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美国偶像》与《超级女声》歌唱选秀节目对比研究

《美国偶像》与《超级女声》歌唱选秀节目对比研究

《美国偶像》与《超级女声》歌唱选秀节目对比研究
《美国偶像》与《超级女声》歌唱选秀节目对比研究

标题:《美国偶像》与《超级女声》歌唱选秀节目对比研究

姓名:李方

学号:200921020017

专业:远程教育

指导老师:郑老师

时间:6月28日

【摘要】选秀真人秀”节目因其互动性和全民参与性成为真人秀节目中最有影响力的部分。2004年“选秀真人秀”由西方植入中国,经历了初期的火爆,2008奥运年的整顿和沉寂,从2009年至今再次风起云涌,现在的选秀真人秀正在欣赏性与价值观之间做出平衡,逐渐发展为一种健康的文化消费,这一切证明了“选秀真人秀”这种全面娱乐草根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和不可或缺。

关键词:真人秀美国偶像超级女声对比

正文:

世界上最早的真人秀音乐选秀节目是2001年英国的《流行偶像》,该节目一经推出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2002年,美国福克斯电视台花巨资买入版权,制成了美国首档“选秀真人秀节目”——《美国偶像》。节目推出当年,在2002年9月4日决赛那天,共有2280万观众收看了节目,在最后的候选人比赛过程中,累计有1.1亿人进行了投票,创下了空前纪录,《美国偶像》至今名列全美收视排行榜之榜首,拥有电视选秀教母之称。

2004年,湖南娱乐频道的策划人夏青,受风靡全球的平民选秀节目《美国偶像》的启发,以《美国偶像》为蓝本,促使湖南娱乐频道和湖南卫视联手推出了《超级女声》节目,这次尝试大获成功,出人意料的吸引了众多观众,成为国内“选秀真人秀节目”的先锋。2005年,伴随着第一届的余温,第二届《超级女声》打着“零门槛”的旗号,风风火火的把赛事持续半年之久,其收视率一度超过央视新闻联播。随之,选秀真人秀节目开始从一枝独秀的“超女”形成了蝴蝶效

应般的“超级大秀场”。同时让“超女”成为从2004年延续至今的流行关键词。

在美国,几乎所有的年轻人为“美国偶像”而疯狂,在中国,从《超级女声》到《快乐女声》,选秀真人秀节目是营造当年最热点话题人物的节目,《超级女声》是学习借鉴《美国偶像》制作思路、组织方式和营销模式的大型的无门槛的音乐选秀活动。它和《美国偶像》一样,为普通人提供了展现自我和成名的机会,无论你身份地位,无论你唱的如何,你都有一个舞台,可以说,这种节目最大限度的把电视媒体和草根平民融合了起来。但是在这种平民化娱乐的共同点背后,两个节目在赛制,选手范围和表现形式上各有自己的特点。

首先在赛制上有所不同,《美国偶像》是三位评委和一位嘉宾在全美国各地挑选出24名参赛者到好莱坞参加下一轮比赛,复赛开始直播,由观众投票,得票最低者被淘汰,前三周每周淘汰2男2女,后面的比赛时每周淘汰1人,最后胜出者就是美国偶像。《超级女声》是由三位评委在全国各地海选中挑选出50名选手进入复赛,复赛选出全国20强,再进入晋级赛和淘汰赛,在选出冠亚军的同时,还要选出10强、5强、三甲等等名头。《美国偶像》从复赛开始,其评判完全是由观众做出的,三个现场评委仅负责对参赛者的表现作点评,并不参与评分、筛选的工作,而《超级女声》的评判体系在观众之外增加了大众评委和专业评委,三者共同作用,在最后两名选手对抗的“PK”环节,31位大众评审的投票,与观众最后的短信票选结合在一起,营造出近乎残酷的真实感,大大丰富了比赛环节。

其次在选手范围的定义上,《美国偶像》的年龄有着严格的限制,最初的年龄必须是16岁到24岁之间,低于和超过这个年龄都不能参加这个活动。直到2006年,“美国偶像”的年龄才放宽到了28岁。而《超级女声》的限制条件较少,只要是女生,不低于18岁都可报名。虽然这两个节目都力求做到最大范围的娱乐大众,针对节目对表现力的要求,又各有限制。

从节目的表现形式上看,《美国偶像》更关注选手的个性特质,选手永远是舞台的主角,节目中大量运用的VCR,客观记录每个选手的言行举止,着重突出每个选手的个性.节目制作人肯.沃维克曾说,“观众收看《美国偶像》,是因为我们提供的三合一”的娱乐”。的确,初试阶段千奇百怪的滑稽场面、中间遴选过程中的观众投入参与,到最后决赛阶段的扣人心弦,集娱乐、竞赛和艺术为一体,因此《美国偶像》的大热在意料之中。《超级女声》是结合中国的文化,着重突出人生真善美,弘扬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以及选手们相互团结友好的品质。因此,选手的台风通常表现为,在落选时与其他选手姐妹紧紧拥抱,深情的祝愿等。而《美国偶像》不然,他们会在下台后,对着镜头大骂,这些评委是垃圾,其他选手都不如我等等。超女们往往很煽情,很感人,但是美偶们更自然,更本质。《美国偶像》在海选阶段营造气氛比《超级女声》有激情的多,一方面在于评委的妙语连珠,另一方面是选手个性的奔放。三名评委富有激情的语言,极其犀利,“这是最糟糕的声音”,“你会令我做噩梦”之类的语言,以及遇到表现很差的选手直接走开的情况经常发生,丝毫不给选手留情面。而奔

放的美国人为了“出位”,在海选阶段有披着斗篷的,大男人穿着比基尼的,实在是节目的看点。

从节目内容上看,“选秀真人秀节目”的形态可以简单归纳为:“真”是客观真实非虚构情节;“人”即人性人格的展现;“秀”就是指呈现人物个性和表演的手段、规则。归根结底差异性的“人”才是节目的目标和核心,秀本身是缺乏延伸性的,但人却是可以不断开发的娱乐资源,也是观众所关注的核心。美国的“选秀真人秀节目”最强调对选手个性的发掘和塑造,比如《美国偶像》在海选开始前和结束后的唯一通道上安置一台摄像机,用来抓拍选手的真实表情和言语,在开始前,选手如何紧张不安,如何信心满满,海选比赛后走出来的选手,在镜头里有着各种痛苦尴尬的表情,或是辱骂评委,或是成功入选后欣喜若狂与亲人拥抱的快乐场面,选手的一举一动被细致无误记录,带给观众无比的感染力。中国的《超级女声》等典型的“选秀真人秀节目”,更强调表演的专业性和选手的舞台呈现,在赛场外比较淡化对选手个性的展现,没有强化人物真实内心世界,因而,很难像美国的节目那样突出个体的差异性,观众的情绪共鸣很难达到最大化。

从节目播出方式上看,美国选秀类真人秀《美国偶像》、《美国达人》等节目都采用季播方式,一周一集,每季共20集左右,每年为期20周的赛季,这样的方式保证了节目播出长度,可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使节目形成连续影响力最终形成“极品效应”。美国电视制作人每年都会留出4个月左右的时间作为季播节目的空白期,这段期

选秀类电视节目策划

选秀类策划书: 吉林之星 策划人:董平 一、策划缘由 纵观今日中国电视荧屏,平民选秀类节目已经成为一道亮丽而独特的风景——伴随着《超级女声》的火爆,国内诸多城市电视台均忙不迭的角逐选秀这波热潮,如央视《梦想中国》、天津卫视《化蝶》、山东卫视《联盟歌会》、湖南卫视《快乐女声》、安徽卫视《超级新秀》、湖北卫视《花落谁家》等选秀节目开始了荧屏狂轰乱炸,加上一些地面频道的选秀节目,数量会更为庞大。可以说,选秀类节目市场已经由星星点点进入到了如火如荼、狂飙突进阶段。 面对巨大经济效益地刺激,各大电视台纷纷一哄而上,部分选秀节目出现哗众取宠的献丑、搞怪现象屡见不鲜,节目的门槛便水涨船高,节目整体出现萎缩,节目质量开始下降:节目内容过度雷同化,普遍缺乏新意;节目主题虚无化,低俗化严重;盲目模仿,同质化严重。在平民选秀逐渐走向过剩和饱和的情形下,如何开扩一个全新的特色题材,探索一种独特的创新形式来整合节目,成为当前选秀类节目的最为急迫课题。 二、特色创意 《吉林之星》作为吉林省的一档“真人秀”节目,节目必须体现浓郁的本地地域特征,展现本地文化风俗。吉林作为东北文化的“领头羊”。其地域文化特征有以下几点: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文化包容性。历史上的多样性、过渡性、中介性和融合性,形成了吉林文化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吉林大地多民族交汇,多样式文明合流,吉林人口的绝大多数来自移民人口。大量外来人口的移入与交往,养成了吉林文化的热情好客,乐善好施,善于交往的传统;粗放豪爽、放任不羁的文化品格。吉林东有莽莽林海,西有辽阔草原,兼之地广人稀,空间广阔,养成了一种粗放豪爽、放任不羁的性格。 节目如何体现本地地域文化呢?节目可以挖掘吉林特有的歌舞,竞技,曲艺等文化宝藏。弘扬吉林人民的动人风采与精神风貌。众所周知,“二人转”作为一种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用东北方言说唱表演的广有影响的曲艺唱曲艺术。因表演时载歌载舞、曲舞相衬、曲调丰富深受广大观众喜爱。节目可以对“二人转”进行适当的挖掘利用,用“二人转”的形式对节目进行全新包装,让晋级选手参与“二人转”的娱乐表演…… 三、节目宗旨: 节目意在表现浓厚的地域特色,表现吉林儿女优秀的姿采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我们通过此类选秀节目,充分挖掘吉林优秀特色地域文化“富矿”,满足观众的好奇心,将节目原汁原味的呈现给观众。节目经充分调动电视手段,全方位展现吉林之星的形象与风采。 节目时间 (1)节目时长:30-60分钟 (2)节目举办时间每逢周末上午 节目地点 (1)建议在省人民广场及文化广场等具有代表、标志性的地点举行 这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一)提供一个醒目、广阔的背景。展现本地地域风情

电视节目分析完整版

电视节目分析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变形记》分析 短暂成为别人,是中国神话小说经常使用的手法,也是很多人平日磨练想象力最常用的技巧,遐想是人类生活很多细节的润滑剂。遗憾的是几乎没人能在现实生活中完成这一转换。湖南卫视《变形计》使得神话变成了现实,当观众看到节目中的人物奇迹般地成为别人时,他们的心理快感在想象力的助推下,腾云驾雾。《变形记》运用纪录片+真人秀模式的创新模式,号称中国“新生态纪录片”。这档节目结合当下社会热点,寻找热点中的当局人物,安排他们进行互换人生体验,参与节目的双方就在七天之中互换角色,体验对方的生活。节目同时全程每天24小时跟拍,粗加剪辑后原生态低成本播出。 一、节目内容多样化 真人秀节目在美国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萌芽阶段发展至今,其节目内容从单纯的偷窥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拓展到关涉人们日常工作的各个方面,包括求职、人际关系、选秀、才艺展示、居家生活、衣着审美、心理素质、婚姻家庭等。随着真人秀的继续发展,其制作内容的尺度将进一步加大、加深,必将涉及社会的一些敏感问题这也直接影响着这类节目的收视率。 二、节目表现手法的纪实性与情节化 《变形记》这类真人秀节目的概念中,“真”一方面是指节目参与者并非扮演特定角色,而是参与者通过互换角色在特定情境和规则下真情实感、语言、行为、自我个性的自然流露。另一方面则是强调表现手法的纪实性。《变形记》中存在大量记录元素,在节目拍摄的过程中大量采用了纪录片的跟踪拍摄,有的为了过于追求真实性、刺激性甚至使用监视镜头、偷拍、24小时全程拍摄手法,实现了节目的具体进程和细节展现的真实性。《变形记》作为湖南卫视娱乐节目的一种,在当下

中国好声音等选秀节目不能改变中国音乐现状一辩辩词

中国好声音等选秀节目不能改变中国音乐现状 一辩辩词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中国好声音等选秀节目不能改变中国音乐现状各位评委观众大家上午好,今天我方观点是中国好声音等选秀节目不能改变中国音乐现状。中国音乐,即极具中国特色,经过千百年来的积淀,同时不断吸收外来音乐要素,形成独特的的唱腔与内涵,能够得到世界认可的传统音乐。而现如今,大部分的音乐人都把精力投放在黑幕重重的选秀节目中,企图快速实现商业的最大化,而忘记了真正的音乐是需要用时间来酝酿的。正因为这些人对追寻音乐轨迹的偏离,使得中国乐坛风气日趋愈下,中国音乐逐渐匿迹于世界乐坛,中国音乐现状无法得到改善。下面我将从以下几点证明我方观点: 第一,中国传统音乐被完全忽视。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以免费MP3下载和手机彩铃为主流的音乐消费市场,快餐形式的音乐更为符合群众胃口,选秀节目带来的造星时代中涌现的大量明星,更是成为了创作这种快餐音乐的主力军,导致中国乐坛缺少了经过文化艺术沉淀的音乐家。而没有成熟完善的唱片工业和市场,也使得真正具有着中国文化底蕴,真正高雅的传统音乐精粹无法得到群众关注,更难以推向世界。 第二,经过多年实际看来,各类不断翻新层出不穷的选秀节目,只是通过不断改进节目的形式以赚取更高收视率的方式,为乐坛输送了大量所谓的音乐人才。在这种快速造星时代,一夜成名的形式被广大年轻群体追捧,他们学习领悟音乐的过程过于浮躁,不注重内在音乐素养的提升,一味追寻入门简单,易被大众接受的音乐风格,使得中国音乐歌曲量泛滥,且曲风单一,旋律媚俗,只是为求取一时的商业利益,失去了音乐本身的欣赏价值。连好声音导师刘欢在评价好声音时也曾这样说:

《美国偶像》与《超级女声》歌唱选秀节目对比研究

标题:《美国偶像》与《超级女声》歌唱选秀节目对比研究 姓名:李方 学号:200921020017 专业:远程教育 指导老师:郑老师 时间:6月28日

【摘要】选秀真人秀”节目因其互动性和全民参与性成为真人秀节目中最有影响力的部分。2004年“选秀真人秀”由西方植入中国,经历了初期的火爆,2008奥运年的整顿和沉寂,从2009年至今再次风起云涌,现在的选秀真人秀正在欣赏性与价值观之间做出平衡,逐渐发展为一种健康的文化消费,这一切证明了“选秀真人秀”这种全面娱乐草根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和不可或缺。 关键词:真人秀美国偶像超级女声对比 正文: 世界上最早的真人秀音乐选秀节目是2001年英国的《流行偶像》,该节目一经推出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2002年,美国福克斯电视台花巨资买入版权,制成了美国首档“选秀真人秀节目”——《美国偶像》。节目推出当年,在2002年9月4日决赛那天,共有2280万观众收看了节目,在最后的候选人比赛过程中,累计有1.1亿人进行了投票,创下了空前纪录,《美国偶像》至今名列全美收视排行榜之榜首,拥有电视选秀教母之称。 2004年,湖南娱乐频道的策划人夏青,受风靡全球的平民选秀节目《美国偶像》的启发,以《美国偶像》为蓝本,促使湖南娱乐频道和湖南卫视联手推出了《超级女声》节目,这次尝试大获成功,出人意料的吸引了众多观众,成为国内“选秀真人秀节目”的先锋。2005年,伴随着第一届的余温,第二届《超级女声》打着“零门槛”的旗号,风风火火的把赛事持续半年之久,其收视率一度超过央视新闻联播。随之,选秀真人秀节目开始从一枝独秀的“超女”形成了蝴蝶效

应般的“超级大秀场”。同时让“超女”成为从2004年延续至今的流行关键词。 在美国,几乎所有的年轻人为“美国偶像”而疯狂,在中国,从《超级女声》到《快乐女声》,选秀真人秀节目是营造当年最热点话题人物的节目,《超级女声》是学习借鉴《美国偶像》制作思路、组织方式和营销模式的大型的无门槛的音乐选秀活动。它和《美国偶像》一样,为普通人提供了展现自我和成名的机会,无论你身份地位,无论你唱的如何,你都有一个舞台,可以说,这种节目最大限度的把电视媒体和草根平民融合了起来。但是在这种平民化娱乐的共同点背后,两个节目在赛制,选手范围和表现形式上各有自己的特点。 首先在赛制上有所不同,《美国偶像》是三位评委和一位嘉宾在全美国各地挑选出24名参赛者到好莱坞参加下一轮比赛,复赛开始直播,由观众投票,得票最低者被淘汰,前三周每周淘汰2男2女,后面的比赛时每周淘汰1人,最后胜出者就是美国偶像。《超级女声》是由三位评委在全国各地海选中挑选出50名选手进入复赛,复赛选出全国20强,再进入晋级赛和淘汰赛,在选出冠亚军的同时,还要选出10强、5强、三甲等等名头。《美国偶像》从复赛开始,其评判完全是由观众做出的,三个现场评委仅负责对参赛者的表现作点评,并不参与评分、筛选的工作,而《超级女声》的评判体系在观众之外增加了大众评委和专业评委,三者共同作用,在最后两名选手对抗的“PK”环节,31位大众评审的投票,与观众最后的短信票选结合在一起,营造出近乎残酷的真实感,大大丰富了比赛环节。

对电视选秀节目的评价与思考

对电视选秀节目的评价与思考 对电视选秀节目的评价与思考 2010-11-26 随着我国社会变革,经济的高速发展,外来文化的巨大冲击,大众传媒的迅速膨胀,使得原本相对单一的社会价值观念被多元化的价值观念所取代,文化娱乐生活的重要性在社会中得到前所未有的凸现。电视的娱乐功能被人们不断的放大,人们期望在电视中寻找到快乐和满足,而电视选秀节目也随着电视娱乐功能的放大而诞生。 近年来的选秀节目的情况,可以用"喜忧参半"来形容。一方面,电视选秀节目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扩大品牌效应。电视选秀节目作为一种娱乐节目类型,很好地带动了信息业、传播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电视选秀节目可以最大限度地联合网络、报刊、电信、短信平台等现代媒介与观众进行互动,通过这些方式与观众互动,不仅可以拓展节目宣传渠道,而且可以产生更多、更新的利润增长方式,实现合作双方的互利共赢。同时,报刊、网络等媒介也会对娱乐选秀活动进行跟踪报道,从而使报纸、电视、网络等不同媒介在对同一事件的关注中取得一种整合的效果,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此外,相当多的电视选秀节目也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给广大观众带来了欢笑。另一方面,许多电视台的选秀节目匆匆上马、盲目跟风,一些节目形式雷同、粗制滥造、格调低下、庸俗不堪,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过多过滥的选秀节目,不但大量占据了上星频道黄金时段,而且助长了社会的浮躁心理,甚至扭曲了大众正确的审美观念,尤其是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许多人更是抱着"一夜成名"的想法。这样的选秀节目只会令人越来越反感甚至产生厌恶心理。

一电视选秀节目的发展历程和分类 选秀节目作为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一种类型,早已成为电视荧屏上及其普遍的节目形态。自2002年美国福克斯电视台推出的平民选秀节目《美国偶像》红遍全美,创下美国同类节目收视第一后,中国电视制作者逐渐引发了学习兴趣,于是,2004年诞生了当时中国最火热的选秀节目《超级女声》,为湖南卫视创造了一个新高的收视记录。继2005年《超级女声》的红火并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之后,中国的选秀节目一时间风起云涌。各个电视台纷纷跟风,推出了类似的平民造星真人秀节目,譬如中央电视台《梦想中国》,东方卫视《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儿》,江苏卫视《绝对唱响》,包括湖南卫视2007年的《快乐男生》浙江卫视《越跳越美丽》等等,掀起了全国各地男女老少观众的收视狂潮。电视选秀节目发展至今,可以说是经历了从2004年的兴起,到2005年的火爆,再到2006年的风波不断的一个历程。 真人秀节目根据不同的内容和形式上的差异,大致可分为9种类型,生存挑战型,情景体验型,表演选秀型,技能应试型,身份置换型,益智闯关型,游戏比赛型,异性约会型,生活技艺型。例如像《超女》一系列的电视选秀都是属于表演选秀型真人秀节目。这种类型的节目主要是让具有一定"表演"能力的参与者,按照预先设置的竞赛规则进行才艺表演,而专家和观众则对这些参与者进行淘汰和选拔,最后的优胜者将获得成为"明星"的机会。选秀节目又可以分成:唱,如《超女》、《梦想中国》、《我型我秀》等;念,如《挑战主持人》、《闪亮新主播》《我是新主播》等;做,如《魔法天裁》、《绝对挑战》《开心50万》等;打,如《武林风》、《功夫之星》等;舞,如《舞林大会》、《舞动奇迹》《武林门》等;演,如《寻找紫菱》、《红楼梦中人》等;色,如《加油!好男儿》、《模特电视大赛》等等。 二电视选秀节目的利与弊

电视节目分析报告范文

《变形记》分析 短暂成为别人,是中国神话小说经常使用的手法,也是很多人平日磨练想象力最常用的技巧,遐想是人类生活很多细节的润滑剂。遗憾的是几乎没人能在现实生活中完成这一转换。湖南卫视《变形计》使得神话变成了现实,当观众看到节目中的人物奇迹般地成为别人时,他们的心理快感在想象力的助推下,腾云驾雾。《变形记》运用纪录片+真人秀模式的创新模式,号称中国“新生态纪录片”。这档节目结合当下社会热点,寻找热点中的当局人物,安排他们进行互换人生体验,参与节目的双方就在七天之中互换角色,体验对方的生活。节目同时全程每天24小时跟拍,粗加剪辑后原生态低成本播出。 一、节目内容多样化 真人秀节目在美国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萌芽阶段发展至今,其节目内容从单纯的偷窥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拓展到关涉人们日常工作的各个方面,包括求职、人际关系、选秀、才艺展示、居家生活、衣着审美、心理素质、婚姻家庭等。随着真人秀的继续发展,其制作内容的尺度将进一步加大、加深,必将涉及社会的一些敏感问题这也直接影响着这类节目的收视率。 二、节目表现手法的纪实性与情节化 《变形记》这类真人秀节目的概念中,“真”一方面是指节目参与者并非扮演特定角色,而是参与者通过互换角色在特定情境和规则下真情实感、语言、行为、自我个性的自然流露。另一方面则是强调表现手法的纪实性。《变形记》中存在大量记录元素,在节目拍摄的

过程中大量采用了纪录片的跟踪拍摄,有的为了过于追求真实性、刺激性甚至使用监视镜头、偷拍、24小时全程拍摄手法,实现了节目的具体进程和细节展现的真实性。《变形记》作为湖南卫视娱乐节目的一种,在当下“限娱令”的大的背景下,节目形式要继续追求新颖、能够吸引观众眼球,在强调“真”的同时更应该强调“秀”的成分。兼顾整档节目的社会性和娱乐性。 三、受众的积极参与 《变形记》当年在卫视开播后,就疯狂受到电视观众的追捧。其很大的功劳在于节目给足了观众的参与自由。如今受众越来越重视自己在媒介的中心地位,他们希望看到的节目内容形式是大众化的而不是专为精英阶层所制作的,是真实的而不是可以做作的,并且他们拥有强烈的自我展现欲望,希望可以更多地参与节目活动。这些因素使“人”在此类节目中成为核心——节目参与者来自广大平民百姓,成为节目的主角,推动节目在相应规则下向前发展;而广大受众在观看节目的同时,通过短信、weibo、《变形记》节目百度贴吧、等网络平台参与节目互动预知更多节目进展,而节目编导也可根据观众的这些反馈,适当控制节目并适当奖励受众参与者以提高收视率。 四、参与者最大限度地展现个性 在以往电视节目中,节目内容、进程以及参与者的一举一动通常都会受到导演的严格控制,《变形记》则是将权力最大限度地交给了参与互换角色的选手,因此他们有了更大的主动权和发挥空间。这一自主权的回归,尊重了选手的自我发挥空间,使其在参与节目时可

大众文化背景下音乐类选秀节目发展探析

摘要:自《超级女声》开启中国音乐选秀时代至今,音乐选秀类节目经历了审美转型,理念创新等一系列突破。本文旨对大众文化背景下音乐类选秀节目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此类甚至类型选秀节目的发展作出思考建议。 关键词:音乐选秀;发展现状;大众文化 自2004年湖南台举办的全民选秀节目《超级女声》创造了空前的电视音乐奇迹后,一时间,音乐类选秀节目进入了白热化竞逐当中。在音乐与梦想坚守的创作理念下,音乐类选秀节目在经历过短暂的瓶颈期后,2012年由浙江卫视推出的《中国好声音》引爆了新一轮的荧屏选秀热潮。而后,《中国最强音》、《中国梦之声》、《我是歌手》、《蒙面歌王》等,无论从素人还是明星,无论是从版权创新还是理念转型,都将音乐选秀对垒的市场朝着更为宽阔的空间拓展。可以说,当下音乐类选秀节目的火爆,从某种意义上满足了大众审美表达与倾诉的需求,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标志着我国由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的成熟过渡。但由于制作方对大众文化引导所显现出的表达失衡、对市场利益的过度追求,使得当下中国音乐类选秀节目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也同样值得我们深思。 一、音乐类选秀节目火爆原因探究 1、大众文化全球化传播催生娱乐选秀 自20世纪90年以来,大众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对我们所处现世界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以及生活消费方式等的改变发挥出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因此,大众文化在其不断建构发展的过程中也参与到了全球文化的传播与社会变迁当中。而这一时期的中国也经历着经济与文化上的改革转型期,并且尤以电视作为主要媒介之一的大众文化在此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空间,“电视不仅是“权威性新闻媒介”,更是休闲娱乐的首选传媒。”[1]而音乐类选秀节目的萌生,也自然诞生在这一文化机遇期内。从2004年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缔造奇迹后,大众文化的消费欲求便由此凸显,零门槛的梦想台阶,大众化的平民参与,这无不显示人们对于文化的需求已转向欲求。而后的《梦想中国》、《中国好声音》以及《中国最强音》、《中国梦之声》、《我是歌手》等,再次将音乐类选秀节目的规模推向了高潮。 2、大众文化的娱乐功能引发大众审美需求转型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把大众文化理解为文化的世俗化也未尝不可,虽有失偏颇。但“文化本来就不只有关于人类终极关怀的沉重的一面,它还具有轻松的性格。”[2]而且,“新时代的大众文化是公众自我娱乐、自我教育的一种新方式,也是他们发挥自己聪明才智,展示自己丰富多彩的人性,宣泄自己生机盎然的精力和智力的一种最健康的方式”[3]从最初《超级女声》引发出关于娱乐至死,媚俗低俗的大众化审美取向的讨论,到2012年《中国好声音》专注于对声音与音乐的标杆审考,可以说,大众文化将其娱乐功能的部分审美要义释放的同时,也在迎合着大众的审美期待。因此,大众文化已渗入到生活的每个细节,以至于成为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本身,在携带出娱乐功能转化为大众参与文化审美建构的同时,也成就了其本身的发展。 3、电视媒介的生活性回归 音乐类选秀节目的兴起以至扎堆荧屏,在满足受众心理需求的同时,也在凭借着自己依托电视这一媒介平台所及时传递出的真实感、贴近性和类生活质感等特征增添着节目的观赏度和精彩度。纵观当下音乐类选秀节目的惯性运作,唱功通过选手自身故事的渲染,似乎更是成为了触及受众神经的有利法宝。击中人类情感的共通弱点,以故事化的舞台表达来贯通音乐选秀的魅力,将选手参选的真实细节客观性地裸呈,还有淘汰制中的悬念层层设置等,这一系列现场性、类生活化的真实性情节的展现,为音乐类选秀节目的收视稳定积累了忠诚的受众群体。

歌曲选秀(以德云社作品为原型自我改编)

歌曲选秀(改)10人演原作:德云社09年封箱作品改:告白王 A:主持人 B:评委1 C:评委2 D:评委3 E:总评委 F:选手1 G:选手2 H:选手3 I:选手5 (A上场)A:各位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们今天,要在这里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歌曲 选秀比赛,选择本地在歌唱方面有特长的选手。那么首先,让我请出我们今天比赛的三位 评委,请掌声欢迎!(伴随着特殊的快板配乐,BCD一齐上场,走到比赛评委席前坐下)A:好,我来逐一的为大家介绍。坐在最外面这位,是我国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油田城区 联盟阳光小区著名的音乐评论家曹先生!(B起身挥手:大家好!) A:第二位,我要隆重的介绍,是我们特意从阿富汗请来的,烟熏火燎唱片公司总CEO,本?伊布拉欣?阿卜杜勒?马里克?苏莱马勒?苏莱曼,反正他的中文名字叫王富贵先生!(C 起身不断挥手:呀嘿拉肚子!马力蛤蟆低空、马力蛤蟆低空木!哎哈拉斯阿啦!)A:我来翻译一下,他说的是…大家好?! A:第三位,大家也应该欢迎一下,是来自日本全国相扑甲级联赛的退役选手,圆脸大屁 股一郎!(D:哈依!殴哈依呦,勾赛伊马斯!)A:他也是向大家问好。 A:那么,最后,我们还有一位关键的总评委,我亲自迎接一下!(走向台边,迎接E上台,坐在BCD的边上)这是来自中央音乐学院,美声分院,食堂的保洁人员,…响哗啦?先生!(E起立挥手,微笑不语)A:我来介绍一下今天比赛的规则。我们的选手将按照顺序,依次入场进行展示,由三位评委进行提问和点评,如果出现争执,由总评委最终决定 选手的去留结果。那么,时间宝贵,我们的比赛正式开始,有请一号选手!(集体鼓掌, F上场)F:大家好,我是一号选手,我是一个来自农村的小伙子。我来这的主要目的就是选秀,选秀的主要目的是唱歌,唱歌的主要目的是让我们村长的闺女看见。我们村长的闺 女叫小芳,…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好看又!善良?……(用一惊一乍的岔气方法 唱歌) A:这是趟地雷上了。(B摇铃,F停止,扭头看B)B:小伙子,你这是才艺表演吗?F:不是。B:你吓我一跳,赶紧开始表演。A:对,抓紧时间展示。F:好的。那我唱一个高腔吧,…唱山歌类~~~(尽量拉长)高吗?类~~~?A:还有自己问的?B:小伙子,你这是挺高的,但是就一句可不行啊。F:行,那我再换一首别的。…这边~唱来~那边~合~~~?B:这不是还是一首吗?F:那我换个新的。…山歌好比春~江~水~呀~~~?A:这是 掉沟里出不来了。B:(摇铃)你是不是就学会了两首歌啊?F:你这是怎么说话呢?A: 这样吧,我们让另外两位评委也说说看法。C:阿尼玛沙、一哈毒辣、啊你米亚股。(摇头)我哈里根,马斯牡丹,马斯木。万塔哈股,流塔哈股。你的,(指F)太二笔 呀。F(郁闷):我怎么听着像是骂人呢?A:他不是骂人他刚才的意思是:不行。F:合着 这么一段话到你这就俩字了?A:我是概括。D:(日本腔调)这位先生,你的,砸夯的可以,(摆手)唱歌的不行!A:行了,三位评委的意见很统一,你就先下去吧。F:不是, 这不还有一个没说吗?A:行,那么,我们再听听拥有最终决定权的总评委的看法,(问E)他能通过吗?E:微笑不语,点头。(BCD:互相讨论)B:这怎么就通过了?D:我的,不明白的干活。A:既然总评委让你通过了,那你进入决赛。F:谢谢啊,谢谢啊! (和E握手)有眼光!(扭头看BCD)什么玩意儿!(下台)A:那么,我们就继续有请

《湖南卫视选秀节目的价值链分析》开题报告

《湖南卫视选秀节目的价值链分析》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1.现实意义 湖南广播电视产业在近年来成长为湖南文化产业的领跑者。而其中最为人们熟知的,恐怕要数由湖南卫视主办的选秀节目了。 2003年湖南娱乐频道在湖南省内举办第一届《超级男声》;2004年5 月—9 月,湖南卫视举行“快乐中国超级女声”大众音乐电视活动;2005年,举办“蒙牛酸酸乳超级女声”;2006年4月——9月,“蒙牛酸酸乳·超级女声”举行;2007年3月——7月,“快乐男声”举行;2009年,改版的“步步高音乐手机·快乐女声”举行;2010年,湖南广电集团旗下的青海卫视举办“九阳绿色中国花儿朵朵”,与此同时,“步步高音乐手机快乐男声”举行。 作为一档优秀的电视选秀节目,“超级女声”在2005 年火遍全国,拥有的强大市场。根据2006年中国社科院发布的“文化蓝皮书"统计分析,“超级女声”各环节的直接参与者所获得的直接经济回报累计已超过7.6亿元。按照上、下游产业链间倍乘的经济规律分析,“超级女声”对社会经济的总贡献至少达几十亿元。按照品牌估价的一般方法,目前其品牌的商业价值将超过20亿元。 2008年湖南没有举办选秀节目。2007年,国家广电总局发出通知,自2007年10月1日起,各省级、副省级电视台上星频道所有群众参与的选拔类活动不得在19:30至22:30时段播出。举办群众参与的选拔类活动的后续巡演等各类活动,不得在各级电视台上星频道播出。不得采用手机投票、电话投票、网络投票等任何场外投票方式。 2009年湖南卫视的选秀节目重新起航,又带来了新一波的选秀浪潮。但由于无法在黄金时段播出,其节目的制作多以媒体合作的形式完成,其影响力是否发生了动摇? 可以看出,湖南卫视举办的选秀节目在一直进行着,是什么能够让这样一个节目经久不衰,并逐步发展成一个完整的产业——正是其不断延伸、扩充的价值链条。从初期的广告费用到短信投票收入,再因国家干涉停止短信投票形式,采用新的形式,毫无疑问,湖南卫视的选秀节目在不断地发掘新的利润增长点;在7年的发展历程中,湖南的选秀产业也遇到了一定挫折,包括国家政策的干预,在新的政策框架内,新一期的选秀节目必然要发生很多变化,在此过程中,其价值链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正是本文要探讨的。 选秀节目在近些年来层出不穷,而“选秀”也开始从单一的节目向完整的产业发展。选秀产业作为一个崭新的领域,有着无限的商机,也有着未知的挑战;有着广阔的市场,却缺乏正确的引导。作为时下颇具影响力的社会现象,正确地引导其健康发展,对促进我国经济文化建设的影响重大,这也正是吸引相关学者研究兴趣之所在。研究湖南选秀产业的深刻意义,在于获取国内传媒产业发展的领先经验,以推动全国文化产业发展。

浅析中国音乐选秀节目的利弊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1f14559032.html, 浅析中国音乐选秀节目的利弊 作者:张晓晨 来源:《北方音乐》2015年第07期 【摘要】自2004年起,我国就刮起了音乐选秀的风潮,一时间音乐选秀节目成为众人欢迎喜爱的节目,而继湖南台推出《超级女声》之后,各大电视台也相继推出音乐选秀节目,中央电视台《梦想中国》,浙江的《中国好声音》,东方卫视的《我型我秀》开创了以往电视收视纪录,并因此在电视媒体中大受观众追捧,使我国的音乐选秀节目迅速发展起来。正所谓有利总有弊,失误具有双重性,由于管理不规范,发展的方向不明确,使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为促进其长足发展,探讨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势在必行。 【关键词】音乐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双重性;正能量 一、我国音乐选秀节目的现状 音乐选秀节目类节目是一种大众传媒让普通人参与节目,通过海选层层晋级的方式,从而使他们从平凡人变明星的娱乐类节目。 (一)音乐选秀节目数量增多大同小异 音乐选秀节目数量增多但大多都是大同小异换汤不换药,缺少创意创新。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中国好声音》来说,它是继超女之后将音乐选秀节目掀起高潮的又一力作,可以说是第一个在国内达到万人空巷的效果。《中国好声音》是由浙江卫视联合星空传媒旗下强力打造的大型励志专业音乐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不仅仅是一个优秀的选秀节目,更是中国电视历史上实现真正意义的首次制播分离。它由那英刘欢等有名声威望的导师组成,并且导师以专业的水准对选手点评言传身教。为中国乐坛的发展提供一批怀揣梦想、具有天赋才华的音乐人, 树立中国电视音乐节目的新标杆。 它的成功在于节目制作人对于国外节目借鉴第一时间敢于尝试将其同样形式搬到荧屏上,新颖的比赛模式,四位导师背对舞台仅凭着对选手对音乐的诠释做出决定,更体现了对选手音乐素质的考察,将怀揣梦想的人们聚集在同一个舞台较量,而后的选手们一举成名,一时间成为不少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话题,随后国内一些电视台都争先模仿,形式上都大相径庭选秀节目一时占满娱乐节目一多半,选秀选手一时成为各大采访节目,期刊,杂志的采访对象。选秀时代的到来给观众带来了娱乐,同时也有不少选秀节目被贴上抄袭山寨黑幕的标签。历经十年的各音乐选秀节目是被电视制作人不断更换名字、舞台、服装、包装的越来越好,请来的评委也都是音乐界越来越有威望的人,可大多都是换汤不换药,我个人觉得还是有外国选秀节目的影子,形势偏于模仿,缺乏创意,而为了收视率炒作也是令观众反感,有些细节不够,使之缺乏真实性。而面对选秀节目数量激增形式繁多的局面,观众早已审美疲劳,缺乏新鲜感。

电视选秀节目火暴的心理分析

近两年“电视选秀”节目成为一种新的类型化节目被各家媒体广泛复制。如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央视的《梦想中国》、《非常6 1》、东方卫视的《莱卡我型我秀》以及各类电视台层级繁多的“选秀”节目成为当下电视传播的一个显著现象。电视选秀究其实质是一种平民化的娱乐传播,这类节目有两个显著特点:一、平民化:节目方式与内容上的“平易近人”与“贴进民众”。民众不仅仅是节目的观看者,而更多地成为节目的直接参与者与记录者。二、娱乐性:娱乐元素被广泛地应运在电视选秀节目的全程中来,节目竞赛规则、议程环节无不都充满着煸情及表演性质的娱乐元素。 电视选秀节目受到人们的如此追捧,这类节目还会不会持续兴盛下去?本文试图从心理学的视角尝试回答这样两个问题:一、为什么有这样多的人参与电视选秀的节目中来?他们的内心动机是怎样的?二、为什么有这样多的人喜欢收看这类电视选秀节目?它带给受众哪些心理满足? 一、节目参与者的心理满足: 传播本能与对传播权力的渴望: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传播本能以及对传播权力的渴望是参与者“参与动因”的一个重要方面。信息传递本身就是生物体的本能,它是生物体得以保持自身与外界信息畅通,获得感的一种生物本能。此外,传播还是一种权力,话语权是当下被认为的一种重要权力,而此前,传播的权力都集中在精英手中,平民大众从来都鲜有掌握大众传播的权力。但这并不妨碍,或者说反而助长了平民对于传播权力的渴望与向往,他们希望有更多的途径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来展示自己的生活。获得传播权力----无论是用DV记录身边的生活,然后在大众媒体上播放,还是参与选秀节目,通过大众媒介的传播让他人知晓 ----这些都是参与者“渴望权力”与“渴望自我支配”的内心动因的外在体现。电视选秀节目日渐盛行,在某种程度也反应出人们获得传播权力、渴望在大众传媒上展示自己的内心驱动。 交往 / 亲和动机引发参与行动:人是社会中的人,每个人都渴望与他人建立联系,交往与亲和动机在很多时候都可以解释人们的行为。当今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们的交往方式与先前农业时代的“面对面”很大不同。大众传播时代,媒介为人们的社会交往提供了一种媒介情境,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媒介情境代替了现实情境,人们在这种情境下发生着社会互动。电视选秀节目营造了一个基于媒介的平民社交圈,这一平民社交圈有共同的关注、共同的话题、共同的喜好,参与其中就意味着共同的分享与彼此的依靠,意味着“一种联系的产生”,这种联系不仅仅是平民与“传播这种权力”的联系,而且也是平民与平民之间的联系。这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会形成一个个“玉米(李宇春的歌谜)、盒饭(何洁的支持者)、凉粉(张靓影的粉丝)的自我组织。 心理学家坎托在其著名的“情境中的人格动力学”中提出:人们做什么或试图作什么,和谁一起做,能够重新定义他们是谁或他们将成为谁。从这个意义上反观平民化传播中参与者的“参与动因”,我们会发现,“与谁在一起,和谁一起做”似乎本身就构成了他们参与行动的支点。以“大型无门槛音乐选秀”的《超级女声》为例,一个个心怀梦想的年轻女孩们不但要面对一张嘴就被评委无情叫停,还要经常遭受评委类人格侮辱的苛刻评语,诸如“你以前是干什么的,

电视选秀节目策划方案

电视选秀节目策划方案 2020电视选秀节目策划方案 2020电视选秀节目策划方案1 一、活动名称: 《敢秀你就来》《我型我秀》《我是“民”星》《唯我独秀》《我的舞台我的秀》(待选) 二、活动主题: 以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普通大众,健康、智慧、向上、创新、崇尚自然作为此次选秀活动的主题,力求突出新、奇、特的表演,风格与形式不限。通过健康美、心灵美、智慧美等的综合素质比赛,突出表现我县文艺爱好者内提素质、外塑形象、积极向上、开拓进取的魅力风采和出色的综合才艺。 三、活动目的: 此次活动旨在丰富全县人民文化生活,给广大文艺爱好者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倡导健康向上的娱乐生活方式,同时也为我县各大文艺演出储备人才,提升自身文艺宣传力量, 四、活动要求: 整场活动力求主题突出,富有创意,突出新形势下我县人民群众与以往不同的精神风貌,其基本格调应是:和谐感动、激情蓬勃,富有内涵。选拔标准要有坚持思想和艺术性的统一,表演性与参与性的统一,教育性与大众观赏性的统一。在多层面、多角度揭示主题的同

时,尽可能提高艺术水平。 1、比赛参加选手零门槛,不限学历、不限年龄。 2、力争延伸文化内涵,在比赛过程中,突出宣扬选手的德艺双馨,深入挖掘优秀选手背后的感人故事,弘扬中化民族的传统美德,结合我县提出的“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争做吴桥好人”活动对部分选手进行采访拍摄。 3、节目结构,贵在创新,打破传统的歌曲、舞蹈及小品等,鼓励参赛选手有足够新颖的好创意、金点子,天马行空,自由发挥,使本次活动成人我县才艺人士灵感的闪耀汇聚。 五、活动对象: “想秀也敢秀的你”,身材健康、开朗大方、阳光自信,富有激情与活力,勇于秀出自我者,均可参赛。 六、活动时间: 海选报名:月日至月日 海选:月日 复赛:月日和月日 (视人数多少分两场) 决赛:月日 七、活动地点: 待定 八、报名须知: 1、报名条件报名不分年龄、性别、民族,凡热爱表演、口齿清

音乐类选秀节目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自由辩问题

自由辩问题 音乐人战场 1.音乐类选秀节目不拘一格降人才,圆了更多寒门选手的音乐梦, 这不是鼓励更多人去创造音乐吗? 2.出自中国好声音的李代沫,我是歌手的黄绮珊,他们并没有出众 的长相,但是不是通过选秀节目得到了大众的认可?这是不是激励更多无背景好外形优势的人去创造音乐呢? 3.中国民间音乐高手并不缺乏,但是被发掘的人只有少数,我们现 在提供这样一个平台不是有利于他们被发掘吗? 4.若没有中国好声音等选秀节目的平台,金志文等具有非凡音乐潜 质的人才岂不是要一直被埋没? 5.对方辩友谈到原创问题,请问狮子座、有没有人曾告诉你等歌 曲是不是从选秀节目中走出来而红透大江南北的? 6.对方辩友有谈到民歌等中国特色音乐,青歌赛的播出,掀起了一 股“民歌潮”,这难道不是一种好的音乐现状的改变吗? 音乐本身战场 1.对方辩友今天一直跟我们谈音乐类选秀节目如何不好,请问对方 辩友音乐类选秀节目带来的机遇您看到了吗?

2.对方辩友将改变定义为本质上的改变,那请问对方辩友,中国音 乐的本质到底是什么?请对方辩友给改变一个量化的标准。 3.看来对方辩友给不出一个合理的解答,那好,我们谈下一个问题, 据数据统计,中国好声音等音乐类选秀节目收视极高,甚至破了两亿点击量,那作为观众是不是也潜移默化的受到了音乐的熏陶吗? 4.对方辩友,韩愈作马说,警示我们如果千里马困于槽枥之间, 也将不再以千里称也,试想,如果好的音乐人才没有平台来展示,那岂不是也要被扼杀? 5.难道说投入一定时间的精力,金钱,时间打造一个好的音乐节目 就算是商业化包装吗? 6.对方辩友,商业化不能一棒子打死,请问商业化如何导出对方所 说的庸俗化和娱乐化以及草根化? 音乐市场战场 1.请问对方辩友,音乐类选秀节目到来了巨大的商机,带动了音乐 市场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对方辩友您不能否认吧? 2.请问对方辩友音乐是给音乐制作者欣赏的还是大众欣赏的,是不 是要更多的考虑大众的喜好?

唱歌比赛选歌的6个小技巧

现在各种各样的唱歌比赛和选秀节目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在我们的身边,让更多热爱唱歌的人们有了更多的机会在舞台上表现自己,一展歌喉。但是对于那些喜欢唱歌想要上台演唱的爱好者们,有一个问题就会困惑他们,那就是“我要比赛了,我要唱什么歌呢?怎么样才能用歌曲表现出自己最精彩的一面呢?” 1、选歌要选对的不选贵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老师觉得选歌就像买衣服一样,这件衣服又贵又漂亮,穿上之后立刻高大上,但是却不适合你,穿上之后就变成了惨不忍睹的“买家秀”,那你要不要买呢? 在选歌的时候也是这样,“有一首歌很大很高,唱出来之后多能体现我的水准那!”,但是也是因为这首歌难度太大,自己演唱之后并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其实这样的歌曲虽然好,但是不适合。所以在选择的时候还是斟酌下,否则在台上就会很难堪了,我曾经见到一个同学高音并不好,但是选了一首王力宏的《唯一》。那个效果,真是惨不忍睹!台下观众们都是提着一颗心在听他的演唱,真怕他在台上唱断气了。汗! 2、选歌要贴合自己的音色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与众不同的音色,这个是个人特色,表现的好就是亮点。所以如果你的声音很亮,就不要选适合音色偏暗的人演唱的歌。

如果你的嗓音略有些沙哑那唱李荣浩的歌曲就会增加你在歌曲表现时的亮点。 3、选歌要选熟的不要选生的 选歌不是买蔬菜,不是越新鲜越好。有些人为比赛效果在比赛之前选了一首新学的歌,这首新歌自己觉得很好听,所以要去唱这首歌,觉得原来经常唱的那些歌都没什么味道了(其实过一段时间新鲜感过了也觉得这首歌不那么好听了)。殊不知就是因为这首歌是新学的,所以节奏和歌词就不会太熟悉,在演唱时有些小意外就可能会跑调,抓不住节奏,或是忘了歌词,情感方面也会因为生疏而把握不好。所以选歌要选熟悉的歌,保证现场出现些小意外也能把歌唱好。 4、歌曲的音域一定要在能把握的范围 唱歌听的是细节,就是你应该争取所有的部分都要表现好。有时虽然只有一处高音唱砸了,但是整首歌都会大打折扣,别指望跟别人说“评委老师我其他的地方唱的那么好,就这样一个音唱砸了”评委老师就会原谅你。 所以歌曲的音域一定要在能够把握的范围之内。例如(男生)最高能唱到小字二组的a2,那么我在选歌的时候就要选一个最高音在小字二组的A之下的音,例如选个小字二组降a2,或是小字二组的g2。否则如果你演唱那天状态不好,你选择的歌的最高是在小字二组的

电视选秀节目对青少年的影响论文完整版

从社会学习理论看电视选秀节目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 电视选秀节目对青少年的影响 一.绪论 电视作为大众传媒的一种重要手段,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非常大,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无处不在的信息源,电视节目为人们提供各种文化娱乐服务,发挥着传播社会主导价值观念、建设道德规范的功能。选秀节目作为一种新的电视节目形式正日渐流行且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了较大影响。 我国的电视选秀节目较国外起步晚,仅可追溯至2004年的一个全国性质的大型电视选秀节目,其内容和形式上均效仿了美国著名的选秀节目《美国偶像》,此后全国各省市纷纷效仿,各电视台的选拔赛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五花八门的选秀活动充斥着荧屏,“选秀”一夜之间俨然成了电视综艺节目中的新宠。随之众多有关“选秀”节目的评论也频频见诸各种媒体,选秀节目亦跌进舆论的漩涡,新出炉的选秀节目仍然义无反顾地希望和那些热门选秀节目搭上关系,他们既想摆脱舆论对节目的负面影响,以示自己高雅正统的面目,又想借助热门选秀节目由舆论漩涡带来的影响力提高收视率。于是,出现了“走近”还是“远离”的两难选择。 各种形式的选秀节目在评选形式、程序上虽略有不同,但其相同点都是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力求内容和形式的市民化、平民化,表现出了较强的大众化、通俗化,其本质都是借助电视这种大众化的传播工具,打造“平民英雄”“电视偶像”,为草根阶层铺就一条通过努力和竞争能成名的道路,因此被冠之“草根娱乐”。这种具有广泛平民化、强大参与性和空前互动性等典型特征的选秀节目为促进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发展做出了 成功尝试。 在选秀节目热闹景象的背后,我们应该看到,目前我国的选秀节目仍有待成熟和完善,应逐渐走向更加个性化、生活化、审美化,只有这样,作为一种新的综艺节目才能在舆论压力中实现节目类型的成熟和节目质量的提升,进而才能繁荣丰富和发展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市场。 二.电视选秀节目走红的原因 目前大多数的电视选秀节目都是以青少年为主要收视群体,其参与者也大多为青少年,因此这个群体的心理特点和成长特征是电视选秀节目走红的直接动因。 1.参与社会事务的欲望 青少年生活在成人为其建立的相对规则的环境中,被置于学校和家庭的监护之中,因此,青少年与成人生活在两个不同世界里,缺乏表达思想、表露自我的机会。强烈的成人欲、学习的枯燥和青少年时期必然出现的心理需求使青少年容易感觉生活的压抑、内心的彷徨。这种心理如渐渐涨起的洪水,蓄势待发。选秀节目的出现,使青少年获得了与成人平等表达、竞争的权利,青少年渴望参与成人社会事务、获取与成人平等权利

选秀节目活动流程

2013《声冠神州》 ——项目策划方案—— 一、项目名称 《声冠神州》 ——2013年大型公益跨省对抗歌唱赛季 二、项目主题 筑人生信成就唱梦想传爱心 三、项目背景 黑龙江省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媒体平台——龙视携手七星传媒推出大型公益跨省歌唱活动——《声冠神州》。本活动通过辽宁、吉林、黑龙江三地跨省对抗,展示城市魅力,体现地域文化,以传扬城市文化带动项目宣传,并通过宣传造势、广告植入、公益推广,放大赞助商的品牌影响力,使该品牌形象更加深入人心,以营造良性社会效应,更好的彰显赞助商的社会责任感。 四、项目概况 【播出时间】每周六 09:00—10:00; 【播出周期】周播; 【栏目时长】60分钟(含广告); 【项目定位】大型公益跨省对抗歌唱类节目(活动) 【关键词】南北对抗隐形植入爱心公益明星资源

南北对抗:主打跨省对抗这个概念,即开创了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先河,又更好宣传赞助商的加盟项目,将三地的地域文化和 比赛赛事合二为一; 隐形植入:在赛季录制过程中,节目组将赞助商的隐形宣传植入到节目之中,使观众在收看节目的每时每刻都能够感受到节目 组提供的登台机会的魅力,并实时了解该加盟项目的最新 讯息; 爱心公益:在本赛季的进程中,每场比赛都将为黑龙江省的贫困小学积累资金,体现出赞助商的社会责任,以公益事业的社会 影响来增加赞助商的企业形象美誉度; 明星资源:在比赛期间,节目组将邀请《K歌一下》主持人姜多,星光大道2012年前四强选手楼兰,中国教育频道《职来职 往》主持人李响,著名相声演员冯巩、国家京剧院青年演 员石雨森作为节目的重要资源,保证了节目的质量。【运作模式】 预热阶段:赛季前期将在经济频道开辟专门时段每天2分钟项目推广,选手招募,宣传介绍; 初赛阶段: 决赛阶段: 【栏目亮点】

国内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受众心理分析

国内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受众心理分析 一、节目悬念俘虏下的受众心理 1、先期议程设置,环环紧扣受众心理 从一定程度上讲,“议程设置”,集中体现在电视节目中对各个环节的设置上。尤其是在真人秀节目中,环节的设置是较为突出且必不可少的一个层面,它决定着节目的“游戏规则”和发展方向,搭建起了整个节目的阶梯和框架。 拿湖南卫视推出的“快乐男声”这一选秀节目来说,其主体分三轮进行,第一轮海选,节目组从国内6个中心唱区、分唱区和11个网络唱区以及一些海外唱区中选出前120强选手,进入第二轮总决赛突围赛,在激烈的竞争后,选出前11强进入总决赛,最终角逐出冠亚军,期间又有积分赛、挑战赛、复活赛等各类赛事,环环紧扣。 那么,在如此紧凑的环节设置下,观众就会自觉不自觉地紧随观看,特别是在前期观看中,若选定了某一自己欣赏的选手,那么在选手晋级与否,最终获胜的是谁等这些悬念的牵引下,便会更加的关注这一节目的进展。 2、拟态环境下,受众的身心参与及情感共鸣 其实许多时候,观众收看真人秀节目其实就是在寻找一种情感上的寄托。一首歌,一段独白,一个幽默话剧,似乎就是你所想去表达的感情,节目里的评委与观众也是你情感的聆听者,心里话的倾诉对象,而真人秀节目的情感表达又往往要比电影电视剧里的更加直接和贴切,这就使得真人秀节目成为了观众们的一个情感宣泄的绝佳平台。 因此,很多喜欢看真人秀节目的人,经常会和着节目中的选手一起欢唱、一起舞蹈、甚至是一起哭、一起笑,直到最后,那个被他选定且一直追捧的选手几乎成为了他自己的化身,节目里所发生的一切,似乎就在他身边,让他感觉到节目里的环节就是为他设置的,他在参加这么一个比赛的过程。 于是,选手在表演时能否做到最好的一面,选手的参赛作品是否能受到评委的认可,选手的表现能否得到观众们的支持,也就自然而然成了让他最为牵挂的一件事情。那么,当节目的旁观者变为了节目的亲身参与者,而节目的悬念也就在这种心理作用下,被进一步的放大,吊足了观众们的胃口。 3、打破刻板印象,重塑受众期望 在大家的印象中,弱势群体是怎么样的一批人,老弱病残是吧。那当这些孩子或是残疾人参加真人秀节目时,大多数的观众又是抱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在收看呢。 真人竞技,优胜劣汰,在这样一个残酷的舞台上,观众所追捧的大都是多才多艺的帅哥美女们,他们有魅力,有气场,卓尔不凡。但是,这也反向预示着,当舞台上有黑马杀出时,也定然会让大家耳目一新。真人秀节目也正是在某些情况下,充分运用这一受众心理,让一些有着一技之长的,大家印象中的弱势群体一鸣惊人。这种360度的逆向悬念,则将节目效果推向一个新的高峰,带给受众更多意外之喜和刺激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