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

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

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
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

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

这么多年来,我们已经习惯于“听课”和课后的“评课”。在听课过程中,我们把目光更多的集中在授课教师身上,关注更多的是教师的表现。因此,这些年来,老师们在把握了这一规律后,再出来上公开课,都是使出浑身解数,尽力表现自己,而台下听课的教师也只是重点地记录授课教师的语言和表现,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的所得。这样一来,听课教师更多的是从他人身上学到了作秀的方法,而失去了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课堂上我们不仅仅是用耳朵听授课教师的语言,用眼睛看授课教师的表现,我们还应透过耳朵的听和眼睛的看,用心灵去感受课堂、体悟课堂。在观课中,除了授课教师的语言和行动,课堂的情境及师生的精神状态,都应成为我们观察感受的重要内容。

在以前评课时,我们会对授课教师下评语“教态大方,板书工整,普通话流利”等等,或者提一些无关痛痒的问题,甚至看领导态度决定评课内容,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评课质量。

从听课评课到观课议课,两个字的改变却意味着教研文化的重建。课程改革的实质是教育文化的重建,而教育文化的重建是一项大的系统工程:变革教学的观念和方式,变革学习的观念和方式,变革管理的观念和方式,变革评价的观念和方式,变革教研的观念和方式……其中教研观念和方式或者说教研文化的重建是教育文化重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教研文化的重建,就没有真正意义上、完整意义上的教育文化重建。

习以为常的“听课”换成了“观课”、“评课”换成了“议课”。那它们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呢?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有质的区别。

观课与听课的区别:

1、观课与听课比较,虽然听课也涵盖了观察,但“听”主要指向声音,“听”的对象主要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有声语言往来;而我所谓的“观”强调用多种感官(包括一定的观察工具)收集课堂信息。在多种感官中,“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眼睛的观察,除了语言和行动,课堂的情境与故事、师生的状态与精神都将成为感受的对象。更重要的是,观课追求用心灵感受课堂,体悟课堂。

2、观课要求观课教师与作课教师必须提前沟通,作课教师希望观课教师观察他某方面的问题,比如“教师对学生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引导”,观课教师是带着明确的目的去观察课堂的。听课是不强调提前和作课教师沟通的,更不是带着明确的目的去观察课堂的。

3、明确观课的目标后,观课教师要围绕观课目标,查阅相关资料,搜集有关信息,使自己对要观察的问题有一个全面的把握,进而在观课的过程中能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提高议课效益;听课评课往往是跟着感觉走,甚至走进课堂前还不知道要听什么课。

4、观课教师在观察课堂时必须精力高度集中,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围绕观课目标发现问题,完成自己的任务;听课教师因为没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所以在课

堂上可以很放松。

5、观课要求观课教师尽量坐在学生中间,这样可以更好地从学生的视角发现问题;听课教师则往往坐在教室的最后。

议课与评课的区别:

6、议课是围绕观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要超越谁说了算的争论,改变作课教师在评课活动中“被评”的地位和失语的状态。议课教师与作课教师是在平等地交流,更多的是这样的语言:“我观察到某某现象,请问你是怎么考虑的……”;评课侧重对课的好坏下结论、作判断,评课者一般会说:“某某地方处理得有问题……”

7、议课是参与者围绕共同的话题平等地交流,评课活动主要将“表现、展示”作为课的取向,执教者重在展示教学长处。

8、议课活动以“改进、发展”为主要课的取向,不但不怕出现问题,而且鼓励作课教师主动暴露问题以获得帮助,求得发展。评课需要在全面分析课堂信息的基础上,指出教学的主要优点和不足。

9、议课强调集中话题,超越现象,深入对话,促进理解和教师自主选择。议课则是把教师培养成具有批判精神的思想者和行动者,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解放。而评课是把教师看成等待帮助的客体。

学校如何开展“观课议课”活动

当前,随着我国“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的启动,校本教研活动如雨

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开展起来,新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也似百花争艳,各领风骚。认真分析和总结改革成功名校的经验,如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模式、衡水中学的“诱思探究”模式、杜朗口中学的“三三六”模式等等,都仅仅抓住了一个核心理念,那就是“学校以发展为本,学校发展以人的发展为本”,而教师的发展则在学校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如何实现教师的发展?宏观上讲教师要实现“教、学、研”合一,而最有效、最直接的发展途径就是学校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科学开展“观课议课”活动,为所有教师提供展示交流、快速成长的平台。

陈大伟老师在《怎样观课议课》一书中,提出并详细阐述了“观课议课”的概念,丰富了传统的“听课评课”内涵,并在《中国教师报》上发表文章《“观课议课”的一些实践问题与思考》,进一步从实践操作层面对中小学教师的“观课议课”活动进行了指导,为中小学开展校本研修开辟了一条改革创新之路。

学校层面如何有效开展“观课议课”活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很多学校开展的“观课议课”活动,往往是“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内涵”,缺乏发展意识,缺乏科学规划。我认为作为学校首先应该从自身实际出发,制定教师培养与发展规划,成立学校课堂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师培训培养导师团,在不同的阶段,针对不同的对象,开展专题活动。可以按照以下四个层面进行。

一、基于青年教师培养指导的“观课议课”活动

主要以1—3年教龄的青年教师为培养对象。建立青年教师成长档案,实行目标

追踪管理。以教学素质的提高、课程标准的理解、教材的把握、教法的运用等为重点,由教师培训培养导师团对每个青年教师开展“观课议课”活动。先对培养对象进行全面观课,摸清整体基本情况,然后选择重点培训培养对象,根据其学科特点和教学行为特征,对其进行追踪“观课”,再通过议课活动,促进其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基于薄弱学科指导的“观课议课”活动

以历次统考中成绩落后的学科组为指导对象。首先,开展学科教情、学情调查,将统计结果反馈至学科组每位教师,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制定整改计划。其次,由学校指导委员会组织相关人员,对每位教师开展“观课议课”,进行集体“会诊”,作出综合评价,找出制约学科组成绩差的根源和因素,形成整改建议和计划。

三、基于薄弱班级指导的“观课议课”活动

以历次统考中成绩落后的班级为指导对象。首先,对班级从班风、学风、基础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查,组织班级协作组教师召开分析会,先自查落后原因。其次,由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相关人员,对班级协作组每位教师开展“观课议课”,把课堂教学中教师授课、师生关系、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精神状态、学习风气等作为“观课”重点,每周组织一次班级协作会,除了全体任课教师、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以外,选取有代表性的部分学生代表参加,共同分析查找班级成绩落后的原因,制定出提高班级成绩的计划、目标和措施。

四、基于特色推广的“观课议课”活动

学校涌现出的“名师”、“学术带头人”、“骨干教师”以及优秀学科组,是学校的一笔巨大财富,如何使他们的教学艺术、教学特色成为学校的共享资源?“观课议课”活动是一条捷径。学校课堂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师培训培养导师团,应有计划地选择确定出推广对象,然后分阶段开展活动。先由推广对象将自己认为的教学特色用书面形式总结出来,然后学校课堂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师培训培养导师团组织部分人员开展“观课议课”活动,在此基础上大家形成共识,总结出推广对象的教学特色,最后在全校范围内予以学习推广。通过这种方式,既有效地实现了名师带动和辐射作用,又避免了优质资源的浪费。

提升学校领导干部观课议课的专业能力

观课议课是学校教学研究的常规性活动,也是学校领导干部研究教学、管理教学、融洽干群关系、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的一种有效途径,是每一个学校领导干部必须掌握的专业基本能力。近几年的教学调研,我们立足于教研室的管理职能,注重了对学校领导干部参与观课议课活动的管理。

一、从领导干部的观课议课现状看其观课议课的专业化发展

现象一:去年3月,上级业务部门下发了《关于加强学校领导干部听课评课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指出,校长每周听课不少于2节,分管校长每周听课不少于5节,其他校级干部不少于3节。教务处、教研室(教科室)、级部等教学管理部门的负责同志每周听课不少于3节。每周不同层面要开展针对性

较强的一次评课活动。我们在教学调研中通过查阅相关文本资料,大部分学校领导干部听课节数均能达到基本要求,有课堂记录,有课堂随感,有课堂评价。但通观其所有的观课、议课记录,我们发现,大部分学校领导干部的观课议课缺乏明确的观课课目的和课堂观察诊断重点。

现象分析:上述现象说明,大部分领导干部没有带着鲜明的管理研究思想、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不断提升自身课程领导能力、推进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等目的走进课堂,常规性观课议课的目的性需进一步加强。

现象二:有不少的学校,在学校教学管理方面,实行了领导干部包级部、包学科制度。在此制度下,学校领导干部听所包级部、学科的课较多,而听其他级部、学科的课较少。同时从听课的课型和学科的分布来看,新授课较多,其他课型较少;考试科目较多,非考试科目较少,领导干部所听的音体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更是数量不多,寥寥无几。

现象分析:上述现象说明,部分学校领导干部在学校教学管理方面条块分割比较明显,干部个体缺乏整体推进观念,高水平实施素质教育、扎实有效地落实好国家课程方案的意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观课议课的目的之一就是了解学校教学的全局情况,所以在抓好分管工作地同时,应考虑时间、空间和人力资源的合理分布,观课议课的数量在级部、学科、课型等方面应考虑均衡问题,整体推进学校教学工作,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开足开好三级课程的每一个学科。

现象三:教学调研中,学校领导干部会与我们一起走进课堂,共同开展观课议课活动,从课堂现象的观察记录来看,有些学校领导尽管记录了不少,但在议课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以下几种现象。①在整个评课议课过程中就课的问题不发表意见和建议,最后只是根据大家的发言情况,以学校领导的身份就大家今后的工作提出要求;②有的就课说课,缺乏理性思考,没有改进的意见和建议,对他人的课堂教学缺乏指导性;③有的评课议课语言冠冕堂皇,如课堂结构合理,气氛活跃,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发挥较好等语言,不能结合具体的课堂现象说出对教师课堂的理解,指出课堂的特色与不足。课堂的观察点比较分散,关注的问题很不集中;④有的评课议课注重教师教什么、怎样教,而对教师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怎样学、学到了什么程度关注不足,评课议课的指导思想不符合现代课堂教学评价理念。

现象分析:观课议课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教学研究活动,学校领导干部参与观课议课活动,其身份定位不能是学校的领导,而应当成为研究活动的参与者和研究活动的专业引领者。上述现象说明,部分学校领导干部的专业引领能力受限,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的评价观念滞后,在日常的教研工作中对“应注重从那些方面观课议课、应依据什么样的标准去观课议课、应按照什么样的思路和方法去观课议课”等问题思考不深,观课议课作为一项专业研究活动的基本框架不够清晰,观课议课的水平和专业化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二、解决现象反应的问题提升学校领导干部观课议课的专业能力

观课议课是一种反思、对话、研究行为,需要有专业的理念、专业的视角、专业的话语和基于课堂现象的理性分析。提高学校领导干部观课议课的专业能力,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新课程理念,确立现代课堂教学评价观。

课堂教学评价的观念影响课堂教学评价的方向。教学从本质意义上来讲,就是教会学生做人、教会学生学习、传递人类文明。评价课堂,最重要的指标就是学生的学习效果,既“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达成度。所以,教师的教应遵循“以学定教”的原则。学校领导干部要自觉主动地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素养。在教学管理的实践中,有意识的用前沿的理论观点审视思考老师们的课堂教学,以课堂教学为载体,透过老师们的课堂实践反思感悟教育教学理论,做好理论与实践的对话与交流,确立现代课堂教学评价观,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课堂教学评价的五大转变,即:由评教师的讲为主转变为以评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与思维量为主;由评教学环节的完备性为主转变为以评教与学过程主导与主体结合的有机性为主;由评教师对教材分析与处理的合理性为主转变为以评教师点拨的针对性、拓展性、适时度、深刻度为主;由评课堂的活跃度为主转变为以评全体学生深入学习状态的程度为主;由评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为主转变为以评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为主。在观课议课过程中,只有从学生“学”的角度去审视教师的“教”,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课堂评价视点的变化是发展

学校领导干部观课议课专业能力的基本前提。

2、聚焦课堂问题,以研究者的姿态平等的参与观课议课活动。

观课议课是一种专业性的研究活动,学术研究需要有问题指向,需要宽松、民主、和谐的研究氛围。作为学校的领导干部,观课议课的过程既是参与研究的过程,也是管理研究的过程。因此要放下学校领导的“架子”,以研究者、参与者的身份平等的参与观课议课活动。在活动中,要有意识的聚焦课堂问题、课堂病态、课堂细节,带着要解决的问题走进课堂,研究教学。课后及时与授课教师进行沟通,对教学成功之处给予充分肯定,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教师共同探讨,提出建议,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同时,通过广泛的观课活动和对诸多课堂现象的定性定量分析,归纳出学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具有本质性、普遍性的问题,形成校本研究课题,组织教师共同探讨,合作攻关。

3、积极自主读课,不断丰富课堂经验和实践智慧。

作为学校的领导干部,除教学管理工作之外,还要上课及应酬学校其他方方面面的工作,有时连续听几节课在时间上不允许。同时在广大的农村学校,外出机会不多,零距离亲身接触名师课堂的机会很少。在这种条件下,学校领导干部(当然也包括教师)积极开展读课就很有必要。所谓读课,就是自主阅读刊物上的课例实录、观看网络上(包括农远教资源)的视频课例或课例光盘,零距离接触名师或专家课堂,运用课堂观察诊断技术,根据研究主题对课例进行剖析,感悟他们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智慧。这种读课,既不受时间的限制,也不受空间的约

束,既不受学科的限制,也不受名师团队的约束。积极自主读课,有利于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引领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提升自己观课议课的专业技能,不断强化自己的业务权威,在教职工群体中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

4、学习研究课堂观察与诊断的方法技术,增强观课议课的针对性。

课堂观察(观课),就是观课人要有目的、有一定的观察角度,借助一定的观察工具,针对具体问题所进行的观察,即“有意的课堂观察”;课堂诊断(诊断),就是观课人依据观察角度搜集课堂信息,判断筛选有价值信息并进行整理,根据有价值信息对课堂教学进行评议,结合记录的课堂现象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点评议论课堂亮点及存在的“课堂教学病态”,一方面提炼教学经验,另一方面并针对“病态教学”开出“药方”,提出课堂改进建议。作为学校领导干部,应认真学习研究课堂观察与诊断的方法技术,在观课议课的课例研究活动中,根据要解决的问题确立课堂观察视角,研究课堂观察视点,制定课堂观察量表,并做好“课前交流研讨——课中观察记录——课后诊断评议”这种环环相扣的研究工作,增强听评课的目的性和科学性,有针对性的解决和发现学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同时,针对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加强行为跟进研究,这种研究,不但有利于教师落实教学问题整改建议和意见,也有利于学校领导干部在一个较高的问题研究起点上继续提高研究水平。

三、在学校领导干部观课议课专业能力的提升中促进学校教学工作的持续发展

学校领导干部的观课议课既是一种研究活动,也是一种管理活动。通过这种

活动要凸显以下三个方面的功能。一是学校领导干部要通过观课议课了解各学科的教学情况,掌握指导教学的主动权,为完善教学常规、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提供决策依据,充分发挥好观课议课的教学管理功能;二是学校领导干部在观课议课的课例研究中要注意发现课堂教学典型,尤其要在中、青年教师中发现新苗、培养骨干,帮助中、青年教师总结教学经验、提升教学水平,为教师成长扶梯子、搭台子、树牌子,充分发挥好观课议课的队伍建设功能;三是学校领导要将观课议课作为推动学校校本教研工作的切入口,创设浓郁的研究氛围,扎实开展校本教研,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始终处于不断研究、不断探索、逐步提高的状态之中,充分发挥好观课议课推动学校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功能。在持续不断地课例研究活动中,在学校领导干部观课议课专业能力的提升中促进学校教学工作地持续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