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数学建模在高职高专数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数学建模在高职高专数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数学建模在高职高专数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数学建模在高职高专数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Vol.28No.10

Oct.2012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ofChifeng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第28卷第10期(下)

2012年10月从上世纪90代开始数学建模比赛引入我国,

已经演变为一种常态化的活动,同时也对我国数学教学逐步改革,提出了一个新的方向,使得越来越

多的人认识到数学教学不仅要注重演绎思维、

归纳思维和创造思维等基本能力的培养,而且要注重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1数学建模的定义

数学模型是指通过抽象和简化,使用数学语言对实际现象的一个近似的刻画,以便于人们更深刻地认识所研究的对象.本德(E.A.Bender)认为,“数学模型是关于部分现实世界为一定目的而作的抽象、简化的数学结构.”这就给我们指出了数学教学的目的应该是解释或描述实际现象,或者解决实际问题的.

2数学建模的发展情况

1986年叶其孝教授在美国讲学掐尖了解了数学建模竞赛,并商讨中国学生参赛的办法和规则.1989年我国大学生首次参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1990年我国在上海市举办了大学生数学模型竞赛,这是我国首次举办数学建模竞赛.1992年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第一届第三次常务理事会决定成立数学模型专业委员会,并组织部分城市大学生数学模型联赛,每年一届,目前已成为我国高校规模最大的基础性学科竞赛,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数学建模竞赛.2011年,来自全国33个省/市

/自治区(包括香港和澳门特区)及新加坡、

美国的1251所院校、19490个队(其中本科组16008队、专科组3482队)、58000多名大学生报名参加本项竞赛.

3

数学建模在高职高专数学教学中的必要性

现在国内各高校都有由学生组成的数学建模队伍每年都参加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应用数学去解决各类实际问题时,建立数学模型是十分关键的一步,同时也是十分困难的一步.建立教学

模型的过程,是把错综复杂的实际问题简化、

抽象为合理的数学结构的过程.要通过调查、收集数据资料,观察和研究实际对象的固有特征和内在规律,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建立起反映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然后利用数学的理论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深厚扎实的数学基础,敏锐的洞察力和想象力,对实际问题的浓厚兴趣和广博的知识面.数学建模是联系数学与实际问题的桥梁,是数学在各个领械广泛应用的媒介,是数学科学技术转化的主要途径,数学建模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数学界和工程界的普遍重视,它已成为现代科技工作者必备的重要能力之.为了适

应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和培养高质量、

高层次科技人才,数学建模已经在大学教育中逐步开展,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大学正在进行数学建模课程的教学和参加开放性的数学建模竞赛,将数学建模教学和竞赛作为高等院校的教学改革和培养高层次的科技人才的个重要方面,现在许多院校正在将数学建模与教学改革相结合,努力探索更有效的数学建模教学法和培养面向21世纪的人才的新思路,与我国高校的其它数学类课程相比,数学建模具有难度

大、涉及面广、形式灵活,对教师和学生要求高等特点,数学建模的教学本身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

不断完善和提高的过程.数学建模在高职高专数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冯英华

(淮南联合大学

基础部,安徽

淮南

232001)

要:通过总结数学建模在我国的发展情况,提出了数学建模在高职高专数学教学中的必要性,从

四个方面分析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高等数学课程的思路与方法.即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引进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改善数学教学评价方法能将数学教学引导向正确的方向,改变学习数学只是为了考一个考分数的现象.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基础理论知识,更在于应该培养学生用数学工具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建模;高职高专;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评价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2)10-0005-02

基金项目:淮南联合大学校级教学科研项目(jyc1210)

5--

职高数学教学反思

职高数学教学反思 宜宾市南溪职业技术学校:李尔琪 一、发挥引导作用,抓好学法指导的首要环节 由于受社会重视程度、传统观念等多方面的影响,上职业学校普遍成为学生的“次选”,造成职高生源文化素质参差不齐,有的学生数学成绩只有几十分,甚至十几分、几分,加上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清,学习动力不足,教学中教师普遍感到数学难教而学生感到数学难学,有的学生甚至出现厌学数学的现象。因此,加强学生学习引导,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抓好职高数学教学的前提条件。 1、结合专业需要,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许多职高学生认为到职业学校只要学好专业技术就行了,这种思想认识必然导致学生对文化课学习不感兴趣,普遍缺乏内在学习动力。所以,解决好学生对待文化课学习态度问题,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成为职高数学教师成功教学的前提条件。教学过程中,我首先注重学生思想的疏导,在所带的每一届新生中都要开展“职校学生为什么要学习文化课?”、“数学与成才”、“数学与我所学的专业”、“数学与生活”等专题讲座、主题班会、专题演讲活动,通过讨论、分析,学生明确了学好数学知识是学好专业技能的需要,是个人成才的需要,是不断掌握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努力适应竞争社会的需要,从而自发的把过去认为教师要我学的思想转变为我要学的内在动力,为学好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2、注重针对性,指导学生数学学习的方法 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是使学生迈入知识殿堂、丰富自身各种能力的通行证,古人云:“学贵有方”。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会学知识。数学有其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点,数学教师要加强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明确讲究学法的重要意义,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渗透初步的教育学、心理学基本原理,从平时的做好数学笔记、注重错题的分析、试题归类、知识点联系等方面入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注重言传身教,发展良好的非智力因素 心俗话说:“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数学教师精通的专业知识,广泛的文化修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严谨的治学精神,踏实的劳动态度,时时刻刻都对学生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劳动具有示范性,这种表率作用没有任何其他教育因素能代替。其次,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做到对学生严格要求与关心热爱相结合,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而且要关心学生的思想、生活,对后进生不讽刺、不歧视、不伤其自尊心,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谈心,不断了解学

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发表时间:2013-03-15T10:06:35.937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2-2013学年26期供稿作者:苏飞 [导读] 数学课堂上讲究学习策略对增强教学的有效性落实至关重要。 瓦窑九年制学校苏飞 实施新课程以来,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的不断更新是许多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展示和追求的亮点,他们自觉反思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内涵,更加关注数学课堂中教的行为和学的方式的有效性。如何以师生必要的精力消耗,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发展个性品质、内化数学精神等方面得到尽可能多的实际效益呢?以下谈谈本人在九年级数学课堂上提高教学有效性进行的探索实践与反思。 一、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教学 数学如此抽象,人们在小学时或许还感受得到数学之美,但接触到更加抽象复杂的领域后,往往望而却步,所以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决定了其数学学习在很长一个时段需要相对具体形象的材料来支撑。 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并不只指多媒体影像,它可以是多方面的。1、有的教学情境与生活背景相联,从生活到数学;通过大量的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实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概率初步”“生活中的图形”等内容,都可以通过实验记录、图形设计等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感受概率的概念与应用及学习图形的必要性。2、有的教学情境与带挑战性的问题相联,从问题到数学,建立在学生最近发展区上,且能够用本节课所学知识与方法解决,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3、有的教学情境与实践活动相联,从活动到数学:如“用频率估计概率”这节课,我通过学生设计统计表、整理数据、填写统计表、绘制统计图、进行决策等一系列的活动情境来让学生在实践与操作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很多课题都可以通过学生动手制作、观察发现、小组活动等情境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 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不应只在新课发生前起作用,它应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在很多课堂上,教师只在课前运用故事、问题、图片等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后引入课题,之后则致之不顾而忽视情境的全程性。我在“用列举法求概率”这节课中,准备了两枚一元硬币(用来引出两步实验);牌面数字都为1、2、3的黑桃、红桃两组牌(用来引出稍微复杂的两步实验);两个骰子(用来引出更复杂的两步实验)、牌面数字也为1、2、3的草花牌(用来和黑桃、红桃搭配引出三步实验)。先从同时投两枚硬币判断是否公平的游戏得出—--“公平不公平,概率来说明”;再从两组牌中同时各摸出一张来设置问题使学生感到结果复杂,如何才能不重不漏地写出全部结果呢?从而引入课题——用列举法求概率;在学生初步探索两步列举法后再设置同时投两个骰子的情境使问题更复杂,最后设置从三组牌中同时各摸出一张的情境引入三步列举法——树形图,整堂课老师象魔术师一样运用道具创设阶梯式问题情境,促使学生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学习来解决情境中的问题,反思问题解决的过程与策略,从而很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绝不是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的,不能只注重情境提供的方式是否采用了多媒体技术,采用的内容是否新颖时尚,营造的气氛是否热烈轰动等。而是应该突出数学学习这样的主题,为了对学生理解新的数学概念、数学原理、数学公式或数学思想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或数学背景,更能激发起由情境引起的数学意义的思考。所以数学情境的创设应以能否引起学生主体的数学思考,能否有利于数学本质的揭示及凸显数学本质之实为基本标准。 二、采用有效的数学活动教学: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那么作为数学教师,应立足于数学活动的有效性,寻找数学活动的最佳途径和方法,反思如何有效地改进教师的教和促进学生的学,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乐于探索研究的学习品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给不同的学生都带来成功的愉悦,以获得学生的个性发展。有效的数学活动要强化目标意识,不但教师自己首先对活动的目标、活动的结果及活动的执行形式等做到心中有数,以把握活动的数学本质方向,同时还要以目标指导教学,让学生明确目标,进行定向学习,这是强调师生积极性、主动性,以期共同为达标而努力的重要步骤。教师凭借教学目标,利用教材设计数学活动,以新旧知识的联系或冲突来引发学生需求,从尝试练习、看书自学入手,通过质疑问难、学习讨论等环节,使书本上枯燥的规则、抽象的数学为自身所内化,同时当堂进行目标检测,掌握学生达标情况。如果教师和学生的目标意识模糊,目标不明确,那就很可能成为一种为活动而活动,只有表面活动而无数学品质的低效活动,形式化的活动不仅浪费了有限的教学时间,造成了教学的低效或无效,同时也对学生的发展意义甚微。 有效的数学活动应设法促成学生的效能感,活动时教师应明确表现出对学生的积极期待,及时发现并肯定学生的成功,尤其是给予学习困难的学生更多的关注和鼓励,只有学生对于先前活动有过积极、良好的、成功的、愉快的体验,才会使他们在心理上再期待参与这类活动。而低效的数学活动常常是教师没有描述目的或对学生没有期望,对低层次的活动结果或过程随便迁就,为活动而活动,久而久之,学生会对活动失去兴趣。 有效的数学活动应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原有水平上有各自的发展。学生的现有知识基础、智力水平、非智力因素和学习成绩都有客观存在的层次差异,学生能否很好地掌握所学知识,除了天赋、学习环境、教师的主导作用等因素外,最主要的是学习主体起决定作用——兴趣会促使他们不畏困难,努力钻研。在图形的课程教学中,不同的学生依据不同的生活背景进行活动,自己抽象出图形,制作出纸质的图形。彼此间的交流,实现了他们对各种图形关键特性的理解和认识,大家共同分享发现和成功的快乐,共享彼此的资源,在这样的课堂上你会发现,印象中成绩高低不同的学生的课堂表现差异并不大。数学活动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起到的作用:对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来说,通过数学活动鼓励并促使其形成数学特长;对中、差层次尤其是较差层次的学生来说,通过数学活动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与爱好。 有效的数学活动应力争把教师引导、整理、矫正的方法指导与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活动过程最佳结合起来,把教师的精讲和学生尝试最佳结合起来。 三、实践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行为 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数学是有生命的数学,数学课堂也应是有智慧的课堂。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自主探究式教学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自主探究式教学 [论文摘要]主要谈自主探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自主探究式教学的基本流程,自主探究式教学的特点以及自主探究式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体现新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自主探究式教学,关注个性,培养兴趣,发展能力,激发创新意识,是数学教学改革的方向。一、自主探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学习不应该被看成对于老师所授予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以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活动。”也就是说,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应该是被动接受教材知识的过程,而是在学生已有知识背景下,通过自主探究,积极思考,合作交流,主动建构的过程。 (二)再创造学习理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所以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恰当地创设问题情境,积极地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通过观察、操作、猜想、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主动地完成对知识的建构过程。 二、实施自主探究式教学教师观念的转变 教师的教育观念决定着教育行为、教学方式。实施自主探究式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教师在观念上必须更新。 (一)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学好数学;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学生能用自己的方式学习数学。 (二)提倡和谐的教学观。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情境;师生之间的关系要谐和融洽;要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余地;要为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提供机会。 (三)形成新型的教师观。教师是教学法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教师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决策者。教师要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合理地进行教学法加工,更好地适合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 三、自主探究式教学的基本流程 自主探究式教学的基本流程分为四个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出问题、激活思维自主探究、合作建模拓展应用、创新求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要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首先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认识长方形、正方形”时,设计了如下环节:教师首先提问学生喜欢什么样的玩具,当学生回答出喜欢积木时,就让学生把课前准备的积木拿出来,再让他们找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积木,用它的一个面在白纸上画图形,看谁画的又多又好。通过学生非常熟悉的积木入手创设情境,学生兴趣盎然,情绪高涨。同时,学生画出了很多的图形,也为下一步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了材料。 (二)提出问题、激活思维。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此,当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职高数学教学计划3篇

职高数学教学计划3篇 (787字) 本学期我担任了建30班数学教学工作,按照我校《学校工作计划要点》的精神,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以技能为特色,培养高品位的劳动者和就业岗位的创造者。结合我校外学生的实际情况,现就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1174字) 结束了愉快的暑假,开始了新的学期,本学期我担任07数控1、2班,07机电1班的数学教学。根据学生特点,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我对本学期的教学做如下计划。 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为基础教学,基于职业学校学生的认知和水平,学生兴趣及后继专业课程学习的需要。我打算: (一)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数学教学具有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的传统,在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应发扬这种传统。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教学应“与时俱进”,重新审视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和能力的内涵,揭示数学发生发展的过程,加强数学与其他学科和日常生活的关系,提高对数学科学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形成正确的数学价值观。我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与教师相互交流、共同探索。要鼓励学生质疑、探究,让学生感受和体会数学知识产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在教学方面和手段的选择上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结合: ①学与思的结合:既要了解各种数学知识与其专业课的关系,又要对此进行深入的思考与分析; ②听与说的结合:要求学生既要认真听老师讲课,又要善于单独发表自己的见解; ③知与做的结合:通过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数学方法的掌握,来解决有关数学问题和专业课中的相关问题; ④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把通过本课程理论的学习而形成的数学思想方法,应用于专业课的学习之中,进一步加深对其他数学概念和专业课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浅谈数学教学中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浅谈数学教学中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19-02-28T11:20:51.05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55期作者:张凤波 [导读] 要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实践,就要深入挖掘生活中可以利用的数学资源。 黑龙江省尚志亚布力一小学150631 摘要:注重实践活动是当前数学课程发展的趋势。通过实践活动,发挥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再现数学价值。 关键词:数学教学实践活动重要性数学素养 小学数学课主要以实践活动为主,而实践活动是孩子成长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尤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动手操作和大胆猜测,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的意识,锻炼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掌握的学习方法,并在实践活动中尝试解决数学问题。 实践活动在数学教学中有什么重要性呢?下面浅谈我的看法。 一、创设条件激发学习兴趣 要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实践,就要深入挖掘生活中可以利用的数学资源,即包含有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又是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数学问题。为学生提供活动材料,起点不能过高,利于全员参与,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为认识的突破口,给他们提供观察事物和实践活动的机会,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为活生生的直观知识,从中获得正确的知识。 如教“数据收集与整理”时,我就利用课前收集数据,给学生创设活动机会。上课时,多媒体出现孩子们在买零食、文具和玩具的情景,由于我选的是熟悉的身边材料,学生们看见自己和同学出现在屏幕上,兴趣特浓。因为我把枯燥的数学学习变成了孩子们积极参与、乐于参与的活动,他们自然而然地发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搭建平台探求学习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主要通过引导学生在掌握前人总结的知识的过程中,把人类知识成果变为学生的个体认识过程,即让学生亲身实践和真实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大胆地跳出教材的静态层面,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把数学学习置身于生动有趣活的动中。 我在讲“圆柱的表面积”时,通过动手操作剪、拼、摆几何模型,将圆柱侧面积转化成已学过的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从而推导出圆柱的侧面积公式。在一系列操作活动中,学生自主找到新旧知识的链接点,把新知转化为旧知,运用旧知解决新知,活动中交流数学思维,活动中交流数学思想,活动中获得数学知识,让孩子们真正体验到数学是一种有趣的生活,探索学习欲望倍增。 三、增进学生主体意识发展 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是弘扬主动性,尊重和发展学生主体地位,因此,教学中活动的设计尤为重要,不仅仅是知识点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要服务于生活,是数学教育的核心内容。 例如:教“圆的认识”时,让每一位学生动手进行操作—折圆纸片,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观察、讨论、归纳、总结,就这样学生轻而易举地就得到了“在同圆中,直径是半径的2倍”的结论这样的教学,不但看到了知识的“静态”存在,更用“动态”的观点引导学生考查了知识,即知识不但是认识的“结果”,更包括认识的“过程”。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学生学到的知识不但可以更巩固,也便于灵活运用,更有利于学主体意识发展。 四、课外延伸体现数学价值 在教学中有些数学知识完全可以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知,学会从生活实践中解决数学问题。适当地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使数学知识延伸和发展,从课外走向生活,走向自然,走向社会,通过查资料、收集数学信息提高了综合的数学素养。如教“人民币的认识”时,我鼓励学生自己到超市去购物。在教小数认识时,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先创设了一个商店的商品(文具品),我再出示这些商品及其单价,让学生进行购物活动。在活动中,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能读出商品的标价,接着让学生观察、讨论“这些数有什么特征?”“这些数又叫什么数?”这时学习小数是自身需要。在教学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问题情境,使他们产生不足之感和探求之心,激起学习兴趣,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扩大自主探索的空间,实现数学再创造。学习长方形面积后,可以布置学生回家测量家里客厅的长和宽,求出面积,再测量一下一块地砖的长和宽,并计算面积,最后算一算客厅里铺这样地砖需要多少块?在实践活动中发现新问题,认真分析,探索再实践,就会创造出新的成果。因此,将学生的实践活动不失时机地由课内推向课外,将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拓展,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社会活动中来,才能更好地理解数学、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从而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生活呼唤数学,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要为学生提供、创设学习活动的机会,调动学习兴趣,发挥学习主观能动性,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建模在高职高专数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Vol.28No.10 Oct.2012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ofChifeng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第28卷第10期(下) 2012年10月从上世纪90代开始数学建模比赛引入我国, 已经演变为一种常态化的活动,同时也对我国数学教学逐步改革,提出了一个新的方向,使得越来越 多的人认识到数学教学不仅要注重演绎思维、 归纳思维和创造思维等基本能力的培养,而且要注重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1数学建模的定义 数学模型是指通过抽象和简化,使用数学语言对实际现象的一个近似的刻画,以便于人们更深刻地认识所研究的对象.本德(E.A.Bender)认为,“数学模型是关于部分现实世界为一定目的而作的抽象、简化的数学结构.”这就给我们指出了数学教学的目的应该是解释或描述实际现象,或者解决实际问题的. 2数学建模的发展情况 1986年叶其孝教授在美国讲学掐尖了解了数学建模竞赛,并商讨中国学生参赛的办法和规则.1989年我国大学生首次参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1990年我国在上海市举办了大学生数学模型竞赛,这是我国首次举办数学建模竞赛.1992年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第一届第三次常务理事会决定成立数学模型专业委员会,并组织部分城市大学生数学模型联赛,每年一届,目前已成为我国高校规模最大的基础性学科竞赛,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数学建模竞赛.2011年,来自全国33个省/市 /自治区(包括香港和澳门特区)及新加坡、 美国的1251所院校、19490个队(其中本科组16008队、专科组3482队)、58000多名大学生报名参加本项竞赛. 3 数学建模在高职高专数学教学中的必要性 现在国内各高校都有由学生组成的数学建模队伍每年都参加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应用数学去解决各类实际问题时,建立数学模型是十分关键的一步,同时也是十分困难的一步.建立教学 模型的过程,是把错综复杂的实际问题简化、 抽象为合理的数学结构的过程.要通过调查、收集数据资料,观察和研究实际对象的固有特征和内在规律,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建立起反映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然后利用数学的理论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深厚扎实的数学基础,敏锐的洞察力和想象力,对实际问题的浓厚兴趣和广博的知识面.数学建模是联系数学与实际问题的桥梁,是数学在各个领械广泛应用的媒介,是数学科学技术转化的主要途径,数学建模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数学界和工程界的普遍重视,它已成为现代科技工作者必备的重要能力之.为了适 应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和培养高质量、 高层次科技人才,数学建模已经在大学教育中逐步开展,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大学正在进行数学建模课程的教学和参加开放性的数学建模竞赛,将数学建模教学和竞赛作为高等院校的教学改革和培养高层次的科技人才的个重要方面,现在许多院校正在将数学建模与教学改革相结合,努力探索更有效的数学建模教学法和培养面向21世纪的人才的新思路,与我国高校的其它数学类课程相比,数学建模具有难度 大、涉及面广、形式灵活,对教师和学生要求高等特点,数学建模的教学本身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 不断完善和提高的过程.数学建模在高职高专数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冯英华 (淮南联合大学 基础部,安徽 淮南 232001) 摘 要:通过总结数学建模在我国的发展情况,提出了数学建模在高职高专数学教学中的必要性,从 四个方面分析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高等数学课程的思路与方法.即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引进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改善数学教学评价方法能将数学教学引导向正确的方向,改变学习数学只是为了考一个考分数的现象.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基础理论知识,更在于应该培养学生用数学工具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建模;高职高专;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评价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2)10-0005-02 基金项目:淮南联合大学校级教学科研项目(jyc1210) 5--

职业高中高中高一数学重点学习学习教案.doc

讷河市职教中心学校2015 至 2016 学年度上学期 教 案 课程名称: __数学 ____ 任课班级: _15_会计 __ 任课教师:__ __ __ 课程概况

课程概况 任课教师赵忠娟班级15 会计总学时 95 课程名称 5 数学周课时 使用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数学基础模块 本目标适合高一新同学的教学使用。前两周主要复习和职业高中相关 的初中课程。在以后的教学周中,主要讲解基础模块的前三章内容。 课程教学 讲解主要突出基础性和职业性,教学中主要体现分层教学的思想。初目标 步掌握各章节的基础知识;锻炼学生逻辑思维、理解记忆及反应能力; 培养学生的细心、耐心和自信心的意志品质。 章/ 节授课内容学时周次

学时分配附录 1 附录 1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二章 数及数的运算, 代数式及其运算 方程与方程组、 不等式及不等式组 集合的概念 集合之间的关系 集合的运算 充要条件、处理习题 机动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区间 9第一周 9第二周 5第三周 5第四周 5第五周 5第六周 5第七周 5第八周 5第九周

第二章 章 / 节 第二章 第二章 学第三章 第三章 时 第三章 分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一章、第二章配 第三章 第一章、第二章 第三章一元二次不等式 授课内容 一元二次不等式 含绝对值的不等式 函数的概念及表示法 函数的性质 函数的性质 函数的实际应用举例 函数的实际应用举例 综合复习 复习考试 5第十周 学时周次 5 第十一周 5 第十二周 5 第十三周 5 第十四周 5 第十五周 5 第十六周 5 第十七周 5 第十八周 5 第十九周

浅析数学教学中的自主探索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1a13601547.html, 浅析数学教学中的自主探索 作者:尹博 来源:《读写算》2013年第34期 【摘要】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思维的空间遭受压抑。"教"方面量的积累难以带来"学"方面质的飞跃。新课标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通过培养综合素质,迈向素质教育,达到考试能力与素质教育和谐的状态。文章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自主探索的新尝试,力求探索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自主探索问题情境张扬个性开放思维 数学教育在基础教育中有其特殊的地位。其一,"数学是科学的语言"说的是数学知识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其二,"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说还要训练出其他学科中所需要的清晰的思维智力,这对青少年的成长关系极大,中小学数学教育担负着理性文明和科学精神的启蒙使命,在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中,这个使命尤为重要。因此数学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经历知识再发现的过程,感受发现的乐趣,不断增强探索的信心和积极性,教师应以教会学生思考、学习、应用为目标,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培养学生具有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创新的学习能力。《新课标》要求:要改变课堂教学中学生默默观看,教师忙忙碌碌地操作的被动的学习模式,要适当地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探索。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的确,让学生在多种感观的协同下有所发现,有所收益,无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 一、创设问题情境,产生自主探索欲望 情境,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知识和技能的发生、发展的过程所设计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这一环境内能自我产生强烈的探究、学习的内驱力。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教学过程精心设计,创设各种思维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使探索知识成为他们迫切的需要。在问题情境中,新的需要与学生原有的数学水平之间存在着认识上的联系或者差异,这种联系或差异经过适当的引导能诱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人一旦对某种事物发生了兴趣,就会产生一种求知的内驱力,甚至可以达到为此废寝忘食的地步。可以采用"从生活中提炼"、"从复习旧知识中孕新知识"、"从疑点中设置"、"从趣味中激发"等等方法。比如:七年级"平行线的性质"的教学中,复习部分以用同位角、内错 角、同旁内角的数量关系来判定两直线平行的三种方法作为铺垫,然后设问:如果先已知两直线平行,你可找到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之间的什么数量关系。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主动探索,得出结论。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建模

A题:教学质量评价 一、摘要: 1.模型归类 对教学质量评价运用数学模型分析,有加权平均、连乘汇总、模糊综合评判及多元统计分析等方法。为了保证模型的真实性、有效性和易操作性,经过各院系同学的帮助我们对我校800名大学生采取随机的问卷调查活动来收集与教学情况相关信息。并建立S---P (student- problem)模型。 2.建模思想 大学期间,有许多学生放任自己、虚度光阴,还有许多学生始终也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向。当他们被第一次补考通知唤醒时,当他们收到第一封来自招聘企业的婉拒信时,这些学生才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前途是那么渺茫,一切努力似乎都为时晚……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这是因为,这是你一生中最后一次有机会系统性地接受教育和建立知识基础。这很可能是你最后一次可以将大段时间用于学习的人生阶段,也可能是最后一次可以拥有较高的可塑性、可以不断修正自我的成长历程。这很可能是你最后一次能在相对宽容的,可以置身其中学习为人处世之道的理想环境。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所有大学生都应当认真把握每一个“第一次” ,让它们成为未来人生道路的基石;在这个阶段里,所有大学生也要珍惜每一个“最后一次”,不要让自己在不远的将来追悔莫及;在这个阶段里,为了在学习中享受到最大的快乐,为了在毕业时找到自

己最喜爱的工作,每一个进入大学校园的人都应当掌握七项学习:包括自修之道、基础知识、实践贯通、培养兴趣、积极主动、掌控时间、为人处世。因此,对教学质量评价变得非常重要,这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师资水平的改进,基于这些问题,建立了这一模型! 3.建模特点 由于大部分学生对于数学类课程的学习呈现出一种被动现象,他们被动的去完成作业(由于老师的要求和成绩因素,出现了大部分同学为了应付作业,而出现抄袭现象);被动的去上课(因为老师有出勤考核);被动的去考试及考试中作弊(他们是为了能修得学分,以及追求通过而不得不做的)。为了对以上现象有一个真实的了解,以及同时为了优化当前大学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有助于让当前大学学生明白自己的求学目标,自我意识,达到自我实现与自我超越的目的;为此,我们做了这次调查活动并建立这一教学评估模型。对于模型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 1、从总体上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 2、建立一定标准,对调查的教学班进行分类和分析; 3、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师资水平等方面进行量化分析; 4、提出一些有助于开展教学工作的有效建议。 基于以上问题进行建模,力求清晰明确的反应出此次数据,以达到建模的目的.

活动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葛俊立

活动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葛俊立 发表时间:2018-01-09T17:09:43.407Z 来源:《素质教育》2017年12月总第256期作者:葛俊立[导读] 本文探讨了小学数学课堂中活动式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方法,以供专家和同行参考。 葛俊立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中小学素质教育学校318020 摘要:活动式教学模式,顾名思义,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方式诱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考水平。本文探讨了小学数学课堂中活动式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方法,以供专家和同行参考。关键词:活动式教学模式小学数学实践 “活动式教学”是一种新式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学生的被动接受成功转化为主动探索,还让学生能够在面对问题时自主进行思考,从而使自身的学习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性的提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如何运用活动式教学模式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成为广大教师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一、明确教学目标,科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探讨活动式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科学合理安排活动教学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能力的提升,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在组织教学的时候应该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活动。选择一些学生喜欢的方式安排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更加有效地吸收数学知识,提高教学效率。 二、巧设教学情境,公平对待每位学生 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学习注重的是计算方法的应用,结合实际生活情境,形象、生动地将教学材料中的内容更好地呈现出来,并让学生加深对该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例如:在学生计算“20-3+7”这道计算题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假设在教室里放了20张桌子,其中有3张桌子被学生搬去了别的教室,过了三天后,有一位老师连续搬来了7张桌子,问现在教室中一共有多少张桌子?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本题,把抽象性的数学问题转变成实际生活中的情境,进行情境教学,在具体说明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此外,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需要公平、用心对待每位学生,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思想变化等,在鼓励优秀学生的同时,还需要顾及到其他学生的感受。在课堂上,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采用有奖问答、快速抢答、小组竞赛等活动,加强学生的算术能力。 三、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这不仅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会抑制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开展活动式教学模式时,教师必须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学习和思考能力,并在教学过程中扮演好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如在教学《四则运算》时,教师可以教室内学生的人数为例,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自己动手数一数、算一算,并通过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方法,从而开拓学生的思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另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提出:“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要求学生解答。由于数学语言具有符号化、逻辑化及抽象性等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全面融入数学语境中,精确理解题意,从而正确解答问题。这要求学生必须以求知者的姿态,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以实际行动理解和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四、在活动式教学模式中,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活动教学模式中,学生在进行活动的时候常常需要动手,这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在教学活动中,可以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五、科学进行分组 开展活动式教学模式,能给予学生主动思考的机会,所以教师要将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促使每个小组的学生能够在小组内充分展现自己,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成立学习小组时,一方面,教师要考虑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和学习成绩,实现以优带弱,保证小组内学生各方面的条件形成互补;另一方面,教学又要综合考虑学习小组的学习能力,确保每个小组实力均衡,形成公平竞争的环境,促使学生能够更加有效地开展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如在教学《图形的变换》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图形的理解能力和数学基础进行分组,学生互相帮助,通过讨论、分析以及操作等活动,理解图形变换的内容。这样的学习模式能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丰富学生的学识,对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保证小学数学整体教学质量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总之,探讨活动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活动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以合理、有趣的教学模式吸引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田平小学数学“活动式”教学法初探[J].教育,2017,(02)。 [2]孙秀枝探讨活动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J].新课程,2016,(13)。 [3]梁锋探讨活动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12)。

数学建模对实现高职高专数学素质教育之分析

数学建模对实现高职高专数学素质教育之分析 随着高职高专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高专生源素质在整体上不断下降,这无疑使高职高专实现数学素质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从数学建模对实现高职高专数学素质教育的可能性、现实性和具体途径等三个方面对高职高专数学素质教育工作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标签:数学建模;高职高专;数学素质教育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发现数学的重要性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了。当高新技术成为社会财富迅速增长的主要因素时,人们注意到每一项高新技术实质上都包含着数学技术,而掌握高新技术的人必须具备较高的数学素质。不仅如此,数学在各个领域应用的空前广泛性使数学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但是,作为一门相对枯燥的理论基础课,对于整体素质不高的高职高专的学生来说,要学好高等数学并非易事。这必然要求高职高专院校将教学目标从传统的“填鸭式”、“应试教育”真正转移到“素质教育”上来,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培养高职高专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实现高职高专数学素质教育的目的。对于以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高专院校来说,数学建模是帮助实现高职高专数学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及途径。基于此,本文从数学建模对实现高职高专数学素质教育的可能性、现实性和具体途径等三个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一、数学建模对实现高职高专数学素质教育的可能性分析 数学建模是指对现实世界的某一特定对象,为了某种特定目的,作出一些重要的简化和假设,运用适当的数学工具得到一个数学结构,用它来解释特定现象的现实性态、预测对象的未来状况、提供处理对象的优化决策和控制、设计满足某种需要的产品等。数学建模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进行分析、推理、证明和计算的能力,用数学语言表达实际问题及用普通人能理解的语言表达数学结果的能力,应用计算机及相应数学软件的能力,独立查找文献、自学的能力,组织、协调、管理的能力,创造力、想象力、联想力、洞察力和抽象能力等。 数学教育,从教育的主要目标及相应的教学行为上来考虑,其灵魂是数学素质。所谓数学素质是指,人认识和处理数形规律、逻辑关系及抽象模式的悟性和潜能。数学素质教育则是指通过系统的数学教学来启发人的这种悟性,挖掘这种潜能,从而达到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过程。结合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数学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已学数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由此可见,数学建模、数学素质教育和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在目标追求上都是一致的,即都是要培养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具有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新型人才。这使得通过数学建模实现高职高专数学素质

-职高数学教学计划高二-word文档

职高数学教学计划高二 一、学情分析 11 电子(1),现共50 人,均为男生,在去年的一年中的学习表现中,有些同学在课堂上也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课后也能主动地完成课外的知识积累,有两位同学参加县里数学竞赛都荣获二等奖。但还有好多的同学学习目标仍不明确,在学校生活就是混日子,上课不认真听课,作业不独立完成,课后再也没时间放在学习上,因此,这一些同学的成绩就可想而知了。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根据教学大纲的编排,主要内容包括第八章直线和圆的方程,第九章立体几何和第十章概率与统计初步。具体内容:第八章有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直线的方程,圆的方程,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本章内容主要就是用代数的知识阐述几何图形的问题。第九章的内容分空间中平面的基本性质,空间中的平行关系,空间中的垂直和角,多面体和旋转体。 教材首先让学生从直观上认识空间几何体和轨迹,然后给出了平面的三条基本性质,从而把平面上的平行关系推广到空间。学习立体几何除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外,还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第十章有计数的两个原理,概率初步,统计初步及随机抽样的三种基本方法。本章教学中要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地,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学 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解析几何: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和中点公式;理解直线的方程和圆的方程的含义,方程求两曲线的交点;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会根据已知条件,求直线的斜率和倾斜角;掌握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理解直线在y 轴上的截距理解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掌握直线的一般式言行中,了角直线的方向向量和法向量;理解两直线平等行与垂直的条件,会求点到直线的距离;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能利用直线和圆的方程解决简单的问题。

中学数学教学中自主探索思维能力的培养

中学数学教学中自主探索思维能力的培养 江国文 [摘要]新课程数学教学改革是体现了现代教育新理念,同时又 彰显了新课程教材的新形象,在自主探索思维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 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升学生的精神世界,激发学生主 体发展的内在动机,培养学生主体发展的学习能力,生成学生主体发展 的持续、和谐动力为核心目标的主体性教育理念,将是本文探讨的主 题。 [关键词]自主探索;思维能力;新课程;数学教学;创设情 境。 [作者简介]江国文,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沈家门第一初级中学 高级教师(浙江舟山普陀 316100) 一、问题的缘由 我们学校从2004年秋季开始,进行了初中数学新课程教改实验。在这一年新教材改实验结束后,学生数学成绩普遍较好,自主探索思维能力较强,特别是对不敏捷而踏实学习的学生提高更为明显。分析其原因,与学生在自主探索思考过程中思维能力的提高关系密切。因此,从2005年秋季开始,将如何更加充分发挥自主探索思维教学的优越性,进一步有意识的提高各类学生自主探索思维的积极性和能力,作为我们重点研究的课题。因为自主探索思维能力是学生智力结构的核心,学生只有在自主探索思维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真正达到本数学新课程实验的教学目的。笔者就一年来的实验效果作些探讨。 二、明确自主探索思维的过程和规律 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思维能力,教师必须明确思维的一般过程和规律。 (一)学生自主探索思维过程的程序可分为四个阶段: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1.发现问题 新课程的自主探索思维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有着截然不同的效果。在自主探索思维中,数学概念、公理、法则等都是由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独力思考、合作学习获得的,是一种老师指导下的发现学习。学生碰到的困难比教师讲课要大得多,问题多得多,因此学生动脑的机会也多得多。学生发现问题可以问老师,但主要是通过自主探索思考,就是自己问自己。问自己能促进自主探索思考,思维能力会比较活跃,理解也会比较深刻。而传统课堂教学则不同,它往往是由老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教学业务水平。 2.分析问题 发现问题是探索思维的开始,而分析问题则是明确问题实质的过程。自主探索开始时,学生对数学基本概念理解不深,对新课程的重点难点特别是比较复杂的内容抓不住要领,要走不少弯路。但是学生在这曲折理解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自主探索思维能力,随着学生的自主探索思维习惯的形成,分析、归纳、小结能力的增强,学生能从多方面思考问题,如能解决多种情况考虑的习题,使自主探索思维能力逐步得到发展。 3.提出假设 提出假设是学生要解答的问题、求证的结论的各种可能途径提出种种猜想,边提出假设边进行检验,这是一种再探索思维的过程。离开了这种假设,自主探索思维将是一种盲目被动的思维活动。 4.检验假设 1

暑期社会实践说明

暑期社会实践说明

2015年暑期社会实践 ——数学建模暑假集训 姓名: 班级: 学院:

教育教学研究实践 ——数学建模暑假集 训 一、实践目标 1、目的:通过数学建模的学习,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的 联系,体验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增 强应用意识,从而培养创造精神及合作意识,提高建立 数学模型和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拓宽知识面。 2、意义:参加数学建模不仅锻炼了我快速了解和掌握新知识的技 能,培养了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而且增强了我写作 技能和排版技术,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和团 队合作精神,训练人的逻辑思维和开放性思考方式。 二、实践内容 1、数学建模简介 数学建模是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已经成为不同层次数学教育重要和基本的内容。 数学建模就是用数学语言描述实际现象的过程。这里的实际现象既包涵具体的自然现象比如自由落体现象,也包涵抽象的现象比如顾客对某种商品所取的价值倾向。这里的描述不但包括外在形态,内在机制的描述,也包括预测,试验和解释实际现象等内容。 数学建模是一个将实际问题用数学的语言、方法,去近似刻画、建立相应数学模型并加以解决的过程。为检验大学生数学建模的能力,我国在每年9月底举办一届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参加过数学建模活动的教师与学生普遍反映,数学建模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又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同时也促进了

大学数学教学的改革。 2、实践过程和结果 (1)自主学习 在准备数学建模比赛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有这种严肃认真的态度,不能有投机取巧的心理,合理的安排时间和进度,严谨是一种科学精神,任何的科技工作者都必须严谨,科学是容不得有任何沙粒的。严谨既是一种精神,又是一种态度和思维方法,需要不断的锻炼才能作得到。 在自主学习建模的相关课件时,我们组摸清了数学模型建立的思路。比如人口模型,从最开始的指数增长,到随着西方世界人口趋向饱和以后增长放缓,模型的严重偏离实际引发人们修改模型,引入一个限制因子,再到进来因为认识到人的出生到成熟、交结异性、繁衍后代以及妊娠期不可避免的会延迟人口的增长,所以又在微分方程组中加入了延迟的因素……人口模型的发展仍没有结束,或许在可见的将来也都不会结束,但它有最初等的指数增长一路走过来,凝聚的是一代代人理性思维的光辉。而我们正是踏着这条道路,在短短的两个星期内,走过这些崎岖的思想之路,无形中让我们了解到数学建模的精髓,那就是提出模型——验证模型——修改模型——再验证——再修改,真正的复杂问题是不可能只靠空想就能出结果的,否则也不叫复杂问题了。只有通过不懈的思考与尝试,发现有问题以后及时修改、琢磨新的思路和先前的瑕疵,才能完善模型。因此,在以后的建模过程中,我学到了这种一步一步、不断修改的踏实的研究方法,而不再像以前只是懵懵懂懂的绞尽脑汁想个方案,然后就凑合了事,虽然明知有缺陷也不知该从何下手。除了建模本身的无数宝贵经验,在这段学习和比赛过程中,我还渐渐积累了涉及各方面、玲琅满目的知识。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知识基础坚固了,才能在这个基石上,构件模型的摩天大楼。数学方面要基本熟悉高等数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