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管子管理思想

管子管理思想

管子管理思想
管子管理思想

《管子》管理思想

一、《管子》简说

1、管子其人出生年月不详,死于公元前645年。春秋初期政治家。名夷吾,字仲。颍上人。经鲍叔牙推荐当了齐桓公的卿,从政四十年。“管鲍之交”,管子相齐

2、《管子》一书西汉末年刘向编《管子》时,所搜集到的以管仲名义写成的著述共达564篇之多。刘向汰除重复,定为86篇,后来又有10篇亡失,现存76篇.《管子》虽非一人、一时之作,但其大部分内容包括管仲的言论、治齐的律令以及追述管仲的事迹。

二、趋利避害

?“凡人者,莫不欲利而恶害。”?“人情不二,故民情可得而御也。”

三、以人为本

1、“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牧民》?“得人之道,莫如利之”《五辅》?“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

2、管子的观人之术:?“訾卫之人,勿与任大”?“顾忧者,可与敬道”?“其计也速,而忧在近者,往而勿也”?“矜物之人,无大士焉”?“举长者,可远见也”?“裁大者,众之所比也”

四、法德并举

(一)法治思想?“法者,天下之仪也。”《禁藏》?齐桓公所颁布的“三选制度”?第一选是乡长“进贤”?第二选是“书伐以告”?第三选是桓公“省相其质”

(二)德治思想?“刑罚不足以畏其意,杀戮不足以服其心。”?“国之四维”:礼义廉耻五、赏罚有度

?“致赏则匮,致罚则虐。财匮而令虐,所以失其民也。”?齐桓公的赏罚?司马伦随意赏罚六、重视教化

?《侈靡》中有一段对教化非常具有诗意的描述:?若夫教者,摽然若秋云之远,动人心之悲;蔼然若夏之静云,乃及人之体;窎然若謞之静,动人意以怨;荡荡若流水,使人思之,人所生往。

七、侈靡的消费论

?节俭将使人们对事业活动缺乏兴趣,奢侈的消费会引起货物的短缺。?在一定的条件下强调侈靡,推动生产。

八、轻重之术

?轻重之术探讨的对象极为广阔,凡是与人民社会经济生活相关的,都包括在内。

1、轻重规律(1)一种商品:散则轻,聚则重。(2)几种商品之间轻重关系:《管子》将谷物和货币从“万物”中抽出来,使两者和“万物”形成一种轻重关系,二者之间另外形成一种轻重关系。

?货币对万物——币重则万物轻(价贱),币轻则万物重(价贵)。

?谷物对万物——谷轻则万物重(相对的贵),谷重则万物轻(相对的贱)

?谷物对货币——币重则谷轻,币轻则谷重(价贵)。

(3)轻重原则的运用国家运用所掌握的大量货币直接参加市场上的粮食买卖,通过购进或抛售谷物以影响谷物的轻重,从而也就影响一般商品的轻重(价格)。

?“以重射轻”:如果出现谷重而币轻的现象,则必须以国家所掌握的谷物向市场抛售以便使流通中“轻”的货币回笼,反之亦然。?封建国家采取这种措施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是使一些重要商品的价格能适当保持某种理想的水平而不至过高或过低。?二是国家可以由此获取巨额利润。

项目管理基本框架

项目管理基本框架 一:按照项目生命周期展开的知识体系: 1)完成项目实施,全面投入使用。 2)完成项目计划和设计做出项目的决策。 阶段一:定义和决策,阶段二:设计和计划,阶段三:实施和控制,阶段四:完工和交付。 二:按照项目管理动态管理过程展开的知识体系: 项目初始过程,项目计划过程,项目实施过程,项目控制过程,项目结束过程。 三:按照项目静态管理过程展开体系: 综合集成管理,范围管理,时间管理,费用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理。 项目管理的基本框架:1项目和项目管理概述 2项目组织与项目团队 3项目管理的静态管理体系 4项目收尾与项目后评价 1)项目和项目管理概述 项目的定义:一个特殊的,将被完成的有限任务,它是在一定时间内,满足一系列特定目标的多项相关工作的总称。 项目的特征: 1项目实施的一次性;2项目的独特性;3项目目标的明确性;4项目

作为管理对象的整体性;5项目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制约性;6项目结果的不可逆转性 项目的生命周期的阶段划分及特征: 概念阶段,开发阶段,实施阶段,结束阶段。 其特征是: 1项目资源的投入具有波动性;2项目风险程度逐渐变小;3项目干系人对项目的控制力逐渐变小 项目干系人:指积极参与项目,其利益在项目执行中或者成功后受到积极或者消极影响的单位和个人。 其包括:客户和委托人,项目发起人,项目经理,执行组织,其他的与项目有利益关系的组织和个人。 项目管理的定义:项目管理就是将知识,技能,工具和技术应用与项目活动之中,以满足项目的要求。 项目管理的特征:1项目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2项目管理的全过程都贯穿着系统工程的思想3项目管理的组织具有特殊性,4项目管理具有创造性5项目经理在项目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6项目管理的方式是目标管理7项目管理的方法,工具和手段具有先进行,开放性。 总之,项目管理在当前社会有着快速的发展,其呈现出三大特点:项

关于从严从实管理干部的意见

**乡关于从严从实管理干部的意见 (试行)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要求,建设一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推进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意见。 从严从实管理干部,必须坚持依法依规,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切实解决重选拔、轻管理,重使用、轻监督,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等问题,教育监督乡村干部懂规矩、守纪律、明底线、知敬畏,打造一支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的乡村干部队伍。 从严从实管理干部,重点管好乡领导干部、村“两委”主干、大学生村官这三支队伍,特别要管好“一把手”和重要部门、关键岗位的领导干部,避免出现管理真空、管理空白和不受约束的特殊干部。 一、强化理想信念教育,严守政治纪律 一、强化理想信念。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尤其要抓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培训,把理想信念教育纳入干部培训整体规划和年度计划,进一步强化干部党风党纪、法治理念、道德品行、廉洁从政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增强政治担当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

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二、严守政治纪律。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严格遵守“五个必须”,严密防范“七个有之”,要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决不允许背离党中央要求另搞一套;必须维护党的团结,决不允许在党内培植私人势力;必须遵循组织程序,决不允许擅作主张、我行我素;必须服从组织决定,决不允许搞非组织活动;必须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决不允许他们擅权干政、谋取私利。 三、严肃政治生活。增强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自觉性,不折不扣的执行民主集中制,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完善领导班子议事决策规则。要严格落实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及支部班子、领导干部参加双重组织生活会、“两下两碰两评”、农村干部“碰头会”等制度。 二、强化教育监督,落实管党责任 四、严格执行日常谈话、任前廉政、函询约谈、诫勉谈话制度。坚持预防在先、教育挽救干部的原则,加强对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乡党委书记要每季度与村“两委”主干谈话不少于1次,乡党政班子成员每季度与村“两委”班子其他成员及分管站所同志谈话不少于一次。要重点约谈新提拔任用的、班子不团结的、有问题反映的、被问责处理的、年度考核为基本称职及以下的干部,全面了解情况,严肃指出问题,及时提

从严管理干部的规定实施方案

关于开展从严管理干部治理庸懒行为专项活动实施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全面提升工作效能,根据民政局关于在全局开展从严管理干部治理庸懒行为的工作部署,中心党委决定开展“从严管理干部,治理庸懒行为”专项活动。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健全优胜劣汰、奖勤罚懒、能上能下等干部管理机制,优化工作方法,强化组织措施,严肃作风纪律,严格责任追究,切实解决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庸懒行为,努力打造一支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机关干部队伍。 二、治理内容 治理庸懒行为,要重点解决能力平庸、碌碌无为、行为懒惰、得过且过、自由散漫、不守纪律等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具体内容包括: (一)缺乏大局意识,推诿扯皮、效率低下,对上级的决策部署落实迟缓,对下级的请示无故拖延,被通报批评或引发行政效能投诉经查属实的; (二)工作责任心不强,不积极主动,致使本职工作没有及时完成或完成质量不高的; (三)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安于现状,因循守旧,对职责范围内应该解决的问题,拿不出有效解决办法的; (四)违反工作纪律,上班时间出现打牌、上网聊天、炒股、玩游戏等与公务无关的行为,经常迟到、早退,擅离职守,无故不上班,酗酒闹事影响工作秩序的;(五)无中生有,搬弄是非,拉帮结派,袒护错误,影响工作和团结的;(六)无正当理由拒不服从工作安排,无理取闹,扰乱正常工作秩序的;(七)弄虚作假,欺上瞒下,骗取荣誉的; (八)服务意识不强,工作态度粗暴,不按规则和程序办事,刁难服务对象,损害管理和服务对象合法权益的; (九)其他被认定为庸懒行为的。 三、治理程序及方式 治理庸懒行为,严格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进行。中心党委通过年度考核、民主评议、明察暗访、群众举报、舆论监督、定期抽查等途径和方式,及时发现问题并认真调查核实,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后,召开党委会议研究作出处理决定。根据具体情形和情节,采取以下方式处理:提醒谈话、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

管仲:《治国》全文阅读

管仲:《治国》全文阅读 昔者,七十九代之君,法制不一,号令不同,然俱王天下者,何也?必国富而粟多也。夫富国多粟生于农,故先王贵之。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巧,末作文巧禁*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 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 战胜者地广。是以先王知众民、强兵、广地、富国之必生于粟也,故 禁末作,止奇巧,而利农事。今为末作奇巧者,一日作而五日食。农 夫终岁之作,不足以自食也。然*舍本事而事末作。舍本事而事末作, 则田荒而国贫矣。 凡农者月不足而岁有余者也,而上征暴急无时,*倍贷以给上之 征矣。耕耨者有时,而泽不必足,*倍贷以取庸矣。秋籴以五,春粜以束,是又倍贷也。故以上之证而倍取于民者四,关市之租,府库之征 粟十一,厮舆之事,此四时亦当一倍贷矣。夫以一民养四主,故逃徙 者刑而上不能止者,粟少而民无积也。 嵩山之东,河汝之间,蚤生而晚杀,五谷之所蕃孰也,四种而五获。中年亩二石,一夫为粟二百石。今也仓廪虚而民无积,农夫以粥 子者,上无术以均之也。故先王使农、士、商、工四民交能易作,终 岁之利无道相过也。是以民作一而得均。民作一则田垦,奸巧不生。 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奸巧不生*治。富而治,此王之道也。 不生粟之国亡,粟生而死者霸,粟生而不死者王。粟也者,民之 所归也;粟也者,财之所归也;粟也者,地之所归也。粟多则天下之 物尽至矣。故舜一徙成邑,二徙成都,参徙成国。舜非严刑罚重禁令,而民归之矣,去者必害,从者必利也。先王者善为民除害兴利,故天 下之民归之。所谓兴利者,利农事也;所谓除害者,禁害农事也。农 事胜则入粟多,入粟多则国富,国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虽变俗 易习、驱众移民,至于杀之,而民不恶也。此务粟之功也。上不利农 则粟少,粟少则人贫,人贫则轻家,轻家则易去、易去则上令不能必

经济思想史1-10章课后答案

经济思想史课后习题 第一章 1、它们分别是传统惯例、权威、强制方式、市场。它们不都存在经济学范围类,也有跨学科的。 2、是一种正常的划分,因为它们符合主流的现代经济学的要求。两者之间没有研究先后之分,因为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微观经济理论始于对个体的分析,并且扩大到对社会的分析。宏观经济学始于对社会的总体分析,并向下发展到对个体的分析。 3. 两种主张都正确,他们并不矛盾,无论什么历史总是有趣的,它是一面镜子,通过前人对事物的认识,我们可以收获更多的新发现,使问题更明晰,况且关于如何解决稀缺性的经济学问题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4、 相对论者在处理某项经济理论时,会注意构建那个理论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也就是说研究方法是概念和历史的结合,不注重谁对谁错 注重概念从错误到正确(逐步趋向真理)的过程,而绝对论者注重由错误到正确(逐步趋于真理)的过程。 5、 通过指出不足和矛盾,它们给主流观点传授花粉,使其保持正直和诚实。例如马歇尔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能够看见主流发展和非主流发展的相互作用,通过糅合历史导向的经济学家和抽象的理论家之间的竞争主张,创立了新古典经济学。 6. 他认为私人财产在社会中发挥着有益作用,不应当制定规则来限制私人手中的财产数量,他一方面谴责追求经济利益的行为,同时又认可私人财产的权利,亚里士多德赞同在更宽泛的背景下看待经济活动,通过减少消费改变人们的态度,来对待稀缺性的问题 7、 戈森关于边际效用的著作虽然先于杰文斯、门格尔与瓦尔拉斯的著作,但是没有后者影响的巨大,作者就没有将他的包含进来。

9、 实证经济学是关注是什么的问题,而规范经济学关注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它是经济学的哲学分支,经济学艺术关注政策问题,它将经济学的科学性和规范经济学联系起来。 10、 减少无知;在经济思想史中其实研究的是货币、物价、供给、需求这些永恒的主题,但我们先人在不同时代提供的新经验、新概念、新推理。这会启发我们,并提高和改变我们的认知。 第二章 1、 管仲的思想表明经济观点没有独立于制度结构的直接政策含义。变革制度结构,就改变了政策含义。现在中国在经历一场重大的经济改革,我们可以借鉴当初管仲那样积极构建政策来适应他所处时代的制度结构的方法来实行经济改革。 2、 不是考虑经济体的稀缺性,将经济体的更多问题的解释用于调和与宗教的关系,不明白边际效用。 3、 利用惯例、权威来配置稀缺资源不是达到资源的合理高效的利用而作为一种强权手段,使资源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无法做到公平和公正,但是利用市场来配置资源是以价格为信号来实现的。 4、 不适当,因为无论是在过去和现在的经济活动中,都或多或少包含四种分配的方式,这就会使经济学和政治、社会相关,且经济学包含人的种种选择性问题,自然跟心理学有关。 5、 关注生产者和家庭有效管理方面,而不是经济体社会层面上。 6、 亚里士多德认为私有财产作为一种动力,会导致更多的经济活动。他一面认可私有财产的权利,又一方面谴责追求经济利益的行为。 7、

管仲治国

管仲治国 摘要和引子: 本文是最近看老版春秋战国电视剧和读了一些史料的总结,主要分三个部分阐述。第一部分主要讲管仲从囚犯到宰相的过程,当然他那时候的齐国宰相也就相当于现在的一个省长,齐桓公也就是现在的省委书记而已,呵呵。第二部分身临其境,假如你是管仲,在那种情况下你将怎么样治理齐国呢?我想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不够的,当然他还做了一些伍鄙制度,实际上可以理解为城乡二元结构,当然现在的情况又不一样了,我们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第三部分主要讲齐国怎么样和平崛起与仁爱称霸,关于“尊王攘夷”是可以和“远交近攻”、“挟天子以令诸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农村包围城市”等等 战略思想并驾齐驱的,有想法,可操作。最后再说一下这个题目为什么叫“管仲治国”, 不叫“管仲改革”,这也是管仲只是强齐半世,一些措施没有完全继续贯彻,称改革那商 鞅就没词用了。当然管仲的一些古典的经济思想是对的,需要我们很好地借鉴发挥,而且我们今天的人肯定要做得比古人要好才行。 管仲治国(上):从囚犯到宰相 梁启超先生曾经把管仲、商鞅、李德裕、诸葛亮、王安石、张居正列为中国六大政治家,在这个小册子里面,除了李德裕和诸葛亮,其他四个人我们都会详细提到。中国台湾的柏杨先生对此排名有异议,把李德裕换成王猛,我虽然不赞同,但是这也算一家之言吧。第一部分我想论述一下管仲治国的故事。提起他,一般人说想起两件事,一个是管鲍之交,一个是尊王攘夷,这个是大家比较熟知的,我们不会过多的强调这些,我们主要说一些大家不太了解的。管仲辅佐齐桓公进行改革,在政治上推行国、野分治的全国伍鄙之制,在经济上实行租税改革。使齐国迅速强盛起来;对外,管仲促使齐桓公采取尊王攘夷、争取与国的方针。正是他的精心辅佐,使齐桓公成就了霸业。 公元前685年的一天,齐国都城临淄郊外。刚刚登基不久的齐国国君齐桓公,亲临郊外,隆重欢迎一个刚刚被押解回来的囚徒,并恳请他出任齐国的国相。这个地方需要说明一下背景,大概一年前,原来的国君齐襄公被他的堂弟公孙无知杀死了,他的两个儿子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也逃亡国外。公孙无知确实也挺无知的,做了国君不到一年,也被人杀死了,据说,春秋战国时期最赚钱的营生就是当刺客,经常会有贵族王公大臣死于非命,这也是社会体制问题,当体制内不能解决的时候,人们总是寻求体制外的解决方式。一时间,国内无主,齐国大乱。当时对于逃亡国外的两兄弟来说,谁先回国,谁就可能先继承国君位。公子小白走得快,管仲也怕他先到,就在路上截住,放了个冷箭,以前我们都知道,管仲文采治国很在行,其实管仲文武双全,骑射也很好,但是庆幸的是,这一箭没能射中,小白诈死。两兄弟比心计,公子纠逊色太多。我们可以作一个假设,当然历史不容假设,之所以假设是为了说明问题,假设公子纠先到,凭小白的智商和情商估计最后的国君还是他。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小白当上国君之后,公子纠当然不服,就请鲁国发兵攻打齐国,只不过后来败了,公子纠也惨遭杀害。前面的假设说明了一个问题,即,公子小白绝非等闲之辈。那个时代,领导的水平基本上决定了国家的水平。

论述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精华

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分为宏观管理的治国学和微观管理的洽生学。治国学适应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需要,包括财政赋税管理、人口田制管理、市场管理、货币管理、漕运驿递管理、国家行政管理等方面。治生学则是在生产发展和经济运行的基础上通过官、民的实践逐步积累起来,包括农副业、手工业、运输、建筑工程、市场经营等方面的学问。这两方面的学问极其浩瀚,作为管理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可以概括为如下一些要点。 1.顺“道” 中国历史上的“道”有多种含义,属于主观范畴的“道”,是指治国的理论,属于客观范畴的“道”,是指客观经济规律,又称为“则”、“常”。这里用的是后一含义,指管理要顺应客观规律。《管子》认为自然界和社会都有自身的运动规律,“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春秋冬夏,不更其节。”社会活动,如农业生产,人事,财用,货币,治理农村和城市,都有“轨”可循,“不通于轨数而欲为国,不可。”人们要取得自己行为的成功,必须顺乎万物之“轨”,万物按自身之“轨”运行,对于人毫不讲情面,“万物之于人也,无私近也,无私远也”,你的行为顺乎它,它必“助之”,你的事业就会“有其功”,“虽小必大”;反之,你如逆它,它对你也必“违之”,你必“怀其凶”,“虽成必败”,“不可复振也”。司马迁把社会经济活动视为由各个个人为了满足自身的欲望而进行的自然过程,在社会商品交换中,价格贵贱的变化,也是受客观规律自然检验的。他写道“贱之征贵,贵之征贱”,人们为求自身利益,“以得所欲”,“任其张,竭其力”,“各劝其业,乐其表,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民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对于社会自发的经济活动,他认为国家应顺其自然,少加干预,“故善者因之”,顺应客观规律,符合其“道”,乃治国之善政。“顺道”,或者“守常”、“守则”、“循轨”,是中国传统管理活动的重要指导思想。 2.重人 “重人”是中国传统管理的一大要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重人心向背,二是重人才归离。要夺取天下,治好国家,办成事业,人是第一位的,故我国历来讲究得人之道,用人之道。得民是治国之本,欲得民必先为民谋利。先秦儒家提倡“行仁德之政”,“因民之所利而利之”,“修文德以来之”,使“天下之民归心”,“近者悦,远者来”,“天下大悦而将归己。”《管子》说:“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国家心须“令顺民心”,“从民所欲,去民所恶”,乃为“政之宝”。西汉贾谊说:“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本也。国以为本,君以为本,吏以为本”,“国家的安危存亡兴坏,定之于民;君之威侮、昏明,强弱,系之于民;吏之贵贱,贤不肖,能不能,辨之于民;战争的胜败,亦以能否得民之力以为准。”这些思想历代都有,逐步成为管理国家的准则。得人才是得人的核心。要得人才,先得民心,众心所归,方能群才荟萃,故《管子》把从事变革事业,注重经济建设,为人民办实事,视为聚拢优秀人才的先决条件,叫做“德以合人”,“人以德使”。 我国素有“求贤若渴”一说,表示对人才的重视。能否得贤能之助,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和事业的成败。“得贤人,国无不安广…&失贤人,国无不危”。诸葛亮总结汉的历史经验说:“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之所以倾颓也”(《前出师表》)。《晏子春秋》则把对人才“贤而不知”,“知而不用”、“用而不任”视为国家的“三不祥”,其害无穷。在治生学方面,我国也有重视人才的传统。司马迁提倡“能巧致富”,他说:“巧者有余,拙者不足”,“能者辐辏,不肖者瓦解”。唐代陆贽说:“夫财之所生必因人力,工而能勤则丰富,拙而兼隋则篓空”。西晋的傅玄说:“夫裁径尺之帛,形方寸之木,不任左右,必求良工”。凡能工巧匠,或对生产建设有重大贡献者,如春秋时发明木作工具的

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

项目管理 项目的概念与特性 项目是在限定条件下,为完成特定目标要求的一次性任务。任何项目的设立都有其特定的目标,这种目标从广义的角度看,表现为预期的项目结束之后所形成的“产品”或“服务”。也有人把这类目标称为“成果性目标”,与之相对就应的还有另一类项目的目标,称为“约束性目标”,如费用限制、进度要求等。作为一次性的项目任务,有区别于其它任务(运作)的基本特征,它意味着每一个项目都有其特殊性,不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项目。这是基于项目的整体性而言的,项目的特殊性可能表现在项目的目标、环境、条件、组织、过程等诸方面,两个目标不同的项目肯定各有其特殊性,即使目标相同的两个项目也各有其特殊性。例如,按照同一设计图纸建造两座图书馆,但建设这两座图书馆的项目是不会完全相同的,由于地理位置、施工的地质条件等不完全相同,其地基处理、平面处理、管道布置的施工方案和任务就不会完全相同。 从上述项目的概念可以看到,项目的外延是广泛的。大到长江三峡工程建设是一个项目,小到组织一次技术改造之类的活动也称其为一个项目。项目不论类型如何、规 模大小,都具备一些共同的特性: ·唯一性。也称独特性,即任 何一个项目都有区别于其它项目的 特殊性。这一特性决定了项目执行 的过程是不可能完全程序化的,这 也正是项目管理工作极具挑战性的 原因所在。 ·一次性。即有起点和终点, 任务完成,项目即告结束,没有重 复。一次性是指项目整体而言的, 并不排斥项目中有重复性工作。 ·多目标特性。项目的最终目 标是所谓的“成果性目标”,但成果 性目标与约束性目标是分不开的, 如项目最终“成果”的质量是与约束 性目标中的“费用”与“进度”密不可 分的,因而,项目的目标实质上是多 目标的平衡点。 ·生命周期特性。项目是一次 性的任务,总是有预期的终点的。 任何项目都会经历起动、开发、实 施、结束这样一个过程,人们常把这 一过程称为“生命周期”。项目的生 命周期特性还表现在项目的全过程 中起动比较缓慢,开发实施阶段比 较快速,而结束阶段又比较缓慢的 规律。 项目管理的概念 项目管理虽然不是一个难以理 解的词,但像其它事物一样,要用科 学的语言文字准确地予以描述并不 是一件容易的事。正因为如此,已有 较多的论述项目管理的定义,但尚 未见统一。美国项目管理学会的定 义说:项目管理是在项目活动中,综 合应用各种知识、技巧、工具和技术 以完成项目预期的目标和满足项目 有关各方面的需求。虽然我们理解 这一定义指的是单个项目的管理, 但严格地说上述定义中“项目活动” 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因为“项目”既 可以是指一个具体的项目,也可以 是指一组或一群项目;而“活动”,既 可以是泛指的项目活动,也可以是 指某个项目的生命周期阶段的活 动。正因为如此,人们可以从不同的 类别、不同的角度来阐述或理解项 目管理。我们将其归纳为以下几种: 1.宏观项目管理 主要是研究项目与社会及环境 的关系,也是指国家或区域性组织 或综合部门对项目群的管理。宏观 项目管理涉及到各类项目的投资战 略、投资政策和投资计划的制订,各 类项目的协调与规划、安排、审批等 等。 2.中观项目管理 这是指部门性或行业性机构对 同类项目的管理,如建筑业、冶金 业、航空工业等等。包括制订部门 的投资战略和投资规划,项目的优 先顺序以及支持这些战略、顺序的 政策,项目的安排、审批和验收等。 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 ◆钱福培欧立雄

让“五个从严”成为干部管理“新常态”

让“五个从严”成为干部管理“新常态” 全国组织部长会议12月19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突出全面从严治党这个主线,坚持思想教育从严、干部管理从严、作风要求从严、组织建设从严、制度执行从严,统筹推进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各项任务。(12月20日新华网) 梳理一年来组织工作取得的新成绩,最突出的要数组织工作制度越来越细化,权力约束越来越严格,党风廉政建设越来越深入。从清理清退“吃空饷”162629人,到3200名处级以上“裸官”被清理或调岗;从严查“带病提拔”、档案造假等违规选拔干部问题到严打“三超两乱”,叫停领导干部天价培训班,清理官员企业违规兼职,再到抽查核实6万多名处级以上干部个人事项报告制度。而伴随这些组织工作成绩的还有推进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八项规定”推出两年全国共给予23259人党纪政纪处分。显而易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已成为组织工作“新常态”。 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中,刘云山从思想教育、干部管理、作风要求、组织建设、制度执行等方面提出了“五个从严”,这是新时期从严治党的总要求,也是统筹推进党建和组织工作的主要任务,更是打造高效廉洁政府,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依法行政的总抓手。那么,做为管干部的组织部门要如何推进这“五个从严”呢? 其一,“思想教育从严”要加强干部普法教育。梳理众多腐败官员庭审现场,他们或追悔自己一时贪念,或一时心存侥幸,甚至有些根本不懂党纪国法,即使有些干部懂法,但法律意识淡薄之下,他们常常以权代法、以权压法,最终变成了以身试法。思想教育从严,就是在官德、信仰、责任之外,注重对各级领导干部进行有针对性的普法教育,从而让他们在心中划定党纪国法红线,从此“法有授权不可为”。 其二,“干部管理从严”要注重阳光考核。干部管理方面原本更多注重的个人政绩与领导评价,但越来越多的带病提拔、屡贪屡升现象警示我们,干部管理需注重阳光考核,即党委与部门考核之外,要更多引入群众评议打分因素。并从街头巷议、群众反馈、下属意见中让干部考核更加透

管仲治国之道

管仲治国之道

————————————————————————————————作者:————————————————————————————————日期:

一、绪论 管仲,名夷吾,字仲,今安徽颍上人,被尊称为“管子”,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管仲在鲍叔牙的举荐下,辅佐齐桓公创立了霸业。他处的时代正是列国并峙,互相征战不休的时候,在他的辅佐下,齐桓公成就了霸业,管仲的治国之道也在其霸业中得以体现。在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中华民族自西周以来是王道传统,即所谓的王政,而从管仲开始以后叫霸道,即所谓的霸政。管仲开启了中国历史上一种独特的政治模式,也就是霸政模式。这样的模式跟之前的王政传统是不一样的,孟子说过,以力服人者霸,以德服人者王,在他看来,王政模式中,政治只是手段,道德才是目的,政治的最高目的是让全体国民有一个非常高的道德境界。但霸政不一样,它是功利的,道德在这里变成了为实现功利目的而采用的一种手段。西周的王权本来是统一的,进入春秋以后,周天子的权力不断衰落,各个诸侯国都在富国强兵,谋求扩张,在这种情况下,齐国在管仲的主政下,通过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改革走向了强盛。管仲让齐国强盛起来的这个过程并不难,难的是当齐国的经济起来以后,它的道德建设。在当时的环境下,迅速发展经济是让国家强大起来的首要因素,所以管仲提出了“仓廪实”和“衣食足”。一国经济发展起来以后,接下来的就是怎样治国。管仲最早提出了以法治国的思想,从治国战略的高度看待法治,并从德行相辅、礼法并重的角度看待用法。 管仲的治国之道在春秋时期齐国称霸的时候得以实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他的思想使齐国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成为大国,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他用礼义廉耻来教化人民,提高人民的素质。本篇论文所论述的是其治国之道与礼义廉耻以及它们的关系。 二、管仲的治国之道 管仲治国的三重点是:先经济、次政治、后军事。经济方面,管仲造福民众的一条重要原则: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政治方面:顺应民心、礼法并用。军事方面,制服天下国家用三招:拘之以利,结之以信,示之以武。他以这样的治国谋略辅佐齐桓公改革内政,振兴经济,富国强兵,使齐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管仲的经济思想是非常丰富的,其核心是主张富民。在先秦诸子中,管仲是非常重视经济问题的,并且对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形成了朴素的认识。《管子?牧民》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强调道德进步必须以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基础。正是基于这样的义利观,所以管仲把富民作为治国的首要任务。“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1认为只有让百姓富足,他们才能知礼守法,只有满足了最基本的衣食需求之后,人们才会有廉耻之心,国家才易于治理,反之,国家则难于治理。管仲认为,国家富强的基础首先是得民心,人民愿意拥护和服从领导者,领导者的政令才能流

管仲的经济思想中阅读答案

管仲的经济思想中阅读答案 :经济经济学管仲管仲的经济思想中,最奇特的一项是鼓励消费,他甚至倡导奢侈,这在古往今来的治国者中可谓仅见,在《管子》一书中就有一篇奇文《侈靡篇》。 中国历代的治国思想向来以倡导节俭正途,这显然是长期短缺经济的必然产物。然而管仲却提出”俭则伤事”的观点,在他看来,大家都不消费,就会造成商品流通的减少,从而妨碍生产营利的活动,故曰”伤事”。(见《管子.乘马》:”俭则金贱,金贱则事不成,故伤事。”)要如何才能推动消费?他的答案是,多多消费,甚至无比奢侈地去消费。(见《管子.侈靡》:”问曰:兴时化若何?莫善于侈靡。”) 管仲的这一论述曾经迷惑了此后数千年的中国学者,很多他的信奉者言及于此,要么视而不见,要么顾左右而言他,要么百般替管仲声辩。直到近世,历史学家郭沫若才给予了合理的解释。郭氏认:”他是肯定享乐而反对节约的,他是重视流通而反对轻视商业的,他是主张全面就业而反对消极赈济的,了能够全面就业,他主张大量消费,甚至主张厚葬。他的重点是放在大量消费可以促进大量生产这一面。因而在生产方面该如何进行,如何改进技术之类的话,他就说得很少,几乎可以说没有。”(郭沫若:《侈靡篇的研究》,《历史研究》1954年第3期。) 管仲倡导奢侈的理由是,”丹砂之穴不塞,则商贾不处。富者靡之,贫者之”。就是说,只要不人地堵塞利源,商贾就会日夜不息地从事营运而不知休息,而富裕的人只有不断地消费,贫穷的人才有工作可做。了强化自己的观点,管仲甚至做过极端的比喻,他建议在煮蛋之前应先加雕绘,在烧柴之前要先加雕刻――”雕卵然后瀹之,雕橑然后爨之。” 管仲本人就是一个富足的享乐主义者。孔子说他的奢侈堪比国君――”其侈逼上”,《史记》说他”富拟于公室”。据《韩非子》和《论语》等书记载,齐桓公把齐国市租的十分之三赐归于管仲。 当然,作一个成熟的政治家,管仲对侈靡的推崇,并不仅仅了自己的享乐。在《管子.乘马数》中,他谈及了一个非常先进的观点。他说,每当年岁凶歉的时候,人民没有本业可作,国家就应该进行宫室台榭的修建,以促进人民就业,

关于从严管理干部的调查与建议_陈向阳

组织人事报/2015年/4月/16日/第011版 调研报告 关于从严管理干部的调查与建议 中共江苏省委研究室陈向阳顾新华臧佩洪周兴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视察时强调,从严治党的重点在于从严理干部,耍做到管理全面、标准严格、环节衔接、措施配套、责任分明。如何学习好贯彻好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从严管理干部,是摆在各级党组织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课题。近期,我们到江苏部分市、县、乡镇(街道),通过座谈交流、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党政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十八大代表、全国人大代表100多人开晨了专题调研,对当前江苏干部管理存在问题、面临挑战作了初步研究,提出了对策建议。 当前干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特别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江苏各地坚持对干部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党风政风不断改善,干部队伍建设呈现新的气象。但由于体制机制、政治生态以及干部自身等多方面原因,一些地方和单位干部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 1.“不敢管、不想管、不愿管”,干部管理监督意识不强。一是瞻前顾后不敢管。有的怕管多了有损团结、管严了得罪入;有的“自身不硬”,担心“拔出萝卜带出泥”。有的地方和单位从严管理干部氛围不浓,一些敢抓敢管敢严的领导干部,往往容易陷入被素质低下者恶意造谣中伤、被组织和领导不问青红皂白“各打五十大板”,甚至被冷落排挤的窘境。二是“好人主义”不想管。有的奉行“多栽花、少栽刺”的庸俗哲学,往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少数地方和单位政治生态处于亚健康、甚至不健康状态,同事关系圈子化、上下级关系依附化,出了问题相互包庇。三是急功近利不愿管。有的政绩观出现偏差,对“费力不讨好”的干部管理工作却不愿尽心尽力。 2“重数量轻质量、重制定轻执行”,干部管理监督制度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制度制定散乱杂多。有的贪多求全、重复制定,对制度跟进措施、落实效果关注不多,以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有的照搬照抄或简单转发,联系实际不紧;有的不注意协调配套,制度之间相互“打架”。二是制度操作性不强。一些规范性制度基本上是“不准”、“严禁”等禁止性条款,缺乏具体的质和量的描述性标准。问卷中,53.5%的人认为“有些制度过于宏观,弹性空间大”。三是制度执行“畸重畸轻”。有的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搞变通,加之实际问责不够,导致制度“空转”。问卷中,47.3%的人认为“干部监督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 3.“上级监督远、同级监督软、下级监督难”,干部管理监督执行不力。问卷中,77.1%的人认为上级监督远。受人力、地域和时间限制,上级通常采取听取汇报、年度考核或届中届末考核的办法管理干部,日常管理监督办法不多,不能及时、全面、准确地了解干部情况。87.5%的人认为同级监督软。由于监督体制不顺,纪委在同级党委领导下开展工作,容易出现底气不足、监督乏力的现象。97.4%的人认为下级监督难。有的事项不公开,下级无法监督;有的怕打击报复,不敢监督;有的为了取悦上级,放弃监督。各地普遍反映,由于缺少有效的制衡约束机制,党内政治生活存在庸俗化、随意化、平淡化倾向,班子内部监督不到位。有的“一把手”视个人为组织,搞家长制作风,对敢于讲真话道实情的同志冷眼看待、挑刺打压,存在监督难、难监督的问题。 4.“重事后处理,轻事前事中监督”,干部管理监督方式滞后。一方面,工作重心存在偏差。管理监督扮演着“救火队员”的角色,事前事中监督相对薄弱,有的源头防范意识不强,教育流于形式;有的对苗头性问题,不能及时察觉纠正;有的对干部权力行使情况缺乏经常性指导、检查和督促。问卷中,49.4%的人认为“干部日常管理监督亟待加强”。另一方面,管理监督渠道不够畅

关于从严管理干部的若干规定

***关于从严管理干部的若干规定 根据《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中办《关于进一步从严管理干部的意见》、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双十条”及州委《实施细则》,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总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现就从严管理干部明确如下规定: 一、不准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阳奉阴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二、不准降低工作标准,不负责任,推诿扯皮,敷衍塞责,怕苦畏难,拖拉懈怠,弄虚作假; 三、不准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乱拉赞助,转嫁负担,刁难投资者、企业经营者,损害基层和群众利益; 四、不准以权谋私,收送礼金、有价证券、贵重物品和支付凭证,为配偶、子女及其配偶以及其他亲属、特定关系人经商、办企业提供有失公允的条件,干预和插手建设工程项目承发包、土地使用权出让、政府采购、房地产开发经营、国有资产评估转让、拆迁等,或利用婚丧喜庆之机敛财,向机关、企事业单位托售商品; 五、不准公款大吃大喝、公款相互吃请、公款旅游、公款休闲、公车私用、公车自驾; 六、不准随意提高会议规格,不准以会议之名发放补贴

和纪念品,会务要简约简朴,压缩规模,缩短会期,降低成本; 七、不准跑官要官、拉票贿选,不服从人事调整,不按时到岗就位,泄私愤、不公道正派评价干部,违反程序推荐、考察、任用干部; 八、不准独断专行、狂妄自大,严重自由主义、个人主义,规避监督; 九、不准制造、散布、传播谣言,诬陷、诋毁他人、进行人身攻击,背后评头评足、乱发议论; 十、不准上班迟到早退、离岗串岗、打游戏、聊天、炒股、干私活,违反会议纪律、影响会议效率。 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违反本规定的,视情节轻重,按干部管理权限和相关程序,采取以下方式进行问责,典型的予以曝光: ⑴提醒谈话或诫勉谈话,必要时进行集体谈话,并责令整改; ⑵责成作出书面检查; ⑶通报批评; ⑷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县纪委负责解释。

管理学习题及答案第二章现代管理理论

第二章现代管理理论 一名词解释 1 差别计件工资制 2 霍桑实验 3 非正式组织 二判断题 1 泰罗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泰罗对管理理论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对管理职能的划分和管理原则的归纳上。 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赫兹伯格。() 决策理论学派把较多的精力放在建立某些问题的数学模型及精致的计算上。 系统管理学派认为,系统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三单选题 1作为总经理,你如何处理公司中存在的非正式组织?( A 在全公司大会上严厉批评,要求不得继续活动 B 听之任之 C 提供适宜的环境,鼓励其发展 D 加以引导使之活动与公司目标一致 2“一件预计可能会出错的事情,往往一定会出错。一件事情出错,其他事情也跟着出错。这样的话揭示了()。 A 决策的制定与实施一定要有果断且富有信心,否则就很难实现 B 制定计划应树立起权变的意识,问题出现时应立即制定出相应的应变计划 C 应变计划的制定是计划工作的一部分内容,应在计划过程中及早予以考虑,不能等到出现

问题时再仓促应对 D 要注意分析事物之间的关联性,以期得到正确的结论 3泰罗对管理理论的最大贡献是() A 创建管理理论 B 进行了动作研究 C 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使管理发展成一门系统化的科学学科 D 使美国的工厂生产效率大幅度上升 4 甲、乙、丙三人共同出资成立股份制企业,主要开展装饰装修设计业务,但由于业务限制至今没有招聘员工。请问下述对该公司的判断哪一个正确?() A 目前是一个非正式组织 B 是一个正式组织,但公司内不会有非正式组织 C 是一个正式组织,同时公司内也可能有非正式组织 D 是一个正式组织,同时公司内肯定有非正式组织 5 按照法约尔的观点,企业的基本活动有几项?( A3 项B4 项C5 项D6 项 6 强调管理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可以通过教育会使人学会管理并提高管理水平的是下面位管理学家中的哪一位?() A 韦伯 B 法约尔 C 吉尔布雷斯 D 德鲁克 7马克斯?韦伯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A 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 B 提出了集权与分权的概念 C 提出了工资定额与标准化 D 提出了社会协作系统 8 通过霍桑实验,梅奥阐述了以下哪种学派的观点?( A 行为科学学派 B 社会技术系统学派 C 人际关系学说 D 系统管理学派 9 以下关于霍桑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美国著名教授霍桑做的一次试验 B 美国著名教授在霍桑实验室做的一次试验

对干部职工日常管理不够严格原因分析

对干部职工日常管理不够严格原因分析近年来,干部管理工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但也存在管理失之过宽的情况,导致一部分干部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以下是PINCAI小编收集的《对干部职工日常管理不够严格原因分析》,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对干部职工日常管理不够严格原因分析从严管理干部,涉及的领域宽,包含的内容多,但概括起来就是强化民主与法制建设,并开展有效的教育和积极的引导。其中,民主与法制是根本,教育和引导是辅助。 一、干部管理不够严格的八个原因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及纪检监察机关、组织部门着眼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在加强干部管理(包括监督)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特别是干部管理的法规制度建设得到明显加强。但是,一些部门和地方仍存在着对干部重用轻管、管理薄弱特别是管理失之过宽的情况,一部分干部因此在理想信念、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学风、生活作风和廉洁自律等方面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了有关事业的发展,也使干部本人和家庭受到损失。 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在干部选拔、任用、监督等方面发扬民主特别是党内民主的工作有待进一步推进。二是法规制度体系不健全。一方面,法规制度存在“五多五少”

问题,即现行法规制度惩戒性内容多而预防性内容少、政治经济领域措施多而社会文化领域措施少、对领导干部要求多而对其他人员要求少、强调法规制度建设多而强调执行少、法规制度的实体性内容多而程序性内容少。后者的表现是,多数法规制度只提出了要求或目标,未规定通过哪些程序来保证这些要求或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现行法规制度的有些条款太笼统,难以执行;有些条款要求过高(未将公德与私德分开),多数人做不到(往往按潜规则办事);有些条款又要求过低,缺乏对干部应有的约束。三是现行的一些法规制度执行得不好。一方面,有些干部或因不懂,或因明知故犯,而不遵守有关法规制度;有些干部或因缺乏责任心,或因担心丢选票,或因自己不干净,而不严格执行现行法规制度去管理干部。另一方面,干部分类管理特别是选任制和委任制执行得力度不够。现有的政治空间未能得到充分利用,选任干部时发扬民主不够,使广大党员、人民群众及其代表对选任干部缺乏应有的约束力,一些选任干部也因此缺乏应有的自我约束意识;委任干部时,其直接领导者的意见发挥作用不够,使不少领导者对其副职和其他被领导者缺乏应有的权威和必要的约束,难以很好地解决下级对上级负责不够和因此产生的执行力不强、效率低以及其他不作为、乱作为问题。四是有些体制不合理。例如,垂直管理系统的现行干部管理体制,使这些系统的干部,在不少方面地方管不了、上级管

管仲

中国山东省素称齐鲁礼仪之邦,是因为两周(西周、东周)时期,在黄河下游海岱之间这块古老、肥沃而又神奇的大地上,曾经建立过两个大的诸侯封国,一曰齐,一曰鲁。齐国的始祖是姜太公子牙,鲁国的始祖是周公姬旦和他的儿子鲁公伯禽。齐国的都城在临淄,鲁国的都城在曲阜。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便以临淄和曲阜为中心,形成了两支博大精深、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即齐文化和鲁文化。先秦时代(公元前221年前),齐鲁文化双峰对峙,二水分流;秦汉以降,齐鲁文化珠联璧合,共同构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如果把孔子视为鲁文化的象征的话,那么齐文化的代表人物无疑要首推管仲了。 管仲,名夷吾,字仲,谥敬,若连谥而称,则曰“敬仲”,齐桓公尊称为“仲父”。姬姓之后,管严之子,颍上人氏,(颍上,春秋时期属楚国慎邑,在今安徽省颍上县境内)大约生于公元前725年,卒于公元前645年,活了80岁左右。 管仲的家族原属姬姓周贵族阶层,曾经谱写过一段辉煌而显赫的历史。不过,随着时光的流逝,至管仲之时,其家族早已失去了优越的地位。动荡的岁月,贫困的生活,使管仲步履艰难地踏上了生活的征程。早年的管仲,在谋求生存的道路上经过商,当过兵,为过吏,做过多种多样的比较低贱的事情。然而命运对他太不公平了,结果是经商赔本,打仗败北,为吏被逐,最后因参与齐国的宫廷斗争,失败后成了齐桓公的阶下囚徒。 俗话说:天无绝人之路。就在管仲最困顿落魄的时候,幸赖知己好友鲍叔的推荐,豁达大度的齐桓公毅然抛弃一箭之私仇,化敌为友,任管仲为齐国宰相。这一戏剧性的变化改变了管仲的人生轨迹。管仲所处的时代,正是王室衰微,诸侯做大,四夷交侵,战争频仍的春秋乱世。而齐国呢,情况更糟糕,经过连锁性的宫廷政变,国家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受命于危难之际的管仲,用他的聪明睿智和卓越才能,治国整军,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不仅使齐国成为春秋首霸,更重要的是保护了发达的中国传统文化和昌盛的文明。管仲不愧为齐国贤明的宰相和中国先秦时期最杰出的政治家。因而研究管仲的政治思想具有很重要的价值。 管仲的政治思想内容非常丰富,因本文篇幅所限,不能做全面介绍,仅选几个比较重要的方面论述于下: 第一,富国思想。中国古代最优秀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管晏列传》中说:“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扶国强兵。”良史司马迁以画龙点睛之笔,寥寥数语,便概括了管仲政治思想的精华,即富国和强兵思想。 我们不妨先看富国思想。管仲充分认识到“经济”因素对于安邦定国的巨大效能。他认为:“错国于不倾之地,积于不涸之仓,藏于不竭之府。”[1]作现代汉语为:要想把国家建立在坚不可摧的稳固基础上,就必须把粮食积存在取之不尽的粮仓内,把货币储藏在用之不竭的府库中。意思是说发展经济以富国乃立国存邦之基。 假如管仲的富国思想到此为止的话,也就不足称道了,因为很多君主或统治者都希望国家富裕,以供国需或己用。管仲的高妙和独到之处在于,他在主张富国的同时还主张民富,使国富和民富有机地结合和统一起来。 管仲的富民主张是建立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的:治国的道理,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人民富裕就容易治理,人民贫穷就难以治理。何以如此呢?那是因为人民富裕就安于乡居而爱惜家园,安乡爱家就能恭敬君上而畏惧刑罪,敬上畏罪就容易治理了。人民贫穷就不安于乡居而轻视家园,不安于乡居而轻家就敢于对抗君上而违犯禁令,抗上犯禁就难以治理了。所以,治理得很好的国家往往是富的,乱国必然是穷的。因此,善于主持国家的君主,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起来,然后再加以治理。[2] 富民之生,必重视民之经产。重民之经产者,藏富于民之意也。管仲的这一思想在《管子·山至数》中得到了表现。大意是说:成王业的藏富于民,成霸业的藏富于大夫,败国亡家者则把财富收藏在箱子里。管仲又进一步申言道:百姓富君主不会穷,百姓穷君主不会富,因此国家不向百姓征收钱币,府库也不积累钱财,把财富藏在百姓手里。管仲的这一思想与《论语·颜渊篇》所讲的“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具有同一精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