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九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教材

第九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教材

第九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教材
第九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教材

第九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理解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长期化与动态化,通过对各种周期的理论解释,全面了解国民收入波动的因素,重点掌握乘数——加速原理与经济周期波动的关系;掌握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以及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观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加速原理和乘数—加速数模型,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

【教学时数】3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经济周期理论

一.经济周期的含义

1.有关经济周期的解释:

(1)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水平的一种波动(通常以国民收入来代表),它形成一种规律性模式,即先是经济活动的扩展,随后是经济活动的扩展,接着是进一步扩张。这类周期随着产量的长期趋势进程而出现。

(2)萨繆尔森的解释——在繁荣之后,可以有恐慌与暴跌。经济扩张让位于衰退。国民收入、就业与生产下降。价格与利润跌落,工人失业。当最终到达最低点以后,复苏开始出现。复苏可以是缓慢的,也可以是快速的。新的高涨可以边线为长期持续的旺盛的需求、充足的就业机会以及增长的生活标准。它也可以表现为短暂的价格膨胀和投机活动,紧接而至的是又一次的、灾难性的萧条。

简单地说:经济周期就是国民收入及经济活动的周期性波动。

由此可见,在经济周期这一概念的解释上,都集中强调了以下三个要点:

(1)经济周期的中心是国民收入的波动,由于这种波动而引起了失业率、物价水平、利率、对外贸易等活动。所以,研究经济周期的关键是研究国民收入波动的规律与根源。

(2)经济周期是经济中不可避免的波动。

(3)虽然每次经济建设周期并不完全相同,但它们却有共同点,即每个周期是繁荣与萧条的交替。

二、经济周期阶段及其特征

经济周期可以分四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复苏。

1.繁荣阶段(高涨阶段):国民收入与经济活动高于正常水平的一个阶段。

在这一阶段,生产迅速增加,投资增加,信用扩张,价格水平上升,就业增加,公众对未来乐观。当就业与产量水平达到最高,这时经济就开始进入衰退阶段。

2.衰退阶段(危机阶段):

在这一阶段,生产急剧减少,投资减少,信用紧缩,价格水平下降,企业破产倒闭,失业急剧增加,公众对未来悲观。萧条的最低点称为谷底,这时就业与产量跌至最低。

3.萧条阶段:

在这一阶段,生产、投资、价格水平等不再继续下降,失业人数也不增加。国民收入与经济活动低于正常水平的一个阶段,即在低水平上徘徊向前。但这时由于存货减少,商品价格、股票价格开始回升,公众的情绪由悲观逐渐转为乐观。

4.复苏阶段(恢复阶段):

在这一阶段,经济开始从低谷全面回升,投资不断在增加,商品价格水平、股票价格、利息率等逐渐上升,信用逐渐活跃,就业人数也在逐渐增加,公众的情绪逐渐高涨。但产量或产值等相关经济指标恢复到衰退前的最高水平时,就进入了新一轮的繁荣高涨阶段。

三.经济周期分类

1.朱格拉周期——中周期

(1)平均每一个周期长度为9—10年,

(2)危机或恐慌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现象,而是经济中周期性波动的三个连续阶段(繁荣、危机、清算)中的一个阶段。

2.基钦周期:短周期

(1)经济周期有主要周期和次要周期两种;

(2)主要周期为中周期,次要周期为3—4年一次的短周期。

3.康德拉季耶夫周期:长周期或长波

(1)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有一种为期50—60年长周期;平均长度为54年左右。

(2)对长周期现象有多种解释和看法:

(A)认为这是一种长期积累的变动;

(B)认为是由战争引起的,与政府在繁荣时期的大量军费开支有关。

(C)长周期仅仅是一种价格现象,而不是产量现象。

4.库兹涅茨周期:另一种长周期

(1)周期长度在15——25年之间,平均长度为20年左右;

(2)周期与人口增长而引起的建筑业增长与衰退相关,是由建筑业的周期性变动引起的;(3)在周期变动过程中,工业国家中产量增长呈现出渐减的趋势。

5.熊彼特周期:(创新周期)

(1)周期变动与创新变动紧密相关,有创新就回进入复苏、繁荣发展阶段,没有创新就进入衰退、萧条阶段;即创新的大小和多少,决定着繁荣与衰退的交替进行。

(2)每个周期包括6个中周期,每个中周期包括3个短周期。短周期约为40个月,中周期约为9—10年,长周期为48—60年。

(3)划分了三个长周期。第一个长周期从1842—1897年,是“产业革命时代”,第二个长周期从1842~1897年,是“蒸气和钢铁时期”,第三个长周期从1897年以后,是“电气、化学和汽车时期”。

四、经济周期理论概述

1、纯货币周期理论;(代表人物英国经济学家R·霍特里)

这种理论认为,经济周期是一种纯货币现象。经济中周期性的波动完全是由于银行体系交替地扩大或紧缩信用所造成的。

在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流通工具主要是银行信用。商人运用的资本主要来自银行信用。当银行体系降低利率,扩大信用时,商人就会想银行增加借款,从而增加向生产者的订货。这样就引起生产的扩张和收入的增加,而收入的增加又会引起对商品需求的增加和物价上升,经济活动继续扩大,经济进入繁荣阶段。但是,银行扩大信用的能力并不是无限的。当银行体系被迫停止信用扩张,转而紧缩信用时,商人得不到贷款,就减少订货,由此出现生产过剩的危机,经济进入萧条阶段。在萧条时期,资金逐渐回到银行,银行可以通过某些途径来扩大信用,促进经济复苏。根据这一理论,其它非货币因素也会引起局部的萧条,但只有货币的因素才会引起普遍的萧条。经济周期是由于银行货币与信用交替地扩大与紧缩所引起的,而这种货币与信用的运动,又是一个经济本身所形成的自发过程。

2、货币投资过度论:(代表人物瑞典经济学家哈耶克、密塞斯等)

这种理论认为,无论是什么原因引起了投资的增加,这种增加都会引起经济繁荣。这种繁荣首先表现在对投资品需求的增加以及投资品价格的上升上。这就更加刺激了对资本品的投资。资本品的生产过度发展引起了消费品生产的减少,从而形成经济结构的失衡。而资本品生产过多必将引起资本品的过剩,于是出现生产过剩危机,经济进入萧条。因而经济周期是由于过度的投资引起了繁荣与萧条的交替,而投资过度的根源又在于货币与信用的扩张。

3、消费不足周期理论(代表人物英国学家马尔萨斯和法国经济学家西斯蒙第和近代英国经济学家霍布森等)

这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理论,主要用于解释经济周期中危机阶段的出现以及生产过剩的原因,并没有形成为解释经济周期整个过程的理论。这种理论认为,经济中出现萧条与危机是因为社会对消费品的需求赶不上消费品的增长。而消费品需求不足又引起对资本品需求不足,进而使整个经济出现生产过剩性危机。消费不足的根源则主要是由于国民收入分配不平等所造成的穷人购买力不足和富人储蓄过度。

4、心理理论:(代表人物英国经济学家庇古和凯恩斯)

这种理论强调心理预期对经济周期各个阶段形成的决定作用,认为预期对人们的经济行为有决定性的影响,乐观与悲观预期的交替引起了经济周期中繁荣与萧条的交替。当任何一原因刺激了投资活动,引起高涨后,人们对未来的预期的乐观程度一般总超过合理的经济考虑下应有的程度。这就导致了过多的投资,形成经济过度繁荣。而当这种过度乐观的情绪所造成的错误被觉察后,又会变成不合理的过分悲观的预期。由此过度减少投资,引起经济萧条。现代理性预期学派更多强调预期的合理性,凯恩斯所强调的是预期的无理性,两者有所不同。

5、创新周期理论(代表人物熊彼特)

由于创新提高了生产效率,为创新者带来了盈利,引起其他企业仿效,形成创新浪潮。

创新浪潮使银行信用扩大,对资本品的需求增加,引起经济繁荣。随着创新的普及,盈利机会的消失,银行信用紧缩,对资本品的需求减少,这就引起经济衰退,直至另一次创新出现,经济再次繁荣。

在第一次浪潮中,创新引起了对资本品需求的扩大和银行信用的扩张。这就促进了生产资本品的部门扩张,进而又促进生产消费品的部门扩张。这种扩张引起物价普遍上升,投资机会增加,也出现了投机活动,于是出现了第二次浪潮。

但是在第二次浪潮中有许多投资机会与本部门的创新无关。这样,在第二次浪潮中包含了失误和过度投资行为,这就在衰退之后出现了另一个失衡的阶段---萧条。萧条发生后,第二次浪潮的反映逐渐消除,经济转向复苏。要使经济从复苏进入繁荣还有待于创新的出现。

6、乘数—加速原理相互作用理论

据此可得到乘数—加速模型的完整含义

(1)在经济中投资、国民收入、消费相互影响,相互调节。如果政府支出为既定(即政府不干预经济),只靠经济本身的力量自发调节,那么就会形成经济周期。周期中各阶段的出现,正是乘数与加速原理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在这种自发调节中,投资是关键的,经济周期主要是投资引起的。

(2)乘数与加速原理相互作用引起经济周期的具体过程是:投资增加引起产量的更大增加,产量的更大增加又引起投资的更大增加,这样,经济就会出现繁荣。然而,产量达到一定水平后由于社会需求与资源的限制无法再增加,这时就会由于加速原理的作用使投资减少,投资的减少又会由于乘数的作用使产量继续减少,这两者的共同作用又会使经济进入萧条。萧条持续一定时期后由于产量回升又使投资增加、产量再增加,从而经济进入另一次繁荣。正是由于乘数与加速原理的共同作用,经济中就形成了由繁荣到萧条,又由萧条到繁荣的周期性运动过程。

(3)政府可以通过干预经济的政策来影响经济周期的波动。即利用政府的干预(比如政府投资变动)就可以影响减轻经济周期的破坏性,甚至消除周期,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

第二节经济增长理论概况

经济增长是最古老的经济学的问题之一,也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

一、经济增长的含义与特征

1、经济增长的含义

(1)一般把经济增长看作是某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商品鱼提供劳务潜在能力的扩大,或

者商品与劳务的增加,通常用国民生产总值()来衡量。

(2)库茨涅兹的定义——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给居民提供种类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之相应的调整的基础上的。

这一定义包含了三层意思:

(1)经济增长首先表现在经济实力的增长,即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也就是国民生产总

值()的增加。这种增加不仅包含总量上的增加,也包含了人均指标的增长。(2)技术进步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即经济增长是建立在技术不断进步的基础上。(3)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是制度与意识的相应调整。即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某种变革是经济增长的前提。

在此基础上,库兹涅茨给出了经济增长的基本特征。

2、经济增长的基本特征(略)

二、经济增长的源泉

经济增长是产量的增加,因此可以根据总生产函数来研究增长的源泉。

总生产函数——总产量与生产中使用的全部生产要素投入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其公式:

。为产量,为资本,为劳动,代表技术。经济增长的源泉是资本、劳动与技术进步。

(1)资本()

从古典经济学开始,就把资本积累(增加)作为国民财富增加的源泉。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主要是从:资本——劳动比、人均资本量、资本——产出比、储蓄与资本积累等相关理论范畴来分析探讨资本在经济中的影响和贡献作用。

(2)劳动

一般来说,在经济增长的开始阶段,人口增长率也高。这时劳动的增加主要依靠劳动力数量的增加。当经济增长到了一定阶段,人口增长率下降,劳动工时缩短,这时就要通过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来弥补劳动力数量的不足。这是一个普遍规律。

(3)技术进步

(a)生产率的提高——用同样的资源可以生产出更多的产品。

(b)资源配置的改善——指人力资源配置的改善,即劳动力从低生产率部门转移到高生产率部门中,包括农业劳动力转移到工业中,以及独立经营者与小企业中的劳动力转移到大企业中去。劳动力的这种转移,提供了生产率。

(c)规模经济——指由于企业规模扩大而引起的成本下降与收益增加。企业规模的扩大,由于能采用新技术与最先进的设备,能采用新的生产方法而提高了生产率。

(d)知识的进展——包括科学技术、管理科学的进展的发展及其在生产中的运用,新工业的发明与采用等,是技术进步中最重要的内容。根据美国经济学家丹尼森计算,技术进步引起的生产率提高中有60%左右要归功于知识的进展。

(4)制度因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对经济增长是很重要的。非经济因素,尤其是政治因素,也是经济增长中应考虑的。一个社会只有在具备了经济增长所要求的基本制度条件,有了一套能促进经济增长的制度之后,这些经济因素才能发挥起作用。战后许多发展中国家之所以经济发展缓慢,关键并不是缺乏资本、劳动或技术,而是没有制度落后或进展缓慢。三、经济增长模型

经济增长模型是要通过对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之间量的关系的分析来寻求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途径。即主要解决三个问题:

(1)在长期中是否存在一种稳定状态的增长?

(2)实现稳定均衡增长的条件是什么?

(3)均衡增长是否有稳定性?

(一)、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是在40年代分别由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和美国经济学家E.多马提出来的。

1.哈罗德模型的基本假设

(1)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这种产品既可作为消费品,也可以作为资本品;

(2)生产中只使用两种生产要素:和,这两种生产要素为固定技术系数,即它们在生产中的比率是固定的,不能互相替代。

(3)规模收益不变,即生产规模扩大时不存在收益递增或递减。

(4)不考虑技术进步,即生产技术水平是既定的。

2.哈罗德模型的基本公式

基本公式是:G = s / C

这一模型强调的是储蓄变化、资本效率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关系和影响。

公式推导如下:

1)边际资本-产出比等于原有的资本-产出比,即ΔK / ΔY = K / Y = C。

2)折旧等于零,则当期投资I 等于当期资本增加量ΔK;如此则有I / ΔY = C ,或I = C ·ΔY。

3)S = sY。

4)宏观经济均衡的条件为:I = S 。

5)联立方程组,得到C ·ΔY = sY

即ΔY/Y = s/ C

G = s / C

3.均衡增长率、实际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

(1)均衡增长率。均衡增长率是指经济在实现充分就业条件下均衡的、稳定的增长所需要的增长率。在经济稳定增长条件下,只有保证使增加的储蓄能全部转化为投资,才能使总供给和总需求相等,实现均衡增长。假设在充分就业条件下人们愿意的储蓄率为sw(称合意的储蓄率),用vw表示合意的资本-产出比率(用投资-收入增量比率I/△Y表示),为了必须使投资者在保证实现最大利润条件下愿意按资本-产出比率增加投资,则为实现充分就业的有保证的均衡经济增长率(Gw)应是:

Gw=S/V W

实际的资本存量等于合意的资本存量、实际的与合意的资本存量增长率等于投资增长率亦

等于储蓄增长率,同时总供给等于总需求(储蓄=投资)时,经济就能在保持充分就业条件下获得均衡增长。

(2)实际增长率及其与均衡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实际增长率就是在事后统计的实际达到的增长率。G=s/v中的数字s、v如果是实际的统计数字,则G就是实际增长率,此时的G可表达为GA。实际增长率可能大于均衡增长率,亦可能低于均衡增长率。

均衡增长率高于实际增长率条件下,实际资本存量超过合意的资本存量(企业家所需要的资本存量),表示有过剩的资本存量。这是因为,较低的经济增长率造成的商品滞销,必然导致库存增加、生产能力过剩。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家就要用逐步削减投资的办法来减少库存,使实际资本存量降低到与合意的资本存量相当的水平。由此造成的实际投资下降,会通过乘数和加速系数作用而引起经济过程的累积性收缩,其结果是经济的衰退与萧条。

反之,如果实际增长率大于均衡增长率,就会有实际资本存量小于合意资本存量的情况出现。在资本不足的情况下,企业家就会通过增加投资使实际资本存量同合意资本存量相当。这就意味着实际的储蓄率或实际的投资率会大于合意的储蓄率或合意的投资率,从而使实际的需求大于合意的供给。这样就会形成经济的累积性的扩张,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以上两种情况都会导致社会经济发生短期性的周期波动,经济就处于收缩与扩张的不断交替中。只有当实际增长率等于合意的增长率时,经济才能保持在充分就业条件下的长期、稳定的增长。

(3)自然增长率与均衡增长率的关系。自然增长率是指与人口增长率相对应的经济增长率。从长期的经济发展来看,人口的增长和技术的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哈罗德的增长模型中引进了这两种因素,把人口增长归纳为劳动力增长、把技术进步归为劳动生产率增长。用n代表劳动力增长率,ε代表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则经济的自然增长率(Gn)等于两者之和,即:Gn= n +ε

如果劳动力增长率n=1%,劳动生产率增长率ε=5%,则自然增长率为6%。这样,保证实现长期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率就是6%。如果均衡增长率偏离自然增长率,就会使经济过程出现波动。

当均衡增长率大于自然增长率,说明储蓄和投资的增长率超过了人口增长与技术进步所能允许的程度,这时的生产增长受到劳动力的不足与技术水平的限制,将会出现储蓄与投资过度现象,也就是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从而使经济呈现长期停滞的趋势。反之,当均衡的增长率小于自然增长率,说明储蓄和投资的增长率还没有达到人口增长同步所允许的程度。这时,生产的增加不会受劳动力不足与技术水平的限制,生产者将增加雇佣工人以扩大再生产,从而使经济出现长期的繁荣、扩张的趋势。

哈罗德认为,只有实际增长率、合意增长率、自然增长率这三个增长率相等,即:GA = Gw = Gn ,经济社会才能实现合乎理想的长期的均衡增长,GA=Gw=Gn也就是理想的、长期的均衡增长条件。但是,事实上要达到实际增长率、合意增长率、自然增长率三者一致是

极其困难的,因为要达到三个增长率相等必须取决于其他六个要素。三个增长率常常不一致,就导致了经济的长期波动。

综上所述,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得出的结论是:尽管经济在长期中均衡增长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经济的长期、均衡增长的可能性极小;一般情况下,资本主义经济很难稳定在一个不变的增长速度上,表现出的是或者连续上升或者连续下降的剧烈波动状态。(二)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如果宏观生产函数表示为:Yt=Atf(Lt,Kt)

式中,Yt、Lt、Kt分别为t时期的总产出、投入的劳动量和投入的资本量,At为t时期的技术状况。从上式中可以得到一个表达投入要素增长率、产出增长率与技术进步增长率之间关系的方程,即经济增长率的分解式:GY=GA+αGL+βGK

式中,GY为经济增长率,GA为技术进步增长率,GL、GK分别为劳动和资本的增长率,α、β为参数,分别是劳动和资本的产出弹性。

从经济增长率的分解式中可知,产出由劳动、资本和技术进步决定,或者说经济增长的源泉是劳动、资本和技术进步。

1.基本假设

(1)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用于消费和投资都可以;

(2)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中资本与劳动比例是可以变化的;

(3)规模收益不变,边际生产力递减。

2.基本思想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是在批判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经济学家索洛、托宾、萨缪尔森,英国经济学家斯旺、米德等。他们认为在现实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三种增长率很难达到一致,哈罗德-多马模型所指出的经济增长途径是很难实现的。由于技术在现代经济增长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技术进步来提高资本—产出比,对现实经济增长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所以,新古典模型就是要通过改变资本-产出比来解决增长途径的“刃锋”问题。

3.模型的含义

第一,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是资本的增加、劳动的增加和技术进步。

第二,资本-劳动比率是可变的,从而资本-产量比率也就是可变的。这是对哈罗德-多马模型的重要修正。

第三,资本-劳动比率的改变是通过价格的调节来进行的。如果资本量大于劳动量,则资本的相对价格下降,劳动的相对价格上升,从而使生产中更多地利用资本,更少地利用劳动,通过准备密集型技术来实现经济增长。反之,结果相反。这样,通过价格的调节使资本与劳动得到充分利用,经济得以稳定增长。

(三)、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

1、基本假设

社会成员分为利润与工资收入者2个阶级;

利润收入者与工资收入者的储蓄倾向不变;

利润收入者的储蓄倾向大于工资收入者的储蓄倾向。

2、基本公式

2、基本公式

其中,P=利润率,

Sp、Sw、C分别表示利润收入者储蓄率、工资收入者储蓄率、资本-产出比。

由于Sp、Sw、C 假定不变,故利润率的提高,可以提高经济增长率。

3、意义

盲目追求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在经济增长中收入分配有利于资本家而不利于工人。

收入分配比例失调反过来又影响了经济增长,并引起经济和社会问题。

要解决问题,根本途径不是盲目追求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而是实现收入分配的均等化。要调节储蓄率,即调整资本收入(利润)和劳动收入(工资)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例。

复习思考题:

1、经济学家在给经济周期下定义时强调了什么?

2、经济周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3、简述经济周期的相关理论?

4、经济增长有那些基本特征?

5、经济增长的源泉是什么?

6.哈-多模型的基本假设和公式是什么?它是如何解释经济中短期波动和长期增长的?

7.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假设和公式是什么?其公式的含义是什么?

8.新剑桥增长模型的基本假设和公式是什么?它得出了什么结论?

参考书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宏观经济学》,华夏出版社

3、尹伯成主编《现代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4、格里高利·曼昆著《经济学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

5、宋承先:现代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复旦大学出版社

2 第二章 经济发展理论

第二章经济发展理论 本章要求了解经济发展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它的历史过程,重点把握五种类型的经济发展理论的内容、特点,理解其产生的原因以及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适用性。 一、单项选择题 1、认为正常数量和比例的储蓄、投资和外援是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时必不可少的理论是( )。 A.经济成长阶段理论 B.结构变动理论 c国际依附理论 D.新经济增长理论 2、线性阶段理论的主要代表是美国经济学家( )。 A.罗伊·哈罗德 B—阿瑟‘刘易斯 c索洛 D.w.w.罗斯托 3、在线性阶段理论中,经济发展的具有分水岭意义的最关键 A.为起飞创造条件阶段 B.起飞阶段 c向成熟推进阶段 D.高额群众消费阶段4.在经济起飞阶段,一个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是净投资必须达到国民收入的( )。A.15% B.5% C.10% D.20% 5、在向成熟推进阶段,新投资维持在相当高的水平,通常占国民收入的( D )。 A.20% 30% B.10% C.5%一15% D.15% 6.下列说法哪个是正确的( AD )。 A.主导部门是具有革新创造性的部门 B.主导部门一般增长得较慢但对经济的影响力较大 C.辅助部门是作为主导部门发展的条件而得到迅速发展的部门 D.派生部门是由于总收入、人口、工业生产的增长而得到稳定增长的部门 7.为冷战时期西方发达国家大规模援助发展中国家提供依据的理论是( )。 A.国际依附理论 B.新经济增长理论 c.结构转换理论 D.经济成长阶段理论8、下列说法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 A.发展模式经验研究认为资本积累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充分必要条件 B.国际依附理论认为国际经济秩序是发展中国家不发达的一个重要原因 C.新古典主义回潮理论认为第一世界国家以及国际机构的掠夺活动是第三世界不发达的原因之一 D.以上说法均不对 二、多项选择题 1.在经济发展史上,曾经出现过的经济发展理论有( A.线性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B.结构变动理论 C.国际依附理论 D.反对国家干预的新古典主义回潮理论 E.新经济增长理论 2.罗斯托的线性阶段理论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需要经过 ( )。 A.传统社会阶段 B.为起飞创造条件阶段 C.起飞阶段 D.向成熟推进阶段 E.高额群众消费阶段 3.在追求生活质量阶段中,经济中的主导部门转移为() A.耐用消费品部门 B.教育卫生部门 C.住宅建设部门 D文化娱乐部门 E.旅游部门 4、一个部门如果要成为经济中的主导部门,它必须具备的特点是()。 A.部门产品的供给弹性大 B.部门产品的供给弹性小 C.部门产品的需求的收入弹性大 D.部门产品的需求弹性小 E.部门产品的需求弹性大5、哈罗德一多马模型显示( )。 A.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与储蓄率成反比 B.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与储蓄率成正比

第四章 经济增长理论

第四章现代经济增长理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及其对发展理论的影响,熟悉线性阶段模型,为以后的分析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与难点 哈罗德-多马模型 索洛-斯旺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新剑桥增长模型 新增长理论 制度内生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 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教学时数 6 第一节哈罗德-多马模型及其对发展理论的影响 一、H-D Model 1.哈-多模型的基本思想 2、基本理论特征 是对凯恩斯理论的长期化和动态化。 二、哈罗德-多马模型对发展经济学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二)H-D模型的局限性 第二节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一、Solow等人对HD模型缺陷的分析 二、Solow-Swan Model 1.基本假定 (1)资本与劳动存在着替代关系,即K-L比率和资本-产出比率是可变的。 (2)产出的增长主要由K和L两种生产要素来推动,但K与L的边际生产 率都呈递减趋势。 (3)市场价格机制起着主要的调节作用,市场存在完全竞争。因而劳动和 资本的边际生产率分别决定工资和利润,资本和劳动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充分利用。 (4)不存在技术进步。 2. 模型 ? ? ? ? ?? + ? ? ? ? ?? = ? = L L K K Y Y Gβ α 3、结论 经济的增长率等于资本和劳动的增长率乘以它们各自的产出弹性系数之和。 由于投入要素的价格和比例是变动的,资本与劳动可以互相替代,因而经济增长可以消除内在的不稳定性(通过资本-劳动比例的调节来改变资本-

产出比例,以增加经济增长率的可调节性和稳定性,克服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刃锋”问题。 或: 其中: k n k k f s) (δ + ?+ = ) ( s = 储蓄率, n = 人口增长率, δ是用于固定资产的折旧, k = K/L = 人均(劳均)资本量, △k = K的增加量, f(k)= Y/L = y =人均(劳均)产量。 人均储蓄的去向 (1)人均资本k的增加,每个人所配备的资本设备更多,这被称为资本的深化Capital-Deepening (2)每一增加的人口所配备的人均应该得到的资本和用于弥补固定资产损耗的资本(n+δ)k,这被称为资本的广化。Capital-Widening 经济含义 模型表明,一个经济社会在单位时间内(比如一年)按人口平均的储蓄量被用于两个部分: 一部分为人均资本的增加ΔK,即为每一个人配备更多的资本设备(资本的深化,即使每个劳动力配备的资本量增加); 另一部分是为新增加的人口配备按原有的人均资本配备设备nk(资本的广化,即让资本存量随着劳动力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政策含义 此模式也包含着促进人均收入增加的政策含义: 一是提高总产量; 二是提高储蓄率; 三是降低人口出生率。这对于发展中国家尤其重要。 稳定增长的条件 经济增长的稳态 结论 资本主义经济中存在着一条稳定的均衡增长途径,就长期来说,国民收入的增长等于劳动力的增长率。无论最初的资本—劳动比率如何,经济活动总是趋于一条均衡的经济增长途径。 重要推论 对某一国家而言,无论储蓄率有什么变化,最终总产出的增长率总会稳定下来,与该国的人口增长率相等,从而使人均收入稳定在一个固定的水平上。对不同的国家而言,无论他们的储蓄率有多大差别,在长期中总产出的增长率也都会与各国的人口增长率趋于一致,各国的人均收入增长率在长期中都为0,只在人均收入水平上有所差别。这就是所谓“趋同假说”。 引入技术进步的索洛模型 基本方程

宏观经济学6

第六章经济增长理论 (一)选择题 1. 依据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定义,自然增长率G N与实际增长率G之间的关系是(): AG N≥G;BG N≤G; C G N>G;DG N<G。 2. 根据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分析,如果有保证的增长率G W大于实际增长率G,经济将(): A持续高涨;B长期萧条;C均衡增长;D不能确定。 3. 根据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分析,如果有保证的增长率G W大于自然增长率 G N,经济将(): A持续高涨;B长期萧条;C均衡增长;D不能确定。 4. 要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必须使(): AG=G N;BG=G W;CG=G N= G W;DG W= G N。 5. 在哈罗德—多马模型中,已知有保证的增长率G W小于实际增长率G,如果合意的储蓄率等于实际储蓄率,那么合意的资本—产出比将():A小于实际的资本—产出比; B大于实际的资本—产出比; C等于实际的资本—产出比; D以下情况都有可能。 6. 当合意的资本—产出比大于实际的资本—产出比时,厂商的合理反应是(): A增加投资;B减少投资;C保持原有投资水平;D不能确定。 7. 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分析之所以是一种动态分析,是因为它(): A从连续的各个时期来分析经济增长; B根据投资和储蓄之间的关系来分析经济增长; C根据有效需求来分析经济增长;

D 在技术、人口和资本均可发生变化的时期内分析经济增长。 8. 假设要使经济增长率从5%提高到8%,在资本—产出比为2时,根据哈 罗德—多马模型,储蓄率应该增加( ): A10%; B16%; C6%; D5%。 9. 哈罗德—多马模型和新古典增长模型中,有些假设是相同的,而有些假 设是不同的。在以下假设中,不同的是( ): A 技术水平不变,都为外生变量; B 规模报酬不变 C 人口增长率为常数 D 整个社会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进生产,且这两种生产要素可以相互替 代。 10.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所描述的平衡增长路径上,有( ): A 总资本的增长率、总产出的增长率与人口的增长率相等; B 总资本的增长率等于人口的增长率,但总产出的增长率不等于人口的增长 率; C 总产出的增长率等于人口的增长率,但总资本的增长率不等于人口的增 长率; D 总资本的增长率、总产出的增长率、人口的增长率三者之间的任意两者均 不相等。 11.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下列说法是正确的( ): A 储蓄率的变化影响短期的经济增长率; B 储蓄率的变化影响长期的经济增长率; C 储蓄率的变化既影响短期的经济增长率,又影响长期的经济增长率; D 人口增长率的变化不影响人均资本水平和人均产出水平。 (二)计算与分析题: 1. 已知资本—产出比为4,假设某国某年的国民收入为1000亿美元,消费 为800亿美元。根据哈罗德—多马模型,要使该年的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第二 年的增长率应该是多少? 2. 假定某国的资本—产出比V=4,消费倾向C/Y=0.8,而G N =%3 2 6,按照

第二章-经济增长

增长篇 第二章 本章主要内容 ●2.1经济增长和经济增长方式 ●2.2经济增长模型 ●2.3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实绩 ●2.4中国的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增长意味着总产出的扩张和平均收入的增 加,是经济结构变化和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前提和基础。 第一节经济增长和经济增长方式 ●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证明,不断实现的经济增长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诸多因 素影响着经济增长的进程,而经济增长的方式也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一、经济增长及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 ●“经济增长”指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包括产品和劳务在内的产出 (O u t p u t)的增长。 ●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可以分为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 影响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 ●资源的投入量及其使用效率是影响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 ●这里所说的资源包括资本、自然资源和劳动力。 ●资源的投入量和资源使用效率都会影响经济的增长。 影响经济增长的间接因素 ●影响经济增长的间接因素包括影响资源投入量和资源使用效率的各种经济 和非经济的因素。 ●技术 ●制度 ●结构变迁 二、经济增长方式及其类型 ●经济增长方式就是实现经济增长不同要素的组合形式。 ●包括粗放(外延)型经济增长方式和集约(内含)型经济增长方式两种形式。 粗放(外延)型经济增长方式 ●如果经济增长主要依赖生产要素在原来技术水平基础上投入的数量扩张,即 土地、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我们称为粗放(外延)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集约(内含)型经济增长方式 ●如果经济增长主要靠资源使用效率(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来推动,我们称 为集约(内含)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第六章 生态经济中的增长

第六章生态经济的增长 第一节评价增长一、GDP的是与非 1.GDP核算的历史(1)世界(2)中国 2.GDP的贡献(1)实践上的贡献(2)理论上的贡献 3.GDP的缺陷 (1)GDP不能反映经济发展对自然生态造成的负面影响。没有考虑自然资源存量的消耗与折旧;没有体现环境质量退化的费用;没有真实反映环境防护成本。 (2)GDP不能准确反映一个国家财富的变化。 一个国家财富能否有效地增长,不仅取决于GDP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大小,还取决于其质量。 (3)GDP不能反映某些重要的非市场经济活动。(4)GDP不能全面地反映人们的福利状况。 4.GDP:总产值还是总破坏?二、增长的成功与失败 1.增长的成功--------毫无疑问,经济增长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缓解了社会矛盾,而且与增长过程相伴随的知识积累、技术进步、文化演进、人口变化等也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源。 2.增长的失败-------- 经济增长基本上对分配问题的解决没有多少帮助。对经济增长的狂热追求还导致了环境和生态危机、战争与军备竞赛、人的不充分发展等问题。 三、关于增长的“合理化” 第二节经济增长与资源一、资源分类 1.可耗竭资源 假定在任何对人类有意义的时间范围内,资源质量保持不变,资源蕴藏量不再增加的资源为可耗竭资源。 (1)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 主要指金属等用作生产材料的矿产资源。该类资源可采储量会随着经济条件(如价格)的变化而增加,但由于回收率小于100%,这些资源最终将会耗竭。 (2)不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主要指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 2.可更新资源 (1)可更新的私有资源如私人土地上的农作物、森林等,由于产权明确,因而能够在市场上交易,具有明确的市场价格。 (2)可更新的公共资源如公海鱼类资源、多样性的物种、空气等,属不具排他性的公共资源。这些资源曾经没有竞用性,是经济和人口的增长使这些资源逐渐表现出竞用性。二、资源利用的前景 1.乐观的观点 (持弱可持续观点的)资源乐观主义者认为,如果某种资源A在经济意义上变得稀缺,其价格会上升,这会触发以下四种不互相排斥的效果: (1)用其他资源替代资源A。(2)勘探和开采更多的资源A或使它循环使用变得经济了。(3)用人造资本替代。(4)科学与技术进步会降低单位产出的资源消耗,并使资源开采更为廉价,使低品位矿石的利用变得划算。2.悲观的观点 《增长的极限》所表达的主要观点: 人口增长、粮食供应、资本投资、环境污染和资源耗竭都是呈指数增长的。通过建立一个世界模型,得出的结论是:1970年以后,人口和工业仍维持着指数增长,但迅速减少的资源将成为约束条件使工业化不得不放慢速度。工业化达到最高点后,人口和污染还会继续增长。但由于食物与医药缺乏引起死亡率上升,最后人口增长停止,人类社会将在2100年之前崩溃。 3.不同的逻辑思路在预测任何东西的未来成本时,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做法,即经济学家的方法和工程师的方法。……工程预测法是这样预测自然资源状况的: (1)估计目前在地球上一种资源的已知量。 (2)根据现在的使用率推断出将来的使用率; (3)以(1)除以(2)。 与此相反,经济学家的方法是推断过去成本的趋势,看这种趋势能否与理论相一致(在原材料供应的历史上,供应的趋势与理论是一致的)。……采掘业产品的成本,自有价格的历史以来,一直在下降。经济学

第八章 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理论试题

第十九章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 一、判断 1、在经济周期的收缩阶段,失业率上升。( )T 2、导致经济周期波动的投资主要是存货投资。( )F 3、经济增长的标志是社会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 )T 4、人均生产函数说明了人均产量与人均劳动投入量之间的关系。( )F 5、如果W G G ,则经济会出现累积性的“扩张”。( )F 6、人口增长率高的国家,其15岁以下人口在人口中占的比例也高。( )T 7、如果一国用借款购买生产资本并使投资所引起的收入增长高于利率,那么,它向国外大量借款就不会引起债务负担过重。( )T 8、加速原理的基本含义是产量的增长率大于投资的增长率。( )F 9、加速原理意味着,如果实际国民收入迅速增加,那么投资需求曲线就会向右方移动。( )T 10、经济周期理论的重点从总需求角度分析经济的短期波动,而经济增长理论的重点是从总供给的角度分析经济的长期趋势。( )T 二、选择题 1、根据现代关于经济周期的定义,经济周期是指:( C ) A 、GDP 值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 B 、人均GDP 值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 C 、GDP 值增长率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 D 、以上各项均对。 2、经济波动的周期的四个阶段依次为( D ) A 、扩张、峰顶、衰退、谷底; B 、峰顶、衰退、谷底、扩张; C 、谷底、扩张、峰顶、衰退; D 、以上各项都对。 3、当某一经济处于经济周期的萧条阶段( C )。 A 、经济的生产能力增加,因而存货增加; B 、总需求逐渐增长; C 、总需求小于总供给; D 、总需求超过总供给。 4、在熊彼得的经济周期理论中:( C ) A 、用太阳黑子变化来解释经济周期; B 、用心里预期变化来解释经济周期; C 、用企业家创新来解释经济周期; D 、用货币数量增减变动来解释经济周期; 5、解释经济周期的消费不足理论把繁荣的衰退归因于( A )。 A 、消费者的支出跟不上生产的发展,所以导致普遍的供过于求; B 、投资比消费增长快,所以没有足够的物品供消费者购买; C 、储蓄和投资减少; D 、政府税收太高,以致于消费者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商品和劳务。 6、斯坦利?杰文斯提出的“太阳黑子理论”( B )。 A 、关于经济周期形成的内部原因的一种解释; B 、关于经济周期形成的外部原因的一种解释; C 、关于经济增长的内部原因的一种解释; D 、关于经济增长的外部原因的一种解释。

第九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教材

第九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理解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长期化与动态化,通过对各种周期的理论解释,全面了解国民收入波动的因素,重点掌握乘数——加速原理与经济周期波动的关系;掌握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以及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观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加速原理和乘数—加速数模型,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 【教学时数】3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经济周期理论 一.经济周期的含义 1.有关经济周期的解释: (1)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水平的一种波动(通常以国民收入来代表),它形成一种规律性模式,即先是经济活动的扩展,随后是经济活动的扩展,接着是进一步扩张。这类周期随着产量的长期趋势进程而出现。 (2)萨繆尔森的解释——在繁荣之后,可以有恐慌与暴跌。经济扩张让位于衰退。国民收入、就业与生产下降。价格与利润跌落,工人失业。当最终到达最低点以后,复苏开始出现。复苏可以是缓慢的,也可以是快速的。新的高涨可以边线为长期持续的旺盛的需求、充足的就业机会以及增长的生活标准。它也可以表现为短暂的价格膨胀和投机活动,紧接而至的是又一次的、灾难性的萧条。 简单地说:经济周期就是国民收入及经济活动的周期性波动。 由此可见,在经济周期这一概念的解释上,都集中强调了以下三个要点: (1)经济周期的中心是国民收入的波动,由于这种波动而引起了失业率、物价水平、利率、对外贸易等活动。所以,研究经济周期的关键是研究国民收入波动的规律与根源。 (2)经济周期是经济中不可避免的波动。 (3)虽然每次经济建设周期并不完全相同,但它们却有共同点,即每个周期是繁荣与萧条的交替。 二、经济周期阶段及其特征 经济周期可以分四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复苏。 1.繁荣阶段(高涨阶段):国民收入与经济活动高于正常水平的一个阶段。 在这一阶段,生产迅速增加,投资增加,信用扩张,价格水平上升,就业增加,公众对未来乐观。当就业与产量水平达到最高,这时经济就开始进入衰退阶段。 2.衰退阶段(危机阶段):

宏观经济学第六章试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及其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经济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总量是如何决定及其相互关系。它需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已经配置到各个生产部门和企业的经济资源总量的使用情况是如何决定着一国的总产量(国民收入)或就业量;二是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 的总供求是如何决定着一国的国民收入水平和一般物价水平;三是国民收 入水平和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与经济周期及经济增长的关系。它又称为国民收入决定论或收入分析。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资源的利用问题,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财政与货币政策等。 (一)选择题 1. 依据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定义,自然增长率G N与实际增长率G之间的关系是(): AG N≥G;BG N≤G; C G N>G;DG N<G。 2. 根据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分析,如果有保证的增长率G W大于实际增长率G,经济将(): A持续高涨;B长期萧条;C均衡增长;D不能确定。 3. 根据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分析,如果有保证的增长率G W大于自然增长率G N,经济将(): A持续高涨;B长期萧条;C均衡增长;D不能确定。 4. 要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必须使(): AG=G N;BG=G W;CG=G N= G W;DG W= G N。 5. 在哈罗德—多马模型中,已知有保证的增长率G W小于实际增长率G,如果合意的储蓄率等于实际储蓄率,那么合意的资本—产出比将(): A小于实际的资本—产出比; B大于实际的资本—产出比; C等于实际的资本—产出比; D以下情况都有可能。 6. 当合意的资本—产出比大于实际的资本—产出比时,厂商的合理反应是(): A增加投资;B减少投资;C保持原有投资水平;D不能确定。 7. 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分析之所以是一种动态分析,是因为它(): A从连续的各个时期来分析经济增长; B根据投资和储蓄之间的关系来分析经济增长; C根据有效需求来分析经济增长; D在技术、人口和资本均可发生变化的时期内分析经济增长。 8. 假设要使经济增长率从5%提高到8%,在资本—产出比为2时,根据哈罗德—多马模型,储蓄率应该增加(): A10%;B16%;C6%;D5%。 9. 哈罗德—多马模型和新古典增长模型中,有些假设是相同的,而有些假设是不同的。在以下假设中,不同的是(): A技术水平不变,都为外生变量; B规模报酬不变 C人口增长率为常数 D整个社会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进生产,且这两种生产要素可以相互替代。 10.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所描述的平衡增长路径上,有(): A总资本的增长率、总产出的增长率与人口的增长率相等; B总资本的增长率等于人口的增长率,但总产出的增长率不等于人口的增长率; C 总产出的增长率等于人口的增长率,但总资本的增长率不等于人口的增长率; D总资本的增长率、总产出的增长率、人口的增长率三者之间的任意两者均不相等。 11.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下列说法是正确的(): A储蓄率的变化影响短期的经济增长率; B储蓄率的变化影响长期的经济增长率; C储蓄率的变化既影响短期的经济增长率,又影响长期的经济增长率; D人口增长率的变化不影响人均资本水平和人均产出水平。 (二)计算与分析题: 1. 已知资本—产出比为4,假设某国某年的国民收入为1000亿美元,消费为800亿美元。根据哈罗德

第九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答案)

第九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 一、名词解释 经济增长 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 经济周期 也称商业周期、景气循环,它是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 加速数 也叫加速系数,是指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导致资本量的增加量,即资本增加量与产量增加量之比 二、简答题 1、在哈罗模型中,均衡增长率实际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含义是什么?三者不相等时社会经济将出现什么情况? 答:均衡增长率、实际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是哈罗德长模型中研究经济实现充分就业下的均衡增长所必需的条件时区分三种不同的经济增长率概念。 均衡增长率,也称为有保证的增长率(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是指在储蓄率s和资本产出比v为既定的条件下,为使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所需要的产出增长率。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是由储蓄和厂商合意的资本-产出比率决定的,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实际增长率G,是指实际上实现了的产出增长率,它取决于有效需求的大小,即一定资本产出比率下社会实际储蓄率。 自然增长率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是指长期中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等因素变化后能达到的最大可能实现的增长率,它是由劳动力和技术水平决定的。 经济中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需要满足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但由于三种增长率由各不相同的因素所决定,因此实际中很难达到三者相等的情况。这时社会经济可能出现下列情况: (1)如果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说明社会总需求超过厂商所合意的生产能力,这时,厂商将增加投资,投资的增加在乘数作用下使实际增长率更高,显得资本存量更不足,因此,其结果是需求膨胀,引起经济积累性持续扩张。 (2)如果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说明社会总需求不足,厂商拥有的资本过剩,这时,厂商将削减投资,由于乘数作用,实际增长率更低,显得资本更过剩,结构是收入下降,经济持续收缩。 (3)如果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说明储蓄和投资的增长率超过了人口增长和技术水平条件下所能允许的程度,增长受劳动力不足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出现资本闲置,因此,厂商将削减投资,引起经济的长期停滞。 (4)如果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说明储蓄和投资的增长率未达到人口增长和技术水平条件所要求的水平,因劳动力过多而使工资低廉,因此,刺激经济形成长期高涨。 因此,只有当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情况下,经济才能均衡增长,否则将出现短期内经济收缩与扩张的波动。只有当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时,才能在既定的技术水平下,实现充分就业,否则将使经济处于长期的失业或者通货膨胀。当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时,可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这是一种最理想的经济增长状态。

第八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第八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一、经济增长 (一)经济增长的含义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区别 1.经济增长的含义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出与前期相比所实现的增长。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对一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度量,通常用经济增长率来表示。用现行价格计算的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用不变价格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 经济增长率并不能全面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 2.掌握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区别 (1)经济发展是一个比经济增长含义更广的概念。 (2)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来看,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就不会有经济发展。但经济增长并不简单地等同经济发展。 【例题1·多选题】下列关于GDP(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用现行价格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 B.用不变价格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 C.GDP包含了伴随经济增长而来的生态与环境变化的影响 D.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经济增长 E.用现行价格计算的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正确答案』BDE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GDP、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关系。【例题2·单选题】(2007年)当使用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规模时,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应采用( )。A.不变价格 B.现行价格 C.平均价格 D.预期价格『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用现行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额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规模。(二)决定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 1.劳动的投入数量 2.资本的投入数量 资本的投入数量受多种因素制约,其中最重要的是资本的利用率或生产能力利用率。 3.劳动生产率 4.资本的效率 【例题·多选题】一个国家的长期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 )。 A.消费需求 B.政府支出和净出口 C.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D.生产要素的效率 E.投资需求『正确答案』C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 (三)经济增长因素分解 1.两因素分解法(熟悉) 假定其他因素不变,把经济增长率按照劳动和劳动生产率两项因素进行分解。 经济增长率=工作小时数的增加率 + 每小时产出的增加率 2.三因素分解法(掌握) 就是运用生产函数,把经济增长按照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等三个因素进行分解,计算这三项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经济增长率=技术进步率+(劳动份额×劳动增加率)+(资本份额×资本增长率) 全要素生产率(简称TFP):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即将劳动、资本等要素投入数量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扣除之后,技术进步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由于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索罗首先提出的,因此也叫“索罗余值”。 【例题1·单选题】( )是将劳动、资本等要素投入数量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扣除之后,技术进步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 A.两因素分解法 B.三因素分解法 C.经济增长率 D.全要素生产率『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 【例题3·单选题】(2007年)如果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年均经济增长率为8%,劳动增长率为2%,资本增长率为4%,劳动产出弹性和资本产出弹性分别为0.75和0.25,根据索洛的余值法,在8%的经济增长率中,技术进步的贡献约为( )。

浙大远程经济学第九章

第九章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 一、名词解释 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 经济周期:也称商业周期、景气循环,它是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 加速数:也叫加速系数,是指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导致资本量的增加量,即资本增加量与产量增加量之比。 二、选择题 1、经济增长的标志是(C) A.失业率的下降; B.先进技术的广泛运用; C.社会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 D.城市化速度加快。 2、经济增长在图形上表现为(B) A.生产可能性曲线内的某一点向曲线外移动; B.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 C.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的某点向曲线上移动; D.生产可能性曲线上某一点沿曲线移动。 3、GDP是衡量经济增长的一个较好指标,是因为(A) A.GDP以货币表示,易于比较; B.GDP的增长总是意味着已发生的实际经济增长; C.GDP的值不仅可以反映一国的经济实力,还可以反映一国的经济福利程度; D.以上说法都对。 4、下列各项中(A)项属于生产要素供给的增长。 A. 劳动者教育年限的增加; B.实行劳动专业化; C.规模经济; D.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应

用。 5、下列各项中(C)项不属于生产要素供给的增长。 A.投资的增加; B.就业人口的增加; C.人才的合理流动; D.发展教育事业。 6、根据哈罗德的定义,有保证的增长率 实际增长率G之间可能有的关系式(D) A. ; B. ; C. ; D.以上各项均可能。 7、有保证的经济增长率 和自然增长率 的区别在于(C) A. 假定资本与劳动的比例不断提高,而 没有; B.

第三章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_conv

第三章现代经济增长理论 第一节哈罗德-多马模型及其对发展理论的影响 一、H-D Model 20世纪40年代 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Harrod,R.F.) 美国经济学家多马(Domar,E.D.) 第一个广为流行的经济增长模型。 合称哈罗德-多马模型(Harrod-Domar Growth Model)。 1.哈-多模型的基本思想 资本的不断形成是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惟一原因。 凯恩斯只考虑了投资变动引起的收入变动,没有看到总供给的变化以及新的均衡,因而是一种静态的、短期的均衡分析。 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导致本期的国民收入在下一期就不足以提供充分就业,从而总供求也不能保持均衡。所以,要实现充分就业,本期投资必须大于上期投资。通过“资本——产出比”概念来推算第二期达到充分就业所需的追加投资,以使投资与国民收入的均衡增长相适应。 2. 基本理论特征 是对凯恩斯理论的长期化和动态化。 在经济增长理论中引入了时间因素,并且用“比率分析法”(增长率、储蓄率)代替了凯恩斯的“水平分析法”(国民收入、储蓄与投资的水平),从而将凯恩斯的理论长期化、动态化了。 3. 哈多模型的假设与内容 假设: (1)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既可消费又可用于生产。 (2)只有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两者比例固定。 (3)规模报酬不变。 (4)不存在技术进步。 简单说: 一种产品,两个要素。 其它都不变。 哈多模型(的内容): 一国的经济增长率,由储蓄倾向及资本-产出比所决定。 g=经济增长率=国民收入增量/国民收入; s=储蓄倾向=平均储蓄率=储蓄/国民收入; v=资本-产出比率=投资系数或加速系数=单位产出所需资本。 令Y=国民收入,K=资本,I=净投资(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资本存量的变化),S=储蓄 经济增长率g=△Y/Y 储蓄率s=S/Y

国际经济学-第6章 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

第六章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 一、多项选择题 1、贫困化(悲惨增长)增长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经济增长是偏向于进口部门的 B、经济增长是偏向于出口部门的 C、增长国的边际进口倾向较大 D、增长国在世界市场上是一个xx E、增长国的出口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需求弹性非常低 2、生产要素增长在( )条件下可能对国际贸易产生负面影响。 A.该商品是需求弹性比较低的产品 B.该产品是出口品 C.该国在这种产品的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达到影响世界市场价格的程度 D.该商品在国内市场具有垄断地位 E.该产品是国内需求较大 二、单项选择题 1、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初始阶段,该产品一般属于() A、资本密集型产品 B、劳动密集型产品 C、技术密集型产品 D、资源密集型产品 2、根据罗伯津斯基(雷布任斯基)定理,下列那个推论是正确的()

A、偏向出口部门的增长将改善本国的贸易条件 B、偏向进口部门的增长将恶化本国的贸易条件 C、偏向进口部门的增长将降低本国的xx D、偏向出口部门的增长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会降低本国的净福利 3、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成熟阶段,该产品一般属于() A、资本密集型产品 B、劳动或资源密集型产品 C、技术密集型产品 D、研发密集型产品 4.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最后阶段,该产品一般属于() A、资本密集型产品 B、劳动或资源密集型产品 C、技术密集型产品 D、研发密集型产品 5、根据罗伯津斯基定理,下列那个推论是正确的() A、偏向出口部门的增长将改善本国的贸易条件 B、偏向进口部门的增长将恶化本国的贸易条件 C、偏向进口部门的增长将降低本国的xx D、偏向出口部门的增长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会降低本国的净福利 6、一般认为会导致悲惨的增长的部门是() A.工业品

第九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一、名词解释 经济增长 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 经济周期 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 加速数 指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导致资本量的增加量,即资本增加量与产量增加量之比。 二、选择题 1、经济增长的标志是(C) A.失业率的下降; B.先进技术的广泛运用; C.社会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 D.城市化速度加快。 2、经济增长在图形上表现为(B) A.生产可能性曲线内的某一点向曲线外移动; B.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 C.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的某点向曲线上移动; D.生产可能性曲线上某一点沿曲线移动。 3、GDP是衡量经济增长的一个较好指标,是因为(A) A.GDP以货币表示,易于比较; B.GDP的增长总是意味着已发生的实际经济增长; C.GDP的值不仅可以反映一国的经济实力,还可以反映一国的经济福利程度; D.以上说法都对。 4、下列各项中(A)项属于生产要素供给的增长。 A. 劳动者教育年限的增加; B.实行劳动专业化; C.规模经济; D.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应用。 5、下列各项中(C)项不属于生产要素供给的增长。 A.投资的增加; B.就业人口的增加; C.人才的合理流动; D.发展教育事业。 6、根据哈罗德的定义,有保证的增长率实际增长率G之间可能有的关系式(D)

A.; B.; C.; D.以上各项均可能。 7、有保证的经济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区别在于(C) A.假定资本与劳动的比例不断提高,而没有; B.以充分就业为前提,而没有; C.随各种因素的变化而变化,是不稳定的增长率,而是比较稳定的增长率; D.。 8、根据哈罗德的分析,如果有保证的增长率大于实际增长率G,经济将(B) A.持续高涨; B.长期萧条; C.均衡增长; D.不能确定。 9、如果实现了哈罗德模型的自然增长率,将使(A) A.社会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B.实现均衡增长; C.实现充分就业下的均衡增长; D.经济持续高涨。 10、当合意的资本-产出比率大于实际的资本-产出比率时,厂商的反应是(A) A.增加投资; B.减少投资; C.保持原投资水平; D.不能确定。 11、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如果没有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则当(C)时稳定状态下消费有一最高水准。 A.劳动边际产出等于资本边际产业; B.劳动边际产出等于折旧率; C.资本边际产出等于折旧率; D.劳动边际产出等于零。 12、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如果不考虑折旧和技术进步,则当(C)时稳定状态下消费有一最高水准。 A.劳动的边际产出等于资本的边际产出; B.劳动的边际产出等于人口增长率(劳动增长率); C.资本的边际产出等于人口增长率; D.资本的边际产出等于零。 13、经济波动的周期的四个阶段依次是(D) A.扩张、峰顶、衰退、谷底; B.峰顶、衰退、谷底、扩张; C.谷底、扩张、峰顶、衰退; D.以上各项均对。

发展经济学第三章

第三章 资本形成 资本形成率 资本 ?资本的概念 ?指物质资本,即由人类生产出来的一种非用于目前消费而用于扩大生产能力的耐用品。 ?资本的特征 ?是投资过程的结果,投资过程也叫做资本形成过程,投资结果即为资本形成; ?在很大程度上代表本期和未来时期的生产能力; ?具有耐用性,因而存在磨损和折旧的问题。 资本的贡献 ?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资本形成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前提,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起飞”的先决条件,是实现工业化的物质基础 ?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贡献 ?资本投入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发展中国家要大于发达国家;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发达国家要大于发展中国家。 ?因此,对发展中国家来说,以技术进步为核心的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相对较小,而资本投入的增加是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源泉第一节 资本匮乏对经济发展的障碍 “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理论的提出 ?1953年,罗格纳·纳克斯(R.Nurkse),《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 ?基本观点 ?“一国穷是因为它穷”(A country is poor because it is poor)! “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从供给方面看 ?发展中国家经济不发达,人均收入水平过低。低收本意味着人们将绝大部分收入用于生活消费,而很少用于储蓄,从而导致储蓄水平低、储蓄能力小;低储蓄能力导致资本稀缺、资本形成不足;资本形成不足使生产规模难以扩大,生产率难以提高;低生产率又引起低经济增长率,低增长率又造成了新的一轮低收入。 ?“低收入-低储蓄能力-低资本形成-低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从需求方面看 ?发展中国家几落后,入均收入低,生活贫困。低收入意味着低消费和低购买力;低购买力引起投资引诱不足;投资引诱不足导致资本形成不足; 资本形成不足造成生产规模狭小、生产率难以提高;低生产率又导致低产出和低收入水平。 ?“低收入-低购买力-投资引诱不足-低资本形成-低生产率-低产出 -低收入” “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政策含义 ?资本形成是打破贫困恶性循环的关键,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同时作用,进入良性循环; ?促进资本形成必须大规模增加储蓄,扩大投资,产生相互需求,扩大市场容量(资本存量、市场容量、收入、储蓄、投资)。 “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对该理论的批评 ?认为储蓄和投资增加就能促进经济增长、打破贫困恶性循环的观点过于乐观和简单(储蓄结构和消费习惯); ?即使有了足够的储蓄和资本形成,经济增长还受到其他许多因素的限制;?纳克斯将个人储蓄作为储蓄的唯一来源,忽略了企业储蓄和政府储蓄,低估了发展中国家的储蓄能力(实则不小,如中国)。 “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 ?理论的提出 ?1956年,纳尔逊(R.R.Nelson)发表《不发达国家的一种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一文。考察了不发达国家人均资本与人均收入增长、人口增长与人均收入增长、产出的增长与人均收入增长的关系,并综合研究了在人均收入和人口按不同速率增长的情况下人均资本的增长与资本形成问 题,从而形成了“低水平均衡陷阱”( Low-level equilibrium trap)理论。

《西方经济学》第九章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习题

《西方经济学》第九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习题 一、选择题 1、经济增长最基本的特征()。 A、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 B、技术进步; C、制度和意识的调整; D、社会福利的增加; 2、经济周期中两个主要阶段是()。 A、繁荣和萧条; B、萧条和复苏; C、繁荣和衰退; D、衰退和复苏; 3、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依次是()。 A、繁荣、衰退、萧条、复苏; B、衰退、萧条、复苏、繁荣; C、萧条、复苏、繁荣、衰退; D、复苏、繁荣、衰退、萧条; 4、经济周期的中心是()。 A、价格的波动; B、利率的波动; C、国民收入的波动; D、就业的波动; 5、持续时间约为15~25年的经济周期是由经济学家()提出的。 A、基钦; B、朱格拉; C、库兹涅茨; D、康德拉季耶夫; 6、下列各项中属于外生经济周期理论的是()。 A、投资过度论; B、心理周期论; C、消费不足论; D、太阳黑子周期论; 7、根据哈罗德模型,当资本-产量比率为4,储蓄率为20%时,则经济增长率为()。 A、5%; B、20%; C、25%; D、80%; 8、加速原理表明()。 A、GDP增加导致投资的多倍减少; B、GDP增加导致投资的多倍增加; C、投资增加导致的GDP多倍增加; D、投资增加导致的GDP多倍减少; 9、强调经济增长会加剧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经济增长模型是()。 A、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B、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 C、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D、增长极限论; 10、经济活动之所以发生周期性的波动,是由于()。

A、乘数的作用; B、加速数的作用; C、技术变动的冲击; D、乘数和加速数的相互作用; 二、判断题 1、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所研究的问题是一样的。() 2、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是技术进步。() 3、经济周期的中心是国民收入的波动。() 4、朱格拉周期是一种短周期。() 5、经济增长最基本的标志是技术进步。() 6、刺激消费水平可以提高经济增长率。() 7、加速原理断言GDP的增加导致投资以更快的速度增加。() 8、以总需求分析为中心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的特征之一。() 9、新古典模型认为,在长期中实现均衡增长的条件是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 10、经济周期是经济中不可避免的波动。() 三、问答题 1、说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简述乘数—加速数模型的基本思路。

第六章 内生增长理论

第六章内生增长理论 前面三章对经济增长的核心问题给出了满意的回答,得到的主要结论是:如果资本的报酬是资本对产出的贡献的反映,并且资本在总收入中的比例不大的话,那么资本积累既不能说明经济的长期增长,也不能说明国家之间收入水平的差异。但收入的决定性因素——有效劳动,却没有得到解释,它在模型中是一个神秘变量,我们既不知道它的具体含义,更不知道它是如何确定的,模型只把它作为外生变量看待,由经济的外部力量决定。这一点正是前三章建立的模型和理论的不足所在。因此,本章和下一章将要克服这一不足,把知识的增长纳入经济的内部因素之中,从更深的层次上来研究经济增长的基本问题。 本章要阐述的观点,是认为知识增长是经济增长的推动力量。这同第三章中索洛的观点是一致的:资本积累不是经济增长的源泉。但本章在分析知识进化和用知识解释有效劳动时,与前三章做法大为不同。本章要以明确的方式建立知识积累模型,并要研究知识如何产生,资源如何配置到知识的生产中去等问题。 第一节技术进步的影响因素 我们可以把知识或技术进步想象为一大堆的发现和发明,比如DNA结构的发现,转基因的发明,原子核反应的发现等等。其实,这些新发现和新发明都是科学研究的成果,当然也有一定的机遇因素,但不是经济力量作用的结果。然而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大多数技术进步却要归功于企业的研究开发(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简称R&D)活动。我们在第二章第一节中提到的五个OECD国家,它们的工业性研究开发支出大约占它们的GDP的2%到3%左右。美国约有100万名科学家和研究人员,他们当中的75%都是企业雇用的,从事企业的研究开发活动。美国企业的研究开发支出占到企业总投资的20%以上,占到企业净投资的60%以上。毋庸置疑,企业在研究开发上的支出多少完全是从经济方面考虑的,是企业对研究开发的成本与收益进行权衡的结果。 (一) R&D决策与专利法 企业要在研究开发上进行支出,其理由同企业购置新机器或新建工厂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提高预期利润。在企业决定是否要购买新机器时,企业要把购买新机器后所能产生的预期利润的现值同购买和安装新机器所需的支出进行比较,如果预期利润的现值大于支出,则决定投资去购买新机器;否则,就不进行这项投资。同样,企业在进行R&D决策时,也要考虑投资于R&D所能取得的预期利润的现值与R&D支出的比较。企业增加R&D支出,意味着提高了企业发现和开发出新产品的可能性。如果新产品能够获得市场成功,那么企业的未来利润将上升。如果预期利润的现值超过研究开发的预期支出,那么企业就会上马新的R&D项目,进行R&D投资;否则,企业就不会这么做。 然而,研究开发投资与普通投资(比如购买新机器、新建工厂等)又有着重要的区别。像购买新机器这类普通投资只有内部效益,没有外部效益。一台机器被这家企业购买后,其他企业就不能再使用这台机器了,新机器只给它的拥有者提供效益(这就是内部效益),而不向其他企业提供效益(即没有外部效益)。但研究开发投资就不同了,研究开发的成果多是一些新思想,而这种思想一旦公开,就不但能被发现它的人和企业使用,而且能被社会广泛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