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变质岩复习题答案

变质岩复习题答案

变质岩复习题答案
变质岩复习题答案

变质岩复习题

*变质作用:变质作用是一个亚固态的过程,该过程导致了矿物及其结构发生了改变,常常引起某个岩石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这些变化是由于物理或化学条件的改变所致,且这些变化不同于在地球表面发生的正常变化,以及在地球表面的固结和成岩作用,也许这些变化可能于部分熔融共存。

*重结晶作用:指岩石在保持固体状态下的矿物重新组合和通过化学反应形成新的矿物过程

交代作用:指固体岩石在化学活动性流体作用下通过组分带入带出使岩石总组分和矿物成分发生变化的过程。岩石在交代过程中体积不变。

*晶内塑性变形:直线滑移、双晶滑移、单晶扭折、晶体位错。

*晶界塑性变形:颗粒边界的滑移、扩散流动(压溶)。

*变质分异:使原先均匀的岩石发育成分层的变质过程

*P-T-t 轨迹:就是岩石在变质作用过程中P-T条件随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的历程或在P-T 图解中表示历程的曲线。

*热峰条件:是岩石在变质作用过程中经历的最高温度状态时的条件,包括热峰温度、热峰压力等,也称顶峰变质条件。

变质级: 变质作用的程度增加, 通常这种增加与温度和压力之间的关系没有十分精确的联系;通常是指最大温度(T max)时的温度和压力, 因为变质级是由平衡矿物组合来确定的;通常主要指示变质作用的热峰温度;很低级、低级、中级和高级。

进变质:岩石在热峰前温度随时间而增加过程中发生的变质结晶作用。

递增变质:一个变质地区地表一定方向热峰温度连续有规律地增加的变质作用。

两者区别:前者是对单个岩石而言,后者是对一个区域的出露的岩石而言。

退变质(retrograde metamorphism):岩石在热峰后伴随的温度降低的变质重结晶作用。

退化变质(retrogressive metamorphism):岩石在热峰后伴随的温度降低的变质重结晶作用。

①包含退变质含义;②复变质中,比老的变质事件温度低的年轻变质重结晶作用。

*变质反应:发生在变质作用的条件下的化学反应。

*榴辉岩:是一种不含斜长石的变质岩,其所含石榴石和绿辉石的总量大于75%, 石榴石和绿辉石都是主要组分, 它们中的任一个含量都不能超过75%.

*孔兹岩:主要由Sil、Gt、Q、长石组成的泥质变质岩。

*柯石英:柯石英是石英在几万巴(1巴=10的5次方帕)的超高压变质作用下形成的,通常要在地下80公里左右地层中才达到这种高压。它和橄榄岩通常都是上地幔的岩石产物。二轴晶,高正突起,具放射状裂纹。

*蓝片岩:含蓝闪石的片岩总称。

矽卡岩:指产于岩浆岩与围岩(主要是碳酸盐类岩石)的接触带及其附近,由气水热液交代作用而形成的,具典型矽卡岩矿物组合(钙铝―钙铁榴石系列;透辉石―钙铁辉石系列)的一种交代岩。

1、变质作用的因素

温度:在变质作用中是最重要的因素。热源:地幔、岩浆侵入、放射性元素衰变。最低温度:达到成岩作用的温度,变质作用的起始温度可能在100-150oC。最高温度: 达到熔融温度,650-700C,最高1050C。

压力:静岩压力,是均一的应力;定向压力是来自构造活动的力;流体压力是每个组分的偏压力的总和。最低压力相当于仅地表的几个大气压,最高压力其极限可达到100-200km 深度(30~60kbaer)。

流体:变质流体存在的证据:流体包裹体也许可以提供变质作用的压力和温度信息.;对于水相和碳酸盐相, 流体是必须的.;在一定的温度、压力范围内涉及活跃组分的反应必须有一定的流体压力;流体的迁移可以传递热量;流体的迁移可以使矿聚集沉淀;流体可以是传递介质, 并且可以改变岩石的总组分和均匀性.。

时间:从两种角度理解:变质作用发生的地质时代;一次变质作用自始至终所经历的时间

2、变质作用的类型

根据变质范围和地质背景:局部变质作用(<100km3),区域变质作用(>100km3)

局部变质作用:(1)接触-热变质作用(2)动力变质作用(3)冲击变质作用(4)交代变质作用

区域变质作用:(1)造山变质作用(2)洋底变质作用(3)埋藏变质作用(4)混合岩化作用

3、变质反应的基本类型

固-固反应& 涉及活跃组分反应;连续和不连续反应;净传递反应和交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固-固反应:多形转变;固-熔体出溶;纯固相之间的反应

涉及H2O和CO2的反应:分类及x对平衡温度的影响;脱水反应;脱碳酸反应;脱水-脱碳酸反应

连续反应(滑动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关系时渐变的,在给定的压力和流体成分条件下,反应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连续发生,即两者在双变反应区内共存(包含有固溶体)。

不连续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时突变的,在给定的压力和流体成分条件下,反应在一个特定的温度下发生,在P-T,P-x,T-x等双变图解上反应物和生成物只能在单变线上共生。否则(偏离了平衡条件),两者则不能共存即一个稳定一个消失。

净转移反应:变质反应过程中引起矿物原子数目的变化。(很好的压力计);

交换反应:而反应过程中仅引起共存矿物之间的原子交换(Fe,Mg等),而不改变相关矿物的原子数(很好的温度计)。

4、等化学系列和等物理系列

等化学系列:等化学系列是指原始岩石化学成分相同的所有岩石,其矿物组合不同是由变质作用类型和变质作用强度决定的。

等物理系列:是指同一变质作用条件下形成的所有岩石,其矿物组合的不同是由于原岩的化学成分决定的。如一个变质带和变质相的岩石。

5、变质岩的结构和构造(具体看课本)

变质结构

变晶结构: 变晶的大小、几何形态、自形程度、相互关系统称之。

变形结构: 与变形有关的,产生粒径减小的结构效应称之。

变余结构: 变质岩(特别是浅变质岩)中保留下来的原岩结构特征。又称之为残余结构

变质构造

变余(残余)构造: 变质不彻底保留下来得从原岩构造。

变质构造

定向构造: 变质矿物的定向排列,出现优势方位。偏应力作用的结果。

无定向构造: 变质矿物颗粒随机分布,无定向性。

6、共生分析的基本思路

从热力学角度看,一个天然结晶岩石就是一个复杂的非均匀系统。对绝大多数变质岩而言,其热峰条件下形成的矿物组合往往非常接近化学平衡,这使得岩石矿物组合(相)与岩石化学成分(组分)和物理化学条件(自由度)之间的关系应服从Gibbs相律

因此,从研究变质岩矿物共生组合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出发,应用相律,可以分析矿物组合与岩石化学成分和物化条件的关系。这是变质岩石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称为共生分析。

7、封闭系统的Goldschmidt矿物相律

变质作用是在一定T-P区间内进行的并达到平衡,必须至少有两个自由度,即f≥2。由Gibbs相律公式可得:f=C-P+2≥2。因此,P≤C

如果系统内没有流体相,P就代表矿物相数;如果有一个流体相,矿物相数就等于P-1。因此在一定T-P范围内平衡共生的矿物相数不大于该岩石系统的独立组分数。这就是Goldschmidt矿物相律(mineralogical phase rule),是Gibbs 相律的地质学形式。

8、开放体系下Korzhenskii矿物相律

温度、压力和活动组分化学位的一定范围内,能稳定平衡共存于一开放体系的矿物相数等于或小于惰性组分数,而与活动组分无关。

由Korzhenskii矿物相律公式P ≤Ci ,我们可以很好地解释交代分带现象。即越接近热液活动中心,活动组分(Cm)越多,惰性组分(Ci)越少,因而共生矿物数目也越少。在热液活动中心,甚至只剩下1、2个惰性组分,因而可出现单矿物岩石,如纯石榴子石矽卡岩。

9、埋藏变质岩的一般特点

(1)在造山变质(区域变质)和洋底变质的很低级部分, 或在强烈拗陷盆地沉积的下部, 与未变质沉积岩、火山岩渐变过渡.

(2)变质P-T条件很低: T=150~350oC; P<0.35GPa. 流体成分是一个重要因素, 常伴随低温交代作用. 变形微弱, 偏应力次要. P-T范围小, 仅包括沸石相和葡萄石-绿纤石相两个变质相.

(3)温度很低, 矿物成分上以含沸石、葡萄石、绿纤石、混层粘土矿物等低温矿物及大量原岩中残留矿物为特征。(4)岩石无片理, 变余结构构造发育, 原生的沉积、火山或火山碎屑结构等结构, 原生的层理、气孔等构造保留完好, 外貌上与未遭受变质的原岩很难区分.

(5)由于温度很低, 通常缺乏与埋藏变质相关的岩浆活动.

10、矽卡岩的成因和类别

岩石成因较复杂, 目前通行的看法认为: 钙质矽卡岩、镁质矽卡岩主要是由中酸性侵入岩与钙镁碳酸盐类岩石(石灰岩、白云质灰岩等)接触时, 由接触交代作用所形成的一类岩石.

常见的类型有: 钙质矽卡岩、镁质矽卡岩.

11、造山变质岩的一般特点

(1)广泛分布于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和显生宙造山带,面积达数百~数千km2.

(2)区域性热异常和构造应力场联合作用的产物,变质因素十分复杂。温度、压力、偏应力和流体都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3)由于偏应力起重要作用, 造山变质岩通常都遭受构造变形, 而发育明显的面、线理.

(4)P/T比变化大, 造山变质岩分布区变质相系列和递增变质带演化十分复杂多样, 可划分为3个基本类型和一系列过渡类型

(5)造山变质的构造背景多样,主要包括弧-沟带、大陆碰撞带和大陆拉张带3类.

12、双变质带

NW 带(“内”带, 向内部, 或远离海沟) 是Ryoke带(or Abukuma)

低P/T Buchan-type造山带区域变质作用,主要为变泥质沉积岩, 可勾绘出的等变线可达到夕线石带,为一个高温-低压带, 花岗岩侵入体十分普遍。

外带, 称之为Sanbagawa带,其具有具有高压-低温特征,泥质岩中仅达到石榴石变质带程度。与Ryoke带相比基性(Basic)岩石是十分普遍的, 然而, 在该带中的岩石内发现蓝闪石(glaucophane)这些岩石通常称为蓝片岩(blueschists)

13、榴辉岩的分类

(1)Eskola (1921) 根据榴辉岩的产出状态, 分为四类:

I类榴辉岩, 呈包体产于金伯利岩中;II类榴辉岩, 呈透镜状条带状产于Alpine型橄榄岩中;

III类榴辉岩, 呈透镜状产于混合片麻岩中; IV类榴辉岩, 呈团块状产于蓝片岩相地区中.

(2)Smulikowski (1960, 1964, 1968) 据地质环境和矿物组分

I类榴辉岩(G), 透辉石榴岩和与橄榄岩共生的石榴二辉岩;II类榴辉岩(O), 蛇绿岩套榴辉岩;

III类榴辉岩(C), 普通榴辉岩.

(3)Banno (1970) 据Grt和Cpx之间的KD值的差异进行分类:

角闪岩相榴辉岩;麻粒岩相榴辉岩;玄武岩中的榴辉岩;金伯利岩中的榴辉岩;橄榄岩中的榴岩和石榴橄榄岩侵入体;金伯利岩中的石榴橄榄岩;石榴橄榄岩和橄榄岩岩中的榴辉岩包体.

(4)Coleman (1965) 据Grt中Py的含量和产出状态, 分为三类:

A类榴辉岩: 呈包体产于金伯利岩中, Py>55%;

B类榴辉岩: 呈透镜状条带状产于混合片麻岩中,Py=30-55%;

C类榴辉岩: 呈透镜状、条带状产于Alpine型变质岩中, Py<30%.

(5)Carswell (1990) 根据榴辉岩形成的温度和地质环境, 将榴辉岩分为低温、中温和高温三类: 低温榴辉岩(LT): T <550oC, 形成于消减洋壳和弧沟沉积环境;中温榴辉岩(MT): T=550o-900oC, 形成于陆壳构造加厚环境;高温榴辉

岩(LT): T>900oC, 上地幔环境.

6、Cong (1995) 区分高压榴辉岩和超高压榴辉岩

在上述这些分类方案之间,各种类型的榴辉岩是难以直接对比。这其中Eskola(1921)和Coleman(1965)的分类是较为直观和实用的,应用广泛。而Smulikowski(1960,1964,1968)和Banno(1970)的分类则显得烦琐,实际操作困难较大。相对而言,Carswell(1990)的分类具有较严谨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因而现今已为大多数地质学家所接受和应用。

14、矿物组合和判别标志

矿物组合或共生矿物、矿物共生组合:一定化学成分岩石达到化学平衡时的矿物成分

确定矿物共生组合的主要标志:①各矿物都相接触;②各矿物之间无交切和反应关系;③同种矿物光学性质相

等,无矿物环带;④一对矿物之间的分配系数相等;⑤符合矿物相律。标准①的判别是关键

15、完全活动组分和惰性组分

完全活动组分:是扩散能力极强,可以在瞬间通过粒间流体与外部环境发生物质交换,以使其化学位(或浓度) 与外部环境中该组分化学位(或浓度)相等。在平衡过程中,完全活动组分保持化学位(或浓度)不变,外部环境在该过程中起缓冲作用,因而又称为外缓冲组分。

惰性组分:是扩散能力很差,难于与外部环境发生物质交换的组分,即系统对之来说是封闭的,在平衡过程中保持质量固定不变,因而又称为固定组分。

16、巴罗带(见19)

17、变质作用的极限

最低温度:达到成岩作用的温度,变质作用的起始温度可能在100-150oC。最高温度: 达到熔融温度,650-700C,最高1050C。

最低压力相当于仅地表的几个大气压,最高压力其极限可达到100-200km 深度(30~60kbaer)。

18、变质作用的P-T-t轨迹

P-T-t path定义:就是岩石在变质作用过程中P-T条件随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的历程或在P-T图解中表示历程的曲线。

变质P-T-t 可以被表达为:

1)观测到在一个矿物组合之上残留的另一个矿物组合.残留的矿物也许代表了进变质或退变质过程中的某一个部分, 这一残留部分究竟归属于那个变质阶段完全取决于其形成的时间

2) 应用地质温压计对环带矿物的核部和边部进行计算, 这样便记录了一个岩石在其形成过程中所经历了P-T 条件但即便是在最理想的状态下(1) and (2) 也许仅仅只能记录岩石经历的一小部分的变化过程

3) 因此, 我们只能依靠不同构造域的“前”热流模式去编制完整的P-T-t轨迹, 并通过与“后” 一个计算结果去评价这一轨迹.

19、岩石格子、变质带和等变线、巴罗变质带

岩石格子:化学成分一定的岩石系统中,在一定的P-T条件作用时,随外界条件的变化,岩石系统内形成一系列变质反应。在P-T图解中,这些反应的单变线彼此相交,形成网格状的系统。

变质带:在同一个带的变质岩,在基本处于同一变质P-T-x条件范围内形成的,指示变质程度的带。

等变线:带与带之间的界线。

巴罗变质带:Barrow 研究的泥质岩(pelitic rocks),随着变质级别增加, 根据新矿物的出现, 可以区分出一系列变质带(metamorphic zones),区分的变质带和每个变质带的典型矿物组合:

黑云母带(Biotite zone). 板岩, 千枚岩和片岩, 含黑云母, 绿泥石, 白云母, 石英和

黑硬绿石(Stp)+多硅白云母(Phn)=黑云母(Bt)+绿泥石(Chl)+石英(Qtz)+水(V)

石榴石带(Garnet zone). 含特殊红色的铁铝榴石片岩, 通常有黑云母, 绿泥石, 白云母, 石英, 钠长石和奥更长石硬绿泥石(Cld)+黑云母(Bt)=石榴石(Grt)+水(V)

十字石带(Staurolite zone). 含十字石片岩, 黑云母, 石榴石, 白云母, 石英, 斜长石, 可能还有绿泥石.

白云母(Ms)+绿泥石(Chl)=十字石(St)+黑云母(Bt)+石英(Qtz)+水(V)

蓝晶石带(Kyanite zone). 含蓝晶石片岩,黑云母, 白云母, 石英, 斜长石. 通常有石榴石, 十字石十字石(St)+石英(Qtz)=石榴石(Grt)+蓝晶石(Ky)+水(V)

夕线石带(Sillimanite zone). 含夕线石片岩和片麻岩, 黑云母, 白云母, 石英, 斜长石,石榴石, 也许有十字石. 某些蓝晶石也可能存在(尽管蓝晶石和夕线石都是Al2SiO5多形体);Ky=Sil

20、变质岩的化学成分和化学类型以及常见的变质矿物

变质岩是原岩(岩浆岩、沉积岩)在固态的条件下,经变质作用而产生的,所以其化学成分与原岩成分关系密切,但又和变质作用关系的特征有关。根据统计分析,变质岩化学成分与岩浆岩、沉积岩相比,成分变化范围大,相当于两者变化的总范围。

在等化学变质情况下,变质岩的化学成分(H2O、CO2除外)完全取决于原岩成分。

根据原岩类型,变质岩可以分为:正变质岩-原岩为火成岩;副变质岩-原岩为沉积岩

在异化学变质作用情况下,变质岩的化学成分既取决于原岩的化学成分,又取决于交代作用的类型合强度。

变质作用过程中,原岩的结构、构造可以完全发生改变,但是化学成分则基本保持不变,即使是异化学变质,也或多或少保留原岩化学成分变异的某些特征。因此,变质岩的化学成分是恢复原岩和划分变质地层的标志重要。

(1)泥质岩类:原岩为泥质沉积物。①Al2O3过剩(K2O不足)的泥岩-高岭石蒙脱石; 粘土为主②K2O过剩(Al2O3不足)的变质泥岩-以水云母(伊利石)为主的泥岩。红柱石、铁铝榴石、十字石、白云母、刚玉(2)长英质:包括砂岩、酸性岩浆岩等。长石、石英、角闪石、云母

(3)钙质:原岩为各种灰岩、白云岩等。钙铝榴石、硅灰石、符山石、透灰石

(4)基性:包括基性侵入岩、火山岩以及铁质白云质泥灰岩、杂砂岩等。角闪石类、辉石类、帘石类

(5)镁质:原岩为相近的超基性岩以及与之成分泥岩、砂岩。滑石、直闪石

21、变质相、变质相的划分和空间分布,以及每个变质相中的特征变质矿物

一个变质相是指一套变质矿物组合, 它们在空间上和时间上是紧密相关的. 不断重复的.以致于它们的关系是衡定的, 因此, 在这些矿物组分和岩石总化学组分的关系是可以预测的.

22、动力变质岩一般特点、类型和大型剪切带中动力变质岩的分布

(1)产在断裂带及韧性剪切带中, 呈线状分布, 所以又称为断层岩;

(2)由于与围岩的差异风化, 动力变质岩在地貌上常形成洼沟或陡墙;

(3)具碎裂结构、糜棱结构, 有或多或少的棱角状或眼球状碎斑或碎块;

(5)由于动力变质带是流体活动地带, 所以常伴随有蚀变和矿化;

纵向上:一个深达下地壳的大型剪切带,从地表至地下不同深度P-T条件不同,变形机制不同,因而形成的动力变质岩类型也不同

横向上:在同一水平,由于变形强度通常由剪切带两侧向中心递增,而出现由两侧往中心的构造角砾岩一碎裂岩一超碎裂岩,或初糜棱岩一糜棱岩一超糜棱岩等分带现象。

23、接触-热变质岩特点;

(1)局限在侵人体与围岩接触带附近围岩之中围绕侵入体分布, 分布宽度变化很大.

(2)由于变质因素主要为T, 缺乏偏应力, 因而接触—热变质岩一般以具变晶结构、无定向构造为特征, 在接触变质晕外带, 变余结构构造发育.但不排除继承原岩定向性的继承性定向构造.

(3)接触-热变质属于很低P/T变质(视地热梯度>80℃/km), 形成深度浅(通常P<0.3GPa), 因而矿物成分上以红柱石、堇青石、硅灰石等低压矿物为特征.

(4)由于导致接触-热变质的热和流体来自侵入体, 因而接触变质晕中出现自侵人体接触带向外变质程度逐渐降低的变质分带, 围绕侵人体呈同心圈状分布. 发育完整的接触变质带.

(5)因岩浆流体的作用, 接触-热变质岩往往有夕卡岩等交代岩伴生.

24、混合岩的一般特点和成因

(1)大面积分布在前寒武纪地盾区和显生宙岛弧带、大碰撞带、大陆拉张带低-中P/T区域变质区,与中、高级区域变质岩及花岗岩类深成侵人体共生和相互过渡

(2)混合岩由基体和脉体两个基本组成部分组成。基体是角闪岩相或麻粒岩相变质岩,代表混合岩原岩,但或多或少受到改造,又称为古成体。脉体是长英质或花岗质物质,代表混合岩中新生的部分,又称为新成体。通常脉体具有暗色矿物聚集而成的壁或帮,称为暗色体,相应地将主体浅色长英质部分称为浅色体。与浅色体和暗色体相比,基体(古成体)具中间色调,又称为中色体。

(3)在化学成分上,浅色体为长英质的,常具有Q-Ab-Or系统共结点或同结线成分,说明它们是部分熔融产物。古成体可包括泥质、长英质、钙质、基性、镁质等各种化学类型变质岩。但以长英质片麻岩最常见。即使是长英质片麻岩,其成分也往往偏离同结线。

(4)在结构方面,古成体具鳞片花岗变晶结构等变晶结构和交代结构,往往强面理化。新成体和片麻状花岗岩通常具半自形粒状等熔体结晶结构和交代结构,定向性较古成体弱。普遍发育交代结构是混合岩结构的明显特点。

(5)基体与脉体的空间排布方式决定了混合岩构造特点。

25、变质岩组合(见课本第五篇部分内容)

一.变质相的分布

二.汇聚板块边缘变质岩

三.陆-陆碰撞变质岩

四.板内变质岩

五.其他变质岩组合

工程地质复习提纲(全)

工程地质 1.工程地质学是介于地学和工程学之间的一门边缘交叉学科,他研究土木工程中的地质问题,可见工程地质学是为了解决地质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之间矛盾的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 2.工程地质学中的地质因素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自然地质作用与现象等 3.圈层构造:地壳,地幔,地核 4.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5.地壳中的化学元素,除极少数呈单质存在外,绝大多数的元素都是以化合物的形态存在于地壳中。这些存在于地壳中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自然元素或化合物,称为矿物。其中构成岩石的矿物,称为造岩矿物。常见:石英,正长石,方解石。 6.造岩矿物绝大部分是结晶质 7.矿物的物理性质,决定于矿物的化学成分和内部构造。 8.矿物的物理性质: 1 颜色:自色,他色,加色 2 条痕色:与实际颜色不一定相同 3 光泽 4 硬度划分: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正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 5 解理,断口:矿物受打击后,能延一定方向裂开形成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解理。不具方向性的不规则断裂面称为断口。 解理分为:极完全解理完全解理中等解理不完全解理 解理的完全程度和断口是相互消涨的,解理完全是则不显断口。反之,解理不完全或无解理时,则断口显著。 9.(岩浆岩)岩浆岩依冷凝成岩浆岩的地质环境的不同,分为三大类:深成岩(3000米),浅成岩,喷出岩(火山岩) 10.岩浆岩的产状是反映岩体空间位置与相互关系及其形态特征,产状有:岩基,岩株,岩盘,岩床,岩脉。 11.根据SIO2的含量分为:(1)酸性岩类(大于65%)(2)中性岩类(52-65%) (3)基性岩类(45-52%)(4)超基性岩类(小于45%) 12.(结构)岩浆岩的的结构,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的大小,形状及其相互结合的情况。分为: 1.全晶质结构(粗粒结构,中粒结构,细粒结构,微粒结构) 2.半晶质结构

2011岩石力学考试试题(含答案).

1、岩体的强度小于岩石的强度主要是由于()。 ( A )岩体中含有大量的不连续面 ( B )岩体中含有水 ( C )岩体为非均质材料 ( D )岩石的弹性模量比岩体的大 2、岩体的尺寸效应是指()。 ( A )岩体的力学参数与试件的尺寸没有什么关系 ( B )岩体的力学参数随试件的增大而增大的现象 ( C )岩体的力学参数随试件的增大而减少的现象 ( D )岩体的强度比岩石的小 3 、影响岩体质量的主要因素为()。 (A)岩石类型、埋深 (B)岩石类型、含水量、温度 (C)岩体的完整性和岩石的强度 (D)岩体的完整性、岩石强度、裂隙密度、埋深 4、我国工程岩体分级标准中岩石的坚硬程序确定是按照()。 (A)岩石的饱和单轴抗压强度 (B)岩石的抗拉强度 (C)岩石的变形模量 (D)岩石的粘结力 5、下列形态的结构体中,哪一种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A)锥形(B)菱形(C)楔形(D)方形 6、沉积岩中的沉积间断面属于哪一种类型的结构面?() (A)原生结构面(B)构造结构面(C)次生结构面 7、岩体的变形和破坏主要发生在() (A)劈理面(B)解理面(C)结构 (D)晶面 8、同一形式的结构体,其稳定性由大到小排列次序正确的是() (A)柱状>板状>块状 (B)块状>板状>柱状 (C)块状>柱状>板状 (D)板状>块状>柱状 9、不同形式的结构体对岩体稳定性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排列次序为() (A)聚合型结构体>方形结构体>菱形结构体>锥形结构体 (B)锥形结构体>菱形结构体>方形结构体>聚合型结构体 (C)聚合型结构体>菱形结构体>文形结构体>锥形结构体 (D)聚合型结构体>方形结构体>锥形结构体>菱形结构体 10、岩体结构体是指由不同产状的结构面组合围限起来,将岩体分割成相对的完整坚硬的单无块体,其结构类型的划分取决于() (A)结构面的性质(B)结构体型式 (C)岩石建造的组合(D)三者都应考虑

岩浆岩及变质岩简明教程

《岩浆岩及变质岩简明教程》重点 岩浆岩 一、岩浆、岩浆岩的基本概念及特征 1、岩浆:地下深处存在的高温高压条件下,硅酸盐熔融体。 2、岩浆岩:由地壳深出的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结晶而成。 3、岩浆岩的特征:①大部分为晶质块状岩石,少量为玻璃质。 ②特有的矿物组合、特有的结构构造。 ③岩体与围岩有明显界限,岩体中含围岩碎块,围岩与捕虏 体受热变质。 ④无生物遗迹。 4、粘度强度取决于:①温度(越高越小)②二氧化硅含量(越低越小)③挥发分含量(越高越小) 5、岩浆的主要成分:(十种氧化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矿物成分 1、主要造岩矿物 ①长石 ②橄榄石 ③辉石 ④角闪石 ⑤黑(白)云母 ⑥石英 ⑦似长石:霞石白榴石 2、造岩矿物的分类 A按成分分:暗色矿物: 浅色矿物: (岩石中暗色矿物含量——色率) B含量多少分:①主要矿物(含量高,一般大于20%,决定岩石大类) ②次要矿物(较少,岩石种属) ③副矿物(含量甚微) C按二氧化硅:饱和、不饱和 D按矿物成因分:原生矿物、次生矿物 3、矿物生成顺序:鲍文反应系列 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 K长石石英 基斜中斜酸斜 三、结构 1、概念:构造:矿物集合体的空间排列组合方式。 结构:岩石中矿物的结晶强度、颗粒大小、形态及相互关系。 2、岩浆岩的结构分类: A结晶程度:全晶质结构、半晶质结构、玻璃质结构 B颗粒大小:①绝对大小:伟晶( > 1cm)、粗晶(>5mm)、中晶(2~5mm)、细晶(0.2~2mm)、微晶(<0.2mm) ②相对大小:等粒结构(同一粒级范围内)、不等粒结构、斑状似斑

变质岩考题答案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个4分) 1、变质作用:指在地壳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由于地球内力的变化,特别是上地幔对地壳的影响,区域热流值和应力发生变化,使地壳中已经存在的岩石在基本保持固态情况下发生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和结构构造的变化,特殊情况下还可以产生局部重熔或重溶,形成部分流体相,这些作用的总和称变质作用。 2、正变质岩:原岩为岩浆岩经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称正变质岩。 3、负变质岩:原岩为沉积岩经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称负变质岩。 4、特征变质矿物:指稳定范围比较窄,对变质作用的条件变化反应比较灵敏,可以反映变质作用条件的矿物。如蓝晶石、红柱石、矽线石、硬绿泥石等。 5、贯通矿物:指稳定范围比较大,在不同的变质作用条件下都可以稳定存在的矿物。如石英、斜长石、方解石等。 6、重结晶作用:变质作用过程中岩石在固态下岩石中同种矿物重新结晶生长,使矿物的颗粒大小和形态发生变化,而不形成新矿物相的作用称重结晶作用。 7、变质结晶作用:变质作用过程中,在变质作用的温度压力范围内,岩石在基本保持固态情况下,通过变质反应使原有矿物逐渐消失,新矿物相逐渐形成的过程称变质结晶作用。变质结晶作用中由于岩石中的组份发生了重新组合,所以又可称为重组合作用。变质结晶作用过程中岩石的矿物成分发生了变化,但岩石的总化学成分不变。 8、交代作用: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在有流体相参与的情况下,岩石在固态下发生某些组份的带人和带出而使固态岩石的总化学成分发生变化的一种作用。交代作用过程中岩石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都发生变化。 9、裂隙溶液:交代作用过程中一种存在于岩石的裂隙中,可以自由流动的溶液,它以渗透方式进行组份迁移。 10、间隙溶液:主要以单个分子状态围绕矿物颗粒表面或存在于颗粒之间的间隙中的溶液。它不能自由流动,主要以扩散方式进行组份迁移。 11、变质分异作用:在变质作用的温压条件下,成分均一的原岩经变质作用发生矿物成分的不均一聚集现象,形成成分不均一的变质岩,这种作用称变质分异作用。 12、变质带:变质程度不同的岩石在空间上呈有规律的分带现象,这些带呈变质带。 13、递增变质带:在空间上变质程度由低级到高级顺序排列的变质带称递增变质带。又叫渐进变质带。 14、变余结构:变质岩中由于变质结晶作用不彻底而保留下来的原岩的结构特征称变余结构。在浅变质岩中比较常见。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与类型,简述三大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题目:试述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与类型,简述三大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一、岩浆岩:或称火成岩,是由岩浆凝结形成的岩石。 1、岩浆岩的主要特征:岩浆岩中有一些自己特有的结构和构造特征 ○1、气孔状构造:在温度、压力骤然降低的条件下形成的,造成溶解在岩浆中的挥发份以气体形式大量逸出,形成气孔状构造。当气孔十分发育时,岩石会变得很轻,甚至可以漂在水面,形成浮岩。 ○2、杏仁状构造:上述气孔形成的空洞被后来的物质充填,就形成了杏仁状构造。 ○3、流纹构造、绳状构造:岩浆喷出到地表,熔岩在流动的过程中其表面常留下流动的痕迹,有时好像几股绳子拧在一起。 ○4、枕状构造:岩浆在水下喷发,熔岩在水的作用下会形成很多椭球体。 上述这些特殊的构造只存在于岩浆岩中。还有块状构造和斑状构造。除了构造以外还有因为矿物的结晶程度、集合体形状与组合方式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结构,如玻璃质结构、隐晶质结构、显晶质结构。 2、岩浆岩的主要类型:岩浆岩依据矿物组成的差别,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1超基性岩类:二氧化硅含量小于45%,多铁、镁而少钾、钠,基本上由暗色矿物组成,主要是橄榄石、辉石,二者含量可以超过70%。其次为角闪石和黑云母;不含石英,长石也很少。这类岩石最常见侵入岩是橄榄岩类,喷出岩是苦橄岩类。 ○2基性岩类:化学成分的特征是SiO2为45-53%,Al2O3可达15%,CaO可达10%;而铁镁含量约各占6%左右。岩石颜色比超基性岩浅,比重也稍小,一般在3左右。侵入岩很致密,喷出岩常具有气孔状和杏仁状构造。。在矿物成分上,铁镁矿物约占40%,而且以辉石为主,其次是橄榄石、角闪石和黑云母。基性岩和超基性岩的另一个区别是出现了大量斜长石。这类岩石的

变质岩(复习)

1.为什么自然界的岩石不仅仅是岩浆岩、沉积岩两大类? 答:地球演化过程中不同地球动力学事件使早先存在的岩石所处的地质环境和物理化学条件发生变化,偏离其初始形成时的地质环境及物理化学条件。这必然引起岩石的矿物组成、结构构造甚至化学成分发生变化(调整或改造),以适应新的地质环境及物理化学条件。 2.如何正确理解变质作用的概念 答:在地壳形成和发展、演化过程中,早先形成的岩石(包括岩浆岩、沉积岩以及先存的变质岩)在地壳一定深处,为适应新的地质环境和物理化学条件,在基本保持固态的条件下发生的矿物组成、结构构造甚至化学成分的变化称为变质作用。 3.变质作用与岩浆作用都是内生地质作用,它们的区别是什么? 答:变质作用的发生过程主要是一个升温过程,而岩浆作用主要是降温过程。 (变质反应重结晶) 变质作用主要是在固态条件下的矿物转变,而岩浆作用则是在液态条件下的矿物晶出。 (变晶结构) 变质作用与岩浆活动之间也不存在一条截然的界线。(部分重熔) 4.为什么说温度是变质作用最重要的因素? 答:○1温度升高可使原岩中一些矿物发生重结晶。 ○2温度变化能引起原岩中矿物之间发生变质反应形成新矿物。 CaCO3(Cc)+SiO2 (Q)? CaSiO3 (Wo)+CO2↑ 温度是变质反应中最重要的热力学平衡参数。 ○3温度升高可为变质反应提供能量,并使岩石中流体的活动性增大,促进变质反应进行,使新矿物和新组构能以较快的速率和较大的规模形成。 ○4温度持续升高可使原岩在重结晶和变质结晶基础上发生部分重熔,其中长英质组分成为流体相,引起混合岩化作用。 ○5温度升高还可改变岩石的变形行为,从脆性变形向塑性变形转变。 5.负荷压力在变质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1改变发生变质反应的温度。压力增高,多数情况下可使吸热反应的平衡温度升高。 如: CaCO3(Cc)+SiO2(Q)? CaSiO3(Wo)+CO2↑压力由105Pa(1bar)增高到0.1GPa(1Kb)时,发生这一反应的温度将由470℃增到670℃。 ○2压力的增高有利于形成分子积体较小、密度较大的高压矿物或矿物组合。 如硬玉和霰石等。 6.评述构造超压和流体超压对变质作用的影响。 答:构造超压——构造超压为平均应力与负荷压力之差,是构造作用对总压力的贡献。构造超压大小与岩石强度有关,后者本身又因成分、温度、变形速率及其他因素而变化。 由于变质作用发生在高温条件下,岩石强度通常不大,因而构造超压通常较小,正常变质条件下小于0.1GPa。构造超压只有在地壳浅部、岩石处于刚性状态且应变迅速时才有意义。而在地壳较深处,温度较高、负荷压力较大,岩石具有一定的塑性,应力可通过塑性变形而被释放,所以不大可能起附加压力的作用。 流体超压——有时在封闭体系中,随着温度的上升,多种变质反应将释放出大量的H2O 和(或)CO2,由于毛细孔体积很小,同时岩石的强度又足够大,则可出现Pf>Pl 的情况。两者的差值称作流体超压, Winkler认为这是“内部产生的气体超压”,一般是局部的。这种情况下,无论变质反应是否有流体相参与,Pf都是控制变质反应的独立因素。 在侵入体附近,由于岩浆结晶过程中析出大量流体相,也可在局部出现Pf>Pl的

《石油地质基础》试题及答案

《石油地质基础》试题 一、名词解释(5×2=10分) 1、干酪根:是指沉积岩(物)中分散的不溶于一般有机溶剂的沉积有机质,也可理解为 油母质。 2、构造运动:地球内部动力作用所引起的地壳结构改变和地壳内部物质变位的机械运动, 称为地壳运动,习称构造运动。 3、沉积岩:是在近地表条件下,主要由母岩的风化产物及其它物质,经搬运、沉积及成 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4、盖层:是指位于储集层之上能够封隔储集层并使能阻止储集层中的油气向上溢散的岩 层。 5、石油:储存在地下岩石孔隙介质中由碳氢化合物及少量杂质组成的呈液态或稠态的可 燃有机矿产。 二、填空题(30×1=30分) 1、根据海拔高程和地形起伏特征,陆地地形主要划分为山地、丘陵、 盆地、高原、平原等。 2、年代地层单位:宇、界、系、统。地质年代单位:宙、宙、纪、世。 3、地层接触关系分为整合接触、和不整合接触。 4、岩层产状三要素:走向、倾向和倾角。 5、摩氏硬度从1到10的矿物依次是:划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 灰石、正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 6、地质年代从早到晚依次是:震旦纪、寒武纪、奥陶纪、、 二、泥盆纪、志留纪、石炭纪、三叠纪、二叠纪、侏罗纪、白 垩纪、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

三、选择题(10×2=20分) 1、风化作用按其性质可分为( c )、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三种类型。A.沉积风化作用 B.搬运作用 C.物理风化作用 D.岩浆作用 2、成岩作用主要包括压实作用、( a )、重结晶作用。 A.胶结作用 B.风化作用 C.沉积作用 D.搬运作用 3、下列各组选项,均属于内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的是( c )。 A.地质作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B.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固结成岩作用C.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D.水平运动、升降运动、固结成岩作用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两种元素是( d )。 A.氧和铝 B.铝和硅 C.铁和镁 D.氧和硅 5、石油和天然气与( c ) 关系最为密切。 A.沉积岩 B.岩浆岩 C.变质岩 D.火山岩 6、下列岩石中,储油条件最好的是( d )。 A.火成岩 B.变质岩 C.粘土岩 D.沉积岩 7、沉积岩一般可分为( b )。 A.碎屑岩、粘土岩、石灰岩 B.碎屑岩、粘土岩、碳酸盐岩 C.碳酸盐岩、碎屑岩、变质岩 D.粘土岩、碳酸盐岩、砾岩 8、沉积岩形成过程中各种作用的先后顺序是( b )。 A.风化—搬运—剥蚀—沉积—成岩 B.风化—剥蚀—搬运—沉积—成岩C.剥蚀—风化—搬运—沉积—成岩 D.剥蚀—搬运—沉积—成岩。 9、不同的沉积相形成于不同的沉积环境,在沉积环境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d )。A.生物发育 B.气候状况 C.地球化学条件 D.自然地理条件10、在沉积相的分类中,湖泊相属于( a )相。 A.陆 B.海 C.滨海 D.浅海 四、简答题(5×5=25分) 1、以下胶结类型分别属于哪一类?

复习思考题(岩矿综合鉴定)

地质学专业“岩矿综合鉴定”课程 复习思考题 (2017年10月) 01、结合自己以往的理论学习或野外实习经历,举例说明如何鉴别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并写出相应的鉴别标志。 02、何谓岩矿鉴定?举例叙述“岩矿鉴定”在变质岩PTDt轨迹研究中的作用和意义? 03、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中均有长石类矿物存在,请叙述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举例说明它们的岩石成因意义。 04、什么是沉积石英岩?其与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石英岩在矿物组合和结构特征上有何区别与联系? 05、岩浆岩结构与变质岩结构既有区别也有联系,请叙述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举例说明之。 06、以陆源碎屑岩为例,论述沉积岩的结构划分、基本特征及其研究意义。 07、举例论述岩浆岩结构按矿物颗粒相对大小划分的类型、特点及其成因意义。 08、如何确定变质岩中矿物的平衡关系与世代关系?请举例叙述之。 09、岩浆岩和变质岩中均有橄榄石、辉石、角闪石和黑云母等暗色矿物存在,请举例论述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10、在岩浆岩(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和酸性岩)和变质岩(区域变质岩、交代变质岩、热接触变质岩和混合岩)中,可以存在含量不 等的石榴石(沉积岩中石榴石不多,且多以重砂形式出现),请举例论述这些石榴石的基本特征及其与岩石定名的关系。 11、碳酸岩、碳酸盐岩与大理岩在矿物组合和结构特征上有何异同?有怎样的岩石成因意义? 12、何谓反应边结构?有哪两种成因类型?各有什么特征?请举例说明之。 13、岩浆花岗岩与混合花岗岩在矿物组合及结构、构造特征上有何不同?与岩石成因有什么关系? 14、闪长岩与斜长角闪岩在矿物组合及结构、构造特征上有何区别?有什么岩石成因意义? 15、接触热变质岩与接触交代变质岩在矿物组合、结构构造及岩石类型等方面有什么区别?能反映怎样的岩石成因特征?

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图1 三大岩类物质循环 岩石的分类:根据其成因可分为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一、岩浆岩 岩浆沿着地壳薄弱带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温度降低,最后冷凝形成的岩石称为岩浆岩。 岩浆喷出地表后冷凝形成的岩石称为喷出岩;岩浆在地表下冷凝形成的岩石称为侵入岩。在较深处形成的侵入岩叫深成岩,在较浅处形成的侵入岩叫浅成岩。 (1)岩浆岩的矿物成分 图2 石英图 3 正长石图 4 角闪石 组成岩浆岩的矿物种类很多,其主要矿物有石英(图2)、正长石(图3)、斜长石、角闪石(图4)、辉石、橄榄石及黑云母等。 (2)岩浆岩的结构与构造 ①岩浆岩的结构,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大小、形态及其相互关系的特征。 按结晶程度,岩浆岩的结构可分为:全晶质结构、非晶质结构、半晶质结构。 按矿物颗粒大小,岩浆岩的结构可分为:等粒结构、不等粒结构。

②岩浆岩的构造,是指岩石中不同矿物与其他组成部分的排列填充方式所表现出来的外貌特征。构造的特征,主要取决于岩浆冷凝时的环境。岩浆岩最常见的构造有:块状构造、流纹状构造、气孔状构造、杏仁状构造。 结构和构造特征反映了岩浆岩的生成环境,因此,它是岩浆岩分类和鉴定的重要标志,也是研究岩浆岩作用方式的依据之一。 (3)岩浆岩的分类及常见的岩浆岩 根据岩浆岩中SiO2的含量,岩浆岩可分为下面几类:酸性岩类(SiO2的含量>65%)、中性岩类(SiO2的含量65%~52%)、基性岩类(SiO2的含量52%~45%)、超基性岩类(SiO2的含量<45%)。 图5 花岗岩图6 闪长岩图7 玄武岩 常见的岩浆岩描述如下:1酸性岩类:花岗岩(P-1-6)、花岗斑岩、流纹岩。2中性岩类:正长岩、正长斑岩、闪长岩(P-1-7)、闪长玢岩、安山岩。3基性岩类:辉长岩、辉绿岩、玄武岩(P-1-8)。4超基性岩类:橄榄岩。 二、沉积岩 沉积岩是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条件下,由母岩(岩浆岩、变质岩和早已形成的沉积岩)风化剥蚀的产物经搬运、沉积和固结硬化而成的岩石。它是地壳表面分布最广的一种层状岩石。 (1)沉积岩(P-1-9)的物质成分

变质岩复习资料_ed3

变质岩复习资料 1. 变质作用和变质岩的概念 变质作用 由于地球内动力作用,原始条件发生改变,已形成的岩石(原岩)为了适应新的环境在基本保持固态的情况下发生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的变化和调整,甚至局部发生部分熔融。从原始岩石到形成新的岩石类型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过程统称为变质作用。 变质岩 变质岩是指原有的岩石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具有新的矿物组合和结构构造的岩石。 2. 变质作用控制因素?温度的作用、来源、在变质作用过程中的范围 温度、压力、流体 温度的作用:a) 促进重结晶b) 促使化学反应的发生c) 导致一定程度的部分熔融 温度的来源:a) 地热增温b) 放射性衰变c) 机械能转变d) 岩浆侵入或上地幔热流活动 —般变质作用的温度范围为150~900℃(从成岩作用温度到部分熔融温度) 3. 压力的分类及定义,压力对变质反应的影响,构造超压 压力分为静压力和定向压力 1) 静压力: A负荷压力:是指岩石在地壳一定深度所承受的上覆岩层的重力,是一种均向性的静压力 作用:a) 使吸热变质反应的温度升高b) 产生高压矿物组合 B流体压力:变质作用过程中,岩石系统常存在少量流体相,其所具内压称为流体压力 P f=ΣPi 作用:控制反应平衡,是控制脱水和脱碳酸盐化等变质反应的主要因素 2) 定向压力/应力:(应力)当物体遭受定向外力作用,其内部就会产生一种抵抗力,称为应力。(只在固态岩石中起作用) 三个基本类型:张性、压性、剪切 作用: 影响结构、构造,增加变质反应和重结晶作用速度,但不影响平衡矿物对 构造超压:是应力的垂直分压,作用相同于负荷压,即为超出正常负荷压的那部分静压力。 4. 流体的成分、含量及变化规律,来源和作用 流体的成分:H2O, CO2, CH4, S, N2, HCl, HF... 流体含量:一般总量不超过1-2%(气液变质作用中流体含量更丰富) 变化规律:变质程度增加时,总体上流体是减小的,H2O/CO2比值减小 来源:1) 继承原岩2) 岩浆侵入和地幔去气作用3) 大气降水进入地下再循环4) 原有含挥发矿物的分解作用:1) 控制反应2) 携带活动组分导致交代作用3) 提高反应速率4) 降低熔融温度 5. 变质作用方式及含义,以及各种变质作用发生的控制因素 1) 重结晶作用(recrystallization):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原岩基本保持固态条件下的矿物结晶作用称为重结晶作用,狭义的重结晶作用不包括新矿物的形成 控制因素:a) 原岩的矿物组分及结构构造b) 变质条件(流体、温度和压力) 2) 变质结晶作用(neocrystallization) 和变质反应(metamorphic reaction): 变质结晶作用是指在变质作用的温度压力范围内,在原岩基本保持固态条件下,新矿物相的形成过程,同时必有相应的原有矿物趋于消失。 变质反应是变质作用过程中形成新矿物的化学反应。变质反应的主要特点是,有关反应是在岩石基本上保持固态条件下进行的,而且新矿物的形成和原有矿物的分解同时发生。 控制因素:a) 原岩的矿物组分及结构构造b) 变质条件(流体、温度和压力)

变质岩复习提纲答案

变质岩复习提纲答案 1、变质作用机制的主要类型 变质结晶、变形、变质分异 变质结晶作用:岩石在变质条件下的结晶作用。 变形:岩石在外力或其他物理因素(如温度、湿度)作用下发生形状或体积的变化。 变质分异:原先均匀的岩石发育成分层的变质过程。 2、主要的变质结晶作用机制 重结晶作用:指岩石在基本保持固体状态下的矿物重新组合和通过化学反应形成新矿物的过程。重结晶前后岩石总化学成分(除水和二氧化碳)不变。 交代作用:指固体岩石在化学活动性流体作用下通过组分带入带出而使岩石总化学成分(除水、二氧化碳等挥发分除外)和矿物成分发生变化的过程。 3、重结晶作用、交代作用 重结晶作用: 交代作用:指固体岩石在化学活动性流体作用下通过组分带入带出而使岩石总化学成分(除水、二氧化碳等挥发分除外)和矿物成分发生变化的过程。可分为:等化学变质作用(在封闭系统中)、

异化学变质作用 4、变质分异作用 变质分异作用:使原先均匀的岩石发育成分层的变质过程。 产生分层的机理: 1)、成分层代表扩散反应带 2)、成分层的发育是构造重结晶的结果 3)、成分层是强烈压扁(塑性变形)的结果 5、变质作用的因素:温度、压力、化学活动性流体、时间 6、温度对变质作用反应的作用 1)温度升高有利于吸热反应(如脱水反应),温度降低反应向放热方向进行。 2)温度升高可提高活化分子比例,克服活化能障碍,大大加快变质反应速率和晶体生长,是重结晶的决定性因素。 3)温度升高还可以改变岩石的变形行为,从脆性变形向塑性变形转化。 4)温度升高还会通过脱水反应、脱碳酸反应形成变质热液,他们作为催化剂、搬运剂和热媒介对变质作用施加影响。5)此外,温度升高还会导致部分熔融而发生混合岩化。 7、轨迹的概念、地质意义、应用

第5章 变质作用与变质岩试题

第5章变质作用与变质岩试题 一、名词解释 变质作用正变质岩副变质岩重结晶作用重组合作用交代作用接触变质作用接触热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变质带片理变质矿物 二、是非题 1.变质作用可以完全抹掉原岩的特征。() 2.重结晶作用不能改变岩石原来的矿物成分。() 3.接触变质作用常常影响到大面积的地壳岩石发生变质。() 4.标志变质作用程度的典型的级别顺序是低级变质作用的绿片岩;中级变质作用的角闪岩和代表高级变质作用的辉石变粒岩。() 5.标志高围压低温度形成的变质岩是蓝片岩;() 6.区域变质作用常常包含明显的机械变形。() 7.石灰岩经变质作用后只能变成大理岩。() 8.片岩、片麻岩是地壳遭受强烈构造运动的见证。() 9.高温、高压和化学活动性流体是引起变质作用的主要因素。() 10.当加热时,所有的岩石都可在一定温度下重新起反应。() 三、选择题 1.接触变质形成的许多岩石没有或几乎没有面理,这是因为() a.接触变质时几乎没有什么变形 ; b.接触变质在高温条件下进行的 ; c.接触变质在低 温条件下进行的 ;d.在变质过程中没有任何完好矿物重结晶。 2.富长英质成分(Al2SiO5的铝硅酸盐)的岩石在变质作用过程中随着温度、压力的逐渐增加可以形成Al2SiO5系列多形晶矿物,其顺序是() a.蓝晶石、红柱石、夕线石; b.红柱石、蓝晶石、夕线石; c.夕线石、红柱石、蓝晶石 ; d. 夕线石、蓝晶石、红柱石。 3.碎裂岩是动力变质的产物,它主要是由于()和()。 a.沿断裂带机械变形的结果 ; b.作为岩石接近熔点的塑性变形 ; c.与花岗岩侵入有 关 ;d.与断裂附近密集的节理有关。 4.下列哪一个不是变质作用的产物。()。 a.变斑晶 ; b.眼球花岗岩 ; c.斑晶 ; d.麻粒岩。 5.蓝片岩是什么变质环境的标志性产物?()。 a.接触变质 ; b.高温低压变质带 ; c.低温高压变质带 ; d.区域变质。 6.变质岩约占地壳物质体积的百分之几?() a.25% ; b.15% ; c.5% ; d.35% 。

变质岩复习题(2016)

一、名词解释 1、变质岩; 2、正变质岩; 3、副变质岩; 4、麻粒岩; 5、榴辉岩; 6、TTG片麻岩(TTG 岩系); 7、孔兹岩; 8、矽卡岩; 9、云英岩;10、变质作用;11、重结晶作用;12、变质结晶作用;13、交代作用;14、区域变质作用;15、冲击变质作用;16、动力变质作用;17、交代变质作用;18、接触-热变质作用;19、造山变质作用;20、洋底变质作用;21、混合岩化作用;22、热峰条件;23、P-T-t轨迹;24、等化学系列;25、等物理系列;26、变余结构;27、变晶结构;28、变晶系;29、反应结构;30、交代结构;31、碎裂结构;32、糜棱结构;33、筛状(变晶)结构;34、板状构造;35、千枚状构造;36、片状构造;37、片麻状构造;38、变质反应;39、晕长石;40、不连续反应和连续反应;41、固-固反应;42、变质带;43、成岩格子;44、共生分析;45、封闭系统的 Goldschmidt矿物相律;46、开放系统的Korzhenskii矿物相律;47、矿物共生组合; 48、ACF图解;49、变质相;50、变质相系 二、填空题 1、在没有交代作用的前提下,变质岩的化学成分主要受的影响。 2、变质作用机制包括、、和。 3、交代作用是使发生改变的一种作用。 4、根据有无交代作用的发生,可将接触变质作用分为变质作用和变质作用。 5、影响变质作用发生的因素是、、和时间等。 6、温克勒(Winkler)根据变质反应温度划分的四个变质级 是、、、。 7、铝硅酸盐Al2SiO5在不同变质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同质异相体矿物,它们分别 为、、。 8、以矿物组合及其含量命名的变质岩有、、、、、 和。 9、以构造命名的变质岩有、、、、和。 10、某变质岩石具有片状构造,斑状变晶结构,基质为中粒粒状鳞片变晶结构,矿物组成为 石榴石(10%)+十字石(15%)+黑云母(20%)+白云母(15%)+石英(40%),该变质岩名称为,可能原岩为系列,变质程度为。 11、某区域变质岩含蓝晶石8%;石榴子石10%;黑云母15%;斜长石(An=35)35%;石英25%; 少量白云母(<5%)和副矿物。岩石中片、粒状矿物呈不连续定向排列,则该岩石的结构应是,构造为,岩石完整的名称是。 12、某区域变质岩含石榴子石8%;矽线石12%;黑云母12%;钾长石25%;斜长石15%;石 英25%和少量钛铁矿。岩石中片、粒状矿物呈不连续定向排列,则该岩石的结构应是,构造为,岩石的精确命名为。 13、混合岩是由和两个基本组成部分组成。 14、变质作用根据产生的地质背景可分 为:、、、、、、和混合岩化作用等类型。 15、榴辉岩是主要由和矿物组成的高压基性变质岩。 16、正变质岩的原岩是,副变质岩的原岩是。 17、变质作用的决定性因素为。 18、某变质岩石具有片状构造,斑状变晶结构,基质为中粒粒状鳞片变晶结构,矿物组成为 石榴石(10%)+蓝晶石(15%)+白云母(35%)+石英(40%),该变质岩名称为,可能原岩为,变质程度为。

岩浆岩与变质岩

1.简述整合侵入体的产状和类型 岩浆岩的产状是指岩体的形状,大小及其与围岩的解除关系 根据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可划分为整合侵入体的产状和不整合侵入体的产状两种。 整合侵入体的产状: (1)岩床:岩浆沿层面形成与地层产状相整合的板状侵入体。岩床有时单独出现,有时成群出现。岩床在基性岩中比较常见。 (2)岩盖:岩盖是顶部隆起,底部平坦,中央厚边缘薄的整合侵入体,成蘑菇状,平面近似圆形。 (3)岩盆:岩浆侵入于岩层之间,其中央部分因受岩浆静压力作用而使底板下沉,形成中央微微凹陷的盆状侵入体,称为岩盆。 (4)岩鞍:岩鞍是一种产生于强烈褶皱区的岩体,是在岩层褶皱过程中,岩浆挤入背斜鞍部或向斜槽部而形成的一种整合侵入体,其剖面形态呈马鞍状 或新月型。 不整合侵入体产状: (1)岩墙:岩墙是切穿围岩层理和片理的板状不整合侵入体。 (2)岩株:岩株是一种很常见的规模较大的侵入体,在平面上常成近圆形,在岩株旁边常有一些不规则的枝状岩体伸入围岩中,称为岩枝。 (3)岩基:岩基是规模最大的侵入体,平面上常呈不规则状,主要由花岗岩类组成。 2.简述浅成侵入岩体的产状 岩盖,岩盆,岩株,岩脉,岩床。 3.简述岩浆岩共生矿物组合规律及其与化学成分的关系

4.简述火山锥的类型及特征 火山喷发物围绕火山口堆积而成的锥状体,称为火山锥。它是中心式喷发的特征产状。 根据喷发物的不同,火山锥分为以下三个类型: (1)火山碎屑岩锥。组成火山锥体的物质全部为火山碎屑岩,越靠近火山口粒度越粗,远离火山口粒度逐渐变细。 (2)熔岩火山锥。火山锥几乎都是由熔岩组成,岩浆多次溢出,构成宽矮的穹窿,又称盾形火山锥。顶部有火山口,形态低平,四壁较陡。 (3)复合火山锥。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互层而组合复合火山锥。坡脚小于35度,向火山口方向逐渐变陡。 5.简述岩浆岩不同于其他岩类的主要辨别标志 (1)岩浆岩大部分为块状的结晶岩石,部分为玻璃质岩石,具有玻璃质的岩石一般是岩浆岩, (2)岩浆岩中有一些特有的矿物和结构构造,如霞石白榴石气孔杏仁构造。 (3)岩浆岩体与围岩间一般都有明显界限,呈各种各样的形态存在于地层中, (4)岩体中常含有围岩碎块(捕掳体),这些捕掳体和围岩常遭受热变质作用。 (5)各地质历史形成的主要岩浆岩类,大部分都可以找到与其化学成分近似的现代火山岩, (6)岩浆岩中没有任何生物痕迹。 6.简述沉积接触及其特征 当侵入体遭受风化剥蚀后露出地表,其上又被较晚的沉积岩层覆盖的接触关系,称为沉积接触。 特点:(1)侵入体对上覆岩层没有任何接触变质或烘烤现象;

变质岩期末复习

一.名词解释 1.变质结晶作用:指在变质条件下, 同种矿物间的溶解, 组分迁移, 再沉淀结晶的改造作用. 这此过程中, 没有新的矿物相出现。 2.等物理系列:对于特定成分的原岩体系来说,决定变质岩中矿物组合的因素是变质条件,为了描述不同的变质条件及其对应的产物特征,引入了等物理系列的概念. 3.贯通矿物: 大部分矿物稳定存在的温度和压力范围较宽, 对温度和压力不敏感,. 4.混合岩化作用:在高级区域变质地区,由部分熔融产生的低熔物质(新成体)与变质岩基体(古成体)混合形成混合岩的过程。它是变质作用向岩浆作用的过度类型,又称超变质作用 5.变质作用: 6.接触变质作用:分布于岩浆侵入体与围岩接触带,主要由岩浆热导致的变质作用。主要因素是温度,压力较低,应力不明显。变质机制以静态重结晶或静态变质结晶为主。 7.交代假象结构:原来的矿物被另一种新矿物所置换,但仍保持着原来矿物的晶形,有时还保存着原来的解理等特点,如,角闪石和黑云母的绿泥石化 8.交代净边结构:在斜长石中最长见。在蚀变较强列的斜长石四周,有一圈清洁的边缘,是由于交代作用由外向内进行,原来的次生矿物如绢云母等再度被吸收而成。 9.交代蚕食结构:以交代关系相接触的两种矿物之间,接触线很不规则,成港弯状或锯齿状,通常弧形曲线尖角指向被交代矿物。 10.交代残留结构:交代作用进一步增强时,被交代矿物可分割成零星分布的残留体包在新形成的矿物中。 11.交代作用:指在变质条件下,由变质岩以外的物质的带入和原岩物质的带出,而造成的岩石中一种矿物被另一种化学成分不同的矿物所置换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尽管岩石基本处于固态,但以H2O和CO2为主的流体流体的存在是必要条件。 12.造山变质作用:(区域动热变质作用或狭义的区域变质作用) 与造山作用密切相关,大规模分布于前寒武纪结晶基底 (面状)和显生宙造山带(带状)的变质作用。变质因 素复杂,P/T比范围宽(三种压力类型)并与构造环境 密切相关,变质机制为变质(重)结晶和变形。形成的 变质岩常见面理和线理构造。 13:变质结晶作用:指在变质作用的温度压力范围内, 原岩在基本保持固态的条件下, 岩石中原有矿物被新生矿物所取代的过程. 14:变质分异作用:指原来矿物成分均匀的岩石经历变质作用后, 转变为 矿物成分不均匀的岩石的各种作用的总和 15:动力变质作用:分布于断裂带,由构造作用导致的变质作用。主要控制因素是应力,通常具较高的P/T比。变质机制以变形和动态重结晶或动态变质结晶为主 16.共生分析:从研究变质矿物共生组合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出发,应用相律,分析矿物组合与岩石化学成分和物理化学条件之间的关系,这是变质岩岩石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17.特征变质矿物:有些矿物稳定存在的温度和压力范围较窄,因而能较好地反映特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 18.等化学系列:指原始总化学成分特征相同的所有变质岩。同一化学系列变质岩中矿物组合的不同,只取决于变质作用的物理化学条件. 19.混合岩组成:基体+脉体 基体:角闪岩相或麻粒岩相变质岩,代表混合岩的原岩,但或多或少受到改造;

变质岩试题

岩浆岩与变质岩考试资料 1.岩石:天然产出的具有一定形状和结构、构造的固态矿物集合体。(少数岩 石可由玻璃或胶体或生物遗骸组成。) 2.岩浆:在上地幔和地壳深处形成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炽热、粘稠、富 含挥发物质的熔融体。 3.岩浆期后矿物:在岩浆基本凝固之后,由于受到后期气体挥发分或热液的影 响,使原生矿物、成岩矿物遭受蚀变和交代而形成的新矿物,成为岩浆期后矿物或次生蚀变产物。 4.酸度:岩浆岩中二氧化硅的重量百分含量。 5.利特曼指数:岩浆岩中碱质的碱性程度的组合指数。 6.等物理系列:指在同一变质条件下(温度和压力范围相同)形成的所有变质 岩岩石。 7.等化学系列:指具有同一原始化学成分的所有变质岩岩石。 8.特征变质矿物:是进稳定存在于很狭窄的温度——压力范围内的矿物,它对 外界条件的变化反应很灵敏,所以常常成为变质岩形成条件的指示矿物。9.斑状结构:表现为岩浆岩中由两类明显不同大小的颗粒组成,大颗粒散布在 小颗粒或玻璃质中,大颗粒称为斑晶,小颗粒或玻璃质称为基质,其基质由微晶、隐晶质或玻璃质组成。, 10.岩浆岩的产状:岩浆岩岩体的形状、大小及其与围岩的接触关系。 11.岩浆岩相:岩浆岩形成环境及在该环境所表现出来的岩石外貌特征的总和, 不同岩浆岩相的外貌和特征不同,其形成环境不同。 12.变质相: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同时形成的一套矿物共生组合及其形成时的物化 条件。 13.斑岩:浅成岩中具斑状结构且斑晶以碱性长石、副长石、石英为主的岩石。 14.玢岩:浅成岩中具斑状结构且斑晶以斜长石、暗色矿物为主的岩石。 15.辉绿结构:特征是基性斜长石和辉石颗粒大小相近,但斜长石自形程度较高, 且在较自形的板柱状斜长石所组成的近三角形间隙中充填由单个辉石的他形颗粒,此种结构反应斜长石结晶早,是基性浅成侵入岩的典型结构。16.交织结构:特征是大量斜长石长条状微晶呈平行或半平行排列,其间夹有辉 石或磁铁矿等粒状微晶,有时也含有少量隐晶质或玻璃质,多出现在向中性喷出岩过渡的种属中。 17.安山结构(波基交织结构):安山岩中常见结构,其特点是在玻璃基质中散 布着许多无定向的斜长石微晶。 18.粗面结构:变现为粗面岩基质中,长条形碱性长石微晶呈平行或半平行流状 分布。 19.花岗结构:酸性侵入岩中半自形颗粒至粗粒的等粒结构。 20.皇斑结构:皇斑岩所特有,岩石暗色矿物较多,斑晶和基质中的暗色矿物自 形程度很好,明显高于浅色矿物。 21.凝灰结构:火山碎屑物质为火山灰,其含量大于50%或75%的火山碎屑岩结 构。 22.变晶结构:是指岩石在保持基本固态条件下,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冲结晶和变

变质岩复习题

三节变质岩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变质岩 2.变质作用 3.变质重结晶作用 4.变质结晶作用 5.变质反应 6.交代作用 7.变质分异作用 8.复变质 9.前进变质10.退变质11.正变质岩与副变质岩12.变形与碎裂作用13.连续反应14.不连续反应15.共生组合16.共生分析17.变质相18.等物理系列19.等化学系列20.不稳定矿物21.稳定矿物22.特征矿物23.贯通矿物24.变质岩石结构25.变质岩石构造26.变余结构27.变余构造28.变质标型结构29.角岩结构30.包含变晶结构31.残缕结构32.筛状变晶33.后成合晶结构34.糜棱结构35.碎裂结晶36.接触变质作用37.接触变质岩38.渗透作用39.扩散作用40.交代结晶作用41.惰性组分42.活性组分43.开放系统44.封闭系统45.柯尔任斯基相律46.戈尔斯密特相律47.气液变质作用48.脆性变形49.韧性变形50.亚颗粒51.动态重结晶52.叠加结构53.等变线54.批示矿物带55.变质相系56.变晶结构57.变晶系58.斑点构造59.板状构造60.千枚状构造61.片状构造62.区域变质作用63.混合岩化作用 64.混合岩的基体和脉体 二、选择题 1.复变质岩是由()形成的变质岩。 (1)岩浆岩(2)沉积岩(3)变质岩 2.正变质岩是由()形成的变质岩。 (1)岩浆岩(2)沉积岩(3)变质岩 3.副变质岩是由()形成的变质岩。 (1)岩浆岩(2)沉积岩(3)变质岩 4.影响重结晶作用的主要因素是()。 (1)压力(2)温度(3)具化学活性的流体 5.影响交代作用的主要因素是()。 (1)压力(2)温度(3)具化学活性的流体 6.前进变质是由于()引起的变质作用。 (1)温度升高(2)压力升高(3)具化学活动性的流体成分改变 7.高压型变质岩是()的变质岩。 (1)高温高压(2)低温高压(3)地温梯度低地区 8.低压型变质岩的地温梯度是()。 (1)>30C/Km (2)20-30C/Km (3)平均10C/Km 9.红柱石角岩属于()变质岩。 (1)区域(2)接触(3)交代 10.榴辉岩是()变质岩。 (1)超高压(2)超高温(3)低温高压 11.变质岩由片状矿物和柱、粒状矿物组成,片柱状矿物连续定向排列构成面状所显示的岩石构成称为()构造。 (1)片麻状(2)条带状(3)片状 12.变质岩由片状矿物和柱、粒状矿物组成,片、柱状矿物被粒状矿物隔断、呈断续的定向排列所显示的岩石构造称为()构造。 (1)片麻状(2)片状(3)条带状 13.十字石石榴石云母片岩中,十字石、石榴石按粒度可分出大小明显不同的两群,大的十字石、石榴石称为()。 (1)斑晶(2)变斑晶(3)交代斑晶

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的概念及特点

岩石是一种或多种矿物的集合体,它是构成地壳的基本部分。按其成因分为三大类,即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岩浆岩:是由地壳内部上升的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又称火成岩。岩浆主要来源于地幔上部的软流层,那里温度高达1300℃,压力约数千个大气压,使岩浆具有极大的活动性和能量,按其活动又分为喷出岩和侵入岩。未达到地表的岩浆冷凝而成的岩石叫侵入岩。深成侵入岩颗粒较粗。浅成侵入岩颗粒细小或大小不均。喷出岩是在岩浆喷出地表的条件下形成,温度低,冷却快,常成玻璃质、半晶质或隐晶质结构,具有气孔、流纹等构造等。岩浆岩常见的如在地壳中分布很广的中粗粒结构的侵入岩——花岗岩, 气孔构造发育,黑色致密的玄武岩,流纹构造显著的酸性喷出岩——流纹岩等。 沉积岩:是地面即成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经过风化、搬运、沉积固结等沉积而成, 其主要特征是:①层理构造显著;②沉积岩中常含古代生物遗迹,经石化作用即成化石;③有的具有干裂、孔隙、结核等。常见的沉积岩有:直径大于3 毫米的砾和磨圆的卵石及被其它物质胶结而形成的砾岩,由2 毫米到毫米直径的砂粒胶结而成的砂岩,由颗粒细小的粘土矿物组成的页岩,由方解石为其主要成分,硬度不大的石灰岩等。 变质岩:是岩浆岩或沉积岩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一类新岩石。和前两类岩石主要区别是变质岩属重结晶的岩石,颗粒较粗,不含玻璃质和有机质的残体。 其主要特征是:①有的具有片理(片状)构造如片岩;②有的呈片麻构造(未形成片状),岩石断面上看到各种矿物成带状或条状等,如花岗片麻岩;③有的呈板状构造,颗粒极小,肉眼难辨,如板岩。常见的变质岩如由方解石或白云石重新经过结晶而成的大理岩,由页岩和粘土经过变质而形 成原解理状的板岩,由片状、柱状岩石组成的片岩,多由沉积岩和岩浆岩变 质而成的片麻岩,由砂岩变质而成的石英岩等。

土壤学复习提纲(含答案)

土壤学复习提纲 绪论、第一章地学基础 一、名词解释 土壤(生物经济学角度):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产绿色收获物的疏松表层。 土壤肥力: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能力。 土壤肥力的生态相对性:生态上不同的植物所要求的土壤生态条件不同。某种肥沃或不肥沃的土壤只是针对某种(或某些)生态要求上相同植物而言的,而非任何植物。 二、简答题 1.矿物、岩石的类型(按成因)(具体举例ABCD的不用写,填空举例可能用到) ①矿物:根据形成原因,可分为: 1)原生矿物:由地壳内部岩浆冷却后形成的矿物。 2)次生矿物:由原生矿物进一步风化形成的新的矿物。 ②岩石:根据岩石产生的原因,可分为: 1)岩浆岩:由熔融的岩浆上升到地壳不同深度或喷出地表冷凝结晶而成。主要有: A.深成岩:花岗岩:石英,正长石,角闪石 正长岩:正长石,角闪石 闪长岩:斜长石,角闪石 辉长岩:斜长石,辉石 B.浅成岩:花岗斑岩:石英、正长石 正长斑岩:正长石 闪长玢岩:斜长石、角闪石 辉长玢岩:斜长石、辉石 C.喷出岩(含侵入岩):流纹岩:流纹状构造,斑状结构(石英/透长石) 粗面岩:气孔状构造,斑状结构(正长石) 安山岩:气孔状构造,斑状结构(斜长石) 玄武岩:气孔或杏仁状构造,致密隐晶质或斑状结构(斜长石、辉石) 2)沉积岩:在地表条件下,各类岩石风化破坏后的产物,经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主要有:

A.火山碎屑岩:火山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 B.沉积碎屑岩:砾岩、砂岩 C.生物化学岩类:石灰岩、白云岩 3)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球内力作用下,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主要有: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 2.具有鉴别意义的矿物物理性质有哪些? 形状、颜色、条痕、光泽、硬度、解理、断口、弹性、相对密度、透明度。 ①形状:片状、肾状、鲕状、菱形、立方状、板状、致密状、短柱状等。 ②颜色:矿物的颜色是最容易引起注意的。分为三种: 1)自色:矿物本身所固有的颜色 2)它色:矿物中混入杂质、带色的气泡所导致的颜色。 3)假色:由矿物表面氧化膜、光线干涉等作用引起的颜色。 ③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将矿物在白瓷板上刻划后留下粉末的颜色。它可以消除假色,减弱他色,保存自色,但矿物硬度一定要小于白瓷板。 ④光泽:矿物表面对光线反射所呈现出的光亮。可分为: 1)金属光泽:具有金属的光亮,如黄铜矿、黄铁矿等; 2)非金属光泽,又可细分为:脂肪光泽,如石英; 3)玻璃光泽:如方解石、正长石 4)珍珠光泽:如白云母、滑石等 ⑤硬度:矿物抵抗外力刻划的能力。 ⑥解理:矿物在外力的作用下,沿一定方向裂开,裂开后形成的光滑平面,成为解理面。可分为:极完全解理:云母;完全解理:方解石;中等解理:正长石;不完全解理:磷灰石;极不完全解理:石英 第二章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 一、名词解释 物理风化:机械崩解作用,由温度变化、水分冻结、碎石劈裂以及风力、流水、冰川的摩擦力等物理因素的作用引起,使岩石由大块变成碎块,再逐渐变成细粒,其形状、大小改变(增大接触面),为化学风化创造条件,但成分发生的变化很小。 化学风化:化学分解作用,由水、二氧化碳和氧气等参与下进行的各种过程,包括:溶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