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小学教学论文: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小学教学论文: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小学教学论文: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小学教学论文: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贴近生活,让综合实践活起来

小学教学论文: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内容提要】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我国当前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该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索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要以活动促发展,让学生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大胆探究,敢于质疑。真正走进生活,亲近实践。

【关键词】综合实践课程资源生活合作探究

【正文】

综合实践活动课能够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思维,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增强自我意识,勇于参与活动,积极动口、动手、动脑,体现出“动”的特点,并将“动”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从而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能活学活用,举一反三,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因此,只有将“活”与“动”有机的结合,才能使学生和谐、全面的发展。

一、发掘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

1、教学目标和要求的明确,教学内容的丰富多彩,教学题材的广泛新颖,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基本特质。因此,我们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体现“实践”与“活动”的相结合,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素质。

如:在教学主题《平安每一天》时,我首先让他们进行危险活动的调查以及

该怎样处理遇到的危险。这类主题是每个学期每个年级每个学生每一天都必须注意的问题,然而每天的强调却起不到什么作用。所以,我首先把安全话题列入本学期的学习目标。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并没有直接让他们对安全进行调查,而是对危险进行调查。他们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了危险的存在与发生危险时付出的代价。所以在进行本主题时,他们格外的认真。一开始让学生觉得很没有必要研究的课题,却让我们越研究越深,甚至在研究危险在哪时,他们想到了工厂,想到了医院,想到了在工厂和医院出现的安全标志。孩子们对于图画总是比对文字感兴趣,当安全主题研究到安全标志图时,每个学生都积极踊跃,主动动脑,让我们的这个主题在生活中发挥到极限。以至于以后在进行其它主题时,孩子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注意安全,不知不觉运用到了生活中,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2、综合实践活动最普遍的学习方式是实践,让学生实实在在的“做”。而学生实践的载体就是生活,生活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活水之源,真情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生命所在,对学生而言,只有经过生活的体验,才能有感而发、有为而作。所以,我们要切实关注孩子们的生命轨迹,把学生的精彩生活融入到综合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自由地、自主地、自发地,用自己的心灵去探寻综合活动之源,以积极的心态去参与活动,展示他们的生命活动,还学生一个原生态的自我。

如:我们学校在开学初进行了《我们的压岁钱》的主题活动,让他们去自由组成小组,自己采访、调查、询问,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由于这是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在进行本主题时总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并且教会了他们要合理理财。这为学生以后的生活理财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综合实践就是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

二、实践活动为主线,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做中学,学中做”的理论,实践能力不是通过书本知识的传递来获得发展,而是通过学生自主地运用多样的活动方式和方法,尝试性的解决问题来获得发展的。从这个意义上看,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课程,就是学生围绕实际行动的活动过程。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我们充分利用家乡的资源,就有利于实现课程的教学时空向自然环境,生活领域和社会领域的拓展,真正做到了让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我们的压岁钱》中,学生自主地组成小组去各年级进行采访,有摄影的有记录的,进行地有模有样。

三、贴近学生生活,在小课题研究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学生是活动的主人,是设计者、实践者、体验者、发展对象和评价者,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自主实践,主动探究,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我们积极引导学生面向生活,从日常生活中选取要探究的问题或课题,设计研究方案,实施研究过程,组织、帮助学生通过游览、考察、访问、探究等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培养学生收集、分析、整理信息,解决问题及欣赏、创造、实践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品质。

如:我校开展了一次《水——人类的生命之源》综合实践活动。在进行活动设计时,我们安排了参观、访问、摄影、绘图等,将语文、社会、美术、法律、

家乡环境调查等诸项知识与见闻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组织学生进行汇报交流。活动后,大家又展开了“如何保护环境”大讨论。同学们积极参与,灵活运用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声情并茂地表达了他们对污染母亲河的不良行为的愤慨,以及要求保护的请求和愿望。这样的活动,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心智和语言素质,而且得到了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启蒙教育,培养了综合素质。

四、以培养为目的,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不管是什么课程,最重要的目的是要让学生获得知识,而获得知识的目的又是让学生把知识运用于生活,让生活更加灿烂。综合实践更是如此,综合实践更是要让学生把自己的所学运用于生活,而这些知识本身又是来源于生活。那么,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就是综合实践一个重要的目的。

如:在教学《我和蔬菜交朋友》课题时,学生在尝一尝这一环节中,大多选用的都是自己喜欢吃的西红柿、黄瓜等蔬菜,这就反映了他们平时也是极其挑食的,剩下的都是一些辛辣的、味道不好的葱、姜、蒜等。这时我就及时的提醒他们,这些辛辣的、味道不好的蔬菜也是我们的好朋友,他们也包含着一些我们身体所需的高级营养。这就培养了他们不要挑食,积极补充营养的生活好习惯。

综合实践活动,为沉闷的教改带来活力,让老师们走进了新鲜丰富的教育时空,让学生们感受到了开放自主的痛快。小学综合实践课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产物。把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不要让综合实践只拘泥于课堂,让综合实践活起来!

【参考文献】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标准》

《陶行知教育思想》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论文:让学生动起来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论文:让学生动起来 【摘要】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南宋著名诗人陆游的这句诗意在说明,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比较浅薄,要想变成自己的东西必须经过亲身实践。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一大亮点的“综合实践活动”正是为了改变学生单一的学习方式,使课堂所学和社会体验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和健康充实的生活态度,增强学生对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关键词】 潜能实践放手多样 综合实践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特长。“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南宋著名诗人陆游的这句诗意在说明,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比较浅薄,要想变成自己的东西必须经过亲身实践。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一大亮点的“综合实践活动”正是为了改变学生单一的学习方式,使课堂所学和社会体验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和健康充实的生活态度,增强学生对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那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让学生有效地动起来呢? 一、选好内容,使学生“可以动” 活动课比起学科课程有较好的灵活性,在内容的选择上我们可以很好地体现“可动性”。 1、实践性内容。实践性是活动课的主要特性,它改变了学科教学中教给学生结论性知识的方式,让学生在参与观察、动脑、动口、动手实践活动中拓展知识,发展能力。一次活动课,我组织学生到市场调查采访,然后写一篇小通讯。很多同学对市场的一些问题有了自己的思考。如“吃啥有啥”、“乱摆乱卖没人管”“菜价低菜农愁”等。这次活动课,同学们表现活跃,不但学会了调查、研究,还明白了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2、需要性内容。根据学生当前的需要或学生正关心的话题来选内容,可以激起学生的热情。如六年级时,很多同学们都互写留言。这时开展一个《赠你一言》活动课,让学生收集和撰写一些富有人生意义、积极向上的格言妙语。结果,这节活动课学生肯定热情高涨,交流创作活跃,不但可赏析格言妙语,还可以让学生受到激励和教育,提高了学生写留言的品位。 3、竞争性内容。魏书生说:“即使对毫无直接兴趣的智力活动,学生因渴望竞赛取胜而产生的间接兴趣,也会使他们忘记事情本身的乏味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竞赛中。”的确是这样的,在竞赛中,不喜欢的事情也喜欢,枯燥的事情也变得有趣。?二、放手指导,让学生“真正动”?要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从活动的设计、准备到实施、总结都要放手让学生参与,使学生感到这是自己的“活动”,从而真正动起来。?1、放手

小学教学论文: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贴近生活,让综合实践活起来 小学教学论文: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内容提要】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我国当前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该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索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要以活动促发展,让学生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大胆探究,敢于质疑。真正走进生活,亲近实践。 【关键词】综合实践课程资源生活合作探究 【正文】 综合实践活动课能够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思维,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增强自我意识,勇于参与活动,积极动口、动手、动脑,体现出“动”的特点,并将“动”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从而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能活学活用,举一反三,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因此,只有将“活”与“动”有机的结合,才能使学生和谐、全面的发展。 一、发掘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 1、教学目标和要求的明确,教学内容的丰富多彩,教学题材的广泛新颖,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基本特质。因此,我们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体现“实践”与“活动”的相结合,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素质。 如:在教学主题《平安每一天》时,我首先让他们进行危险活动的调查以及

该怎样处理遇到的危险。这类主题是每个学期每个年级每个学生每一天都必须注意的问题,然而每天的强调却起不到什么作用。所以,我首先把安全话题列入本学期的学习目标。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并没有直接让他们对安全进行调查,而是对危险进行调查。他们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了危险的存在与发生危险时付出的代价。所以在进行本主题时,他们格外的认真。一开始让学生觉得很没有必要研究的课题,却让我们越研究越深,甚至在研究危险在哪时,他们想到了工厂,想到了医院,想到了在工厂和医院出现的安全标志。孩子们对于图画总是比对文字感兴趣,当安全主题研究到安全标志图时,每个学生都积极踊跃,主动动脑,让我们的这个主题在生活中发挥到极限。以至于以后在进行其它主题时,孩子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注意安全,不知不觉运用到了生活中,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2、综合实践活动最普遍的学习方式是实践,让学生实实在在的“做”。而学生实践的载体就是生活,生活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活水之源,真情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生命所在,对学生而言,只有经过生活的体验,才能有感而发、有为而作。所以,我们要切实关注孩子们的生命轨迹,把学生的精彩生活融入到综合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自由地、自主地、自发地,用自己的心灵去探寻综合活动之源,以积极的心态去参与活动,展示他们的生命活动,还学生一个原生态的自我。 如:我们学校在开学初进行了《我们的压岁钱》的主题活动,让他们去自由组成小组,自己采访、调查、询问,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由于这是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在进行本主题时总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并且教会了他们要合理理财。这为学生以后的生活理财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综合实践就是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 二、实践活动为主线,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蔡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小学(3—6 年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独立形态的课程,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价值和地位。 一、指导思想 随着社会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及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知识也不断出现新的分化与综合的趋势,解决有限的学时和知识量的无限增加之间的矛盾,“综合学习”越来越受关注。从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出发,密切学生与生活与社会的联系,着眼于发展开辟了面向生活、面向自然、面向社会的广阔空间,立足于让每一个学生健全、完整的发展。 二、课程目标 1、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社会和对自我的责任感。 2、本课程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等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愿望和能力。 3、社会发展对中小学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素质要求,因此需要具备些基本能力手综合素质; 同时也为了适应科学和技术发展的需要,逐步养成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领域 1、研究性学习;

2、社区报务与社会实践; 3、劳动与技术教育; 4、信息技术教育。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1、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 2、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有效指导的关系。 3、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开展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 4、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 5、综合实践活动时间统一安排,每周一至二节课,学生全是员参与,教师参与活动小组的活动。 6、采取个人活动、小组活动这两种基本的组织形成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安全、有效的开展。 7、在开放的时空中不能忽视安全保障措施: 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精心规划和组织学生校外活动; 争取社会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参与。 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与管理 1、范围:小学3—6年级学生 2、根据学校实际和教学目标,学校建立研究性学习指导、管理小组,加 强组织管理。切实保证研究性学习标真正落实到实处。组长: 魏素菊 副组长: 吴孝东冯秋怀 成员: 冯启红刘晓娜王志鹏张继辉指导管理小组根据学校特点、学生实际、教育原理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性学习方案和具体的研讨措施,合理安排课时,科学调整任课教师,使音乐、体育、美 术、社会、自然、英语、电脑等各学科的教师都积极主动地参与研究性学习的

奖项教学论文学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获奖总

奖项:教学论文学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获奖总数:38(篇) 一等奖(8篇) 创新来自实践,精彩缘于开放绍兴市斗门镇辨志小学王松劲小学竹笛小肯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探索上虞市滨江小学郑立忠允许学生当“逃兵”诸暨市浣纱小学刘丽雅莫入宝山空手回---浅谈挖掘校园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点滴体会嵊州市黄泽镇校张丽萍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伯乐相马” ——借主题实践活动另辟“问题学生”的教育蹊径 越城区鲁迅小学教育集团潘英以劳动与技术教育为核心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绍兴县安昌镇中心小学朱叶娣授之以渔鱼满舱——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有效指导的探究绍兴市昌安实验学校谢林芳传承民间剪纸,彰显校本课程特色上虞市小越镇小陆敏娟 二等奖(11篇) 如何构建学生喜欢的综合实践活动上虞市盖北镇小谢金土让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亮”起来 ——小学阶段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信息的搜集与处理能力的探索 绍兴县钱清镇中心小学史小芳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现状与改进措施诸暨市陶朱小学戚伯芳活动中反思,反思中成长——浅谈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指导学生反思诸暨市浣江小学葛佳媛综合实践活动,撑起农村孩子快乐的天空诸暨市赵家镇小胡春虹开拓思维,重在实践——听“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优质课报告新昌县新昌中学石林刚另辟蹊径走活“实践”路——对综合实践活动中实践环节的若干思考绍兴市灵芝镇创业小学陈菊华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社会实践现状分析及模式新探绍兴市一中分校王盛走出综合实践活动“综合”的误区上虞市夏丏尊小学朱丽娟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的困境与对策上虞市沥海镇小倪建东因地制宜合理配备教师,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诸暨市草塔镇小陈文杰 三等奖(19篇) 让反思伴随着我们成长 ——谈综合实践活动以纸笔方式进行检测评价的意义与完善策略 绍兴县安昌镇中心小学胡丽红农村学校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与实践上虞市三汇小学范娟田园乐课堂——让孩子回家上虞市章镇镇大勤小学孙全钢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有效预设与达成绍兴县杨汛桥实验学校李玫回归生活,拨动地方课程教育的琴弦绍兴市建功中学高珺寻找“综合实践”的魅力——教学综合实践课引发的几点思考越城区北海小学教育集团殷春梅综合实践——播种希望的土壤越城区塔山中心校劳欢娟 挖掘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上虞市长塘镇中心小学徐兰芳、吴伟荣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浅谈“本土资源”在综合实践活动课 程中的开发和利用 绍兴县实验小学何庆苗立足校内,拓展校外,彰显综合实践魅力绍兴县杨汛桥紫薇小学李秀霞浅论研究性学习中的课题选择绍兴市一中分校方茂《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设计》绍兴市稽山小学宣关英依托传统节日资源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绍兴市柯灵小学赵建英因地制宜,体现地方特色新昌县回山镇小王岳峰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有效途径嵊州市石璜镇中学戴圆圆中职学校模具专业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嵊州市职技校黎斌幸福花儿在我们手中绽放嵊州市城北小学竺波兰为探索有效的校本教研新路子而实践新昌县青年路小学王永根让小组合作走向实质新昌县回山镇小杨越

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有效开展的策略

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有效开展的策略 复合小学周延军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这一门课程,以其全新的理念,独有的形式,全方位的要求,无可避免地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面前。如何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挖掘教育资源,让这门新课程展现出独有的魅力呢?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的教育,要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因此,我们应根据自身的特点,紧扣现实生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创新性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它充满生命活力。 一、实践活动为主线,与文本相结合。为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在教学中应以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多种形式来促进与保证课程实施。一是选好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要选取能让学生“心动”的主题,这个主题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越好,范围越小越好,让学生在活动没有开始之前便“蠢蠢欲动”,这样才会使课堂活动之外的真正探究因这份心动而更加丰富多彩。二是典型引路。新的课程会遇到新的问题,这是很正常的。但不能熟视无睹,也不能顺其自然。采用典型引路给大家以启示是一个成功的举措。我校的《节约水资源》这一案例可以说为全校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一个范例,从而激起了实践研究的热潮。三是专题细化。如根据大专题设立若干小专题以利于深入研究,又如由此专题引出彼专题继续研究等。由大及小也好,由此及彼也好,只

要有利于学生发展,完全可不拘泥于计划。四是有机整合。实践活动涵盖面广,可与学校德育活动、学科活动、班队活动、节日活动等有机整合,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体效应。二、以基地建设为依托,丰盈实践活动内容如何来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呢?《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我们充分利用家乡的资源,就有利于实现课程的教学时空向自然环境,生活领域和社会领域的拓展,真正做到了让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同时,这些基地类别不同,内涵丰富,课程资源取之不绝,用之不尽,教学的价值不可估量。为了充分发挥基地的依托作用,开展活动时还可以邀请基地上的部分学生家长,熟悉基地情况的行家或专家等担任基地辅导员,指导学生开展基地综合实践活动。这样,学生们欣喜地走出校园,领略了青山绿水的美丽,了解了地方的历史文化,目睹了高科技生产的神力,体验到生活的真谛。综合实践活动赋予学生以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赋予教育以生命的活力。三、多运用贴近生活的游戏。游戏是儿童自由表现最明显的形式,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百折不挠的认证,自由表现和游戏是一致的。心理学家福录倍尔甚至认为游戏在儿童方面是人类发展的最高表现,因为只有游戏才是儿童心灵的自由表现,是儿童最纯洁且纯精神上的产物。所以,利用游戏是学生产生兴趣的最佳途径。在二年级进行长度测量实践活动中,我运用了游戏的方法,让学生用尺子丈量自己的课

浅谈我对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认识

浅谈我对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认识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增设了"实践与综合运用"这种新的学习内容和形式,其 目的是让学生经历实践与研究的历程,使学生形成对数学的正确态度,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不少老师普遍反映综合实践活动难教,由于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内 容及特点把握不准,老师们平时不愿意多花时间去潜心研究。我却认为,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方面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这种活动能有效 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因为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已成为 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这与新一轮课程改革所提出的重要理念是完全一致的。基于以上这些理解,本学期本人对这一新的学习内容和形式进行了一些粗浅的尝试,下面,根据本人的理解和实践,对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谈一些想法。 1.恰当确定实践课的内容 上数学实践课,首先要确定实践课的内容。在确定实践课教学内容时,我认为教师要按照4条原则进行选择: 1.依据新教学大纲。“新大纲”对各个年级实践课的内容都提出了原则性的 意见,这些意见是教师确定实践课内容的主要依据。 2.依据各册教学内容。“新大纲”对实践课内容只是原则性地规定,并没有具体规定,教师在确定实践课内容时,要依据各册教学内容,哪一部分教学内容适宜学生联系实际,教师就根据这部分教学内容确定实践课的内容。 3.从各地实际出发。根据城乡不同情况,从学生所在周围环境出发,恰当地确定实践内容。 4.从学生实际出发。在小学里,每个年级学生的知识范围、独立活动能力、应用知识解决问 题的能力等存在着较大差异,各个年级在确定实践内容时,应考虑该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 恰当确定实践课的内容。 2.着眼活动的实践性,灵活运用实践课的活动形式 数学新标准中提出: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活动中应着眼让学生深入实践,自己收集材料,进行分析和研究。 例如:“了解我们的生存空间”这是个现实的问题,又是个开放的问题,因为问题的结论是不 唯一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多样的。为了解决这个现实的、开放的、富有挑战的问题,首先 把这节课的内容渗透至课前,让学生走向社会,调查本地区的空气质量状况,把学到的统计知识运用于实践。其次是在学生运用计算器进行一定统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作多角度地猜想。最后让学生设想出提高空气质量的方法,并请各小组以空气质量为题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告诫人们或呼吁大家一起来保护环境,通过 "设想"与"设计"环节的安排,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空气质量的好于坏对大自然所造成的影响,唤起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在实践课的内容确定之后,实践课的活动形式就成为重点研究的问题。根据实践课的内容, 可以在室外上,也可在室内上。如有的老师上三年级的“我们的试验田”实践课时,在学校操场上把学生分成麦地主人、玫瑰园主人、菊花园主人、白菜园主人、萝卜园主人等5个小组,由小组长带领活动,每组活动后再变换活动,使每个学生各项活动都能参加。而四年级的“图案的欣赏与设计”就在室内上。还有的实践课,先让学生对学校周围环境进行调查或实际测 量,在调查或实际测量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并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和解决办法,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在室内进行交流。 如有的老师在上四年级的“我们去春游”的实践课,我先让学生用15分钟帮向阳小学的学生 们解决在春游中遇到的问题,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方法,完成任务后回到室内再进行交流。在上实践课时要注意: 1.分组活动时,确定每组人数,选好小组长,确定小组交换的顺序。 2.准备好实践课的用品。 3.室内交流时,组织好教学环节,一般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之我见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新的课程。它具有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实践性的特点,极富现代教育的时代特征。然而它作为一个新的稚生事物,在实施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教师理解偏差,课堂观念陈旧、结构老化,缺少教学内容等诸多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边实践边反思,边探索边总结,努力开创新局面。 一、激发学习兴趣是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兴趣,渠道是多种多样的。如开展“乐阅千卷,悦纳百家,健康成长”这一主题活动时,首先,让学生了解新课标对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量的要求,向学生介绍读书的好处,讲鲁迅等名人读书的故事,并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交流活动,结合语文教材引导学生读书的方向,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趣。活动中,进行诵读古诗词或交流名著赏读,推荐经典的名句或心得。通过摘抄成语、名言、佳句等方式做读书笔记和阶段性地制作图文并茂的手抄报或小书签、剪贴报,调动学生阅读的内需,并用于布置教室,以进一步调动学生读书用书的积极性。 二、各组开展探究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随着活动的开展,须不断修正方案,调整活动方式,使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在老师的指导下,各小组要及时将所调查访问到的内容集中起来,并进行分类处理,准备在交流。如在教学“走近生命之源——水”时,各小组开展对“走近生命之源——水”的探究实践活动时,发给学生“自我评价表”。各小组通过采访、问卷调查、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完成活动任务,丰富知识,为汇报展示作准备。 三行展示会进行活动成果展示提高素养。新课程改革目标之一:倡导建构性的学习、全人的教育。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学生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通常有压力就有动力,有检查就有促进。在开展“乐阅千卷,悦纳百家,健康成长”这一主题活动时,为了推动学生读更多的书,活动中充分利用班级墙报,及时将学生的读书笔记展示出来,表扬先进,激励后进。同时,每学期评比两次“阅读之星”。平时,对读书摘录做得好的同学奖励小红花,评比班级“百花少年”。活动中通过举办“我读书我快乐”、“古诗朗 诵会”“故事会”等读书交流活动,向同学们介绍看过的书,交流自己在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在班 级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而且通过练笔写读书笔记,汇报对所读过的书的认识,让学生在评比优秀读书笔记中,感受到读书的了处,提高综合能力。在教学“走近生命之源——水”时,各小组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调查探究,学生对水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对资料整理分析,通过展示会分组展示成果,通过交流,学生对水有了一定的全面认识。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提高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锻炼实践能力,激发创造潜能。 四、活动评价促成长。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要确立正确的评价观,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教师、学生、家长等评价者对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形式及效果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等评价。启发引领学生及时交流并记录自己的感悟和体验,促进活动更好地完成。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充分地将课本内容、课外知识、现代信息有机融合,扩充个体信息容量,促进主体充分参与,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自然的“教”与“学”

浅谈小学自然的“教”与“学” 从小学自然的性质和内容来看,自然学科研究的是学生周围常见的自然事物,是自然界中的客观实体。它的任务是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其研究对象与小学语文、数学等其它学科有显著的区别。因此这就决定了自然课的“教”与“学”也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方法。 近几年,我们曾对市区和乡镇几十所小学进行过调查,听过几十位自然教师的课。从整个小学自然教学的状况看,大多数教师能够把握自然教学的特点,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但自然教学整体发展还很不平衡,尤其是农村小学存在着许多突出的问题。其具体表现一是无专职教师。把自然列为“副”课,认为可有可无。让教语文或教数学的教师兼教自然。由于长期无专职自然教师,造成自然教学水平不高。二是无观察实验。由于教师忙于“主”课教学,便无心也无精力研究自然的教法与改革,甚至不进行观察实验和基本的技能训练与操作。三是无正确教法。教师一支粉笔一本书进课堂向学生灌输“知识”,不注意能力的培养,为了应付考试,让学生死记硬背答案,“教”的枯燥无味,“学”的毫无兴趣。四是无良好效果。由于教师教学目的不明确,无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用科学的能力,也就不能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虽然靠死记硬背也会得到高分,但这样的效果对学生来说则是收效甚微。我们现在培养的学生是未来21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我们就必须以一流的基础教育去迎接21世纪的挑战。这种教育必须是以科学教育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先进教育。21世纪的竞争是经济技术产品的竞争,其实质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与民族素质的竞争。小学自然是一门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基础学科,提高小学自然课的教学质量,对培养科技人才幼苗,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为了提高小学自然教学的整体水平,必须重视和加强小学自然的“教”与“学”。 一、明确教学目的激发学生兴趣 搞好自然教学,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必须认真研究和学习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只有在吃透大纲精神和了解教材编写依据及意图的前提下,仔细分析钻研教材,才能准确把握知识点及重点和难点,自然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获得基础知识,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和形成良好品质。其中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并使之转化为强烈地求知欲望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和主要标志。教学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教师怎样引导和启发学生主动地学习。要想让学生“学好”,必须使他们“好学”。自然教材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突出了趣味性,它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只要教师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而正确引导和启发,就一定能激发起学生强烈地求知欲。 二、搞好观察实验重视技能训练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自然科学的基本途径。不进行观察和实验,就不能完成自然课的教学任务。现在自然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重视对学生能力尤其是动手能力的培养。我国的学生与外国的学生相比较一个突出的弱点就是实际操作能力差,这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在自然教学中必须要让学生参加具体的实践和操作,不但要学到科学知识,而且应亲自参与和感受其经历过程。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自然教学中不进行具体的实践活动的原因一是缺乏必要的仪器设备和教具,另一原因是教师自身素质不高,不会进行必要的观察实验及操作。为此,我们市教委下大力气在全市各小学进行了教学仪器设备的检查和配套工作,并由我们进修学校负责分期举办全市小学自然实验教师培训班,对小学自然教师及实验员进行了系统地培训和考核。这两项工作的开展对我市小学自然的教学质量有了极大的促

小学综合实践论文——肖婉清

小学综合实践论文 ----------让小学综合实践课返璞归真小学综合实践课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产物。要传递和交流人类经验,就必须把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小学综合实践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和社会”,目的就是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使学生所拥有的经验尽量丰富,在"现代”中不知不觉渗入"未来”,以改变过去那种与社会生活相脱离的教育灌输。 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是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为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空间;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让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才会有知行和谐统一的可能,才会使小学综合实践课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生活课程。那么,如何才能使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呢? 首先,要选取贴近生活的课题,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 小学综合实践课强调有意义的学习,注重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掌握与情感教育相结合,陶冶情操,培养兴趣。因此,学生的学习内容主要来源于儿童生活实践经验,以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选取学习课题,建立与生活目的的联系,使学生产生情趣,这是维系学习的原动力。因此,选取学习课题时,就应当使课程和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相关联,缩小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的知行统一搭起一座桥梁,使它们得以沟通。例如:在教授综合实践活动课――《走进春天》时,可以让学生们去走一走、看一看、找一找,真真切切地去感受春的变化,春的气息,这毫无疑问比课文中的描述要更有说服力。 其次,要注重生活时空的多元,实现学生乐学的需要。 小学综合实践课要回归生活和社会,我们不能将学生圈于学校,而要以学生的活动和交往为线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的活动网络,全面实施教育。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在家庭、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因此,活动的组织形式要根据时空的特点,或班级,或小队,因地制宜,因"效”制宜。要通过各种生活体验活动,满足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快乐和愉悦的同时获得发展。例如:在教授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断更新的通信家族》时,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留心观察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变化,体会社会进步与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通过简单的观察、调查锻炼和提高调查、探究及搜集资料的能力,学会讨论与合作。从而让学生们在自主学习中了解到了通信及交通的发展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最后,要发挥时间上的近距离效应,实施学生生活中的教学。 早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理论,大力倡导生活教学。他指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要使学生"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

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劳动技术教育的关系教程文件

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劳动技术教育的 关系

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劳动技术教育的关系 扬州市教育局教研室薛大威 新课程在小学3---6年级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具有独特功能和价值的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新课程实施以来,小学老师遇到过困惑,如四个方面的内容就有交叉和重叠,如研究性学习那是一种方法在什么学科都需要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信息技术不仅要单独掌握信息技术的手段,还要培养小学生信息素养,那么在其他学科也要注意渗透,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离不开劳动与技术。综合实践四大内容劳动技术教育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实践证明在小学生中,综合实践活动涵盖了劳动与劳动技术,劳动与劳动技术教育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础、载体、主体。 一、小学劳动与劳动技术教育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础 劳动技术教育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小学阶段过去就一直开设过劳动课程。经过几十年时间的努力,已经初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教学体系,建立了一支相对稳定的劳动技术教育教学专兼职相结合的队伍。劳动技术教育与其他学习领域相比,它已有很强的学科建设的基础,它本身也是基础性的综合实践活动。学校在总结劳动技术教育时就有过“以劳辅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益美,劳中创新”的观念。这些观念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理念。从这层意义上讲,现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形态就是劳动技术教育课程思想的延伸与发展,是劳动技术教育课程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我们在课题研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劳动与实践》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一是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为指导,积极探索课程改革新路,着眼于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培养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促进办学特色的形成。二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和对自我的责任感;拓展教学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并主动参与社会、生活。为学知识、生活、技能的整合建立了操作平台,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二、活动目的要求 1.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1)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2)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 (3)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2)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

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1)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3)了解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4.进行课题实验和课题研究等。在广泛的调查、采访和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丰富的各种知识,撰写实践性的记录等。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1)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制定获得方案,并组织实施; (2)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开展问题探究,体验探究过程,对感兴趣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和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 (4)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形成问题意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亲身体验实践,开阔视野,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论文123456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论文 复兴小学严光利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和全球信息化的实现,作为未来人才培养基地的教育系统首先受到巨大的冲击,当代信息技术带给教育系统的小仅是手段与方法的变革,而且也包括教育观念与教育模式在内的一场历史性变革。教育系统受到信息革命的冲击,最突出的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这给教育带来了新的格局和新的气象。特别是它对课程改革中新兴的课程一一小学科学课,产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网络环境中的科学课堂教育丰富了教学资源,拓展了教学模式。它将过去传统的、静态的、封闭的课堂变成了现代的、动态的、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使科学课堂更形象生动,更富感染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轻松地学到更多的知识。为此,我就网络环境下小学科学教学谈一点个人的想法。 一、巧用电教,化难为易 科学课上有很多学生自主探究的素材,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或引导下去进行调查、考察或实验,但有些活动课堂上是无法用实验的形式完全展现的,如《植物怎样喝水》这一课,反反复复讲解理论学生都很难理解,这时我们就可以借助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虚实互补,让学生“看到”植物根的水与植物茎、叶脉向上输送的水缓缓流动的情景,再在重点处点拨,植物“喝水”

这一难点就解决了。再比如《地球的公转和自转》等一系列天文知识课文,《食物链》等表现多种生物类课文,都可以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观看,使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小限于课堂上,实现学习时空的拓展。另外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有许多新知识、新思维的传授,受到了安全性等方面的限制,小可能在课堂进行实际演示,为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可以通过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实验、现象进行模拟演示达到仿真效果,或对现象进行放大、延时等操作,进而使学生在没有障碍的演示、实验环境中进行愉快地学习,获取知识。 二、提高兴趣,增强感知 传统教学方式主要靠粉笔、黑板、挂图或模型,学生兴趣小大,而网络环境中的科学课堂生动、形象、直观,学生兴趣浓厚。如教学《昆虫》一课,在学生掌握了昆虫的概念以后,训练学生能否在众多的动物中判断哪些是昆虫。这时可以在电脑上出示“送昆虫回家”的题目,让学生以游戏的形式“拖拽”昆虫到相应的栏里,学生既引发了兴趣,又强化了知识。 三、丰富资源,深化探究 《科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①“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发表时间:2017-11-06T11:19:37.543Z 来源:《素质教育》2017年9月总第247期作者:慕俊莲 [导读] 确定主题是活动开展的第一步,要鼓励学生善于观察、勇于思索、敢于提出问题。 山东省莱西市水集中心小学266600 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上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要在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一、确定主题 确定主题是活动开展的第一步,要鼓励学生善于观察、勇于思索、敢于提出问题。 1.依托地方特色,在社区中设计主题。《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资源,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比如我们莱西市位于胶东半岛中部,素有“青岛后花园”之称。农产品资源丰富,主要有花生、果品、蔬菜等,花生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全国第二位,人均产量列第一位,被誉为“中国花生之乡”。于是指导学生开展 “蔬菜之乡”“花生王国”“农家乐”等一些主题活动。 2.关注学生兴趣,在生活中设计主题。综合实践活动强调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密切与生活的联系。小学生求知欲旺盛,对周围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究欲。要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善于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我在期末布置寒假作业,要求学生认真留心观察生活,把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记录下来,回校时举办一个“寻觅知己”的活动,把学生记录下来的课题贴在公布栏上,其他同学有感兴趣的话可以在该纸条中留下自己的名字,这样就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组成一个小组一起探究。这样大家有着共同的兴趣,做起事来就能干劲十足,兴致高昂。 3.重视知识延伸,在学科中设计主题。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可以把它和各类不同学科融合,扩大探究范围。 4.结合节日文化,在活动中设计主题。我们把节庆文化和综合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搭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实践舞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节庆跳动的音律,感受节庆的独特魅力,体会综合实践活动的乐趣。 二、积极引导 在活动中,要引导学生从“你想知道什么,完成什么任务,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获得”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帮助学生选择恰当的探究方法。指导和协助学生将活动的体验经历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如:访谈记录、调查报告、编手抄报、活动日记、感受等。要敢于放手,允许学生犯错误、走弯路。比如我指导开展“让感恩伴你我共成长” 的综合实践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看与谈。我指导学生观察父母每天在做什么?经过几个星期的观察、记录,同学们的感触很大:爸爸妈妈每天晚上上完夜班,早上还要早起做饭、送我们上学、收拾家里、上班、照顾老人等十多项工作,十分辛苦,自己要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与父母聊天沟通中,知道父母的辛苦劳动都是为了自己有个好的学习环境,虽然有时候对自己严厉点,但都是为我们好。父母真正的心愿并不是成绩,而是希望自己健康、快乐地成长,这样和谐的沟通交流学生表示身受感动,牢牢地记住父母的恩情。 2.读与听。中国的感恩教育源远流长,《论语》《礼记》《孝经》等儒家经典,赋予了“孝文化”丰富而具体的内涵和意韵。我指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网上搜索、读报看新闻等途径收集相关感恩的资料,如《衔环结草》、韩信的《漂母的一饭之恩》等历史典故,以及“知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等诗词语句。还有社会上感人事迹的真实报道:如汶川大地震中父母是怎样舍弃自己的生命拯救孩子的等。学生听完之后非常动容,写下了“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恩”的感言,感谢自己伟大的爸爸妈妈。 3.算与议。许多学生不懂父母赚钱的辛苦,浪费挥霍情况严重。我指导学生大概算算从出生到现在父母付出了多少成本。这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一些学生汇报说:假设一年就一万,到我们二十岁的时候就有二十万了,而且肯定不止这价格。还有些学生指出:父母为我们付出的不能用钱来衡量,因为亲情是无价的。更有些学生说:“我以后要听话,懂事一点,多帮父母做家务,减轻他们的负担,取得好成绩,是报答他们最好的礼物”等。为了搞好这一活动,我通过给家长致电、发短信,让家长了解开展“感恩活动”的目的及意义,争取得到家长的配合。不少家长反映,觉得孩子脾气好多了,变得孝顺、懂事了,比以前做家务更主动了,会说谢谢、对不起,知道体贴、孝敬父母了。 三、完美的评价总结 一堂好的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要设定学生感兴趣的主题,也要有精彩纷呈的活动过程,还要有完美给力的评价总结。 1.整理资料的指导。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整理资料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特别是在一个主题完成的总结交流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整理信息资料的方法,这样能深化对问题的认识,并在问题中发现问题。提出新的见解和观点,由外及里,由感性到理性,体验到研究的乐趣。 2.成果汇报的指导。展示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如静态展示——一篇小作文,一份调查报告;动态展示——主题演讲、知识竞赛、答辩等。在成果汇报中,对于活动中遇到的困难、遭受的失败更应该多谈谈。这些活动中的酸甜苦辣,不仅丰富了他们的阅历,也是他们印象最深、最能引起全体活动成员共鸣的。 3.总结评价的指导。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反思亦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反思,学生可以发展自己对活动的改进能力和对活动结果承担责任的意识,让学生学会总结经验,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创新,这才是真正的综合实践活动。

浅谈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老师的角色

搭建舞台放飞青春 ————浅谈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老师的角色中国古云曰:“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当中的“阅人无数”可以理解为:生活阅历、生活实践经验丰富。我想,这就是为什么今天会出现“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的初衷吧! 在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用书中是这样定义这一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一类新型课程①。从中我们不难理解,所谓的综合实践活动主体是学生,并以学生的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创新性为主要特征的课程。也就是说,“实践”是这课程的主线,这地位之重可想而知。 纵观本地区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很多教师拿着课本可以讲是“老鼠拉龟”——无从下手。要不就是跟孩子们呆在教室里,就着教科书上的问题,看着书中的图案一个一个讨论,一个一个分析,一个一个总结,如教改前上语文课一般。为何导致这种现象?我大胆分析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其一,农村小学的教师其实都是身兼多科教学的全能教师。就我自己而言,我就身兼6个学科的教学了。迫于其它科或学校其它杂务的压力,没能分身或已经没有精力研究这门课程。导致对这门课程的落实不到位。其二,由于任教综合实践的教师们是没有经过任何专门培训的,导致有部分教师对这一课程认识度不足,缺

乏理论和实践的准备,缺乏课程意识和课程实施素质。 由于以上两点,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变成了自编、自导、自演的“绝对主角”,而学生则成了“忠实观众”。那么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以什么角色出现?又将起哪些作用呢? 我觉得要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势必要先转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同时必须落实“实践”这条课程的主线。我们可以从下面几方面来转型与落实。 一、做好学生的“参谋长” 陶行知先生提出,要改变以“科学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弊端,加强教育与社会生活,儿童生活的联系。综合实践课程正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这里说到的“引导”我们该如何引导呢? 在国家军队当中,只要是团以上的单位都有“参谋长”一职,他的主要职责是整理战斗信息,为军事首长提供资料并提出一定的建议。我觉得这“参谋长”一职也适用于班级的综合活动中。因此我们在活动的开始就要把活动的“策划权”下放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的童年眼光去关注那些自己所感兴趣的人和事,用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去研究那些贴近自己生活的问题。 说到这里可能会有教师会提出质疑“在综合活动的开始阶段就有一系列的‘大动作’要准备,如‘选择研究课题’、‘设计活动研究方案’等,这么繁重的任务要求小学生自主完成,能行吗?还不是老师越俎代庖的事!”是啊,以前我们的老师总是喜欢走在前面,牵着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