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耐水洗色牢度

耐水洗色牢度

耐水洗色牢度
耐水洗色牢度

染色牢度(简称色牢度),是指染色织物在使用或加工过程中,经受外部因素(挤压、摩擦、水洗、雨淋、曝晒、光照、海水浸渍、唾液浸渍、水渍、汗渍等等)作用下的退色程度,是织物的一项重要指标。根据试样的变色和未染色贴衬织物的沾色来评定牢度等级。纺织品色牢度测试是纺织品内在质量测试中一项常规检测项目。色牢度好与差,直接涉及人体的健康安全,色牢度差的产品在穿着过程中,碰到雨水、汗水就会造成面料上的颜料脱落褪色,则其中染料的分子和重金属离子等都有可能通过皮肤被人体吸收而危害人体皮肤的健康,另一方面还会影响穿在身上的其它服装被沾色,或者与其他衣物洗涤时染脏其他衣物。因织物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所受的条件差别很大,要求各不相同,故现行的试验方法大部分都是按作用的环境及条件进行模拟试验或综合试验,所以染色牢度的试验方法内容相当广泛。

但纵观国际标准组织(ISO)、美国染色家和化学家协会(AATCC)、日本(JIS)、英国(BS)等诸多标准,最常用的还是耐洗、耐光、耐摩擦及耐汗渍、耐熨烫、耐气候等项。而在实际工作中,主要是根据产品的最终用途及产品标准来确定检测项目,如毛纺织产品标准中规定必须检测耐日晒色牢度,针织内衣当然要测耐汗渍牢度,而户外用纺织品(如遮阳伞、灯箱布、蓬盖材料)则当然要检测其耐气候色牢度。

常见的单项色牢度测

试有耐洗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等

1 色牢度标准

纺织品色牢度测试采用的GB/T标准与AATCC标准见表1。

表1色牢度标准

Tab.1 The Standards of Color Fastness

项目 GB/T标准 AATCC标准

耐水色牢度 GB/T 5713—1997[2] AATCC 107—2007[3]

耐汗渍色牢度 GB/T 3922—1995[4] AATCC 15—2007[5]

耐摩擦色牢度 GB/T 3920—2008[6] AATCC 8—2007[7]

2 耐水色牢度标准比较

2.1 试样

G B / T 5 7 1 3—1 9 9 7规定的试样尺寸为4 0 m m×1 0 0 m m,为长方形试样,一般掌握试样纬向长度40 mm,经向长度100 mm。AATCC 107—2007规定的试样尺寸为(60±2)mm×(60±2) mm,为正方形试样。

2.2 贴衬织物

GB/T 5713—1997规定的贴衬可以是多纤维贴衬织物,也可以是单纤维贴衬织物。若使用单纤维贴衬,则其中一块贴衬用试样的同类纤维制成,另一块贴衬用相应标准规定的纤维制成,如试样为混纺或交织品,则第一块用主要含量的纤维制成,第二块用次要含量的纤维制成。多纤维贴衬规格有两种,DW型及TV型:DW型组成为羊毛、腈纶、涤纶、锦纶、棉、醋酯;TV型组成为粘胶、腈纶、涤纶、锦纶、棉、三醋酯。AATCC 107—2007规定只能使用多纤维贴衬,有NO.1及NO.10两种规格。NO.1组成为羊毛、粘胶、桑蚕丝、锦纶、棉、醋酯;NO.10组成为羊毛、腈纶、涤纶、锦纶、棉、醋酯。

2.3 试样含水率

AATCC 107—2007规定浸渍后的试样和贴衬,通过轧车加压,使组合试样湿重为干重的2.5~3.0倍。GB/T 5713—1997对浸渍后试样和贴衬的含水率未作规定。

2.4 重锤质量

浸渍后的组合试样,夹于玻璃板或塑料板间,放入汗渍测试仪中,再压上重锤,使试样承受一定的压力。GB/T 5713—1997与AATCC 107—2007对重锤的质量要求不同,分别为5 kg和4.5 kg。2.5 烘箱温度

组合试样必须在烘箱中放置一定时间,G B / T5713—1997规定烘箱温度为(37±2)℃,AATCC 107—2007规定烘箱温度为(38±1)℃。

2.6 恒温时间

GB/T 5713—1997和AATCC 107—2007对组合试样在烘箱中的放置时间规定不同,规定为4 h,后者为18 h。

辫前,匡际上通用的耐光色牢度测试标准蠹从TCC 16一1998,其中又以Option E为绝大多数国际买家所认可。该标准规定使用水冷式氤弧耐光色牢度试验仪进行测试。

影响耐洗色牢度的因素

印染织物的耐洗色牢度与染料的化学结构有关,与染料和纤维的结合情况有关,还与皂洗的条件有关。

通常情况下,含水溶性基团的染料比不含水溶性基团的染

料皂洗牢度差,染料分子中所含亲水基团越多其耐洗色牢度越低。如酸性染料、直接染料,由于含有较多的水溶性基团,耐皂

洗色牢度较低,而还原、硫化等染料不含水溶性基团,耐洗色牢度较高。

染料与纤维的结合力越强,耐洗色牢度也越高。如酸性媒染、酸性含媒染料和直接铜盐染料,由于金属离子的介入,加强了染料和纤维之间的结合,耐洗色牢度提高。再如活性染料在固色时由于和纤维发生了共价键结合,染料成为纤维的一部

分,因此,耐洗色牢度较好。

此外,同—个染料在不同纤维上的耐洗色牢度不同。如分散染料在涤纶上的耐洗色牢度比在锦纶上高。这是因为涤纶的疏水性强,结构紧密。

耐洗色牢度与染色工艺有密切的关系。如果染料染着不良,浮色去除不净,会导致耐洗色牢度下降。皂洗的条件对染物的耐洗色牢度也有很大影响。洗涤时温度越高、时间越长、作用力越大,皂洗褪色、沾色越严重。

耐洗色牢度标准GBfr3921—2008《纺织品色牢度耐皂洗色牢度》与GB/T1 2490—2007《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家庭和

商业洗涤色牢度》

目前,我国纺织品耐洗色牢度的最新标准GBfl3921—2008《纺织品色牢度耐皂洗色牢度》是对GB/T3921.1~5—1997标准的修订

GB/T1 2490—2007《纺织品色牢度耐家庭和商业洗涤色牢度》,是对GB/T1 2490—1 990的修订,

耐洗色牢度标准比较

GB/T3921—2008与GBfTl 2490—2007两个标准虽然都是有关耐洗色牢度的测试方法,但两者之间还是有区别的。

GB/T3921—2008 适用于家庭用所有类型纺织品耐洗涤色牢度的测试,评级工具为标准灰色样卡或光谱测色仪,洗涤剂选择不含荧光增白剂的肥皂,需要时可加入无水碳酸钠。

GB/r1出90—2007适用于家庭用纺织品耐家庭和商业洗涤色牢度的测试方法。单个S试验接近一次家庭和商业洗涤、一次复合M试验,接近五次不超过70。C家庭和商业洗涤效果。评级工具为标准灰色样卡,洗涤剂选择不含荧光增白剂的AATCC 标准洗涤剂wOB或ECE标准洗涤剂。需要时可加入无水碳酸钠.过硼酸钠或次氯酸钠(锂)

因此,在测定耐洗色牢度之前,一定要明确所要检测产品规定的方法和标准,否则检验结果没有可比性。我国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中。耐洗色牢度的沾色主要是考核面料中主要组分和次要组分的沾色;而在出口贸易中。买方经常会用最易沾色的锦纶或蚕丝贴衬来考核面料的耐洗沽色效果。因此,由于所检测的同一产品所采用的方法不同,对同一产品的检测结果往往大相径庭。

3耐洗色牢度的检测技术选择技巧

根据我国的产品标准和实际使用情况.面料类、服装(饰)类和家纺类产品的耐洗色牢度试验。一般按以下方法选择:

3.1面料类

测试面料的耐洗色牢度,应按其最终用途的产品标准规定选择试验方法。在用途不详的情况下,按以下方法选择:

A:丝、粘纤、毛、锦纶类面料,参照GB/T3921—2008A,试验温度为(40±2)℃。B:棉、麻、涤纶、腈纶类面料。参照GB/T3921—2008C.试验温度为(60±2)℃。C:新型纤维,女l:lLyocel纤维、Modal纤维、牛奶蛋白纤维和大豆蛋白纤维,参照GB/T3921—2008A标准,试验温度为(40±2)℃。

3.2服装(饰)类

A:针织服装针织休闲服、美体内衣、保暖内衣、针织裙套、婴幼儿针织服饰,袜子和文胸等产品,均参照GB/T3921—2008A,温度为(40±2)℃,但在针织产品中,棉针织内衣、T恤(锦纶除外),针织运动服和亚麻针织品应参照GB/T3921—2008C试验温度为(60±2)℃。

B:毛针织品羊毛根据洗涤要求选用GB/T12490—2007中的A1S和B2S方法。手洗选择A1S程序,机洗选择B2S程序;低含毛和仿毛针织品、羊绒衫选用GB/T1 2490—2007中的A1 S试验条件。4.试液要先预热至标准所要求的试验温度,否则会

C:梭织服装牛仔服装、?夹服装、裙套、婴幼儿服装和夹克衫,选用GB/T3921—2008C方法,试验温度为 (60-I-2)℃。但组分为丝、粘、麻及其混纺织物的?夹服装,裙套、婴幼儿服装和夹克衫(也包括锦纶面料的夹克衫)要用GB/T3921—2008A方法,试验温度为 (4 0±2)℃。风雨衣、丝绸服装选择GB/T3921—2008A。

3.3家纺类

A:毛巾床上用品根据GB/T22864—2009毛巾标准规定,和GB/T22796—2009以及GB/T22797—2009被套及床单标准中规定。毛巾,床上用品的耐洗色牢度测试按GB/T3921—2008C执行,试验温度为(60±2)℃。

B装饰织物其耐洗色牢度测试方法,按GB/T12490—2007中的A1S试验条件。如果产品的使用说明上为轻柔或手洗,试验时不用钢珠。

5 误差分析

1) 多纤维贴衬织物的不同会造成试验误差,相同的样品、相同的方法,当使用不同的多纤维贴衬织物进行沾色试验时,其结果不尽相同,因为多纤维贴衬织物本身的织物结构、成分、纱支、密度及其整理的过程、工艺等的不同,将直接导致这些纤维织物本身沾色性能的差别,并最终导致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2) 在标准光源箱内对色牢度试样的色泽进行评级,评级时间太长,光的强度会使眼睛产生疲劳,影响评定的准确性;

3)评级时,光源照明与试样表面呈40。角,观察视线应垂直于试样表面,距离以30~40 cm为宜,否则会影响评定结果;

4) 附于贴衬织物表面上的散纤维清除干净与否,也影响评定结果。

6 结论

1) 3种耐洗涤色牢度测试方法对于相同织物,相同温度的测试结果是有差异的,JIS方法的沾色稍严重,AATCC方法的变色稍显严重,GB方法的变色和沾色都介于以上两者之间;

2) 基于相同温度,纯棉针织物是用活性染料上染的,JIS方法的变色最轻,纯棉机织物是用直接染料上染的,AATCC方法的变色稍严重,JIS方法的沾色稍严重。

2耐洗色牢度的测定

2.1材料及仪器

试样:全棉色织布7块,每块试样颜色均不同;药品:国标皂液,SM49,WOB,日本皂液,无水Na:CO,,蒸馏水,三级水.

仪器:耐洗色牢度试验机(sw一12A、SW一12L、AT—LAS—LEF),电子天平.

2.2不同测定方法

2.2.1 中国标准(GB/T 3921.3—1997)取4 cmxl0 cm试样一块,将其正面与一块4 cmX10 cm的多纤维贴衬织物相接触,沿一短边缝合,形成一个组合试样并放入容量为(550+50)mL[直径(75士51mL,高(125_10)mL]的不锈钢容器中,注入预热到(60±2)℃需要量的皂液,浴比为50:1,组合试样在(60±2)℃条件下处理30 min.取出组合试样,用冷三级水清洗2次,再在流动冷水中冲洗10 min,挤去水分.展开组合试样,使试样和贴衬仅由一条缝线连接,悬挂在不超过60℃的空气中干燥.取出干燥好的组合试样,用灰色样卡评定试样的变色和贴衬织物的沾色.

2.2.2 国际标准(ISO 1 05一C03—1 9891

取40 mmxl00 mm试样一块,将其正面与一块40mmxl00 mm的多纤维贴衬织物相接触,沿一短边缝合,形成一个组合试样并放人容量为(550-+50)mL[直径(75±5)mL,高(125±10)mL]的不锈钢容器中,注入预热到(60±2)。C需要量的皂液,浴比为50:1,组合试样在(60±2)℃下处理30 rain.取出组合试样,用冷三级水清洗2次,再在流动冷水中冲洗10 rain,挤去水分.展开组合试样,使试样和贴衬仅由一条缝线连接,悬挂在不超过60℃的空气中干燥.取出干燥好的组合试样用灰色样卡评定试样的变色和贴衬织物的沾色.

2.2.3美国纺织化学家和染色学家协会标准(AATCC

61 1A一20031

取50 mmxl00 mm试样一块,将其正面与一块50mm×100 mm的多纤维贴衬织物相接触,沿一短边缝合,形成一个组合试样并放入容量为(550±50)mL[直径(75±5)mL,高(125±10)mL]的不锈钢容器中,注入预热到(40±2)℃需要量的皂液,使浴液为200 mL,组合试样在(40±2)℃下处理45 min.取出组合试样,用(40±3)℃的

蒸馏水1 min冲洗3次,挤去水分.展开组合试样,使试样和贴衬仅由一条缝线连接,悬挂在不超过71℃的空气中干燥.取出干燥好的组合试样,用灰色样卡评定试样的变色和贴衬织物的沾色.

2.2.4 日本工业标准(JIS L 0844—2005)

取4 cm×10 cm试样一块,将其正面分别与一块4cmx5 cm的棉贴衬和一块4 cmx5 cm的尼龙贴衬相接触,沿一短边缝合,形成一个组合试样并放人容量为(550±50)mL[直径(75±5)mL,高(125±10)mL]的不锈钢容器中,注入预热至1J(50±2)。C需要量的皂液,浴比为50:1,组合试样在(50±2)℃条件下处理30 min.取出组合试样,用冷三级水清洗2次,再在流动冷水中冲洗10min,挤去水分.展开组合试样,使试样和贴衬仅由一条缝线连接,悬挂在不超过60℃的空气中干燥.取出干燥好的组合试样,用灰色样卡评定试样的变色和贴衬织物的沾色.

2.3不同测定方法间的差异

各国测定方法之间的主要差异如表1.

3结果与分析

从表2可知,同种试样按照不同测试方法测得的耐洗色牢度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按照美国和日本标准测得的耐洗色牢度值明显高于中国和国际标准,以中国和国际标准测得的耐洗色牢度值基本一致,而日本标准测得的耐洗色牢度值略高于美国标准测得的耐洗色牢度值.耐洗色牢度值的差异是由于各国标准中对试样进行洗涤温度、洗涤时间等条件规定不一所造成的.染料的溶落与染料分子的水溶性有关.染料中的磺酸基与纤维成氢键结合,当染色织物浸入水中时,氢键结合被切断,部分染料会离开纤维而溶于水.洗衣机中染色物被搅动,不溶性染料的色素也会因搅动而从纤维中脱落,洗涤温度越高,时间越长,浴比越大,搅拌越剧裂,染料脱落率就会增多.中国、国际和日本标准采用的洗涤时间、浴比均相同,前二者使用的洗涤温度高于日本标准,而耐洗色牢度值比日本标准低0.5~1级;美国标准洗涤温度最低,但通过加长洗涤时间、加大洗涤浴比或加入搅拌物的方式会提高织物上染料的脱落率.

4结论

4.1按照不同国家测试标准所测得的耐洗色牢度值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相对于美国和日本标准,按照中国和ISO对纺织品进行耐洗色牢度测定的试验要求更严格,更符合现在国际上对纺织品安全、环保的要求.4.2各国对纺织品耐洗色牢度的测试方法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检验检疫人员在检测时,必须注意贸易合同中目标市场国家所要求的检测标准以及对耐洗色牢度值的限定值,严格按照目标市场国家所要求的检测标准和限定值进行检测和评定.

项目三色牢度测试要点

第一项耐摩擦色牢度的检测 1.采用标准 GB/T3920-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 GB 251-1995《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 GB 6151-1997《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试验通则.》 2.测试仪器、用具 ⑴仪器设备: Y541B摩擦牢度试验仪、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电子 天平(0.01g)、烧杯、玻璃棒 ⑵染化药品:三级实验用水 ⑶实验材料:标准棉贴衬布(用于圆形摩擦头),待测试样(印花布、 纯棉布、牛仔布)。 3.试样准备: ⑴在标准大气条件下调湿 ⑵织物或地毯: ①尺寸50mmx240mm的试样,分别用于干摩擦试验和湿摩擦试验。 ②两经两纬。 (3)当测试试样有多种颜色的纺织品时,则使所有的颜色均被摩擦到。 如果颜色的面积足够大,可制备多个试样,对单个颜色分别评定。4.测试要点描述 以白布包在摩擦头上,规定压力为9±0.2N下10s内摩擦10次,往复动程104±3mm。 评定白布沾色情况(分干摩、湿摩)。

⑴评定时,在每个被评摩擦布的背面放置三层摩擦布。 ⑵在适宜的光源下,用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评定摩擦布的沾色级数 ⑶湿摩擦:称量调湿后的摩擦布,将其完全浸入蒸馏水中,重新称量摩擦布以确保摩擦布的含水率达到95%~100%,然后进行操作。 第二项耐皂洗色牢度的检测 1.采用标准 GB/T 3921-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皂洗色牢度》 GB 250-1995《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 GB 251-1995《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 GB 6151-1997《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试验通则.》 GB 7546~7568 标准贴衬织物规格 GBll404 多纤维帖衬织物规格 2.测试仪器、用具 ⑴仪器设备:耐皂洗色牢度测试仪、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评定沾色 用灰色样卡、电子天平(0.01g)、耐蚀不锈钢珠,直径约为6mm ⑵洗涤试液:(皂片中不应含有荧光剂) ①皂片 5 g/L 无水碳酸钠 2 g/L ②三级实验用水 ⑶实验材料:待测试样(印花布、纯棉布、涤纶布、涤棉毛混纺) 贴衬布(棉、腈纶、涤纶)

织物永久性耐洗色牢度测试实验

织物永久性耐洗色牢度测试实验 一、简介 在对外贸易中,棉织物耐洗色牢度是评价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它直接影响到成品的外观质量和服用性能。欧盟正式公布的生态纺织品标准“ OkeoTexStandard 100” ,把耐洗色牢度列为安全卫生项目,实行强制性检测,明确了具体技术要求,却未规定具体的测试标准。目前测试方法有GB /T3921. 1~5和AA TCC Test Method 61-1996等,测试结果为成品棉织物首次测试值。由于测试标准不同,测试结果就有差异。怎样对棉织物的耐洗色牢度进行加速测试和终审评定,本文拟在这方面作些探讨。 二、耐洗色牢度与皂洗次数的关系 选用不同颜色的棉织物,按照GB /T3921. 3测定耐洗色牢度、皂洗牢度,每个颜色重复进行同一实验,结果。棉织物皂洗后都有一定程度的褪色,以后也会有不同程度的褪色,皂洗5~8次趋向于某一稳定值,往后不再褪色,此时的色牢度就是该织物的永久性耐洗色牢度。通常皂洗1次与皂洗10次后色牢度相差0. 5~2级。有些色牢度较好者,像黑、墨绿、咖啡等色,皂洗1次褪色不多,以后褪色也不多,首次与永久性耐洗色牢度相差0. 5~1级;有些色牢度较差者,像浅绿、杏色、红蓝格等色,皂洗1次褪色较多,以后褪色不多,首次与永久性耐洗色牢度也相差0. 5~1级;有些色牢度较差者,像深蓝、大红等色,皂洗1次褪色虽然不多,但随着皂洗次数的增加,褪色不断增多,首次与永久性耐洗色牢度竟相差1. 5~2级。棉纤维属纤维素纤维,大分子上有较多的自由羟基,具有较好的亲水性和吸湿性,公定回潮率为8 %。 可用染料有直接、活性、盐基、硫化、还原、偶氮、酞菁等,棉纤维一般是用上述染料染色而成。在染色过程中,染料首先在纤维表面发生吸附,使纤维表面的染料浓度远高于纤维内部的染料浓度,促使染料向纤维内部扩散,最后通过氢键、范德华力和共价键与纤维结合而固着在纤维上,达到平衡上染百分率。棉织物皂洗时,在洗涤剂的作用下,首先洗除少量机械地吸附在纤维表面的浮色,或使浮色再度扩散渗透到纤维内部;其次是拆散棉纤维无定形区分子之间的结合力,增加纤维的膨化程度,使染料与纤维之间的结合力减弱,部分靠结合力固着的染料克服分子的引力及纤维结构因素所产生的障碍也脱落下来,最终达到永久

耐洗色牢度的检测方法

耐洗色牢度的检测方法(GB/T 3921.1-1997)(2006-09-02 12:21:39) 耐洗色牢度检测方法仅适于检测洗涤对纺织品色牢度的影响。耐洗色牢度由于配方、试验条件不同,有五种检测的方法。 ⒈检测准备 ⑴试样的制备:试样的制备方法有两种,具体如下: ①如试样是织物,取40mm×100mm的试样两块,一块正面与一块40mm×100mm多纤维贴衬织物相贴合,另一块夹于两块40mm×100mm单纤维贴衬织物之间。分别沿一短边缝合,制成两个组合试样。 ②如试样是纱线或散纤维,可将纱线编成织物,按织物试样制备。也可取纱线或散纤维制成一薄层,用量约为贴衬织物总量的一半。将一块试样夹于一块40mm×100mm多纤维贴衬织物和一块40mm×100mm染不上颜色的织物之间,另一块夹于两块40mm×100mm的单纤维贴衬织物之间,分别沿四边缝合,制成两个组合试样。 ⑵试剂: ①肥皂,含水率不超过5%,成分含量按干质量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游离碱(以Na2CO3计):0.3%(最大); 游离碱(以NaOH计):0.1%(最小); 总脂肪物:850g/kg(最小); 制备肥皂混合脂肪酸冻点:30℃(最高); 碘值:50(最大); 不含荧光增白剂。 ②皂液,每升水含5g肥皂和2g无水碳酸钠。 ③如需要,可用合成洗涤剂4g/L代替皂片5g/L。 ⑶检测用贴衬织物:检测用贴衬织物需两块,每块尺寸为40mm×100mm,第一块用试样的同类纤维制成,第二块则由表3-25规定的纤维制成。如试样是混纺或交织品,第一块为主要含量的纤维制成,第二块为次要纤维制成。 表3-25 耐洗色牢度试验用贴衬织物 第一块 贴衬织物第二块贴衬织物 方法1、2、3 方法4 方法5 棉纤维羊毛粘胶纤维粘胶纤维 羊毛棉纤维-- 丝棉纤维棉纤维- 亚麻棉纤维棉纤维或粘胶纤维棉纤维或粘胶纤维 粘胶纤维羊毛棉纤维棉纤维 醋酯纤维粘胶纤维粘胶纤维- 聚酰胺纤维羊毛或粘胶纤维棉纤维或粘胶纤维棉纤维或粘胶纤维 聚酯纤维羊毛或棉纤维棉纤维或粘胶纤维棉纤维或粘胶纤维

色牢度测试标准

色牢度测试标准:

1. 《纱线捻度测试》 GB/T 2543.1-2001;GB/T 2543.2-2001;ISO 2061:1995; ISO 7211-4:1984;BS EN ISO 2061:1996; ASTM D1422-1999;ASTM D1423-2002; 2. 《织物单位面积重量的测定》 GB/T 4669-1995;FZ/T 60003-1993;ISO 3801:1977; ISO 9037-1:1989;JIS L 1096-1999 Section 6.4; BS 2471-2005 ;ASTM D 3776-2002; ASTM D 3887-2004 Section 9; 3. 《纺织品耐水洗色牢度测试》 GB/T 3921. 1~5-1997;GB/T 12490-1990;ISO 105 C01-C05:1989; ISO 105-C10:2006;ISO 105-C06:2002;DIN EN ISO 105-C06:1997; AATCC 61-2003;JIS L 0844-2005(Method B Method C); 4. 《纺织品耐摩擦色牢度测试》 GB/T 3920-1997;ISO 105-X12:2001;BS EN ISO 105-X12:2002; DIN EN ISO 105-X12:2002;EN ISO 105-X12: 2002; AATCC 8-2005;JIS L 0849-2004: Type I; 5. 《纺织品耐汗渍色牢度测试》 GB/T 3922-1995;ISO 105-E04:2002;BS EN ISO 105-E04:1996; DIN EN ISO 105-E04:1996;AATCC 15-2002 6. 《纺织品耐水渍色牢度测试》 GB/T 5713-1997;ISO 105-E01:2002;BS EN ISO 105-E01:1996; DIN EN ISO 105-E01:1996;EN ISO 105-E01:1996; AATCC 107-2002 7. 《纺织品耐海水色牢度测试》 GB/T 5714-1997;ISO 105-E02:2002;BS EN ISO 105-E02:1996; DIN EN ISO 105-E02:1996;EN ISO 105-E02:1996; JIS L 0847-2004;AATCC 106-2002 8. 《纺织品耐干洗色牢度测试》

阿迪达斯耐洗色牢度

目的 这种测试方法可以用来评定各种纺织品的耐水洗色牢度。 这种测试方法也可以用来测定同一织物上不同明暗颜色之间的串色程度,而且当一块儿织物含有明暗不同的多种颜色时,必须进行该项测试。 原理 ⅰ)将纺织品试样与DW ISO 105-F10多纤维贴衬织物合在一起,放于皂液中,在规定的时间和温度下进行搅拌。为了增加摩擦作用,可以在皂液中放一些小钢球。用相应的灰色样卡评定试样的变色和多纤维贴衬织物的沾色。 ⅱ)将明暗多色织物放于皂液中,在规定的时间和温度下进行搅拌。为了增加摩擦作用,可以在皂液中放一些小钢球。用相应的灰色样卡评定试样的变色和多纤维贴衬织物的沾色。 设备 合适的机械装置,在可以调温的水浴锅中心装有一根旋转轴杆,盛有多只不锈钢容器,转速为40±2 r/min。 不锈钢容器的大小为:直径7.5㎝,高度为12.5㎝,容量为550±50ml 不锈钢球,防腐蚀,直径大约为0.6㎝,重为1公斤 符合ISO-F10标准的的DW多纤维粘衬织物 250ml的塑料量筒 250ml的烧杯 移液吸管 2公升塑料或者玻璃杯 温度计(0~100℃) 数字计时器 阿迪达斯集团专有和机密信息: 本手册包含专有和机密信息,仅限于阿迪达斯集团和其授权的供应商、分包商以及材料供应商使用。本手册的收件人必须遵守使用要求,不得向除需要使用该信息的本公司员工以外的任何人透露本手册包含的任何信息。

平缝机 白色缝纫线 变色评定灰色样卡 沾色评定灰色样卡 对色灯箱 试剂 符合ECE要求的磷酸盐B型洗涤剂(不添加荧光增白剂) 或符合AATCC标准的WOB型洗涤剂(不添加荧光增白剂) 蒸馏水/去离子水,三级 试样准备 织物: 类型(ⅰ)剪取长×宽=10㎝×4㎝的测试布样,对于彩色织物,印花布或者条纹布,要根据织物颜色的种类设计多组试验,试样的留边不能超过5㎝。 剪取多纤维贴衬织物长×宽=10㎝×4㎝ 将测试试样与一块多纤维贴衬织物相贴合,用缝纫线沿短边进行缝合形成 组合试样。 类型(ⅱ)剪取两块儿长×宽=10㎝×4㎝的测试试样,一块儿为深色的布样,另一块儿为浅色的布样。 浅色织物和深色织物的重量和结构要相同(如果达不到这种要求的话应使 它们的纤维成分保持相同) 将测试试样用缝纫线沿短边进行缝合形成组合试样。 颜色的阿迪达斯集团专有和机密信息: 本手册包含专有和机密信息,仅限于阿迪达斯集团和其授权的供应商、分包商以及材料供应商使用。本手册的收件人必须遵守使用要求,不得向除需要使用该信息的本公司员工以外的任何人透露本手册包含的任何信息。

AATCC 61-2007 耐洗色牢度

Developed in 1950 by AATCC Committee RA60; revised 1952, 1954, 1957, 1960, 1961, 1970, 1972, 1986 (title change), 1989, 1993, 1994, 1996, 2003, 2006 (title change), 2007; reaffirmed 1956, 1962, 1965, 1968, 1969, 1975, 1980, 1985; editorially revised 1973, 1974, 1975, 1976, 1981, 1983, 1984, 1991, 1995, 1998, 2002, 2004; editorially re-vised and reaffirmed 2001. Partly equivalent to ISO 105-C06. 1.Purpose and Scope 1.1These accelerated laundering tests are to evaluate the colorfastness to laun-dering of textiles which are expected to withstand frequent laundering. The fabric color loss and surface changes resulting from detergent solution and abrasive ac-tion of five typical hand or home launder-ings, with or without chlorine, are roughly approximated by one 45 min test (see 9.2-9.6). However, the staining ef-fect produced by five typical hand or home launderings cannot always be pre-dicted by the 45min test. Staining is a function of the ratio of colored to undyed fabrics, fiber content of fabrics in the wash load and other end-use conditions which are not always predictable. 1.2 When this test method was origi-nally developed, various options of this method were intended to evaluate the color change and staining by five home or commercial launderings, on an accel-erated basis. Throughout the years, com-mercial laundering procedures have changed and commercial cleaning today involves many different types of pro-cesses, dependent on the type of product being cleaned that cannot be duplicated by one accelerated laboratory procedure. In 2005, all references to commercial laundering were removed as it is not known if these procedures accurately rep-licate typical commercial laundering pro-cesses used today. 2. Principle 2.1Specimens are tested under appro-priate conditions of temperature, deter-gent solution, bleaching and abrasive ac-tion such that the color change is similar to that occurring in five hand or home launderings. The color change is obtained in a conveniently short time. The abra-sive action is a result of the frictional ef-fects of fabric against canister, the low li-quor ratio and the impact of the steel balls on the fabric. 3. Terminology 3.1colorfastness, n.—the resistance of a material to change in any of its color characteristics, to transfer of its color- ant(s) to adjacent materials or both, as a result of the exposure of the material to any environment that might be encoun- tered during the processing, testing, stor- age or use of the material. 3.2laundering, n.—of textile mate- rials, a process intended to remove soils and/or stains by treatment (washing) with an aqueous detergent solution and nor- mally including subsequent rinsing, ex- tracting and drying. 4. Safety Precautions NOTE: These safety precautions are for information purposes only. The pre- cautions are ancillary to the testing proce- dures and are not intended to be all inclu- sive. It is the user’s responsibility to use safe and proper techniques in handling materials in the test method. Manufactur- ers MUST be consulted for specific de- tails such as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s and other manufacturer’s recommenda- tions. All OSHA standards and rules must also be consulted and followed. 4.1Good laboratory practices should be followed. Wear safety glasses in all laboratory areas. 4.2All chemicals should be handled with care. 4.3The 1993 AATCC Standard Refer- ence Detergent WOB may cause irrita- tion. Care should be taken to prevent ex- posure to skin and eyes. 4.4An eyewash/safety shower should be located nearby for emergency use. 4.5Manufacturer’s safety recommen- dations should be followed when operat- ing laboratory testing equipment. 5. Apparatus, Reagents and Materials 5.1Launder-Ometer or other compara- ble equipment (see 12.1). 5.1.1A laundering machine for rotat- ing closed canisters in a thermostatically controlled water bath at 40 ± 2 rpm (see 12.1). 5.1.2Stainless steel lever lock canis- ters Type 1 (see 12.1) 500 mL (1 pt), 75 × 125 mm (3.0 × 5.0 in.) for Test No. 1A. 5.1.3Stainless steel lever lock canis- ters Type 2 (see 12.1) 1200 mL, 90 × 200 mm (3.5 × 8.0 in.) for Tests No. 2A, 3A, 4A and 5A. 5.1.4Adapter plates for holding canis- ters (see 5.1.3) on laundering machine shaft (see 12.1). 5.1.5Stainless steel balls, 6 mm (0.25 in.) in diameter (see 12.1). 5.1.6Teflon fluorocarbon gaskets (see 7.4.2, 12.1 and 12.2). 5.1.7Preheater/storage module (see 7.4, 12.1 and 12.3). 5.2Scales for rating test results. 5.2.1AA TCC Chromatic Transference Scale (see 12.4). 5.2.2Gray Scale for Color Change (see 12.4). 5.2.3Gray Scale for Staining (see 12.4). 5.3Reagents and materials. 5.3.1Multifiber test fabrics No. 1 and FB (8 mm [0.33 in.] bands) contains bands of acetate, cotton, nylon, silk, vis- cose rayon and wool. Multifiber test fab- rics No. 10, and FA (8 mm [0.33 in.] bands) and No. 10A and FAA (15 mm [0.6 in.] bands) contain bands of acetate, cotton, nylon, polyester, acrylic and wool (see 12.5). 5.3.2 Bleached cotton test fabric, 32 × 32 ends × picks/cm (80 × 80 ends × picks/in.) construction, 100 ± 3 g/m2 (3.0 ± 0.1 oz/yd2), desized without fluorescent whitening agent (see 12.5). 5.3.31993 AATCC Standard Refer- ence Detergent WOB (without fluores- cent whitening agent and without phos- phate) (see 10.5 and 12.6). 5.3.41993 AATCC Standard Refer- ence Detergent (with fluorescent whiten- ing agent) (see 10.5 and 12.6). 5.3.5Water, distilled or deionized (see 12.7). 5.3.6Sodium hypochlorite (NaOCl) bleach (see 12.8). 5.3.7Sodium carbonate (Na 2 CO 3 ). 5.3.8Sulfuric acid (H 2 SO 4 ), 10% (see 12.8.1). 5.3.9Potassium iodide (KI), 10% (see 12.8.1). 5.3.10Sodium thiosulfate (Na 2 S 2 O 3 ), 0.1N (see 12.8.1). 5.3.11Crockmeter test cloth cut in 50 mm (2 in.) squares (see 12.9). 5.3.12White cards (specimen mounts) with Y tristimulus value at least 85%. 6. Test Specimens 6.1The sizes of the specimens required for the various tests are as follows: 50 × 100 mm (2.0 × 4.0 in.) for Test No. 1A, 50 × 150 mm (2.0 × 6.0 in.) for Tests No. 2A, 3A, 4A and 5A. 6.2Test only one specimen in each canister. 6.2.1Test one specimen per laboratory sample. Replication may be advisable for AATCC Test Method 61-2007 Colorfastness to Laundering: Accelerated

耐水洗色牢度

染色牢度(简称色牢度),是指染色织物在使用或加工过程中,经受外部因素(挤压、摩擦、水洗、雨淋、曝晒、光照、海水浸渍、唾液浸渍、水渍、汗渍等等)作用下的退色程度,是织物的一项重要指标。根据试样的变色和未染色贴衬织物的沾色来评定牢度等级。纺织品色牢度测试是纺织品内在质量测试中一项常规检测项目。色牢度好与差,直接涉及人体的健康安全,色牢度差的产品在穿着过程中,碰到雨水、汗水就会造成面料上的颜料脱落褪色,则其中染料的分子和重金属离子等都有可能通过皮肤被人体吸收而危害人体皮肤的健康,另一方面还会影响穿在身上的其它服装被沾色,或者与其他衣物洗涤时染脏其他衣物。因织物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所受的条件差别很大,要求各不相同,故现行的试验方法大部分都是按作用的环境及条件进行模拟试验或综合试验,所以染色牢度的试验方法内容相当广泛。 但纵观国际标准组织(ISO)、美国染色家和化学家协会(AATCC)、日本(JIS)、英国(BS)等诸多标准,最常用的还是耐洗、耐光、耐摩擦及耐汗渍、耐熨烫、耐气候等项。而在实际工作中,主要是根据产品的最终用途及产品标准来确定检测项目,如毛纺织产品标准中规定必须检测耐日晒色牢度,针织内衣当然要测耐汗渍牢度,而户外用纺织品(如遮阳伞、灯箱布、蓬盖材料)则当然要检测其耐气候色牢度。 常见的单项色牢度测 试有耐洗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等 1 色牢度标准 纺织品色牢度测试采用的GB/T标准与AATCC标准见表1。 表1色牢度标准 Tab.1 The Standards of Color Fastness 项目 GB/T标准 AATCC标准 耐水色牢度 GB/T 5713—1997[2] AATCC 107—2007[3] 耐汗渍色牢度 GB/T 3922—1995[4] AATCC 15—2007[5] 耐摩擦色牢度 GB/T 3920—2008[6] AATCC 8—2007[7] 2 耐水色牢度标准比较 2.1 试样 G B / T 5 7 1 3—1 9 9 7规定的试样尺寸为4 0 m m×1 0 0 m m,为长方形试样,一般掌握试样纬向长度40 mm,经向长度100 mm。AATCC 107—2007规定的试样尺寸为(60±2)mm×(60±2) mm,为正方形试样。 2.2 贴衬织物 GB/T 5713—1997规定的贴衬可以是多纤维贴衬织物,也可以是单纤维贴衬织物。若使用单纤维贴衬,则其中一块贴衬用试样的同类纤维制成,另一块贴衬用相应标准规定的纤维制成,如试样为混纺或交织品,则第一块用主要含量的纤维制成,第二块用次要含量的纤维制成。多纤维贴衬规格有两种,DW型及TV型:DW型组成为羊毛、腈纶、涤纶、锦纶、棉、醋酯;TV型组成为粘胶、腈纶、涤纶、锦纶、棉、三醋酯。AATCC 107—2007规定只能使用多纤维贴衬,有NO.1及NO.10两种规格。NO.1组成为羊毛、粘胶、桑蚕丝、锦纶、棉、醋酯;NO.10组成为羊毛、腈纶、涤纶、锦纶、棉、醋酯。

纺织品耐汗渍色牢度试验标准

纺织品耐汗渍色牢度试验标准 1.概述 1.1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种纺织品的耐汗渍色牢度试验。 1.2原理:将纺织品试样与规定的贴衬织物合在一起,放在含有组氨酸的两种不同试液中,分别处理后,去除试液,放在试验装置内两块具有规定压力的平板之间,在规定温度条件下,放置规定的时间,然后将试样和贴衬织物分别干燥。用灰色样卡或仪器评定试样的变色和贴衬织物的沾色。 1.3引用标准: ISO 105-A01:1994,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试验通则 ISO 105-A02,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 ISO 105-A03,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 ISO 105-A04,贴衬织物沾色程度的仪器评定方法 ISO 105-A05,色泽变化分级率的测定和仪器评定 ISO 105-F01,羊毛贴衬织物规格 ISO 105-F02,棉和粘胶贴衬织物规格 ISO 105-F03,锦纶贴衬织物规格 ISO 105-F04,涤纶贴衬织物规格 ISO 105-F05,腈纶贴衬织物规格 ISO 105-F06,丝贴衬织物规格 ISO 105-F07,二醋酯贴衬织物规格 ISO 105-F10,纺织品色牢度试验多纤维贴衬织物规格

2.设备和材料 2.1 试验设备:包括一个不锈钢架;一块重5kg、底部面积11.5cm×6cm的重锤,并附有尺寸相同,厚度为0.15cm的玻璃板或丙烯酸树脂板。组合试样必须为10cm×4cm,以保证试样受压12.5kPa。 2.2 恒温箱:保温在37±2℃。 2.3 试剂: 1).L-组氨酸盐酸盐一水合物(C6H902N3·HCl·H20),化学纯; 2).氯化钠(NaCl),化学纯; 3).磷酸氢二钠十二水合物(Na2HPO4·12H2O)或磷酸氢二钠二水合物 (Na2HPO4·2H20),化学纯; 4).磷酸二氢钠二水合物(NaH2PO4·2H2O),化学纯; 5).氢氧化钠(NaOH),化学纯。 2.4 贴衬织物:用一块多纤维贴衬或用两块单纤维贴衬。 当选用单纤维贴衬时,每个试样需两块,每块尺寸为(40±2)mm×(100±2)mm,第一块用试样的同类纤维制成,第二块则由下表规定的纤维制成。 如试样为混纺或交织品,则第一块用主要含量的纤维制成,第二块用次要含量的纤维制成。 2.5评定变色及沾色用灰色样卡。 3.试样准备

欧盟关于色牢度的标准

欧盟关于色牢度的标准 耐洗涤色牢度Color fastness to Laundry. 耐洗涤色牢度,变色至少应3~4级,沾色(Staining)至少应3~4级。 本规范不适用于标签标明“仅干洗”或者类似产品(对于此类标志的产品,其范围与正常实际使用情况相同)、白色产品、不染色印花的产品、不可洗涤的家具织物。 评估与检定:申请者提交使用方法ISO 105 C06(单洗,以产品上标注的温度,使用过硼酸盐洗涤剂)试验的试验报告。 耐汗渍色牢度(酸汗和碱汗) Color fastness to acid perspiration / alkali perspiration 耐汗渍色牢度(酸汗和碱汗)至少应3~4级(变色和沾色)。 但是,对于深色织物(标准深度>1/1)以及由再生羊毛制成,或者组成成分中含有超过20%的蚕丝的织物,也允许3级。 本规范不适用于白色产品、不染色印花的产品、家具织物、窗帘或用于室内装饰的类似纺织品。 评估与检定:申请者提交使用方法ISO 105 E04(酸汗和碱汗,与多纤维贴衬织物对照)试验的试验报告。 耐湿摩擦色牢度Color fastness to wet crocking/ Rubbing. 耐湿摩擦色牢度至少应2~3级。但是对于用靛蓝染料染色的粗斜纹棉布(牛仔布),也允许2级。 本规范不适用于白色产品、不染色印花的产品。 评估与检定:申请者需提交使用方法ISO 105 X12试验的试验报告。 耐干摩擦色牢度Color fastness to dry crocking/ Rubbing.. 耐干摩擦色牢度至少应4级。 但是,对于用靛蓝染料染色的粗斜纹棉布(牛仔布),也允许3-4级。 本规范不适用于白色产品、不染色印花的产品,和用于室内装饰的窗帘或类似纺织品。 评估与检定:申请者提交使用方法ISO 105 X12试验的试验报告。 耐光色牢度Color fastness to light 家具、窗帘或帷幔用织物,耐光色牢度至少应5级;其他产品耐光色牢度至少4级。 但是,家具、窗帘或帷幔用织物的颜色较浅(标准深度<1/12)时,以及组成成分中有超过20%的羊毛,或角蛋白纤维,或蚕丝,或亚麻,或其他韧皮纤维时,也允许4级。 本要求不适用于床垫套、床垫防护物或内衣。 评估与检定:申请者需提交使用方法ISO 105 B02试验的试验报告

纺织品色牢度的测试方法

纺织品色牢度的测试方法 摘 要:介绍了纺织品色牢度中变色灰色样卡、沾色蓝色样卡的使用方法,以及色牢度仪器评定的方法。 纺织品色牢度测试主要分为两种:色牢度目测评定和色牢度仪器评定。 1、色牢度目测评定 色牢度目测评定是以试后样与原样两者之间以目测对比色差的大小为依据的。通常采用变色和沾色灰色样卡,以及蓝色羊毛标作为评定标准。 1.1 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 由五对无光的灰色小卡片(或布片)组成,分为五个牢度等级,即5,4,3,2,1,在没两个等级中再补充半级,即4-5,3-4,2-3,1-2,合称五级九档灰卡。每对的第一组均是中性灰色,其中仅5级的第二组成相一致,其他各对的第二组成在色泽上依次变浅,色差逐级增大。 GB 250 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 本灰卡适用于GB 、 ISO 、AATCC 、DIN 、BS 、JIS 、 EN 标准中的纺织品色牢度评级

变色评级时,将原样与试后样按同一组织结构方向并列置于同一平面上,灰色样卡也置于其旁,然后在上面放一个中性灰色遮框,使灰色样卡与试样面积相同,在规定观察条件下,以样卡色差程度与试样相近的一级作为试样牢度等级。 1.2 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 沾色灰卡由五对无光的灰色或白色小卡片(或布片)组成,同样分为五级九档。每对的第一组成均是白色,其中仅五级的第二组成相一致,其他各对的第二组成依次变深,色差逐级增大。 GB 251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 本灰卡适用于GB 、ISO 、AATCC 、DIN 、BS 、JIS 、EN 标准中的纺织品色牢度评级 变色评级示意图 1-灰卡 2-原样 3- 灰卡中的一对纸片4- 试 沾色评级示意图 1-沾色灰卡 2-相邻的两对小纸片 3-试前贴衬 4-试后

影响纺织品色牢度的几个因素.

纺织品的染色牢度(简称色牢度,是指染色或印花的织物在使用或加工过程中,经受外部因素(挤压、摩擦、水洗、雨淋、曝晒、光照、海水浸渍、唾液浸渍、水渍、汗渍等等作用下的退色程度,是织物的一项重要指标。色牢度好,纺织品在后加工或使用过程中不容易掉色;色牢度差,则会出现掉色或沾色等情况, 造成很多麻烦。 1 纺织品色牢度的常见问题 在日常抽检和消费者投诉中,最常见的纺织品色牢度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1耐日晒牢度不合格。外套服装在穿着过程中,受日光照射多的部位颜色变浅或变色(一般是后背和肩膀部位,而照射不到或照射少的地方颜色不变或变化轻,造成原来颜色一致的产品颜色深浅不一,无法再继续使用。 2耐水洗色牢度、耐皂洗色牢度和耐干洗色牢度不合格。高级的蚕丝服装、羊毛服装、纯棉服装最容易存在这方面问题。 3耐摩擦色牢度不合格。纺织品在使用过程中,因为产品的不同部位受到的摩擦程度不同,掉色的程度不同。比如上衣、袖子的肘部、领部及腋下最容易掉色。此外,裤子的臀部和膝盖部位也容易掉色。 4汗渍色牢度不合格。主要是夏天的衣服或贴身的内衣在穿着时,经汗液的浸渍而掉色。 2 影响色牢度的因素和改善方法 色牢度差的产品在穿着过程退色,会影响穿在身上的其他服装,或者在与其他衣物洗涤时沾染其他衣物,影响美观和服用性能;另一方面,色牢度好与坏还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健康安全。色牢度差的产品上的染料分子和重金属离子等有可能通过皮肤被人体吸收而危害皮肤,甚至伤害身体健康。 影响纺织品色牢度的因素分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指染料和纤维结合的牢固程度,外部因素指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外界因素对其施加的外力或提供的环

境条件。外部因素无法控制,因而生产者要努力提高产品本身的色牢度。下面就个人实际经验提出几个解决办法,供大家借鉴。 2.1 染化料的选择 一种产品的色牢度如何,染化料的选择非常重要。如果染化料选择不合适,再好的助剂、再好的染色工艺, 都没有办法染出高质量的色牢度。只有选择了合适的染料,才能谈及下一步问题。 2.1.1 根据纤维的特性选择染料 不同种类染料与纤维的结合形式不同,结合键的牢固程度也不同。在染料种类确定了以后,再选择染色性能高的染料。比如,染羊毛织物时,同样是强酸性染料,国产的就不如进口的强酸性染料染色性能好,不仅色泽不好, 其结合的牢固程度也不如后者好;或者同样是国产强酸性染料,不同的染料与羊毛结合牢度及染色鲜艳度也不同。如用弱酸染料染羊毛纱的色牢度就比强酸性染料高;而纯棉织物或再生纤维素纤维类织物,则既可以用直接染料, 也可以用活性染料;蚕丝类织物除可以用弱酸性染料、某些活性染料外,还可用个别直接染料。 2.1.2 根据颜色深浅选染料 在确定了染料的大类以后,就要根据所染颜色的色系和深度进一步确定具体使用哪种染料。第一,尽量选用色光与所需颜色接近的染料,如有偏差,再用别的染料调色。第二,看所选染料自身的色牢度指标。染料自身色牢度就差,通过工艺最多可提高半级色牢度。第三,看染料上染的饱和度能否达到所要求颜色的深度。如果选上染率很低的染料,即使经过加工能临时达到所需要的高深 科技·前沿 Science & Front 影响纺织品色牢度的几个因素 Several Factors to Effect Textile Color Fastness

色牢度测试标准

色牢度测试标准

色牢度测试标准:

1. 《纱线捻度测试》 GB/T 2543.1-2001;GB/T 2543.2-2001;ISO 2061:1995; ISO 7211-4:1984;BS EN ISO 2061:1996; ASTM D1422-1999;ASTM D1423-2002; 2. 《织物单位面积重量的测定》 GB/T 4669-1995;FZ/T 60003-1993;ISO 3801:1977; ISO 9037-1:1989;JIS L 1096-1999 Section 6.4; BS 2471-2005 ;ASTM D 3776-2002;

ASTM D 3887-2004 Section 9; 3. 《纺织品耐水洗色牢度测试》 GB/T 3921. 1~5-1997;GB/T 12490-1990;ISO 105 C01-C05:1989; ISO 105-C10:2006;ISO 105-C06:2002;DIN EN ISO 105-C06:1997; AATCC 61-2003;JIS L 0844-2005(Method B Method C); 4. 《纺织品耐摩擦色牢度测试》 GB/T 3920-1997;ISO 105-X12:2001;BS EN ISO 105-X12:2002; DIN EN ISO 105-X12:2002;EN ISO 105-X12: 2002; AATCC 8-2005;JIS L 0849-2004: Type I; 5. 《纺织品耐汗渍色牢度测试》 GB/T 3922-1995;ISO 105-E04:2002;BS EN ISO 105-E04:1996; DIN EN ISO 105-E04:1996;AATCC 15-2002 6. 《纺织品耐水渍色牢度测试》 GB/T 5713-1997;ISO 105-E01:2002;BS EN ISO 105-E01:1996; DIN EN ISO 105-E01:1996;EN ISO 105-E01:1996; AATCC 107-2002 7. 《纺织品耐海水色牢度测试》 GB/T 5714-1997;ISO 105-E02:2002;BS EN ISO 105-E02:1996; DIN EN ISO 105-E02:1996;EN ISO 105-E02:1996; JIS L 0847-2004;AATCC 106-2002 8. 《纺织品耐干洗色牢度测试》 GB/T 5711-1997;ISO 105-D01:1993;BS EN ISO 105-D01:1995; DIN EN ISO 105-D01:1995;EN ISO 105-D01:1995; AATCC 132-2004; 9. 《纺织品耐热压色牢度测试》 GB/T 6152-1997;ISO 105-X11:1994;EN ISO 105-X11:1996; DIN EN ISO 105-X11:1996;BS EN ISO 105-X11:1996 AATCC 133-2004 10. 《纺织品耐干热(热压除外)色牢度测试》

DIN53160-2汗渍色牢度试验方法

DIN53160-2汗渍色牢度试验方法 https://www.sodocs.net/doc/1e2645472.html, 2007-02-09 09:44:53 来源:收藏 前言 这个暂行标准,在NPE、NAB工作委员会14“着色剂的分析方法”的NPE、NAB工作范围14.1“汗渍色牢度”中被编写。 为避免误解,指出:根据这个暂行标准的检测方法不同于DIN ENISO-E04《纺织品色牢度试验》及ISO105-E04、EN ISO105-E04所给出的试验方法。 1、用范围: 暂行标准在汗渍色牢度中确定了检测样品的检测方法,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那种易带 入口中或与皮肤有直接接触的样品的检测。通过测试,可以确定被检样中的着色剂中五湖四海可以从使用物品转移到皮肤上。 该暂行标准不适用于那种与被规定的食品相接触,以及使用物品的一部分或使用物品所有脱落,提供限制性作用的着色剂的被检样品。 这种检测方法,对所有使用物体都适用,与配色方法(例如:上色、加工、涂层)、一种可能的机械性损耗(例如:在壳涂层机械性磨损之后,有色层的剥落,不被考虑)无关。

2、引用标准 通过注明数据的说明或不注明的说明,本试验标准包含不源于别的出版物的规定,标 准说明被引用于文章的各自地方,并且出版物在下述被提及,在注明数据的说明中,出版物之后的改进和修改仍属于这个暂行标准,一旦有改进和修改的新的出版物出现,建议使用新的出版物。 DIN12491 玻璃试验设备——真空——干燥皿 DIN12880-1 电动实验设备——热柜——安全技术要求和检测——一般技术要求 DIN55943 着色剂——术语 DIN EN971-1 清漆和涂层材料——定义和术语 DIN ISO3696 分析实验用水——专门说明和检测方法 3、测试仪器 3.1质量分析用多纤维贴衬:中密,15mm×8mm。 3.2胶粘带:无色的带粘性的透明塑料胶带。 3.3干燥皿:根据DIN(德国工业标准)12491规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