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手术预防性用药

手术预防性用药

手术预防性用药
手术预防性用药

为加强我院围手术期 含介入诊疗 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以下简称预防用药 的管理 促进合理用药 减少细菌耐药 依据《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等,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目的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 包括切口感染和手术所涉及的器官和腔隙感染 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术后可能发生的感染

第二条手术部位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是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其次是肠道杆菌科细菌(大肠杆菌、肠杆菌属、克雷伯菌属等)。病原菌可以

是内源性或外源性的 大多数是内源性的 即来自患者本身的皮肤、粘膜及空腔

脏器内的细菌。皮肤携带的致病菌多数是革兰阳性球菌 但在会阴及腹股沟区

皮肤常被粪便污染而带有革兰阴性杆菌及厌氧菌。手术切开胃肠道、胆道、泌尿

道、女性生殖道时 典型致病菌是革兰阴性肠道杆菌 在结直肠和阴道还有厌氧

菌(主要是脆弱类杆菌) 它们是这些部位器官/腔隙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在任何部

位,手术切口感染大多由葡萄球菌引起。

第三条本规定供所有手术和介入诊疗预防用药工作相关的医师、药师、护士及其他医务人员遵照执行。

第四条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负责围手术期和介入诊疗预防用药相关的培训、指导、评价、管理等工作 确保本规定贯彻落实。第六条

围手术期和介入诊疗预防用药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第五条围手术期和介入诊疗预防用药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第六条预防用药不能代替严格的无菌操作 医院相关部门、科室及医务人员应按照《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 试行 》做好感染预防控制工作。

第二章预防用药的适应证

第八条清洁手术 :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 局部无炎症、无损伤 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 手术野无污染 如腹股沟疝修补术

包括补片修补术 、甲状腺疾病手术、乳腺疾病手术、关节镜检查手术、颈动脉内

膜剥脱手术、颅骨肿物切除手术和经血管途径介入诊断手术患者原则上不预防使用

抗菌药物 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

一 手术范围大 手术时间超过2小时 污染机会增多者

二 手术涉及重要脏器 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 如颅内手术、心

脏手术等

三 异物植入手术 如人工心脏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臵、人工关

节臵换等 腹股沟疝补片修补术不包括在内

四 存在感染相关高危因素者 高危因素包括 年龄超过70岁、糖尿病控

制不佳、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 如艾滋病患者、恶性肿瘤放化疗患者、

接受器官移植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等 、营养不良等。

第九条清洁-污染手术 上、下呼吸道手术 上、下消化道手术 泌尿生殖道手术 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大手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 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 手术时可能污染手

术野引致感染 故此类手术需预防用药

第十条污染手术 由于胃肠道、尿路、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 此类手术需预防用药。

第十一条术前已经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 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切开引流术、气性坏疽截肢术等 属于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 不属于预防用药范畴。

第十二条经监测认定在病区内或手术室内某种致病菌所致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异常增高时 除应针对性预防用药外 还应积极调查和处理感染原因。

第三章预防用药的选择

第十三条选择抗菌药物时要根据手术部位的常见病原菌、患者的病理生理状况、抗菌药物的抗菌谱与抗菌活性、抗菌药物的药动学特点和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等综合考

虑。原则上应选择相对广谱、效果肯定、安全、价格相对低廉的抗菌药物 头孢

菌素为首选 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见附表。

第十四条下消化道手术除预防用药外 术前一日要分次口服很少被吸收的肠道抗菌药物如庆大霉素 并用口服泻剂或灌肠清洁肠道。

第十五条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 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 选用氨曲南预防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 必要时可联合使用。

第十六条在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检出率高时 如进行人工材料植入手术 如人工心脏瓣膜臵换、永久性心脏起搏器臵入、人工关节臵换等 也可

选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预防感染

第四章预防用药的方法

第十七条 1.给药方法:接受清洁手术者,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

浓度。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1500 ml),可手术中给予第2

剂。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总的预

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

的清洁手术,术前用药一次即可。接受清洁-污染手术者的手术时预防用药时间

亦为24小时,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污染手术可依据患者情况酌量延长。对手

术前已形成感染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应按治疗性应用而定。 2.单次剂量:严

格按照药品说明书,如药品说明书没有说明具体剂量均按照一般感染的治疗量给

药,例如头孢呋辛说明书:1)一般用法,一次0.75—1.5g,q8h;2)严重感染

或罕见敏感菌引起的感染,3)1.5g,q6h;4)脑膜炎,每8小时不超过3g,。

当我们选择作为预防感染时按照1)一般用法,一次0.75—1.5g。具体剂量根据

患者的情况(如体重)决定。 3.注意溶媒的选择:部分头孢类抗生素的水溶液

在pH值6-7时最稳定,酸性或碱性水溶液中均可加速其水解,葡萄糖注射液pH

为3.2~5.5,且葡萄糖是一种具有还原性的糖,选用葡萄糖做溶媒能促进β-内

酰胺类抗生素水解,且其在pH 3.6的溶液中lh抗菌效价损失10%左右,故不

宜选用。应选用0.9%氯化钠注射液或复方氯化钠注射液,尽量在短时间(50~

60min)内注射完。溶媒量要适量,例如对头孢类药物过敏患者在针对G+选用克

林霉素时,说明书有明确规定每600mg用100—200ml;针对G-选用氨曲南时,

说明书明确规定每1g至少加入100ml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注射液中。 4.不要随

意更换药品:尽量使用初选药物,如果更换将导致初选药起不到到效果,更换的

药物起不到预防用药的作用,据很多资料显示,术后预防用药和整个围手术期不

用药物,发生感染的几率相差不大。 5.联合用药:大多无需联合用药。硝基咪

唑类抗菌药物虽然有较好的抗厌氧菌作用,但并非所有的手术部位感染都有厌氧

菌参与,只有涉及口腔、下消化道、阴道感染的手术,才需要使用这类药物如甲

硝唑。 6.某些抗菌药物虽然归为二代头孢,但是不能作为预防用药,如头孢西

丁,很多资料归为二代头孢,但是此药本身为头霉素类药物,是不能作为切口预

防用药

(一)用药选择 1、选择抗生素时要根据手术种类的常见病原菌、切口类别和病人有无易感因素等综合考虑。原则上应选择相对广谱、效果肯定、杀菌剂而非抑菌剂、安全

及价格相对低廉的抗菌药物。头孢菌素是最符合上述条件的。心血管、头颈、胸

腹壁、四肢软组织手术和骨科手术,主要感染病原菌是葡萄球菌,一般首选第一

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唑啉、头孢拉定。进入腹腔、盆腔空腔脏器的手术,主要感染

病原菌是革兰阴性杆菌,则多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呋辛,复杂、易引起感

染的大手术可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曲松、头孢噻肟。下消化道手术、涉及阴

道的妇产科手术及经口咽部粘膜的头颈部手术多有厌氧菌污染,须同时合用抗厌

氧菌药物。一般是在第二、三代头孢菌素基础上加用针对厌氧菌的甲硝唑。肝、

胆系统手术,可选用能在肝、胆组织和胆汁中形成较高浓度的头孢曲松、头孢哌

酮或头孢哌酮/舒巴坦,或哌拉西林。 2、病人对青霉素过敏不宜使用头孢菌素

时,针对葡萄球菌、链球菌可用克林霉素,针对革兰阴性杆菌可用氨曲南,大多

二者联合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具有耳、肾毒性,不是理想的预防药物。但因

其价廉易得,在我国耐药情况不严重的基层医院,在密切监控防止不良反应的情

况下,仍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万古霉素一般不作预防用药,除非有特殊适应证,

例如已证明有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SSI(手术切口感染)流

行时。喹诺酮类在国内滥用造成恶果,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高,一般不宜用作预

防,除非药物敏感试验证明有效。 3、下消化道手术除术中预防用药外。术前一

日要分次口、服不被吸收或少被吸收的肠道抗菌药物(如新霉素、庆大霉素、红

霉素),并用口服泻剂或灌肠清洁肠道。不主张术前连用数日。

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一条严格控制新上市的、限制性使用和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用于预防用药。

第二十二条对于有特殊病理、生理状况的患者 预防用药应参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药品说明书等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术后如发生手术部位感染属治疗性用药,应及时采集标本送病原学检验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药物进行治疗。病程记录中应注明使用抗菌药物的目的是

“预防”还是“治疗” 不能写成“对症”、“抗炎”等。

第二十四条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监测工作 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定期组织专家 结合细菌耐药监测情况 对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品种进行分析评估

并根据耐药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状况 调整预防用药的品种 及时通报

第二十五条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会同处方管理组每月对预防用药实施专项点评。

一 甲状腺等12种手术预防用药 按病种随机抽取病例10份 不足10份的病

种全部抽样 进行点评。

二 关节镜检查手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颅骨肿物切除手术和经血管途径

介入诊断手术等其他清洁手术和介入诊疗预防用药 按科室随机抽取病例

10份 不足10份的病种全部抽样 进行点评。

三 清洁 污染和污染手术预防用药 按科室随机抽取病例10份 不足10份

的病种全部抽样 进行点评。

第二十六条点评结果及时通报至相关临床科室和当事人 由所在科室和当事人签收 科室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书面意见反馈并提出整改意见。同时 点评结果报院药事会、

纪委、党办、人事处、计财处等 并在行政例会和内网公示。

第二十七条医院将点评结果纳入相关科室及其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年度医德医风和人事考核等。院纪委参照“加强医疗质量、确保患者安全十项举措”中“安徽省某医院

用药控制管理办法”对预防用药不合理的科室、治疗组长和当事医师进行警示和

处罚 党办和人事处在年终医德医风、人事考核和其他评比时 对于一年中有2

次预防用药不合理率≥50%的科室、3次预防用药不合理的个人不予评先评优和

晋升。第

二十八条对出现2次预防用药不合理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 并针对性跟踪点评 如出现第3次预防用药不合理且无正当理由的则暂停其抗菌药物处方权3个月

并进行抗菌药物相关专业知识和规范化管理再培训 经考核合格后 恢复其

相应的抗菌药物处方权 恢复处方权后 仍连续出现2次及以上预防用药不合

理且无正当理由的 取消其抗菌药物处方权。药师未按照规定审核抗菌药物用药

医嘱 造成严重后果的 或者发现处方不适宜、超常处方等情况未进行干预且无

正当理由的 取消其药物调剂资格。医师处方权和药师药物调剂资格取消后 在

6个月内不得恢复。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条 12种手术是指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疝气修补术、全髋关节臵换术、髓核摘除术、门体静脉分流术、脾切除术、下肢静脉曲张大隐静脉结扎术+抽剥术、血

管瘤切除术和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清除、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剖宫产术 其预防用

药按“院发[20**]***号、院发[20**]***号、院发[20**]**号”执行。使用补片

进行腹股沟疝修补术的预防用药按本规定执行。

第三十一条本规定由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三十二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预防性服药知情同意书[五篇材料]》

《预防性服药知情同意书[五篇材料]》 预防性服药知情同意书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也是我国重点控制的重大传染病之一。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感染者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患者的机会较大;若进行药物预防性治疗,可以使部分感染者减少发展成为活动性结核病患者的机会。根据卫生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的通知》(卫办疾控发〔xx〕133号)文件的要求,结核菌素试验强反应感染者需进行药物预防性治疗。 您结核菌素反应硬结平均直径≥15mm,或皮试部位出现水疱、坏死、淋巴管炎,胸部X线检查未见异常。提示您感染了结核菌,且具有较高的发病几率。如果在学校读书期间被确诊为肺结核,学校将依据《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试行)》的工作要求,给予您休学处理,且必须要经规范治疗、完成疗程并取得治疗地县级及以上结核病防治机构(定点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后方可复学。因此,建议您进行抗结核药物预防性治疗。 在结核病防治专业机构人员的指导和监督下,根据要求进行抗结核药物预防性治疗,您的治疗最终会获得较好的预防效果。预防性治疗中所用的抗结核药物如异胭肼、利福平等都已在临床应用并被证明是安全、有效的,但由于预防性服药的时间较长,一般为3~9个月,而且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在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如果您在用药中出现任何不适,不要自行停药,请您及时通知医生,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您参加抗结核药物预防性治疗是完全自愿的。

不管您是否愿意参加药物预防性治疗,都要阅读以上文字,签署您的意见。 如果您愿意参加预防性治疗,我们将推荐预防性治疗的方案,并由医生给您进行指导;如果不愿意进行预防性治疗,也请您签名并注明理由。您要特别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增加营养、注意劳逸结合,保证良好的睡眠,增加身体抵抗力;同时,您也应定期到县人民医院结核门诊进行复查或出现肺结核病的可疑症状(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带血丝等)时随时就诊。 自愿预防性治疗者签字:日期:年月日 不愿预防性治疗者签字:日期:年月日 家长签字:日期:年月日 医生签字:日期:年月日 内容仅供参考

手术预防性用药

为加强我院围手术期 含介入诊疗 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以下简称预防用药 的管理 促进合理用药 减少细菌耐药 依据《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等,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目的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 包括切口感染和手术所涉及的器官和腔隙感染 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术后可能发生的感染 第二条手术部位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是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其次是肠道杆菌科细菌(大肠杆菌、肠杆菌属、克雷伯菌属等)。病原菌可以 是内源性或外源性的 大多数是内源性的 即来自患者本身的皮肤、粘膜及空腔 脏器内的细菌。皮肤携带的致病菌多数是革兰阳性球菌 但在会阴及腹股沟区 皮肤常被粪便污染而带有革兰阴性杆菌及厌氧菌。手术切开胃肠道、胆道、泌尿 道、女性生殖道时 典型致病菌是革兰阴性肠道杆菌 在结直肠和阴道还有厌氧 菌(主要是脆弱类杆菌) 它们是这些部位器官/腔隙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在任何部 位,手术切口感染大多由葡萄球菌引起。 第三条本规定供所有手术和介入诊疗预防用药工作相关的医师、药师、护士及其他医务人员遵照执行。 第四条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负责围手术期和介入诊疗预防用药相关的培训、指导、评价、管理等工作 确保本规定贯彻落实。第六条 围手术期和介入诊疗预防用药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第五条围手术期和介入诊疗预防用药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第六条预防用药不能代替严格的无菌操作 医院相关部门、科室及医务人员应按照《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 试行 》做好感染预防控制工作。 第二章预防用药的适应证 第八条清洁手术 :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 局部无炎症、无损伤 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 手术野无污染 如腹股沟疝修补术 包括补片修补术 、甲状腺疾病手术、乳腺疾病手术、关节镜检查手术、颈动脉内 膜剥脱手术、颅骨肿物切除手术和经血管途径介入诊断手术患者原则上不预防使用 抗菌药物 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 一 手术范围大 手术时间超过2小时 污染机会增多者 二 手术涉及重要脏器 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 如颅内手术、心 脏手术等 三 异物植入手术 如人工心脏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臵、人工关 节臵换等 腹股沟疝补片修补术不包括在内 四 存在感染相关高危因素者 高危因素包括 年龄超过70岁、糖尿病控 制不佳、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 如艾滋病患者、恶性肿瘤放化疗患者、 接受器官移植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等 、营养不良等。 第九条清洁-污染手术 上、下呼吸道手术 上、下消化道手术 泌尿生殖道手术 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大手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 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 手术时可能污染手

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普通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预防用药的适应证 第一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目的: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切口感染和手术所涉及的器官和腔隙感染,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第二一般情况下,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不需预防用药,仅在下列情况时考虑预防用药: (一)手术范围大、持续时间超过该类手术的特定时间或一般手术持续时间超过2小时、污染机会多; (二)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大血管手术、门体静脉分流术或断流术、脾切除术等; (三)异物植入术,如腹外疝人工材料修补术、异物植入的血管外科手术等; (四)有感染高危因素者,如高龄、糖尿病、恶性肿瘤、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如艾滋病患者、肿瘤放化疗患者、接受器官移植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等)、营养不良等; (五)经监测认定在病区内某种致病菌所致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异常增高; (六)经皮肤内窥镜的胃造瘘口术、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有感染高危因素;经皮肤内窥镜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者。 预防用药的选择 第一选择抗菌药物时要根据手术部位的常见病原菌、患者病理生理状况、抗菌药物的抗菌谱、抗菌药物的药动学特点、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等综合考虑。原则上应选择相对广谱、效果肯定、安全及价格相对低廉的抗菌药物。 第二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主要感染病原菌是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一般首选第一代头孢菌素作为预防用药。经皮肤内窥镜的胃造瘘口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是进入腹腔空腔脏器的手术,主要感染病原菌是革兰阴性肠杆菌,建议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具体预防用药选择见附表,表中所列抗菌药物的剂量均为成人剂量。 第三对β-内酰胺类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0.6~0.9克静脉给药)预防葡萄球菌感染;可选用氨曲南(1~2克静脉给药)预防革兰阴性杆菌感染。 第四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高的医疗机构,如果进行人工材料植入手术,可选用万古霉素(0.5~1克静脉给药)或去甲万古霉素(0.4~0.8克静脉给药)预防感染。 第五小儿剂量参照药品说明书或按公式(小儿剂量=小儿体重×成人剂量/70千克)计算。 第六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不宜联合用药。

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 (3)

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 ,卫生部, 手术部位抗菌药物选择头颈外科手术第一代头孢菌素 经口咽部粘膜切口的大手术第一代头孢菌素+甲硝唑心脏手术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神经外科手术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血管外科手术第一代头孢菌素 乳房手术第一代头孢菌素 腹外疝手术第一代头孢菌素 应用植入物或假体的手术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骨科手术(包括用螺钉、钢板、金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属、关节臵换) 胸外科手术(食管、肺)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胃十二指肠手术第二代头孢菌素 胆道手术第二代头孢菌素~有反复感染史者可选头 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哌酮,舒巴坦阑尾手术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噻肟,+甲硝唑结、直肠手术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 +甲硝唑 泌尿外科手术第二代头孢菌素,环丙沙星 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妇产科手术 +甲硝唑

注意: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发生率高的医疗机构~如果进行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臵、人工关节臵换等,~可选用万古霉素预防感染。 u process such files are missing; Missing, wrong, legal documents. The fourth chapter special considerations for rating _This document specifies a personal loan business processes and control points, aim to standardize the Bank's personal loans business operations, effective control of operational risks. 2. the scope and target audience 2.1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摘自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 285号 一、内科及儿科预防用药 1. 用于预防一种或两种特定病原菌入侵体内引起的感染~可能有效,如目的在于防止任何细菌入侵~则往往无效。 2.预防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感染可能有效,长期预防用药~常不能达到 目的。 3. 患者原发疾病可以治愈或缓解者~预防用药可能有效。原发疾病不能治愈或缓解者(如免疫缺陷者)~预防用药应尽量不用或少用。对免疫缺陷患者~宜严密观察其病情~一旦出现感染征兆时~在送检有关标本作培养同时~首先给予经验治疗。 4. 通常不宜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昏迷、休克、中毒、心力衰竭、肿瘤、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患者。 二、外科手术预防用药 ,一,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目的: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以及清洁-污染或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管理规定

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管理规定 一、围手术期用药必须根据手术切口类别、手术创伤程度、可能的污染细菌种类、手术持续时间、感染发生机会和后果严重程度、抗菌药物预防效果的循证医学证据、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和经济学评估等因素,综合考虑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 二、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并不能代替严格的消毒、灭菌技术和精细的无菌操作,也不能代替术中保温和血糖控制等其他预防措施。 三、清洁手术(Ⅰ类切口):手术脏器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部位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但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①手术范围大、手术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 ②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等;③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④有感染高危因素如高龄、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尤其是接受器官移植者)、营养不良等患者。 四、清洁-污染手术(Ⅱ类切口):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部位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通常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五、污染手术(Ⅲ类切口):已造成手术部位严重污染的手术。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六、污秽-感染手术(Ⅳ类切口):在手术前即已开始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术中、术后继续,此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七、抗菌药物品种选择: 1.根据手术切口类别、可能的污染菌种类及其对抗菌药物敏感性、药物能否在手术部位达到有效浓度等综合考虑。 2.选用对可能的污染菌针对性强、有充分的预防有效的循证医学证据、安全、使用方便及价格适当的品种。 3.应尽量选择单一抗菌药物预防用药,避免不必要的联合使用。预防用药应针对手术路径中可能存在的污染菌。如心血管、头颈、胸腹壁、四肢软组织手术和骨科手术等经皮肤的手术,通常选择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药物。结肠、直肠和盆腔手术,应选用针对肠道革兰阴性菌和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的抗菌药物。 4.头孢菌素过敏者,针对革兰阳性菌可用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克林霉素;针对革兰阴性杆菌可用氨曲南、磷霉素或氨基糖苷类。 5.对某些手术部位感染会引起严重后果者,如心脏人工瓣膜置换术、人工关节置换术等,若术前发现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定植的可能或者该机构MRSA发生率高,可选用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预防感染,但应严格控制用药持续时间。 6.不应随意选用广谱抗菌药物作为围手术期预防用药。鉴于国内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高,应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7.常见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见附表1、附表2 八、给药方法:给药途径大部分为静脉输注,仅有少数为口服给药。静脉输注应在皮肤、黏膜切开前0.5~1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给药,

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绵竹市第二中医医院

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为加强我院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以下简称预防用药)的管理,改变过度依赖抗菌药物预防手术感染的状况,规范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等文件制定本制度,本制度供所有手术和介入诊疗预防用药工作相关的医师、药师、护士及其他医务人员遵照执行。 一、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组织机构和职责 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由医院主管院长负责,药事管理委员会提供咨询与技术支持,医务科、药剂科、感染科、质控科、护理部、外科病区、麻醉科、检验科等共同参与,并由医务科组织协调,负责本机构相关人员的培训、指导、管理等工作,确保本制度贯彻落实。 二、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目的 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以及清洁-污染或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所涉及的器官和腔隙感染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术后可能发生的感染。预防用药不能代替严格的无菌操作。 三、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适应症 1.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基本原则:根据手术野有否污染或污染可能,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

2.清洁手术:为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应严格控制,用药比例不超过30%,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如:腹股沟疝修补术(包括补片修补术)、甲状腺疾病手术、乳腺疾病手术、关节镜检查手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颅骨肿物切除手术和经血管途径介入诊断手术等。 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大于3小时)、污染机会增加;(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4)存在感染相关高危因素者:年龄超过70岁、糖尿病控制不佳、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如艾滋病患者、恶性肿瘤放化疗患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等)、营养不良等。 3.清洁-污染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大手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4.污染手术:由于胃肠道、尿路、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切除术、气性坏疽截肢术等,属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

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卫办医政发〔2009〕3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卫办医发〔2008〕48号)下发以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认真组织学习、贯彻落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部分地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应用比例有所下降,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进一步规范。为继续推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根据2008年度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细菌耐药监测结果,现就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以严格控制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 医疗机构要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有关规定,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改变过度依赖抗菌药物预防手术感染的状况。对具有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指征的,参照《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见附件)选用抗菌药物。也可以根据临床实际需要,合

理使用其他抗菌药物。 医疗机构要重点加强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和控制。Ⅰ类切口手术一般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确需使用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药物选择、用药起始与持续时间。给药方法要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有关规定,术前0.5-2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首次给药;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术中可给予第二剂;总预防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二、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 医疗机构要进一步加强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严格掌握临床应用指征,控制临床应用品种数量。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经验性治疗可用于肠道感染、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和社区获得性泌尿系统感染,其他感染性疾病治疗要在病情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逐步实现参照致病菌药敏试验结果或本地区细菌耐药监测结果选用该类药物。应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对已有严重不良反应报告的氟喹诺酮类药物要慎重遴选,使用中密切关注安全性问题。 三、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要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的分级管理原则,建立健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情况,以下药物作为“特殊使用”

外科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原则(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规范(转载) 1.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目的 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主要是为了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发生在切口、手术深部器官和腔隙的感染。 预防用药应保证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 2.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范围 2.1 清洁手术 2.1.1清洁手术通常不需要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主要应加强消毒灭菌和无菌操作。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其中,腹股沟疝修补术(包括补片修补术)、甲状腺疾病手术、乳腺疾病手术、关节镜检查手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颅骨肿物切除手术和经血管途径介入诊断手术患者原则上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2.1.2 清洁手术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应用抗菌药物:(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超过3小时)、污染机会增加。(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会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 (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脏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 (4)年龄大于70岁。 (5)糖尿病控制不佳。 (6)恶性肿瘤放、化疗中。 (7)免疫缺陷或营养不良。 2.2 清洁-污染手术、污染手术

清洁-污染手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需要预防用药。污染手术需要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2.3 术前已经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 术前已经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切开引流术、气性坏疽截肢术等,属于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3.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 3.1 种类:应选用杀菌剂,不宜选用抑菌剂。 3.2 剂量:应给足剂量,静脉快速滴入;药物溶媒量100~150ml (成人)为宜,不宜用大量液体长时间慢速滴入。 3.3 给药时间:应在切皮前0.5-2小时(参考抗菌药物的达峰时间 和半衰期)给药,剖宫产术应在结扎脐带后给药。 3.4给药地点:手术室 4.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选药依据 4.1 针对手术部位正常菌群的成员。 4.2 既往该部位感染细菌的种类及其抗菌药物耐药性。 4.3 参考抗菌药物药效及药代动力学参数。 4.4 预防性使用选用的抗菌药物必须是疗效确切、安全、使用方 便及价格相对较低的品种. 5.各类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选择基本原则 5.1 颈部外科(含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腹外疝手术、一般 骨科手术、剖宫产手术应选用第一代头孢菌素。 5.2 周围血管外科手术、胃十二指肠手术、心脏大血管手术:应 选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5.3 颅脑手术、胸外科手术(食管、肺) 、应用人工植入物的骨科 手术(骨折内固定术、脊柱融合术、关节置换术):应选用第 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偏头痛的预防性药物治疗

偏头痛的预防性药物治疗 头痛是常见的症状,也是患者前往就诊的重要原因。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偏侧头痛疾患,患病率估计为16%,在女性中更为常见(男女比3:1.1),根据发作次数和时常可分为急性、阵发性和慢性偏头疼。 偏头痛有以下特征:持续4~72小时;疼痛多位于单侧;呈搏动性;中等至严重强度;因体力活动而加重;伴有恶心、呕吐、声音恐惧或畏光等,部分患者头痛发作前可有可逆的先兆症状,包括视觉异常、单侧感觉异常、言语功能障碍等。 预防性药物治疗可以减少偏头痛的频率,严重程度,并防止进展为慢性偏头痛,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012年美国神经病学协会和美国头痛协会指南推荐的预防阵发性偏头痛的药物:

一、其他临床试验表明可能有效的药物 1、β受体阻滞剂 奈比洛尔、比索洛尔、品多洛尔 2、抗惊厥药和抗癫痫药 卡马西平、加巴喷丁 3、抗抑郁药 多虑平、去甲替林、普罗替林、氟西汀4、钙通道受体阻断剂 尼卡地平、维拉帕米、尼莫地平 5、非甾体类抗炎药 萘普生 6、ACEI/ARB

坎地沙坦、赖诺普利 7、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单克隆抗体erenumab、galcanezumab、fremanezumab 二、预防偏头痛的一线和二线药物的推荐剂量

除上表中的药物,美国指南还推荐使用小白菊(50-300 mg bid)、蜂斗菜(50-75 mg bid)等植物提取物。 特殊人群的用药儿童 仅氟桂利嗪(选择性钙离子拮抗剂)有充分证据证明能有效预防儿童偏头痛; 临床常用的β受体阻断剂、托吡酯、丙戊酸盐、左乙拉西坦、阿米替林等药在儿童中的疗效尚未明确。 月经期 曲坦类,包括氟伐曲坦、纳拉曲坦和佐米曲坦均被证明有效,其中氟伐曲坦用于预防经期偏头痛的证据最显著; 雌激素预防经期偏头痛可能有效。 妊娠 指南推荐优先通过非药物干预如放松训练、热生物反馈、认知行为疗法、针灸等预防妊娠相关偏头痛;若使用药物治疗,应

外科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制度

外科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制度根据卫生部《关于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精神以及各级相关要求,结合我院工作实际,制定以下外科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制度: (一)预防用药目的 主要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浅表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和手术所涉及的器官/腔隙感染,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的、术后可能发生的其他部位感染。 (二)手术预防用药的基本原则 根据手术野是否有污染或污染可能,决定是否用抗菌药物: 1.清洁手术: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考虑预防用药:(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2)手术涉及重要器官,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4)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2.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大手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3.污染手术:由于胃肠道、尿路、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

伤未经扩创等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4.严重污染-感染:手术前已形成感染者,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切除术、气性坏疽截肢术等,属抗菌药物治疗性饮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三)预防用药的选择及给药方法 1.用药选择 1.1选择抗生素时要根据手术种类的常见病原菌、切口类别和病人有无易感因素等综合考虑。原则上应选择相对广谱、效果肯定、杀菌剂而非抑菌剂、安全及价格相对低廉的抗菌药物。头孢菌素是最符合上诉条件的。心血管、头颈、胸腹壁、四肢软组织手术和骨科手术,主要感染病原菌是葡萄球菌,一般首先第一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唑啉、头孢拉定。进入腹腔、盆腔空腔脏器的手术,主要感染病原菌是革兰阴性杆菌,则多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呋辛,复杂、易引起感染的大手术可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唑肟、头孢他啶。下消化道手术、涉及阴道的妇产科手术及经口咽部粘膜的头颈部手术多有厌氧菌污染,须同时合用抗厌氧菌药物。一般是在第二、三代头孢菌素基础上加用针对厌氧菌的甲硝唑。肝、胆系统手术,可选用能在肝、胆组织和胆汁中形成较高浓度的头孢曲松、头孢哌酮或头孢哌酮/舒巴坦,或哌拉西林。 1.2病人对青霉素过敏不宜使用头孢菌素时,针对葡萄球菌、链球菌可用克林霉素,针对革兰阴性杆菌可用氨曲南,大多二者联合应

合理用药培训试题与答案

B ) ABC ) 得分: 合理用药培训试题 科别: 姓名: 一:单选题(每题 3 分共 30 ) 1 外科手术前预防用药应在何时使用( B ) A 、手术开始前24h B 、术前30min ?2h 内 C 、手术开始后2h D 、术后2h 2. 按照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管理办法》要求, 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 A 20% B 30% C 40% D 50% 3. 应用 ____ 可能会发生跟腱炎或跟腱断裂的不良反应,须立即停药。 (C ) A 青霉素 B 头孢唑林 C 左氧氟沙星 D 甲硝唑 4. 处方管理办法规定处方一般不得超过 ___日用量( C ) A 3 B 5 C 7 D 9 5 围手术期预防用药以下情形术中可给予第二剂: ( C ) A 手术时间超过 1 小时或失血量大于 500ml B 手术时间超过 2 小时或失血量大于 1000ml C 手术时间超过 3 小时或失血量大于 1500ml D 手术时间超过4小时或失血量大于 2000ml 6 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用药正确的说法是: ( C ) A 剖宫产手术预防用药应首选大环内酯类药物 B 剖宫产手术术前用药应在术前 30 分钟至 2 小时内给药。 C 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宜选择一代头孢菌素,应在结扎脐带后给药。 D 以上都不对 7 以下哪条不是联合用药的明确指征( C ) A 病因未明的严重感染 B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 C 预防感染 D 免疫缺陷伴严重感染 8 下列哪种药物常作为术前预防用药( D ) A 头孢替安 B 头孢噻肟 C 头孢哌酮 D 头孢唑林 9 下列哪个抗菌药物可用于头孢菌素过敏的手术预防用药( D ) A 阿奇霉素 B 左氧氟沙星 C 氯霉素 D 克林霉素 10 I 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 (B ) A 20% B 30% C 40% D 50% 二:多选题(每题 3 分共 15 ) 1 《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 》将处方点评点评结果分为合理处方和不合理处方, 中不合理处方包括 (ABC ) A 不规范处方 B 不适宜处方 C 超常处方 D 不合格处方 2 下列哪种情况,应当判定为超常处方( ABCD ) A 无适应证用药; B 无正当理由开具高价药的; C 无正当理由超说明书用药的; D 无正当理由为同一患者同时开具 2种以上药理作用相同药物的。 3 按照卫生部 《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 ,颅脑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抗菌药物应选用: A 第一代头

输血前核对制度

输血前核对制度 1.配血合格后,由护理人员到输血科取血。并严格核对以下项目: ①血液发出前,必须核对用于输血的血液,其标签标记的血型与受血者的血型无误: ②按规定检查领取的血液必须与输血记录单相符,确认受血者是否正确; ③血液发出时核对输血记录单相容性检测的记录: ④血液发出前,还要检查全血和成分血是否发生溶血、是否有细菌污染迹象,以及其他肉眼可见的任何异常现象。 ⑤核对血液的采血日期及有效期。 以上内容由输血科发血者和临床科室领血者共同核对,准确无误后在《输血记录单》及血液出库本上签名; 2.输血前患者查对:须由2名医护人员核对输血记录单上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血量,核对供血者的编号、血型与患者的相容性检测结果、血液的采血日期及有效期。核对血袋上标签的编号、血型与输血纪录单上是否相符。 3.输血前用物查对:检查袋血的采血日期,血袋有无外渗,血液外观质量,确认无溶血、凝血块,无变质后方可使用。检查所用的输血器及针头是否在有效期内。 4.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及输血记录单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腕带信息,并按反问式要求由患者(或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及血型,以确认受血者。 5.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待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6.输血时应坚持先慢后快的输血原则,输血过程前15分钟及每小时进行相关体征的观察和记录,以便及时发现输血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 7.输血完毕,填写《护理输血安全记录本》,对有输血反应的应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报单。 8.输血完毕后,医护人员将输南血记录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输血全过程信息及时记录于病历中,血袋及输血不良反应单送输血科。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指南

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规范 1?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目的 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主要是为了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发生在切口、手术深部器官和腔隙的感染。 应保证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 2?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范围 清洁手术 2.1.1清洁手术通常不需要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主要应加强消毒灭菌和无菌操作。 2.1.2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应用抗菌药物: (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超过3小时)、污染机会增加。 (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会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 (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脏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 (4)年龄大于70岁。 (5)糖尿病控制不佳。 (6)恶性肿瘤放、化疗中。 (7)免疫缺陷或营养不良。 清洁-污染手术、污染手术 清洁-污染手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用药,污染手术需要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术前已经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 术前已经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切开引流术、气性坏疽截肢术等,属于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3.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 种类:应选用杀菌剂,不宜选用抑菌剂。 剂量:应给足剂量,静脉快速滴入;药物溶媒量100?150ml (成人)为宜,不宜用大量液体长时间慢速滴入。 给药时间:应在切皮前小时(参考抗菌药物的达峰时间和半衰期)给药,剖宫产术应在结扎脐带后给药。 给药地点:手术室 4.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选药依据 针对手术部位正常菌群的成员

既往该部位感染细菌的种类及其抗菌药物耐药性。 参考抗菌药物药效及药代动力学参数。 对具有预防使用抗菌药物选用的抗菌药物必须是疗效肯定、安全、使用方便及价格相对较低的品种,应参照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中“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见附件)选用抗菌药物。 5.各类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选择基本原则如下: 颈部外科(含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腹外疝手术、一般骨科手术、剖宫产手术(给药时间应在结扎脐带后)应选用第一代头抱菌素。 周围血管外科手术、胃十二指肠手术、心脏大血管手术:应选用第一、二代头抱菌素。 颅脑手术、胸外科手术(食管、肺)、应用人工植入物的骨科手术(骨折内固定术、脊柱融合术、关节置换术):应选用第一、二代头抱菌素;头抱曲松。 经口咽部粘膜切口的大手术:应选用第一代头抱菌素,可加用甲硝唑。 阑尾手术:应选用第二代头抱菌素或头抱噻肟;可加用甲硝唑。 结、直肠手术:应选用第二代头抱菌素或头抱曲松或头抱噻肟;可加用甲硝唑。 肝胆系统手术:应选用第二代头抱菌素,有反复感染史者可选头抱曲松或头抱哌酮或头抱哌酮/舒巴坦 泌尿外科手术:应选用第一、二代头抱菌素,环丙沙星。 妇科手术:应选用第一、二代头抱菌素或头抱曲松或头抱噻肟;涉及阴道时可加用甲硝唑。 6.应重点加强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和控制 I类切口手术一般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确需使用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药物选择、用药起始与持续时间。 I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为头抱唑啉或头抱拉定。 I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单次使用剂量: 头抱唑啉1-2g ;头抱呋辛1.5g ; 头抱曲松1-2g ;甲硝唑0.5g。

普通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

普通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下称预防用药)的管理,减少细菌耐药,降低医药费用,促进合理用药,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办医政发〔2004〕285号)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等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Ⅰ类(清洁)切口手术的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主要包括:颈部外科(含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血管外科手术、腹外疝手术、门体静脉分流术或断流术、脾切除术等。经皮肤窥镜的胃造瘘口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等预防用药纳入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管理。 第三条本细则适用于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工作相关的医师、药师、护士、患者及其他相关人员。

第四条普通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管理由医疗机构主管院长负责,药事管理委员会提供咨询与技术支持,医疗管理部门、药学部门、感染管理部门、护理部、普外科、感染科、麻醉科、检验科等共同参与,成立工作协作小组,负责本机构相关人员的培训、指导、管理等工作,确保本细则贯彻落实。 第五条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第六条预防用药不能代替严格的无菌操作。 第二章预防用药的适应证 第七条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目的: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切口感染和手术所涉及的器官和腔隙感染,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第八条一般情况下,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不需预防用药,仅在下列情况时考虑预防用药: (一)手术围大、持续时间超过该类手术的特定时间或一般手术持续时间超过2小时、污染机会多; (二)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大血管手术、门体静脉分流术或断流术、脾切除术等;

精选-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点评标准 一、是否存在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适应症 1. 清洁手术: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4)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2.清洁-污染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大手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3. 污染手术:由于胃肠道、尿路、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切除术、气性坏疽截肢术等,属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二、外科预防用抗菌药物的选用是否适宜:参见《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 1. 选用的抗菌药物必须是疗效肯定、安全、使用方便及价格相对较低的品种。 2. 抗菌药物给药剂量、频次和途径是否合理。 三、给药方法是否适宜 1. 给药时机: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1500 ml),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 2. 用药时间: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污染手术可依据患者情况酌量延长。对手术前已形成感染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应按治疗性应用而定。

预防性服药知情同意书

预防性服药知情同意书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也是我国重点控制的重大传染病之一。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感染者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患者的机会较大;若进行药物预防性治疗,可以使部分感染者减少发展成为活动性结核病患者的机会。根据卫生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卫办疾控发〔2010〕133号)文件的要求,结核菌素试验强反应感染者需进行药物预防性治疗。 您结核菌素反应硬结平均直径≥15mm,或皮试部位出现水疱、坏死、淋巴管炎,胸部X线检查未见异常。提示您感染了结核菌,且具有较高的发病几率。如果在学校读书期间被确诊为肺结核,学校将依据《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试行)》的工作要求,给予您休学处理,且必须要经规范治疗、完成疗程并取得治疗地县级及以上结核病防治机构(定点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后方可复学。因此,建议您进行抗结核药物预防性治疗。 在结核病防治专业机构人员的指导和监督下,根据要求进行抗结核药物预防性治疗,您的治疗最终会获得较好的预防效果。预防性治疗中所用的抗结核药物如异胭肼、利福平等都已在临床应用并被证明是安全、有效的,但由于预防性服药的时间较长,一般为3~9个月,而且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在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如果您在用药中出现任何不适,不要自行停药,请您及时通知医生,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您参加抗结核药物预防性治疗是完全自愿的。不管您是否愿意参加药物预防性治疗,都要阅读以上文字,签署您的意见。 如果您愿意参加预防性治疗,我们将推荐预防性治疗的方案,并由医生给您进行指导;如果不愿意进行预防性治疗,也请您签名并注明理由。您要特别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增加营养、注意劳逸结合,保证良好的睡眠,增加身体抵抗力;同时,您也应定期到县人民医院结核门诊进行复查或出现肺结核病的可疑症状(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带血丝等)时随时就诊。 自愿预防性治疗者签字:日期:年月日 不愿预防性治疗者签字:日期:年月日 家长签字:日期:年月日 医生签字:日期:年月日

外科手术预防用药指导原则

外科手术预防用药指导原 则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 外科手术预防用药指导原则 为了贯彻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4号),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及《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责任书》,制定我院《外科手术预防用药指导原则》,请认真遵照执行。 (一)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目的: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以及清洁-污染或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二)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小时,住院患者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 (三)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基本原则:根据手术野有否污染或污染可能,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 1. 清洁手术(Ⅰ类切口手术):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4)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2. 清洁-污染手术(Ⅱ类切口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大手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

手术室安全用药、输血制度

手术室安全用药、输血制度 一、提高护士安全用药意识和能力 1、在管理中实行人性化的管理,实行弹性制度,随时调整护士休息时间,调动护士的工 作热情和积极性,避免因护士疲劳而发生用药差错。 2、强化慎独精神,加强护士的责任感和自我约束力,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强化自我管理 意识,避免用药错误后出现缓报和瞒报的情况 3、加强专业知识和药理学知识,组织学习相关的药品商品名、通用名、剂型、用法、不 良反应:组织学习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和护理安全管理的各种规定,按计划对护士 进行安全用药规范化培训 4、坚持“零缺陷”的管理理念,强调为预防而测量,引导护士每一次都要把事情做对,主动考核自己的工作,从而获得持久的进步。定期进行科内工作讨论会,通过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二、严格用药查对制度 1、用药时,要严格三查七对: 三查:备药时查(复诵医嘱) 用药时查(与医生二人核对) 用药后查(复诵医嘱) 七对:药名、剂量、浓度、用法、给药途径、时间、、失效期。 2、查对方法:二人唱名核对;二人都看清算清。 3、药品如有沉淀、浑浊、变质或标签不清,瓶口破裂不得使用。 4、易致过敏的药物,给药前应询问有无过敏史,查看有无过敏记录和皮试结果。使用毒 麻限剧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 用后保留安瓿。用多种药物时,要注意有无配伍禁忌。 5、用药时如有疑问,应立即查清方可执行。 6、体腔内用药,需要稀释浓度的,要按照正确的配置方式、比例、给药方法进行操作。 三、药品管理制度 1.手术室应设立药物室、药品柜及抢救药车,并指定一名护士 专门负责药品管理。 2.肌注、静脉用药须与外用药分开放置,统一贴上标签。标签 纸颜色有所区别:肌注,静脉为蓝色,外用药为红色,并注明药品 名称、浓度和剂量。易燃易爆药品、对人体有损害的药品应妥善保 管,远离火源或人群,并写有明显警句提示他人。 3.麻醉药、剧毒药和贵重药必须上锁,建立严格的领取制度, 由护士和管药护士共同管理、每天清理毒、麻药处方和基数,发现 不符及时查明原因。 4.生物制品、血液品及需要低温储存的药品应置于冰箱内保存, 每周定期派人清理一次,保持冰箱内整洁。 5.药品基数不应太多,以免过期。一般常用药品每周领取一次, 不常用药品每月领取一次,麻醉药、贵重药则根据每天使用情况领 取。 6.定期检查药品柜的存药,发现过期、变色、浑浊或标签模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