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4年我国批准上市药品情况分析

2014年我国批准上市药品情况分析

2014年我国批准上市药品情况分析
2014年我国批准上市药品情况分析

2014年我国批准上市药品情况分析

根据咸达数据对已公开数据的统计,2014年获批上市的药品共507个,相比2013年的602个和2012年的593个,为近3年最低。

一、化药

2014年获批上市的化药为466个,其中仿制药220个,新药127个,进口药63个。相比前两年有所减少:2013年批准上市的化药为506个,2012年则为494个。

1、1.1类

2014年获批上市的1.1类新药有10个,涉及3个品种,分别是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的重磅胃癌靶向药物阿帕替尼(原料和片剂),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抗菌药物吗啉硝唑(原料药和注射剂),湖南方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万特制药(海南)有限公司和苏州二叶制药有限公司的阿德福韦酯(原料),以及湖南华纳大药厂有限公司的阿德福韦酯(片剂)。

这3个药物中最值得关注的应该是恒瑞公司的阿帕替尼片。其商品名为艾坦,是全球第一个在晚期胃癌中被证实安全有效的小分子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也是晚期胃癌标准化疗失败后,疗效最好的单药。同时,该药还是胃癌靶向治疗药物中惟一的口服药物,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并能减少治疗费用。2014年6月,该药的临床研究被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选作大会报告。这是我国创新药物研究第一次在全球顶级学术会议亮相,第一次入选ASCO的优秀研究。

豪森公司的吗啉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商品名为迈灵达,规格为100毫升∶0.5克,即由100毫升0.9%的氯化钠溶液与0.5克吗啉硝唑组成。该药属于临床急需的新型第三代硝基咪唑类抗菌药,适用于对吗啉硝唑敏感的厌氧菌所引起的外科感染和妇科感染。临床研究表明,该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其成功上市将为临床提供新的抗感染治疗方案。豪森公司于2002年对吗啉硝唑进行立项研究,研发历时12年,费用高达3000多万元人民币。

阿德福韦酯片目前已经有多家上市。

值得说明的是,2013年我国批准上市的1.1类新药为4个,涉及两个品种;2012年则没有1.1类新药获批上市。2014年1.1类新药上市获批数量的增加,也说明了国内企业自主创新药物研发的进步。

2、3.1类

2014年共有86个3.1类新药获批上市。获批数量最多的是系统用抗感染药,共计16个。在所有的3.1类新药中,有些药品在国内是第一次上市,有些药品打破了国内独家垄断的局面,有些药品则获得独家剂型上市,还有些用量很大的药品在国内属前3家上市等。

武汉启瑞药业有限公司的索法酮干混悬剂2014年3月获批,首次在国内上市,商品名为瑞琅,用于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急性发作的治疗。这也是武汉启瑞到目前为止获批生产的惟一的独家首仿品种。

注射用盐酸尼非卡兰由四川百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2014年首次上市,商品名新博舒,规格为50毫克。该药最初是由德国先灵公司和日本三井药品公司共同开发的新型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用于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效或不耐受的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室颤患者的治疗。

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阿戈美拉汀片为褪黑素类似物。阿戈美拉汀既是首个褪黑素受体激动剂,也是5-羟色胺2C受体拮抗剂,最初由施维雅公司开发研制,2011年在我国进口上市,具有抗抑郁、抗焦虑、调整睡眠节律及调节生物钟的作用,不良反应少。目前国内阿戈美拉汀的上市申报企业已达近20家,江苏豪森首先冲出重围。

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另一个品种注射用比伐芦定也于2014年获批上市,豪森由此成为国内第2家上市该药的企业,成功打破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该品种目前在国内市场的垄断地位。注射用比伐芦定(泰加宁)是信立泰2011年末上市的独家品种,也是信立泰继其拳头产品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泰嘉)之后比较强势的产品。该药是水蛭素衍生物片段,为一种特异的可逆性凝血酶直接抑制剂,主要用于预防血管成型介入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前后的缺血性并发症。

2014年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聚卡波非钙片获批上市,打破了苏州中化药品工业有限公司对该药的垄断。聚卡波非钙片2011年最早在我国上市,用于治疗便秘、肠易激综合征、十二指肠憩室和腹泻。

对于之前只有进口上市的盐酸奥洛他定片,2014年国内有两家企业的上市申请获批,即重庆青阳药业有限公司和北京四环科宝制药有限公司,其中前者还获批了独家剂型的盐酸奥洛他定胶囊剂。盐酸奥洛他定最早由爱尔康公司上市滴眼剂,后来协和发酵麒麟株式会社在我国进口上市了该药的片剂,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皮肤病伴发的瘙痒,现国内这两家企业瓜分了其口服用药的市场。

此外,2014年,除了获得富马酸卢帕他定片剂的生产批件外,北京四环科宝制药有限公司还获得了富马酸卢帕他定胶囊的独家剂型上市批准。该药最早上市的为片剂,目前国内有3家企业获批片剂生产。作为具有抗组胺和血小板拮抗活化因子双重作用的惟一的抗

过敏药物,该药较西替利嗪和氯雷他定具有一定的优势,可望成为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一线药物。

最后还想提及的是临床使用非常广泛的喹诺酮类广谱抗菌药盐酸莫西沙星。该药最早由德国拜耳公司在国内进口上市,商品名拜复乐,包括氯化钠注射液和片剂两种剂型。2013年国内企业南京优科制药有限公司首先获得盐酸莫西沙星注射液的国内上市资格,2014年成都天台山制药有限公司成为获得盐酸莫西沙星注射液上市权利的第2家企业(四川锡成药业有限公司提供原料),盐酸莫西沙星之战由此拉开序幕。

3、进口

2014年批准上市的进口化药共63个,与往年相比有所减少(2013年为83个),共涉及36个品种。

其中,首次在国内上市的品种有6个(包括复方制剂):协和发酵麒麟株式会社的盐酸西那卡塞片(商品名盖平,用于治疗肾病透析患者的继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或者甲状旁腺癌所致的高钙血症);艾尔建信息咨询(上海)有限公司的溴莫尼定噻吗洛尔滴眼液(用于降低眼内压);爱尔康(中国)眼科产品有限公司的曲伏噻吗滴眼液(商品名苏力坦,用于降低眼内压);博莱科公司的钆特醇注射液(商品名普海司,用于磁共振成像造影剂);诺华公司的二甲双胍维格列汀片(Ⅱ)和(Ⅲ)(商品名宜合瑞,用于治疗糖尿病);西班牙Rovi制药的贝米肝素钠注射液(商品名稀保,是一种低分子肝素,用于预防血栓性疾病)。

二、中药

2014年获批上市的中药有24个,包括22个国产品种,2个进口品种。这一数量比2013年的49个减少一半,且没有1类新药。

22个国产上市品种中,绝大多数是6类新药,共10个:湖南德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紫贝止咳颗粒、北京华洋奎龙药业有限公司的鼻舒滴丸、北京勃然制药有限公司的眠虑安胶囊、四川康定金珠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的然降多吉胶囊、昆明滇虹药业有限公司的七龙脉通胶囊、黑龙江省济仁药业有限公司的熄风止动片、四川康神药业有限公司的栀淋清颗粒、北京长城制药厂的脾胃宁口服液、天津中天制药有限公司的金地蓝解毒片、金陵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福州梅峰制药厂的肠泻安胶囊。

此外,还有1个5类新药(四川逢春制药有限公司的安泰妥胶囊)、2个8类新药(北京益芝堂现代制药有限公司的儿感冒宁颗粒和炎热清片),剩下的均为补充申请。

三、生物制品

2014年批准上市的生物制品共14个,包括治疗用生物制品11个,预防用生物制品3

个。

在11个治疗用生物制品中,有1个1类,即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的注射用抗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单抗。肾综合征出血热是一种以发热、出血和急性肾功能损害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流行于世界近30个国家。据统计,目前每年我国该病的发病人数为10万人左右,病死率达5%~10%。该药的上市,可尽早从患者体内清除病毒,阻止继发的病理损伤及病情发展,降低病死率和减少后遗症。

此外,还有1个进口治疗用生物制品:默沙东公司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注射剂。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注射剂是2000年及2001年第一个分别通过欧盟和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的长效干扰素,在全球长效干扰素处方量中排名第一。2004年5月,该药在我国获批用于治疗慢性丙肝,2007年3月在我国又获批慢性乙肝适应证。目前,国内没有企业上市该品种。

2014年批准上市的3个预防用生物制品包括1个7类,2个15类,分别是北京绿竹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的AC群脑膜炎球菌-b型流感嗜血杆菌多糖结合疫苗(7类)和伤寒Vi 多糖疫苗(15类),以及浙江卫信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的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15类),均用于预防感染。

摘自:中国医药报

中国企业在境外上市的状况的利弊分析和策略建议

中国企业在境外上市的状况的利弊分析和策略建议 摘要 伴随着中国加入WTO,在国内市场逐渐对外开放,世界经济渐趋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一些垄断型企业强烈地需要尽快走出国门,积累国际化发展的经验,以期扩大国际影响,提升国际竞争力,境外证券市场为这一要求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但境外上市道路并不平坦,无论是改革中大型国企,还是成长中的中小民企,境外上市都并非一帆风顺。如何从众多的问题中汲取教训以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诸多已境外上市和准备境外上市的企业在境外上市后应当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妥善地安排企业境外上市,都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思考的。论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对中国企业境外上市进行了概述,接着研究境外上市迅速发展的原因,然后对我国企业境外上市的利弊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了我国企业境外上市的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上市公司;原因;优势;弊端;策略 Abstract In addi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hina accession to the WTO, domestic market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the gradually integrated international economy, some monopoly enterprise ugly need go out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accumulate internationalized experience, in the hope of expanding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promoting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The overseas security market has offered the broad stage for these companies. Although the tide of overseas listing is surging, being in the ascendant, for the medium-and-large-sized state-owned enterprise and growing medium and small private enterprises, the road is uneven. How to draw the lessons from numerous problems? Which questions should we pay attention to while listed or to be listed? How to arrange overseas IPOs properly? It is worth for us to study and think conscientiously. In foundation of the summary of the predecessor research result, first, The paper carried on the outline of the cross-border listing of our country, then studied cause of the rapidly growth of cross-border listing, and analysis the advantages and defects of cross-border listing ,finally gave suggestions and the countermeasure of cross-border listing for our enterprise .

药品上市后再评价工作的现状与思考_颜敏

论坛 药品上市后再评价工作的现状与思考 颜敏吴晔王兰明李少丽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北京100061) 1药品上市后再评价的概念 1.1药品上市后再评价的含义药品上市后再评价是指根据医药学的最新学术水平,从药理学、药剂学、临床医学、药物流行病学、药物经济学及药物政策等方面,对已批准上市的药品在社会人群中的疗效、不良反应、用药方案、稳定性及费用等是否符合安全、有效、经济的合理用药原则做出科学评价和估计。 1.2药品上市后再评价的必要性 1.2.1药品上市前研究的局限性在药品上市前临床研究过程中,受到许多人为因素的限制(局限性):1病例少上市前药品的临床试验病例数较少,我国5新药审批办法6规定?期临床试验20~30例,ò期临床试验病例100对,ó临床试验病例300例以上;o研究时间短上市前药品的临床试验过程一般较短,观察期相应较短;?试验对象年龄范围窄上市前药品不具备在特殊患者人群(如老年、儿童患者)中使用的实际经验;?用药条件控制较严有心肝肾功能异常、妊娠、精神异常、造血系统异常的患者不参加试验;?目的单纯药品上市前研究主要考察疗效,临床试验的观察指标只限于试验所规定内容,未列入试验内容的一般不予评价。 由于上述原因,一些发生频率低于1%的不良反应(ADRs)和一些需要较长时间应用才能发现或迟发的ADRs未能发现。因此,药品在ADRs发现与管理上存在时滞现象,见表1[1]。 表1药品ADRs的发现、毒性表现及管理时滞 药品毒性表现受害人/发生率上市年份警觉年份证实年份管制年份非那西丁肾损害、溶血肾损害2000余例,死亡500余例1887195319591974异丙基肾上腺素气雾剂严重心律失常、心衰死亡约3500例1961196519681968心得宁皮炎至少2257例有毒性反应1970197219741975角膜结膜炎1970197419751975 硬化性腹膜炎1970197419751975已烯雌酚下代阴道腺癌少女阴道腺癌300余例1948197019711971 药品上市前研究的局限性不仅是不良反应的脱漏,对药物有效作用资料同样存在脱漏。这是因为受试药品在更大人群中的有效率及与其同类药品比较的有效率、药品长期使用中的长期效应、药品新的适应证以及在临床实践中存在的可影响疗效的多种因素,在上市前均缺少研究,见表2[2]。 表2药品上市后临床实践中开发的新适应证药品原适应证新适应证 心得安抗心律失常降压、偏头痛、预防心肌梗死阿罗嘌呤辅助抗Ca抗痛风 利多卡因局麻抗心律失常、复合麻醉 三环类用于安定主要用于抗忧郁 异丙嗪抗组织胺强化麻醉 金刚胺抗病毒抗帕金森病 1.2.2临床不合理用药的严重性合理使用药品是以当代的系统化综合医药学、管理学知识指导用药,使药物治疗符合安全、有效、经济的基本要求。临床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在用药指证不明确、违反禁忌证、疗程过长或过短、给药途径不适宜、合并用药过多等。不合理用药的药品主要涉及到抗生素、解热镇痛、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品种。目前世界各国都存在着大量的不合理用药现象,见表3。 表3部分国家的教学医院中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情况国家(年份)不合理用药(%)种类/部门 加拿大(1997)42外科 50妇科 12内科 美国(1978)41所有住院患者 澳大利亚(1979)86~91预防用药 加拿大(1980)30儿内科 63儿外科 澳大利亚(1983)48所有部门 科威特(1988)39儿科住院患者 澳大利亚(1990)64使用万古霉素的患者泰国91所有部门 南非(1991)54妇科住院患者 22~100无使用限制的抗生素泰国41所有部门 79.7外科预防用药 40.2资料记载的感染 我国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从回顾性病例分析得到的数字约为住院病例的19.6~20%,即有1/5~1/4的住院患者存在不合理用药[3],造成了临 ) 433 )

医院住院药品使用情况分析报告

医院住院药品使用情况 分析报告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2014年度我院药品使用动态分析及超常预警年度总结 为了保障我院药品使用的安全、合理、经济,监督临床合理使用药品,我科根据我院制定的《药品使用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制度》(2010年修订),对我院每月药品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并定期开展合理用药评价。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的提出了整改措施,有效的促进了我院临床用药的合理性。现对2014年度我院药品使用情况总结如下: 一、对每月使用金额排名前20位的药品进行排名并全院公示,并与前月前20位药品使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对连续3月排名前三位的药品(排除专科医院专科用药因素)进行通报。2014年度我院每月排名前三位药品均为神经、精神等专科药物;排名前20位药品均以西医神经、精神科药物以及中医安神剂、理血剂和治风剂等为主。 二、对每月单品种使用金额波动幅度大于50%的药品进行统计分析: (一)对每月单品种使用金额波动幅度大于50%的药品进行全院公示,2014年度我院药品波动幅度大于50%的药品统计见附件1。 (二)每月对波动幅度幅度大于50%的药品结合医院当月整体业务量及临床用药合理性检查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并将异常情况及时反馈职能部门及临床,并提出整改措施。 (三)对连续3月波动幅度大于50%的药品进行通报,并报相关部门整改。本年度有2个品种(注射用血塞通针0.2g、三七通舒胶囊)连续3月波动异常。经调查该药为专科用药,其波动幅度超范围主要与医院整体业务量增减有关,无不合理用药现象。

三、对每月使用金额排名前10位的药品品种进行重点监测、分析。2014年度药品排名前十位品种汇总表见附件2。由表2可以看出,我院药品用量排名比较固定,其原因主要与我院为专科医院临床用药相对单一有关。 四、加强抗菌药物的监控:对进入排名前20位抗菌药物进行重点监测。通过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的开展,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明显好转,抗菌药物用量大幅下降。本年度进入前20位抗菌药物仅个别品种。 五、对进入前10位的中药注射剂进行监测,并对其临床使用情况进行重点监控(适应症、用法用量、配伍禁忌、不良反应等)。 六、每季度对全院药品动态监测情况进行总结,并将波动异常品种在《医院药事药管理信息》中公示。 综上所述,2014年度(2663.44万元)全院用药总金额与2013年度(2466.91万元)有所增涨,增幅为7.97%,这主要与医院整体业务增涨有关,涨幅在正常范围内。每月中、西药品品种及用量变化幅度整体均在正常范围内。排名前十位品种较固定,主要为神经、精神等专科药物;前20位药品大致分为西医神经、精神科药物以及中医安神剂、理血剂和治风剂等;这与我院是专科医院用药情况相符。排名前20位中抗菌药物所占比例比上年度明显下降。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整体好转。 我院已将药品使用动态分析及超常预警工作常态化,并形成一套完整的PDCA 模式的管理、落实机制,有效的促进了我院的合理医疗、合理用药,有力的保障了用药的安全、合理、经济,全面的提高了我院的医疗质量。 报医院药事管理与治疗委员会,医务科 药剂科临床药学室 2015-1-12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发表时间:2014-03-25T15:16:19.310Z 来源:《中医学报》2013年12月第28卷供稿作者:李桂芬[导读] 在使用抗菌药物的半个世纪以来,很多传染病得以消灭,严重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得到控制。 李桂芬 承德县医院急诊科河北承德067400 【摘要】 目的:了解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促进抗菌药物的使用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的方法,调查医院2011年10月—2012年1月呼吸科出院的150例住院患者的病例,内容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诊断、药物种类、用法用量、联合用药的合理性评价等。结果:150例患者应用抗菌药物13种,其中使用最多的是头孢菌素类。联合药物中以头孢菌素类+阿奇霉素最多用。抗菌药使用平均天数(8±1 5)d,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分析以联合用药不恰当或重复用药最多见。结论:医院的呼吸内科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基本遵循安 全、有效、经济、合理的原则。 【关键词】抗菌药物;合理用药【中图分类号】R978 2+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 8999(2013)12 0162 01 抗菌药物一般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药物,在使用抗菌药物的半个世纪以来,很多传染病得以消灭,严重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得到控制。抗菌药物在人类与疾病斗争中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但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现象依然存在。鉴于呼吸科是实施抗感染治疗的主要科室,抗菌药物的应用较为普遍,对我院呼吸内科2011年10月~2012年1月的出院病历进行了调查分析,在明确指征下选用适宜的抗菌素,避免毒性反应、不良反应的发生及致病菌的耐药性等。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2011年10月~2012年1月医院呼吸内科出院患者病历中随机抽取的150例使用抗菌药物的病历进行了调查。患者年龄25—85岁,男66例占44%,女84例占56%。平均住院天数(8±1 5)d。主要临床诊断为:肺部感染、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胸腔积液等。 1 2方法:详细统计每例患者的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内容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诊断、药品名称、用法用量、用药时间、联合用药及过敏等情况,进行用药合理性评价。分析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的合理性。2结果 2 1抗菌药物应用情况:150例中,应用抗菌药物13种,其中使用最多的是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使用率位居前7位的药物(见表1)。表1抗菌药物使用率前7位(%) 2 2抗菌药物联用情况:以单种药物为主有52例,两种联用药80例,三种联用药8例。联用药中以阿奇霉素+头孢菌素最多用。 2 3抗菌药使用疗程:抗菌药使用平均天数(8±1 5)d,疗程5—20d。 2 4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分析[1]: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具体病例的情况将不合理用药情况分为6类:⑴用药无指征;⑵用药时间过长,过短或换药频繁;⑶剂量不足或偏大;⑷不恰当联合用药⑸病原菌产生耐药后继续使用;⑹过早停药或感染控制已多日而不及时停药。见表Ⅱ。 2 5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150例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中,有110例进行了病原学检查,检查率75%,检出率68%,药敏试验率98%。 3讨论 150例病例中患者的主要病原菌:肺炎链球菌、流感杆菌、革兰阴性杆菌等。头孢哌酮舒巴坦钠+阿奇霉素使用比较多,主要由于病例中,老年人数多以及有基础病,且长期滥用抗菌药物,细菌耐药性的增加与抗菌药物用量增大呈相关性[2]。本次调查中,大多医师未根据各药的药理学特点、患者的生理、病理特点了解并存疾病的现状,确定用药方案,需要医师使治疗“个体化”,力争最佳疗效。应尽早做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正确提取痰培养以及确定痰中病原体是正确使用抗菌药物的有力依据(见表2)。表2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

上市企业盈利模式国内外研究现状-

上市企业盈利模式国内外研究现状- 上市企业盈利模式国内外研究现状* 论文导读:: 准则体系于 2007 年 1 月 1 日起在上市公司中执行。 上市企业盈利模式国内外研究现状*。 论文关键词: 上市公司,盈利模式,研究现状传统的理论和企业经营实践中的误区,使得我们对企业盈利模式认识不到位。 难以有效地指导企业的发展战略,尤其是难以培育出有高盈利能力的企业。 而这正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宗旨是相违背的。 企业的盈利模式是在与竞争对手的角逐中,设计和实施的可为企业带来显著、持续利润的经营方式,是其特有的赖以盈利的商务结构及其对应的业务结构 1。 成功的盈利模式必须能够突出一个企业不同于其他企业的独特性 2。 上市公司是企业形态中的特殊群体。 上市公司群体不仅对于促进建立并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优化资源配置、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提升企业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这使得我们对上市公司盈利模式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有关盈利模式的研究开始不断涌现。 这些研究成果对企业的经营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本文通过对企业盈利模式以及上市公司盈利模式的相关研究进行汇总、梳理和分析,指出盈利模式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一、我国有关盈利模式研究概述通过对 CNKI 博硕士论文及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 以盈利模式为检索关键字,在文献标题中进行检索,检索出文献共计 733 篇上市公司,其中期刊论文 622篇,博士论文 0 篇,硕士论文 95 篇,会议论文 16 篇。 在检索结果里,搜寻有关上市公司的相关研究,只有 3 篇期刊论文,针对性研究文献非常少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见表 1)。 表 1 盈利模式相关文献检索情况另外,还有众多国内学者有关盈利模式的研究集中于证券公司的盈利模式。 他们分别从券商的经营模式、企业战略、资源投入和企业竞争行为等来分析券商的盈利来源,盈利结构,探索新的盈利模式。 目前,我国证券公司经营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如资产规模小,业务单一、创新能力不足上市公司,且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等(王开国,2003) 17。 吴晓求(2004) 18 认为我国证券公司盈利模式存在很多弊端,券商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缺乏财富积累机制。 他提出中国券商盈利模式应该向服务盈利模式转变,从而带动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及改进

2014年5月份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及改进 一、药占比、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 2014年5月份药占比、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均继续下降,分别达到39.75、49.3150.2和47.1442.81。药占比和抗菌药物使用率较4月份分别上升了0.9和0.89,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持续下降,比上月降低了4.33DDDS/100人天。药占比和抗菌药物使用率增高的原因经调查主要是一些较常期住院的老病人因为三夏季节的临近,比较集中的办理出院手续,这些长期住院的病人一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感染情况,另一方面诊断明确,慢性病多,治疗检查项目少、用药多,因此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和药占比都较高,所以拉升了这两项指标。这两项指标仍然在国家和省卫计委的控制标准以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虽然降低幅度较大,已经接近国家要求三级综合医院“努力控制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争取达到40以下”的目标。 药占比超标的科室继续由质控科按标准扣罚科室奖金。对于抗菌药物使用率超标的科室同样的点数扣罚科室奖金。 二、药物及抗菌药物消耗情况: 抗菌药物使用金额前十名的药品如下表:

抗菌药物使用量前十名的药品如下表:

使用金额前十名的药品如下表: 前五名的药品使用量和使用金额较前两个月没有大的变化。5月28日召开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委员会,决定对抗菌药物使用累计3个月居于前三名的美洛西林舒巴坦(0.625和2.5两个规格)进行15%降价处理,对药物使用金额大的新海能降价进药、对耐药率高于75%

的头孢唑林(新泰林)暂停药处理。要求药学部、医务部、监察科、审计科、党办、招标办和采购办共同联合对供应商进行降价进药和停药。进一步加大抗菌药物的监控和干预力度,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和使用强度。 三、微生物送检率: 微生物送检率目前除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达标以外,非限制级和限制级抗菌药物的病原学送检率均不达标,问题的关键在于意识和观念的改变。目前对抗菌药物使用前送检率没有采取处罚措施。而特殊抗菌药物的使用有审批机制控制,没有病原学检查,特殊级抗菌药物一般无法使用,所以送检率高。下一步将探索控制到人的做法,如果限制级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能达标,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权限。 微生物送检情况如下表:

浅析我国药品上市后再评价体系

浅析我国药品上市后再评价体系 发表时间:2012-08-21T11:01:02.84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4期供稿作者:韩杨[导读] 药品在保障人体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同时药品在疾病治疗过程中也常伴随出现与用药目的无关甚至相反的有害作用。韩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1 5 0 0 4 0 )【摘要】我国药品上市后再评价工作起步较晚,目前当务之急是尽快制定系统的法律法规,并结合新的监管体制来有效的控制药品上市后 的风险,进一步保障广大公众的用药安全。【关键词】药品上市后再评价法律法规制度监管体制药品在保障人体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同时药品在疾病治疗过程中也常伴随出现与用药目的无关甚至相反的有害作用,它能给人类带来伤害,造成残疾,甚至死亡。百余年来,世界上屡屡发生的药害事件引起了医药工作者的密切关注,世界各国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也逐渐意识到加强药品上市后监测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纷纷建立上市后药品监测管理制度和组织机构,对上市后的药品进行再评价。药品上市后再评价在我国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上既是重要环节,也是极其薄弱的环节。与药品上市前评价相比,其更利于全面评价药品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并能对药品的使用进行及时监控,在发生药品安全事故时可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但从整个医药行业分析,我国药品上市后再评价远远滞后于上市前评价。但药品上市后再评价的重要性已不容置疑。 1 我国药品上市后再评价体系的现状 药品上市后再评价是一项不可或缺、涉及面广、环节较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而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却极其缺乏。近年来,国内频频出现药品不良事件,这与我国在药品上市后再评价体系方面的欠缺不无关系。笔者认为以下几点现象是造成我国此项体系相对滞后的主要原因。 1.1 概念模糊不清 目前在我国,药品上市后再评价并没有统一的、全面的概念。各界相关人士对此也是理解不一,从而导致我们对药品上市后再评价的范畴、主体、目的及模式的含糊不清。此问题不仅给建立规范的药品上市后再评价体系带来了诸多混杂因素,也对其作为一项职能工作和监管制度的落实造成了直接、有力的影响。 1.2 有效的、系统的法律法规缺失 药品上市后再评价法律法规的缺失已成为制度瓶颈。我国有关药品上市后再评价还没有出台专门的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只在《药品管理法》第三十三条和2011年7月1日,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并实施的新版《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中稍有体现。虽然早在2007年4月17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食品药品安全“ 十一五”规划中提出, 要完善上市后药品监管体系,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规范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制度, 强化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责任;制定实施《药品再评价管理办法》, 制订配套的技术规范与指南, 对已上市药品分期分批开展再评价研究;建立并完善上市后药品监测、预警、应急、撤市、淘汰的风险管理长效机制[1],但是上述法律法规至今迟迟未出台。目前政府部门、企业、社会等各自承担的职责不明确,药品上市后再评价的内容、实施方式、工作方案和工作程序等也没有明确规定。以至于社会的各个层面(企业、医务工作者、公众等)对我国药品现状及药品上市后再评价工作没有清醒、正确的认识。在如今这样的法治社会却无法可依,从而导致了药品上市后再评价一度陷入被忽视的境地,且此项工作几乎处于停滞状态。药品上市后再评价法律法规的缺位必然会导致药品上市后监管的不到位,在法制理念深入人心的今天,如果没有相应法律法规的支持,就不可能从行政角度来改变目前的监管现状。药品上市后再评价的重要性迫使我国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需要尽早制定健全的、有效的、符合我国国情的法律法规,来更好地为公众用药安全提供良好保障。 1.3 专业技术人员含金量较低 我国药品上市后再评价工作起步较晚,没有切实可行的经验可循,以至于我们所谓的专业技术人员并不如我们所想的那样专业,大部分药品再评价工作人员未进行良好的高级培训,甚至有些专业人员对药品上市后再评价并不十分了解。如此技术含量怎能胜任此项程序繁杂、科技含量极高的任务?怎能确保我国医药产业的良性循环?又怎能让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得到保障呢? 1.4 责任主体对其重视程度不够 按照《药品管理法》及相关规定,制药企业是药品上市后再评价的责任主体。药品是特殊商品,这对于制药企业,无论是从社会责任还是法律责任来讲,其都应该承担起药品上市后再评价工作的主要责任。在制药企业内部,药品上市后再评价的工作一般归于质量技术部门,而这个部门同时还要肩负药品的开发和生产管理责任,对他们而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药品上市后再评价工作是“非常次要的”,几乎未建立完善的上市后跟踪服务。[2] 2 对构建我国药品上市后再评价体系的展望 虽然近几年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结合我国国情及药品上市后再评价的内容、管理模式、评价方法学等问题,选择部分药品开展了再评价的试点工作。并且通过这些工作,我们对药品再评价的内涵、国外现状及技术管理模式、技术评价方法以及行政管理措施等方面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也为开展我国的药品上市后再评价工作奠定了基础。[3]但是亟待解决的根本性问题还是存在的。 2.1 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 要做好药品上市后再评价工作,不能仅仅用一二项条款或一两句话就概括决定,而应该制定有效的配套法规来更好的完成我国药品上市后再评价工作。 我国在药品上市后再评价法规方面除《药品管理法》、《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外,国家还应制定《药品上市后再评价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和《药品上市后再评价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文件,形成有力的药品上市后再评价制度和体系。[4]在这些法规中,应对药品上市后再评价概念,基本原则,政府、制药企业、医疗机构部门等各自的职责,有关部门人员配备要求,药品上市后再评价的管理程序,药品上市后再评价的机构设置及实施办法,药品上市后再评价的形式及内容和方法,药品上市后再评价结果的处理及相关的权利与处罚原则等给予明确的规定;同时还应提供相应的专业技术评价指南,例如:《药品上市后再评价质量管理规范》和《药品上市后再评价指导原则》等也应有明确的规定及要求。只有通过法规形式加以规范,才能确保药品上市后再评价工作在我国能正确、有效的开展及实施。 2.2 实施权力制衡的多部门监管体制

医院年度住院药品使用情况分析报告(汇编)

2014年度我院药品使用动态分析及超常预警年度总结 为了保障我院药品使用的安全、合理、经济,监督临床合理使用药品,我科根据我院制定的《药品使用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制度》(2010年修订),对我院每月药品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并定期开展合理用药评价。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的提出了整改措施,有效的促进了我院临床用药的合理性。现对2014年度我院药品使用情况总结如下: 一、对每月使用金额排名前20位的药品进行排名并全院公示,并与前月前20位药品使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对连续3月排名前三位的药品(排除专科医院专科用药因素)进行通报。2014年度我院每月排名前三位药品均为神经、精神等专科药物;排名前20位药品均以西医神经、精神科药物以及中医安神剂、理血剂和治风剂等为主。 二、对每月单品种使用金额波动幅度大于50%的药品进行统计分析: (一)对每月单品种使用金额波动幅度大于50%的药品进行全院公示,2014年度我院药品波动幅度大于50%的药品统计见附件1。 (二)每月对波动幅度幅度大于50%的药品结合医院当月整体业务量及临床用药合理性检查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并将异常情况及时反馈职能部门及临床,并提出整改措施。 (三)对连续3月波动幅度大于50%的药品进行通报,并报相关部门整改。本年

度有2个品种(注射用血塞通针 0.2g、三七通舒胶囊)连续3月波动异常。经调查该药为专科用药,其波动幅度超范围主要与医院整体业务量增减有关,无不合理用药现象。 三、对每月使用金额排名前10位的药品品种进行重点监测、分析。2014年度药品排名前十位品种汇总表见附件2。由表2可以看出,我院药品用量排名比较固定,其原因主要与我院为专科医院临床用药相对单一有关。 四、加强抗菌药物的监控:对进入排名前20位抗菌药物进行重点监测。通过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的开展,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明显好转,抗菌药物用量大幅下降。本年度进入前20位抗菌药物仅个别品种。 五、对进入前10位的中药注射剂进行监测,并对其临床使用情况进行重点监控(适应症、用法用量、配伍禁忌、不良反应等)。 六、每季度对全院药品动态监测情况进行总结,并将波动异常品种在《医院药事药管理信息》中公示。 综上所述,2014年度(2663.44万元)全院用药总金额与2013年度(2466.91万元)有所增涨,增幅为7.97%,这主要与医院整体业务增涨有关,涨幅在正常范围内。每月中、西药品品种及用量变化幅度整体均在正常范围内。排名前十位品种较固定,主要为神经、精神等专科药物;前20位药品大致分为西医神经、精神科药物以及中医安神剂、理血剂和治风剂等;这与我院是专科医院用药情况相符。排名前20位中抗菌药物所占比例比上年度明显下降。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整体好转。 我院已将药品使用动态分析及超常预警工作常态化,并形成一套完整的PDCA模式的管理、落实机制,有效的促进了我院的合理医疗、合理用药,有力的保障了用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年月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作者:————————————————————————————————日期: 2

2014年3月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2014年3月随机抽取出院病历,分别对抗菌药物使用率、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比例、临床分级使用及病原菌检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医嘱进行点评,分析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情况,具体反馈如下 1. 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备注:科室药品收入包括本科门诊收入 从各科室抗菌药物占药品收入比例可以看出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相对而言差别较大,可能与各科室收住病人差异及使用药品的不同有关,但如此大的差距说明有的科室相较更应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 2 合理用药分析 1.个别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单品过于集中,预防用药档次过高。 2克林霉素不作为手术预防首选药,应在头孢类过敏或怀疑有厌氧菌感染情况下选用 2.2.1 用药指征的掌握 明确用药指征是抗菌药物应用指导原则的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我院就用要选择主 科室 项目 儿科 内二科 内一科 五官科 门急诊 内三科 骨科 妇科 外二 外一 中医 抗菌药物收入 占药品收入比例(%) 10.60 9.57 6.26 27 26.91 6.50 11.55 10.66 34.82 25.77 4.95 抗菌药物使用率(%) 46 43 26 80 26 46 33 60 85 73 46

要表现在:①、没有根据病人的病情选择适当的药物,抗菌药物使用起点偏高。如白内障手术患者,临床用头孢哌酮舒巴坦进行治疗。②、联合用指征掌握不严,多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患者诊断为骨折及皮肤挫裂伤,无病原菌检查及药敏试验,医生却联合使用抗菌药物。 2.2.2 抗菌药物给药时间间隔分析 头孢类、青霉素类药物为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有,其杀菌效果取决于血药浓度超过最低抑菌浓度的时间,与血药峰浓度高低不相关。头孢菌素、青霉素类药物半衰期较短,日剂量应分为3~4次且0.5~1小时内滴完。我院头孢菌素类每日一次给药较为普遍,提示给药间隔不尽合理。 2.2.3 用药不良反应分析 抗菌药物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尤其是住院患者静脉给药为注射用药的主要途径,发生的不良反应不容忽视,无论是单用还是联合使用,头孢菌素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在我院较其他药发生率要高,这与头孢菌素类使用品种较多及临床使用频率成正相关性,从不良反应类型来看,以皮肤过敏反应为主,主要表现为皮疹、荨麻疹及瘙痒等症状,其它临床表现为潮红、腹痛、腹泻、紫绀等较少见。这些症状较为常见,一般均易治愈。 2.2.4 抗菌药物的序贯疗法 序贯疗法是指抗菌药物在治疗严重感染性疾病时,初期采用胃肠外给药(一般为静脉给药) ,当病人的情况一经改善(通常在用药3~5 d) ,迅速转为口服抗菌药物的一种方法。 整改措施: 1.加强学习《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加强学习 相关的药理知识,提高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水平。 4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归纳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2012年1月干部老年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总结 一、住院病人用药情况分析 1、抗菌药物使用率1月共出院患者56人,其中使用抗菌药物的病历数为22份,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9.28%,等同于上级规定的不高于40%的比例。 2、青霉素药物使用的病历数为6份,占使用抗菌药物总病历数的27.2%。 3、头孢类药物使用的病历数为10份,占使用抗菌药物总病历数的45.45%。 4、大环内酯类药物使用的病历数为 6份,占使用抗菌药物总病历数的27.2%。 5、喹诺酮类药物使用的病历数为4份,占使用抗菌药物总病历数的18.18%。 6、氨基糖苷类药物使用的病历数为2份,占使用抗菌药物总病历数的9.09%。 7、碳氢霉烯类药物使用的病历数为5份,占使用抗菌药物总病历数的22.7%。 8、二联以上抗菌药物使用的病历数为10份,占使用抗菌药物总病历数的45.45%,应用的抗菌指征和抗菌药物种类的选择均较正确合理,但存在1例用药时程过长。 综上所述,我科住院病人应用抗菌药物情况总体上看较为合理,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合格率为100%,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正在不断提高。 二、总结 从病历的情况来对我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可以看出我科抗菌药物的使用日趋合理,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合格率为100%。1月住院病人抗菌药

物使用率为39.28%,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2 %,说明了我院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工作已制度化规范化,但存在1例用药时程过长,因此,提请各位临床医师注意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文件的规定,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降低细菌耐药率,以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用药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2012年2月干部老年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总结

国有企业海外上市的现状及原因

国有企业海外上市的现状及原因 近年来,国有企业海外上市、境外上市成为新的热点话题。从1993年到现在,已有一百多家中国企业在香港、纽约等境外证券市场上市,如1997年中国电信,2000年中石油、中国联通,2003年中国人寿保险,从2004年开始,国有银行业也驶上海外上市的快车道。2006年10月27日,工商银行正式在香港上市。 海外上市,也称境外上市,是指资金需求者在境外股票市场上通过发行股票(或其他衍生金融工具),并在境外证券交易所流通转让,得以向境外投资者直接筹集资金的信用行为。它是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融资的重要方式之一。中国企业境外上市融资一般有四大步骤,首先是上市规划,其次是引进策略投资者,第三步是申请上市,最后是招股挂牌。目前我国企业境外上市有11种方式,包括:境外直接上市、境外间接上市、境外买壳上市、A股发行H股、H股、S股、ADR/GDR发行A股、红筹股发行A股、多重上市(多地上市)、存托凭证(DR)和可转换债券(CB)。境外上市的地点主要集中在中国香港、纽约和新加坡等地。 国有企业海外上市现状

国内企业在海外上市,最早要从1993年7月15日青岛啤酒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算起。十多年来,海外上市发展迅速,上市地点扩大到香港、纽约、新加坡等地,上市公司涉及能源、电力、金融、运输、机械制造、原材料、钢铁、汽车及网络、科技、电信等各个领域,涵盖了目前中国最为重要、成长性最好的行业和对国家利润贡献最大的企业。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2003年以来,来自伦敦、新加坡、东京、多伦多等国外交易所的高层人士频频造访中国,不断开展宣传攻势,以期能够吸引国内优质企业前去上市。近年来,大型国内企业赴海外上市开始加速。2000年,中石油、中国联通在香港、纽约两地上市;2003年,中国人寿保险在香港、纽约两地上市;2004年12月,中国国航在香港、伦敦上市;2005年10月,中国建设银行在香港上市;2006年10月,中国工商银行在香港上市。 中国证监会最近的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中国企业海外新上市(IPO)的数量为48家,筹资金额约70亿美元;2004 年的数量为84家,筹资金额111.5美元,尤其是2005年,由于有交通银行、中国神华集团、中国建设银行等大型企业,使得这一年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筹资额达到了206. 47亿美元。截至2005年底,在海外上市的近310多家中国企业的市值已经达到了3700亿美元,为深沪两市A、B市场可流通市值的2.39倍,其中80%都是具有垄断性资源的优质国有企业。

我国药品上市后的再评价

我国药品上市后的再评价 1 基本理论 药品上市后再评价是通过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药物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试验等方法,对药品在使用过程中的疗效、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特殊人群的用药情况及药物风险/效益比等进行监测和评价。其中包括:药品有效性研究(疗效评价),药品不良反应研究(安全性评价),药物经济学研究(经济性评价),药品质量评价。 1.1 药品有效性研究(疗效评价):鉴于上市前研究的局限性,药品上市后在广大人群中应用的有效率、长期效应和新的适应证以及临床中存在的可影响药品疗效的各种因素(治疗方案、患者年龄生理状况、合并用药、食物等)的研究是上市后再评价的重要内容。上市后的有效性再评价可以充分补充上市前研究的不足,对全面认识药物的性质、掌握应用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有效性再评价的内容包括对现有临床疗效的再评价、新适应证疗效的再评价,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药品的有效性评价可借助于药效学、药代动力学、药剂学等方法及临床疗效的方法给予评价。 1.2 药品不良反应研究(安全性评价):药品安全性评价是一个从实验室到临床,再从临床到实验室的多次往复过程。药品的不良反应研究实际是对上市前研究的支持和印证。在广大人群中考察经长期应用药品发生的不良反应,以及停药后发生的不良反应,同时研究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机体、药品、给药方法、药物相互作用等)是药品上市后再评价的主要内容。可采取回顾性或前瞻性方法对药品的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析,必要时采取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研究,以便得出准确的评价结果,然后根据评价结果采取必要措施。 1.3 药物经济学研究(经济性评价):药物经济学研究是利用微观经济学的评价方法对药物治疗的方案进行评价,是对成本(投入)和结果(产出)进行的完整评价。经济学评价的目的是如何合理地选择和利用药物,以高效、安全、经济、节约地提供医疗保健服务,使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并承受最小的经济负担,以最合理地利用现有的药物资源和医疗资源。治疗费用上涨是世界难题,80年代兴起的药品经济学从社会角度出发,运用药物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对成本和相应效益两个方面进行比较,选择出最佳的医疗服务方案,因此这也是再评价的内容之一。主要有以下几种分析方法:最小成本分析方法(cost-minimization,CMA)、成本效果分析法(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CEA)、成本效用分析法(cost-utility analysis,CUA)、成本效益分析法(cost-benefit analysis,CBA)等。 1.4 药品质量评价:药品质量评价也是药品上市后再评价的重要内容,通过不断提高药品的控制标准和检测方法的准确性与精确性,为药品上市后安全有

我院2014年第一季度基本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株洲市中心医院 2015年第一季度基本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基本药物制度是现阶段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我院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根据《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年版)(卫生部令第93号)等有关文件要求与精神。对我院2015年第一季度基本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 一、基本情况 我院2015年第一季度的化学药品基本品种数、销售金额和中成药基本药品品种数、品规数所占比例详见表1 化学药品中成药合计 基本药物品种数197 39 236 药品总品种数317 203 520 所占比例62% 19% 46% 基本药物品规数279 44 323 销售金额所占比例详见表2 所占比例合计 基本药物销售金额9647861.74 药品总销售金额50670177.40 所占比例19%

科室基本药物使用比例排名前十见表3 科室名药品收入基药药物收入比例 (%)心内科二病区1018791.26 432543.32 42 肾内科血液净化中心512503.37 208079.48 41 儿科934343.44 349189.71 37 心内科一病区711911.18 238084.82 33 泌尿外科928491.62 288473.91 31 中西医结合科1039535.84 320088.26 31 代谢内分泌科913135.01 275588.65 30 消化内科二病区1135317.11 318266.94 28 心内科三病区1142904.43 285094.17 25 创伤骨科879627.42 213169.23 24 门诊使用情况: 每月在16日门诊处方中,抽查100张处方,统计100张处方中基本药物品种数和所有药物品种数。 1月2月3月 基本药物处方数17 15 12 抽查处方数100 100 100 所占比例17% 15% 12%

境内公司境内境外上市条件比较分析

境内公司境内境外上市条件比较分析

境内公司境内、境外上市条件比较分析 1. 国内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要求比较 市场主板、中小板创业板 经营时间持续经营3年以上持续经营3年以上 财务要求最近3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数且累 计超过3000万元 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超过 1000万元,且持续增长 最近3个会计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 流量净额累计超过5000万元,或者最近 3个会计年度营业收入累计超过3亿元 或者最近一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500万 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最 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均不低于30% 最近一期末不存在未弥补亏损最近一期末不存在未弥补亏损 最近一期末无形资产占净资产的比例不 高于20% 最近一期末净资产不少于2000万元 发行前股本总额不少于3000万元 股本要求发行后的股本总额不少于5000万元发行后的股本总额不少于3000万元 业务经营完整的业务体系,直接面向市场独立经 营的能力 应当主要经营一种业务 公司管理最近3年主营业务、董事和高级管理人 员无重大变动,,实际控制人没有变更 最近两年主营业务、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没有 重大变动,实际控制人没有变更 董事会下设战略、审计、薪酬委员会, 各委员会至少指定一名独立董事会成员 担任委员 *具有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依法建立健全股 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独立董事、董事 会秘书、审计委员会制度,相关机构和人员能 够依法履行职责 至少三分之一的董事会成员为独立董事 (更为详细的主板/中小板与创业板条件比较见附表1)2. 香港上市标准

香港资本市场有主板和创业板市场之分。创业板市场主要面对规模较小,但是具有较高增长潜力的公司,对上市企业的要求较为宽松。主板市场面对规模大、较为成熟的企业,对上市企业的要求较严格。 2.1 香港主板上市主要要求 ? 公司须依据其注册或成立地方的法例正式注册或成立,并须遵守该等法例及其公司章程大纲。 ? 公司须具备相若的管理层营运下的详尽营业记录。此等营业记录须不少于三年,而头二年的税后利润须合共有至少三千万港元,而最近一年之税后利润至少有二千万港元; ? 由公众持有的证券预期市值最少为五千万元,至少须由一百名人士持有; ? .公司预期在上市时的市值不低于一亿港元; ? 最新财务资料须不超过六个月前编制; ? 公司其中两名执行董事须为香港居民; 2.2 香港创业板上市主要条件 ? 不设盈利要求 ? 公司须有两年的“活跃营业记录” ? 须主要经营一项业务而非两项或多项不相干的业务。不过,涉及主营业务的周边业务是容许的。 ? 有关营业记录规定的弹性处理:联交所只接受基建或天然资源公司或在特殊情况下公司的“活跃营业记录”少于两年。 ? 附属公司经营的活跃业务:申请人的活跃业务可由申请人本身或其一家或多家附属公司经营。若活跃业务由一家或多家附属公司经营,申请人必须控制有关附属公司的董事会,并持有有关附属公司不少于50%的权益。 ? 管理层、拥有权或控制权于营业记录期间有变:除非在联交所接纳的特殊情况下,否则申请人必须于活跃记录期间在基本上相同的管理层及拥有权下运营。? 竞争业务:只要于上市时并持续地作出全面披露,董事、控股股东、主要股东及管理层股东均可进行与申请人有竞争的业务(主要股东则不需要作持续全面披露)。 ? 最低市值:无具体规定,但实际上在上市时不能少于46,000,000港币。 ? 最低公众持股量:若公司在上市时的市值不足港币10亿元,则最低公众持股量须为20%;若公司在上市时的市值为港币10亿元或以上,则最低公众持股量须为15%。 ? 管理层股东及高持股量股东的最低持股量:管理层股东及高持股量股东必须合共持有不少于公司已发行股本的35% ? 股东人数:于上市时公众股东至少有100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