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长方体和正方体 主题单元教学实施计划

长方体和正方体 主题单元教学实施计划

长方体和正方体 主题单元教学实施计划
长方体和正方体 主题单元教学实施计划

主题单元教学实施计划

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测试卷

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测试卷 一、请你填一填(24分) 1、有一个长方体,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相邻三个面的面积分别是16m 2、10 m2、15 m2,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m2。 2、一个长方体长5cm,宽4cm,高2cm,这个长方体上面的面积是()cm2,前面的面积是()cm2,右面的面积是()cm2,它的表面积是()cm2,体积是()cm3。 3、一个棱长6dm的正方体,它的棱长总和是()dm,它的表面积是()dm2,体积是()dm3。 4、单位换算我第一。 230cm3=()mL 0.6dm3=()L=()ml 6800ml=()L 0.45m3=()dm3。 2500 cm2=()m2 15 m26 dm2=()m2 24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34.8立方米=()立方分米 2.08立方分米=()升()毫升 5、挖一个容积为48m3的长方体土坑,占地面积为24m2,这个土坑深()m。 6、每瓶红药水50毫升,装200瓶,需要红药水()升,如果有3.5立方分米红药水,一共可以装()瓶。 7、40升水倒入长0.4米,宽0.2米的玻璃缸中,水深()分米。 二、聪明的小法官(对的打“√”,错的打“×”)(16分) 1、540dm3=540ml () 2、有时候正方体的表面积与体积一样大。() 3、求水箱的容积就是求它的体积。() 4、把体积1dm3的纸盒放在桌面上,纸盒所占桌面的面积是1dm2。() 5、把表面积6 cm2的两个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是12 cm2() 6、表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体,它们的体积不一定相等。() 7、把一个小长方体紧靠墙角摆放,露在外面的面有4个。() 8、一个长方体的长扩大2倍,宽扩大3倍,高不变,体积扩大6倍。 () 三、快乐ABC(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 1、一个长6dm,宽4dm,高5dm的长方体盒子,最多能放()个棱长为2dm的正方体木块。 A. 12 B. 13 C. 14 D. 15 2、计算鱼缸能装水多少升,是求鱼缸的(),制鱼缸框架所需要的材料是求鱼缸的(),给鱼缸框架上安装玻璃,是求鱼缸的()。 A. 表面积 B. 棱长总和 C. 体积 D. 容积

《函数的应用》主题单元教学实施方案

《函数的应用》主题单元教学实施方案 主题单元名称函数的应用 作者姓名袁竞学科数学学生年级高中一年级学生人数58 专题1: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应用 实施前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学生知识技能要求 掌握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有关知识;并且具备了解决应用 问题的一般思路及能力。 评价要求 通过探究,初步掌握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模型的应用,初步 体会数学建模的思想,会解决简单的实际应用问题。 教学条件准备 提前准备好上课使用的相关材料: 1.教师将典型例题做成ppt、提前印好课堂检测卷 2.教师准备好各个教学环节的评价方式或评价量规 3.学生准备好教材、练习本、笔 实施中复习旧知阶段 1.过程:教师提出两个问题,帮助学生复习一次函数和二次 函数的有关知识。 2.评价方式:使用评价量规,从学生主动发言、被动发言、 主动发言正确、被动发言正确等评价项目对学生复习情况进 行评价。 体会一次函数在物理中的应用 1.教师:出示ppt(例题1及导引性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 3.评价方法:范例展示。教师给出正确答案,学生并对照答 案自己修正、完善,教师适时指导、总结。 体会二次函数在经济中的应用 1.教师:出示ppt(例题2及导引性问题) 2.学生独立思考想出办法,再小组合作拿出解决方案。 3.评价方法:展示交流。通过板演、实物投影、口答等各种 方式展示学生研究成果,对不同的解决方法教师与学生一起 分析,并评价各组的研究成果,体会建模的思想及建模的优 化性、选择性。

课堂检测阶段1.教师分发检测卷,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通过ppt展示正确答案(答案中呈现每步得分情况),这样做一是让每个同学都有成就感;二是让学生明白利用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点),同桌同学对照答案交换批阅,并改正错误。对学生中的不同解法进行实物投影,让同学们开阔思路;对常见问题教师重点讲解。 指导学生深化拓展练习学生完成相应课后练习题 指导学生反思总结1.设计引导性问题 2.学生自己总结,教师补充。 实施后成果评价 1.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等多元化评价方式 2.课下收齐学生课堂检测卷,并仔细审阅,其目的,一方 面让教师更加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 略;另一方面促使学生认真对待测试及批改,加强学习的自 觉性与合作性。 课外延展阶段 1.阅读必修一教材,把教材中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应 用归类整理,并用书面的形式总结出这两类函数的常见实际 应用。 2.通过网络、书籍查阅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广泛应用, 开阔视野,加深体会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通过网络、书籍查阅有关数学建模的有关知识,了解数 学建模的一般研究方法及过程,了解数学建模与函数应用之 间的关系。 思考下一专题的开展为下一专题的学习做准备 专题2: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的应用 实施前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学生知识技能要求 掌握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的有关知识;并且具备了 利用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评价要求 通过探究,初步掌握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模型的应 用,进一步体会数学建模的思想。

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试卷.doc

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试卷 一、认真读题,谨慎填写。(每空1分,共28分) 1、长方体有()个顶点,有()条棱,有() 个面。相交于长方体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它的()、()和()。 2、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7厘米、6厘米和5厘米,它的棱长总和是()厘米。做这样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需要()平方厘米材料。 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0020立方厘米=()升 4.07立方米=( )立方米( )立方分米 3.02立方米=()立方分米 9.08立方分米=( )升( )毫升 4、一个长方体的金鱼缸,长是8分米,宽是5分米,高是6分米,不小心前面的玻璃被打坏了,修理时配上的玻璃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5、把30升盐水装入容积是250毫升的盐水瓶里,能装()瓶。 6、挖一个长和宽都是5米的长方体菜窖,要使菜窖的容积是50立方米,应该挖( )米深。 7、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旗杆高15()一本数学书的体积约是3 ( ) 一个教室大约占地80()汽车油箱容积是16()。8、一块长25厘米,宽12厘米的,厚8厘米的砖,所占的空间是( )立方厘 米,占地面积最大是( )平方厘米。 9、正方体的棱长扩大3倍,棱长和扩大()倍,表面积扩大()倍,体 积扩大()倍。 10、一个长方体平均分成两个正方体(右图),正方体的棱长是4米, 则这个长方体的侧面积是(),体积是()。 二、巧思妙断,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5分) 1、把两个一样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后,体积和表面积都不变。………() 2、长方体的相邻两个面不可能都是正方形。……………………………() 3、棱长是6厘米的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相等。……………………()

《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测试卷

《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测试卷 姓名: 一、填空: 1、9.5立方米= 立方米 立方分米 420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5升80毫升= 升= 毫升 = 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7.9立方分米=( )升 86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980立方分米=( )立方米 9.4立方米=( )立方分米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旗杆高是8 教室面积是45 油箱的容积是16 一瓶墨水是60 3、一个正方体的底面积是25平方分米,它的表面 积是( )平方分米,它的体积是( ) 立方分米。 4、一个长方体,长是5厘米,宽3厘米,高1厘 米,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 ,表面积 是 ,体积是 。 5、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24分米,它的表面积 是 ,体积是 。 6、3个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小方块排成一行,形 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体积 是 。 7、用同样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大正方体,至少用 个这样的小正方体。 8、一个长方体,长是8分米,宽和高都是4分米, 这个长方体有 个面是正方形,另外4个面的 面积一共是 ,它的表面积 是 , 体积是 。 9、把一根长80厘米、宽5厘米、高5厘米的长方体木材,锯成长度都是40厘米的两段,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 。 10、把两个同样大小的长方体拼成一个正方体,这 个正方体的棱长是10厘米,原来长方体的表面积 平方厘米,体积是 立方厘米。 11、用3个棱长4分米的正方体粘合成一个长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比3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少( )平方分米。 12、焊接一个长7cm 、宽2cm 、高1cm 的长方体框架,至少要用( )cm 的铁丝。 二、判断: 1、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 2、正方体的棱长扩大2倍,它的体积就扩大8倍。 ( ) 3、容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意义不同。 ( ) 4、正方体的棱长是6厘米,它的表面积和体积相 等。( ) 5、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 6、一个厚玻璃瓶的体积是3立方分米,瓶里一定 能装3升水。( ) 7、表面积相等的物体,它们的体积也一定相等。 ( ) 8、一个正方体,将它的长、宽、高分别减少1分 米,那么它的体积比原来减少1立方分米。( ) 9、把两个一样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后,体积 和表面积都不变。( ) 10、把一块立方体的橡皮泥捏成一个长方体后,虽 然它的形状变了,但是它所占的空间大小不变。 ( ) 三、选择: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具体内容和教学建议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具体内容和教学建议 编写意图 (1)本小节主要教学认识长 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长 方体、正方体形状的建筑物和生活 用品,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很多物 体的形状都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 为进一步研究长方体、正方体的特 征作准备。 (3)接下来,首先由实物图 抽象出几何直观图,并介绍长方体 的各部分名称:面、棱、顶点。“面” 采用直观认识的方式。“棱”与“顶 点”则分别用描述进行定义:棱是 指面和面相交的线段;顶点是指棱 和棱的交点。 (4)例l重点研究长方体的特征。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物品,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数一数等方式引导学生从面、棱、顶点三个角度去观察、分析,在学生观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初步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 教学建议 (1)关注已有知识经验,突出重点。 学生在前面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能通过实物或模型辨认长方体和正方体,对它们的明显特征有一定的了解,如: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正方形;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在生活中也积累了大量关于长方体、正方体的直观经验。教学中,应激活经验,回顾特点,了解起点。同时引导学生进一步验证,概括长方体、正方体有关面、棱和顶点的特点。特别是,为了后面进一步的学习,将“棱”的研究作为教学重点。 (2)设计有利于特征探索和空间观念培养的材料与活动。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一个长方体的盒子和一个长方体的框架。首先,为学生提供大小

不同的长方形,长度不一的小棒若干,橡皮泥或其他接头若干个。接下来,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交流的活动过程。在操作前,先思考:“做成一个长方体,对面、棱、顶点这三方面有哪些要求?”“为什么选择这些材料?”在讨论的基础上再进行操作。 操作活动后,应选择正例、反例、一般的长方体(六个面是长方形)、特殊的长方体(有两个面是正方形)进行反馈。 编写意图 (1)教材利用表格帮助学生梳 理长方体的特征,包括面、棱长和顶 点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概括长方体 的概念: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 的立体图形,并指出特殊情况有两个 相对的面是正方形。进一步概括长方 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 相等。 (2)例2重点研究“棱”的特 征。通过用细木条和橡皮泥制作一个 长方体框架的活动,让学生发现长方 体棱的特征:12条棱一般可以分成3 组,每组4条,长度相等;相交于同 一个顶点的3条棱一般情况下长度不 相等。由此引出长、宽、高的概念。 (3)“做一做”让学生用本书附页中的图样制作长方体模型,加深对长方体特征的认识。同时,第(3)题通过测量长方体的长、宽、高,为后面表面积和体积的学习作准备。第(4)题和前面学习的观察物体相呼应,从一个方向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的三个面。 教学建议 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对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征的探索与梳理,同时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也是大有裨益的。 (3)关注长方体面、棱、顶点之间关系的理解。 大多数学生会探究面、棱、顶点各自的特征,但对这几者的特征把握,往往是表面的,

长方体和正方体全套练习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 练习一 一、填空 1、长方体有()个面,它们一般都是()形,也可能有()个面是正方形. 2、长方体的上面和下面、前面和后面、左面和右面都叫做(),它们的面积(). 3、长方体的12条棱,每相对的()条棱算作一组,12条棱可以分成()组. 4、正方体有()个面,每个面都是()形,面积都(). 5、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6厘米,它的棱长总和是(). 6、一个长方体的长是1.5分米,宽是1.2分米,高是1分米,它的棱长和是()分米. 7、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80厘米,其中长是10厘米,宽是7厘米,高是()厘米. 8、把两个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厘米. 二、判断题 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2、长方体的6个面不可能有正方形.() 3、长方体的12条棱中,长、宽、高各有4条.() 4、正方体不仅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而且所有相邻的面的面积也都相等.() 5、长方体(不包括正方体)除了相对的面相等,也可能有两个相邻的面相等.() 6、一个长方体长12厘米,宽8厘米,高7厘米,把它切成一个尽可能大的正方体,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8厘米.() 三、选择题 1、下列物体中,形状不是长方体的是() ①火柴盒②红砖③茶杯④木箱 2、长方体的12条棱中,高有()条. ①4 ②6 ③8 ④12 3、下列三个图形中,能拼成正方体的是( ) 4、把一个棱长3分米的正方体切成两个相等的 长方体,增加的两个面的总面积是()平方分 米. ①18 ②9 ③36 ④以上答案都不对 练习二 1、有一根长52厘米的铁丝,恰好可以焊接成一 个长6厘米,宽4厘米,高多少厘米的长方体? 2、一个长方体的水池,长20厘米,宽10厘米, 深2米,占地多少平方米? 3、用96厘米长的铁丝焊接成一个正方体的框架, 然后用纸给它的表面包裹起来,至少需要多少平 方厘米的纸? 4、一个长方体,长12厘米,宽和高都是8厘米, 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5、用两个棱长为5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 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6、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之和相等, 已知长方体的长为5厘米,宽为3厘米,高为4 厘米,求正方体的棱长。 7、一个教室的长是8米,宽是6米,高是4米, 要粉刷教室的四壁和平顶,除去门窗和黑板面积 24平方米,粉刷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设计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设计者】郑州航空港区第十六小学王永胜 【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基于标准】 结合生活情景和实物认识长方体。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 教材首先呈现四幅情景图,图中分别有长城、高楼大厦、冰箱、柜子、电视机纸箱。这些情景都与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如,垒长城的砖是长方体,电视机纸箱是正方体等等。教材把这些物体都用红色箭头标示出来,由此引出长方体,让学生了解到长方体和正方体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教材通过例1,从身边实物开始观察,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实例中来观察认识长方体。在此基础上观察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使学生对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有一些直观的认识。 教材通过例2,教师指导学生用小棒做长方体,认识到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为三组。 【基于对学情的分析】 1、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1)一年级初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学生可以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的几何图形。 (2)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能简单归纳出几何图形的特征。 2、学生已有的活动经验: 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 3、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可能出现的困难: 学生空间观念较差,观察立体图形有困难。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2)通过操作比较,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3)在亲自动手操作过程中,让学生建立起空间观念,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评价任务】

小学语文单元主题设计

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设计 一、有关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一)什么是教学设计 所谓教学设计,简单地说,就是指教育实践工作者(主要指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 具体说来,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经验、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合理组合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制定实施方案的系统的计划过程。 6、展望未来,无限畅想 单元主题教学是根据课程实施的水平目标,确立若干个教学主题,教师遵循学生学习的一般规律,以主题为线索,开发和重组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连续课时单元教学的教学方式。 开展单元主题教学体现学习领域水平目标达成的针对性、知识技能教学的连贯性和生本化、生活化等特性。 将整个教学置于具体的生活情境之中,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意义建构,重视学生技能的综合运用的实践体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和意识。 关于主题单元的设计 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有些教师对主题单元的设计很不理解,

对字把“语文天地”或“语文园地”当成练习,他们只教主体课文,词部分还做一做,对拓展阅读、语文活动,有时间就做,时间一紧就不做,考试内容也只限于主体课文所涉及的内容。 也就是说,他们仍然被以往的“课文”和“课后练习”的教材结构和习惯的教学模式束缚着。这种情况必须改变,否则就没有真正进入课改。 第一、要明确“语文天地”与主体课文是同等重要的,它们共同构成一个主题单元。 北师版在开放单元中,没有主体课文,主题单元就是由“语文天地”构成。如北师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地名”。 主体课文与“语文天地”不是以往教材的“课文”与“课后练习”的关系。 主体课文提供两篇意义相关又不完全是一个角度的文质兼美的课文,两篇课文包含着这个年级的孩子可以感受的文化道德思想内容和应 该学习的语言文字等工具性知识。 每篇课文后面有两个思考题,就是从这两个方面出的,目的是让孩子更好地把握课文的两个方面。 “语文天地”则是从语文活动的角度设计的,更突出新课标强调的从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的理念,体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要求。 “语文天地”在各学段的栏目有所变化,但主要内容没有变,它是从综合性、实践性、趣味性方面对主体课文内容的拓展、丰富,对

(完整版)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测试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检测题班级姓名一.知识大本营。(每空1分,共34分) 1.看图并填空(单位:厘米) 这个长方体的长( )厘米, 宽( )厘米,高( )厘米。棱长总和是( )厘米。 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8分米,它的棱长总和是()分米,表面积是()平方分米,体积是( )立方分米。 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7.9立方分米=()升 86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980立方分米=()立方米 9.4立方米=()升 3立方分米5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3.26立方米=()立方米()立方分米 4.至少要()个小正方体才能拼成一个大正方体,如果一个小正方体的棱长是5厘米,那么大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5.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之和相等,已知正方体的棱长是4厘米,长方体的长是5厘米,宽是2厘米,它的高是()厘米。 6. 一个正方体形鱼缸,从里面量棱长是6分米,这个鱼缸能装水()升。 7.一个长4分米、宽2分米、高2分米的长方体,它的占地面积最大是( )平方分米。 8.两个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9.把30升盐水装入容积是250毫升的盐水瓶里,能装()瓶。10.右面的图形是用棱长1 它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11.一个长方体的长是1米4分米,宽是5分米,高是5分米,这个 长方体有()个面是正方形,每个面的面积是()平方分米;其余四个是长方形的面面积大小(),每个面是()平方分米;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分米,体积是()立方分米。12.把三个棱长都是4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表面积减少了()平方厘米,它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二.数学小门诊。(对的打“√”,错的打“×”)。(共12分) 1.正方体和长方体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进行计算。()2.棱长是6分米的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相等。()3.正方体的棱长扩大3倍,它的体积扩大6倍。()4.长方体的六个面中有可能有四个面的面积相等。() 5.体积单位比面积单位大,面积单位比长度单位大。() 6.一瓶白酒有500升。(). 三.对号入座。(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每题2分,共12分) 1.我们在画长方体时一般只画出三个面,这是因为长方体()。A.只有三个面 B.只能看到三个面 C.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60厘米,它的表面积是()。A.21600平方厘米 B.150平方厘米 C. 125立方厘米 3.正方体的棱长扩大3倍,它的表面积扩大()。 A.3倍 B.9倍 C.27倍 4.用一根长()铁丝正好可以做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3 厘米的长方体框架。A.28厘米 B.126平方厘米 C.56厘米 D.90 立方厘米 3cm 2cm mmm 5cm

长方体和正方体解决问题练习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解决问题练习题 1、用一根长72m的铁丝,焊接一个长10m,宽6m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高为多少米? 2、用彩带捆扎下面的礼品盒,需要多少厘米?(彩带结长15m) 3、用72dm长的铁丝焊接一个正方体框架,这个正方体框架每个面的面积是多少? 4、把一个长方体兔笼(如下图)改焊成一个正方体鸡笼,鸡笼的棱长是多少? 5、现有棱长相同的小正方体22个,至少再加上多少个这样的小正方体才能摆成一个大 正方体?至少再减去几个这样的小正方体才能摆成一个较大的正方体? 6、一个长方体硬纸盒,长12cm,宽6cm,高3cm,作20个这样的纸盒需要多少平方厘 米硬纸板? 7、某学校要给各班做电视罩,电视罩长0.4m,宽0.3m,高0.4m,做42个电视罩至少 需要多少平方米? 8、一个长方体罐头盒,长15cm,宽10cm,高7cm,如果在它四周贴商标纸,这张商标 纸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9、一个正方体木块的表面积是216m2,把它平均分成两个相等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的 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10、做一个无盖的正方体铁皮水箱,底面积是81dm2,至少用多少平方分米的铁皮? 10、棱长是8cm的正方体的表面积是棱长为2cm的正方体表面积的多少倍? 11、三个完全相同的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224cm2,每个 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12、一个正方体钢架高5m,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3、一个长方体的侧面展开后正好是一个正方形,长方体底面也是一个正方形,已 知长方体的高是16cm,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14、如下图,在长20cm,宽7cm的长方形的四角各剪去四个边长为1cm的小正方形, 做一个无盖的纸盒,这个纸盒的体积是多少? 15、小明家用混凝土做10块地砖,每块地砖长50cm,宽30cm,厚10cm,这些地砖 一共能铺多少平方米地面?共需多少立方米混凝土?

《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古城二小王静艳 教学内容:《现代小学数学》第十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 当前课程改革强调课程的实施要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重点。课堂教学的设计应依据《新课标》中所倡导的“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理论依据】 ⒈依据《新课标》理念: 义务阶段的学习学生应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针对“空间与图形”这部分内容,学生需要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⒉依据“体验式学习”理论 体验式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它注重为学习者提供真实或模拟的环境和活动,让学习者透过个人在实际活动中充分参与来获得个人的经验、感受、觉悟并进行交流和分享,然后通过反思再总结并提升为理论或成果,最后将理论或成果放到实践应用中去检验。由此可以概括,体验学习是一种充分体现主体性、过程性、交往性、反思性,个性化以及建构式特征的学习方式。 ⒊依据“研究性学习”理论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开放的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亲身体验进行的解决问题的自觉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定和确定研究专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以特定的角度和途径让学生联系生活实例,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研究性学习”是重视实际问题解决,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属于空间与图形这一部分的重要教学内容,它们是最简单的几何体。学生在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将进一步了解简单几何体的基本特征,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在教学中,应注重使学生探索现实世界中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帮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的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

五下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测试卷

7、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测试卷 姓名: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 一 二 三 四 五 附加题 总分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35 分) 1、长方体有____个顶点,有___条棱,有___个面。相对的面____________,相对的棱_______, 相交于长方体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它的____、____、____。 2、873 ml=__________L 790 dm 3=__________m 3 45 dm 3=______L 1.2 m 3=__________cm 3 354 ml =_________cm 3 1500 cm 3=_____dm 3 4.07m 3=___m 3___dm 3 90020 cm 3=____ L ____ ml 3、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7cm 、6cm 和 5cm ,它的棱长总和是( )cm 。 做 这样一个长方体盒子,需要( )cm 2 材料。 4、一个长方体的金鱼缸,长是 8dm ,宽是 5dm ,高是 6dm ,不小心前面的玻璃被打坏了, 修理时配上的玻璃的面积是________dm 2。 5、把 30L 水装入容积是 250ml 的水瓶里,能装________瓶。 6、挖一个长和宽都是 5m 的长方体水池,要使水池的容积是 50m 3,应该挖_____米深。 .. 电视机的体积约 50( ) 指甲盖的面积约 1( ) 一瓶色拉油约 4.2( ) 一个铅笔盒的体积大约是 400( ) 一颗糖的体积约 2( ) 一个苹果重 50( ) 8、一块长 25cm ,宽 12cm 的,厚 8cm 的砖,所占的空间是________cm 3,占地面积最大是 _________cm 2。 9、正方体的棱长扩大 3 倍,表面积扩大_____倍,体积扩大_____倍。 10、一个长方体平均分成两个正方体(右图) ,正方体的棱长是 4m , 则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_____m 2,体积是_____m 3。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 1 分,共 5 分) 1、把两个一样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后,体积和表面积都不变。 ( ) 2、一般来说,一个物体的体积比它的容积大。 ( ) 3、棱长是 6 厘米的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相等。 ( ) 4、把一块正方体橡皮泥捏成一个长方体后,虽然它的形状变了,但是它所 占有的空间大小不变。 ( ) 5、正方体和长方体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进行计算。 ( ) 三、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16 分)。 1、我们在画长方体时一般只画出三个面,这是因为长方体( ) 。 A .只有三个面 B .只能看到三个面 C .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2、用一根长( )铁丝正好可以做一个长 6 厘米、宽 5 厘米、高 3 厘米的长方体框架。 A .28 厘米 B .126 平方厘米 C .56 厘米 D .90 立方厘米 3、加工一个长方体油箱要用多少铁皮,是求这个油箱的( ) 。 A 、表面积 B 、体积 C 、容积 4、一个长方体水池,长 20 米,宽 10 米,深 2 米,这个水池占地( )平方米。 A .200 B .400 C .520 5、 下面的图形中,能按虚线折成正方体的是( ) 。 6、一个体积为 40 立方分米的长方体木块,从顶点挖掉一个棱长为 1 分米的小正体后, ( ) 。 A 、表面积变小,体积变小 B 、表面积不变,体积变小 C 、表面积变小,体积不变 7、一个长 6 分米,宽 4 分米,高 5 分米的长方体纸盒,最多能放( )个棱长为 2 分米 的正方体木块。 A 、14 B 、12 C 、15 8、至少要用( )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体,才能拼成一个大正方体。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精品课)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P10的例1、例2,完成随后的“练一练”。 【教材简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第一课,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立体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系统地研究它们的几何特征还是第一次。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从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同时也是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体积计算以及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测量、推理等数学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 2.在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探索图形经验,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其数学思考。 3.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长、宽、高的价值,形成长方体、正方体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确定研究视角 1.引入:出示长方体直观图,并在长方体上剥离一个长方形。 2.谈话:比较长方体和长方形有什么不同? 3.过渡:研究长方形时我们研究了它的边和角,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研究长方体的特征,可以从哪几个方面着手? 引出:面、棱、顶点

介绍: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设计意图:本课是学生学习立体图形的起始课,研究方法的迁移和积累至关重要,通过唤醒学生研究二维平面图形的研究经验,引导学生自主确定三维立体图形的研究视角。】 二、探索长方体的特征 1.发现长方体“面”的特征 (1)借助长方体物品,你能发现长方体面有什么特征?你是怎么发现的?(四人小组交流) (2)集体汇报。 (3)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观察、测量、推理等方法,知道了长方体有6个面,6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特殊情况,相对的两个面为正方形时,其余的4个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形。 2.发现长方体“棱”和“顶点”的特征 (1)同桌两人合作搭一个长方体框架,边操作边思考: ①支架点需要几个?为什么? ②小棒选几种?每种几根?为什么? (2)集体汇报:搭成功的小组介绍成功经验,没搭成功的说说失败的原因,在搭的过程中感悟到了长方体棱有什么特征? (3)小结:通过搭一搭,我们知道了长方体共有12条棱,将12条棱按相对位置进行分类,可分成3组,每组的4条棱长度相等;长方体有8个顶点。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观察、操作、推理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发现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①出示长方体直观图,想象看不见的三条棱在哪儿? ②想一想,至少保留几条棱,还能想象出长方体原来的样子?追问:这三条棱有什么特点? ③相机教学:长方体相较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变化长方体摆放方向,请学生指长方体的长、宽、高。 ④变化长、宽、高,感受长方体大小的变化。 【设计意图:长、宽、高的认识不能只是停留在字面的机械记忆,通过想象至少保留几条棱还能确定原来长方体的样子和变化长方体的长、宽、高,帮助学生体会长方体长、宽、高的价值,即长、宽、高决定了长方体的形状和大小。】

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测试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测试题 学校_____班级_____姓名_____学号_____ 一、填空 1、一个长方体有( )个面,( )条棱,( )个顶点,每个面一般都是( )形,也可能有两个面是( )形。 2、正方体有( )个面。每个面都是( )形,正方体有( )条棱,每条棱长度都( )。 3、长方体或正方体( )个面的面积( )叫做它的表面积。 4、一个正方体棱长总和是48厘米,每一条棱长是( )厘米,它的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 5、一个长方体长7厘米,宽6厘米,高4厘米,这个长方体六个面中最大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最小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 6、把一个5分米的正方体木块锯成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体,表面积比原来( )了( )平方分米。 7、一对无盖的玻璃鱼缸,长7分米,宽和高都是5分米。制造这对鱼缸至少需要玻璃( )平方分米。 8、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96平方厘米,它的棱长( )厘米。 9、一个长方体的长和宽都是4厘米,高是3厘米,这个长方体有( )个面是长方形,有( )个面是正方形,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 10、将右图折成一个长方体后,( )和( )相对,( )和( )相对,( )和( )相对。 11、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都扩大2倍,表面积扩大( )倍。 12、把下面长方体各个面的面积填在表中。 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面积/cm 13、邮局的工作人员用尼龙绳加固一个长方体(如右图),所用的尼龙绳总长是( )。(接头处忽略不计,单位:厘米) 14、0.08升=( )毫升=( )立方厘米 7.04立方分米=( )升=( )毫升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12厘米,则它的表面积是12平方厘米。( ) 2、棱长8厘米的正方体的表面积是棱长4厘米的正方体的表面积的2倍。( ) 3、在一个无盖的长方体桶内外涂漆,涂漆的面有10个面。( ) 4、若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相等,则它们的各棱长也相等。( ) 5、当长方体其中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时,那么其他四个面的面积相等。( ) 6、正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 7、正方体的棱长扩大2倍,表面积扩大4倍。( )

网络世界主题单元教学实施计划

《网络世界》 主题单元教学实施计划 主题单元名称网络世界 作者姓名GAZHI 学科小学语文实践课学生年级、班级6年级学生人数31人 专题1:网络的基本概念 实施前教学环境计算机网络教室 学生知识技能要求 1、在实际生活中接触过一定的网络应用 2、培养学生电脑操作技能 评价要求提供本专题的学习评价量规 教学条件准备 游戏:植物大战僵尸、网络拓扑结构图、校 园网网络结构图、微机室网络结构图等 确认局域网通畅无误、极域电子教室正常运 行 通知学生上课时间、地点以及课前的准备 学生提前进行分组,5人/组 实施中激情导入 利用网络带给人们的快捷、便利视频导入新 课。 小组讨论交流“什么是 网络?网络怎样分 类?” 1、学生先小组内部讨论。 2、抽查2-3个小组代表发言,其它小组进行 补充。 管理策略:调控课堂气氛,引导讨论方向 自主学习:网络的概念、 分类及计算机命名 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结合讨论交流的结 果和老师提供的网络结构及分类图片,进一 步了解网络的相关知识。 管理策略:调控课堂秩序,个别辅导 体验局域网中信息共享 的方法和功能 1、教师提供游戏程序,学生分组协作,访问 共享下载游戏,并适当娱乐。 2、小组内交流成果。 3、根据评价量规小组内进行自评和互评。 管理策略:调控课堂气氛,协助探究 结果展示 先由2-3个小组代表进行操作演示讲解,其 它小组进行补充。 管理策略:调控课堂气氛 教师小结教师结合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总结 实施后进行小组评价 教师根据小组表现和探究成果,使用评价量 规评价各小组,评出优秀小组 思考下一专题的开展 计算机如果要连接到因特网上,除了我们本 专题学习的硬件设备之外,还需要进行哪些 设置?引起学生思考,建立该专题与下一专 题的联系 学生上机规范指导 要求学生关闭计算机,整理键盘、鼠标和座 位。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分析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分三小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在体积一节中,还介绍了容积的概念,并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增加了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m3、1dm3、1cm3以及1L、1ml的实际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长方体、正方体的知识的探讨和研究过程,体验直观操作、观察思考、分析理解、迁移类推和运用提高等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美。 2、感受数学学习活动的乐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习的兴趣。 3、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爱国热情和热爱生活的良好情感。 三、学情分析: 1、学生在第一学段初步认识了立体图形,有一定的认识基础。同时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为学习立体图形作好了准备。

2、由平面图形扩展到立体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掌握知识的内涵,转化为自身的能力。 五、教法与学法:1.注意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特征,丰富空间与图形的经验。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可以从现实生活情景引入,通过对一些建筑物、生活用品形状的观察,抽象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形,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很多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学习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中物体的形状。表面积、体积和容积这些知识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经常接触到,教学中应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2.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中,培养空间观念,建构新知。 空间观念的培养应通过多种感官协同作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对长方体实物或模型进行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想一想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和空间位置关系,从而对长方体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在体积的教学中,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实验,感受到物体占空间,不同物体所占空间有大有小,从而深刻地理解体积的含义。通过用小正方体来摆不同形状的长方体,来观察、猜测、归纳、推理出长方体的计算公式。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实录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增强空间观念,发展空间想像能力。 教学难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面和棱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包装盒上的数学,导入新课(5分钟) 1、师:同学们,先让我们走进生活,来感受一下生活中的数学。(课件播放)大家请看这是一个包装盒,这样的包装盒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常见。其实,在包装盒上就有数学知识,同学们想想看,这上面有哪些数学知识呢? 生:提出有关图形、面积等的问题。 2、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其实是本节课我们就要研究的主要内容,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还得从基本的“图形问题”开始研究! 大家请看,这几个包装盒是什么形状的呢?(出示课件) 生:长方体,正方体 师:现在我沿着这些物体的外沿给它“画个像”,然后把它藏起来,就得到了这样的一些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两种常见的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 (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3、师:要想研究立体图形,我们还得借助手中的实物来研究,请同学们拿起你手中的学具摸一摸,然后用手指沿外沿滑动“画个像”,闭上眼睛想一想,你能不能想象出这个立体图形的样子呢?(生活动) 4、师:好了同学们,谁来和我们分享一下,你刚才摸到了什么? 生:说一说,同时(课件展示:面、棱、顶点的形成过程)在数学上给出专门的名字并板书。(板书:面、棱、顶点)(简单介绍面、棱和顶点) 二、循序渐进,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自主观察,了解“面”、“棱”、“顶点”的数量。(2分钟)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教学工作计划2020年春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教学工作计划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目录 第一单元 (1) 第二单元 (4) 第三单元 (7) 第四单元 (9) 第五单元 (12) 第六单元 (15) 第七单元 (17) 第八单元 (20) 第一单元 一、单元简析 本组课文以“走遍千山万水”为主题。它虽然是选取有关山水景物的文章来组织单元,但实际上暗含着围绕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来编排,比如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除此以外,还要了解排比句式并学习运用,体会优美语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这一组课文语言优美,易于朗读背诵,在诵读中体会山水景物之

美。 二、学情分析 单元中多样化的文章文章体裁,丰富优美的语言,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课,可尝试让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中感悟,升华,提高。但仍需要不断的巩固和强化学生对生字新词的掌握。 三、教学目标: (一)认识14个生字,会写24个生字,正确读写有关的词语,能借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二)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说出有关景物的特点。 (三)感受景物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四)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能模仿课文例段写话。 四、重难点 (一)重点 1.品味诗句,理解诗句句意,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2.了解景物,想象其美景、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景物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感,受到美的熏陶

(二)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习作,顺序清晰,生动具体 五、教法与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应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激发美感,感受语言的魅力,对于精彩的语段要熟读成诵,积累优美的词句,引导学生在语言中再生画面,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六、教学措施 教学时重视诗词的朗读指导。采用多种形式训练学生诵读。避免单纯的朗读技巧指导,要紧密联系诗词的内容和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启发学生思考。《桂林山水》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游记,教学时既要让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还要让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使情和景的自然结合贯穿教学的始终。《七月的天山》中的天山是我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并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对他们的发言作评价,对独到的见解加以肯定和鼓励,不够到位的则加以点拨,引导他们再次回文探究。 七、课时安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