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了解诺曼底登陆的意义

了解诺曼底登陆的意义

了解诺曼底登陆的意义
了解诺曼底登陆的意义

了解诺曼底登陆的意义

诺曼底登陆战役是20世纪最大的登陆战役,也是战争史上最有影响的登陆战役之一,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在欧洲西线战场发起的一场大规模攻势,下面是由提供的诺曼底登陆的意义,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去了解!

了解诺曼底登陆的意义诺曼底登陆俨然成为了二战时期的“明星战役”,那么这场万人瞩目的诺曼底登陆的意义到底在哪里呢?

说到诺曼底登陆的意义就不得不提到当时的世界形势,德国虽然是二战时期最强大的国家,有着最先进的军事技术,但是毕竟国内资源不足,再加上多线作战,前期的那些优势随着一段时间的僵持渐渐失去,尤其是随着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失败,德国的颓势其实已经显露出来,可以说已经是奠定了失败的结果,而在1944年的6月,盟军组织的这次诺曼底登陆则是更加剧了德国的压力,并且加快了二战结束的进程。

诺曼底登陆的意义可以从两方面来说,第一面就是对于德国而言,随着诺曼底登陆的胜利,盟军成功的在欧洲建立了第二战场,给了德国很大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苏联的压力,使得德国陷入双线作战的境地之中,迫使德国一步步走向失败,最后导致德国提前投降。从第二个方面来看,诺曼底登陆解放了美军,使得美军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太平洋战场,加大对于日本的打击力度,加快了二

战的结束。

总的来说,诺曼底登陆的意义就是以上两点,至于不少人认为的诺曼底登陆是二战转折点的说法其实是不科学的,如果说非要找出二战的转折点,那么这个转折点应该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诺曼底登陆更多的是起到了一个加速进程的作用,只不过因为美帝的宣传才使得诺曼底登陆更加有名罢了。

了解诺曼底登陆的主力国家诺曼底登陆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英美联军在法国北部的诺曼底半岛对德国军队实施的大规模登陆战役。这一次登陆战役的胜利具有重大的意义,盟军开辟了欧洲战场,同时又进一步加快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那么诺曼底登陆主力是哪国呢?

诺曼底登陆的主力应该是英美联军,也就是说,主力是英国和美国。当时英美联军的参战兵力主要有陆军第21集团军群、辖:美第一、英第二和加拿大第一等3个集团军。另有美第三集团军,登陆后与美第一集团军合编为第十二集团军群,共计39个师、10个装甲旅、10个突击队(陆战队)。海军由东部和西部两个直接护航舰队编成,共计大小舰只5000余艘。另有商船2000余艘。空军有美第八、第九集团军,英第二集团军,共计各型飞机12837架。

由此可以看出,英美联军的兵力在盟军总的兵力中占据了最大份额,因此主力军队就是靠英美联军。英美联军在西线的登陆,可能迫使德军崩溃,但也可能使德国军队转败为胜的好时机,但英美联的实力不容小觑,英美联军的空降兵、轰炸航空兵等,轮番轰炸登陆地区

的德军10个炮兵阵地。英美联军经过六天的激战,不仅抢得滩头阵地,还输送了数十万吨的物资以及三十二万的士兵和五万多辆车。

当英美联军在诺曼底成功登陆,完全出乎德军的意外,对德军方面的行动和指挥造成了极大地混战。

管理学案例分析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认为造成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工作指派和劳动方法不合理;分配不合理;组织和管理不协调;生产设备、销售方法与市场不协调等原因。 采取的措施:工作定额,科学地确定工人的“合理的日工作量”;运用标准化的操作方法大批量培训工人;挑选,培训“第一流”工人;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改进管理方法,管理职能与作业职能相分离;实行“例外管理”;改变生产模式、更新生产设备、改善销售方法,从而提高效益。 (2)行为管理认为造成生产量下降,缺勤率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注重经济效益,强调工人是单纯的“经济人”,致使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采取的措施:强调工人是“社会人”,非单纯的“经纪人”,通过改变人们对管理的方法的思考,视人为法宝;注重从工人的需求、动机、环境等方面对管理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满足员工需求来达到组织目的;处理上下级人员关系,鼓励员工积极参与企业管理工作,实行个人负责制;对员工进行培训,激励员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避免缺勤等不良现象,从而提高厂内效益。 (3)定量管理思想 (4)权变管理思想 案例一、艾森豪威尔的英明决策 1944年6月4日,盟军集中45个师、一万多架飞机、几千艘战舰,即将开始规模宏大的诺曼底登陆作战。就在这关键时刻,在大西洋上的气象船和气象飞机却发来令人困扰的消息:今后三天,英吉利海峡将在低压槽控制下,舰船出航十分危险。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面对气候恶劣的海峡一筹莫展。盟军司令部的司令官们都知道,登陆战发起的“D”日,对气象、天文和潮汐等自然因素条件都有要求。就在大家束手无策时,盟军联合气象组负责人、气象学家斯塔格提出了一份预报,有一个冷锋正向英吉利海峡移动,在冷锋过后和低压槽到来之前,可能会出现一段好转的天气。当时,联合气象组对6日的天气又作了一次较为详细的预报:上午晴,夜间转阴。这种天气虽不理想,但能满足登陆的起码条件。艾森豪威尔沉思片刻,果断做出最后决定:“好,我们行动吧!”后来虽因天气不好,使盟军空降兵损失了60%的装备,汹涌的海浪使一些登陆舰沉没,轰炸投弹效果差,但诺曼底登陆战一举成功,却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问题: 1、从决策目标的要求看,案例中所体现的决策属于哪种类型?这一决策有何特点? 2、你如何评价艾森豪威尔的决策? 要点:1、从决策目标的要求来看,案例中所体现的决策属于满意决策。满意决策是指在现实条件下求得满意目标的决策。就管理领域来看,由于管理内容的广泛性和目标的复杂性,绝对最优目标实际上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决策通常都是满意决策,即相对“最优决策”,在现实条件下,力求选择最佳决策方案。 2、这个事例说明艾森豪威尔在选择登陆日即“D”日时,并没有追求十全十美,他们选择的“D”日—6月6日并不理想,强风、低云,诺曼底海滩上的海雾,这对登陆是不利的,但6月6日的天气状况能满足登陆的起码要求,所以选择6月6日为“D”日,符合“满意准则”。反之,如艾森豪威尔为找一个适合登陆的十全十美的好天气而延期登陆,后果将不堪设想,诺曼底登陆很可能化为泡影,这将给战争带来难以估量的影响,战争结束时间将推迟,盟军将会付出更多代价。从这个角度看,艾森豪威尔的决策无疑是正确的。

3.7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练)(解析版)

1.1943年7月,德军集中精锐部队又一次对苏联军队发动战略性进攻。苏军调集重兵严阵以待,双方展开空前规模的坦克大战,德军损失惨重并从此失去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这次战役是() A.莫斯科战役B.库尔斯克战役 C.阿拉曼战役D.斯大林格勒战役 【答案】B 【解析】结合材料中“1943年7月”“苏德战场的主动权”等信息,可知为库尔斯克战役。B项正确。 2.二战后期,苏、美、英三国首脑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决定由英美军队于1944年5月在法国北部登陆开辟第二战场。这次会议在图中何处召开() A.①B.② C.③D.④ 【答案】C 【解析】图中①位置是苏联的雅尔塔,图中②位置是埃及的开罗,图中③位置是伊朗的德黑兰,图中④位置是德国的波茨坦。据所学可知,1943年开罗会议结束后,苏、美、英三国首脑又在德黑兰举行会议,决定于1944年5月由美英军队在法国北部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故C项正确。 3.以下二战期间通过的国际文件中,中国政府代表参加签字的有() ①《联合国家宣言》②《开罗宣言》③《雅尔塔协定》 ④《波茨坦公告》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③④D.①②④ 基础篇

【答案】D 【解析】《联合国家宣言》签署国是美、苏、英、中等26国;《开罗宣言》是美、英、中三国;《雅尔塔协定》是美、英、苏三国;《波茨坦公告》是美、英、中三国。故选D项。 4.德黑兰会议期间,丘吉尔说:“我梦见我成为世界的主宰!”罗斯福说:“我梦见我成了宇宙的主宰!”斯大林说:“我梦见,我既没有批准丘吉尔先生您当世界主宰,也没有批准罗斯福先生您当宇宙主宰!”这一现象说明() A.苏联的实力最为强大B.罗斯福称霸野心最大C.三国的争霸意图显现D.美、苏矛盾是主要矛盾【答案】C 【解析】美、英、苏三国在“世界主宰”和“宇宙主宰”问题上的争论,反映了它们争夺世界霸权的企图。C项正确。 5.加速下图所反映事件到来的因素有() ①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分别投放原子弹②苏联对日宣战③雅尔塔会议的召开④中国抗日军民发动战略反攻 A.①②B.②③ 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雅尔塔会议主要讨论了对加快战争进程、战后对德国的处理以及确保战后世界的和平与安全等重大问题,并未涉及日本问题,③错误;①②④均加速了日本的投降,故选C项。 6.1941年,希特勒骄傲地打开“戈培尔唱机”,鼓吹“闪电战”的丰功伟绩。1943年,希特勒颓丧地坐在唱机旁,疲惫不堪的戈培尔也累得脱了形。1943年,导致希特勒颓丧的事件有()

诺曼底登陆战役分析

诺曼底登陆战役分析 七大队二队十一班陈辉扬 诺曼底登陆战役,代号“霸王行动”,是盟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进行的一次规模最大,同时也是最困难、最危险的登陆战役。它的胜利使得盟军成功开辟西欧第二战场,纳粹德国腹背受敌,加速了德军的灭亡,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态势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战役中的成功,尽管原因是多方面的,其在谋略方面的出色运用更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透析其成功的谋略运用对策,对于谋划未来可能遂行的渡海登岛作战任务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一、诺曼底登陆战役的战略背景 1944年初夏,苏联军队在东线战胜德军已成定局,盟军为履行美、英、苏首脑在1943年11月德黑兰会议上达成的关于在西线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协议,决定在法国诺曼底地区登陆,开辟西欧第二战场,从东西两线夹击德军,向纳粹德国的军队发起反击。 二、诺曼底登陆战役的过程 1944年6月6日早6时30分,以英美两国军队为主力的盟军先头部队总计17.6万人,从英国跨越英吉利海峡,抢滩登陆诺曼底,攻下了犹他、奥马哈、金滩、朱诺、剑滩、五处海滩;此后,288万盟国大军如潮水般涌入法国,势如破竹,成功开辟了欧洲大陆的第二

战场。在8月19日渡过塞纳-马恩河后结束。 三、诺曼底登陆战役取胜的关键 佯动造势,上演“空城计”。运用佯动造势是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战役中用谋的一大特色,可谓是上演了一出现代版的“空城计”。为了把德军部署在北欧的27个师牵制在远离诺曼底的地区,盟军打造声势,把一个营的兵力伪装成强大的集团军,在北欧唱起了“空城计”:一是让该营不断拍发虚构无线电报,经常让“军”跟“师”讲话,“旅”跟“师”联系,“师”又转接到“军”,“军”又转接到“集团军”。电台和报纸也有意无意的报道一些该“集团军”官兵的各种消息,这些“合乎情理”的虚假信息令德国人不得不相信盟军将要在西欧发动大规模进攻,,德军放弃了从那里抽调陆军的打算。盟军有效达成了牵制对手兵力的目的。 假戏真唱,暗度陈仓。在诺曼底登陆战役中,为了是德军对盟军将要在加来登陆的假情报深信不疑,盟军将计就计,假戏真唱,在加来对岸的英格兰的东南部,大胆地上演了一出由巴顿将军领衔主演的假戏—指挥一支虚构的拥有百万人的集团军进行欺骗,以造成盟军在加来登陆的假象。为此,那里一时间出现了越来越密集的无线电信号,而由英国电影制片厂的布景师们用帆布制造的假兵营、假医院、假仓库、假飞机、假大炮和用橡胶制作的充气假坦克,都令人注目地在英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在那里,甚至还出现了坦克停车场、油料堆集场、各种管道、污物处理场和不少登陆艇。与此同时,在英国的双重间谍也纷纷向德国报告这个集团军的各种情报。盟军飞机对德军占领

诺曼底登陆战役

诺曼底登陆战役(2) 战役准备 为隐蔽战役企图,美、英对登陆地域的选择进行了周密分析比较,认为加来地区距英海岸仅20海里,便于航渡和支援,但德军防御很强;诺曼底地区距英海岸64.8海里,缺少良港,科唐坦半岛东部又有河网沼泽地和遍布灌木树篱的田块,不利于部队行动,但距英国的上船港口和战斗机基地较近,且德军防御薄弱,海滩和内陆条件较好。因此,最后选定奥恩河口至科唐坦半岛南端为登陆地域,由西向东分为5个登陆地段,代号依次为"犹他"(美军)、"奥马哈"(美军)、"哥尔德"(英军)、"朱诺"(加军)和"斯沃德"(英军)。 登陆部队编成第21集团军群,辖美第1集团军、英第2集团军和加拿大第1集团军。海军编成西部和东部两个特混舰队:西部特混舰队分为"U"和"O"登陆编队,输送美第1集团军2个师上陆,由美战术空军第9航空队担任空中支援;东部特混舰队分为"G"、"J"和"S"登陆编队,输送英第2集团军3个师(含加拿大1个师)上陆,由英战术空军第2航空队担任空中支援。每个登陆编队各有一个舰炮火力支援队担任炮火准备和炮火支援。两个特混舰队还各有一个后续登陆编队("B"和"L"编队),输送第二梯队上陆。另外,在登陆之前,计划在美、英登陆地段分别空降2个师和1个师。为实施登陆战役和发展陆上进攻,要求在英国集中近300万人的部队、5000余艘舰船(登陆运输舰艇4000余艘、作战舰艇1000余艘)和1万余架飞机,以保证登陆后增加兵力的速度超过德军调动预备队的速度。 战役前的准备工作周密而充分。盟军以飞机和舰艇进行长时间侦察,查明了登陆地域内德军的防御配系,掌握了较完整的情报资料。在登陆前几个月内,战略空军和战术空军对法国北部和比利时的铁路枢纽、桥梁、公路及其他重要目标进行持续的大规模轰炸,塞纳河上24座桥梁被炸毁18座,使德军运输系统瘫痪,部队机动受到极大限制。登陆前三周,对诺曼底周围机场进行轰炸,使其85%遭破坏。登陆前一周,英空军袭击德远程雷达站并使其大部受损,因此盟军登陆时基本未遇到德空军的抵抗。盟军还采取一系列战役伪装措施:在英格兰东部虚设一个由G.S.巴顿中将任司令的"美第1集团军群",原驻该处的部队调走后,营地仍伪装得和往常一样;在德机能侦察到的地方设置许多假登陆舰艇、坦克和滑翔机;飞机对加来地区的投弹量比诺曼底地区多一倍;登陆日(D日)前夜,小型舰只和飞机进行佯动,利用电子干扰器材模拟庞大登陆编队和机群。此外,还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上述措施旨在使德军在D日前后都一直认为盟军将在加来登陆并将大量预备队部署在该地区,从而为登陆成功创造了有利条件。为保证大量后续部队登陆,盟军还设计、制造了在登陆海滩由空心钢筋混凝土沉箱构成的人工港,并制定了铺设海底输油管计划。同时,在英国本土储备大量作战物资,部队反复进行符合实战要求的训练和陆海空三军模拟登陆联合演习。 战役实施 6月1日,登陆部队开始分别在英国南部15个港口上船。原定登陆日为6月5日,由于天气恶劣推迟24小时。各登陆编队从上船港驶抵怀特岛东南会合区后,沿五条航线航渡,由扫雷舰作先导,火力支援舰和飞机担任掩护。通过海峡中心线后,各登陆编队的航道由一条变为二条,分别供快速和慢速舰船使用。 6月6日凌晨,美第82、第101空降师和英第6空降师第一梯队共1.7万人,乘1200架运输机分别在科唐坦半岛南端和奥恩河口附近伞降着陆,任务是夺取海滩堤道和主要桥梁,占领主要登陆地段翼侧要点,阻止德军增援和保障登陆部队突击上陆。空降兵后续梯队使用滑翔机机降。伞降按计划完成,机降损失较大。5日午夜至6日5时,由2500架重型和中型轰炸机实施航空火力准备,投弹约1万吨,轰炸登陆地域及其附近地区。登陆舰艇抢滩前,由大量战斗机和战斗轰炸机对德军防御阵地进行轰炸和扫射。5时30分,100余艘火力支援舰对80公里登陆正面实施舰炮火力准备,随即转入火力支援,取得良好效果。在登陆后的纵深战斗中,舰炮继续实施有效的火力支援。登陆部队按各自的登陆时间(H时,6时30分~7时45分)分别在5个登陆地段突击上陆,至9时基本突破德军阵地。除"奥马哈"登陆地段外,各登陆部队都已夺取较稳固的立足点。美军在"奥马哈"地段遭德军顽强抗击(隆美尔在盟军登陆前下令加固该地段防御工事并调去第352师),至日终前仅前进1.6~2.4公里。德军的抵抗主要集中在卡朗唐和卡昂。6~7日,盟军陆军部队达17.6万人,车辆2万台。两个人工港构件已拖过海峡,于16日安装完毕并投入使用(19日遭风暴袭击,损坏严重)。 至6月12日,各登陆地段连成正面80公里、纵深13~19公里的登陆场。17日,希特勒飞赴西线,命令伦德施泰特和隆美尔从巴约向海岸发起反击,分割盟军部队,并不惜代价守住瑟堡。18日,美登陆部队切断科唐坦半岛,21日在舰炮火力支援下向瑟堡发起总攻,迫使德国守军于29日投降。但由于在遍布灌木树篱的地形上作战,进展缓慢。英军预定D日夺取卡昂,因遭德军装甲师顽抗,至7月9日才攻克该城奥恩河北岸部分,19日占领全城,吸引德军大量预备队,有利于卡昂以西地区美军作战。 德军损兵折将,处境危急。6月10日,德西线装甲集群司令G.von施韦彭堡被盟军空军炸伤;28日,德第7集团军司令F.多尔曼因心脏病发作猝死前线;7月3日,伦德施泰特被免去西线总司令职务,由H.G.von克卢格接替;7月17日,隆美尔被英国飞机炸伤,返回德国,其职务由克卢格兼任。 至7月初,美、英、加军已上陆100万人,车辆17万余辆,补给品近60万吨。因登陆场过小,盟军展开扩大登陆场的作战。7月18日,美军攻占交通枢纽圣洛,分割德军"B"集团军群。美、英、加军抵达卡昂、科蒙、莱赛一线后,形成正面150公里、纵深13~35公里的登陆场。至7月24日,地面总攻的准备工作全部完成,攻占法国的第一阶段诺曼底登陆战役胜利结束。此役,盟军伤亡12.2万人,德军伤亡和被俘11.4万人。 诺曼底登陆战役,对于盟军在西欧展开大规模进攻,加速纳粹德国的崩溃具有重大意义,为组织实施大规模登陆作战提供了有益经验。登陆成功的主要原因是:苏军在苏德战场胜利反攻,战争形势有利;战役前进行周密细致的准备;掌握制空权和制海权;成功地进行伪装与欺骗;正确选择登陆方向和时间;在主要方向集中优势兵力、兵器;陆海空三军协同作战以及严密组织各种战役保障和后勤保障;法国地下抵抗运动的有力配合。此外,德军防御薄弱,对登陆方向判断错误和指挥失误,致使塞纳河以北的部队不能适时调动和投入作战,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盟军暴露出的主要问题是:部队攻击力不强,建立登陆场的速度较慢,加之受风暴影响,使战役计划的完成推迟了43天。 诺曼底登陆战役发生在1944年6月6日早6时30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在欧洲西线战场发起的一场大规模攻势。这次作战行动的代号Operation Overlord。这场战役盟军计划在1944年6月6日展开,8月19日渡过塞纳-马恩省河后结束。虽然这场战役离现在六十五年,但诺曼底战役仍然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牵涉接近三百万士兵渡过英吉利海峡前往法国诺曼底。 在诺曼底战役中作战的盟军主要由加拿大、英国及美国组成,但在抢滩完成后,基本上只有法国及波兰也有参与这场战役,而当中的士兵有来自比利时、捷克斯洛伐克、希腊、荷兰和挪威等。 进攻诺曼底在登陆的前一天晚上展开,空降兵空降作战、大规模的空中轰炸。而两栖登陆战则在6月6日早上开始。在登陆前,“D-Day”的军队主要部署在英格兰南部沿海地区,尤其在朴茨茅斯。诺曼底战役持续了超过2个月,最终,盟军成功建立滩头堡,并在8月25日,解放巴黎,宣告结束诺曼底战役。 双方兵力: 盟军:2,876,000 (7月25日) 德军:1,380,000(7月23日) 伤亡 美国: 29,000 人阵亡,101,600人受伤或失踪; 英国: 11,000人阵亡,54,000 人受伤或失踪; 加拿大: 5,000人阵亡,13,000 人受伤或失踪; 法国: 12,200 平民死亡或失踪 德国:23,019人阵亡,67,060人受伤,198,616人失踪或被俘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案例

上好《信息技术》开篇章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案例 一.背景 经历了三年的新课程教学,现在又回归到了起点上来了——执行《信息技术基础》模块的教学,对第一章的教学又有了新的感知。 二.问题 理论上,由于初中新课程的开展已经经历了一轮,这一批高一级新生的信息技术基础应相对较好。但按照往年的经验,学校生源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城郊或周边城中村,信息技术基础较为薄弱,这是本模块教学严重的障碍。而作为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必修模块的开篇章,这一章的教学是学生能否热情参与到以后的学习的关键。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第一节课有必要对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进行一次简单的调查,这将是以后教学设计的重要参考。另外,第一章教学内容说教式的多、理论方面的多,从教学目标上看了解的也多,因而应考虑从教学方式上制胜,但这也是一个挑战。 三.问题解决 1.教材分析 作为高中信息技术课和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的开篇章,本章旨在引导学生对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含义、应用及发展趋势等情况有个总体上的了解,由此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由于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已经对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本章旨在引导学生对这些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并通过列举和剖析典型例子,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另外,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较为系统地把握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含义和特征,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内容、方法和活动有个较为清晰的了解,为学生进行高效的学习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奠定基础。 2.目标分解 本章所涉及的课标内容为: (1)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了解信息技术的历

新闻摄影试题及答案

新闻摄影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法国宣布“达盖尔银版法”摄影术诞生是在( C、1839年8月19日) A、1816年8月19日 B、1826年8月19日 C、1839年8月19日 D、1841年8月19日 2、世界上第一张新闻照片是( D、《汉堡大火废墟》) A、《窗外景色》 B、《巴黎寺庙街》 C、《死亡的山谷》 D、《汉堡大火废墟》 3、人类首次用无线电波传送照片是在( C、1902年) A、1888年 B、1892年 C、1902年 D、1908年 4、最早用照片代替绘画刊登在画报上的是( D、《伦敦新闻画报》) A、法国《画报》 B、《时代》画报 C、《莱比锡画报》 D、《伦敦新闻画报》 5、1902年梁启超最早使用照片创办的报纸是( A、《新民丛报》) A、《新民丛报》 B、《世界》画报 C、《图画时报》 D、《神州日报》 6、中国新华社新闻摄影部成立于(D、1952年) A、1945年 B、1949年 C、1950年 D、1952年 7、布列松对新闻摄影进行了理论上的探索与总结,出版了( A、《决定性瞬间》) A、《决定性瞬间》 B、《瞬间决定论》 C、《决定瞬间论》 D、《瞬间决定性》 8、世界新闻摄影进入繁荣发展的黄金时代是在( C、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 9、中国电视新闻事业诞生在( C、1958年) 10、中国共产党早期成立的第一支新闻纪录电影队伍是在( B、抗日战争时期) A、北伐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建国初期阶段 11、2005年7月7月,伦敦“连环爆炸案”被《时代》周刊评为2005年最佳图片,这组照片拍摄的方法是( B、业余爱好者用手机拍摄) A、专业摄影记者现场抢拍 B、业余爱好者用手机拍摄 C、业余爱好者用摄像机拍摄后截图 D、专业摄影记者用摄像机拍摄后截图 12、1888年,法国生物学家艾蒂安·朱尔·马莱发明出最早能够连续拍摄的( B、

诺曼底登陆战役分析培训资料

诺曼底登陆战役分析

诺曼底登陆战役分析 七大队二队十一班陈辉扬 诺曼底登陆战役,代号“霸王行动”,是盟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进行的一次规模最大,同时也是最困难、最危险的登陆战役。它的胜利使得盟军成功开辟西欧第二战场,纳粹德国腹背受敌,加速了德军的灭亡,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态势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战役中的成功,尽管原因是多方面的,其在谋略方面的出色运用更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透析其成功的谋略运用对策,对于谋划未来可能遂行的渡海登岛作战任务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一、诺曼底登陆战役的战略背景 1944年初夏,苏联军队在东线战胜德军已成定局,盟军为履行美、英、苏首脑在1943年11月德黑兰会议上达成的关于在西线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协议,决定在法国诺曼底地区登陆,开辟西欧第二战场,从东西两线夹击德军,向纳粹德国的军队发起反击。 二、诺曼底登陆战役的过程 1944年6月6日早6时30分,以英美两国军队为主力的盟军先头部队总计17.6万人,从英国跨越英吉利海峡,抢滩登陆诺曼底,攻下了犹他、奥马哈、金滩、朱诺、剑滩、五处海滩;此后,

288万盟国大军如潮水般涌入法国,势如破竹,成功开辟了欧洲大陆的第二战场。在8月19日渡过塞纳-马恩河后结束。 三、诺曼底登陆战役取胜的关键 佯动造势,上演“空城计”。运用佯动造势是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战役中用谋的一大特色,可谓是上演了一出现代版的“空城计”。为了把德军部署在北欧的27个师牵制在远离诺曼底的地区,盟军打造声势,把一个营的兵力伪装成强大的集团军,在北欧唱起了“空城计”:一是让该营不断拍发虚构无线电报,经常让“军”跟“师”讲话,“旅”跟“师”联系,“师”又转接到“军”,“军”又转接到“集团军”。电台和报纸也有意无意的报道一些该“集团军”官兵的各种消息,这些“合乎情理”的虚假信息令德国人不得不相信盟军将要在西欧发动大规模进攻,,德军放弃了从那里抽调陆军的打算。盟军有效达成了牵制对手兵力的目的。 假戏真唱,暗度陈仓。在诺曼底登陆战役中,为了是德军对盟军将要在加来登陆的假情报深信不疑,盟军将计就计,假戏真唱,在加来对岸的英格兰的东南部,大胆地上演了一出由巴顿将军领衔主演的假戏—指挥一支虚构的拥有百万人的集团军进行欺骗,以造成盟军在加来登陆的假象。为此,那里一时间出现了越来越密集的无线电信号,而由英国电影制片厂的布景师们用帆布制造的假兵营、假医院、假仓库、假飞机、假大炮和用橡胶制作的充气假坦克,都令人注目地在英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在那里,甚至还出现了坦克停车场、油料堆集场、各种管道、污物处理场和不少登陆

橄榄油新产品上市营销案例解析

橄榄油新产品上市营销案例解析 作者:刘杰克 项目背景与客户需求 橄榄油以其独特的口味、丰富的营养、美容功效和防治心脑血管病的保健功能而被誉为“液体黄金”。但是,国内消费者并不因此而买橄榄油的帐。橄榄油未进入中国市场之前,传统食用油花生油、豆油等油类完全占据了国内市场,并形成传统油类“厮杀”的局面。更何况,中国人尤其是北方人比较喜欢吃油腻的食品,并不是每个消费者都能接受橄榄油淡淡的香味。消费者对橄榄油的认识往往仍然停留在美容、护肤的层面上,没有养成长期食用的习惯,橄榄油若想“走进千家万户的厨房里”,仍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履步维艰。 如果说A品牌橄榄油必须面对传统食用油巨大的压力,并从传统食用油市场处“分一杯羹”的话,那么与同行业橄榄油商的竞争则显得更加残酷,可称之为虎口拔牙。A品牌进入中国橄榄油市场并不是最早的,因而早有其他众多国外橄榄油品牌“瓜分”了中国橄榄油市场。我们根据对行业的大量研究中发现,伴随着中国橄榄油市场规模的逐渐扩大,各品牌之间的竞争也是日趋激烈。近年来,各橄榄油品牌激烈的营销“厮杀”,使得食用油中最高端的橄榄油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残酷。中国的橄榄油市场虽然发展迅速,但激烈的竞争所带来的市场风险令A品牌橄榄油生产商这样的跨国巨头和被称为橄榄油营销专家的刘杰克营销顾问机构也不敢小视。 以往,国内橄榄油的营销渠道多数集中在大超市并依赖于各级经销商,各大品牌对终端的争夺日趋白热化,不仅出现渠道“堵车”的情况,而且销售成本一路攀升,终端已经被视为企业资源的“绞肉机”;同时,现代市场消费结构的不断变化、消费者的需求呈现多样性的发展,A品牌必须主动铺展更宽广的营销渠道,方能灵活自如地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如何增加营销网点、扩大营销渠道、完善营销网络成为摆在A品牌营销项目组面前的一大拦路虎。 A品牌橄榄油的销售团队组建之初,尚未建立起基于自身核心竞争力的业务操作体系,需要在摸索中前进。如何打造一支精诚合作的销售团队,如何对公司销售团队进行培训,也成为A品牌进入中国市场亟待解决的问题。 面对这些困境的,我们不仅要拥有制胜市场的勇气与魄力,更要具备制胜市场的智慧与创新,一场并不亚于诺曼底登陆的“A品牌登陆战”在项目团队的领导下紧张地拉开了序幕。 品牌营销策略 面对消费者对橄榄油的不甚了解、橄榄油市场的激烈竞争、营销渠道铺展的难度及建设一只精品团队的迫切性,我们必须集中精力、精心策划方能有所突破。 市场调研:塑造品牌文化 为最大程度的降低风险,刘杰克营销顾问机构派出精兵强将与客户共同建立的项目

2017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解析版)

2017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对开通陆路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是() A.汉武帝B.张骞C.班超D.甘英 2.明朝中期,平息了我国东南沿海倭患的民族英雄是() A.林则徐B.戚继光C.郑和D.邓世昌 3.1861年实行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国家是() A.日本B.英国C.俄国D.德国 4.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A.第一共和国成立 B.颁布《人权宣言》 C.攻占巴士底狱D.雅各宾派专政 5.洋务运动中洋务派提出的口号是() A.民主、科学B.民族、民权、民生 C.自强、求富D.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6.在我国的几个经济特区中,被称作为“一夜崛起之城”的是() A.海口B.汕头C.珠海D.深圳 7.工业革命最早出现的工业部门是() A.冶金业B.交通运输业C.采矿业D.棉纺织业 8.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人民宪章发表B.《共产党宣言》发表 C.巴黎公社成立D.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 9.1929~1933年,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爆发于() A.英国B.法国C.日本D.美国 10.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是() A.莫斯科保卫战B.诺曼底登陆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柏林战役 二、非选择题(第1题5分,第2题7分,第3题7分,第4题7分,第5题6

分,第6题8分,共40分) 11.【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势。 材料一:武帝时,西域内属,有三十六国。汉为置使者、校尉领护之。宣帝改曰都护。 ﹣﹣《后汉书?西域传》(1)根据材料一,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是怎样使“西域内属”的? 材料二:“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随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尺带珠丹致唐朝皇帝的上书(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先皇帝”时发生了什么类似的历史事件?“遂和同为一家”带来了什么影响? (3)清朝时期,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在西藏、新疆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12.情境分析:分析下列情境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912年1月15日,孙中山即将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汉族出身的北洋首领袁世凯将于下午通过形式化的选举接任之,孙中山即于“11时率各部及右都尉以上将校赴明孝陵行祭告礼,军士数万”,向“我高皇帝”祭告推翻清朝的“光复”之功。(1)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的背景是什么?为限制袁世凯权力,其颁布的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是什么? (2)上述情境中的“高皇帝”指的是哪位皇帝?“光复”之功完成了哪一具体任务? (3)上述情境虽然体现了孙中山指导革命运动的局限性,但历史功绩不容抹杀,请举例说明。 13.【屈辱岁月】 材料一“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材料二“第二款中国将管理下开地方之权并将该地方所有堡垒、军器、工厂及一切属公物件,永远让与日本。第一、下开划界以内之奉天省南边地方……第二、

研究性学习结题论文:诺曼底登陆——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起点

诺曼底登陆——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起点 1939—1945年,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国家发动了一场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军民死亡5120余万人,最后以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的彻底失败而告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几年间,全世界人民都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法西斯主义者对全世界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终胜利告诉人们每一个侵略者最终都要失败,它警告人们要时刻铭记,和平才是世界的主题。 诺曼底登陆,是盟军开辟第二战场的开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起点,他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当时,诺曼底登陆并不像我们今天所想象的一帆风顺,就连当时的总指挥艾森豪威尔都针对诺曼底一役的成败准备了两份完全不同的演讲稿。可见当时的不确定因素足以影响战役的成败,那么,是什么因素致使盟军顺利登陆呢?经过几个月查阅资料和讨论,我组认为原因有四点: 1、由于盟军的战略性欺骗,导致德军主力兵力分散; 2、由于天气恶劣,德军认为盟军不会登陆,导致德军警戒松懈; 3、由于纳粹德国把重要的战略物资用于大西洋壁垒的建造,导致德军军队物资匮乏, 战力下降; 4、由于盟军的充分准备,积极训练,使士兵熟悉战斗方法,从而适应高强度的作战; 接下来,我们将在下文中详细对以上四点原因进行分析。 一:盟军的战略欺骗 盟军在战斗前成功组织了战略欺骗,使得德军统帅部判断错误,不仅保障了登陆作战的突然性,还保证了战役顺利进行,对整个战役具有重大影响。“这场战略欺骗,范围之大,构思之妙,难度之高,都令人难以想象……其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各种途径,诱使德军分散在欧洲各地,从而使德军在法国,尤其是诺曼底地区的守军降低到最低限度。二是要使德军统帅部相信,诺曼底登陆只是一场佯攻,目的就是诱使德军过早投入后备部队,从而为下一次更大规模的主攻创造条件……”(摘自https://www.sodocs.net/doc/153782880.html,/mil/2009-06/06/content_11494128.htm) 盟军通过海空军的卓有成效的佯动,成功运用了各种方法措施,再加上严格的保密措施,使德军统帅部在很长时间里对盟军登陆地点、时间都作出了错误判断,甚至在盟军诺曼底登陆后仍认为是牵制性的佯攻,这就导致了德军在西线的大部分兵力、兵器被浪费在加莱地区,而在诺曼底则因兵力单薄无法抵御盟军的登陆。“……(隆美尔在加莱用了数月的时间)在每一个他认为可能会登陆的海滩上,竖起笨重的抗登陆障碍物……与它们连在一起的是杀伤力极强的水雷……一碰触,马上就会爆炸……海岸线上埋置了足足500多万枚这样的地雷……所有的新技术、新发明全都让隆美尔用上了……”(摘自《最长的一天》)为了达到以上目的,盟军进行了充分的准备。首先,盟军有意透露了虚假的情报来迷惑敌军。比如利用德军先进的情报网使德军分散兵力。“……英国的BBC广播电台对挪威、瑞典的广播中要求两国的百姓进行防空准备,……这些措施,使德军在挪威和瑞典部署了13个师,其中1个装甲师,以应付盟军的进攻。这13个师直到战争结束都没离开挪威和瑞典……”(摘自https://www.sodocs.net/doc/153782880.html,/mil/2009-06/06/content_11494128.htm)。13个师若布置在诺曼底地区是十分有战斗力的,但由于盟军的骗术,加之希特勒迟钝的观察能力,致使他措施了反击的良机。 另外盟军还利用了一些障眼法蒙骗过了德军的侦察部队:“……在英格兰东南部地区,虚构了(一个)番号为美国第一集团军群的部队。……三百多报务员伪装成集团军、军、师、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与胜利》教案

第三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与胜利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1、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战争形势的转折,意、德、日相继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及其启迪,雅尔塔会议,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作用,法西斯集团的崩溃给我们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大战的转折 1、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A、形成的基础: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不断扩大野蛮、凶残的侵略战争,给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带来了灾难。法西斯国家已成为全世界人民最凶恶的敌人,也是英、美等国最大的威胁。全世界受法西斯侵略和威胁的国家要联合起来共同对敌,这是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基础。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爆发,终于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B、形成的标志:1942年1月,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它们保证全力对法西斯国家作战,互相合作,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和议和。这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C、形成的作用:参加反法西斯联盟的各国有彻底击败法西斯的共同目标,并且承担了义务,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成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和不断壮大,改变了力量的对比,成为战胜法西斯的有力保证。 2、大战的转折 (1)德军为什么要进攻斯大林格勒?(从苏德双方分析) A、苏联:斯大林格勒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它是苏联重要的工业城市,又是伏尔加河南北交通的枢纽,是连接莫斯科和盛产石油的高加索的交通要道。 B、德国:莫斯科战役失败后,德国已无力向苏联发动全面进攻,只好改为重点进攻斯大林格勒。其目的是要切断苏联的这条交通命脉,从东南方向包围和夺取莫斯科,同时夺取巴库油田和顿巴斯的煤,以加强德国的战争经济,从而改变德军在苏德战场上的被动局面。 (2)苏联军民怎样保卫斯大林格勒? 军民同仇敌忾——红军将士以血肉之躯捍卫斯大林格勒的每一寸土地,工人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仍在生产,生产出的坦克、牵引车一开出工厂就直接投入战斗。 (3)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 德军主力在斯大林格勒遭到全歼,纳粹被迫从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所以斯大林格勒

专升本管理学精选案例分析

2011年河南专升本考试管理学模拟试题(一) 三、简答题 31、简述计划与决策的关系。 32、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扮演哪些角色?管理者应具备哪几个方面的技能? 33、什么是决策,决策的原则是什么? 36、试述目标管理的优缺点。 34、简述情境理论中的几种领导方式 35、简述管理过程学派的基本观点。 四、论述题 试述目标管理的优缺点。 五、案例分析 1944年6月14日,盟军集中45个师,1万多架飞机,各种舰艇几千艘,即将开始规模宏大的诺曼底登陆作战,就在 这个关键时刻,在大西洋上的气象船和气象飞机却发来令人困扰的消息:今后三天,英吉利海峡将在低压槽控制之下,舰船出航十分危险,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面对气候恶劣的英吉利海峡一筹莫展。盟军司令部的司令官员们 都知道,登陆战役发起的“D”日,对气象、天文、潮汐这三种自然因素条件也有要求。就在大家几乎束手无策时,盟军联合气象组负责人、气象学家斯塔格提出一份气象预报,有一个冷锋正想英吉利海峡移动,在冷锋过后低压槽到来之前,可能会出现一段转好的天气。当然,联合气象组对“D”日天气又做了一次较为详细的预报:上午晴,夜间转阴。这种天气虽然不理想,但能够满足登录的起码条件。艾森豪威尔沉默片刻,果断做出最后决定:“好,我们行动吧!”后来虽因天气不好,使盟军空降兵损失60%的装备,汹涌的海浪使一些登陆舰船沉没,轰炸投弹效 果 差,但诺曼底登陆作战一举成功,都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37、诺曼底登陆作战一举成功说明了() A 艾森豪威尔凭借直觉进行决策 B 艾森豪威尔决策时听取了气象学家的意见 C 艾森豪威尔选择的是满意决策 D 艾森豪威尔运气不错

精选历史战争教案优秀范文3篇

精选历史战争教案优秀范文3篇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出国留学网教案栏目。 精选历史战争教案优秀范文3篇一 教学目标 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是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雅尔塔会议及内容。斯大林格勒战役等战役是二战的转折点。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诺曼底登陆。苏军攻克柏林,德国投降,二战在欧洲结束。日本投降,二战结束。二战的后果及影响。 认识雅尔塔会议等国际会议对打败法西斯国家有积极作用。分析二战世界大战战场形势的变化和斯大林格勒战役的重大意义,提高学生综合、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学生认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后,各国团结协作,相互联系,共同反对法西斯侵略并取胜,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国际团结合作的意识,树立为人类和平和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战争形势的转折,意、德、日相继投降,二战的影响。 难点:雅尔塔会议,斯大林格勒战役的作用,法西斯集团的崩溃给我们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图一:空袭后的伦敦图二:德突袭苏联图三:日本偷袭珍珠港 教师:观察图片,并回顾所学知识,说一说图片分别反映什么史实? 学生:图一:反映1940年7月,英国遭到德军飞机的轰炸; 图二:反映1941年6月,德军突袭苏联。 图三:反映1941年12月,日军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 教师:法西斯国家不断扩大野蛮、凶残的侵略战争,给全世界带来了灾难,他们已成为全世界人民最凶恶的敌人,也是英、美等国最大的威胁。全世界受法西斯侵略和威胁的国家认识到,要携手联合建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来共同对敌。这节课,让我们以解说员和评论员的身份走进那炮火连绵,又具合作精神的第7课世界人们的反法西斯战争中去吧!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一、联合——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 展示:图为1942年苏联的一张名为“绞死希特勒”的反法西斯宣传海报。图中的三只手代表哪三个国家?目的是什么? 学生:三个国家为美国、英国及苏联;目的: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 教师:请以解说员的身份给大家介绍,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的有关信息。 (要求:阅读课文39页第一、二段文字;提示:时间、地点、参加国、内容) 《联合国家宣言》签字仪式 学生:大家好,我在美国华盛顿报道: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期间,各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保证将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

诺曼底登陆

2016年历史中考新增考点:二战 之诺曼底登陆 初三历史 徐耀

诺曼底登陆战役 [摘要]:1944年6月6日,以英美加为主的反法西斯同盟国军队在美国上将艾森豪威尔的领导下,发起了对德国陆军元帅冯·龙德施泰特领导的西线德军在法国诺曼底地区抢滩登陆的战役,盟军投入了规模空前的86个师的兵力,经过精心策划陆海空三军统一协调指挥作战,而西线德军58个师的兵力部署在从挪威到西班牙漫长的“大西洋壁垒”防线,加莱地区是防御重点,诺曼底地区的防御力量相对薄弱,更糟糕的是西线的指挥系统却错综复杂效率低下,这使得盟军登陆开始时德军反登陆的机动反应缓慢,错失良好战机进而很快输掉战争。 反法西斯战争已经胜利60多年了,诺曼底那场经典战役依然让世界人民津津乐道,回想当年法西斯德国横扫欧洲妄图称霸世界是多么的不可一世,然而在诺曼底战役之后却迅速走向崩溃,不禁让人想问到底是为什么,战争结束后人们就不断探索其中缘由。 一、盟军与西线德军的实力对比 从1942年开始西方反法西斯战争同盟国就已经开始谋划在欧洲西部开辟新的战场,与苏联腹背夹击欧洲法西斯主义,尽快结束战争。1943年12月3号罗斯福总统在开罗任命艾森豪威尔为盟军最高司令官,在他的统一部署领导下至1944年6月6日,结集了近5000余艘舰船,其中英国和加拿大的战舰有143艘,包括战列舰4艘,巡洋舰21艘,驱逐舰116艘和底舷重炮舰2艘;美军军舰共46艘,其中战列舰3艘,巡洋舰3艘和驱逐舰40艘;其它盟国海军的巡洋舰3艘和驱逐舰8艘,其它的船只属于运输和保障支援类,11000架第一线飞机,86个师兵力的庞大军队。 1942年3月希特勒派冯·龙德施泰特指挥西线战场,并下令构建一道从挪威到西班牙的海岸防御体系,它由成千上万个可以互相支援的雷达站、指挥所、岸炮连坚固支撑点构成的防御,命名为“大西洋壁垒”,1942年8月19号针对盟军破坏性登陆,他下令以最快的速度建成,并配置30万哨兵,修筑15000个钢筋水泥堡垒,等一系列的防护措施,还特别命令必须在1943年5月1日前完成。1943年10月在龙德施泰特视察海岸防御情况后,报告如像要求的那样至少得10年来完成,现实的情况是岸防工事不足,部队分散“他的部队只能有条件地做好战斗准备”。在他手下有“B”、“G”两个集团军群,共58个师其中12个装甲师。德国统帅部认为加莱会是盟军登陆的主战场,所以15集团军的19个师驻守在那里,而诺曼底地区只有第7集团军9个步兵师和一个装甲师。西线德国海军用于抗登陆的兵力仅有中小型水面舰艇500余艘和驻泊在比斯开湾各港口的潜艇49艘。驻守法国的第3航空队有战斗力的飞机仅90架轰炸机和70架战斗机。 登陆前夕,西线盟军与德军陆军师的数量之比是16:1,陆军人数比是3:1,西线德国空军和海军的力量更是没有可比性,已经丧失制空和制海权,就实力而言德军注定会以失败告终。然而那样大规模的登录战役考验着盟军的指挥系统,尤其是运输环节,或者说任何一个小的失误就会葬送整个登陆计划,付出巨大的伤亡代价。德军在西线已经经营防线2年多,有着各种的防御工事,加之大西洋怪异的气候会给盟军登陆造成巨大的压力,尤其是诺曼底地地区更为严峻,平均潮差18英尺,最大潮差达25英尺,德军的反登陆是以逸待劳。但是德军的指挥系统却没有统一导致西线各军种部队一盘散沙形成不了强大的战斗力,为反登陆的失败埋下了一颗巨大的定时炸弹。 二、西线德军指挥系统的失误 1.西线最高指挥官的权限 为了对抗盟军可能的登录,1942年3月希特勒将龙德施泰特推上西线最高司令的位置,因为他属于普鲁士高级军官团的佼佼者,在军队有崇高的威望,但是在西线却没有建立一个统一的指挥中心来协调德军的防御。“战役司令官无权指挥海空军,德国空军第3集团军和西线海军舰队受空军总部和海军总部的指挥,与战役司令有协同关系”,就是说他无权统一

决策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艾森豪威尔的英明决策1944年6月4日,盟军集中45个师,1万多架飞机,各型舰船几千艘,即将开始规模宏大的诺曼底登陆作战。就在这关键时刻,在大西洋上的气象船和气象飞机却发来令人困扰的消息:今后三天,英吉利海峡将在低压槽控制之下,舰船出航十分危险。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面对恶劣的英吉利海峡一筹莫展。盟军司令部的司令官们都知道,登陆战役发起的“D”日,对气象、天文、潮汐这三种自然因素条件也有要求。就在大家几乎束手无策时,盟军联合气象组的负责人、气象学家斯塔戈提出一份预报,有一股冷风正向英吉利海峡移动,在冷风过后和低压槽到来之前,可能会出现一段转好的天气。当时,联合气象组对6日的天气又作了一次较为详细的预报:上午情,夜间转阴。这种天气虽不理想,但能满足登岸的起码条件。艾森豪威尔沉思片刻,果断做出最后决定:“好,我们行动吧!”后来虽因天气不好,使盟军空降兵损失了60%的装备,汹涌的海浪使一些登陆战船沉没,轰炸投弹效果差,但诺曼底登陆作战一举成功,却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你如何评论艾森豪威尔的决策? 从决策目标来看,案例中所体现的决策属于满意决策。满意决策是指在现实条件下求得满意目标的决策。就管理领域来看,由于管理内容的广泛性和目标的复杂性,绝对最优目标实际上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决策通常都是满意决策,即相对“最优决策”。 这个事例说明艾森豪威尔在选择登陆日时,并没有追求十全十美,他们选择的“D”日---6月6日并不理想,但6月6日的天气状

况能满足登陆的起码要求,所以选择6月6日为“D”日,符合“满意准则”。反之,如果艾森豪威尔为找一个适合登陆的十全十美的好天气,而延期登陆,后果将不堪设想,诺曼底登陆很可能化为泡影,这将给战争带来难以估量的影响,战争结束时间将推迟,盟军会付出更多血的代价。从这个角度看,艾森豪威尔的决策无疑是正确的。 诺曼底登陆的成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至关重要的一次战役,它加速了法西斯的灭亡,缩短了二战的时间。 盟军万事筹备妥当,陆、海、空军蓄势待发,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选定一个登陆日期。其时,阴雨连绵,天气恶劣,艾森豪威尔和他的高级指挥官们如坐针毡,急不可耐。上帝为盟军开启了一扇机遇之门。据气象部报告,6月6日将有12小时的晴好天气,之后天气将继续恶劣下去,但10天之后,会有数天的晴好天气。是利用近在眼前的12个小时的短暂晴天,还是等待十余天后长达数天的大好天气?艾森豪威尔没有迟疑,他和他的指挥官们果断决定:登陆就在6月6日。 以后的事实证明,这个决策是多么的英明。 在这个时候,受巴顿将军、假蒙哥马利将军绝妙演技的蒙蔽,希特勒还没回过神来,他坚定地认为,盟军绝不可能在诺曼底登陆。 在这个时候,诺曼底德军最高指挥官之一隆美尔深信盟军不可能在如此恶劣的天气里登陆,便请了四天假,回去为他的太太过生日去了。最为致命的是,仅仅在登陆成功一周后,德军威力无比的杀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