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关于海南南繁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关于海南南繁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关于海南南繁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王吉;贾伟

【摘要】Hainan area is richly endowed with natural resources. The development of off-season multiplication industry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griculture. This article mainly starts from the status quo of Hainan off-season multiplication industry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海南地区具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南繁产业的发展,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章主要从海南南繁产业发展的现状着手,指出现存的几个问题,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期刊名称】《价值工程》

【年(卷),期】2014(000)022

【总页数】2页(P175-176)

【关键词】南繁产业;产业发展;管理体系

【作者】王吉;贾伟

【作者单位】海南省金林投资集团,海口570206;海南省金林投资集团,海口5702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62.9

0 引言

海南发展南繁事业已有50多年,从事南繁经营、科研的单位难以计数,但以小成本居多,基本都处于“散兵游勇”状态。这也是海南资源浪费大、产出效率低,产业处于“落后”水平现状的根本原因所在。如何整合优质资源,有效提升凝聚力,促进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是海南南繁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海南省委省政府不仅制定了各种农业优惠政策,更将实现农业的标准化、产业化、规模化作为今后发展的大方向来抓。

1 南繁产业现状

南繁是指秋冬季节利用海南三亚、陵水、乐东等地热带气候条件开展作物反季节繁育、鉴定、保存等相关活动。南繁研究对象主要是水稻、棉花、玉米、高粱、苎麻、大麦、谷子、瓜菜等多种作物,海南丰富的热带生物资源也成为研发内容。海南现有的南繁基地主要分散在三亚市的藤桥、田独、荔枝沟、崖城及梅山,陵水县的椰林、陵城,乐东县的黄流、九所及冲坡等地共20多个乡镇;南滨、师部及海螺等

6个国营和部队农场。

从20世纪50年代末起,北方许多农业科研单位先后开展北种南育工作,利用海

南岛南部典型的热带气候条件,在海南岛建立永久性的育种和繁殖基地。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科技人员,利用祖国的“天然温室”,开展农作物种子繁殖、制种、加代、鉴定等科研或生产活动,繁殖的育种材料都获得了预期的结果。80年代后期,农作物南繁的项目已从原来的北种南繁发展到南种北育,从科研育种材料加代发展到商业种子繁育。

目前全国已有29个省、市、自治区开展南繁育种工作,每年冬季全国约有500家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生产经营机构进驻南繁,其中约200余家建立了长期固定

的南繁实验站或工作站,每年驻点南繁科技人员约5000多人,部分年份多达上万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玉米大王”李登海等科学家和几十位院士都与南繁育种基地有密切关系。南繁已经成为全国农作物育种、攻关、协作的摇篮,是国

家种子调剂、备荒、生产基地,为各地农业抵御洪涝等自然灾害、加速新品种推广等发挥特殊作用。同时,在我国农作物品种更新换代,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南繁为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做出巨大贡献,但目前海南南繁发展的状况与其所处的地位极不相称,存在着不少急需解决的问题。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生态与生物安全管理问题日益突出据统计,每年约有500多家科研单位、种

子企业到海南加代、繁种近千批次;每年有10万多公斤种子、种苗进入南繁基地;有5000多批次、760万公斤种子、种苗调离海南。大批种子、种苗调进调出,人员频繁流动,极易造成有害生物的传播扩散。目前,超过三分之一的单位无检疫进入南繁,导致南繁材料物流监管漏洞大,无检疫流出严重。但现阶段南繁的检测设备紧缺、检测手段落后,远远不能适应南繁检验检疫的需求,新传入海南的检疫性有害生物有所增加,海南这个天然大温室日益受到威胁。而海南这块净土一旦被污染,优势将会减弱,有害生物也可能通过海南传至全国各地。这是南繁今后发展最大的威胁。

2.2 种业全方位发展亟待加强种子是一个国家农业的基础,种业的竞争力,也代

表了这个国家农业的竞争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种业取得长足发展,但目前种业企业普遍存在经营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科技创新能力低、管理水平差等问题。我国种业企业数量多,但经营规模偏小,市场集中度低。2008年种业上市公司登海种业、隆平高科、敦煌种业、丰乐种业全年种子营业收入分别为4.17亿元、10.91亿元、11.1亿元、9.41亿元。与与国际大公司相比,竞争力弱。

企业研发能力不足,育种创新能力低。我国大多数的种业企业以产销为主,对育种投入较低。目前,我国拥有科研能力的种子企业不到总数的1.5%,科研经费投入平均不到销售收入的1%,低于国际公认的“死亡线”。种业的整体创新能力低,拥有自主品种权的企业也就100多家。

管理体制僵化,管理不到位。目前我国种子管理体制不完善,存在执法主体多,职责定位不清、多头管理、职能交叉等问题,而且管理体制改革落后于市场化进程,造成管理缺位,管理效率低下,监管不力等后果。一些地方种子市场还不规范,假劣种子坑农害农事件时有发生。

2.3 南繁用地矛盾突出据了解,目前每年在海南的南繁面积有8万-15万亩(其中重点科研约2万亩,种子生产6万-13万亩),而农业部集中投资建设南繁重点科研基地面积只有9000亩左右,不足总面积的10%。特别是随着南繁事业的发展,南繁科研生产与海南冬季瓜菜用地矛盾越来越突出。另外,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步伐的加快,海南的房价地价也不断攀升,南繁租地难、租地贵已经成为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2.4 南繁基础设施薄弱,实验设备等支撑条件无法满足需求绝大多数南繁基地的基础设施简陋,种子晒场烘干设施缺乏,水库、农田水利、田间基础设施老化,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仍处于“靠天南繁”的现状。另外,缺乏必要的公共科研实验平台和交流平台,包括开放性实验室、信息服务中心等。

2.5 缺乏有效的交流合作机制每年冬春季节几百家南繁机构、几千名农业科技专家聚集三亚及其周边开展南繁工作,使南繁基地成为我国农业科技、生产与经营的大型信息资源库。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组织和沟通渠道,南繁信息交流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推动作用。海南南繁基地经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成为业界一个品牌性的概念,产业化前景巨大深远。同时,南繁尤其是种业的发展对促进新农村建设、国家粮食增产、保障粮食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我们同时亦看到,南繁的发展遇到生物安全防疫措施不足、科研基础设施薄弱、发展企业小而散,产业化程度低等瓶颈问题。国家有关部门及海南省政府有责任,开辟一切有利条件,建设国家的南繁支撑服务平台,促进海南南繁产业化的发展,为全国的育种及种子产业做出责无旁贷的贡献。在此趋势下,组建一个南繁企业来负责建

设海南南繁科研支撑与经营服务平台是一个很好的策略。通过科技支撑,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建立健全管理体系,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以培育壮大海南乃至全国南繁企业,维护我国粮食平稳健康发展。

3 发展建议

南繁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必须从国家层面大力支持南繁事业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立足海南,服务全国,走向世界,为国家以及海南省的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但南繁发展至今,还有许多亟待发现和去解决的问题。建议如下:3.1 制定促进南繁产业持续建设发展的优惠政策地方政府应紧紧围绕国家十二五规划对南繁产业的政策要求,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政策,确保南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制定支持南繁产业建设和发展的优惠政策;有关市、县政府制订支持南繁开发区的核心区、示范区建设的优惠政策。

3.2 建立南繁产业组织管理体系科研机构及地方政府应联合牵头,申请农业部、科技部、国土部等部委对南繁开发区划拨项目资金、土地支持,并协调国家有关部委,制定南繁科研、生产、经营、流通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由政府牵头,组织成立南繁产业建设和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由省属相关机构组成等组成。设立专门的南繁开发区的运营企业,农业厅、科技厅作为该公司的行业主管单位,设立专门管理部门或抽调领导成员,负责相关行政工作。

3.3 保证南繁资金、土地等的扶持力度发改委、农业厅、财政厅、编办、科技厅等有关部位应加大对南繁建设所需资金、土地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并积极帮助申请国家有关部委的财政支持。

3.4 加强生物质量控制与管理在组建种子种苗检验检疫中心、科技安全控制中心及病虫害预警与控制中心的基础上,完善生物质量控制与市场监管,加强对大中型企业开展的监督抽查和专项检查,保障农业生产用种质量安全。

3.5 完善对农业科研用地的保护法律法规对于国家征用农业科研用地等事项,

《土地管理法》并没有具体细则,这在完善南繁基地的管理上十分不利。尤其是对于牵扯上官司的科研用地等问题,应完善法律法规,加大赔偿力度,来弥补由于耽误育种研究进程带来的巨大损失。

3.6 加大对南繁科研市县地区的宣传力度全国人民都知道海南的热带气候资源,

但多数人不知道半个多世纪来海南这片热土对中国农业科研试验、农业生产,对国家粮食安全、改善人民生活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借助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南繁历史性的贡献,宣扬南繁人和南繁精神。这对于南繁的投资建设非常有利。

3.7 制定奖励制度,发动群众,广泛收集南繁最新品种、最新技术资料对提供有

价值信息的单位或个人,根据信息价值给予不等的奖励,把南繁领域的广大群众及南繁科技人员充分发动起来。南繁新品种、新技术的发现和转化开发速度将大大提高,海南农业产品的竞争力也将直线上升。

3.8 完善农业投融资体制各行政单位及国家、省属金融机构等部门,在健全农业

投融资保障机制,加大农业投融资力度,丰富农业投融资方式多样化等问题上,给予积极引导、支持。南繁对全国种子改良和更新换代做出了巨大贡献,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农产品销售、促进农业发展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

海南具有全国绝无仅有的光温气候资源优势,得天独厚,如何将这个优势充分发挥,发挥出绝对优势,相关部门应认真考虑。国家及地方政府诸多利好政策的颁布无不预示着海南南繁事业的发展获得重大的发展机遇。总结南繁发展50多年来的历史及现状,经验告诉我们,在经历社会市场经济洗礼下的南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完善管理机制,创新发展模式,拓宽经营范围,这也是组建海南南繁产业开发区提出依据所在。通过搭建平台,构建海南南繁投融资体系。并以平台为纽带,吸引资金、挖掘南繁资源,创建海南南繁产业开发区,拓宽海南南繁的产业体系,充分发挥南繁产业在旅游岛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不仅将推动海南南繁事业的发展,也将会对海南热带农业、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壮,李慧英,高新梅,宋宝军,于学朋,张雷.向日葵南繁加代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09).

[2]许金塔,张功宙.建好海南基地促进育种科研[J].福建农业,1998(09).

[3]王绍林.水稻南繁需注意的几个问题[J].垦殖与稻作,2000(05).

关于海南南繁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关于海南南繁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王吉;贾伟 【摘要】Hainan area is richly endowed with natural resources. The development of off-season multiplication industry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griculture. This article mainly starts from the status quo of Hainan off-season multiplication industry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海南地区具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南繁产业的发展,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章主要从海南南繁产业发展的现状着手,指出现存的几个问题,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期刊名称】《价值工程》 【年(卷),期】2014(000)022 【总页数】2页(P175-176) 【关键词】南繁产业;产业发展;管理体系 【作者】王吉;贾伟 【作者单位】海南省金林投资集团,海口570206;海南省金林投资集团,海口5702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62.9 0 引言

海南发展南繁事业已有50多年,从事南繁经营、科研的单位难以计数,但以小成本居多,基本都处于“散兵游勇”状态。这也是海南资源浪费大、产出效率低,产业处于“落后”水平现状的根本原因所在。如何整合优质资源,有效提升凝聚力,促进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是海南南繁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海南省委省政府不仅制定了各种农业优惠政策,更将实现农业的标准化、产业化、规模化作为今后发展的大方向来抓。 1 南繁产业现状 南繁是指秋冬季节利用海南三亚、陵水、乐东等地热带气候条件开展作物反季节繁育、鉴定、保存等相关活动。南繁研究对象主要是水稻、棉花、玉米、高粱、苎麻、大麦、谷子、瓜菜等多种作物,海南丰富的热带生物资源也成为研发内容。海南现有的南繁基地主要分散在三亚市的藤桥、田独、荔枝沟、崖城及梅山,陵水县的椰林、陵城,乐东县的黄流、九所及冲坡等地共20多个乡镇;南滨、师部及海螺等 6个国营和部队农场。 从20世纪50年代末起,北方许多农业科研单位先后开展北种南育工作,利用海 南岛南部典型的热带气候条件,在海南岛建立永久性的育种和繁殖基地。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科技人员,利用祖国的“天然温室”,开展农作物种子繁殖、制种、加代、鉴定等科研或生产活动,繁殖的育种材料都获得了预期的结果。80年代后期,农作物南繁的项目已从原来的北种南繁发展到南种北育,从科研育种材料加代发展到商业种子繁育。 目前全国已有29个省、市、自治区开展南繁育种工作,每年冬季全国约有500家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生产经营机构进驻南繁,其中约200余家建立了长期固定 的南繁实验站或工作站,每年驻点南繁科技人员约5000多人,部分年份多达上万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玉米大王”李登海等科学家和几十位院士都与南繁育种基地有密切关系。南繁已经成为全国农作物育种、攻关、协作的摇篮,是国

海南省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分析

海南省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分析 一、海南省基本概述 (2) (一)海南省的地理位置 (2) (二)海南省的经济发展状况 (2) 二、海南省服务贸易发展状况 (3) (一)海南省服务业发展的主要情况 (3) (二)海南省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8) (三)加快海南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9) 三、海南省旅游业发展状况 (9) (一)发展优势 (9) (二)现状分析 (10) (三)发展缺陷 (13) 四、海南省旅游业未来发展趋势与规划 (14) 五、对海南旅游业发展的建议 (15) 六、总结 (16) 七、附录 (17)

一、海南省基本概述 (一)海南省的地理位置 海南省位于中国最南端,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省划界,西临北部湾与越南民主共和国相对,东濒南海与台湾省相望,东南和南边在南海中与菲律宾、文莱和马来西亚为邻,是中国唯一的热带海岛省份。全省陆地(包括海南岛和西沙、中沙、南沙群岛)总面积3.54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210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67.15万人。 海南岛是仅次于台湾岛的中国第二大岛,地处热带北缘,属热带季风气候,素来有“天然大温室”的美称,常年有台风,雨量充沛,这里长夏无冬,年平均气温22~26℃,入春早,升温快,日温差大,全年无霜冻,冬季温暖,稻可三熟,菜满四季,是中国南繁育种的理想基地。 (二)海南省的经济发展状况 1、总概况 目前,海南省经济总体保持平稳运行,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消费品市场保持旺销,财政收入和旅游市场保持较快增长,但是房地产销售面积降幅继续扩大。 表1-1海南省2014年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2、分区域经济运行情况 (1)服务业带动中部地区经济稳步回升,前三季度,服务业对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由上半年的29.9%提高到40.5%。 (2)受房地产影响,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回落。当前,东部地区贡献了全省近六成经济总量,是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发挥优势 构建海南特色产业结构

发挥优势构建海南特色产业结构 发布时间:2011-11-5信息来源:南海网-海南日报 构建海南特色产业结构的对策建议:1.发挥后发和资源优势,建立新型特色工业;2.实现热带高效农业的产业升级; 3.利用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4.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建设海洋经济强省;5.强化会展带动作用,发展会展产业;6.发展“退休产业”,建设“银发经济”。 今年“两会”提出的“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大局。面对日益严峻的世界经济环境,我们要科学把握发展形势,把保增长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把中央提出的大规模增加政府投资、大范围实施产业振兴规划、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有效地结合起来,打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调结构的攻坚战。 海南为何要调整产业结构? 海南第一产业的特色与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同时第三产业发展仍显滞后,我们必须在提高经济总量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海南特色产业,构建特色产业经济结构。 (一)第一产业特色优势没有充分发挥 作为热带农作物基地,海南虽然在反季节瓜菜、南繁育种、热带水果生产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潜力挖掘还远远不够,各自为战、分散经营、耕作技术落后、信息渠道不畅等问题亟待解决。 海南畜牧业发展具有草地资源丰富、气候适宜动植物生长、四面环海便于疾病控制等优势,但海南畜牧业发展相对全国先进水平而言,仍处在起步的初始阶段,规模小、技术差、特色品牌少,总体发展水平不是很高。 海南虽为海洋大省,拥有全国最丰富的海洋渔业、海洋植物资源,但海洋渔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还不够大。主要是远洋、深海捕捞能力低,对海洋生物的开发利用与深加工远远不够。 (二)工业“短腿”仍为经济提升瓶颈 海南工业水平不仅大大低于沿海发达地区,而且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亦相差20个百分点。目前海南工业发展尚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大规模、大项目、高技术、资金密集型工业企业少,大量产品技术档次、含金量低,知名品牌少,市场竞争力弱;二是还尚未形成一条具有紧密联系、门类齐全的主导产业链,工业企业分布零散,行业间的生产联系和协作配套差,产品链和市场链薄弱;三是工业发展起点低、成本高、基础差,产业工人缺乏,港口、铁路、公路等运输制约瓶

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一、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资源浪费与环境破坏 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大量资源被消耗,其结果是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 破坏。许多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忽视了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严重影响了生态平衡。例如,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排放未经充分处理就直接排入大气、水源和土壤,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污染。 2.技术创新不足 一些传统产业在面对现代科技革命时没有积极采取措施进行转型升级,导致技 术创新不足。这些企业缺乏适应市场需求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自身竞争力受到严重制约。同时,在新兴产业领域,由于创新能力相对较弱,企业难以快速适应市场变化,在全球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3.人才流失和供需失衡 一方面,一些地区或行业缺乏吸引优秀人才的机制和环境,导致人才大量流失。另一方面,在某些领域,由于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专业设置滞后以及薪资待遇不合理等原因,供需失衡问题突出。这给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限制了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4.金融支持体系不完善 产业发展需要充足的金融支持,但一些地区或行业金融支持体系相对薄弱。很 多小微企业难以获得贷款或者利率过高,给其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此外,风险投资市场相对不健全,缺乏对初创企业的有效支持和引导,使得许多潜在的创新项目难以实施。

二、对产业发展问题的建议 1.加强政府引导和监管 政府应该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加强对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监管。 同时,在产业布局方面进行合理规划和调控,鼓励优势产业发展并限制过剩产能。此外,政府应当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和激励机制,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2.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结合 政府和企业应加强合作,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结合。通过建设研发平台、设立 科研成果转化基金等举措,加大对科研机构和高校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同时,要鼓励企业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吸引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 3.优化人才培养机制 要重视教育体系改革和人才培养机制的优化。通过调整专业设置、改革教育内 容和教学方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实用性。同时,要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和薪酬激励体系,提高一线技术工人的待遇水平,并鼓励他们参与创新活动。 4.健全金融支持体系 建立健全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支持体系是促进产业发展的关键。政府应加大 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降低其融资成本。同时,要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提高对风险投资和创新项目的支持度。此外,要完善信用评价体系,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 5.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产业链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产业链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近年来,产业链建设在全国各地兴起,以产业链思维抓产业、抓项目、抓招商,成为各地政府谈得最多的概念,在大力推进产业链建设的背后,其实有很多地方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如果战略定位、空间布局、发展方向等不够精准合理,很容易陷入发展误区。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过度“求长”的问题。当前,一些地方,特别是市一级在制定产业链规划时,没有完全站在全省、全国大盘子中去统筹谋划,也没有考虑到当地的资源禀赋和配套能力能否满足全产业链发展需求,过于追求将产业链的大多数环节留在本地,致使各县(区)在具体实施中,产生了产业链本土化、本地化的错误导向,都计划在本县(区)、甚至本乡(镇)实现全链条发展,围绕产业链上下游进行规划、招商、建设,搞内部小循环,致使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进一步分散,建成的产业链条看似完整,但仅仅只是“小而全”,没有核心产品,缺乏竞争力,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薄弱。 二是一味“求多”的问题。产业不能凭空构建创造或引进,必须建立在一定基础之上,做到因地制宜、合理配置、扬长避短。但许多地方在“建链”时,跟风、效仿现象严重,无论该产业是否符合当地发展实际,只要其他地方建就跟着建,没有侧重点,满足于“多而全”,而不是“精而强”,致使同质化竞争严重。比如,某县山多川少,气候湿润,自然条件优美,农业种植和旅游三产占全县gdp的80%以

上,正确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充分利用当地生态优势,围绕一产、三产进行延链、强链、补链,但却以打造装备制造、绿色建材等产业链条来培育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最终因缺乏资源基础、市场技术、配套产业的支撑,导致产业链条质弱量小,且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破坏,全县经济发展陷入被动局面。 三是片面“求新”的问题。部分地方认为本地传统产业不如新兴产业效益好,故将目标定位于打造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高端产业集群,无论在政策制定还是企业服务等方面,均偏向于新兴产业。但新兴产业一般都有前期投入大、发展周期长、人才需求多、科技含量高等特点,一些经济基础薄弱的城市没有能力给企业提供足够的资金、时间和高端人才让其成长。相反,本地传统产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只要进一步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激发和盘活“旧链”潜力,亦可发挥“压舱石”的作用。比如,浙江义乌的小商品,虽然不像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产业“高端”,但尽显地域特色,创造了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也成为了折射改革走向的“风向标”城市。 二、对策建议 一是坚持纵横结合,定准产业链。产业链建设既要注重纵向贯通,也要注重横向耦合,形成集群发展和规模效应。在纵向上,建议由省市级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在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资源基础、能源环境、科技人才、物流运输等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从构建整个生态、整个链条的角度,编制产业链发展指南,明确产业链上、中、下游分别

地方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地方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产业结构单一 问题:许多地方产业的结构单一,过于依赖某一特定产业或产品,导致经济脆弱,容易受到外部市场变动的影响。 建议: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多元化发展。通过培育新兴产业,打造多个经济增长点,降低对单一产业的依赖。同时,鼓励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提高整体竞争力。 二、技术水平落后 问题:一些地方产业的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缺乏核心技术,导致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足。 建议:加强科技创新,推动产业技术升级。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同时,注重培养技术人才,加强技术培训和交流。 三、缺乏创新和自主品牌 问题:地方产业普遍缺乏创新精神和自主品牌,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竞争力不强。 建议:鼓励企业加强研发创新,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同时,培育和打造自主品牌,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 四、产业集群效应不明显 问题:地方产业的集群效应不明显,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协作和联动,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

建议:加强产业集群建设,推动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协同发展。通过建立行业协会、搭建交流平台等方式,促进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同时,引导企业向特色产业园区集聚,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五、资源和环境压力大 问题:地方产业的快速发展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建议:推动绿色发展,加强环保意识。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同时,加强资源循环利用,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政府应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 六、政策支持不足 问题:一些地方产业的政策支持不足,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导致企业发展困难。 建议: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根据地方产业的特点和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同时,加强政策宣传和解读工作,提高政策落实效果。建立政策反馈机制,及时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 七、人力资源素质偏低 问题:地方产业的人力资源素质普遍偏低,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制约了产业的转型升级。 建议: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通过与高校、培训机构合作,提高人力资源素质。同时,制定优惠政策吸引高素质人才到地方产业工作和发展。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和管理制度。

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产业也逐渐壮大。但是,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制约着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一、产能过剩 随着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并且政府大力补贴,导致很多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的情况,使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盈利能力减弱,甚至有的企业面临倒闭的风险。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政府加强管理,控制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数量; 2.通过政策引导,激励企业加大研发力度,提高产品质量,以提升市场竞争力; 3.加强企业间的合作,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减轻市场竞 争的压力。 二、企业国际化进程缓慢 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步伐虽然在不断加快,但是整体上仍然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的企业。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政府为企业提供更多国内外市场信息,为企业制定更合 理的国际化发展策略;

2.加快国内企业的走出去步伐,充分利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优惠政策和市场资源; 3.增加外语教育力度,提高员工的语言能力;加强人才培养,培养更多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能力的管理人才。 三、产业结构单一 我国的经济发展相对较快,但受到产业结构单一的制约,在某些领域发展困难。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政府鼓励投资重度、技术密集、环保型等高附加值、高端产业的发展; 2.政府引导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3.加强国内各产业间的合作,抓住发展机遇,拓展产业链条。 四、科技创新能力弱 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较弱,与国际发达国家存在差距。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政府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激励科研人员做出更多的研究成果; 2.鼓励各大企业加大对研发的投资力度,尤其是在核心技术领域;

海南省橡胶产业发展现状及策略建议

海南省橡胶产业发展现状及策略建议2篇 海南省橡胶产业发展现状及策略建议(上) 橡胶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在全球农业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海南省位于我国的南方沿海地区,气候适宜,土壤肥沃,具备发展橡胶产业的良好条件。本文将探讨海南省橡胶产业的现状,并提出相关的策略建议。 一、海南省橡胶产业现状 1. 近年来,海南省橡胶产业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海南省的橡胶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橡胶产量和产值也逐年增加。目前,海南省的橡胶种植面积已达到X万公顷,年产量超过X 吨。橡胶产业已成为海南省的支柱产业之一。 2. 海南省橡胶产业面临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一方面,橡胶市场需求有限,价格波动较大,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营风险;另一方面,橡胶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相对较低,生产效益有待提高;此外,橡胶产品加工和开发创新能力有限,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能力较弱,制约了橡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海南省橡胶产业发展策略建议 1. 提升橡胶产业的加工和开发创新能力。海南省应加大对橡胶产品研发的投入,提高橡胶加工技术的先进性和创新性,加强橡胶产品的开发和创新能力。通过研发高附加值的橡胶制品,提高产品竞争力,增加企业利润。 2. 健全橡胶市场体系,促进市场供需平衡。海南省可以建立一个完善的橡胶市场体系,加强市场调节功能,提高市场竞争力。通过促进橡胶市场的自由化和规范化,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提高市场的流动性和透明度,促进市场供需平衡。 3. 加强橡胶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升。海南省应加大对橡胶种植技术和管理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对橡胶种植的技术储备和管理水平。通过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橡胶种植的效益和品质,提高

海南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海南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一、海南油茶产业发展现状 1. 资源丰富 海南是中国最大的热带岛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海南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适宜油茶的生长。目前,海南的油茶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100多万亩,年产油茶籽超过10万吨。 2. 品质优良 海南的油茶以其品质优良,油质清香、细腻、无任何异味而闻名。海南的油茶油被誉为“热带粮仓”,具有丰富的油酸和不饱和脂肪酸,营养价值高,具有很高的市场需求。 3. 产业规模小 尽管海南的油茶资源丰富,但由于产业规模小,种植面积、产出量相对较低,生产经营水平和技术水平有待提高。产值还不够高,产业链条也不够丰富。 二、存在的问题 1. 种植规模小 海南的油茶产业规模相对较小,种植面积不足,产出量较低。目前,油茶种植主要分布在海南岛中南部地区,面积不到全省的5%。 3. 少有品牌和营销推广 海南的油茶品牌知名度不高,营销渠道相对较少,销售渠道单一,市场开拓不足。油茶产品营销渠道不畅,市场定位不清晰,品牌建设不足,缺乏知名度和竞争力。 三、对策和建议 1. 扩大种植规模 海南应该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农民扩大油茶种植面积,提高油茶的产出量。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技术指导,推广种植新技术,提高油茶的产量和品质。 2. 增加产业链条 海南应该加快油茶产业的发展步伐,加大对加工环节的支持,完善产业链条,引导企业进行深加工,拓宽油茶的应用领域,延伸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

3. 提升品牌知名度 海南应该注重油茶品牌的建设和推广,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利用地方品牌的优势,开发具有地方特色和品牌溢价的油茶产品。 4. 加强市场开拓 海南应该加强油茶产品的市场开拓,加大对油茶的推广力度,拓宽销售渠道,提高销售额,开拓国内外市场,提高油茶的市场竞争力和对外贸易。 5. 增强技术支持 海南应该加大对油茶产业的科研与技术支持,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组织培训和交流,提高农民的种植和管理水平,培育技术力量,推动油茶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辽宁省南繁基地现状及发展建议

辽宁省南繁基地现状及发展建议 作者:韩春凤孙韵璧 来源:《新农业》2020年第08期 动物疫病监测是动物防疫的重2015年10月28日,农业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和海南省政府联合印发了《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建设规划(2015~2025年)的通知》(以下简称《南繁规划》)。《南繁规划》分7个方面对海南科研育种基地的发展现状、总体要求、规划布局与土地利用、建设任务、资金需求、运行管理机制和保障措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本规划的发布,充分体现了国务院和各级政府对南繁事业的高度重视。南繁规划的顺利实施,必将对加快提升我国种业科技水平、保障国家种业安全提供有力保障。辽宁省南繁工作领导小组按照上级的指示精神和要求,结合本省实际,认真落实好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加强国家级种子基地建设的管理。 近年来,我省各级种子管理部门和南繁单位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采取得力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促进了南繁工作的顺利开展。 1取得的主要成绩 1.1南繁管理机构进一步加强 2006年2月我省成立了新一届南繁指挥部。总指挥由分管副省长担任,副总指挥由省农委主任、省农科院院长担任,成员由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科技厅、省农委、省农科院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下设办公室,由原省种子管理局良种推广处和辽宁省农科院农作物海南育种中心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南繁指挥部把农作物种子南繁基地建设,放到全省种子产业发展的核心地位对待,南繁指挥部特别是指挥部办公室经常研究基地建设情况,指导建设工作,进一步强化了南繁工作的组织领导。 2014年和2015年,省南繁指挥部总指挥、副省长曾两次率领有关部门,到辽宁省农科院海南育种基地考察调研,并主持召开省南繁指挥部现场办公会议,专题研究全省种业发展及南繁基地建设有关工作。会议听取了省南繁指挥部办公室关于海南育种情况汇报,对进一步推进辽宁种业发展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和详细部署。 为贯彻落实《南繁规划》及国家南繁工作领导小组印发的《推进南繁基地建设实施方案》,推进辽宁省南繁基地建设工作顺利开展,2017年6月,我省成立了辽宁省南繁工作领导小组,协调省发改、财政、农业等相关部门,推进规划落实。2019年1月2日,在辽宁省农业农村厅向省政府提交的《关于调整辽宁省南繁工作领导小组及人员的请示》中提出,今后辽宁省南繁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及成员均由职务出任的原则。即南繁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农业

产业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产业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问题分析 产业是相当重要的经济组织形式之一,对国家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产业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下面将从多个方面详细分析产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 过于依赖传统产业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兴产业涌现,但很多地区仍然过于依赖传统产业。这种单一依赖会导致当传统产业遭遇困境时,整个地区的经济都会受到严重影响。此外,在全球竞争中,传统产业也可能难以与其他地区和国家竞争。 对策建议:应大力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并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和转型。政府 可以通过提供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等方式吸引新兴行业的投资和发展。 2. 区域发展不平衡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间存在发展差异明显的现象。许多地方由于地理位置、资源条件等因素限制了其发展速度和潜力。这导致一些地区产业发展滞后,人才流失严重。 对策建议:政府应实施差异化的区域发展战略,注重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的合 理规划。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能源等公共服务水平,吸引资金和人才流入欠发达地区。 3. 缺乏创新意识和科技创新能力 在全球经济竞争中,科技创新是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然而,目前我国许多 产业仍缺乏创新意识和科技研发能力。企业普遍存在以低成本模仿为主的现象,缺少自主知识产权。

对策建议: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并提供相关 政策支持和税收优惠。同时,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保障企业的创新成果得到有效保护。 二、问题解决对策 1. 多元化产业发展 为了减少过于依赖传统产业的问题,可以通过推动多元化产业发展来降低风险。政府可以通过菜单式的产业选择,提供不同产业的培育和支持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新兴产业。同时,加强产学研用合作,促进技术创新和协同发展。 2. 区域协同发展 为了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需要实施区域协同发展战略。通过建设跨地 区的经济合作区和公共服务网络,促进资源共享、技术转移和人才流动。此外,加强对欠发达地区的扶贫帮困措施,提高其基础设施水平和人力资源开发能力。 3.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为了提高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政府应加大对科研机构和企业的支持力度。建 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科研创新联盟,并提供相应政策和经济激励措施来鼓励企业进行自主研发和知识产权保护。此外,加强国际间的科研合作交流,吸引更多高端科技人才来我国进行创新研究。 4. 建立完善的法律和规章制度 为了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和创新成果,政府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并制定更 加完善的法律和规章制度。同时,加大执法力度,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提高违法成本。 5. 培养创新人才

海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海南省“十四五”时期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的通知

海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海南省“十四五”时期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海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公布日期】2021.10.13 •【字号】琼发改产业〔2021〕780号 •【施行日期】2021.10.13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机关工作 正文 海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海南省“十四五”时期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的通知 琼发改产业〔2021〕780号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海南省“十四五”时期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海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1年10月13日海南省“十四五”时期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精神,落实《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部署要求,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制定本意见。 一、发展目标 到2025年,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实质性进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达到12%、35%、15%;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

务业比重达到54%。 ——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供应链完善稳定,技术交易市场逐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明显提高。到2025年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1.6%,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突破800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3000家。 ——产业集聚度明显提高。建成若干千亿级和百亿级产业园区,产业关联度明显提高,形成产业集聚发展。到2025年重点园区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达30%以上。 ——产业布局明显优化。推动形成“南北两极带动、东西两翼加快发展、中部山区生态保育”的产业发展格局。到2025年“海澄文定”和“大三亚”两个经济圈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约70%。 ——产业开放度明显提升。高水平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大力引进外资,吸引全球资源要素聚集和高效配置。“十四五”时期全省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年均增速分别达10%、12%。 二、围绕“3+1”重点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一)推动旅游业转型提质升级 围绕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目标,推动传统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转变,打造国际知名度假、康养、购物天堂。 1.做优做大免税购物。完善全岛免税销售网络建设,力争实现免税品品牌、品种、价格与国际“三同步”。建立时尚高端消费品发布、定制和展示贸易中心,吸引独立设计师品牌、大师工作室、艺术研究机构及时尚营销机构集聚,鼓励设立品牌代理总部或地区总部。 2.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构建“处处有旅游、行行加旅游”发展格局。打造精品旅游城市、旅游园区、旅游度假区、景区景点、旅游小镇、乡村旅游点和特色旅游

南繁育种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南繁育种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南繁”指的是全国各省市区的农作物种子繁育单位,利用海南岛南部典型的热带气候条件,于每年9月至次年5月开展农作物种子繁殖、制种、加代、鉴定等科研生产活动。南繁基地主要在三亚及周边地区。统计表明,50年来,我国大面积推广的杂交水稻、杂交玉米和瓜菜等作物品种有80以上都经过了南繁加代选育,生产品种更新周期由过去的10年以上缩短到目前的5~7年,南繁已成为我国新品种选育的“加速器”。南繁育种基地有“中国农作物新品种的摇篮”的美誉。50年的发展,南繁育种基地为国家农业优良种子培育和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也培养了一大批农业管理科技工作者。但随着形势的变化,在南繁加代过程中暴露并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各级部门重视不够,管理松散 多年来,南繁一直是基层育种单位为了加速育种进程而做出的自发活动,管理部门和相关方面对南繁定位不够高,重视程度不够,投资建设跟不上。目前,南繁的科研用地、试验设备、科研人员的生活环境等都不同程度滞后。南繁科研人员大都是临时租住在海南农户家里,过着简陋艰苦的生活,没有电话、宽带,文化娱乐生活更是离他们很远。 据了解,每年来海南南繁的科研机构有500多家,参与南繁的科研人员有五、六千人之多,由于缺乏有效的协调管理机制,这些单位在用工、寻租土地、生活补助待遇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租地、生活、处理各种关系等诸多问题都是通过个人关系去解决,没有相关的管理部门可以委托、依靠,给南繁育种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加强对南繁工作地统一管理,提高南繁科研人员的生活待遇,已是保障南繁工作效率的重要问题。 2.土地不固定,多是游击式南繁 由于资金短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南繁用地虽有10万多亩,但其中有长期租用合同的稳定用地不足1万亩,绝大部分都是临时租用的,分散、不稳定、不易管理、纠纷多。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海南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产业发展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高产业的发展水平,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资源配置不合理 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是制约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我国部分产业仍然存在资源的浪费和闲置,而另一些产业则缺乏必要的资源支持。这种情况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失衡,成为了制约产业发展的障碍。 建议: 资源配置需要合理,技术发展也需要落实于产业发展实践中,政府应加强对资源的统筹与管理,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建设具有区域性和优势互补性的协同发展区,实现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和高效化。企业要注重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制定关于资源利用和节约的具体方案,并将之贯彻于实际操作中。 二、产业升级需要深入实施 产业升级是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必要保证。升级产业可以加强企业的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促进行业的融合与升级。目前我国产业升级的进程比较

缓慢,这与资源配置不合理、制度创新不足、企业自身管理不规范等因素有关。 建议: 政府应加大对产业升级的创新鼓励力度,制定出更加严密的产业升级政策和措施,例如加强政府与市场的合作,加强资金权限的调整与分配,扶持和引导企业的技术研发和转型升级。同时,企业应加强自身管理,积极推动企业内部善用资源和人才,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的附加值,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 三、质量安全缺乏保障 中国的质量安全状况不尽如人意,消费者对产品的安全性、健康性、环保性等方面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因此质量安全成为了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 建议: 政府要积极推动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完善质量监管体系。企业应该加强产品质量管控,从源头上降低质量风险,严格执行相关的质量管理标准,响应国家和市场的质量安全要求。 四、国际化问题 随着国际化趋势的加速发展,产业全球化已经成为了各国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当前,我国企业在产业国际化方面,尚存在一定的落后情况。而且,虽然近几年中国企业产业国际化步伐加快,但中国在制高点和产值上的位置尚在提升。 建议:

黑龙江省水稻南繁育种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黑龙江省水稻南繁育种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作者:商全玉 来源:《中国种业》 2020年第9期 商全玉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黑河164300) 摘要:海南省尤其是三亚附近区域有着无与伦比的热量资源优势,在我国种业发展尤其是 水稻育种上占有重要位置。黑龙江省粮食产量位居全国第一,水稻种植面积在400万hm2以上,水稻南繁育种意义重大。从黑龙江省水稻南繁育种现状出发,指出存在的几个问题,并提出了 相应的建议,以期促进海南南繁水稻育种健康发展。 关键词:海南南繁;水稻育种;现状;存在问题;建议 海南省地处热带,热量资源丰富,在冬季只有海南能大规模制种。南繁育种可以缩短育种 年限,加速世代繁育,原本10年的育种周期可以缩短5~6年,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品种的加速审定。黑龙江省地处祖国北部,水稻生产是一年一熟制,水稻育种“南繁北育”结合的效果特别 突出[1]。黑龙江省水稻南繁育种从20世纪50年代以后逐渐兴起,海南南繁基地主要集中在三亚、陵水、乐东等地[2]。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推广的农作物品种中,有过海南南繁加代的占80%以上,黑龙江省作物品种有南繁加代的比例更大,可见南繁育种的重要性。 1 黑龙江水稻南繁育种现状 黑龙江省内东北农业大学、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黑龙江省农 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水稻研究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生物 技术研究所、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富尔农艺有限公司等从事水稻育种研究的单位及个人多在 南滨农场、崖城、田独、荔枝沟等地建有基地,采取的形式有单位自建基地,或几家联合组团 建立基地,或直接租当地农户土地进行水稻种子繁育[3]。南繁水稻育种对黑龙江省水稻种业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加快了农作物品种更新换代和杂交稻制种工作。但海南南繁 水稻育种中也出现了各种问题,需要分析并解决[4]。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安全问题逐渐显现这里说的安全包括生态安全和生物安全。每年大量的水稻种子进 入岛内,经过加代以接近1000倍的产量离岛,如此巨大的流动,非常容易造成病害的流传和扩散。国家近年来加大了对非法从事转基因水稻育种的惩罚和打击力度,但极少数的单位和个人 仍然存在侥幸心理。同时部分单位育种材料未经植物病害检验流入岛内,极易将有害生物带入 岛内,对岛内安全产生巨大的威胁。岛内由于检疫设备、人员不足,检疫手段落后等因素,也 不能对离岛水稻育种材料做到检疫全覆盖。如果海南受到生态污染,会迅速扩散至全省甚至全国。 2.2 南繁土地紧缺随着海南房地产价格的持续上涨和当地冬季瓜果蔬菜用地对南繁科研 用地的冲击,造成海南南繁水稻育种用地的紧缺。租地难、地价贵、地块分散不规则,租到成 片的好地更难。各种因素汇到一起,用地单位很难租到相对年限长的土地,也打击了相关单位 对南繁土地持续投入建设的信心。

海南旅游现状和对策建议

海南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摘要:从建省至今,海南经济发展的依托已非常明显,由于拥有独特的旅游资源,旅游业成为海南经济的支柱产业。近年来,由于中央给予特殊政策和直接的支持,海南的旅游业迅速兴起,尤其是积极开展国际旅游岛建设之后,到海南旅游已成为人们热门的休闲活动。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游客进入到海南,海南旅游业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越来越突出,其严重影响到了海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保证海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此提出了一些对策。 关键词:海南旅游业发展,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1、海南旅游业发展迅猛 经过建省办特区二十多年的发展,海南旅游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尤其是“九五”期间,海南进一步重视旅游业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继续把海岛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大力发展,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服务质量明显提高,一大批景区、景点相继建成,已基本形成了热带海滨、黎苗风情、温泉康乐、热带植物、南海潜水、热作田园、海南美食、海南文化、历史遗迹、山林探险、地质考察、商务会议等系列旅游项目。 1988年,海南建省创办经济特区,海南岛的知名度和吸引力越来越大,岛内外人士对海南旅游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1988年旅游者到客人数118.6万人次,比1987年增长57.9%,旅游总收入2.3亿元,创当时历史最高水平。海南每年的旅游到客以百万人数增长,旅游总收入不断增加,旅游业形成迅猛发展之势。至2008年,全省接待总数2060万人次,是l988年的l7.4倍,其中接待海外游客97.93万人次,是1988年的4.8倍;全省旅游收入192.33亿元,是l988年的68.2倍[1]。 2010年1月4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至此,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步入正轨。国际旅游岛建设给海南旅游发展带来又一重大机遇。海南旅游业得以发展的舞台更加广大。随着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免签证、离境退税、离岛免税等)的颁布,海南旅游吸引了国内外很多的游客。同年,海南省共实现旅游收入 257.63 亿元,同比增长21.68%,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 11.58%,其中,国内旅游收入 235.61亿元,同比增长22.19%;入境旅游收入 22.02 亿元,同比增长 16.49%[2]。 海南省的旅游业发展越来越成熟,吸引了许多国内外的游客,创下的旅游收入总额逐年增高。如下图,是海南省2008年至2012年旅游收入统计。

秘籍24 海南南繁基地-备战2023年中考地理抢分秘籍(全国通用)(解析版)

秘籍24 海南南繁基地 南繁是指将水稻、玉米、棉花等夏季作物的育种材料,在当地秋季收获后,冬季拿到我国南方亚热带或热带地区进行繁殖和选育的方法。这样一年可繁育2—3代,加速育种过程,缩短育种年限,且能鉴定育种材料的抗病性及对湿、光的反应等,提高竞争力。 每年全国有29个省区市的700多家农业科研机构的数千名科技人员到海南从事南繁工作。 我国已育成的农作物品种中,有七成以上经过南繁的培育,从这片土地上收获的“种子”,带着新的使命在全国各地生根、发芽、成长、收获,被赋予新的生命内涵。 2015年,《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海南)建设规划(2015-2025年)》印发实施,南繁

基地建设成为重大基础性、战略性国家工程,南繁全面步入规范化、现代化发展的新阶段。 充分开发利用热带地区可贵的土地资源,发挥其自然优势,加快橡胶和热带作物的发展,是促进热带地区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聚焦生物育种产业化发展应用,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质品种,力争种业科技自立自强;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引领,加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南繁种业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深度融合,保障国家重要农产品供给用种安全。 2022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三亚考察调研时强调,种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海南岛南繁育种基地被誉为“中国农业科技硅谷、国家种业硅谷”。 预测2023年中考地理会以海南南繁基地为材料,考查:海南成为南繁基地的原因、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农业的重要性等相关知识。 一、选择题 海南三亚“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是冬季“育种的天堂”,从高产的玉米、水稻到抗虫害的棉花,一个又一个农业奇迹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被创造。下图为海南1月平均气温与日照时数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1-2小题。 1.“南繁”基地最大的优势是() A.地势低平B.技术发达C.交通便利D.热量充足 2.海南省发展农作物育种产业的意义有() ①保障国家粮食安全①提高农民收入①优化当地产业结构①促进农业科技创新 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 【答案】1.D 2.B 【解析】1.结合图中信息可知,三亚市的1月均温在20°C以上,光照时数在200小时以上,光热条件充足,适合进行科研育种,D正确;地势低平、交通不是“育种”的主要区位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