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社交恐怖症研究综述

社交恐怖症研究综述

社交恐怖症研究综述
社交恐怖症研究综述

社交恐怖症研究综述

摘要:社交恐怖症又叫社交焦虑障碍,其已经影响到患者的学习和社会生活。文章主要介绍其定义,测量,影响因素和治疗方法,最后进行了总结并指出其治疗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社交恐怖症;影响因素,测量;治疗

一、社交恐怖症影响因素

社交恐怖症也被称为社交焦虑障碍,是指对一种或多种人际处境存在持久的强烈恐惧和回避行为。影响社交恐怖的因素有很多,本研究主要从心理、生理、家庭、社会和性格方面进行分析。

心理原因。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恐怖症又称之为“焦虑性歇斯底里”,是由于儿童早期的恋母情绪冲突所致。到了成人阶段,由于性驱力继续表现出强有力的恋母或恋父色彩,从而激起了一种关于被阉割的恐怖和焦虑,恐惧来自于自我对危险的反应,反应水平的差异是由于最初的归因所致。而行为主义者则认为恐怖情绪的出现是由于形成了不良条件反射或行为学习的结果。具体说来,该理论认为恐怖症是由于某些物体和情境与令人恐怖的刺激多次联合出现而形成了条件反射,因而获得了引起恐惧的性质,使这些物体和情景成为恐怖的对象。社交恐惧症患者害怕被人拒绝,或者自尊心比较强,害怕被人拒绝,从而影响他们在社交场合的行为。管新丽,华洁,马银枝对社交恐怖症患者进行的MMPI结果分析社交恐怖症的发生具有个性基础。与许又新的“决定社交恐怖的另一面是人格特征,如果特别爱面子,或是完美主义倾向强烈,这种人更容易患社交恐怖症”的观点一致。Clark与W ells提出的认知加工模式作为SP产生和维持的认知阐释,得到了较为全面的验证。SP和高社交焦虑个体,其认知偏差对其症状的产生与维持起着重要的作用。少数实验通过调控认知偏差确认了其对社交焦虑产生与维持的作用,却尚未见用于社交恐怖症被试。

生理原因。戴维·西汉认为人体内“5-羟色胺”的失调导致社交恐惧症,信息通过这种物质向大脑细胞传递信息,该物质太多或太少都会引起恐惧情绪。有研究表明:假使父母中有一人曾患恐惧症,则子女可能也有患此症的倾向。尽管关于恐怖症是否具有遗传性的研究较少,但研究结果却都非常一致,恐怖症很有可能具有遗传性,尤其是双生子的研究更加证实了这一点。有人在做双生子调查之后,发现13对单卵双生子中,有4对同患广场恐惧症;而16对双卵双生子中,其

同病率则为0。这就说明广场恐怖症可能与遗传有关。另一项双生子研究也证实恐怖症与遗传具有较高相关。还有研究发现:患有Williams综合症的人患恐怖症的比例要远远大于正常人群。几乎96%的Williams综合症患者都患有恐怖症,这表明恐怖症与个体的生物化学因素关系密切。有研究甚至还发现恐怖症患者大脑内的化学物质也与正常人不同。而进化论者则认为: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为了防止灭种,会有选择性地对某些有潜在威胁的物体和情境产生恐惧,从而激活“逃跑”机制,使人类远离危险的伤害。也就是说这些“预备好的”恐惧是天生的、本能的。这就有助于解释恐怖症的某些非理性方面。

家庭与社会原因。不良的社会环境,家庭及学校不良的教育等都可成为恐怖症的发病原因,而其中又以父母的行为方式、教育方法的不当为主,尤其是父母的溺爱、吓唬、威胁等容易造成孩子的恐惧心理疾患。此外,家庭成员的不和睦也会给孩子带来惊恐与焦虑。Swanson的研究则暗示恐怖症与家庭结构、家庭教养方式、父母文化程度以及出生次序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另外,恐怖症与文化也有密切关系。Swanson发现: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程度的群体,不仅其恐怖症的发病率有差异,而且其恐惧的内容,恐惧的表现方式也各不相同。他发现恐惧感在某些文化圈中似乎比在别的文化团体中更常见。这就进一步说明恐怖症的发生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极为密切。李志成,曾昭祥探讨社交恐怖症患者父母教养方式的特异性因素,采用EMBU对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36例社交恐怖症患者进行了评定,并与31例强迫症及35例健康人作为对照者加以比较,结论发现父母惩罚、缺少父母的情感温暖及父母的过分拒绝在社交恐怖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父母的惩罚可能是社交恐怖症患者的一个特异性因素。路英智,张勤锋社交恐怖症患者的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同上为预防社交恐怖症的发生、使子女心理健康的发展,应重视父母对子女早期的家庭教养方式,要尤其重视父亲的作用。岳冬梅等人研究也发现了父亲的作用。林雄标,胡纪泽采用DSM-IV所做的调查显示: 社交恐怖症患者的父母较正常人的父母对子女缺乏情感温暖、理解、信任和鼓励,但有过多的拒绝、惩罚、干涉、保护。 Arrindell等的研究也得出相同结论,并发现SPH父母教养方式维度中:拒绝较突出。一般认为,过多拒绝式的教育与患者害怕被否定的社会性焦虑的产生有关,SPH患者具有过分关心他人评价,害怕被否定和渴望被尊重的认知心理特征。孙秀娟等采用家庭环境量表FES-CV及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对36例社交恐怖症病人所做的研究显示社交恐怖症病人家庭表现为低亲密度,情感表达受限,缺乏文化娱乐活动,低组织

性和高矛盾性、高控制性,这些不良因素在社交恐怖症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分类、临床表现与诊断

根据害怕的对象,社交恐怖症可分为特殊恐怖症和一般恐怖症两类。特殊恐怖症患者仅在一个或者几个特殊的社会场合感到特别害怕,比如当众发言和当众表演等,但是在其他场合中表现正常。他们在特殊的场合中会说话不连续甚至说不出话来,会感到特别恐惧。一般恐怖症患者受到的伤害更大,会引发更高的共病率,他们害怕恐惧大部分的社交情景,一般人可以接受的开会、约会等他们都不能正常活动。临床症状表现在公众面前不敢大声说话、吃饭甚至去厕所,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出现出汗、眩晕、震颤、面红耳赤、心慌等症状,因为他们害怕自己会在众人面前出丑,担心自己被注视成为焦点,病情严重的患者只与家庭成员接触尽量回避其他人,甚至会失去工作能力。社交恐惧症确诊需符合以下各条标准:心理、行为或植物神经症状必须是焦虑的原发发现,而不是继发于妄想或强迫症状等其它症状;焦虑必须局限于或主要发生在特定的社交情境;对恐怖情境的回避必须是突出特征。

三、测量

社交恐怖症的测量方式一般分为专用量表和自评量表。专用量表有两个:(1)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LSAS,最常用于评定社交焦虑障碍的量表之一,其在临床应用中效度和信度都很高,是用于评估社交焦虑障碍较好的量表。(2)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SADS,主要测量社交恐怖症患者的回避和害怕行为,有很高的可信度和有效度。自评量表有四种常用量表:(1)害怕负性评价量表FNE,主要测量他人造成的消极社会评估害怕等级,并能显示出心理测量效度和对测量效果的敏感性。(2)害怕问卷(3)杜克简便社交恐怖量表(4)社交恐怖和焦虑问卷。

肖融,吴薇莉,张伟采用成市大中学生社交恐怖症流行病学研究中确诊的155名社交恐怖症患者和1765名正常对照者完成中文版社交恐怖症量表以及后继的重测,结果显示中文版社交恐怖症量表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区分效度和结构效度,值得进一步修订和推广。但是也有缺点: ①到目前为止仅研究了相对较小的样本; ②没有涵盖DSM-IV社交恐怖症的所有诊断标准;

③还没有在其他重要人群中使用的评价,如儿童、少数民族、非英语人群。本次研究首次提供了较大样本的非英语人群调查结果,证实了中文版社交恐怖症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也发现个别条目翻译欠妥当,这些缺点有待于今后的修订工作来改善。

四、治疗

“恐怖症”患者常常会体验到持续的恐惧。持续的恐惧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它会使人的神经中枢受到强烈的刺激,影响其正常功能的发挥;可能导致个体出现生长发育减慢,语言障碍,听、视力下降及消化系统疾病。因此,对恐怖症进行及时的治疗与干预就显得非常重要。对恐怖症的治疗以心理治疗为主,此外,还有药物治疗与联合治疗。

1、心理治疗

1.1.心理分析疗法。根据恐怖症的病因采用“精神分析”的“顿悟”手段引导患者运用“自由联想”的方式对过去经历中被遗忘了的创伤体验即原始冲突加以回忆,并再现到现今的意识中来,重新领悟。以成人的态度重新认识幼年的心理创伤,并从中找出与本次发病的关系。发掘患者潜意识内的矛盾冲突或导致疾病的情结,把它带到意识领域中来,在现实原则的指导下得以矫正或消除,从而建立起一个正确的心理结构,使病情痊愈。尽管心理分析是治疗恐怖症的好方法,但需要耗费治疗者的大量时间,患者通常会因缺乏反复就诊的耐心而焦急。因此,培养患者进行自我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治疗者的时间,而且还可以减少患者的就诊次数,从而有利于提高患者进行心理治疗的信心。

1.2行为疗法。根据条件反射原理,我们可知,人类的许多恐怖情绪都是通过后天习得的。因此,恐怖情绪也可以通过后天的重新学习而被克服。所以,行为疗法的主旨就是让患者暴露在引起其恐怖情绪的情境中去,从而使其逐渐地消除对该情境或物体的恐惧。行为疗法主要有暴露疗法和系统脱敏疗法两种。暴露疗法治疗成功的关键是在医生指导下定期自我暴露,同时应注意暴露的时间、进程和全面性。随着研究的深人,暴露疗法发展出了除现场暴露外的其他许多方法,主要有想象暴露、替代暴露、虚拟暴露、自我暴露等,而且其疗效也同样相当得不错。随着治疗实践的深人,人们逐渐认识到患者依从性对治疗成败的影响。因此许多研究者在使用暴露疗法的同时,都要结合放松训练等方法来加强患者对暴露疗法的依从性。当我们在使用暴露疗法的同时,又运用了放松训练时,那便是行为疗法中的系统脱敏疗法了。它旨在破坏引起恐怖情绪的刺激与反应所建立的条件反射。其目的是为了帮助患者减低对某些刺激情况的敏感反应,从而免除焦虑的痛苦,以恢复正常的生活。具体说来,这种技术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放松训练、建立焦虑等级和实际操作系统脱敏。系统脱敏疗法是在暴露疗法的基础上,结合放松训练逐级进行的。因此,运用系统脱敏疗法对恐怖症进行治疗大多能取得满意

的疗效。随着研究的继续,脱敏疗法又发展出了眼动脱敏与再生的方法以及认知行为情绪加工法,研究结果均证明这些新的治疗方法同样具有很好的疗效。

1..3催眠疗法。催眠疗法治疗恐怖症就是催眠者使用心理暗示的方法使被催眠者产生一种特殊的意识活动状态即催眠状态;被催眠者在催眠者的暗示下,身心处于松弛状态,外来的刺激被隔绝,敏感度下降,从而除去恐怖症。它是心理治疗中的一门重要技术,可以有效地解除患者的恐惧、戒备和羞耻感。当患者进人催眠状态时,许多处于无意识或潜意识中的记忆便会浮现脑际,从中引出心灵中压抑患者的困扰,找出心理症结即恐怖的象征意义,然后运用催眠,分析其错误的思路,剖析其致病的缘由,教以正确的适应方法。由于催眠法不是就病论病,而是追本溯源,寻根究底的治疗,因此效果较好。催眠疗法被认为是治疗恐怖症,尤其是场所恐怖症和特定恐怖症的好方法,而且不少实证研究也都证明了催眠疗法的疗效。

1..4认知领悟疗法。认知领悟疗法认为:思维、感受和行为是具有内在的联系的;各种认知活动对于了解人们的心理病理状况以及寻求治疗机遇都是重要的;认知和行为是彼此呼应的:一方面,认知可以引发与转换各种各样的行为模式;另一方面,认知又来源于行为操作。认知治疗的工作就是与患者一道来评价已经扭曲的认知过程与行为,同时设计出一个新的,可以治疗不适当认知、行为和情感过程的学习策略。一般而言,认识领悟疗法治疗恐怖症病人,要采用病人容易理解的、符合其生活经验的解释。并要指出恐怖持续存在的根源在于患者无意识的愿望得不到满足而致。因此,治疗师通过引导病人分析症状的性质,把症状背后无意识的愿望引到意识中来,病人领悟了症状的实质,症状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而消失。认知领悟疗法治疗的最基本的目标就是教会人们识别和改变那些导致他们发生错误行为的不合理信念,进而能够用更加合理的方式去对待他们自己。实验表明认知领悟疗法治疗恐怖症具有不错的疗效叹。

闪应雪在认识领悟疗法治疗社交恐怖症和惊恐障碍的应用体会发现认识领悟疗法对社交恐怖症及惊恐障碍疗效较好。刘浩志,马智文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认知领悟疗法是治疗社交恐怖症的有效方法。吕建周,杨静娟在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社交恐怖症对照研究中也发现认知行为疗法是治疗社交恐怖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1.5森田疗法。该疗法的治疗原理主要是:顺其自然”和“为所当为”。所谓“顺其自然”就是让患者承认并接受症状及与之相伴的苦恼和焦虑,不把症状当

作心身异物进行排斥,以消除主客观之间的冲突,不把注意力集中在“症状”上,听其自然,不予理睬。所谓“为所当为”就是除了对症状采取顺应的态度,还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行动上,即一面接受症状不予抵抗,一面进行正常的工作和学习。一般地,森田疗法采用固定的四期实施程序:卧床期,轻体力期,重体力期和回归期。患者经过体力期的训练后,忍耐力进一步提高,患者也重新看到了自己的潜力,认识到在心理上、身体上有许多优势没有发挥,是因为没有去做或因顾虑而不敢去做,从而坚信了积极生活的行动准则。重体力活动锻炼了患者的意志力,使其自制力增强,性格逐渐坚强,心理素质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患者在承受能力增强、忍耐力提高、身体素质改善、获得一定自信心后,再与“恐怖”对象接触时,不安、恐惧和焦虑感就会减轻,因此信心更加增强,也会主动、积极接触恐怖对象。这样,恐怖症状就会逐渐消除。

王彦玲在门诊式森田疗法治疗44例社交恐怖症中指出,门诊式森田疗法治疗社交恐怖症有效,与住院式森田疗法相比更经济、更灵活,适用于症状较轻、领悟力、忍耐力较强的患者。侯凤莲,梁翠娥在森田疗法对社交恐怖症的康复效果评价研究得出这样结论,社区护理中采用森田疗法干预社交恐怖症,疗效好,能促进患者社会康复。

此外:张雯,张日昇对一名社交恐怖症青少年的箱庭治疗个案研究表明箱庭疗法能改善其交流焦虑和回避行为,缓解其在社交场合的情绪反应,促进积极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健康的人格发展。李新利,唐峥华,韦波,高德凰,段丽君,谭治国在家庭疗法在治疗大学生社交恐怖症中的应用中指出家庭治疗在应对家庭问题的影响下更有利于治疗患者,将家庭治疗这种全新的治疗方法应用于治疗大学生社交恐怖症,这不仅是一种大胆的尝试,更是那些工作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一线的研究者们共同劳动成果的结晶。相信随着这种方法的不断试用和改进,它在治疗大学生社交恐怖症甚至其它心理障碍中所起的作用也会越来越大。韦耀阳在运用归因训练治疗大学生社交恐怖症过程指出归因训练在大学生社交恐怖症治疗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它不仅能够运用归因机制来治疗求助者的大学生社交恐怖症,还能在日常生活中帮助求助者增强处理负性生活事件的能力,有利于其人格的健康发展,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刘志云,庞继松在恐怖症患者的应对方式研究指出恐怖症患者更多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林雄标,胡纪泽在社交恐怖症患者的认知特征及相关因素中SPH患者惧怕否定评价的认知特征是社交焦虑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且与神经质个性特征密切相关,与父母教养方式无直接联系。

2药物治疗

对恐怖症除了使用心理治疗外,还经常使用药物治疗。对恐怖症的西药治疗主要是通过影响大脑的化学成份而减少焦虑障碍的症状;临床上主要是让患者服用一些抗抑郁或抗焦虑的药物。尽管有研究证实药物疗法对恐怖症亦有不错的疗效同,但事实上,对恐怖症进行单纯的药物治疗,只能在当时起一种减轻焦虑症状的作用,其最终效果是不理想的。而且药物治疗还会带来一系列的副作用.并引发患者的药物依赖。现有研究表明,β-肾上腺能阻断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5-HT 重吸收抑制剂、苯二氮类等均可有效地治疗社交恐怖症。但具体选何种药物,应根据临床情况而定,无首选药物。基于抗抑郁与抗焦虑药物的不足,近来有研究者开始试图从中医着手,对恐怖症患者进行中药治疗。研究者们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观点,认为恐怖症的发生主要是由情志因素或身体衰弱,五志过极所致。在情志刺激下,机体五脏气机失调,经气运行不畅,阴阳失去平衡,五脏所藏之神不安,或所主失常,致气血阻滞,因而引发了恐怖症。因此,在对恐怖症患者的治疗中,主张进行以清热泻火,平肝安神,疏肝解郁,健脾化痰,养心安神,益气健脾为主的中药治疗,研究结果显示中药治疗恐怖症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而且具有费用低,副作用小,预后理想的优点冈。因此,被认为是一种较满意的治疗方法。刘爱红,马衡,银贺在中医心理疗法对社交恐怖症的临床研究发现主要采取意疗、音乐疗法、导引吐纳疗法及推拿疗法的中医心理治疗组,显示中医心理疗法对社交恐怖症的治疗具有良好的作用,大多数患者在治疗第1周末,LSAS,SPIN评分开始下降,用药第2周末,焦虑、回避症状明显减轻,LSAS评定治疗8周后显效率为90%,而对照组为80%,且不良反应较明显。在社交恐怖症的治疗中,针对相应的情志障碍,配以音乐疗法起到了平秘阴阳、调理气血、保持体内气机动态平衡,从而能够改善情绪,在治疗过程中,特别强调因人治宜,根据患者具体病情、人格特征、文化修养程度及个人对音乐的爱好程度等,尽量选择适当的乐曲。中医心理疗法多样而灵活,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副作用少,中医心理疗法在社交恐怖症的治疗中有其独特的疗效和优势。

3联合治疗

联合治疗就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心理疗法或将心理疗法和药物疗法结合起来对恐怖症患者进行治疗的一种治疗方式。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运用心理支持疗法结合暴露疗法治疗恐怖症的成功案例队事实上,人们早就认识到单纯使用认知重构的方棒对恐怖症进行治疗,其作用甚微。因此,有研究者开始将认知疗

法与行为疗法相结合,发展出认知行为治疗。运用该法对恐怖症进行治疗,不仅能取得满意的疗效,而且也能节省不少治疗时间。有研究者则将接触式脱敏疗法与认知重构以及家庭治疗的方式相结合治疗恐怖症并获得成功。此外,还有研究者以中医辨证施治配合心理辅导方式治疗恐怖症,也取得了很好的疗效。随着治疗的深入,针灸结合心理疏导的方法治疗恐怖症也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总之,在恐怖症的治疗实践中,我们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治疗方法,帮助患者走出恐怖阴影,从而使其从恐怖症中康复过来。汪辉文,胡朝兵通过对1例社交恐怖症患者运用认知疗法、系统脱敏疗法、冲击疗法等实施近一年的综合心理治疗,患者病症得到明显改善,社交恐怖焦虑情绪基本消失,社交行为逐步趋于正常,一年后随访患者状态良好。本案例咨询结果表明,综合性心理治疗对于社交恐怖症的治疗效果非常明显。采用综合资料方法治疗社交恐怖症,对咨询师本人的要求也比较高,不仅要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心理治疗技能,还要有丰富的心理治疗经验和对各个治疗方法的熟悉与应用。因此,在采用综合治疗方法时,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认真科学的分析,制定详实和切实的治疗计划,选用恰当的治疗方法,这样效果才能达到治疗预期。

五、讨论

社交恐怖症是现代社会人在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中最容易出现的一种心理常见症状,对于社交恐怖症的心理治疗,方法很多,但应用综合心理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还不多见,而且大多处于探索和尝试阶段。患有社交恐怖症的人如果长期得不到治疗的会并发其他的精神疾病,如酒精依赖、抑郁、焦虑障碍等。要想使心理治疗在治疗社交恐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以及几种心理治疗能否更好地结合,如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等,都是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汤玥.社交恐怖症的研究综述.经营管理者,2011.1.

[2]汪隽,樊嘉禄,凌艳.社交恐怖症研究综述.中国校医[J].2008年8月第22卷第4期

[3]曹中昌,唐秋美.社交恐怖症的研究进展.山东精神医学,1995.3.

[4]栗文敏,刘丽.社交焦虑研究综述.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27.

[5]吕建周, 杨静娟.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社交恐怖症对照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2.

[6] 沈鑫华,杨剑虹.社交焦虑障碍的认知行为治疗.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0.3.

[7]方必基, 王金奎. 恐怖症治疗概述.科技信息.2006.7

[8] 方必基,王金奎,童辉杰.恐怖症的治疗研究[J].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6.第18卷第3期

[9]季益富,许又新.对社交恐怖症的临床分析[J].健康心理学1997年第5卷第2期

[10]俞俊洪.社交恐怖症的诊断与治疗[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3年第20卷第3期

[11]彭纯子,龚耀先。社交恐怖症认知偏差的研究[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 第31卷第2期, 2004

[12]施慎逊.社交焦虑症[J].临床精神病志,2001,14(4):42-43

[13]苏建宁,张新凯,冯艳芳.社交焦虑障碍患者的人格模式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5,9(32):15-17

[14]林雄标,胡纪泽.社交恐怖症的心理防御机制及其相关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3):21

[15]谭先明.社交恐怖症的心理治疗个案分析[J].中国现代临床学,2004,4(5):86

[16]陈智.心理咨询实用咨询技巧与心理个案分析[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214

[17]汪辉文,胡朝兵.社交恐怖症的综合心理治疗分析[J].川北医学院学报. 第25卷第5期2010年10月

[18]吕伟红.社交恐怖症心理咨询:例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24(2):47-74

[19]钱铭怡.异常心理学基础[M].北京大学出社.2006:188-200.

[20]袁勇贵.社交焦虑的共病研究进展.上海精神医学, 2002, 14(4): 236

[21]吕伟红.社交恐怖症心理咨询:例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24(2):47-74

[22]肖融,吴薇莉,张伟.中文版社交恐怖症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检验[J]. 华西医学2007,22(3)

[23]王丽颖,杨蕴萍,林涛.社交焦虑障碍与人格障碍的共病及父母养育方式的

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志,2004,12(2):94-95

[24]褚梅林.社交恐惧症患者的心理特征与心理护理[J].今日护理,2005,12:78-79.

[26]曾玲芸,张伟.社交焦虑障碍遗传学现状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07,20(1):61-64.

[27]刘兴华,钱铭怡.社交恐惧症的评估方法[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3):179-181.

[28]张雯张日昇.对一名社交恐怖症青少年的箱庭治疗个案研究[J].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3,11(6):832-837

[29]李新利,唐峥华,韦波,高德凰,段丽君,谭治国. 家庭疗法在治疗大学生社交恐怖症中的应用[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年第22 卷第8期

[30]孙秀娟,刘琳.社交恐怖症病人家庭环境及父母教养方式调查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3,18(7):486-487

[31]李志成,曾昭祥社交恐怖症患者父母教养方式的对照研究[J]. 四川精神卫生2003年第16卷第2期

[32]季益富.社交恐怖症患者父母教养方式与强迫症等的对照研究[J]. Z中华精神科杂志.1998年2月第31卷第1期

[33]韦耀阳.归因训练在大学生社交恐怖症治疗中的运用[J]. 心理健康研究,2009,01

[34]刘浩志,马智文.认知领悟疗法治疗社交恐怖症的对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年第10卷第4期

[35]闪应雪.认识领悟疗法治疗社交恐怖症和惊恐障碍的应用体会[J].中国民康医学.2010年4月第22卷下半月第8期

[36]吕建周,杨静娟在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社交恐怖症[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年第13卷第2期

[36]吕建周,杨静娟.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社交恐怖症对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2):115-116

[37]刘浩志,马智文.认知领悟疗法治疗社交恐怖症的对照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10(4):265-266

[38]杨兴洁.社交恐怖症的发病特征以及集体森田疗法治疗的应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8.05

[39]王彦玲,赵静,刘霞.门诊式森田疗法治疗44例社交恐怖症[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8年8月第4期

[40]侯凤莲,梁翠娥.森田疗法对社交恐怖症的康复效果评价[J]. 齐鲁护理杂志2006年5月第12卷第5期

[41]刘志云,庞继松在恐怖症患者的应对方式研究[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8 年 6 月第 16 卷第 3 期

[42]杨洪刚.中西医结合治疗性病恐怖症4例报告田.中医药学报.2003,31(3):39一40.

[43]查旭山,陈修肠.性病恐怖症的中医辨证治疗闭.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18(4):315一317.

[44]杨洪刚.中西医结合治疗性病恐怖症4例报告[J].中医药学报,2003,31(3):39-40.

[45]刘爱红中医心理疗法对社交恐怖症的临床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2006年8月第23期

沉浸理论研究综述

沉浸理论研究综述 摘要:自沉浸理论提出以来被广泛地应用于许多领域。网络学习也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介绍了沉浸感的提出与完善及其产生条件,分析了网络学习的概念和本质,指出了网络学习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沉浸感对网络学习的启示。 关键词:沉浸感;网络学习;虚拟现实技术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学习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但是网络学习在其实践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不够集中,导致网络学习效率不高。而虚拟现实技术中的沉浸感可以很好地解决这种问题。沉浸感从提出到完善,已经应用于许多科学领域,对网络上的学科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1沉浸感概述 1.1沉浸理论 沉浸理论(flow theory)于1975年由Csikszentmihalyi首次提出,解释当人们在进行某些日常活动时为何会完全投入情境当中,集中注意力,并且过滤掉所有不相关的知觉,进入一种沉浸的状态。之后陆续有学者进行相关的沉浸行为研究并修正其定义以期更能符合沉浸状态的描述。 随计算机科技的发展,沉浸理论延伸至人机互动上的讨论,Webster等人视这种互动具游戏( playful )和探索( exploratory )的特质( Webster,Trevino&Ryan,1993 )。Ghani和Deshpande( 1994 ),以人机互动对工作的影响进行研究,提出两个沉浸的主要特征:在活动中完全专注( concentration )和活动中被引导出来的心理享受( enjoyment )。Novak、Hoffman和Yung 等人从1996年开始,即对网络沉浸进行一系列的研究与模式发展,有别于原始的沉浸模型,在人机互动中的沉浸主前提( primary antecedents ),除挑战与技巧在一定程度上之外,还必须加上专注(focused attention)。之后Novak等人针对其模式做修正及更仔细的研究(Hoffman&Novak,1996; Hoffman,Novak&,Yung,1998,2000),并针对不同的网络行为做沉浸模式的检验,研究发现,网络使用行为中,信息寻求最容易进入沉浸,其次为阅读与书写。不同的网络活动型式,如在线游戏、在线购物、E-mail 等,也会带来沉浸经验的差异。 1.2沉浸体验条件 沉浸理论从提出到现在一直备受重视,在我国香港、台湾等地也

社交恐惧症案例

社交恐惧症案例 来访者情况:柳某,女,二十一岁,某科技大学三年级学生。 来信诉说了近年来的苦恼,并希望如有可能一定前来咨询。她在信中说:“长期以来,我一直经受着心理障碍的困扰和折磨,时至今日,我仍旧无法摆脱这个阴影。它已经给我的生活和学习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我真心希望心理医生能帮助我) 她还在信中提出了会见时间,又特意嘱咐道:“我不愿这件事让别人知道,也不希望众多过往的同学看见我,我没有勇气前来敲门,请你们将咨询室外的门开一小缝,我即可进来。” 按照约定时间,心理医生把门敞开着。她来了,神色慌张而羞怯,大步跨入咨询室后赶紧把门关上。心理医生一面热情地为她让坐,一面告诉了心理医生有关心理咨询的保密原则,并表明乐意为她排忧解难。 她认为自已是个怪人,有个害羞的怪毛博 两年多来,从不多与人讲话,与人讲话时不敢直视,眼睛躲闪,像做了亏心事。一说话脸就发烧,低头盯住脚尖。心怦怦跳,肌肉起鸡皮疙瘩,好像全身都在发抖。她不愿与班上同学接触,觉得别人讨厌自己,在别人眼中是个:怪人”。最怕接触男生.即使在寝室里,只要有男生出现,也会不知所措。对老师也害怕,上课时,只有老师背对学生板书时才不紧张。只要老师面对学生,就不敢朝黑板方向看。常常因为紧张,对老师所讲的内容不知所云。更糟糕的是,现在在亲友、邻居面前说话也“不自然”了。由于这些毛病,极少去社交场所,很少与人接触。自己曾力图克服这个怪毛病,也看了不少心理学科普图书,按照社交技巧去指导自己;用理智说服自己,用意志控制自己,但作用就是不大。后来她哭诉说,这个怪毛病严重影响了她各方面的发展:学习成绩下降;交往失败,同学们说她清高。她正在争取入党,同学关系不好肯定不行。眼看就快毕业了,这样下去怎样适应社会呢?她急切地就:“医生,请你快点告诉我,我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该怎样才能克服怪毛病呢?” 分折诊断:从柳某的来信叙述和她与心理医生的面谈经过,心理医生分析她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社交中的对人恐怖症。这是由心理原因导致的。只要通过心理分析和心理治疗,可以逐渐消除。 施治方案:认知领悟疗法,放松训练法。收藏心理咨询师站! 咨询与治疗:首先,让她回顾一下所经历过的不愉快事件,分析一下自己性格形成的过程,以找出造成她现在这种情况的真正原因,在心理医生的耐心开导下,柳某细细地回忆道:“我从小性格内向、胆些 孤僻。父母对我要求极严甚至苛求。父亲动起怒来特可怕。记得一次我的考试成绩不理想,父亲让我重做生题,我不乐意。父亲怒气冲天地将钢笔甩到我脸上,笔尖刺伤了我的脸,鲜血直流.至今想起那件事还很害伯。父母很正统、很古板,对我的禁忌很多,不准我和男孩子交往。父亲认为女孩子在外蹦蹦跳跳、打打闹闹是不正经的,还容易上坏人的当。所以除了学校和家,我很少在外玩耍,从不和男生交往.中学时,见到男女生之间的往来很反感。” 谈到不愉快的经历,柳某还讲道:…初中时,一向成绩很好的我,一次提问没答好,老师当众批评我、挖苦我,我难过得直流眼泪。再就是大一时,同室一位同学来自农村,家境不好,我经常主动帮助她;资助她,可这样反而伤了她自尊似的。她不但不把我当朋友,反而时常挑剔我、指责我、刁难我,故意当我的面和其他同学亲亲热热,冷落我、孤立我。这使我委曲极了,难过极了。我恨自己,自责自己是不受欢迎的人。后来,我们发生了冲突。我讨厌她、恨她、和她不讲话。我也觉得她讨厌我。不知不觉地我就怕和人接触了,愈来愈害羞了。” 心理医生以关切的耐心的态度听完了她的述说,时间已过了两个多小时,只得约定改日再谈…… 第二次会见时,心理医生先为她作了原因分析:①你的内向、孤僻、胆小的性格特征是

关于考试焦虑的文献综述

初中生考试焦虑的调查研究 一、目前于关考试焦虑研究的有关理论 焦虑(anxiety)是个体对即将来临的、可能会造成危险或威胁的情境所产生的紧张、不安、忧虑、烦恼等不愉快的复杂情绪状态。焦虑产生于危险不明确而又会来临时,人对危险持有警戒态度,并伴随有无助、不安、紧张、忧虑等心理状态。 考试焦虑顾名思义就是由考试这种情景带来的一种困扰学生的情绪状态。考试焦虑是一种复杂的情绪现象,学生在考试期间心理上的紧张、不安、担心、忧虑、恐惧等在情绪上的反应都可称之为考试焦虑。它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在考试来临的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的焦虑;另一类是在考试过程中产生的焦虑,如“怯场”、“晕场”等,“晕场”为典型表现。 (一)各学派关于焦虑的观点 1.精神分析的观点 精神分析是最早研究焦虑的心理理论,焦虑是其理论核心概念,它对焦虑的研究也最为系统深入。其中又以弗洛伊德、霍妮、沙利文和雅各布森的理论较有代表性。弗洛伊德从本能决定论的观点出发,先后提出过两种焦虑理论。他的早期焦虑理论认为,焦虑是由被压抑的利比多转化而来的,本我是焦虑的根源;后来,弗洛伊德在本我、自我、超我三分人格结构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后期焦虑理论,即焦虑的信号说,认为焦虑的根源不在本我,而在自我,只有自我才能产生并感受焦虑。霍妮进一步阐释和修正了弗洛伊德的焦虑论,提出了基本焦虑论。她把环境的作用提高到首要地位,强调应从宏观的社会文化环境和微观的个体环境中去追寻焦虑的根源。在霍妮看来,个体人际关系的失调,尤其是亲子关系的失调是产生基本焦虑的直接原因,而文化环境则是最终的根源。沙利文从人际关

系入手,阐述了焦虑产生的社会文化根源。他认为,焦虑是人际关系分裂的表现,随着个体自尊的发展,焦虑也必然与自尊有关,认识到自尊在焦虑发生过程中的核心作用。雅各布森认为焦虑的实质是自我不能选用个体喜爱的行为方式来释放本能。在她看来,焦虑是一种结构现象,它是由自我和本我之间的张力所引起的,即当自我被迫通过非选择性途径释放多余能量时产生的一种情绪。 2. 行为主义的观点 行为主义认为,人的焦虑起源于过去失败经验形成的条件反射。如果这种经验导致人完全无助的感觉,那么焦虑症便不可避免了。巴甫洛夫曾作过一项著名的实验——“实验性神经症”,以证实动物由于这个原因而焦躁不安。1970年格尔对人的一项实验研究表明,如果人因为挫折而感到完全无力把握自己的命运,那么患焦虑症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总之,在行为主义者看来,当原始的冲动或过度的刺激含有有害成分,就会导致焦虑的产生。一旦焦虑形成,它就会作为刺激冲动发挥作用,或者是通过减少冲动而形成新的行为方式。 3. 人本主义的观点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自我概念(自我期望)与自我现实之间的不一致最终将引发焦虑。许多知识分子感叹书读的得越多越烦恼,这是他们的自我期望值过高的缘故。 4.流行的观点 对目前焦虑研究有重大影响的主要是罗洛.梅(R.May)的观点和爱普斯坦(D.Epstein)和斯皮尔伯格(C.D.Spielberger)提出的理论。罗洛.梅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剧烈变迁的时代,旧的生活观、伦理观、价值观逐渐崩溃,人们的独立性丧失了,对自我产生了一种陌生感,因而增加了人们的焦虑。他认为只要

从关联理论角度谈英语双关语的翻译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2 分析与比较中美电视新闻的娱乐化,及其未来的发展 3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4 《飘》与《倾城之恋》中的女性形象对比研究 5 侦探小说的发展 6 商标文化特色和翻译技巧 7 论英语被动语态的语篇功能及其翻译策略—以《高级英语》第二册为例 8 Analysis of the Subtitle of White Collar under Skopostheorie 9 查尔斯?狄更斯鞋油厂经历在大卫?科波菲尔身上的艺术再现 10 从认知的角度来看主动语态在商务信函中的语用功能 11 双关语在英语广告中的应用及翻译 12 对《愤怒的葡萄》中圣经原型的分析 13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805 990 74 9 14 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喜福会》 15 解读海明威小说《老人与海》中的生态意识 16 中式菜谱的翻译 17 鲁滨逊荒岛生存技能的分析 18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Color Red Between The Scarlet Letter and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19 从传播美学分析国内畅销知名化妆品广告中的译文 20 浅析中国政治文献中排比句的翻译策略 21 基于语义场理论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 22 从语言禁忌现象看中英文化差异 23 On C-E Translation of Company Profil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Translation Theory 24 论《睡谷传奇》中的幽默元素 25 xx大学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词汇学习策略调查 26 试论美国第二代女权主义 27 《太阳照常升起》中科恩屡遭排斥的根源分析 28 Humor and Violation of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29 《厄舍古屋的倒塌》中哥特式文学特点分析 30 《嘉莉妹妹》中男女主人公命运的对比分析 31 从女性主义角度对《简爱》和《红字》中女主人公的比较研究 32 论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的黑色基调---在美国梦里挣扎 33 Disillusionment of American Dream in death of a salesman 34 男女生英语学习差异比较研究 35 唯美主义与奥斯卡?王尔德的《道林?格雷的画像》 36 大学生英语学习归因倾向的调查研究 37 大学英语与高中英语教学的过渡与衔接 38 从电视相亲节目看当代中美女性婚恋观差异 39 The Unique Charm--An Analysis of Evil under the Sun 40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负迁移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

服务质量理论研究综述.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学生姓名潘炳英 学号200808020321 所在院系商学院营销系 专业市场营销 任课老师汪嘉彬 课程名称服务营销学 考试时间2010年10月21日考试方法提交课程论文 服务质量理论研究综述 1. 服务质量的概念 ?服务质量是产品生产的服务或服务业满足规定或潜在要求(或需要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 ?无论是有形产品的生产企业还是服务业,服务质量都是企业在竞争中致胜的法宝。 ?服务质量的内涵应包括以下内容: (1服务质量是顾客感知的对象; (2服务质量既要有客观方法加以制定和衡量,更多地要按顾客主观的认识衡量和检验; (3服务质量发生在服务生产和交易过程之中 (4服务质量是在服务企业与顾客交易的真实瞬间实现的;

(5服务质量的提高需要内部形成有效管理和支持系统。 2.国内外研究历史背景 2.1国外研究历史背景 国外的服务质量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处于西方国家服务营销发展的第二阶段--奠基阶段,这时服务营销已经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孕育阶段,并且在这一阶段,来自外部环境的两大因素使服务营销的研究成果迅速增加。一是西方特别是北美服务业的全面解禁。二是美国市场营销协会(AMA于1981、1982、1983、1985年召开的一系列关于服务研究的国际性学术会议,为学术界和企业界提供了较好的国际间交流与对话的机会。 这一阶段主要是以服务的特征引起的管理问题为主线展开研究的。其中服务质量(因异质性引起和服务接触(因同时性引起以及营销的功能是这一阶段研究的主要问题。20世纪80年代初期,众多学者对服务的特征如何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尤其是对服务的品质、优缺点以及潜在的购买风险的评估方面进行了广泛地研究。 2.2国外服务质量理论研究的前人工作 2.21 起步阶段(1980~1988 服务质量作为一个术语早就有之,然而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人们往往从内部效率的角度将其内涵界定为服务结果应符合规范。服务业的质量管理实践基本上援用基于制造业发展起来的质量管理理论与方法。随着上世纪70年代开始的服务业全面解禁,已有学者开始注意到服务与产品是不同的,并意识到服务质量有别于产品质量,如Saeesr等人(1978提出了服务质量不仅涉及结果,还包括服务交付过程 的观点。Zeithaml(1981则归纳出了顾客在评价产品与服务好坏时的不同点。不过当时对服务质量的概念及其属性并没有一个清晰的界定。对这一问题的突破,要归功于芬兰的教授。在1982年,他提出了顾客感知的服务质量概念,并明确了其构成要素,同时指出内部营销是创建企业质量文化的有效手段。他认为质量应是顾客感知的质量,是指顾客对服务期望与感知的服务绩效之间的比较。若感知的服务绩效大

八种方法快速消除内心恐惧

八种方法快速消除内心恐惧 没有谁是天生的勇者。紧张是一种正常的情绪,人人内心都会紧张恐惧。当我们感到害怕,内心恐惧,我们可以怎么办?下面分享了八种方法快速消除内心恐惧,希望你喜欢。 八种方法快速消除内心恐惧的方法 一是注意转移法。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或目标的指向和集中。官兵在执行作战任务时,由于置身于各种客观的险恶环境中,其心理活动往往集中指向执行任务对自身构成的威协和带来的伤害。对这些问题想得越多、恐惧感就会越重,各种不良情绪的表现就愈加明显。此时,要善于引导官兵转移注意方向,把注意的视点引向其他方面,启发大家去想一想生活中最愉悦的事情,设定几个健康有益的问题让大家去思考,或者提几个热点问题让他们来回答,以此来转移官兵的注意方向。 二是信念激励法。 心理学表明,信念对于主体的心理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它构成激励人们前进的精神支柱。通过重温军人誓词、入党宣誓、正面宣讲、即兴演讲、呼喊口号等形式,来激发大家甘愿为社会稳定、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无私奉献的豪情壮志,增强官兵的使命感、责任感、荣辱感。以此激励官兵不怕困难,不怕流血牺牲,勇往直前,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去压倒怯懦,战胜困难和犯罪分子。 三是情感渲染法。 官兵产生恐惧心理时,情绪低落、情感淡漠。这时要组织官兵进

行宣誓、演讲、表决心、写挑战书,以慷慨的陈词,高昂的激情,点燃官兵心中那爱憎分明、无所畏惧的情感火焰,以此来驱走心中的恐惧阴影。 四是情绪放松法。 情绪是指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内心体验。心理学研究认为,情绪是和人的需要相联系的,具有一定的情境性、激动性和暂时性。恐惧心理就是人对需要引起的情绪体验。官兵由于恐惧而引发紧张情绪时,要注意运用放松法缓解紧张的心理状态。比如,可组织唱歌,听听音乐,组织小型故事会、演讲会等。共2页,当前第1页12 五是行为示范法。 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的行为受心理活动的支配,同时,行为又能带动和引导心理活动的变化。可见,行为有较好的示范、引导和带动作用。青年官兵产生恐惧心理时,其恐惧程度表现在个体身上是千差万变的。在执行任务时,可挑选心理素质好、思想素质过硬、意志坚定、胆量大的同志打先锋,党员和干部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要临危不惧,处世不惊,冲锋在前,以良好的自身行为带动那些心理素质弱、恐惧感重的人去鼓起勇气战胜困难和危险。 六是想象引导法。 想象是指人对自己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成新形象的过程。想象引导法是指针对不同的险恶环境,通过引导官兵向有利、美好的方面展开联想,引起官兵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憧憬,以达到缓

领导理论研究综述

领导理论研究综述 摘要: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人才的时代;是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当今,和平与发展早已成为时代的主题,在经济全球化及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跨国公司迅猛发展的今天,人才是企业关键的竞争优势来源,随着无形资本的重要性逐渐升高,如何将人力资本转化为生产力,其中一个影响因素就是领导的领导理论。领导理论影响着员工绩效,形成组织氛围,潜移默化构成组织文化,那么什么样的领导理论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更好地发挥员工积极性,提高领导的有效性呢?从而提高员工绩效呢?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在中国背景下,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来研究领导理论更具实际意义,也是国内外企业管理理论和实际领域中的重要课题。 对领导理论的研究有斯托格迪尔[Stogdill],鲍莫尔为代表的特质理论,E.Fleishman(1948)为首的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领导行为的四分图理论,怀特和李皮特的三种领导方式理论,美国管理学家利克特(Rensis Likert)及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所的有关研究人员提出的“工作中心”与“员中心”理论,里斯(Chris Argyris)的不成熟—成熟连续流理论,三隅二不二的PM模型,及中国的相关领导行为理论PM研究, 费德勒模式,豪斯的路径—目标理论,佛鲁姆(V.H.Vroum)和耶顿(P.W.Yeton)又提出了领导-参与模式等为代表的领导权变理论。 本研究综述上述领导理论,希望在这瞬息万变的社会,能够提升中国管理者的领导行为。 关键词:领导理论,特质理论,领导行为理论,领导权变理论

目录 前言 (4) 第一章领导理论的发展历程 (4) 第二章领导理论的研究成果 (4) 第一节领导特质理论 (4) 第二节领导行为理论 (6) 第三节领导权变理论 (11) 第四节领导风格理论 (16) 第三章领导理论研究的新动向 (17) 第四章对各领导理论的评价 (18) 参考文献 (19)

社交恐怖症研究综述

社交恐怖症研究综述 摘要:社交恐怖症又叫社交焦虑障碍,其已经影响到患者的学习和社会生活。文章主要介绍其定义,测量,影响因素和治疗方法,最后进行了总结并指出其治疗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社交恐怖症;影响因素,测量;治疗 一、社交恐怖症影响因素 社交恐怖症也被称为社交焦虑障碍,是指对一种或多种人际处境存在持久的强烈恐惧和回避行为。影响社交恐怖的因素有很多,本研究主要从心理、生理、家庭、社会和性格方面进行分析。 心理原因。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恐怖症又称之为“焦虑性歇斯底里”,是由于儿童早期的恋母情绪冲突所致。到了成人阶段,由于性驱力继续表现出强有力的恋母或恋父色彩,从而激起了一种关于被阉割的恐怖和焦虑,恐惧来自于自我对危险的反应,反应水平的差异是由于最初的归因所致。而行为主义者则认为恐怖情绪的出现是由于形成了不良条件反射或行为学习的结果。具体说来,该理论认为恐怖症是由于某些物体和情境与令人恐怖的刺激多次联合出现而形成了条件反射,因而获得了引起恐惧的性质,使这些物体和情景成为恐怖的对象。社交恐惧症患者害怕被人拒绝,或者自尊心比较强,害怕被人拒绝,从而影响他们在社交场合的行为。管新丽,华洁,马银枝对社交恐怖症患者进行的MMPI结果分析社交恐怖症的发生具有个性基础。与许又新的“决定社交恐怖的另一面是人格特征,如果特别爱面子,或是完美主义倾向强烈,这种人更容易患社交恐怖症”的观点一致。Clark与W ells提出的认知加工模式作为SP产生和维持的认知阐释,得到了较为全面的验证。SP和高社交焦虑个体,其认知偏差对其症状的产生与维持起着重要的作用。少数实验通过调控认知偏差确认了其对社交焦虑产生与维持的作用,却尚未见用于社交恐怖症被试。 生理原因。戴维·西汉认为人体内“5-羟色胺”的失调导致社交恐惧症,信息通过这种物质向大脑细胞传递信息,该物质太多或太少都会引起恐惧情绪。有研究表明:假使父母中有一人曾患恐惧症,则子女可能也有患此症的倾向。尽管关于恐怖症是否具有遗传性的研究较少,但研究结果却都非常一致,恐怖症很有可能具有遗传性,尤其是双生子的研究更加证实了这一点。有人在做双生子调查之后,发现13对单卵双生子中,有4对同患广场恐惧症;而16对双卵双生子中,其

心理案例:社交恐怖症案例

心理案例:社交恐怖症案例 一、来访者一般资料 来访者情况:吴某,女,一十九岁,某大学一年级学生。既往健康状况与咨询史:该来访者既往身体健康,没有得过大病,也无明显躯体疾病,未进行过心理咨询。 二、主述和个人陈述 她认为自已是个怪人,有个害羞的怪毛病。两年多来,从不多与人讲话,与人讲话时不敢直视,眼睛躲闪,像做了亏心事。一说话脸就发烧,低头盯住脚尖。心怦怦跳,肌肉起鸡皮疙瘩,好像全身都在发抖。她不愿与班上同学接触,觉得别人讨厌自己,在别人眼中是个“怪人”。最怕接触男生,即使在寝室里,只要有男生出现,也会不知所措。对老师也害怕,上课时,只有老师背对学生板书时才不紧张。只要老师面对学生,就不敢朝黑板方向看。常常因为紧张对老师所讲的内容不知所云。更糟糕的是,现在在亲友、邻居面前说话也“不自然”了。由于这些毛病,极少去社交场所,很少与人接触。自己曾力图克服这个怪毛病,也看了不少心理学科普图书,按照社交技巧去指导自己;用理智说服自己,用意志控制自己,但作用就是不大。后来她哭诉说,这个怪毛病严重影响了她各方面的发展:学习成绩下降;交往失败,同学们说她清高。她急切地问:“老师,请她快点告诉我,我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该怎样才能克服怪毛病呢?” 三、评估与诊断 来访者神色慌张而羞怯,动作僵硬,面谈中眼神不敢直视对方。分析她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社交中的对人恐怖症。 第一阶段:建立有效的咨询关系,以患者为中心,以倾听,共情为主,积极关注。 首先,让她回顾一下所经历过的不愉快事件,分析一下自己性格形成的过程,以找出造成她现在这种情况的真正原因,在我的耐心开导下,吴某细细地回忆道:“我从小性格内向、胆小、孤僻。父母对我要求极严甚至苛求。父亲动起怒来特可怕。记得一次我的考试成绩不理想,父亲让我重做生题,我不乐意。父亲怒气冲天地将钢笔甩到我脸上,笔尖刺伤了我的脸,鲜血直流.至今想起那件事还很害伯。父母很正统、很古板,对我的禁忌很多,不准我和男孩子交往。父亲认为女孩子在外蹦蹦跳跳、打打闹闹是不正经的,还容易上坏人的当。所以除了学校和家,我很少在外玩耍,从不和男生交往.中学时,见到男女生之间的往来很反感。”说到不愉快的经历,吴某还讲道:…初中时,一向成绩很好的我,一次提问没答好,老师当众批评我、挖苦我,我难过得直流眼泪。再就是大一时,同室一位同学来自农村,家境不好,我经常主动帮助她;资助她,可这样反而伤了她自尊似的。她不但不把我当朋友,反而时常挑剔我、指责我、刁难我,故意当我的面和其他同学亲亲热热,冷落我、孤立我。这使我委曲极了,难过极了。我恨自己,自责自己是不受欢迎的人。后来,我们发生了冲突。我讨厌她、恨她、和她不讲话。我也觉得她讨厌我。不知不觉地我就怕和人接触了,愈来愈害羞了。” 此阶段获得了吴某的充分信任,吴某把自己的成长经历经历和内心感觉和盘托出,使其内心中压抑等不良情绪得到发泄,使其内心平静下来,开始理性面对自己的问题。 第二阶段:认知领悟过程,每次探讨一个问题。 与吴某进行探讨其成长过程中发生的对其内向、孤僻、胆小的性格产生影响的因素。使其领悟到: 1、父母对她交往中的禁忌以及灌输的与男性交往的“羞耻感道德意识”,使她的性格中形成了较强羞耻,这对人际交往起着阻碍作用; 2、少儿时,她父亲发怒导致的恐惧反应和老师当众的批评、挖苦所产生的羞辱反应在她心灵深处留下了负性心理印痕。这种印痕会由于日后的负性生活事件而被激活,对心理障碍的产生和发展起作用;

激励理论文献综述

激励理论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激励是现代管理中的重要职能, 激励问题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已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重要因素。本文试图从激励原理、激励的范畴、激励的制度安排与途径以及企业的激励文化等方面对当前国内激励理论研究的一些主要成果,作较全面的总结和评述,以期有利于对激励问题的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内容型激励过程型激励制度安排激励文化 Abstract: the incentive is an important function of modern management, the incentive problem is the core of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actor to decide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the enterprise. This paper attempts from the incentive theory, incentive category, incentive system arrangement and ways and corporate incentive and cultural aspects of the current domestic incentive theory research achievements, comprehensively reviewed and summarized, in order to further study the issue. Keywords: content-based incentive process incentive system incentive culture 一、激励理论的研究背景 激励理论的背景激励理论的背景激励理论的背景激励理论的背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劳动分工与交易的出现带来了激励问题。激励理论是行为科学中用于处理需要、动机、目标和行为四者之间关系的核心理论。行为科学认为,人的动机来自需要,由需要确定人们的行为目标,激励则作用于人内心活动,激发、驱动和强化人的行为。激励理论是业绩评价理论的重要依据,它说明了为什么业绩评价能够促进组织业绩的提高,以及什么样的业绩评价机制才能够促进业绩的提高。 哈佛大学维廉?詹姆士研究表明:在没有激励措施下,下属一般仅能发挥工作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后,其工作能力可以提升到80%~90%,所发挥的作用相当于激励前的3到4倍。日本丰田公司采取激励措施鼓励员工提建议,结果仅1983年一年,员工提了165万条建议,平均每人31条,它为公司带来900亿日元利润,相当于当年总利润的18%。 由于激励的效果明显,所以各种组织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有些专家学者就开始了对激励理论的研究之中.探索激励的无穷潜力. 二、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激励理论有了大量的研究并获得了丰硕的成果。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两类激励理论。一类是以人的心理需求和动机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激励理论, 2.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他将人的需要分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是由低级向高级的一个层级系统。马斯洛的发现因符合一般的观察结果,因而在企业界与学术界都颇为知名,得到广泛的认可,在实际工作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有许多管理

大学生考试焦虑研究综述

大学生考试焦虑研究综述 王芳 (河西学院教育系,甘肃张掖73400) 摘要:考试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学生中有不少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考试焦虑。本文主要内容是对考试焦虑定义的界定、考试焦虑的利弊分析、影响因素、考试焦虑所引起的各种后果、出现考试焦虑后应该采取的对策与建议,进行系统的综述。 关键词:大学生考试焦虑研究综述 一、前言 随着竞争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人会出现焦虑的反应,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也概莫能外。大学里,现阶段考试是衡量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考试成绩好坏影响其评优资格,甚至影响毕业于就业。因此,即使是久经考场的大学生,考试焦虑的人也比比皆是。本文主要通过前人对考试焦虑研究来分析当代大学生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并找到一些可以调试的对策。 二、考试焦虑的概念界 对于考试焦虑不同的学者有其不同的定义: 朱瑛认为考试焦虑是学生面对考试产生的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或不能克服应试的威胁,致使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的情绪状态,或意识到考试的可怕场景或大考即将来临所产生的不愉快、不踏实、烦躁不安等带有恐惧、紧张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很容易转化为一种心理障碍,影响学生应试和应试成绩。[1] 黄鹤、钟俊等人认为考试焦虑指在应试情境激发下,受个体认知能力、已有经验、人格特征及其他身心因素所影响和制约,以担忧和害怕为基本特征,并伴有防御和逃避行为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焦虑情绪表现已成为影响考试成绩的问题。[2] 邬承斌对考试焦虑做了以下的定义:考试焦虑就是学生在考试过程中,事先预料到考试失败及其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而又感觉无能为力的一种痛苦的心理体验;或者说是处于无助状态下,难以采取有效方法去适应考试活动而所产生的

社交恐惧症案例分析

社交恐惧症案例分析 遇到陌生人,你会脸红、紧张吗?95%以上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点。面对亲人、朋友时,你不会脸红、紧张。但在现实生活中,就有这样的人,在和家人、朋友说话时,脸会 红手心会冒汗,恐惧心理折磨得他们无法正常生活。 存量项目将前期通过审批、已在运行、但尚未完结的符合条件的项目转化为PPP模式 运作,主要是为了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突破融资瓶颈,如乐陵市人民医院迁建项目,之 前已完成招标;新建项目是直接运用PPP模式开始从无到有新开始建设的项目的操作实施,如唐山世界园艺博览会项目。目前的项目以新建为主。根据财政部第2期季报的统计,各 地新建的PPP项目约占PPP项目投资额的91%,存量项目占9%。 成都某公司的业务员小陈和客户打交道时能说会道,工作业绩攀升很快。可前段时间,他看到客户就心慌脸红,甚至发展到和父母说话时,也面红耳赤,紧张得直搓衣服。家人 觉得莫名其妙,又怕小陈得了精神上的疾病,只好带着他来到省医院请专家治疗。省医院 神经内科副主任、四川省精神心理专委会常委肖军诊断小陈已经患有社交恐惧症。 案例一 和父母说话心跳得厉害 病人:某公司职员病症:社交恐惧三级表现 小陈是成都某公司的业务员,性格外向的他跟客户打交道如鱼得水,工作业绩攀升很快,深得领导器重。 前段时间,小陈不愿意上班,看到客户就心慌、脸红、手心冒汗,说话时眼睛不敢直 视客户,甚至说话也结巴起来,一看到客户,平时很熟悉的产品特性都想不起来,心里莫 名的害怕。小陈以为是自己状态不佳,可没想到星期一起床后,小陈看到镜子里的自己很 陌生,看到爸爸妈妈时突然心跳得厉害,走出小区大门时也不敢抬手叫出租车,走进单位 大门碰到同事不敢打招呼。小陈很害怕,却不知道自己到底怕什么,只想一直待在家里不 出门。 所谓添附,是指附合、混合、加工三种行为的统称。在现代各国法制之下,法律通常 规定由一个取得添附物的所有权,或共有合成物,其目的在于不允许回复原状,以使添附 物能为社会经济利益而继续存在。因添附丧失权利受到损害的人,得依不当得利之规定, 请求取得添附物所有权的人支付补偿金。本案中王、张夫妇并未取得房屋所有权,其安装 水管等行为系在他人所有物之上进行的增添价值的行为。如果房屋所有权归王、张夫妇, 则无所谓添附行为。 小陈的父母发现,儿子跟他们说话时,紧张得手不停地搓衣服,面红耳赤,表现出很 烦躁的情绪,整天低着头。

战略管理关联理论综述

战略管理关联理论综述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钢材加工配送公司发展战略探究 【第一章】钢材加工企业战略调整研究绪论 【第二章】战略管理相关理论综述 【第三章】首秦加工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第四章】首秦钢材加工企业内部状况探析 【5.1 - 5.3】加工配送公司SWOT分析 【5.4 - 5.6】首秦加工公司战略管理实施途径 【第六章】首秦加工公司发展战略实施保障措施 【结论/参考文献】钢材加工企业战略体系构建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2 章战略管理相关理论综述 2.1 企业战略的含义及构成要素 2.1.1 企业战略的含义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虽然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但对于企业战略的理解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西方诸多着名学者提出了各自独具特色的定义。战略管理着名学者对企业战略的具体定义见表2-1:综合上述观点,可将企业战略定义为:企业确定其使命,根据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现进行系统的谋划,并依靠企业内部能力将谋划付诸实施,

同时进行控制的动态管理过程[32]. 2.1.2 企业战略的构成要素 企业战略的构成要素是企业制定战略的基础,通过了解掌握构成要素的情况,企业才能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合理的企业战略,才能使战略具有现实意义。通常来讲,其构成要素涵盖以下四大方面:(1)经营范围。经营范围的定义为:在商业活动中企业所从事的生产经营范畴。 经营范围是一个企业与外部环境联系紧密与否、相互影响程度高低的具体反映,同时体现企业发展规划与其外部环境发生作用的要求。 在明确使命后,企业综合考虑当前所在行业情况、所生产的产品以及具体的市场需求情况,最终确定自身的经营范围。企业确定其经营范围的途径有很多,可根据自身经营产品特点及其所含有的技术种类等等来确定自己最终的经营范围。此外,虽然企业初期可能只确定了某个经营范围,甚至规划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做变动,但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很少有企业一直坚守某个固定的经营范围,总体来说企业经营范围应是动态的。 (2)资源配置。资源配置的定义为:在过去、当前、未来三个不同时段,企业对自身所拥有资源和技能进行分配的一种模式,也是其对企业资源运用水平的具体展现。 资源配置的合理与否能够极大地影响企业自身目标的实现程度,是企业需提高重视的一种特殊能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是以企业

服务质量理论研究综述 (2)

服务质量理论研究综述 1. 服务质量的概念 ?服务质量是产品生产的服务或服务业满足规定或潜在要求(或需要)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 ?无论是有形产品的生产企业还是服务业,服务质量都是企业在竞争中致胜的法宝。 ?服务质量的内涵应包括以下内容: (1)服务质量是顾客感知的对象; (2)服务质量既要有客观方法加以制定和衡量,更多地要按顾客主观的认识衡量和检验; (3)服务质量发生在服务生产和交易过程之中 (4)服务质量是在服务企业与顾客交易的真实瞬间实现的; (5)服务质量的提高需要内部形成有效管理和支持系统。 2.国内外研究历史背景 2.1国外研究历史背景 国外的服务质量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处于西方国家服务营销发展的第二阶段--奠基阶段,这时服务营销已经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孕育阶段,并且在这一阶段,来自外部环境的两大因素使服务营销的研究成果迅速增加。一是西方特别是北美服务业的全面解禁。二是美国市场营销协会(AMA)于1981、1982、1983、1985年召开的一系列关于服务研究的国际性学术会议,为学术界和企业界提供了较好的国际间交流与对话的机会。 这一阶段主要是以服务的特征引起的管理问题为主线展开研究的。其中服务质量(因异质性引起)和服务接触(因同时性引起)以及营销的功能是这一阶段研究的主要问题。20世纪80年代初期,众多学者对服务的特征如何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尤其是对服务的品质、优缺点以及潜在的购买风险的评估方面进行了广泛地研究。 2.2国外服务质量理论研究的前人工作 2.21 起步阶段(1980~1988) 服务质量作为一个术语早就有之,然而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人们往往从内部效率的角度将其内涵界定为服务结果应符合规范。服务业的质量管理实践基本上援用基于制造业发展起来的质量管理理论与方法。随着上世纪70年代开始的服务业全面解禁,已有学者开始注意到服务与产品是不同的,并意识到服务质量有别于产品质量,如Saeesr等人(1978)提出了服务质量不仅涉及结果,还包括服务交付过程的观点。Zeithaml(1981)则归纳出了顾客在评价产品与服务好坏时的不同点。不过当时对服务质量的概念及其属性并没有一个清晰的界定。对这一问题的突破,要归功于芬兰的教授。在1982年,他提出了顾客感知的服务质量概念,并明确了其构成要素,同时指出内部营销是创建企业质量文化的有效手段。他认为质量应是顾客感知的质量,是指顾客对服务期望与感知的服务绩效之间的比较。若感知的服务绩效大于服务期望,顾客感知的质量是良好的,反之则是低下的。顾客的期望由市场沟通、口碑、企业形象和顾客的需要所决定。服务质量包括技术质量和功能质量。同年,瑞典的Lehtinen提出了结果质量和过程质量的概念与其遥相呼应。从此将服务质量与产品质量(只关心结果质量)从本质上区别开来。

考试焦虑

中学生学习辅导的若干问题研究之考试焦虑 摘要: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中学生面临着升学、就业的选择,考试作为在升学、就业中选拔的主要方式,对学生压力相当大。而目前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往往也给予了较高的期望。来自社会、家庭、教师以及自身的压力,使处在青春期,情绪自我调控能力仍比较弱的中学生,很容易发生情绪困扰,不但影响身心健康,也影响学业成绩。在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各种情绪的因素中,考试焦虑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是学生因应考引起的不适应反应的核心症状。如何缓解考试焦虑己经成为心理学工作者们关注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所以,研究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影响因素以及应对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学生;考试焦虑;应对策略 一.有关考试焦虑的研究综述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1.1国外研究现象 国外关于考试焦虑的研究已约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研究多侧重于理论机制方面的探讨,其中对考试焦虑机能的研究较为深入。考试焦虑研究早在二十世纪30年代己在欧洲和美国就得到了活跃地开展。布朗(Brown,1938)研究了大学生期末考试前的情绪、心情与考试成绩好坏关系后认为:考试前表现为担心、兴奋、心情不好的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如表现平静的学生考试的成绩好,结论是由于测验焦虑的原故[1]。 60年代以后,萨森拉斯(Sasselirath,1964,1965)等用TAQ进行因素分析,抽出了两个因素,分别是个体对自己的操作产生耽心时的认知性因素和对考试状况本身的精神压力的一种自律反应[2]。曼德拉和萨拉森认为,焦虑驱力产生了两种焦虑反应:一种是增进作业完成的焦虑反应,对完成作业产生正向的力,焦虑随作业完成解除;另一种是具有与作业完全无关内容的焦虑反应,会对作业完成产生负向的力,包括有无力感、强烈的身体反应、对地位的丧失感,对惩罚的恐怖、想立即逃避测验状态的感情等。 考试焦虑是心理学和教育学学科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外研究学者证实了过高的考试焦虑有碍学生的身心健康,维持适度的焦虑对促进学业成绩提高有积极的作用。 1.2国内研究状况 国内在近十年来对考试焦虑的研究也较多地集中于大、中学生,尤其是高考前学生的焦虑状况的研究。张承芳等(1992)、程念祖等(1996)与葛明贵等(1995)、乔建中等(1997)先后对中学生考试焦虑相关因素的研究发现学生的自我能力知觉、个性特征、智力水平、学业成绩、人型、庭态度、父母教期望、学负担等都与学生虑感一定的系:莫志英、施强华(1998)做社会支持对考试应激的影响调查研究发现给予学生足够的社会支持有助于减缓考试应激水平。 江光荣,靳岳滨(1997)曾对高三学生考前心理困扰的团体辅导做过研究,研究结果是受辅组在辅导后考试焦虑三项指标均有较大幅度下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3]。魏心(2000)采用郑日昌主编的《考试焦虑诊断问卷》进行测量,指出考试焦虑属客观性焦虑,选用认知一行为疗法[4]。江光荣,靳岳滨认为:考试焦虑有明显的认知成分成功的学习包括尝试做事、参与冒险,假如李习者不能在创

开题报告 考试焦虑

孝感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小学生考试焦虑现象与辅导研究 院系教育与心理学院专业小学教育 学生姓名张玉梅学号100712410 指导教师陈幺元职称副教授2011年6月18日

一、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1.研究目的: 在社会高度发展的同时,教育也被摆在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下一代和希望,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开始受到社会更加广泛的关注和重视。考试焦虑现象也逐渐成为我国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这种心理焦虑的现象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对小学生考试焦虑方面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次研究是通过实地的访谈和问卷调查能深入的了解小学生考试焦虑的多种原因和症结所在,有利于对症下药找到切实可行的办法,去帮助学生以更加积极和健康的心态去面对不可避免的各种考试,并针对小学生的考试焦虑的特点采取有效的措施去改善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2.研究的意义: 此次研究是从中小学生的考试焦虑这一因素出发,旨在研究小学生的考试焦虑的现状特点以及相关的研究成果,了解小学生考试焦虑的原因有哪些方面,从而为辅导学生考试焦虑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实地的调查也可以更好的了解学生考试焦虑的现状的实际情况,使调查的结果更加的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二、已了解的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学者对焦虑的研究现状 最早的焦虑观是由早期思辨时期的哲学家克尔凯郭尔从哲学的角度提出的,它是与人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焦虑”是个人预料会有某种不良后果或模糊性威胁将出现时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情绪。这是一种普遍的认识,后来也有很多学者对其做了更深层次的研究。弗洛伊德认为是人内部矛盾的加剧,人就会产生心理焦虑,后来他进行了完善,从能量系统的观念提人有三种焦虑即现实焦虑(又为特征性焦虑、状态性焦虑)、神经质焦虑、道德焦虑。霍妮在弗洛伊德焦虑及

社交恐惧症心理咨询个案

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 ——对一例社交恐惧症学员的心理矫治 一、一封来信诉苦恼 2011年6月10日,我负责的心理信箱来了这样一封信: 丁警官: 一直以来,我都想写信给你,但是又害怕。直到现在,由于实在受不了了,才写信给你。在劳教所里,我想和别人交往,但又怕和别人交往,更不知道怎样和别人交往,每次跟同教尤其是骨干劳教或者是民警讲话时,都觉得很紧张。为此,我也经常感到不安、恐惧、自卑、孤独。直到现在,我在这里还没有一个可以说得上话的朋友。每天看到别人收工后,都能谈天论地,聊得好开心,我都非常羡慕。 以前在家的时候要好一些,但在外面就很不自然,害怕讲话不清。我不知道怎么讲话,不知道跟别人讲些什么,感觉很糟糕。丁警官,请您帮帮我吧。 胆小的人:曹XX 二、数次咨询诊病情 这是我所在大队一位学员的来信。收到她的来信后,我主动找其谈话,并鼓励她到心理咨询室来咨询。大概是经历了四五天的思想挣扎后,2011年6月15日,她终于来到了心理咨询室。 初次咨询,打开记忆的阀门。由于是第一次来咨询,她显得很紧张。我首先找了些轻松的话题,让她平静了紧张的情绪。然后了解了她的家庭情况:爷爷、奶奶还健在,父母长期不和,独生女。她谈到父母长期不和,我意识到她的心理负担可能与此有关,于是详细了解这方面的情况。她谈到,自己还是很小的时候,大概从她记事时候起吧,父母就经常吵架。父亲的脾气很坏,爱喝酒,动不动就骂人,甚至打人,母亲经常闹离婚。由于父母经常吵架,她很害怕,害怕父母离婚,同时,她在同学面前也因此抬不起头来。现在父母依然关系不好,母亲长期在外打工,父亲在家务农。当她谈到父亲脾气不好,自己劝不得,爷爷奶奶更是开不了口时,激动得哭泣起来。由于她很激动,无法继续谈话,第一次谈话就此结束了。 二次咨询,诉说现实的烦恼。这次,她的情绪显得平静了许多,谈话也轻松了些。我进一步了解了她的情况。当我问到这种情况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她谈到了初二一期时的一次不愉快的经历:一次上数学课,老师提问,她回答不出来,遭到了老师的严厉讽刺和挖苦,同学们哄堂大笑,她却无地自容。从此,在学校她不敢多走动。后来,她走上了社会,在工作中遇到了一位同事。这位同事来自农村,家境不好,她便经常帮助她,可这样反而伤了她的自尊似的。那位同事不但没有不把她当朋友反而时常挑剔、指责、为难她,还故意当着她的面和其他同学亲近,冷落孤立她。这使得她很委屈,难过,以至于两人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