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文化生活期中测试题

文化生活期中测试题

文化生活期中测试题
文化生活期中测试题

文化生活期中测试题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文化生活》高二政治期中测试题

第工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2分,共50分)

年10月26日,以“书圣故里、魅力孝河”为主题的首届中国临沂孝河文化节落下帷幕。该文化节深入挖掘孝文化资源,着力打造孝河文化品牌,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同时,还吸引了大量省内外客商,招商引资亿元。这表明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要求加快文化发展③文化发展有助于增强地方综合实力④文化建设应成为当前发展的重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祖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如果我们不开发,不使其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随着我国融入国际社会的发展,就会被别的国家开发利用,反过来向我国出口。前几年,美国根据花木兰的故事制作的动画片在全国热播就说明了这一点。这段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A.大力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积极引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

B.树立品牌意识,加大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力度

C.充分开发我国文化资源,提升民族文化的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D.拒绝外来文化,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2008年8月8日~24日,北京成功举办第二十九届夏季奥运会。16天的奥运会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的盛大节日。据此回答3~5题。

3北京奥运会得到我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世界人民的积极响应。奥运会开、闭幕式中对中国五千年文化的诠释以及中国人民热情与真诚的笑脸征服了世界。这表明

①奥运会既是体育盛会,同时也是文化盛会②文化不仅属于本民族,而且属于全世界③北京奥运会可以向世界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④奥运会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4北京奥运会通过各种方式展现世界不同民族、不同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体现奥林匹克文化的包容精神。这是因为

①尊重文化差异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前提②文化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③各国都遵循各种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④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下列四幅作品的设计共同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B.中华各民族文化的民族特性寓于中华文化的共性之中

C.全面继承传统文化是繁荣民族文化的前提

D.实现文化发展和创新需要推陈出新、博采众长

6.齐白石先生是我国着名的国画大师。抗战时期,白石老人久居沦陷的北平,心绪意境往往用诗与画寄托。这说明

A.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一定的文化形式

B.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C.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文化又有其相对的独立性

D.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7.一位美国游客看到财神赵公明一手举钢鞭、一手托金元宝的塑像,感叹道:“抢夺资源还受到如此尊重,这种思维与美利坚没有什么区别。”这表明

①中国人与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基本相同②部分美国人对中国文化存在误读③中国人与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④文化背景差异影响人的认识活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着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说,黄河流域80万平方公里,长江流域180万平方公里,而当时世界上所有文明流域加起来的面积也只是中国的十五分之一。所以,气魄、宏伟的统一文明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特点。由此可见

①中华文化就是中华文明②中国文化博大精深③中华文化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④我国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有认同感和归宿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而尘心渐息;夷犹于诗书图画之内,而俗气潜消。”这告诉我们

A.要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C.文化活动使人高雅 D.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0.情感因素和文化情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浪漫美好意向的形象符号。2008年9月27日,身着“飞天”舱外航天服的翟志刚成功实现太空行走。中国首次太空出舱可以说是科学技术的成就续写传统文化中的“飞天”梦想的佳话。这种渗透在科技探索活动中的民族情感和文化情结

①凝聚着自信自尊,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②体现着与时俱进,是进行科学技术探索的主要精神动机③蕴含着美好憧憬,激励人们自强不息、奋发有为④充溢着浩然正气,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着积极推动作用

A.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②④

11.近年来,我国在许多国家成功举办的“中国文化周”、“中国文化月”、“中国文化年”活动受到普遍欢迎。当你看到反映我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成就展后要写一篇读后感,需要确定一组符合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政策或主张的关键词。你认为下列各组中最准确的一组是

A.相互借鉴求同存异提升文化实力 B.尊重差异平等协商认同外来文化

C.加强交流文化共享汲取各国文化 D.理解个性积极创新舍弃传统文化

年3月~4月,中央电视台成功举办了第十三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语言、曲调和歌声,展现在CCTV舞台上。人们为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而激动,更为音乐盛典丰厚广博的文化内涵而感动。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②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③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④各民族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3.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这说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和民族性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③文化创新能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④文化对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有一定的影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4.京剧是我国戏剧之大成,是源远流长的戏剧“国粹”。教育部决定在北京等10个省区市试点,在中小学音乐课程中增加京剧教学内容。将京剧纳入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意义在于

①有利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②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③有利于消除流行文化对校园的冲击④有利于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

15.“要想剪除旷野的杂草,方式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庄稼。想让灵魂无纷扰,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这启示我们

A.文化对社会实践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B.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C.美德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D.应该主动、自觉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

16.中国的舞龙、西班牙的斗牛、巴西的桑巴舞等表明文化的表现形式具有

①民族性②多样性③交融性④独特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7.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将除夕、清明、端午和中秋四个民族传统节日纳入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家之所以重视民族节日,主要是因为

①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爱国热情②可以进一步推动“黄金周”旅游业的发展

③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④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A.①④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年6月7日,国务院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八达岭长城、杨家将、牛郎织女等传说榜上有名。国家如此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说明

①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②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是为了经济利益

③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④非物质文化遗产能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

A. ①③

B.②③

C. ①②

D. ①④

19.在唐代,西域佛教燃灯礼佛习俗融入正月十五传统节庆活动中,从而形成我国元宵节观灯习俗。这表明

①开放与交流有利于促进文化的发展②元宵观灯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兼容性③西域佛教燃灯礼佛的习俗取代了中国原有的元宵节④中华文化起源于西域佛教文化

A.①②

B.②③

C. ①④

D. ①③

20.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英语在亚洲各国日渐流行。与此同时,亚洲各国纷纷开设使用本民族语言的国际广播频道。这表明

A.亚洲文化与世界文化日渐融合

B.亚洲各国注重推动民族文化走向世界

C.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亦步亦趋

D.亚洲各国用本民族语言消解英语的影响

21.2008年7月4日,大陆居民赴台旅游首发团启动。为期10天的宝岛之旅,增进了两岸同胞的彼此了解,感受了两岸同胞共同的血缘和文化。台湾民歌《我们都是一家人》成为两岸同胞的共同心声。这种激荡在两岸同胞心中的情感

①表达了海峡两岸人民热切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情②表明海峡两岸人民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③表明海峡两岸的所有人都赞同一个中国的原则④体现出爱国主义深深地植根于海峡两岸人民的心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2.“只知有国,不知有身,任凭千般折磨,益坚其志;先其所忧,后其所乐,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斯楼。”这副对联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②公正廉明、崇尚平等的民主精神

③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超然胸襟④自强不息、坚韧不拨的顽强斗志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3.文化的影响不仅取决于内容是否具有独特魅力,而且取决于是否具有先进的传播手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现代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功能是

①创造文化②文化传递③文化沟通④文化共享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年10月8日,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在波澜壮阔的抗震救灾斗争中,我们培育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这是党和人民党极可宝贵的财富,要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弘扬。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的意义在于

①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②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③铸造民族之魂,回归传统文化④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年以来,山东省教育厅多措并举,在基础教育领域全力推进素质教育。此番“新政”旨在冲破应试教育的坚冰,也凸显了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政府高度重视教育,是因为

①教育在文化传承中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②教育是中华民族之魂③教育具有保存、传递和活化文化的功能;具有选择、整理、创造文化的功能④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源泉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③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十年企业靠经营,百年企业靠文化。”优秀企业文化承载着企业全体员工的价值标准和行为取向,能够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能够激发员工工作热情,促进员工素质提高。企业文化在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促进企业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请从文化对人影响的角度,说明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12分)

年9月27日—29日,第一届世界儒学大会在曲阜隆重举行。来自中国、韩国、新加坡、美国等22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了大会。该次大会既是儒学研究的盛会,也是文化交流的平台。其宗旨是在世界范围内组织、举办儒学研究活动,推动各国、各地区儒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传承、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人类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增强各国各民族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

有人认为,文化唯有交流才能创新。请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15分)

28.2008年对中国来说,是极为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值得所有中国人骄傲和永远铭记的一年。这一年,中国人民凭着自强不息的抗震救灾精神,战胜了冰雪雨冻灾害,经受了四川特大地震的严峻考验。这一年,中国政府领导中国人民弘扬奥运精神顶住种种压力、艰难、干扰和破坏,万众一心,全力以赴,成功举办了一届"无以伦比"的奥运会,实现了炎黄子孙的百年奥运梦想。尤其是神州七号载人航天飞船顺利着陆,更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载人航天精神的魅力,彰显了中国的综合实力,让世界看到了一个开放、自信、欣欣向荣的中国。

(1)简要说明抗震救灾精神、奥运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具有哪些共同的内涵(5分)(2)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新时期应如何弘扬抗震救灾精神(10分)

29.看漫画,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2008年7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在加拿大魁北克城召开,随着福建土楼、江西三清山的申遗成功,中国世界遗产数量已达37处。但正如下图所示,中国对世界遗产的保护仍然任重而道远。

《世界遗产的价值》

根据漫画,结合所学的《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

(1)分析漫画中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3分)

(2)这样做有何危害对此我们应采取怎样的态度(5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3. A

二、非选择题

26.①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优

秀企业文化为员工接受,有利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形成正确的价值标准和行为取向,促

进企业的生产和经营。(4分)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优秀企

业文化可以陶冶员工情操,提高员工道德修养,为企业提供持续发展的动力。(4分)③

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优秀企业文化

为员工接受,能够激发员工工作热情,提高员工素质,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4分)

27.①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不同文化之间的

交流、借鉴与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因

此,文化要创新就必须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2分)

②在不同文化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时,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的有益

成果,而且在学习、借鉴优秀文化成果时必须注意以我为主,为我所用。(3分)

③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又有糟粕。文化创新必须着眼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做到“取其精

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3分)

④文化要创新,还必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2

分)

⑤必须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

的联系,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2分)。

综上所述,这个说法是片面的。

28.(1)抗震救灾精神、奥运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都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和

新的发展。它们共同的内涵都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

强不息。(3分)

(2)①根本途径就是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2分)②最重要的是发挥

“主心骨”的作用。即充分发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

发展观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指导作用。(2分)③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包

括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

传统。(2分)④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注意借鉴、吸收各国创造的先

进文明成果和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2分)⑤必

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既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要不断注入以改革

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2分)

29.(1)原因:①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又具有反作用,给经济以重大影响。当今世

界,经济和文化相互交融。(3分)②但一些地方政府把世界遗产当作“摇钱树”,在文

化产业发展中片面追求商业利润,忽略了世界遗产的保护。(2分)

(2)危害:影响我国文化的继承、发扬、传播,不利于我国文化影响力的提升。(2分)

态度:①要合理开发利用。世界遗产的申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文化的传

播。发展文化产业是直接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保护、发展国家民族文化的需要。(3分)②更要把文化遗产的保护放在第一位。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在发展文化产业的同时,要有民族责任心,生财有道,高度自律,不做有损文化的事情,积极保护好文化遗产。(3分)(注:考生若从《文化生活》的其它角度回答,言之有理的可酌情给分。)

附:

山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名副其实的文化资源大省。近年来山东省经济保持强劲发展势头,为文化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文化建设总体上还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与经济大省、文化资源大省的地位不相适应。山东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增幅仍低于GDP增幅,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服务业的比重仍较低。2008年以来,山东省政府立足山东实际,弘扬齐鲁优秀文化传统,通过重点抓好“文化精品打造工程”等八大工程,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

运用文化与经济关系说明山东省为什么要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10分)

①经济是基础,经济决定文化。近年来,山东省经济保持强劲发展势头,为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3分)②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给经济以重大影响。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文化软实力,能够为经济建设提供方向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4分)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是重要的经济部门,发展文化产业、丰富文化消费,可以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直接促进经济发展。(3分)

需要修改答案29。材料一:几位同学相约游览泰山,看到沿途的崖刻和寺店建筑等文物、古迹,有人不禁吟诵起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句。同学们深深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和历史的悠久,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

材料二:在异国他乡,一声平常的问候,不经意间的举手投足,一幅耳熟能详的对联,都是一杯数于年中华文化的佳酿,令人心醉。在国外华人开的餐馆里,经常可以看到古色古香、铁笔银钩的对联:"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尽管已在国外定居了几十年,闽籍华裔陈先生一家人还是喜欢喝乌龙茶,习惯于用筷子,见到家乡人仍讲地道的家乡话。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对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认识。

①文化是人创造的,文化又影响着每一个人,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活动。这些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人们总要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生活,,从事文化活动,如外出旅游观光、参加体育活动等,参加这些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不仅能够使人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一定的专业知识,增强劳动技能,而且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帮助人们树立一定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进而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改成两点}

③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塑造健全的人格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高二政治期中考试答题纸

一、选择题:

1—56—10 11—1516—20

21—25

二、非选择题

26.

27.

[文化生活期末考试]高二文化生活期末试卷

[文化生活期末考试]高二文化生活期末试卷 绝密★启用前《文化生活》期末考卷考试时间:60分钟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 一、单选题 1、“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来时给你一阵芳香,走时还我一片洁净;小草有生命,足下多留青”。这些都是我们随处可见的公益广告。如今公益广告已成为社区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给社区居民的言行带来了可喜的变化。这表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B、文化能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强制的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持久的 2、人才是立国之本,教育乃强国之路,教育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历史、世界物质、文化的传承延续中具有特定的功能。这些特定的功能主要表现在 A、它具有“传道、授业、解惑”的特定功能 B、它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强大功能 C、它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D、它可以使受教育者获得准确的科学信息快城市,慢生活闲不住的休闲成都。据此回答下题。 3、快城市,主要是指成都经济社会发展快。慢生活,主要是指成都市民有安逸的心态、休闲的生活节奏、快乐的生活质量。慢,并非速度上的绝对慢,而是一种意境,一种回归自然、轻松和谐的意境,一些人逐步接受了这种理念,并加入到休闲的生活方式中去。这反映了①文化会影响人的生活方式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性③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和发展④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品茶是成都慢生活最具典型象征的生活方式。 四川人长期的茶叶生产和消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包括茶俗、茶礼、茶艺和茶理等在内的茶文化。成都市民在茶舍里品茗、看报、聊天,享受休闲安逸的生活。这说明①文化引导和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②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③人既是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文化的享受者④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中华文化 A、①② B、①④

文化生活期中考试测试题(好题)

高二文化生活第一、二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 1、《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既不同于“人类文明”意义上的广义文化,也不同于“文化知识”意义上的狭义文化,而是指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产品。下面关于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 ②文化是人创造的,是人类思维长期发展的产物 ③文化既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也是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 ④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经济所决定,文化促进政治、经济的发展 ⑤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只能通过接受文化知识教育才能逐步培养出来 ⑥文化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道德等都属于文化 A.①④⑥ B.①④⑤⑥ C.①⑥ D.①④ 2、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央人民政府驻港联络办公室、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雪域明珠?中国西藏文化周”曾在香港特区举行。文化周通过100块展板、500幅西藏不同历史时期的图片和60件文物,全方位介绍了西藏自治区的文化与风貌。这说明 A. 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B. 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C. 人们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D. 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 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文化对民族和国家的影响更深刻、更久远。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文化需求,支持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上述材料说明() 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②文化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 ③先进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经济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下列各项能够说明两者相互交融的是 A.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 B.经济发展了文化就一定能够发展 C.先进文化促进经济发展,落后文化阻碍经济发展 D.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5.《唐山大地震》上映不足半个月,票房已经超过3亿。优秀的文化产品,就是这个时代的阳光,永远温暖震撼着我们的心灵。优秀作品的这种作用来自于() A.作品本身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 B.人的心灵震撼和感知 C.作者的凭空想象 D.优秀文化对人生的塑造 6、第十六届亚运会于2010年11月12日----11月27日在中国广州举行。人们在观看体育比赛时,会不由自主地被运动员那种“拼搏、进取,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精

2015文化生活期中考试题

高二政治试题 时间:100分钟 分值: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50小题,没小题1.5分,共75分) 1.“今天的文化就是明天的生产力”,这一观点说明 A .文化是综合国力的基础 B.文化塑造人生 C .文化能反作用于经济 D.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2.文化是人们 的产物 A .生产劳动 B .科学实验 C .社会实践 D .精神活动 3.“公益广告是一盏灯”,这主要表明 A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 B .文化对人们的影响不是潜移默化的 C .文化影响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 D .文化能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4.文化是人创造的,文化又影响着每一个人。文化对人影响的主要来源是 ①文化环境 ②文化活动 ③文化观念 ④文化产业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5. 下图是著名作家刘墉在微博上发起的“老顽童猜字”游戏的谜面和谜底,网友从这个猜字游戏中可以体验到 A .文化创新源于想象力 B .汉字的发明标志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C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D .中华文化长期在世界的领先位置 6.不同民族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有着不同的特点,文化具有多样性。人们常说,法国人浪漫,德国人严谨。这种差别的形成是由各民族的 A .自然地理环境决定的 B .遗传因素决定的 C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 D .自然、社会环境等因素综合决定的 7 .经济全球化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各国的商品流通。而商品往往带有其自身的文化属性, 谜底 谜面

如流行世界的牛仔裤和可口可乐,都被视为美国文化的代表,这说明商品贸易 A.是文化传播的一种途径B.决定文化传播的发展 C.导致强势文化侵略和吞并弱势文化D.是文化传播的最重要的途径 8.“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容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仿佛雾罩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通过台湾诗人席慕蓉的《乡愁》,我们可以感悟到 ①积淀在民族心灵深处的情愫是一个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②留存于民族心理中的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源泉 ③一定精神文化的感受总要通过一定的意象和载体来表达 ④现代多元文化的碰撞呼唤传统文化的回归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中国巨大的发展潜力形成了全球“汉语热’现象,而遍布世界五大洲的孔子学院,更是让中国的语言文化在全世界焕发出生机。这说明 ①文化交流能够增强文化影响力②文化对经济有积极的反作用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0.中国人的饮食有“东酸、西辣、南甜、北咸”之别,在饮食上的差别反映出中华文化的A.差异性B.民族性 C.地域性D.包容性 11.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 法,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3年12月4 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中国珠算项目列 入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国珠算申遗成功基于的传导预期 A.中华文化的瑰宝→民族文化的传承→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 B.信息技术的发展→算盘的计算功能削弱→研究人类文明演进的需要 C.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应加强各国文化交流 D.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人类文明的见证和标志→凸显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2.《易经》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故而叫重阳,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之义。每逢重阳佳节,很多单位组织敬老活动。这表明 ①透过传统节日及习俗可以领略民族文化的韵味。 ②庆祝民族节日是发展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 ③传统美德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④继承传统习俗有利于培育文明风尚。 A.①②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③④ 13.如右图所示,每一个企业的文化建设都可以由内而外,从 最核心的精神文化做起,直至最表层的物质文化,把企业文化 建设落到实处,抓出成效。这说明

文化生活综合练习题

文化生活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 1.“石头上刻着名人名言,石头是物质的,但表现的是精神的内容”。对这句话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B.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C.文化就是刻在石头上的名人名言 D.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是分开的,互不影响的 (图一) (图二) 2.图一漫画表明了 A.人与社会的关系B.人与文化的关系 C.文化与经济的关系D.文化与政治的关系 3.图二漫画蕴涵的道理是 A.物质上富有,精神上就会贫困B.物质上贫困,精神上才能富有 C.物质上不能富有,精神上不能贫困 D.物质上和精神上都要富有 4.奉行文化霸权主义的某西方大国,目前控制了世界75%的电视节目和60%的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和制作,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的电视节目内容有60%至80%来自该股。这一事实说明: ①文化和经济、政治相互影响②先进文化能够为经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③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方式④文化塑造人生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 5.在国外华人开的餐馆里,经常可以看到古色古香、铁笔银钩的对联:“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这说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之久的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C.文化促进经济生活的发展 D.文化促进政治生活的进步 6.“伟大的诗篇即永远喷出智慧和欢欣之水的喷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②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③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④文化是人的成长的决定因素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7.宋楚瑜在先拜祭黄帝陵后发表的演讲中说:“我们的根在镇里,我们都是炎黄子孙。”这表明海峡两岸

《文化生活》期中试卷及答案

[《文化生活》期中试卷及答案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制卷人:程小兰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有人说,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这种说法的错误在于() A、否认了经济、政治对文化的决定作 B、否认了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反作用 C、否认了文化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 D、否认了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2、某地利用当地特色民族文化资源打造旅游业:以民族文化为内容,以民族村寨为载体,以原汁原味为亮点,建立原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开发原生态文化资源、发展旅游经济的成功经验表明() ①原生态文化具有普遍的积极价值②原生态文化具有传播和发展的价值③文化与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交融④文化的价值在于能否创造经济价值

A、①② B、② ③ C、① ③ D、②④ 3、古希腊哲学家说:“人使驯化或开明的动物”,“人是政治生物”;后来又有人说“人是文化的动物”;再后来又有人说“人就是人,不是动物”“人的本质是文化”。上述材料说明() A、文化是一种社会政治现象 B、文化和人没有本质的差别 C、先有文化,后有人的产生 D、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4、中国儒家有一套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办法,概括起来就是“格、致、诚、正、修、齐、治、平”。做好这八个字,不但可以处理好人际关系,还可以治理天下。此外,中国百家均有一套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这则材料说明() A、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 B、文化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C、文化能够决定人际关 系 D、文化决定着一个人的人格的形成 5、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南京大学的“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等校训影响着一代代莘莘学子。这说明优秀文化能够() ①促进社会全面进步②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③增强人的精神世界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 ④ C、①③ ④ D、②③④ 6、如果把刚刚出生的中国婴儿托付给一个美国白人家庭抚养,他一定是说英语并习惯于用刀叉吃饭。如果把刚刚出生的白人婴儿托付给一个普通的中国家庭抚养,那么他一定是说汉语并习惯于用筷子吃饭。这说明() A、文化不是遗传的,而是人类在后天通过学习获得的

生活与哲学期末测试题

《生活与哲学》综合测试卷 一、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48分。1.“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恩格斯的这句话意思是( ) A.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C.哲学揭示一般规律,具体科学揭示个别规律 D.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2.之所以说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因为真正的哲学( ) ①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中的一切事物②可以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③能够增长我们的知识和开启人的智慧④可以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3.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一切外部的事物都不过是人们的一些主观感觉和印象。因此,人们在认识中只能和感觉发生关系,不能超出感觉之外。在感觉之外有什么东西,人们无法知道。我们之外的外部世界是否存在,也是不知道的。”休谟的上述观点属于( ) ①客观唯心主义②主观唯心主义③可知论④不可知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正像在18世纪的法国一样,在19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作了政治崩溃的前导。”恩格斯是要告诉我们,哲学对社会变革可以发挥下列作用( ) ①制定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②改变和控制社会发展的方向 ③预见和指明社会前进的方向④动员和掌握群众,转化为变革社会的物质力量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5.中国古代有许多充满哲学智慧的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长”“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塞翁失马”等。这些寓言故事说明哲学智慧( ) A.源自于古典文献的流传 B.源自于哲学家充满智慧的头脑 C.来自于人们对真理的追求 D.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6.李载仁是唐朝皇族的后裔,他生性迂腐,从不吃猪肉。有一次,家里的仆人打架了,李载仁大怒,叫人立即从厨房里拿来大饼和猪肉,让打架的人当着他的面吃下去。并且警告说,以后如果胆敢再打架,一定要在猪肉里加上酥油来重重地惩罚你们。李载仁用吃肉来惩罚仆人的错误,从哲学角度看这种行为( ) A.脱离了客观实际,以个人好恶来办事情,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B.说明意识可以脱离客观实际而起作用 C.体现了人们由于利益的不同,对事物的反映不同 D.用一种物质手段来惩罚别人,是朴素唯物主义 7.人的头脑不是一间装知识的仓库,而是一座生产知识的工厂。从哲学上看,这一说法强调了( ) A.人脑会对外界刺激作出一系列反映 B.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能动的 C.知识来自人脑,而不是天生就有 D.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8.毛泽东说:“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这一看法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9.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但是,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而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这说明( ) ①真理和谬误总是相伴而行的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③对同一个对象的认识可以有多个真理④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0.“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样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主要说明的哲理是(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文化生活期中测试题

文化生活期中测试题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文化生活》高二政治期中测试题 第工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2分,共50分) 年10月26日,以“书圣故里、魅力孝河”为主题的首届中国临沂孝河文化节落下帷幕。该文化节深入挖掘孝文化资源,着力打造孝河文化品牌,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同时,还吸引了大量省内外客商,招商引资亿元。这表明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要求加快文化发展③文化发展有助于增强地方综合实力④文化建设应成为当前发展的重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祖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如果我们不开发,不使其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随着我国融入国际社会的发展,就会被别的国家开发利用,反过来向我国出口。前几年,美国根据花木兰的故事制作的动画片在全国热播就说明了这一点。这段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A.大力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积极引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 B.树立品牌意识,加大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力度 C.充分开发我国文化资源,提升民族文化的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D.拒绝外来文化,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2008年8月8日~24日,北京成功举办第二十九届夏季奥运会。16天的奥运会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的盛大节日。据此回答3~5题。 3北京奥运会得到我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世界人民的积极响应。奥运会开、闭幕式中对中国五千年文化的诠释以及中国人民热情与真诚的笑脸征服了世界。这表明 ①奥运会既是体育盛会,同时也是文化盛会②文化不仅属于本民族,而且属于全世界③北京奥运会可以向世界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④奥运会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4北京奥运会通过各种方式展现世界不同民族、不同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体现奥林匹克文化的包容精神。这是因为 ①尊重文化差异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前提②文化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③各国都遵循各种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④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下列四幅作品的设计共同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B.中华各民族文化的民族特性寓于中华文化的共性之中 C.全面继承传统文化是繁荣民族文化的前提 D.实现文化发展和创新需要推陈出新、博采众长 6.齐白石先生是我国着名的国画大师。抗战时期,白石老人久居沦陷的北平,心绪意境往往用诗与画寄托。这说明 A.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一定的文化形式

高二文化生活期中考试试卷

高二文化生活期中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6分) 1. 文化现象无处不在。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①中学生到社区宣传抗震救灾精神②市民观看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③某企业生产劳动防护产品④某市民就城市规划向政府提出建议 A.①③B.②⑧C.①④D.①② 2.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考的产物。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这表明 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②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 ③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起来的④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①④ 3.现代都市的人们悄然改变度假的方式,逛书市,听歌剧,参加形式各样的文化活动,享受着丰盛的文化大餐,这说明了 A.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B.文化是人类的特有的精神现象 C.人们的消费方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D.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4.青海省玉树地政发生后,宗教团体纷纷组织"宗教救援队"积极参与救灾,僧侣们还为在地震中死难者超度祈祷,给震区的佛教信众很大的心理安慰。这表明 ①我国政府鼓励人们信仰宗教②宗教能够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③文化活动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④文化是改造社会的强大物质力量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5.《阿凡达》是一部运用3D技术制作的电影,目前已创造了超过27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并带动了3D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体现了 ①文化对经济的重大影响②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 ③文化生产力的日趋重要④文化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A. ①② B. ①③ C.②④ D.③④ 6.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逐渐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的经济意义在于 ①提高人民素质,抵御文化侵略②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 ③繁荣文化市场,满足人民需要④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7.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有句名言:"人是环境的产物"。某论坛上,主讲人让听众写下与自己关系最密切的6个朋友,并指出他们月收入的平均数大致就是你的月收入。测试结果的准确程度让所有听众惊讶不已。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每个人的朋友圈子都是一个特定的文化环境,它彰显着你的现在,也预示着你的未来。这种现象说明 A.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C.文化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丰富精神世界 D.文化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8.“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从文化对人影响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体现的道理与这句话一致的是 ①孟母三迁②耳濡目染③东施效颦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9.我国古人崇尚“治身”与“治心”和谐统一,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则把人的幸福界定为“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的完美结合。他们的观点启示我们

文化生活期中试题教师版

陕科大附中高二年级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命题人:高红艳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关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任何文化都能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 B、一定的经济政治是由一定的文化决定的 C、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经济、政治的反映 D、政治是文化的基础,经济是文化的集中表现 2、2500多年前的孔子思想不仅影响中国,还传播到世界。孔子的经典著作《论语》在日本正受到追捧,这说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B、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C、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D、文化对人具有积极主动的影响 3、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决定2011年继续组织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是“走近大师,感受经典,陶冶情操,提高修养”。这表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B、文化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 C、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D、文化是人类一切活动及其产品 4、历时184天的上海世博会,参观人次7200万,超过1970年大阪世博会参观者6400万人次的记录,成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化盛典,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交融。面对这种文化的相互沟通、交流的盛会,我们应该() ①坚持不同文化的“和而不同” ②在保持本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分 ③保持全球文化的高度统一 ④以平等互助作为文化交流的准则,以多元共存作为世界文化发展的目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关于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②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③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④继承是发展的桎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文化交流、借鉴和融合是() ①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 ②文化既竞争又排斥的过程 ③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④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过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在全球化时代,文化、知识体系等的作用在上升,文化传播已成为一种重要的“软实力”,在大国竞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列属于文化传播途径的是() ①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 ②通过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来传播文化

2016-2017高中政治文化生活期末试题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政治期末试题 命题人:王健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1、下列是2011年10月的重大新闻报道,其中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①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北京12日会见俄罗斯总理普京 ②6日苹果前CEO乔布斯去世,当日苹果股价下跌5%。 ③13日广东佛山小悦悦相继被两车碾压,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 ④11日中国男足国家队在2014巴西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中 0-1不敌10人伊拉克 队,出线告急 A.①③ B.②③④ C. ②③ D.③④ 2、京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经历数代艺术家千锤百炼。虽然当今舞台上可运用的高科技手段层出不穷,但京剧还得从传统的韵味上下工夫。材料主要强调( ) A.文艺----民族精神的火炬 B继承----文化创新的根基 C创新----文化发展的实质 D传统----文化永续的源泉 3、馄沌---是大家普遍的叫法。云贵川一带称之为抄手,广东香港一带称之为云吞, 江西有称之为清汤,福建人又称之为扁食燕,等等。各地对馄沌称呼的差异反应了( ) A我国各地文化都是同根同源 B各地文化具有区域性的特征 C中华民族有厚重的文化底蕴 D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4.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已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说明( ) A.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B.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 C.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D.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5.下列属于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的是①语言②文字③艺术④自然科学⑤河流⑥价值观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⑥D.①②③④⑤⑥ 6.短信文化的发展为移动通信企业带来了无限商机,使移动增值业务产业链各环节不断延伸,这说明 A.经济决定文化B.文化反映经济 C.文化决定经济D.文化反作用于经济7、我们参观兵马俑,可以从中透视中国古代秦朝社会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这说明 A、精神的东西与物质的东西没有关系 B、精神的东西就是物质的东西 C、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D、物质活动离不开精神活动 8、正是日本“右倾化”的文化恶化了中日关系,并最终会对中日两国的经济合作造成严重影响。这说明

最新2018年春六年级下册数学期中文化素质测试题(卷)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六年级数学期中文化素质测试题(卷) 一、我会填!相信聪明的你是最棒的! 1、如果把平均成绩记为0分,比平均成绩少2分,记作(),+9分表示比 平均成绩(),-18分表示()。 2、在数轴上,从表示0的点出发,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到A点,A点表示的数 是();从表示0的点出发向左移动6个单位长度到B点,B点表示的数是()。 3、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如果圆锥的体积是30立方分米,那么圆柱的 体积是()立方分米;如果圆柱的体积是30立方分米,那么圆锥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4、一个圆锥的底面直径和高都是6cm,它的体积是( )cm3 5、用一张边长3厘米的正方形的纸围成一个圆柱形(接口处忽略不算),这个圆柱 的高是(),底面周长是()。 6、在A×B=C中,当B一定时,A和C 成( )比例,当C一定时,A和B成 ( )比例。 7、小华身高1.6米,在照片上她的身高是5厘米。这张照片的比例尺是()。 8、右边的比例尺表示图上1厘米相当于地面实际距离() 千米,把它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 9、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 1.5 -1 2-3 4 3 5 -5 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10、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3厘米,按1:3缩小得到的图形面积是()平方 厘米,缩小后的面积是原来面积的()。

11、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内项是 16 ,则另一个内项是( )。如果其中一个外项是0.5,这个比例是( )。 二、我会选:要三思而后行哦,小心陷阱。我相信,你能行! (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以明明家为起点,向东走为正,向西走为负。如果明明从家走了+30米,又 走了-30米,这时明明离家的距离是( )米。 A 、30 B 、-30 C 、60 D 、0 2、下面( )图形是圆柱的展开图。(单位:cm ) 3、下面( )杯中的饮料最多。 4、做一个圆柱形 的通风管 , 至少需要铁皮的面积是求圆柱的( )。 A 、侧面积 B 、侧面积+一个底面面积 C 、表面积 5、一个圆锥的体积是36 立方厘米,它的底面积是18平方厘米,它的高是( ) 厘米。 A 、23 B 、2 C 、6 D 、18 6、把一块圆柱形的钢材沿平行底面的方向截成三段,表面积之和增加12平方厘 米,钢材底面积是( )平方厘米。 A 、2 B 、3 C 、4 D 、6 7、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的底面积相等、体积也相等,圆锥体的高是3.6分 米,圆柱体的高是( )分米。

文化生活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文化与生活试题(必修3)出题人:高三政治组审题人:高三政治组适用范围:普通班 1.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考的产物。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这说明:B ①文化包括礼仪、语法、逻辑等意识形态部分②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每个人的文化素养是后天逐步培养出来的④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追溯中国结的渊源应从远古年代的结绳记事开始。东汉郑玄在《周易注》中道:“结绳为记,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结”与“吉”谐音,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小小绳结被人们赋予了各种情感愿望,“同心结”、“平安结”、“团圆结”,一个个美丽的中国结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上述材料中文化现象的正确解读是(A)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②追求真善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③从绳结之中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④结绳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人类进入文明时代A.①③B.②④C.①②D.①④ 3.中国历史上素有“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和谐理念。和谐理念深深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思想和行为,成为中国人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价值观。这反映了(A)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B.文化决定人们的价值选择 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D.文化支配着人们的实践活动 4.《墨子·所染》中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下列句子与此句包含的文化生活道理相同的是D A.石可破也,不可夺其坚;丹可磨也,不可夺其赤 B.以自身自强,则名配尧舜 C.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D.见贤则思齐,则不贤而内自省也 5.著名作家龙应台在谈及有关“文化”话题时,说道:“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电梯门打开,他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他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他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上述观点说明:C ①文化是可以通过人的社会行为体现出来的②文化是在人的成长中自然形成的 ③文化是通过接受文化知识教育培养出来的④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塑造着人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6.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对外交流越来越频繁。在对外交往中我们要学会“入乡随俗”。这表明了:B A.传统文化要因时而变B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C.不同的文化具有共性 D.要用优秀文化改变落后文化 7.2012年5月,中华母亲节促进会会长李汉秋教授说,不能把美国母亲节视作世界母亲节。法国、泰国、阿拉伯地区的国家都有自己的母亲节,中国也应确立自己的中华母亲节,这是因为A ①它能更好地表达中华民族的情感②有利于强化中华文化的主导地位 ③是抵御西方文化的有效措施④有利于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A.①④B.②④C.①③D.③④ 8.2012年6月讯,继“三轮哥”、“奔跑哥”、“火车哥”、“装醒哥”之后,“托举哥”在网络上火爆登场。各地英勇救人的“托举哥”事迹通过一段段小小的视频感动着每一个中国人,视频纷纷被转载,“托举哥”通过网络一夜走红。这说的是D

文化生活期中考试问答题

1.(10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面对新的形势,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文化产业最发达的国家,其产值目前已经占到CDP的31%;英国文化产业平均发展速度是经济增长的两倍,每年的出口额达80亿英镑;日本文化产业的盈利已超过汽车工业盈利。而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在对外文化贸易方面存在巨大逆差。 上述材料体现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 答:(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3分) (2)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3分) (3)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进程中,我国在文化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竞争力。(3分) 2. (9分)在广泛征求各界意见和社情民意的基础上,国务院于2007年12月7日通过并公布了修改后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根据此《办法》,自2008年起,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普遍重视的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新增为国家法定节日。 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你对新增传统节日为国家法定节日的看法。 答:(1)民族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将传统节为法定节假日,可以使我们更好地通过庆祝民族节日,充分展示性,表达民族情感,增强我们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3分)。 (2)民族传统节日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将传统节日定为法定节假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3分)。 (3)将传统节日定为法定节假日,可以弘扬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3分)。(注:若考生结合现实回答,也可酌情给分。) 3.山东走“齐鲁之邦”,有着深厚的人文、地理资源优势。近几年来,齐鲁音像出版社根据文化市场需求的新变化,广泛与山东各地方剧团合作,已累计完成拍摄出版吕剧、山东梆子、茂腔、莱芜梆子、柳琴、枣梆、太平调等150余部山东地方戏曲,年发行量200多万盘。同时以山东风光、齐鲁文化为切入点,又相继出版了《中华秦山》《孔子与曲阜》等大型历史文化片和介绍青岛、蓬莱等各地的“山东风光”系列旅游片。这些措施不但取得了可现的经济效益,而且为拯救民族传统文化、振兴山东戏曲,让更多的传统剧种以现代的传媒方式延续和流传,为齐鲁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做出了突出贡故。 结合上述材科,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你对齐鲁音像出版社的做法的怎样认识? 答:①文化与经济相互文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齐鲁音像社借助资源优势,搞文化产业开发并取得了可观效益。(2分)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期末试题(文)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建设中国当代先进文化,应当 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②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③以“三个面向”和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为时代品 格④以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为目的⑤以社会主义为核心要求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②③ ④⑤D、①②③④⑤ 2、2005年6月20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使团结互助、扶贫济困、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关系的建立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这表明 A、我们要积极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 B、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四有”公民 C、我们应该做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传播和建设的志愿者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鼓励创新 3、20世纪初,面对西方工业文明浪潮的冲击,中国文化界的回应是 ①全盘西化论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③封闭主义④历史虚无主义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4、陆游《诗云》:“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诗中蕴含的道理是: A、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 C、书本和实践都是文化创新的来源 D、文化创作的检验标准在于能否创新 5、鲁迅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折射出 A、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贯穿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 B、中华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 C、中华民族精神是世界上最可贵的精神 D、不同的民族精神有不同的时代特色 6、有人认为:“经济是政治和文化的基础,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上述观点 A、否认了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反作用 B、肯定了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决定一定社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C、认为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D、认为物质活动离不开精神活动 7、2002年,日本漫画卡通相关产业在美国的市场规模约为43.59亿美元,文化娱乐业的赢利已超过汽车工业的赢利,这说明 A、先进、科学的文化对社会有促进作用 B、文化是第一生产力,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C、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D、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8、2005年,第三届“北京2008”奥林匹克文化节在北京和青岛举行。文化节期间,陆续举办奥运文化广场活动、“奥运节拍”公园音乐会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和书画展览、奥运论坛、残疾人艺术表演及奥运项目体验活动等。这表明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C、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D、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9、不同国家、民族的人们在交往中采取的方式往往不同,藏族同胞为尊贵的客人献哈达,泰国人会见客人行“合十礼”,拥抱是欧美常见的见面礼节,材料说明了

文化生活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文化生活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 2分,共54 分) 1.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 ①参加人大代表的选举 ②企业进行生产 ③观看文艺演出 ④参观历史博物 馆 ⑤网上评议政府活动 ⑥参加学雷锋精神活动 A.①②③ B .②④⑥ C .③④⑥ D .③④⑤ 2.清华大学的校训是: “厚德载物 ,自强不息”,这是一种 文化。( ) A.社区 B .都市 C .校园 D .网络 2012年6月13日,是我国第7个“文化遗产日”,以“文化遗产与文化繁荣”为主题。设 3.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 A. 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 的程度 C.语言和文学部分 部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4.今年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文化遗产与文化繁荣”。 保护文化遗产①有利于树 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②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 的必然要求③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④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立“文化遗产日”,就是要使文化遗 产保护成为一种全民族的文化自觉。 据此回答3-4题。 B .人们受教育 D.人类全

5.2012年10月3日,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又到了一年的重阳节。每到这一天,人们会登 咼、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这说 明 ①传统文化是对传统文艺的继承 ②传统文化具有自己 的民族色彩 ③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 ④传统习俗被称为民族精神的 火炬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6.2012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文化对民族和国家的影响更深 刻、更久远。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文化需求, 支持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 推动发展的功能。”上述材料说明 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②文化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 ③先进文化会促进社 会的发展 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④ D.①②④ “亲,外面好冷,请随手关门”这是我校一教室门口贴出的小标语。不仅如此,更多的网 络语言在我们生活中正被广泛使用。回答 8--9题。 7. 上述材料说明 A.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 B.网络语言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 人们的生活 C.网络语言对人们的影响是深远持久 D.人们对网络语言的接受是消极被动的 A.②③④ ③ B.①③④ D.①②④ C.①②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期末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期末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第Ⅰ卷(选择题60分)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什么是文化?著名作家龙应台说:“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体,……电梯门打开,他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他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他会搀那盲者一把吗?”这告诉我们() ①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塑造着人②文化是可以通过人的行为体现出来的 ③文化是学校教育培养出来的④文化是在个人成长中自发形成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2.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文化建设作出了薪的部署,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之所以重视文化建设,是因为它() ①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②是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要的重要保障 ③是国家全部工作的中心④能够提高民族凝聚力、生命力和创造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 ①③④ 3.党的十八大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为青岛科学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旅游岛和文化岛高度融合,对青岛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重大发展机遇。这体现了() A.政治推动经济的发展 B.文化发展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C.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D.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4.出于各种原因,近几年出国定居、留学等现象愈演愈烈。但是一些海外华人在国外生活一段时间后的感慨“国外虽好终是客。”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之所以有这种感觉是因为()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B.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D.民族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我国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申报的《中医针灸》和《京剧》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回答5~6题。 5.我国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 ①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②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趋同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6.如果请你向中学生写一份“行动起来,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做贡献”的倡议书,需要用到的文化生活道理有() ①文化塑造人生②社会制度的更替是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的 ③文化传播就在我们的生活中④文化的多样性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7.“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重要伦理思想。为弘扬“孝道”,2012 年8月13日,我国发布了包含教父母学会上网、每周给父母打电话等充满鲜活时代元素的新版“二十四孝”行动标准。这说明() ①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②大力弘扬所有传统文化 ③传统孝道将被新的孝道标准取代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传统民俗节日应考虑恢复一些对现代有积极作用的千年古俗,还应扩充其新的内涵,如在春节宣传一些振兴中华民族的内容;在清明提倡植树和缅怀亲人与先烈,在中秋节宣传和谐;在重阳节宣传敬老爱老等。这启示我们() A.传统文化都可为我所用,要全部继承 B.传统文化都不符合时代特点,要全部抛弃 C.否定旧的文化传统,代之以全新的文化形态 D.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9.将于2013年10月在山东举办的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为发挥山东文化资源富集优势、继承传统文化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十艺节”之所以强调重视继承传统文化是因为传统文化() ①是民族精神的结晶②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生发展 ③因时而进能够促进社会进步④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012年是中英文化交流的标志性年份,2月17日,2012伦敦时装周开幕,开场节目“山水·2012中国时装秀”惊艳亮相,成为最大亮点。2月22日,李云迪钢琴音乐会在中国驻英国大使馆举办。4月,中国将作为主宾国参加伦敦国际书展,届时,更多的表演和展览将向英国民众呈现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据此回答10—11题 10.英国举办中国文化年有利于() ①中英文化平等交流、相互借鉴②增强各国人民对中华文化的归属感 ③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国际影响力④使中华文化成为世界文化不可缺少的色彩 A.①②③B.①③ C.①②④D.③④ 11.李云迪演奏会中特别献上了由中国作曲家专门改编的京剧《皮黄》和青海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京剧和民歌以钢琴曲的形式呈现,让现场的英国听众感到耳目一新。这说明,文化创新() ①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②应处理好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 ③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④应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交汇点上博采众长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2.初到台湾的大陆游客,常会因台湾民众把“花生”叫“土豆”,把“熊猫”叫“猫熊”,把“公共汽车”叫“公车”,把“窝心”解释为“温馨、贴心”,而引发一些“美丽的误会”。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反映了() A.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B.中华文化底蕴深厚 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D.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13.有关部门给莫言的祝贺信中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迅猛发展,中国文学迸发出巨大的创造活力,广大中国作家植根于人民生活和民族传统的深厚土壤,创作出一大批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作品。莫言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由此可见() 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②政治、经济决定文化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④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4.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研究过21种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后来又相继消亡的文明,结论是这些文明死亡的原因无一例外都不是他杀,而是自杀。他们由于失去了创新的活力,被历史淘汰出局。这说明() A.文化的自我淘汰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