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国外循环经济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国外循环经济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国外循环经济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国外循环经济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国外循环经济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摘要】循环经济得提出打破了传统经济进展理论把经济和环境系统割裂得弊端,要求把经济进展建立在自然生态规律得基础上,为传统经济模式转向可持续进展得经济模式提供了新得理论范式.本文重点归纳总结国外发达国家进展循环经济得成功经验,指出我国要探究适合国情得循环经济进展模式,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快建设社会中介服务组织等.

【关键词】循环经济经验启发

一、国外循环经济进展得要紧经验

1、法律法规体系方面

在法治社会,“先进得经济模式要以立法来规范”.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在进展循环经济过程中都有自己得循环经济立法,本文以立法进展比较完善得德国、日本、美国等来看立法对进展循环经济得作用.纵观这几个国家得立法,总得来讲:立法目得明确、横向和纵向体系完备、结构合理.立法模式要紧有:单个行业法立法模式和混合立法模式.德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展循环经济得国家之一,其立法模式为单个行业法立法模式,包过法律、条例、指南三个层面,1972年制定了《废物处理法》,1991年制定了《包装废弃物处理法》,1994年制定了《循环经济和废物处理法》,经三次修改1996年制定了《循环经济和废弃物治理法》.在此基础上,德国于1991年通过《包装条例》,1992年通过《限制废车条例》,逐步建立了完善得法律体系.日本采取自上而下得立法方式,分差不多法、综合法、专项法三个层面,制定《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差不多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两部综合法:《废弃物处理法》、《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在综合法得框架下制定各种专项法律法规,包括:《多氯联苯废弃物妥善处理专门措施法》、《容器和包装物得分类收集与循环法》、《专门在利用法》、《建筑材料循环法》、《绿色采购法》、《化学物质排出治理促进法》、《特种家用机器循环法》等.wcoM而美国采取混合立法模式,尽管没有一部全国性得立法,但各个州都有自己得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促进循环经济得进展.

2、循环经济政策方面

在循环经济得进展过程中,政府应当发挥引导作用,制定财政政策、税收政策、政府奖励惩处政策、政府采购政策、收费政策等相关政策.目前一些发达国家采取得具有不错效果得政策有:(1)征收新材料税,目得是减少厂家对新材料得使用,在生产源头减少资源得使用.(2)征收填埋和焚烧税,从而迫使企业对废弃物进行多层次得利用,减少废弃物得排放.(3)征收生态税,目前德国已开始征收生态税,除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外,其他能源都要征收生态税,间接产品也不例外,鼓舞使用可再生能源.(4)减税退税政策,美国对购买回收再生资源及污染防治型设备得企业可减税(销售税)10%,日本对废塑料制品类再生处理设备在使用年限内,除普遍退税外,还按价格得14%进行专门退税.对废纸脱墨处理装置、铝再生制造设备、空瓶洗净装置等,除实行专门退税外,还可退还3年得固定资产税.(5)垃圾处理预交费制度,一些发达国家采纳预交金制度,一部分用于废弃物得回收处理,另一部分用于回收新技术得研究开发.(6)按垃圾数量收费,从而使企业对自己得生产行为负责,促使其减少垃圾数量得制造.(7)废旧物资商品化收费,即对废弃物再商品化收取一定得费用.(8)收取污水治理费,在德国,居民用水中含有污水治理费,市民用水每立方米为75马克,其中25马克归饮水公司,5马克归废水处理公司.(9)押金抵押返回政策,德国对饮料瓶收取押金制度,非常好地减少了瓶子得白费.(10)政府绿色采购制度,规定政府必须优先采购使用可再生资源得产品.(11)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明确规定了生产者得产品责任和产品使用后废弃物得处理责任.(12)循环目标制度,在开展各项循环经济活动过程中,确立明确、具体得循环目标制度作为导向,有利于实践活动有目得性、有针对性得开展.(13)绿色信贷制度,对采取可再生资源、致力于废弃物回收利用、新节能技术研发得一些企业,提供优惠信贷服务,但同时在对循环经济产业贷款时,要严格把关,防止混水摸鱼.

3、企业主体作用方面

企业是进展循环经济得主体,企业得进展状况直截了当关系到循环经济进展得好坏.一些发达国家得企业如杜邦公司、丹麦卡伦堡工业园区基本上非常好得企业进展模式,发达国家在完善本国循环经济立法得同时,还注重企业得社会责任.终端产品得生产企业一般都要承

产品回收再利用得责任.不管是生产者责任原则,依然家用电器循环利用得法律规定,都要求生产企业必须按照规定处理和循环利用最终使用后得废弃物.生产厂家有责任回收利用自己得产品,并逐步提高这种回收利用得比例.企业要实行绿色设计,推广清洁生产,建立绿色工业园区,实施绿色营销和绿色治理.同时应强调资源利用和环境爱护中权力和责任得相当匹配,逐步形成企业社会责任得社会化、制度化,使得企业从追求利润最大化到社会价值最大化.

4、社会舆论宣传方面

进展循环经济不仅需要政府得提倡和企业得自律,同时需要全社会公民得共同参与,政府在对循环经济不断地宣传教育得过程中,公众参与得程度也会越来越高.一些发达国家特别重视循环经济得宣传教育,在电视上、报纸上、甚至于街头进行宣传教育,美国把每年11月15日定为“循环利用日”,日本把每年10月定为“循环宣传月”,运用各种手段与传媒加强对循环经济得宣传,提高国民对实现零排放或者低排放得环保意识,从幼儿到老人各个年龄层,在学校、社区、家庭、单位等多种场所进行宣传教育,同时把环保教育列为学校教育,通过小孩来妨碍大人们得消费行为.同时,由于消费者意识得提高,从而促使企业生产行为得改变,消费者对可再生资源得产品得偏好使得企业不得不生产可再生资源得产品.

5、社会中介服务组织方面

社会中介组织得作用是政府部门和盈利性部门无法代替得,要是做到循环经济在全国开展,公众得参与是必不可少得,下面具体介绍其他一些国家在这些组织建设方面得情况.(1)日本得废旧物品回收情报服务机构.日本大阪有关部门专门建立了废旧物品回收情报服务机构.该机构还出版《大阪资源信息循环月刊》,定期公布各类废旧物品方面得信息.同时,该机构还定期组织废旧物品调剂交易会,及时沟通信息、调剂商品余缺,推动垃圾减量运动得进展和消费得节约,推进循环经济得进展.(2)加拿大得社区服务组织.蒙特利尔市政府定期与社区服务组织签订环境维护与废弃物回收合同,由该组织动员社区群众和志愿者担任区域内环境监督检查工作,协助政府贯彻落实相关政策,推进循环经济得进展.(3)英国得环保团体.该组织是环境领域得非政府组织,其职责是对国家制定得环境法得实施过程进行监测,并关心当地政府把可持续进展得观念贯穿到经济与社会进展得项目中去.同时,监督企业以更加积极自觉得态度爱护环境,在进展循环经济中发挥着重要得作用.

二、对我国得启发

1、探究适合我国国情得循环经济进展模式

发达国家从其本国得国情动身,选择适合其进展循环经济得切入点和进展目标,各有特色,但总得来讲,发达国家差不多上走得是“先污染,后治理”得进展道路.德国源于本国垃圾处理,然后向各领域扩展,因此也称为“垃圾经济”.二战后得日本实行“追赶型”和“赶超型”得进展经济道路,经济得高增长以资源得高消耗为代价,为了解决进展与环境出现得咨询题,日本提动身展循环型社会得进展目标.我国处于工业化中期,在向工业化和都市化得进展转变过程中,处于较低得进展时期,因此我们绝不能走发达国家得“先污染,后治理”得进展道路,我们应该寻求综合性和全然性得战略措施来解决复合型生态环境咨询题.

发达国家得循环经济首先是从解决消费领域得废弃物咨询题入手,向生产领域延伸,最终旨在改变“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气”得社会经济进展模式.从当前我国高速经济进展所引发得社会与生态咨询题来看,进展循环经济得全然目得是改变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得传统经济增长模式,走出新兴工业化道路,解决复合型环境污染咨询题,实现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得和谐进展.因此,我国循环经济实践最先应从工业领域开始,并逐渐拓展到包括企业

内部循环经济体系(小循环)、产业循环经济体系(纵向中循环)、区域循环经济体系(横向中循环)和社会整体循环体系(大循环)等四个层面.

在小、中、大循环层面上,我国仍存在非常多咨询题:在小层面上,要求企业提高研发清洁生产技术,引进设备,但由于企业为寻求利润增长而引起得外部性咨询题没有付出足够得成本,有得企业并没有进展循环经济得意识,或是缺乏这种技术和信息得猎取渠道,加上政府得赏罚政策并没有落到实处,从而使得他们没有动力去改进生产设备、提高废弃物处理技术以落低环境污染.

因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提高政策执行力度,幸免重蹈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得覆辙.在中层面上,目前我国国内有一些工业园或企业群得产业链建设取得了一定得成果,但还有些不足:生态工业区得共生网络还不够完善合理,产业链还需要加宽加深,整体布局还未形成一种有效得互补状态,各区得建设良好,但区间得联动不足,缺乏自发形成得产业链,多为政府主导型,不能非常好地发挥市场作用.在大得循环层面,我国政府只提出了建设循环型社会得目标,但并没有制定相应得进展战略,法律法规还非常不完善,因此,进展循环经济对我国来讲是一个循序渐进得进展过程,需要全民得共同参与.

2、制定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我国尽管差不多有《清洁生产促进法》、《环境妨碍评价法》等几部立法,但总得来讲立法比较笼统,要紧是宏观得一些概括性讲法,在微观上并不能够得以实现,立法目得不够明确,没有形成一个法律体系,立法跟实际脱节,甚至有违实际情况,与其他部门得法律法规不配套.我国循环经济立法还处于初级时期,我们能够借鉴一些国家得立法经验,比如能够制定一个差不多法,对总目标进行规范,在此基础上建立各项专项法、基础法等,依照各个行业得污染情况,指定一个立法得先后,能够先在汽车、建筑材料、废旧家电、一些电力行业等进行立法,逐步形成一个完善得法律法规体系.但同时我们应注意到我国得特别国情:区域经济不同,有得是工业中心,有得是金融中心,采取得措施所以有不.因此立法不应太笼统,而应有针对性,防止法律一刀切得情况,要结合各种政策,将法律切实落到实处.

3、提供循环经济政策支持

依照我国得特别国情,进展循环经济得政策尤为重要.与法律法规相比,政策具有相对灵活性和时效性强得特点,因此,在制定一些政策得同时,政府应该看到,在进展循环经济得初期可能会出现短期得“不经济性”,但长期却是“经济性”得,这就要求政府发挥主导作用,重视和推进循环经济得建设,增加公共投入,制定战略打算,同时建立完善得治理体制和监督体制,保证这些政策能够顺利得得以实施.我国在进展循环经济得过程中,能够借鉴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得做法,结合我国得具体国情,将法律法规与政策良好得结合,保证在法律法规得体制下,将各种政策落实,切实地推进循环经济得进展.目前我国得家电汽车“以旧换新”得政策,确实是一个非常好得尝试,对个体回收人员得清理整顿,建立统一治理和规范化再生资源回收队伍,这基本上我国特别国情下可形成得循环经济政策.

4、鼓舞公众参与绿色消费

发挥消费者和一般民众得作用,进一步进行宣传,变政府节能环保为全民节能环保,这对我国得节能生产、清洁生产具有重要得意义.我国得资源人均相对匮乏,因此提高我国国民得忧患意识也必须是宣传教育得一个重点,从而激发各种社会资金力量,为循环经济建设服务.

5、加快建设社会中介服务组织

我国进展循环经济得时刻并不长,没有形成进展循环经济得完善体系,社会中介服务组织得重要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一些专门得中介服务组织还非常少.同时,一些差不多建立得中介服务组织得作用并没有得到非常好得发挥,公众得参与积极性不高,政府得宣传鼓舞也不够.因此,首先,我们有必要加快建立国家性和地区性得中介服务组织,尤其是信息服务机构,

为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及时提供国内外得相关信息和服务,并为政府制定法规政策和企业制定环境治理策略等提供决策依据和服务.其次,各地点政府要通过各种方式发挥社区服务组织得作用,使政府得有关法规和政策通过该组织得到贯彻和落实.而且要积极支持现有得环保团体得进展.目前我国得环保团体还要紧局限于北京,而且这些团体在组织资金、人才方面还十分欠缺,使环保团体得进展受到了限制,因而应从政策上对其进行鼓舞和支持,加快人才得培养,促进其顺利进展.

【参考文献】

[1] 曹盈:构建第三产业循环经济得进展模式[j]上海商业经济,2007(9)

[2] 金晶、曲福田:循环农业经济体系得内涵及其构建[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16(6)

[3] 刘凝霜:对我国加快进展循环经济得几点考虑[j]现代经济信息,2009(10)

[4] 宋德勇、欧阳强、申米玲:循环经济得本质与我国进展循环经济得路径选择[j]当代经济科学,2005,27(3)

(责任

编辑:胡婉君)

城中村改造的国内外经验和启示

城中村改造的国内外经验和启示 时间:2010-04-24 作者:韩斌,李笠来源:资源网 纵观世界城市发展史,城市贫困和贫民窟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曾经或者正在面临贫民窟或者类似贫民窟问题的困扰。一个明显的规律是,发展中国家当前面临的贫民窟问题,很大程度上也曾在发达国家发生;同时,当今的发达国家依然或多或少地存在贫民窟问题,贫民窟并没有因为发达国家完成了城市化进程而消失。 正因如此,全球应对城市贫民窟挑战的政策具有了一定的延续性,并大致经历了几个“住房战略”演变阶段,即,住房供应和清除贫民窟→场地和服务→贫民窟的升级改造→使用权保障。 而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最早的“城中村”现象开始出现,而后,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城市用地急剧膨胀,需要通过征收周边农村的土地获得扩展的空间,农村土地逐步被 蚕食,大量实行集体所有制、农村经营体制的村落被城市建设用地所包围,至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城中村”便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而随之产生的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诸多问题亦日益成为影响我国城市健康和谐发展的痼疾。 在这个渴望和谐的时代,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城中村”作为与城市发展不和谐现象的缩影,对其进行全面、客观的认识已成为我国城市健康和谐发展所面临的紧迫问题。 1 国外城中村(贫民窟)改造历史和经验 1.1 巴西 在巴西,相当数量的城市人口居住在非正式的或不合法的居民区中,常常占用公共土地。据统计,贫民区人口约占里约热内卢全部居民人口的25%。这些贫民区是一些外来打工者的家园,但是其卫生条件极差,常常遭受自然灾害和犯罪的侵扰。 1.1.1在社会政治以及地理上把贫民区纳入这些城市。 80年代初期,许多城市努力规范或把贫民区纳入到城市有机体内,从法律上认可它们。巴西在全国范围实行了新的规划措施,允许把某些居民区指定为“特殊社会利益居住区”,以便于规划和对各个区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要求。 1.1.2保证投资支持贫民区的改造 政府改变了过去反对贫民区的做法,无偿向居民提供建筑材料和资金。巴西应用经济学会1998年的一项研究表明,至少794个市政当局制定了贫民区或“非正规居民区”的改造计划,其中约506个市政当局的改造计划包括在不同形式上实现土地占有的规范化。

美国农业经济发展研究

美国农业经济发展研究

美国农业经济发展研究 班级: 姓名: 摘要:本文对美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进行了研究,综述了美国在农业发展方面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美国农业发展的经验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农业经济 Abstract:This paper researc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of the American agriculture,review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Based on this, analyse the reference of 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 Keyword:Agricultural economy

目录 一、美国农业经济发展概况 (4) 二、美国农业经济发展特点 (4) (一)完备的农业教育体系 (5) (二)健全的农业科研与推广体系 (5) (三)完善的农业支持服务体系 (6) (四)规范的农场管理 (6) (五)成熟的市场机制 (7) 1、土地资源的市场化 (7) 2、劳动力资源的市场化 (7) 3、生产资料和工具的市场化 (7) 4、农产品销售的市场化 (8) 三、美国农业经济发展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启示 (8) (一)我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8) 1、农业问题 (8) 2、农村问题 (9) 3、农民问题 (9) (二)启示 (9)

一、美国农业经济发展概况 美国地处北美大陆南部,北邻加拿大,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接墨西哥和墨西哥湾。本土介于北纬30490之间。国土面积937万平方公里。1994年全国总人口2.6亿,占世界人口的4.63%。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7.7人。美国是世界上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5%以上,因此农村就更显得地广人稀。美国的务农人口在1870年占52%,1910年为32%,1994年已经下降到了2%。 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劳动生产率、国民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额长期高居世界首位。本世纪20年代,美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就已经达到了1795美元(1967年不变价格),1993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24740美元。 美国自然资源丰富,发展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本土为北温带和亚热带气候,佛罗里达南端属热带气候,阿拉斯加为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夏威夷则是热带海洋性气候。全国大部分地区雨量充沛而且分布比较均匀,平均年降雨量为760毫米。土地、草原和森林资源的拥有量均位于世界前列。土质肥沃,海拔500米以下的平原占国土面积的55%,有利于农业的机械化耕作和规模经营,美国的耕地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0%,为18817万公顷,人均接近0.8公顷。美国还有永久性草地2.4亿公顷,森林和林地2.65亿公顷。美国农业也有些不利的条件,如山脉多是南北走向,北方的寒流可以长驱直入,影响南部地区作物的生长。美国有丰富的淡水资源,与加拿大交界的五大湖驰名于世,其总面积有24.5平方公里。 二、美国农业经济发展特点 美国自独立以来,短短200多年,把一个原来落后的农业国建成了世界上经济最为发达的国家。1870年,美国农业人口比重为52%,1910年降为32%,1990年降至2%,现在的美国农业人口约占美国总人口的1.8%。美国农业生产效率已经达到很高的程度,1个美国农民可以养活98个本国人和34个其他国家的人。

国外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的经验与启示_王左丹

国外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王左丹 (华南师范大学党办,广东广州510631) 摘 要:在国际志愿服务大发展的背景下,志愿服务起源地美国、英国以及与我国地域文化相似的日本、韩国的志愿服务活动也在蓬勃发展,形成了参与全民化、管理体系化、运作市场化、教育课程化和研究阵地化的模式,探析以上四个国家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成功例案,为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国外; 大学生志愿服务; 经验; 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743(2013)07-0095-03 Experience and Enlightenment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p Voluntary Service Overseas WANG Zuo -dan (Party Committee Office,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Guangdong 610631) Abstract :Voluntary service has been flourishing in the USA and the UK )places of origin for voluntary service,and Japan and Korea )places si milar to China in regional culture.It has achieved greatly in citizen participation,managemen t systematism,marketization,and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 m and research base.By analyzing some successful cases i n the above four countries,experience would be abstracted to provide enlightenmen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our college students p voluntary service. Key words :overseas; college students p voluntary service; experience; enli ghtenment 收稿日期:2013-05-29 作者简介:王左丹(1962-),女,辽宁宽甸人,华南师范大学讲师,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高等教育方面的研究。 综观世界,第三部门的勃兴,减轻了政府的行政成本,发挥了很好的/补台0功用,推动社会健康有序发展。各国第三部门参与/社会管理0水平已成为国际社会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在中国,第三部门以志愿组织为主体,其成员又以高校青年大学生为生力军。为此,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管理,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水平就显得极为重要。 一、国外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 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大学生志愿服务经验,主要有两条进路:一是借鉴志愿服务起源的欧美发达国家经验,二是借鉴地域文化相仿的亚洲发达国家经验。欧美发达国家推介美国、英国经验;亚洲发达国家推介日本、韩国经验。 (一)美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 美国大学生的志愿服务工作历史悠久,归结起来,美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16世纪中叶的萌芽发端期、工业革命后的形成确立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成熟发展期和目前的深化拓展期。 据5美国志愿者活动6报告(2008年7月7日由美国国家和社区服务社团公布)统计,2007年美国约6080万16岁 以上的人参与社区志愿活动,累计志愿服务时间约81亿小时,为经济社会创造价值超过1580亿美元,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志愿者大部分是在校大学生。 (二)英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 英国大学生志愿服务主要推动四方面工作:一是推动社区服务。英国的/做起来0、/千年志愿者0等计划皆以社区为单位,大力提倡大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活动,为社区少年儿童提供课业辅导、专业咨询、假期或课后陪伴等活动。二是志愿服务和促进就业结合。例如, /马克社区0(Community Mark)积极推动就业劳工投入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行列,贡献个人经验与专业,协助解决社区面临的现实问题。三是推动服务弱势群体。部分大学生志愿组织主要以提升少数民族或弱势群体的志愿服务意识为目标,进而改善其志愿服务品质,并且为少数民族或弱势群体提供相关服务资源。四是发展志愿服务文化。大学生志愿者通过从事志愿服务活动,协助公共事务的开展,借此推动并发扬志愿服务文化。 (三)日本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 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的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在社会福利、环境保护、青少年教育、终身教育及国外援助等 第32卷第7期 怀化学院学报 Vol 1321No 172013年7月 JOURN AL OF HUAIHU A UNIVERSITY Jul .2013

国外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 余霜1,李光2 (1.安顺学院资源管理与环境科学系,贵州安顺561000; 2.安顺学院化学与生物农学系,贵州安顺561000) 摘要:循环农业作为一种可持续的生态的农业发展道路,是我国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对国外5种典型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进行介绍,分别为瑞典“轮作型生态农业模式”、美国“低投入可持续农业模式”、德国“绿色能源农业模式”、日本“环保型可持续农业模式”、以色列“无土农业模式”,并比较每种模式的经验,进而提出对我国发展循环农业的启示。 关键词: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启示 中图分类号:F3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874X(2012)04-0183-02 Overseas modes of circular agriculture and its enlightenment to China YU Shuang1,LI Guang2 (1.Department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nshun University,Anshun561000,China; 2.Department of Chemistry and Biology,Anshun University,Anshun561000,China) Abstract:As a sustainable and ecological path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the agricultural circular economy will be the direction of agriculture in China.This paper introduced five modes of foreign typical circular agriculture,like eco-agricultural mode about crop rotation in Sweden,sustainable agriculture model with low input in America,agricultural mode with green energy in Germany,sustainable agriculture model abou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Japan,and soilless agriculture mode in Israel,compared the experience of each mode, and then put forward its enlightenment to China. Key words:agricultural circular economy;development mode;enlightenment 我国是一个以农业人口为主的国家,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的全局,但是我国农业现有发展远远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甚至发展中国家。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推行现代农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国农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农业循环经济则是把循环经济理论应用于农业系统,以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和生态技术原理及其基本规律为指导,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和产品生命周期中减少自然资源消耗、物质投入量、废弃物排放量,实现“投入品-产出物-废弃物”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1]。在我国农村,发展循环农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经济模式,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农村的经济模式。借鉴国外循环农业的发展模式,对促进我国循环农业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在国外,许多国家都已开始循环农业的实践,由于自然资源、地理条件、气候等方面的差异,采取了不同的农业循环方式进行生产,形成了一些典型的循环农业模式,不过多数都不称为循环农业模式,但其目的都是为了协调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1国外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1.1瑞典“轮作型生态农业模式” 瑞典生态农业的发展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随着生态农业的发展,瑞典生态农业户不断涌现。在种植业方面,瑞典提倡只能施用牲畜粪便等天然肥料,不使用化肥、农药和除虫剂。为使土地保持肥力和减少病虫害,要实行轮作,特别是要种植豆类作物和牧草。每4年循环一次,即第1年种小麦,第2年种豌豆,第3年种燕麦,第4年种牧草。生态农作物产量相对于普通作物要低,如生态小麦产量比普通小麦低15%~20%左右,但销售价格却高出2倍以上。在养殖业方面,瑞典提倡让牛、羊、猪、鸡在室外自由活动,使用自己生产的没有使用过化肥和农药的饲料。禽畜传染病以预防为主,一般不喂药,如果喂了药,要等3个月后才能屠宰。普通猪饲养期为6个月,而生态猪饲养期为7~11个月,生态猪出售时价格要比普通猪高1倍。如今在瑞典,有机农场的发展相当普遍,在整个欧盟中位居前列。 1.2美国“低投入可持续农业模式” 美国尽管没有明确提出循环农业的概念,但是循环农业理念却广泛应用于农业各个方面。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在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的基础上,提出了可持续农业的概念。有机农业往往造成农作物产量的降低,实际利润减少。美国又提出可持续农业的农作制度,该制度由水土保持耕作、农牧混合和作物轮作等技术作为支撑,更多地强调农业生产经济效益。近年来,美国农业倾向于采用低投入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所谓低投入可持续农业,是指通过尽可能减少化肥、农药等外部合成品投入,强调资源的充分利用,并以法规的形式把化肥、农药等施用量控制在安全水平上,并强调维护资源的自然属性,以求获得理想经济效益[2]。目前,美国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可持续农业 收稿日期:2011-11-28 基金项目:贵州省农业科技攻关项目(黔科合NY字[2010]3014 号);贵州省社会科学规划2009年青年课题项目(09GHQNHQ04) 作者简介:余霜(1982-),女,博士,讲师,E-mail:ysling77@https://www.sodocs.net/doc/1e3286641.html, 通讯作者:李光(1980-),男,博士,讲师,E-mail:lg20029@https://www.sodocs.net/doc/1e3286641.html, 广东农业科学2012年第4期183

总结报告-国外的经验与启示 精品

国外的经验与启示 城市化,主要是指人口、非农产业向城市集聚,以及城市文明、城市地域向乡村 推进的过程。现代意义的城市化起于英国工业革命,伴随工业革命的发展,城市化扩 散到欧美大陆。二次大战后,广大发展中国家始城市化进程,而欧美发达国家则步入 郊区化发展阶段。至21世纪初,城市人口已占世界人口的近半数。联合国有关机构 预测,不远的未来,世界大多数人口将在城市居住。随着经济持续增长,城市化水平(这里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不断上升,并成为衡量一国或地区现代化水平 的重要指标。积极推进城市化有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当然,由于国情不同,各 国的城市化道路以及所面临的问题也不尽相同,但这些国家在城市化与经济社会协调 发展方面的经验或教训,对我们来说仍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城市化的不同类 型及特点一国的城市化进程从属于该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过程。从世界范围来看,凡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城市化,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反之,则会产生消极 的作用。以大都市区为特色的美国城市化。美国是一个在不断移民基础上建立 起来的城市化国家,其城市化进程脉络清晰完整,带有一定“原型”特征,同时又具 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建国到20世纪20年代。美国19世纪初才开始工业化进程,19世纪中期起工业化进程加速,其工业发达地 区也成为城市化发展最快的地区。1920年,美国近半数人口在城市居住,已进入 城市时代。第二阶段,20世纪20-70年代。其中50-70年代是美国城市化 进程最为迅猛的阶段。该时期城市化有两大特点。一是郊区化现象出现。郊区化在很 大程度上是罗斯福新政大规模推动公共工程建设的结果。高速公路的建设带动人口从 中心城市向郊区迁移,促使城市向郊区蔓延,由此出现了城市向大都市区的转化。二 是城市化发展的重点逐渐转向早先经济较为落后的西部和南部。大批新的城市中心在 新兴高科技行业以及国防工业的支撑下崛起。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美 国郊区化进程更加迅速,部分地区甚至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即城市人口向农村迁移。 伴随郊区化的进程,大都市区的数量不断增加。1990年,人口在百万以上的大都 市区数量达40个,人口占总人口的51.5%,美国成为一个以大型都市区为主的 国家。美国的郊区化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伴随人口郊区化,先后出现了制造业、零售业、个人服务业和办公业的郊区化。大量的就业岗位迁到郊区,形成现代化 的中心区。中心城市由于受到了周边郊区城市的有力挑战,人口不断减少,而产业的 转移又造成自身功能的衰落。到20世纪70年代,由郊区化导致的中心城市财政危机、失业、种族骚乱、贫困等问题持续恶化,衰落的中心城市成为美国社会问题的中心,造成很大的社会压力。从80年代起,一些老工业城市针对旧城衰落采取许多振 兴对策,部分城市如纽约通过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或旧城的再开发,吸引中产阶级从郊 区回迁中心城区,使中心城区经济重新焕发生机,这种现象被称为“再城市化”或 “中产阶级化”。不过,人们对“中产阶级化”也有争议,反对者认为旧城改造往往 以少数民族或低收入阶层居住区为对象,这些弱势群体成为中心城区“中产阶级化” 的牺牲品。由政府引导的日本城市化。日本城市化开始于明治维新时期,但直

美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作者:何龙斌时间:2013-11-27浏览次数:39 次 美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主要经验包括完善的法律体系、推广新农作模式、发展精准农业、重视技术研究与教育,以及财政支持力度大等。在总结美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经验的基础上,对中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不同国情进行了比较,分析美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经验对中国的启示,以期为促进中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农业循环经济是在农业资源投入、生产、消费及其废弃的整个过程中,将依赖农业资源消耗的传统线性增长的经济体系,转换为“农业资源—农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它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可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统一[1]。农业循环经济已逐渐成为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主潮流和趋势,也是21世纪的农业发展的战略选择。长期以来,中国农业经济走的是一条传统的粗放型增长道路,致使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势在必行。而从国际方面来看,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由于起步早,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上已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对中国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因此,笔者通过对美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分析,结合中国农业国情,分析美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经验,以期为促进中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一、美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主要经验 1.健全法律体系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随着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高能源、高消耗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导致资源供给的日渐短缺和环境恶化。为此,美国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

列措施改变这一局面,而立法是其中最重要的手段。美国通过制定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法律和环境法规,形成了一个严格的全方位的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以及防治污染法规体系。1965年美国颁布了《固体废物处理法》,之后多次对其修改,并重新定名为《资源保护和回收法》,这对美国废物再循环和综合利用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199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污染预防法》,将“对污染尽可能地实行预防或源削减”确定为美国的国策之一。2000年美国颁布了《有机农业法》,该法律的实施对美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02年美国出台了《2002年农场安全与农村投资法案》,进一步加大了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除此之外,在促进农业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美国联邦还出台了《多重利用、持续产出法》、《森林、牧场可更新资源规划法》、《联邦土地利用和管理法》以及《濒危物种法》等,所有这些法规虽没有以循环经济命名,但都体现了循环经济的思想和原则。 2.推广新农作模式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在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的基础上,提出了可持续农业的概念,并大力推广可持续农业的新农作模式。可持续农业模式由作物轮作、休闲农作、覆盖作物轮作、残茬还田免耕、农牧混合和水土保持耕作等组成,强调农业的生态与经济效益。如作物轮作中的“玉米—(大麦+牧草)—玉米”模式,即玉米连作2年,再种大麦并套播牧草,种3~4年牧草后再种玉米,这种模式有助于抑制杂草及病虫害,可改善植物养分的供给,防止土壤流失,降低水资源的污染。再比如,残茬还田免耕法主要是将小麦、大豆等作物秸秆采用机械化秸秆粉碎还田和高留茬收割还田,并采用专用的6行或4行大中型免耕播种。大量试验表明,这种方式可以明显减少化肥用量,增加土壤有机质。该技术20多年来一直是美国免耕农田的主导技术,全美国有约70%的农田采用该技术。另外,覆盖作物轮作也得以在美国东部温带湿润地区试行推广。它以豆科绿肥、豆科作物、饲草作物为主,通过种植覆盖作物越冬后直接用作覆盖绿肥还田。通过试验

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继续教育90分试题

1.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是( C ) A.双元回收系统模式 B.行业协会推进模式 C.双系统循环共生模式 D.单系统循环共生模式 2.下列主要反映某一地区冷暖干湿等基本特征的概念是( B ) A.天气 B.气候 C.气温 D.水汽 3.碳关税是一种特殊的关税政策,指对高能耗产品的(A )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 A.进口 B.出口 C.进出口 D.生产 4.随着技术进步和环保事业的发展,风能发电在( A )途径上将完全可以与燃煤发电竞争。 A.商业 B.工业 C.农业 D.环保事业 5.中国在2009年12月7日召开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做出了延缓二氧化碳的排放,即到2020年中

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A )年下降40%-45%的承诺。 A.2005 B.2006 C.2007 D.2008 6.当全球气温比1750年工业革命之前测定的标准气温高出2摄氏度的时候,将会引起(B )的灾难一触即发。 A.工业发展 B.生态环境 C.农业发展 D.商业发展 7.循环经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途径,需要建立( C )来保障其健康发展。 A.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 B.资源环境产权制度 C.绿色政绩考核制度 D.碳排放考核 8.自然存在的主要温室气体包括( D) A.二氧化碳、臭氧 B.水蒸气、二氧化碳 C.氧化亚氮、甲烷 D.水蒸气、二氧化碳、臭氧 9.研究表明,人均碳排放与人均GDP之间存在近似( C )的曲线关系。

A.倒“V”形 B.“V”形 C.倒“U”形 D.“U”形 10.( B )率先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德国 11.(D )推出了一系列实现低碳经济转型的所谓“绿色新政”,推动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政策。 A.老布什政府 B.克林顿政府 C.小布什政府 D.奥巴马政府 12.我国第一个明确提出发展循环经济、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城市是( A ) A.上海 B.北京 C.杭州 D.成都 13.低碳经济理念是在( B )的背景下产生的。

美国农业保护政策研究

美国农业保护政策研究 摘要:美国农业经济具有重农传统、规模经营、专业化分工及产能过剩等特点。美国农业政策主要有财政扶持政策、金融扶持政策和农业保险政策等。美国农业政策既有政府财政负担重、容易导致国际贸易摩擦及对农民生产不利等消极影响,也有利于扩大出口、政策及法律导向和化解农业风险等积极作用。 美国农业较为发达,这既源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也与其不断完善的农业保护政策密切相关。自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危机以来,美国就出台了一系列保护农业的政策,直接干预农业及农产品市场运行,实行了大规模农业保护。 一、美国农业经济的特征 1.重农传统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虽然历史非常短暂,但是一直以来有着重农的传统。农业是早期美国社会的支柱,90%的美国人都以种地为生,农业一直在整个国家经济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随着工业的飞速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的比重有所下滑,但是美国政府采取了及时的农业保护政策,积极

推广农业新技术,使得美国农业在世界范围内依然保持强有力的竞争力。 2.大农场的经营模式 美国大部分国土是平原,非常适合机械化耕作,大农场种植模式由此得以推广。目前美国的大农场数量占到了农场总数的90%以上,在整个农业资产中大约占据80%。美国现有大型农场近220 万个,农场的平均规模为169hm2。大农场经营及大型机械化作业有效节省了劳动力,提高了农业种植效率。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农业科技的进步,美国“公司农场”的数量不断上升,其组织完全按照现代公司经营模式进行,目前大约为8万个,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在农业经济中的地位较高。 3.农业的专业化程度高 早在20 世纪40 年代就已经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农业的专业化分工比较精细,形成了农业种植带,比如玉米带、小麦带、棉花带等。这种精细化的区域分工,使得各个地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种植优势,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加之发达的水利灌溉系统及运输交通网络,进一步促进了区域种植分工及专业化生产。 4.农产品产量经常性过剩

国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与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

国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与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 贾根良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100872,北京)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智库第3届高层论坛》(清华大学,2010年6月15日上午)会议论文(有修改) 摘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场思想和意识形态的革命,我国应对“后危机时代”的绝大部分政府政策都存在着致命的缺陷。英国和美国在经济崛起过程中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的历史经验对我国具有重大借鉴价值,中国需要效仿美国19世纪保护国内市场和民族企业、排斥外国直接投资和实施内部改善等为核心的内需发展战略。为此,必须对我国过去15年奉行的“国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进行彻底的批判。为了扭转依附型国家和殖民地经济的命运,我国亟需尽早做出战略规划,经过几年的战略调整,最终实现向“国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大转型。目前在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需要实施如下措施:强制性地大幅度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国家通过直接干预统筹对外贸易,建立中国出口产品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的卡特尔(即价格联盟);回购外资企业;大幅度减少出口退税;提高进口产品关税;撤消政府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的承诺,坚决把跨国公司或外国资本排除在自主创新支持之列。 关键词:国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国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第三次社会经济大变革,而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应该是中国“后危机时代”总体战略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但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由于人们仍没有跳出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的传统思维,我国对未来经济发展的长远战略缺乏研究。为了对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一种深邃的历史视野,本文首先讨论了英国和美国崛起过程中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的历史经验。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国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进行了初步的批判。深刻认识国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致命弊端是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的思想前提。最后,本文提出了国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构想和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建议。 一、英国和美国崛起过程中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的历史经验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以外部需求、外国直接投资和自由贸易为核心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遭遇空前危机,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应对危机,但这些措施的绝大多数部分都值得商榷。首先,政府采取了两年内投资4万亿人民币等重大措施拉动内需,这些措施虽然取得了某些成效,但却造成了严重的房地产泡沫,为未来的城市化埋下严重的隐患,得不偿失。其次,政府重新恢复出口退税,是一种饮鸩止渴式缓和危机的做法,它将使我国更深地锁定在依附美元霸权的殖民地经济而推迟发展模式的转型。1[①]再次,今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9号)将对中国经济造成深远的恶

国外环境保护地做法及经验启示

国外环境保护的做法及经验启示

摘要:如何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同时防止环境污染,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道路,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在环境法执法、提高公民自身的环保意识、发展生态文化、减少环境污染给人类带来灾难等方面,发达国家已经有了一些比较好的做法,可供我们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环保意识环境执法经济发展方式可持续发展 自20世纪以来,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全球性影响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当前不仅发生了区域性的环境污染和大规模的生态破坏,而且出现了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水污染、海洋污染和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全球十大环境问题。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地球是一个有机整体,地球系统各部分之间相互作用密切。人类是地球系统的核心,已经成为地球环境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人类活动对某一圈层施加的影响,将会通过各圈层之间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对其他圈层产生作用,针对某一全球环境问题的治理措施也会对其他圈层产生影响。由于地球的整体性和地球各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由水圈、土壤圈、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所组成的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的变化问题受到国际学术界的普遍关注。 一、我国环境发展现状 1、我国的土地在持续荒漠化多年来的气候变化和人们漫不经心的活动,对土地的破坏作用甚 大,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乱砍滥伐、过度放牧及重用轻养的恶习使草地逐渐退化,加上水土流失的不断侵蚀,致使这盲目改造自然的恶果悄然袭来。我国沙漠化速度在不断升高。目前我国现有荒漠化土地面积约270多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8%,而且每年还在增加1万多平方公里;我国18个省的471个县,近4亿人口的耕地和家园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胁,整个生态系统在急剧恶化。其中草原沙化很突出,一些牧区牲畜存栏大幅度下降,绵羊的体重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相比下降了一半以上。 2、我国水环境在不断恶化。多年来,我国向水环境中排放的废水总量年均值约为500亿吨,其 中1996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高达约1356亿吨,早已超过环境容量的80%。据几年前统计,只有5%的生活污水和17%的工业污水在排放前经过了处理,其它都直接排入江河湖泊。迄今为止,全国745个地表水国控断面中,28%的断面劣于水环境V类标准,62%的断面达不到III类;我国已有90%以上的城市河段、湖泊受到严重污染,辽河、海河为重度污染,大部分江河湖海都出现了富营养化,水华和赤潮发生频次在持续增加。

关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研究综述 文献综述

编号(学号): 文献综述 (2012届本科) 题目:关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研究综述 学院: 专业:农林经济管理 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2012年 4 月28 日 注:[封面的文献综述编号统一填写学号]

沈阳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文献综述 关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研究综述 摘要:20世纪90年代初,“农业产业化”一经提出就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热点,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发展农村经济、是国家增税、企业增利、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是农业发展新的生长点和农业转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发展区域经济、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现实选择,对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由于我国农业产业化起步晚,农业基础薄弱,规模化和产业化水平低,加之地区间发展存在极大的不平衡性,农业产业化仍然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新农村建设为我国推进农业产业化提出了新要求。如何提高农业产业化的可持续性,是我们必须思考和研究的重要问题。现通过对近几年国内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期对此问题的研究能够更进一步。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产业链;模式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007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文件明确要求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健全发展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此后的中央文件也多次提到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性。 从政府高度重视,到各项促进措施可以看出,发展特色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一直是农业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工程里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近20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农业综合增长力显著增强,基本实现了由粗放生产向集约化生产的历史跨越。但是随着现代农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我国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也迫切需要在体系上进一步创新,在质量上进一步提升。我国农业产业化最早是1993年在山东潍坊提出来的。它是指在农民家庭经营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通过各种类型的龙头组织的带动,围绕主导产业和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种养加、产供销、内外贸、农工商一体化,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用利益机制联结成一体的一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农业产业化则是实现农业两个根本转变和“第二次飞跃”的有效途径,是农村经营形式的重大改革和创新,也是农业发展新的生长点和农业转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因此,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化进程便成为历史的必然选择。现将学者们的相关观点和研究成果梳理如下: 1关于农业产业化内涵界定的研究情况 第一种观点是:国外农业产业化最早产生于20 世纪50 年代的美国,美国哈佛大学的John M.Davis 和Roy A.Goldberg 出版的著作开创了农业产业化研究,但是, 当时他们提出的概念是Agribusiness, 我国翻译为农业综合企业, 简称农工综合体[1]。它是以

我国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和对策浅析

2010年煤炭经济研究优秀论文(调研报告)我国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和对策浅析 摘要:循环经济是研究社会经济、科学技术与自然生态三个大系统之间的关系与和谐发展的理论,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经济增长模式。而传统的“高度开采、高度浪费、低度利用”的能源开发利用模式,使得煤炭资源及相关产品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从而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严重制约了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建设煤炭循环产业经济,充分利用资源,将煤炭和伴生物“吃干榨尽”,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创造和谐生态工业, 就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煤炭企业循环经济模式的确立需要考虑企业自身情况,不同的煤炭企业特征适合不同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本文探讨了中煤集团、同煤集团、平煤集团、兖矿集团大型国有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模式,最后针对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煤炭企业;循环经济;模式

一循环经济概述 循环经济是研究社会经济、科学技术与自然生态三个大系统之间的关系与和谐发展的理论,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 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经济增长模式。二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传统的“高度开采、高度浪费、低度利用”的能源开发利用模式,使得煤炭资源及相关产品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从而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严重制约了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循环经济是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经济增长模式。因此,建设煤炭循环产业经济,充分利用资源,将煤炭和伴生物“吃干榨尽”,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创造和谐生态工业,就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 变粗放、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重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为生态化、集约化的经济发展模式,调整产业与产品结构,是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煤炭企业必须树立循环经济科学的发展观,以建立科学生态工业链为主线,以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和废物回收利用等环境无害化技术为手段,

农业循环经济理论研究综述

农业循环经济理论研究综述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它与自然环境有密切的联系,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一环。参考国内外研究文献,对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理论研究进行梳理,重点分析发展水平的评价研究。 关键词:农业;循环经济;生态文明;发展评价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并列,提出“五位一体”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被置于突出地位。十八大报告在论述如何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时指出,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循环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2016年11月24日国务院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区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印发了《“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统筹部署了“十三五”期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规划》中将“推动循环发展”作为“以生态环境保护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措施。可见,循环经济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一环。在人类的所有经济生产活动中,农业无疑是与自然环境关系最密切的,它是直接在一定自然环境条件下利用一定的自然资源开展生产活动。人类通过农业活动,与自然界形成了最广泛最有生命活力的物质循环与能量交换关系,因此农业经济循环发展的研究对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二、循环经济概述 1.概念。所谓循环经济,即在经济发展中,实现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使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谐循环,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农业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它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在农业生产过程和农产品的生命周期中减少资源的投入量

国外社区建设经验的启示

国外社区建设经验的启示 和谐社会建设是我国当前社会建设的根本目标, 和谐社区建设也相应地成了当前城市社区建设的主要内容。由于我国社区发展的历史短暂,缺乏一套完整的发展模式, 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成功做法和有益经验, 对加快我国社区建设步伐,无疑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国外社区建设的实践和特点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例 1、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建设, 计划性、规范性强。美、加两国的社区建设在形成和发展的初期带有自发性质, 随着社区地位、作用的突出, 特别是上世纪年代联合国社区发展后, 社区建设成为两国政府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 进而成为国家实现现代化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两国政府每年对社区工作都要制定一系列的工作计划, 每项计划包括工作内容、组织措施和目标要求等等, 大多数都有数量指标。如每年对老旧社区的改造数量, 新社区福利机构、文化娱乐设施的建设、安全教育培训中心的设置标准, 社区居民就业、贫困、医疗、老年、青少年与儿童等方面的各类发展计划、廉价住房计划、济贫计划等等。但两国政府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与以前有很大的不同。据安大略省社区事物官员介绍, 过去政府既要负责掌舵, 又要划船, 现在只负责掌舵,不再参与划船。将具体事务交给社区组织和民间团体, 政府只负责宏观调控, 这样做既大大减轻了政府的负担, 又发挥了政府在社区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在美国纽约, 政府和官员在社区建设中的职责都有明确的分工。 2、大量具体工作主要由民间团体承担, 工作机制、组织体系健全。美、加两国的社区工作组织体系是由政府各职能部门、政府资助的社区组织和民间组织举办的非营利机构组织组成, 他们称之为“三大版块”或叫做“三个部门”。政府在社区工作体系中承担的主要职责一是制定相关政策和立法, 并通过制定规划来贯彻执行二是财政支持。政府每年要拨出专项资金用于社区发展事业。加拿大安大略省年用于社区建设方面的资金达亿元, 占全年财政支出的。财政拨款的主要依据是社区组织和民间团体就社区内拟帮助对象和服务内容所提出的申请, 政府根据每年的监督、检查情况, 确定下一年的财政资助三是实行严格的宏观控制与管理, 政府通过制定标准, 发执照等进行管理, 民间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