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教案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教案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教案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教案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

新安县第一高级中学曾发国

教学设计背景:

熟语是高考考试大纲一直要求的考点之一,而且也是历年来都要考的一个必考点,基于此,我认为成语必须要特别重视,这是我在成语教学中设计的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熟语的特点及类型。

2.了解成语、惯用语、谚语、歇后语的构成及区别。

3.能正确使用熟语,特别是成语。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使用熟语。施教策略:抓住不同成语特征积累成语。

难点:能结合语境分析运用熟语。施教策略:让学生在做题讨论中训练思维。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中国是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又宝贵的文化遗产,丰富而有韵味的语言就是其中之一,熟语更是这个语言宝库中的瑰宝。在说话或写文章时,如果能恰当地运用一些熟语,会使我们的表达简洁明了,生动有趣,内涵丰富。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包罗万象的熟语世界,领略一下她的风采。(看图猜成语:成语与漫画有相似之处,都言简意赅,能用很少的笔墨反映丰富的内容,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熟语诠释:主要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歇后语等。“成语”是重点。

二、请同学们阅读第76页到第77页“优化方案:成语”一部分,了解成语的概念、特点、来源、解题技巧及课堂训练。

1.成语的概念:所谓成语,是指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词组) 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一个词的语言单位。成语大多由四字组成。

2.成语的来源:

(1)从历史故事中来的: 望梅止渴、洛阳纸贵、三顾茅庐、指鹿为马

(2)从寓言故事中来的:守株待兔、刻舟求剑、叶公好龙、狐假虎威

(3)从神话或其他传说中来的:开天辟地、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4)从古典文学作品中来的:游目骋怀、醉翁之意不在酒、高山流水、千山万水

3、成语使用技巧

(1)切忌望文生义

四十年来,您培养的莘莘学子,或纵横商海,运筹帷幄,或潜心学界,激扬文字……在各行各业的建设中,总是首当其冲。

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首,最先,最早;当,面对;冲,要冲,交通要道。而例句中把它理解为“居首要位置,起关键作用”的意思。

(2)注意对象错位

新版电视剧《四世同堂》引起争议,有人认为该剧加进了太多现代元素,把一幅老北京市井生活画卷变得南腔北调,丢掉了原著的灵魂。

南腔北调:形容口音不纯,掺杂方音。用于写“口音”而不用于“生活画卷”,不能把诉诸听觉的变成诉诸视觉的,对象用错。

(3)注意意义的约定俗成

歹徒在向人勒索巨额钱款时,猝死于作案现场。他一生恶贯满盈,真是死得其所。

死得其所: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褒义词。而例句中“歹徒”“一生恶贯满盈”怎能“死得其所”,只能是“死有余辜”。

4、针对性牛刀小试(09年全国卷Ⅰ)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B

A.邻里之间的是非大多是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屑小事引起的,不必寻根究底,你们还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吧。

B.深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力壮的青年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

C.这位代表说的虽不是什么崇论宏议,但他说的话发自肺腑,句句实在,没有套话和假话,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

D.今年有四到六成的作品流拍,成交总额同比减少一半,这说明以往超过底价数十倍成交的火爆场面已明日黄花。

【分析】A.寻根究底:寻找根源,追究底细,弄清来龙去脉。B.春秋鼎盛:春秋,指年龄;鼎盛,正当旺盛之时。比喻正当壮年。应用对象应该是人,不能用于修饰“时代”等,这里用错对象。 C.崇论宏议:崇,高;宏,大。指高明宏大的议论或见解。D.明日黄花:明日,指重阳节后;黄花,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三、熟语兄弟姐妹——惯用语、歇后语、谚语。

请同学们阅读优化方案第77页“熟语的兄弟姐妹:惯用语、歇后语、谚语”部分,了解它们的概念、特点,分别举出例子。

惯用语——打个比方。惯用语是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例如铁公鸡、抬轿子、戴高帽、定调子、一锅端、开绿灯、走过场、碰钉子、导火线、替罪羊、跑龙套等。惯用语以三字格为主,多数含贬义。

歇后语——猜个谜语。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其本义在后半部分。例如:1.飞蛾扑火——自取灭亡。2.大海里捞针——无处寻。3.大路上的电杆——靠边站。4.腊月里的萝卜——冻(动)了心。5.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歇后语包括两类:一是喻意;二是谐音。喻意的歇后语,前半部分是一个比喻,后半部分则是对前半部分的解释;谐音的歇后语,其后半部分是借助音同或音近现象来表达意思。

谚语——说句俗话。谚语是群众口头上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例如:1.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2.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3.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4.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5.众人拾柴火焰高。谚语是有关自然现象、农业生产、保健卫生及社会生活方面的经验总结,其中农谚多带有地域性。

四、惯用语与成语的区别。

熟语有一个共同点,即习用性和定型性。但它们也有自己的个性。为了进一步揭示熟语的特点,请同学们阅读“熟语也有个性”部分,并讨论成语和惯用语的区别。

(1)定型性程度方面。两者都具有定型性,不过成语结构紧密,定型性程度很高,不像惯用语大多可以插进成分,或者更换成分、改动词序。

(2)语言形式方面:两者的结构类型都是多种多样的,不过成语以四字格、联合型结构为主,惯用语以三字格、动宾型结构为主。

(3) 来源方面。成语是历代人民群众集体智慧创造并流传下来的,具有深厚的全民性,是民族语言中的珍品,而惯用语里有一部分来源于方言,就具有地域性,带有方言意味。

(4) 语言风格方面。两者都言简意赅。成语总的来说属书面语范畴,它还保留着文言书面语在词义或语法结构上的特点,如“飞沙走石”“令人发指”(词义),“唯利是图”“时不我待”(语法)。惯用语属于口语范畴,它的语言材料都是人民口头上常用的、通俗易懂的。成语与惯用语的“文”“白”差别可用下面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例子来比较:

成语惯用语成语惯用语

置若罔闻当耳边风阿谀奉承拍马屁

梁上君子三只手夸夸其谈耍嘴皮儿

五、课堂活动: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句是

A.我国不少理工科院校把大学语文排斥在必修课之外,而近年来,外国留学生报考中国汉语

水平考试的人数大幅度上升,真可谓“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B.求学期间,他春风得意,事事顺心.没料到踏人社会后,几桩生意下来,就被骗得血本无

归,于是他总是感叹遇人不淑,命途多舛。

C.同学们,考人大学仅仅是一个新的起点,让我们志存高远,学海无涯苦作舟,在老师们的

推波助澜下,直挂云帆济沧海!

D.等我赶到赛场,乒乓球赛已经结束,遇见小李,我忙打听战绩,他说:“我们几个本来就

是‘马尾巴串豆腐’,碰到强手,当然是‘孔夫子搬家’了!”

答案:D [解析] [A项望文生义,“外来的和尚好念经”是说好像外面来的人都是人才。B 项张冠李戴,“遇人不淑”指女子嫁了一个品质不好的丈夫。C项褒贬误用,“推波助澜”是指“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声势和发展,扩大影响。”D项“马尾巴串豆腐”是歇后语指“别提了”或“串不起来”。]

2、请你搜集与虎有关的熟语,为你的朋友写一段祝福语。

要求:至少使用三个与虎有关的熟语。

祝愿虎头虎脑的你在虎年里虎虎生威,克服马马虎虎的毛病,把一切困难都当作纸老虎,以龙腾虎跃的气概深入龙潭虎穴,对清华、北大虎视眈眈,在高考后能到虎踞龙盘的南京、北京圆你的大学之梦。

六、结语

熟语我国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汉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缩影,是汉语词汇中璀璨夺目的明珠。准确灵活地运用、活用和化用熟语,不仅能取得形象生动、诙谐幽默的艺术效果,而且还能为你的文章增辉添彩,为你的高考加分。希望大家勤动手,多积累,做一个语文学习的用心人。

七、布置作业:

今年是兔年,请你搜集与兔有关的熟语,为你的朋友写一段祝福语。

要求:至少使用三个与兔有关的熟语

八、教学后记:针对学生们做题来看,熟语的教学还是非常必要的,学生一般会出现两

个问题:一、平时很少读记熟语,储备不够,做起题来不知熟语的意思,只能跟着感觉走。

二、有一部分同学也很用功,背了很多熟语,但是在具体的语境中却还是判断错。我认为,

熟语浩如烟海,仅凭死记硬背显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准备在熟语教学的第二课时提出一“积”一“抓”一“析”,即一方面让学生通过抓特征的方法积累更多的熟语,另一方面通过做题让学生学会把熟语放到语境中去分析。

高中政治《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3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是文字和史学典籍 (2)文字的作用、意义 (3)史学典籍 (4)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5)文学艺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6)科学技术是民族文明的重要标志 (7)不同区域的文化 (8)各民族文化 ◇理解: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2)汉字与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3)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4)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表现 (5)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是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6)不同的区域文化形成原因、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7)各民族文化特征、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分析 (1)联系实际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当今世界一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2)透过现象把握本质,说明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原因 (3)联系我国各地实际说明“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内涵说明我国民族文化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2、能力目标

(1)培养同学们综合思维能力,全面、辩证、历史地分析中华文化 (2)培养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3)培养同学们辩证分析能力,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理解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不同区域的文化和各个民族的独特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标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为将来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 二、【课程标准】: 3.9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3.10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三、【整体感知】: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了解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了解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相比的突出特征: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理解中华文化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各民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四、【相关知识】: (1)回顾以前历史课中所学的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部分内容。 (2)回顾地理课本中我国不同民族和区域的特点。 五、【方法点津】:

历 史 教 学 案 例 分 析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历史教学案例分析 教材分析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有两个子目,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文化的概貌,都江堰和编钟都是这一课的重点。 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逐步形成的时期。社会的大变革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 都江堰的修建代表了战国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在水利方面的最高成就,证明了中国人民巨大的创造力。编钟的出土充分说明我国古代音乐方面已达到很高的水平。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巨大成就,并形成了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具有开创意义。 学情分析 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有了较强的自己解决问题的欲望同时具备了基本的分析探究能力,老师稍加引导就能够将课文中的基本信息进行整合加工,从而作出自己的判断。"先民的智慧"一课"造福千秋的都江堰"这一目有关都江堰的功能和设计精巧所在符合对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要求,这对正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正可以激发他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探究热情。本课第二目"神奇的编钟"需要学生展现其动手操作能力和乐理知识,这也符合这一阶段学生表现欲强,乐于动手,喜欢活跃的课堂气氛的心理特点。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历史课堂容易陷入照本宣科,讲授方法单一的怪圈,老师讲得没劲,学生听得无趣,所以课堂上要想方设法引起学生兴趣。实践证明,一种方法,调动学生感观越多就越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越愿意参与,越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 以素质教育为指导,运用正确的观点和理念。依据《标准》提出的不同层次要求组织教学。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提倡教学形式的生动活泼和别具一格。注重知识的联系与比较。利用教学内容发掘思想情感教育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

第5课时 《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教案 教材来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主题:知书识礼 课时安排:1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 设计者:曹坤丽黄店镇打车李小学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墨子及《墨子》的思想。 (2)掌握文中的出现的常用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翻译课文。 二、能力目标 (1)学习墨子散文从不同方面层层推进进行说理的方法。 (2)学习本文用事例和比喻说理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 理解墨子“尚贤事能”的思想并思考其对现实的指导意义。 教学重点: 1、重点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 2、理解“尚贤事能”的思想及对现实的指导意义。 3、把握墨氏议论文的特点。 教学方法:诵读、归纳、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 教学准备:让学生准备写反思日记所需的笔记本。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墨子》选文。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1、注释: (1)列德:以德行安排位置。 (2)农与工肆之人:指指农夫、工匠和商人。 (3)断予之令:给予其决断的权利。 2、学生与原文对照,反复读译文。 所以古时圣王为政,任德尊贤,即使是从事农业或手工、经商的人,有能力的就选拔他,给他高爵,给他厚禄,给他任务,给他权力。即是说,如果爵位不高,民众对他就不会敬重;俸禄不厚,民众对他就不信任;如果权力不大,民众对他就不畏惧。拿这三种东西给贤人,并不是对贤人予以赏赐,而是要把事情办成。所以在这时,根据德行任官,根据官职授权,根据功劳定赏。衡量各人功劳而分予禄位,所以做官的不会永远富贵,而民众不会永远贫贱。有能力的就举用他,没有能力的就罢黜他。举公义,避私怨,说的即这个意思。。 三、温馨点击。 介绍《尚贤》及《墨子》。 四、活动广角。 1、背诵《尚贤上》选段。

第11课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57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穿越时空 洪水无情人有情, 98抗洪见真情, 绝望、期望、有希望, 民族团结挽狂澜。 98抗洪之后,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长江三峡大坝水利工程紧锣密鼓地展开了。你一定要问,几千年前的中国,河水安分守己吗?没有先进的设备,没有政府的水利投资,一旦洪魔袭来怎么办?你可以放心的是,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早在战国时期,就在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这一工程集中体现了先民的勇敢和智慧。与此同时,湖北省古代人民又把美妙的编钟音乐的乐曲送到了人间,在每一个音符中,回荡着先民的智慧,激荡着民族的骄傲,让我们一同去感受…… 感悟历史 本课导航 战国时期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战国时先民的创造地区构成作用和地位 修筑都江堰四川岷江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 口 防洪、灌溉,至今仍发挥作用

跨越障碍 都江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请你举出它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作用,并说明三部分之间的关系 都江堰是战国时秦国蜀守李冰父子设计修建的。在结构上它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第一,分水鱼嘴,即分水堤。它的作用是将岷江水一分为二,分出内江和外江。第二,飞沙堰,即溢洪道。其主要作用是确保洪水期内江水通过堰顶溢入外江,减少内江水流,达到分洪减灾的目的。第三,宝瓶口,即引水口。其主要作用是,将内江水从宝瓶口引入,流向成都平原,达到灌溉的目的。 都江堰工程结构的三个组成部分,布局合理,结构相依而存,奇巧科学。三者之间配合巧妙,分水、分洪、引水缺一不可。成都平原成为主要的受益地。灌溉农田,农业发展,使成都成为天府之国,至今享誉全国。 中华民族的文化深厚而博大。仅古代乐器,就可以说是各具特色。请你根据本课内容和课外知识至少列出三种古乐器。并介绍湖北随州出土的战国古乐器的特点 古筝、古笛、古编钟等都是中国著名的古乐器。他们形状不一,声色各异,独具风格。而湖北随州出土的曾侯乙编钟,是我国古乐器中的珍贵艺术品。它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规模大,结构复杂。全套编钟共8组,65件,钟架由245个构件组成,排列有序,坚固稳定。第二,设计精巧,艺术价值高。钟面有装饰,钟架梁上有彩绘、花纹、浮雕,精美细致,工艺非凡。第三,音色多而清脆,音域宽广,悦耳动听,能奏出中外多种乐曲。编钟上刻有乐律铭文,留下了宝贵的乐曲财富。从编钟的特点可见,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中国2000年前音乐的高水平。 都江堰的修建有哪些意义? 第一,防洪、灌溉并举,改变岷江两岸西涝东旱局面。 第二,工程的修建方法为疏导,维护了生态平衡,保护了自然环境。 第三,积累了经验,形成科学的治水方法,代表当时世界先进水平。 第四,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智慧和改造自然的雄伟气魄。 互动天地 都江堰作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一项伟大工程。不仅功在当代,而且利在千

2018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文化生活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

【考纲细化考题预测】——考纲解读细化面向高考 【每课知识网络】

【融汇贯通】 一对关系:明确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 两个重点:中华文化的特点与民族精神的意义。 三个维度: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方面,明确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含义、意义与措施。 四个结合:明确文化、传统文化、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关系。 五个意义:立足文化与社会、文化与人、文化环境净化、先进文化建设、思想道德建设五个方面考查民族精神的意义。 该讲主要以“中华文化”为主线,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方面进行了整合。“是什么”强调中华文化的三大特点。“为什么”强调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的作用。“怎么做”强调如何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主要阐明了中华文化的特点和精髓,是文化生活知识的回归,即从宏观的文化向中华文化聚焦。我们在复习时应该立足感知中华文化、为什么要发展中华文化、怎样发展中华文化三个方面来思考。感知中华文化主要立足中华文化的特点,以及中华文化力量的集中体现——民族精神。为什么要发展中华文化,主要立足中华文化的力量和民族精神的作用进行整合。如何发展中华文化,应该立足文化创新(宏观)和弘扬民族精神(微观)来分析。 【直击真题剖析高考】——真题感受体会命题方向 2017年高考试题 1.(2017年全国高考江苏卷19).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提出了“望、闻、问、切”的诊疗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此后,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的同时,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成员中已有 103 个认可使用针灸。这充分说明 A.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源远流长B.文化交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C.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动力D.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 【答案】A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教案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主题班会教案 一、活动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通过展示有关传统文化资料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等,做一个文明、有礼的好学生。 3、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保护祖国传统文化的意识,从而激发对伟大祖国的挚爱之情。 二、活动准备: 1、了解有关民族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内容。 2、图片,文字资料。 三、活动人员:全校师生。 四、活动过程: 1、宣布主题:“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队会现在开始! 2、活动开始: 同学们从古到今,中华民族创造了许多让炎黄子孙引以自豪的奇迹。从古到今,华夏大地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艺术瑰宝。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京戏脸谱、水墨山水画,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

华。另外我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各种礼仪和习俗…… 然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这24字可以大致概括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意。 3、同学们,我们怎样才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下面我们来看看……(爱国篇、诚信篇、友善篇)。同学们,从今天起,我们倡议: (1)遵守纪律,文明有礼不破坏校纪、班规,热爱我们的国家。 (2)团结友爱,帮助有需要的同学。 (3)努力学习,积极上进,争取长大以后为国家做贡献。 (4)班干部起好带头榜样作用,认真工作,管理班级;值日的同学认真完成值日任务。 每个人都承担起自己的人物,这就是爱。在家爱家,在学校爱学校,在班级爱班级,这样,我们都可以做到爱国。 教师总结:也许我们每个人的力量都是都很小,但每个人都拿出一点点爱,汇合起来,就是大大的爱。在班集体中,老师期待大家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长处,贡献出自己的一点点力量,那样我们的班级就有大大的力量。大家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拥有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五彩缤纷的文学遗产,让我们领会了博大的情怀,感悟精深的文化。作为新世纪的主人,我们不仅要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文化传统,而且要谱写更新更美的篇章。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教案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 新安县第一高级中学曾发国 教学设计背景: 熟语是高考考试大纲一直要求的考点之一,而且也是历年来都要考的一个必考点,基于此,我认为成语必须要特别重视,这是我在成语教学中设计的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熟语的特点及类型。 2.了解成语、惯用语、谚语、歇后语的构成及区别。 3.能正确使用熟语,特别是成语。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使用熟语。施教策略:抓住不同成语特征积累成语。 难点:能结合语境分析运用熟语。施教策略:让学生在做题讨论中训练思维。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中国是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又宝贵的文化遗产,丰富而有韵味的语言就是其中之一,熟语更是这个语言宝库中的瑰宝。在说话或写文章时,如果能恰当地运用一些熟语,会使我们的表达简洁明了,生动有趣,内涵丰富。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包罗万象的熟语世界,领略一下她的风采。(看图猜成语:成语与漫画有相似之处,都言简意赅,能用很少的笔墨反映丰富的内容,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熟语诠释:主要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歇后语等。“成语”是重点。 二、请同学们阅读第76页到第77页“优化方案:成语”一部分,了解成语的概念、特点、来源、解题技巧及课堂训练。 1.成语的概念:所谓成语,是指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词组) 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一个词的语言单位。成语大多由四字组成。 2.成语的来源: (1)从历史故事中来的: 望梅止渴、洛阳纸贵、三顾茅庐、指鹿为马 (2)从寓言故事中来的:守株待兔、刻舟求剑、叶公好龙、狐假虎威 (3)从神话或其他传说中来的:开天辟地、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4)从古典文学作品中来的:游目骋怀、醉翁之意不在酒、高山流水、千山万水

中华传统文化学习教案

[中华传统文化学习教案优秀推荐] 中华文化的勃兴北戴河第三中学张春 茹 课程标准: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 标准解读:1、怎样认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性?相比之下,观念的遗物比物的和生产生活方式的还要多的多,单从数量上,就不能忽视观念遗产的重要性;此外,三者又不可能是各自孤立的,事实上,他们是统一的,互相渗透,无法分开的。任何古代的文化遗产都不可能没有观念的影响和支配。从理论上说,思想文化与当代的关系最为密切,因为它是中国古代社会留给现代的最丰富,最富有生命力的遗产,是今日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觉地作为一个中国人所必须的修养。 2、中国古代思想家为什么只单列孔子一人之名?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和观念系统,在当今的世界,这种生活方式和观念系统的许多重要内容仍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深远的影响,而随着世界形势的发展,它的潜在价值将不断地被重新发现、认识和评估。诚然,中国古代有着众多的思想家,但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只有孔子,因此,他被公认为是世界历史文化名人之一。要了解中国思想,必须了解孔子 3、“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指的是什么?“百家争鸣”中的“百家”大概只是一个夸张的说法,没有证据表明当时的学派或学术流派有百家之多,所谓“百家争鸣”,表示当时流派的众多和学说的纷争。何谓“主要史实”?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要知道,除了儒家外,主要的还有道家、法家、墨家、阴阳家、名家、兵家等,最好能知道各家重要的代表人物,如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商鞅、韩非,墨家的墨翟,阴阳家的邹衍,名家的惠施、公孙龙,兵家的孙武、孙膑,如有可能,最好讲述与其中某些人有关的历史故事,如,孙膑赛马之类,通过生动形象的情节,加深对这些思想家的印象。二是初步了解,所谓“百家争鸣”是“各家争鸣”是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了解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方面的主要贡献,知道“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派别及代表人物。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灵活运用随堂小品、知识竞赛、故事会等形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分组这一形式,培养学生的协作性;通过假设历史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究能力,激发其历史学习的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培养辨证看待事物的能力;学习诸子百家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重点难点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难点:通俗讲解各位思想家的主张课前准备:预习教材本课内容,阅读相关课外知识评价方式:观察评价法、调查评价法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概述)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在我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代,是一个称霸争雄的时代,是一个变革图强的时代。这一社会现实付诸于意识形态领域,使得这一时期又成为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各个思想家就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各抒己见,彼此辩驳,从而带来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思想大发展的黄金时代!(过渡说明)本课侧重介绍了当时5个主要的思想学派和9位代表人物,我们将这9位代表人物与8个纵向小组分别对应起来。(对应见下)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识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是文字和史学典籍;文字的作用、意义;史学典籍;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汉字与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中华古代文化,体味文化源远流长”活动,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展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培养学生辩证分析能力,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不同区域的文化和各个民族的独特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标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为将来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 教学重点: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是文字和史学典籍。 教学难点: 如何探究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本节课以“探究中华古代文化,体味文化源远流长”主题活动为主线,带领学生分组活动,从“重温历史感受辉煌——见证历史源远流长——承担使命再创辉煌”三个环节着手,精心策划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以及设计意图,注重师生互动。 活动主题:“探究中华古代文化,体味文化源远流长” 活动过程: 第一步重温历史感受辉煌 【情境导入新课】 【投影展示】四个文明发祥地的图片(结合教材P62的材料)。两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文明(《汉谟拉比法典》、阿拉伯文学名著《一千零一夜》)最终湮灭了;古印度文化雅利安化;古埃及文化希腊化、罗马化、伊斯兰化;古希腊和罗马文化则因日耳曼人的入侵而中断千年;只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第一大组:分四小组,查找、比较、分析四个文明发祥地存在与发展。 1、两河流域文明: 2、古印度文明: 3、古埃及文化: 4、古希腊和罗马文化: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定稿)

课题: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定稿) 课型:新授主备:董玉娟教师:备课组长:教研组长: 班级姓名学号 【教材分析】 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逐步形成的时期。社会的大变革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都江堰的修建、编钟的出土等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巨大成就,并形成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具有开创意义。【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都江堰修建日期位置,知道都江堰的主持修建者。依据示意图,说出都江堰的结构和运作过程;知道编钟的由来,提高观察和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祖国文明的源远流长,激发对祖国的深厚情感;认识都江堰的社会价值,理解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和谐统一的关系,强化环保意识。【重点难点】 都江堰的主持修建者、结构及其水利灌溉作用与编钟的神奇,通过都江堰巧妙结构的了解,让学生体会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温故知新】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并逐步确立的社会大变革时期。这一时期,诸侯争霸,七雄并立,战争不断。各诸侯国为了称霸诸侯,兼并小国,往往通过变法等途径鼓励和发展社会经济,由此带来了社会经济的空前繁荣。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基础上,科学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和中国音乐重宝编钟。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先秦时期我国先民创造的两大奇迹吧! 【课堂助学】 一、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教师首先提问:位于我国西南部的四川省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美称,你知道这个美称叫什么吗?(天府之国)那么,四川为什么会被人们称为“天府之国”呢? 1、都江堰修建前的成都平原 成都平原是由岷江和沱江冲击而成的,在这里,岷江从地势陡峻的群山中奔流而出。进入成都平原以后,翻滚湍急的江水流速骤减,从山上冲击、夹带下来的泥沙、碎石慢慢沉积下来,日积月累,河道就要淤塞。每逢雨季,山洪暴发,江水冲出河道,淹没大片的村庄和良田。旱季水量减少,两岸人民又深受干旱之苦。因此,人们迫切需要治理这条桀骜不驯的大河,改变这种水旱连连的困难局面。 2、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 秦昭王时,蜀郡太守李冰,是一个有远见卓识、又通晓天文地理知识,而且是一个关心百姓疾苦的官员。为解除水患,造福百姓,他多次沿江实地勘察,并注意总结前人治水的经验教训,最后决定因势利导,在岷江出山口的灌县附近修建都江堰。他选择了中流作堰的方法,修都江鱼嘴,强行在中流把江水分为内和外江。又在离堆脚下凿石穿山修宝瓶口,把江水导入四通八达的灌溉渠网。水渠总长达1100多公里,另外在定瓶口上面,筑起飞沙堰,以备旱季挡水,雨季溢洪。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成语练习案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练习案 同步检测 一、基础运用 1.下列关于成语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成语是熟语中最重要、最常用的,它是人们长期使用后凝固下来的固定词组。 B.成语都是“四字格”形成的原因有:四音节符合汉文化中“以偶为佳”“以四言为正”的审美要求,体现了汉语声调特有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C.成语中蕴含了丰富的中国古代文化。 D.成语比较完整地保留了古代汉语词汇、语法、修辞等特征。 2.下列关于熟语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惯用语、歇后语、谚语都属于熟语家族。 B.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熟语形式,一般由两部分构成,有点像猜谜语,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解释或说明,像谜底。 C.谚语是在民间流传的反映生产和生活经验,有深刻寓意的语句。 D.惯用语都有特定的本义,显得很形象。 二、表达交流 3.将下面带序号的句子分别组成语意连贯的两段话并分别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 人生的逆境大约可分四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逆境之心也分四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是处在第二、第三种逆境,而选择了后两种心态,既见心明志,著文倡道,又脚踏实地,尽力去为。 ①三曰事业受阻,功败垂成②二曰怨天尤人,牢骚满腹③一曰生活之苦,饥寒交迫④四曰存亡之危,身处绝境⑤二曰心境之苦,怀才不遇⑥四曰泰然处之,尽力而为 ⑦一曰心灰意冷,逆来顺受⑧三曰见心明志,直言疾呼 4.以下两份报道中“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这一谚语使用得是否正确?“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是什么意思? (1)有人说,如果宝马早一点儿放下“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架子,早几年进入中国,在中国设厂,那么宝马也许早已成为中国高档车市场的龙头老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自经济适用房登上舞台之日起,价格优势,就使其始终处在“皇帝女儿不愁嫁”的特殊地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时训练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胡悦在全省宣传部长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使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叫得响传得开,努力开创“十二五”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B.“国八条”,明确表示尚未采取住房限购措施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和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城市,要在2月中旬之前,出台住房限购实施细则。杭州各城区二套房认房又认贷,认证流程大同小异。 C.美国白宫国宴厅是白宫第二大厅,精致典雅,富丽堂皇。以其华丽的装饰和精致的餐具著称。厅中的设计与装饰均采取19世纪初叶英国摄政时期的风格。桌椅家具全为橡木所制,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教案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1)知道我国古代科技曾长期处于世界前列 (2)理解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各自特色 (3)明确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4)理解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5)感受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 能力方面: (1)提炼解读信息的能力。解读信息的能力本课信息量大,应注重培养学生提炼有效信息、(2)综合分析的能力。对文化的了解离不开历史和地理知识,要引领学生以“文化”为主线,整合不同学科知识,帮助学生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 (3)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运用相关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增强对中华文化和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之情 (2)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 (3)增强坚定维护民族团结的信念 二、教学重点:理解包容性在中华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感受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四、教学方法:引入实例法、讨论式教学法、讲授法、活动探究法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 六、教学课时: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华夏文明之歌) 上堂课我们从发展历程的角度,向大家揭示出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一个基本特征;那么就其本身来说,中华文化还有着什么样的基本特征呢?(视频:鸦片战争31分59秒—33分14秒)中华民族文化,像一块巨大的磁石,紧紧地将世界的目光吸住。她那灿烂的成就,对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黑格尔认为:中国的诗词可以“比较欧罗巴文学里最好的杰作”。 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科学家李约瑟博士说:在中世纪时代中国几乎所有的科学技术领域都遥遥领先于西方,中国的科技常常为欧洲人望尘莫及。 阅读以上材料请回答:中华文化的成就体现在什么方面?反映出中华文化有何基本特征? (二)课堂过程 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1.中华文学艺术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阅读课本第67页的相关链接,感受一下中华文学艺术辉煌而优秀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 2.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阅读课本第67—68页的相关链接,感受一下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以及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公开课)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课程内容表现标准】 3.9 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框。 【教学目标描述、预设达成及其评析】 本框内容是对第一框内容的承接,通过对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来展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并由此而得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所在。以下是目标的描述和预设达成: 目标1:学生通过具体实例回忆中华文化丰富内容,理解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的作用/意义、特点、地位。 目标2:学生通过典型具体例子的对比,理解中华文化的区域性形成的原因和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目标3:学生通过讲解具体实例,能够理解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及各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贡献。(难点) 目标4:理解包容性的含义和意义,再现包容性的相关知识并运用到材料中。(重点) 评析以上四个教学目标在分类表中的位置:

二、教学任务分析 1、学生能力及学习动机分析: 高二的文科生已经具备了较为基础的文科思维和对问题的质疑能力,同时也具备学习本课《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知识准备。在相关课程方面历史的必修3也有非常丰富的内容,学生已经掌握了不少与中华文化相关史实资料。但是,历史展现出了多彩的现象,需要通过学习来感受和获得本质的理论,因此学生对本框的内容会有较强的学习动机。通过本框学习能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领会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2、本课表现标准类型及其学习条件分析: 1)本课属于理解、运用、分析性知识类别学习。 2)其学习条件是:高中的文科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从而有够通过事例现象分析内在的本质的能力。 3、采用情景式体验教学程序: 情景体验——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学生自主交流、展示讨论成果——学生质疑与答疑——教师点拨——对应练习——学生的思维导图建构(课后) 4、课型:新授课。 5、教学时间安排:1课时。 三、教学过程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荐.doc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 [课标要求]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文学艺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科学技术是民族文明的重要标志。2、理解: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是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不同区域的文化形成原因、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各民族文化特征、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能力目标:培养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理解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人类文明史上古老文明;不同区域的文化和各个民族的独特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标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为将来投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教学重点、难点]不同区域的文化形成原因、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各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意义。[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情景设置法、讨论法、讲授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华文化不仅源远流长,而且博大精深,对于整个世界而言,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我们如何把握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呢?本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二)推进新课(多媒体展示古代陶瓷、苏州园林的图片)第一目“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在方方面面,教

材具体从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两方面加以说明。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a、作用: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有独特的作用。b、特点:中国的文学艺术,历史悠久辉煌、内涵丰富绚丽、风格鲜明独特。c、地位:是对整个中华民族精神世界的展现,在世界文学艺术史上占有重要位置。2、中华文化中的科学技术①地位:从一般意义上论述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②中国古代科学技术a、地位:长期处于世界前列(长达两千年)b、贡献: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c、特点: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③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过渡)“自主探究”第二目“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任何一种文化的产生、演变、丰富和发展都有一定的生存环境。受特定的地理和历史环境、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和社会政治结构影响,我国形成了不同的地方文化,它们既渐趋合一,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1、中华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1)形成原因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通同;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2)不同区域的文化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特色。(多媒体播放视频《滇黔文化》和《吴越文化》)2、吴越文化与滇黔文化的差异(1)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精致淡雅,流动性和开放性强,“水性使人通”。 2019-05-09

《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中国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实验学校赵建玲 教学目标: 1、学会在生活中寻找习作素材,记录真情实感,学会与人分享。 2、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做到语句通顺。 教学重难点: 1、学会在生活中找习作素材,记录真情实感,学会与人分享。 2、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做到语句通顺。 教学过程: 一、再现生活 师:同学们,你们好,大家都知道我们是哪个国家的人吗?(中国)师:没错!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来夸夸我们中国,你会怎么说?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中国是一个文化底蕴丰厚的国家 中国是一个具有许多传统佳节的国家 …… 师:孩子们,你们说的没错,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国家,它和外国有着太多不同。孩子们,作为一名炎黄子孙,我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又知多少呢? 生:我知道我国的传统佳节就是一种民族文化。 生:我国的京剧、越剧、豫剧……等就是我们的戏曲文化。

生:我妈妈蒸的花馍、扎的花鞋垫也是一种民间文化。 …… 二、描述生活 师:你们说的没错,哪你们都知道我国每年都在几月过什么节?生:每年正月初一过春节 正月十五过元宵节 五月初五过端午节 …… 师:我编了一首对儿歌,你们也一起来想吧!几月几日是春节?几月几日是元宵节?几月几日是端午节?几月几日是中秋节?几月几日是重阳节? 生:正月一日是春节。正月十五元宵节。五月五日端午节。八月十五中秋。九月初九重阳节。 师:非常棒!那你们知道怎么过这些节吗? 生:…… 师补充:春节──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竹、守夜、拜年; 元宵节:吃元宵、舞龙灯、猜灯谜; 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插艾蒲、戴荷包、洗药浴; 中秋节:吃月饼; 重阳节:登高、炸米果、饮菊花酒。 师:同学们,听了你们对节日有这么多的了解,老师很欣慰,不过其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doc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识记::文字的作用、意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原因是文字和史书典籍;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理解: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如何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分析:联系实际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当今世界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能力目标:培养同学们综合思维能力,全面、辩证、历史地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结合中华文化独特的发展历程,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联系实际分析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表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中华文化发展历程和特点的了解,感悟文化的力量,增强学生对优秀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将来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教学重难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平台[教学方法]:情景创设法、讨论与分析相结合、探究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情景导入播放视频《奥运吉祥物:五个福娃含义各不同》(请同学们看视频,并思考福娃所传递的精神跟我们的中华文化的关系)福娃是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吉祥物,看完视频介绍,大家能说出福娃们的名字吗?她们所传递的精神跟我们中华文化有什么关系吗?说明:福娃是北京XX年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其色彩与灵感来源于奥林匹克五环、来源于中国辽阔的山川大地、江河湖海和人们喜爱的动物形象。福娃向世界各地的孩子们传递友谊、和平、积极进取的精神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福娃是五个可爱的亲密小伙伴,他

们的造型融入了鱼、大熊猫、藏羚羊、燕子以及奥林匹克圣火的形象。每个娃娃都有一个琅琅上口的名字:“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和“妮妮”,在中国,叠音名字是对孩子表达喜爱的一种传统方式。当把五个娃娃的名字连在一起,你会读出北京对世界的盛情邀请“北京欢迎您”......这些都体现出我们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和巨大的包容性。新课教学(提纲)(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一、古代辉煌的历程 (1) 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发展时期 殷商时期 春秋战国 秦 汉 隋唐 宋元明 明清 文化思想 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影响和作用(2) 近代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开始面临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二、薪火相传一脉相承(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2)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汉字、史书典籍汉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发展: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 --熟语》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 --熟语》 教材分析及设计意图: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语言文字运用》第四课《词语万花筒》第四节的内容。这节课内容实用,是对学生以往零散学习熟语的总结,并且与高考有关联。因此,以“有效有用”为教学设计原则,借助TEAM MODEL智慧教室平台,强调师生的互动,整合知识,提升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时利用大数据制定个性化的学生学习方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明确熟语的概念,了解熟语的类型和特点。 2、能够正确地辨析和使用熟语。 过程与方法:1、通过微课熟语的相关知识,借助TEAM MODEL智慧教室检测学生自学效果,并做知识点突破。 2、通过情景模拟找出成语使用的误区,并通过挑战赛检测学习效果。 3、通过文段修改对比,提升运用成语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累熟语的兴趣,激发学生使用熟语的热情,提升语文素养。 学情分析: 1、高二学生对熟语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感性认识,学习热情高,但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运用的能力还有不足之处。

2、结合月考和半期考的统计数据发现学生对成语的辨析存在薄弱之处。 3、我班于2014年安装了TEAM MODEL智慧教室软件,学生对于智慧教室互动教学模式及IRS的使用较熟练。 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了解熟语的类型及特征,掌握正确辨析、运用成语的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辨析及运用成语。 解决措施:借助微课自学,通过课堂检测发现学习的薄弱点,通过讨论分析掌握辨析、运用成语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课前预习: 环节目标:利用微课解决课内基础知识的初步掌握。 布置预习任务:制作有关熟语的微课,布置学生观看微课,并完成课前预习作业。 学生活动:在家或学校自主学习微课,初步掌握相关知识。完成预习作业。 媒体作用及分析:利用视频,在课前对本课的基本知识做初步了解。 课堂导入

必修33.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精品优秀教案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二框题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一、教案目标: 知识点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原为: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重点、难点: (一)重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 (二)难点: (1)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三、设计思想: ①学法: 讨论探究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全身性的参与,在“交流讨论”“欣赏感悟”等环节中充分地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让学生有所知,有所思、有所悟。学生通过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通过“由表及里、由此及彼”进行综合分析,形成观点,加深认识,培养学生全面的、历史的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能力。 ②教法:多媒体辅助教案法、引导启发教案法(通过设计易于让学生接受的教案情境情境,提出要求,引导同学动脑,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实际教案方法,注意书本知识与实际的结合,把维扬文化作为了解中华文化的一个契入点,以小见大,由表及里,使抽象的知识易于被学生理解。 四、教案设计: 【引入新课】 (引言)在外国人心中她是茶叶,她是瓷器,她是泰山,她是长城,她是北京太和殿,她是西安兵马俑 在中国人心中她是盘古,她是女娲,她是大禹,他是皇帝,她是白居易的《长恨歌》,她是曹雪芹的《红楼梦》同学们,她到底是谁? 是啊,是我们的祖国,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这节课我们继续领略华夏神韵,走进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板书: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引导过渡]提到中华文化你首先能想到的是什么?

语文《中华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语文《中华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韩家林小学 XXX 教材分析: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往今来,已经融汇成一派浩瀚的巨流。三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走进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综合性学习”活动和单元专题、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为我们打开了中华传统文化这座宝库的一扇门,孩子们在这里认识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阅读了一个关于宇宙起源的美丽的神话故事,欣赏了我国乃至世界建桥史上的宝贵文化遗产──赵州桥,以及世界艺术长廊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我国宋代画家张择端的作品《清明上河图》。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能感受到中华的传统文化,我们有精美的民间工艺,如:剪纸、陶瓷......我们有古老的民族艺术,如:戏剧、国画......我们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如: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闹花灯......看到那光辉灿烂的历史,我们的孩子无不充满自豪的感慨。。这样,从文本到实践,从课内到课外,从口头到书面,让学生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同作用下,在课外学习活动的配合中,学知识、长能力。 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帮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拓展知识面。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协作学习的能力,口语表达和交际的能力,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 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对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以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团队协作的精神。 一、活动前期准备 2、自由组成小组,开展多种形式了解生活中某一方面的传统文化 ⑴将大家提出的专题进行归类,分别归为:神话传说、民间工艺、民族艺术、风俗习惯、诗词赏析、饮食文化; ⑵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组成专题小组,结合某一专题制定计划。 ⑶各小组根据制订的研究方案,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地进行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并及时地记录活动中所获得的基本资料,在实践调查中发现什么新问题,随时做好记录。 二、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践研究,协助他们做好记录,帮助他们做好资料的整理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