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古代文学史(1)汇总

古代文学史(1)汇总

古代文学史(1)汇总
古代文学史(1)汇总

古代文学史

一、选择题【15分】

1、沈德符对《牡丹亭》的评价:“《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出自沈德符的《顾曲杂言》

2、高文秀《双献功》、石君宝《秋胡戏妻》、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马致远《孤雁汉宫秋》、郑光祖《倩女离魂》(括号内为其杂剧代表作)

3、明代吴江派代表人物:沈璟,临川派的的代表人物:汤显祖

4、清代最出名的喜剧作家李渔

5、王九思、康海的杂剧代表作分别是《曲江春》(全名:《杜子美沽酒游春记》)、《东郭先生误救中山狼》(又名《中山狼》)

6、《琵琶记》的结构形式双线交错

7、元代杂剧写“书生与龙女”的爱情故事作品是《柳毅传书》

8、《陈抟高卧》的作者是马致远,主人公是陈抟

9、《倩女离魂》的作者是郑光祖,故事的来源(出处是)唐代陈玄祐的《离魂记》

10、用两句话来概括《桃花扇》的构思和结构: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11、明代第一曲指的作品是徐渭的《四声猿》

12、昆腔是由魏良辅来改造,由梁辰鱼第一个创作成功,第一个创作成功的作品是《浣纱记》

13、清代以一折短剧著称的是杨潮观,其作品集名称是《吟风阁杂剧》

14、《鸣凤记》、《杀狗记》《紫钗记》《中山狼》分别是那个时代的作品:都是明代

15、明代杂剧成就最高的作家是:徐渭

16、元代四大悲剧指的是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17、元杂剧本色派的代表人物是关汉卿,文采派的代表人物是王实甫

18、中国历史上首写现实重大政治历史事件的时事剧是明代的《鸣凤记》

19、四大南戏是《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

20、关汉卿的爱情剧从题材上可分成仕女之恋(以《救风尘》为代表)和才子佳人之恋(以《望江亭》为代表)两类

21、李玉的成名作是“一人永占”(“一笠庵四种”),代表作是《清忠谱》

22、被评价为“乐极哀来,垂戒后世”的作品是洪昇的《长生殿》

23、《清忠谱》的作者是李玉,主人公是周昌顺

24、中国戏曲史上第一部全面系统的独创性理论著作是:明代王冀德的《曲律》,最早研究南戏的理论著作是徐渭的《南词叙录》

25、元代爱情杂剧成就最高的作品是: 《西厢记》

26、《桃花扇》正面代表人物是:名妓李香君、文人侯方域、说书艺人柳敬亭、苏昆生,反面代表人物是; 南明重臣马士英、阮大铖、田仰

二、填空题【20分】

1、《永乐大典》戏文3种指的是《小孙屠》、《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张协状元为现存最早达的南戏剧本)

2、明初期宣扬伦理教化的传奇代表人物是丘濬、邵灿其代表作是《五伦全备记》、《香囊记》(若只写一个人则填第一个)

3、宋代戏剧的典型范式是宋杂剧,包括北宋杂剧及其衍生体南宋官本杂剧和金院本

4、元代四大爱情剧是郑光祖的《倩女离魂》、王实甫的《西厢记》、关汉卿的《拜月亭》和白朴的《墙头马上》

5、明初期朱权的戏曲理论著作:《太和正音谱》、朱有燉的戏剧、散曲集:《诚斋乐府》

6、最早把西游记写成戏剧的故事是杨景贤的《西游记》,

7、徐渭的杂剧代表作是《四声猿》

8、李玉戏剧的成名作:“一人永占”(“一笠庵四种”)

9、关汉卿杂剧的题材分成:社会剧、爱情风月剧和历史剧三类。

三、名词解释【15分】(南戏和诸宫调重点背一下)

1.乱弹:清中叶,民间戏曲已在剧坛上占据主导地位,当时民间把这类俗戏笼统称为“乱弹”。乱弹本来是指声腔,即“乱弹腔”;但也可以指用乱弹腔演唱的戏,即“乱弹戏”。乱弹所属的众多声腔各有渊源,并由此形成了三大系统:高腔、梆子、皮黄。

2.吴江派:明代戏曲文学流派。其领袖人物是吴江人沈璟。沈璟的曲学理论主要围绕两方面展开:第一,强调“合律依腔”;第二,崇尚“本色”。本色之义即传奇用语的通俗恬谈。其代表作有《博笑记》。

3.诸宫调:诸宫调是宋金元时流行的说唱文学形式之一,是从变文和教坊大曲、杂曲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取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短套,首尾一韵,再用不同的宫调的许多短套联成长篇,以说唱长篇故事,因此称为“诸宫调”。诸宫调有说有唱,以唱为主。它由韵文和散文两部分组成,演唱时采取歌唱和说白相间的方式,属叙事体,其中唱词接近言体的部分。诸宫调有南、北宫调之分,其区别主要是曲调腔谱的变化。诸宫调为后世戏曲音乐开辟了道路,为中国戏曲艺术的成熟奠定了基础。

4.南戏:南戏原来是一种地方剧种,因为它流行于浙江温州(温州古名永嘉)一带,所以又称为“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它内容多以家庭为主,曲调轻柔婉转,以管乐伴奏为主,剧中各个角色可以分唱或合唱,一部戏没有固定的场次限制,每出戏也不要求通押一韵,也不限用同一宫调中的曲牌。与杂剧相比,它要灵活得多。

5.“临川四梦”:指的是汤显祖的四部戏曲作品。即《紫钗记》、《牡丹亭》(亦名《还魂记》)、《邯郸记》、《南柯记》。前两个是儿女风情剧,后两个是社会风情剧。由于汤显祖是江西临川人,而这四部作品均写有一个神灵感梦的情节,故总名为“临川四梦”。

6.三大传奇:即明中叶李开先的《宝剑记》、梁辰鱼的《浣纱记》和无名氏的《鸣凤记》的三部传奇作品。它们分别是忠奸剧的定型、历史剧的新篇、时事剧的发轫,三大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明代传奇创作的新时期的到来。

7.四声猿:指的是明代徐渭的杂剧作品。《四声猿》,包括四部杂剧:《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被誉为“明曲第一”。王骥德《曲律》称《四声猿》为“天地间一种奇绝文字”。其中《狂鼓史渔阳三弄》最突出地体现了徐渭内心的悲愤。

8.元杂剧:元杂剧又称北杂剧。形成于宋末,繁盛于元大德年间(13世纪后半期-14世纪)。

主要代表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白朴等。主要代表作有,《窦娥冤》、《汉宫秋》、《西厢记》等。其内容主要以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民疾苦为主,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主线明确,人物鲜明。其结构上最显著的特色是,四折一楔子和“一人主唱”。

9.苏州派:明末清初,在苏州这个戏剧创作和演出的中心城市,出现了一群平民专业剧作家,较为著名的有李玉、朱佐朝、朱素臣、叶雉斐等。他们相互往还密切,有时合作创作剧本,有时共同切磋曲律,在市民生活的土壤和文化氛围中,形成了创作倾向和艺术风格大致相近的戏曲流派,后人称之为苏州派。苏州派戏曲在题材上跳出了写儿女私情的狭隘圈子,贴近世俗人生,关注时事政治;在思想上揭露黑暗现实较为有力,具有鲜明的伦理教化指向;在人物塑造上,富于平民色彩,许多下层人物以正面形象活跃在舞台上。著作《一笠庵四种曲》。

10.四大南戏:指的是元末著名的《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四部南戏作品。焦循在《剧说》中称之为“剧中四大家”。由于这四部作品在明初传演甚广,影响深远,故又有“明初四大传奇”之称。

11“.南洪北孔”:清康乾时期,昆剧演出急管繁弦,盛极一时,而曲坛却流于风花雪月、才子佳人悲欢离合等艳情故事的渲染,老套新翻,传奇创作千篇一律,生气索然。这时,"南洪北孔"成为登上传奇现实主义创作艺术巅峰的两个不朽的艺术典范。“南洪”即清初著名浙江籍的历史剧作家洪昇和他的戏曲《长生殿》。“北孔”即山东籍的历史剧作家孔尚任和他的戏曲《桃花扇》。二者分别被誉为清代传奇的南北高峰。

12.传奇:“传奇”最早特指唐代的短篇文言小说,宋代话本小说中也有“传奇”一类;但元末明初的学者们也有人将元杂剧称为“传奇”,原因之一在于许多唐传奇都曾被元杂剧改编成剧本,而大部分杂剧也都带有浓郁的传奇色彩。自从宋元南戏在明代规格化、文雅化、声腔化和全国化之后,传奇便渐渐成为不包括杂剧在内的明清中长篇戏剧的总称

四、指一下句子的出处(作品名称、作者)【16分】

1、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王实甫《西厢记》

2、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汤显祖《牡丹亭》

3、怎将我墙头马上,偏输却沽酒当垆……白仁甫《墙头马上》

4、糠和米本是两相依倚,被簸飏作两处飞……高明《琵琶记》

5、呀,不思量,除是铁心肠!铁心肠,也愁泪滴千行……马致远《孤雁汉宫秋》

6、俺作个女祢衡,挝渔阳,声声骂……孔尚任《桃花扇》

7、留得白头遗老在,谱将残恨说兴亡……洪昇《长生殿》

8、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天!关汉卿《窦娥冤》

9、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关汉卿《窦娥冤》

10、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王实甫《西厢记》

11、乱荒荒不丰稔的年岁,远迢迢不回来的夫婿……高明《琵琶记》

12、见芙蓉怀媚脸,遇杨柳忆纤腰……白仁甫《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13、一从鼙鼓起渔阳,宫禁俄回看蔓草荒……洪昇《长生殿》

14、下红楼残腊雪浓,过紫陌早春已泥冻……孔尚任《桃花扇》

15、凄怆似和半夜楚歌声;悲切似唱三叠阳关令……马致远《孤雁汉宫秋》

五、简答题、

1、简述“李杨”爱情故事的演变过程(二选一,根据题目是要答爱情内容的演变还是创作演变来选择)

(1)[创作作品的演变方面]:最早的描写李杨爱情故事题材的文学作品是唐代白居易所作的诗歌:《长恨歌》、和陈鸿的《长恨歌传》。宋人笔记小说《杨太真外传》、元人王伯成《天宝遗事诸宫调》、元代白朴《梧桐雨》杂剧、明代吴世美《惊鸿记》传奇,是众多李杨题材创作中比较有影响的作品。而《长生殿》则是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并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

(2)[《长生殿》中李杨爱情故事的发展演变]:在长生殿中,李杨爱情经历了“三离四合”的曲折演变。首先,在第二出中,唐明皇以钗盒与杨贵妃定情,为第一次合;接着在第八出中,杨玉环因妒而被谪是李杨二人的第一次离;然后在第九出唐明皇复召杨贵妃为第二次合;而在第十九出唐明皇因偷幸梅妃导致杨贵妃“絮阁”大闹,从而导致了二人爱情之中第二次离的产生;在第二十二出中,李杨长生殿“密誓”出现了李杨爱情的第三次合;第二十五出杨贵妃自缢马嵬坡是第三次离;最后第五十出李杨月宫重圆为第四合。

2、简述《西厢记》形式上的创新

(1)删减了许多不必要的情节,使结构更完整,情节更集中。例如,在《西厢记诸宫调》中,孙飞虎兵围普救寺一事占了相当长的篇幅,它实际上是游离于主线之外的,王实甫毅然将它压缩得很短,这样就使主线更为分明突出。

(2)使主要人物的立场更鲜明,从而加强了戏剧冲突。在《西厢记》中,实际上存在着两个阵营,一以张生、崔莺莺、红娘为代表,一以老夫人为代表。王实甫将这两个阵营的人写得泾渭分明,态度毫不含糊,并以此来展开矛盾冲突。

(3)在情节安排、艺术手法的运用上,更为精致完美,并增加了一些喜剧色彩。例如,利用景物来表现情感是《西厢记诸宫调》的一大特点,王实甫在《西厢记》中也大量运用了这一手法,但比较一下两部作品的“长亭送别”就可以看出,王实甫写得更细腻,更优美。3、简述元杂剧的体制特征

(一)在剧本结构上:(1)元杂剧剧本包括唱词、宾白和科介三部分。唱词是剧本的核心和在主干;(2)剧本的基本组织形式可以概括为四折一楔子。(4)元杂剧用楔子借指四折以外所加的场次,一般放在戏剧的开端或折与折之间。置于开端,相当于序幕;放于于两者之间相当于过场。(5)

(二)在音乐体式上:每折采用一种宫调,四折四种,不相重复。

(三)在脚色与演出体制上:演员阵容可概括为“一角众脚”

4、明代传奇的体制特征

(一)在剧本体制上:(1)分出篇目,篇幅较长。(2)一生一旦,贯穿始终。(3)开篇无题,下场有诗。

(二)在音乐体制上:明代传奇的音乐体系是以南曲为基础的南北合流结构。其主要特点如下:(1)以南曲为基础;(2)灵活多样的曲牌联套;(3)伴奏乐器以箫管为主。

(三)南戏的脚色行当的分类出现了新的变化并趋于完善。南戏脚色类型有七种:生、旦、外、贴、丑、净、末。其脚色不但分类多,而且分工细。

5、《长生殿》的艺术成就

长生殿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构思巧妙,排场紧凑。全剧以李杨爱情为主线,以社会各种政治矛盾为副线。主副线交错而行,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表现前后辉映的构思,产生了一个既开阔又严密的的戏剧结构。作者还精心设计了李杨爱情的“三离四合”使得其情节的展开显得更加曲折多姿、并具有戏剧性。

(2)刻画人物,个性鲜明。对于人物刻画,不管是中心人物唐明皇、杨贵妃还是其他人物如杨国忠、安禄山等,一个个写来都给人有血有肉,有个性的新鲜感。

(3)曲词清丽流畅。《长生殿》的语言以清丽优美,自然流畅见长。其中《弹词》一出哀伤情调,既体现中国古典悲剧的抒情风格,同时它也代表中国戏曲进入全盛期以后的清丽流畅风格。

6、《梧桐雨》的艺术风格

《梧桐雨》艺术上最大的特点是(一)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能通过人物内心的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并且化用了大量古典诗词的意境、意象,语言极其华美。(二)在写作手法上:1、运用对比的手法,以李杨在安史之乱前后不同的处境,构成强烈的反差,以感染读者,2、写景抒情融为一体,情景交汇,以表现人物深沉的心理状态。

(三)在语言上:1、精炼俊语,不求堆砌;2、采用前人诗词成句,多化能为己语;3、语言自然、凝练而不拘谨,清丽而又有生气。

六、论述题

1、论述《桃花扇》与《长生殿》的异同

相同点:

(1)《长》和《桃》都产生于共同的时代背景、思想背景,且都以总结历史经验、探索明亡清代的原因为目的。《长》取材于李杨的爱情故事,通过李杨的悲欢离合,串演一代兴亡的历史,以垂戒后世。《桃》则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2)在总结历史经验的时候,两剧都把矛头指向了最高统治者及其集团,指出他们无可挽回的腐败乃是导乱致亡的根源。《长》着力写唐玄宗的晚年昏庸与朝政的腐败,塑造了一个见事不明、用人失察、贪情误国的唐明皇,也画出了一个走下坡路的腐败王朝。《桃》则从三个方面印证南明小朝绝无“中兴”之望:权奸当道、良臣见弃、皇帝昏聩。两部作品都将历史题材加以概括、提炼,将自己的思想倾向、哲学思考融入了艺术形象,把批判的锋芒指向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及其集团,以收振聋发聩、警钟长鸣之效。

(3)两剧都塑造了具有爱国精神和反叛性格的“小人物”形象,如《长》中的乐工雷海清、《桃》中的艺妓李香君。

异:(1)两剧虽然都是以男女主角的离合悲欢串演一代兴亡的故事,但其中所包含的内容不同,寓意也有别。

①首先,两剧之爱情主人公的身份不同,爱情表现也不同。《长》描写的是帝王的爱情《桃》描写的则是仕妓之恋。

②其次两种爱情悲剧的成因大小不相同。《长》写的是爱情酿成了国难,其爱情悲剧是作茧自缚、恶果自食性质的;《桃》写的是国难淹没了爱情,其爱情悲剧基本上是被动无奈的。

③再次,两剧的寓意也有别。《长》所写爱情的承担与政权的主宰是同一的,具有爱情主题与政治主题是相反相成的,其设计的主旨是“垂戒后世”。《桃》的创作主旨则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总的来说,《长》强调的是爱情与政治的的统一。,“帝王之爱”只有在正确处理与国家政治的关系前提下,才可能有圆满结局,才具有肯定性的价值。《桃》强调的是爱情对政治的服从,一旦没有了“国”和“君”的位置,便不允许有爱情的位置。

(2)两剧在结构上的不同。

①《长》以唐玄宗、杨贵妃的爱情发展为主线,以社会政治生活的灾变为副线,形成

规制宏大的双线结构。剧作从《定情》开始到《埋玉》为界,全文内容分前后两大阶段,前者写“乐极”后者写“哀来”;前者为现实描写,后者则用浪漫笔致。《桃》从内容上则分成了四个部分。全剧以主人公之悲欢离合际遇系国家兴亡,提纲挈领。

②《长》在表现李杨爱情的时候,以钗盒为表征,让他担当一定的“结构使命”主副线并行不悖,扭结推进,互为因果。《桃》则是突出一把诗扇的妙用,通过“赠扇、溅扇、画扇、寄扇、撕扇”等情节,把多个人物与一系列矛盾冲突串联起来,使一柄诗扇成为“离合”、“兴亡”的见证,从而把“离合之情”与“兴亡之感”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完成了“桃花扇底送南朝”的思想主题。

2、西厢故事创作的演变过程

西厢故事的创作演变主要传奇、诸宫调和元杂剧三个演变阶段。其作品分别:《莺莺传》、《董西厢》和《西厢记》三个。《西厢记》演述的张生与莺莺的爱情故事,肇源于唐人元稹的传奇《莺莺传》。经陈寅恪考证,《莺莺传》乃是带有自传性质的作品,张生原型实即元稹本人。《莺莺传》所述崔、张恋爱故事到北宋时开始广泛流传。北宋赵德麟作《商调·蝶恋花》歌咏崔、张故事。苏轼门人秦观、毛滂各有以此为内容的《调笑转踏》在士林间相传唱。南宋时已有《莺莺传》名目;周密《武林旧事》所载“官本杂剧段数”中又有“莺莺六幺”。自宋极金,崔、张故事代代相袭,未曾间断。金章宗时,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问世,共用190多个套数,讲唱崔、张恋爱婚姻的全过程。与《莺莺传》相比,《董西厢》在主题、情节、人物等方面都做作了再创造。其矛盾冲突不再是在莺莺和张生之间,而是以莺莺、张生、红娘为一方,老夫人与郑恒为另一方。这一改造使《董西厢》的主题上升到挣脱封建礼教的羁绊、争取自主婚姻的时代高度,人物形象也有诸多突破。元代,王实甫的元杂剧《西厢记》则进一步把《董西厢》所肯定和赞扬的男女爱情提升到了“愿天下有情人总成眷属”的理想境界。

3、《桃花扇》对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关系的处理

二者的处理关系是: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紧相结合。从《桃花扇》的艺术创造中不难看出,孔尚任所坚持的是“历史事实为基础,艺术真实为血脉”的创作原则。即在重大问题上坚持有历史的依凭,但着眼点不在于再现历史,而是追求戏剧情节和艺术脉络的可信动人。(一)在历史真实方面:作者在《桃花扇·凡例》说:“朝政得失,文人聚散,皆可考实地,全无假借。至于儿女钟情,宾客解嘲,稍有点染,亦非乌有子虚之比。”为证明历史真实性,作者在剧本中附《考据》一篇,列举剧中重要事件和人物所依凭的文献资料。从中可看出作者在进行创作时是十分重视历史的真实的。(二)在艺术真实方面:从《桃花扇》的具体创作看,被作者艺术加工的内容不少。如李香君的塑造

4、南戏的体制特征P163

(1)在剧本结构上:①由题目和正文两部分组成;②题目是戏文前面用韵文写成,用以介绍剧情的四句;③正文包括开场和正戏两部分;④开场由副末开场,副末在正戏开始之前以剧外人的口气介绍剧情大意或作者的创作意图;⑤正戏开始后以每一角色的上场和下场分段,每一段即为一“出”,但南戏并没有标“出”;⑥正戏“出”

数不定,由情节长短来决定。

(2)在曲调格律方面:①南戏没有形成严密的宫调结构;②曲调的组织比较灵活自由,但所用的相邻曲调曲律风格相近;③曲调舒缓柔和。

(3)在唱念表演方面:①各种角色皆可唱,且演唱方式多种多样;②念白分为散白和韵白两种;南戏的表演动作提示称为“介”,介分为“特指介”和“隐含介”两种;(4)在脚色称谓方面:南戏现存作品的脚色行当主要分七类:生旦净外贴丑末

(5)伴奏乐器:南戏的伴奏器乐以鼓、笛、拍板为主。这对南戏风格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5、《牡丹亭》主题思想的积极意义(通过杜丽娘形象来论述)

《牡丹亭》主题思想的积极意义在于,所描写的人物具有强烈的追求个性自由、解放,反对封建礼教的浪漫主义思想。这个思想作为封建体系的对立面出现,对摧残人性的封建伦理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抨击。(1)在爱情的追求方面:《牡丹亭》主要写杜丽娘和刘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暴露了封建礼教的残酷和虚伪,歌颂女主人公为情而死,为情而生的“至情”表现,以及要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欲望。从情发展可见,杜丽娘的爱情发展经历了萌芽、毁灭、新生、圆聚四个阶段。在萌芽阶段时,尽管封建礼教束缚和禁锢是那么严厉,单人行不可磨灭,真情难遏。由于杜丽娘的爱情具有“自我萌发”的特点,于是一发不可控制,继而为实现心中之爱展开一场出生入死的斗争。

《牡丹亭》写出,她不是死于爱情被破坏,

而是死于对爱情的徒然渴望。通过杜丽娘的形象,

《牡丹亭》表达了当时广大男女青年要求个性解放,要求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

并且暴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

《牡丹亭》描写杜丽娘、柳梦梅的恋爱故事。围绕这恋爱故事展开的戏剧冲突,既不

是负情与多情的矛盾冲突,也不是恋爱自主与门第观念的矛盾冲突,而是封建卫

道与反理学的斗争

6、分析窦娥的形象特征

窦娥的人物形象性格具有矛盾二重性。

(1)、窦娥具有对人格尊严的坚决捍卫,和对社会邪恶势力的不屈抗争的精神。当张驴儿毒死父亲,反而要挟窦娥“私休”、好歹要和之时,窦娥义正辞严、迎头痛击。直至被昏庸残暴的桃太守动用酷刑,打得她“一仗下,一道血,一层皮”、“血淋漓”之时依然当面痛斥张驴儿。

(2)有孝心,维护传统贞烈。窦娥年轻守寡,她在公堂上受审时,被打昏死多次,也不肯屈招,可是一听说要对婆婆动刑,不忍心婆婆受苦,于是赶紧阻拦衙役,招人是自己药死了“公公”。无论张驴儿怎么样逼迫,窦娥死也不愿意与张驴儿做夫妻,她痛斥张驴儿:“我做了个衔冤负屈没头鬼,怎肯放了你好色荒淫漏面贼”

(3)勇于反抗封建势力的性格特点。体现在刑前罚下三桩誓愿:“雪飞白练、六月飞雪、楚州大旱三年”她坚信:“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出的六出冰花滚死绵”。

(4)窦娥聪明机智。体现在她去伸冤时,她的父亲窦天章翻看案卷的时候,数次想翻过她的案件不看,她却在一旁弄灯,使窦天章不得不去剔灯,而她趁机把案卷又翻到自己的案件上来,如此几次,使父亲窦天章终于注意到自己,而上前申冤,终使沉冤昭雪。

(5)窦娥也具有深闺女子多愁伤感的一面。体现在第一折中窦娥出场时。“满腹闲愁,数年禁受,天知否?天若是知我情由,怕不待和天瘦。问那黄昏白昼,两般儿忘餐废寝几时休?大都来昨宵梦里,和着这今日心头。地久天长难过遣,旧愁新怅几时休?

7、分析崔莺莺的形象特点

(1)、敢于追求婚姻自主的幸福爱情生活,莺莺执著热烈地追求心中的爱恋。崔莺莺是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带着青春的郁闷上场。她渴望爱情,但又不肯露真情,一旦步入爱河,便热情奔放,势不可当。正是由于她渴望爱情,当她遇到了风流俊雅的张生,四目交投,彼此就像磁石般互相吸引。她对张生的爱,纯洁透明,没有一丝杂质。当张生被迫上京考试,她悔恨的是“蜗角虚名,蝇头小利,拆鸳鸯两下里”;长亭送别,她给张生把盏时的感触是“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她给张生最郑重的叮咛是“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她担心的是张生不像她那样爱得专一,一再提醒他“若见了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

(2)、热情而又冷静,聪明而涉狡狯。她看见红娘送来张生的“简帖儿”,勃然变色,还声称要拿简帖儿“告过夫人打下你个小贱人下截来”。她装腔作势要红娘传言责备张生,其实传去的却是私约张生相会的情诗。等到张生到后花园去赴约,她又忽然变卦,正儿八经地把张生数落一番。展示出她对爱情的追求既是急急切切,又是忐忐忑忑,读来让人觉得鲜活、生动。(3)、由追求爱情幸福走向对封建礼教的叛逆,闪耀着鲜明的时代精神。作者所处的元代,对于妇女来说,封建礼教的束缚像毒蛇一样缠束着他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是当时的婚姻礼法,制约着一代又一代青年男女。但现实青年男女不愿受到封建婚姻制度的禁锢,追求自由恋爱自主婚姻,追求幸福生活。

8、分析杜丽娘的形象特点

1.深受封建礼教束缚的大家闺秀。由于出身于封建士大夫家庭,从小就受到父母深深的社会功利色彩的教育。父亲亲自为她制定一套“拘束身心”的生活守则,如“凡少年女子,最不宜艳妆,戏游空冷无人处”。还请了家庭教师来对杜丽娘进行封建家规和封建礼教的教育。她幼小心灵中,充满了封建礼教。

2.思想独立的青春少女。第一课《诗经?关雎》她一反传统说法并不觉得是“后妃之德”的歌颂,而是认为这是这是一支恋歌。虽然深受封建的影响却仍向往外面的生活,最后郁郁而终的她却想着把自己的面容画下来等待梦中之人。

3.细腻矛盾的少女情怀。精心的打扮准备去游春,却又怕被人看见。这确实是青春期少女很典型的心理状态。之前的她几乎是与世隔绝的,但是游园却激起了她的活力也让她深刻觉得自己生命的苍白。既想突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又被现实生活给打击。

4.封建礼教下的悲情女子。“游园”和“惊梦”中通过“景”之中的矛盾和“情”之中的矛盾复杂交融与冲突,使杜丽娘的爱情意识在嫉妒忧伤和痛苦中迸发,是她反抗现实世界的实际行动。当完全摆脱现实束缚进入梦境时,她的潜在欲望便充分地活跃起来。但是在封建礼教的管制下,寻梦失败后,郁郁而终的她不是死于爱情被破坏,而是死于对爱情的徒然渴望。

5.形虽是鬼,神却是人,并且坚定执着的反抗。死之后的她仍然不放弃追求爱情自由、婚姻自主、个性解放,她通过直接执着的追求和不屈不饶的斗争,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爱情愿望。她代表了广大男女青年要求个性解放,要求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并且暴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她对爱情执着地追求和对礼教地彻底反对,在古代文学史上叛逆女性的画廊中是最前列的。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

?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我国古代,以合 乐为歌,徒歌为谣。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 ?神话——一般的说,神话就是关于神的故事。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 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诗经》——《诗经》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全书共305篇,按音乐的 不同划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成书于春秋中期,反映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将近500年的社会状况。它在先只称“诗”或“诗三百”,到汉代才被称为“诗经”。 ?《诗三百》——即《诗经》。《诗经》在先时不称“经”,而是称“诗”或“诗 三百”,如《论语》引《诗》评《诗》即是如此。《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后世也有沿称“诗三百”的。 ?采诗说——关于《诗经》的收集,汉代学者有采诗的说。认为周代有采诗制 度,周王朝及各诸候国的乐官到民间采集诗歌,借以了解民情。现在一般认为,《诗经》中《国风》的大部分可能是通过采诗的途径汇集起来的。 ?献诗说——“献诗”的说法比较早,产生于先时期,所献之诗主要来自公卿 列士的献诗,公卿列士通过献诗的方式进行讽谏或赞颂。 ?删诗说——汉代有“孔子删诗”的说法,司马迁的《史记》首发此说。认为 《诗经》原有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复,取可施于礼仪”,删定为三百五篇。现代学者一般认为,孔子删诗说不够可靠。 ?弃妇诗——是被丈夫无情抛弃的妇女的咏唱,反映了女性社会地位的底下及 命运的不幸,其中以《谷风》、《氓》二首为最知名。 ?《豳风·七月》——《诗经》中著名的农事诗。这首诗叙说农夫一年四季无 休无止的辛苦劳作。全诗八章,大体依照春耕、蚕桑、收割、打猎、修缮房屋和年关祭祀的次第,按月歌唱,平铺直叙一年四季适应不同节候的各种劳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整理

填空: 1.诗经是西周至春秋的诗歌总集。 2.现今所见《诗经》共305篇 3.诗经的流传:(三家诗)汉代鲁人申培所传的《鲁诗》,齐人辕固生所传的《齐诗》和燕人韩婴所传的《韩诗》古文学派毛亨传的《毛诗》,流传至今的为《毛诗》。 4.《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5.西周前期的作品最值得重视的是五篇歌咏周族始祖和先公先王的诗:《大雅》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6.《国语》以记言为主。 7.《孟子》为语录体散文。其文学成分表现在叙事和抒情两个方面。 8.《赋篇》的作者是荀子. 宋玉有《九辩》一篇 9.屈原的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 10.九歌的篇目和祭祀的对象:《东皇太一》(天神)、《云中君》(云神)、《湘君》、《湘夫人》(湘水之神)、《东君》(日神)、《大司命》(掌管寿命的神)、《少司命》(掌握子嗣的神)、《河伯》(河神)、《山鬼》(山中之鬼)、《国殇》(阵亡将士之魂)和《礼魂》(送神总曲)。 11.五四运动以后的研究者常称这些西周以前的诗为周族的史诗. 12.《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统称“春秋三传” 13.汉代文学领域得到了大规模拓展,最引人注目的是赋。赋分为抒情小赋和体物大赋两类 14.司马相如《上林赋》《子虚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 15.汉代文学在诗歌上的进展最重要的是五言诗的兴起和叙事诗的产生、发展 16.现存汉代最早的抒情赋是贾谊的《吊屈原赋》 17.汉武帝的《秋风辞》是第一篇中国文学史上抒写人生的本然情绪 18.枚乘《七发》大赋的开始 19.西汉中期的体物大赋作家除了司马相如外,最值得注意的是王褒。他的《洞箫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专写音乐的作品 20.贾谊最著名的是《过秦论》和《论治安策》 21.晁乘的政论文《论贵粟疏》 2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到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期,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总共一百三十篇。本纪是全书的大纲。指导思想是黄老思想《史记》的写作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笔记

20XX年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第一编复习笔记 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 第一节上古歌谣 识记: ①《尚书·尧典》、《吕氏春秋·古乐》、《诗大序》中关于上古歌谣的论述。 《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吕氏春秋·古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毛诗大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②《弹歌》、伊耆氏《蜡辞》和《周易·贲卦》六四爻辞。 《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制造弓弹打猎的生活情状) 伊耆氏《蜡辞》:土返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咒语) 《周易·贲卦》: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筮辞) 理解: ①上古歌谣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关。 原始歌舞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关。最初的歌舞往往就是他们日常生活情状的重演或是庆祝、祭典活动本身。初民每天都在创造新的歌舞,同时传唱已有的歌谣。 ②原始歌舞诗、乐、舞合一的综合性。 歌唱和舞蹈是初民天然的表现和抒情方式。初民每天都在创造新的歌舞,同时传唱已有的歌谣。 第二节神话传说 1.神话及其产生 识记:神话的性质。 1.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 2.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 . 3.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社会)并征服自然(社会)的愿望。 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做出符合实际的解释之时代的产物。 理解:神话的劳动起源说。神话的宗教起源说。 劳动起源说认为神话伴随着初民的劳动生活而产生,宗教起源说指实为神话产生于初民的宗教活动。 劳动起源说:神话的内容总是反映着劳动生活,初民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与漫长时期的劳动生活有直接关系,劳动生活是神话得以产生的最根本条件。 宗教起源说:初民的敬畏和崇拜观念,产生于他们对生活经验的最初思考,这便是最初的宗教观念。当他们从崇拜敬畏,变而为企图解释和支配自然力时,神话也就产生了。神话的产生与原始宗教有极大联系。 简单运用:神话与传说的区别。 1.一般说来,神话的产生要比传说早; 2.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 3.神话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的神异色彩,传说则内含着人间的行为准则。 在实际的存在形态上,每一个神话系统中往往都是神话和传说交织并存的。 2.我国神话的主要特征

中国古代文学史1

1、杜审言、宋之问对诗歌发展做的贡献:杜审言是初唐律诗,七言律诗律绝的奠基人之一。宋之问擅长五律和排律。 2、“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3、“初唐四杰”诗歌成就:a开拓了诗歌的题材内容;b诗风大变,刚健清新。 4、陈子昂的诗歌主张:标举汉魏风骨(内容继承发展汉魏诗歌面向现实,关注民生)风雅兴寄(表现手法上继承发展诗经中比兴,因物喻志,寄托情志)。代表作《感遇》三十八首 5、张若虚、刘希夷对诗歌的影响:初盛唐之交的诗人,对诗歌的意境的开拓有重大贡献。 6、王维诗歌艺术成就:构图美、音乐美、色彩美、动态美、诗情画意(乐感、禅趣)。 7、孟浩然诗歌成就:语言平淡自然而情韵深厚,境界开阔,激情澎湃。 8、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王维、孟浩然、储光羲、祖咏 9、边塞诗派代表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 盛唐时期军旅生活成为使人们共同关注的主题,而以高适、岑参为代表,并有王昌龄、王之涣等人共同形成边塞诗派。他们的诗作或表达戍边壮士忠君报国的英勇气概,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或描述边塞雄奇壮丽的大漠风光雄观要塞;或反映士族们怀乡思家的情绪;或揭露将士之间苦乐悬殊不合理现象,为唐诗增添了新鲜壮美的色彩,促进了盛唐诗歌的繁荣。 高适:内容雄厚浑广,风格悲壮淋漓,笔势豪健淳朴 岑参:浪漫主义、气势雄伟、想象吩咐、色彩瑰丽、奇情异彩 王昌龄、王之涣:用乐府旧题、七绝形式、表达立功报国壮志久戍不归思乡之情 10、李白诗歌成就?答:李白上承屈原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并且创造性的运用一系列浪漫主义手法,使内容和形式达到完美统一,具体表现在:a诗人的主观感情强烈,主体形象鲜明,具有个性化色彩;b想象丰富,借助神话传说,构成各种奇异瑰丽的理想境界,运用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c风格多样,而以雄奇奔放飘逸,壮丽为主,各体兼备尤好古诗《乐府歌行》,而以七言古诗,绝句为工;d语言清新活泼自然,表现力强。 11、杜甫诗歌成就:a诗歌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b语言精工凝练,很富表现力;c诗体兼备,格律严谨,尤对七律贡献最大。 12、“新乐府”含义:就是用新题写时事乐府形式的诗。 13、白居易讽喻诗的写作价值:a暴露统治集团横征暴敛,奢侈享乐和时弊《朝政弊端》; b反映民生疾苦和对人民的同情《观刈麦》;c反对拓边战争,表达爱国思想《新丰折臂翁》; d表现妇女生活的不幸和悲惨命运《上阳白发人》。 白诗的地位和影响?答:白诗对“新乐府”运 动起示范作用,白诗富有情韵,雅俗共赏,享有盛誉,白居易最大的贡献和影响在于从诗经、汉乐府到杜甫的现实主义传统,倡导了一场新乐府运动。这种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一直延续到晚唐,宋代以及晚清。白居易的另一影响是由他开始形成一个浅切诗派,即追求语言的平易近人,浅显易懂,时称“元白体”。(元稹)也称为浅切诗派。 新乐府运动的诗人:元稹、张籍、李绅、王建 14、古文运动的实质:在文体、文风和语言诸方面变革的散文革新运动。宗旨:a强调内容与形式的统一;b提倡散句;反对骈体;c提倡质朴自然之风;d“惟陈言之务去”词必已出。 15、韩柳散文的历史地位和影响?答:韩柳散文不只是唐代,也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散文大师,先秦散文和史记还属于子史的性质,韩柳在此史外,又发展了文学性散文,有杂文寓言,人物传记,山水游记等,反映广泛现实生活,并大大提高了散文的抒情叙事,议论,讽刺的艺术功能,标志着散文发展的新阶段,并对后世散文产生积极影响。 16、柳宗元山水游记散文特色:a工于写景(全貌的勾勒,局部的工笔描绘,景物主要特征的把握,景中寓情,情景交融);b、赋予山水景物以人格;c、语言精练优美,造就新颖,比喻生动,风格清俊自然。d、山水游记散文继承了《水经注》等山水散文的成就而加以创造的发展,被后人誉为“游记之祖”为我国的游记散文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17、杜牧的成就:咏史诗、写景抒情、工七绝《泊秦淮》 18、李商隐(无题诗)大多为七律、善用比兴,形象生动,语言典丽,感情真挚,格调悲凉,深情婉曲,语言精工于晚唐之中备受推崇。最早的民间词:《敦煌曲子词》,最早的文人词:《花间集》 19、唐词早中期作品:《敦煌曲子词》、《渔歌子》五首、《花间集》早期词作者:李白,张志和《渔歌子》 20、温词特色:香艳柔靡,“香而软”题材:妇女,花前月下,情思 21、韦庄词风格:清丽疏淡,语言秀美情深《思帝乡》 22、李煜的创作特色:多为直抒胸臆,直率天然且善用白描,形象鲜明。代表作《虞美人》 李煜的贡献:扩大了词的领域,开拓了意境,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和技巧,在词调的运用上也有创新,出现了不少字句。在风格方面有花间三派的香软浓艳,别开请疏流丽的局面,完成了唐五代词的转变。 23、冯延巳词:清丽秀雅,委婉含蓄代表作《谒金门》 24、唐传奇和六朝志怪小说的区别?答:a六朝小说内容主要是鬼神怪异之事;唐传奇取材于现实生活,反映社会生活面貌,描写人物有帝王妃嫔,贵族官僚,诗人举子,商贾优伶,豪侠义士,故事有婚姻爱情,豪侠,历史人生…….. b六朝志怪作者是记录见闻,并非有意识的小说创作,唐传奇是有意识的小说创作; c六朝古怪粗陈梗概(笔记体),唐传奇“叙述婉转,文辞华艳”。 25、宋代诗歌成就:思想内容:宋代诗歌反映时事、民生疾苦,特别是爱国诗,表达爱国情感,思想价值崇高,但缺乏唐诗中特别是盛唐诗歌中的积极昂扬,追求政治理想的雄大气势和乐观精神,而多深沉,悲慨之气(社会对文人的心理影响)。 宋代诗歌的艺术特征:在艺术表现手法和特征上有开拓,在意境和表现手法上有开拓,但又不如唐诗重视艺术形象的刻画,而出现了散文化、议论化、才学化的倾向。 26、宋诗的主要特点: a直接以诗歌议政;b自始至终地表现爱国思想; c广泛而深入地描写民生;d极为广泛地描绘出经济生产、民风民俗等社会生活画面; e品评艺术的作品大量产生。(唐诗,重意象,长于抒情;宋诗,重骨气,长于思理) 27、“江西诗派”作家:杜甫、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是一祖三宗。 江西诗派解释:江西诗派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正式名称的诗文派别。北宋后期,黄庭坚在诗坛上影响很大,追随和效法黄庭坚的诗人颇多,逐渐形成以黄庭坚为中心的诗歌流派。 28、黄庭坚的诗歌主张:a重视学习,继承但又强调过分;b主张创新和自成一家。弊端,重形式,轻内容。 29、黄庭坚诗歌成就:自我形象,品评艺术,咏物,反映生活;诗歌风格:工新奇巧 30、苏梅诗歌艺术风格:苏以豪放为主。如诗云:“铁面苍鬓目有棱,世间儿女见须惊”; 梅以古淡著称,如其诗云:“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31、苏轼诗歌特色及成就:a讲究才学(使他的诗具有古趣);b善于议论,富于议论于形象,与叙事结合,边叙边议;c喜欢雅戏,善于修辞,尤长比喻。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

1.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2.《周易》: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 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3.《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4、《诗三百》:即《诗经》。《诗经》在先秦时不称“经”,而是称“诗”或“诗三百”,如《论语》引《诗》评《诗》即是如此。《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后世也有沿称“诗三百”的。 5、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共有十五国风,160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个人抒情之作。雅诗中也有部分民歌。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共40篇。 6、四家诗:指汉初出现的传授《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前三家属“今文诗”,西汉时立于学官,分别亡于三国、西晋和宋时。《毛诗》属“古文诗”,东汉时立于学官,训诂多用《尔雅》,事实多本《左传》,流传至今。 7、毛传郑笺:汉代毛亨、毛苌为《诗经》所作的注解名为《毛诗故训传》,简称“毛诗”。东汉郑玄又为“毛诗”作笺注,名为《毛诗传笺》,简称“郑笺”。 8、赋比兴:《诗经》常用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赋指的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比即比喻或比拟。兴即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9、诸子百家:指春秋战国时出现的代表不同阶级和阶层利益的各种学术派别。当时,各派纷纷著书立说,招徒授学,宣扬自己的主张,互相辩难,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诸子百家主要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十家,影响较大的为儒、道、墨、法四家,尤以儒、墨为显学。 10、孔孟:孔子和孟子的合称。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称为“至圣”,《论语》是以记载孔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著作。孟子是战国中期儒家的重要代表,后世称为“亚圣”,《孟子》是以记载孟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散文。 11、老庄:老子和庄子的合称。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是道家后学对他思想的记载和发挥。庄子是战国中期道家的代表,《庄子》是他与其后学的著作的合辑。 12、《韩非子》: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创作的一部政治哲学文集,今存55篇,少数篇章为后人窜入。其书融合并发展前人之说,建立了以法为本,法、术、势融为一体的极权主义的法制学说体系。其文多为说理文,逻辑严密,分析透彻,深刻明切,辞锋犀利,风格峻峭,善于分析类比,归纳总结,善于用历史故事和寓言故事阐明事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1复习资料

三、先秦三古七段 上古:先秦两汉1先秦2秦汉 中古:魏晋至唐中叶 3魏晋-明中叶4唐中叶至南宋5元初至明中叶 近古:明中叶-“五四6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7鸦片战争至“五四” 先秦文学的特点:文史哲不分,诗乐舞结合 掌握三首诗歌《擊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彈歌》:“斷竹,續竹,飛土,逐宍。” 《蜡辞》: “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神话产生与内容:1、自然神话2创世神话3英雄神话 神话的演变1、历史化2、宗教化3、文学化扩充下如何历史化等等 《诗经》又称《诗三百》存目311篇,其中《南陔》、《白华》等六篇“笙诗”,有目而无辞, 故实有305篇。 《诗经》主要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至前6世纪)五百多年间的作品。 采诗、献诗、删诗孔子 风: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共160篇。 雅:小雅、大雅,共105篇 颂:周颂31,鲁颂4,商颂5,共40篇。 《毛公鼎》,长四百九十七字, “抵得一篇尚书”。 《尚书》的概念: 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尚书》原称《书》,“尚”通“上”,指“上古之书”;又称《书经》。《尚书》的内容:《虞书》2篇,《夏书》2篇, 《商书》5篇, 《周书》19篇。 《春秋》:第一部编年体断代简史。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72),下迄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共二百四十二年。 《春秋》笔法:“不虚美,不隐恶,以一字寓褒贬。”(教材在扩充) 春秋三传:《左传》与《春秋公羊传》(公羊高)、《春秋榖梁传》(谷梁赤)合称“春秋三传”。《左传》的叙事特征 1、以叙事体现道德评价。2、叙事手法的多样化:倒叙、预叙、插叙、补叙等。3、注重完整叙述事件的过程与因果关系,且常有道德化与神秘化的特点。4、富有戏剧性。5、善于写人,个性鲜明,以对话为主要表现手段。6、善于写战争。7、擅长细节描写。 《国语》的成书与体制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整理

先秦文学 上古传说文学 神话基本特性: 1、神话都就是想象的或幻想的。 2、神话就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与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与说明。 3、神话反映了远古人类解释自然并征服自然的愿望。 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 我国神话系统 (一)创世神话《开天辟地》、《女娲造人》 (二)自然灾害神话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 (三)战争神话皇帝大战蚩尤 神话主要特征: 1、无论就是战胜自然力为主的神话,还就是战胜人间罪恶为主的神话,都紧紧围绕着人都生存这个主题。 2、神话中的人物都充满着昂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与英雄气概。 3、不论就是哪一类神话都熔铸着浓烈的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1、神话的艺术规则为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 2、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 《诗经》 《诗经》的社会人生内涵: 1、婚恋诗 2、抒发多种人生感慨的诗 3、政治讽喻诗 4、史诗及其她

《诗经》的文学成就: 1、抒情与写实的统一 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3、四言诗的典范 4、章法结构(重章复沓)与语言特色(质朴畅达,词汇丰富,双声叠韵连绵词与叠字的大量运用) 先秦散文 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文集就是《尚书》,它以记言为主。 《左传》的叙事艺术: 它就是春秋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其文学色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富有文学表现力的剪裁功夫 2、采用全知叙事视角 《左传》的写人艺术: 叙写历史时注重刻画人物,许多人物形象都性格鲜明。 1、以言语,行为表现人物性格特征 2、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的环境中营造 《左传》的辞令艺术“ 《国语》,我国第一部国别史。约前1000年到前440年 《战国策》铺排纵姿的文学特色: 1、铺张辩丽,夸饰恣肆的风格 2、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 3、引譬设喻,善用寓言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 1、今天我们见到的《论语》是在鲁《论语》的基础上,参照其它本子形成的。 2、在思想内容上,《战国策》的特点有:极其重士、崇尚实利、崇尚权便 3、出自先秦诸子散文的寓言故事有:揠苗助长、涸辙之鲋、郑人买履、刻舟求剑。 4、楚辞《九歌》包括:《湘君》、《大司命》、《河伯》 5、汉赋作品中,属于骚体的有:《吊屈原赋》、《士不遇赋》、《服鸟赋》、《长杨赋》、《刺世疾邪赋》 6、战国时期与儒家并称为显学的是:墨家 7、最早提出“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文艺批评方法的是:孟子 8、提出“通天下者一气”观点的先秦思想家是:庄子 9、荀子曾游学稷下10、《归田赋》抒情小赋的先驱晚 11、枚乘《七发》在汉赋发展史上的意义是: 转折性作品、结构格局上为大赋奠定了基础、后世有许多模仿性作品 12、被唐人称做“通儒之文”的作家是:董仲舒、刘向13、“断竹续竹,飞土逐肉”的《古弹歌》记载在:《吴越春秋》 14、葛天氏,操牛尾,歌八阕”记载于:《吕氏春秋》 15、“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这句歌谣见于:《周易》 16、原始抒情诗《候人歌》,一般认为产生于:大禹时代17、集南北朝文学之大成的作家是庾信 18、《诗经》“风、雅、颂”中,“颂”的本意是:舞容 19、《诗经》作品中,与“野合”的原始婚俗有关的是:《野有蔓草》 20、《诗经》作品中,《桑柔》不属于婚恋题材。 21、据文献记载,我国有典有册的历史起于:殷商时期22、“若网在钢,有条而不紊”的比喻出自《尚书》中的:《盘庚》 23、《春秋》的记事止于:鲁哀公十四年 24、《左传》的记事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 25、将神话形象西王母改造为雍容文雅的女性形象的作品是:《穆天子传》2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出自《论语》中的:《子罕》 27、战国时期与儒家并称为显学的是:墨家 28、最早提出“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文艺批评方法的是:孟子 29、为古代议论文基本样式奠定了基础的是:《荀子》30、被清人喻为“后世弹词之祖”的作品是:《成相》 31、据文献记载,“楚辞”这一名称最早出现在:汉武帝时 32、“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出自于《九歌》 33、“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出自屈原的:《招魂》34、宋玉的《九辩》保存在:《楚辞章句》 35、汉大赋的特征是:主客问答、铺陈状物、喻本相间 36、西汉作品《士不遇赋》的作者是:董仲舒 37、指出“赋家之心,包括宇宙”说法的是:司马相如38、刘宋时期山水诗的代表人物有谢灵运、颜延之和鲍照 39、扬雄《太玄赋》属于:骚体赋 40、西汉时被认为作赋是“童子雕重”小技、“壮夫不为”的作家是扬雄 41、周诸子中,对儒家经典传授起过重要作用的人物是:荀子42、认为当时局势可谓“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的西汉政论文是:《陈政事疏》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串讲笔记

一、知识点: 1、我国古代没有专门的神话集,神话材料散见于古书当中。保存材料较多的有《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P.21 2、《诗经》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风、雅、颂在本质上是一种音乐上的分类。P.27 3、从内容方面对《诗经》进行分类,可分成祭祀诗(《维天之命》、《载芟》)、颂赞诗(《生民》、《公刘》、《帛系》、《皇矣》、《大明》)、怨刺诗,揭露时艰、讽谕朝政的诗歌(《民劳》、《节南山》、《小弁》)、婚恋诗(《关雎》、《蒹葭》、《月出》、《采葛》)、征役诗,反映战争问题和军旅生活的诗(《采薇》、《无衣》)。P.34-P.49 4、《尚书》以记言为主。P.58 5、《战国策》的散文艺术具有很高的成就,前人称赞它“辩丽横肆”。P.77 6、《战国策》有很多寓言故事,如“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狐假虎威”、“骥服盐车”、“南辕北辙”等。P.79 7、诸子百家包括儒家、墨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纵横家、农家、杂家、小说家等众多的学派。P.85 8、孔子之后,与儒家学派相抗衡,在当时并称为“显学”的,是墨翟创立的墨家学派。P.91 9、《墨子》的中心思想是兼爱、非攻。《墨子》显露出由语录体向成熟的论说文过渡的痕迹。墨家还提出以“三表”做为立言的标准,“三表”又称“三法”。P.92 10、《老子》一书共八十一章。P.94 11、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晚年和弟子万章等人编撰了《孟子》一书,全书包括《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孟子的仁政学说是建立在性善论的前提下。P.98P.99 12、《庄子》原有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包括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P.105 13、《荀子》共有三十二篇,系汉代刘向编定。荀子主张“法后王,统礼义,一制度”。P.117 14、荀子有《成相》和《赋篇》两篇韵文。清代卢文弓召(chāo)称《成相》为“后世弹词之祖”。P.120 15、韩非的主张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韩非的寓言有“守株待兔”、“郑人买履”。P.121P.124 16、《吕氏春秋》以道家黄老学派的观点为主流。P.125

古代文学史(1)汇总

古代文学史 一、选择题【15分】 1、沈德符对《牡丹亭》的评价:“《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出自沈德符的《顾曲杂言》 2、高文秀《双献功》、石君宝《秋胡戏妻》、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马致远《孤雁汉宫秋》、郑光祖《倩女离魂》(括号内为其杂剧代表作) 3、明代吴江派代表人物:沈璟,临川派的的代表人物:汤显祖 4、清代最出名的喜剧作家李渔 5、王九思、康海的杂剧代表作分别是《曲江春》(全名:《杜子美沽酒游春记》)、《东郭先生误救中山狼》(又名《中山狼》) 6、《琵琶记》的结构形式双线交错 7、元代杂剧写“书生与龙女”的爱情故事作品是《柳毅传书》 8、《陈抟高卧》的作者是马致远,主人公是陈抟 9、《倩女离魂》的作者是郑光祖,故事的来源(出处是)唐代陈玄祐的《离魂记》 10、用两句话来概括《桃花扇》的构思和结构: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11、明代第一曲指的作品是徐渭的《四声猿》 12、昆腔是由魏良辅来改造,由梁辰鱼第一个创作成功,第一个创作成功的作品是《浣纱记》 13、清代以一折短剧著称的是杨潮观,其作品集名称是《吟风阁杂剧》 14、《鸣凤记》、《杀狗记》《紫钗记》《中山狼》分别是那个时代的作品:都是明代 15、明代杂剧成就最高的作家是:徐渭 16、元代四大悲剧指的是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17、元杂剧本色派的代表人物是关汉卿,文采派的代表人物是王实甫 18、中国历史上首写现实重大政治历史事件的时事剧是明代的《鸣凤记》 19、四大南戏是《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 20、关汉卿的爱情剧从题材上可分成仕女之恋(以《救风尘》为代表)和才子佳人之恋(以《望江亭》为代表)两类 21、李玉的成名作是“一人永占”(“一笠庵四种”),代表作是《清忠谱》 22、被评价为“乐极哀来,垂戒后世”的作品是洪昇的《长生殿》 23、《清忠谱》的作者是李玉,主人公是周昌顺 24、中国戏曲史上第一部全面系统的独创性理论著作是:明代王冀德的《曲律》,最早研究南戏的理论著作是徐渭的《南词叙录》 25、元代爱情杂剧成就最高的作品是: 《西厢记》 26、《桃花扇》正面代表人物是:名妓李香君、文人侯方域、说书艺人柳敬亭、苏昆生,反面代表人物是; 南明重臣马士英、阮大铖、田仰 二、填空题【20分】 1、《永乐大典》戏文3种指的是《小孙屠》、《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张协状元为现存最早达的南戏剧本)

中国古代文学史1复习资料

三、先秦三古七段 上古:先秦两汉 1先秦 2秦汉 中古:魏晋至唐中叶 3魏晋-明中叶4唐中叶至南宋 5元初至明中叶 近古:明中叶-“五四 6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 7鸦片战争至“五四” 先秦文学得特点:文史哲不分,诗乐舞结合 掌握三首诗歌《擊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彈歌》:“斷竹,續竹,飛土,逐宍。” 《蜡辞》: “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神话产生与内容:1、自然神话2创世神话3英雄神话 神话得演变1、历史化2、宗教化3、文学化扩充下如何历史化等等 《诗经》又称《诗三百》存目311篇,其中《南陔》、《白华》等六篇“笙诗”,有目而无辞,故实有305篇。 《诗经》主要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至前6世纪)五百多年间得作品。 采诗、献诗、删诗孔子 风: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共160篇。 雅:小雅、大雅,共105篇 颂:周颂31,鲁颂4,商颂5,共40篇。 《毛公鼎》,长四百九十七字, “抵得一篇尚书”。 《尚书》得概念: 我国最早得一部历史文献。《尚书》原称《书》,“尚”通“上”,指“上古之书”;又称《书经》。 《尚书》得内容 :《虞书》2篇,《夏书》2篇, 《商书》5篇, 《周书》19篇。 《春秋》:第一部编年体断代简史。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72),下迄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共二百四十二年。 《春秋》笔法:“不虚美,不隐恶,以一字寓褒贬。”(教材在扩充) 春秋三传:《左传》与《春秋公羊传》(公羊高)、《春秋榖梁传》(谷梁赤)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得叙事特征 1、以叙事体现道德评价。2、叙事手法得多样化:倒叙、预叙、插叙、补叙等。3、注重完整叙述事件得过程与因果关系,且常有道德化与神秘化得特点。4、富有戏剧性。5、善于写人,个性鲜明,以对话为主要表现手段。6、善于写战争。7、擅长细节描写。 《国语》得成书与体制我国最早得一部国别史。 记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史事。以记言为主,故名《国语》。其记事上起周穆王,下迄鲁悼公。 战国策成书时代与编纂者:西汉刘向谓此书为:“战国时游士辅所用之国,为之策谋”(《战国策书录》),故定名为《战国策》。 人物形象:1、反映纵横家得人生观,提倡个人功名利禄,宣扬利己主义等。2、有明显得“贵士”得倾向。 《战国策》得文学成就1、全书对战国时期社会各阶层形形色色得人物都有鲜明生动得描写,尤其就是一系列“士”得形象: 1)纵横之士,如苏秦、张仪。2)勇毅之士,如荆轲、唐且。3)高节之士,如颜斶、鲁仲连。 2、《战国策》得“文辞之胜”。多用譬喻、寓言故事、佚闻掌故来增强辩辞得说服力。

中国古代文学史终极笔记 2

《中国古代文学史》终极笔记 总纲与原则 在你开始这份笔记的学习之前,我想先让你明白一件事:文学史不是死的文学史,它是活生生的我们的伟大作家们在文学的园地上辛勤耕耘的成果,同时更是他们心力的凝结。他们的所思所想,所喜所恶都原原本本地出现在了我们眼前的书上。当时活生生的感情,我希望大家在复习的过程中能够融入自己的感情,以作者当时的情境、身世、性格能真实处境来还原历史、还原作品本来面目、最后珠串而成文学史,简言之:你们学习文学史和背诵文学史的途径和目标只有一个:用自己的理解描绘文学史的轮廓,或者说叫做重写文学史。 其实所有的学习和记忆方法都是相通的,归纳总结、联想记忆、滑稽谐音等等,文学史当然也不例外。我们要以最真诚的态度来对待文学史,同样的,在其中要贯穿自己对文学史中文学家、文学思想、文学流派、文学现象的理解。我说的重写文学史当然不是摒弃各位先贤的文学史研究成果,而是形成自己独到的理解,敏锐地体察到那些文学史书籍上不能言传出来的关于某位作家或事件的精髓,这是理解层面的。也就是说:重写文学史是一个在研读文学史书籍的基础上更深入一层的理解,而非解构文学史或者否定文学史。 在记忆层面更是这样。我曾经接触到过部分考生,他们笃信的只有一条,就是“只要我把文学史上的内容都背会了,考试肯定就没问题了”,我告诉他们有的考研题目综合性非常强,像一套试卷最后的论述题,常常会让你横向比较两部作品或两位作品中的人物等等,更有类似于诗词赏析之类的题目,这些都是文学史中所没有的。然而他会告诉我“那我找本文学史真题答案的参考书,把那上面的所有题目都背会了,不是就行了吗?”想要说的是,我曾经也走过同样的弯路,出于对自己记忆力的高度自信,我们常常忽略了理解知识的重要性。其实不管是专业课还是公共课,我们文科的东西从来不是死记硬背能够了事的,当然脑子里要有大量的书本知识,但是这些都需要先理解了然后吸收,只有这样,你的知识才是你自己的,不但容易记住,而且更能由死的知识变换为活的能力。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历年试题与答案

全国2011年4月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试题 课程代码:0053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表现了初民与自然抗争的古代神话是( C ) A.盘古开天辟地 B.女娲造人 C.后羿射日 D.黄帝战蚩尤 2.下面诗歌属于下层人民抨击统治者的诗篇是( A ) A.《鄌风·相鼠》 B.《小雅·北山》 C.《大雅·荡》 D.《王风·黍离》 3.先历史散文具有古奥迂涩特点的是( A ) A.《尚书》 B.《国语》 C.《左传》 D.《战国策》 4.先历史散文具有文学剪裁功夫的著述是( B ) A.《尚书》 B.《左传》 C.《国语》 D.《战国策》 5.先诸子散文最具雄辩色彩的是( A ) A.《孟子》 B.《庄子》 C.《荀子》 D.《非子》 6.具有铺排夸饰、想象丰富诗风特点的诗歌是( B ) A.《诗经》 B.楚辞 C.汉乐府 D.《古诗十九首》 7.《吕氏春秋》向来被视为( C ) A.史传散文 B.纵横家书 C.杂家著作 D.志人小说 8.刻石文的主要用韵形式是( C ) A.句句为韵 B.二句为韵 C.三句为韵 D.四句为韵 9.两汉后期政论散文创作的新特点是( D ) A.切直晓畅,议论政事富于情感 B.委婉曲折,常常借助比喻说理 C.愤世嫉俗,批评政治不留情面 D.引经据典,以阴阳灾异论政议事 10.王充《论衡》的著述宗旨是( D )

A.“崇谶纬” B.“陵霄汉” C.“正是非” D.“疾虚妄” 11.班固的《汉书》在体例上将《史记》中的“世家”并入( C ) A.本纪 B.书 C.传 D.表 12.开拓了文学史上京都赋创作先河的是( B ) A.《东都赋》 B.《蜀都赋》 C.《二京赋》 D.《三都赋》 13.从现存资料看,较早对汉乐府进行分类的是( B ) A.应亨 B.蔡邕 C.夏侯宽 D.郭茂倩 14.下列诗句出自《古诗十九首》的是( C ) A.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B.独坐空房中,谁与相劝勉 C.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D.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 15.中国诗歌史上纯粹的七言诗始自( B ) A.操《短歌行》 B.丕《燕歌行》 C.植《野田黄雀行》 D.琳《饮马长城窟行》 16.建安诗坛上最杰出的诗人是( C ) A.操 B.丕 C.植 D.蔡琰 17.“悼亡”一词专指为“悼妻”,始自( A ) A.岳 B.陆机 C.左思 D.琨 18.占据东晋诗坛主流地位的是( C ) A.游仙诗 B.乐府诗 C.玄言诗 D.山水诗 19.渊明一片仁心与安于贫穷的道德准则来源于( B )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佛家思想 D.玄学思想 20.灵运的诗歌属于( C ) A.正始诗歌 B.太康诗歌 C.元嘉诗歌 D.诗歌 21.成为后世笔记小说发展基础的是( B ) A.志怪小说 B.志人小说 C.神话故事 D.佛经故事 22.《搜神记》作者干宝的籍贯是( C ) A.城(今太康) B.东海(今郯城)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第一章上古传说文学 第二章《诗经》 第三章先秦散文 第四章屈原与楚辞 第五章秦汉政论及抒情、叙事文 第六章司马迁与两汉史传散文 第七章两汉辞赋 第八章两汉诗歌 第九章建安诗歌 第十章正始诗歌 第十一章两晋诗歌 第十二章田园、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第十三章南北朝诗歌 第十四章魏晋南北朝散文与辞赋 第十五章魏晋南北朝小说 第十六章南北文学合流与初唐诗歌第十七章盛唐得诗人们 第十八章李白 第十九章杜甫 第二十章大历诗坛 第二十一章中唐诗歌 第二十二章李商隐与晚唐诗歌 第二十三章唐代散文 第二十四章唐传奇与俗讲、变文 第二十五章唐五代词

第一章上古传说文学 第一节初民得歌谣☆☆☆☆☆☆ 1、我国古籍中多有对原始歌舞得记载,如:“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吕氏春秋·古乐》);“古越俗祭防风神,奏防风古乐,截竹长三尺,吹之如嗥,三人被发而舞”(纬书《河图玉版》);“(舜)即帝位……击石拊石,以歌《九韶》,百兽率舞”(《宋书·符瑞志》引《竹书纪年》)。 2、我国就是一个诗得国度,如:“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也"(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在人类还没有文字,没有丰富得文学艺术种类及表现手段,歌唱与舞蹈便就是初民天然得表现与抒情方式. 3、或求雨,或祈年,就是甲骨卜辞得重要内容,表现着初民得心态与愿望。上举这类卜辞比较完整,语句平实,声韵谐调,可以见出原始古歌得风貌。 4、至于后世典籍所保存或搜集得原始歌谣,只有极少几首,因其风貌古朴,或可视为原始歌谣得存留. 例如相传为黄帝时得《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 第二节上古神话传说☆☆☆☆☆ 知识点一神话释义 神话得基本特性: (1)神话都就是想象或幻想得(2)神话就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得自然界或社会现象得解释与说明,只就是它经过了“幻想”得加工,成为了想象中得“神话"了得现实生活(3)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并征服自然(或社会)得愿望(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得远古时代,它就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

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最全大纲复习资料完整版

00538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大纲复习资料完整版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 第一节上古歌谣 第二节神话传说 第二章《诗经》 第一节《诗经》的来源,分类和流传第二节社会政治诗 第三节情爱诗 第四节史诗及其他 第五节《诗经》的文学成就 第三章先秦散文 第一节历史散文 第二节诸子散文 第四章屈原和楚辞 第一节楚辞的产生 第二节屈原及其创作 第三节《离骚》 第四节屈原的其他作品 第五节宋玉及其他楚辞作家第二编秦汉文学 第一章秦汉散文 第一节李斯与秦代散文 第二节贾谊与西汉初期散文 第三节刘向与西汉中后期散文 第四节东汉散文 第二章司马迁与汉代史散文 第一节司马迁及其《史记》写作 第二节《史记》人物传记的文学成就 第三节班固《汉书》及东汉其他历史散文 第三章汉代辞赋 第一节贾谊,枚乘与汉初辞赋 第二节司马相如扬雄 第三节西汉中后期其他辞赋作家及东汉辞赋的承变第四章汉代诗歌 第一节乐府民歌 第二节五言诗的起源 第三节《古诗十九首》及其他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一章建安风骨 第一节曹操与曹丕 第二节曹植 第三节建安七子及蔡琰 第二章正始之音 第一节时代思潮与正始诗歌第二节阮籍诗 第三节嵇康诗第三章两晋诗坛 第一节太康诗风 第二节左思与刘琨 第三节游仙诗与玄言诗 第四章杰出诗人陶渊明 第一节陶渊明的生平及思想 第二节陶渊明的诗歌 第三节陶渊明的散文和辞赋 1

第五章南北朝诗歌 第一节南朝诗歌 第二节北朝诗歌 第三节南北朝乐府民歌 第六章魏晋南北朝赋 第一节建安赋作的繁荣 第二节两晋赋坛的多样化倾向 第三节精致化的南朝骈赋 第四节北朝赋与庾信 第七章魏晋南北朝散文 第一节魏晋文章 第二节南朝骈文 第三节北朝散文 第八章魏晋南北朝小说 第一节魏晋南北朝小说创作的繁荣 第二节志怪小说与《搜神记》 第三节志人小说与《世说新语》 第九章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 第一节魏《典论?论文》与《文赋》 第二节刘勰《文心雕龙》 第三节志人小说与《世说新语》 第三节钟嵘《诗品》及其他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 第一章隋代文学与初唐诗歌 第一节隋代文学 第二节贞观诗坛与“初唐四杰” 第三节杜审言与沈,宋 第四节陈子昂与张若虚等 第二章盛唐诗歌 第一节王维,孟浩然等山水诗人 第二节王翰,王昌龄,崔颢等豪侠诗人第三节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 第三章李白第一节李白的生平和思想性格 第二节李白的乐府歌行 第三节李白的绝句 第五节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及影响第四章杜甫 第一节杜甫的生平和思想 第二节杜诗的“诗史”性质及写实手法第三节杜诗的沉郁顿挫和律体成就 第四节杜诗的集大成和对后世的影响第五章大历诗坛 第一节韦应物与刘长卿 第二节大历十才子 第三节顾况,李益 第六章中唐诗歌 第一节白居易,元稹等人 第二节韩愈,孟郊 第三节李贺 第四节刘禹锡,柳宗元 第七章李商隐与晚唐诗歌 第一节李商隐 第二节杜牧,许浑 第三节贾岛与姚合 第四节皮日休,陆龟蒙,司空图等 第八章唐代散文 第一节唐代古文运动 第二节韩,柳散文的杰出成就 第三节晚唐的讽刺小品文 第九章唐传奇与变文,俗讲 第一节唐代传奇小说 第二节敦煌变文与俗讲 第十章唐五代词 第一节早期的民间词与文人词 第二节温庭筠,韦庄与花间词 第三节冯延巳,李煜与南唐词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元部分 导论 第五篇宋代文学 第一章北宋初期的文风与诗风 名词解释: 西昆体 1.以杨亿等人为代表的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 2.“西昆”因创始人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而得名。 3.代表作家以杨亿、钱惟演、刘筠为魁首。 4.作诗宗主李义山,讲究辞采,以偶丽为工,好用事,以表现才学和工力。 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 简述欧阳修散文“六一风神”的美学风格 1.欧阳修的散文措辞平易,用词造句精练而有变化,自然地叙事、自然地抒怀。这标志着他的散文创作从崇尚骨力到倾心于风神姿态、从阳刚到阴柔的转变。 2.本质是散文的诗化和情感的外显。 3.文章结构层次清楚而转折,语言层次平易自然。这些都是“六一风神”的构成要素,这种特点偏于阴柔之美。 简述王安石的“王荆公体”诗有何特点 1.王安石《题张司业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中的“奇崛”,似瘦劲刚健为特征,是王安石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但进入老年后,却视奇崛为平常了。即寓悲壮于闲淡,既有清新闲适,又有沉郁悲壮,被称为“半山诗”。半山,是王安石晚年在江宁居住的地方,他这个时期的诗歌被编諚为《半山集》亦称“半山诗”,主要体裁是绝句。 2.“王荆公体”即“半山诗”或“半山绝句”,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而言。特点是重炼意,如《登飞来峰》通过写登临山塔远眺,反映出诗人高瞻远瞩、不畏艰险的胸襟气魄。又重修辞,如《泊船瓜州》,还有用事、造语、炼字等。主要载体是其晚年雅丽精绝的绝句。“王荆公体”的长处是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既有深婉不迫处,也有生硬奇崛处,为江西派的先驱。 第三章苏轼 试述苏轼散文的艺术成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