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慢性心理应激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评价研究进展

慢性心理应激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评价研究进展

慢性心理应激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评价研究进展
慢性心理应激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评价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2009-03-17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资助项目(K J 2008B 318)[作者单位]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233004[作者简介]王 寅(1981-),男,硕士研究生,住院医师.

[文章编号]1000-2200(2010)02-0206-03

综 述

慢性心理应激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评价研究进展

王 寅 综述,王洪巨 审校

[关键词]应激,心理学;动物模型;大鼠;综述[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R 395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工作压力增加,生活节奏加快,心理应激因素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得到广泛重视。心理应激触发机体产生的生理学效应包括急性自主神经功能不全、神经内分泌激活、血流动力学改变和引发炎症反应过程。因此,研究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和康复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慢性心理应激动物模型在医学研究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量用于临床药物的筛选和评价,并且通过这些慢性心理应激动物模型了解临床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发生、发展以及对疾病的预后评估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对于心理应激模型还没有统一的标准,现将主要的几类心理应激动物模型及其评价方法作一综述。

1 慢性抑郁型动物模型

抑郁是一种以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行为迟缓为主要症状的精神疾病,同时可伴有睡眠减少,体重降低等躯体症状。1.1 模型制作

1.1.1 慢性温和的不可预知性应激(chron ic m ild stress ,C M S) 由K atz 等

[1]

于1981年创立,但缺点较多,如过强的

应激刺激常导致动物死亡。由W ill ner 等[2-3]

对其进行改

进,是目前应用和研究较多的一种抑郁症模型。让大鼠在2~4周内每天经历一种不愉快的轻度应激,包括冷水游泳(4 ,5m i n),电击(电流强度1.0mA,频率1次/分),热环境(45 ,5m in),日夜颠倒,闪光刺激(频率3次/分),禁食,禁水,夹尾(1m in)等刺激。每种刺激形式不连续2天出现,形成一种CM S ,避免动物对同一种刺激产生适应。1.1.2 束缚应激模型 慢性束缚模型[4-5]

是将动物限制在

一个狭小的容器内(直径5cm ,长20cm ),使动物产生无助

或抑郁,每次刺激时间约1h 。

1.1.3 行为绝望(behav i oural despair ,BD )模型 亦称之为 强迫游泳模型 (f o rced s w i m m i ng test ,F S T ),由Porso lt 等1977年建立,被R enard 等[6-7]应用,是将大鼠(或小鼠)置入盛水的环形玻璃缸内强迫游泳。动物最初在水中拼命游动、挣扎,试图逃脱,随之感到逃脱是不可能的,便不再挣扎和游动,仅将头部露出水面,肢体漂浮,维持一种不动状态,称之为 BD 。由此衍生出小鼠的悬尾模型(tail suspension test ,T ST ),是将小鼠尾部悬挂,悬尾小鼠为克服不正常体位而挣

扎活动,但活动一定时间后,出现间断性不动,显示 绝望 状态[7-8]。

1.1.4 其他类型 如药物诱发的抑郁模型[9],孤养模型[10]等抑郁模型。

1.2 模型行为评分 目前尚无公认的经典测量抑郁情绪的测验,在各种抑郁模型动物中主要通过以下试验测量抑郁水平:多用敞箱试验[1]进行行为测评,表现为大鼠自发性探究行为明显减弱,运动能力降低。体重减轻、性行为减少、血浆中糖皮质激素升高,睡眠周期紊乱。同时发现老鼠天生偏好糖水的兴趣下降,运用糖水消耗试验测定24h 饮用1%蔗糖溶液的量,若糖水消耗显著降低,表示抑郁模型造模成功[2]。1.3 模型评价 上述抑郁模型可用于抗抑郁药物的筛选及抑郁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因其采用的刺激因子类似人在生活中经历的应激事件强度,较好地模拟了人类快感缺乏、兴趣降低这一核心症状,并且模型稳定持久,作为抑郁应激模型是理想的。2 焦虑动物模型

焦虑是事先知道但又不可避免的、即将发生的应激性事件引起的一种预期反应,以恐惧、担心、紧张等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同时伴心悸、多汗、手脚发冷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其核心症状为担忧。2.1 模型制作

2.1.1 间氯苯哌嗪(mCPP)诱导焦虑的明暗箱模型

1998

年B ilke -i Go rz 等[11]建立了W istar 大鼠mCPP (2.5m g /kg)诱导焦虑的明暗模型,焦虑症状是通过对动物进入明箱的次数明显减少表现的。谭德讲等[12]用ddy 小鼠取代W i star 大鼠建立mCPP 诱导焦虑的明暗箱模型,是一个简便易行,经济有效的焦虑模型。

2.1.2 V oge l 饮水冲突试验和条件性电击饮水冲突是将动物的饮水行为和不确定的电击结合起来,动物如果想满足饮水的需要就可能受到电击的创伤,由此造成动物在饮水和避免电击之间的冲突,产生焦虑反应[13]。而条件性电击模型中,将某种信号和电击随机结合起来,信号出现后可能会出现电击,也可能不出现电击,动物处于期待性焦虑反应[14]。2.1.3 社会行为模型 该类模型包括天敌暴露[15]、社会隔离、母爱剥夺[16]等。天敌暴露模型是将动物暴露于对其生命有强烈威胁的另一动物面前,天敌就会进行猛烈的进攻,

而造成其焦虑水平的提高。但这一模型往往会对试验动物造成创伤,故多采用可视天敌暴露和天敌气味暴露等模型。2.2 模型行为评分标准 经典的测量动物焦虑反应的方法是高架十字迷宫试验[17]和敞箱试验。高架十字迷宫试验是

206

J Bengbu M ed Co l,l Februar y 2010,Vo.l 35,N o .2

一个评价大鼠焦虑效果的模型,利用新异的环境激发动物的探究性防御反应,通过探究行为来反映动物的焦虑水平。将动物置于迷宫的中央区,然后在一定的时间里观察动物分别进入开臂和闭臂的时间和次数,如焦虑水平高,则动物离开开臂退缩到闭臂中,反之则在开臂停留的时间更多,对开臂的探究次数也增多。另外还有Y-迷宫和M orr i s水迷宫[18-19]用来评价动物记忆力和学习能力。敞箱试验中,中心区域对动物来说是潜在的威胁环境,而外周区则相对安全,因此焦虑水平高的动物倾向于停留在外周区,反之,对中央区探究次数及时间增加。

2.3 模型评价 焦虑模型主要反映动物对外界事物的好奇行为及对周围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在模拟人类的焦虑反应、预测抗焦虑药物方面是有效的,但其中对心理应激中躯体应激比例增加,有一定的缺陷。

3 愤怒及恐惧动物模型

3.1 模型制作 刘晓伟等[20]通过领地入侵和光电刺激,将躯体刺激减少到极小。愤怒实验组(实验主鼠)单独饲养于不锈钢笼中(50c m 30cm 20c m),自由饮食饮水。制造昼夜颠倒环境,每晚24时开灯,中午12时关灯。连续孤独饲养10天,第11天13时30分至15时30分进行实验,每只模型组大鼠笼内放进1只入侵激惹鼠(实验客鼠),开始计时、摄像,前5m i n为双方适应期,观察记录第6~20m i n内大鼠行为变化。恐惧实验组置于电击笼(30c m 40c m 40cm)中,第1天放入笼中后首先给动物3m i n适应环境,而后开始给予电击(1mA 1s)和光照(10W日光灯)1s,时间间隔为1m i n,刺激30m i n;第2、3天刺激程序与第1天相同;第4天将动物置于电击笼中后,先给其10m i n适应环境,而后30m i n按照原来的时间间隔单纯给予光照,同时记录动物处于冻结状态的时间(注意除外呼吸运动)。怒、恐应激出现的不同行为变化,与文献[21]报道一致。

3.2 行为评分标准 应激后敞箱行为学检测记录动物3m i n的行为,以穿越底面的格子数为水平活动得分,以直立的次数为垂直活动得分。旷场实验得分为两者之和。同时记录中央格停留时间(指大鼠被放入旷场正中格至其三爪跨离中央格的时间),修饰(指大鼠前肢向上抬举、抓痒、洗脸、舔足等动作)次数,修饰时间,粪便粒数。行为评定采用盲法,由3名观察者观看录像后评分,取其平均值[1]。恐惧模型大鼠在闪光照射后出现冻结姿势[22]:静止、呆滞、蜷缩、蹲伏等,期间仅有呼吸和轻微摇摆运动。其总时间称为冻结时间,即恐惧模型大鼠行为得分。行为评定采用盲法,由3名观察者观看录像后评分,取其平均值。

3.3 模型评价 本实验制订的模型评定方法稳定性较好,具有良好的信度,基本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同时W istar 大鼠种系的垂体-肾上腺系统功能发达,对应激反应灵敏;且雄性鼠攻击性强,孤独饲养后易激惹,故此模型选择成年雄性W istar大鼠进行实验,制造模型的成功率(100%)高。

从上述动物模型可以看出,设计心理应激动物模型时,最困难的技术问题,就是要把引起大鼠产生应激的诸因素和躯体因素完全分离,至少部分分离。目前有效的动物模型多采用限制应激、不可控制的电应激等,但仍不可避免地包含了躯体应激的成分,容易引起直接的生理反应,混淆心理应激和生理应激的反应模式。因此,进一步分离心理和躯体刺激等因素,尽量避免掺杂物理(躯体)性应激成分,建立起一种相对 纯粹 的心理应激模型,仍将是今后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其次,衡量指标分散,特异性较差。实验研究致病因素的作用时间、强度等难以控制。理化指标的选择带有主观性,部分指标与临床实验观测值矛盾,甚至脱节,无法应用于临床。建议后续筛选特异性高、代表性强、生理作用突出的指标开展研究。再者,大多数动物模型都选择雄性动物而忽略了动物的性别差异,面对相同的应激状态,性别之间的行为表现和药物反应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有必要建立雌性动物的情绪应激模型,深入地研究其产生机制,并探讨两种性别动物应激机制不同的原因。随着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必将建立和发展起来一些更好更具特色的动物模型,对进行综合、立体、多系统的医药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Katz R J,Roth KA,Carroll BJ.A cute and ch ron ic stress effects on

open fi eld acti vity i n the rat:i m p lications f or am odel of depression

[J].N eurosciB iobehav Rev,1981,5(2):247-251.

[2] W ill ner P.C hron ic m il d s tress(C M S)revisited:cons i sten cy and

behavi ou ra-l neu rob i o l og i cal concordance i n t h e eff ects of C M S

[J].Neu ropsyc h ob i ol ogy,2005,52(2):90-110.

[3] N ir mal J,B abu C S,H aris udah an T,e t al.Eval uation ofb ehavioural

and an tioxidant acti v i ty ofCyti sus scopari u s L i nk i n rats exposed to

ch ron i c unpred i ctab l e m il d stress[J].BM C Co m p l e m en t A lt ern

M ed,2008,8:15.

[4] E j che-l Coh en TF,W ood GE,W ang J F,e t a l.Ch ron ic restrai nt

stress d ecreases t h e expressi on of g l utat h ione S-trans f erase p i2i n

the m ouse h i ppoca mpu s[J].B rai n Res,2006,1090(1):156-

162.

[5] Jiang P,Ch ang L,Pan CS,et a l.Protective role ofm etallot h i onei n

i n stress-i nduced gas tri c u l cer i n rat s[J].W orld J Gastroen tero,l

2005,11(18):2739-2743.

[6] Ren ard CE,Dailly E,Dav i d D J,et al.M onoa m i ne m etabolis m

changes f oll o w i ng t he m ou s e forced s w i m m i ng t est bu t not t he t a il

suspens i on test[J].Funda m C li n Phar m aco,l2003,17(4):449-

455.

[7] Con treras CM,Chac n L,Rodr guez-Land a JF,et al.Spon t an eous

firi ng rate of l ateral septal neu rons d ecreases after f orced

s w i m m i ng test i n W istar rat[J].Prog Neu ropsyc h ophar m acol B i o l

Psych iatry,2004,28(2):343-348.

[8] C ryan J F,M o mb ereau C,Vass out A.The t a il suspens i on test as a

m od el f or assess i ng an ti depressant acti v i ty:revi ew of

phar m acol og i ca l and geneti c s t ud i es i n m i ce[J].N eurosci

B i obehav Rev,2005,29(4/5):571-625.

[9] M c Art hu r R,Bors i n i F.An i m al m odel s of depression i n d rug

d iscovery:a h ist orical p ers pecti ve[J].Ph ar m acol B i och

e m

Behav,2006,84(3):436-452.

[10] M al kes m an O,M aayan R,W e i z m an A,e t a l.Aggress i ve behavi or

and HPA ax i s hor mones after soci al i sol ati on in adu lt rats of t w o

207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年2月第35卷第2期

d ifferent gen eti c ani m al m od el s for d epressi on [J ].B ehav Brai n Res ,2006,175(2):408-414.

[11] B il k e-iGorz A,Gyerty n I ,L vay G .mCPP -i nduced anx i et y i n

the li gh t -dark b ox i n rats a ne w m ethod for screen i ng anxi o l ytic activit y [J ].Psychophar m acology (B erl),1998,136(3):291-298.

[12] 谭德讲,武永敬明,小友进,等.ddy 小鼠替代大鼠的经济简便

的抗焦虑药筛选改进模型 间氯苯哌嗪诱导的小鼠明暗箱焦虑模型[J].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2003,20(Z1):65-69.

[13] Vogel J R ,Beer B ,Clody DE .A sm i p l e a nd relia b l e conflict procedu refor

testi ng an t -i anxiet y agents[J ].Ps ychophar mac ol ogia ,1971,21(1):1-7.

[14] Thors ellA,M ichal k ie w i cz M,Du m on t Y.Beh avi oral i n sensiti vit y

t o restrai n t stress ,absen t fear s uppress i on of beh avi or and i m paired s patial l earn i ng i n transgen i c rats w ith h i ppoca mpa l neu ropep tide Y overexpressi on[J].Proc Natl Acad S ciU S A,2000,97(23):12852-12857.

[15] D Am ato FR ,R izzi R ,M oles A.A m odel of s oci al stress i n

do m i nant m ice :eff ects on s oci osexual beh avi or [J ].Physi o l B ehav ,2001,73(3):421-426.

[16] Post R M,L everic h GS ,X i ng G ,e t al .Devel opm en t a lvu l nerab ilities

to the on s et and cou rse of b i polar d is order[J].Dev P s ychopat h o,l 2001,13(3):581-598.

[17] Fern ndez Espej o E.S truct u re of t h e m ouse behav i our on the

elevated p l us -m aze test of anx i ety[J].B ehav B rai n Res ,1997,86(1):105-112.

[18] Sun CY ,Q i SS ,Lou XF ,e t a l .C hanges of l earn i ng ,m e m ory and

level s of Ca MK ,Ca M mRNA,CREB mRNA in the h i ppoca mpus of chron i c m ulti p l e -stres sed rat s[J].Ch i n M ed J ,2006,119(2):140-147.

[19] Con rad CD ,G roteKA ,H obbs R J ,e t a l .S ex d ifferences i n spatial

and non-s pati al Y -m aze perfor m an ce after ch ron ic stress [J ].N eurob i olL ea m M e m,2003,79(1):32-40.

[20] 刘晓伟,曲宏达,张红梅,等.怒恐伤气大鼠血浆ACTH CORT

I L-2I L-8变化的比较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6,33(2):239-240.

[21] Takeu c h i T ,I w an aga M,H arada E.Possi b le regu l atory m echan is m

of D HA-i nduced ant-i stress reaction in rats[J].Brai n Res ,2003,964(1):136-143.

[22] Con rad CD ,M au l d i n -Jourda i n M L,H obb s RJ .M etyrapone reveal s

t h at p rev i ous ph ron i c stress d ifferenti ally i m pairs h i ppoca m pa-l d ependen tm e mory[J].S tress ,2001,4(4):305-318.

[收稿日期]2009-06-05

[作者单位]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I CU,安徽蚌埠233004[作者简介]段立彬(1981-),男,硕士研究生.

[文章编号]1000-2200(2010)02-0208-03 综 述

细胞因子与急性肺损伤的关系

段立彬 综述,何先弟 审校

[关键词]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肺损伤;细胞因子;综述[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 急性肺损伤(acu te lung i n j ury ,AL I)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为主要表现的肺部继发性损伤,是肺组织失控性炎症反应的结果。目前,严重的AL I 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 i ratory distress syndrom e ,ARDS)的病残率仍高达40%以上[1]。AL I 时肺部炎症反应的特征性标志是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o l ym orphonuc l ear neutroph i,l P M N )的大量聚集和凋亡延迟,细胞因子(cy t ok i ne ,CK )在此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的研究[2]证实,促炎性和抗炎性C K 网络失衡在AL I /ARD S 的发病过程中起关键作用[2],而如何调控炎性C K 的过度释放,使促炎和抗炎性CK 网络恢复平衡状态也已成为研究热点[3]

。本文就促炎和抗炎性CK 之间的平衡与A L I 的关系作一综述。1 CK 及其分类

CK 是由免疫细胞和某些非免疫细胞经刺激而合成、分泌的一类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蛋白质,作为细胞间信号的传递分子,主要参与调节免疫应答、免疫细胞分化发育、介导炎性反应刺激造血功能、组织修复等。根据CK 在炎

性反应中的作用不同可分为促炎性CK 和抗炎CK [4]。促炎性CK 主要有:肿瘤坏死因子(tu m or necrosis f ac t o r ,TNF )、白细胞介素1(i nterleuk i n -1,IL -1)、I L-6、I L-8、 干扰素(i nterferon - ,IFN- )等,与炎症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抗炎性CK 主要有:

I L-4、IL -10、I L-13等,其有拮抗炎性介质,抑

制炎症发展的作用。也可以据CK 的生物学功能分类,主要可分为IL 、I FN 、集落刺激因子(co lony sti m u l a ti ng factor ,

CSF)、TNF 、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化学趋化因子等[5]。2 AL I 中各种CK 的变化

2.1 核因子- B (nuclear factor - B ,NF- B ) NF- B 是由Sen 和Ba lti m o re 于1986年首先在成熟B 细胞核提取物中发现的一种与免疫球蛋白 轻链基因增强子中特定DNA 位点结合的蛋白。它不仅存在于B 淋巴细胞,而且几乎存在于所有细胞中,且与炎症和免疫反应关系密切的很多CK 、黏附分子等的基因启动部位都含有 B 位点。因此,NF- B 能够和许多CK 、黏附分子、炎性介质等启动子区域的固定核苷酸序列相结合从而启动其基因转录,在机体的炎性反应、免疫应答及细胞的生长、分化、黏附、凋亡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6]。NF- B 是由多肽链p50和p65两个亚基组成的二聚体。在静息状态下,NF- B 家族蛋白以同源或异二聚体的形式与家族抑制蛋白I B(N F -I B)结合,并以非活性形式存在于细胞质中,非活性NF- B 复合物和有活性N F - B 在细胞

208

J Bengbu M ed Co l,l Februar y 2010,Vo.l 35,N o .2

慢性心理应激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评价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2009-03-17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资助项目(K J 2008B 318)[作者单位]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233004[作者简介]王 寅(1981-),男,硕士研究生,住院医师. [文章编号]1000-2200(2010)02-0206-03 综 述 慢性心理应激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评价研究进展 王 寅 综述,王洪巨 审校 [关键词]应激,心理学;动物模型;大鼠;综述[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R 395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工作压力增加,生活节奏加快,心理应激因素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得到广泛重视。心理应激触发机体产生的生理学效应包括急性自主神经功能不全、神经内分泌激活、血流动力学改变和引发炎症反应过程。因此,研究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和康复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慢性心理应激动物模型在医学研究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量用于临床药物的筛选和评价,并且通过这些慢性心理应激动物模型了解临床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发生、发展以及对疾病的预后评估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对于心理应激模型还没有统一的标准,现将主要的几类心理应激动物模型及其评价方法作一综述。 1 慢性抑郁型动物模型 抑郁是一种以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行为迟缓为主要症状的精神疾病,同时可伴有睡眠减少,体重降低等躯体症状。1.1 模型制作 1.1.1 慢性温和的不可预知性应激(chron ic m ild stress ,C M S) 由K atz 等 [1] 于1981年创立,但缺点较多,如过强的 应激刺激常导致动物死亡。由W ill ner 等[2-3] 对其进行改 进,是目前应用和研究较多的一种抑郁症模型。让大鼠在2~4周内每天经历一种不愉快的轻度应激,包括冷水游泳(4 ,5m i n),电击(电流强度1.0mA,频率1次/分),热环境(45 ,5m in),日夜颠倒,闪光刺激(频率3次/分),禁食,禁水,夹尾(1m in)等刺激。每种刺激形式不连续2天出现,形成一种CM S ,避免动物对同一种刺激产生适应。1.1.2 束缚应激模型 慢性束缚模型[4-5] 是将动物限制在 一个狭小的容器内(直径5cm ,长20cm ),使动物产生无助 或抑郁,每次刺激时间约1h 。 1.1.3 行为绝望(behav i oural despair ,BD )模型 亦称之为 强迫游泳模型 (f o rced s w i m m i ng test ,F S T ),由Porso lt 等1977年建立,被R enard 等[6-7]应用,是将大鼠(或小鼠)置入盛水的环形玻璃缸内强迫游泳。动物最初在水中拼命游动、挣扎,试图逃脱,随之感到逃脱是不可能的,便不再挣扎和游动,仅将头部露出水面,肢体漂浮,维持一种不动状态,称之为 BD 。由此衍生出小鼠的悬尾模型(tail suspension test ,T ST ),是将小鼠尾部悬挂,悬尾小鼠为克服不正常体位而挣 扎活动,但活动一定时间后,出现间断性不动,显示 绝望 状态[7-8]。 1.1.4 其他类型 如药物诱发的抑郁模型[9],孤养模型[10]等抑郁模型。 1.2 模型行为评分 目前尚无公认的经典测量抑郁情绪的测验,在各种抑郁模型动物中主要通过以下试验测量抑郁水平:多用敞箱试验[1]进行行为测评,表现为大鼠自发性探究行为明显减弱,运动能力降低。体重减轻、性行为减少、血浆中糖皮质激素升高,睡眠周期紊乱。同时发现老鼠天生偏好糖水的兴趣下降,运用糖水消耗试验测定24h 饮用1%蔗糖溶液的量,若糖水消耗显著降低,表示抑郁模型造模成功[2]。1.3 模型评价 上述抑郁模型可用于抗抑郁药物的筛选及抑郁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因其采用的刺激因子类似人在生活中经历的应激事件强度,较好地模拟了人类快感缺乏、兴趣降低这一核心症状,并且模型稳定持久,作为抑郁应激模型是理想的。2 焦虑动物模型 焦虑是事先知道但又不可避免的、即将发生的应激性事件引起的一种预期反应,以恐惧、担心、紧张等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同时伴心悸、多汗、手脚发冷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其核心症状为担忧。2.1 模型制作 2.1.1 间氯苯哌嗪(mCPP)诱导焦虑的明暗箱模型 1998 年B ilke -i Go rz 等[11]建立了W istar 大鼠mCPP (2.5m g /kg)诱导焦虑的明暗模型,焦虑症状是通过对动物进入明箱的次数明显减少表现的。谭德讲等[12]用ddy 小鼠取代W i star 大鼠建立mCPP 诱导焦虑的明暗箱模型,是一个简便易行,经济有效的焦虑模型。 2.1.2 V oge l 饮水冲突试验和条件性电击饮水冲突是将动物的饮水行为和不确定的电击结合起来,动物如果想满足饮水的需要就可能受到电击的创伤,由此造成动物在饮水和避免电击之间的冲突,产生焦虑反应[13]。而条件性电击模型中,将某种信号和电击随机结合起来,信号出现后可能会出现电击,也可能不出现电击,动物处于期待性焦虑反应[14]。2.1.3 社会行为模型 该类模型包括天敌暴露[15]、社会隔离、母爱剥夺[16]等。天敌暴露模型是将动物暴露于对其生命有强烈威胁的另一动物面前,天敌就会进行猛烈的进攻, 而造成其焦虑水平的提高。但这一模型往往会对试验动物造成创伤,故多采用可视天敌暴露和天敌气味暴露等模型。2.2 模型行为评分标准 经典的测量动物焦虑反应的方法是高架十字迷宫试验[17]和敞箱试验。高架十字迷宫试验是 206 J Bengbu M ed Co l,l Februar y 2010,Vo.l 35,N o .2

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以方测证研究

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以方测证研究 指导老师: 何建成 (上海中医药大学05中西医& 05中医专业&05康复,上海201203) 1 研究意义 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多发于中老年,临床上以主要以锥体外系运动障碍为特征,表现为运动迟缓,静止震颤和强直,自主神经功能的障碍和痴呆等。原发性帕金森病最主要的化学病理为黑质神经元死亡,其致密部不能合成多巴胺,而致纹状体乙酰胆碱与多巴胺的功能失去平衡而发病,不仅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而且对感觉、认知也有严重影响。 2 研究进展 目前帕金森病的治疗仍然是针对其症状的控制,左旋多巴迄今是帕金森病的金标准治疗药物,但因其长期使用副作用明显。尤其是运动并发症已成为晚期PD 病人的主要生活障碍[1],临床使用局限性大;而手术治疗又存在严重的破坏性,寻找能够预防和延缓疾病进程的治疗方法成为迫切需要。大量的临床和实验资料显示: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效果明确、良好。中药在保护神经细胞、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抗兴奋性毒性等方面有其独特的疗效[2]。 帕金森病属于中医学”颤证”、”颤振”、”振掉”以及“肝风”等范畴,在许多中医古医籍中都有记载。然而,通过对大量的中医临床文献的整理,发现中医药将帕金森病的病因病机主要归纳为“虚”、“瘀”、“痰”三个方面;治法也集中在滋补肝肾、平肝熄风,活血化瘀,蠲痰散结三种治法的应用上;应用较多的中药方剂主要有天麻钩藤汤、定振丸、桃红四物汤、涤痰汤、温胆汤等。 本实验在经典的西医帕金森病动物模型基础上,进行以方测证(中医证型属性)研究,旨在探讨帕金森病动物模型的中医属性,以期为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提供动物模型,为药效学研究等提供理论依据。 3 研究目的 利用“以方测证”的经典研究方法,对帕金森病的中医证型进行研究。 4 实验材料 4.1 实验用药: 4.1.1天麻钩藤饮: 天麻9g、钩藤12g、石决明18g、山栀9g、黄芩9g、川牛膝12g、杜仲9g、桑寄生9g、夜交藤9g、砂茯神9g、益母草9g。浓度为3.08g/ml。 4.1.2桃红四物汤: 桃仁6g、红花4g、当归12g、川芎8g、熟地黄15g、白芍10g。浓度为1.49g/ml。 4.1.3涤痰汤: 姜半夏8g、胆南星8g、橘红6g、枳实6g、茯苓6g、人参3g、菖蒲3g、竹茹2g、

动物氧化应激研究进展

动物氧化应激研究进展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姚浪群 北京爱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胡红军 随着我国畜牧业特别是现代养殖业集约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人们对动物福利意识的增强,动物应激医学已成为动物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动物应激医学研究中,动物氧化应激又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热点研究课题。 1 氧化应激概念与起因 1.1 氧化应激概念 动物在正常生理代谢过程中,会产生许多自由基,这些自由基通常不会导致组织细胞的损伤,机体依靠自身体内的抗氧化防御体系,主要包括抗氧化酶类(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硫转酶GST等)以及非酶类的抗氧化剂(包括维生素C、维生素E、谷胱甘肽、褪黑素、a-硫辛酸、类胡萝卜素、微量元素铜、锌、硒等),可以保护机体组织和细胞防止自由基的损伤。当动物机体细胞内产生的自由基的水平高于细胞的抗氧化防御能力时,氧化还原状态失衡,过量的自由基存在于组织或细胞内,即诱发氧化应激,并导致氧化损伤。因此,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是机体应答内外环境,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对机体进行多层次应激性调节和信号转导,同时造成氧化损伤的重要生命过程。器官和组织对氧化应激的易感性依赖于它的抗氧化系统的状态和氧化剂与抗氧化之间的动态平衡。 氧化应激可导致细胞膜磷脂过氧化、蛋白质过氧化(受体和酶)以及DNA的氧化损伤。脂质、蛋白质和DNA的氧化会对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从而影响机体的生长、发育、衰老等过程。急性和慢性的应激都能通过产生自由基诱导胃肠道、免疫系统等多方面的氧化应激。 1.2 氧化应激的起因 1.2.1 自由基的产生 细胞在正常新陈代谢和先天免疫反应过程中,都会产生活性氧代谢物(ROM)——自由基。首先,肠上皮细胞的主动新陈代谢本身就是ROM的来源,其生成与电子传递链的活性有关。所产生的活性物质包括超氧化物阴离子(O2-)、过氧化氢(H2O2)和羟基自由基(·OH),它们都是线粒体中氧化磷酸化不可避免的产物。其次,另一个内源性氧化应激源自于肠道先天及获得性免疫系统在与许多共生物和病原微生物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一氧化氮(NO),其在食物和水的吸收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 当动物遭受应激刺激或患病时,机体代谢出现异常而骤然产生大量自由基,过量的自由基数

建立小鼠肿瘤模型的研究进展

建立小鼠肿瘤模型的研究进展 摘要:建立一种理想的肿瘤动物模型对研究肿瘤的发病、治疗和预防有重大的意义。其中小鼠肿瘤模型具有生长周期快、易获得、易操作等优点被基础实验研究所广泛采用,如何选择和建立一个合适的小鼠肿瘤模型对肿瘤的整个研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字:肿瘤,动物模型,小鼠 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多发病和常见病。对肿瘤的研究一般都是在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基础上展开的。建立一个完全反映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比较困难,但可依据不同的实验目的选择相应的动物实验模型。 1.实验动物的选择 可用作肿瘤模型的动物有很多,小鼠肿瘤模型作为其中一种常用模型主要因为有以下几个优点。(1)易获得,常用的肿瘤模型小鼠通常采用SPF级小鼠,SPF级小鼠一般医学院校及研究所都能买到。(2)生长周期短,一般小鼠肿瘤模型两周左右就能长大,能大大缩短实验周期。(3)易操作,小鼠的动物实验操作一般简便,因此可适当增加组内样本数量,使实验数据更具说服力。 2.理想的建立肿瘤模型应具备的条件 (1)肿瘤生长的过程应与人类肿瘤生长过程相似,做到尽可能复制出与人类肿瘤相同的模型。 (2)制作模型的方法简单易行。 (3)动物模型的重复性要好,要能满足实验的多次重复试验结果稳定性好。 (4)采用的建模方法对实验人员和环境无危害或危害较小。 3.肿瘤来源的选择 现在世界上保有近500种的动物移植瘤,但常用于筛药的不到40种,多数为小鼠肿瘤,其次是大鼠和仓鼠移植瘤,包括小鼠L1210淋巴白血病,P1534淋巴白血病,艾氏腹水瘤,Friehd病毒白血病,肉瘤180,白血病P388,Lewis肺癌,腺癌755,白血病615,Walker-256,吉田肉瘤,肉瘤45,Liol淋巴瘤,Dunning 白血病,Wagner癌肉瘤,白血病L5170Y,P1798淋巴肉瘤,LPC-1浆细胞瘤,淋巴瘤8,B16或Cloadman黑色素瘤,Ridaway骨肉瘤,Gardner 淋巴肉瘤,肉瘤37,P315白血病,Mur hy-sturm淋巴肉瘤,Jensen肉瘤,Geurin氏癌,仓鼠十二指肠腺癌和人体肉瘤HSL第1代杂交鼠移植。它们对抗癌药作用的敏感性大致可分

动物氧化应激研究进展

动物氧化应激研究进展

动物氧化应激研究进展 随着我国 畜牧业 特别是现代养殖业集约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人们对动物福利意识的增 强,动物 应激医学已成为动物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动物应激医学研究中,动物氧化应 激又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热点研究课题。 1 氧化应激概念与起因 1.1 氧化应激概念 动物在正常生理代谢过程中,会产生许多自由基,这些自由基通常不会导致组织细胞 的损伤,机体依靠自身体内的抗氧化防御体系,主要包括抗氧化酶类(包括超氧化物歧化 酶 SOD 、过氧化氢酶 CAT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 、谷胱甘肽硫转酶 GST 等) 及非酶类的抗氧化剂(包括 维生素 C 、维生素 E 、谷胱甘肽、褪黑素、 a- 硫辛酸、类胡萝 卜素、微量元素 铜、锌、硒等),可以保护机体组织和细胞防止自由基的损伤。当动物机 体细胞内产生的自由基的水平高于细胞的抗氧化防御能力时,氧化还原状态失衡,过量的 自由基存在于组织或细胞内,即诱发氧化应激,并导致氧化损伤。因此,氧化应激 (Oxidative Stress) 是机体应答内外环境, 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对机体进行多层次应激性调节 和信号转导,同时造成氧化损伤的重要生命过程。器官和组织对氧化应激的易感性依赖于 它的抗氧化系统的状态和氧化剂与抗氧化之间的动态平衡。 氧化应激可导致细胞膜磷脂过氧化、蛋白质过氧化 (受体和酶 )以及 DNA 的氧化损伤。 脂质、 蛋白质和 DNA 的氧化会对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从而影响机体的生长、发育、 衰老等过程。急性和慢性的应激都能通过产生自由基诱导胃肠道、免疫系统等多方面的氧 化应激。 1.2 氧化应激的起因 1.2.1 自由基的产生 细胞在正常新陈代谢和先天免疫反应过程中, 基。首先,肠上皮细胞的主动新陈代谢本身就是 性有关。所产生的活性物质包括超氧 化物阴离子 ( · OH) ,它们都是线粒体中氧化磷酸化不可避免的 产物。其次,另一个内源性氧化应激源 自于肠道先天 及获得性免疫系统在与许多共生物和病原微生物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一氧化 氮 (NO) ,其在食物和水的吸收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 当动物遭受应激刺激或患病时,机体代谢出现异常而骤然产生大量自由基,过量的自 由基数量 将超过抗氧化体系的还原能力, 使机体处于氧化应激状态, 结果会导致机体损伤。 目前研究表明主要有四种致细胞损伤机制: 1) 对脂类和细胞膜的破坏,从而导致细胞死亡。 2) 对蛋白质、酶的损伤,从而导致蛋白质变性,功能丧失和酶失活。 3) 对核酸和染色体的破坏,从而导致 DNA 链的断裂,染色体的畸变和断裂。 4) 对细胞外基质的破坏,从而使细胞外基质变得疏松,弹性降低。 1.2.2 氧化应激的起因 1.2.2.1 外源性因素 1.2.2.1.1 日粮 营养因素 营养缺乏或不良可能使体内自由基增加,而且还影响抗氧化酶生物合成及 内源性抗氧 都会产生活性氧代谢物 (ROM) ——自由 ROM 的来源,其生成与电子传递链的活 (O2-) 、过氧化氢 (H2O2) 和羟基自由基

2020年(情绪管理)心理压力与应对

(情绪管理)心理压力和应对

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应对措施 环境工程硕0901班:王波 学号:M200973177 2010年5月20日

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应对措施 摘要:面对现代社会日益复杂的竞争,大学生承受着各方面的压力,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心理问题呈上升趋势。作为壹名兼职新生班主任,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当前大学生中存于比较严重心理问题现状,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关联策略。 关键词:心理;健康;管理;教育

1.前言 作为壹名兼职新生班主任,对于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关注是我工作的重要内容,而辅导员于新生到校3个月后,对新生的心理情况做过壹次普查,结果是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非常严重,这也引起了我对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的兴趣。 压力,亦称为应激,是指紧张或唤醒的壹种内部心理状态,它是人体内部出现的解释性的、情感性的、防御性的应对过程。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大均是由许多特定的压力造成的。这些压力多半是来自外于事件的刺激,或者来自内于生理方面的影响,也有壹部分是由个体心理认知所诱发的。正如许多社会应激理论均把个体和社会整合起来,认为个体压力本身就是社会压力的壹部分。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壹个社会变化迅速的时代,面对现代社会日益复杂的竞争,大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心理问题呈上升趋势。大学生心理是否健康,不仅会影响其于校学习和生活,仍将影响其终身发展。因此,了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探索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根据大学生群体心理特点,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发展过程中和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优化他们的心理素质,使他们全面、充分、和谐、主动地发展,是高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 目前,各种心理压力困扰着当代大学生,由此造成的负面影响的程度和范围也于日益加深和扩大。某名校某大学生自杀坠楼身亡,某考生因未能考取理想大学郁郁寡欢,自我隔离,某大学生沉迷网络,逃避现实等等。我们希望通过对个别典型案例的调查分析,联系受访者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等找出困扰着大学生

维生素A对动物氧化应激的减缓作用机制

动物营养学报2019,31(6):2458?2464ChineseJournalofAnimalNutrition 一 doi:10.3969/j.issn.1006?267x.2019.06.002 维生素A对动物氧化应激的减缓作用机制 石惠宇1,2一闫素梅1? (1.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呼和浩特010018;2.海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海口570228) 摘一要:花生四烯酸(ARA)二活性氧和一氧化氮(NO)过量产生可以引起细胞氧化损伤三维生素A可以有效地调控ARA和NO的生成,在减缓氧化应激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三本文主要从提高硒蛋白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xR)的表达和活性二通过TrxR/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途径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GPx1/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途径对ARA及NO进行调节2个方面综述了维生素A对动物氧化应激的减缓作用机制,为深入研究维生素A对氧化应激的调节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三关键词:维生素A;动物;氧化应激;调节机制 中图分类号:S816一一一一文献标识码:A一一一一文章编号:1006?267X(2019)06?2458?07收稿日期:2018-12-1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160466) 作者简介:石惠宇(1988 ),女,蒙古族,内蒙古清水河人,讲师,博士,从事动物矿物质与维生素营养研究三E?mail:shihuiyu2017@163.com?通信作者:闫素梅,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yansmimau@163.com 一一动物的产奶量高低和乳品质优劣与乳腺的健康状况密切相关[1]三乳腺组织作为动物体内新陈代谢最为旺盛的功能部位,在泌乳期间需氧代谢活动明显加剧,存在生成过量自由基的风险,如活性氧(ROS)二过氧化氢(H2O2)二一氧化氮(NO)以及花生四烯酸(ARA)等生成过量三对高产奶牛而言,围产后期和泌乳前期尤为明显三在正常生理状态下,机体自由基的生成与清除速率维持动态平衡三当自由基生成速率大于清除速率时,则自由基大量累积并与细胞DNA二蛋白质二类脂膜等发生氧化反应[2-3],会降低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的抗氧化机能二免疫功能及炎症应答能力,增强奶牛对疾病的易感性,进而影响泌乳功能,最终导致产奶量和乳品质下降[4]三乳腺氧化应激水平的进程性提高会使乳腺免疫功能发生障碍,进而导致乳房炎发病率和严重程度提高[5]三因此,减缓乳腺细胞氧化应激二保持细胞氧化还原平衡,对维持动物健康及高产具有重要意义[6]三研究表明,维生素A可以有效调控ARA及NO的生成,具有提高机体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的能力, 防御细胞炎症及氧化应激的发生三本文主要综述了维生素A对动物抗氧化功能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对深入开展维生素A调节机制的研究二科学补充维生素A及增强动物的抗氧化功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三 1一维生素A对氧化应激的减缓作用 一一抗氧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二过氧化氢酶(CAT)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xR)的活性与总抗氧化能力(T?AOC)等以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是反映机体抗氧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三本课题组的前期试验结果显示,维生素A具有提高抗氧化功能二减缓氧化应激的作用,可增强奶牛血清中SOD和GPx的活性并降低MDA的含量[7];另有报道指出,在NRC(2001)推荐量的基础上提高维生素A水平到220IU/kgBW,可以显著提高奶牛的抗氧化功能[7]三LeBlanc等[8]的研究显示,血清视黄醇含量每增加100ng/mL,临床性乳腺炎风险相对降低60%三利用体外法的研究也发现,维

脑肿瘤动物模型的研究

脑肿瘤动物模型的研究 动物模型是研究肿瘤发病机制和检验各种治疗方法的有力武器,本文就脑肿瘤动物模型的历史发展和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脑肿瘤目前仍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而肿瘤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为研究其发病机制、生物学特性和检测各种治疗方法提供了一种高模拟性工具。自上世纪以来,先后建立了化学物质诱发脑肿瘤模型、病毒诱发模型、同种以及异种移植模型,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转基因动物模型又将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 1.早期脑肿瘤动物模型及其局限性 1.1 自发性脑肿瘤动物模型 脑肿瘤在哺乳动物中的发病率不一,有报道狗为0.1-0.5%,SD大鼠(7803只)为0.44%,但另一组41000只SD大鼠中仅发现38例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在灵长类动物中更为罕见,曾解剖14000只恒河猴和1247只猕猴尸体,未发现一例脑肿瘤[1]。由于发病率低,加之自发瘤的隐匿性及荷瘤动物生存期短的特点,自发瘤模型难以用于临床。 1.2 化学物质诱发模型 早期使用甲基胆蒽注入鼠脑实质内可成功诱发出脑肿瘤,其中大部分为胶质瘤和脑膜肉瘤。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使用一种合成的致癌物质N-亚硝基脲及其衍生物乙基亚硝基脲(ENU)等进行肿瘤诱发实验。Kostener[2]等将50㎎/㎏的ENU给受孕20天的大鼠一次性静脉注射后,子代中均出现了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但ENU对成年鼠诱发脑肿瘤率较低。亚硝基脲类物质诱发的脑肿瘤在部位、类型、诱导时间以及恶性程度等方面均有很大差异。 1.3病毒诱发模型 由于发现病毒与脑肿瘤的发病存在一定的关系,一些学者试图使用病毒进行脑肿瘤诱发实验,核糖核酸病毒(Rous肉瘤病毒)和脱氧核糖核酸病毒(腺病毒)均可诱发脑肿瘤。Bigner[3]等把浓缩的Rous肉瘤病毒(0.01ml)注射到一种新生犬脑内,经一段潜伏期后全部发生胶质瘤或肉瘤,而且在动物体内并未发现子代病毒,这说明病毒的致瘤机理可能与其复制无关。中国生物治疗网https://www.sodocs.net/doc/172805643.html,杨教授特别指出,肺癌的早期症状也有人将AD12病毒直接注入到出生后24小时的鼠脑实质内,经过数月的潜伏期后就能发生脑肿瘤,其中大部分为髓母细胞瘤。Tabuchi[4] 则把感染Rous病毒的纤维母细胞接种到猴的右额叶内,73%发生了肿瘤,主要是肉瘤。病毒诱发的脑肿瘤可在同种动物中连续传代,经过克隆后可制成生物特性稳定的模型,但其致瘤周期不一,诱发瘤性质差别较大,而且病毒不宜保存,对人也有一定的伤害作用,从而限制了其应用。 2.脑肿瘤移植模型 同种移植模型较多用于胶质瘤的研究。将诱发的鼠脑胶质瘤进行体外细胞培养,形成稳定的细胞系,如C6,9L,BT4A等,再将这些细胞植入同种大鼠脑内,可得到同种移植胶质瘤模型。脑肿瘤同种移植模型虽能提高肿瘤的模拟性和统一性,但动物脑瘤与人脑瘤相比,在遗传学、细胞动力学和生物学方面均存在显著的差异,因而人们将目光更多地投向脑肿瘤异种移植模型。 由于免疫排斥反应的存在,早期多将肿瘤移植于动物免疫缺陷区,如豚鼠眼前房、仓鼠颊囊、兔角膜和鸡胚绒毛膜等,还有学者采用药物、X线照射等方法抑制动物免疫反应[5]。直到1968年由于免疫缺陷动物的发现,才真正开创了脑肿瘤异种移植动物模型的时代,这些动物包括T淋巴细胞功能缺陷的裸小鼠、裸大鼠,B淋巴细胞功能缺陷的CBA/N小鼠以及T、B淋巴细胞联合缺陷的Lasat小鼠、SCID小鼠等。目前对于脑肿瘤移植的方法还存在不同意见,主要包括:脑内移植、肾包膜下移植和皮下移植。脑内移植最接近肿瘤的人体生长环境,但其操作复杂,动物感染及死亡率高。近来有学者[6]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将浓缩的肿瘤

针刺对脑卒中痉挛大鼠模型大脑皮质DRD1mRNA_DRD2mRNA表达的影响

湖 南 中 医 药 大 学 学 报 Journal of TCM Univ. of Hunan 51 2012 年 12 月第 32 卷第 12 期 Dec. 2012 V ol. 32 No. 12〔收稿日期〕2012-11-25 〔基金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J J6080);湖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开放基金项目(10K046);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 (2010JT4015);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CX2011B344)。 〔作者简介〕岳增辉(1966-),男,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针灸治病作用机理与临床研究。针刺对脑卒中痉挛大鼠模型大脑皮质DRD1mRNA 、DRD2mRNA 表达的影响 岳增辉1,陈乐乐2,朱小姗2,薛 晓3,肖硕实3,关 闯3? (1.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8;2.湖南中医药大学2009级硕士研究生,湖南 长沙 410208;3.湖南 中医药大学2010级硕士研究生,湖南 长沙 410208) 〔摘要〕目的 通过观察针刺对脑卒中痉挛状态大鼠大脑皮质多巴胺受体亚型(DRD1、DRD2)mRNA 表达的影响, 探讨针刺缓解脑卒中痉挛状态的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作大鼠脑卒中痉挛状态模型,常规手法针刺组 (模型+常规手法针刺阳陵泉、曲池)及电针组(模型+电针阳陵泉、曲池)。以神经系统损伤症状、肌张力评分评价模 型和针刺疗效,RT-PCR 法观察大鼠大脑皮质DRD1mRNA 、DRD2mRNA 的表达。结果(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可降低大 鼠神经系统损伤评分及痉挛大鼠的肌张力,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1),但常规手法针刺组与电针组比较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大脑皮质DRD1mRNA 、DRD2mRNA 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常规手法针刺组与电针 组表达均明显增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常规手法针刺组与电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针刺对脑卒中痉挛性瘫痪具有较好的疗效,其作用机理可能与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大脑皮质DRD1mRNA 、 DRD2mRNA 的表达有关;但常规手法针刺与电针差异不明显。 〔关键词〕脑卒中痉挛状态;常规手法针刺;电针;多巴胺D1受体信使核糖核酸;多巴胺D2受体信使核糖核酸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doi:10.3969/j.issn.1674-070X.2012.12.028.051.04 Effect of acupuncture on the Dopamine receptors expression of DRD1mRNA/DRD2mRNA in cerebral cortex of spastieity model rats after stroke YUE Zeng-hui,CHEN Le-le,ZHU Xiao-shan,XUE Xiao,XIAO Shuo-shi,GUAN Chuang (TCM University of Hunan,Changsha,Hunan 410208,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acupuncture on relieving stroke spasticity by observing acupuncture treatment methods ’ influence on the Dopamine receptors expression of DRD1mRNA 、DRD2mRNA cerebral cortex in spastieity model rats. Methods 40 Experimental SD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blank control group, sham operation group,model group,conventional handy acupuncture group (modeling + routine handy acupuncture on Yanglingquan and Quchi), electroacupuncture group (modeling + electroacupuncture on Yanglingquan and Quchi).Use the method of suture-occlusion to prepare stroke paralysis model in https://www.sodocs.net/doc/172805643.html,e the Nervous sysem damage symptom score and Spasticity assessment score to evaluate model and the effect of acupuncture, use the ELISA to analyse acupuncture treatment methods ’ in ?uence on DA 、DRD1、DRD2 contents in substantia nigra and cerebralcortex which of rats with cerebral stroke spastic paralysis, use the reverse transcription-PCR to observe acupuncture treatment methods ’ in ?uence on DRD1mRNA 、DRD2mRNA expression of cerebral cortex in spastieity model rats. Results (1) Acupuncture can decrease the Nervous system damage symptom score and the Muscle tension (P <0.01); there was no signi fi cant difference between ceconventional handy acupuncture group and electroacupuncture group (P >0.05). (2) DRD1mRNA 、DRD2mRNA expression in cerebral cortex : Compared with model group, expression of conventional handy acupuncture group and ·针推经络·

氧化应激对猪肠道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动物营养学报2018?30(8):2887 ̄2893ChineseJournalofAnimalNutrition 一 doi:10.3969/j.issn.1006 ̄267x.2018.08.002 氧化应激对猪肠道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陈凤鸣一陈佳亿一彭一伟一韦良开一李颖慧一黄兴国? (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长沙410128) 摘一要:畜牧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种畜繁殖障碍二幼畜成活率低和发病率高二畜产品品质下降等都与氧化应激有关?氧化应激已经成为动物健康与营养研究的热点?本文对肠道氧自由基产生来源二氧化应激影响肠上皮细胞增殖分化机制及猪生产中氧化应激对肠道氧化损伤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氧自由基?氧化应激?肠上皮细胞 中图分类号:S856.4一一一一文献标识码:A一一一一文章编号:1006 ̄267X(2018)08 ̄2887 ̄07收稿日期:2018-02-0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772617)?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D0500500) 作者简介:陈凤鸣(1991 )?男?安徽桐城人?博士研究生?从事饲料资源开发利用研究?E ̄mail:cfming@stu.hunau.edu.cn?通信作者:黄兴国?教授?博士生导师?E ̄mail:huangxi8379@aliyun.com 一一机体氧化还原反应是许多生物化学反应途径以及细胞功能的基础[1]?其稳态的维持主要是依赖于机体氧化系统和抗氧化系统之间的动态平衡?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oxygenspecies?ROS)产生过量或者机体抗氧化系统遭到破坏?就会打破这种动态平衡?引起氧化应激(oxidativestress?OX)[2]?ROS过量产生或抗氧化剂系统清除ROS 不足都会引起氧化应激?导致肠道细胞凋亡和组织损伤 [3] ?肠道黏膜屏障遭到破坏将会迅速激活 先天性免疫?引起固有层急性炎症反应?一旦肠道黏膜屏障被破坏?免疫细胞和肠上皮细胞与致病因子发生反应?并产生炎症介质和ROS?进而破坏DNA二蛋白质和脂质 [4] ?最终导致破坏肠上皮细胞 层凋亡途径的激活?目前有关ROS在细胞中的作用都是针对一定水平范围而言的?低水平的ROS促进细胞有益反应?高水平的ROS导致氧化应激?造成细胞损伤和死亡?然而?不同的ROS产生系统也可能导致不同的响应?例如?在线粒体中产生的ROS更容易引起细胞损伤和凋亡[5-6]?而在膜上产生的ROS更有助于细胞增殖分化的信号传导[7]?当然?这样区别也不是绝对的?线粒体产生的ROS也被证明对细胞增殖二迁移和转移有积极作用[8-9]?而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 (NADPH)氧化酶产生的ROS也可诱导细胞凋亡[10]?ROS在生理水平范围内参与许多信号传导途径?包括基因转录二蛋白激酶活化等?从而实现对细胞因子分泌的调节和细胞运动性的协调[11]?因此?ROS的两面性增加了使用抗氧化剂用量的难度? 1一肠道ROS产生的来源 一一动物肠道自由基按照来源可分为内源性自由基和外源性自由基?内源性自由基主要来源于线粒体呼吸链(mETC)二NADPH氧化酶及黄嘌呤氧化酶等氧化酶酶促反应途径?肠道中的过渡金属离子通过芬顿反应也会产生自由基?肠道共生菌也会诱导肠上皮细胞产生自由基?此外?机体内巨噬细胞和过氧化物酶也会产生自由基?环境因素(高温二低温二过高的饲养密度等)二疾病因素(细菌或病毒感染二寄生虫球虫等)二饲粮因素(不饱和脂肪的氧化二霉菌毒素等)等因素导致机体产生外源性自由基?形成氧化损伤? 1.1一mETC和NADPH氧化酶酶促反应 一一线粒体内膜上有由辅酶Q二外周蛋白以及细胞色素c等组成的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MRC)?MRCⅠ和Ⅲ的电子泄露导致分子氧的还

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常用行为学实验研究进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172805643.html, 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常用行为学实验研究进展作者:倪锡森龙金瑶陈剑浩陈晓婧 来源:《教育周报·教育论坛》2018年第09期 【摘要】动物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动物的沟通行为、情绪表达、社交行为、学习行为等。由于动物行为学对于动物学习和认知等方面的研究,它已经被广泛地运用于各类动物实验。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就近年来关于帕金森病动物行为学实验作一综述,为相关研究作参考。 【关键词】帕金森病;动物行為学;模型 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是较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它是以运动减少、肌肉强直和静止性震颤为主要症状,其病理改变主要为黑质的纹状体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退行性病变,纹状体DA递质减少,细胞内嗜酸性路易小体(Lewybody,LB)形成[1]。在探究PD的真正治病机理和更多有效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动物实验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因为造模成功的大鼠行为往往与临床PD患者的特殊行为互相对应,所以实验中往往通过多种行为学方法进行PD大鼠的行为学障碍的检测,来判断造模的成功与否。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就近年来关于PD大鼠模型行为学实验方法作一综述,为相关研究作参考。 1检测大鼠协调运动能力 APO诱导旋转实验:分别在术后7d、14d、21d给予APO(0.5mg/kg,SC)诱导大鼠旋转,观察在安静宽敞的环境下大鼠的行为学变化,取30min内旋转圈数≥210转的大鼠作为成 功的PD模型组。及给药后4周后每组大鼠腹腔注射APO0.15mg/kg,注射5min待大鼠稳定向左侧转圈后计数,以旋转360度为1次,共记录30min,观察各组大鼠30min旋转总圈数,用大鼠旋转圈数差值比(K值)表示各组大鼠行为学改善程度,K值=(干预后旋转圈数-干预前旋转圈数)/干预前旋转圈数。 APO诱发的大鼠旋转实验是目前PD模型主要的评价方法,大鼠给予APO激动D2受体以后会出现向健侧旋转的现象,通过观察大鼠的旋转次数和协调能力的变化帮助评定PD模型的成功与否,旋转次数的增加和协调运动能力的降低与多巴胺能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密切相关[2]。 2检测大鼠空间记忆能力 Morris水迷宫实验:每次实验时把大鼠从其中一个区域面朝池壁放入水池中,由于大鼠的求生本能,大鼠将在水池内游泳直到找到隐藏在水面下的平台为止。每次训练时间一般为60s 或120s,找到平台后允许大鼠在平台上滞留5~10s。如果大鼠未在规定时间内找到平台,则实验者帮助其找到平台并在平台上滞留10~30s。每次训练间隔时间为30s左右,每只大鼠每

转基因小鼠肿瘤模型的研究进展_百替生物

转基因小鼠肿瘤模型的研究进展 沈富毅,潘隽玮,郁嘉伦,余昂,侯晓骏 [摘要]动物模型在肿瘤病因的揭示,发病机理的探索以及治疗措施的评估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继常规转基因方法之后,可诱导表达转基因、基因打靶、条件性基因打靶以及基因捕获等技术的出现及其在肿瘤模型建立中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大量能较好模拟人体相应肿瘤的动物模型,极大地深化了我们对肿瘤生物学行为的认识,并有助于人们找到攻克肿瘤的办法。 [关键词]肿瘤,小鼠模型,转基因 肿瘤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及生命的重大疾病,动物模型在肿瘤病因、发病机理的揭示以及治疗措施的评价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肿瘤动物模型最早源自小鼠自发突变系或经致癌剂诱变而得,对它们的研究使我们对环境致癌物及其代谢活动机理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自发突变频率在自然状态下通常很低,而诱发模型也因其不可精确控制性而限制了它们的应用。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随着人们对癌基因激活或抑癌基因失活在肿瘤发生发展中作用的认识日益深入,以及近年发展起来的小鼠生殖系引入可诱导或精细调控突变技术的应用,小鼠肿瘤模型的建立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本文就此作一简要综述。 1.常规转基因(transgenic) 上世纪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原核显微注射技术,使我们可以将外源DNA直接导入小鼠生殖系以构建转基因动物模型。目的基因在合适启动子驱动下表达,可赋予转基因动物新的表型,通过其表型分析可识别研究基因的功能。转基因动物技术在肿瘤研究中的主要作用就是建立转基因的肿瘤动物模型,该研究始于1974年,Jaenisch等1用显微注射法将多瘤病毒SV40的DNA导入到小鼠的囊胚(blastocyst)中,在子代小鼠的肝、肾组织中检测到了SV40的DNA。这一结果证明,将外源基因导入胚胎细胞中并实现整合是可能的。以后相继有人用同样的方法实现了外源基因向小鼠受精卵的转移,并能遗传给后代。在基因转移的方法上相继出现了逆转录病毒载体法、电脉冲法等。1985年,Adams2等用转基因方法首次构建了B淋巴瘤myc癌基因易位的小鼠模型,此后10年,陆续发展了针对各种类型恶性肿瘤的转基因小鼠研究。如今这项技术运用较为成熟的是,利用免疫球蛋白启动子调控的c-myc基因在转基因小鼠中的表达,导致早期淋巴瘤的发生3。在LTR/c-myc转基因小鼠模型中,利用哺乳类动物肿瘤病毒长末端重复序列(LTR)驱动c-myc广谱的表达,可造成多种组织形成肿瘤,如睾丸、乳腺和淋巴系。1984年Stewart把小鼠乳腺癌病毒(MMTV)的增强子与myc基因或ras基因连接,形成的MMTV-myc转基因小鼠和MMTV/V-Ha-Ras转基因小鼠都有高的乳腺癌发生率4。近年来,这项技术更多的运用于肿瘤发生机制的探索上。Li等5构建了乳腺癌WAP-Tag转基因小鼠模型,该模型由小鼠乳清酸蛋白WAP启动子和SV40大T抗原构建而成,可用于乳腺癌变过程中细胞的增殖与凋亡、DNA突变及修复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在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的研究中,Heisterkamp等6构建的bcr-abl和crkl双转基因小鼠发病潜伏期及存活期均大大缩短,直接证明了crkl参与

帕金森病动物模型具体方法及步骤

帕金森病动物模型具体方法及步骤 原型物种人 来源MPTP 模式动物品系SPF级Balb/C小鼠,健康,雄性,4~6W,体重为 18g~20g。 实验分组实验分六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受试药组三个剂量组。 实验周期4-6 weeks 建模方法模型建模方法: 腹腔注射MPTP 20mg/kg/d,连续注射14天。对照组使用等体积生理盐水进行腹腔注射,操作及注意事项相同。MPTP给药结束后,模型建立成功。 药物给以相应的药物处理;正常组、PD模型组使用等体积PBS进行腹腔注射,操作及注意事项相同。 应用疾病模型 1.转棒实验:使用小鼠转棒仪检测小鼠的运动协调能力。将小鼠置于直径为3cm的旋转杆上,转速调整为30r/min,每次同时测定5只小鼠,每个隔室中1只。记录小鼠从转棒开始转动至掉落转棒所经历的时间,测定时间为 1min,每次中间休息1min,连续5 次,记录1min 内掉落次数。 2.旷场实验:即自发活动,是检测MPTP损伤后少动的常用指标。

旷场实验所用实验箱为尺寸:500×500×300mm旷场,周壁的颜色为黑色,旷场底面被平均分为16个4×4 个小方格。正上方架摄像头,视野覆盖整个旷场。将动物放置在正中央格,同时进行摄像和计时,时间为5 min。通过计算机示踪分析系统来分析动物在一定时间内的活动状态。实验室保持安静,室温为20 ℃左右,光线充足。观察指标:方格间穿行次数(动物的四肢从一个格进入另一个格为穿行一次)、直立次数(动物双前肢同时离地,或者双前肢放在墙壁上算作直立一次)、中央格停留时间、穿过中央格的次数。 3.爬杆实验:是评价小鼠运动协调能力的经典方法。通过记录小鼠由杆的顶端往下爬到底部(双前爪着地)所需时间,比较其运动能力。本实验将小鼠放置于一个木制的粗糙的小球上,其下端接有一个表面粗糙、截面为圆形的木棒,木棒下端放置于鼠笼里,当小鼠头朝下方从木球爬至木棒上,用秒表记录此刻的时间为A,当其爬至木棒最下端时,记录此刻的时间为B,那么小鼠爬完整个木棒所用的时间为C,C=A-B,每只小鼠测试俩次,将俩次爬杆的平均时间作为统计指标。 1.脑组织尼氏体染色 取各组小鼠脑组织,经固定液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后,进行尼氏小体染色。观察各组动物脑组织中尼氏小体的数量。 2. 免疫组化检测脑黑质TH表达 取各组小鼠脑组织切片,修片至脑黑质部位,进行免疫组化染色酪氨酸羟化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