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建立

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建立

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建立
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建立

一. 方法建立的步骤

二.开始前应知道

1. 样品的性质

在开始方法建立之前,我们应该检查自己对样品的了解程度,并明确分离目标。

表 1 有关样品组分和性质的重要信息

所含化合物的数目

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官能团)

化合物的分子量

化合物的pKa值

化合物的UV光谱图

化合物在样品中的浓度范围

样品的溶解度

样品的化学成分能够为选择HPLC分离的最佳初始条件提供有价值的线索根据已知的样品信息,HPLC方法建立有两种不甚相同的模式。一种模式依据样品的“化学性质”选择最佳初始条件,色谱工作者需很大程度依赖于过去的经验(如类似结构化合物的分离)和/或用文献资料补充现有信息而另一种模式则直接开始色谱分离,而对样品的性质不大注意这两种HPLC的方法建立模式可分别称为理沦型与经验型初始分离一旦开始,可以根据类似的思路(理论的与经验的)选择进一步的实验。

2.分离的目的

HPLC分离的目的必须十分明确,下面的问题在建立方法之初就应确定:(1)主要目的是什么?定量或定性,还是定性、定量同时做?;

(2)是否有必要解析出样品的所有成分?譬如可能有必要分离出产品中的所有降解物或杂质,以使含量测定结果更加可靠,但却没必要将它们彼此完全分开。(3)如要求定量分析,准确度与精密度需多大?样品主要成分的精密度通常能达到±1—2%,特别是不需样品预处理的情况。

(4)特殊化合物可能会以不同的样品形式出现(如:原料药,一种或多种形态,环保样品等)。是否需要一种以上的HPLC方法?单一方法分离不同形态样品是否理想?

(5)一次将分析多少样品?当必须同时处理大量样品时,运行时间将变得非常重要。

有时甚至为了缩短运行时间而以牺牲样品分离度作代价,如缩短柱长或加快流速。当一次分析的样品数目超过10个,运行时间一般应控制在20min以内。(6)将要使用该方法的实验室中,有哪些HPLC设备?色谱柱能否恒温系统能否做梯度洗脱?该方法是否可在不同设计与生产的设备上运行?

方法建立实验开始之前,应明确对方法的这些要求。

三. 样品的预处理和检测

1. 预处理:样品来源形式不同,可能以如下形式出现:

(1)可直接进样的溶液;:

(2)需稀释、pH缓冲、加人内标或其它定容操作的溶液;

(3)必须首先溶解或提取处理的固体;。

(4)样品需预处理以除去干扰物和/或保护色谱柱或仪器不受损害。

可直接进样的样品有操作方便、精密度好的优点,然而大多数HPLC分析的样品需称重或稀释定容后才能进样。当样品溶剂成分接近于流动相时,一般不会产生基线波动等问题,通常能够得到较好的结果。有些样品在注入HPLC前需进行部分分离(预处理),以除去干扰物、浓缩样品或消除“柱杀手”,因此了解样品和各种被测物的浓度范围非常重要。

2. 检测:HPLC方法建立期间,在第一次进样前,我们必须有把握所选择的检测器能检测到所有的被测样品组分。通常首选可变波长紫外(UV)检测器,因这种检测器使用方便,且可用于大多数样品。UV光谱数据可从文献中查找,也可通过所测样品成分的化学结构估算,直接测得(如果可拿到化合物纯品)或在HPLC分离期间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PDA)得到。样品对UV检测响应不足时,可考虑使用其它类型检测器(荧光,电化学等),或衍生化样品使检测信号增强。

四. 建立分离方法

1. 选择HPLC分离模式与起始条件

首先,我们要确定使用什么方法最合适;如果我们选定HPLC分离模式,将样品分为一般样品或特殊样品。一般样品为小分子典型混合物,用近乎标准化的起始条件即可分开。而样品特殊需用特殊的色谱柱和特定的条件才能很好地分离。

一般样品可进一步分为中性或离子样品。离子样品包括酸、碱、两性化合物和有机盐类(电离的强酸或强碱)。如样品为中性,一般不需在流动相中加缓冲液或添加剂,但对于酸或碱性样品,通常需在流动相中加入缓冲剂。碱性或阳离子样品,推荐用“弱酸性”的反相色谱柱,流动相中加人胺添加剂可能对分离有利。首次实验完成后,再按照结果系统地加以进一步完善。

样品的性质

HPLC GC CE SEC TLC

一般样品特殊样品

中性的离子的无机离子

异构体

对映体

生物样品

等度肽类

糖类

梯度大分子

蛋白质

离子对核酸

糖类

正相合成聚合物

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的建立

一. 方法建立的步骤 二.开始前应知道 1. 样品的性质 在开始方法建立之前,我们应该检查自己对样品的了解程度,并明确分离目标。 表 1 有关样品组分和性质的重要信息 所含化合物的数目 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官能团) 化合物的分子量 化合物的pKa值 化合物的UV光谱图 化合物在样品中的浓度范围 样品的溶解度 样品的化学成分能够为选择HPLC分离的最佳初始条件提供有价值的线索根据已知的样品信息,HPLC方法建立有两种不甚相同的模式。一种模式依据样品的“化学性质”选择最佳初始条件,色谱工作者需很大程度依赖于过去的经验(如类似结构化合物的分离)和/或用文献资料补充现有信息而另一种模式则直接开始色谱分离,而对样品的性质不大注意这两种HPLC的方法建立模式可分别称为理沦型与经验型初始分离一旦开始,可以根据类似的思路(理论的与经验的)选择进一步的实验。 2.分离的目的 HPLC分离的目的必须十分明确,下面的问题在建立方法之初就应确定:(1)主要目的是什么?定量或定性,还是定性、定量同时做?; (2)是否有必要解析出样品的所有成分?譬如可能有必要分离出产品中的所有降解物或杂质,以使含量测定结果更加可靠,但却没必要将它们彼此完全分开。(3)如要求定量分析,准确度与精密度需多大?样品主要成分的精密度通常能达到±1—2%,特别是不需样品预处理的情况。 (4)特殊化合物可能会以不同的样品形式出现(如:原料药,一种或多种形态,环保样品等)。是否需要一种以上的HPLC方法?单一方法分离不同形态样品是否理想? (5)一次将分析多少样品?当必须同时处理大量样品时,运行时间将变得非常重要。 有时甚至为了缩短运行时间而以牺牲样品分离度作代价,如缩短柱长或加快流速。当一次分析的样品数目超过10个,运行时间一般应控制在20min以内。(6)将要使用该方法的实验室中,有哪些HPLC设备?色谱柱能否恒温系统能否做梯度洗脱?该方法是否可在不同设计与生产的设备上运行? 方法建立实验开始之前,应明确对方法的这些要求。 三. 样品的预处理和检测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应用

高效液相色谱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与进展 摘要:主要介绍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在药物鉴别、药物杂质检查、药物含量测定等方面具体应用以及展望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药物分析;联用技术 Abstract:Mainly introduced th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in drug discrimination, drug impurity test, determination of the content and concrete application and the prospect of th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in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application prospect. Keywords: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 ,pharmaceutical analysis,hyphenated techniques 引言: 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 HPLC)又称“高压液相色谱”、“高速液相色谱”、“高分离度液相色谱”、“近代柱色谱”等。高效液相色谱是色谱法的一个重要分支,以液体为流动相,采用高压输液系统,将具有不同极性的单一溶剂或不同比例的混合溶剂、缓冲液等流动相泵入装有固定相的色谱柱,在柱内各成分被分离后,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从而实现对试样的分析。该方法已成为化学、医学、工业、农学、商检和法检等学科领域中重要的分离分析技术。HPLC在国内和国外的药物分析领域的应用范围很广,发展速度也很快,尤其在我国,近十几年来HPLC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HPLC 在药物的分析中的应用主要是鉴别、有关物质的检查、有效成分及含量的测定[1];本文对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进行概述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1 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1.1 在药物鉴别中的应用 在HPLC 法中,药物组分的保留时间与其结构和性质有着直接的关系,不同的药物由于结构和性质的差异在色谱图上的出峰顺序不同,是定性的重要参数,

实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建立破解版

液相色谱方法开发(实例讲解) 2010?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请注明出处。 色谱分离与在线检测技术已经成为当今分析化学的一门重要学科,而因其衍生出的相关产品也日益丰富。对色谱工作者来说,在面对具体方法开发中如何获得适当的分离度则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仅从网络上的资源收集简要介绍反相液相色谱法的建立思路。 一、 基本术语基本术语 读者可跳过本部分内容,直接阅读实例讲解部分 在评价色谱分离的品质时,通常用以下相关术语来反映色谱特征(如图1.): 图1. 典型色谱图 1. 保留因子(k): t t t k R ?= (1) 用于反映化合物的色谱保留性质,跟化合物性质有密切关系。如图1,设t R1 =3.65min, t 0 =1.20min, 则峰1的保留因子为:(3.65-1.20)/1.20=2.04 2. 拖尾因子(T f )

液相色谱方法开发(实例讲解) 2010?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请注明出处。 a b a f W W W T 2+= (2) 图2. 典型拖尾峰 在理想情况下,色谱峰为高斯型对称峰,其拖尾因子为1.0,但在实际情况中,由于化合物的二次保留等其他因素,色谱峰大多会呈现一定程度的拖尾。如图2中,该色谱峰的拖尾因子可计算得:{(41.5-37.0)+(37.0-35.0)}/{2*(37.0-35.0)}=1.63. 3. 理论塔板数(N )

液相色谱方法开发(实例讲解) 2010?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请注明出处。 图3. 峰高与峰宽的关系 2(16W t N R = (3) 或 2( 54.55 .0W t N R = (4) 注意:在上式中W 为图3中的W b ,为基线峰宽(4σ),W 0.5 为峰高一半处的峰宽W h (2.335σ), 并非峰宽的一半(2σ)。 设图1中峰1的基线峰宽为0.25min, 则塔板数为:16*(3.65/0.25)^2=3410 4. 分离因子(α) 10 212t t t t k k R R ??= =α (5) 又称两个色谱峰的相对保留值。只有当α>1时,两个色谱峰才有分离的可能性。 设在图1中峰2的保留时间为6.50min, 则分离因子为: (6.50-1.20)/(3.65-1.20)=2.16

如何建立薄层色谱法测定有关物质的方法

摘要本文就如何建立TLC法测定有关物质的方法进行论述,系统地阐述了薄层色谱法各条件确定的原理,并列举了质量标准制订中存在的某些问题。 关键词薄层色谱法(TLC法)有关物质方法建立 有关物质是研究药品中除主成分以外的杂质,它可能是原料药合成过程中带入的原料、中间体、试剂、降解物、副产物、聚合体、异构体以及不同晶型、旋光异构的物质,也可能是制剂过程中产生的降解物,或是在贮藏、运输、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降解物等[1]。这些杂质的存在直接反映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故要对其进行研究,特别是在药品申报的质量研究资料中需建立其检测方法,并根据生产、稳定性考核等实际情况考虑是否在质量标准中制订该检查项,规定其限度。目前,有关物质的常用测定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和薄层色谱法(TLC法)。 TLC的特点是快速、简便,尤其是对无紫外吸收的杂质测定,更具有其应用价值。如能将TLC法与HPLC法有机地结合、或彼此间进行比对研究,便可得到更多、更为准确的有关杂质信息,做到两方法间的相辅相成,相益得彰!本文将着重讨论如何建立薄层色谱法测定有关物质的方法。 1.测定方法类型 常用的方法有杂质对照品法(适用于已知杂质)和自身(稀释)对照法(适用于一般杂质检查,杂质成分少且尚不能取得杂质对照品)。目前国内由于难以获得杂质对照品、故一般均采用自身对照法。 2.展开剂的确定(即专属性试验) 专属性的研究是提供被分析物在杂质和辅料存在时能被区分的证明,该点是色谱条件建立的关键。通常采用在被分析物的对照品或精制品中加入一定量的杂质或辅料,证明色谱条件可将各杂质与被分析物分离[1]。这里的关键是:将多少量的杂质加入到多少量的主成分中。正确的作法是将1%(w/w)浓度量的各杂质加入到100%浓度的主成分中,配制这样的溶液来验证系统适用性。之所以如此配制,目的是模仿样品中有可能存在的状态,即有少量(1%左右)杂质存在时是否能与主成分达到完全分离,只有这样才能比较客观、科学地反映样品中实际存在情况的(见图1);而不应把该溶液配制成:主成分与中间体相同浓度的。因为一者实际检测时样品中不可能存在此种情况;二者该浓度不易确定,目前国内申报资料中一般的作法均是配制成较低的一致浓度,这样各斑点当然易于完全分离了(见图2),但在实际测定时,由于主斑点急剧增大,很易将相邻杂质包含于主成分斑点中。同样,质量标准中的系统适用性试验用溶液的配制方法亦如此。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分类及原理

高效液相色谱法地分类及其分离原理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为:液固色谱法、液液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凝胶色谱法. .液固色谱法(液固吸附色谱法) 固定相是固体吸附剂,它是根据物质在固定相上地吸附作用不同来进行分配地. ①液固色谱法地作用机制 吸附剂:一些多孔地固体颗粒物质,其表面常存在分散地吸附中心点. 流动相中地溶质分子(液相)被流动相带入色谱柱后,在随载液流动地过程中,发生如下交换反应: (液相)(吸附)<>(吸附)(液相) 其作用机制是溶质分子(液相)和溶剂分子(液相)对吸附剂活性表面地竞争吸附. 吸附反应地平衡常数为: 值较小:溶剂分子吸附力很强,被吸附地溶质分子很少,先流出色谱柱. 值较大:表示该组分分子地吸附能力较强,后流出色谱柱. 发生在吸附剂表面上地吸附解吸平衡,就是液固色谱分离地基础.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②液固色谱法地吸附剂和流动相 常用地液固色谱吸附剂:薄膜型硅胶、全多孔型硅胶、薄膜型氧化铝、全多孔型氧化铝、分子筛、聚酰胺等. 一般规律:对于固定相而言,非极性分子与极性吸附剂(如硅胶、氧化铜)之间地作用力很弱,分配比较小,保留时间较短;但极性分子与极性吸附剂之间地作用力很强,分配比大,保留时间长.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对流动相地基本要求: 试样要能够溶于流动相中 流动相粘度较小 流动相不能影响试样地检测 常用地流动相:甲醇、乙醚、苯、乙腈、乙酸乙酯、吡啶等. ③液固色谱法地应用 常用于分离极性不同地化合物、含有不同类型或不;数量官能团地有机化合物,以及有机化合物地不同地异构体;但液固色谱法不宜用于分离同系物,因为液固色谱对不同相对分子质量地同系物选择性不高.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液液色谱法(液液分配色谱法) 将液体固定液涂渍在担体上作为固定相. ①液液色谱法地作用机制 溶质在两相间进行分配时,在固定液中溶解度较小地组分较难进入固定液,在色谱柱中向前迁移速度较快;在固定液中溶解度较大地组分容易进入固定液,在色谱柱中向前迁移速度较慢,从而达到分离地目地.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液液色谱法与液液萃取法地基本原理相同,均服从分配定律:固液 值大地组分,保留时间长,后流出色谱柱. ②正相色谱和反相色谱 正相分配色谱用极性物质作固定相,非极性溶剂(如苯、正己烷等)作流动相. 反相分配色谱用非极性物质作固定相,极性溶剂(如水、甲醇、己腈等)作流动相.

液相色谱柱活化再生方法的建立

液相色谱柱活化再生方法的建立一、建立色谱柱档案:

二、液相色谱柱清洗、活化方法 当色谱柱使用较长时间之后,就可能发生柱压升高、分离度不好、柱效降低、峰形不好等情况,这时就需要根据故障原因对色谱柱进行清堵与再生,以延长色谱柱的使用寿命。具体原因及处理方法如下: (1)筛板堵塞与柱头塌陷:主要现象有柱压严重升高或不稳定、色谱峰拖尾、色谱峰变宽、色谱峰分叉、秃峰等,需要进行清堵与弹性复原处理。(此方法适合于任何类型有相同故障的色谱柱的处理,不同的是溶剂要与相应类型色谱柱匹配。) 主要处理方法如下: ①一般情况下,将色谱柱反接,不接检测器,用纯水或水-有机相(多用甲醇、乙腈)(95:5)以0.6ml/min流速冲洗约4h→再正向连接,接或不接检测器,用纯水或水-有机相(多用甲醇、乙腈)(95:5)以0.6ml/min流速冲洗约1h→再提高流速至1.0ml/min冲洗1h,观察柱压变化。若不凑效,则拧开柱头螺母(色谱柱进口),小心取下筛板,用5%左右的硝酸溶液超声处理20min左右,再用纯水超声20min左右。用小勺清理掉柱进口污染的部分填料,再将用乙醇调和后的相应的硅胶装入柱入口(也可用已经报废的同类柱中的填料替代),用平面

不锈钢小铲压紧填平至略高出柱管口,但量不宜太多,否则,压得太紧柱压会升高,然后装上清洗过的筛板,注意筛板安装方向必需与原装相同,最后紧固。 ②冲洗与饱和:清堵紧固后,先反向连接色谱柱,不接检测器,用纯水或水-有机相(多用甲醇、乙腈)(95:5)以0.3ml/min流速冲洗约4h→再换成甲醇以0.5ml/min流速冲洗约2h →再正向连接色谱柱,接或不接检测器,用纯水或水-有机相(多用甲醇、乙腈)(95:5)以0.3ml/min流速冲洗约2h→再换成甲醇以0.5ml/min流速冲洗约1h→然后用甲醇或乙腈以1ml/min流速冲洗约1h以上,再根据测试用流动相比例调整水-甲醇(或乙腈)比例,以1ml/min流速冲洗约1h,最后用测试用流动相平衡2h,进样测试即可。 ③特别说明:如不是特殊情况,按其他办法可行,则最好不要反冲色谱柱和拆卸筛板。(2)柱效降低:主要特征性现象有柱压基本正常,但出现拖尾峰、秃峰、分叉峰、前延峰、峰变宽、基线漂移、理论板数降低、分离度降低等。需要进行再生处理, 具体方法如下: ①一般情况下,顺接色谱柱,按如下溶剂顺序及条件冲洗:95%水-5%甲醇(或乙腈)(1.0ml/min,1h以上)→100%甲醇(1.0ml/min,1h以上)→100%乙晴(1.0ml/min,1h 以上)→75%乙晴-25%异丙醇(0.5ml/min,10倍柱体积以上)→100%异丙醇(0.5ml/min,10倍柱体积以上)→100%二氯甲烷(0.5ml/min,10倍柱体积以上)→100%正己烷(0.5ml/min,10倍柱体积以上,根据实际情况可忽略)→100%异丙醇(0.5ml/min,20倍柱体积以上)→95%水-5%甲醇(或乙腈)(0.5ml/min,30min;再升至1.0ml/min,10倍柱体积以上)→检测用流动相平衡2h或至基线平稳,进样测试。在冲洗过程中,随时关注柱压变化,确保不超过4000psi;若超出,可通过降低流速,升高柱温来调整,具体操作可咨询具备相关专业知识背景和实践经验的人士。 ②若上述方法效果不理想,可按如上溶剂顺序和条件,先反接色谱柱冲洗→再顺接色谱柱,用100%乙腈以1ml/min流速冲洗约2h→再用与流动相同比例的水-有机相以1ml/min流速冲洗约30min→最后用流动相平衡2h或至基线平稳,进样测试即可。 ③特别说明:再生过程必须随时关注柱压变化,柱压过高易导致硅胶变形与开裂及键合相极性端连接顺序紊乱,同时要保证再生时间足够。

液相色谱仪的原理和分析方法

液相色谱仪的原理及分析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在经典色谱法的基础上,引用了气相色谱的理论,在技术上,流动相改为高压输送(最高输送压力可达4.9′107Pa);色谱柱是以特殊的方法用小粒径的填料填充而成,从而使柱效大大高于经典液相色谱(每米塔板数可达几万或几十万);同时柱后连有高灵敏度的检测器,可对流出物进行连续检测。 特点: 1.高压:液相色谱法以液体为流动相(称为载液),液体流经色谱柱,受到阻力较大,为了迅速地通过色谱柱,必须对载液施加高压。一般可达150~350×105Pa。 2. 高速:流动相在柱内的流速较经典色谱快得多,一般可达1~10ml/min。高效液相色谱法所需的分析时间较之经典液相色谱法少得多,一般少于1h 。 3. 高效:近来研究出许多新型固定相,使分离效率大大提高。 4.高灵敏度:高效液相色谱已广泛采用高灵敏度的检测器,进一步提高了分析的灵敏度。如荧光检测器灵敏度可达10-11g。另外,用样量小,一般几个微升。 5.适应范围宽:气相色谱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比较:气相色谱法虽具有分离能力好,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操作方便等优点,但是受技术条件的限制,沸点太高的物质或热稳定性差的物质都难于应用气相色谱法进行分析。而高效液相色谱法,只要求试样能制成溶液,而不需要气化,因此不受试样挥发性的限制。对于高沸点、热稳定性差、相对分子量大(大于400 以上)的有机物(这些物质几乎占有机物总数的75% ~80% )原则上都可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来进行分离、分析。据统计,在已知化合物中,能用气相色谱分析的约占20%,而能用液相色谱分析的约占70~80%。 高效液相色谱按其固定相的性质可分为高效凝胶色谱、疏水性高效液相色谱、反相高效液相色谱、高效离子交换液相色谱、高效亲和液相色谱以及高效聚焦液相色谱等类型。用不同类型的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或分析各种化合物的原理基本上与相对应的普通液相层析的原理相似。其不同之处是高效液相色谱灵敏、快速、分辨率高、重复性好,且须在色谱仪中进行。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主要类型及其分离原理

高效液相分析方法开发1

分析方法开发与验证在不同行业有不同的要求,医药化学行业对于质量的控制非常严格,高效液相分析是控制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其开发与验证对其它行业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一、分析方法开发 分析方法的开发主要包括色谱柱的选择、流动相的选择、检测波长的选择和梯度的优化几个方面。目前高效液相多做反相使用,所以本文主要以反相为例进行讲解。 1.色谱柱的选择 原料药生产对产品的纯度和杂质含量的要求非常苛刻,要求检测使用的色谱柱有较高的理论塔板数,能提供更好的分离度,从而对可能存在的杂质有更大的分离的可能性,所以5um 填料的色谱柱长要250mm,3.5um填料的柱长要150mm,基本上都是各个粒径柱长最长的。我比较喜欢近两年新出的亚二微米填料的色谱柱,50mm柱长就能提供很高的理论塔板数,而且柱长和粒径小了,流速增加很多,能节省很多的分析时间,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一般选用直径为4.6mm 或3.0mm的柱子,太细了可能会增大柱外效应。填料的孔径对于小分子合成药物不需要考虑,普通的分析柱都在100A左右,能满足分析检测的需要。 对于API分析方法开发,一般要求必须做色谱柱的筛选实验,最少使用三种不同类型的色谱柱,每种类型三只,要来自于不同厂家。 三种类型包括: 1)普通的C18或相应的C8色谱柱,如Waters的Symmetry C18或C8,YMC的Pack Pro C18或C8,Agilent的RX C8等,其它公司如菲罗门和热电也有相应的色谱柱; 2)封端处理的或者极性嵌入型色谱柱,如Waters的Symmetry Shield RP18或RP8,XTerra RP18或RP8,YMC的ODS AQ,Agilent的Zorbax SB AQ等,其它公司如菲罗门和热电也有相应的色谱柱; 3)填料用其它官能团修饰过的色谱柱,如苯基柱等,很多公司都有。 一般不同类型的色谱柱在选择性上会有很大的差异,相同类型的色谱柱生产厂家不同在选择性上也会有差异,这个主要是填料的性质和生产工艺决定的,有时候用一只色谱柱分离不好,除了优化梯度和流动相外,换一个厂家的柱子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相同品牌型号的色谱柱,C18和C8在选择性上没有差异,但是C18保留能力更强,相同的样品分离度更高,我们一般倾向于选择用C18。我们在筛选色谱柱时尽量选择行业内排名前几位的厂家,柱子品质好,开发分析方法时能省很多力气,做出来的分析方法也有保证。一个药从开发到上市可能会持续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厂家有实力,开发方法时选定的柱子在若干年以后需要时还会有的买,做分析时重复性也能保障。多用几只色谱柱做筛选和分析方法优化,能尽最大的可能提高分析方法的质量,保证检测结果的可信度。 我比较喜欢用的柱子有:Agilent的Zorbax Eclipse XDB-C18、Zorbax Eclipse Plus C18,Waters的Symmetry C18、XTerra RP18、XTerra MS C18等,YMC的柱子有时会是不错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计算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计算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用高压输液泵将具有不同极性的单一溶剂或不同比例的混合溶剂、缓冲液等流动相泵入装有固定相的色谱柱,经进样阀注入供试品,由流动相带入柱内,在柱内各成分被分离后,依次进入检测器,色谱信号由记录仪或积分仪记录。 1、对仪器的一般要求 所用的仪器为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柱的填料和流动相的组分应按各品种项下的规定。常用的色谱柱填料有硅胶和化学键合硅胶。后者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最为常用,辛基键合硅胶次之,氰基或氨基键合硅胶也有使用;离子交换填料,用于离子交换色谱;凝胶或玻璃微球等,用于分子排阻色谱等。注样量一般为数微升。除另有规定外,柱温为室温,检测器为紫外吸收检测器。 在用紫外吸收检测器时,所用流动相应符合紫外分光光度法(附录ⅣA)项下对溶剂的要求。 正文中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条件除固定相种类、流动相组分、检测器类型不得任意改变外,其余如色谱柱内径、长度、固定相牌号、载体粒度、流动相流速、混合流动相各组分的比例、柱温、进样量、检测器的灵敏度等,均可适当改变,以适应具体品种并达到系统适用性试验的要求。一般色谱图约于20分钟内记录完毕。 2、系统适用性试验 按各品种项下要求对仪器进行适用性试验,即用规定的对照品对仪器进行试验和调整,应达到规定的要求;或规定分析状态下色谱柱的最小理论板数、分离度和拖尾因子。 (1)色谱柱的理论板数(N,用于定量表示色谱柱的分离效率,简称柱效)。 在选定的条件下,注入供试品溶液或各品种项下规定的内标物质溶液,记录色谱图,量出供试品主成分或内标物质峰的保留时间tR(以分钟或长度计,下同,但应取相同单位)和半高峰宽(W h/2),按n=5.54(t R/Wh/2)2计算色谱柱的理论板数,如果测得理论板数低于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最小理论板数,应改变色谱柱的某些条件(如柱长、载体性能、色谱柱充填的优劣等),使理论板数达到要求。 (2) 分离度(R)

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的建立

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的建立

内标法与外标法 一、内标法 什么叫内标法?怎样选择内标物? 内标法是一种间接或相对的校准方法。在分析测定样品中某组分含量时,加入一种内标物质以校谁和消除出于操作条件的波动而对分析结果产生的影响,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内标法在气相色谱定量分析中是一种重要的技术。使用内标法时,在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的标准物质,它可被色谱拄所分离,又不受试样中其它组分峰的干扰,只要测定内标物和待测组分的峰面积与相对响应值,即可求出待测组分在样品中的百分含量。采用内标法定量时,内标物的选择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理想地说,内标物应当是一个能得到纯样的己知化合物,这样它能以准确、已知的量加到样品中去,它应当和被分析的样品组分有基本相同或尽可能一致的物理化学性质(如化学结构、极性、挥发度及在溶剂中的溶解度等)、色谱行为和响应特征,最好是被分析物质的一个同系物。当然,在色谱分析条什下,内标物必须能与样品中各组分充分分离。需要指出的是,在少数情况下,分析人员可能比较关心化台物在一个复杂过程中所得到的回收率,此时,他可以使用一种在这种过程中很容易被完全回收的化台物作内标,来测定感兴趣化合物的百分回收率,而不必遵循以上所说的选择原则。 在使用内标法定量时,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内标和被测组分的峰高或峰面积的比值? 影响内标和被测组分峰高或峰面积比值的因素主要有化学方面的、色谱方面的和仪器方面的三类。 由化学方面的原因产生的面积比的变化常常在分析重复样品时出现。 化学方面的因素包括: 1、内标物在样品里混合不好; 2、内标物和样品组分之间发生反应, 3、内标物纯度可变等。 对于一个比较成熟的方法来说,色谱方面的问题发生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色谱上常见的一些问题(如渗漏)对绝对面积的影响比较大,对面积比的影响则要小一些,但如果绝对面积的变化已大到足以使面积比发生显著变化的程度,那么一定有某个重要的色谱问题存在,比如进样量改变太大,样品组分浓度和内标浓度之间有很大的差别,检测器非线性等。进样量应足够小并保持不变,这样

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开发的技巧

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开发的技巧 你是否一直头疼于液相实验室或是方法开发问题出现的各种意外状况?或许本文总结的“应该避免做的七件事【DDT(Don't Do That)】”可以帮到你。以下提到7个DDT并没有特别的先后顺序,但是如果都能避免的话,我相信可以让在实验室的日子少一些鸡飞狗跳,多一些岁月静好。 DDT #1:不要滴定含有有机溶剂的溶液 配制缓冲液和并调节其pH有三种方法:正确的方法,简便的方法和错误的方法。 例如我们打算配1000 mL pH 4.0,浓度为20 mM的醋酸盐缓冲液。 正确的方法根据一些网站或者计算工具的计算结果称量好需要的醋酸和醋酸钠的量,然后使用容量瓶稀释到1000 mL。或者也可以分别配好20mM的醋酸溶液和醋酸钠溶液,然后混合在一起直到测到的pH是4.0为止。这两种方法都可以得到大约1000 mL pH 4.0 浓度20 mM的缓冲液。 简便的方法是先配好1000 mL 20mM的醋酸钠溶液,然后使用浓醋酸滴定到pH达到4.0。这方法会配得比1000 mL稍微多的缓冲液,而且使用了高浓度的醋酸滴定,所以缓冲液浓度不再是20mM。但是这有关系吗?如果使用反相柱的话,缓冲液的浓度影响并不大,所以得到的谱图基本不会有差别。但是如果使用离子交换、HILIC、混合模式或是其他的离子作用模式,缓冲液的浓度就有影响了,这时使用上述两种不同方法配出来的缓冲液很可能得到不同的谱图。所以在这些情况下不管使用哪一种方法配制的缓冲液,都要把配制具体方法记录下来,确保以后的分析人员在重复实验时可以得到相同的分析结果。 错误的方法是将缓冲液与有机溶剂(如甲醇或者乙腈)混合后再进行pH滴定。要知道当把有机溶剂加入到水溶液中后,pH计会测出与加入有机溶剂前不同的数据,而且实验室的温度对滴定含有有机溶剂的缓冲液影响也大,我就有遇到使用这种方法配出的缓冲液,在夏天开发出来的方法,在冬天就没法重复,就是因为实验室温控不好而导致冬夏温差大,结果冬天和夏天利用这方法配制的缓冲液就有明显的差异。 当我们描述一个液相分析方法的缓冲液成分和pH时,习惯把其中的pH对应缓冲液中的水相部分的pH,而忽略加入有机溶剂后缓冲液的pH的变化。加入有机溶剂后,pH的值是会改变,但是如果我们每次都是以相同的方法配制的话,每次的改变都应该是相同的。DDT #1就是提醒我们一定要避免滴定含有有机溶剂的缓冲液。 DDT #2:避免在多个方法上使用同一支柱子 当两个不同的方法需要使用规格和描述完全相同的色谱柱时,避免使用同一支柱子,建议每个方法单独使用一支色谱柱。或许有人好奇在不同的方法上使用同一支柱子到底有什么不好呢?虽然看上去一柱多用挺方便和经济,但是我们迟早会发现前一个方法中的杂质,辅料或是较晚出峰的分析物很可能会在第二个方法中出现,甚至在使用同一支柱子以不同方法分析同一种分析物时,也可能会有

高效液相色谱法习题答案

第二十章高效液相色谱法 思考题和习题 1.简述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的主要异同点。 相同点:均为高效、高速、高选择性的色谱方法,兼具分离和分析功能,均可以在线检测 不同点: 2.何谓化学键合相?常用的化学键合相有哪几种类型?分别用于哪些液相色谱法中? 采用化学反应的方法将固定液键合在载体表面上,所形成的填料称为化学键合相。优点是使用过程不流失,化学性能稳定,热稳定性好,适于作梯度淋洗。 目前常用的Si-O-Si-C型键合相,按极性分为非极性,中等极性与极性三类。①非极性键合相:常见如ODS键合相,既有分配又有吸附作用,用途非常广泛,用于分析非极性或弱极性化合物;②中等圾性键合相:常见的有醚基键合相,这种键合相可作正相或反相色谱的固定相,视流动相的极性而定:③极性键合相:常用氨基、氰基键合相,用作正相色谱的固定相,氨基键合相还是分离糖类最常用的固定相。 3.什么叫正相色谱?什么叫反相色谱?各适用于分离哪些化合物? 正相色谱法:流动相极性小于固定相极性的色谱法。用于分离溶于有机溶剂的极性及中等极性的分子型物质,用于含有不同官能团物质的分离。 反相色谱法:流动相极性大于固定相极性的色谱法。用于分离非极性至中等极性的分子型化合物。 4.简述反相键合相色谱法的分离机制。 典型的反相键合色谱法是用非极性固定相和极性流动相组成的色谱体系。固定相,常用十八烷基(ODS或C18)键合相;流动相常用甲醇-水或乙腈-水。非典型反相色谱系统,用弱极性或中等极性的键合相和极性大于固定相的流动相组成。 反相键合相表面具有非极性烷基官能团,及未被取代的硅醇基。硅醇基具有吸附性能,剩余硅醇基的多寡,视覆盖率而定。对于反相色谱的分离机制 目前,保留机制还没有一致的看法,大致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属于分配色谱,另一种认为属于吸附色谱。分配色谱的作用机制是假设混合溶剂(水十有机溶剂)中极性弱的有机溶剂吸附于非极性烷基配合基表面,组分分子在流动相中与被非极性烷基配合基所吸附的液相中进行分配。吸附色谱的作用机制可用疏溶剂理论来解释。这种理论把非极性的烷基键合相,看作是在硅胶表面上覆盖了一层键合的十八烷基的"分子毛",这种"分子毛'有强的疏水特性。当用水与有机溶剂所组成的极性溶剂为流动相来分离有机化合物时,一方面,非极性组分分子或组分分子的非极性部分,由于疏溶剂作用,将会从水中被"挤"出来,与固定相上的疏水烷基之间产生缔合作用,其结果使组分分子在固定相得到保留。另一方面,被分离物的极性部分受到极性流动相的作用,使它离开固定相,减小保留值,此即解缔过程,显然,这两种作用力之差,决定了分子在色谱中的保留行为。一般说来,固定相上的烷基配合基或被分离分子中非极性部分的表面积越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验方法

生效日期20140101 负责姓名职位签名/日期 起草何瑞清QC 审核梁天静QC主管 批准张小伶质量部经理 分发部门: 部门份数部门份数QC室1 1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检验程序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高效液相色谱法检验标准操作 3 职责 3.1QC人员:严格按本程序操作 3.2QC主管:严格按本程序检查 4 内容 4.1 定义及概述 4.1.1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现代液体色谱法,其基本方法是将具一 定极性的单一溶剂或不同比例的混合溶液作为流动相,用高压 输液泵将流动相注入装有填充剂的色谱柱,注入的供试品被流 动相带入柱内进行分离后,各成分先后进入检测器,用记录仪 或数据处理装置记录色谱图或进行数据处理,得到测定结果。 由于应用各种性质的微粒填料和加压的液体流动相,本法具有 分离性能高,分析速度快的特点。 4.1.2 高效液相色谱法适用于能在特定填充剂的色谱柱上进行分离的 药品的分析测定,特别是多组分药品的测定、杂质检查和大分

子物质的测定。有的药品需要在色谱分离前或后经过衍生化反 应,方能进行分离或检测。常用的色谱柱填充剂有:硅胶用于 正相色谱;化学键合固定相,根据键合的基团不同可用于反相 或正相色谱,其中最常用的是十八烷基硅烷(又称ODS)键合 硅胶,可用于反相色谱或离子对色谱离子交换填料,用于离子 交换色谱,是有一定孔径的大孔填料,用于排阻色谱。 4.1.3 仪器的组成和一般要求: 4.1.3.1 仪器的组成:高压输液泵、色谱柱、检测器、积分仪、打印机。 4.1.3.2 对仪器的一般要求: ——所用的仪器为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柱 的填充剂和流动相的组分按各品种项下的规 定。常用的色谱柱填充剂有硅胶和化学健合硅 胶,后者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最为常用, 辛基硅烷键合硅胶次之,氰基或氨基键合硅胶 也有使用。离子交换填充剂用于离子交换色 谱;凝胶或玻璃微球等填充剂用于分子排阻色 谱等。除另有规定外,柱温为室温,检测器为 紫外吸收检测器。 ——在用紫外吸收检测器时,所用流动相应符 合紫外分光光度法项下对溶剂的要求。(紫外 分光光度法项下对溶剂的要求:用1cm石英吸 收池盛溶剂,以空气为空白(即空白光路中不 置任何物质),测定其吸收度。溶剂和吸收池 所吸收度,在220~240nm范围内不得超过 0.40,在241~250nm范围内不得超过0.20,在 251~300nm范围内不得超过0.10,在300nm以 上时不得超过0.05。)

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的建立

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的建立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应用远远广于气相色谱法。它广泛用于合成化学、石油化学、生命科学、临床化学、药物研究、环境监测、食品检验及法学检验等领域。它应用如此广泛,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在选择液相色谱法时该如何建立方法? 如何建立一个HPLC的方法? 能够开发一个新方法对于HPLC的初学者来说有很大吸引力,但是新手往往会感觉无法下手,其实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只要你有一台双泵或者四元泵的HPLC,看了本文,就可以上手去做了。 首先我们要保证的一个根本原则是:我们要做出来的是一个有稳定,明显的分离,并且在检测器的响应明显,有定量理论基础的方法。 这句话中的“稳定”、“明显”是必要条件,有一点不达标方法就没意义。 然后,对于新手来说,最好遵守这样一个小原则:我们从不新建,我们只是套用。

一、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1.食品营养成分分析:蛋白质、氨基酸、糖类、色素、维生素、香料、有机酸(邻苯二甲酸、柠檬酸、苹果酸等)、有机胺、矿物质等; 2.食品添加剂分析:甜味剂、防腐剂、着色剂(合成色素如柠檬黄、苋菜红、靛蓝、胭脂红、日落黄、亮蓝等)、抗氧化剂等; 食品污染物分析:霉菌毒素(黄曲霉毒素、黄杆菌毒素、大肠杆菌毒素等)、微量元素、多环芳烃等。

二、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环芳烃(特别是稠环芳烃)、农药(如氨基甲酸脂类,反相色谱)残留等。 三、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HPLC技术目前已成为生物化学家和医学家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科学、遗传工程、临床化学、分子生物学等必不可少的工具。其在生化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 1.低分子量物质,如氨基酸、有机酸、有机胺、类固醇、卟啉、糖类、维生素等的分离和测定。 2.高分子量物质,如多肽、核糖核酸、蛋白质和酶(各种胰岛素、激素、细胞色素、干扰素等)的纯化、分离和测定。 过去对这些生物大分子的分离主要依赖于等速电泳、经典离子交换色谱等技术,但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远远不能满足生物化学研究的需要。因为在生化领域中经常要求从复杂的混合物基质,如培养基、发酵液、体液、组织中对感性趣的物质进行有效而又特异的分离,通常要求检测限达ng级或pg级,或pmol,fmol,并要求重复性好、快速、自动检测;制备分离、回收率高且不失活。在这些方面,HPLC具有明显的优势。 四、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 体液中代谢物测定;药代动力学研究;临床药物监测: 1.合成药物:抗生素、抗忧郁药物(冬眠灵、氯丙咪嗪、安定、利眠宁、苯巴比妥等)、黄胺类药等。

谈谈液相色谱方法开发

谈谈液相色谱方法开发 这次和大家探讨一些关于HPLC方法学开发的问题。当然,这是很久以前的思路,在今天看来是比较幼稚的,但是,如果能够给大家一点哪怕一点点启示也是好的。当然文章有很多缺陷,也希望大家批评。 高效液相色谱在极性的角度可以分成正相色谱分析和反相色谱分析。反相色谱分析一般使用水-甲醇-乙腈体系,一般选用C8,C10,C18 柱子,主要使用C18键合相柱子。非极性物质一般用氯仿-正己烷体系。因为qingqingcao没有做过正相HPLC分离,所以,我们主要关注反相HPLC分析。 色谱柱的选择 当然,选用的色谱柱一般就是C18柱。长度呢?如果分析的物质复杂,那么可以选取长一些的,比如250mm╳4.6mm╳5μm。保证其分离度。如果物质不是很复杂,那么选取150mm╳4.6mm╳5μm的色谱柱,可以有效地缩短分析时间。 检测器的选择 紫外检测器是最通用的检测器之一,所以,本文均以紫外检测器做说明。对于需要分析的物质,做全波长扫描,由于物质的不同官能团,他们会在不同的地方有吸收。通过综合选取大家都有吸收的波长。选择波长需要有权衡。同时也可以用一些特殊的波长,避免杂质的吸收,也可以提升测试准确度。或者使用双波长的方法。 流动相的选择 对于选取流动相,首先实验一下样品的溶解度。样品在水中,甲醇,乙腈中溶解程度。如果,很容易溶解在水中,这就告诉我们,流动相选取,可能有机相要少些,比方说测试维生素C,其极性很强,流动相中有机相比例不能多。(为了保护色谱柱,有机相比例一般不少于8% )

如果,样品不太容易溶解在水中,那么有机相的比例应高些,比方像维生素E,就可以用90% -95% 的甲醇体系。 其次是样品的酸碱度。我们知道,C18色谱柱流动相pH在2-8 之间。太酸,太碱都可能损坏色谱柱。流动相pH值对于分离有一定作用,所以,酸性物质,一般流动相酸一些,碱性物质可能碱一些。 对于几种物质的分离。如果不是太多的物质,用等度方法会比较好。流动相一般开始选用20mM磷酸缓冲盐-乙腈体系。(pH一定,流速一定)。因为乙腈洗脱好,而且粘度低。 通过水相-有机相的比例的改变,观察各色谱峰的分离情况。这样可以运用无限夹逼法找到最合适的值。比方说,35:65(ACN:磷酸盐)达到分离,但是还是有部分叠加,那么就微调即可。当然还要考虑到分析时间问题。不要为了完全分离而牺牲了分析时间。所以,在色谱分析,有一个k值(容量因子)。κ∈(2,20) 如果真的无法改变,那么可以试着微调pH值,来分离。当然,由于乙腈毒性强,所以通过一定计算,用甲醇同等地接替乙腈。 如果有些物质很靠近死体积,那么需要考虑添加0.02mM离子对试剂,加强物质的保留能力。 流速 一般液相流速在0.8-1.4ml/min。首选1.0ml/min 柱温 柱温不影响色谱的分离,但是,相对稳定的温度,可以使得保留时间稳定。 进样量 手动进样,只有进样环。一般也就是20μL。自动进样的选择很多。但是,最好不要超过

液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

当前位置:液相色谱仪->相关知识->定量分析 色谱法不仅是一种分离方法,而且通过被分离组分分别进入检测器,能精确测的各组分在样品中的含量。 定性分析:通常用与标准样比较保留时间进行定性,即保留时间相同可能是同样的组分;保留时间不同,肯定不是同样的组分。 液相色谱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 定量分析是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需要纯物质作为标准样品。 液相色谱的定量是相对的定量方法,即:由已知的标准样品推算出被测样品的量。液相色谱法定量的依据: 被测组分的量(W)与响应值(A)(峰高或峰面积)成正比,W=f×A。 定量校正因子(f):是定量计算公式的比例常数,其物理意义时单位响应值(峰面积)所代表的被测组分的量。 由已知标准样品的量和其响应值可以求得定量校正因子。 测定未知组分的响应值,通过定量校正因子即可求得该组分的量。 定量分析常用术语: 样品(sample)含有带测物,供色谱分析的溶液。分为标样和未知样。 标样(standard)浓度已知的纯品。 未知样(unknow)浓度待测的混合物。 样品量(sample weight)待测样品的原始称样量。 稀释度(dilution)未知样的稀释倍数。 组分(componance)欲做定量分析的色谱峰,即含量未知的被测物。 组分的量(amount)被测物质的含量(或浓度)。 积分(integerity)由计算机对色谱峰进行的峰面积测量的计算过程。 校正曲线(calibration curve)组分含量对响应值的线性曲线,由已知量的标准物建立,用于测定待测物的未知含量。 常用的定量方法 标准曲线法,分为外标法和内标法。 外标法在液相色谱中用的最多。 内标法准确但是麻烦,在标准方法中用的最多。 外标法 用被测化合物的纯品作为标准样品,配制成一系列的已知浓度的标样。 注入色谱柱的到其响应值(峰面积)。 在一定范围内,标样的浓度与响应值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即W=f×A,

分析方法的开发

分析方法的开发 分析方法的开发主要包括色谱柱的选择、流动相的选择、检测波长的选择和梯度的优化几个方面。目前高效液相多做反相使用,所以本文主要以反相为例进行讲解。 1.色谱柱的选择 原料药生产对产品的纯度和杂质含量的要求非常苛刻,要求检测使用的色谱柱有较高的理论塔板数,能提供更好的分离度,从而对可能存在的杂质有更大的分离的可能性,所以5um填料的色谱柱长要250mm,3.5um填料的柱长要150mm,基本上都是各个粒径柱长最长的。喜欢近两年新出的亚二微米填料的色谱柱,50mm柱长就能提供很高的理论塔板数,而且柱长和粒径小了,流速增加很多,能节省很多的分析时间,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一般选用直径为4.6mm或3.0mm 的柱子,太细了可能会增大柱外效应。填料的孔径对于小分子合成药物不需要考虑,普通的分析柱都在100A左右,能满足分析检测的需要。对于API分析方法开发,一般要求必须做色谱柱的筛选实验,最少使用三种不同类型的色谱柱,每种类型三只,要来自于不同厂家。 三种类型包括: 1)普通的C18或相应的C8色谱柱,如Waters的Symmetry C18或C8,YMC的Pack Pro C18或C8,Agilent的RX C8等,其它公司如菲罗门和热电也有相应的色谱柱; 2)封端处理的或者极性嵌入型色谱柱,如Waters的Symmetry Shield RP18或RP8,XTerraRP18或RP8,YMC的ODS AQ,Agilent的Zorbax SB AQ等,其它公司如菲罗门和热电也有相应的色谱柱; 3)填料用其它官能团修饰过的色谱柱,如苯基柱等,很多公司都有。 一般不同类型的色谱柱在选择性上会有很大的差异,相同类型的色谱柱生产厂家不同在选择性上也会有差异,这个主要是填料的性质和生产工艺决定的,有时候用一只色谱柱分离不好,除了优化梯度和流动相外,换一个厂家的柱子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相同品牌型号的色谱柱,C18和C8在选择性上没有差异,但是C18保留能力更强,相同的样品分离度更高,我们一般倾向于选择用C18。我们在筛选色谱柱时尽量选择行业内排名前几位的厂家,柱子品质好,开发分析方法时能省很多力气,做出来的分析方法也有保证。一个药从开发到上市可能会持续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厂家有实力,开发方法时选定的柱子在若干年以后需要时还会有的买,做分析时重复性也能保障。多用几只色谱柱做筛选和分析方法优化,能尽最大的可能提高分析方法的质量,保证检测结果的可信度。 我比较喜欢用的柱子有:Agilent的Zorbax Eclipse XDB-C18、Zorbax Eclipse Plus C18,Waters 的Symmetry C18、XTerra RP18、XTerra MS C18等,YMC的柱子有时会是不错的备用选择,菲罗门的柱子菲罗门的柱子国内外市场占有率较高,但是感觉柱子压力高,寿命短,尽量不用,热电的柱子用的也不少,但没什么感觉。制剂分析方法选择色谱柱的要求基本和API相一样,对于中间体和生产过程中反应跟踪(IPC)分析方法开发使用的色谱柱,一般会根据样品性质直接选取一两只普通C18或者封端处理过的色谱柱,简化筛选过程。 2.流动相的选择 常用做反相流动相的溶剂是甲醇和乙腈,甲醇有其性价比的优势,但是甲醇活性高,可能与某些样品发生反应,而且甲醇在低波长下有紫外吸收,会降低分析方法的灵敏度;乙腈虽然价格很高,毒性比甲醇大,但是洗脱能力比甲醇强,很少与样品发生反应,用作流动相系统压力要比甲醇低很多,且截止波长比甲醇低20nm,增加了检测出在低波长下才有吸收的杂质的可能性,所以我们一般倾向于多用乙腈,少用甲醇。但是有时候样品峰形不好或者分离不好,更换溶剂试试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毕竟不同的溶剂提供不同的选择性。流动相的优化主要在水相上下功夫,水里可以加酸、加碱、加盐,从而改善峰形、提高分离度。流动相里加碱的情况比较少,主要还是加酸,常用的酸有磷酸、三氟乙酸、甲酸、乙酸、高氯酸、甲基磺酸等,其中最常用的是磷酸和三氟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