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急救中心、急救站基本标准

急救中心、急救站基本标准

急救中心、急救站基本标准
急救中心、急救站基本标准

第八部分急救中心、站基本标准

急救站

一、科室设置:

至少设有急救科、通讯调度室、车管科。

二、急求车辆:

(一)按每5万人口配1辆急救车,至少配备5辆能正常运转的急救车;

(二)每辆急救车应备有警灯、警报器,在车身两侧后门要有医疗急救标记;

(三)每急救车单元设备:

急救箱(包)简易产包(含消毒手套)

听诊器表式血压计

体温计氧气袋(瓶)

给氧鼻导管(塞)简易呼吸机

口对面罩吹气管电动吸引器

心电图机开口器

拉舌钳环甲膜穿刺针

张力性气胸穿刺针静脉输液器

心内注射针 20ml注射器

5ml注射器止血带

砂轮片胶布

酒精盒脱脂棉

敷料(大、中、小)绷带

三角巾敷料剪

镊子药勺

针炙针夹板

敷料箱手电筒

软担架移动式担架床

(四)每急救车单元药品:

盐酸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

可拉明洛贝林

多巴胺阿拉明

利血平速尿

西地兰安定注射液

非那根杜冷丁

镇痛新复方氨基比林

氨茶碱灭吐灵

阿托品止血敏

安络血地塞米松

解磷定利多卡因

10%葡萄糖酸钙 10%葡萄糖注射液安定片潘生丁片

心痛定片扑尔敏片

异搏定片麝香保心丸

复方降压片阿托品片

去痛片心得安片

外用药 75%酒精(棉球)

2.5%碘酊(棉球)红汞(棉球)

三、通讯:

应开通急救专线电话。

四、人员:

(一)至少有5名司机;

(二)至少有5名急救医护人员。

五、房屋:

建筑面积不少于400平方米。

六、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七、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确定。急救中心

一、科室设置:

至少设有急救科、通讯调度室、车管科。

二、急救车辆:

(一)按每5万人口配1辆急救车,但至少配备20辆急救车;(二)每辆急救车应备有警灯、警报器,在车身两侧后门要有医疗急救标记;

(三)至少有1辆急救指挥车;

(四)每急救车单元设备:与急救站机相同;

(五)每急救车单元药品:与急救站相同。

三、通讯:

(一)应开通急救“120”专线电话;

(二)急救车及急救指挥车均配备无线电车载台,其中急救指挥车必须配备移动电话;

(三)与该市担任急救医疗任务的医院的急诊科之间建立急救专用电话。

四、人员:

(一)至少配备司机21名;

(二)至少配备急救医护人员30名。

五、房屋:

建筑面积不少于1600平方米。

六、急救网络:

至少设有3个分站,并与分站及医院形成急救网络。

七、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八、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急救中心、急救站基本标准

第八部分急救中心、站基本标准 急救站 一、科室设置: 至少设有急救科、通讯调度室、车管科。 二、急求车辆: (一)按每5万人口配1辆急救车,至少配备5辆能正常运转的急救车; (二)每辆急救车应备有警灯、警报器,在车身两侧后门要有医疗急救标记; (三)每急救车单元设备: 急救箱(包)简易产包(含消毒手套) 听诊器表式血压计 体温计氧气袋(瓶) 给氧鼻导管(塞)简易呼吸机 口对面罩吹气管电动吸引器 心电图机开口器 拉舌钳环甲膜穿刺针 张力性气胸穿刺针静脉输液器 心内注射针 20ml注射器 5ml注射器止血带 砂轮片胶布 酒精盒脱脂棉 敷料(大、中、小)绷带

三角巾敷料剪 镊子药勺 针炙针夹板 敷料箱手电筒 软担架移动式担架床 (四)每急救车单元药品: 盐酸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 可拉明洛贝林 多巴胺阿拉明 利血平速尿 西地兰安定注射液 非那根杜冷丁 镇痛新复方氨基比林 氨茶碱灭吐灵 阿托品止血敏 安络血地塞米松 解磷定利多卡因 10%葡萄糖酸钙 10%葡萄糖注射液安定片潘生丁片 心痛定片扑尔敏片 异搏定片麝香保心丸 复方降压片阿托品片 去痛片心得安片

外用药 75%酒精(棉球) 2.5%碘酊(棉球)红汞(棉球) 三、通讯: 应开通急救专线电话。 四、人员: (一)至少有5名司机; (二)至少有5名急救医护人员。 五、房屋: 建筑面积不少于400平方米。 六、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七、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确定。急救中心 一、科室设置: 至少设有急救科、通讯调度室、车管科。 二、急救车辆: (一)按每5万人口配1辆急救车,但至少配备20辆急救车;(二)每辆急救车应备有警灯、警报器,在车身两侧后门要有医疗急救标记; (三)至少有1辆急救指挥车; (四)每急救车单元设备:与急救站机相同; (五)每急救车单元药品:与急救站相同。 三、通讯:

北京市急救中心(站)数量情况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北京市急救中心(站)数量情况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引言 本报告针对北京市急救中心(站)数量情况现状,以数据为基础,通过数据分析为大家展示北京市急救中心(站)数量情况现状,趋势及发展脉络,为大众充分了解北京市急救中心(站)数量情况提供重要参考及指引。 北京市急救中心(站)数量情况数据分析报告对关键因素医疗卫生机构总数量,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总数量,急救中心(站)数量等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并展开了深入研究。 报告力求做到精准、精细、精确,公正,客观,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相关行业协会等权威部门,并借助统计分析方法科学得出。相信北京市急救中心(站)数量情况数据分析报告能够帮助大众更加跨越向前。

目录 第一节北京市急救中心(站)数量情况现状 (1) 第二节北京市医疗卫生机构总数量指标分析 (3) 一、北京市医疗卫生机构总数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量现状统计 (3) 三、北京市医疗卫生机构总数量占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量比重统计 (3) 四、北京市医疗卫生机构总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北京市医疗卫生机构总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北京市医疗卫生机构总数量同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6 第三节北京市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总数量指标分析 (7) 一、北京市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总数量现状统计 (7) 二、全国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总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北京市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总数量占全国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总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北京市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总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北京市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总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国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总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

医疗急救站设置原则和建设标准、乡镇卫生院建设和设备配备标准

医疗急救站设置原则和建设标准 为加强和规范医疗急救工作,实现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统一管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院前急救网络,提高医疗急救质量,为广大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医疗急救服务,提制定医疗急救站建设标准。 一、急救站设置原则 (一)急救网络体系设置原则 急救体系建设以医院为依托,通过人员培训、设配配置、房屋建设,建成以120应急救护站的急救网络体系。按照“就近、及时、考虑医院救护能力、尊重病人意愿“的原则,对急救站实行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统一管理。 (二)急救站建立模式 急救站依托条件较好的综合医院,急救分为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院前急救由急救通讯设备、急救车辆、急救医疗设备、急救药品和相应的急救人员组成,能够单独完成院前急救任务。院内急救依托医疗机构急诊等相应科室进行专业救治。 二、急救站 (一)急救站建设标准 1、业务用房:布局合理,各室独立,建筑面积不少于200平方米。应有停放救护车辆的专用场地和急救专用通道。 2、床位设置:设观察床位2张以上,观察床易用移动式观

察床,且每观察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 3、科室设置:至少设有诊室、处置室、治疗室、抢救室、观察室(病房)、接警室等科室。化验室和药房可与医院共用,但必须保证急诊24小时畅通。 4、人员配置:医院内、外、妇、儿科医生配备齐全,相对稳定。其负责人应由1名在急诊室工作至少半年以上、接受过急救知识培训、取得主治医师以上职称担任。按医生、护士1:2的比例配备医护人员,并配备护师或在急诊室工作3年以上的护士担任护士长。医生必须有临床执业医师资格,护理人员必须有护士执业资格。 5、急救车辆:至少有1辆车况良好、装备齐全、运行正常的值班救护车。车身两侧喷涂国际通用“蛇杖”和120急救标志,配有急救警灯、警报器。 6、医疗设备:配备有呼吸机、心电图机、除颤仪、洗胃机、吸痰器和气管切开包、静脉切开包、缝合包、胸穿包、腹穿包、导尿包、接生包。 7、急救药品:备用满足医疗急救工作需要的常用药品和急救药品。 8、急救指挥系统终端设备:微机、打印机、UPS电源齐全,120急救车辆安装GPS定位系统。 9、急救站各项工作制度健全,医疗护理诊疗规范落实到位。 10、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

急救中心建设标准财发【2008】122号1

急救中心建设标准(2008年报批稿) (卫办规财发[2008]122号 2008年6月21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各级急救中心建设,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院前急救能力,完善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特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 本建设标准是急救中心建设项目科学决策和合理确定建设规模的国家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急救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的依据,是有关部门审查项目设计和对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监督、检查的标准尺度。 第三条 本标准所指急救中心包括急救中心、独立建制的急救分中心和独立建制的急救站。 第四条 本建设标准适用于急救中心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项目。由急救中心直接管理的急救分中心、急救站(下称直属急救分中心、直属急救站)参照本标准有关章节执行。 第五条 急救中心建设应具备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活动医疗救援保障的能力。 第六条 城市的急救网络由急救中心、急救分中心和急救站三级机构组成。急救网络层级的设置应根据城市规模确定。 第七条 急救中心及其网络的建设,应由各级政府负责,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卫生政策,符合所在地区城市总体规划和区域卫生规划的要求,适应项目所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新建急救中心应按照立足当前、考虑发展、适度超前的原则,处理好发展与需求的关系。现有急救中心的改建、扩建,应合理利用原有设施,厉行节约,避免浪费。 第八条 急救中心的建设,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尚应遵守国家现有标准、规范和定额、指标的规定。 第二章 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 第九条 城市救护车辆的配备按每5万人1辆配置,此配备包括救护车的备车。 第十条 急救中心规模按城市应配备救护车的总数来确定,具体可分

急救中心介绍

让生命与使命同行 —记香河县人民医院急救中心 走进我院急救中心,刚好遇到120急救车从交通事故现场接来一名2 0多岁的伤者。伤者面部满是血迹,神志不清,呼吸微弱,1 20随车医生初步判断为头部外伤和颅内出血。急诊护士迅速将伤者摆放成平卧位,保持气道呼吸通畅,紧接着开始为伤者吸氧、开放静脉通路,采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对外伤处实施加压、包扎、止血,随后又由急诊医护人员护送伤者做CT、X光等辅助性检查……这样的情景,在我院急救中心,几乎每时每刻都在上演着。急救中心是危重病人抢救的第一关。在这个关口,医护人员每天都要同死神较量。据不完全统计,仅2008年,急救中心就接待危重病人近两千人。包括农药中毒、心脑肺多器官功能衰竭、休克及复合性外伤的患者,在医护人员的全力抢救下转危为安。白衣天使们用高超的医技和先进的设备将一个个脆弱的生命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一朵朵生命之花在我院重新绽放。尽管这儿的急救人员在抢救生命的过程中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体力,可是每当她们看到自己挽救了又一个生命的时候,她们的心中就会自然而然地升腾起一种自豪感,一种成就感。 2007年以来,我院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达到92%以上,这一数据高居华北周边地区同级医院首位。而数据的背后,是我院所特有的人才优势、设备优势、技术优势和综合急救体系的高效运转。香河县人民医院急救中心成立于1999年,是我县唯一的合法1 20急诊救治机构。分为内勤和外勤两大系统,急救中心自成立以来,始终从人民的健康出发,狠抓急诊科软硬件建设。全科由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医师、护师、司机组成,专门人才具有丰富的危重病人抢救经验,急诊科和重症监护室的医生,全部在北京、天津等大医院进修过,通过正规急救培训,有丰富的急症抢救经验和应急能力。科内拥有呼吸机、多参数监护仪、心电监护除颤仪、洗胃机等多种抢救设备,性能先进、功能齐全的急救设备,为医生尽快找到病因,全力组织抢救提供了保障。建立起抢救室、重症监护室和观察室,各种

北京各大医院擅长专科汇总

北京各大医院擅长专科汇总

北京各大医院擅长专科汇总 1. 北京协和医院 [擅长治疗]:心血管疑难病、胃肠疾病、甲状腺疾病、糖尿病、耳聋、眩晕、肾病、呼吸系统常见/多发/疑难病 2.解放军总院(301医院) [擅长治疗]:人工关节置换、传导性耳聋、人工晶体植入、肾移植、骨髓移植、X刀治疗、口腔修复、多器官功能衰竭救治、白内障,眼科激光治疗 3.北京天坛医院 [擅长治疗]:颅内肿瘤的手术治疗、头颅外伤的抢救及治疗、脑血管病的治疗、周围神经病及肌病、癫痫、帕金森病、遗传代谢病 4.北京阜外医院 擅长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术及支架术、瓣膜病的手术治疗 5. 北京安贞医院 擅长治疗:心脏移植、儿童先心病的外科治疗以及风心病、冠心病的内外科治疗 6.北京同仁医院 研究机构:国内耳鼻喉科权威医院、耳鼻喉科研究所、全国最大人工耳蜗植入中心 擅长治疗:耳鼻喉疑难病、常见病 7. 海军总医院 研究机构:全军耳鼻喉科中心 擅长治疗:鼻咽癌、喉癌、鼻窦疾病 8.北京大学口腔医院 研究机构:国家重点学科 擅长治疗:口腔内科、颌面外科、口腔正畸、口腔修复 9.北京地坛医院

机构:奥运会指定医院。 擅长治疗:颅脑损伤、脑血管病诊治,神经介入检查治疗。 19.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擅长治疗:眼底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白内障、青光眼、眼成型外科、准分子激光。20.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研究机构:运动医学、脊柱外科的权威医院。 擅长治疗:颈椎病、腰椎病、运动创伤。 21.北京宣武医院 研究机构:神经内科研究中心。 擅长治疗:脊髓损伤后康复治疗、脑血管疾病治疗及康复、神经内科疑难病诊治。 22.卫生部北京医院 23.中日友好医院 科室心内科, 肾病科, 神经内科, 神经外科, 骨科, 中医科 24. 武警总医院 特色专科:骨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外科、耳鼻咽喉科、眼科、口腔科、泌尿外科、普外科等25.北京友谊医院 特色专科:心胸外科、泌尿外科、眼科、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感染内科、普外科、骨科、肝病中心、肿瘤中心、热带医学、器官移植、血液科、麻醉科、麻风病、放射科等。 26.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特色专科 眼科、小儿眼科、泌尿外科、神经内科、肾脏内科、心血管外科、妇产科、小儿科、胆道疾病、脑血管疾病、普外科、呼吸内科、中西医结合科、骨科、烧伤科、放射治疗科、体外冲击波碎石、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全盆脏器切除术、心脏搭桥术、关节置换术、门脉分流断流术等。

医疗急救站设置原则和建设标准

医疗急救站设置原则和建设标准(试行) 为加强和规范医疗急救工作,实现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统一管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院前急救网络,提高医疗急救质量,为广大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医疗急救服务,提制定医疗急救站建设标准。 一、急救站设置原则 (一)急救网络体系设置原则 急救体系建设以医院为依托,通过人员培训、设配配置、房屋建设,建成以120应急救护站的急救网络体系。按照“就近、及时、考虑医院救护能力、尊重病人意愿“的原则,对急救站实行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统一管理。 (二)急救站建立模式 急救站依托条件较好的综合医院,急救分为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院前急救由急救通讯设备、急救车辆、急救医疗设备、急救药品和相应的急救人员组成,能够单独完成院前急救任务。院内急救依托医疗机构急诊等相应科室进行专业救治。 二、急救站 (一)急救站建设标准 1、业务用房:布局合理,各室独立,建筑面积不少于200平方米。应有停放救护车辆的专用场地和急救专用通道。

2、床位设置:设观察床位2张以上,观察床易用移动式观察床,且每观察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 3、科室设置:至少设有诊室、处置室、治疗室、抢救室、观察室(病房)、接警室等科室。化验室和药房可与医院共用,但必须保证急诊24小时畅通。 4、人员配置:医院内、外、妇、儿科医生配备齐全,相对稳定。其负责人应由1名在急诊室工作至少半年以上、接受过急救知识培训、取得主治医师以上职称担任。按医生、护士1:2的比例配备医护人员,并配备护师或在急诊室工作3年以上的护士担任护士长。医生必须有临床执业医师资格,护理人员必须有护士执业资格。 5、急救车辆:至少有1辆车况良好、装备齐全、运行正常的值班救护车。车身两侧喷涂国际通用“蛇杖”和120急救标志,配有急救警灯、警报器。 6、医疗设备:配备有呼吸机、心电图机、除颤仪、洗胃机、吸痰器和气管切开包、静脉切开包、缝合包、胸穿包、腹穿包、导尿包、接生包。 7、急救药品:备用满足医疗急救工作需要的常用药品和急救药品。 8、急救指挥系统终端设备:微机、打印机、UPS电源齐全,120急救车辆安装GPS定位系统。 9、急救站各项工作制度健全,医疗护理诊疗规范落实到位。

120急救中心移动信息化方案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 数据业务中心 作者 贾慧颖 (jiahuiying@https://www.sodocs.net/doc/20303311.html, ) 120急救中心移动息化解决方案 本文档版权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公司所有。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摘抄、复制本文档的部分或全部,并以任何形式传播。

目录 1文档信息 (3) 1.1核实文档版本 (3) 1.2修改记录 (3) 1.3文档审核 (3) 1.4文档批准 (3) 1.5分发 (3) 2项目介绍 (4) 2.1120急救中心简介 (4) 2.2项目概况 (4) 3中国移动对于项目的理解 (5) 4120急救中心指挥调度平台移动信息化解决方案 (5) 4.1手机报警定位子系统 (5) 1.功能描述 (5) 2.系统体系结构 (6) 4.2TD无线视频监控子系统 (8) 1.功能描述 (8) 2.系统体系结构 (9) 3.系统各部分功能介绍 (11) 1)移动视频采集设备. (11) 2)固定视频采集设备 (12) 3)移动统一平台 (12) 4)存储子系统 (12) 5附录 (13) 5.1中国移动简介 (13) 5.2中国移动公司移动信息化整体工作介绍 (14)

1 文档信息 1.1 核实文档版本 使用本文档前,文档使用者有责任核实当前版本的有效性 1.2 修改记录 对本文档所有修改都应按修改时间顺序记录在此。 1.3 文档审核 审核签字 1.4 文档批准 您本人或您本人指定的代表的签字表明您批准了本文档内容。它也表明您已经仔细地阅读、审查和考虑到了本文档对您的部门有怎样的影响以及它是否符合公司的指导方向。 批准签字 1.5 分发 ● ● 注:本文档递送的对象,如行业客户、北京移动相关部门/人员

急救中心简介

急救中心简介 香河县医院急救中心,成立于1999年,是我县唯一合法的具有急救资质的120急诊救治机构。我中心承担着全县绝大多数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同时担负着全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处理的重要使命。我中心向社会承诺,365天24小时免费接送患者,司机班承诺5分钟出车的行动口号,最大限度的赢得患者的抢救时间。 一、院前急救 我中心承诺365天24小时免费接送患者,所有费用由医院承担。专人负责120急救电话的接听、调度、出车,院前急救配置有120呼入系统,独立的120调度室,电话录音系统,救护车7辆,与122交通事故中心、110治安事故中心实行警医联动,开设急救绿色通道。120救护车司机平均驾龄10年以上,经过严格岗前培训,内容包括交通法规、岗位服务规范、徒手心肺复苏、香河县内所有城乡街道的位置,经考核合格后上岗。120司机承诺日间3分钟出车,夜间5分钟出车,出车迅速,配合医院内急救绿色通道,大大保障了我县居民的健康和生命。120出诊医师通过正规的院前急救培训,有丰富的急症救治经验和应急能力。科室每月进行院前急救知识的培训与考核,每天背诵一项疾病救治流程,并有专人收集国内外院前急救知识动态,让每一位出车医生都及时掌握。每辆救护车上配备一定数量的急救物品、药品与器械,出车医生每班查对,及时补充,出车前再次核对,保证抢救物品、药品与器械充足,随时处于完好备用状态,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自2010年4月份,120司机及120出车医生配备了专用服装,带有急救标识的绿色服装,寓意着“绿色通道”的一路畅通,请广大患者在拨打120后,认准我院带有“120急救中心”字样的救护车及穿有绿色急救服装的司机及医生,以免上错车延误抢救和治疗。

急救中心简报

急救中心简报2006年第22期(总第49期) 上海市浦东新区医疗急救中心办公室编2006年11月30日************************************************************ 2006年度工作总结 超女超男、梦想中国、创智赢家,2006年中国大地满世界的另类秀真可谓精彩四射。享受着阳光般温暖的浦东医疗急救中心,同样为2006年的公共卫生事业作出了贡献。而且中心超感觉的独特理念,在国内120同行业内秀了一把,不仅时尚,而且精彩。今天,激情中的员工谋划着中心可持续发展的愿景,记录着2006年拥有的精彩。 一、一流理念: 一流理念,是浦东医疗急救中心的管理文化,是中心管理层综合管理能力的集现,检验一流理念与管理实践产生的效果,必然是以科学性、创新型和是否推动行业发展为依据。2006年以一流理念为倡导的表述有: 1、创设120信息化管理局域网: 医疗急救中心作为政府公共卫生系统的事业单位,其管理层次应该达到当今社会科学信息化发展的层次。2005年,中心利用120调度指挥系统的设备资源,与深圳中兴信息公司共同合作研发、首创了国内第一套120信息化管理局域网,并于2006年正式投入运行。一年的实践证明,该系统的无纸化办公功能、数据信息、整合功能,人、财、物资源管理功能,以及质检流程、管理功能,不仅大大提升了中心的管理绩效,而且也远领先于国内同行。 2、创设无线监护传输系统: “120”的急救任务是救治和转送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为患者提供合理的救治,是院前院内医务人员共同的目标。2006年,围绕着缩短救治时间的核心目标,

中心首创了利用无线网络传送患者监护图像和相关信息的理念,并与国内软件供应商共同合作,一套具有将转送患者的监护图像和信息,实时传送至医院急诊吧台的系统正式试运行。该系统的诞生,在国际国内都具有先进性和推广意义。11月中旬,浦东5家二级医院和2家三级医院急诊主任、护士长和医教科领导聚集本中心,他们不仅赞同该系统的先进性,而且也为浦东120的前卫、创新和先进性感到自豪。 3、实施员工自我管理: 如果说在世界500强的美国思科公司已经为全球的本公司员工实施的无线网络流程管理,那么今天上海的浦东医疗急救中心,分散在540平方公里8个分站的员工,都能随时通过宽带进入中心的“120”信息化管理局域网,个人以秒为计的出车急救行程、个人的出车次数、送到的医院、医生诊治流程,以及各工种的操作规范,上网一点就知道。在如此先进的管理氛围下,中心员工实现了自我管理。 4、分站环境与人文管理: 2006年,浦东医疗急救中心有2项修建工程专项,一是川沙、公利分站的25万元的修缮工程,二是为民实事工程曹路分站29万元的装修。鉴于中心本部2004年的造型结构和内饰装璜,颇有时尚性和古典,中心构思设计了以中心建筑外形主色调与分站外观相匹配的原则,打造国内一流的分站环境。经过职能部门与工程队的共同努力,川沙分站主体外观红砖白缝一改原有70年代淡黄色马赛克破旧环境,各层的门窗内饰也焕然一新。曹路急救分站的外观更是典雅,时尚七十年代的急救铃和担架床安放在两个人字屋檐下,让来访者浮想联翩。木结构雕刻的曹路分站招牌,矗立在分站一侧花园内,让分站整体耳目一新。急救中心为每一个分站提供了舒适的生活和工作场所,同样,从这种环境下提供出车服务的急救人员,其形象、精神状态、使命和责任感,与破旧环境下出来的人有本质的不同。今天,我们每一个员工都知道,“120”急救是代为政府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由此也确实体现了环境与人文管理的价值。 二、一流管理: 2005年,中心的各职能部门都相继建立健全了相关的工作制度和流程,因此,在2006年,我们的管理绩效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具体内容有: 1、质检管理全市第一: 2006年6月和11月,市急救中心质检专家组一行9人,分别来我中心质控检

急救中心建设标准

急救中心建设标准 急救中心建设标准 急救中心建设标准 (2008年报批稿)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 第三章规划布局与建设用地 第四章建筑面积指标 第五章建筑标准 第六章建筑设备标准及救护车的配备 第七章相关指标 附件条文说明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各级急救中心建设,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院前急救能力,完善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特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是急救中心建设项目科学决策和合理确定建设规模的国家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急救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的依据,是有关部门审查 项目设计和对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监督、检查的标准尺度。 第三条本标准所指急救中心包括急救中心、独立建制的急救分中心和独立建制的急救站。

第四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急救中心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项目。由急救中心直接管理的急救分中心、急救站(下称直属急救分中心、直属急救站)参照本标准有关章节执行。 第五条急救中心建设应具备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活动医疗救援保障的能力。 第六条城市的急救网络由急救中心、急救分中心和急救站三级机构组成。急救网络层级的设置应根据城市规模确定。 第七条急救中心及其网络的建设,应由各级政府负责,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卫生政策,符合所在地区城市总体规划和区域卫生规划的要求,适应项目所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新建急救中心应按照立足当前、考虑发展、适度超前的原则,处理好发展与需求的关系。现有急救中心的改建、扩建,应合理利用原有设施,厉行节约,避免浪费。 第八条急救中心的建设,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尚应遵守国家现有标准、规范和定额、指标的规定。 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 第九条城市救护车辆的配备按每5万人1辆配置,此配备包括救护车的备车。 第十条急救中心规模按城市应配备救护车的总数来确定,具体可分为5辆、10辆、20辆、30辆、40辆、50辆、60辆和60辆以上等。 第十一条急救中心用房包括指挥调度、业务、行政办公、后勤保障等功能用房;直属急救分中心用房包括业务、行政、后勤保障等功能用房;直属急救站用房包括业务和后勤保障功能用房组成。

北京-北京急救中心-张进军-院前创伤急救的现况与救治流程

内容提要:
院前创伤急救的现况与救治流程
1 2 现况 存在的问题 发展对策 院前创伤救治流程
张进军 北京急救中心
3 4
一、现况
2000年全球死于创伤的人数约500万(9.5人/分 钟) ,占全球死亡总数的9%。 2002年以来,我国每年创伤死亡人数约70万左右,是 第5位死亡原因 。 中国汽车数量占全球 1.9%,车祸死亡数却占15%,而且 以每年 4.5%的增幅上升。
现代创伤的特点:
高速、高能; 并发症高、残废率高、死亡率高; 群伤多、多发伤多(在创伤病人中多发伤约占 50%)。
全球范围内,创伤正日益成为致死和致残的主要 原因,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第一大公害。

北京急救中心近三年病种发病率
18 16 14 12 10 8 6 4 2 0 外伤 心血管 消化 呼吸 中毒 非紧急 妇科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总体现况:
院前创伤急救的模式:
单纯院前型 代表城市:北京、上海 我国院前创伤救治总体水平仍处于初级和探索 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院前创伤急救时间较长、 生存率较低、致残率较高,亟待进一步提高和改进。 院前创伤急救的专业技术仍以止血、包扎、固定和 搬运四项基本技术为主,且应用不够规范和统一。 院前创伤救治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开展较少,甚 至没有。 院前院内结合型 代表城市:沈阳 依附型 代表城市:重庆 单纯指挥型 代表城市:广州、成都 联动型 代表城市:南宁、苏州 消防型 代表城市:香港

二、存在的问题
院前急救队伍参差不齐
由于院前急救模式的不同,导致从事院前创 伤急救的人员也不尽相同,专业技术水平和救 治能力参差不齐。有的是院内急诊医师在出 诊,有的是急救中心自己的医生在出诊,且从 事院前急救的人员在学历、职称和工作经验与 院内其他专业相比均存在一定差距。
缺乏统一的院前创伤救治规范和流程 在严重创伤救治过程中缺乏统一的救治 规范和救治流程,院前急救人员也缺乏系统 化、规范化的专业培训。在救治过程中缺乏 院前与院内统一的创伤伤情评估方法,缺乏 有效的预警分级系统。
院前与院内缺乏有效的衔接
严重创伤后的即刻死亡和早期死亡在创伤的三 个死亡高峰中占较大比例, 患者生存与死亡的时间 宽度很窄, 稍耽搁即失去抢救时机, 能否在“ 白金 10分钟、黄金1小时” 内进行准确的诊断与治疗往往 比伤情本身更影响生存率。基于这一理念,存在两 个问题:一是现场急救人员处理威胁生命情况的能 力和水平;二是院前院内衔接是否紧密有效。
缺乏高质量的创伤中心
目前国内各大城市都缺乏高质量的创伤中 心,创伤的救治基本上是依靠医院的各个外科。 应按城市区域人口、创伤发病特点等设置不同 等级的创伤中心,以便开展创伤分级救治,将患 者转送到最近和具备条件的医院,使其得到最合 理的治疗,同时也可以确保患者在受伤后1h “黄 金时间” 内得到有效的治疗;

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工作站建设基本标准

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工作站建设基本标准 (试行) 为进一步规范本市院前医疗急救设施建设,提高标准化建设水平,参考《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急救中心建设标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机构消防安全管理》《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设施空间布局专项规划(2020年 -2022年)》等文件,结合本市院前医疗急救工作实际,就急救工作站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及功能分区、外观标识、文化建设等方面内容提出基本规范,指导急救工作站新建和改扩建工作,具体内容如下: 一、基础建设 (一)A级急救工作站 基本标准:建筑面积不小于200平方米,有独立的出入口,至少设6个救护车固定停车位,24小时值班救护车至少2辆。 功能分区:包括业务用房、后勤保障用房、功能用房或用地。其中:

业务用房用于满足院前医疗急救人员值班值守、书写医疗文书、业务学习、技术培训等业务需求。至少包括院前医疗急救人员办公室2间、培训室1间、值班室3间。 后勤保障用房用于院前医疗急救药械及物资存放、急救设备清洁、急救人员上下班更换衣服、下班后洗浴清洁、垃圾临时存放等。至少包括更衣室2间、物资室1间、卫生间(含洗浴功能)。 功能用房或用地是指救护车停车位或停车库。 A级急救工作站平面布局参考,见附件1。 基本要求:急救工作站具备上水、下水、电源、供暖设施,配备相应办公及值班保障生活设备设施,至少安装1部院前医疗急救派车专用电话、1台工作用电脑,保障通讯网络畅通;院前医疗急救用房各功能分区合理,布局紧凑,原则上院前医疗急救人员值班室应设在建筑物的一层;值班室与救护车停车位之间的距离符合急救人员和救护车辆2分钟内出动的要求;洁污流线清楚,垃圾临时存放合理,符合院感管理基本要求;有氧气、危化品存放的站点应符合相关安全规范要求;在主通道出入口安装监控装置,符合消防等安全管理基本要求。 (二)B级急救工作站

最新 促进120急救中心建设的工作方案-精品

促进120急救中心建设的工作方案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乡交通事故、意外伤害、自然灾害和不可预测的重大突发性事件呈上升态势,医疗急救工作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市急救中心自年成立以来,较好地担负起了院前急救、社会急救、伤病员转运以及重大灾害抢救等任务,为挽救急症患者的生命,急危重病人、灾害事故伤员的院前抢救、途中监护和转送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作用,城市120急救工作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的重要组成局部。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但由于财力缺乏、急救网络不健全、硬件设施不完善、急救队伍结构不合理等因素,急救工作尚不能完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急救需要。 一、市120急救中心现状 市急救中心是市唯一合法的院前急救的专业医疗机构。现有职工36人,有6台在一线运行的救护车。车内设有配套的急诊急救药品、心电图机、自动呼吸机、心脏除颤仪、按压泵、吸痰器、气管插管、洗胃机、血糖仪和多功能监护仪等医疗设备。指挥调度室有3部普通型"120"急救专线电话,日常实行4台车24小时值班,急救半径平均8公里,反应时间市区平均为10分钟,环城路以外平均20分钟左右。 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多数设有急诊科,医院内基本都能形成急诊小区。急诊工作有组织领导,有相对固定的医护人员,从医疗诊室、医疗设备及床位设置来看,有两家大医院基本上能满足接收大批急诊抢救病人的需要,有的二级医院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接收大批急诊抢救病人的能力较差。被调查的2个大中型医院共有5辆急救车。 二、当前120急救中心存在突出困难和问题 1.没有形成有效的急救网络体系。目前我市急救工作主要依靠急救中心,无分站。由于急救服务半径大,反应时间长,虽然多家医院都有急诊科和救护车,但由于没有统一急救调度指挥系统,直接影响社会救援伤病员和院前急救的快速应急反应。 2.急救队伍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急救人员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不合理。编制人员已不能适应实际工作需要,人员经常超负荷运转。据调查,市急救中心现有36名职工中,从学历上看,本科7人,占19.4%大专11人,占30.5%中专6人,占16.6%高中及高中以下人员12人,占33%从职称上看,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10人,分别占卫技人员总数的11%27%和55%一线人员职称偏低,高层次、高素质人员缺乏,医疗质量难以保证。 3.急救中心的社会知名度、美誉度还不高。有许多市民对急救中心不甚了解,有的市民虽呼叫过120但认可度不高。

急救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XX市XX区急救中心建设项目 (二)项目建设地址:位于XX市XX区三龙大道东侧“到劳处”XX市XX区人民医院内 (三)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新建急救中心业务用房建筑面积275平方米,配置急救车2辆、车载设备、指挥调度设备等医疗急救设备;配套建设给排水工程、配电及照明工程、消防安全系统、通讯和计算机、避雷系统、通风系统、供氧系统等工程。 (四)项目总投资:本工程项目总投221万元,项目建设资金拟申请中央专项资金及地方配套资金办法解决。拟申请中央专项资金121万元,占总投资的54.75%;地方配套资金100万元,占总投资的45.25%。 (五)项目建设单位:XX市XX区人民医院 (六)项目建设单位负责人:林健敏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及范围 (一)编制依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2009年3月17日)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发[2002]13号)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国办发【2003】82号)

4、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编制的《农村急救体系建设方案》 5、《急救中心建设标准(2008年)》 6、XX省壮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社会处、卫生厅规划财务处《关于编报农村急救体系2011年建设项目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投资计划的通知》(2011年5月20日) 7、《XX市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草案) 8、《XX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09-2012)》 9、XX市XX区人民医院《关于编写XX市XX区急救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 (二)研究范围 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研究XX市和XX区卫生事业的现状和发展目标;根据XX 市和XX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XX市XX区急救体系建设进行了研究和预测,提出合理的建设规模和建没内容,根据建设条件对项目的选址、总平面布置、公用工程、消防、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分析,根据建设规模和内容进行了投资估算,并制定了资金筹措方案和融资分析,进行了项目的社会评价和风险分析等。 三、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必要性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 党的十七大将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把卫生事业发展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卫生事业将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全民族健康素质的不断提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基层卫生工作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关系

急救中心建设标准

急救中心建设标准 (2008年报批稿)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 第三章规划布局与建设用地 第四章建筑面积指标 第五章建筑标准 第六章建筑设备标准及救护车的配备第七章相关指标 附件条文说明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各级急救中心建设,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院前急救能力,完善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特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是急救中心建设项目科学决策和合理确定建设规模的国家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急救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的依据,是有关部门审查项目设计和对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监督、检查的标准尺度。 第三条本标准所指急救中心包括急救中心、独立建制的急救分中心和独立建制的急救站。 第四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急救中心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项目。由急救中心直接管理的急救分中心、急救站(下称直属急救分中心、直属急救站)参照本标准有关章节执行。 第五条急救中心建设应具备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活动医疗救援保障的能力。 第六条城市的急救网络由急救中心、急救分中心和急救站三级机构组成。急救网络层级的设置应根据城市规模确定。 第七条急救中心及其网络的建设,应由各级政府负责,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卫生政策,符合所在地区城市总体规划和区域卫生规划的要求,适应项目所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新建急救中心应按照立足当前、考虑发展、适度超前的原则,处理好发展与需求的关系。现有急救中心的改建、扩建,应合理利用原有设施,厉行节约,避免浪费。 第八条急救中心的建设,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尚应遵守国家现有

标准、规范和定额、指标的规定。 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 第九条城市救护车辆的配备按每5万人1辆配置,此配备包括救护车的备车。 第十条急救中心规模按城市应配备救护车的总数来确定,具体可分为5辆、10辆、20辆、30辆、40辆、50辆、60辆和60辆以上等。 第十一条急救中心用房包括指挥调度、业务、行政办公、后勤保障等功能用房;直属急救分中心用房包括业务、行政、后勤保障等功能用房;直属急救站用房包括业务和后勤保障功能用房组成。 第十二条直辖市、省会城市的急救中心宜具备培训功能,并有相应的培训设施、设备;其他城市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第十三条急救中心应设置一定数量的停车位,其数量和面积指标按当地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急救中心的配套设施应坚持专业化协作和社会化服务的原则,尽量利用现有基础设施。 第三章规划布局与建设用地 第十五条急救中心、急救分中心和急救站的设置和布局,应根据所在地区的急救服务半径、人口、交通、经济水平、重点区域以及需求量等综合条件确定。 第十六条每个地、市必须设一个急救中心或独立建制的急救分中心、急救站,且独立设置。直属急救分中心和直属急救站应按城市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可独立设置,也可依托医院设置,一般宜按18~50平方公里设一个分中

不用选也能报销的北京市医保定点A类医院及医保定点医院

医保不用选也能报销的北京市医保定点A类医院、专科医院和中医医院名单 A类定点医院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2、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5、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6、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7、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8、北京积水潭医院 9、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 1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11、中日友好医院 12、北京大学首钢医院 1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14、北京市健宫医院 15、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 16、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 17、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18、北京市石景山医院 19、北京世纪坛医院(北京铁路总医院)

专科医院和中医医院名单 东城 1151001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医三级甲 115100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中医三级甲 1151003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附属鼓楼中医医院中医二级甲 1151004中国中医研究院骨伤科医院中医三级 1151005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门诊部中医 1151006北京天安中医院中医一级 1151007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东城中医门诊部中医 1151008北京市东城区中医药学会东单中医门诊部中医 115200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专科三级甲 1152002北京市东城区妇幼保健院专科二级甲 1153001北京市东城区精神卫生保健院专科一级甲 1154001北京地坛医院专科三级甲 1155001北京市东城区口腔医院专科 1155002北京市东城区急救站专科 1155003北京地坛口腔门诊部专科 西城 2110013北京市丰盛中医骨伤专科医院(北京市西城区丰盛医院)中医二级2151001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中医二级甲 2130016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西单门诊部中医 215300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专科三级甲 2154001北京市结核病控制研究所专科三级甲 2155001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心血管

为什么北京有两套急救系统,120和999

为什么北京有两套急救系统,120和999? 近日,南航乘客张先生的遭遇引发社会关注,先是突发疾病无人抬下飞机只能自己爬上救护车,此后又疑被999救护车舍近求远送医延误诊治。11月30日,即事发21天后,999终于首次公开回应。 在这篇通稿中,999称“患者不配合治疗”,而999的检查恰当、符合规范。并表示,患者若有异议应通过法律途径,“不应误导舆论,影响稳定”。 生活在其他城市的人们可能会对999救护车略感陌生。放眼全国,北京是唯一一个拥有两套急救系统的城市——北京市卫生局直属的北京急救中心(120)以及北京市红十字会直 属的北京红十字急救中心(999)。 如今,999急救中心的呼叫量已经占到北京总量的三四成。北京两套急救系统并行的体制是如何形成的?999急救中心和120急救中心相比,又有什么区别? 直到本世纪初,北京还是120一家独大 北京两套急救系统建立起来都是近二三十年的事情,改革开放之初,北京只有一个急救站。 1982年,中国和意大利两国政府在洽谈一笔贷款项目中, 中方提出在北京建立急救中心的设想。经过与意方多轮协商,意方决定将原本180万美元的赠款提高到800万美元,意大

利政府还捐赠了42辆救护车。 1988年3月25日,北京急救中心正式落成,同时开通120呼叫电话。1996年,中国卫生部、中国邮电部就规定中国 急救特服电话号码为120。 据《京华时报》报道,上世纪90年代进入北京急救中心的 医生谭帅回忆,那时市急救中心只有百十号急救人员、七八十辆救护车,不到现在的1/5,而且当时还没有999。不过 那时北京没现在这么大,人没这么多,路也没这么堵,“那时主城区也就到三环,从和平门出发跑一趟通州、门头沟都很快。夜里有两辆车在外头转悠,全北京都够了”。 急救市场缺口极大,999应运而生 不过在上世纪90年代,北京市民对急救车的需求量已经逐 年攀升。据《中华全科医师杂志》的统计数据,1992年北 京急救中心的急诊人次为16308,其中通过救护车进行院前救治的有3537人次;到1999年,急诊人次已经攀升至29603,而院前救治更是达到9110人次。 999急救中心就是在这时应运而生。2001年5月18日,经原国家邮电部电信总局和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批准,999急救热线正式开通。据公开资料显示,999急救中心隶属于北京市红十字会,是经北京市编办批准的事业单位,用于北京市市民的医疗救护、应急救援、社会救助等服务。 竞争带来改变,救护车的硬件和服务水平都有提升

999急救中心方案

999急救中心QChat应用 微网信通(北京)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2010-10

目录 目录 (2) 一、项目概述 (1) 1项目需求分析 (1) 1.1支持快捷、高效、灵活的调度功能 (1) 1.2系统具有高可靠性和安全性 (1) 1.3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1) 2项目技术背景 (1) 2.1系统网络简介 (1) 2.2中国电信天翼对讲技术优势 (1) 2.3定位技术简介 (2) 2.4地理信息系统 (GIS: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2) 二、解决方案 (3) 1建设思路 (3) 2系统设计 (3) 2.1系统设计原则 (3) 2.2系统整体结构组成 (4) 2.3系统网络拓扑结构 (5) 2.4调度分组架构 (5) 2.5调度台与指挥大厅对接 (6) 2.6互通网关 (7) 3系统软、硬件组成 (8) 3.1调度台系统 (8) 3.2车载终端 (10) 3.3互通网关 (12) 三、系统功能 (14) 1终端功能 (14) 1.1通信对讲功能 (14) 1.2卫星定位功能 (14) 2调度台功能 (14) 2.1调度台通信功能 (14) 2.2调度台卫星定位功能 (15) 2.3调度台系统管理功能 (16)

3系统应用 (16) 3.1“999急救”调度 (16) 3.2重大事故医疗急救 (16) 3.3公益广告发布 (16) 四、系统相关技术参数 (17) 1车载机技术参数 (17) 2调度台技术参数 (17) 3互通网关技术参数 (18) 五、系统特点及技术优势 (19) 1系统特点 (19) 1.1增强功能丰富 (19) 1.2集成界面风格 (19) 1.3临时调度 (19) 1.4性价比高 (19) 1.5易用性强 (19) 1.6高可靠性和安全性 (19) 1.7系统结构开放 (19) 2系统技术优势 (20) 六、公司简介 (21) 七、售后服务 (22) 1.客服热线 (22) 2.不间断的服务时间 (22) 3.高标准的服务原则 (22) 4.完善的客服系统 (2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