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海洋自动观测技术

海洋自动观测技术

海洋自动观测技术
海洋自动观测技术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国内外的海洋仪器发展历史和现状,掌握基本的海洋自动观测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以及海洋自动观测仪器设备用传感器的测试及标定方法,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最终能将所学的各门专业课知识融入到海洋观测技术中,学会如何设计一套海洋自动观测系统。

2.设计思路:本课程以系列海洋浮标为主线,结合当前国内外的海洋观测项目,辅以大量的海洋观测案例,使同学们将掌握的各科理论知识及时应用到海洋观测实际设计中,通过由浅入深的设计,循环渐进,让同学们掌握如何设计海洋仪器设备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检测技术。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针对海洋自动观测技术,融合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路原理、传感器技术、单片机原理、机械原理、海洋学等,对海洋自动观测仪器设备进行系统分析介绍,了解如何将本专业所学知识融入到海洋技术中,要求深入理解所学知识之

- 3 -

间的相互关联,从系统的观念来理解海洋自动观测仪器设备的背景、结构和特点。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工程观点和工程设计能力,培养符合国家经济发展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

三、学习要求

海洋自动观测技术是一门涉及到政治、经济、工程和技术等诸多学科综合性的课程,作为研发工程师,在校期间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专业技能,而且要有一定的经济常识,做到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要达到以上学习任务,学生必须:

(1)按时上课,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作业典型案例分析。本课程将包含较多的课下作业、讨论等课堂活动。

(2)保质保量的按时完成课下作业。以3-5人小组为单位,针对海洋仪器设计的各个环节均有书面作业需要提交,只有在作业中才能够不断掌握所学习的内容。

(3)在前期各阶段课外作业的基础上,学期结束前形成符合规范的海洋仪器设计说明书和主要图纸,促进学生工程设计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进度

- 3 -

五、参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 冯士筰,海洋科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6

2. 侍茂崇,海洋调查方法导论,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8.1

六、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 A :A.闭卷考试 B.开卷考试 C.论文 D.考查 E.其他(二)成绩综合评分体系:

七、学术诚信

- 3 -

学习成果不能造假,如考试作弊、盗取他人学习成果、一份报告用于不同的课程等,均属造假行为。他人的想法、说法和意见如不注明出处按盗用论处。本课程如有发现上述不良行为,将按学校有关规定取消本课程的学习成绩。

八、大纲审核

教学院长:院学术委员会签章:

- 3 -

无线电海洋遥感技术

听讲座《无线电海洋遥感技术》心得 讲座开始后,陈泽宗教授从海洋生态环境、无线电海洋观测原理、雷达监测技术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讲解。陈教授以自身经历出发,讲述了我国海洋地理环境以及自己去沿海及岛屿的亲身感受。陈教授以海浪灾害给我国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说明了海洋观测的重要性;在无线电观测的讲解上,陈教授提及不同现场监测设备的造价及原理,分析了国内外不同产品的优劣,进而提出采用远程无线电海洋观测的必要意义。陈教授从1987年开始研究高频地波雷达,陈教授先后3次承担国家863计划课题,研制出了一代又一代的雷达产品。他表示,未来的海洋观测网络将更为全面,覆盖岸边、近海、大洋、极地,实现从海面到海底的立体观测,也将形成由简单要素到多要素综合的集成观测。 海洋覆盖着地球面积的71%,容纳了全球97%的水量,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活动空间。随着人口的增长和陆地非再生资源的大量消耗,开发利用海洋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日显重要。所以,必须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全面而深入地认识和了解海洋,指导人们科学合理地开发海洋。在种种情况下,遥感技术应运而生。 海洋遥感技术,主要包括以光、电等信息载体和以声波为信息载体的两大遥感技术。海洋声学遥感技术是探测海洋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利用声学遥感技术,可以探测海底地形、进行海洋动力现象的观测、进行海底地层剖面探测,以及为潜水器提供导航、避碰、海底轮廓跟踪的信息。海洋遥感技术是海洋环境监测的重要手段。卫星遥感技术的突飞猛进,为人类提供了从空间观测大规模海洋现象的可能性。目前,美国、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国已发射了10多颗专用海洋卫星,为海洋遥感技术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平台。海洋导航技术,主要包括无线电导航定位、惯性导航、卫星导航、水声定位和综合导航等。其中,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包括近程高精度定位系统和中远程导航定位系统。最早的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是20世纪初发明的无线电测向系统。20世纪40年代起,人们研制了一系列双曲线无线电导航系统,如美国的“罗兰”和“欧米加”,英国的“台卡”等。卫星导航系统是发展潜力最大的导航系统。1964年,美国退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卫星导航系统——海洋卫星导航系统,又称子午仪卫星导航系统,开辟了卫星导航的新纪元。 遥感技术是充分利用现有数据和信息资源的最佳途径,是实现海洋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和重要手段,在全球变化、资源调查、环境监测与预测中起着其它技术无法替代的作用。同时在维护海洋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将极大地促进信息科学技术、空间科学技术、环境科学技术和地球科学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海洋遥感卫星相继升空,海洋探测技术越来越先进,水下地形测量、重力测量仪器不断更新换代,为海洋基础数据获取提供了保障。

海洋信息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1 海洋信息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目录 1.获取海洋信息的意义 (2) 2.历史上世界对于海洋信息的获取 (2) 2.1对海岸线的了解 (2) 2.2对于海洋的战略信息的了解 (3) 3.当今的海洋信息 (3) 3.1当今海洋信息的获取 (3) 3.1.1海底观测网络 (3) 3.1.2海洋信息获取装备 (4) 3.2海洋信息的处理 (4) 3.2.1海洋信息的处理的技术 (4) 3.2.2我国对于海洋信息的处理 (5) 4.我国海洋信息获取所面对的困难与可能的解决方案 (6) 参考文献 (7)

1.获取海洋信息的意义 在19世纪时,美国军事理论家马汉建立了海权论,他指出海洋关系到国家的全和发展,强国地位的更替,实际上是海权的易手,且进一步指出欲发展海洋必须发展强大的海军以控制海洋,基于强大的军事力量的保护才能对利用海洋发展商业贸易以及海洋资源利用等一系列经济行为,以使国家强大。无论是军事行动还是经济行为,脱离了对海域的了解,对海洋水文信息,海底地质构造的了解,都是难以开展的,只有当我们对海洋的各项信息有足够的了解时,我们才能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否则就如同失去双眼与他人交战,或者如盲人摸象般在海洋中搜取资源,都没有获得成功的可能。由此可见,对于海洋信息的获取,是一个国家拥有制海权的基础,更进一步而言是一个国家强大的必要条件,获取海洋信息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2.历史上世界对于海洋信息的获取 2.1对海岸线的了解 人类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获取海洋信息,大概要数对海岸线的了解。我国早在15世纪明朝之时,便组织过由郑和率领的舰队七次出海远行的行动,绘制了当时世界上最早的海图集,最远抵达了非洲东部,极大地扩充了当时明朝对海岸线信息的了解。而海岸线信息的影响在欧洲的航海大发现中有着更深的体现。 16世纪时葡萄牙迫于西班牙在陆地上的贸易封锁,在亨利王子的带领下,葡萄牙开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航海运动,通过海上的航行他们了解了葡萄牙周围的海岸地貌,从而绘制出了葡萄牙与印度一带以及葡萄牙与非洲之间的海上航线,从海上打开了市场。通过从东方交易而回的香料、象牙和黄金以及从非洲交易而回的黑奴等资源,葡萄牙的经济迅速崛起发展成一代世界强国。而麦哲伦舰队的环球航行所带来的世界海洋地理消息同样使得西班牙在海洋活动中收益良多成为一代海上霸主。继葡萄牙与西班牙之后出现的海上霸主乃是仅仅身处于弹丸之地的荷兰,但是陆地面积的狭小并没有成为荷兰成为世界强国的阻碍,因为他们拥有着强大的海洋力量。在一开始荷兰仅是因为其海上运货能力高超,以“海上马车夫”而闻名,真正使得荷兰走向海洋强国乃至世界霸主的转折点是在荷兰绕过好望角发现了马六甲海峡之后。通过控制这一海峡并成立东印度公司运转东方的商业,荷兰积累了大量的经济资本,最终成为了一代霸主。 在其之后的“日不落帝国”英国更是凭借着对全球海域的了解而成为了一代海上霸主。对海岸线信息的了解是人类对于海洋信息最初步的获取,可即便只是最基础的对海岸线的信息的了解,也会对人类的历史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海洋信息的重要性从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海洋探测与调查课程教学大纲

海洋探测与调查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69121070 课程中文名称:海洋探测与调查 课程英文名称:Ocean Exploration and Survey 学分:3.0 周学时:2.5-1.0 面向对象: 预修要求:大学物理、高等数学、海洋技术导论、海洋实验技术 一、课程介绍 (一)中文简介 本课程旨在介绍在海洋探测与调查中常用仪器及方法。课程内容主要由四部分组成:(1)传感与测量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2)多种传感器的原理、信号转换及应用,(3)海洋调查的主要原理方法、仪器设备,(4)海洋调查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二)英文简介 The purpose of this course is to introduce knowledge on target detection and survey in ocean. The curriculum mainly consists of four parts: (1) basic knowledge and basic concepts on sensors and measurement, (2) working principles of different sensors, signal conversion and the applications, (3) main principles, apparatus, equipment for ocean hydrographic survey, (4) marine survey data processing and analysis. 二、教学目标 (一)学习目标 海洋探测与调查技术是海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传感与检测技术、海洋调查方法两大方面内容。 传感与检测技术是自动化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相关内容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工程检测中常用的传感器、以及运用这些传感器测量诸如压力、温度、位移、物位、转速和振动等参数的方法。在传感器技术方面具有一定的知识,了解工程检测中常用传感器的结构、

海洋自动观测系统招标技术要求

海洋自动观测系统招标技术要求 型号:CZY1型海洋监测站自动监测系统 海洋自动观测系统由气象子系统、水文子系统和数据处理控制子系统三部分组成,子系统可通过专线、电话、CDMA GPRS VHF卫星等方式与数据处理控制子系统通信。其中,气象子系统由风速风向传感器、气压传感器、气温相对湿度传感器、降雨量传感器、以及数据采集器组成;水文子系统由水温盐度传感器、浮子式水位计组成。气象子系统和水文子系统要求体积小、功耗低、集成度高、扩充灵活、抗雷击性能强的特点,适合野外安装使用。数据处理控制子系统主机采用工控机,数据的采集、处理、接收、存储、显示、编报、月报、转发等符合《海滨观测规范》(GB/T 14914-2006 )和国家海洋数据传输网的要求。通信方式和集成方式灵活,可以满足不同海洋站的各种需要。整个系统层层采用模块化设计,维修方便。 1、系统主要技术指标及要求 1.1.系统测量要素、范围和和准确度见下表 表1.1系统测量要素、范围和和准确度: 1.2系统技术指标 1.2.1温盐传感器

水温测量范围:(-5?+50) C 准确度:土0.2 C 分辨率:0.05 C 盐度测量范围:8?42 准确度:土0.4 分辨率:0.1 输出信号:数字量 传输距离:不小于1000米。 工作电压:(9.5?28) VDC 功耗:38 mA (12 VDC 1.2.2浮子式验潮仪 (1) 工作温度:(-30 ?60) C (2)存储条件:(-40?60) C (3)测量范围:(0?1000) cm (4)准确度:土 1 cm (5)分辨率:1 mm (6)工作电压:(10?15) VDC (7)系统功耗:0.8W, 1.4W(背光) (8)数据存储:每分钟1组数据,能存储90天每分钟的潮位及高低潮时潮高、表层水温、盐度。 (9)数据显示:带背光的点阵字符型液晶显示器,更新周期1秒,具有现场打印、显示所测数据(瞬时潮、高低潮、潮高、潮时、等)功能。 (10)数据传输:可选用RS232/422/485、DDN专线、CDMA/GPRSVHF卫星通信、SDH专线、电话、GSM方式传输数据,与数据处理控制子系统连接,进行实时传输和存储资料调取,将数据转存到硬盘或软盘上。 (11)可靠性: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大于5000小时,平均故障恢复时间小于0.5 小时 (12)可维性: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安装和维护。 (13)扩充性:预留一个串口、2路A/D、2路频率量口。 (14)高低潮判别:显示和存储数据为每3秒钟采集1次,连续采样1min,经

海洋自动观测技术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国内外的海洋仪器发展历史和现状,掌握基本的海洋自动观测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以及海洋自动观测仪器设备用传感器的测试及标定方法,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最终能将所学的各门专业课知识融入到海洋观测技术中,学会如何设计一套海洋自动观测系统。 2.设计思路:本课程以系列海洋浮标为主线,结合当前国内外的海洋观测项目,辅以大量的海洋观测案例,使同学们将掌握的各科理论知识及时应用到海洋观测实际设计中,通过由浅入深的设计,循环渐进,让同学们掌握如何设计海洋仪器设备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检测技术。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针对海洋自动观测技术,融合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路原理、传感器技术、单片机原理、机械原理、海洋学等,对海洋自动观测仪器设备进行系统分析介绍,了解如何将本专业所学知识融入到海洋技术中,要求深入理解所学知识之 - 3 -

间的相互关联,从系统的观念来理解海洋自动观测仪器设备的背景、结构和特点。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工程观点和工程设计能力,培养符合国家经济发展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 三、学习要求 海洋自动观测技术是一门涉及到政治、经济、工程和技术等诸多学科综合性的课程,作为研发工程师,在校期间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专业技能,而且要有一定的经济常识,做到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要达到以上学习任务,学生必须: (1)按时上课,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作业典型案例分析。本课程将包含较多的课下作业、讨论等课堂活动。 (2)保质保量的按时完成课下作业。以3-5人小组为单位,针对海洋仪器设计的各个环节均有书面作业需要提交,只有在作业中才能够不断掌握所学习的内容。 (3)在前期各阶段课外作业的基础上,学期结束前形成符合规范的海洋仪器设计说明书和主要图纸,促进学生工程设计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进度 - 3 -

全球Argo实时海洋观测网建设及应用进展-中国Argo实时资料中心

全球A rgo实时海洋观测网建设及应用进展 朱伯康1,许建平1,2 (11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12; 21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 310012) 摘 要:为了使各国政府、部门管理人员和科技工作者了解国际A rgo计划的实施进展,以及帮助广大民众认识实施A rgo计划的重要性和已经取得的初步成果,国际A rgo信息中心、国际A rgo科学组和国际A rgo资料管理组联合编写了一本科普宣传册,题为“A rgo,一个观测实时海洋的剖面浮标网”,经翻译、整理成文,以帮助国内读者深入了解和认识这一新世纪的重大国际观测计划。 文章从陈述开展海洋观测的重要性和实施A rgo计划的必要性着手,系统介绍了全球A rgo实时海洋观测网建设的现状和A rgo资料应用研究所取得的初步成果,以及A rgo计划的发展前景等。 关键词:国际A rgo计划;实时海洋观测网;剖面浮标 中图分类号:P715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22029(2007)0120069208 引言 A rgo海洋观测网建设是一项国际合作计划。它采用一种沉浮式的自动观测浮标收集无冰冻海洋剖面的温度、盐度和海流等要素资料。A rgo浮标与JA SON卫星高度计协同配合,可以对全球海洋进行大面积观测。 A rgo计划会很快实现它的设计目标,即由3000个浮标组成的观测网在24h内可向研究人员和从事海洋、气象预报的相关业务中心快速提供海洋观测资料。世界上已经有23个国家参与国际A rgo计划,并有很多国家参与了浮标布放等工作。A rgo计划的实施,使得人们从海洋内部获取信息的手段产生了突破性进展。 1 人类为何要开展海洋观测 人们越来越关注全球的变化及其对区域性的影响。全球海平面以每年3mm速率加速上升,北极的冰层覆盖面也在开始收缩,高纬度地区的气温呈现急剧升高的趋势。极端天气事件导致了大量人员伤亡和巨大财产损失。就全球而言,自从1860年有仪器记录以来的10个最暖年中,其中有8个出现在最近10a中。通过对地球的辐射平衡和海洋 收稿日期:2006208215 基金项目: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计划(2002CB714001)资助项目作者简介:朱伯康(1954-),男,浙江长兴人,工程师,主要从事物理海洋学调查和技术信息工作。的热贮量观测表明,过去10a,全球因表面温度升高使热能增加了约1W m2(瓦 平方米)。 这些影响是气候长期变化和自然界异常现象共同造成的。这一方面对延长农作物生长季节,打开北极海域的航运通道等是有利的;而在另一方面则会引发沿海地区的洪水,产生严重干旱,以及频发极端恶劣的高温(热浪)天气事件和严重的热带气旋。 人类认识(当然最终是为了预测)海洋和大气的变化,对于指导一些国际性的活动、优化政府的决策、以及调整工业布局策略等,都是十分必要的。为了准确预测气候,人们首先需要知道自然演变和长期变化的相对重要性。这只有通过大气和整个地球系统(包括社会-经济因素在内)的预测模式来实现。 由于缺乏对大气、海洋和陆地持续不断的观测,阻碍了气候研究模式的发展和可靠性的提高。近期的分析研究表明,大西洋中向北输送热量和影响西欧气候的海流,在过去的10a中已经减弱了30%。这项研究结果是根据过去40a 中所进行的5次大规模调查所得出的。这种变化可能是导致大西洋环流格局产生巨大变化的一种趋势(图1),或者说这种变化仅仅是自然的异常现象,将来会恢复,这项研究结果也又可能是受观测资料的限制而得出的错误结论。 正是由于缺乏对影响全球气候关键因素的观测,才促使各国政府在2003年构建“全球地球观测系统(GEO SS)”。欧洲则提出了建设“全球环境和安全监测系统(G M ES)”。GEO SS和G M ES的目标,旨在为预测影响天气、气候、水、能源、人类健康,以及灾害等的全球变化问题,提供必要的观测资料。GEO SS又分气候和海洋两个部分,即“全球气 第26卷 第1期2007年1月 海 洋 技 术 O CEAN T ECHNOLO GY V o l126,N o11 M arch,2007

海洋调查实验报告

实习报告 课程名称:海洋调查与资料分析方法 实验名称:出海观测及海洋技术中心参观学院: 专业: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2015年 7 月17日

一、实习地点和实习时间: 地点:渤海湾和塘沽中心站 时间:2015年7月12日至7月17日 二、实习目的: (1)掌握各种海洋调查仪器使用的方法; (2)掌握处理数据的流程,学习数据处理的方法; (3)能够熟练使用matlab、seabird等软件,并能应用该软件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和绘制所需图像; (4)了解海洋调查工作的各个流程,掌握海上安全的要求; (5)了解海洋生物化学实验室分析的基本步骤和流程; (6)了解数值预报系统的基本原理,业务流程及灾害出现的操作流程。 三、实验主要仪器 (1)软件准备:Ruskin(RBR CTD)、INFINITY Series Acquisition Tools、INFINITY Data Processing Software、 seabird软件; (2)仪器准备:RBR-CTD、OBS浊度计、电磁海流计、GPS、便携式测风仪、绳子、铅垂等; (3)资料准备:滨海新区岸线图,用于画站位图; 四、实习的主要容: 本次实习主要包含两部分:出海实习和塘沽中心站的参观实习 (1)7月10日出海进行海洋要素观测。分为水文组、气象组、海流组,使用RBR CTD 测水文要素;风速风向仪和GPS测得风温湿压等一些气象观测要素和站位经纬度信息;利用OBS浊度计,测得浊度剖面;ADCP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测得流速剖面; (2)7月15日参观塘沽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参观容分为两部分:实验分析和数值预报。 五、海洋调查实习过程: (1)准备工作:出海前进行仪器准备,主要包括:仪器(硬件&软件)检查,工具准备,收集天气信息,仪器装箱打包放入船;其中,仪器检查和准备包括:电池电量检查,仪器的完整程度,仪器配套的相应软件的下载安装调试,绞车数量(由于本次调查无大型仪器,故不需要进行该项准备),铅鱼绳子电缆的数量和规格,劳保用品,药品饮水等

海洋观测浮标通用技术要求

海洋观测浮标通用技术要求 (试行) 国家海洋局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1范围

本要求规定了海洋观测浮标的系统组成、技术要求、检验方法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的要求。 本要求适用于海洋观测网业务化应用的海洋观测浮标的采购、检验和评估。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CB/T 3855 海船牺牲阳极保护阴极设计和安装 GB/T 13972-2010 海洋水文仪器通用技术条件 GB/T 14914 海滨观测规范 HY/T 143-2011 小型海洋环境监测浮标 HY/T 142-2011 大型海洋环境监测浮标 3术语和定义 3.1海洋观测浮标 锚泊在特定海区对该海区的水文、气象等要素进行定点、自动、长期、连续观测并定时发送资料的浮标。 3.2浮标检测仪 一种配备浮标专用检测软件,可对浮标进行工作参数设置及功能检测的设备。 3.3浮标接收岸站 接收海洋观测浮标发送或者通过数据平台中转的测量数据的地面接收设备和设施。 4系统组成 4.1基本组成 海洋观测浮标由浮标体、数据采集器、安全系统、浮标检测仪、传感器、通信系统、供电系统、锚系、浮标接收岸站(以下简称岸站)九部分组成。 4.2浮标体 为浮标提供浮力支撑,同时也作为仪器搭载平台,由塔架、标体、配重组成。 4.3数据采集器 按照设定的工作时序,自动采集、处理、存储观测数据,并将处理后的数据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实时发送到岸站。 4.4安全系统 具有警示、防雷、发现浮标移位、开舱、进水的功能,由雷达反射器、避雷针、卫星定位系统、开舱、进水传感器组成。 4.5浮标检测仪 对浮标进行设置、调试和检测。 4.6传感器 包括风、空气温度、相对湿度、气压、水温、盐度、波浪、海流传感器等。

国家“十二五”海洋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十二五”海洋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促进海洋科技发展,发挥海洋科技进步对发展海洋经济、提高海洋开发和综合管理能力的支撑引领作用,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制定《国家“十二五”海洋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本规划纲要的规划期为2011-2015年,部分领域展望到2020年。 一、面临形势和发展现状 (一)面临形势 未来5-10年是我国海洋科技实现战略性突破的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 当今世界,全球科技进入新一轮的密集创新时代,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全球经济复苏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海洋开发进入立体开发阶段,在深入开发利用传统海洋资源的同时,不断向深远海探索开发战略新资源和能源,大力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世界海洋大国将依靠科技创新和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走绿色发展的道路。与此同时,海洋科技向大科学、高技术体系方向发展,进

入了大联合、大协作、大区域研究阶段;海洋调查步入常态化和全球化,海洋观测进入立体观测时代,并向实时化、系统化、信息化、数字化方向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业务化海洋学逐步形成。海洋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速度加快,不断催生海洋新兴产业。 从国内看,未来5-10年,我国经济的发展将越来越多地依赖于海洋。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海洋经济和海洋科技的发展,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将发展海洋经济和海洋科技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海洋产业更是成为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领域。沿海地区进入新一轮的海洋开发和区域经济发展时期,辽宁沿海经济带、河北曹妃甸工业区、天津滨海新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江苏沿海地区、上海浦东新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广东海洋经济综合开发试验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和海南国际旅游岛等沿海区域发展规划相继实施,东部率先科学发展对海洋科技的需求更加凸显。可以预计,我国海洋经济和海洋产业将迎来高速发展期,海洋经济发展将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但是,在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加快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面临更大的挑战。海洋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变化呈现阶段新特点,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的内生动力不足。近海生态环境和资源约束进一步增强,瓶颈制约持续增大。同时,海洋防灾减灾、保障海上通道安全和维护海洋权益任务更加艰巨。 国内外的新形势新趋势对海洋科技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海洋科技发展进入快速提升阶段,迫切需要海洋科技加快实现从支撑为主向支撑与引领并进的转变,争取尽快使我国海洋科技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以科技创新驱动海洋经济发展,提高海洋开发、控制和综合管理能力,增强我国海洋能力拓展,促进海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海洋事业协调发展,为

海洋水文气象调查与观测实习

海洋水文气象调查与观测实习 一、实习时间和具体安排 2015年7月6号:召开实习动员大会 2015年7月9号:校内实验 2015年7月10:号芦潮港海洋监测站观测实习 2015年7月14号:海上实习 二、实习目的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掌握各海洋要素观测前的准备、观测操作以及样品(数据)处理等阶段的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动手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培养海上安全意识;认识海洋调查与观测的重要意义。海洋调查与观测实习有助于培养自我分析、概括、欣赏的能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及公众场合发言的能力;培养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团结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对试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的能力和初步的生物学试验设计的能力。 三、实习项目: 2.1、芦潮港海洋检测站观测实习 1、观测内容 在专业人员的带领和讲解下,参观了用于监测海洋水文气象要素的仪器(浮标、CTD、ADCP、潮位仪等)和监测自动化系统(海洋水文气象自动监测系统、卫星接收系统等),了解监测站的工作内容,并去码头参观,实地参观码头上设置观测取样点(验潮井、温盐井、水尺)。了解和学习监测站的基本监测要素所用的仪器、设备。 2、观测仪器简介 浮标:海洋浮标是一种投放在海洋中的现代化的海洋观测设施。有锚定类型浮标和漂流类型浮标。它具有全天候、全天时稳定可靠地收集海洋环境资料的能力,并能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自动标示和自动发送。海洋浮标与卫星、飞机、调查船、潜水器及声波探测设备一起,组成了现代海洋环境立体监测系统。海洋浮标,一般分为水上和水下两部分,水上部分装有多种气象要素传感器,分别测量风速、风向、气温、气压和温度等气象要素;水下部分有多种水文要素传感器,分别测量波浪、海流、潮位、海温和盐度等海洋水文要素。 CTD:它是特指一种用于探测海水温度,盐度,深度等信息的探测仪器,名为:温盐深仪ADCP:超声多普勒流速仪是应用声学多普勒效应原理制成的测流仪,采用超声换能器,用超声波探测流速。测量点在探头的前方,不破坏流场,具有测量精度高,量程宽;可测弱流也可测强流;分辨率高,响应速度快;可测瞬时流速也可测平均流速;测量线性,流速检定曲线不易变化;无机械转动部件,不存在泥沙堵塞和水草缠绕问题;探头坚固耐用,不易损坏,操作简便等优点。 潮位仪:潮位仪(验潮仪,水位计,波潮仪)可测潮位、水位、波浪环境要素 加拿大RBR公司的有4款小巧的潮位仪: 1,TGR-2050 自记式潮位仪,适合近岸海洋工程勘察,深度精度精度0.05%。 2,TGR-1050 HT 实时遥报潮位仪,自动去除大气压影响,适合港口实时潮位监测,深度精度0.1%。 3,XR-420 SBR 深海水位计,适合深海水位测量,深度精度0.01%。 4, TWR-2050 波潮仪,即可测潮位,又可测波浪,深度精度精度0.05%。 验潮井:验潮井是为安装验潮仪而专设的建筑物。验潮井按其建筑结构形式可分为岛式和岸式两种。 温盐井:为获取温、盐实时连续数据而建立的观测设施,并安装温、盐自动监测设备。

欧洲国家的海洋观测系统介绍

欧洲国家的海洋观测系统介绍 欧洲社会经济发展离不开海洋科技和海洋经济的支撑,因此他们十分重视海洋科技发展和海洋环境保障能力建设,而海洋观测系统的建设是提升海洋环境保障能力的基础。几十年前,欧洲的海洋观测系统都是各个国家自行建设,规模不大,而且主要为本国服务。近年来,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区域和全球的环境问题以及全球经济危机,使欧洲国家有许多共同的海洋利益,面对许多共同的环境和资源问题。因此,建设资源共享的海洋观测系统,共享海洋信息和信息产品资源,以加速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应对环境灾害,成为他们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于是,欧洲的海洋观测系统呈现出在欧盟框架下的集成和共享的发展趋势,目前,由欧洲科学基金会主持的欧洲海洋观测与数据网络(EMODNET)在系统建设和运行中,明显表现出先进工业国家的技术和管理优势。该系统的建设将增强欧洲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等方面所面临挑战的应对能力,同时提高区域海洋管理、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能力。 欧洲具有先进的海洋观测技术,其海洋观测系统的建设经验对我们有很好的借鉴意义。首先他们根据海洋经济的发展需要建设了局域海洋观测系统,之后为研究和解决海洋环境问题并发挥观测系统的系统效益,他们对现有观测系统进

行了大规模的集成和二次开发,在此基础上建成了区域海洋观测系统,从而显著提升了为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经济发展服务的水平。对于这种高技术和高投入的海洋观测集成系统,欧盟在经费投入和组织协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英国的CEFAS海洋观测系统 英国的全国海洋观测系统是由英国环境、渔业及水生物研究中心CEFAS)与英国气象局等单位合作建设的,最初的目的是为海洋渔业服务。CEFAS拥有波浪观测站14个,温度和盐度观测站38个,智能化生态监测浮标19个。在CEFAS 网站上可以看到关于各种鱼群、鱼疾病以及鱼捕食的信息,可以看到英国海岸区域海浪、潮位以及生物化学信息。波浪观测系统是与国家气象局合作建立的,参数有:有效波高、波高最大值、波峰周期、平均波高、平均波周期、波扩展、温度、平均水位、风向和风速等。CEFAS系统具有以下特点:①高时间空间分频率取样;②物理、化学和生物多参数测量; ③智能化保真取样;④现场校正;⑤卫星通信;⑥可根据客户需要制定监测项目。 二、希腊的爱琴海监测和预报系统 该系统于1997年由希腊国家立项建设,欧洲自由贸易联盟(EFTA)资助了85%的经费,其余部分由希腊国家经济部

海洋观测站点管理办法

海洋观测站点管理办法 根据2019年7月16日自然资源部第2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2019年8月19日公布。 第一条为了加强海洋观测站点管理,保护海洋观测设施和观测环境,服务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根据《海洋观测预报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设立、调整和保护海洋观测站点,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海洋观测站点,包括海洋观测站、测点、浮标、潜标、雷达站、海上观测平台、海底观测站点等。 第三条海洋观测站点分为基本海洋观测站点和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海洋观测站点。 基本海洋观测站点,是指国务院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根据海洋观测网规划统一设立的海洋观测站点,包括国家基本海洋观测站点和地方基本海洋观测站点。 第四条国务院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海洋观测站点的管理。 国务院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的海区派出机构(以下简称海区派出机构),按照国务院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规定的权限,负责所管辖海域内海洋观测站点的管理。 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近岸海域内地方基本海洋观测站点以及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海洋观测站点的管理。 第五条海洋观测站点的设立和调整应当符合海洋观测网规划,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要求。 海洋观测站点的调整,包括海洋观测站点的迁移、撤销以及观测要素和规模的变更。 第六条设立国家基本海洋观测站点,由海区派出机构按照全国海洋观测网规划,组织专家根据国家有关标准进行论证,报经国务院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同意后,按照国家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程序设立。 第七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迁移国家基本海洋观测站点: (一)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确需依法占用的; (二)海洋观测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失去治理和恢复可能,或者不能确保海洋观测资料的代表性、准确性和连续性的;

海洋牧场建设规范 第4部分 监测与评价

ICS65.150 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B 50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 XXXXX—2016 海洋牧场建设规范 第4部分:监测与评价 Specification for marine ranching construction Part 4: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报批稿) 201X-XX-XX发布201X-XX-XX实施

前言 本标准按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渔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省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管理中心、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秀梅、张沛东、李文涛、张涛、杨红生、张焕君、李娇、王波、杨宝清、刘洪军。

海洋牧场建设规范第4部分:监测与评价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海洋牧场监测与评价的术语和定义、监测站位布设及监测周期、评价监测、日常监测、自动网络监测方法及内容、评价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管辖海域内海洋牧场的监测与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7 海水水质标准 GB 478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T 5009 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 GB/T 12763.2 海洋调查规范第2部分:海洋水文观测 GB/T 12763.3海洋调查规范第3部分:海洋气象观测 GB/T 12763.4 海洋调查规范第4部分:海水化学要素调查 GB/T 12763.6 海洋调查规范第6部分:海洋生物调查 GB/T 12763.8 海洋调查规范第8部分: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 GB/T 12763.9 海洋调查规范第9部分:海洋生态调查指南 GB/T 12763.10 海洋调查规范第10部分:海底地形地貌调查 GB 17378.4 海洋监测规范第4部分:海水分析 GB 17378.5 海洋监测规范第5部分:沉积物分析 GB 17378.6 海洋监测规范第6部分:生物体分析 GB 17378.7 海洋监测规范第7部分: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 GB 18668 海洋沉积物质量 GB/T 21316 动物源性食品中磺胺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 GB/T 28058 海洋生态资本评估技术导则 HY/T 128 海洋经济生物质量风险评价指南 NY 5073 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 SC/T 9417 人工鱼礁资源养护效果评价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海洋牧场生物承载力marine ranching bio-capacity

海洋环境立体自动监测系统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1c13679870.html, 海洋环境立体自动监测系统分析 作者:黄维聪 来源:《科学家》2017年第11期 摘要海洋区域检测技术规划的主题“海洋环境中的立体自动监测系统技术与示范测试”(主题编号为818-01)作为我国863计划的重大课题,在相关的主管部门高层领导、责任专家等相互协调指导下,历经此项专题各个课题组主持单位与课题成员之间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完成有关此专题任务的研究,并且通过国家863计划联合专家组织验收。 关键词海洋环境;立体自动监测;检测系统 中图分类号 P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6363(2017)11-0003-01 通过本课题的具体实施,也获得了具有知识产权较高的研究成果。国家海洋环境具备的立体自动监测技术与发达国家的先进技能之间存在的差距减少了10多年,已达到90年代中期先进的国际水平,为我国海洋环境检测技术的有效提高与建立国家整体辖区海域的海洋监测环境服务体系奠定稳固的基础。 1 系统的整体设计 海洋环境实施的立体自动化监测体系主要是按照我国现行的关于海洋环境监测的预告体系业务化运转的具体需要,通常都将其划分成延时与实时两个基本数据的过程;并依据处理数据的进程方式划分成4个过 程段。 1.1 监测采集数据的过程 由于处理数据的中心遥测监控单元所使用的是遥测、召测方式进行定时的对换监测单元现场的实时监测以前具备的相关数据,在历经初阶段预处理形成的时报产品记性明示、复印、之后再以文件的形式存档至原始的数据库当中。 1.2 处理数据的过程 对原始数据库当中取得的及时与不及时多元的监测数据,区别经过预处理、控制质量之后,产生示范区域基础性共享数据库与延长时间的数据库,当成制作信息的基本数据。同时还成型为用户可以查询的数据与资料量产品。 1.3 制作信息产品数据的过程

海洋调查行业研究

海洋调查行业研究 (一)行业基本情况 1、主管部门 我国“技术服务业-海洋服务业”的行业主管部门是国家海洋局。国家海洋 局主要负责协调海洋监测、科研、倾废、开发利用;监测、评估海洋经济业务的 运行;建立和完善海洋管理有关制度,起草行业相关法律法规报告书,制定规章;规范管辖海域使用秩序;依法维护海洋权益;组织对外合作与交流,参与全球和地区海洋事务等。 2、政策法规 海洋政策法规与规划是国家海洋行政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政策法规与规划对海洋事业发展有着长期的、战略性的深远影响。正确制定并实施相应海洋政策、法规与规划,对于提升我国产业竞争力,加快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我国国家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和国际竞争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海洋强国”战略,围绕海洋发展的一些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近年来国务院、国家海洋局、工信部及相关部门先后颁 布了一系列产业政策和指导意见。 3、行业概况

近年来,全球已经进入大规模高科技开发海洋的新时期,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把海洋综合利用列入国家发展战略。从海洋经济总体运行情况来看, 2016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7.05万亿元,同比增长9.0%,占当年GDP总量的9.5%。 其中,主要海洋产业(包括海洋渔业、海洋油气业、海洋矿业、海洋盐业、 海洋化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力业、海水利用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 工程建筑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总产值为 2.86万亿元,占海洋经济总量的40.63%;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总产值为 1.46万亿元,占海洋经济总量的20.76%;海洋相关产业总产值为 2.72万亿元,占海洋经济总量的38.61%。 在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进程中,海洋信息获取的广泛性、准确性、及时性及可预见性变得尤为重要。2014年底,国家海洋局印发的《全国海洋观测网规划(2014-2020年)》中指出:我国海洋观测网的发展现状已不适应国家海洋经济

海洋低空无人机监测系统

UAV Low Altitude Marine Monitoring System Jie-liang Huang, Wen-yu Cai School of Electronics & Information 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 Hangzhou, China E-mail: jieliang_huang@https://www.sodocs.net/doc/1c13679870.html,, caiwy@https://www.sodocs.net/doc/1c13679870.html, Abstract—As the human pay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exploration of marine resources, the marine activities show diversity. At the aspect of the exploration of some uncharted and potentially dangerous waters or islands, the marine low altitude surveillance UAV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is obviously very important. As a tool to obtain first-hand information, UAV can take off near the monitored area. Carrying with a high-definition camera, altimeter, GPS, barometric pressure and humidity sensors, the UAV can monitor the area for real-time, get the latitude and longitude of specific landmarks, measure altitude and barometric pressure and humidity and etc. Therefore we can have a general understanding of the whole area to eliminate risk factors. In addition, for different application environments, UAV can be equipped with different monitoring devices, which makes the application for more flexible and the areas for more diversity. Keywords-low altitude; UAV; high-definition cameras; altimeters; GPS; barometric pressure and humidity sensor I.I NTRODUCTION With the national marine economy being proposed, the low-altitude UAV remote sensing is applied to marine monitoring and monitors marine emergencies, marine disasters, marine environment dynamically with real-time tracking, to provide real-time field data for the marine forecasters for Rapid Alert and a scientific basis of decisions and solution for the marine management. Regardless of the protection of the marine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services and the ne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high- tech, it is urgent to develop the real-time monitoring system of the marine environment with quick response and intensification and establish the report of efficient disaster warning service on the basis of new technology. Low-altitude UAV remote sensing marine monitoring as an monitoring technology of important and in the initial stage, on one hand, can do emergency response, without waiting for satellite transit or the limit of flying height of traditional aviation Airborne remote sensing; On the other hand, can overcome the defects of the optical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of traditional satellite in South cloudy and rainy weather and will greatly enhance the ability of monitoring Marine dynamically and urgently monitoring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aneuver reduction, which provides quality services to the marine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then escorts for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marine. This article will focus on UAV low altitude marine monitoring system with Art-tech Diamond 2500 Glider unmanned marine as the hardware platform, then describe the consist, the key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s of system. II.T HE C OMPOSITION OF S YSTEM UAV low-altitude Marine monitoring system consists of ground flight control system, aerial surveillance flight system, UAV driving flying platform, wireless HD video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so on. A.Ground Flight Control System Ground flight control systems is useful for the flight control of UAV and the processing and display of related data, including data transceiver module, debug interface, gesture controller(as shown in Fig.1). By the composition of wireless module, JTAG interface, the control handle, STM32 controller, PC terminal, it can be achieved on the UAV attitude, altitude, speed, heading, route control, with remote control and autonomous flight mod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flight control system, the system uses the wireless transceiver module with a high transmission rate and low error rate to ensure that the control signals can be transmitted in real -time and received correctly. Because digital connection being instead of analog, which improves the accuracy of signal transmission and increases the anti-jamming capability. The body has the ability to be extended and flexible configuration, and some typical system components may be changed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the missions. Figure 1. Ground flight control system. B.Aerial Surveillance Flight System Aerial surveillance flight system is response to the control signal of ground flight control system. It adjusts the flight of the UAV in real-time and collects relevant data information by a variety of sensors, which includes three parts of sensors, actuators and flight controller (as shown in Fig.2). By the composition of GPS module, battery voltage detection module, altimeter, barometer and humidity detection module, wireless module, attitude acquisition module, STM32 controllers, actuators, it can measure the location latitude and longitude, altitude, barometric pressure and humidity, life 2014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nd Sensor Network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