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社会工作之危机干预

社会工作之危机干预

社会工作之危机干预
社会工作之危机干预

研究生课程考核试卷

科目:教师:

姓名:学号:

专业:社会工作类别:全日制专业硕士上课时间:

考生成绩:

卷面成绩平时成绩课程综合成绩

阅卷评语:

阅卷教师(签名)

重庆大学研究生院制

危机干预理论

一、理论概述

(一)背景:危机干预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1 早期的临床研究

(1)埃里克·林德曼(Erich Lindemann)在1942年波士顿大火后,开始从事火灾后悲伤反应的研究。

(2)精神病学家吉拉尔德·卡普兰(Gerald Caplan)与社会工作者霍沃德(Howard Parad)的后续研究,使危机干预理论在1960及1970年间迅速发展,特别是在社会工作的实务领域。

(3)泰哈尔斯特(Tyhurst,1958)指出一般健康的人在遭受严重压力的反应,会对于创伤经验进行立即性的处理,以获得正向成果。

(4)1949年,鲁宾·赫尔(Reubin Hill)受系统理论的影响,研究因战争所造成的家人离散与重聚,关注家庭压力的社会性结构,并建立家庭压力理论(ABCX模式)。

2 压力和疾病

危机理论受到生活压力时间所造成生理反应的研究的强烈影响。塞里(Selye,1956)认为有机体的自然状态与其环境相适应,某一部分的改变会引起整体的不平衡。

3 压力与对抗

压力与压力应对的生物学概念强调,角色长期受限制对压力应对产生的重要性。当我们很少了解社会经济地位、性别、种族或者民族地位、年龄、婚姻关系对危机反应的不同影响时,会很难避免在低社会经济地位人群中较高地发展危机反应的比例。

(二)危机干预理论的假设

1.对个人而言,面对突然压力情境及危机事件,所经历的情感失衡、社会失序、认知失调及生理症状,都是不平常的。

2.严重情境的苦恼,是一种生活经验,也属于在稳定情绪、认知、身体状况下的一种沮丧,而非病态。

3.特殊的生活事件将会造成破坏。

4.在失衡状态的期间,人会主寻求生活的平衡与和谐,评估事件的意义,及检视个人生活中,可资运用以应对危机的个人与社会资源。

5.当致力于情绪的再平衡时,个人常会处于心理易受伤害的紧张状态。

6.当个人受伤的状况升高时,特别会寻求心理上的协助。

7.危机反应的特征在整个阶段中,不论调适或适应不良,都会显现出来。

8.危机和负向结果一样,都提供了成长与发展的机会。

(三)危机干预理论的相关概念

1 危机:卡普兰将危机定义为“危机是指人们实现重大生活目标时受到阻碍,

这种阻碍在一定时间里通过一般的方法不能消除,继之就出现崩溃和沮丧,此时许多试图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流于失败”。

2 危机干预:卡普兰(1964)将危机干预定义为给处于危机中的个体提供有效帮助和心理支持的一种技术,通过调动他们自身的潜能来重新建立或恢复到危机前的心理平衡状态,获得新的技能,使之最终战胜危机,重新适应生活。

3 压力事件:可区分为“正常生活经验”及“异常生活经验”。

4 危机状态:危机是一种严重的情绪沮丧,常伴随着困扰、焦虑、忧郁、愤怒和社会功能失调和生理症状。

(四)危机干预的原则

(1)及时处理;(2)限定目标;(3)输入希望;(4)提供支持;(5)恢复自尊;(6)培养自主能力。

(五)危机干预的内容

1 建立新的应对机制,成为案主技能库的主要内容。

2 完成对问题的感觉和体验,这样才能进行长期改变。

3 动员资源,以获得支持。

4 减少持续性、令人不愉快的影响和情绪。

5 思考事件及其后果,把他们结合进案主的各人生活。

(六)三种危机干预模式

贝尔金等提出了三种基本的危机干预模式:平衡模式、认知模式和心理社会转变模式。

(1)平衡模式强调危机干预的目的在于帮助人们重新达到危机前的平衡状态。平衡指个人情绪是稳定的、受到控制的,心理活动是灵活的。不平衡则是指一种不稳定的、失去控制和心理活动受限制的情绪状态。平衡模式适合于危机的早期干预。

(2)认知模式则强调,危机源于对事件和围绕事件的境遇的错误思维,而不是事件本身。因此危机干预的要点是强化思维中的理性成分和自强成分。认知模式适合于危机趋于稳定后的求助者。

(3)心理社会转变模式认为,危机与个人的各种心理的、社会的或环境的因素有关。危机干预要求从系统的角度综合考虑各种内部外部困难,帮助求助者选择新的应对方式,善用各种社会支持与环境资源,重新获得对自己生活的自主控制。这一模式同样适合于已经趋于稳定的求助者。

二危机干预模式之个案工作方案

危机干预的基本过程类似于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包含9个步骤,而对求助者及危机状态的评估贯穿于整个危机干预的过程之中。

危机干预方案

步骤内容

一背景

李亮(化名),以下简称“小亮”,现在是重庆大学法学院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与笔者是今年一起到重大读研的,我们是本科同学,一直玩的很好。有一天,他约我去外面吃饭。到了小吃店,他满脸忧伤。然后告诉我说他失恋了,那天早晨女友发来一个信息说要分手,他打电话过去已经拒绝接听。他已经在床上躺了一天,满脑子都是女友的样子、说过的话、笑容及在一起的快乐回忆。小亮没法走出寝室,因为一见到任何女生,就会想起女友,就会很痛苦想起分手的情景。也不想学习,不想上网,不想做任何事,觉得人生已经没有什么意义,只是痛苦的听一些忧伤的歌曲如《黄昏》、《错过》。晚上失眠,白天没有精神学习,上课也无法集中注意力听课。一度有过自杀的念头。

小亮跟女友是高中同学,大一时开始恋爱。俩人关系很好,虽然偶尔也会吵架,女友也提出过几次分手,但最后还是和好了。小亮没想到这次竟然如此决绝,很接受不了,觉得很痛苦。

二建立关系

与案主实现保持联系,并迅速建立一定的专业关系。应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尽快与案主建立一定的关系,让案主确信并非单独应对,鼓励案主开口描述危机发生经过及目前感受,并进行自我及干预目的介绍,表明寻求帮助的意愿,取得案主的信任。

三保证求助者的安全1 笔者利用自己学过的心理学、社会工作的相关知识,先让案主打消自杀的念头,确保案主的人身、心理安全。

2 与案主的辅导员,寝室同学联系,与他们一起全天守候案主,开导案主。

四危机评估

进行危机评估,并迅速确定事件、危机的严重程度;案主对目前危机的应付状况;确定需要紧急处理的问题,提供必要的保证和支持。

需要评估的有:①认知状态:对危机认识的真实性和一致性、范围、解释的合理性,是否夸大、持续存在的时间、改变的可能和动机;②情绪状态:情绪表现的形式和强度、情绪状态与环境是否协调一致、情绪表现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情绪与危机解决的关系,如否认、逃避等;③意志行为:社会功能、社会接触面和频率、能动性水平、自我控制力、危险性行为、确定对自我及他人伤害的危险性;④应对方法、资源和支持系统:什么行动和选择有助于当事人,当事人会采纳的行动是什么,其社会支持资源如何;评价创伤性事件的含义,创伤对当事人生活的影响,当事人在恢复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了解是否以前有过类似的经历,是如何进行控制的等。在了解了上述情况后,应回顾所有问题,判断什么是最重要的,什么是需要紧急处理的等,为下一步制定干预计划做准备。

1 案主一度有过自杀的念头,因此笔者把解决这个问题作为最为首要的任务。

3 链接资源:笔者、案主的辅导员、寝室同学、案主父母、学校大学生心理救援中心的专业人员。

五原因分析1 案主额遭遇失恋这样的人生的挫折后,长时间无法摆脱这种挫折心理,为逃避现实时常考虑以自杀作为寻求解脱的手段。因为案主觉得已经谈了四年的恋爱,双方的感情基础很扎实,以为会一辈子都早一起,结果现在却分手了,案主接受不了这样的现实。

2 案主在个体气质和性格方面存在缺陷以及人格障碍和情绪控制导致的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碍。案主的母亲长期神经质,有轻微的抑郁症,案主有类似的遗传,表现出自卑、悲观、消极等情绪,内向的他时常产生焦虑感和绝望感。

六给予支持1 笔者运用自己所学知识,积极鼓励案主正确面对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2 另外联系学校大学生心理救援热线,请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3 联系案主的父母与好友,寻求他们的支持。

七制定于预目标

干预的最高目标是帮助案主渡过危机,恢复心理健康,并实现促进成长。但在具体制定干预目标时,应根据案主的具体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可操作、可实现的目标。

干预目标应在对案主全面评估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发现资源,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证据和方法,帮助案主制定一个明确而切实可行的目标,及特别的行动和时间表,并在必要时提供一定的应对策略。

本案目标:消除案主的自杀念头,保证案主人身、心理安全。

八制定计划 1 笔者与心理咨询人员合作,利用认知行为疗法改变案主的错误认知,消除自杀念头;

2 恢复案主的正常认知,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状态;

3 鼓励案主接受事实。

九实施干预1 鼓励案主正确看待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使其认识到感情的复杂性,增强案主的心理耐挫力。培养大学生有效的心理防御机制,帮助案主认识他曾经拥有的一份美好的感情,告诉案主失恋是正常的,关键是如何去面对。鼓励案主积极回忆曾经拥有的美好的记忆。

2 笔者鼓励案主转移注意力,由于案主喜欢打乒乓球,笔者就经常陪同案主去打球,以转移案主的注意力。

3 协助案主看积极励志的电影电视剧,听乐观向上的音乐,积极参加各种活动。

十实现目标与评估

经过积极有效的干预,使案主顺利地渡过危机,恢复心理健康水平。在实施干预时要根据不断了解到的情况、案主的反应及干预的进程对干预目标进行验证和必要的调整,并调整干预策略。在案主取得一定进步时,要善于及时地总结回顾。在结束之前,还应不断强化案主对应对方式、资源利用及适应技能的使用,尽可能使案主接受、适应变化,熟练

地掌握新的技能和利用资源,帮助预测和对未来进行必要的准备,增强对处理将来应激事件的自信心。

最后对干预目标进行评估。

社会工作过程模式

社会工作过程模式 社会工作的过程模式(按时间顺序) 一、约定阶段即结案与建立关系(实际上是工作者帮助求助者逐 渐成为案主并接受案主角色的过程) 1、了解案主的来源(自愿的案主、非自愿的案主、不自愿或 者强迫的案主),对此,社会工作者要有充分的准备并能够 加以区分。 2、初步评估:任务主要是界定并确定案主的问题,对照机构 的功能并确定是否接受案主或者转介。初步评估可以围绕 以下几方面进行:是什么使得案主寻求帮助;案主希望从 与社会工作者的接触中获得什么;案主希望产生什么后果; 3、建立专业关系(态度与情感相互反应的过程) 同理心、积极关注、尊重、亲切感、真诚等要素可以帮助工 作者于案主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目的性、以受助者为本、 非平等性、受制约性、代表性、兼容性是专业关系的6个特 点。 4、促使案主进入角色(角色期望) 5、与案主以外的其他系统建立关系 二、评估问题的阶段即收集资料与问题判断(清楚而又具体的了解 案主问题和需要的时期,他的工作成果将成为今后工作、行动的依据) 1、什么事评估:评估是依据既定情境中的事实与特点推论出 有关问题含义的暂时性结论的逻辑过程,也就是说是认识、 了解案主问题的过程 2、评估的目的:了解案主、案主的问题及其环境,从而建构

一个计划帮助案主去解决或消除问题 3、评估的步骤 A、收集资料: 有关案主个人方面的资料,具体有案主的基本资料、案主的问题及其成因的需要、案主的问题和障碍; (1)有关环境(即案主生活中重要的社会系统、环 境)的资料; (2)有关案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资料 B、分析理解资料(将整体分解为部分,以发现整体的性质、 目的和内容) C、认定案主的问题(案主的问题是什么?问题的成因是 什么?改变案主情况要做什么?) D、做出评估报告(报告包括:一是资料和事实,二是专业 判断 三、计划及合约阶段即制定目标和工作计划 1、计划的内容: A、目的和目标(一个个目标的实现了,也就达到了目标) B、关注对象(即介入行动中要加以改变的系统) C、介入的策略: 1、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2、为实现计划的目的和目标,工作者要 承担的角色、需要完成的任务; 3、案主要承担的任务 2、制定计划的原则(1、详细、具体; 2、具有可行性; 3、 与工作的目的和目标相符;4、能够总结和度量) 3、合约(合约是工作者与案主为解决问题而共同工作投入努

第五章 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涵义与内容1

幻灯片1 ●第五章家庭社会工作的 基本涵义与内容 幻灯片3 第一节什么是家庭社会工作 ●一、家庭社会工作的定义 ●(一)发展背景 ●19世纪末的慈善组织会社和睦邻组织运动——1917年《社会诊断》——20世纪50年 代家庭服务模式的发展: ● 1.19世纪末:慈善组织会社与睦邻组织运动:以家庭单位为重点的家访 ● 2.1917年,Richmond,社会诊断:强调家庭对个人影响的重要性; ● 3.20世纪50年代:实务工作开始发展 幻灯片4 ●(二)相关定义:p73 ●按照台湾学者的看法和理解,所谓家庭社会工作是指社会工作在家庭领域中的 应用。 ●一方面,由于社会工作十分重视生态学观点以及社会系统对个人的影响,以及 系统与系统间环环相扣的联系,因此强调把家庭看成是一个整体。 ●另一方面,由于受到晚近的家庭维系服务的观念影响,也强调“以家庭为中心” 及把服务提供到家的社会工作,或者说是以家庭为中心的社会工作方法。 幻灯片5 下面我们来看几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家庭社会工作定义: ●《中国社会工作百科全书》的定义是:“家庭社会工作是为帮助解决家庭问题,增 进家庭福利,更好地为实现家庭功能而进行的社会工作,特指以协助整个家庭为主旨的社会工作。” ●台湾学者谢秀芬在《家庭与家庭服务》中提出:“家庭社会工作是由公私立的机构提供 一连串的服务,以强化家庭生活和援助家庭成员适应社会上的问题为目的。” ●台湾学者徐震、林万亿在《当代社会工作》中指出“家庭社会工作是指社会工作 人员应用社会工作的原则与方法,为增进家庭生活,扩大家庭功能,而对家庭所提供的服务与治疗。” 幻灯片6 国内学者对家庭社会工作的定义 ●国内有的学者指出,应该结合目前我国的家庭变革现状,从尊重现实的角度, 认真总结现有的家庭服务的经验,深入研究探讨其发展趋向并给予科学的建议,这点应该是发展我国现有家庭工作的出发点。 ●再此基础上,国内有的学者认为家庭社会工作是:“从社会工作专业的角度,结

对社会工作的认识

对社会工作的认识 学习社会工作,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社会工作。用最简单的一句话来概括,有人说社会工作是“助人自助”,是“专业化的助人活动”,又有人说它是“人的服务”或所谓“个人社会服务”,还有人说社会工作是“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等等。 什么是社会工作,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对于初学者的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和理解社会工作的。 一、社会工作的本质 社会工作是一门综合性应用社会科学,它有着自己较独特的学科性质。 社会工作的科学性:(1)工作态度的客观性。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的活动,是社会工作者为求助者提供资源以帮助其摆脱困境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工作者虽抱有助人的价值观念,但他审视问题的立场及态度却是客观的。 他不是从感情出发,而是基于自己的知识基础、专业操守客观的对待问题,寻求合理且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之间的关系是工作关系,他“专业角度”开展工作,力求避免将其个人偏见、冲动等态度不经意间地流露于助人的过程中。(2)工作方法的科学性。社会工作十分注重工作方法,因为科学的工作方法是成功开展社会工作的基本条件之一。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和不断积累、完善,社会工作已形成一整套针对不同任务的工作方法,包括社会个案工作、社会小组工作、社区组织与社区发展、社区行政,等等。这些方法反映了社会工作助人过程的基本规律,经受了无数次助人实践的检验,已成为社会工作者必须遵循的标准的工作准则。(3)工作程序的合理性与严密性。从接触求助者到接受他的请求,从了解求助者的需要到设计工作方案直至最终解决问题,社会工作的过程是一个持续的前后连贯的过程,每个环节都是必不可少的,都是为达到目标准备着条件,直至实现目标。当然,社会工作过程的合理性与严密性不是自动实现的,需要社会工作者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做出精心的设计。 社会工作的实用性。社会工作不是一门以探讨学理为宗旨的基础学科,而是已解决实际问题为宗旨的应用学科。与自然科学中已解决现实问题为宗旨的工程学类似,社会工作学是社会科学中已解决现实社会问题为宗旨的。 社会工作虽然也要告诉人们如何看待和分析各种现实的社会问题,但它更看重的是教导人们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社会工作学科所提供的各种理论、方法与技术、技巧,都是为解决社会问题服务的。 社会工作的综合性。社会工作对象的复杂性,决定了它必须善于运用多种社会科学甚至自然科学提供的理论、方法及技术为自己服务。社会工作学科的知识体系是开放的,它通过不断的提炼、吸收一切有利于开展助人活动的各相关学科的知识,来充实自己的内容。应当指出,社会工作的综合性并不意味着其学科知识是杂乱无章、不成体系的。它是以实际利于助人活动、解决现实问题为标准,去取舍相关知识的。因此,社会工作的学科知识是整合的、成体系的。 二、社会工作的功能 复原的功能。社会工作能够减少、消除导致社会功能失常的一些因素,使之逐步恢复正常。如通过社会工作,使下岗乃至失业者重新就业;使贫困者得到救济;使关系紧张的夫妇矛盾得到缓解,乃至重归于好,从而不仅挽救了这对夫

社会工作资格 社会工作研究的一般过程

社会工作研究的一般过程 (总分:37.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总题数:15,分数:15.00) 1.社会工作定量研究准备阶段的首要工作是( )。 ?A.提出研究假设 ?B.进行研究设计 ?C.确定研究问题 ?D.进行研究操作化 (分数:1.00) A. B. C. √ D. 解析: 2.一般而言,定性研究的研究对象以( )方式获取。 ?A.概率抽样 ?B.非概率抽样 ?C.公开招募 ?D.街头访问 (分数:1.00) A. B. √ C. D. 解析:[解析] 定性研究的准备阶段也需要选择调查对象和确定研究方法。一般而言,其研究对象多采用非概率抽样方法抽取。与定量研究需要基于一定精确程度要求而确定较大容量不同,定性研究的研究对象可以是一个个案,也可以有数十个。 3.定性研究的基本特色是( )。 ?A.从大量资料中寻找意义、模型或架构 ?B.把握当事者视角的事实和知识 ?C.与被研究对象进行互动 ?.将理论概念转化为可测量指标D.

(分数:1.00) A. B. √ C. D. 解析:[解析] 分析解释是研究的核心所在。定性研究注重事实的本质和整体性,以当事者视角看待事、物、人和环境,细致探讨人与人、人与事的互动。从大量资料中寻找意义、模型或架构,以获取最真实、最丰富、最具意义的信息,但是这些目标很少有能被一致接受的标准。因此,把握当事者视角的事实和知识,是定性研究的基本特色。 4.研究报告是社会工作研究的最终成果,它可以分为普通报告、学术报告和学位论文三种。其中普通报告至少必须包含的内容是( )。 ?A.研究标题、研究发现、作者简介 ?B.研究问题、讨论与建议、成果应用 ?C.研究问题、研究方法、研究发现 ?D.研究方法、讨论与建议、成果应用 (分数:1.00) A. B. C. √ D. 解析:[解析] 质量良好的社会工作研究报告要大致体现如下的内容结构:①标题;②引论;③研究问题、目标和意义; ④文献问题;⑤研究方法;⑥研究发现;⑦讨论和建议;⑧附录;⑨参考文献。 5.定量研究的基本程序不包括( )。 ?A.提出问题,进行研究假没和制定研究方案 ?B.确定研究方法 ?C.通过分析、抽象和综合,得出研究结论 ?D.对事实进行归纳、概括或检验研究假设 (分数:1.00) A. B. C. √ D. 解析:[解析] 定量研究是在严格研究设计的基础上,采用定量测量手段收集资料,并对此进行统计分析。它分为下列四个基本程序:①研究准备,包括提出问题、进行研究假设和制订研究方案;②资料收集,即采用具体方法收集资料; ③资料研究,对事实进行归纳、概括或检验研究假设;④总结阶段,通过分析、抽象和综合,得出研究结论。. 6.比较两个或儿个变量的关系,看看是否合乎情理指的是( )。 ?A.幅度检查

社会工作理论基础

社会工作理论基础 社会工作理论三分法模型示意图 一、心理分析学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由本能所驱使,由人格结构中的“自我”与“超我”所控制的,不良行为的产生源于各种本能的集合而成的。“本我”同“自我”、“超我”之间的关系的

失衡(“本我”受到过度压抑或“自我”“超我”发育不均等)。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对服务对象的变态人格进行治疗,帮助服务对象恢复本我、自我与超我间的平衡,并用心理分析的基本理论方法来完成这一任务。 (一)交流与人的心理防卫机制 1、焦虑:人在精神上处于一种紧张状态,其发展结果是个体会选择一种行动适应或试图解决这种状态。 2、心理防卫机制:人在除了以积极方式面对问题外,通常还会发展出一套消极的方法来逃避道德的困境或摆脱精神焦虑,从而解脱情绪的暂时困扰以达到心理上的平衡,这种应对问题的策略或方式在精神分析理论中成为“心理防卫机制”,主要包括:否定、抑郁、解脱、认同、合理化、转移、理想化、投射、割裂、升华、移情、反移情等。 二、认知理论 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认为人的行为主要受制于理性思考,而非潜意识中的本能。不良行为主要产生于认知上的错误或理性思维能力的缺乏。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要帮助服务对象获得对世界正确的认知或完善理性思考能力,从而使服务对象的行为得到正确、理性的指引。 三、行为主义理论 以行为心理学为基础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社会工作理论。认为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对服务对象的不适当行为进行治疗或矫正。但它并非应用心理分析或认知心理学,而是用行为心理学的理论(如条件反射、条件运算、学习理论等)与方法(如实验等)来完成这一任务。它认为行为是个体对当前环境所作的反应,不适当的行为是个体对当前环境所作的不恰当反应。社会工作就是要帮助服务对象学习和掌握当前的反应模式。 四、社会系统理论 以一般系统论及其社会学版本——结构功能注意等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 工作理论。 把人与环境看做是由功能上相互以来的各种元素所组成的系统整体,协调或均衡是该系统运行与维持的基本条件。也即是个体生存与发展的必要基本条件。当这个条件得不到满足,即系统内部的各个子系统或各个元素之间不能有效配合、相互协调时,系统均衡就会破坏,个体的生存与发展就会出现问题。社会工作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帮助恢复各个子系统或元素中的均衡关系,使它可以重新有效配合、相互协调。 五、标签理论

我对社会工作的理解

我对社会工作的理解 社会工作系社区2班孙傲 首先,在这里我要提出一个概念,什么是社会工作?用最简单的一句话来概括,有人说社会工作是“助人自助”,是“专业化的助人活动”,又有人说它是“人的服务”或所谓“个人社会服务”,还有人说社会工作是“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等等。 不同的说法均试图去把握住社会工作的一个本质的定义。然而,社会工作有唯一的固定的本质吗?还是拥有多样的变化的本质?或者干脆说,社会工作本质上是被人建构而成的,不存在本质,只存在关于它的某种特定的论述?社会工作无本质只有对它的论述之观点,建基于我们对社会世界的特性即“象征性”的肯定上,因为这是一个象征的世界,象征是全部,所以无需追问什么“本质”的问题,只应关注不同的象征表达和表述。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本质探讨与避免“本质化”的某种必要。也许可取的立场是,可以去追寻社会工作的本质,在特定和具体的场景下,也可以确定它的本质,但始终注意,它最终也仍不过是可以改变的论述。 至今为止,对社会工作本质的界定与理解,或说关于社会工作本质的论述,都有哪些呢?基本上是如下列举的这些。 ·社会工作是个人性社会服务 类似的还有强调社会工作作为一种服务的其他定义和理解。这种本质界定中很重要的是将社会工作的角色确定为是在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调和者,还有所谓从一种三维的角度来把握其自我身份或界定其本质。其中心的概念是“服务”。基本上,这反映的背后理论视角是结构—功能主义的。但又属较宏观的一种认识。 ·社会工作是助人自助 这个关于社会工作本质的看法就其理论假设的基础来说跟上者是相同或十分接近的,因为它的核心观念即为“社会功能”,所以与一般功能主义的立场一致。不过它可以说是其中更具体的“机能论”的观点,因而属于一种微观性的视角和界定。这界定里核心的概念是“帮助”。 ·社会工作是控制和规训 这是将社会工作的本质认为一种压迫的形态,它不但没有前两种观点所

社会工作实务通过过程六个步骤

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是一种介于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工作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是对助人行动之基本程序和方法的概括。社会工作的助人过程具有稳定性和规范性。为社会工作者在主任过程中组织起助人思想和行动、为社会工作价值、知识和技巧的运用提供了一个框架,指示着助人活动的方向,是一个结构化的适用于所有社会工作领域和服务对象的一般性的实务方法。

张敏社会历史报告信息表 根据服务对象的生态系统图,社会工作者可以问下列问题:(1)服务对象收入能否满足基本需要(2)服务对象是否获得足够食物和合适居所(3)服务对象的邻里关系是否和谐居住的环境是否安全(4)服务对象是否获得足够的预防性医疗服务和良好的医疗资源(5)服务对象能否获得所需资源会否因地理环境、缺乏电话、交通设施等因素而使服务对象未能获得所需资源(6)服务对象是否与邻居、朋友及小区组织保持良好关系(7)服务对象是否属于某个群体或参与某些群体活动(8)社会系统是否能接受其他不同文化、不同种族的价值观个人、家庭、群体或社区持有的价值观是否与周遭的环境有所冲突

帮助阿三的计划书 一、目的和目标 1.目的:帮助阿三正确面对环境挑战,提高其适应、利用环境的能力,同时帮助阿三改善生存环境。 2.目标: (1)帮助阿三戒除毒瘾。 (2)帮助阿三正确面对婚姻生活危机以及解决由此带来的心理困扰。 (3)帮助阿三找到一份工作,解决生计问题。 (4)介入阿三的邻里系统,改善他们对阿三的看法,使阿三重获尊重、尊严。 二、关注的对象:阿三及其家庭。 三、阿三所拥有的资源:阿三母亲的尽心关照以及母亲的退休金,为阿三提高了一定的经济来源,阿三的儿子乖巧可爱,给了他很大的信心和精神支撑,阿三还拥有一定的人脉关系。 四、参与者:阿三、社工、阿三的母亲、阿三的儿子、阿三的姐姐、阿三的朋友。 五、介入策略:实行直接介入与间接介入相结合,实行家庭治疗。 六、阿三的角色:戒除毒瘾的主导者,与阿三进行沟通,了解阿三对他现在状况的看法,增加阿三戒除毒瘾的信心,帮组阿三戒除毒瘾。其次,与阿三的妻子进行沟通,取得阿三妻子对感情上的支持,来共同帮助阿三戒除毒瘾。寻求阿三以前的朋友进行帮助,帮助阿三度过戒毒期的这段困难期,其次,寻求社区和社会的帮助,帮阿三申请最低生活保障,为阿三在解除毒瘾期间提供生活保障,帮助阿三申请廉租房,以防止阿三因拆迁儿失去住所,改善阿三打的住房状况。同

社会工作18种常用理论

社会工作18种常用理论 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将需求分为五种,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另外两种需要: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这两种需要未被列入到他的需求层次排列中,他认为这二者应居于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之间。还讨论了需要层次理论的价值与应用等。 二、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认为是探讨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按照班杜拉的观点,以往的学习理论家一般都忽视了社会变量对人类行为的制约作用。他们通常是用物理的方法对动物进行实验,并以此来建构他们的理论体系,这对于研究生活于社会之中的人的行为来说,似乎不具有科学的说服力。由于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的,所以班杜拉主张要在自然的社会情境中而不是在实验室里研究人的行为。 三、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 社会心理学家舒茨提出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舒茨认为,每一个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基本的需要,即包容需要、的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这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决定了个体在人际交往中所采用的行为,以及如何描述、解释和预测他人行为。三种基本需要的形成与个体的早期成长经验密切相关。包容需要指个体想要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某个群体。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 四、镜中我理论 由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霍顿?库利在他的1909年出版的《社会组织》一书中提出。他认为,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通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因此,人的自我是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形成的,这种联系包括三个方面: 1、关于他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想象; 2、关于别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想象; 3、自己对他人的这些“认识”或“评价”的情感。 五、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 贝塔朗菲(1901~1972),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一般系统论和理论生物学创始人,50年代提出抗体系统论以及生物学和物理学中的系统论,并倡导系统、整体和计算机数学建模方法和把生物看作开放系统研究的概念,奠基了生态系统、器官系统等层次的系统生物学研究。 六、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E.H.Erikson,1902)是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

社会工作学习心得

社会工作心得 社会工作,是助人活动,是一种艺术,是一个专业。现代社会工作的本质特征:秉承利他助人的价值观,综合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方法,为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机构和社区提供专业社会服务,帮助其舒缓、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职业活动。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感受最多的是老师将我们以往学习的内容进行了梳理,系统地将知识分块整理后传授给我们。同时,在课堂上通过分小组讨论让同学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观念,是让同学们积极投身到知识创新与分享上来的一种良好方式,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又增加了与老师的互动。我非常喜欢课堂上这种讨论的环节,觉得在讨论过程中在表达自己的观点的同时能听取其他人的观念与思想是互相促进与提升的一种良好方式。并且在展示小组成果时,展示的是智慧也是分享的喜悦。 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应该在内心构建起社会工作者最基本的价值理念,其有两方面:即从社会使命看,强调“扶弱济贫”,以解决社会问题、满足社会需求为己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从专业使命看,强调“助人自助”,所谓“助人”是在个人、家庭、群体、社区出现困难时,社会工作者向其提供专业的服务和支持,所谓“自助”是通过社会工作的专业服务,来整合社会资源,挖掘潜能,推动困难人群走向“自救、自立和自强”。 近年来,社会工作在我国有了很大的发展:工作领域的扩大-从传统的弱势群体到各种有需要的人士,从对弱势人群的服务到关注公共问题;工作思路的拓展-从救济、救助到发展性的服务,从治疗到预防;工作方法的发展-直接社会工作方法:个案、小组、社区,间接社会工作方法:社会行政、社会工作研究;助人价值观的变化:从施舍到服务,从帮助到协助,从自上而下到平等合作,专业主义与文化敏感性。 社会工作者并不是一开始头脑中假设的简单的助人行为,通过学习我了解到,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分为三部分:一是价值理念。与其它社会科学学科不同,社会工作是一个以价值为本的专业,价值是社会工作专业的灵魂。社会工作价值是指社会工作对社会工作者在专业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倾向的要求和规定。作为一个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应具备平等、尊重、民主、接纳、诚信、助人自助、自决等专业价值理念。二是知识体系。社会工作者除应具备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管理学、教育学、法学等多学科综合知识,应熟悉与社会工作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知识。三是实务能力。社会工作者应熟练运用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社会工作行政等社会工作方法,协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挖掘潜能,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社会工作者在从事社会服务过程中,应能够与各类服务对象建立专业关系,对服务对象的问题做出预估,制定服务计划和服务协议,能够独立接案、结案和提供跟进服务,能够对提供的专业服务质量和效果进行评估,能够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案和发展规划,整合、运用相关社会服务资源,拓展服务领域,影响社会政策。 社会工作是在利他主义指导下的科学服务,它对促进社会管理的作用在于:(1)通过深入细致的社会服务可以化解矛盾,解决社会问题,减少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秩序;(2)社会工作者深入民众(非行政化、非机关化、非官僚化)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反映民情民意,使政府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在一定意义上加强了政府的基层工作);(3)社会管理者可以吸收社会工作的价值进行人性化的管理,提高管理效果;(4)在“小政府大社会”格局下,社会工作机构与政府之间的伙伴关系有利于形成社会的善治结构。 1

社会工作实务地通用过程

第二章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 考点1:接案阶段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 “接案”是社会工作实务过程的第一步,是社会工作助人活动的开端,也是整个助人过程的基础和起点。这一阶段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 1、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 服务对象的来源通常有3种情况:主动求助的、他人转介的、由社会工作者主动接触而成为服务对象的。 2、认定服务对象的类型 服务对象真正接受机构服务之前,他们都还是“潜在的服务对象”。考生在这里要具体分析这3类服务对象:自愿型服务对象、非自愿型服务对象、不自愿或被强制接受服务的服务对象。 3、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过程 服务对象的求助过程在某种情况下决定着社会工作的介入策略。考生需要理解的是:初次求助的服务对象和求助多次或者有过多途径求助经历的服务对象,对于社会工作者来说,需要采取的技巧和介入的策略应有所不同。 4、使“潜在服务对象”成为“现有服务对象” 现有服务对象,是指服务对象前来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求助,并已经使用社会工作者所提供的资源或正在接受社会工作者协助的服务对象。潜在服务对象,是指那些尚未使用或接受社会工作协助和社会工作资源帮助,但未来可能需要服务资源和协助的服务对象。 考点2:接案的步骤及核心技巧 接案是一个有结构的操作过程,遵循一定的步骤并使用专业的方法技巧,包括:准备、面谈、收集资料和记录。考生需要掌握的各步骤的容及技巧如下: 1、做好面谈的准备并拟定初次面谈提纲 (1)资料准备。 (2)拟定面谈提纲。提纲的容一般包括:介绍自己和自己的专长;简要说明本次会谈的目的和容,双方的角色和责任;介绍机构的功能和服务、相关政策(如原则)和工作过程;征求服务对象对会谈安排的意见,对机构和社会工作者的期望;询问服务对象是否有需要紧急处理的事情,以便提供及时的协助。 2、面谈 (1)面谈的目的。面谈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一个面对面地讨论问题以确定是否建立专业协助关系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有意识、有目标的人际互动。 (2)面谈的主要任务:?界定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澄清角色期望和责任。?激励并帮助服务对象进入受助角色。④促进和引导服务对象态度和行为的改变。 (3)面谈的技巧:?主动介绍自己。?沟通。?倾听。 (4)面谈中回应服务对象的方法。 3、收集资料 (1)资料收集的围和容。包括个人资料、身体情况、服务对象的特点与能力、服务对象所处的社会环境。 (2)收集资料的主要方法。主要包括:亲自向服务对象进行询问;向服务对象的相关人进行咨询;查阅服务对象的档案记录;进行家访等。 4、初步预估 初步预估的任务主要是要界定并确认服务对象的问题,对照机构功能看是否能够处理;通过了解服务对象对问题的看法,看服务对象是否愿意由社会工作者协助,最终达到服务协议;同时确定服务对象要解决的问题的轻重与先后次序,看是否需要马上处理一些对服务对

第五章 老年社会工作

第五章老年社会工作 第一节老年社会工作概述 第二节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第一节老年社会工作概述 一、老年人与老年期 (一)年龄界定 生理年龄:生理指标与功能确定 心理年龄:心理活动程度确定 社会年龄:与他人交往的角色确定 (二)老年期的划分 低龄老年人:60-69岁 中龄老年人:70-79 高龄老年人:80岁以上 (三)划分的意义 1.三种年龄:不能仅凭日历年龄判断服务需求,而要关注不同个体在生理、心理与社会方面的差异。 2.三个时期:关注老年同期群的共性需要。 二、老年期的特点 (一)生理变化 1.生理变化的特点:九大生理系统老化 2.对开展老年社会工作的影响 (1)要特别关注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 (2)处理好隐私的健康问题,如大小便; (3)帮助机构和家庭策划环境的调整。 (二)心理变化 1.智力、人格、记忆力的变化 智力:结晶智力强,但处理问题速度下降 人格:总结自己生命的意义 记忆力:记忆速度下降,动机决定是否学习 2.对开展老年社工的影响 (1)提供机会但尊重选择 (2)所有事放慢节奏 (3)关注身体健康对心理功能的重要性 (三)社会生活方面的变化 1.对老年社会生活变化的理论解释 (1)角色理论:丧失象征中年的社会角色 (2)活动理论:生活满足感与活动有积极联系 (3)撤离理论:接受减少与社会的交往 (4)延续理论:不能割裂看待老年阶段 (5)社会建构理论:老年是一个独特的个人过程 (6)现代化理论:现代化使老年人地位下降

2.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1)注意角色转变的重大生活事件 (2)注意老年个体的差异性,尊重其对生活意义的不同理解 (3)注意社会隔离可能对老年人造成的伤害 (4)改变总有可能 (5)关注社会变迁对老年人的影响,推动社会政策的调整 三、老年人的需要及问题 (一)老年人的需要 1.健康维护 2.经济保障 3.就业休闲 4.社会参与 5.婚姻家庭 6.居家安全 7.后事安排 8.一条龙照顾 (二)老年人的问题 1.慢性病问题与医疗问题 2.家庭照顾问题 3.宜居环境问题 4.代际隔阂问题 5.社会隔离问题 四、老年社会工作 (一)老年社会工作的对象 1.老年人自身:空巢、残疾、高龄老人,也包括健康老人 2.老年人周围的人:家庭成员、亲属、朋友、邻居等 3.宏观系统:单位与服务组织 (二)老年社会工作的目的 根本目标: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三)老年社会工作的作用 1.个体层面:维持日常生活、获得社会支持 2.宏观层面:参与制定有关老年人的服务方案与政策 五、老年社会工作的特点 (一)老年歧视等社会价值观会影响社会工作者的态度与行为 (二)反移情是社会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三)社会工作者要善于运用督导机制 (四)需要多学科合作 第二节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身体健康方面的服务 二、认知与情绪问题的处理 三、精神问题的解决 四、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 五、老年人特殊问题的处理 一、身体健康方面的服务

对社会工作的认识

社会工作专业的认识 社会工作通俗讲就是一种帮助人与解决社会问题的工作。她的主体就是社会,主要目标就是服务社会上的人。它帮助服务的对象主要就是社会上的贫困者、老弱者、身心残障者、留守儿童与其她不幸者;预防与解决部分社会人因经济困难或生活方式不良而造成的社会问题;社会工作的主要就是通过开展社区服务,来完善社会功能,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与社会生活素质,从而实现社会工作的最终目标个人与社会的与谐一致,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在我国社会工作专业的范畴不仅包括社会福利、社会保险与社会服务,还包括移风易俗等社会改造方面的工作。因此,在我国的社会工作的课程设计、专业要求与理论框架方面涉及面相对较宽泛,服务范围也比较广泛。 社会工作起源于英国工业化时期的贫民救济或慈善事业。社会工作就是伴随英国工业化引发的社会问题而产生的,欧美等工业化先行国家解决社会问题的理念与方法为社会工作的产生奠定了实践基础。大家都知道在欧美贫民救济与慈善事业多半就是有教会与庄园主个人组织的。随着工业革命与社会的发展这种多半由教会或私人举办的、无组织的救济与慈善活动,逐渐演变成了有组织的社会救济与社会服务,经过长时间的时间与积累其就逐渐成为了全国性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因此,在国际社会上社会工作通常就是以多种方式帮助人类与环境进行着多样化、复杂的交流的一项工作。在国际上社会工作的宗旨就是促进人类发展全部潜能,丰富人类的生活并阻止人类功能失调。职业社会工作主要就是专注于问题的解决与变化。在国际社会的定义中社会工作者们正就是社会变迁、个人生活、家庭与社区生活进步的代理人。社会工作就是一个融合价值观、理论与实践的多维系统,这个系统既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协调人与人与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社会的与谐统一。 在文章的开头我详细介绍了什么就是社会工作,接下来我将与大家进一步探讨一下我们的大学为什么要设立社会工作这门专业?为什么在我们现在的社会上要成立社工组织?社会工作者对我们社会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我们带着这三个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大家都知道大学教育就是为社会与国家培养人才的,由于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我们现在的社会出现了很多人与人与人与社会之间的问题。因此,部分大学就根据社会与国家的需要设置了社会工作这个专业。并提出了系统掌握社会工作理

社会工作实务通过过程六个步骤

16.C17.B18.D19.C20.E21.B22.C23.B24.E25.A26.C27.D28.A29.E30.E 31.A32.E33.D34.E35.C36.A37.A38.D39.D40.A41.E42.D43.E44.E45.A 46.D47.D48.E49.C50.C 二、 1.ABCE 2.ABC 3.BD 4.CE 5.ABE 6.ACD 7.AB 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是一种介于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工作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是对助人行动之基本程序和方法的概括。社会工作的助人过程具有稳定性和规范性。为社会工作者在主任过程中组织起助人思想和行动、为社会工作价值、知识和技巧的运用提供了一个框架,指示着助人活动的方向,是一个结构化的适用于所有社会工作领域和服务对象的一般性的实务方法。 1

16.C17.B18.D19.C20.E21.B22.C23.B24.E25.A26.C27.D28.A29.E30.E 31.A32.E33.D34.E35.C36.A37.A38.D39.D40.A41.E42.D43.E44.E45.A 46.D47.D48.E49.C50.C 二、 2

16.C17.B18.D19.C20.E21.B22.C23.B24.E25.A26.C27.D28.A29.E30.E 31.A32.E33.D34.E35.C36.A37.A38.D39.D40.A41.E42.D43.E44.E45.A 46.D47.D48.E49.C50.C 二、 3

16.C17.B18.D19.C20.E21.B22.C23.B24.E25.A26.C27.D28.A29.E30.E 31.A32.E33.D34.E35.C36.A37.A38.D39.D40.A41.E42.D43.E44.E45.A 46.D47.D48.E49.C50.C 二、 1.ABCE 2.ABC 3.BD 4.CE 5.ABE 6.ACD 7.AB 象的邻里关系是否和谐?居住的环境是否安全?(4)服务对象是否获得足够的预防性医疗服务和良好的医疗资源?(5)服务对象能否获得所需资源?会否因地理环境、缺乏电话、交通设施等因素而使服务对象未能获得所需资源?(6)服务对象是否与邻居、朋友及小区组织保持良好关系?(7)服务对象是否属于某个群体或参与某些群体活动?(8)社会系统是否能接受其他不同文化、不同种族的价值观?个人、家庭、群体或社区持有的价值观是否与周遭的环境有所冲突? 帮助阿三的计划书 4

对社会工作的认识

社会工作专业的认识 社会工作通俗讲是一种帮助人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工作。他的主体是社会,主要目标是服务社会上的人。它帮助服务的对象主要是社会上的贫困者、老弱者、身心残障者、留守儿童和其他不幸者;预防和解决部分社会人因经济困难或生活方式不良而造成的社会问题;社会工作的主要是通过开展社区服务,来完善社会功能,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和社会生活素质,从而实现社会工作的最终目标个人和社会的和谐一致,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在我国社会工作专业的范畴不仅包括社会福利、社会保险和社会服务,还包括移风易俗等社会改造方面的工作。因此,在我国的社会工作的课程设计、专业要求和理论框架方面涉及面相对较宽泛,服务范围也比较广泛。 社会工作起源于英国工业化时期的贫民救济或慈善事业。社会工作是伴随英国工业化引发的社会问题而产生的,欧美等工业化先行国家解决社会问题的理念和方法为社会工作的产生奠定了实践基础。大家都知道在欧美贫民救济和慈善事业多半是有教会和庄园主个人组织的。随着工业革命和社会的发展这种多半由教会或私人举办的、无组织的救济和慈善活动,逐渐演变成了有组织的社会救济和社会服务,经过长时间的时间和积累其就逐渐成为了全国性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因此,在国际社会上社会工作通常是以多种方式帮助人类与环境进行着多样化、复杂的交流的一项工作。在国际上社会工作的宗旨是促进人类发展全部潜能,丰富人类的生活并阻止人类功能失调。职业社会工作主要是专注于问题的解决和变化。在国际社会的定义中社会工作者们正是社会变迁、个人生活、家庭与社区生活进步的代理人。社会工作是一个融合价值观、理论与实践的多维系统,这个系统既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协调人与人和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统一。 在文章的开头我详细介绍了什么是社会工作,接下来我将和大家进一步探讨一下我们的大学为什么要设立社会工作这门专业?为什么在我们现在的社会上要成立社工组织?社会工作者对我们社会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我们带着这三个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大家都知道大学教育是为社会和国家培养人才的,由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我们现在的社会出现了很多人与人和人与社会之间的问题。因此,部分大学就

社会工作常用的18种理论

社会工作常用的18种理论 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将需求分为五种,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另外两种需要: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这两种需要未被列入到他的需求层次排列中,他认为这二者应居于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之间。还讨论了需要层次理论的价值与应用等。 二、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认为是探讨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按照班杜拉的观点,以往的学习理论家一般都忽视了社会变量对人类行为的制约作用。他们通常是用物理的方法对动物进行实验,并以此来建构他们的理论体系,这对于研究生活于社会之中的人的行为来说,似乎不具有科学的说服力。由于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的,所以班杜拉主张要在自然的社会情境中而不是在实验室里研究人的行为。 三、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 社会心理学家舒茨提出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舒茨认为,每一个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基本的需要,即包容需要、的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这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决定了个体在人际交往中所采用的行为,以及如何描述、解释和预测他人行为。三种基本需要的形成与个体的早期成长经验密切相关。包容需要指个体想要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某个群体。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 四、镜中我理论 由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霍顿?库利在他的1909年出版的《社会组织》一书中提出。他认为,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通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因此,人的自我是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形成的,这种联系包括三个方面: 1、关于他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想象; 2、关于别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想象; 3、自己对他人的这些“认识”或“评价”的情感。 五、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 贝塔朗菲(1901~1972),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一般系统论和理论生物学创始人,50年代提出抗体系统论以及生物学和物理学中的系统论,并倡导系统、整体和计算机数学建模方法和把生物看作开放系统研究的概念,奠基了生态系统、器官系统等层次的系统生物学研究。 六、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E.H.Erikson,1902)是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所以这个理论可称为"心理社会"阶段理论。每一个阶段都是不可忽视的。

对社会工作的认识

西南财经大学2010级社会工作 学科导论论文 鲁永泽 2010/11/20

对社会工作的认识 摘要 在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作为一门学科自1987年恢复重建以来,在教育及其理论研究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将社会工作提到历史性的高度并以中央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说明社会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和推进社会工作,体现了整个社会对特定阶段需求的提升,是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去把握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求。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是助人自助,以推动社会进步、捍卫社会公义为目标,即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这与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理念是一致的。本论文主要写我对社会工作的认识。 关键词:社会工作认识发展前景 一、社会工作是一种科学的助人方法 通过学科导论课,我认识的到了社会工作是以关于社会和人的科学理论为指导,在一定的制度和社会政策框架下,运用科学的、多样化的方法,帮助有困难、有需要的人,并在此过程中发展理论与方法,以进一步推进社会服务的过程。社会工作者的助人过程,要不断地认识服务对象的问题,评估和选择工作方法的过程,各种目标是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持续合作、互动,共同达至的。所以,在服务时候就要讲究科学,用一套科学的助人方法秉承专业价值理念,在一定理论

指导下,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助人。 二、社会工作的本质 社会工作本质的深层内涵:助人自助。满足受助人的需要——怎样识别受助人的需要。助人过程是服务对象与社会工作者互动的过程——使服务对象提升自我能力。就是我们在服务别人的同时也在提升自我,让我们更好的去满足受助者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学好专业知识,用自身的专业能力去服务别人。 三、社会工作也是一个专业 专业指建立在科学的教育和训练之上的,某类人专门拥有的职业领域。从早期的慈善救助活动到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理论,并逐步建立社会工作专业的理论模式,实现专业助人的职业。国外的社会工作由于其本身经济发展早,对这个行业的研究也就比较早。并且很多知名大学都有相关课程,也有相关的认证制度。我国的港台地区发展也比较早,像港大和台大都较早的开设了这个专业。像台大62年就开始单独把社会工作划出来,70年开始单独招生,96年就开始招收第一届博士生,其发展很完善。并且台大社会工作学刊自创刊以,一直是社会工作,社会和社会政策学界最重要的学术发表园地之一社会工作虽然在国外已经有百年历史,但国内起步较晚。如果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北京大学等少数院校恢复开办社会工作专业算起,社会工作教学和研究在我国已经有近20年。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社会工作真可谓是方兴未艾。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超过100所学校开设相关专业或课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一

第一章 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有答案)

第一章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 单项选择题 1.社会工作者与潜在服务对象开始接触,了解其需要,帮助其逐渐成为服务对象并接受社会工作服务的过程是社会工作程序中的()。 A.介入 B.接案 C.预估 D.计划 2.夏军在升入高中后感觉压力特别大,无法适应高中生活。而他的父母也觉察到他与同龄孩子不同,对如何教育他感到很迷茫,不知如何处理他在性格、学习和成长方面的困惑。于是,夏军在老师的介绍下接受了学校社会工作者的协助。对于学校社会工作者来说,夏军的父母属于()。 A.自愿型服务对象 B.现有服务对象 C.潜在服务对象 D.非自愿型服务对象 3.小丽所在的社会服务机构最近要为脑瘫儿童及其家长提供服务,如为脑瘫儿童的家长提供训练脑瘫儿童生活技能的方法,举办小组活动,分享照顾脑瘫儿童的经验;直接提供训练给脑瘫儿童,让他们能独立在校生活等。此外,该机构还通过向各级残联部门汇报脑瘫儿童及其家庭的困难,倡导和发掘社会资源以帮助脑瘫儿童及其家长。由此可见,该机构分析服务对象资料时决定介入策略原则是()。 A.单层次介入 B.系统性介入 C.递进式介入 D.多层次介入 4.当服务对象遇有突发性事件,例如失业、疾病和天灾人祸等时,社会工作者应采取()的介入行动。 A.危机干预

B.资源整合 C.经济援助 D.安置服务 5.在社会工作结案期,当所有延长结案时间的努力都无效时,有些服务对象会表现得无精打采、失落而无助,对结束关系充满焦虑。这种负面反应属于()。A.倒退 B.焦虑 C.否认 D.忧郁 6.由政府、法院或其他部门或个人(包括父母、老师等)转介给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以协助其解决问题的服务对象,属于()。 A.现有服务对象 B.非自愿型服务对象 C.自愿型服务对象 D.潜在服务对象 7.可以应用于对个人、家庭、小组或者社区的工作介入评估,通过对服务对象介入前、 介入中和介入后的观察和研究,比较服务提供前后发生的变化是评估方法中的()。 A.过程评估 B.结果评估 C.基线测量评估 D.对服务对象满意度评估 8.“决定介入策略”这一步骤处于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的()阶段。 A.预估 B.介入 C.计划 D.接案 9.谭菲菲是某社会工作机构的工作者,正在为服务对象制订服务计划。在目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