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抗补体活性测定法

抗补体活性测定法

抗补体活性测定法
抗补体活性测定法

附录ⅨK抗补体活性测定法

本法系采用免疫溶血反应作指示系统,根据供试品消耗补体所反映出的溶血率变化,测定供试品的抗补体活性。

试剂(1)镁-钙贮备液取氯化钙1.103g、氯化镁(MgCl2·6H2O)5.083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25ml。

(2)巴比妥缓冲液贮备液取氯化钠41.5g、巴比妥钠5.1g,加水800ml溶解。用1mol/L 盐酸溶液调pH值至7.3,加镁-钙贮备液2.5ml,加水稀释至1000ml,用0.22μm膜滤过,4℃保存备用。

(3)明胶巴比妥缓冲液(GVB)取明胶0.625g,加水30ml煮沸使溶解,加巴比妥缓冲液贮备液100ml,再加水稀释至500ml,新鲜制备,当天使用。

(4)阿氏液(Alsever’s液)取枸橼酸0.5g、枸橼酸钠8.0g、葡萄糖20.5g、氯化钠4.2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ml(pH6.2左右)。根据一次采羊血需要量将该溶液分装于采血瓶中,116℃蒸汽灭菌10分钟(灭菌后,尽快释放蒸汽)。放冷后置4℃冰箱保存备用。

(5)绵羊红细胞由绵羊颈静脉无菌采集全血适量,与等体积的阿氏液混合,无菌分装,4℃保存一周后方可使用。

(6)溶血素兔抗羊红细胞血清。

(7)豚鼠血清(补体)取10只以上豚鼠血清,混合,4℃离心除去血细胞,分装,-70℃保存,也可冻干保存。豚鼠血清每1ml中的补体总活性应不低于100CH50。

5%羊红细胞悬液制备取绵羊红细胞适量,用明胶巴比妥缓冲液至少洗3次后,悬浮于适量明胶巴比妥缓冲液中。取0.2ml红细胞悬液,加至2.8ml水中,待红细胞完全溶解后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附录ⅡA)在波长541nm处测定吸光度,根据下列公式,将该溶液的吸光度调节至0.62±0.01(每1ml红细胞悬液含红细胞1×109个)。

V f = V i×A

————

0.62

式中Vi 为稀释前红细胞悬液体积,ml;

A为稀释前红细胞溶解液吸光度;

V f为稀释后红细胞悬液体积,ml。

溶血素滴定按表1稀释溶血素。从1∶75稀释的溶血素开始,1.0ml不同稀释度的溶血素分别与5%羊红细胞悬液1.0ml混合,37℃放置30分钟后,取0.2ml,加明胶巴比妥缓冲液1.10ml,稀释的豚鼠补体溶液(如150倍稀释补体)0.2ml,37℃放置60分钟后,以每分钟2000转离心5分钟,吸取上清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附录Ⅱ A)于波长541nm处测定各管吸光度。每个稀释度做2管。同时再做3管未溶血对照管(明胶巴比妥缓冲液1.4ml,加5%羊红细胞悬液0.1ml),3管全溶血管(水1.4ml加5%羊红细胞0.1ml),同法操作。按下式计算各管溶血率(Y),以Y值为纵坐标,以不同溶血素稀释度为横坐标作图,从而确定敏化羊红细胞所用的溶血素的稀释度。选择增加溶血素的量也不影响Y值的溶血素的稀释度,为每1ml含1个最小溶血单位(即每1ml含1MHU)。最大溶血率应在

50%~70%范围,否则试验不成立。

Y =各管吸光度-未溶血对照管吸光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0%

全溶血管吸光度-未溶血对照管吸光度

最适敏化的羊红细胞(EA)的制备量取每1ml含2MHU的溶血素(A)适量,缓慢注入等体积的5%羊红细胞(E)悬液中,37℃放置15分钟后,2~8℃保存,6小时内使用。滴定豚鼠血清中补体活性用明胶巴比妥缓冲液适当稀释豚鼠血清,然后按表2滴定补体。以补体用量的对数对Y/(1-Y)的对数作直线回归,从而求出直线回归方程的截距(a)、斜率(b)和相关系数(r),补体活性按下式计算

补体活性(CH50/ml)=(1/X)×(补体稀释倍数/5)

式中1/X为a值反对数的倒数。

抗补体活性测定根据测得的豚鼠血清补体活性,用明胶巴比妥缓冲液稀释成每1ml 含100CH50溶液,按表3制备培养混合物。表3中静注人免疫球蛋白(IVIG)是按每1ml含50mg浓度计算的。如果IVIG的浓度不是每

1ml含50mg时,则按下式计算IVIG的加量(V)。然后再根据IVIG的实际取量计算明胶巴比妥缓冲液的加量,但要保持供试品加缓冲液的总量为0.8ml。将此混合物在37℃放置60分钟后,取0.2ml加9.8ml明胶巴比妥缓冲液(50倍稀释),测定剩余补体活性。

V(ml)= 10m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供试品每1ml中IgG含量(mg)

表3供试品及补体对照管制备

供试品管/ml 补体对照管/ml

供试品(50mg/ml) 0.2 —

明胶巴比妥缓冲液0.6 0.8

补体(100CH50/ml) 0.2 0.2

按下式计算供试品抗补体活性。D为每1ml含80 ~120 CH50时,试验成立。

供试品抗补体活性(%)= D-G

_____ ×100%

D

式中D为补体对照管剩余补体活性,CH50/ml;

G为供试品管剩余补体活性,CH50/ml。

【附注】(1)洗红细胞时,务必将白细胞弃掉。

(2)敏化红细胞时一定要慢慢轻摇。

(3)仅允许使用澄清明胶溶液。

第十九章补体参与的反应及补体测定ComplementMediated

第十九章补体参与的反应及补体测定 Complement Mediated Reactions and Assays of Complement 第一部分目的要求和教学内容 一、目的要求 掌握:免疫溶血试验及CH,。测定的原理及意义;熟悉:补体参与的反应试验类型、补体依赖的细胞毒试验的原理、旁路途径溶血活性测定;了解:补体结合试验和免疫黏附试验的原理、C4和B因子活性测定的原理。 二、教学内容 1.补体参与的反应:免疫溶血试验,补体结合试验,补体依赖的细胞毒试验,免疫黏附试验。 2.补体的测定:补体活性的测定,补体含量的测定,补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第二部分测试题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 1.溶血素效价滴定判定的温度和时间是 A.37℃、30min B.4℃、30min C.37℃、15min D.40℃、30min E.56℃、30min 2.在补体连锁反应中最终形成的攻膜复合体是 A.C5b6789 B.C4b2a3b C.C4b2b D.C3bBb E.C3b4b 3. 下列哪项试验没有补体参加 A.CH试验 B.CDC试验 C.溶血空斑试验 D.ADCC试验 E.Raji细胞试验 4.补体结合试验中所用补体是哪种动物血清 A.马血清 B.绵羊新鲜血清 C.豚鼠新鲜血清 D.大白鼠新鲜血清 E.山羊新鲜血清

5.下列哪项试验不能用于补体缺陷的过筛诊断 A.CDC式验 B.CH50试验 C.血清C3含量测定 D.血清Cl含量测定 E.C4溶血活性试验 6.B因子溶血活性测定中,在缓冲液中加.),.EGTA是为了螯合反应体系中的A.Mg2+离子 B.Ca2+离子 C.zn2+离子 D.Fe3+离子 E.P3+离子 7.在单个补体成分溶血活性测定中,用氨水处理是为了去除哪个补体成分A.C1 B.C2 C.C4 D.C5 E.C3 8.检测免疫小鼠脾细胞分泌到细胞外的抗SRBC抗体的试验是 A.CH50试验 B. CFT C,APH50测定 D.B因子活性测定 E.溶血空斑试验 9.利用溶血反应作为指示系统,判断抗原抗体是否相对应的试验是 A.CHs50试验 B.CFT C.APH50测定 D.B因子活性测定 E.抗补体试验 10.补体经典途径的最重要激活物是 A.特异性抗原 B.特异性抗体 C.抗原抗体复合物 D.细菌脂多糖 E、酵母多糖 11.正常血清中,补体含量最低的是 A.C1q B. C5aR C. C1rR D.Df E.C1INH 12.正常血清中,补体含量最高的是 A.C1 B.C2 C.C3

临床检验主管技师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 第十九章 补体检测及应用

第十九章补体检测及应用 第一节概述 补体是一组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组织液或某些细胞膜上的具有酶样活性、不耐热的糖蛋白。 一、补体成分的含量与理化特性 (一)补体成分的含量:补体大多为糖蛋白,属于β球蛋白,C1q、C8等为γ球蛋白,C1s、C9为α球蛋白。C3含量最高。 (二)补体的理化特性:补体的性质不稳定,易受各种理化因素的影响,加热、紫外线照射、机械振荡、酸碱和酒精等因素均可破坏补体。在-10℃活性保持3~4天,冷冻干燥可较长时间保持其活性,加热56℃30分钟灭活(灭能),故补体活性检测应尽快进行。标本保存应置于-20℃以下。 体内合成补体成分以肝脏、脾脏、小肠等组织和巨噬细胞、上皮细胞、血小板等细胞为主。 二、补体的活化途径 1.经典途径:以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C1q启动激活,是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效应方式。 2.MBL途径:是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结合至细菌启动的途径。其诱导物或激活剂是机体的炎症反应急性期时相性蛋白产生的MBL和C反应蛋白等,后者与病原体结合而启动绕过C1的MBL途径。 3.旁路途径:是通过微生物表面等膜性物质,从C3开始,由B因子、D因子参与激活过程,也称第二途径、旁路途径。这种激活方式不依赖于特异性抗体的形成,在感染早期可为机体提供有效的防御机制。 在机体抗感染过程中,首先活化和发挥作用的补体途径,是不依赖抗体的旁路途径和MBL途径。而在特异性抗体产生时,经典途径方可发挥作用。 第二节补体总活性测定 血清补体总活性的测定,是对激活后补体最终效应的检测方法,可借此反映补体的整体功能。以红细胞的溶解为指示,以50%溶血为判断终点,故称CH50。包括:基于经典途径的CP-CH50和应用于C3旁路检测的AP-CH50。CP-CH50是临床常规进行的补体总活性检测项目。通常述及的CH50系指CP-CH50。 一、CH50测定法的原理 特异性抗体与红细胞结合后可激活补体,导致溶血。补体溶血程度与补体的活性相关,但非直线关系。 S形曲线。以溶血百分率为纵坐标,相应血清量为横坐标。S形曲线在30%~70%之间几乎呈直线,即曲线此阶段对补体量的变化非常敏感。因此,实验常以50%溶血作为终点指标,它比100%溶血更为敏感,这一方法称为补体50%溶血实验,即CH50。 二、CH50测定方法 1.红细胞浓度的调整 2.溶血素滴定 3.稀释缓冲液:磷酸缓冲液或巴比妥缓冲液等均可用于溶血试验。 4.50%溶血标准管:做CH50试验时,应同时配制50%溶血标准管。 5.50%溶血总补体值的计算 三、方法评价与临床意义 该法主要检测的是补体经典途径的溶血活性,所得结果反映补体C1~C9等9种成分的综合水平。如果CH50测定值过低或者完全无活性,应考虑补体缺陷;可再通过C4、C2、C3和C5等单个补体成分的检测,

抗补体活性测定法

附录ⅨK抗补体活性测定法 本法系采用免疫溶血反应作指示系统,根据供试品消耗补体所反映出的溶血率变化,测定供试品的抗补体活性。 试剂(1)镁-钙贮备液取氯化钙1.103g、氯化镁(MgCl2·6H2O)5.083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25ml。 (2)巴比妥缓冲液贮备液取氯化钠41.5g、巴比妥钠5.1g,加水800ml溶解。用1mol/L 盐酸溶液调pH值至7.3,加镁-钙贮备液2.5ml,加水稀释至1000ml,用0.22μm膜滤过,4℃保存备用。 (3)明胶巴比妥缓冲液(GVB)取明胶0.625g,加水30ml煮沸使溶解,加巴比妥缓冲液贮备液100ml,再加水稀释至500ml,新鲜制备,当天使用。 (4)阿氏液(Alsever’s液)取枸橼酸0.5g、枸橼酸钠8.0g、葡萄糖20.5g、氯化钠4.2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ml(pH6.2左右)。根据一次采羊血需要量将该溶液分装于采血瓶中,116℃蒸汽灭菌10分钟(灭菌后,尽快释放蒸汽)。放冷后置4℃冰箱保存备用。 (5)绵羊红细胞由绵羊颈静脉无菌采集全血适量,与等体积的阿氏液混合,无菌分装,4℃保存一周后方可使用。 (6)溶血素兔抗羊红细胞血清。 (7)豚鼠血清(补体)取10只以上豚鼠血清,混合,4℃离心除去血细胞,分装,-70℃保存,也可冻干保存。豚鼠血清每1ml中的补体总活性应不低于100CH50。 5%羊红细胞悬液制备取绵羊红细胞适量,用明胶巴比妥缓冲液至少洗3次后,悬浮于适量明胶巴比妥缓冲液中。取0.2ml红细胞悬液,加至2.8ml水中,待红细胞完全溶解后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附录ⅡA)在波长541nm处测定吸光度,根据下列公式,将该溶液的吸光度调节至0.62±0.01(每1ml红细胞悬液含红细胞1×109个)。 V f = V i×A ———— 0.62 式中Vi 为稀释前红细胞悬液体积,ml; A为稀释前红细胞溶解液吸光度; V f为稀释后红细胞悬液体积,ml。 溶血素滴定按表1稀释溶血素。从1∶75稀释的溶血素开始,1.0ml不同稀释度的溶血素分别与5%羊红细胞悬液1.0ml混合,37℃放置30分钟后,取0.2ml,加明胶巴比妥缓冲液1.10ml,稀释的豚鼠补体溶液(如150倍稀释补体)0.2ml,37℃放置60分钟后,以每分钟2000转离心5分钟,吸取上清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附录Ⅱ A)于波长541nm处测定各管吸光度。每个稀释度做2管。同时再做3管未溶血对照管(明胶巴比妥缓冲液1.4ml,加5%羊红细胞悬液0.1ml),3管全溶血管(水1.4ml加5%羊红细胞0.1ml),同法操作。按下式计算各管溶血率(Y),以Y值为纵坐标,以不同溶血素稀释度为横坐标作图,从而确定敏化羊红细胞所用的溶血素的稀释度。选择增加溶血素的量也不影响Y值的溶血素的稀释度,为每1ml含1个最小溶血单位(即每1ml含1MHU)。最大溶血率应在

补体检测及其应用安徽理工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备注 第一节补体系统的性质与活化途径 一、补体系统的组成与性质 补体(complement,C)是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及组织中的一组具有酶样活性、不耐热和功能上连续反应的球蛋白,是抗体发挥溶细胞作用的必要补充条件,故称为补体系统。补体并非单一成分,而是由补体及其调节因子和相关膜蛋白以及补体受体共同组成的补体系统。补体系统广泛参与机体的抗感染防御反应,具有介导细胞溶解、调理吞噬、免疫黏附以及参与炎症反应引起机体免疫损伤等作用,是体内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的免疫效应和放大系统。 补体系统由30多种活性成分组成,按其性质和功能可以分为三大类:①补体系统的固有成分;②以可溶性或膜结合形式存在的补体调节蛋白; ③结合补体片段或调节补体生物学效应的补体受体受体(complement receptor,CR)。 由于由于补体系统组成和功能的复杂性,其命名较为复杂,一般有以下规律可循:参与补体经典邀活途径的固有成份,按其被发现的先后次序命名为C1、C2、……C9,其中Cl由Clq、Clr、Cls三种亚单位组成;补体系统的其他成分以英文大写字母表示,如B因子、D因子、P因子、H因子;补体调节蛋白多以功能命名,如Cl抑制物、C4结合蛋白和膜协同因子蛋白等;补体活化后的裂解片段,以该成分的符号后面附加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如C3a、C3b等;具有酶活性的成分或复合物,在其符号上划一横线表示,如Ci、C—3bB—b等;灭活的补体片段,在其符号前加英文字母i表示,如iC3b。补体性质不稳定,易受各种理化因素影响,加热、紫外线照射、机械振荡或某些添加剂等理化因素均可能破坏补体。在0-10℃补体活性可保持3~4天,冷冻干燥可较长时间保持其活性,加热56℃30 min即被灭活,所以补体活性检测标本应尽快进行测定。 补体多为糖蛋白,且多属于B球蛋白,少数为7球蛋白或a球蛋白,其中Clq分子量最大,D因子最小。正常血清中补体各组分含量相差较大,以C3含量最多,D因子最少。 二、补体活化途径 补体系统各组分通常以非活性的酶前体形式存在,只有在某些活化物的作用下,补体各组分便产生连锁酶促反应,又称级联反应,才表现出生

补体检测及应用

第十九章补体检测及应用 补体是一组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组织液或某些细胞膜上的具有酶样活性、不耐热的糖蛋白。补体不是单一成分,其在功能效应上是以连续反应的程序进行的,故又称补体系统。补体系统广泛参与机体的抗感染防御反应及免疫调节,也可介导免疫病理的损伤性反应,是体内具有重要生物学作用的效应放大系统。补体的存在与抗原性异物的刺激无关,在正常人血清中,其含量相对稳定,但在某些疾病发生时,补体的含量及其活性可发生改变。因此,补体含量与活性的检测,对机体免疫状态的评价和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概述 一、补体成分的含量与理化特性 (一)补体成分的含量:补体大多为糖蛋白,属于β球蛋白,C1q、C8等为γ球蛋白,C1s、C9为α球蛋白。C3含量最高。 a为小片段,b为大片段,但C2a 为大片段,C2b为小片段。补体各成分活化后不参与溶细胞过程的裂解片段,同样具有其他对机体利弊兼有的生物学活性,故裂解片段的测定,一方面可反映机体补体的活性状态,另一方面也是某些疾病诊断不可或缺的指标。补体系由非均一的细胞群体产生,在排除补体消耗太多的前提下,补体缺陷也可反映这些细胞的状态。体内合成补体成分的部位和细胞有多种,以肝脏、脾脏、小肠等组织和巨噬细胞、上皮细胞、血小板等细胞为主。 (二)补体的理化特性:补体的性质不稳定,易受各种理化因素的影响,加热、紫外线照射、机械振荡、酸碱和酒精等因素均可破坏补体。在-10℃活性保持3~4天,冷冻干燥可较长时间保持其活性,加热56℃30分钟灭活(灭能),故补体活性检测应尽快进行。标本保存应置于-20℃以下。 二、补体的活化途径 补体蛋白通常以活化蛋白前体存在于体液中,在不同激活物的作用下,补体各成分可循不同的途径依次被活化,形成一系列级联反应,表现出生物活性,最终导致溶细胞效应。 1.经典途径:以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C1q启动激活,是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效应方式。 2.MBL途径:是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结合至细菌启动的途径。其诱导物或激活剂是机体的炎症反应急性期时相性蛋白产生的MBL和C反应蛋白等,后者与病原体结合而启动绕过C1的MBL途径。 3.旁路途径:是通过微生物表面等膜性物质,从C3开始,由B因子、D因子参与激活过程,也称第二途径、旁路途径。这种激活方式不依赖于特异性抗体的形成,在感染早期可为机体提供有效的防御机制。 特异性抗体产生时,经典途径方可发挥作用。 第二节补体总活性测定 血清补体总活性的测定,是对激活后补体最终效应的检测方法,可借此反映补体的整体功能。以红细 CP-CH50 。CP-CH50是临床常规进行的补体总活性检测项目。通常述及的CH50系指CP-CH50。 一、CH50测定法的原理 补体最主要的活性是溶细胞作用。特异性抗体与红细胞结合后可激活补体,导致红细胞表面形成跨膜小孔,使胞外水分渗入,引起红细胞肿胀导致溶血。补体溶血程度与补体的活性相关,但非直线关系。溶血反应对补体的剂量依赖呈一特殊的S形曲线。以溶血百分率为纵坐标,相应血清量为横坐标。S形曲线在

血清补体C3测定

血清补体C3测定 1检验目的 指导本室工作人员规范操作本检测项目,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 2原理 样品中补体C3与试剂中相应的抗体在溶液中相结合,立即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并形成一定浊度。该浊度的高低在一定量抗体存在时与抗原的含量成正比。通过与同样处理的校准液比较,计算未知样品中的补体C3浓度。 3标本要求 3.1使用新鲜血清,不使用血浆. 3.2在采集血液后2h分离血清. 3.38h内不能及时测定血清可存放于2-80C冰箱保存,3天后测定的血清置―150C――200C 冰冻保存,但冰冻血清只能复融一次. 3.4严重溶血或脂血的标本不能作测定. 4试剂

4.1本科使用浙江伊利康生物技术限公司的试剂盒. (浙食药监械(准)字2014第2400384号 YZB/浙 2314-40-2014)4.1.1试剂盒组成如下: R1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缓冲液100mmol/L,聚乙二醇40g/L R2抗体试剂:羊抗人补体C3抗体适量,叠氮钠0.95g/L 4.1.2 试剂准备:试剂为即用式。 4.1.3 试剂稳定性与贮存:在2~8℃避光、密封的储存条件下,试剂盒自生产之日起有效期为12个月。 4.1.4 变质指示:当试剂有看得见的微生物生长,有浊度,或者未开盖的液体有沉淀时,表明试剂已变质,不能继续使用。 4.1.5 注意事项:试剂中含有稳定剂,可能存在一定的刺激作用和毒性,请勿直接接触皮肤及眼睛。一旦接触,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请勿吞服。 4.2 校准品:使用浙江伊利康生物技术限公司提供的C3校准品对自动分析仪进行校准。 4.3 质控品:使用正常值、病理值复合控制品。

5 仪器 AU2700生化分析仪,罗氏P800生化分析仪, 西门子ADVIA-2400生化分析仪,东芝TBA-120生化分析仪 6 操作步骤 6.1 样品的准备:将标好号的样品离心后放到仪器规定的位置。 6.2 试剂的检测:仪器开机后,检查各种试剂的位置,体积等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测定。 6.3 项目基本参数:参见生化检验AU2700生化分析仪,罗氏P800生化分析仪, 西门子ADVIA-2400生化分析仪,东芝TBA-120生化分析仪项目测定参数。 6.4仪器操作步骤:参见生化检验AU2700生化分析仪,罗氏P800生化分析仪, 西门子ADVIA-2400生化分析仪,东芝TBA-120生化分析仪操作规程。 7 质量控制

补体C4 含量测定

补体C4 含量测定 C 4 是补体传统途径(CP)活化中的一个早期成分,由α、β、γ3条肽链经二硫键连接而成,分子量200kD,为β1 球蛋白,合成于肝细胞和巨噬细胞中,经两次细胞内蛋白酶解形成分泌型C4(C4s),分泌于细胞外,再次酶解后成为血浆型C4(C 4p),二者溶血活性相等。在Mg 离子存在下,C1使C4的a链裂解成C4a 和C4b,C4a 为一弱过敏毒素,C4b 大部分游离于液相中,无活性,与免疫复合物(IC)或靶细胞膜结合的C4b则与C 2a形成了C4b2a(C3 转换酶)在C 4b2a作用下,C 3开始裂解,在激活补体,促进吞噬,防止IC 沉淀和中和病毒方面,C 4 起着一定作用。常用方法有速率散射浊度法、单向免疫扩散法(SID)、ELISA 法检测患者血清或其他体液中C4含量。 参考值: 血清:0.1~0.4g/L (速率散射浊度法);0.553 ±0.109g/L (SID) 临床意义 传染病、组织损伤和急性炎症的早期,血清C4 含量可因合成增加而升高,可能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参见补体C3含量测定),特别是多发性骨髓瘤C4 水平可高出正常人8 倍之多。其降低原因亦同于C3,应当注意的是在补体成分的遗传性缺损中,以C1r、C1s、C4及C2的缺损为多见,已发现由于C4的两个基因座位:C4A、C4B表现出高度的多态性,而出现了30 余种同种异型,这对于医学研究某些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重要意义。临床上,C4的遗传缺损可引起全身性SLE、肾小球肾炎、反复感染以及自身免疫性慢活肝。在病程活动期时,C4水平更呈显著降低,尤其是SL E ,降低早于其他补体成分,回升晚于其他成分。对狼疮性肾炎和非狼疮性肾炎,前C 4 降低,后者多数正常。此外还见于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多发性硬化、类风湿性关节炎、

补体C4测定试剂盒(免疫比浊法)产品技术要求迪迈

补体C4测定试剂盒(免疫比浊法) 适用范围:本试剂盒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血清中补体C4浓度。 1.1 包装规格 试剂1:1×30ml;试剂2:1×10ml 试剂1:2×30ml;试剂2:1×20ml 试剂1:1×60ml;试剂2:1×20ml 试剂1:3×80ml;试剂2:4×20ml 试剂1:4×60ml;试剂2:4×20ml 试剂1:2×60ml;试剂2:2×20ml 试剂1:2×30ml;试剂2:2×10ml 试剂1:6×60ml;试剂2:2×60ml 2.1 外观 试剂1、试剂2应澄清、无异物。 2.2 净含量 试剂的净含量不少于标称装量。 2.3 试剂空白吸光度 用生理盐水作为样本加入试剂测试时,试剂空白吸光度应<0.40A。 2.4 分析灵敏度 C4含量为0.6g/L时,测定吸光度差值的绝对值应>0.005△A。 2.5 线性区间 试剂(盒)线性在[0.05,1.2]g/L区间内: 2.5.1 线性相关系数(r)应不小于0.990; 2.5.2 [0.05,0.3]g/L区间内,线性绝对偏差不超过±0.1g/L;(0.3,1.2]g/L 区间内,线性相对偏差不超过±10%。 2.6 精密度 2.6.1 重复性 用相同批号试剂盒测试两个水平的样本,所得结果的变异系数(CV)应<10%。 2.6.2 批间差 用3个不同批号试剂盒测试两个水平的样本,试剂(盒)批间相对极差应<10%。

2.7 准确度 与已上市的同类产品比对,用40个在[0.05,1.2]g/L区间内不同浓度的人源样本,用线性回归方法计算两组结果的相关系数(r)不小于0.990; [0.05,0.3]g/L区间内,线性绝对偏差不超过±0.1g/L;(0.3,1.2]g/L区间内,线性相对偏差不超过±10%。 2.8 稳定性 试剂盒于2℃~8℃避光环境中密封保存,有效期为12个月。取到效期后的试剂检测试剂空白吸光度、分析灵敏度、线性区间、重复性、准确度应分别符合2.3、2.4、2.5、2.6.1、2.7的要求。

掌叶覆盆子的化学成分及其活性研究

掌叶覆盆子的化学成分及其活性研究 掌叶覆盆子作为一种药食同源品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极具研究开发前景。掌叶覆盆子中有效成分复杂,至今尚未完全明晰。 对掌叶覆盆子的功能性成分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以促进覆盆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本论文通过现代色谱及波谱技术分离和鉴定掌叶覆盆子的有效成分,阐明了掌叶覆盆子中主要活性物质,包括挥发性成分、活性小分子化合物以及多糖等;探讨了一种黄酮苷类化合物的抗炎作用机制;阐明了一种三萜类化合物抑制人乳腺癌细胞增殖、诱导凋亡的作用机制;探索了覆盆子多糖的提取纯化、理化性质、结构分析以及活性评价。 本研究有助于阐明掌叶覆盆子药食两用的物质基础,并且可以对其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的指导。(1)通过水蒸气蒸馏法、索氏乙醇提取法和索氏乙醚提取法分别提取覆盆子果实中挥发性成分,提取率依次为0.15%、2.12%和1.98%。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离鉴定其中的挥发性成分,三种不同的提取方法从覆盆子果实中共分离鉴定出58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包括8类化合物:9种饱和烃类、10种不饱和烃类、9种醇类、2种羰基类化合物、11种酯类、7种有机酸类、8种氧化物类及两种其它类化合物。用水蒸气蒸馏法、索氏乙醇提取法和索氏乙醚提取法提取得到的覆盆子挥发油分别分离鉴定出54、47和41种化合物。 索氏乙醚提取法得到的覆盆子挥发油含有较多的饱和烃类化合物与酯类化合物。在三种挥发油中,通过索氏乙醚提取法提取得到的覆盆子挥发油具有较强的溶血抑制效果,显著高于阳性对照肝素钠在相同浓度下的溶血抑制率,这可能

与其含有更多的酯类化合物相关;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得到的覆盆子挥发油抑制人肺癌细胞(A549)增殖的效果最好,这可能与其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有关。 (2)提取分离得到覆盆子四大类活性物质(多糖、黄酮、皂苷和生物碱)并对其进行了抗氧化、抗补体以及抗肿瘤活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覆盆子总黄酮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和卓越的抗补体活性,同时还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说明黄 酮富集了本植物有效活性成分。通过单因素实验和Box-Benhnken中心组合实验得到覆盆子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75℃,时间为2.5h,乙醇浓度 为30%,液固比为20:1。 在此条件下,覆盆子总黄酮平均提取率为3.2%,与理论相符。通过硅胶柱层 析和重结晶从覆盆子黄酮中分离纯化得到了一种主要化合物,鉴定为椴树苷。 通过MTT实验,探讨了椴树苷对A549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椴树苷对人肺癌细胞A549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呈现出浓度依赖性。经Annexin V-FITC/PI双染以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椴树苷是通过诱导A549细胞的凋亡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3)采用95%乙醇加热回流提取的方法,减压浓缩得到覆盆子95%乙醇粗提取物,有机溶剂分级萃取得到四个极性部位: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和水萃取物。活性评价实验结果表明,覆盆子乙酸乙酯萃取物不仅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和卓越的抗炎活性,还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说明覆盆子95%乙醇粗提取物经过不同极性的有机溶剂分级萃取后,活性成分主要集中在乙酸乙酯部位。 利用柱色谱层析法和高效液相分析等分离纯化手段对覆盆子乙酸乙酯部位 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离纯化,共得到9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对映-16α,17-二

补体检测及应用题库4-1-8

补体检测及应用题库 4-1-8

问题: [单选,B型题]由病原微生物等胞壁成分提供接触面直接激活补体C3,然后完成C5~C9的激活过程为(). A.经典途径 B.替代途径 C.共同通路 D.MBL途径 E.外源途径 补体的激活主要有经典、替代和MBL3种途径。经典途径是以结合抗原后的IgG或IgM类抗体为主要激活剂,补体C1~C9全部参与的激活过程;替代途径由病原微生物等细胞壁成分提供接触面直接激活补体C3,然后完成C5~C9的激活过程;MBL途径由急性炎症期产生的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与病原体结合后启动的激活过程;三种途径均会通过共同的末端通路,形成有巨噬细胞作用的攻膜复合物,参与机体的特异性和非特异免疫应答。

问题: [单选,B型题]与C1抑制物缺乏相关的疾病(). A.肾小球肾炎 B.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 C.严重感染 D.CIC清除障碍 E.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 与C3缺陷相关的疾病是导致严重感染;C1抑制物缺乏与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相关;细胞表面CR1缺陷与CIC清除障碍相关;DAF缺陷与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相关;If、Hf缺陷与肾小球肾炎相关.

问题: [单选,B型题]与C3缺陷相关的疾病(). A.肾小球肾炎 B.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 C.严重感染 D.CIC清除障碍 E.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 与C3缺陷相关的疾病是导致严重感染;C1抑制物缺乏与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相关;细胞表面CR1缺陷与CIC清除障碍相关;DAF缺陷与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相关;If、Hf缺陷与肾小球肾炎相关。出处:古诗词 https://www.sodocs.net/doc/1b14609986.html,;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ACA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医学院药学院 2011届药学本科学位论文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抗补体活性(ACA)测定 影响因素的探讨 学生: 年级: 2011级 专业:药学 指导教师:制药工程硕士研究生;副主任技师 实习地点: 2014 年 03月 10日

目录 摘要 (2) 1. 前言 (2) 2. 材料与方法 (2) 3. 结果 (4) 4. 讨论 (5) 参考文献 (5)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抗补体活性(ACA)测定 影响因素的探讨 摘要: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 4)(IVIG)是XXXX有限公司生产的具有多种抗体活 性的血液制品,因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而受到临床重视。其低pH 值能更好地保证Fc段生物学活性,一般认为少量的IgG 多聚体能暴露出Fc段补体结合位点,从而促使抗补体活性(ACA)产生[1-2]。ACA 是IVIG中一项重要的指标,它指IVIG 中IgG 多聚体在没有结合抗原的情况下,激活补体的能力。IgG 多聚体通过激活补体使补体消耗,从而使机体的免疫防御能力下降。头痛、潮红、颤抖、背痛、恶心是较常见的不良反应症状[3]。因此,ACA的高低对IVIG 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文献报道[4],影响ACA 的因素可能与IgG 多聚体含量、Na 浓度、pH 值、葡萄糖的浓度有关。据此,我们进行了研究。另外,还研究发现枸橼酸含量对ACA 也有一定影响。本文就以上因素对其进行实验分析。 关键词:静注人免疫球蛋白(IVIG) 抗补体活性(ACA) 1.前言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主要组成成分本品蛋白质中95%以上为免疫球蛋白,为无色或浅黄色澄清液体,可带轻微乳光。含有广谱抗病毒、细菌或其他病原体的IgG抗体,另外免疫球蛋白的独特型和独特型抗体能形成复杂的免疫网络,所以具有免疫替代和免疫调节的双重治疗作用。经静脉输注后,能迅速提高受者血液中的IgG水平,增强机体的抗感染能力和免疫调节功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抗补体活性含量检测按《中国药典》2010版三部附录IX K进行测定。 2.材料与方法: 2.1实验材料 2.1.1试剂 2.1.1.1氯化钠购白天津海光药业有限公司; 2.1.1.2葡萄糖购白天津海光药业有限公司; 2.1.1.3枸橼酸购自湖南尔康制药有限公司; 2.1.1.4钙镁离子贮备液、巴比妥缓冲贮备液、明胶巴比妥缓冲液、阿氏液均自制;

苦丁茶有效成分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及生物活性评价

苦丁茶有效成分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及生物活性评价 苦丁茶是冬青科植物大叶冬青的叶,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和西南地区等地, 是中国一种传统的纯天然保健饮料佳品。苦丁茶中含有苦丁皂甙、多酚类、黄酮类、咖啡碱、三萜类等多种成分。 其成品茶清香有苦味、而后甘凉,具有清热消暑、降压减肥、抑癌防癌、抗衰老、活血脉等多种功效。近年来,国内外对苦丁茶化学成分研究日益增多,主要集中在加工成品茶和茶饮料等营养保健方面,但对苦丁茶的功能性成分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以促进苦丁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本论文通过现代色谱及波谱技术分离和鉴定了苦丁茶中的小分子化合物;阐明了一种三萜类化合物对人乳腺癌细胞抑制增殖作用、诱导凋亡作用的作用机制;探讨了大孔吸附树脂对苦丁茶多酚类物质的吸附动力学与热力学;研究了苦丁茶多酚的抗炎作用机制;探索了苦丁茶多糖的提取纯化、理化性质、结构分析以及免疫活性评价。(1)采用优选的提取和色谱方法,运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10 批苦丁茶原材料建立指纹图谱,利用“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对10批样品的相似度进行评价,建立苦丁茶指纹图谱的共有模式,测得各批次样品与 共有模式的相似度,结果表明各批次中共有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基本一致,RSD均 小于1%,相似度均大于0.9,符合中药指纹图谱的技术要求,所建立的共有模式能较好的反映出苦丁茶化学成分质与量的分布情况。 (2)采用乙醇加热回流提取的方法提取苦丁茶中的有效成分,有机溶剂分级 萃取后得到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和水相四个极性部位。活性评价结果表明,苦丁茶乙酸乙酯部位不仅具有卓越的抗氧化活性和良好的抗补体活性, 还具有显著的抑制人乳腺癌细胞增殖活性,说明苦丁茶乙醇粗提物经过分级萃取

补体C3 含量测定

补体C3 含量测定 C3是由α和β两条肽链通过二硫键连结组成,为β1球蛋白,沉降系数9.5s,分子量180kD ,含糖量约占2.2%,是血清中含量最多的补体成分,约占总补体含量的1/3以上,在补体系统激活过程中,无论是经传统途径还是旁路途径,均需C3活化后,才能推进后续补体成分(C 5~C9)的连锁反应,因此,它在两条激活途径中起关键作用。C3主要在肝实质细胞被合成分泌少量由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合成。生理情况下,体液中或组织炎症部位存在的蛋白水解酶,极为缓慢裂解着C3,持续产生少量的C3b 和C3转化酶(C3bB),一般可被I 因子、H 因子迅速灭活,故并不激活补体系统,一旦C3被激活物质(中毒素、脂多糖等)激活时,C3b又可在B 因子、D 因子作用下合成新的C3bBb 并进一步使C 3 激活,裂解、释放许多生物学活性片段,其结果可表现为增强机体的防御能力,亦可出现引起疾病的免疫病理作用。常用检测血清等其他体液的C3 含量方法有速率散射浊度法、单向免疫扩散法(SID)。 参考值: 血清:0.50 ~0.90g/L(速率散射浊度法);0.60 ~1.64g/L(单向免疫扩散法) 临床意义 C3 的增多与减少基本与总补体活性所述相似,但更为敏感。在机体组织损伤和急性炎症时,常增高或为正常,如菌血症、肺炎、扁桃腺炎、结核、伤寒、麻疹、流脑等;肿瘤患者,尤以肝癌,血清C3 含量升高更为显著,但胰腺癌晚期与隐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则呈降低趋势。 C3 含量降低可见于以下原因:

①补体成分消耗增加;如血清病、链球菌感染后的肾小球肾炎、全身性SLE 、冷球蛋白血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类风湿性关节炎、器官移植后的排斥反应。 ②补体大量丢失:多见于肾病综合征或大面积烧伤、外伤、手术等。 ③补体合成不足:主要为肝病患者,如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和急性肝炎的重症病例。补体成分缺陷多具遗传特点,C3及C3调控因子(C3bINA)的缺损虽然少见,但是倘若发生,将可引起危及生命的感染。

补体C3测定试剂盒(免疫比浊法)产品技术要求lepu

补体C3测定试剂盒(免疫比浊法)适用范围: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血清中补体C3的浓度。 1.1规格 试剂1:1×60mL,试剂2:1×12mL; 试剂1:1×60mL,试剂2:1×15mL; 试剂1:1×60mL,试剂2:1×20mL; 试剂1:3×40mL,试剂2:3×20mL; 试剂1:2×50mL,试剂2:2×10mL; 试剂1:1×45mL,试剂2:1×9mL; 试剂1:1×5L,试剂2:1×1L; 试剂1:2×5L,试剂2:1×2L。 1.2主要组成成分 试剂1主要组分: 试剂2主要组分:

2.1 净含量 应不低于试剂瓶标示装量。 2.2 外观 试剂1应为无色或浅色液体,试剂2应为无色或浅色液体。外包装完好、无破损,标签完好、字迹清晰。 2.3 试剂空白 在340nm处测定试剂空白吸光度,应≤1.5。 2.4 分析灵敏度 测试50 mg/dL的被测物时,吸光度变化(ΔA)应不低于0.006。 2.5 准确度 参照EP9-A2的方法,用比对试剂盒同时测试40例线性区间内的不同浓度的血清样本。其相关系数(r)不小于0.990。每个浓度点在[1,48)mg/dL区间内绝对偏差不超过±5.8mg/dL;[48,400]mg/dL区间内相对偏差不超过±12%。 2.6 重复性 批内变异系数(CV)应不超过10%。 2.7 线性 2.7.1在[1,400]mg/dL区间内,线性相关系数r应不低于0.990; 2.7.2 [1,48)mg/dL区间内绝对偏差不超过±5.8 mg/dL;[48,400] mg/dL区间内相对偏差不超过±12%。 2.8 批间差 对同一份样品进行重复测定,相对极差≤12%。 2.9 空白限

抗补体活性测定法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附录ⅨK抗补体活性测定法 本法系采用免疫溶血反应作指示系统,根据供试品消耗补体所反映出的溶血率变化,测定供试品的抗补体活性。 试剂(1)镁-钙贮备液取氯化钙1.103g、氯化镁(MgCl2·6H2O)5.083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25ml。 (2)巴比妥缓冲液贮备液取氯化钠41.5g、巴比妥钠5.1g,加水800ml溶解。用1mol/L 盐酸溶液调pH值至7.3,加镁-钙贮备液2.5ml,加水稀释至1000ml,用0.22μm膜滤过,4℃保存备用。 (3)明胶巴比妥缓冲液(GVB)取明胶0.625g,加水30ml煮沸使溶解,加巴比妥缓冲液贮备液100ml,再加水稀释至500ml,新鲜制备,当天使用。 (4)阿氏液(Alsever’s液)取枸橼酸0.5g、枸橼酸钠8.0g、葡萄糖20.5g、氯化钠4.2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ml(pH6.2左右)。根据一次采羊血需要量将该溶液分装于采血瓶中,116℃蒸汽灭菌10分钟(灭菌后,尽快释放蒸汽)。放冷后置4℃冰箱保存备用。 (5)绵羊红细胞由绵羊颈静脉无菌采集全血适量,与等体积的阿氏液混合,无菌分装,4℃保存一周后方可使用。 (6)溶血素兔抗羊红细胞血清。 (7)豚鼠血清(补体)取10只以上豚鼠血清,混合,4℃离心除去血细胞,分装,-70℃保存,也可冻干保存。豚鼠血清每1ml中的补体总活性应不低于100CH50。 5%羊红细胞悬液制备取绵羊红细胞适量,用明胶巴比妥缓冲液至少洗3次后,悬浮于适量明胶巴比妥缓冲液中。取0.2ml红细胞悬液,加至2.8ml水中,待红细胞完全溶解后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附录ⅡA)在波长541nm处测定吸光度,根据下列公式,将该溶液的吸光度调节至0.62±0.01(每1ml红细胞悬液含红细胞1×109个)。 V f = V i×A ———— 0.62 式中Vi 为稀释前红细胞悬液体积,ml; A为稀释前红细胞溶解液吸光度; V f为稀释后红细胞悬液体积,ml。 溶血素滴定按表1稀释溶血素。从1∶75稀释的溶血素开始,1.0ml不同稀释度的溶血素分别与5%羊红细胞悬液1.0ml混合,37℃放置30分钟后,取0.2ml,加明胶巴比妥缓冲液1.10ml,稀释的豚鼠补体溶液(如150倍稀释补体)0.2ml,37℃放置60分钟后,以每分钟2000转离心5分钟,吸取上清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附录Ⅱ A)于波长541nm处测定各管吸光度。每个稀释度做2管。同时再做3管未溶血对照管(明胶巴比妥缓 冲液1.4ml,加5%羊红细胞悬液0.1ml),3管全溶血管(水1.4ml加5%羊红细胞0.1ml),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苦参和山豆根黄酮类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比较研究

苦参和山豆根黄酮类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比较研究苦参和山豆根均为常用的清热解毒中药,苦参为豆科槐属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s的根,山豆根为同属越南槐S. tonkinensis的根及根茎。两种药材 药用部位相近,化学成分相似,都含有喹喏里西啶类生物碱、异戊烯基类黄酮和齐墩果烯型三萜等成分,但临床应用却明显不同:山豆根制剂多内服,治疗急慢性咽炎等;苦参制剂多外用,治疗皮肤病和妇科疾病。 本课题组曾对苦参和山豆根的生物碱及黄酮部位进行指纹图谱研究,发现两种药材生物碱部位聚类图互相交错,无法区分;而黄酮部位图谱却差异明显,各自归为一类。因此,系统研究两种药材的黄酮成分及其生物活性,可望明确苦参山豆根具有不同药理作用的活性物质基础,为进一步研究开发找到新的方向。 本文采用天然药化、分析化学等手段对苦参和山豆根中黄酮类成分进行了系统分离,并对分离得到的黄酮成分进行了细胞毒、抗补体和抗菌等多方面生物活性测试;采用LC/MS对苦参山豆根中黄酮成分进行了定性分析,并测定了其中多个活性黄酮的含量;另外,还考察了苦参山豆根黄酮类成分在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的稳定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苦参和山豆根黄酮类成分研究1.1苦参乙酸乙酯部位黄酮成分研究:采用柱色谱和制备薄层色谱等方法从苦参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鉴定了29个化合物,其中20个为黄酮成分,它们分别是:光果甘草宁(SF-1)、Sophoraflavanone B(SF-2)、异腐醇(SF-3)、Sophoraflavanone G(SF-4)、苦参酮(SF-5)、Leachianone A(SF-6)、Kushenol T(SF-7).三叶豆紫檀苷(SF-8)、高丽槐素(SF-9)、大豆素(SF-10)、金雀异黄素(SF-11)、芒柄花素(SF-12)、毛蕊异黄酮(SF-13)、野靛黄素(SF-14)、Pseudoindorin(SF-15)、黄腐醇(SF-16)、7,9,2’,4’-四羟基-8-异戊烯基-5-

免疫球蛋白补体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免疫球蛋白、补体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一、免疫球蛋白检查 1. 免疫球蛋白G (IgG) 参考值:7—16 g/L 临床意义:IgG增高常见于:传染性肝炎(急性)、肝硬化、狼疮样肝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结核、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性淋巴肉芽肿、IgG骨髓瘤。IgG下降常见于:无γ球蛋白血症、选择性IgG IgA缺乏症、肾病综合症、IgA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2. 免疫球蛋白A (IgA) 参考值:0.7—4.0 g/L 临床意义:IgA增高常见于:传染性肝炎(急性)、肝硬化、狼疮样肝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IgA骨髓瘤。IgA降低常见于:无γ球蛋白血症、选择性IgG IgA缺乏症、抗IgA血症、肾病综合症、IgA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3. 免疫球蛋白M (IgM) 参考值:0.4—2.3 g/L 临床意义:IgM增高常见于:传染性肝炎(急性)、肝硬化、狼疮样肝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巨球蛋白血症。IgM降低常见于:无γ球蛋白血症、选择性IgM IgA缺乏症、肾病综合症、IgA IgG骨髓瘤、肝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二、补体检查

1. 补体C3 (C3) 参考值:0.9—1.8 g/L 临床意义:C3增高常见于:各种转染病、急性炎症和组织损伤、急性肾炎、肝癌等,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正常或略有升高。C3降低常见于:免疫复合物引起的增殖性慢性肾小球肾炎(MPGN)、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AGN)、狼疮性肾炎、反复性感染、皮疹、肝炎、肝硬化等严重肝脏疾患和关节疼痛等。 2. 补体C4 (C4) 参考值:0.1—0.4 g/L 临床意义:C4增高常见于:各种传染病、急性肾炎、组织损伤、多发性骨髓瘤等。C4降低常见于:免疫复合物引起的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毒性感染、狼疮性症候群、肝硬化、肝炎等。

薏苡仁提取物

健脾渗湿,除痹止泻 ==薏苡仁(薏米仁)提取物 [产品名称-KinGreen]: 薏苡仁提取物 [英文名称-KinGreen]: Jobstears Seed Extract [生产单位-KinGreen]:西安金绿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原料别名-KinGreen]: 解蠡(《本经》),起实、赣米(《别录》),感米(《千金〃食治》),薏珠子(《本草图经》),回回米、草珠儿、菩提子、赣珠(《救荒本草》),必提珠(《滇南本草》),芑实(《纲目》),薏米(《药品化义》),米仁(《本草崇原》),薏仁(《本草新编》),苡仁(《临证指南》),苡米(《本草求原》),草珠子(《植物名汇》),六谷米(《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珠珠米(《贵州民间方药集》),胶念珠(《福建民间草药》),尿塘珠、老鸦珠(《广西中兽医药植》),菩提珠(《江苏植药志》),药玉米、水玉米、沟子米[拉丁名称-KinGreen]: Semen Coicis [产品来源-KinGreen]: 西安金绿生物工程技术有限 公司生产的薏米仁提取物来源为禾本科(Gramineae)植物薏苡Coix lacryma-jobL.var.ma-yuen(Roman.)Stapf的种仁 [原料形态-KinGreen]: 薏苡一年或多年生草本,高

1-1.5m。须根较粗,直径可达3mm。秆直立,约具10节。叶片线状披针形,长可达30cm,宽1.5-3cm,边缘粗糙,中脉粗厚,于背面凸起;叶鞘光滑,上部者短于节间;叶舌质硬,长约1mm。总状花序腋生成束;雌小穗位于花序之下部,处面包以骨质念珠状的总苞,总苞约与小穗等长;能育小穗第1颖下部膜质,上部厚纸质,先端钝,第2颖舟形,被包于第1颖中;第2外稃短于第1外稃,内稃与外稃相似面较小;雄蕊3,退化,雌蕊具长花柱;不育小穗,退化成筒状的颖,雄小穗常2-3枚生于第1节,无柄小穗第1颖扁平,两侧内折成脊而具不等宽之翼,第2颖舟形,内稃与外稃皆为薄膜质;雄蕊3;有柄小穗与无柄小穗相似,但较不或有更退化者。颖果外包坚硬的总苞,卵形或卵状球形,。花期7-9月,果期9-10月。种仁宽卵形或长椭圆形,长4-8mm,宽3-6mm。表面乳白色,光滑,偶有残存的黄褐色种皮。一端钝圆,另端较宽而微凹,有1淡棕色点状种脐。背面圆凸,腹面有1条罗宽而深的纵沟。质坚实,断面白色粉质。气微,味微甜。以粒大充实、色白、无皮碎者为佳。[原料分布-KinGreen]: 多生于屋旁、荒野、河边、溪涧或阴湿山谷中。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一般多为栽培品。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产福建、河北、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