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9高考语文复习课内文言文知识点

2019高考语文复习课内文言文知识点

2019高考语文复习课内文言文知识点
2019高考语文复习课内文言文知识点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文言知识点总结

一、通假字

1、鼓瑟希,铿尔:()

2、莫春者,春服既成:()

3、唯求则非邦也与:()

二、古今异义

1、如会同,端章甫古:今:

2、加之以师旅古:今:

三、活用现象

1、端章甫:

2、风乎舞雩:

3、三子者出,曾晳后:

4、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5、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

6、异乎三子者之撰:

四、特殊句式

1、以吾一日长乎尔()

2、毋吾以也()

3、不吾知也()

4、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5、摄乎大国之间()

6、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7、异乎三子者之撰()

8、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9、夫三子者之言何如()10、为国以礼()

五、重点实词

1、居则曰:居()

2、摄乎大国之间:摄()

3、加之以师旅:加()

4、比及三年:比及()

5、且知方也:方()

6、舍瑟而作:舍();作()

7、异乎三子者之撰:撰()

8、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何伤()

9、咏而归:咏()10、吾与点也:与()

11、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让()

六、重点虚词

1、以(1)以吾一日长乎尔()(2)毋吾以也()

(3)则何以哉()(4)加之以师旅()

2、如(1)如或知尔()(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3)如其礼乐()

3、亦各言其志也已矣(亦:)

4、唯求则非邦也与(唯:)

5、而(1)子路率尔而对曰()(2)舍瑟而作()

(3)非诸侯而何()

七、一词多义

1、方(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2)且知方也()

2、尔(1)以吾一日长乎尔()(2)子路率尔而对曰()

3、如(1)如或知尔()(2)如五六十()(3)如其礼乐()

4、为(1)由也为之()(2)愿为小相焉()(3)赤也为之小()

5、以(1)以吾一日长乎尔()(2)毋吾以也()

(3)则何以哉()(4)加之以师旅()(5)以俟君子()6尔:(1)以吾一日长乎尔()(2)子路率尔而对曰()7言:(1)亦各言其志也()(2)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劝学》知识点总结

(1)通假字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知明而行无过()

君子生非异也()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2)古今异义

博学古义: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

参古义: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

疾古义:例:声非加疾也(这里指声音宏大);疾风知劲草。

今义:

假古义:例:假舆马者。

今义:

金古义:例:金就砺则利。

今义:

爪牙古义:例:蚓无爪牙之利。

今义:

用心古义:例:用心一也。

今义:

(3)词类活用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

其曲中规(曲:)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

故木受绳则直(直:)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善:)

用心一也(一:)

(4)一词多义

于:寒于水()

善假于物也()

取之于蓝()

而: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终日而思矣()

而见者远()

锲而舍之()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者:假舟楫者()

不复挺者()

焉:风雨兴焉()

圣心备焉()

按照“之”字的意义的用法,选出全是代词的一项()

①青,取之于蓝②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③不如须臾之所学也④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⑤冰,水为之⑥君将哀而生之乎⑦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⑧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A.②③⑤

B.①⑤⑥

C.③⑦⑧

D.④⑤⑧

(5)特殊句式与固定格式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用心一也()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用心躁也()

无以至千里()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輮以为轮()

輮使之然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复习归纳

一、掌握下列文言词

1、宦者令: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2、舍人: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3、和氏璧:得楚和氏璧()

4、遗(wèi):使人遗赵王书()

5、即:即患秦兵之来()

6、斧质: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7、宜:宜可使()

8、曲:曲在赵()

9、均:均之二策()

10、必:王必无人()

11、奏:相如奉璧奏秦王()

12、却:相如因持璧却立()

13、修敬: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14、倨(jū):礼节甚倨()

15、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16、有司:召有司案图()

17、决:决负约不偿城()

18、径道:从径道亡()

19、间:间至赵矣()

20、拔:其后秦伐赵,拔石城()

21、靡:左右皆靡()

22、怿(yì):于是秦王不怿()

23、已而:已而相如出()

24、望: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25、高义:徒慕君之高义也()

26、孰与: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27、驽:相如虽驽()

二、出自本文的成语

完璧归赵怒发冲冠负荆请罪刎颈之交

三、通假字

1、可予不()

2、臣愿奉璧往使()

3、召有司案图()

4、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四、一词多义

1、于:①君幸于赵王()

②故燕王欲结于君()

2、负:①宁许以负秦曲()

②秦贪,负其强()

③决负约不偿城()

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3、以: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②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③以勇气闻于诸侯()

④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⑤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4、见:①徒见欺()

②大王见臣列观()

5、舍:①舍相如广成传舍()

②舍相如广成传舍()

6、因:①不如因而厚遇之()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7、顾: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②顾吾念之()

③顾野有麦场(《狼》)()

④念父母,顾妻子(《报任安书》)()

⑤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8.幸:①而君幸于赵王()

②大王亦幸赦臣()

③则幸得脱()

9、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③相如引车避匿()

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五、词类活用

1、宁许以负秦曲()

2、臣请完璧归赵()

3、乃前曰()

4、舍相如广成传舍()

5、间至赵矣()

6、卒廷见相如()

7、毕礼而归之()

8、左右欲刃相如()

9、相如奉西入秦()

10、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11、大王必欲急臣()

12、乃使其从者衣褐()

13、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14、秦王恐其破璧()

15、为刎颈之交()

16、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17、使:秦王使使者告赵王()

18、以勇气闻于诸侯()

词类活用补充

名词作动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②左右欲刃相如()

③乃使从者衣褐()④怀其璧()

⑤蔺相如前曰()⑥臣乃敢上璧()

⑦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⑧臣语曰()

名词作状语:

①而相如庭斥之()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③奉璧西入秦()④乃前曰()

⑤间至赵矣()

意动用法:

①且庸人尚羞之()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形容词作动词:

①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形容词作名词:

①而绝秦赵之欢()②宁许以负秦曲()

动词作名词:①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六、古今异义的词

1、指示:古义:今义:

2、约束:古义:今义:

3、得罪:古义:今义:

4、明年:古义:今义:

5、前进:古义:今义:

6、宣言:古义:今义:

7、鄙贱:古义:今义:

七、句式归纳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2、蔺相如者,赵人也。()

3、求人可使报秦者。()

4、何以知之()

5、君幸于赵王。()

6、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7、今君乃亡(于)赵走(于)燕。()

8、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

9、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10、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11、得罪于大王()

12、不如因(之)而厚遇之。()

13、使不辱于诸侯。()

14、请奉盆缶(于)秦王。()

15、遂与秦王会(于)渑池。()

16、拜送书于廷()

《琵琶行》文言文知识梳理

一、通假字

曲终收拔当心画

二、古今异义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老大嫁作商人妇()

又闻此语重唧唧()

因为长句()

暮去朝来颜色故()

凄凄不似向前声()

三、一词多义

(1)言

感斯人言()凡六百一十六言()

自言本是京城女()

(2)命

遂命酒()命曰[琵琶行] ()

(3)为

因为长句()初为【霓裳】后【六幺】()为君翻作【琵琶行】()

(4)暂

凝绝不通声暂歇()

如听仙乐耳暂明()

(5)幽

别有幽愁暗恨生()

幽咽泉流冰下难()

野芳发而幽香()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6)语

琵琶声停欲语迟()

今夜闻君琵琶语()

(7)暗

寻声暗问弹者谁()

别有幽愁暗恨生()

偏听则暗()

四、词类活用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遂命酒()

歌以赠之()

商人重利轻别离()

五、文言句式

1、转徒于江湖间()

2、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3、问其人,本(是)长安倡女()

4、送客(于)湓浦口()

5、使(之)快弹数曲()

6、沉吟放拔插(于)弦中()

7、感斯人言()

念奴娇赤壁怀古知识点归纳

通假字

早生华发()一尊还酹江月()

2.古今异义词

大江东去江古().今().

千古风流人物风流古().今:().

故国神游故国古:().今:().

3.一词多义

故垒西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国有大故,则令民各守其闾(《周礼·地官·乡大夫》)()无缘无故(成语)()

广故数言欲亡(《史记·陈涉世家》)()

微君言,臣故将谒之(《韩非子·难一》)()

求也退,故进之(《论语·先进》)()

4.词类活用

大江东去(). 樯橹灰飞烟灭()5.文言句式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师说》

一、虚词

1. 乎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3)其皆出于此乎()(4)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2. 而

(1)人非生而知之者()

(2)惑而不从师()

(3)吾从而师之()

(4) 择师而教之()

(5)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6)小学而大遗()

(7)则群聚而笑之()

3. 之

(1)古之学者必有师()

(2)人非生而知之者()

(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6)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7)圣人之所以为圣()

(8)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11)郯子之徒()

(1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13)作师说以贻之()

4. 其

(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4)其皆出于此乎()

(5)其可怪也欤()

5. 于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而耻学于师()

(3)于其身也()

(4)皆出于此乎()

(5)不拘于时()

6. 也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4)其可怪也欤()

二.实词

1.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或师焉,或不焉。()

(3)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2.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义:()

(5)吾从而师之古义:()

(6)今之众人古义:()

(7)小学而大遗古义:()

3. 一词多义

(1)师a古之学者必有师()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吾从而师之()

d吾师道也()

(2)传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3)道a传道受业解惑也()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道相似也()

(4)惑a惑之不解()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c惑而不从师()

4. 词类活用

(1)吾师道也()

(2)吾从而师之()

(3)而耻学于师()

(4)孔子师郯子()

(5)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6)小学而大遗()

(7)吾未见其明也()

(8)惑而不从师()

(9)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三、文言句式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3)而耻学于师()(4)师不必贤于弟子()

(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6)不拘于时()

四、重点句子翻译

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译文:

2.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译文:

3.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译文:

4.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文:

5.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译文:

6.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惑师焉,惑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译文:

7.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译文: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梳理

一、通假字长乐王回深父

二、词类活用

1、始舍于其址。

2、名之曰褒禅。

3、有泉侧出。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5、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6、而其见愈奇。

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8、火尚足以明也。

9、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1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11、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三、古今异义

1.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

今义:数词。

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

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3.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

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4.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

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5. 于是余又叹焉。

古义:

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

四、虚词

1、以故其后名之曰

2、距其院东五里

3、独其为文犹可识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5、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6、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7、而余亦悔其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8、视其左右

9、谬其传

10、咎其欲出者

11、其孰能讥之乎?

(二)“以”:

1、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2.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3.险以远。

4.由山以上。

5.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6.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7.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五、特殊句式

1、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2、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3、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4、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5、不随以止也

6、此余之所得也!

7、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六、翻译句子

1.既其出,则或责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2.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3.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鸿门宴》知识点

1.给下列括号前的字注音。

飨()士卒美姬()鲰()生厄()酒樊哙()瞋()目目眦()跽()参乘()啖()之桮()杓

2.指出下列句中通假字

①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 ( )

②张良出,要项伯 ( )

③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④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

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

⑥.置之坐上( )

⑦成五采( )

3.解释下列句中括号前的字

(1)沛公军()霸上(2)为()击破沛公军!

(3)范增说()项羽曰(4)财物无所()取

(5)素()善留侯张良(6)张良是()时从沛公

(7)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8)私()见张良,具()告以事(9)亡()去不义(10)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11)曰:“固( )不如也 (12)且( )为之奈何?

(13)君安( )与项伯有故?(14)秦时与臣游( )项伯杀人,臣活( )之(15)今事有急,故幸( )来告良(16)沛公曰:“孰与( )君少长?

(17)”良曰:“长于( )臣(18)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 )事之(19)张良出,要( )项伯(20)秋毫不敢有所( )近

(21)所以( )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 )与非常( )也。

(22)愿伯具( )言臣之不敢倍( )德也(23)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 )项王。(24)因( )言曰(25)不如因善遇( )之。

(26)沛公旦日从( )百余骑来见项王(27)臣与将军戮力( )而攻秦

(28)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 (29)然不自意( )能先入关破秦

(30)令将军与臣有郤( ) (31)不然,籍何以( )至此?

(32)”项王即日因( )留沛公与饮 (33)范增数目( )项王

(34)若( )入前为寿(35)因( )击沛公于坐

(36)不者,若属( )皆且( )为( )所虏。

(37)军中无以( )为乐(38)常以身翼( )蔽沛公

(39)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 (40)项王按剑而( )跽

(41)起,立而( )饮之(42)臣死且( )不避,卮酒安( )足辞

(43)杀人如( )不能举( ) (44)刑( )人如恐不胜( )天下皆( )叛之

(45)窃( )为( )大王不取也

(46)项王未有以( )应(47)沛公起如( )厕

(48)大礼不辞( )小让( ) (49)如今人方为( )刀俎

(50)会( )其怒,不敢献 (51)相去( )四十里

(52)道( )芷阳间( )行(53)度( )我至军中,公乃( )入。”

(54)沛公已去( ),间( )至军中(55)“沛公不胜( )杯杓

(56)谨( )使臣良奉白璧一双 (57)闻大王有意督过( )之

4.解释下列句中古今异义的词:

①沛公居山东时( )

②约为婚姻(婚姻( )

③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

④而听细说()

5、解释下列一词多义

⑴.谢

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

②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

③乃令张良留谢( )

⑵.辞

①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 )

②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

⑶故

①君安与项伯有故?( )

②故听之( )

③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

⑷且

①且为之奈何( ) ?

②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 )

⑸幸

①妇女无所幸( )

②故幸来告良( )

⑹之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

②为之奈何?( )

③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④今者有小人之言( )

⑤珍宝尽有之( )

⑺去

①相去四十里( )

②脱身独去( )

⑻于

①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②长于臣( )

③复得见将军于此( )

⑼因

①不如因善遇之( )

②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

③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

⑽为

①使子婴为相( )

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 !

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 !

④军中无以为乐( )

⑤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

⑥何辞为( ) ?

(11)如:

①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②沛公起如厕

③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12)以

①具告以事

②籍何以至此

③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④还军霸上,以待项王

6.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现象,并解释:

(1)军霸上( ) (2)籍吏民( )

(3)范增数目项王( ) (4)道芷阳间行( )

(5)沛公欲王关中( ) (6)于是项伯复夜去( )

(7)吾得兄事之( ) (8)日夜望将军至( )

(9)常以身翼蔽沛公( ) (10)头发上指( )

(11)道芷阳间行( ) (12)项伯杀人,臣活之( )

(13)从百余骑( ) (14)素善留侯张良( )

(15)臣活之( ) (16)拔剑撞而破之( )

7、指明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

(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 (3)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 (4)亚父者,范增也。( ) (5)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 )

(6)此亡秦之续耳。 ( ) (7)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

(8)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

(9)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 )

(10)具告以事 ( ) (11)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

(12)得复见将军于此 ( ) (13)籍何以至此( )

(14)大王来何操 ( ) (15)沛公安在 ( )

(16)珍宝尽有之( ) (17)若属皆且为所虏( )

(18)为击破沛公军( ) (19)加彘肩上( )

8.请在句子后面括号中填上相关成语

①秋毫不敢有所近()

②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③劳苦而功高如此()

④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9.翻译下列句子。

1. 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2.为之奈何?

3.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4.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5.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6.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7.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为所虏。

8.今者项王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9.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10.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11.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陈情表》知识点

一、通假字

1、夙遭闵凶:()

2、零丁孤苦:()

3、常在床蓐:()

4、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

二、词

(一)古今异义

1、臣欲奉旨奔驰

古义:()今义:()

2、实为狼狈

古义:()今义:()

3、则告诉不许

古义:()今义:()

4、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古义:()今义:数量少

5、听臣微志

古义:()今义:用耳朵接受声音

6、九岁不行

古义:()今义:不可以

7、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A、古义:()今义:表示另提一件事

B、古义:()今义:(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

8、寻蒙国恩

古义:()今义:寻找

9、臣之辛苦

古义:()今义:指劳累的意思

10、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古义:()今义:指动物

11、后刺史荣举臣秀才

古义:()今义:科举考试中,最低一级考中者

(二)一词多义

1、矜

(1)不矜名节()(2)愿陛下矜悯愚诚()(3)犹蒙矜育()

2、行

(1)行年四岁()(2)九岁不行()

3、薄

(1)门衰祚薄()

(2)但以刘日薄西山()

4、见

(1)慈父见背。()

(2)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5、当

(1)当侍东宫()

(2)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6、拜

(1)诏书特下,拜臣郎中()

(2)谨拜表以闻()

7、息

(1)晚有儿息()

(2)气息奄奄()

8、朝

(1)朝不虑夕()

(2)逮奉圣朝。()

(3)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4)且臣少让伪朝。()

9、日

(1)日薄西山()(2)保养刘志日短()10、亲

(1)躬亲抚养()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11、夙

(1)夙遭闵凶()(2)夙夜忧叹()

(三)词类活用

1、臣待汤药。汤药:()

2、躬亲抚养,抚养:()

3、则刘病日笃。日:()笃:()

4、夙遭闵凶。闵凶:()

5、猥以微贱。微贱:()

6、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远:()

7、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终: ()

8、①具以表闻。②谨拜表以闻。闻:()

9、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外:()

10、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内,()

1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上:()

12、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犬马:()

三、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本图宦达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二)省略句

少仕(于)伪朝

逮(臣)奉圣朝,沐浴(于)清化

未尝废离(祖母)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陛下),(陛下)不许

前太守臣逵察臣(为)孝廉

后刺史臣荣举臣(为)为秀才

拜臣(为)郎中

除臣(为)洗马

具以表闻(陛下)

拜表以闻(陛下)

(三)被动句

慈父见背

沐浴清化

寻蒙国恩

犹蒙矜育

刘夙婴疾病婴,被……缠着。(四)倒装句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状语后置句)

2020年高考模拟复习知识点试卷试题之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考点分布表及

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考点分布表及2017 年复习建议 一、近五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卷整体概况 纵览2019 到2016 五年全国卷试题 均没有多大变化; 从试卷结构按排角度 看, 从命题设计角度看,试题能够均匀分布各知识点,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教 学目标,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从试题题量上看,题量安排科学,分值设计合理,难度适中,考点全面; 从考查形式上看,命题灵活多样,能够针对考生的实际,使每一位考生都能展示自己的真实水平。 、近五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卷各版块纵向分析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从2016 年到2019 年,论述类文本都是全国卷试题的必考内容,设置三道小题,均为客观题,每小题3 分,共9分。 选材一般是社会科学类文章或自然科学类文章,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文学艺术等。注重人文科学知识的传播,凸显其文化含量、人文价值、教化作用。选文一般在1000 字左右。从近五年考查的篇目看,社 会科学类文本占主导,自然科学类文本只是偶尔出现。 2017 年,全国I 卷是文艺论文,全国II 卷是史学论文; 2015 年和2016 年,全国I 卷是史学论文,全国II 卷是文艺论文; 2016 年全国III 卷兼顾文学与史学。 2017年、2015年的史学论文都与现实密切相关,如2017年论述古代食品安全监管问题,2015 年论述宋代的金融特点。 在考点安排上看,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分析概括文章内容成必考点。

从试题难度看,近几年的试题考查更灵活,要将各选 错误选项设置更加隐蔽,有一定难度,需项与原文进行认真分析比较。 (二)古代诗文阅读 1、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综合翻译(2019届用)

文言文翻译教学案 主备人:许志海刘云龙靳超峰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的基本要求。 2、通过课文中的例句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利用掌握的方法解决课外的文言语句的翻译中出现的问题。 二、教学过程 【技巧】 第一招:留——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器物、书名、度量衡的词,皆保留不动。 例:1.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至和元年七月某一天,临川王安石记下此文。 2.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贾谊《过秦论》) 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这些人沟通他们的意见。 3.褒禅山亦谓之花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褒禅山也称作花山,唐代和尚慧褒开始在山麓筑屋定居。 4.罪细且不容,巨猾乃置不问,陛下不出伯献,臣不敢奉诏。(08安徽高考) 罪轻的人尚且不被宽容,罪重的人竟然放过而不过问,如果陛下不放逐伯献,我就不能接受诏令。 第二招:删——把无意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虚词删去。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句中停顿词、倒装句子的标志词、偏义复词的虚指成分。 例: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韩愈《师说》)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也”,句中短暂提顿)(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 2.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孔雀东南飞》) (“公姥”偏指“姥”:婆婆) 就可以告诉婆婆,及时把我遣送回娘家。

3.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已经出洞了,就有人埋怨那个(主张)要出来的人,我也后悔自己跟着他(出来)而没能尽情享受到游览的乐趣。 4.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苏洵《六国论》) 六国与秦国都是诸侯,他们的势力比秦国弱。 5.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陶渊明《桃花源记》) 山上有个小洞,(里面)好像有光亮。 6.噫吁嚱,危乎高哉!(李白《蜀道难》) 啊,多么高的山峰啊! 7.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 有什么简陋的呢? 第三招:换——古代表年岁、风俗的词要换,词类活用词的词要换,古今异意的词要换,通假字要换……换言之,留的留下,删的删去,其他的都是“换”的对象了。 (特别注意:“丁…忧”“下车”、“乞骸骨”及表示官职升降的词“除”、“拜”、“左迁”、“谪”、“召”“辟”“公车”) 例:1.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诸葛亮《出师表》) (古今异义:地位低,见识浅) 先帝不因为我出身卑微,见识短浅,(竟然不惜)降低自己身份委屈自己(而三顾茅庐)。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垂髫”古代年岁,三四岁至八九岁儿童;注意“弱冠”“及笄”“耄耋”,“期颐”等) 老人和小孩,都十分悠闲,各得其乐。 3.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轼《赤壁赋》) (十六。同时注意“晦”“朔”“望”) 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同客人划着小船在黄州赤壁下游玩。 4.履至尊而制六合。(贾谊《过秦论》) 登上皇帝的宝座而控制天下。 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2019年至2019高考文言文阅读

2019年高考语文课标卷一文言文阅读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绩甚著。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帝皆深纳之。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吏部尚书屠滽罢,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帝悉褒纳。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即时事,辄颦蹙不答。五年卒,年八十五。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 2019年高考语文课标卷二文言文阅读: 李揆字端卿,祖籍陇西成纪人,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少聪敏好学,善属. 文。开元末,举进士,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擢拜右拾遗。乾元初,兼礼部侍郎。揆尝以主司取士,多不考实,徒峻其堤防,索其书策,深昧.求贤之意也。其试进士文章,曰:“大国选士,但务得才,经籍在此,请恣.寻检。”由是数月之间,美声上闻,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大用。时京师多盗贼,有通衢杀人置沟中者,李辅国方恣横,上请选羽林骑士五百人以备巡检。揆上疏曰:“昔西汉以南北军相摄,故周勃因南军入北军,遂安刘氏。皇朝置南北衙,文武区分,以相伺

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五文言文阅读(三)(含解析)

文言文阅读(三) 一、(南昌市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温仲舒字秉阳,河南人。太平兴国二年,举进士,为大理评事。迁秘书丞,坐事除名。 未几,复起为右赞善大夫,通判睦州。端拱三年秋,彗星见 ...,召对 ..别殿,仲舒以为“国家平太原以来,燕、代之交,城守年深,杀伤剽掠,彼此迭见。大河以北,农桑废业,户口减耗。凋弊之余,极力奉边。丁壮备徭,老弱供赋。遗庐坏堵,不亡即死。邪人媚上,犹云乐输。加以兵卒践更,行者辛苦,居者怨旷。愿推恩宥,以绥民庶”。太宗嘉纳之,遂赦河北。淳化四年,罢知秦州。先是,俗杂羌人。羌人居于渭河之南,大洛、小洛门寨,多产良木,为其所据。岁调卒采伐给京师,必以赀假道于羌户。然不免攘夺,为民患。仲舒至,部兵历按诸寨,谕其酋以威信,诸部献地内属。既而悉徙其部落于渭北,立堡寨以限之。民感其惠,为画像祠之。会有言仲舒生事者,上谓近臣曰:“仲舒当以绥怀为务。古者伊、洛之间,尚有羌、 浑杂居,况此羌部内属,素居渭南,土著已久,一旦擅意斥逐,或至骚动,又烦吾关右 ..之民。”乃命知凤翔薛惟吉与仲舒对易其任。会内侍蓝继宗使秦州还,言得地甚利。乃召仲舒,拜户部侍郎。二寨后为内地,岁获巨木之利。咸平初,拜礼部尚书,罢政,出知河阳。逾年,知开封府。景德中并州缺守上以北门重镇须大臣镇抚非温仲舒不可令宰相谕旨仲舒不愿往大中祥符中进秩户部尚书三年,卒,年六十七。赠左仆射,谥恭肃。仲舒敏于应务。少与吕蒙正 契厚,又同登第 ..。仲舒黜废累年,蒙正居中书,极力援引,及被任用,反攻蒙正,士论薄之。 (选自《宋史·温仲舒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景德中/并州缺守/上以北门重镇须大臣/镇抚非温仲舒不可/令宰相谕旨/仲舒不愿往/大中祥符中/进秩户部尚书/ B.景德中/并州缺守/上以北门重镇须大臣镇抚/非温仲舒不可/令宰相谕旨/仲舒不愿往/大中祥符中/进秩户部尚书/ C.景德中/并州缺守/上以北门重镇须大臣/镇抚非温仲舒不可/令宰相谕旨仲舒/不愿往/大中祥符中/进秩户部尚书/ D.景德中/并州缺守/上以北门重镇须大臣镇抚/非温仲舒不可/令宰相谕旨仲舒/不愿往/大中祥符中/进秩户部尚书/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文言断句题需要理解句子大意、正确把握句间关系。从句意来看,“镇抚”的行为的发出者是“大臣”,且“非温仲舒不可”语意完整,因而“大臣镇抚”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A、C两项。“谕旨”意为“晓谕皇帝诏令”,“旨”作“谕”的宾语,结构完整,而“不愿往”的是“仲舒”,“仲舒不愿往”主谓之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D项。故答案为B项。 答案:B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2019高考语文复习课内文言文知识点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文言知识点总结 一、通假字 1、鼓瑟希,铿尔:() 2、莫春者,春服既成:() 3、唯求则非邦也与:() 二、古今异义 1、如会同,端章甫古:今: 2、加之以师旅古:今: 三、活用现象 1、端章甫: 2、风乎舞雩: 3、三子者出,曾晳后: 4、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5、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 6、异乎三子者之撰: 四、特殊句式 1、以吾一日长乎尔() 2、毋吾以也() 3、不吾知也() 4、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5、摄乎大国之间() 6、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7、异乎三子者之撰() 8、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9、夫三子者之言何如()10、为国以礼() 五、重点实词 1、居则曰:居() 2、摄乎大国之间:摄() 3、加之以师旅:加() 4、比及三年:比及() 5、且知方也:方() 6、舍瑟而作:舍();作() 7、异乎三子者之撰:撰() 8、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何伤() 9、咏而归:咏()10、吾与点也:与() 11、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让() 六、重点虚词 1、以(1)以吾一日长乎尔()(2)毋吾以也() (3)则何以哉()(4)加之以师旅() 2、如(1)如或知尔()(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3)如其礼乐() 3、亦各言其志也已矣(亦:) 4、唯求则非邦也与(唯:) 5、而(1)子路率尔而对曰()(2)舍瑟而作() (3)非诸侯而何() 七、一词多义 1、方(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2)且知方也() 2、尔(1)以吾一日长乎尔()(2)子路率尔而对曰() 3、如(1)如或知尔()(2)如五六十()(3)如其礼乐() 4、为(1)由也为之()(2)愿为小相焉()(3)赤也为之小()

2019年高考文言文翻译训练30则及答案

2019年高考文言文翻译训练30则及答案 一、二人并走 (前秦符融为冀州牧)有者姥逼劫于路,喝贼,路人为逐擒之。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既而还入、融正色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贼遂服罪。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捻,故知不善走者贼也。(《晋书·符融传》)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卧薪尝胆 勾践之围会稽也,嚼然叹曰:“各终于此乎?”种曰:“汤系夏台,文王囚麦里,晋重斗奔翟,齐小白奔苦,其卒王霸。由是观之,何速不为福乎?”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志会稽之耻邪?”身白操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宾客,赃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1、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 三、孟子少时(汉韩婴《韩诗外传》) 孟子少时,东家杀猪,孟子问其母曰:“东家杀猪何为?”母曰“欲唆汝。”其母自悔而言曰:“合怀妊是于,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今适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乃卖东家邻脉肉以食之,明不欺也。 1、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 四、小时了了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扎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扎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弃世为通好也。”元扎及宾客莫不奇之。大中大夫陈题后至,人以其言语之,起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住。”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袁虎少贫 袁虎少贫,尝为人佣,载运租。谢镇西经船行,其夜清风朗月,闻江诸闲估客船上有咏诗声,甚有情致;所诵五言,又其所未。尝闻,叹美不能已。即遣委曲讯问,乃是袁自咏其所作咏史诗。因此相要,大相赏得。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魏文侯问李克 魏文侯问李克:“吴之所以亡者何也?”李克对曰:“数战数胜。”文侯曰:“数战数胜,国之福也,兵以此亡者何也?”李克曰:“数战则民疲,数胜则主骄,以骄主制疲民,此其所以亡也。是故好战穷兵,未有不亡者也。” 1、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枯梧树 邻父有与人邻者,有枯梧树,其邻之父言梧树之不善也,邻人遽阀之,邻父因请而以为薪。其人不说曰:“邻者若此其险也,岂可为之邻哉!”此有所宥也,夫请以为薪与弗请,此不可以疑枯梧树之善与不善也。

2019年高考语文文言文文阅读真题汇编

2019年高考语文文言文文阅读真题汇编(WORD版本真题,共171页,名师解析答案,建议下载练习) 文言文知识梳理(一) 必修1 烛之武退秦师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2. 失其所与,不知.( ) 3. 无能为也已.( ) 4. 秦伯说.( ) 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今义:请客的主人或比赛、会议的承办者 古义: 2. 行李 ..之往来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古义: 3. 共其乏困 ..今义:疲劳古义: 4. 微夫人 ..之力不及此今义:妻子古义: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 鄙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敢竭鄙.怀,恭疏短引( ) 2. 焉

焉.用亡郑以陪邻( ) 朝济而夕设版焉.( )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 2. 越国以鄙.远( ) 3. 既东封.郑( ) 4. 与郑人盟.( ) 5. 既东.封郑( ) 6. 越国以鄙远.( )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 夫晋,何厌之有?( ) 2.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 3.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4. 是寡人之过也。( ) 六、文化常识检测。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和《公羊传》《穀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B. “爵”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侯,古爵位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位的第三等,比“伯”低一等。如晋侯比秦伯低一等。 C. 在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D. “陛下”是对皇帝的尊称,古代臣子不敢直接同皇帝交谈,就告诉站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

(完整word版)2019年高考语文各类必备知识点大全(最新打印版),推荐文档

2019年高考语文各类必备知识点大全 高考中出错率最高的字词 注意:括号内的为正确字。 1.安祥(详) 37.重迭(叠) 73.粗旷(犷) 109.蜂涌(拥) 2.甘败(拜)下风38.渡(度)假村74.针贬(砭) 120.复(覆)盖 3.三步(部)曲39.防(妨)碍75.震憾(撼) 121.复(覆)灭 4.食不裹(果)腹40.幅(辐)射76.凑和(合) 122.松驰(弛) 5.泊(舶)来品41.一幅(副)对联77.脉博(搏) 123.家俱(具) 6.按步(部)就班42.天翻地复(覆) 78.迫不急(及)待 124.欣尝(赏) 7.指手划(画)脚43.言简意骇(赅) 79.既(即)使 125.迷(谜)团 8.一愁(筹)莫展44.气慨(概) 80.追朔(溯) 126.精萃(粹) 9.穿(川)流不息45.一股(鼓)作气81.草管(菅)人命 127.偶而(尔) 10.哈蜜(密)瓜 46.悬梁刺骨(股) 82.娇(矫)柔(揉)造作 128.善(擅)长 11.挖墙角(脚) 47.再接再励(厉) 83.萎糜(靡)不振 129.迁徒(徙) 12.一诺千斤(金) 48.老俩(两)口84.沉缅(湎) 130.打腊(蜡) 13.不径(胫)而走49.黄梁(粱)美梦85.名(明)信片 131.蒜苔(薹) 14.做(坐)月子50.了(了)望86.默(墨)守成规 132.颂(诵)读 15.不落巢(窠)臼51.爱(艾)滋病87.大姆(拇)指 133.人材(才)

16.烩(脍)炙人口52.杀戳(戮) 88.沤(呕)心沥血 134.座(坐)落 17.洁白无暇(瑕) 53.痉孪(挛) 89.凭(平)添 135.雾淞(凇) 18.死皮癞(赖)脸54.美仑(轮)美奂90.出奇(其)不意 136.精减(简) 19.兰(蓝)天白云55.罗(啰)唆91.修茸(葺) 137.增殖(值) 20.鼎立(力)相助 56.蛛丝蚂(马)迹92.亲(青)睐 138.蹚(趟)水 21.磬(罄)竹难书 57.一如继(既)往93.弦(旋)律 139.装祯(帧) 22.入场卷(券) 58.鬼鬼崇崇(祟祟) 94.膺(赝)品 140.发韧(轫) 23.声名雀(鹊)起 59.金榜提(题)名95.渲(宣)泄 141.夜霄(宵) 24.笑咪咪(眯眯) 60.走头(投)无路96.寒喧(暄) 142.元霄(宵) 25.常(长)年累月 61.趋之若骛(鹜) 97.竭泽而鱼(渔) 143.九宵(霄) 26.公诸(之)于众 62.终身(生)事业98.滥芋(竽)充数 144.萤(荧)光 27.谈笑风声(生) 63.终生(身)受益99.世外桃园(源) 145.急燥(躁) 28.人情事(世)故 64.名不符(副)实 100.脏(赃)款 146.坐阵(镇) 29.有持(恃)无恐 65.不能自己(已) 101.回(迥)然不同 147.就序(绪) 30.额首(手)称庆 66.姿(恣)意妄为 102.弹(殚)精竭虑148.九洲(州) 31.旁证(征)博引 67.雄奇俊(峻)拔 103.张惶(皇)失措 149.俏(悄)然 32.饮鸠(鸩)止渴 68.身体姿式(势) 104.泰(淡)然处之 150.峻(竣)工 33.打破记(纪)录69.了了(寥寥)无几 105.床第(笫)之私151.编篡(纂) 34.名符(副)其实 70.尤(犹)如猛虎下山 106.老声(生)常谈152.格(恪)守

2019年高考全国Ⅲ卷 文言文阅读

2019年高考全国Ⅲ卷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 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曰:“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昔殷纣 ..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 武王 ..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武侯曰:“善。”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于是南平百越; 北并陈蔡,却三晋 ..;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 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 ..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B.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C.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D.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殷纣为商代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淫乐,暴敛酷刑,是有名的暴君。 B.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商激战,灭商,建立周王朝。 C.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的韩、赵、燕三国,史上又称“三晋”。 D.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吴起怜恤士卒,带兵屡建奇功。他本是卫国人,先是率鲁军抗齐得胜,后又率魏军攻陷秦国五城;这些战功都和他善于为将、与士卒同甘共苦密不可分。 B.吴起劝告魏侯,修德重于据险。魏武侯沿西河而下时,指出江河之固是魏国之宝;吴起表示,治国依据山河险固不如推行德政,修德才能免于国家灭亡。 C.吴起声名渐起,遭到公叔嫉妒。他虽然对田文担任魏相表示不悦,但不久就平复了心情;而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担心被害,于是逃往楚国。 D.吴起为楚建功,反而受到祸害。他到楚国后虽然屡建奇功,而原本的楚国贵戚却想加害于他,施暴者乱箭射击吴起;太子继位之后,这才诛杀作乱之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2)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 答案: 1.【解析】选B。 2.【解析】选C。“三家分晋”的“三家”指韩、赵、魏。

(完整word版)2019北京高考语文文言文答案详解

1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6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共19分) 左氏《国语》,其文深闳杰异,固世之所耽嗜而不已也。而其说多诬淫,不概于圣。余惧世之学者溺其文采而沦于是非,是不得由中庸以入尧、舜之道。本诸理,作《非国语》。 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父【1】曰:“周将亡矣!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今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而镇阴也。阳失而在阴,川源必塞。源塞,国必亡。人乏财用,不亡何待?若国亡,不过十年。十年,数之纪也。夫天之所弃,不过其纪。”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幽王乃灭,周乃东迁。 非曰:山川者,特天地之物也。阴与阳者,气而游乎其间者也。自动自休,自峙自流,是恶乎与我谋?自斗自竭,自崩自缺,是恶乎为我设?彼固有所逼引,而认之者不塞则惑。夫釜鬲而爨者,必涌溢蒸郁以糜百物;畦汲而灌者,必冲荡濆激以败土石。是特老妇老圃者之为也,犹足动乎物,又况天地之无倪,阴阳之无穷,以澒洞轇轕【2】乎其中,或会或离,或吸或吹,如轮如机,其孰能知之?且曰:“源塞,国必亡。人乏财用,不亡何待?”则又吾所不识也。且所谓者天事乎?抑人事乎?若曰天者,则吾既陈于前矣;人也,则乏财用而取亡者,不有他术乎?

而曰是川之为尤!又曰:“天之所弃,不过其纪。”愈甚乎哉!吾无取乎尔也。(取材于柳宗元《非国语》) 注释:【1】伯阳父:周朝大夫。【2】澒洞轇轕:弥漫无际广阔深远。 7.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不概于圣概:大略 ②不得由中庸以人舜、尧之道由:沿着 ③特天地之物也特:只是 ④是恶乎与我谋恶乎:于何、怎么会 ⑤必涌溢蒸郁以糜百物糜:使……腐烂 ⑥抑人事乎抑:还是 ⑦吾既陈于前矣既:既然 ⑧不有他术乎术:途径、原因 A.①⑦ B.②⑧ C.③⑥ D.④⑤ 7.A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和虚词。实词,考生需掌握高考要求的120个实词和常见的实词,同时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字词的意思。注意一

2018~2019年全国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

2018~2019年全国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2019年高考全国Ⅰ)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非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谊初入仕途,展现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推荐而入仕,当时年仅二十余岁,却让诸生自觉不如,不久得到文帝越级提拔,一年之间就当上太中大夫。 B.贾谊热心政事,遭到权要忌恨。他认为汉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应当全盘改变秦朝法令,因此触及权贵利益,受到诋毁,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 C.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 D.贾谊劝止封候,文帝未予采纳。文帝封淮南厉王四个儿子为候,贾谊认为祸患将自此兴起;数年之后,梁怀王堕马死,贾谊觉得未能尽责,悲泣而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2)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论语教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论语教案 【学情分析】 3.25日,校模拟考反馈,论语题得分率偏低,7分的问答题,平均得分2.6分,失分较大,且基础分的失分情况较为严重。 2011新高考样卷提示,论语题分值由4分提升至7分,分成甲、乙两小题的设置。其中,甲题偏重文本的理解、解读,而乙题偏重问题探究以及对经典文化的批判继承。 根据考纲变化,本阶段开始《论语》的强化复习,尽量做到甲题得分。 【教学总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明晰文本大意,并完成相关篇目的背诵; 过程与方法:通过回顾课文和习题演练,解决相应的文言基础知识,学会适当评价;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每一章节背后的思想支撑,并思考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及其思想在当今社会的批判继承。 【教学方法】 逐一讲授,课后看书巩固,练习强化 【课时安排】 复习计划总纲(1课时) 文言知识点落实及观点解读(13课时) 习题讲解(4课时) 共18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复习计划总纲及策略提要 呈现方式:ppt

一、考点解说 1.试题取材范围 10课自读课文: 《为政以德》、《克己复礼》、《知其不可而为之》、《仁者爱人》、《君子之风》、 《周而不比》、《诲人不倦》、《高山仰止》、《沂水春风》、《中庸之道》 2.课标《论语》解读的三个层次 《论语》是用古代汉语记载下来的以语录式样呈现的中华文化的经典。从语言来说,它是古代汉语;从形式上说,它是古代特有的对话文体;从内容上说,它是传统文化的源头。所以《<论语>选读》应该考虑到三个层次的复习内容:文字、文章和文化。 (1)文字 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积累 读懂文章、积累知识 (2)文章 章法技巧的分析和鉴赏 学习章法、培养能力 (3)文化 文化传统的评析和传承 传承文化、提升思想 ——其中,高考复习以落实“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积累”、“文化传统的评析”这两个知识点为主要目标。 3、《〈论语〉》中包含的孔子的主要思想内容 《为政以德》:德政主张 《克己复礼》:以礼治国 《知其不可而为之》:出仕入世的奋斗观 《仁者爱人》:仁爱观 《君子之风》:义利观,君子自我修养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周而不比》:人际交往观; 《诲人不倦》:教育观的价值及其现实意义。 《高山仰止》:感人的师生关系; 《沂水春风》:礼乐文化(礼乐治国); 二、复习策略 1、将十课内容烂熟于心,该背的必须背出,文句的理解与翻译也必须掌握个八九不离十,如此才有可能进行个性化的点评; 2、加强背诵,辅以笔答,全力消灭错别字; 3、整理、掌握孔子的几大思想观点的核心,认真解读课后的“文本解读”和“知识链接”,在精要处进行圈画或摘录,直至弄通弄懂透弄熟,只有了然于胸,才有现场应用的可能。

2019年高考全国卷真题分类汇编语文 专题4 文言文阅读

2019高考全国卷分类汇编专题四文言文阅读 考纲解读

真题链接 【2019·新课标I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 诸子百家 ..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 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 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 ..,乃悉草具其事仪 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 ..,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2020年高考模拟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译文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匿,罪灭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髡钳季布,衣褐衣,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因谓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 孝惠时,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吕后,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季布曰:“樊哙可斩也! 夫高帝将兵四十馀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 且秦以事于胡,陈胜等起。于今创痍未瘳,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郡,故特召君耳。”布辞之官。 楚人曹丘生,辩士,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季布。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间哉? 且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何足下拒仆之深也!”季布乃大说,引入为上客。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

2019年高考全国1卷文言文试题及翻译

2019年全国1卷文言文试题及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 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 ....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 诏令 ..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 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 ..,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 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 ..,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 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2019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六招制胜语文

2019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六招制胜 易错题诊断 文言翻译,高考试卷中要求直译,也就是字字落实。所谓字字落实,主要是判断每一个虚词、实词的用法和意义,找出通假字、古今异义字、活用词等,并做准确解释,还要把握句式特点和句子的语气。 具体来说,应从“留”“换”“补”“删”“调”“贯”六个方面进行。“留”,凡指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皆保留不动。“换”,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凡该换的,一律换之。“补”,即补出古代简练说法省略或隐含的内容,特别是对省略句。“删”,指删去那些无意义或没有必要译出的虚词。“调”,指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贯”,指文言句中带修辞方法的说法,用典用事的地方,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 可记住口诀: 文言翻译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1.(2019年湖北卷)把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 汉语。 二世祖讳伍,有善行,称善人公。……好施予,岁时勤力活家,人产计口给食,余悉以贩乡里贫乏者。门前植槐一株,枝叶扶疏,时作糜哺饿者于其下。……高祖讳重光,字廷宣。……丁巳,肃皇新三殿,求大木,取办贵竹。公至,彝人争以所知异木走报公。公深入其阻。冲风瘴疠,勤事以死。 事闻,特加恩恤,赐祭葬。壬戌秋,三殿告成,以公前绩诏赠太仆寺少卿。公性孝友,为颖川公次子,方龀而母沈安人亡。三事继母常、岳、卢,如

所生。两弟早夭,抚其遗孤,不殊己子。居乡,恂恂退让,君子也。遇事慷慨,不避艰险。 及卒,无一语及家事。世庙谕祭文,有“忠勤报国”之褒,故称忠勤公焉。 【解析】 (1)扶:古代的长度单位,四寸为扶。“枝叶扶疏”是说枝叶相距很近,意译为“枝叶繁茂”。“时作糜哺饿者于其下”既承前省主语(善人公),又是介宾短语(“于其下”)后置。翻译时既要“补”——补出主语,又要“调”——把“于其下”放到谓语“作”前。参考译文:家门前种有一棵槐树,枝叶繁茂,(善人公)时常在树下煮粥给饥民吃。 (2)所知异木:知道的奇异树木。走:跑。从文意通顺的角度应放到“争”的后面。参考译文:忠勤公到后,彝人争着跑去把他们知道的奇异树木告诉他。(3)“孝友”是两个单音节词,应“换”为双音节词。参考译文:忠勤公天性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颖川公的二儿子,刚换牙时母亲沈安人就去世了 2.(2019年福建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孟子去齐,充虞①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孟子?公孙丑下》 [注]①充虞:孟子弟子。

2019年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2019年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 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本题共4小题,19分2019年高考全国1卷)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非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谊初入仕途,展现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推荐而入仕,当时年仅二十余岁,却让诸生自觉不如,不久得到文帝越级提拔,一年之间就当上太中大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