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元稹和白居易的诗

元稹和白居易的诗

元稹和白居易的诗

元稹和白居易的诗

白居易

与元稹是当时唐代齐名的大诗人,他们的诗歌

理论观点相近,共同提倡新乐府,下面小编收集了元稹和白居易的诗,供大家欣赏。

《梁州梦》

元稹

梦君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院游。

亭吏呼人排去马,忽惊身在古梁州。

作品鉴赏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醒时萦绕心头情事,由于压抑往往变得更为强烈,便

借梦境或幻觉来表现,这就是所谓潜意识。《牡丹亭》的“惊梦”,杜甫的《梦李白

》,都是此种潜意识作用,文学

上屡有反映。

此诗为元稹感梦而作。第一、二句“梦君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院游”,

写入梦。元稹与白居易中进士后又同于公元803年(贞元十九年)制举“拔萃”登科。按唐朝惯例,进士录取放榜,皇帝即在曲江赐宴,然后登慈恩寺大雁塔题

名留念。曲江、慈恩寺向为长安名胜,平时更少不了骚人宴饮,墨客流连。元稹

和白居易也曾有多次游寺。此诗先把往昔经历的画面剪辑成梦。慈恩寺为高宗李治纪念生母长孙皇后所建,有十三院落。“院院”不仅加强“景深”,也深化了偕游情趣。此是虚景,虚中有实。三、四句“亭吏呼人排去马,忽惊身在古梁州”,写出梦。伴随亭吏的吆喝,画面从慈恩寺梦中情景,转为梁州驿亭醒时惊觉。此

是实境,实中有虚,前后相映成趣。“排去马”为此诗艺术构思关键,上承“院

院游”盎然游兴,下承惊醒时索寞意绪,先让时间交迭产生错觉,又把空间拉开扩大距离。此种“大跨度”“大写意”结构方法,具有跌宕对比的强烈艺术效果。

此诗平平叙事,无惊人之笔,委婉情致全蕴蓄记叙中,体现唐诗

1 / 7

《赠元稹》(唐.白居易)原文翻译、注释和作者介绍

《赠元稹》(唐.白居易)原文翻译、注释和 作者介绍 本文是关于元稹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赠元稹》作品介绍《赠元稹》的作者是白居易,被选入《全唐诗》的第424卷第15首。古诗名句“所合在方寸,心源无异端。”就是出自《赠元稹》这首诗。 《赠元稹》原文 《赠元稹》 作者:唐·白居易 自我从宦游,七年在长安。 所得惟元君,乃知定交难。 岂无山上苗,径寸无岁寒。 岂无要津水,咫尺有波澜。 之子异于是,久处誓不谖。 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 一为同心友,三及芳岁阑。 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 衡门相逢迎,不具带与冠。 春风日高睡,秋月夜深看。

不为同登科,不为同署官。 所合在方寸,心源无异端。 《赠元稹》注释 ①作于元和元年(806)。 ②七年句:白居易自贞元十五年(799)冬赴举,至元和元年为七年。 ③左思《咏史八首》之二:“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④《古诗十九首》:“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要津水,此喻指官场显位。 ⑤处:全诗校:“一作要。”谖(xuān):忘。 ⑥元、白订交约始于贞元末年,白氏《祭微之文》:“贞元季年,始定交分。”阑:全诗校:“一作兰。” ⑦同登科:白居易与元填于贞元十九年同应书判拔萃科登第。科,全诗校:“一作第。” ⑧同署官:白居易与元填于贞元十九年同授秘书省校书郎。 ⑨方寸:心。 《赠元稹》赏析 此诗约作于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诗人任左拾遗,仍充翰林学士。诗通篇谈论他与元稹的深厚友情及元稹的为人。 《赠元稹》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后人称白香山、白傅、白太傅,原籍太原,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是唐代

元稹和白居易唱和诗

元稹和白居易唱和诗 和乐天赠樊著作 君为著作诗,志激词且温。璨然光扬者,皆以义烈闻。千虑竟一失,冰玉不断痕。谬予顽不肖,列在数子间。因君讥史氏,我亦能具陈。羲黄眇云远,载籍无遗文。煌煌二帝道,铺设在典坟。尧心惟舜会,因著为话言。皋夔益稷禹,粗得无间然。缅然千载后,后圣曰孔宣。迥知皇王意,缀书为百篇。是时游夏辈,不敢措舌端。信哉作遗训,职在圣与贤。如何至近古,史氏为闲官。但令识字者,窃弄刀笔权。由心书曲直,不使当世观。贻之千万代,疑言相并传。人人异所见,各各私所遍。以是曰褒贬,不如都无焉。况乃丈夫志,用舍贵当年。

顾予有微尚,愿以出处论。出非利吾已,其出贵道全。全道岂虚设,道全当及人。全则富与寿,亏则饥与寒。遂我一身逸,不如万物安。解悬不泽手,拯溺无折旋。神哉伊尹心,可以冠古先。其次有独善,善己不善民。天地为一物,死生为一源。合杂分万变,忽若风中尘。抗哉巢由志,尧舜不可迁。舍此二者外,安用名为宾。持谢著书郎,愚不愿有云。 和乐天感鹤 我有所爱鹤,毛羽霜雪妍。秋霄一滴露,声闻林外天。自随卫侯去,遂入大夫轩。云貌久已隔,玉音无复传。吟君感鹤操,不觉心惕然。无乃予所爱,误为微物迁。因兹谕直质,未免柔细牵。君看孤松树,左右萝茑缠。

既可习为饱,亦可薰为荃。期君常善救,勿令终弃捐。 和乐天折剑头 闻君得折剑,一片雄心起。讵意铁蛟龙,潜在延津水。风云会一合,呼吸期万里。雷震山岳碎,电斩鲸鲵死。莫但宝剑头,剑头非此比。 酬乐天早夏见怀 庭柚有垂实,燕巢无宿雏。我亦辞社燕,茫茫焉所如。君诗夏方早,我叹秋已徂。食物风土异,衾裯时节殊。荒草满田地,近移江上居。八日复切九,月明侵半除。 酬乐天劝醉 神曲清浊酒,牡丹深浅花。少年欲相饮,此乐何可涯。沉机造神境,不必悟楞伽。酡颜返童貌,安用成丹砂。

元稹唱和诗语言表达特点

元稹唱和诗语言表达特点 元稹一生仕途失意,然而却意外造就了其诗歌上的成就,由于其失意的内心需要倾诉,所以在他仕途不顺时写了很多唱和诗,这些唱和诗无论从形式上还是语言表达特点上对后世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元稹,字微之,别字威明,行九,世称元九。河南洛阳人,六世祖时迁居长安。生于唐大历十四年,死于大和五年(779—831年)。元稹的一生,命运多舛,爱情上失意,仕途上也屡屡被贬,自十五岁登明经科到五十三岁去世,短短的一生五次被贬。元稹的兴趣不在诗歌,他一生的真正抱负是“达则济亿兆,穷则济毫厘”,诗歌只是他抒发牢骚的一个工具,然而他的仕途不顺却意外地成就了他的诗歌。纵观元稹一生的诗歌创作,大部分都是创作于被贬时期,他一生中诗歌创作的高峰期都是在贬谪时期,尤其是被贬江陵、通州时期,可以这样说恰恰是政治上的失意成就了他文学上的辉煌。本文主要就其唱和诗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 一、次韵作品大量出现 所谓次韵是旧时古体诗词写作的一种方式。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次韵就是和诗的一种方式。关于唱和诗的类型,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三交代得比较清楚:“和诗用来诗之韵曰‘用韵’,依来诗之韵尽押之不必以次曰‘依韵’,并依其先后而次之曰‘次韵’。”可见次韵难度最大。在元稹的唱和诗里不仅出现了大量的次韵相酬诗,而且元白还首创了五十韵、百韵次韵唱和以及次韵组诗唱和的形式。如白居易的《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云: 忆在贞元岁,初登典校司。身名同日授,心事一言知。肺腑都无隔,形骸两不羁。疏狂属年少,闲散为官卑。分定金兰契,言通药石规。交贤方汲汲,友直每偲偲。有月多同赏,无杯不共持。秋风拂琴匣,夜雪卷书帷。高上慈恩塔,幽寻皇子陂。唐昌玉蕊会,崇敬牡丹期。笑劝迂辛酒,闲吟短李诗。儒风爱敦质,佛理赏玄师。度日曾无闷,通宵靡不为。双声联律句,八面对宫棋。 元稹的《酬翰林白学士代书诗一百韵》云: 昔岁俱充赋,同年遇有司。八人称迥拔,两郡滥相知。逸骥

白居易与元稹的故事

白居易与元稹的故事 本文是关于元稹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引导语:元稹聪明机智过人,年少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元稹与白居易的故事 元白诗派:元白诗派是指中唐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诗歌流派,他们重写实,尚通俗。他们发起新乐府运动,强调诗歌的惩恶扬善,补察时政的功能,语言方面则力求通俗易解。 白居易、元稹的交往不但时间长久,诗歌唱和数量巨大,交情也十分深刻。白居易自己说是“金石胶漆,未足为喻”(《祭元微之》)。他们之间,曾经有“千里神交,若合符契”的奇迹发生。《本事诗?征异第五》记载,元稹为御史,奉派到梓潼(在今天四川江油一带)办案。白居易在京城,跟一班名流游览慈恩寺(大雁塔),于花下小酌。当时白居易写了一首寄给元稹的诗,诗是这样写的: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 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凉州。 凑巧的是,元稹当时正好走到梁州(在今天陕西省城固以西的汉水流域)褒城,而且也在同一时间里寄出了一首《梦游》诗,诗是这样写的:

《梦游》 梦君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院游。 亭吏呼人排去马,所惊身在古梁州。 元稹梦中所见,完全符合白居易的生活情形! 白居易、元稹唱和频繁,不在一处的时候,通常以竹筒贮诗派人递送,“竹筒递送”遂成诗坛佳话。两人唱和诗篇的数量,白居易自己说是九百多首,其实应该有一千多首。有的时候,一次就能唱和上百首。白居易《因继集重序》云:“去年,微之取予《长庆集》中诗未对答者五十七首追和之,合一百一十四首寄来,题为《因继集》卷之一。今年,予复以近诗五十首寄去。微之不逾月,依韵尽和,合一百首,又寄来,题为《因继集》卷之二……”。难怪白居易说自己与元稹的唱和之多,“从古未有”。 元稹、白居易的唱和,多数是应酬之作,套话、场面话而已。但是,数量也能说明一些问题,至少可以说明他们两人互相关注、交往密切,是无人可比的。自然,毕竟都是优秀的诗人,这其中也不乏深情动人之作。例如元稹的《闻乐天授江州司马》,诗云:《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再比如白居易的《山中与元九书,因题书后》。 《山中与元九书,因题书后》 忆昔封书与君夜,金銮殿后欲明天。

元稹和白居易的友谊

元稹和白居易的友谊 本文是关于元稹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世人常把岑参和白居易并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元稹、白居易两人年龄相近,又同为著名诗人,两人交情颇深。相识 白居易和元稹自贞元中(公元802年左右)结识,因为这一年他们同登科第,一起被分配到秘书省当校书郎(“同年同拜校书郎,触处潜行烂漫狂”),成了同事。然后他们两人就“一见钟情”,由此开始了至死不渝的“恋情”。 他们当校书郎时,流连于花前月下,有诗为证:“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月夜与花时,少逢杯酒乐”,而且竟然是“春风日高睡,秋月夜深看”,这个,这个,读出“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味道了没?而一旦白居易被调到长安城郊当县尉时,元稹就痛苦地写诗道:“昔作芸香侣,三载不暂离。逮兹忽相失,旦夕梦魂思。崔嵬骊山顶,宫树遥参差。只得两相望,不得长相随……官家事拘束,安得携手期。愿为云与雨,会合天之垂。” 类似的亲密之句不胜枚举,如元稹诗《三月二十四日宿曾峰馆,夜对桐花,寄乐天》中有:“夜久春恨多,风清暗香薄。是夕远思君,思君瘦如削”等句,白居易见到这诗后,也情意绵绵地回道:“昨夜云四散,千里同月色。晓来梦见君,应是君相忆。梦中握君手,问君

意何如……”还有这首,《待漏入阁书事,奉赠元九学士阁老》中,竟然写道:“诗仙归洞里,酒病滞人间。好去鸳鸾侣,冲天便不还”。 相思 元和四年(公元809年),白居易回京升为左拾遗,但元稹当年却任职为监察御史,经常要四处办案。这一年,又是一个春光明媚的三月,在长安的白居易与弟弟白行简及好友李杓直等人,游玩了大雁塔下的慈恩寺后,就一起饮酒叙谈。 席间,白居易题诗一首于壁上:“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而后来,元稹恰好是到了梁州(今陕西褒城),写诗道:“梦君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院游。亭吏呼人排去马,所惊身在古梁州。” 晚唐郑谷诗中就这样说:“酴醿香梦怯春寒,翠掩重门燕子闲。敲断玉钗红烛冷,计程应说到常山。”这就是妻子挂念丈夫的事情了,《红楼梦》第十三回中写“话说凤姐儿自贾琏送黛玉往扬州去后,心中实在无趣……这日夜间,正和平儿灯下拥炉倦绣,早命浓薰绣被,二人睡下,屈指算行程该到何处”,此处甲戌本脂批就道:“所谓‘计程今日到梁州’是也。” 相伴 元稹和白居易,他们真正是一对患难见真情的“伴侣”。 当元稹母亲去世,归乡守丧“丁忧”时,过得十分艰苦,《遣悲怀》中说爱妻韦丛跟了他后,是“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这情景也不完全是艺术夸张。这时,是白居易大力资助他,帮他度过

【课外阅读】白居易《览卢子蒙侍御旧诗,多与微之唱和》鉴赏

【课外阅读】白居易《览卢子蒙侍御旧诗,多与微之唱和》鉴赏 览卢子蒙侍御旧诗,多与微之唱和。感今伤昔,因赠子蒙,题于卷后 白居易 昔闻元九咏君诗,恨与卢君相识迟。 今日逢君开旧卷,卷中多道赠微之。 相看泪眼情难说,别有伤心事岂知? 闻道咸阳坟上树,已抽三丈白杨枝! 白居易晚年与“香山九老”之一的卢子蒙侍御交往,一天,翻阅卢的诗集,发现集子里不少诗篇是赠给元稹的。而此时元稹已去世十年了。白居易不禁心酸,他迅速把诗集翻到最后,蘸满浓墨,和着热泪,在空白页上写下了这首律诗。 诗一开始,全是叙事,好象与卢子蒙对坐谈心。诗句追溯往事,事中自见深情。头两句,把三十多年前与微之论诗衡文,睥睨当世,谈笑风生的情景,重新展现在眼前。接下去,三、四句写今日与卢君聚首,共同披阅他的诗卷,也只是平平常常的叙事。然而,情景一转,诗集中突然跳出了元微之的名字,眼前便闪现出微之的影子,诗情也就急转直下,发为变徽之音。五、六两句,转入正面抒情。“相看”一句,描绘了一瞬间的神态:两个老人,你望着我,我望着你,老泪纵横,却都不说一句话。 诗篇至此,一种无声之恸,已够摧裂肺肝,而全诗也已经神完气

足了。最后两句,诗人又用“闻道”一语领起,宕开诗境,跳到了微之坟上。墓木拱矣,黄土成阡;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岁月的流逝是这样快,悼念之情又怎能不这样深? 这首诗,直抒胸臆,纯任自然,八句一气贯串,读起来感到感情强烈逼人,不容换气。全诗用“四支“韵,本来是不十分响的韵部,到了诗人笔下,却变得浏亮哀远,音乐效果特别强烈。古来怀友的名篇,共同的特点是真挚、深刻。白居易此诗是悼亡友,在真挚、深刻之外,又多了一重凄怆的色彩。

元稹和白居易唱和诗

元稹和白居?易唱和诗 和乐天赠樊?著作 君为著作诗?,志激词且温?。璨然光扬者?,皆以义烈闻?。千虑竟一失?,冰玉不断痕?。谬予顽不肖?,列在数子间?。因君讥史氏?,我亦能具陈?。羲黄眇云远?,载籍无遗文?。煌煌二帝道?,铺设在典坟?。尧心惟舜会?,因著为话言?。皋夔益稷禹?,粗得无间然?。缅然千载后?,后圣曰孔宣?。迥知皇王意?,缀书为百篇?。是时游夏辈?,不敢措舌端?。信哉作遗训?,职在圣与贤?。如何至近古?,史氏为闲官?。但令识字者?,窃弄刀笔权?。由心书曲直?,不使当世观?。贻之千万代?,疑言相并传?。人人异所见?,各各私所遍?。以是曰褒贬?,不如都无焉?。况乃丈夫志?,用舍贵当年?。

顾予有微尚?,愿以出处论?。出非利吾已?,其出贵道全?。全道岂虚设?,道全当及人?。全则富与寿?,亏则饥与寒?。遂我一身逸?,不如万物安?。解悬不泽手?,拯溺无折旋?。神哉伊尹心?,可以冠古先?。其次有独善?,善己不善民?。天地为一物?,死生为一源?。合杂分万变?,忽若风中尘?。抗哉巢由志?,尧舜不可迁?。舍此二者外?,安用名为宾?。持谢著书郎?,愚不愿有云?。 和乐天感鹤? 我有所爱鹤?,毛羽霜雪妍?。秋霄一滴露?,声闻林外天?。自随卫侯去?,遂入大夫轩?。云貌久已隔?,玉音无复传?。吟君感鹤操?,不觉心惕然?。无乃予所爱?,误为微物迁?。因兹谕直质?,未免柔细牵?。君看孤松树?,左右萝茑缠?。

既可习为饱?,亦可薰为荃?。期君常善救?,勿令终弃捐?。 和乐天折剑?头 闻君得折剑?,一片雄心起?。讵意铁蛟龙?,潜在延津水?。风云会一合?,呼吸期万里?。雷震山岳碎?,电斩鲸鲵死?。莫但宝剑头?,剑头非此比?。 酬乐天早夏?见怀 庭柚有垂实?,燕巢无宿雏?。我亦辞社燕?,茫茫焉所如?。君诗夏方早?,我叹秋已徂?。食物风土异?,衾裯时节殊?。荒草满田地?,近移江上居?。八日复切九?,月明侵半除?。 酬乐天劝醉? 神曲清浊酒?,牡丹深浅花?。少年欲相饮?,此乐何可涯?。沉机造神境?,不必悟楞伽?。酡颜返童貌?,安用成丹砂?。

唐代诗人之间的交往关系研究之:元稹和白居易

唐代诗人之间的交往关系研究之:元稹和白居易 中唐诗人间的交往唱和之风,早在贞元年间即已初露端倪。当时应进士举者“多务朋游,驰逐声名”(《旧唐书·高郢传》),形成了“侈于游宴”的“长安风俗”(李肇《国史补》卷下)。而文人游宴多要作诗唱和,有时即使不游宴,也要以诗唱酬,或联络感情,或展示才学。这方面较有代表性的,当首推一代文宗权德舆及其领导的文人集团。权德舆(759~818),字载之,历任要职,并做过两年宰相,兼有政声和文名,“贞元、元和间为缙绅羽仪”(《新唐书》本传)。在他现存的三百八十多首诗中,不乏清新可诵、近似盛唐之音的佳什,但其后期诗歌,大都是与聚集在他周围的一批台阁诗人酬唱应答、在体式技巧上竞异求新之作,诸如《奉和李给事省中书情寄刘苗崔三曹长因呈许陈二阁老》、《酬崔舍人阁老冬至日宿值省中奉简两掖阁老并见示》等等,从冗长的标题即可看出诗人们的交往概况。这些诗的内容并不充实,艺术性也不强,却对贞元末年的诗坛风尚颇有影响。到了元和年间,又出现了比一般唱和更进一步的以长篇排律和次韵酬答来唱和的形式,而元稹和白居易便是这种形式的创始者。早年元稹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们并称为“元白”。 与韩孟诗派同时稍后,中唐诗坛崛起了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的元白诗派。这派诗人重写实、尚通俗,走了一条与韩孟诗派完全不同的创作道路。清人赵翼说:“中唐诗以韩、孟、元、白为最。韩、孟尚奇警,务言人所不敢言;元、白尚坦易,务言人所共欲言。”(《瓯北诗话》卷四)表面看来,二者似背道而驰,但实质却都是创新,取途虽殊而归趋则同。 曹丕尝云:"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典论. 论文》)。然微之和白居易之间的友谊,却成为了文学史上的佳话。辛文房亦云:"微之与白乐天最密,虽骨肉未至,爱幕之情,可欺金石,千里神交,若合符契,唱和之多,毋逾二公者。"(《唐才子传》),元稹初期作品在写实风格和音律方面都深受白居易影响,宗法其新乐府诗歌和讽喻写实的诗歌创作之风,在两者订交后,又以相互间的唱和而闻名。 元稹(779~831),字微之,洛阳人。贞元九年(793)明经及第,十年后与白居易同以书判拔萃科登第,元和元年(806)又与白居易一起以制科入等,授左拾遗,后转监察御史。元稹生性激烈,少柔多刚,参政意识和功名欲望甚强。屡屡上书论事,指摘时弊,或实地纠劾,惩治猾吏,也因此而多次遭贬,先后为江陵士曹参军、唐州从事、通州司马、虢州长史,元和末年回朝,历任膳部员外郎、祠部郎中、知制诰等,并于长庆二年升任宰相。因与裴度发生冲突,为相仅四个月即被罢为同州刺史。此后又任过浙东观察使、武昌军节度使等职,53岁得暴疾卒于武昌任所。有《元氏长庆集》,存诗八百馀首。 元稹的乐府诗创作受到张籍、王建的影响,但他的“新题乐府”却直接缘于李绅的启迪。元和四年(809),他读了李绅写的20首“新题乐府”后,写

白居易与元稹关系解读

白居易与元稹关系解读 本文是关于元稹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引导语:白居易与元稹,他们一生交谊很深,世人称为“元白”。对于白居易和元稹之间的友谊故事,你知道多少呢? 白居易与元稹关系解读一 俗话说“文人相轻”,但在唐代文坛上,却有两个文人给后人留下了文人相亲的佳话。他们是白居易和元稹。两人的友谊,是在共患难中建立起来的。 相识 白居易和元稹自贞元中(公元802年左右)结识,因为这一年他们同登科第,一起被分配到秘书省当校书郎(“同年同拜校书郎,触处潜行烂漫狂”),成了同事。然后他们两人就“一见钟情”,由此开始了至死不渝的“恋情”。 他们当校书郎时,流连于花前月下,有诗为证:“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月夜与花时,少逢杯酒乐”,而且竟然是“春风日高睡,秋月夜深看”,这个,这个,读出“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味道了没?而一旦白居易被调到长安城郊当县尉时,元稹就痛苦地写诗道:“昔作芸香侣,三载不暂离。逮兹忽相失,旦夕梦魂思。崔嵬骊山顶,宫树遥参差。只得两相望,不得长相随……官家事拘束,安得携手期。愿为云与雨,会合天之垂。”

类似的亲密之句不胜枚举,如元稹诗《三月二十四日宿曾峰馆,夜对桐花,寄乐天》中有:“夜久春恨多,风清暗香薄。是夕远思君,思君瘦如削”等句,白居易见到这诗后,也情意绵绵地回道:“昨夜云四散,千里同月色。晓来梦见君,应是君相忆。梦中握君手,问君意何如……”还有这首,《待漏入阁书事,奉赠元九学士阁老》中,竟然写道:“诗仙归洞里,酒病滞人间。好去鸳鸾侣,冲天便不还”。 相思 元和四年(公元809年),白居易回京升为左拾遗,但元稹当年却任职为监察御史,经常要四处办案。这一年,又是一个春光明媚的三月,在长安的白居易与弟弟白行简及好友李杓直等人,游玩了大雁塔下的慈恩寺后,就一起饮酒叙谈。 席间,白居易题诗一首于壁上:“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而后来,元稹恰好是到了梁州(今陕西褒城),写诗道:“梦君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院游。亭吏呼人排去马,所惊身在古梁州。” 晚唐郑谷诗中就这样说:“酴醿香梦怯春寒,翠掩重门燕子闲。敲断玉钗红烛冷,计程应说到常山。”这就是妻子挂念丈夫的事情了,《红楼梦》第十三回中写“话说凤姐儿自贾琏送黛玉往扬州去后,心中实在无趣……这日夜间,正和平儿灯下拥炉倦绣,早命浓薰绣被,二人睡下,屈指算行程该到何处”,此处甲戌本脂批就道:“所谓‘计程今日到梁州’是也。” 相伴

白居易写给元稹的诗

白居易写给元稹的诗 本文是关于元稹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人生中,能遇到一个知己是件多么难得的事情,但是白居易和元稹的友情一直传承到现在。今天小编来告诉大家白居易写给元稹的诗有哪些吧,请阅读下面的内容!白居易写给元稹的诗《禁中作书与元九》:: 心绪万端书两纸,欲封重读意迟迟。五声宫漏初明夜,一盏残灯欲灭时。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拓展阅读】白居易与元稹的唱和诗 [赠樊著作]白居易 阳城为谏议,以正事其君。其手如屈轶,举必指佞臣。 卒使不仁者,不得秉国钧。元稹为御史,以直立其身。 其心如肺石,动必达穷民。东川八十家,冤愤一言伸。 刘辟肆乱心,杀人正纷纷。其嫂曰庾氏,弃绝不为亲。 从史萌逆节,隐心潜负恩。其佐曰孔戡,舍去不为宾。 凡此士与女,其道天下闻。常恐国史上,但记凤与麟。 贤者不为名,名彰教乃敦。每惜若人辈,身死名亦沦。

君为著作郎,职废志空存。虽有良史才,直笔无所申。何不自著书,实录彼善人。编为一家言,以备史阙文。「和乐天赠樊著作」元稹 君为著作诗,志激词且温。璨然光扬者,皆以义烈闻。千虑竟一失,冰玉不断痕。谬予顽不肖,列在数子间。因君讥史氏,我亦能具陈。羲黄眇云远,载籍无遗文。煌煌二帝道,铺设在典坟。尧心惟舜会,因著为话言。皋夔益稷禹,粗得无间然。缅然千载后,后圣曰孔宣。迥知皇王意,缀书为百篇。是时游夏辈,不敢措舌端。信哉作遗训,职在圣与贤。如何至近古,史氏为闲官。但令识字者,窃弄刀笔权。由心书曲直,不使当世观。贻之千万代,疑言相并传。人人异所见,各各私所遍。以是曰褒贬,不如都无焉。况乃丈夫志,用舍贵当年。顾予有微尚,愿以出处论。出非利吾已,其出贵道全。全道岂虚设,道全当及人。全则富与寿,亏则饥与寒。遂我一身逸,不如万物安。解悬不泽手,拯溺无折旋。神哉伊尹心,可以冠古先。其次有独善,善己不善民。天地为一物,死生为一源。合杂分万变,忽若风中尘。抗哉巢由志,尧舜不可迁。舍此二者外,安用名为宾。持谢著书郎,愚不愿有云。 [感鹤]白居易 鹤有不群者,飞飞在野田。饥不啄腐鼠,渴不饮盗泉。

元稹与他的情诗

元稹与他的情诗 本文是关于元稹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惟有爱情的想象可以自由飞翔,那低回缱绻,于千万人中只爱一个人的浪漫情感,足以让世世代代的人们心灵颤栗。下面是元稹与他的情诗,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继齐梁宫体和初唐宫廷诗之后,中晚唐是一个艳体诗的时期。 只不过,诗歌主角从宫廷侍奉转到了外廷士大夫,诗歌内容从感官享受转到了真情实事。中唐时期的元稹,便是一个写情诗的高手。他在元和七年自编诗集,称“有悼亡诗数十首,艳诗百馀首”。既为艳诗,那就不是写婚内的情感。读元稹的《遣悲怀》就可以知道,婚姻生活都是充满柴米油盐,远不如艳遇更能表现文人的浪漫情调。 元稹的《会真诗》便是写男女幽会的情景。 “更深人悄悄,晨会雨蒙蒙。珠莹光文履,花明隐绣龙。瑶钗行彩凤,罗帔掩丹虹。言自瑶华浦,将朝碧玉宫。因游洛城北,偶向宋家东。戏调初微拒,柔情已暗通……汗流珠点点,发乱绿葱葱。方喜千年会,俄闻五夜穷。留连时有恨,缱绻意难终。”这首诗见于元稹的《莺莺传》,实际上是元稹写自己年轻时的情史。以露骨文字描写甜蜜的爱,这似乎也是古今中外文学家表现人性的特权,尽管这算不上好的文学。 贞元十六年,元稹游蒲州普救寺,遇见美丽多情的莺莺,堕入情

网,在三五明月夜逾墙爬树,终于私会西厢。后来元稹赴京应试,与莺莺断了关系,还自诩能“忍情”,获得时人“善补过”的赞许。这也证明,《莺莺传》中的张生就是元稹本人。今人大多同情莺莺,鄙视张生。莺莺多愁善感,能歌会诗,是一个勇敢追求爱情的女性,而张生始乱终弃,还振振有词,实在是个负心的男儿。一般说来,人们还是更喜欢没有男女间道德冲突、结局圆满的《西厢记》。 陈寅恪曾考证“会真”就是遇仙,东晋的游仙诗是求长生,唐代的游仙诗则是狎妓。 元稹出身士族,其母持家礼法甚严,虽然元稹少年时就冶游放荡,但他后来另娶韦丛,显然是为了门当户对而背弃出身低微的莺莺,否则他用不着这样做。这里,还有一个有力的旁证。《会真诗》中的“宋家东”典出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在六朝和唐代有着固定的内涵。遍检《全唐诗》,凡是用“宋家东”或“东邻”的,无一例外都专指歌伎一类社交女子。如晚唐崔涯久游维扬,每题诗倡肆,立时传颂,其《杂嘲》:“二年不到宋家东,阿母深居僻巷中。”便分明是写倡肆之作。 我们还可以比较另一篇唐传奇《霍小玉传》,倡女小玉母亲本为显宦宠婢,主人卒后遣居胜业坊古寺曲,而莺莺母女也是在主人卒后寄寓蒲州普救寺。看来这是唐代一个较普遍的现象,显宦家的妾媵在主人逝世后,常常会被遣居在外,莺莺的身份大概就类似小玉。虽然这样的女子仍以嫁人为正途,在社交方面,又比贵族少女有更多的自由。细读小说,莺莺母亲郑氏对于崔张的结合,也是处处在故意促成。

白居易悼念元稹的诗

白居易悼念元稹的诗 白居易 悼念元稹的诗是《梦微之》,著名的元白,元指的是元稹,白则是白居易。 虽然年龄相差七八岁,但是两人却是至交好友,而且情趣相投,无论是写诗,还 是纵情享乐,两人都可以相互切磋。而一对好友,如果死去一个,对于另一个来 说,可谓极尽悲伤。元稹去世,白居易给他写出了“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 雪满头”的悼亡诗。情感真挚,意境悲凉到无以复加。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白居 易悼念元稹的诗,欢迎大家阅读。 《梦微之》 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宿草八回秋。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阿卫韩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 《梦微之》 注释 微之:唐朝诗人元稹(779-831),字微之,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 生诗友。 漳浦:地名,在今福建漳州南部。 宿草:指墓地上隔年的草,用为悼念亡友之辞朋友之墓,有宿草而不哭焉。 君埋泉下:指微之去世。 阿卫:微之的小儿子。 韩郎:微之的爱婿。 夜台:指坟墓,因为闭于坟墓,不见光明,所以称为夜台,后来也用来指代 阴间。 茫昧:模糊不清。 《梦微之》 译文 夜里做梦与你携手共同游玩,早晨醒来泪水流满巾也不擦拭。 在漳浦我三次生病,长安城草生草长已经八个年头。 想你逝去九泉尸骨已经化成泥沙,我还暂时寄住人间白发满头。 阿卫韩郎已经先后去世,黄泉渺茫昏暗能够知晓吗?

《梦微之》赏析 这首《梦微之》是白居易在元稹离世九年后所做的一首七言律诗。其中颈联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古往今来更不知有多少人为它而伤怀! 公元 801 年,30 岁的白居易在长安结识了 23 岁的元稹,他们为对方的文 采精华而深深折服,政治上又都反对宦官专权、提倡轻徭薄赋。真是相见恨晚! 为了实现古代仕人怀有的那份安邦定国的宏伟抱负, 二人同时参加了吏部的制科 考试, 并且同时当上校书郎。 虽是个闲官, 倒也可自得其乐。 饮酒赋诗赏花听书, 好个诗酒风流!直到元稹因敷水驿事件得罪宦官、被贬下放,白居易以死上书无 效。公元 815 年,元稹被贬为通州司马,同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同是天涯 沦落人!此后,二人只能互通书信、倾诉衷肠!公元 831 年,60 岁的白居易正 赋闲于东都洛阳,惊闻元稹病逝于武昌,悲痛不已!当元稹的灵柩运回老家陕西 咸阳时,途径洛阳,白挥泪写下祭文。 “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梦中乐天与微之重逢,二人携手同 游,他们可能意气风发地畅谈天下大事、黎明苍生;可能痛斥那宦海风波、官场 污浊;可能耻笑那魑魅小人、假义君子……可是梦总有醒来的时候!泪水打湿了 乐天的绢帕,老泪纵横也无心擦拭了。时年,乐天已经是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 他想起了元稹当年还和过他的一首诗,诗中有这么两句:“我今因病魂颠倒,惟 梦闲人不梦君”。 确实, 生时不能相见, 梦见还可以慰藉相思, 梦不见是悲痛的! 可是,死后故人梦更是痛彻心扉!明知此生不能再见,却又一遍遍回忆着逝去的 时光,每每回忆一次,都是一遍强于一遍的无奈忧伤!死亡,切断了所有一切可 能的念想! “漳浦老身三度病, 咸阳草树八回秋”。 乐天说他自己在漳浦这个地方已经 生了几次病了,长安城草生草长不知不觉已有八个年头。时间蹉跎了芳华,元稹 死后,乐天的一把老骨头也不得安生,只是淡漠地看着长安城的草生草长。如果 人的生命也能够像草生草长一样该多好,就像乐天 17 岁时写下的《赋得古原草 送别》一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乐天与元稹一别已是九年,而且还 会有好几个九年,直到乐天也身赴黄泉。乐天的生老病死,已经没有了元稹的参 与!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元稹埋在黄泉之下,泥土侵蚀着他 的身体,也许早已和泥化作尘土,乐天也只是顶着满头白发暂时居住在人间。乐 天是一位“深入浅出”型的沉思者:孤高、正直、磊落、坦荡。这句话正是白诗 在字面、形式上看似浅显,而情意、内涵甚深的表现。我想起了祖父,我那逝世 不久的祖父。很多时候,在我们的亲人活着时,我们是羞赧于将悄悄写下的那些 关于他们的赞美文字与人分享的,尤其是不愿让他们本人看到。而今,祖父魂归 大地、深埋黄土,他在人间的最后一席之地只是水泥石碑下一方小小的骨灰盒, 家人把祖父与已逝世 13 年的祖母合埋了。写着这些文字时,我想起祖父总是在 清明前后轻轻擦拭着太祖父、太祖母及祖母的祭框,擦着擦着就出神地望着。可

浅谈白居易和他的诗歌创作

浅谈白居易和他的诗歌创作 摘要:安史之乱后,唐代由盛转衰进入了中唐时期,张籍、王建、元稹、白居易、韩愈、柳宗元等诗人则如群星灿烂带着他们的诗进入了唐代的第二次高潮。白居易则无疑是中唐诗坛一颗璀璨的明星。从白居易的生活遭遇起,个人的经历使他的作品的风格先由讽喻再到后来的闲适。无论从个人的遭遇抒发不平之鸣,或是关注社会反映人民的苦难,大都正视现实。反映人民的苦难,其观察与体验更为深刻,题材内容更为广阔。他的诗作只要分四类,有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及杂侓诗。其中著名的就属讽喻诗和闲适诗,这两类诗充分体现了白居易对现实社会的认知。因此他的诗对后世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关键词:白居易讽喻诗闲适诗影响 正文: “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这是白居易在写给东华帝君的《与元九书》中写到的,也因此他的一生都秉承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原则。 白居易一生以44岁被贬江州司马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是兼济天下时期,后期是独善其身时期。白居易贞元二十六年(800)29岁时中进士,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盩至尉、翰林学士,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写了大量讽喻诗,代表作是《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这些诗使权贵切齿、扼腕、变色。元和六年,白居易母亲因患神经失常病死在长安,白居易按当时的规矩,回故乡守孝三年,服孝结束后回到长安,皇帝安排他做了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六月,白居易44岁时,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杀,武元衡当场身死,裴度受了重伤。对如此大事,当时掌权的宦官集团和旧官僚集团居然保持镇静,不急于处理。白居易十分气愤,便上疏力主严缉凶手,以肃法纪。可是那些掌权者非但不褒奖他热心国事,反而说他是东宫官,抢在谏官之前议论朝政是一种僭越行为;于是被贬谪为州刺史。王涯说他母亲是看花时掉到井里死的,他写赏花的诗和关于井的诗,有伤孝道,这样的人不配治郡,于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实际上他得罪的原因还是那些讽喻诗。 一、他的兼济之志 白居易在为官期间由于不满官场的黑暗,创作了很多的讽喻诗。如《新乐府》五十首和《秦中吟》就是最具代表的作品。在《伤唐衢二首之二》中,白居易曾说:“忆昨元和初,忝备谏官位。是时兵革后,生民正憔悴。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遂作《秦中吟》,一吟悲一事。”这表明了他作《秦中吟》的目的。《秦中吟》10首,内容主要暴露官场的黑暗,权贵的骄纵、对百姓的欺压。 如《议婚》:约作于元和五年(810)。作者对当时崇尚的婚姻观作了一番评论,对当时受封建门第观念影响重财轻人,攀高结富的恶俗做出揭露与批判,并对难于出嫁的贫家女寄予了同情。 《重赋》:当时皇帝除国库外,另设私库,储藏群臣进贡的财物,以供自己享乐之用。地方官员借机巧立名目,大肆搜刮聚敛,以“羡余”(即赋税之盈余)的名义向皇帝进贡,从而得到加官晋爵的机会。广大劳动人民则在重税压迫下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困苦不堪。作者对此现象大为不满,但限于当时的认识水平没有或不敢把矛头指向皇帝,只得对贪官污吏作出强烈批评。但诗的后半部分对重赋产生的后果的大力渲染,无形中强化了对“本意在忧人”而实“夺我身上暖”的最高统治者的仇恨。评论者以之与杜甫《石壕吏》相比。《伤宅》:唐代中叶,达官贵人奢侈成性,动辄大兴土木,营造园第。这种行径对百姓造成了灾难。作者对此进行了讽刺,认为兴建豪宅的钱最好用于救济贫民,宅地与荣耀的不朽是不可能的:“不见马家宅,今作奉诚园。”

白居易(与元九书)阅读

白居易(与元九书)阅读 白居易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唐兴二百年,其间诗人不可胜数。所可举者,陈子昂有《感遇诗》二十首,鲍防《感兴诗》十五篇。又诗之豪者,世称李、杜。李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索其风、雅、比、兴,十无一焉。杜诗最多,可传者千余首。至于贯穿古今,覙①缕格律,尽工尽善,又过于李焉。然撮其《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塞芦子》、《花门》之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句,亦不过十三四。杜尚如此,况不逮杜者乎?仆常痛诗道崩坏,忽忽愤发,或废食辍寝,不量才力,欲扶起之。嗟乎!事有大谬者,又不可一二而言,然亦不能不粗陈于左右。 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无”字“之”字示仆者,仆口未能言,心已默识。后有问此二字者,虽百十其试,而指之不差。则知仆宿习之缘,已在文字中矣。及五六岁,便学为诗。九岁谙识声韵。十五六,始知有进士,苦节读书。二十已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瞀瞀然如飞蝇垂珠在眸子中者,动以万数,盖以苦学力文之所致,又自悲。 家贫多故,年二十七方从乡试。既第之后,虽专于科试,亦不废诗。及授校书郎时,已盈三四百首。或出示交友如足下辈,见皆谓之工,其实未窥作者之域耳。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舍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时皇帝初即位,宰府有正人,屡降玺书,访人急病。仆当此日,擢在翰林,身是谏官,手请谏纸。启奏之外,有可以救济人病,裨补时阙,而难于指言者,辄咏歌之,欲稍稍递进闻于上。上以广宸聪,副忧勤;次以酬恩奖,塞言责;下以复吾平生之志。岂图志未就而悔已生,言未闻而谤已成矣! 》,有删改) [注]①覙:同“诊”,察看。

元稹与白居易

元稹与白居易 本文是关于元稹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引导语:元镇和白居易作为中唐的大家,不仅以新乐府运动标立地位,还在唱和诗领域功不可没.他们之间的友谊更是千古相传的佳话。 元稹,字微之,洛阳人。他天资聪慧,十五岁便明经及第。元稹与白居易是患难与共的好朋友,其情之深、其意之厚,在当时的文人当中非他们俩莫属。二人相识约在贞元十九年(803年),当年,白居易有《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白居易集》187页),诗一开始就这样说:“忆在贞元岁,初登典校司。身名同日授,心事一言知。”接着又自注:“贞元中,与微之同登科第,倶授秘书省校书郎,始相识也。”白居易年长元稹七岁,是年,白居易三十二岁,元稹二十五岁。 白居易和元稹有着相似的经历: 803年,同以书判拔萃科登第,授校书郎。 809年,白居易在长安任左拾遗、翰林学士;元稹任监察御史。 810年,白居易改授京兆尹户曹参军;元稹贬江陵士曹参军。 815年,白居易贬江州司马;元稹改授通州司马。 820年,白居易在长安任主客郎中;元稹任祠部郎中。 829年,五十八岁的白居易生子阿崔;元稹生子道保。

白居易与元稹一起登科,一起在朝任职,又在同年被贬,同年生子,相似的经历,一样的文学素养,把他俩紧紧地连在了一起。二人成为挚友后,无论谁在哪里,赠、寄、酬、唱、和、答诗总是不断。大和二年(828年),共同编纂了元白唱和总集《因继集》共十七卷。 白居易与元稹间的诗文来往最多,下面选取几首看一看二人间情同手足的真挚友情。 元和十年(815年)八月,白居易遭到不公正对待被贬为江州司马,心里十分惆怅和伤感,常常夜不能寐。他在赴江州的舟船上总是看元稹的诗,以慰藉受伤的心灵,在《舟中读元九诗》中写道:“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眼痛灯灭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白居易在诗里以“灯残”和“眼痛”表示彻夜在读元稹的诗,尽管未写读后的感受,但是以暗中独坐和静听风浪作结,通过营造气氛来表达自己的感伤。 白居易是在元和十年八月被贬江州的,元稹早白居易被贬江州五个月,于这年三月被贬为通州刺司马。到通州后不巧染病在身,他在夜里听到自己的挚友被贬的消息后震惊得一下子从床上坐了起来。在《闻乐天授江州司马》诗中写道:“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梦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不久,白居易收到了这首诗,立刻被好友的关切之情所打动,他在给元稹的信中十分动情地说:“这首诗,就是不相干的人读了都会感动得不忍再看,何况我呢?直到现在每逢看到它,我心里都会凄恻难忍”(见《与微之书》第433页)。元稹接到白居易的书信当即就哭了,吓得妻女惊慌失措,以为

元稹唱和诗语言表达特点

元稹唱和诗语言表达特点 本文是关于元稹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元稹一生仕途失意,然而却意外造就了其诗歌上的成就,由于其失意的内心需要倾诉,所以在他仕途不顺时写了很多唱和诗,这些唱和诗无论从形式上还是语言表达特点上对后世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元稹,字微之,别字威明,行九,世称元九。河南洛阳人,六世祖时迁居长安。生于唐大历十四年,死于大和五年(779—831年)。元稹的一生,命运多舛,爱情上失意,仕途上也屡屡被贬,自十五岁登明经科到五十三岁去世,短短的一生五次被贬。元稹的兴趣不在诗歌,他一生的真正抱负是“达则济亿兆,穷则济毫厘”,诗歌只是他抒发牢骚的一个工具,然而他的仕途不顺却意外地成就了他的诗歌。纵观元稹一生的诗歌创作,大部分都是创作于被贬时期,他一生中诗歌创作的高峰期都是在贬谪时期,尤其是被贬江陵、通州时期,可以这样说恰恰是政治上的失意成就了他文学上的辉煌。本文主要就其唱和诗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 一、次韵作品大量出现 所谓次韵是旧时古体诗词写作的一种方式。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次韵就是和诗的一种方式。关于唱和诗的类型,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三交代得比较清楚:“和诗用来诗之韵曰‘用韵’,依来诗之韵尽押之不必以次曰‘依韵’,并依其先后而次之曰‘次

韵’。”可见次韵难度最大。在元稹的唱和诗里不仅出现了大量的次韵相酬诗,而且元白还首创了五十韵、百韵次韵唱和以及次韵组诗唱和的形式。如白居易的《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云: 忆在贞元岁,初登典校司。身名同日授,心事一言知。肺腑都无隔,形骸两不羁。疏狂属年少,闲散为官卑。分定金兰契,言通药石规。交贤方汲汲,友直每偲偲。有月多同赏,无杯不共持。秋风拂琴匣,夜雪卷书帷。高上慈恩塔,幽寻皇子陂。唐昌玉蕊会,崇敬牡丹期。笑劝迂辛酒,闲吟短李诗。儒风爱敦质,佛理赏玄师。度日曾无闷,通宵靡不为。双声联律句,八面对宫棋。 元稹的《酬翰林白学士代书诗一百韵》云: 昔岁俱充赋,同年遇有司。八人称迥拔,两郡滥相知。逸骥初翻步,鞲鹰暂脱羁。远途忧地窄,高视觉天卑。并入红兰署,偏亲白玉规。近朱怜冉冉,伐木愿偲偲。鱼鲁非难识,铅黄自懒持。心轻马融帐,谋夺子房帷。秀发幽岩电,清澄隘岸陂。九霄排直上,万里整前期。勇赠栖鸾句,惭当古井诗。多闻全受益,择善颇相师。 两首诗分别以“司,知,羁,卑,规,偲,持,帷,陂,期,诗”为韵。据卞孝萱统计,元稹次白居易韵者55首,白居易次元稹者26首。 二、语言质朴,感情真挚 纵观元稹的唱和诗,无一不是平实的语言,然而朴实无华的语言却无不包含真情,无论是在情场上的生活中的还是官场失意时的唱和诗,元稹都习惯用平常语来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思想感情。《酬乐天

白居易《梦微之》元稹《酬乐天频梦微之》比较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白居易《梦微之》元稹《酬乐天频梦微之》比较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 赏析 白居易《梦微之》元稹《酬乐天频梦微之》比较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梦微之 白居易 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梦相闻。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 酬乐天频梦微之 元稹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我今因病魂颠倒,惟梦闲人不梦君! [注]唐元和年间,白居易谪江州,元稹贬通州,两地迢迢数千里,难通音问。 记梦以表达对朋友的思念是古诗中常见的手法,而这两首诗却能巧妙构思,翻出新意。试分别简述这一特点。 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常语易,奇语难,此诗之初关也;奇语易,常语难,此诗之重关也。香山用常得奇,此境良非易到。”你认为元稹的这首诗,从语言看,属于“初关”或“重关”哪种情况?为什么? 白诗不说因自己想念微之而“梦见君”,而说因微之过于想念自己而使自己“梦见君”,这就有新意。元诗又不同于白诗,白诗记梦以写思念之情,元诗写不能成梦的凄苦,深刻巧妙,人所不至。 元诗自然属于越过“重关”一类,因为他用平常的语言获得了新奇的意思,比锻炼出新奇的句子更为难得。

酬乐天频梦微之鉴赏 这是一首和诗,写于公元817年。这时,元稹贬通州,白居易谪江州,两地迢迢数千里,通信十分困难。因此,诗一开始就说“山水万重书断绝”。此时好不容易收到白居易寄来的一首诗,诗中告诉元稹,前一天晚上又梦见了他。老朋友感情这样深挚,使他深深感动。诗的第二句乃说:“念君怜我梦相闻。”元稹在通州害过一场严重的疟疾,病后一直身体很坏,记忆衰退。但“我今因病”的“病”字还包含了更为沉重的精神上的苦闷,包含了无限凄苦之情。四句紧承三句说:由于我心神恍惚,不能自主,梦见的净是些不相干的人,偏偏没梦见你。 白居易赠给元稹的诗是这样四句:“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白诗不直说自己苦思成梦,却反以元稹为念,问元稹何事忆他,致使他昨夜梦到元稹,这表现了对元稹处境的无限关心。诗从对面着墨,构思精巧,感情真挚。 “梦”是一往情深的精神境界。白居易和元稹两个人都写了梦,但写法截然不同。白诗用记梦以抒念旧之情,元诗一反其意,以不曾入梦写凄苦心境。白诗用入梦写苦思,是事所常有,写人之常情;元诗用不能入梦写心境,是世所罕有,写人之至情。 做梦包含了希望与绝望之间极深沉、极痛苦的感情。元稹更推进一层,把不能入梦的原因作了近乎离奇的解释:我本来可以控制自己的梦,和你梦里相逢,过去也曾多次梦见过你。但此刻,我的身心已被疾病折磨得神魂颠倒,所以“惟梦闲人不梦君”。这就把凄苦的心境写得入骨三分,内容也更为深广。再说,元稹这首诗是次韵和诗,在韵脚受限制的情况下,别出机杼,更是难得。

元稹唱和诗的艺术特色

元稹唱和诗的艺术特色 内容摘要:元稹一生仕途失意,然而却意外造就了其诗歌上的成就,由于其失意的内心需要倾诉,所以在他仕途不顺时写了很多唱和诗,这些唱和诗无论从形式上还是语言表达特点上对后世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元稹唱和诗特色 元稹,字微之,别字威明,行九,世称元九。河南洛阳人,六世祖时迁居长安。生于唐大历十四年,死于大和五年(779年—831年)。元稹的一生,命运多舛,爱情上失意,仕途上也屡屡被贬,自十五岁登明经科到五十三岁去世,短短的一生五次被贬,他的兴趣不在诗歌,元稹一生的真正抱负是?达则济亿兆,穷则济毫厘?,诗歌只是他抒发牢骚的一个工具,然而他的仕途不顺却意外的成就了他的诗歌,纵观元稹一生的诗歌创作,大部分都是创作于被贬时期,他一生中诗歌创作的高峰期都是在贬谪时期,尤其是被贬江陵、通州时期,可以这样说恰恰是政治上的失意成就了他文学上的辉煌。本文主要就其唱和诗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 一、次韵作品大量出现 所谓次韵是旧时古体诗词写作的一种方式。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次韵就是和诗的一种方式。关于唱和诗的类型,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三交代得比较清楚:?和诗用来诗之韵曰‘用韵’,依来诗之韵尽押之不必以次曰‘依韵’,并依其先后而次之曰‘次韵’。?可见次韵难度最大。1在元稹的唱和诗里不仅出现了大量的次韵相酬诗,而且元白还首创了五十韵、百韵次韵唱和以及次韵组诗唱和的形式2。如白居易的《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云: ?忆在贞元岁,初登典校司。身名同日授,心事一言知。肺腑都无隔,形骸两不羁。疏狂属年少,闲散为官卑。分定金兰契,言通药石规。交贤方汲汲,友直每偲偲。有月多同赏,无杯不共持。秋风拂琴匣,夜雪卷书帷。高上慈恩塔,幽寻皇子陂。唐昌玉蕊会,崇敬牡丹期。笑劝迂辛酒,闲吟短李诗。儒风爱敦质,佛理赏玄师。度日曾无闷,通宵靡不为。双声联律句,八面对宫棋。? 元稹的《酬翰林白学士代书诗一百韵》云: ?昔岁俱充赋,同年遇有司。八人称迥拔,两郡滥相知。逸骥初翻步,鞲鹰暂脱羁。远途忧地窄,高视觉天卑。并入红兰署,偏亲白玉规。近朱怜冉冉,伐木愿偲偲。鱼鲁非难识,铅黄自懒持。心轻马融帐,谋夺子房帷。秀发幽岩电,清澄隘岸陂。九霄排直上,万里整前期。勇赠栖鸾句,惭当古井诗。多闻全受益, 1诗到元和体变新J郭自虎安庆师范学院学报72 2元白唱和诗研究J赵乐北京大学学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