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根据给定资料,概括五大湖生态环境恶化的影响因素及后果

根据给定资料,概括五大湖生态环境恶化的影响因素及后果

根据给定资料,概括五大湖生态环境恶化的影响因素及后果五大湖生态环境恶化的影响因素及后果可以概括如下:

影响因素:

1.水污染:工业废水、农业排放、城市排污等导致湖水中富营养化现象严重,水质恶化。

2.入侵物种:外来入侵物种如河蚌、鳊鱼等破坏了当地生态平衡。

3.湖岸开发:大量湖岸开发和土地利用变化导致湖水的流动和自然循环被干扰。

4.气候变化:气候变暖导致冬季冰层减少、水温上升等,对湖泊生态系统造成影响。

5.过度捕捞:过度捕捞导致湖泊生物资源减少,破坏了湖泊的生态平衡。

后果:

1.鱼类减少:水质恶化和过度捕捞导致五大湖的鱼类资源大幅减少。

2.水生植物大量繁殖: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湖水中水藻、水生植物大量繁殖,形成湖藻和水华,影响水质。

3.水体富含蓝绿藻:湖水富含蓝藻和绿藻,产生有毒物质,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4.湿地消失:湖泊生态环境恶化导致湿地生物和鸟类栖息地减少或失去,生物多样性下降。

5.经济影响:生态环境恶化导致渔业资源减少、水上旅游减少等,对当地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人教版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地理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内………………○………………装………………○………………订………………○………………线………………○……………… …○………………外………………○………………装………………○………………订………………○………………线………………○……………… … 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卷 高一 地理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题号 一 二 总分 分数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1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成功从月球返回。“嫦娥五号”在月面工作期间,展开了采用适应月球环境的新型复合材料制作的国旗,并将图像传回地面指挥系统。下图为传回的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月球展开的五星红旗图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制作嫦娥五号所展开国旗的材料需要能够( ) ①耐高温严寒②耐强辐射③抗风沙侵蚀④抗暴雨冲刷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最可能干扰图像信号传输的是( ) A .月球引力 B .太阳活动 C .地球昼夜 D .太阳辐射 3.嫦娥五号返程穿过地球大气层时( ) A .大气温度变化剧烈,先降低而后升高 B .所经大气层的能见度不断升高 C .依次经过高层大气、平流层和对流层 D .经过平流层时温度达到最高值 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引领下,我国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的时代即将到来,太阳能热发电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方式,对构建新能源电力系统至关重要。下图为某地连续两天太阳辐射强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与第1天相比,第2天( ) A .太阳辐射强 B .晴天概率小

环境恶化的原因作文

环境恶化的原因作文 英文回答: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is a pressing issue that affects the world today. There are several reasons for the deterioration of our environment, and they can be categorized into natural and human-induced factors. One of the natural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is natural disasters. Earthquakes, hurricanes, floods, and wildfires can cause significant damage to the environment. For example, when a forest fire occurs, it destroys vegetation and animal habitats, leading to soil erosion and loss of biodiversity. Similarly, floods can wash away fertile soil and contaminate water sources, making them unsuitable for human consumption. Another natural factor is climate change. The increase in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primarily caused by human activities, has led to global warming. This phenomenon has

根据给定资料1、2,概括五大湖生态环境恶化的影响因素及其后果

根据给定资料1、2,概括五大湖生态环境恶化的影响因素及 其后果 摘要: 一、五大湖生态环境恶化的影响因素 1.气候变化 2.城市化和人口增长 3.农业活动 4.工业污染 5.水资源过度开发 二、五大湖生态环境恶化的后果 1.水质恶化 2.生物多样性减少 3.湿地萎缩 4.洪涝灾害频发 5.旅游业受影响 正文: 【一、五大湖生态环境恶化的影响因素】 1.气候变化: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五大湖地区降水量和蒸发量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使得湖泊水位波动较大,对湖泊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影响。 2.城市化和人口增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五大湖地区的人口不断增加。人口增长导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量增加,使得湖泊水质恶化。

3.农业活动:为了满足粮食需求,五大湖地区的农业活动不断扩大。农药和化肥的大量使用,导致地下水和湖泊水质污染,影响湖泊生态环境。 4.工业污染:五大湖地区工业发展较快,一些重工业企业将未经处理的废水排放到湖泊中,严重污染湖泊水质。 5.水资源过度开发:随着经济的发展,五大湖地区的水资源被过度开发,湖泊水位持续下降,生态环境逐渐恶化。 【二、五大湖生态环境恶化的后果】 1.水质恶化:由于各种污染源的排放,五大湖的水质逐年下降,严重影响了湖泊生态环境和周围居民的生活。 2.生物多样性减少:湖泊水质恶化导致水生生物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影响,生物多样性逐年减少。 3.湿地萎缩:五大湖地区湿地生态系统受到严重影响,湿地面积不断缩小,对湖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4.洪涝灾害频发:气候变化导致降水量和蒸发量的不平衡,使得五大湖地区洪涝灾害频发,严重威胁湖泊生态环境的安全。 5.旅游业受影响:五大湖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然而湖泊生态环境的恶化使得旅游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总之,五大湖生态环境恶化的影响因素和后果十分严重。

给定材料概括五大湖生态环境恶化的影响因素及后果

给定材料概括五大湖生态环境恶化的影响因素及后果 五大湖指的是北美洲的五个大湖:苏必利尔湖、休伦湖、密歇根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以下是五大湖生态环境恶化的影响因素及后果的概括: 1. 工业与农业排放:工业与农业活动导致五大湖附近的湖水受到大量污染。化工厂、工作间和农田的化学物质、肥料和农药渗入湖中,给湖内生态系统带来严重影响。 2. 城市发展:城市的建设带来了大量人口和工业活动,使得湖岸周边土地的开发增加。这不仅破坏了湖岸的生态系统,还导致了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进而向湖中排污。 3.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对五大湖的水位和水温产生了直接影响。气候变暖导致冰川 不断融化,增加了湖水的水位。同时湖水温度上升可能会导致一些物种的迁徙或灭绝。 4. 入侵物种:外来的入侵物种对五大湖的生态系统造成了很大的破坏。进入湖水的 外来污染物可能会抑制本土生物的生长,改变食物链的平衡。 5. 洪水与水污染:洪水可能会带来湖岸的土壤和污染物的流失。这些污染物会通过 河流流入湖中,进一步加剧湖水污染的问题。 五大湖生态环境恶化的后果包括: - 水质恶化:湖水中的污染物会影响水质,导致水中生物的死亡和水资源的丧失。这 不仅影响湖周边的生态系统,还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娱乐活动造成了影响。 - 物种减少与灭绝:湖水污染、入侵物种和气候变暖等因素对五大湖的生物多样性产 生负面影响。一些本土物种可能会因此减少甚至灭绝,破坏了湖泊生态的平衡。 - 经济损失:五大湖是周边地区的重要资源,直接或间接支撑着许多经济活动,如渔业、旅游业和水运。湖水环境的恶化不仅对当地居民的生计造成威胁,还对整个地区的经 济造成了损失。 - 健康问题:湖水污染可能会引发健康问题。居住在湖岸附近的人们可能面临水源污 染和所摄入的污染物的健康风险,如重金属或有害化学物质的累积。 - 生态系统崩溃:五大湖的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和环境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如果 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生态系统可能会发生崩溃,导致整个湖泊生态系统的崩溃。

北美五大湖恢复行动计划经验及对中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

北美五大湖恢复行动计划经验及对中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 作者:暂无 来源:《世界环境》 2018年第2期 五大湖位于美国和加拿大边界地区,包括苏必利尔湖(Lake Superior)、休伦湖(Lake Huron)、密歇根湖(Lake Michigan)、伊利湖(Lake Erie)和安大略湖(Lake Ontario)。除密歇 根湖属于美国之外,其他四湖均为加拿大和美国共有,属于典型的跨界流域。随着经济的发展,五大湖周边的化工业、冶金业等企业呈现了井喷式的增长,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曾经直接排放 到水体中,污染了湖区大部分河流,造成了河流重度污染,五大湖区一度被称为“生锈地带” 和“棕色田野”。美加两国政府开始高度重视五大湖的湖泊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在两国的共 同努力下,现在五大湖的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五大湖恢复行动计 划的顺利实施,对中国湖泊生态环境管理具有借鉴意义。 一、北美五大湖恢复行动计划解析 (一)行动计划提出及目标 2005年,基于“必须留给后代更好的大湖区”思想,美国有关政府部门和非政府组织联合 提出了“五大湖恢复行动”计划。 “五大湖恢复行动计划”于2010年开始启动,为期十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10—2014年,第二阶段为2015—2019年。该行动计划及其配套措施旨在加快保护和恢复全 球最大的地表淡水系统,并最终实现“有安全可食用的鱼、安全的饮用水,可以放心游泳、冲浪、划船的海滩和海水,保护本地物种和栖息地的繁荣兴旺,没有社区遭受到污染,五大湖区 成为人们和野生动物健康居住的地方”。 “五大湖恢复行动计划”的长期目标是:基本消除大湖流域生态系统中的所有持久性有毒 物质,保护野生动物数量和栖息地的健康和完整;消除大湖流域生态系统中新入侵物种的引入 影响,构建相关管理机制和评价体系;确保近水生态、湿地和高原栖息地维持自然种群的健康 和功能;保护和恢复大湖水生和陆地生境,保持或改善本地鱼类和野生生物的状况;加大信息 公开和公众参与,加强双边合作,以解决大湖区面临的复杂问题。 (二)行动计划的特点 1.构建责权明晰的管理机制与有效沟通的协调机制 五大湖地区内各级政府、机构和民间组织共同参与大湖流域保护,通过成立委员会、特别 行动组等构建多层管理机制,加强协调沟通,协商五大湖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同时,以流域 综合管理为基础,对流域、支流以及近岸城市等不同地方、领域适度分权;建立统一的标准和 共同的目标,确保责任落实到位,管理权责分明。此外,良好的协调机制保障决策顺利进行。 一方面,五大湖管理的协调机制的咨询、协调和联络成员包括美国国务卿、白宫环资委员会以 及重要国家职能部门的行政长官等,高规格的成员组成使得沟通畅通,并通过搭建跨部门组织、对话平台等开展跨地区协作(见图1)。另一方面,五大湖管理过程、规划、决策透明,保障 不同利益方能够以平等的地位合理表达自身诉求。 2.坚持专业化与科学化的全过程实施

水环境修复总结

水环境修复总结 1、水环境承载能力:在一定水域,在水体功能能够继续保持并仍保持良好生态系统的条件下,容纳污水及污染物的最大能力 2.空间异质性:生态过程和格局在空间分布上的异质性和复杂性,可以理解为空间斑块和梯度的总和 3、地下水:存在于地表以下岩(土)层空隙中各种不同形式水的统称 4.水体富营养化是指由于接受过多的营养物质,如氮和磷,导致湖泊和其他水体生产力异常增加的过程 5、污染生态效应:污染物进入水环境后,对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某些影响,这种表现在生态系统中的响应即为污染生态效应 6.水文循环:水在海洋、大气和陆地之间无休止的运动 7、空气吹脱:在一定压力条件下,将压缩空气注入受污染区域,将溶解在地下水中的挥发性化合物、吸附在土壤颗粒表面上的化合物以及阻塞在土壤空隙中的化合物驱赶出来 8.湖滨带:湖水和流域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的生态过渡带 9、含水层: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10、隔水层:不能透过与给出水,或者透过与给出水的数量微不足道的岩层 11.水体季节性分层:由于水体传热不均匀,在水深较大的湖泊和水库中出现季节性温度分层 12、承压水:充满于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 13.饱和渗流:饱和区的潜水和承压水在重力作用下运动 14、湖泊:地面上洼地积水形成比较宽广的水域15、河流廊道:指与河流联系紧密的河岸带和洪泛区等生态系统,包括陆地、植物、动物及其内部的河溪网络 16.景观破碎化:景观中生态系统之间的各种功能联系被破坏或连接程度降低 生物放大:同一食物链上的高营养级生物通过吞食低营养级生物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体内的浓度随营养级数提高而增大的现象污染生态效应:污染物进入水环境后,对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某些影响,这种表现在生态 系统中的反应是污染的生态效应。

高二地理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3-1 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教师版)

地理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3.1 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课程标准素养目标任务设定 结合实例,说 明环境安全 的影响。 1.利用图表,理解环境安全问题产 生的本质,认识不同环境安全问 题的特点。 2.运用图文资料、实例分析,理解 环境安全问题影响国家安全的途 径,了解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 重要性。 3.通过思维导图,建立应对环境安 全问题的概念框架,形成环境安 全风险与危机意识。 1.环境安全的内涵以及判断标准。 2.环境安全问题的分类。 3.环境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4.应对环境安全问题的途径。 知识点01 环境安全问题 1.环境安全问题的内涵 (1)环境安全 ①含义:环境安全又称_________,是指自然环境受到的破坏与威胁处于环境或社会经济可承 受的范围之内。 ②两个角度 从自然角度看:环境安全意味着自然环境及其_______处于良好的状况或没有遭到难以恢复的破坏。 从人类社会角度看:环境安全意味着环境问题的_________与解决环境问题付出的代价,不至于严重影响_________发展。 (2)环境安全问题 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超过某个_________,就会成为环境安全问题。 2.不同的人类活动,所要求的环境安全临界值_________ 举例:以水质安全为例,生活饮用水及水产养殖的最低水质标准高于其他行业 目标导航 知识精讲

3.不同类型的环境问题造成的危害 (1)主要类型 ①环境安全问题:是由超高浓度污染物排放、_________、核泄漏等突然发生的严重污染事件导致的。 ②_________环境安全问题:是由污染物不断累积或_________逐步加剧导致的,它们需要经历很长时间的累积才能达到产生重大危害的程度。 (2)危害 ①突发性环境安全问题: 能够在短时间内造成_________,需要采取_________,大部分事件的影响会随着事件的结束而消失,环境重新回到_________状态。但是,有些事件的影响,可能几年甚至几十年内都无法彻底消除,导致环境长期处于_________状态。 ②累积性环境安全问题: 影响会_________存在。 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9世纪中期,美国芝加哥市向注入密歇根湖的河流直接排污,严重影响了水质。当地通过修建人工运河和清淤工程,使原本流入密歇根湖的河流转而流入伊利诺伊河,连通了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两大水系。下图示意运河及水系位置关系。 简述该工程对当时环境的影响。 【答案】市区河道和密歇根湖邻近水域污染程度降低,河湖水质得以改善;伊利诺伊河水量增加的同时污染物也增加,污染物还会通过河水和侧渗过程污染周边及下游地区;伊利诺伊河是密西西比河的支流,密西西比河流域南北跨度大,其下游地区与五大湖区地理环境差异巨大,水系连通后两大流域水生生物相互干扰,水生生态系统受到影响。(10分)【解析】工程修建前,“美国芝加哥市向注入密歇根湖的河流直接排污,严重影响了水限时思考

2019-2020学年湘教版地理选修六新素养同步学案:第三章 第一节 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Word版含答案

第一节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 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 理解生态平衡的含义、特征及受损后的生态系统对人类的影响。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 1.种群:同一物种在一定空间内集合在一起,形成种群。 2.生物群落:在一个区域内所有不同的生物种群生活在一起,就构成了生物群落。 3.生态系统 (1)概念: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的统一整体就是生态系统。 (2)组成 ①生物成分:生产者(各种绿色植物)、消费者(各种动物)、分解者(各种微生物)。 ②非生物成分:空气、水分、阳光、温度等。 二、生态平衡和受损生态系统 1.生态平衡的概念:在一个正常的生态系统中,它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生物的种类、各种群的数量和比例以及能量和物质的输入与输出,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持续性的动态平衡叫生态平衡。 2.生态平衡的特征 (1)生物的组成和数量的比例相对稳定。 (2)能量和物质的输入与输出保持平衡。 (3)食物链结构复杂、互相交叉而形成食物网。 (4)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有完好的营养关系。 3.健康的生态系统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4.受损生态系统 (1)原因:自然和人为干扰。 (2)表现:原有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被打破。 (3)后果:系统的结构、功能发生障碍,形成波动性破坏或恶性循环。 (4)森林破坏后的后果:生态退化、物种消失、气候变化。 一、判断题 1.生态系统是由生物成分及其生存环境组成的。()

2.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都是靠当地人的行为来实现的。() 3.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破坏时,在一定的限度内能自我调节维持稳定与平衡。() 4.健康的生态系统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5.受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之间形成恶性连锁反应,如破坏森林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答案:1.√ 2.× 3.√ 4.√ 5.√ 二、选择题 读图,完成6~8题。 6.该图中的各地理要素可以构成一个() A.生物个体B.生物种群 C.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 7.该系统中最长的食物链包含________类生物种群() A.2 B.3 C.4 D.5 8.如果该区域大量捕杀蛇,下列叙述可信的是() A.青蛙数量减少B.害虫数量减少 C.老鹰数量增加D.作物产量大减 解析:第6题,图中既有生物成分,又有非生物成分,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第7题,该系统中最长的食物链是植物—害虫—青蛙—蛇—鹰,包含5类生物种群。第8题,蛇大量减少后,青蛙因天敌数量减少而大增,害虫数量相应减少;鹰以蛇为食物,蛇减少后,鹰可以以兔为食物,数量变化不会很大。 答案:6.D7.D8.B 生态系统的组成[学生用书P40] 【合作探究】 下图为池塘生态系统示意图,读图探究下列问题。

关于水污染2020调查报告总结

关于水污染2020调查报告总结 地球的颜色是绿色的,她孕育着生命,预示着人类的诞生和未来。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水污染调查报告,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水污染调查报告1 一提出问题: 现今,国家大部分河涌都受到水污染,我们家乡的许多河流也不例外。这是自然污染吗?不是的!!记得我们还小的时候,家乡的许多河流还是清澈见底的。过去每到夏季,游泳的、钓鱼的人络绎不绝,給人的感觉是干净.清凉。但是??随着时间的推迟,岁月的逝世,那些河水已经不像样了,現在扑鼻而來的是一陣陣的臭味,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块的垃圾、一堆堆的建筑废料。究竟致使这些河流被污染的原因是什么?水污染带来什么危害???今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来到当地进行调查,研究。 二、研究目的: 1.通过调查,了解当地河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带来的一系列危害?? 2.通过访问,清楚群众对水污染的认识。 3.通过查阅,查找改进的方法,进一步使家乡的河水恢复昔日面貌。 三、研究方法及过程: (一)准备工作 (二)实施阶段 1、资料收集 水污染的定义:所谓的水污染,198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为“水污染”下了明确的定义,即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称为水污染。然而,水污染有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当前对水体危害较大的是人为污染。水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 水污染带来的危害多不胜数:

(1)死亡有机污染 它来源于未经处理的城市生活污水、造纸污水、农业污水及都市垃圾。死亡有机质能消耗水中溶解的氧气,危及鱼类的生存;还能导致水中缺氧,致使需要氧气的微生物死亡。而正是这些需氧微生物能够分解有机质,维持着河流、小溪的自我净化能力。它们死亡的后果是:河流和溪流发黑、变臭,毒素积累,伤害人畜。 (2)石油化工洗涤剂污染 大多数家庭和餐馆大量使用的各种洗涤用品都是石油化工的产品,难以降解,排入江河中不仅会严重污染水体,而且会积累在水产物中,大量进入人体后会出现中毒现象。 (3)酸类(硫酸等)污染酸类主要来源于煤矿、金属(铜、铅、锌等)矿山废弃物以及向河流中排放酸的工厂。 酸类可毒害水中植物,引起鱼类和其它水中生物死亡,严重破坏溪流、池塘和湖泊的生态系统。 ???? 2.外出实地访问调查: 我们带这一切疑问,来到了采访地点。首先,我们观察了周围情况,并对被采访人做了自我介绍,说清楚访问目的。 3、实地考察情况: 采访地点:伊芦忆帆河 采访人:李宗全凌志文 采访时间:20__年4月12日 河边杂货店店主:“这条河十几年前清澈见底,当时,那里多鱼多虾,作为小孩的我还经常下水游泳,但近十年河水变得污浊,河水表面很多垃圾,希望政府能够改善一下。” 街边的两个老翁:“致使这条河污浊的原因是排污差,净化差,让河水无法使用。而且部分人乱丢垃圾,村民的生活废水全汇集在河冲里。那么,这条冲想不脏都不行。”

高中地理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二节 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教学案 高二地理教学案

第二节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 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情景导入先思考—————— 思考探究:此漫画的主题可概括为什么?易产生哪一类环境问题和后果? 提示:“枪下留情”或“滥捕滥杀”。导致生物物种锐减和物种灭绝。造成生物基因库的巨大损失,直接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和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基础知识要记牢—————— 1.环境问题的概念 指因自然变化或人类活动而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变化,以及由此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 2.环境问题的分类

3.环境问题的成因 (1)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2)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本身的自净能力。 ———————重点难点掌握好—————— 结合人类与环境关系模式图,分析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 该模式图说明了人类通过生产消费活动与环境发生关系,这种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即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图解如下: 1.内圆表示占有一定空间的人类社会,内、外圆之间的空间表示人类社会周围的环境。 2.箭头①②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3.箭头③④代表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去。 4.箭头⑤⑥指人类通过生活和生产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包括两方面:一是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二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质量下降、恶化。 5.箭头⑦⑧指环境把它所受到的人类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

高中地理 第2章 第三节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智能演练同步导学 湘教版必修3

第2章第3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以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位子田纳西州)和田纳西大学为基地的田纳西技术走廊是美国一个高技术中心,总部设在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TVA),美国投放到广岛、长崎的原子弹即在此研制的。回答1~4题。 1.关于田纳西河流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流域内多山,地形起伏大,水力资源丰富,但航运作用小 B.流域内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 C.田纳西河是密西西比河的一级支流,水量丰富但不稳定 D.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铁、铜等 2.19世纪后期对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造成后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长期的棉花种植,造成土地退化 B.由于人口较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大 C.矿山开采,植被破坏,造成大面积水土流失 D.炼铜企业的发展造成环境污染严重 3.田纳西河流域进行综合开发的核心是( ) A.河流的利用和治理B.梯级开发 C.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治理D.对资源进行综合开发 4.田纳西河两岸能够形成一条“工业走廊”,主要得益于( ) A.丰富的矿产资源B.旅游业的带动作用 C.便利的航运条件D.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 解析:第1题,虽然受地形和水文水系条件的制约不利于航运,但是流域内资源丰富,航运价值极大。第2题,19世纪后期对流域的不合理开发,产生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第3题,水资源的综合开发是流域治理的核心。第4题,田纳西河两岸工业的发展依靠当地丰富而廉价的水电资源。 答案: 1.D 2.B 3.D 4.D 读金沙江下游梯级开发示意图,回答5~6题。 5.金沙江干流适于水电梯级开发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是( ) A.华中、华东地区能源短缺,电力缺口大 B.位于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 C.径流量丰富,且季节变化大D.地质条件稳固,适于建坝 6.水库建设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可能有( ) ①库区及周围地区云量增多、湿度增加②上、下游间物种交流受到阻隔③流速减缓造成水质下降,河口三角洲面积萎缩 ④引发旱涝灾害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第5题,A项为社会经济因素;C项径流季节变化大不是水库建设的有利条件,且径流并不丰富;金沙江地处横断山区,地质条件不稳定,D项错。第6题,①项为有利因素;水库建设能有效地防止旱涝灾害,④项错。 答案: 5.B 6.B 7.在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中,发电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田纳西河流域内水力资源丰富,在综合开发中,为保护环境只进行了水电站的建设,未开发其他电力B.在流域开发中共建成30座水电站,并大规模发展火电和核电,使其成为仅次于五大湖地区的电力供应基地C.廉价而可靠的电力供应,促进了流域内高新技术工业的发展,使其成为美国新兴的高新技术工业区 D.廉价而可靠的电力供应,促进了流域内高耗能工业的发展,在田纳西河两岸形成一条“工业走廊” 答案: D 8.由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经验得到的启示是( ) ①我国水利工程可以完全按照田纳西河流域的方案去开发和治理②我国江河众多,水力、水电开发利用程度比较高③我国许多水利工程没有从整个流域综合开发的角度去考虑,给进一步实现流域多目标开发和促进流域经济综合发展造成了障碍④对田纳西河流域开发治理的部分经验我们可以直接借鉴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答案: D 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田纳西河位于美国东南部,全长1 450千米,流域面积10.6万平方千米。20世纪30年代,田纳西河流域由于长期缺乏治理,自然资源遭到破坏,生态环境恶化,灾害频繁,是当时美国最贫穷落后的地区之一。为了对田纳西河流域内的自然资源进行全面的综合开发和管理,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田纳西河流域管理法》,成立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简称TVA)。经过多年的实践,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和管理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田纳西河流域落后的面貌,TVA的管理也因此成了流域管理的一个独特的成功的范例而为世界所瞩目。 材料二黄河某段与田纳西河流域图。 (1)美国田纳西河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试分析其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2)从图中可知,田纳西河与黄河图示河段水能资源开发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世纪30年代,田纳西河流域农业发展过程中,自然资源遭到破坏,生态环境恶化,灾害频繁。具体表现:资源破坏:____________;生态环境恶化:________________;灾害频繁:__________________。 (4)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的河流治理,最值得借鉴的有哪些方面?

高中地理 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第二册地理教案

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知识导图 运用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结合图文材料,认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2.结合图文材料,综合分析不同地区环境问题的表现及产生原因,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1)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自然界获取所需的资源,并把资源转化成消费品,以此满足人类的消费需求。 (2)人类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包括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简称“三废”)等,又被排放到环境中。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当人类向环境的索取超过环境承受能力时,就会出现自然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等问题。 (2)如果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自身的净化能力,就会导致环境质量下降,产生环境污染等问题。 二、环境问题的表现 1.环境问题的表现 环境问题具体表现 自然资源枯竭森林减少、水资源危机、矿产资源短缺等 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等 (1)区域性环境问题

①聚落⎩⎪⎨⎪⎧城市: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乡村: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②国家⎩⎪⎨⎪⎧发达国家:主要体现在过度消耗资源带来的环境影响发展中国家:主要表现在掠夺式开发带来的生态破坏,以及快 速工业化导致的环境污染 (2)全球性环境问题 ①全球性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酸雨、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 ②从局部向全球蔓延的环境问题有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锐 减、水体污染等。 1.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自然资源枯竭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环境污染是指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如水、大气等污染。生态破坏是指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自然资源枯竭是指资源数量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如水资源危机、矿产资源短缺等。 (2)联系:环境污染往往引起生态破坏和自然资源枯竭;生态破坏往往引起自然资源枯竭;自然资源枯竭也会引起生态破坏。 2.人口增长过快与环境问题加剧 ———————————————[预习效果自 测]——————————————— 一、判断题 1.人口增长一定会带来环境问题。( ) 2.环境污染往往会引起生态破坏和自然资源枯竭。( ) 3.目前发达国家不存在环境问题。( )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 人口分布教学案 鲁教版必修第二册-鲁教版高一第二册地理教学案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 1.分布不均衡是人口分布最显著的特征,中低纬度、沿海、平原、城市人口稠密。 2.人口的分布受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其中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3.人口迁移受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经济因素往往起主导作用。 4.国际人口迁移和我国的人口迁移在不同时期受不同的影响因素,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5.人口迁移或人口流动对迁入地和迁出地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6.一旦人口规模超过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生态系统就会遭受破坏而失去平衡。 7.人口合理容量受自然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对外开放程度、消费水平的影响。 学习本单元内容后,学生能收集和呈现某区域人口分布、迁移、环境承载力等方面的地理数据、图表和地图(地理实践力)。能够描述人口的分布及其变化,解释不同地区人口分布或迁移的影响因素(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形成判断人类分布或迁移与资源环境问题关系的初步意识(人地协调观)。 与本单元知识相关的名校及专业 根据教育部最先发布的第四轮社会学学科评估结果整理出的社会学—人口学专业学校排名 1 大学A+ 2 中国人民大学A+ 3 某某大学 A 4 清华大学A- 5 复旦大学A- 与本单元知识相关的名人及职业

第一节人口分布 课标内容核心素养目标 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1.能够描述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和影响因素。【区域认知】 2.能够描述某区域人口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影响因素。【地理实践力】 3.能够运用人口分布的理论,判断某地人口分布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综合思维】 4.认识到人口的分布要与当地的自然、经济等相适应,树立和谐的人地观。【人地协调观】 知识清单一人口分布特点 1.最显著的特点是:不均衡性,东亚、东南亚、南亚以及西欧和北美东北部是人口稠密区。 2.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规律 (1)从纬度看:集中于北半球中低纬度。气候适宜,自然条件优越 (2)从海陆位置看:集中于距海较近地带。 (3)从地形上看:集中于海拔较低地带。 (4)从城乡分布看:主要趋向于城镇地区。 【易错辨析】 热带多雨区人口多分布在高原山地的主要原因? 提示热带多雨区,平原地区气候湿热,再加上丛林阻隔,人口稀少。而高原山地区气候凉爽、降雨适中、易于排水且免受疟疾袭扰,人口较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