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国民经济核算期末复习提纲

国民经济核算期末复习提纲

国民经济核算期末复习提纲
国民经济核算期末复习提纲

国民经济核算期末复习提纲【2011-2012(一)】

一、名词解释

国民经济核算常住单位经济利益中心生产者价格购买者价格

机构单位基层单位产业部门机构部门

产品货物和服务增加值中间消耗国内生产总值

投入产出核算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

收入初次分配财产收入原始收入国民总收入经常转移资本转移收入二次分配可支配收入国民可支配收入储蓄

最终消费最终消费支出和实际最终消费个人消费和公共消费

经济资产非金融资产生产资产和非生产资产净值

金融资产金融交易合并资金流量核算

经济出现经济消失资产物量其他变化持有收益名义持有收益中性持有收益实际持有收益

国外对外交易经常项目差额国际收支基本差额

二、简答题

1.简述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基础。

2.简述国民经济核算的规则。

3.简述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核算方法。

4.简述货物和服务的联系和区别。

5.简述投入产出表四个象限的经济意义。

6.什么是国民总收入?它与GDP的关系怎样?

7.简要说明经常转移和资本转移的联系和区别。

8.简述个人消费与公共消费的联系和区别。

9.简述最终消费核算的原则。

10.非金融资产都包括哪些类型的资产?

11.资本转移都包括哪些内容?

12.简要说明资本账户的基本结构和内容。

13.资金流量核算的范围怎样?我国资金流量核算属于哪种范围?

14.联合国SNA的金融资产是如何分类的?

15.简述国民资产负债核算在SNA中的地位。

16.资产负债核算都包括哪些内容?

三、论述题

1.联系实际阐述GDP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2.阐述不同收入分配阶段核算的主要内容及其总量指标。

3.联系实际阐述核算最终消费的意义。

4.论述我国资金流量核算的内容。

5.从经常账户、积累账户和资产负债账户角度论述国民经济核算账户体系,并就经常账户中的某个账户展开阐释其包括的内容。

6.总结本学期通过国民经济核算课程学习的收获和体会(限300字)。

人力资源管理复习提纲(一)

一、人力资源导论 难点 解释什么是人力资源管理。 说明直线管理人员和职能(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各自承担的职责。 列举并简要描述人力资源管理的若干重要发展趋势。 重点 人力资源管理的若干重要发展趋势 1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获取、培训、评价和报酬员工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关注劳工关系、健康和安全以及与公平等方面问题的过程。 2管理过程: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 The Management Process:Planning、Organizing、Staffing、Leading、Controlling 3人力资源管理流程:获取、培训、评价、薪酬、劳资关系、员工健康和安全、公正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rocesses:Acquisition、Training、Appraisal、Compensation、Labor Relations、Health and Safety、Fairness 5直线管理和职能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 直线经理 拥有直线权力来指挥下属并为组织任务的完成负责。 职能经理 协助直线经理,向其提建议 拥有职能权力来协调人事活动和强化组织政策 Line and Staff Aspects of HRM ?Line Manager Is authorized (has line authority) to direct the work of subordinates and is responsible for accomplishing the organization’s tasks. ?Staff Manager Assists and advises line managers. Has functional authority to coordinate personnel activities and enforce organization policies. 6直线经理的人力资源管理责任 ?1.把正确的人放到正确的职位上去 ?2.使新员工融入组织(入职引导) ?3.培训员工承担新的职位 ?4.改进每一位员工的工作绩效 ?5.争取他人的合作,建立顺畅的工作关系 ?6.解释公司的政策和程序 ?7.控制劳动力成本 ?8.开发每一位员工的能力 ?9.创造并维持部门员工的工作士气 ?10.保护员工的健康和身体状况 Line Managers’ HRM Responsibilities 1.Placing the right person on the right job 2.Starting new employees in the organization (orientation) 3.Training employees for jobs that are new to them 4.Improving the job performance of each person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期末复习计算题完整版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期末 复习计算题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期末复习计算题 第二章生产核算 1、根据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使用表,用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计算GDP(单位: 2 (1)农业总产值280亿元,其中农民自产自用粮食价值35亿元;中间投入62亿元。 (2)工业总产值960亿元,其中企业间重复计算价值为238亿元;中间投入340亿元。 (3)建筑业总产值326亿元;中间投入83亿元。 (4)运输邮电业总产值188亿元;中间投入35亿元。 (5)贸易及餐饮业总产值237亿元;中间投入68亿元。 (6)其他营利性非物质生产部门营业收入452亿元;中间投入85亿元。 (7)其他非营利性非物质生产部门经常性业务支出53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为经常性业务支出的10%;中间投入76亿元。 (8)全地区最终消费支出1686亿元,资本形成总额为548亿元,自外地购入商品32亿元,向外地输出商品75亿元。 试根据上述资料分别用生产法和支出法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 3.已知某地区2000年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如下(单位:亿元): (1)总产出8673亿元; (2)中间消耗4124亿元; (3)最终消费3658亿元; (4)资本形成总额898亿元; (5)固定资本消耗259亿元; (6)货物和服务进口(含自外地购入)86亿元。 试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及货物和服务出口(含向外地输出)。 4、已知某地区2000年以下统计资料: (1)总产出16000亿元; (2)最终消费8000亿元,其中居民消费6800亿元,公共消费1200亿元; (3)资本形成总额3000亿元,其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2800亿元,库存增加145亿元,贵重物品净获得55亿元;

《国民经济核算概论》教材

《国民经济核算概论》苏汝劼夏明编著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一、国民经济核算的定义 二、国民经济核算的产生过程 三、MPS的形成与发展 四、SNA的形成与发展 五、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国民经济核算的部门分类 一、机构单位分类。 二、机构部门分类 三、产业活动单位和产业部门分类 第三节国民经济核算的方法和原则 一、国民经济核算的方法 二、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原则 第四节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内容和框架 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内容 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 第二章生产核算 第一节生产核算的基本问题 一、生产核算建立和发展 二、生产核算的基本概念 三、生产核算的部门分类 四、生产核算的原则 五、生产核算的内容和方法 第二节,生产帐户核算

一、生产帐户及其结构 二、产业部门总产出的核算 三、产业部门中间投入的核算 四、产业部门增加值的核算 五、机构部门生产帐户的编制 第三节生产总值及其核算 一、生产总值的相关概念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基本核算方法 三、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表 四、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表 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 第一节投入产出核算的基本问题 一、投入产出核算概述 二、投入产出核算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投入产出表基本介绍 一、投入产出表的定义 二、投入产出表的部门分类 三、投入产出表的表式结构 四、投入产出表的基本平衡关系 五、投入产出表的主要消耗系数 六、引入消耗系数后的投入产出数学模型第三节投入产出表的编制——直接分解法 一、直接分解法的特点 二、直接分解编表方法的原理。 第四节投入产出表的编制——间接推导法 一、间接推导法的基本原理 二、UV表的推导的基本关系式 三、间接推导法的两个基本假定 四、产品技术假定投入产出表的推导

国民经济核算网考期末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保险公司属于B.金融机构部门 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产出C、包括中间产出和最终产出两部分 从全国民经济收入再分配来讲,再分配收入和支出应是相等的,二者不等主要是与C.国外经常转移收支形成形成有关。对外经济活动所指的进出口是D.既包括货物进出口又包括劳务进出口 服务的特点是B.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 非金融资产按其产生的不同可以分为B、生产资产和非生产资产 各机构部门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是B、储蓄 国民资产负债核算以B、企业资产负债核算为基础。 国民资产负债表中“来源”是指部门的D、负债和净值 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根据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D.产业部门 国民经济总量账户与机构部门账户D.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国民经济运行过程 国民经济短期核算是D、分别用上述三种方法核算短期内的国内生产总值。 国民经济短期核算是分别用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对短期内的A、国内生产总值进行核算。 国民经济的地区核算是指B、各行政区域的国民经济核算。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国际收支是指B.广义国际收支 国内生产总值的实物构成不包括D、进口货物和服务 工业企业自建厂房的生产活动及其产出成果C、包括在建筑业总产出中 划分国内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是B.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 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了进行B.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 假定工业部门对农业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为0.15,说明B、工业部门每生产单位产品消耗农产品的数量为0.15 金融账户的使用方记录的是A、金融资产的增减 金融账户的来源方记录的是B、金融负债的增减 可支配收入分配账户的平衡项是D、可支配总收入 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的平衡项是D、总储蓄 联系原始收入分配账户与收入再分配账户的指标是A.国民总收入 劳动适龄人口指C、男16~60周岁、女16~55周岁的全部人口 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为社会提供咨询服务,该公司属于C.第三产业 某企业将本单位一批价值10万元的设备无偿转让给兄弟企业。该交易属于B、资本转移 名义持有资产收益表明整个核算期由于D、价格变动而引起的全部价值收益。 判断一项交易是否应作为货物进出口的标准是C.看货物是否在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之间发生了所有权变更 企业的总产出是指企业D、生产出的货物和服务的全部价值 期初资产负债账户的左方列示D、资产 如果个人收入等于570元,而个人所得税等于90元,消费等于430元,利息支付总额为10元,个人储蓄为40元,则个人可支配收入等于 C、470元 如果不考虑对外资金流动,一国一时期的投资率应该等于A、储蓄率 人口出生数是一个B、时期指标 生产账户的平衡项是C、增加值 生产账户的初始流量是A、总产出 收入分配核算的起点指标是D、增加值 收入初次分配所核算的收入是C、生产性收入 收入形成账户和原始收入分配账户的起点指标分别是A、增加值和营业盈余 收入分配核算包括:C、包括收入初次分配与再分配 收入形成账户的平衡项是B、营业盈余 收入形成账户所核算的收入与B.原始收入分配账户所核算的收入都是初次分配收入。 实践中评价一国国际收支平衡与否最常用的差额指标是D.国际收支总差额

人力资源管理期末复习提纲

一、简述题(第1小题10分,第2、3小题各15分,共40分) 1、人力资源规划的编制程序。 2、什么是人力资源会计?人力资源成本包括哪些内容? 3、工作分析的结果在实际中有何应用? 4、如何进行培训需求分析? 5、有效的绩效考核系统应具备的标准。 6、内部招聘和外部招聘各有什么优缺点? 7、就业指导的作用和内容是什么。 8、薪酬制度的设计原则有哪些?试比较主要工资制度的优缺点。 二、分析计算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南方公司有三类管理人员,一般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高级管理人员,已知2009 年初其三类人员分别为140人、100人和60人;假设三类人员每年的流动情况为:一般管理人员有60%勺人留下、30%成为中层管理人员,有10%离职;中层管理人员有40%留下、30% 成为高级管理人员,有30%离职;高级管理人员有60%留下,其余的离职。求2011年的这三类人员的供给情况。 三、案例分析题(第一题20分,第二题25分,共45分) 1. RB制造公司是一家位于华中某省的皮鞋制造公司,拥有近400名工人。大约在一年前, 公司失去了两个较大的主顾,因为他们对产品过多的缺陷表示不满。RB公司领导研究了这个问题之后,一致认为:公司的基本工程技术方面还是很可靠的,问题出在生产线上的工人,质量检查员以及管理部门的疏忽大意、缺乏质量管理意识。于是公司决定通过开设一套质量管理课程来解决这个问题。

质量管理课程的授课时间被安排在工作时间之后,每个周五晚上7:00-9:00,历时10 周,公司不付给来听课的员工额外的薪水,员工可以自愿听课,但是公司的主管表示,如果 一名员工积极地参加培训,那么这个事实将被记录到他的个人档案里,以后在涉及加薪或提 职的问题,公司将会予以考虑。 课程由质量监控部门的李工程师主讲。主要包括各种讲座,有时还会放映有关质量管理 的录像片,并进行一些专题讲座内容包括质量管理的必要性、影响质量的客观条件,质量检 验标准,检查的程序和方法、抽样检查以及程序控制等内容。公司里所有对此感兴趣的员工, 包括监管人员,都可以去听课。 课程刚开始时,听课人数平均60人左右。在课程快要结束时,听课人数已经下降到30 人左右。而且,因为课程是安排在周五的晚上,所以听课的人员都显得心不在焉,有一部分 离家远的人员课听到一半就提前回家了。 在总结这一课程培训的时候,人力资源部经理评论说:“李工程师的课讲得不错,内容 充实,知识系统,而且他很幽默,使得培训引人入胜。听课人数的减少并不是他的过错。”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您认为这次培训在组织和管理上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 (2 )如果您是RB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经理,您会怎样安排这个培训项目?参考答案: (1)RB公司的这项培训,不合理的地方有: ①没有对员工进行培训需求调查与分析,使得培训工作的目标不是很明确,也不了解员 工对培训项目的认知情况; ②培训时间安排不合理,在周五晚上进行培训,学员”心不在焉",影响培训效果; ③没有对培训进行全程的监控,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④对培训工作的总结程度不够,没有对培训的效果(结果)进行评估; ⑤没有详细的培训计划,具体表现在对受训员工的对待问题上,没有“制度性”的规定,不利于提高受训员工的学习积极性。 (2)作为RB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经理,在此次培训工作中应该做到: ①首先进行培训需求分析,了解员工对质量监管培训的认识,了解员工的要求; ②对培训做总体的规划,包括合理的培训时间、地点、培训经费预算、培训讲师的安排甚至对师的培训等; ③选派合适的人选对培训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④培训结束时,对受训人员进行培训考核,以了解培训工作的效果; ⑤对培训的总过程以及结果进行总结,保留优点,易V除问题缺点,为下一次培训积累经验。 2. 台塑董事长王永庆在台湾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传奇式人物,他从白手创业到主持台湾规模 最大的台塑企业集团,从贫无立锥之地到台湾首富,是经过一番奋斗的。 企业的兴衰唯人才是赖,所以大多数企业争相到企业外去招揽人才。王永庆不完全同意 这种做法,他认为人才往往就在你的身边,因此求才首先从企业内部去寻找。他说:寻找人才是非常困难的,最主要的是,自己企业内部的管理工作先要做好;管理上了轨道,大家懂 得做事,高层经理人才有了知人之明,有了伯乐,人才自然就被发掘出来了。自己企业内部 先行健全起来,是一条最好的选拔人才之道。 如今大多数企业家,虽然求才若渴,可是,企业内部的基本管理工作没做好,有很多人才而不自知,却在那里大谈求才之难,由于管理未上轨道,根本不知道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而盲目到处寻找人才。对此,王永庆进一步分析指出,企业家对自己企业内有无人才浑然不知,对子又盲目向外寻找人才,纵使找到了人才又有何用呢?不能给予适才适所的安置,人 才也是枉然。身为企业家,应该知道哪一个部门需要此种人才?例如,这个单位欠缺一个分

第四章 海洋经济学概述(课堂讲义)

第四章海洋资源 第一节海洋产业及其分类 一、产业与海洋产业 产业,是国民经济中以社会分工为基础.在产品和劳务的生产经营上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企业或单位及其活动的集合,是居于微观经济的细胞(企业和家庭)与宏观经济单位(国民经济)之间的一个“集合概念”。 海洋产业是指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空间和海洋资源所形成的生产门类。 海洋产业发展既是海洋经济发展历史的一个主要标志.也是目前世界海洋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在近几十年中.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正在形成一个不断扩大的海洋产业群。海洋渔业、海洋盐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等传统海洋产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新兴海洋产业,包括海洋油气业和海洋旅游业等,正在迅速崛起.逐步上升为海洋支柱产业。海水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海洋能利用和海洋药物等未来的海洋产业正在努力开发.在21世纪初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深海采矿和海洋生物利用等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海洋产业体系的出现、建立和发展,不仅是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历史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也是世界产业革命的一个重要标志。 1. 海洋产业的出现使国民经济的产业构成内容发生了变化 在海洋产业体系未形成之前,国民经济的产业构成只有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和商业服务业,海洋经济活动分散在国民经济的各个产业部门之中。海洋产业的发展和独立化,使之成为国民经济中一个新的产业部门,并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2000年,海洋产业增加值2297.04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6%。世界发达国家海洋产业增加值巳占国内生产总值10%以上。 2. 海洋产业的发展使产业的技术素质发生了变化 由于海洋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海洋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使之在其产业中聚集了很多高新技术,如海洋农牧化技术、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技术、海洋生物技术、深海采矿和冶炼技术以及海洋环境监测预报技术等,不仅提高了海洋产业的技术水平,也改变了整个产业的素质面貌。 3. 海洋产业的发展使产业组织结构发生了变化 海洋产业中除了海水养殖业等少数几个产业适宜家庭小规模经营外,大部分产业都必须具有一定的经营规模,才能有效地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和抵御海上风险,从而产生了一批大型的甚至巨型的产业组织。例如,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和中船工业集团就是这样的大型组织,它们的产值分别占该行业的86.24%和46.49%。 4. 海洋产业的发展使产业布局发生了变化 在海洋产业体系未形成之前,产业布局仅限于陆地,即使传统海洋产业也仍以陆域布局为主。现代海洋产业的发展,使各种产业广泛分布在海岸带、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和大洋及海底,扩大了产业布局的空间,也改变了陆域产业布局密度过高和空间拥挤的局面。 5. 海洋产业的出现使国民经济增长理论和增长方式发生了变化 海洋经济的增长速度一般高于同期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我国“八五”期间和“九五”期间海洋经济增长速度分别比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高出约10多个百分点。海洋产业是国民经济增长重要的支持领域,也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持领域。 随着人类和海洋认识的逐步加深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还将有越来越多的新兴海洋产业出现。积极推动海洋产业发展,改善和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海洋就可以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人力资源复习提纲

人力资源管理考试知识点 第一章 一、人力资源的基本特征: 1、不可剥夺性:人的智力和体力与具体的人紧密联系在一起,属于人自身所有。 2、生物性:与人的生理特征、基因遗传等紧密相连。 3、时代性:时代条件制约着数量和质量以及素质的提高 4、能动性:能有目的、有意识地主动利用其它资源 5、时效性:形成、开发和利用都要受其生命周期的限制 6、可再生性:有可持续开发、丰富再生的独特过程。 三、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 1、组织结构调整和优化 2、人力资源规划 3、工作分析 4、员工招聘 5、员工培训 6、员工职业管理 7、员工绩效评价 8、员工薪酬管理 9、劳动关系管理 第二章人力资源概述 一、概念及定义 1、工作要素:是工作中不能继续分解的最小动作单位 2、任务:是为达到某种目的所从事的一系列活动,可由一至多个工作要素组成。 3、职责(责任):是员工在工作岗位上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或大部分任务,可由一至多个任务组成。 4、职位(岗位):是在一定时期内,组织要求员工个人完成的一至多项责任。职位与员工一一匹配,两者数量相等。 5、职务(工作):是由一组主要职责相似或相关的职位组成的,一种职务可以有一至多个职位。

6、职业:是指在不同组织、在不同时间,从事相似活动,要求有相似的专业技能的一系列职务的总称。 二、工作说明书的书写要求 1、清楚 2、准确 3、完整 4、统一 三、工作说明书的组成部分 1、工作描述 2、工作规范 第三章人力资源规划 一、人力资源规划的定义:是指根据发展战略、目标及内外环境变化,科学的分析和预测未来组织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并据此制定或调整相应的政策和实施方案,以确保组织在恰当的时间、在不同的职位获得恰当人选的动态过程。 二、人力资源规划的方法: 1、德尔菲法:是指通过邀请若干专家对某一领域的发展趋势提出看法,然后综合专家们各自的权威判断,对未来的不缺的情况做出尽可能合理的预测。 2、经验判断法:管理部门法,基层分析法 3、统计分析法:回归模型 4、转换比率分析法: 第四章招聘 一、招聘方法: 1、广告招聘(最简单适用) 2、内部招聘() 3、职业机构介绍 4、猎头公司 5、校园招聘(外部招聘最直接最主要的渠道) 6、熟人推荐 7、网络推荐 二、面试的分类 1、按照要达到的效果可分为初步面试和诊断面试 2、按结构化程度可分为结构化面试、非结构化面试和半结构化面试 3、按目的分为压力面试和非压力面试 4、按参加人员分为个别面试、小组面试、具体面试和依序面试 三、晕轮效应是什么?投射效应是什么? 1、晕轮效应:也叫联想效应,是以事物某一方面的突出特点掩盖其它方面的全部特点。 2、投射效应:在认知过程中,认知主体拿自身的兴趣爱好等去认知客体的心理趋向。 第五章人才测评 一、洋葱、冰山模型 1、胜任力冰山模型——将人员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表式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 ?“冰山以上部分”即表象部分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外在表现,是容易了解与测量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常见考题解析(1)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常见考题解析(1) 为让考生更好地掌握中央电大命题的必修课程考试的出题方向和考核重点及考题的拓展,对中央电大历届的考试题进行了分析对比,从中找出最近5期的考题中出现几率较大的考点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并总结出这些考点可能拓展的考试方向。请同学们在期末复习时将这些重要的考点认真消化以考出更好的成绩。 典型考题:国内生产总值(GDP)核算 1.考题回顾 国内生产总值是第2章的内容,同时也是本门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在历年的考试每次均会围绕这个内容来出题,其题型包括选择、判断和计算题等。 2.考题 (1)2005年7月单项选择第4题(2007年1月单项选择第3题):已知某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为4000亿元,总产出为720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折旧为500亿元。则该地区中间投入为( )亿元。 A.2700 B.3200 C. 3700 D.6700 (2)2005年7月单项选择第5题:按可比价格计算中国2004年GDP为136515亿元,2003年GDP为124671亿元,则中国2004年的经济增长速度为( )。 A.109.5%B.91.32% C.9.5%D.8.68% (3)2005年7月判断第4题:国民总收入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4)2006年1月单项选择第5题:已知某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为2000亿元,总产出为380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折旧为100亿元。则该地区中间投入为( )亿元。 A.5800 B.2000 C.1700 D.1800 (5)2006年1月单项选择第6题:某部门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度是指( )。 A.该部门增加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 B.该部门增加值增量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 C.该部门增加值增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量之比 D.以上皆不是 (6)2006年7月单项选择第6题(2007年7月单项选择题第3题):已知我国某年企业部门总产出为7500亿元,中间投入为200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10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3200亿元,支付生产税1000亿元,生产补贴100亿元,则其营业盈余是()。 A)1000亿元B)1100亿元 C)1300亿元 D)2000亿元(7)2007年1月计算题第1题:已知某地区2006年以下统计资料:总产出16000亿元;最终消费8000亿元,其中居民消费6800亿元,公共消费1200亿元;资本形成总额3000亿元,其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2800亿元,库存增加145亿元,贵重物品净购买55亿元;出口1400亿元;进口1000亿元;固定资本折旧1800亿元;劳动报酬5000亿元;生产税500亿元;生产补贴40亿元;根据以上统计资料用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分别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 3.考题解析

人力资源管理导论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 一、概念连线 人力资源:企业所雇佣的整个人是所有资源当中最富生产力、最具多种才能,同时也最丰富的资源。 人力资源管理:一个组织为实现自己的战略或经营目标,围绕一整套员工管理理念而展开的吸引、保留、激励以及开发员工的政策、制度以及管理实践。 人力资源管理哲学:对一半人力资源管理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总称,是人们对人力资源管理认识的高度概括与总结。 问卷调查法:通过让职位上的在职人员或相关人员填写与其工作职责有关的调查问卷来进行职位分析的方法。 职位扩展:将几个相对简单的职位合并在一起,形成一个包括更多工作任务的职位。 工作流:一个组织、单位或者个人为了生产某种产品或提供服务而需要完成的各种工作任务的集合。 访谈法:职位分析人员通过访谈的方式来获取职位信息的职位分析方法。 职位丰富化:强调通过增加员工的工作决策权来实现对员工的授权。 胜任素质:导致一个人在某种职位上取得有效或卓越绩效的一系列潜在特征。 胜任素质模型:在特定的职位、职位族、组织以及行业中承担某种具体工作角色时必须具备的各种胜任素质的组合。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方法:人力资源需求既可以根据组织的粽叶经营状况或未来的产品或服务数量从宏观层面进行预测,也可以根据组织内部各种职能或职位的具体数量变化从微观层面进行预测。 人力资源供给预测方法:人力资源供给的历史变化趋势可能并非总是能够作为预测未来人力的可靠指标,因此,人力资源供给的统计学预测方法也同样需要用专家主观判断法来加以补充。 简历筛选:对求职者进行初步筛选,把明显不合格的求职者提出出去,以免让这些人进入后续的甄选阶段,给组织带来不必要的成本负担。

背景调查:通过接触求职者过去的同学、同事、直接上级、雇主甚至客户等,对求职者所提供的种种信息加以考证,或者对组织通过甄选测试获得的求职者印象加以证实或证伪。 绩效指标值:帮助人们理解理想的绩效结果在多大程度上已经得以实现的一种尺度。 关键职责员工需要在其中达成结果的主要工作职责在哪些范围内。 二、简答题 职位的定义和含义? 指组织分配给一位员工完成的、工作量饱满的一系列工作职责和任务的集合。他的基本含义包括五个方面: 一是职位处在一个关系网络之中。 二是职位处在一系列的业务流程中,需要完成的你每一项工作任务都处在某个流程的节点上,在工作中通常有相关的上游职位和下游职位,其承担的工作应该能够为组织增加价值。 三是职位本身对任职者有任职条件要求。 四是职位是有绩效标准的。 五是职位是有价值的。 职位分析的作用。 第一,有助于增强人力资源规划得准确性和有效性。 第二,有助于确保组织中的所有工作任务都得到明确的安排,上下级之间就员工第三,承担的工作职责和任务达成共识。 第四,有助于通过明确的任职资格来帮助组织招募到合适的人才,增强员工和职位之间的匹配性。 第五,有助于提高人力资源培训和开发工作的成本有效性。 第六,为组织对员工的绩效评价提供了客观的标准。 第七,有助于评价职位在组织中的相对价值,从而保持薪酬的内部公平性。 人力资源的定义和内涵。 定义:一个国家、经济或者组织所能够开发和利用的,用来提供产品和服务、创造价值或实现既定目标的所有以人为载体的脑力和体力的总和。 内涵: 第一,人力资源既可以指人,也可以指能力。 第二,人力资源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 第三,人力资源包括当前人力资源和未来人力资源两个层面。 第四,人力资源的重点在于质量而不是数量。

国民经济核算期末复习提纲

国民经济核算期末复习提纲【2011-2012(一)】 一、名词解释 国民经济核算常住单位经济利益中心生产者价格购买者价格 机构单位基层单位产业部门机构部门 产品货物和服务增加值中间消耗国内生产总值 投入产出核算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 收入初次分配财产收入原始收入国民总收入经常转移资本转移收入二次分配可支配收入国民可支配收入储蓄 最终消费最终消费支出和实际最终消费个人消费和公共消费 经济资产非金融资产生产资产和非生产资产净值 金融资产金融交易合并资金流量核算 经济出现经济消失资产物量其他变化持有收益名义持有收益中性持有收益实际持有收益 国外对外交易经常项目差额国际收支基本差额 二、简答题 1.简述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基础。 2.简述国民经济核算的规则。 3.简述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核算方法。 4.简述货物和服务的联系和区别。 5.简述投入产出表四个象限的经济意义。 6.什么是国民总收入?它与GDP的关系怎样? 7.简要说明经常转移和资本转移的联系和区别。

8.简述个人消费与公共消费的联系和区别。 9.简述最终消费核算的原则。 10.非金融资产都包括哪些类型的资产? 11.资本转移都包括哪些内容? 12.简要说明资本账户的基本结构和内容。 13.资金流量核算的范围怎样?我国资金流量核算属于哪种范围? 14.联合国SNA的金融资产是如何分类的? 15.简述国民资产负债核算在SNA中的地位。 16.资产负债核算都包括哪些内容? 三、论述题 1.联系实际阐述GDP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2.阐述不同收入分配阶段核算的主要内容及其总量指标。 3.联系实际阐述核算最终消费的意义。 4.论述我国资金流量核算的内容。 5.从经常账户、积累账户和资产负债账户角度论述国民经济核算账户体系,并就经常账户中的某个账户展开阐释其包括的内容。 6.总结本学期通过国民经济核算课程学习的收获和体会(限300字)。

GDP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的作用的答案大家分享

GDP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的作用 GDP是国内生产总值的英文Gross Domestic Products的缩写,是指以货币形式表现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常住单位是指在中国大陆的经济领土范围内拥有一定的活动场所,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并持续经营一年以上的单位,不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以及中国领土台湾省内的单位。GDP核算与GDP不同,GDP表示的仅仅是一个总量指标,而 GDP核算则是指在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下围绕GDP这个总量指标而进行的一系列核算活动。 GDP可以通过三种方法计算得到:分别为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生产法是从生产的角度衡量所有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新创造的价值,是国民经济各行业在核算期内新创造的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的总和。收入法也称分配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收入的角度,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的收入份额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向政府支付的份额角度来反映最终成果的一种计算方法。支出法也称使用法,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衡量核算期内生产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去向。 “绿色GDP”即绿色国内生产总值,是 对现行的GDP指标的一种调整,是扣除经济生活中投入的资源和环境成本后得出的国内生产总值。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是中国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实践。“绿色GDP”理论的国际研究背景: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政府对国家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计量与诊断的一项重要指标,特别是在战后全球经济普遍复苏的背景之下,GDP逐渐演化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是否真正进步的最重要的指标。 20世纪60年代,一些经济学家开始意识到使用GDP来表达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地增长与发展存在明显的缺陷。他们强烈呼吁改进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纠正以“GDP”为核心的国民经济核算方式的缺陷。人们已经普遍意识到需要对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进行修正,力图从传统意义上统计的GDP数字中扣除不属于真正财富积累的虚假部分,从而再现一个真实的、可行的、科学的指标,即“真实GDP”,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绿色GDP”,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区域的真实发展和进步,使其能更加确切地说明增长与发展的数量和质量表达的关系。 国内“绿色GDP”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从政府层面上来看,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与实践大致经历了四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1951-1981)当时我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制度基本上实行的是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这一体制是与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是相适应的。第二阶段(1982-1991),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制度的转型阶段,两种核算制度(MPS与SNA)并存,它与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相适应的。第三阶段(1992-1995),1992年我国正式启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在实质内容上,与当时国际上大多数国家的核算制度基本相同,并与国际统计口径相接轨。因此,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基础,并对其进行改革,构建以“绿色G D P” (GGDP)为核心,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这一指导思想的核算体系,是学术界和各国政府面临的一项紧迫而艰辛的任务。第四阶段(1995年至今)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改革和向联合国新的国民核算体系和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过渡。从总体来说,环境经济综合体系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在概念上是一致的,其本质不同在于前者在资本使用概念上对后者做了拓展。近年来,中国政府一直在跟踪和吸收国际上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发展的新成果,以力求保持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与国际上大多数国家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同步与接轨。 推行中国绿色GDP核算模式建议:1、搭建统一的工作平台;2、选择合适的核算模式;3、确定核算的重点和范围;4、构

人力资源管理期末复习

《人力资源管理》期末复习 一、名词解释 1、人力资源质量:反映了人力资源在质上的规定性,它是一定范围内(国家、地区、企业)人力资源所具有的体力、智力、知识、技能和技能水平等,即劳动人口所具有的体质水平、文化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 2、外部一致性: 是指人员计划应当同企业的整体计划相配合,比如与企业战略计划、经营计划,财务计划相一致。 3、非结构化面试:就是没有既定的模式、框架和程序,主考官可以“随意”向被测试者提出问题,而对被测试者来说也无固定答题标准的一种面试形式。 4、绩效评估:是运用系统的和非正式的制度性规范、程序和方法来评定和测量员工在岗位上的工作态度、工作行为和工作成果的过程。 5、薪酬管理:指的是根据组织的发展目标和核心价值观,并在国家宏观薪酬政策允许范围内,制定薪酬战略、确立薪酬结构和形式、决定薪酬水平、实施和维护薪酬方案等与薪酬有关的管理过程。 6、人力资源:是指依附于人这一特定生物体上的,体现为知识、技能、价值观等形式的,可以用来为社会、组织和个人创造出财富的一种资源。 7、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础。是指对各种工作的性质、任务、责任、流程、相互关系以及任职工作人员的知识、技能、素质进行系统调查和研究分析,以科学系统的描述并做出规范化记录的过程。 8、绩效:是围绕组织和部门的战略目标,是员工在工作中表现出的工作态度、工作行为和工作结果。 9、特定认知能力:是指从事某项特殊工作所应具备的某种潜在能力。 10、劳动关系:是在就业组织中由雇佣行为而产生的关系,是指管理方或者管理方团体(多为行业协会)与劳动者或劳动者团体(一般是工会)之间产生的,由双方利益引起的,变现为合作和冲突关系的总和,它受制于一定社会中经济、技术、政策、法律制度和社会文化的背景。 11、系统整合原理:指与人力资源管理有关的各个子系统经过组织、协调、运行和控制,可以实现整体功能优化。 12、职务:也称工作,主要指一组相关的任务和职责。

曾五一《统计学概论》章节题库(国民经济统计概述)【圣才出品】

第12章国民经济统计概述 一、选择题 1.国民经济核算的主体是以()界定的。 A.一国的地理领土范围 B.一国的主权领土范围 C.一国的经济领土范围 D.一国常住经济单位 【答案】D 【解析】国民经济核算的主体范围国际上通行的界定原则是“常住经济单位原则”。所谓常住经济单位是指在一国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2.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划分依据是()。 A.产品的性质 B.产品的功能 C.产品的使用去向 D.产品的使用价值 【答案】C 3.生产税中不包括()。 A.农业税

B .营业税 C .所得税 D .销售税 【答案】C 【解析】生产税是政府向单位征收的有关生产、销售、购买、使用货物和服务的税金,包括各种利前税,不包括所得税。 4.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的差额构成的指标是( )。 A .储蓄 B .投资 C .积累 D .银行储蓄存款 【答案】A 5.一国的恩格尔系数与基尼系数的关系是( )。 A .恩格尔系数越高基尼系数越高 B .恩格尔系数越高基尼系数越低 C .恩格尔系数越低基尼系数越高 D .不能下结论 【答案】D 【解析】基尼系数是用来说明收入分配均衡程度的指标,其公式为A A B S G S S =+;

恩格尔系数反映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指数,其公式为恩格尔系数100%= ?食品支出额消费支出总额。基尼系数是收入分配分析指标,恩格尔系数是最终消费分析指标,它们的关系不确定。 二、判断题 1.第三产业的所有部门属于非物质生产部门。( ) 【答案】× 【解析】第三产业中包含了一些为生产服务的行业,如货物运输等。 2.全世界各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之和小于国民可支配收入之和。( ) 【答案】× 【解析】全世界各国之间的净要素收入和国外转移净收入会互相抵消,因此全世界各国国内生产总值之和等于全世界各国国民可支配收入之和。 3.农业部门创造的增加值就是农业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 ) 【答案】× 【解析】增加值是各部门创造的总产值扣除中间消耗价值后余下的部分。最终产品是各部门本期生产最终用于消费、投资或净出口的产品。就某一部门而言,其创造的增加值并不等于其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4.全社会各部门创造的增加值总和等于全社会最终产品价值总和,等于国内生产总值。( ) 【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重点练习题及答案一

《国民经济核算》重点练习题及答案(一) 1.什么是中间消耗?在核算中间消耗时,应注意它与固定资产消耗有哪些方面的区别? 答:中间消耗是生产单位在核算期内为获得总产出而转换或消耗的非耐用货物和服务的价值。在核算中间消耗时,要注意它与固定资产消耗的区别,主要包括:(1)小型工具。一般是价值低于200元的工具都被视为中间消耗;(2)固定资产的普通保养与修理属于中间消耗;(3)将核算中不能以有经济意义的方法估价和核定折旧率的研究与开发支出视为中间消耗。 2.根据历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填写表中数据并回答问题: 指标单位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全年粮食产量万吨 46251 45262 45711 43067 46947 全部工业增加值亿元39570 42607 45935 53612 62815 全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89404 95933 102398 116694 136515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32619 36898 43202 55118 770073 (1)什么是增加值?机构单位和产业部门如何计算增加值? 增加值是指一个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使用的转移价值之和。 机构单位增加值核算方法主要是两种,一个是生产法,另一个是收入法(或称分配法)。生产法的核算公式是: 机构单位增加值=机构单位总产出-机构单位中间投入 分配法的核算公式是: 机构单位增加值=机构单位(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2)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从三种不同角度考察它,各自的内容是什么? 国内生产总值,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全部生产单位所进行生产创造的增加值的全部或总量,它是社会总产品价值扣除中间产品价值后的余额,也是社会最终用于消费、投资和净出口的价值之和。 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表现形态在实际核算中形成了三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即生产者法、收入法(分配法)和支出法(使用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价值构成。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总复习提纲黄捷老师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总复习提纲黄 捷老师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第一章 1.人力资源与劳动力 “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资本、劳动、土地三位一体的生产要素理论。就是所谓的三要素论。 2.X效率理论:企业的投入产出关系是一种与每位生产参与者的决策和行为无关的纯粹技术关系,在很多时候,企业内部并非是有效率的,而是存在某种难以定义的非效率因素。 3.人力资源概念 德鲁克明指出,人力资源:企业所雇用的整个人是所有资源当中最富有生产力、最具有多种才能,同时也最丰富的资源。 4.企业资源基础理论 企业是一个资源集合体,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资源影响企业的竞争优势和收益水平,而企业成长战略的实质就是运用现有的资源与新的资源之间寻求平衡。 5.成为异质性资源的四个特征(人力资源特性):价值性、稀缺性、难以模仿性、难以替代性 6.人力资源定义:一个国家、经济或者组织所能够开发和利用的,用来提供产品和服务、创造价值或实现既定目标的所有以人为载体的脑力和体力的总和。 7.人力资源概念的内涵 1、人力资源既可以指具体的人,也可以指一种以人为载体的能力 2、包括宏观层面(一个国家或一个经济体)和微观层面(企业组织)的含义 3、包括现实的人力资源以及潜在的、未来的人力资源 4、重点在于质量而不是数量 8.人力资源概念的特性:能动性社会性开发性时效性 9.人力资源管理基本概念: (1)从主要内容或过程来阐述: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包括人力资源规划、招募甄选、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等职能活动。 (2)从目的、作用及其影响来阐述:人力资源管理管理的目的是实现组织战略,提升组织绩效,吸引、激励、留住和开发员工,提高员工满意程度和组织承诺度等。 10.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一个组织为了实现自己的战略或经营目标,围绕一整套员工管理理念而展开的吸引、保留、激励以及开发员工的政策、制度以及管理实践。 11.人力资本:指劳动者受到教育、培训、实践经验、迁移、保健等方面的投资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积累。 12.人力资源的基本功能:在于人力资源的吸引、保留、激励和开发。(选、育、用、留) 13.人力资源管理对一个组织的作用 1 帮助组织达成战略目标或经营要求 2 有效利用组织中全体员工的技能和能力 3 使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自我实现感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工作、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4 就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与全体员工进行沟通 5 帮助组织维护伦理道德政策以及履行社会责任。 6 以一种统筹兼顾个人、群体、组织和公众利益的方式进行变革管理。 14.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 1 战略基础围绕组织的使命、愿景、价值观、目标、战略而展开的 2 组织结构设计和职位分析与设计组织就必须根据自己的战略需要来设计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 3 人力资源规划根据组织的战略和内部人力资源状况而制定的人员吸引或排除计划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期末复习(按题型)(含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期末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目前正在使用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 A ) A.SNA B.MPS C.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 D.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 2.我国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分类,最综合的分类是( C )。 A.一次产业分类 B.二次产业分类 C.三次产业分类 D.四次产业分类 3.划分国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是( B )。 A.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 B.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 C.机构单位和机构部门 D.基层单位和产业部门 4.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了进行( B )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 A.生产和收入分配核算 B.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 C.资金流量核算 D.国际收支核算 5.以下产业不属于第三产业的是(D ) A.交通运输业 B.物资供销和仓储业 C.科学研究事业 D.畜牧业 6.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D )。 A.一个基层单位可以包含一个机构单位 B.一个基层单位能包含多个机构单位 C.一个机构单位不可以包含任何基层单位

D.一个机构单位可以包含多个基层单位 7、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 B ) 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 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 C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 D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 8、下列各项不能看作是增加值的是( A) A中间消耗 B劳动报酬 C生产税 D营业盈余 9、用支出法计算国生产总值时,不需要计算( C) A、最终消费 B、资本形成总额 C、营业盈余 D、货物与服务净出口 10、在当期粮食产量中,根据使用去向可以判断,属于最终产品的是( A ) A农民自己食用的粮食; B 被食品加工企业当期生产消耗的粮食; C由粮食购销部门增加储备的粮食; D用做畜牧业饲料消耗的粮食 11、一国的国生产总值大于国民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B )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