成的矿物组合称为变质矿物的共生组合。变质矿物的共生组合是组成变质岩的单位,它是重要的岩相学标志,是划分变质带、变质相和变质相系的依据,是变质作用研究的关键。

18变质岩的结构是指构成岩石各矿物颗粒的大小,形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而构造是指岩石中各组份在空间上的排列、分布方式。变质岩的结构和构造可以具有继承性,即可保留原岩的部分结构、构造,也可以在不同变质作用下形成新的结构、构造。

19.试述研究变质岩的结构、构造特点的意义

研究变质岩的结构、构造特点有着重要的意义。变质岩的结构、构造可以反映变质岩的形成过程、变质作用的类型、因素、方式以及变质的程度。如动力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大多具碎裂结构。结构构造的研究还可给原岩恢复提供重要的证据,如变质火山岩常具变余杏仁构造。另外,变质岩的结构、构造有的可作为变质岩命名的依据,如具片麻构造的岩石的命名为片麻岩,具角岩结构的岩石命名为角岩。

更重要的是,变质岩的结构构造的特征,也与岩浆岩及沉积岩一样,对岩石的储矿、水文和工程性能有极大的影响,大部分变质岩都是在具有一定应力的条件下形成的,这就形成了变质岩所特有的板状、片状、片麻状构造和碎裂结构等。这些结构和构造一方面可以增强岩石的储存性和透水性,对寻找金属矿产和地下水存在着有利的因素;但这种结构构造使岩石的强度减弱,而使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及不均一性,造成不良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地质灾害,如在断裂带或片理发育的千枚岩、片岩地区,很易发生严重的塌方,滑落现象。故必须认真研究,以便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损失和不利影响。

1、变余结构

由于变质重结晶作用进行得不完全,原来岩石的矿物成分和结构特征被部分地保留下来,这样形成的结构,称为变余结构。变余结构常见于变质程度较浅的变质岩中,但在较深的变质岩中,当P、T分布不均匀时,也可出现变余结构。变余结构是恢复原岩的重要证据。

2、变晶结构

是岩石在固态条件下由重结晶和变质结晶作用形成的结构。因它与岩浆由融熔的熔体中结晶的条件不同,故变晶结构在外貌上虽然岩浆岩的结晶结构相似,但却有它自己的许多不同的特点:变晶结构的各矿物颗粒几乎是同时生长的,变斑晶与变基质同时,甚至稍晚一些形成,这与岩浆岩的斑状结构显然不同;变晶矿物中常含有较多的包体,特别是变斑晶中更是如此;

变晶结构中矿物的自形程度并不表示结晶的先后顺序,而是代表矿物结晶能力的大小。根据变质岩中矿物自形程度的高低而排列的顺序称为变晶系,在区域变质作用条件下,不同成分的原岩有不同的变晶系,但主要的趋势大致相似,其顺序大体上是:榍石、金红石、石榴石,电气石、十字石、蓝晶石、红柱石、绿帘石、辉石、角闪石、磁铁矿、石英、斜长石、正长石、方解石。

角岩结构一些泥质岩石由接触热变质作用形成的稳晶质变晶结构(显微花岗变晶结构)称为角岩结构(图2-8)。具这种结构的岩石呈灰黑色,质地均一、致密、坚硬、呈块状构造,很似牛角质。

糜棱结构

在强应力作用下岩石通过碎裂或韧性变形会引起粒径的减小。通常达到细粒甚至隐晶质称为碎基。当碎基含量占岩石中主要部分时,且因韧性流而具面理,其中尚含有部分未受颗粒化的碎斑,这种结构称为糜棱结构

片状构造这是变质岩最常见、最典型的构造。其特点是岩石中所含大量片状和粒状矿物都呈平行排列,它是岩石组份在定向压力下产生变形、转动或受应力溶解、再结晶而成,岩石中各组份全部重结晶、而且肉眼可以分出矿物颗粒,这一点是与上述定向构造不同的

6)角砾状构造块状变质岩受混合岩化作用时,脉体将基体分割包围成角砾状构造。原来变质岩受构造变动后成角砾石,再经混合岩化作用,脉体贯入,亦成角砾状构造(图2-25)。

7)条带状构造岩石中成分、颜色或粒度不同的矿物分别集中,形成平行相间的条带即为条带状构造(

8)眼球状构造在具定向构造的岩石中,刚性的矿物颗粒(长石、石英)呈透镜状、扁豆状单晶或集合体沿定向构造平行排列。这种构造称为眼球状构造(图2-27)。

9)肠状构造在强烈变形变质的岩石中,长英质脉体形成肠状弯曲的流褶皱(图2-28)。肠状褶皱呈不协调状,形成于高塑性流动状态。

10)块状构造岩石中的矿物均匀分布、结构均一、无定向排列,这种构造称为块状构造。对于岩石的变成构造观察最好要遵循一定的步骤:首先观察岩石中各组份是否具有定向性,若具定向性再根据重结晶程度和颗粒的肉眼分辨程度依次确定斑点、板状、千枚状、片状、片麻状等构造,若岩石不具定向构造,则可直接确定为块状构造

1、角岩由细粒等轴粒状矿物组成花岗变晶结构或角岩结构的接触变质岩,一般无显著定向性构造,

面理不发育,初始发育的红柱石,黑云母常呈斑点状,具有斑点状构造的角岩,可称斑点板岩或瘤状板岩。

2、板岩非常低级变质岩,极细粒,具完好的平行面理,即板状劈开,面理间距小于1mm,面理多

与层理无关,是由绿泥石,或云母等片状矿物平行排列而成的

3、千枚岩一种类似于板岩的岩石,但粒度要粗些,由于云母和绿泥石重结晶加粗,矿物颗粒不能用肉眼鉴定。片理面上显示一种丝绢光泽,重要由绢云母、绿泥石、黑云母组成,石英、长石往往集结开始形成分结条带,或表面可见定向排列的小揉皱。

4、片岩为中、细粒,具有显著面理,而且常常发育有线理的岩石,粒度比板岩、千枚岩更粗些,单个矿物颗粒能用肉眼鉴定,由于石英、少量长石与大量的云母类矿物定向排列而成片状构造。

5、片麻岩是一种长英质岩石,长石含量>25%,颗粒较粗,含片状、柱状矿物较少。具有断续的面理即片麻状构造。片麻岩具有易裂开性,但裂理间距较大。

6、变粒岩是一种主要由长石、石英所组成的岩石,又称长英粒岩。具有不显著的面理和弱的片麻状构造,其中几乎完全不含暗色矿物者称为浅粒岩。

7、麻粒岩是细粒到中粒变质岩,主要由长石组成,含或不含石英,其中铁镁矿物主要是无水的斜方及单斜辉石和石榴子石,结构为粒状变晶结构,构造从块状至片麻状。

8、榴辉岩指由绿辉石和铁铝-钙铝-镁铝榴子石系列矿物所组成的岩石。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

9、糜棱岩细粒致密甚至呈燧石状外貌,具糜棱结构的岩石,条带状或细页理状构造,石英和长石是其主要组成,并具有拉长拔丝现象,有时可含黑云母等。

10、千糜岩成因与糜棱岩相似,但变形程度比糜棱岩更高,变质结晶、重结晶作用显著,其中云母和绿泥石沿片理分布,使岩石呈现千枚状外观。

11、石英岩是石英砂岩或燧石重结晶的产物,主要由石英所组成。其中纯度极高,不纯的石英岩常常含有白云母、绿泥石和少量不透明矿物如镜铁矿、磁铁矿等。多数石英岩是块状构造的,但如变质过程中有应力参与时,则具片状构造,可称片状石英岩。

12、大理岩为细位、中粒甚至粗粒的碳酸盐岩石,通常具粒状变晶结构,主要由方解石、白云石等所组成,原岩可以是石灰岩或白云岩。

13、角闪岩通常是深色,主要由普通角闪石和斜长石组成的岩石。一般情况下两类矿物含量大致相等,多具块状构造,习惯称为斜长角闪岩。如果斜长石含量很少或不存在,岩石主要由普通角闪石构成时称角闪石岩,如果片理发育,线理显著,则可称角闪片岩。如果斜长石含量超过角闪石,并含石英,且具片麻状构造者,则称角闪斜长片麻岩;无石英者,可称浅色斜长角闪岩。

1.泥质岩石的递增变质带

在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巴洛和蒂来等人对英国北部苏格兰高地的片岩系进行了研究。他们以泥质片岩中随变质作用加强时,每一种新变质矿物的第一次出现为标志来划分变质带,共划分出六个带(图V 一23)p139。

①绿泥石带:典型组合为绿泥石十绢云母十石英十钠长石。当原岩富含铁,且铁镁比值较高时,黑云母可在较低温度下开始出现。由于原岩成分的多方面影响及压力条件的不同,使有些地区不存在绿泥石带。

②黑云母带:特征是红棕色黑云母开始出现。在递增变质作用过程中,黑云母的形成是分阶段的,最贫铝的岩石中,黑云母可在较低温度下出现,它和白云母(或绢云母)不共生。随后,在一般泥质岩石中,才开始出现黑云母,其反应式如下:

钾微斜长石十绿泥石一-黑云母十白云母十石英+H2O

它们可和低铝的白云母共生。当温度再升高时,较富铝岩石中也开始出现黑云母,其变质反应如下:多硅白云母十绿泥石—(典型成分的)白云母十黑云母十石英十H2O

③铁铝榴石带——特征是铁铝榴石开始出现,它和黑云母、白云母、石英及更长石等共生。石榴子石的开始出现是进入这个带的标志,一般泥质片岩以铁铝榴石为主,含一定量锰铝榴石和镁铝榴石分子。一般认为它是由绿泥石的脱水反应所成。

2绿泥石十4石英一3铁铝榴石+8H2O

④十字石带:特征是十字石开始出现,它和铁铝榴石、黑云母、白云母及石英等共生。十字石的出现是进入十字石带的标志,十字石的化学成分特点和硬绿泥石很相似,一般认为它是由后者分解而成,实验表明由硬绿泥石和石英,白云母或Al2SiO5,等组分重组合形成十字石的变质反应是多样的,其P-T条件也稍有不同,如:

4硬绿泥石+5红柱石一2十字石十石英+3H2O(0.4-0.8Gpa,5450C)

23硬绿泥石+8石英一5铁铝榴石十4十字石+21H2O(10Gpa,600℃)

⑤蓝晶石带:特征是蓝晶石开始出现,它和石榴子石、黑云母、白云母及石英共生。当压力)0.7一

0.8GPa时,可出现蓝晶石,其形成温度比前一反应高得多,此时表现为继十字石带之后,出现独立的蓝晶石带,形成蓝晶石的另一变质反应是:

6十字石+25石英一铁铝榴石+46蓝晶石/红柱石+12H2O

(675℃~700℃,0.2一1.0GPa)

⑥矽线石带——特征是矽线石开始出现,它和铁铝榴石、黑云母、斜长石、钾长石及石英等共生。这个带一般范围较窄,形成夕线石的反应是:

变质岩习题及答案讲课讲稿

作业一 一、简答题 1.请比较斑状结构与斑状变晶结构有何区别? 答:斑状结构与斑状变晶结构的区别主要在于斑晶与变斑晶的区别,其区别有三:(1)斑晶为岩浆中早结晶的矿物;变斑晶为变质岩中结晶能力强的矿物; (2)斑晶比基质早结晶,变斑晶比基质同时或稍晚结晶。 (3)斑晶是在岩浆(液态)中晶出,变斑晶是在固体状态下晶出。 2、什么是稳定矿物、不稳定矿物、特征变质矿物、贯通矿物?各举例说明之。 答:稳定矿物:是指在一定的变质条件下,原岩通过重结晶作用和变质结晶作用形成的矿物。它可以是原岩中已有的、经变质后仍然存在的矿物,如大理岩中的方解石;也可以是原岩中不存在、经变质作用后新产生的矿物,如硅灰石大理岩中的硅灰石。 不稳定矿物:是指在一定的变质条件下,由于变质反应不彻底而保存下来的原岩矿物。如云英岩中的钾长石残余就是不稳定矿物。 特征变质矿物:对温度—压力条件变化特别敏感的矿物。也就是说它只在很狭窄的温压范围内稳定的矿物。如红柱石(低压)、蓝晶石(中压)、矽线石(高温)等。 贯通矿物:对温压条件变化不敏感的矿物。如石英、方解石等 3、变质岩结构构造按成因可划分几种类型?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变质岩的结构按成因可分为四类: 1.变余结构:特征:岩石经变质后,原岩的矿物成分和结构特征被部分地保留下来。 2.变晶结构:岩石在保持固态的条件下由重结晶和变质结晶作用形成的结构。变晶体的特点:自形程度较差;粒度较细;包裹体多;反应现象常见;常常具有定向性;晶体自形程度、相对大小、包裹关系取决于在固态生长条件下结晶成完成好晶面的相对能力(成面能)一般不能用来判断变晶先后关系。 3.碎裂结构:岩石受到机械破坏而产生的结构。 当岩石以脆性变形为主时,岩石无定向或略具定向,具碎裂结构或玻璃质碎屑结构,微破裂发育,无或少有重结晶作用,按碎基性质划分为碎裂岩及假玄武玻璃(玻璃质),碎裂岩按碎基含量划分为构造角砾岩、碎裂岩、超碎裂岩,反映随着变形增强,粒度减小的趋势。以塑性变形为主,具明显的面理(往往有线理),糜棱结构或变余糜棱结构,根据基质性质分为糜棱岩及变余糜棱岩(重结晶为主),糜棱岩根据基质含量划分为粗糜棱岩、糜棱岩、超糜棱岩,反映随着变形增强,粒度减小的趋势。 4.交代结构:在变质作用中,一些矿物交代另一些矿物形成的结构。肉眼常见两种交代结构:交代假象结构:交代过程中原来的矿物被化学成分不同的另一种新矿物所替换,但仍保留原矿物的晶形。如石榴石的绿泥石化、橄榄石的蛇纹石化等。 交代斑状结构:交代过程中有时能发育相当大的斑晶,这种成因的斑晶称为交代斑晶。 其特点:(1)交代斑晶在岩石中分布不均匀、大小也不等;(2)常与类似成分的交代脉伴生;(3)往往切割围岩的片理或其他早期构造;(4)被交代的矿物有时会呈包裹残留体在交代斑晶里;(5)推开变质岩片理的现象不明显。 4、什么是变余结构和构造?研究它们有何意义? 变余结构:岩石经变质后,原岩的矿物成分和结构特征被部分地保留下来。 变余构造:岩石经变质后仍保留原岩部分的构造特征。如变余气孔构造、变余层理构造等。意义:是恢复原岩的重要证据;是查明原岩性质的重要依据。

岩体课后答案

1.构成岩石的主要造岩矿物有正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白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方解 石、白云石、高岭石、赤铁矿。 2.为什么说基性岩和超基性岩最容易风化? 答:基性岩石和超基性岩石主要由易风化的橄榄石、辉石及基性斜长石组成。所以基性岩石和超基性岩石非常容易风化。 3、常见岩石的结构连结类型有那几种? 1.结晶连结:岩石中矿物颗粒通过结晶相互嵌合在一起,如岩浆岩、大部分变质岩以及部分沉积岩的结构连结。 2.胶结连结:指颗粒与颗粒之间通过胶结物质连结在一起的连结。如沉积碎屑岩、部分粘土岩的结构连结。4.何谓岩石中的微结构面,主要指那些,各有什么特点? 答:岩石中的微结构面(或缺陷)是指存在于矿物颗粒内部或矿物颗粒及矿物集合体之间微小的弱面及空隙。它包括矿物的解理、晶格缺陷、晶粒边界、粒间空隙、微裂隙等。矿物的解理面:是指矿物晶体或晶粒受力 后沿一定结晶方向分裂成的光滑平面。晶粒边界:矿物晶体内部各粒子都是由各种离子键、原子键、分子键等相连结。由于矿物晶粒表面电价不平衡而使矿物表面具有一定的结合力,但这种结合力一般比起矿物内部的键连结力要小,因此,晶粒边界就相对软弱。微裂隙:是指发育于矿物颗粒内部及颗粒之间的多呈闭合状态的破裂迹线,也称显微裂隙。粒间空隙:多在成岩过程中形成,如结晶岩中晶粒之间的小空隙,碎屑岩中由于胶结物未完全充填而留下的空隙。粒间空隙对岩石的透水性和压缩性有较大的影响。 晶格缺陷:有由于晶体外原子入侵结果产生的化学上的缺陷,也有由于化学比例或原子重排列的毛病所产 生的物理上的缺陷。它与岩石的塑性变形有关。 5.自然界中的岩石按地质成因分类,可分为几大类,各大类有何特点? 答:根据地质学的岩石成因分类可把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岩浆岩特点: 1)深成岩:常形成较大的入侵体。颗粒均匀,多为粗-中粒状结构,致密坚硬,孔隙很小,力学强度高,透水性较弱,抗水性较强。2)浅成岩:成分与深成岩相似,但产状和结构都不相同,多为岩床、岩墙和岩脉。均匀性差,与其他岩种相比,它的性能较好。3)喷出岩:结构较复杂,岩性不均一,连续性较差,透水性较强,软弱结构面比较发育。沉积岩特点:1)火山碎屑岩:具有岩浆和普通沉积岩的双重特性和过渡关系,各类火山岩的性质差别很大。2)胶结碎屑岩:是沉积物经过胶结、成岩固结硬化的岩石。其性质取决于胶结物的成分、胶结 形式和碎屑物成分和特点。3)粘土岩:包括页岩和泥岩。其性质较差。4)化学岩和生物岩:碳酸盐类岩石,以石灰石分布最广。结构致密、坚硬、强度较高。变质岩特点:是在已有岩石的基础之上,经过变质混合作用后形成的。在形成过程中由于其形成的温度和压力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性质,形成了变质岩特有的片理、剥理和片麻结构等。据有明显的不均匀性和各向异性。变质岩特点1)接触变质岩:侵入体周围形成岩体。岩体透水性强,抗风化能力降低。2)动力变质岩:构造作用形成的断裂带及附近受到影响的岩石。它的胶结不好,裂隙、孔隙发育,强度低,透水性强。3)区域变质岩:这种变质岩的分布范围广,岩石厚度大,变质程度均一。一般块状岩石性质较好,层状片状岩石性质较差。 6.表示岩石物理性质的主要指标及其表示方式是什么? 答:指由岩石固有的物理组成和结构特性所决定的比重、容重、孔隙率、水理性等基本属性。 7、岩石破坏有几种形式?对各种破坏的原因作出解释。 答:试件在单轴压缩载荷作用破坏时,在试件中可产生三种破坏形式: (1)X状共轭斜面剪切破坏,破坏面上的剪应力超过了其剪切强度,导致岩石破坏。 (2)单斜面剪切破坏,破坏面上的剪应力超过了其剪切强度,导致岩石破坏。 (3)拉伸破坏,破坏面上的拉应力超过了该面的抗拉强度,导致岩石受拉伸破坏。 9、什么是全应力-应变曲线?为什么普通材料实验机得不出全应力-应变曲线? 答:全应力应变曲线:能显示岩石在受压破坏过程中的应力、变形特性,特别是破坏后的强度与力学性 质的变化规律。由于材料试验机的刚度小,在试件压缩时,其支柱上存在很大的变形和变形能,在试件 快要破坏时,该变形能突然释放,加速试件破坏,从而得不出极限压力后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 11.在三轴压缩试验条件下,岩石的力学性质会发生哪些变化? 答:三轴压缩条件下,应力应变曲线如图1-31、1-32所示,围压对岩石变形的影响主要有: (1)随着围压(σ2= σ3) 的增大,岩石的抗压强度显著增加; (2)随着围压(σ2= σ3) 的增大,岩石破坏时,岩石的变形显著增加; (3)随着围压(σ2= σ3) 的增大,岩石的弹性极限显著增加; (4)随着围压(σ2= σ3) 的增大,岩石的应力应变曲线形态发生明显的改变,岩石的性质发生了变化,由弹脆 性---弹塑性---应变硬化。抗压强度显著增加; 12.什么是莫尔强度包络线?如何根据试验结果绘制莫尔强度包络线? 答:三轴抗压强度实验得出:对于同一种岩石的不同试件或不同实验条件(不同的围压时的最大轴向压力值)给出了几乎恒定的强度指标值(直线性强度曲线时为岩石的内聚力和内摩擦角)。这一强度指标以莫尔强度包络线的形式给出.在不同围压条件下,得出不同的抗压强度,因而可以做出不同的莫尔应力圆,这些莫尔应力圆的包络线就是莫尔强度包络线。 16.线弹性体、完全弹性体、弹性体三者的应力-应变关系有什么区别? 答:完全弹性体:循环加载时的σ -ε关系为曲线。加载路径与卸载路径完全重合。线弹性体:循环 加载时的σ -ε关系为直线。加载路径与卸载路径完全重合。弹性体岩石:加载路径与卸载路径不同,但反复 加载与卸载时,应力应变关系总是服从此环路的规律。 19.影响岩石力学性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的? 答:影响岩石力学性质的主要因素有水、温度、加载速度、风化程度及围压。 (1) 水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 1)连结作用:束缚在矿物表面的水分子通过其吸引力作用将矿物颗粒拉近、接紧,起连接作用。 2)润滑作用:由可溶盐、胶体矿物连接的岩石,当有水入侵时,可溶盐溶解,胶体水解,导致矿物颗粒间连 接力减弱,摩擦力减低,从而降低岩石的强度。 3)水楔作用:当两个矿物颗粒靠得很近,有水分子补充到矿物表面时,矿物颗粒利用其表面吸附力将水分子拉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与类型,简述三大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题目:试述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与类型,简述三大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一、岩浆岩:或称火成岩,是由岩浆凝结形成的岩石。 1、岩浆岩的主要特征:岩浆岩中有一些自己特有的结构和构造特征 ○1、气孔状构造:在温度、压力骤然降低的条件下形成的,造成溶解在岩浆中的挥发份以气体形式大量逸出,形成气孔状构造。当气孔十分发育时,岩石会变得很轻,甚至可以漂在水面,形成浮岩。 ○2、杏仁状构造:上述气孔形成的空洞被后来的物质充填,就形成了杏仁状构造。 ○3、流纹构造、绳状构造:岩浆喷出到地表,熔岩在流动的过程中其表面常留下流动的痕迹,有时好像几股绳子拧在一起。 ○4、枕状构造:岩浆在水下喷发,熔岩在水的作用下会形成很多椭球体。 上述这些特殊的构造只存在于岩浆岩中。还有块状构造和斑状构造。除了构造以外还有因为矿物的结晶程度、集合体形状与组合方式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结构,如玻璃质结构、隐晶质结构、显晶质结构。 2、岩浆岩的主要类型:岩浆岩依据矿物组成的差别,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1超基性岩类:二氧化硅含量小于45%,多铁、镁而少钾、钠,基本上由暗色矿物组成,主要是橄榄石、辉石,二者含量可以超过70%。其次为角闪石和黑云母;不含石英,长石也很少。这类岩石最常见侵入岩是橄榄岩类,喷出岩是苦橄岩类。 ○2基性岩类:化学成分的特征是SiO2为45-53%,Al2O3可达15%,CaO可达10%;而铁镁含量约各占6%左右。岩石颜色比超基性岩浅,比重也稍小,一般在3左右。侵入岩很致密,喷出岩常具有气孔状和杏仁状构造。。在矿物成分上,铁镁矿物约占40%,而且以辉石为主,其次是橄榄石、角闪石和黑云母。基性岩和超基性岩的另一个区别是出现了大量斜长石。这类岩石的

变质岩考题答案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个4分) 1、变质作用:指在地壳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由于地球内力的变化,特别是上地幔对地壳的影响,区域热流值和应力发生变化,使地壳中已经存在的岩石在基本保持固态情况下发生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和结构构造的变化,特殊情况下还可以产生局部重熔或重溶,形成部分流体相,这些作用的总和称变质作用。 2、正变质岩:原岩为岩浆岩经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称正变质岩。 3、负变质岩:原岩为沉积岩经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称负变质岩。 4、特征变质矿物:指稳定范围比较窄,对变质作用的条件变化反应比较灵敏,可以反映变质作用条件的矿物。如蓝晶石、红柱石、矽线石、硬绿泥石等。 5、贯通矿物:指稳定范围比较大,在不同的变质作用条件下都可以稳定存在的矿物。如石英、斜长石、方解石等。 6、重结晶作用:变质作用过程中岩石在固态下岩石中同种矿物重新结晶生长,使矿物的颗粒大小和形态发生变化,而不形成新矿物相的作用称重结晶作用。 7、变质结晶作用:变质作用过程中,在变质作用的温度压力范围内,岩石在基本保持固态情况下,通过变质反应使原有矿物逐渐消失,新矿物相逐渐形成的过程称变质结晶作用。变质结晶作用中由于岩石中的组份发生了重新组合,所以又可称为重组合作用。变质结晶作用过程中岩石的矿物成分发生了变化,但岩石的总化学成分不变。 8、交代作用: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在有流体相参与的情况下,岩石在固态下发生某些组份的带人和带出而使固态岩石的总化学成分发生变化的一种作用。交代作用过程中岩石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都发生变化。 9、裂隙溶液:交代作用过程中一种存在于岩石的裂隙中,可以自由流动的溶液,它以渗透方式进行组份迁移。 10、间隙溶液:主要以单个分子状态围绕矿物颗粒表面或存在于颗粒之间的间隙中的溶液。它不能自由流动,主要以扩散方式进行组份迁移。 11、变质分异作用:在变质作用的温压条件下,成分均一的原岩经变质作用发生矿物成分的不均一聚集现象,形成成分不均一的变质岩,这种作用称变质分异作用。 12、变质带:变质程度不同的岩石在空间上呈有规律的分带现象,这些带呈变质带。 13、递增变质带:在空间上变质程度由低级到高级顺序排列的变质带称递增变质带。又叫渐进变质带。 14、变余结构:变质岩中由于变质结晶作用不彻底而保留下来的原岩的结构特征称变余结构。在浅变质岩中比较常见。

变质岩复习资料_ed3

变质岩复习资料 1. 变质作用和变质岩的概念 变质作用 由于地球内动力作用,原始条件发生改变,已形成的岩石(原岩)为了适应新的环境在基本保持固态的情况下发生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的变化和调整,甚至局部发生部分熔融。从原始岩石到形成新的岩石类型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过程统称为变质作用。 变质岩 变质岩是指原有的岩石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具有新的矿物组合和结构构造的岩石。 2. 变质作用控制因素?温度的作用、来源、在变质作用过程中的范围 温度、压力、流体 温度的作用:a) 促进重结晶b) 促使化学反应的发生c) 导致一定程度的部分熔融 温度的来源:a) 地热增温b) 放射性衰变c) 机械能转变d) 岩浆侵入或上地幔热流活动 —般变质作用的温度范围为150~900℃(从成岩作用温度到部分熔融温度) 3. 压力的分类及定义,压力对变质反应的影响,构造超压 压力分为静压力和定向压力 1) 静压力: A负荷压力:是指岩石在地壳一定深度所承受的上覆岩层的重力,是一种均向性的静压力 作用:a) 使吸热变质反应的温度升高b) 产生高压矿物组合 B流体压力:变质作用过程中,岩石系统常存在少量流体相,其所具内压称为流体压力 P f=ΣPi 作用:控制反应平衡,是控制脱水和脱碳酸盐化等变质反应的主要因素 2) 定向压力/应力:(应力)当物体遭受定向外力作用,其内部就会产生一种抵抗力,称为应力。(只在固态岩石中起作用) 三个基本类型:张性、压性、剪切 作用: 影响结构、构造,增加变质反应和重结晶作用速度,但不影响平衡矿物对 构造超压:是应力的垂直分压,作用相同于负荷压,即为超出正常负荷压的那部分静压力。 4. 流体的成分、含量及变化规律,来源和作用 流体的成分:H2O, CO2, CH4, S, N2, HCl, HF... 流体含量:一般总量不超过1-2%(气液变质作用中流体含量更丰富) 变化规律:变质程度增加时,总体上流体是减小的,H2O/CO2比值减小 来源:1) 继承原岩2) 岩浆侵入和地幔去气作用3) 大气降水进入地下再循环4) 原有含挥发矿物的分解作用:1) 控制反应2) 携带活动组分导致交代作用3) 提高反应速率4) 降低熔融温度 5. 变质作用方式及含义,以及各种变质作用发生的控制因素 1) 重结晶作用(recrystallization):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原岩基本保持固态条件下的矿物结晶作用称为重结晶作用,狭义的重结晶作用不包括新矿物的形成 控制因素:a) 原岩的矿物组分及结构构造b) 变质条件(流体、温度和压力) 2) 变质结晶作用(neocrystallization) 和变质反应(metamorphic reaction): 变质结晶作用是指在变质作用的温度压力范围内,在原岩基本保持固态条件下,新矿物相的形成过程,同时必有相应的原有矿物趋于消失。 变质反应是变质作用过程中形成新矿物的化学反应。变质反应的主要特点是,有关反应是在岩石基本上保持固态条件下进行的,而且新矿物的形成和原有矿物的分解同时发生。 控制因素:a) 原岩的矿物组分及结构构造b) 变质条件(流体、温度和压力)

几种常见变质岩

千枚岩是具有千枚状构造的低级变质岩石。原岩通常为泥质岩石(或含硅质、钙质、炭质的泥质岩)、粉砂岩及中、酸性凝灰岩等,经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或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的底绿片岩相阶段形成。显微变晶片理发育面上呈绢丝光泽。变质程度介于板岩和片岩之间。

典型的矿物组合为绢云母、绿泥石和石英,可含少量长石及碳质、铁质等物质。有时 还有少量方解石、雏晶黑云母、黑硬绿泥石或锰铝榴石等变斑晶。常为细粒鳞片变晶结构,粒度小于0.1毫米,在片理面上常有小皱纹构造。原岩为黏土岩、粉砂岩或中酸性凝灰岩,是低级区域变质作用的产物。因原岩类型不同,矿物组合也有所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类型 的千枚岩。如黏土岩可形成硬绿泥石千枚岩;粉砂岩可形成石英千枚岩;酸性凝灰岩可形 成绢云母千枚岩;中基性凝灰岩可形成绿泥石千枚岩等。千枚岩可按颜色、特征矿物、杂 质组分及主要鳞片状矿物进一步划分为银灰色绢云母千枚岩、灰黑色碳质千枚岩及灰绿色 硬绿泥石千枚岩等。千枚岩分布很广,可形成于不同地质时代。

大理岩(marble)一种变质岩,又称大理石。因在中国由于云南省大理县盛产这种岩 石而得名。由碳酸盐岩经区域变质作用或接触变质作用形成。主要由方解石和白云石组成,此外含有硅灰石、滑石、透闪石、透辉石、斜长石、石英、方镁石等。具粒状变晶结构, 块状(有时为条带状)构造。通常白色和灰色大理岩居多。其中,质地均匀、细粒、白色者,又称汉白玉。一般认为,大理岩可形成于不同的温压条件下,如透闪石大理岩形成于 低-中温条件下,透辉石大理岩、镁橄榄石大理岩则形成于中高温变质条件下。大理岩分布广泛,如中国的云南、山东、北京房山等地均产大理岩。许多有色金属、稀有金属、贵金 属和非金属矿产,在成因上都与大理岩有关。其本身也是优良的建筑材料和美术工艺品原料。大理岩硬度不大,易于开采加工,板材磨光后非常美观,可作室内装饰材料;开采和 加工中的废料,可制成工艺品或经轧碎作生产水磨石、水刷石等的优质集料。少数高度致 密均质的可供艺术雕刻和装饰用。

变质岩复习提纲答案

变质岩复习提纲答案 1、变质作用机制的主要类型 变质结晶、变形、变质分异 变质结晶作用:岩石在变质条件下的结晶作用。 变形:岩石在外力或其他物理因素(如温度、湿度)作用下发生形状或体积的变化。 变质分异:原先均匀的岩石发育成分层的变质过程。 2、主要的变质结晶作用机制 重结晶作用:指岩石在基本保持固体状态下的矿物重新组合和通过化学反应形成新矿物的过程。重结晶前后岩石总化学成分(除水和二氧化碳)不变。 交代作用:指固体岩石在化学活动性流体作用下通过组分带入带出而使岩石总化学成分(除水、二氧化碳等挥发分除外)和矿物成分发生变化的过程。 3、重结晶作用、交代作用 重结晶作用: 交代作用:指固体岩石在化学活动性流体作用下通过组分带入带出而使岩石总化学成分(除水、二氧化碳等挥发分除外)和矿物成分发生变化的过程。可分为:等化学变质作用(在封闭系统中)、

异化学变质作用 4、变质分异作用 变质分异作用:使原先均匀的岩石发育成分层的变质过程。 产生分层的机理: 1)、成分层代表扩散反应带 2)、成分层的发育是构造重结晶的结果 3)、成分层是强烈压扁(塑性变形)的结果 5、变质作用的因素:温度、压力、化学活动性流体、时间 6、温度对变质作用反应的作用 1)温度升高有利于吸热反应(如脱水反应),温度降低反应向放热方向进行。 2)温度升高可提高活化分子比例,克服活化能障碍,大大加快变质反应速率和晶体生长,是重结晶的决定性因素。 3)温度升高还可以改变岩石的变形行为,从脆性变形向塑性变形转化。 4)温度升高还会通过脱水反应、脱碳酸反应形成变质热液,他们作为催化剂、搬运剂和热媒介对变质作用施加影响。5)此外,温度升高还会导致部分熔融而发生混合岩化。 7、轨迹的概念、地质意义、应用

2016电大工程地质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工程地质形成性考核册 专业:土木工程 学号: 姓名: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院 (请按照顺序打印,并左侧装订)

工程地质作业1 一、选择题(30分) 1.下列不属于工程地质条件的是(C ) A.岩石的工程特性 B.地质作用 C.基础形式 D.水文地质条件 2.概括的讲,工程地质所研究的两方面问题主要体现在(A ) A.区域稳定和地基稳定 B.区域稳定和基础稳定 C.基础稳定和结构稳定 D.地基稳定和基础稳定 3.相比较来讲,下列各学科与工程地质学联系不大的是(D ) A.土力学 B.岩石功臣 C.水力学 D.材料力学 4.下列关于工程地质学及其研究内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C ) A.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 B.如何按地质规律办事,有效地改造地质环境,是工程地质学长期面临的任务 C.工程地质就是专门研究岩石工程性质的学科 D.工程地质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 5.陆地的总面积大约占地球表面面积的(A ) A.29.2% B.40.1% C.71.8% D.59.9% 6.地球的内圈中厚度最小的圈层是(A ) A.地壳 B.地核 C.地幔 D.不能确定 7.下列各地质作用属于内力作用的是(B ) A.风华作用 B.变质作用 C.成岩作用 D.沉积作用 8.岩石按生成原因可以分为(B ) A.岩浆岩、石灰岩、变质岩 B.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C.沉积岩、石灰岩、变质岩 D.岩浆岩、石灰岩、沉积岩 9.矿物质抵抗刻划、研磨的能力称为(A ) A.硬度 B.强度 C.刚度 D.韧性 10.由岩浆冷凝固结而成的岩石是(D) A.沉积岩 B.变质岩 C.石灰岩 D.岩浆岩 11.碎屑物质被凝胶结物胶接以后形成的结构称为(A ) A.碎屑结构 B.斑状结构 C.沉积结构 D.碎裂结构 12.压应力等于零时,岩石的抗剪断强度称为岩石的(C ) A.抗压强度 B.抗拉强度 C.抗切强度 D.抗剪强度 13.岩石在常压下吸入水的重量与干燥岩石重量之比,称为岩石的(A ) A.吸水率 B.吸水系数 C.饱水系数 D.饱水率 14.岩石在轴向压力作用下,除产生纵向压缩外,还会产生横向膨胀,这种横向应变与纵向 应变的比值称为(A ) A.泊松比 B.抗拉强度 C.变性模量 D.弹性应变 15.岩石的力学性质指岩石在各种静力、动力作用下所呈现的性质,主要包括(A) A.变形和强度 B.强度和重量 C.重度和变形D重度和刚度. 二、判断题(20分) 1.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人类工程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 (√) 2.根据地质作用的动力来源,地质作用分为外力作用和内力作用。(√) 3.岩石的物理性质包括吸水性、渗水性、溶解性、软化性、抗冻性。(×)

实验五 变质岩及其结构、构造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普通地质学 指导老师: 汪海珍 成绩: ________________ __ 实验名称: 变质岩及其结构、构造 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 同组学生姓名:盛烨 吴伊鑫 金宇尊 於家鸣 王稳策 鲍其琛 马瑞拉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必填) 四、实验器材与仪器(必填) 五、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必填) 六、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七、讨论、心得 一、 实验目的和要求 1. 通过对变质岩标本的观察,学习变质岩的结构、构造的特征 2. 掌握常见变质岩的鉴定特征,学会用肉眼鉴定方法。 3. 通过对变质岩特征的认识加深对变质作用的了解。 二、 实验内容和原理 1. 概念 是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是原来已存在的各种岩石,在特定的地质和物理化学条件下,矿 物成分、结构和构造等发生变化,转化再造形成的岩石。一般是在温度和压力升高条件下进行 的,岩石基本上仍保持固态。 产生原因:构造运动、岩石被深埋或岩浆侵入等。 变质矿物:只能由变质作用生成,不可能在沉积作用及岩浆作用中生成的矿物。是变质岩 的主要标志。

红柱石、兰晶石、十字石、矽线石、硅(矽)灰石、石榴子石、录帘石、透闪石、阳起石、蓝闪石、透辉石、滑石、蛇纹石、石墨等。 2.变质作用因素 (1)温度 150-180℃(或180-230℃)直到800-900℃。低于这个温度,属沉积岩的固结成岩作用;高于这个温度岩石熔融,属岩浆作用。 温度来源: 1)地热:地下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地热增温率为30℃/km。原处于地表的沉积物 或岩石,随地壳下沉,被埋深到5000米以上,就会发生变质作用。 2)岩浆热:高温的岩浆熔融体侵入地壳中,可使周围岩石变质。 3)断层摩擦热:当作用力大于岩层的抗剪强度时,岩层产生断裂,断块互相错动、挤压 产生高温,可使断裂面两侧的岩石变质。 (2)压力 引起变质作用的压力有静压力、流体压力及定向压力。压力来源: 1)静压力:由上覆岩石重量引起的压力,随深度增加而增大,静压力对岩石的作用力各 向相等,其数值等于上覆岩石的重量。 2)流体压力:静压力在岩层中不仅仅是通过岩石的固体质点来传递,并且通过在岩石孔 隙中循环的流体来传递压力,这种压力称为流体压力。岩层中的流体成份及其流体压 力可促使许多化学反应的发生,从而使岩石变质。 (3)化学活动性流体 以水和二氧化碳为主,含有易挥发、易流动、化学性较活泼的物质。例如:碱金属离子、稀有分散元素、卤素元素、各种酸根离子等。 来源: 1)岩石孔隙与裂隙中的水溶液 2)矿物中含有的水、二氧化碳和挥发性物质,在较高的温度、压力作用下从矿物中分离 出来 3)从岩浆中分泌出来的物质 4)地壳身处的物质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分泌出来的含钾、钠、二氧化硅等化学成分的热液。 3.变质岩的结构和构造 (1)结构: 无论火成岩还是沉积岩经过变质作用后,原来的岩石结构可部分或全部改变。 1)变晶结构: 在变质过程中,原岩发生重结晶形成变质矿物,原岩的结构全部消失。变质形成的矿物的晶粒称为变晶,由变晶组成的结构称变晶结构。按变晶的大小可分:粗粒变 晶结构、d > 3 mm;中粒变晶结构、d = 1- 3 mm;细粒变晶结构、d = 0.1- 1 mm; 显微变晶结构、d < 0.1 mm。 2)变余结构: 变质程度不深的时,原岩只是部分形成变晶,还保留了原岩的结构,称为变余结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类型及转化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类型及转化试述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与类型,简述三大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一、(一)岩浆岩 主要特征: 1.气孔状构造:岩石在温度、压力骤然降低的条件下,造成溶解在岩浆中的挥发份以气体形式大量逸出,形成气孔状构造。 2.与周围的岩石之间都有明显的界限 3.冷凝特征:岩浆岩是由岩浆直接冷凝形成的岩石,因此,具有反映岩浆冷凝环境和形成过程所留下的特征和痕迹。 类型: 把岩浆岩按酸度分成四大类,然后再按碱度把每大类岩石分出几个岩类。 1.超基性岩大类:钙碱性系列的岩石是橄榄岩-苦橄岩类;偏碱性的岩石是含金刚石的金伯利岩;过碱性岩石为霓霞岩-霞石岩类和碳酸岩类。 2.基性岩大类:钙碱性系列的岩石是辉长岩-玄武岩类;相应的碱性岩类是碱性辉长岩和碱性玄武岩。 3.中性岩大类:钙碱性系列为闪长岩-安山岩类;碱性系列为正长岩-粗面岩类;过碱性岩石为霞石正长岩-响岩类。 4.酸性岩类:主要为钙碱性系列的花岗岩-流纹岩类。 (二)沉积岩 主要特征: 1.层理构造显著,富含次生矿物、有机质; 2.沉积岩中常含古代生物遗迹,经石化作用即成化石,即是生物化石;

3.具有碎屑结构于非碎屑结构之分,有的具有干裂、孔隙、结核等。通常情况下沉积岩由岩石碎屑、矿物碎屑、火山碎屑及生物碎屑等构成,其中包括砾、砂、粉砂和泥等不同粒级的物质。各粒级沉积物使沉积岩具有砾状结构、砂状结构、粉状结构或泥状结构; 4.沉积岩层面呈波状起伏,或残留波痕、雨痕、干裂、槽模、沟模等印模,或层内出现锯齿状缝合线或结核,均属沉积岩的原生构造特征。 类型: 1.火山碎石岩类:火山碎屑岩是火山剧烈爆发中产生的还是碎屑堆积物经压实、固结以后形成的岩石。包括:?砾岩与角砾岩;?砂岩在沉积岩中分布仅次于黏土岩。?粉砂岩,以石英为主,常含较多的白云母,钾长石和酸性斜长石含量较少,岩屑极少见到。黏土基质含量较高。 2.正常碎屑岩类:正常碎屑岩类是沉积岩中最常见的岩石之一,特别是在陆相沉积物中,分布极为广泛。包括砾岩、砂岩、粉石岩三种。 3.黏土岩类:又称泥质岩,是沉积岩中最常见的一类岩石。黏土岩类具有泥状结构,由黏土矿物及其他细粒物质组成,硬度低。根据其固结程度可分为泥岩、页岩、黏土。固结好而无层理的为泥岩,固结较好并有良好层理的为页岩,固结较差的则为黏土。 4.化石岩及生物化学岩类:由化学和生物化学形成物组成并主要见于海相或 相沉积物,具显晶或隐晶结构、鲕状或豆状结构、生物结构,包括硅质岩、石灰岩、白云岩等。 (三)变质岩 主要特征: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与类型

. 题目:试述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与类型,简述三大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一、岩浆岩:或称火成岩,是由岩浆凝结形成的岩石。 1、岩浆岩的主要特征:岩浆岩中有一些自己特有的结构和构造特征 ○、气孔状构造:在温度、压力骤然降低的条件下形成的,造成溶解在岩1浆 中的挥发份以气体形式大量逸出,形成气孔状构造。当气孔十分发育时,岩石会变得很轻,甚至可以漂在水面,形成浮岩。 ○、杏仁状构造:上述气孔形成的空洞被后来的物质充填,就形成了杏仁2状构造。 ○、流纹构造、绳状构造:岩浆喷出到地表,熔岩在流动的过程中其表面3常留下流动的痕迹,有时好像几股绳子拧在一起。 ○4、枕状构造:岩浆在水下喷发,熔岩在水的作用下会形成很多椭球体。上 述这些特殊的构造只存在于岩浆岩中。还有块状构造和斑状构造。除了构造以外还有因为矿物的结晶程度、集合体形状与组合方式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结构,如玻璃质结构、隐晶质结构、显晶质结构。 2、岩浆岩的主要类型:岩浆岩依据矿物组成的差别,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45%,多铁、镁而少钾、钠,基本上由1超基性岩类:二氧化硅含量小于暗 色矿物组成,主要是橄榄石、辉石,二者含量可以超过70%。其次为角闪石和黑云母;不含石英,长石也很少。这类岩石最常见侵入岩是橄榄岩类,喷出岩是苦橄岩类。 ○可CaO15%,Al2O3SiO22基性岩类:化学成分的特征是为45-53%,可达达10%; 而铁镁含量约各占6%左右。岩石颜色比超基性岩浅,比重也稍小,一般在3左右。侵入岩很致密,喷出岩常具有气孔状和杏仁状构造。。在矿物成分上,铁镁矿物约占40%,而且以辉石为主,其次是橄榄石、角闪石和黑云母。基性岩和超基性岩的另一个区别是出现了大量斜长石。这类岩石的.' . 侵入岩是辉长岩,分布较少;而喷出岩-玄武岩,却有大面积分布。

工程地质部分复习答案

1、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分为_风化剥蚀___、_搬运___、_沉积___ 、_硬结成岩___四个阶段。 2、确定相对地质年代的方法有_地层层位法___、古生物法____、和 __岩性对比法__。 3、河流流水对碎屑物的搬运方式有__悬浮式__、_跳跃式___、_滚动式__ 三种。 4、地壳运动按其运动方向分为_水平运动___ 和_升降运动___,其中阶地的形成是由地壳的_升降运动__所引起的。 5、褶曲按枢纽的产状可分为水平褶皱___、__倾伏褶皱__ 6、岩石按其成因分为:_岩浆岩__,__沉积岩_,_变质岩__三大类。 7、褶皱的两种基本形态为_背斜_,_向斜__。 8、断裂包括_节理_______,_断层_______.岩层破裂后,破裂面无明显位移者为___节理_____,有明显位移的为___断层____。 9、岩层产状的三要素__走向__,__倾向,倾角_。 10、构造节理按其形成的力学性质分为_剪节理_,_张节理_。 11、表示岩层的地质年代有两种方法,一种是_绝对年代_, 另一种是_相对年代__。在地质工作中,一般以应用相对年代为主。 12、根据断层两盘相对位移的情况,将断层分为_正断层 __,__逆断层__,_平移断层__三种。 13、地震按其震源深度的不同,可将其划分为:浅源地震_、_中源地震__和深源地震__三种。 14、断层的各个组成部分称为断层要素。断层要素包括_断层面_、_断层线_、断盘_、_断距_等。 二、判断题 1、矿物所具有的颜色称为条痕。(×) 2、河曲的形成及河床的变深是由河流的侧蚀作用造成的。(×) 3、变质岩的前身既可以是沉积岩,也可以是岩浆岩和变质岩。(√) 4、冲刷作用形成冲积物。(×) 5、轴面与岩层面的交线称为褶曲的轴线。(×) 6、背斜褶曲的岩层向上供起,向斜褶曲的岩层向下凹曲,因此在野外,背斜褶曲一定形成高地向斜褶曲一定形成凹地。(×) 7、逆断层是上盘下降,下盘上升,他是水平挤压应力作用的结果√。 矿物受外力打击后,能够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即矿物的硬度.× 8、所有的岩浆岩中都含有石英矿物。(×) 9、化石存在于沉积岩中。(√) 10、矿物抵抗外力刻划、研磨的能力即矿物的硬度。√ 11、根据SIO2含量不同,岩浆岩可划分为超基性岩、基性岩、酸性岩三大类。(╳) 12、碎屑结构是岩浆岩特有的结构类型。(×) 13、按地质成因岩石可划分为岩浆岩、沉积岩、片麻岩三大类。(×) 14、红柱石是变质岩特有的矿物成分。(√) 15、岩体受力断裂后,两侧岩块没有明显位移的构造称为节理。(√) 16、断层只能造成地层的缺失,不能造成地层的重复。(×) 17、岩浆岩与沉积岩之间的接触关系为侵入接触,则岩浆岩形成时间早于沉积岩(×) 18、河流地质作用形成的沉积物称为冲积物。(√) 20、组成褶皱的岩层,同一层面最大弯曲点的连线即枢纽。(√) 21、断层的上盘就是其上升盘,下盘就是下降盘(×) 22、岩浆岩具有层理构造。(× ) 三、选择题 1、若地层出现不对称性的重复现象,则此处存在的地质构造为(B)A.褶皱 B.断层 C.节理 D.单斜构造 沿断层面倾斜线方向,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属于(C)。 A.走向断层 B. 平移断层 C. 正断层 D. 逆断层 3、塑造地壳面貌的自然作用称地质作用。地质作用又可划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下列哪一项属于内力地质作用。( C) A 风化作用 B 搬运作用 C 变质作用 D 沉积作用 4、下列地质作用中,属于内力地质作用的是(A) A接触变质 B水解作用 C岩石风化 D河流下蚀 5、核部地层年代较新,两翼地层年代较老的褶皱称为(A) A 向斜 B 背斜 C 复向斜 D 复背斜 6、下列那种岩石属于浅色矿物(A ) A 长石 B 橄榄石 C 辉石 D 角闪石

变质岩资料

变质岩部分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重结晶作用:指原岩中的矿物发生溶解、组分迁移、再沉淀结晶,致使矿物形状、大小发生变化,而无新矿物相形成的作用。 2、变余结构:原岩在变质作用过程中,由于重结晶、变质结晶作用不完全,原岩的结构特征被部分残留下来。 3、片麻状构造:以粒状变晶矿物为主,其间杂以鳞片状、柱状变晶矿物断续定向分布而成。 4、片状构造:由鳞片状、柱状和部分粒状矿物定向排布成薄的面,这些面称片理。 5、交代作用:在变质作用过程中,由于流体相运移,发生物质组分的带入、带出,引起组分的复杂置换作用。 6、混合岩化作用:在区域变质作用基础上地壳内部热流继续升高,便产生内部热液和局部重熔熔浆的渗透、交代并贯入变质岩中,形成混合烟的一种变质作用。 7、接触变质作用:由岩浆散发的热量,使接触带围岩发生变化的一种变质作用。 8、板状构造:岩石在应力作用下产生一组密集平行的破裂面即劈理,伴有轻微的重结晶,但肉眼不能分辨出颗粒。 9、动力变质作用:在构造运动产生的应力作用下,岩石所发生的变质作用。 10千枚状构造:岩石中各组分基本已重结晶、变质结晶并呈定向排列,使岩石呈薄片状,片理面上具丝绢光泽。 11、变晶结构:岩石在基本固结条件下发生重结晶、变质结晶等形成的结构。 二、简答题 1、何为变质作用,变质作用有那些主要类型? 答:由地球内力作用引起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从而使地壳中已形成的岩石在基本保持固态状态下,原岩组分、矿物组合、结构、构造等方面发生转发的作用,称为变质作用。 变质作用的主要类型:热接触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气液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 2、简述变晶结构的主要类型。 答:变晶结构可以根据边境矿物的粒度、形态和相互关系等特点来进行分类。按变晶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可分为:等粒变晶结构、不等粒变晶结构、斑状变晶结构。按变晶矿颗粒的绝对大小可分为:粗粒变晶结构(平均粒径大于3mm)、中粒变晶结构(粒径介于1-3mm之间)、细粒变晶结构(粒径介于0.1-1mm之间)、显微变晶结构(在显微镜下才能分辨矿物颗粒,矿物平均粒径小于0.1mm) 按变晶矿物颗粒的形状可分为;粒状变晶结构、鳞片结晶结构、纤状变晶结构 按变晶矿物的相互关系可分为:包含变晶结构、筛状变晶结构、残缕结构。 3、区域变质岩的主要岩石类型有那些? 答:区域变质岩的主要岩石类型有:泥质岩类、长英质岩类、碳酸盐岩类、基性岩类、镁质岩类。区域变质岩的主要岩石类型有:板岩类,千枚岩类,片岩类,片麻岩类,长英质粒岩类,角闪质岩类,榴辉岩类,大理岩类。 4、简述区域变质岩的构造特征。 答:区域变质岩常见构造类型有:斑点状构造、板状构造、千状构造、片状构造、片麻状构造和块状构造。 5、简述混合岩的分类命名方法 答:混合岩的分类及其命名:

(区域)变质岩结构构造的主要特征

(区域)变质岩结构构造的主要特征; 表五变质岩结构构造的主要特征表 5.变质岩石大类的主要鉴别特征。 表六主要变质岩类型的鉴定特征表

6.动力变质岩、接触变质岩的分类命名方案和方法。 接触变质岩是在岩浆活动(包括侵入和喷出)过程中所散发的热或挥发分作用于围岩发生变质作用所生成的岩石。按接触变质作用因素和方式可分为热接触变质作用、烘烤变质作用、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及其相应的变质岩。 ① 热接触变质岩的命名 对热接触变质岩的命名可以冠以“热接触”字样,如:热接触大理岩;或以“角岩”这一基本名称结合主要成分(化学成分或矿物成分)命名,如:长英质角岩、辉石斜长角岩。对热接触变质作用较弱、保留原岩组构者,则以原岩类型为基本名称,冠以“角岩化”进行命名。如:角岩化泥(页)岩、角岩化钙硅质板岩。 ② 接触交代变质岩的分类与命名 最利于接触交代作用进行、具有重要成矿物意义的是中~酸性岩浆(岩)与碳酸盐岩类接触交代生成的“矽卡岩”。随碳酸盐围岩成分的不同,抽生成的矽卡岩分为钙质矽卡岩和镁质矽卡岩两类。 矽卡岩的命名是以组合矿物种属及其量比,遵循“少前多后”的原则命名。若岩石具有斑杂状、角砾状或条带状构造,则冠以构造名称,如:角砾状辉石石榴石矽卡岩等 镁质矽卡岩的命名也是以组合矿物其量比结合特殊构造命名,如:橄榄透辉石矽卡岩、条带状金云母透辉石矽卡岩。 ③ 蚀变岩的分类与命名 对于保留部分原岩组构的蚀变称为“×××化”;对于原岩组构彻底改变者,则以蚀变产物为依据命名。 不彻底的各类蚀变,通常是以蚀变形成的新生矿物结合原岩命名,如蛇纹石化××岩、绿泥石化××岩等。需要注意的是:各种金属矿物在围岩中聚集,当未达到工业品位时也用“化”,这与前面“蛇纹石化”等的意义是不同的。 ④碎裂变质岩的分类与命名 碎裂变质岩是各类岩石受动力变质作用的产物,其岩石类型取决于原岩类型和应力强度,其分类和命名见下表。

变质岩图片

变质岩 片岩(schist) 2007-10-2515:53:16作者:李树勋/文来源:中国岩石矿物网浏览次数:2252文字大小:【大】【中】 【小】 片岩(schist)图片 完全重结晶、具有片状构造的变质岩。片理主要由片状或柱状矿物(云母、绿泥石、滑石、角闪石等)呈定向排列构成。片柱状矿物含量较高,常大于30%。粒状矿物以石英为主,可含一定量的长石,一般少于25%。 由于原岩类型和变质作用程度不同,可形成不同的片岩:①云母片岩。主要由云母、石英和中酸性斜长石组成,可出现富铝的变质矿物,如十字石、蓝晶石、铁铝榴石、堇青石及红柱石等。原岩可以是粘土岩、粉砂岩或中酸性火山岩,主要是中级区域变质作用的产物。②钙硅酸盐片岩岩石中除云母石英外,以含较多的钙、镁(铁)硅酸盐矿物和少量方解石为特征。原岩主要为泥灰质沉积岩及部分英安质和安山质火山碎盾岩。常为中低级区域变质作用的产物。③绿片岩。主要由绿泥石、绿帘石、阳起石、斜长石和石英组成,一般由基性火山岩经低级区域变质作用形成。④角闪片岩。主要由角闪石和部分石英组成,有时含少量帘石、斜长石、黑云母及碳酸盐类矿物。原岩为中基性火山岩或泥灰质沉积岩。主要为中低级区域变质作用的产物。⑤蓝闪石片岩。具有低温高压的矿物组合,如蓝闪石、硬柱石、文石、硬玉等,可含黑硬绿泥石、绿泥石、钠长石、石英及阳起石等矿物。原岩主要为基性火山岩及硬砂岩。⑥镁质片岩。主要由叶蛇纹石、绿泥石、滑石等片状矿物组成,可含阳起石、菱镁矿、石英等矿物。变质程度较高时,可出现透闪石、阳起石、镁铁闪石和直闪石。原岩为超基性岩及部分极富镁的碳酸盐岩。常为低级区域变质作用的产物。

岩浆岩与变质岩资料

岩浆岩与变质岩

1.简述整合侵入体的产状和类型 岩浆岩的产状是指岩体的形状,大小及其与围岩的解除关系 根据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可划分为整合侵入体的产状和不整合侵入体的产状两种。 整合侵入体的产状: (1)岩床:岩浆沿层面形成与地层产状相整合的板状侵入体。岩床有时单独出现,有时成群出现。岩床在基性岩中比较常见。 (2)岩盖:岩盖是顶部隆起,底部平坦,中央厚边缘薄的整合侵入体,成蘑菇状,平面近似圆形。 (3)岩盆:岩浆侵入于岩层之间,其中央部分因受岩浆静压力作用而使底板下沉,形成中央微微凹陷的盆状侵入体,称为岩盆。 (4)岩鞍:岩鞍是一种产生于强烈褶皱区的岩体,是在岩层褶皱过程中,岩浆挤入背斜鞍部或向斜槽部而形成的一种整合侵入体,其剖面形态呈马鞍状 或新月型。 不整合侵入体产状: (1)岩墙:岩墙是切穿围岩层理和片理的板状不整合侵入体。 (2)岩株:岩株是一种很常见的规模较大的侵入体,在平面上常成近圆形,在岩株旁边常有一些不规则的枝状岩体伸入围岩中,称为岩枝。 (3)岩基:岩基是规模最大的侵入体,平面上常呈不规则状,主要由花岗岩类组成。 2.简述浅成侵入岩体的产状 岩盖,岩盆,岩株,岩脉,岩床。 3.简述岩浆岩共生矿物组合规律及其与化学成分的关系

4.简述火山锥的类型及特征 火山喷发物围绕火山口堆积而成的锥状体,称为火山锥。它是中心式喷发的特征产状。 根据喷发物的不同,火山锥分为以下三个类型: (1)火山碎屑岩锥。组成火山锥体的物质全部为火山碎屑岩,越靠近火山口粒度越粗,远离火山口粒度逐渐变细。 (2)熔岩火山锥。火山锥几乎都是由熔岩组成,岩浆多次溢出,构成宽矮的穹窿,又称盾形火山锥。顶部有火山口,形态低平,四壁较陡。 (3)复合火山锥。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互层而组合复合火山锥。坡脚小于35度,向火山口方向逐渐变陡。 5.简述岩浆岩不同于其他岩类的主要辨别标志 (1)岩浆岩大部分为块状的结晶岩石,部分为玻璃质岩石,具有玻璃质的岩石一般是岩浆岩, (2)岩浆岩中有一些特有的矿物和结构构造,如霞石白榴石气孔杏仁构造。 (3)岩浆岩体与围岩间一般都有明显界限,呈各种各样的形态存在于地层中, (4)岩体中常含有围岩碎块(捕掳体),这些捕掳体和围岩常遭受热变质作用。 (5)各地质历史形成的主要岩浆岩类,大部分都可以找到与其化学成分近似的现代火山岩, (6)岩浆岩中没有任何生物痕迹。 6.简述沉积接触及其特征 当侵入体遭受风化剥蚀后露出地表,其上又被较晚的沉积岩层覆盖的接触关系,称为沉积接触。 特点:(1)侵入体对上覆岩层没有任何接触变质或烘烤现象; (2)在上覆岩层的底部有下部侵入体的沙砾或矿物碎屑:在接触面下,岩体之上,可见不整合侵入面和古风化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