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生物七年级上北师大版第3单元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第2课时光合作用的原理与应用教案

生物七年级上北师大版第3单元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第2课时光合作用的原理与应用教案

生物七年级上北师大版第3单元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第2课时光合作用的原理与应用教案
生物七年级上北师大版第3单元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第2课时光合作用的原理与应用教案

第2课时光合作用的原理与应用

一、教学目标

1、概述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场所。并能正确书写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2、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3、利用光合作用原理,分析、解决在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4、通过对光合作用实质的分析,形成从现象到本质的科学思维方式。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识别绿色植物叶片的结构、说出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说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3、探究对叶绿素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条件。

4、总结概括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阐明光合作用的实质意义。

5、光合作用原理对作物种植的指导意义。

难点:1、制作和观察叶徒手切片。

2、实施实验过程中单一变量的控制。

3、阐明光合作用的实质意义。

三、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光合作用在生产中的应用”的资料;

教师收集与本课相关的资料,制作PPT,准备面条燃烧释放能量演示实验。

四、教学过程

五、内容要点】

1、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能量转化:光能

化学能

水 + 二氧化碳 有机物 + 氧气

物质转化:无机物 有机物

2.实质: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3.意义:

(1)食(有机物)源 (2)能源

(3)氧源(维持大气中氧气与二氧化碳的相对稳定) 4.光合作用原理应用

高中生物教学案例光合作用

教学案例 高二(必修)光合作用 教学案例 光合作用 知识目标 1、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阐明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2、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解释有关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 1、通过查阅有关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的资料,培养学生查阅、整理资料的能力。 2、通过光合作用的一组探索性实验过程,使学生学会观察和记录植物生理实验现象的基本方法,初步明确从现象到本质的科学思维方式。 情感目标 1、通过光合作用一组实验的操作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探究精神。 2、通过光合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的教学,使学生意识到生物科学的价值,增强其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因此,“有机物的制造——光合作用”这一节既是本章的重点,也是全书的重点。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光合作用的概念是学生学得的第一个复杂的概念,如何以概念和形成途径使学生掌握光合作用概念,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因此有必要让学生通过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来分析、讨论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及产物,再以一组光合作用的探索实验加以检验。而光合作用的一组探索性实验能否成功,则是教学中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关键。本节的教学安排为3课时,第1课时讲授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第2课时光合作用的探索性实验,第3课时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及意义。 教法:(先学后教的方法)

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事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带到课堂上来进行交流,通过概述某科学家的实验过程或结果,启发学生通过分析和思考得出相应的结论。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教学内容如下:科学家实验过程或结果实验结论 海尔蒙特1648 木桶里栽柳5年,雨水浇灌,柳苗由2.3kg增重至76.8kg;90kg干土减重57g柳的增重来自水 普利斯特利 1771钟罩里的小鼠窒息而死;将小鼠与植物同时放入密封的钟罩内,小鼠生活正常植物能“净化”空气 英格豪斯 1779植物的绿色部分,只有在光下才能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光的重要作用 谢尼伯 1782发现照光时绿色植物吸收CO2,释放O2CO2是原料,O2是产物 索热尔 1804植物增重大于CO2吸收量减去O2释放量水是原料 萨克斯 1864发现照光时叶绿体中的淀粉粒才会增大有机物是产物 其教学目标有三:一是使学生领悟到光合作用的发现是许多科学家智慧的结晶和不懈努力的结果,因此要珍惜学习知识的机会;二是使学生领略科学家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接受科学素质的启蒙教育;三是通过光合作用发现过程分析其原料、条件和产物,为下一步探究实验做准备。 “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应注意的问题有: (1)选叶遮光应先暗处理。应选择生长健壮,便于接受光照的叶片,经过遮光处理后,再放入暗处2~3天。暗处理条件下,叶肉组织不能合成淀粉,细胞内积累的淀粉大部分被呼吸消耗或以蔗糖形式运出叶片。由于叶片内淀粉含量显著降低,从而为取得理想的实验效果创造了条件。 (2)对遮光——暗处理材料的光照时间应视光强度而定。实验当天的上午,强光照射3~4小时,下午实验效果显著;若上午使用实验材料,则必须在夜间用灯光照射处理材料,光线不强应延长光照时间。 (3)酒精脱色过程一定要采取隔水加热法(水浴)。当叶片在酒精里呈黄白色时,应先熄灭酒精灯。一定要注意安全,事先准备好湿抹布,一旦出现问题不要慌乱。 (4)酒精脱色处理的叶片脆而硬,用热水漂洗的作用主要是使叶片经过水化处理而变软,并为碘与淀粉的反应创造条件。 (5)滴加碘液的同时,注意观察叶片不同部位的颜色变化。 (6)处理好实验课上教师的讲解与学生活动的关系。在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掌握实验方法之后,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操作,并仔细观察和分析所看到的现象。 “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两个演示实验要力争演示成功,这两个实验效果往往不理想,原因是多方面的,要不断总结

北师大版光合作用教案

北师大版光合作用教案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第5章绿色开花动植物的生活方式 第1节光合作用 一、教材分析 教材先介绍光合作用的发现史,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对光合作用形成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通过几个不同类型的活动,引导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进行探讨。然后,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新鲜树叶的徒手切片,认识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最后,对光合作用的实质和重要意义进行总结归纳,通过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体会光合作用的实践意义。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别叶片的结构,说出叶片与其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概述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阐明光合作用的实质意义,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对作物种植的指导意义。 ●能力目标: 独立完成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操作,尝试制作叶的徒手切片,使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结构。 ●情感目标: 1、通过探索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等各种实验活动,初步领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认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生物界乃至自然界的意义,养成爱护一草一木的生态意识。 三、教学重点

1、探索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的实验。 2、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3、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四、教学难点 1、探究叶绿素在光下形成的实验。 2、制作和观察叶徒手切片。 五、教学课时:7课时 课题一从柳苗之谜说起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使学生领悟到光合作用的发现是许多科学家智慧的结晶和不懈努力的结果。 ②使学生领略科学家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接受科学素质的启蒙教育。 2、知识目标: ①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过程。 ②通过几个经典实验的图示,培养学生对图示进行分析,归纳的能力,初步领悟科学家研究的方法。 教学重点: 1、说出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2、解释发现光合作用实验的原理。 3、说明光合作用发现的意义。 教学难点:阐明发现光合作用实验的原理。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5.1《光合作用》公开课教案设计

2016~2017学年下学期漳平市南片教研协 作片 教研活动 公 开 课 教 案 时间:二○一七年三月九日 科目:生物 开课老师:漳平市永福中学李华庆

复习课:光合作用 学校:漳平市永福中学 开课人:李华庆 班级:永福初级中学八年级(4)班 时间:2017年3月15日上午第三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阐明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2、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解释有关的实际问题。3理解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4.理解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和产物; 5。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6。验证绿叶在光下能造淀粉; 能力目标1。锻炼学生对试验现象的分析讨论能力;2。正确分析观察实验现象,并得出相关结论; 3。使学生学会观察和记录植物生理实验现象的基本方法,明确从现象到本质的科学思维方式。 情感目标 1。通过光合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的教学,使学生意识到生物科学的价值,增强其学习兴趣和主动性。2。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材分析 初中生物教学中,光合作用是第一个复杂的概念,在实验基础之上,对光合作用的概念加以总结,让学生尝试用关系式的形式描述光合作用,并用语言加以描述。本课时中的内容之间相互联系,前后连续性强,每个实验在解决某个问题的同时,又发现和提出新问题,为整个光合作用提出新课题 教学重点 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实质。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和叶绿素等实验。 学情分析 学生此之前,已初步了解了光合作用的发现史;通过不同类型的实验探究活动,形成了对光合作用的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通过联系生产实际使学生体会光合作用的实践意义。 教法学法 适合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思维能力。 讲练结合,导学,归纳总结。 复习上节知识 1。植物体的结构层次:2。动物体的结构层次:3。动物结构层次多了什么? 4。植物体由六大器官组成,根、茎、叶、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生殖器官。 考向聚焦 1、题型分析: 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光合作用的原理及过程。 以识图分析题形式考查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产物的理解能力。

北师版七年级生物光合作用教案 新颖 完整 教学

新颖优质可下载完整 北师版七年级生物光合作用教案 绿色开花动植物的生活方式 第1节光合作用 一、教材分析 教材先介绍光合作用的发现史,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对光合作用形成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通过几个不同类型的活动,引导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进行探讨。然后,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新鲜树叶的徒手切片,认识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最后,对光合作用的实质和重要意义进行总结归纳,通过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体会光合作用的实践意义。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别叶片的结构,说出叶片与其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概述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阐明光合作用的实质意义,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对作物种植的指导意义。 ●能力目标: 独立完成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操作,尝试制作叶的徒手切片,使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结构。 ●情感目标: 1、通过探索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等各种实验活动,初步领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认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生物界乃至自然界的意义,养成爱护一草一木的生态意识。 三、教学重点 1、探索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的实验。 2、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3、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四、教学难点 1、探究叶绿素在光下形成的实验。 2、制作和观察叶徒手切片。 五、教学课时:7课时 课题一从柳苗之谜说起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使学生领悟到光合作用的发现是许多科学家智慧的结晶和不懈努力的结果。 ②使学生领略科学家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接受科学素质的启蒙教育。 2、知识目标: 第1 页共12 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光合作用练习新版北师大版

《光合作用》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将一颗1克重的樟树种子种到土地里几年后长城100多千克的大樟树,樟树能够增重,主要来自于() A、土壤中的无机盐 B、阳光 C、氧气 D、二氧化碳 2. 下图是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实验一个简图,该实验说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 A、氧气 B、水分 C、二氧化碳 D、有机物 3. 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天竺葵的绿色叶片放在暗处12小时,再将此叶片一半曝光,一半用锡箔遮光.经过一段时间光照后,用碘蒸汽处理叶片,结果发现叶片的曝光部分显蓝色,遮 光部分显棕色(如图),该实验的结论是() ①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②光合作用需要光③光合作用产生氧气④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4.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结果是:叶片遮光部分遇碘液不变色,见光部分遇碘液变蓝色。该实验可以证明() ①光合作用需要光 ②光合作用需要水 ③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④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 ⑤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 A、①④ B、①③④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5.图中的叶片,是把盆栽天竺葵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再夹上黑纸片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后从植株上取下的,用酒精除去这片叶的叶绿素后,滴上碘液,叶片上仅在夹黑纸片的位置不呈现蓝

褐色,这说明植物的光合作用() A、产生淀粉 B、需要二氧化碳 C、产生氧气 D、需要叶绿素 6. 如让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应选用() A、用酒精除去叶绿体中叶绿素的叶 B、有白斑的叶 C、不含叶绿体的叶 D、全绿色的叶 7. 如图表示光照强度和温度与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以下描述中错误的是() A、从图中可知,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有温度和光照强度 B、从图中可知,光照强度在0﹣a内,光合作用强度主要受光照强度大小的影响 C、光照强度在a﹣b内,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只受温度高低的影响 D、从图中可知,光照强度在b以后,光合作用强度主要受温度的影响 8. 下图中甲是在有光照条件下验证氧气是否由绿色植物释放出来的装置;乙和丙是另2个)装置,通常可作为甲的对照实验的装置是(. A、只有乙 B、只有丙 C、乙和丙都是 D、乙和丙都不是 9. 若某植株的一叶片的主叶脉被切断(如甲叶),另一叶片上贴上锡箔(如乙叶);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经脱色并用碘液处理,A部位呈棕褐色,B部位呈蓝色,锡箔C的位置不呈蓝色。以 上实验能够证明光合作用需要()

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相关习题

高二生物学业水平测试复习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1、关于ATP 1 2??→←??酶酶ADP +Pi +能量的反应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上述过程中存在着能量的释放和贮存 B .所有生物体内ADP 转变成ATP 所需能量都来自细胞呼吸 C .这一反应无休止地在活细胞中进行 D .这一过程保证了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 2.下表是为了认识酶作用的特性,以20%的过氧化氢溶液为反应底物的一组实验方法 ( ) A B .酶具有高效性 C .酶具有专一性 D .高温会使酶失去活性 3.ATP(甲)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在主动运输过程中,乙的含量会显著增加 B .甲→乙和乙←丙过程中,起催化作用的酶空间结构相同 C .丙中不含磷酸键,是RNA 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D .丁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而戊可用于甲的合成 4.ATP 中的化学能储存于 ( ) A .腺苷内 B .磷酸基内 C .腺苷和磷酸基连接的键内 D .普通磷酸键和高能磷酸键内 5.如图为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示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叶片呈绿色是由于Ⅰ上含有大量色素 B .能够将光能转换为稳定的化学能的过程是在Ⅰ上完成的 C .Ⅱ中CO 2被固定并还原成图中的甲物质 D .Ⅰ、Ⅱ上酶的种类、功能不相同 6.下图表示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物质的转化过程,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②两物质依次是H2O和O2 B.图中产生[H]的场所都是线粒体 C.用18O标记葡萄糖,则产物水中会检测到放射性 D.图示过程只能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 7.右图所示的图解表示真核细胞呼吸的部分过程,可以在细胞质 基质中发生的是()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8.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相同点是() ①反应场所都有线粒体②都需要酶的催化③反应场所都有细胞质基质④都能产生ATP⑤都经过生成丙酮酸的反应⑥都能产生水⑦反应过程中都能产生[H]⑧都能把有机物彻底氧化 A.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③④⑤⑦ C.②③④⑤⑦D.②③④⑤⑧ 10.下图表示有氧呼吸过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④中数值最大的是① B.③代表的物质名称是氧气 C.产生①②的场所是线粒体 D.原核生物也有可能完成图示全过程 11.利用地窖贮藏种子、果蔬在我国历史悠久。地窖中的CO2浓度较高,有利于() A.降低呼吸强度B.降低水分吸收 C.促进果实成熟D.促进光合作用 12.下列关于酶和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酶是由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 B.ATP的组成元素和核酸的一致 C.温度或pH改变可以导致酶结构的改变 D.ATP转化为ADP时要消耗水 13.下图为ATP的结构和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1中的A代表的是腺嘌呤,b、c为高能磷酸键 B.ATP生成ADP时图1中的c键断裂并释放能量 C.ATP与ADP相互转化过程中物质是可逆的,能量不可逆 D.酶1、酶2具有催化作用,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14.下图表示在最适温度和最适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

七年级生物光合作用练习题

第五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作业 第一节光合作用 一、选择题。 1.含叶绿素最多的细胞是() A、海绵细胞 B、栅栏细胞 C、表皮细胞 D、保卫细胞 2.“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实验的正确顺序是() ①用不透光纸从上下两面遮盖叶片的一部分 ②把实验材料放在光下照射2~3小时 ③把盆栽的天竺葵或其他绿色植物放于暗处2~ 3 ④用清水漂洗叶片后滴加碘夜 ⑤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 ⑥摘取一片部分遮光的叶片,除去不透光纸 A、③①②⑥⑤④ B、④③②⑤①⑥ C 、②③④⑤①⑥ D、②④③⑤⑥① 3.会养金鱼的人,常在缸内放一些水草,其目的是为了() A、增加美感 B、增加水中的氧气 C、提供鱼饵 D、增加水中的二氧化碳 4.从蛇吃蛙,蛙吃虫,虫吃草可以看出蛇生命活动所利用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A、蛙 B、虫 C、草 D、阳光 5.在莲的宽大叶面上,阵雨过后,常常看到有水珠在叶面上滚动,而没有渗进叶内,其原因是() A、气孔没有开放 B、表皮细胞外壁有不透水的角质层 C、水分太多,已吸收饱和 D、表皮细胞外壁有不透水的脂肪层 6.如果把韭黄移到阳光下生长,过几天以后,韭黄将()(叶绿素形成的条件) A、不变 B、死亡 C、变绿 D、变白 7.下列有关叶片结构与光合作用之间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皮细胞及其外壁上的角质层均无色透明、有利于光线的通过 B 、筛管为光合作用输送原料 C、椰肉中含有叶绿体为光合作用提供场所 D、保卫细胞围成的气孔是气体进出的通道 8. 光合作用的过程发生在() A、所有活细胞中 D、含叶绿体的细胞中 B、叶肉细胞中 C、叶的细胞中 9.下列反应式中正确表达了光合作用的是() A、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 B、有机物+二氧化碳—〉水+氧气 C、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 D 10.下列属于光合作用意义的是() ①为动物和人提供了食物来源②促进了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③生物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④维持了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氧气的性质是() A、能使快要熄灭的卫生香剧烈燃烧起来 B、能使火熄灭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精选练习题及讲解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练习题 1.(2008·宁夏高考)为证实叶绿体有放氧功能,可利用含有水绵与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进行实验,装片需要给予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是() A.光照、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3稀溶液 B.光照、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有NaHCO3稀溶液 C.黑暗、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3稀溶液 D.黑暗、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有NaHCO3稀溶液 2.利用溴甲酚紫指示剂,检测金鱼藻生活环境中气体含量变化的实验操作如下。对此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溴甲酚紫指示剂在pH减小的环境中变为黄色 B.溴甲酚紫指示剂变为黄色是由于金鱼藻呼吸作用释放出CO2 C.这个实验可表明呼吸作用释放CO2,光合作用释放O2 D.实验操作3~5表明光合作用吸收CO2 3.下图表示某绿色植物在生长阶段体内物质的转变情况,图中a、b为光合作用的原料,①~④表示相关过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图中①过程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B.光合作用过程中[H]来源于①过程中水的光解,用于③过程C3的还原 C.在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除了产生了[H]、ATP外,产物中还有丙酮酸 D.②、④过程中产生ATP最多的是④过程 4.下图所示为叶绿体中色素蛋白等成分在膜上的分布。在图示结构上() A.生物膜为叶绿体内膜 B.可完成光合作用的全过程 C.发生的能量转换是:光能→电能→化学能 D.产生的ATP可用于植物体的各项生理活动 5.如图表示绿色植物体内某些代谢过程中物质的变化,A、B、C分别表示不同的代谢过程。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水参与C中第二阶段的反应 B.B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进行 C.A中产生的O2,参与C的第二阶段 D.X代表的物质从叶绿体的基质移向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2019最新北师大版七上《光合作用》教案

2019最新北师大版七上《光合作用》教案 第一节光合作用 一、教材分析 教材先介绍光合作用的发现史,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对光合作用形成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通过几个不同类型的活动,引导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进行探讨。然后,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新鲜树叶的徒手切片,认识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最后,对光合作用的实质和重要意义进行总结归纳,通过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体会光合作用的实践意义。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别叶片的结构,说出叶片与其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概述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阐明光合作用的实质意义,举例说明光合作用 原理对作物种植的指导意义。 ●能力目标: 独立完成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操作,尝试制作叶的徒手切片,使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结构。 ●情感目标: 1.通过探索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等各种实验活动,初步领会生物科学探究 的一般方法,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认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生物界乃至自然界的意义,养成爱护一草一木的生态意识。 三、重难点: ●重点: 1.探索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的实验。 2.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3.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难点: 1.探究叶绿素在光下形成的实验。 2.制作和观察叶徒手切片。 四、教学课时:7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引题为什么绿色植物的叶和一些茎会是绿色呢? 那是因为它们含有一元素叫叶绿体,这个叶绿体它有什么作用呢?用处可大了,它能利用光能,把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 同时释放氧气,由此我们说叶绿体的作用非常巨大,植物少了它就不能存活,在这里,我们把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发现,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那么,植物光合作用是怎样发现的呢? 二.教授新课(一)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 1.学生四人一组讨论:材料一、17世纪,范·海尔蒙特的实验材料二、18世纪,普利斯特来的实验材料三、20世纪,希尔的实验 2.分析上述三个实验的基本过程

初中生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一、课标要求 1、掌握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过程、生理作用和意义 2、识记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 3、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4、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5、呼吸作用与温度、水分的关系 6、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 二、知识疏理 (一)教材解读 1.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是个重点,经常考) ①将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让叶片内的有机物运走消耗干净; ②用黑纸片将叶的一部分遮住后再移到阳光下的目的:进行对照; ③叶片在酒精中隔水加热的原因:让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最后叶片变成黄白色; ④叶片的见光部分遇碘变蓝。说明产生了有机物——淀粉。 结论: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2.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反应式 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就叫光合作用。 光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 叶绿体 3.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场所 ①原料:二氧化碳+水②条件:光能 ③产物:有机物+氧④场所:叶绿体中 4.光合作用的意义 ①制造的有机物为自身提供营养物质,也是动物和人的食物来源。 ②有机物中储存的能量,是地球上一切生命所必需的最终能量来源。 ③产生氧气,吸收二氧化碳,维持生物圈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碳——氧平衡)。 5.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在农业生产上,要保证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尤其是光。种植农作物时,

应该合理密植。 6.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①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 ②有机物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7、呼吸作用的概念、反应式及场所 呼吸作用——植物体吸收空气中的氧,将体内的有机物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 场所:主要在线粒体内进行。 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 8、呼吸作用意义 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供给植物各种生命活动需要,一部分转变成热量散发出去。 9、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其余的氧都以气体的形式排到了大气中;绿色植物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 10、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呼吸作用所分解的有机物,是光合作用合成的。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能量,是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 11、教材中有关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实验(教师重点讲解)

七年级生物“光合作用”

由一道作业题的批改反思课堂教学的欠缺 学习了“光合作用”,学生在完成与八年级下科学教材配套的作业本(A)时遇到了如下题目:1862年,德国科学家沙克斯做过这样的实验:他每天上午、傍晚、凌晨分别从同一棵植物上摘下一片叶子,再用打孔器在这三片叶子上各取下同样大小的一块圆片,烘干后称重,结果发现:凌晨深夜取下来的叶片最轻,上午取下来的比较重,傍晚的最重。它又把这三个圆片放入酒精中煮一下,取出后,用水冲洗,加碘液染色,结果发现:凌晨深夜的颜色最浅,傍晚的颜色最深。试分析说明上午、傍晚、凌晨出现三种不同结果的原因: (1)上午的样品比较重,这说明。 (2)傍晚的样品最重,碘液处理是蓝色最深,这说明。 (3)凌晨的样品最轻,颜色最浅,这表明。 针对第(3)小题“凌晨的样品最轻,颜色最浅”,较多学生解释如下:凌晨的阳光较弱,决定了植物叶片的光合作用最弱,产生的淀粉则最少。 针对第(2)小题“傍晚的样品最重,碘液处理是蓝色最深”,许多学生解释如下:傍晚植物叶片的光合作用最强,产生的淀粉则最多。 针对第(1)小题“上午的样品比较重”,许多学生解释如下:上午阳光较强,植物叶片的光合作用较强,产生的淀粉则较多。 经过分析,不难发现,原来是因为学生混淆了“光合作用的强弱”与“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多少”这两个概念。他们认为植物叶片的光合作用最强,产生的淀粉则最多。光合作用弱时合成的有机物就一定少。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究其根源,是我在教学《光合作用》时只让学生知道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等,没有涉及到“光合作用的强弱”的讨论。鉴于此,我在讲评该题时,并非只是告诉学生的正确答案,而是引导学生进行拓展:(1)针对“光合作用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讨论;(2)比较分析“光合作用的强弱”与“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多少”之间关系。 评析 学生在解题时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面对学生出现的种种错误,不少教师总是在学生的身上寻找原因。本教学日记告诉我们,学生在解题中表现出来的许多错误,其根源是在教师教学上的某种缺陷。我们应当善于从学生解题错误出发寻找教学中的缺陷,并在习题讲评中及时作出调整。 第1页共1页

高中生物 必修1 光合作用 知识点全面总结 (word20页)

第三单元之—光合作用 一、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 (一)叶绿体的结构模型. (二)相关知识 1、.叶绿体是真核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2、叶绿体由两层膜(内膜和外膜)包围而成,内部有许多基粒,基粒和基粒之间充满了基质。 3、每个基粒都有许多个类囊体构成,类囊体薄膜上含有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的色素以及光反应所需的酶,是光反应的场所。 4、基质中含有暗反应所需的酶,是进行暗反应的场所。 5、光合色素的相关知识。 (1)叶绿体色素的种类及含量: 叶绿素a 叶绿素(3/4) 叶绿素b 叶绿体色素 胡萝卜素 类胡萝卜素(1/4) 叶黄素 (2)叶绿体色素的分布: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 (3)叶绿体色素的功能:吸收,传递(4种色素),转化光能(只有少量的叶绿素a把光能转为电能) (4)影响叶绿素合成的因素: ①光照:光是影响叶绿素合成的主要条件,一般植物在黑暗中不能合成叶绿素,因而叶片发黄。(例如韭黄,蒜黄) ②温度:温度可影响与叶绿素合成有关的酶的活性,进而影响叶绿素的合成。低温(秋末)时,叶绿素分子易被破坏,而使叶子变黄。 ③必需元素:叶绿素中含N、Mg等必需元素,缺乏N、Mg将导致叶绿素无法合成,叶变黄。另外,Fe是叶绿素合成过程中某些酶的辅助成分,缺Fe也将导致叶绿素合成受阻,叶变黄。

(5)叶绿体色素的吸收光谱: ①叶绿体中的色素只吸收可见光,而对红外光和紫外光等不吸收。 ②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色素对绿光吸收最少。对其他波段的光并非不吸收,只是吸收量较少。 经过色素吸收后,光谱出现两条黑带。说明: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6)叶绿体色素的性质:易溶于酒精、丙酮和石油醚等有机溶剂,不溶于水,叶绿素的性质不稳定,易被破坏,类胡萝卜素性质相对稳定。 (7)植物叶片的颜色与所含色素的关系: 正常绿色正常叶片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比例约为3∶1,且对绿光吸收最少,所以正常叶片总是呈现绿色 叶色变黄寒冷时,叶绿素分子易被破坏,类胡萝卜素较稳定,显示出类胡萝卜素的颜色,叶子变黄 叶色变红秋天降温时,植物体为适应寒冷,体内积累了较多的可溶性糖,有利于形成红色的花青素,而叶绿素因寒冷逐渐降解,叶子呈现红色 6、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1)原理解读: ①色素的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溶于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水,可以用无水乙醇(或丙酮)作溶剂提取绿叶中的色素,而不能用水,因为叶绿体中的色素不能溶于水。 ②色素的分离原理:利用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进行分离,溶解度大的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从而使各种色素分离。 (2)选材:应选取鲜嫩、颜色深绿的叶片,以保证含有较多的色素。 (3)过程:省略。 (4)结果分析:

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的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的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的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的知识点 2019-11-16 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的知识点 一、应牢记知识点 1、追根溯源,绝大多数活细胞所需能量的最终源头是太阳光能. 2、将光能转换成细胞能利用的化学能的是光合作用. 3、叶绿体中的色素及吸收光谱⑴、叶绿素(含量约占3/4)①、叶绿素a ——蓝绿色——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②、叶绿素 b ——黄绿色——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⑵、类胡萝卜素(含量约占1/4)①、胡萝卜素——橙黄色——主要吸收蓝紫光②、叶黄素——黄色——主要吸收蓝紫光 4、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⑴、提取方法:丙酮做溶剂. ⑵、碳酸钙的作用:防止研磨过程中破坏色素. ⑶、二氧化硅作用:使研磨更充分. ⑷、分离方法:纸层析法⑸、层析液:20份石油醚:2份酒精:1份丙酮混合⑹、层析结果:从上到下——胡黄ab ⑺、滤液细线要求:细、均匀、直⑻、层析要求: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细线. 5、叶绿体中光和色素的分布——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 6、光合作用场所——叶绿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基粒类囊体膜上,分布着与光化作用有关的色素和酶. 7、光合作用概念: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8、光合作用反应式:光能 CO2 + H2O ——→ (CH2O)+ O2 叶绿体光能 6CO2 + 12H2O ——→C6H12O6 + 6H2O + 6O2 叶绿体 9、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J .Priestly,1773—1804)实验证实:植物能更新空气. 10、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J .Ingen – housz)发现:只有在阳光照射下,只有绿叶才能更新空气. 11、1785年明确了: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12、1845年,各国科学家梅耶(R .Mayer)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13、1864年,德国科学家

七年级生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测试题

1.(08济南).图20是某同学没计的一组实验装置,请分析回答问题: (1)此组实验装置能构成对照实验的是。 (2)将快要熄灭的细木条插进甲装置试管收集的气体中,观察到什么现象?_____________;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3)将甲装置中的清水换成碳酸氢钠溶液,单位时间内冒出的气泡数目会, 其原因是。 2.松树和桂花树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松树________________。 3.“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中染成蓝色的叶片做叶的徒手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变蓝的部位是细胞中的__________。 4.将一棵重约0.2公斤的柳树培育在肥沃的土壤中,两年以后连根挖出,脱水后称重达11公斤,其增加的10余公斤重量主要来源于大气中的________和土壤中的________。 5.今有一实验, 步骤如下: (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7分) ①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②用黑纸把一片叶的部分从正面和背面盖住, 然后移到阳光下, 照射3至4小时. ③剪下遮光的叶片, 去掉黑纸. ④将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 再放入大 烧杯内隔水加热, 叶片逐渐由_________色变成 _________色. ⑤取出叶片, 用清水漂洗干净. 然后放在培养皿里, 向叶片滴加碘液. ⑥稍停片刻, 用清水冲洗掉碘液. 这时可以看到:没有遮光的部分变成__________. (1)步骤①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步骤④中酒精的作用是。 (3)这个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6.(08东营)(7分)某生物小组利用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部分的细胞中无叶绿体,呈白色)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将银边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②用不透光的黑纸片从上下两面遮盖在图中C处;用装有 固体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的透明塑料 袋将部分枝叶密封。把天竺葵放在光下照射几小时后,摘 下叶片M、N,去掉遮光的黑纸片。 ③将叶片M、N放入装有某溶液的烧杯里,隔水加热,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④把经过脱色的叶片放入清水中漂洗。⑤将漂洗后的叶片放在培养皿里,滴加碘液,观察叶片颜色变化。 请分析回答: (1)滴加碘液后,发现只有B处变成蓝色,A、C、D处均未变蓝色。则 比较A、B两处,可以说明。 比较B、C两处,可以说明。 比较B、D两处,可以说明。 (2)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银边天竺葵的细胞内始终进行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该过程的反应式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把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放在阳光下,以探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某种原料。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探究的光合作用的原料是_______。 (2)在实验中使用石灰水的目__________________。 (3)进行实验之前需要把植株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其目 的是_________________。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复习考试

光合作用 一、概述 人、动物、真菌和大部分细菌直接或间接依靠自养生物的光合产物生活,这些生物都是异养生物。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较: 细胞呼吸是将葡萄糖中的碳氧化为二氧化碳,游离的O2则被还原为H2O 中的O: 光合作用恰好相反,是将CO2还原为糖,将H2O 中的O 氧化为O2: 呼吸作用是将有机物中储存的能量释放出来,而光合作用则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呼吸作用主要在线粒体中完成,而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中进行。 二、叶绿体的结构 叶绿体有内外两层膜。 其内膜里面充满了浓稠的液体,称为基质。 悬浮在基质中的是许多类囊体。 叠起来的类囊体称为基粒。 组成类囊体的膜就是所谓的光合膜。 三、化学反应中O2中O的来历 由反应式:6CO2 + 12H2O →C6H12O6 + 6H2O + 6O2 式中的O2中O既可能来源于CO2,也可能来自于H2O,如何检验?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于H2O 中的O。 四、光合作用的过程 光合作用有两个阶段:光反应和碳反应(暗反应)。 类囊体膜中发生光反应,利用光能使水氧化产生氧气,同时产生ATP 和NADPH。NADPH和NADH 是同一类辅酶,都是氢的载体,有的时候又简写为[H]。光反应产生的ATP 和NADPH 是碳反应中将二氧化碳还原为糖的能源物质。 而碳反应则是利用光反应的ATP以及NADPH来还原自己吸收的CO2,生成有机物。这个过程实现了C 的转化以及能量的转化。将光反应所得的能量存储到有机物中。

五、光反应 条件:酶催化、光照; 发生地点:类囊体膜; 过程: (1)光能被吸收并转化为A TP 和NADPH 中的化学能; (2)水在光下裂解为H+、O2和电子; (3)水中的氢( H+ + e- ) 在光下将NADP+ 还原为NADPH。 六、碳反应 条件:酶催化、无需光照; 发生地点:叶绿体基质; 过程:二氧化碳还原为糖的一系列反应称为卡尔文循环: (1) 1 分子的二氧化碳与1 个RuBP 结合形成1个六碳分子; (2)六碳分子随即分解成2 个三碳分子; (3)每个三碳分子接受来自NADPH 的氢和来自ATP 的磷酸基团,形成1 分子三碳糖(实际上是三碳糖 磷酸) (4)三碳糖以后的许多反应,都是为了再生RuBP,以维持循环(每3 个二氧化碳分子进入卡尔文循环, 就 形成6 分子的三碳酸分子,这些三碳酸分子都被还原为三碳糖,其中 5 个三碳糖分子在卡尔文循环中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再生为RuBP,另一个三碳糖分子则离开卡尔文循环,或在叶绿体内被利用、或运到叶绿体外); (5)三碳糖在叶绿体内能作为合成淀粉,蛋白质和脂质的原料而被利用,但大部分是运至叶绿体外,并且 转变成蔗糖,供植物体所有细胞利用;

七年级生物光合作用练习题

第五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作业 第一节 光合作用 、选择题。 1. 含叶绿素最多的细胞是() A 、海绵细胞 B 、栅栏细胞 C 、表皮细胞 2?“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实验的正确顺序是() ① 用不透光纸从上下两面遮盖叶片的一部分 ② 把实验材料放在光下照射 2?3小时 ③ 把盆栽的天竺葵或其他绿色植物放于暗处 2?3 ④ 用清水漂洗叶片后滴加碘夜 ⑤ 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 ⑥ 摘取一片部分遮光的叶片,除去不透光纸 A 、③①②⑥⑤④ B 、④③②⑤①⑥ C 、②③④⑤①⑥ D 、②④③⑤⑥① 3. 会养金鱼的人,常在缸内放一些水草,其目的是为了() A 、增加美感 B 、增加水中的氧气 C 、提供鱼饵 D 、增 加水中的二氧化碳 4. 从蛇吃蛙,蛙吃虫,虫吃草可以看出蛇生命活动所利用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A 、蛙 B 、虫 C 、草 D 、阳光 5. 在莲的宽大叶面上,阵雨过后,常常看到有水珠在叶面上滚动,而没有渗进叶内,其原因是() A 、气孔没有开放 C 、水分太多,已吸收饱和 D 6. 如果把韭黄移到阳光下生长,过几天以后,韭黄将() A 、不变 B 、死亡 C 7. 下列有关叶片结构与光合作用之间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表皮细胞及其外壁上的角质层均无色透明、有利于光线的通过 B 、 筛管为光合作用输送原料 C 椰肉中含有叶绿体为光合作用提供场所 D 保卫细胞围成的气孔是气体进出的通道 8. 光合作用的过程发生在() A 、所有活细胞中 D 、含叶绿体的细胞中 B 、叶肉细 胞中 C 、叶的细胞中 9. 下列反应式中正确表达了光合作用的是() A 、有机物+氧气一〉二氧化碳+水 B 有机物+二氧化碳一〉水+ 氧气 C 、二氧化碳+水一〉有机物+ 氧气 D 二 D 、保卫细胞 B 、表皮细胞外壁有不透水的角质层 、表皮细胞外壁有不透水的脂肪层 (叶绿素形成的条件) 、变绿 D 、变白 ()

北师大版七上《光合作用》教案

北师大版七上《光合作用》教案 第一节光合作用 一、教材分析 教材先介绍光合作用的发现史,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对光合作用形成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通过几个不同类型的活动,引导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进行探讨。然后,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新鲜树叶的徒手切片,认识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最后,对光合作用的实质和重要意义进行总结归纳,通过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体会光合作用的实践意义。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别叶片的结构,说出叶片与其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概述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阐明光合作用的实质意义,举例说明光合 作用原理对作物种植的指导意义。 ●能力目标: 独立完成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操作,尝试制作叶的徒手切片,使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结构。 ●情感目标: 1.通过探索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等各种实验活动,初步领会生物科学探 究的一般方法,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认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生物界乃至自然界的意义,养成爱护一草一木的生态意 识。 三、重难点: ●重点: 1.探索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的实验。 2.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3.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难点: 1.探究叶绿素在光下形成的实验。 2.制作和观察叶徒手切片。 四、教学课时:7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引题为什么绿色植物的叶和一些茎会是绿色呢? 那是因为它们含有一元素叫叶绿体,这个叶绿体它有什么作用呢?用处可大了,它能利用光能,把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 同时释放氧气,由此我们说叶绿体的作用非常巨大,植物少了它就不能存活,在这里,我们把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发现,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那么,植物光合作用是怎样发现的呢? 二.教授新课(一)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 1.学生四人一组讨论:材料一、17世纪,范·海尔蒙特的实验材料二、18世纪,普利斯特来的实验材料三、20世纪,希尔的实验 2.分析上述三个实验的基本过程(1)范海尔蒙特他在100kg干燥的细粒土壤中,种了一棵 2.5kg重的柳树,然后往盆

七年级(初一)生物光合作用教案

光合作用教案 华理大附中 赵运高 课堂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通过对近几年上海高考题中光合作用计算题的分析、归纳,理顺所学知识的 逻辑关系,启迪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并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 通过师生的讨论活动,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解题能 力和应试技巧。 3.情感价值目标: 通过对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相联系等生物科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帮助学生 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通过科学家研究光合过程的科研成果的介绍,增强对 光合作用意义的理解,也增强学生投身生命科学的学习和研究的信心。 重点和难点 光合作用相关的计算 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设置一些疑问启发式教学,以习题来强化对相关知识 的理解。 教学媒体:主要运用PPT 课件,提高课堂教学的容量和效率。 三、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光合作用意义的介绍引入植物的光合作用。 (一)光合作用的过程。 进而让同学总结出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6 CO 2 +12H 2O →C 6H 12O 6+6H 2O+6O 2 并通过光合作用过程和反应式可知: 光 叶绿体

(二)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 如二氧化碳的浓度,温度和光照强度等。 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问题1、温室大棚种植蔬菜时,为什么要经常开门窗通风? 问题2、为什么农业生产上种植作物时“合理密植”? 问题3、为什么在冬季时野外的植物生长速度总会减慢? 而大棚作物的产量却依然很高? 光合作用是最基本的物质和能量代谢,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制造了有机物和O2,贮存了能量,这与我们的农业生产实践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单位面积的农作物产量如何,需要多强光照才能保证其产量,温室栽培要供应多少气肥?宇航员在太空中的供氧若通过小球藻的光合作用来补充,那需要培养多少小球藻才合适呢?这些问题都离不开光合作用的相关计算,而光合作用相关的计算题目一直是上海高考题的一大特色,在全国有很大的引领作用,而且这一特色要一直保持下去。那么我们在解决此类问题时应注意些什么呢?(三)光合作用有关计算问题 例1、(06上海).请回答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问题。 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当的温度条件下,测定某双子叶植物叶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作用速度,结果如右表。表中负值表示二氧化碳释放量,正值表示二氧化碳吸收量。 (1)在右侧坐标系上绘出光照强度与该植物叶片光合作用速度的关系图。 (2)该植物叶片的呼吸速度是(CO2mg/lOOcm2叶·小时)。 (3)在光照强度为千勒克司时,该植物叶片光合成量和呼吸消耗量相等。 (4)在一天中,将该植物叶片置于10千勒克司光照下10小时,其余时间置于黑暗中,则每lOOcm2叶片产生的葡萄糖中有mg将转化为淀粉。(取小数点后一位) (5)据图分析,在0~8千勒克司范围内,光合作用速度受因素影响;超过8千勒克司时,光合作用速度受因素影响。 通过该例题的分析,以及以往我们所掌握的知识,我们在解决光合作用有关计算问题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1、学会从题干中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特别是通过图表来表达的。

相关主题